新媒体网络课程培训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1: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媒体网络课程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混合培训;微课程;教育技术
1.引言
教育技术服务生是连接任课教师与多媒体之间的纽带,其肩负着辅助任课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和技术进行授课的重任——协助任课教师高效使用多媒体授课并及时反馈多媒体设备运转情况。教育技术服务生的多媒体技能水平和媒体素养直接决定着其服务水平和质量。如何及时解决多媒体设备运行故障并辅助教师顺畅地使用多媒体设备和技术进行高质量的授课,如何及时反馈多媒体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的情况。这就需要对由从学生中间抽调组成的数百名教育技术服务生进行教育技术技能培训。而混合学习视角下利用微课程资源进行教育技术服务生技能培训既能解决学生不在同一时间段有空闲时间参加培训的问题,同时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借助网络终端和移动终端进行在线的培训资源学习。
2.基本概念
(1)混合学习
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教育领域出现的一个新名词,但它的理念和思想却已经存在了多年。根据美国Learning circuits的解释,Blended learning被认为是在线学习和面授相结合的学习方式。Driscoll(2002)曾对混合学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她认为混合学习意味着学习过程可以是“基于Web的技术(如虚拟课堂实况、协作学习、流媒体和文本)的结合(或者混合),以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是多种教学方式(如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和教学技术(或者非教学技术)的结合,共同实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是任何形式的教学技术(如视频、CD-ROM,基于Web的培训和电影)与基于面对面的教师教学培训方式的结合;是教学技术与具体的工作任务的结合,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或工作效果。混合式学习是学习理念的一种革新,这种革新会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角色也都发生改变。
(2)微课程
“微课程”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最为广大一线教师所广泛接受的认识是:微课程是一线教师自行开发、时间在五分钟左右的微小课程,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为教师所需,为教生所用,解决了工作中的棘手问题;微课程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
(3)微课程资源
微课程资源包括音视频资源、三维动画、二维动画以及图片素材。根据需要,结合具体知识点可以拍摄教师某一章节的授课视频和教学过程、也可以制作三位立体的虚拟仿真或者二维空间的时间序列动画,当然也需要一定量的图片展示、文本等素材资源。根据不同的资源,选取适当的开发工具,进行微课程的资源开发。
3.混合学习视角下的培训模式
(1)面对面的培训模式
面对面的培训模式是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非常适合集中培训和短时间的海量信息传递。培训者和受培训者同处一地,便于及时了解培训状况并及时调整培训策略。面对面培训可以在短时间内容让学习者提供大量培训内容和信息,及时的交流、沟通和反馈是面对面培训的最大优势。这一培训模式是混合式培训模式的有益补充,与网络—面授培训模式、网络—网络模式并存,一起构成了混合式培训的内容。
(2)网络—面授模式
网络—面授模式是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起来后兴起的一种过渡培训模式,它在传统的面对面培训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网络及网络资源等优势发展起来的一种培训模式。网络面授模式将传统面授模式和网络充分结合,既保留了传统培训模式下的集中培训和学习的优势,又创设了网络环境及网络资源,利用信息化环境和资源进行在线和非在线的、实时与非实时的、同步与异步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3)网络—网络模式
网络—网络的培训模式是对传统培训模式的颠覆,所有培训内容和培训活动均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这一培训模式非常适合远程培训和借助网络资源的培训。在网络—网络培训模式下,教育培训资源、培训评价、师生交流互动、信息反馈等均借助网络平台实现,是一种非面对面的、虚拟环境下的资源提供式培训模式。
(4)模式评价
这几种培训模式都有其优点,面授模式更能体现现场感,师生在同一环境下沟通交流更直接和便捷;网络—面授模式结合了信息化环境和传统面授模式的优势,是一种混合模式的培训。网络—网络培训模式是网络环境下的培训模式,全部借助信息化环境和资源实现,对硬件及师生的信息素养要求较高。笔者以为混合式培训模式是基于混合学习借助网络等虚拟环境构建起来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是学习方式、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混合,通过对资源、环境和学习活动的重新整合,实现最佳的培训质量与效果。
4.微课程资源在混合培训模式中的应用
(1)集中培训与学习过程中微课程资源的应用
短时集中理论培训与学习和现场实景操作实践与指导相结合。这种面对面的培训与学习更利于海量信息的传递与显性知识的快速习得。可以利用微视频、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等微课程资源呈现实景操作的过程,可以反复播放和演示操作要领及细节,通过微课程资源,尤其是微视频资源的使用能更直观的再现培训内容,既节约成本又提供培训效果和质量。包括微视频在内的微课程资源除了作为培训资源用于课堂教授的内容呈现外,它们也可以作为独立的资源供学生学习交流之用,也可以作为在线的学习资源库的子资源,用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
(2)网络环境下混合培训过程中微课程资源的应用
1)显性知识的呈现
借助网络平台扩展集中培训的功能,实现知识推送服务。在这个区域主要仍是知识的呈现和信息的传递,这些知识是外化的可以表达和交流的显性知识。如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扩展阅读知识、常见故障排除及解决方案、经验的交流与共享等等内容,可以将这些外显的易于表达的知识通过微课程资源中的图片资源、动画资源或者视频资源呈现,实现更加震撼的视觉冲击力。为了更加便捷的实现显性知识的呈现,可以采用超链接和直接通达的教学内容推送方式,以快速查找相关知识内容。
2)基于实情案例的学习
可以将常见多媒体设备故障、故障现象及故障解决方法做成一个实情案例,用该实情案例进行教学培训,具有更直观和形象的教学和学习功效。依照此案例,设定类似的故障情景、引导学生根据个人认知和先前经验处理问题,通过这种设定情景、情景化及去情景化的方式来训练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最终达到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的习得及经验的获取。在这一实情案例教学过程中,将需要演示的故障排除过程拍摄成5分钟左右的视频,并将该视频挂靠在网络上,满足在线学习。如将多媒体教学设备中ups的使用技巧及故障排除拍摄制作成小视频短片,能大大提高培训效率和培训效果。减少教师不必要的重复讲解和演示。
3)基于分布式认知的交流互动
根据分布式认知理论的涵义,网络环境下处于各个网络终端的学习者即是分布式认知的个体,基于分布式认知的个体之间在网络环境下的交流互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对同一事物或情景不同的认识,这种认知上的偏差便是认知冲突,强烈的认知冲突更利于学习主体的知识重构。这种认知冲突可以通过在线的、实时的、留言板等方式的互动交流平台实现。
4)集中交流与讨论
培训和学习过程中,即学期中和学期末集中组织教育技术服务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检验培训时效、考核培训效果。这种交流和讨论既包括现场的面对面的交流讨论与沟通,也包括网上在线的、实时的、虚拟的交流互动。对这种交流与讨论加以整理形成反馈与评价,通过这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促进学习者新知识的习得和更有意义学习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高凌云,高玲.整合式教学模式在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应用[J].开放教育研究,2012(2):86-90.
篇2
摘 要:职工培训是煤矿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煤矿企业员工生产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利用网络教学授课形式,企业员工可以通过互联网参加多种培训课程,轻松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浏览。
关键词 :网络教学 职教工作 煤矿培训 计算机技术
职工培训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煤矿企业员工生产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传统的煤矿职教工作,依据国家安监总局规定,是组织煤矿相关教材,对学员进行授课教学。面临新经济形势的挑战,现有的教学形式不足以适应行业的发展,职工继续教育工作亟待提高。因此,在煤矿职教工作中将网络教学进行普及推广迫在眉睫。应用网络教学在煤矿职教工作中进行推广,既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也是煤矿职教工作更好地向前推进的必经之路,
一、煤矿职教现状与网络教学形式
当今煤矿企业职教工作状况不容乐观。传统职教培训,多以灌输教育为主,照本宣科,更有甚者摆姿态、走形式,背离了满足企业与个人发展需要的目的。加之,培训对象文化素质总体偏低,培训任务繁重,难以适应当今发展的经济形势,致使全方位、大面积普及职工教育亟待完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应用,网络教育形式层出不穷,但真正付诸煤矿职教培训的却不多见。网络教学具备组织简单、时间自由、多感知、容量大等优势,这恰巧可以弥补煤矿职教工作的不足。将煤矿职教与网络教育相结合,创新驱动发展,可以方便实现资源共享、拓展教学深度与广度、简化培训组织形式、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
二、网络教学技术在煤矿企业职教工作中的应用
依托网络教学技术辅助煤矿企业职教工作,为达到既定教学目标,应用环节需充分结合教学培训计划与内容,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传输反馈教学内容与效果,实时掌控教学动向与教学质量。
1.资源装备
网络教学技术的实施,需要准备一定的软硬件条件。硬件方面,需在具备web的网络环境下,装配用于网站部署的网络服务器、防火墙、磁盘阵列等,以满足信息存储、部署、传输要求。除此之外,还需购置至少一间多媒体教室,配置计算机、摄像头、音响、话筒、投影机等多媒体设施。软件方面,为满足教师备课、音视频录制、网络教学管理等要求,需建设网络教学管理平台、音视频录制工具软件、音视频集成系统、网络平台、教学考核系统等教学软件。
2.网络教学课程规划与实施
具备条件后,依据教学目的,需制定详尽的网络教学课程规划,包括制作网络教学实施计划、编写培训规范及参照标准、制定试题库标准、规划网络教学课程界面等。在实施过程中,可参照以下几种培训形式:
(1)分班或分组教学,集中培训教学,通过录像或直播进行学习,对于课程疑难点可集中予以解决,此种方式便于管理与考核,能够即时收集反馈信息,进行答疑解惑。
(2)开放学习,将授课内容上传于网站,职工可按需选择学习。此种方式以学员学习为中心,学员在学习或自我测验方面灵活方便。
(3)资料共享与交流反馈,可按各工种培训学习内容分门别类,将国家标准、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章制度与所需设备使用说明、操作规程以及图纸等信息归类上传,便于学员查阅。同时开辟交流反馈途径,方便技术文化共享,能够积极引导职工互相交流学习。
三、煤矿应用网络教学技术较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
与单纯依靠传统教学形式相比,网络教学形式辅助下的职教工作优势突出。
(1)开放性更强,拓展了传统教育单纯依靠教室、黑板的空间,通过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链接、信息检索的功能,向受训者提供了一种虚拟宽泛的网络教学环境,创新了教学形式。
(2)高效性更加明显,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老师之间保持了交流探讨,还能不受时间、场地、师资条件等影响,降低了培训成本、扩大了培训范围。
(3)自主与监督并存,学员可依据自身学习能力适时调整学习进度,同时公开了教与学的授课内容,有利于及时接受各方监督,为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无形动力。
四、网络教学技术在煤矿职教工作中的发展趋势
篇3
关键词:网络 新课程 改革 作用
乌海市海勃湾区早在2001年3月,就被教育部确定为新课程改革实验区。为了提高全区教师的整体素质,针对当时财政紧缺的状况,我区实施了“朝阳行动”计划,利用远程教育提高培训质量,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到目前为止,我区所有学校均建立了远程教育局域网并与Internet网相接。有二十多所学校拥有自己的网站,并添加了远程教育资源网的相关链接。本文根据各学校在新课程改革以来使用网络的情况,对网络在新课程改革中起到的作用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一、在局域网中交流为教师的培训工作带来了便利
局域网灵活方便,自控能力强。但长期以来,局域网上多媒体教学软件价格昂贵,使得局域网的功能局限在有限的传输文件和文件共享上。这样既浪费了网络空间,又不能使网络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此,我们积极寻找一些网络通讯软件来扩大网络的应用范围。如:网络软件Net Meeting,它是一个网络会议程序,在Windows XP“附件”的“通讯”中可以找到,其小巧、简单、稳定,在特定条件下是一种好的网络教学交流工具。它具有通过Internet网或局域网实时呼叫、演示和使用某一软件的共享功能,具有画图和演示的白板功能及文件传递功能。在我区教师培训中,我们灵活地运用该软件,实现音频、视频图像的面对面授课,共同设计教学方案、探讨教学方法,充分应用网络满足一些传统授课不易实现的需求,为教师培训工作带来了便利。
二、网络资源共享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新课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标准除提出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目标要求外,还提出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方面的要求,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随之发生改变。我区教师通过使用我们在多种形式的培训中获得的网络应用方面的知识,自觉主动地搜集、下载、应用网络中的各种资源:视频、声音、图像、音乐、动画,以及其他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成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吸收了网络中其他教师的教学精华,为其教学拓宽了思路。
三、多媒体教学系统为学生学习提供了直观的演示
近些年,各学校教师网络应用水平飞速提高,许多学校都为多媒体教室安装了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包括教师端和学生端。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以有效的调控课堂教学,使学生们看到最直观的教学演示。如:在信息课上向学生讲授画图程序里的各项工具时,利用桌面共享给学生做演示,学生能够非常准确地了解各种工具的特点。又如:数学课上讲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动画将平行四边形一侧的三角形切割下来补充到另一侧,使其变成长方形。非常直观的演示,加深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理解。
四、网络技术的使用为学科之间的整合提供了平台
课程整合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应用网络技术的优势来更好地达到课程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细心的教师都发现,各学科之间的教学内容,有时会出现交叉。这是因为教材的编写者为了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特意安排的。比如小学低年级学段的语文书上出现了《少年英雄王二小》课文,音乐课书上也出现《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这时,我们会通过使用网络技术把一些网络共享资源与学科教学的内容、素材相融合,作为学习的对象,供学生进行评议、分析、讨论。课程整合是个新的挑战,没有现成的案例可供参考,需要教师深入钻研,结合学科教学需求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内外教学资源,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一个整体,构成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
五、网络聊天功能成为师生、家长之间沟通的纽带
学校的工作繁忙复杂,时常因为不能及时跟学生和家长沟通而烦恼。使用聊天功能可以让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形成互动,进行日常的沟通和交流。这样既可以增强教师、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又能促进三方合作,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教师也可以通过聊天获取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还可以利用文件传送功能轻松实现向学生发放练习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学生则可以利用它把答案回传给教师,这样既使教学内容得以巩固,又使师生相互交流没有了时间的约束。
篇4
论文摘要:教育信息化离不开教师的信息化。总结了许昌学院在教师信息化过程中提升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实践内容.并对实践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信息社会的到来使教育领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它要求教育领域深化改革以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必需人才。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成败和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教育技术素养是指在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意识、态度和责任。许昌学院在努力改善硬件环境的同时,也在教师教育技术素养提高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1组织教育技术方面的相关培训
1.1多媒体教室使用的培训
许昌学院在刚刚引进多媒体教室时,很多教师不会使用也不敢使用多媒体课件,后由教务处牵头,教育技术与信息部组织,联合举办多媒体教室使用的培训。通过培训,许昌学院多媒体教室的申请使用率开始上升,也带动了更多的天来学习和使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
(1)培训目标。正确操作多媒体教室设备,具有排除常见故障的能力。
(2)培训内容。多媒体设备的工作原理、多媒体设备的操作方法和简单故障排除方法。
(3)培训方式。强调各院系必须参加,教师自愿报名,分两批进行。在多媒体教室授课并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4)考核方式。单独操作,实践检验,合格者给予多媒体教室使用上岗证书,允许其申请和使用多媒体教室。
1.2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
多媒体教室的使用跟多媒体课件是紧密结合的,继多媒体教室使用的培训之后,许昌学院教务处与教育技术信息部组织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培训。考虑到实际应用情况和教师的计算机基础不同,培训以PowerPoint使用为主,并融合多媒体素材的编辑处理技术。
(1)培训目标。①掌握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教学媒体的特点及选择依据,现代教育思想与观念,教学设计的基本知识;②学会使用常规教学媒体及多媒体进行教学及教学改革;③能够使用PhotoShop及GoldWave,对图片素材和声音素材进行简单的编辑处理;④学会使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课件。
(2)培训内容。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现代教学思想与观念;教学媒体的一般规律及选择依据;教学设计的基本知识;运用PhotoShop进行图片处理;运用GoldWave进行声音文件的处理;运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
(3)培训方式。培训过程针对不同学科教师采取不同案例的方式进行讲解,切实做好PowerPoint使用与学科专业的紧密结合。采取理论讲授、上机辅导和课下网络课程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在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机房进行。采取案例教学、混合学习方式,运用成功教育理念,促使每一位接受培训的教师都能学有所长。
(4)考核和评价方式。采取笔试和上机相结合,并加上过程性评价的结果,对培训教师进行总体评价,上机操作则以网络方式上交一份PowerPoint作品为主要考核方式。
1.3网络资源使用的培训
为了提高校园网的利用率,帮助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改进教学和学习,网络中心组织进行了校园网使用的培训。受培训条件的限制,培训在各院、系、部选1}2名网络联络员(一般选择计算机基础较好的青年教师)集中培训,然后由他们负责本部门其他教师的网络知识学习。在这种传、帮、带的影响下,全校教师使用校园网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水平,许昌学院图书馆相继举办了两次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使用培训讲座。使大家全面了解CNKI系列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以及在使用数据库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2为教师运用教育技术提供必要的支持
(1)使用多媒体教室的支持。许昌学院提倡具有多媒体教室使用能力的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室授课。在配备多媒体教室设备的基础上,强化多媒体教室设备的管理。除了教育技术信息部教师定期维护和排查设备,保障设备的完好率外,还制定了严格的多媒体教室维护人员值班制度,并公布维护人员电话,保证教师们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期间,一旦多媒体设备出现技术问题,维护人员能够随叫随到,及时排除故障,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2)教学服务平台支持。为了督促和方便教师使用网络资源组织教学,开展网络环境支持的教学,许昌学院教务处专门购买了“天空之家”网上教学系统,并举办了两期培训班,为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便利地使用信息技术提供支持。
(3)数字期刊资源支持。2004年许昌学院购买了万方数据库,后又在学校的图书馆开通了CNKI连接,为教师及时通过网络环境获取最新的学术信息提供支持和保障。
3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鼓励教师运用教育技术
(1)推行学校办公自动化政策。为了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尽早实现办公自动化,自2006年下学期开始,许昌学院教务处规定:教务处相关文件和表格的发放一律采用网络形式,由教师自行下载,教学试卷、考试成绩的提交必须采用网络形式。此项规定对教师们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网络基础薄弱的教师不得不向网络基础较好的教师请教学习,带动了教师学习和利用网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一年多的实践锻炼,大部分教师都能够顺利完成网上提交的任务。
(2)鼓励和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应用教育技术的新理念、新策略。教务处在每学期的学生评教明细表中,专门列出一项:是否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占据很大的权重。这在一定程度上暗示和督促教师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组织教学。
(3)以多种形式的比赛激发教师学习和运用教育技术的动机。许昌学院相继举行了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和网页制作大赛,对获奖教师颁发校级获奖证书,并给以相应的物质奖励,这也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学习和运用教育技术的积极性。
(4)开展教研活动,发挥青年教师的信息技术优势。许昌学院从2006年起开始组织评审校级优质课程和精品课程,以开设课程名称为单元,要求优质课程必须有网络课件和相关资料存放于校园网。制作网络课件的任务自然落到了青年教师头上。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使青年教师的信息技术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形成了以青年教师的信息技术优势和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优势相结合的教学团队,也更进一步激发了青年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术活动。高校教师的任务是教学和科研并重,并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带动科研。青年教师在科研方面普遍存在着经验不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许昌学院规定,自2005年起加大科研奖励力度,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和主持省级科研项目都有一定数量的现金奖励。丰厚的奖励调动了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使青年教师在科研过程中,自觉利用数字图书馆资源检索信息,跟踪学科最新发展.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
4实践效果
(1)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情况。笔者跟踪研究了20052008年3年来许昌学院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情况。在多媒体教室建设初期,每天上课都会有3}4位教师电话要求帮忙处理临时故障,而所谓的故障无非是教师使用不熟练、不正确。经过几次培训之后,故障率逐步下降。目前,多媒体教室的数量增加了,但是临时处理故障的几率却平均每天不到一次,并且不再有很幼稚的操作问题,教师使用多媒体的操作能力确实得到了提高;笔者对2005-2007年多媒体教室中多媒体设备的利用情况作了调查,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两年来多媒体教室中多媒体设备的利用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篇5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教学 军事训练
中图分类号:E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8-0-02
一、教学资源的搜集、管理与开发
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方式处理或经过再加工和制作的、可以在计算机网络上运行的、能够展现相关知识节点内容的教学材料,它还能激发学员通过自主、合作、创造的方式来寻找和处理信息,从而促进网络多媒体教学的开展。教学资源按不同学科教学中所使用的素材可分为:文字资源、图像资源、音频资源、动画资源、视频资源、课件资源、教案资源、试题资源等。
1、教学资源的搜集与管理
教育技术中心秉承丰富资源,服务教学的理念,开设了教学资源网,共有科研视频库、电视教材库、优质课视频库、数字化教材库、素材资源库、教材资源库、数字图片库、课件资源库、网络课程库等,并且能经常丰富资源、更新资源,使资源系列化、多媒体化;教员能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阶段,自主有效地选用相应的教学资源,为教学和军事训练提供了保障。
2、教学资源的开发
结合学员的实际,主要制作和开发了数字教育电视节目、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课程、专题学科网站。
二、网络多媒体课件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以多媒体技术、远程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正不断渗透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引导着传统教育发生深刻变革,军校现代远程教育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对此,我们要加强网络多媒体课件在远程教育中应用的研究,制作出在远程教育中方便、好用的网络多媒体课件,通过全军军事训练网对部队实现网络化的远程教育,对全军装甲机械化部队进行培训,形成人才的培训基地。推动军校现代远程教育这一新型教育模式快速、健康的向前发展。
1、网络多媒体课件在远程教育应用的内容表现形式
(1)流媒体网络多媒体课件:流媒体课件使用流媒体工具制作而成,课程内容以视频/音频为主,文字和图片为辅,课程的播放控制通过流媒体的控制实现。流媒体课件表现形式简洁,使用直观,三个使用区域分别为:视频区、图片文档区以及索引或目录区。流媒体课件的优势为表现力强,教师讲授与学生学习同步。除此之外流媒体多媒体课件预置时间短,在不影响播放质量的前提下流媒体网络多媒体课件占用空间少便于储存等优点。流媒体课件是目前大学远程教育最主要的课程形式,但是制作过程复杂且相对集中,不容易修改。
(2)网页网络多媒体课件:网页网络多媒体课件是由一系列的网页组合而成,是基于Web的远程教育模式中最常见的一种课件形式,网页网络多媒体课件一般为计算机语言编写的We页面,学生可以通过下载编制的网络浏览器进行学习。网页网络多媒体课件大多有课件编制者根据学生及教师特点进行自行编制,具有制作周期短、费用低、便于使用等优点。
2、网络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方法
开发Web课件系统没有固定的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如何进行开发,常用的三种方法是:
(1)自顶向下的开发方法:就是从树状信息结构的根节点―系统的主页开始设计。
(2)自下而上的开发方法:指先设计树状信息结构的叶节点,然后通过归纳,设计它们的枝干节点,最后再设计根节点。
(3)不断增补的开发方法:这是一种需求驱动的开发方法。当出现某种信息服务需求时,我们就拉力机设计相应的Web信息页面。
三、开展多媒体网络化教学
当前,虽然军队院校中的网络教学已经得到广泛关注,并逐步得以普及,但在实施网络教学过程中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即教学设计仍未摆脱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过程与活动的设计、教学组织实施形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还难以适应网络教学的新内容、新形式和新要求。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网络教学优势的发挥。对此,必须充分认清网络化教学对任职教育教学的影响,探索新型的网络化教学模式,切实提高网络化教学能力,是军校任职教育教学创新的重要举措。
1、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的系统方案
多媒体试听网络教室主要由网络文件服务器、多媒体教师机、学生机、网络设备组成。硬件结构的多媒体网络教室结构如图所示。
2、网络化教学系统的体系结构
网络教学系统需要由一系列协同工作的子系统构成,这些子系统依赖于校园网,将校园网上多媒体课件制作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学员微机实验室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教”与“学”的不同环节在一个通用网络应用平台上进行与统一管理。下图描述了网络教学系统的体系结构,它示意了网络教学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之间,教员和学员与校园网络之间的关系。
网络教学系统的体系结构图
3、网络化教学模式的结构
网络化教学模式是利用计算机访问本地及远程计算机资源,并使教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通过网络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协作的一种教学模式。为了构建教学的网络环境,在网络的环境中去培养适应信息时代的人才,培养适应部队多种岗位需要的人才,我们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任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在研究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设计出在多媒体网络系统中实施的网络化教学模式,模式由提出任务、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意义建构五个环节组成。模式结构如图所示。
网络化教学模式结构图
篇6
一、藏文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的现状及其原因
1 教学观念落后,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不足
目前许多藏文教师对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了解不足,对现代教育信息没有产生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没有充分了解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优越性,因此,使教育观念没有转变到现代教育信息的教学方法上。另外,有些藏文教师认为如果在藏文教学中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课件等方法,那么会影响传统藏文书法的学习和使用,并且对发扬藏族传统书法艺术产生阻碍,因此,在藏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产生了消极态度。
2 教师自身的多媒体技术能力不足
绝大多数藏文教师认为传统的藏文教学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他们在常规教学环境下能够表现出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认为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技术没必要替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因此,大多数教师忽略了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学习和使用,好多教师不会用,不敢用,甚至有的不想使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
作为教师要有良好的教育技术的能力,必须要使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有机地互相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将使教育技术能力充分地体现在实际教学环境中。有形技术通常主要指的是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物质工具,例如:多媒体技术等,而无形技术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策略、技巧等。目前,许多藏文教师缺乏有形技术的使用能力,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有形技术的运用和掌握能力处于空白或启蒙状态,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充分有效地利用。很多教师对常规的计算机办公软件,网络资源环境的应用以及藏文输入法软件的学习和运用能力没有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因此无法有效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
3 缺乏多媒体相关技术的学习和培训
目前有关部门专门对关于多媒体技术的组织培训比较少,即便是对这一方面进行组织培训,培训的内容不够合理,培训效果不明显,更重要的是没有充分的培训时间和专门的培训机构,大部分教师在利用课余时间以自学方式进行学习。对于培训内容方面,只有统一的培训而没有针对不同学科特征性的培训,并且缺少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特别是针对藏文教师的关于藏文输入法等有关藏文现代教学技术方面的培训极少。另外关于教育技术考核方面,大多数则以考核是否合格为重,没有将重点放在教育信息技术的实际能力提高,最终使考核目标趋于形式主义。特别是目前全国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测试中没有设立针对藏文学科的考评,因此到目前为止藏文教师只能选择政治、语文等科目进行参加技术考试的应考。
二、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技术在藏汉双语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1 将新媒体技术应用于双语教师培训,扩大培训受益面、提高培训效果
在林芝地区开展双语教学,提高双语教育质量,关键是要有一支稳定的、合格的师资队伍。有效的培训是双语教师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提高双语教学能力,具备基本的信息素质的有效方法之一。
林芝地区双语教师培训应该因地制宜向培训目标多元化、培训方式多样化发展。除了集中在培训机构进行的双语教师培训,还可以采用学区培训、送教下乡、校本培训、函授学习、远程教育、自学提高等形式。对于双语教师的培训既包括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的培训,还包括一般教学能力的培训。双语教学能力的培训主要是为了突破语言的障碍,使双语教师能够熟练掌握汉语和藏语两种语言进行教学。一般教学能力的培训在新媒体环境中更为强调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即教师利用多样化的教学环境、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培训方式层面应该将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包括讲授型学习、网络课程平台支持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基于网络的协作探究活动等方式,不同学习方式的选择根据培训内容、培训目标、学习者特征而定。
2 构建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
网络学习共同体使教师自主学习与合作研究完全脱离了传统教师教研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使交流可以随时随地地发生;教师培训可以全天候、跨时空进行实时或非实时交流,解决了工作与学习的相互矛盾问题。目前支撑教师学习共同体平台的几种关键技术有:
2.1博客 (Blog):Blog是继Emai1、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是目前互联网发展最为迅速的应用之一。它是以网络作为载体,能够简易快速便捷地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地与他人进行交流,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利用博客技术,通过建设教师博客、班级博客、学生博客,教师与教师、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教师之间进行教育交互活动。
2.2 QQ等交流软件:QQ等交流软件是一个动态的个人或多人协作的交流工具,可以由多个人参与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探讨,体现出开放、协作、平等、共创、共享的特点。
2.3 网摘:简单地说,网摘就是一个放在网络上的海量收藏夹。它在提供链接收藏的同时,还可以编写链接内容摘要,用户可以对保存的链接进行分类、排序后,分享互联网信息资源,因此它的核心价值已经从保存浏览的网页,发展成为新的信息共享中心,能够真正做到 “共享中收藏,收藏中分享”。
2.4 基于智能手机的微信、APP等信息交流、共享平台
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和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必需品,人们对手机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微信、APP等基于手机的交流共享平台使得人们的信息交流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建立在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网络学习者个体基础上的,故而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信息素养,主动适应各种新的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共同体内部成员间的有效沟通和有效学习开展的水平。
3 建设藏汉信息化双语网络教育资源,为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提供保障
藏汉双语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就是指利用基于网络平台的信息化手段,对现有教育资源尤其是藏族中小学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最终建成网络化、互动化、多媒体化的共享式资源库。
藏汉双语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应该坚持以翻译优秀的汉语教育资源为主、自主开发藏文资源为辅这一原则。具体可以采取如下方式:
(1)对优秀的汉语教育资源进行翻译,传播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模式;
(2)针对现有藏区规划教材开发配套的教育资源库;
(3)根据林芝地区实际情况,收集并整理林芝地区各级学校校本课程资源,建立校本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库,同时可以将这些优秀的校本资源在林芝地区内共享。
4 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创建良好的语言环境
在林芝地区,新媒体正在悄然改变着藏族人民的生存环境、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精神世界。随着藏文信息处理技术和标准的统一,藏文能够支持的网络应用逐渐增多,目前已有藏文博客、藏文论坛、藏文即时通讯等以内容和交互为主的藏文网络新媒体。这标志着以藏语为主的网络受众也逐渐进入以自由、共享、开放、个体化为理念的全媒体新时代。在发展成熟的中文博客、播客、微博、维客等网络新媒体中不乏藏区的网络受众,而且蔚然形成很多藏人网络社区。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应该充分利用以上全媒体技术手段来创建良好的语言环境,搭建藏族学生与外界交流的平台。
5 利用全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双语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全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全媒体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传统教学手段长期存在的诸多教学难题,使得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活泼。
篇7
关键词:教学改革;核心课程;课程开发
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建设是一个重大的系统工程,它包含实现该课程教学所涉及的教材、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等各方面。每门专业课都按照各自的特点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在开发建设课程体系时必须做到论证到位、计划周密,根据每门专业核心课程不同的特点,建立各自符合课程特点的课程体系。一般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教材开发
专业教材开发是专业核心课程开发建设的根本。教材的开发有三个方面:
1.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是教学工作中的基本要素,也是课程后续开发工作的基础。通过文字教材的改革,实现教材的趣味性,使学员能够主导学习过程,在学习上能够变被动为主动,由原来的“死记硬背”学习方式向“活学活用”学习方式转变。
2.多媒体教材
多媒体教材是辅助课堂教学的有力手段,自多媒体技术进入教室以来已经显示出它强大的功能。对于专业主干课来说多媒体教材更是不可缺少的,因为专业主干课介绍设备多,设备的结构特点与原理使用可在多媒体教材中得到良好的展现。
3.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的建设是打造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学员将由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为他们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平台是必须要做的,因此网络课程的开发也是必需的。
二、教学硬件建设
任职教育是以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建设有硬件教学平台,因此硬件条件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硬件建设是指课程实施过程中必备的硬件条件,主要包括专业教学实验室的建设、网络教室建设、实装的引进等方面。要达到专业核心课程实施的理想目标,课程实施中的硬件条件必须建设齐全、教学保障到位,从而保证专业核心课程的实施效果。
1.专业教室实验室的建设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专业教室或实验室教学平台为依托,那么该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将是不完全的。但是在论证建设专业教室实验室时要充分论证一个专业教室或实验室的建设可同时满足一门到几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这就要求根据场地合理规划模拟训练器材的建设。
2.网络教室建设
网络教室是学员自学的平台。现在不少的专业核心课程都开发出了网络课程,但是到目前还没有相应的网络教室来应用这些网络课程。网络教室的建设对专业课来说具有局域性和保密性,不用针对每门课程来建设,建设好一个容量足够大的网络教室各课程建设的网络课程可共同使用。
三、主讲教员培训
篇8
[关键词]慕课;微课;新媒体;成人教育培训
一、慕课与微课的定义和特点
慕课(MOOC)即大规模网络开放性课程。“M”是指大规模(Massive)。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每一个课程的参与人群只有几十个,最多几百个学生参与其中,而慕课则是覆盖千万人的课程体系。另外,大规模还有另一层含义,就是慕课不是个人活动,也不是单纯的几门课程,而是来自于一个团体、一个学校,或者是一个跨学校或者跨过教育联盟,形成了一个广泛的课程群。第二个字母“O”是代表开放(Open)的意思,也就是遵循共享的原则,以兴趣爱好为导向,只要是想开展学习的人,都可以进入该体系进行学习,不分年龄、性别、地区、学历甚至国籍,只需要一个邮箱就可以进行注册,参与学习,而只有这些课程是开放的,才可以被成为慕课。第三个字母“O”代表在线(On-line),慕课是通过网络采取视频观看、在线讨论、邮件往来等方式完成学习,上课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自由性。当然,这也就注定了慕课学习必须要接受网络的相关限制和制约,难以开展面对面的学习交流活动,学习者自身也受到了网络条件的限制。这就对学习者周围的网络环境和课程提供者的网络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第四个字母“C”代表的是课程(Courses)。慕课是处于一门课与一节课堂之间的,一门课程如果由不同的人群来进行讲授、录制就可能出现许多不同的慕课课程,一个慕课课程也可以被分割为多个不同的网络课堂,每一个网络课程以一个网络视频为中心,用在线答疑、作业练习、评价考核和阅读资料等部分加以辅助。慕课具有大规模、开放课程和网络课程的特点,它是由大批量的课程组合而成的,而且慕课是开放性的课程,用户可以免费使用,当然也有部分的课程是收费的,但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收费还是很少的。另外,慕课是依托于网络技术的,课程资源被散布于网上,使人们的学习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的学习活动更加自由、快捷,提高了人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微课也被称为微课程,主要是以5-8分钟之内的微型教学视频为载体,针对某一个学科或者某个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它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主题,课程内容短小精悍,用来集中说明一个问题、一个知识点,或者来阐明一个主题。微课自身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不等同于传统课程教学中的一个局部片段,具有完整性的特征,方便了人们的学习和掌握。[2]微课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的时间短。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生自身最好的学习状态维持在最开始的十分钟左右;超过这个时间段,学生的学习状态就会下降,学习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微课把自己限制在5-8分钟的时间段之内。第二,教学内容较少。微课的时间较短,在这个短暂的时间段之内,课程必须主题突出、观点鲜明,时间限制了教学内容。微课往往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某一个教学环节。第三,资源容量小。微课往往是通过计算机或者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学习的,在设计时,必须方便学生下载,保障播放的流畅性,这就使得微课必须限制自己的资源容量。第四,资源组成和结构情景化。微课视频短小精悍,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研究,需要辅助一些必要的多媒体课件、在线测试等手段,方便学生理解掌握,而且微课要观点明确,主体清晰,构成一个情景化的教学资源包。第五,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微课课件往往是针对一个知识点,一个微课就是一个主体,内容非常具体。第六,草根研究,趣味创作。微课内容短小,加之现阶段的各种多媒体制作技术成熟,操作简单,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微课的制作者,而且教师在制作微课过程中,往往会选择那些自己熟悉和擅长的区域进行。第七,成果简化,多样传播。微课视频时间短,内容少,极其方便人们的学习和掌握;同时,微课主体鲜明,内容具体,易于表达。这就使得微课的成果容易被转化。并且,微课资源的容量小,可以在各种移动终端上进行播放和传递,方便了多样化传播方式的发展。第八,反馈及时,针对性较强。微课可以通过计算机、手机等终端设备进行传播,可以及时掌握他人意见,了解他人对自己的教学评价,及时反馈可以帮助制作者进行实时的调整和提高,不断促进微课创新发展。[3]
二、慕课与微课在新媒体时代成人教育培训中的应用建议
(一)构建社会和学校层面的认可制度
成人学习者参与教育培训的目的不止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素质,丰富自己的认知,也想获得企业和社会的认可,进而这些学习者才会更加具有学习动力,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培训学习中。[4]因此,成人教育培训机构在采用慕课和微课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时,必须要通过相应的质量保障机制,认可成人学习者慕课和微课的学习成果,把慕课和微课的成果和纯粹的课堂教育放在一样的地位上,这样才能避免学习者的种种后顾之忧,才能促进成人教育培训的持续健康发展。现如今,我国主张开展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这些目标的实现仅仅依靠成人教育机构是无法实现的,必须构建和完善全民学习的平台、渠道。所以,构建政府或者学校层面的认可制度,通过一定的程序认可成人所学的慕课和微课的成果。这样可以极大满足成人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解决成人教育机构教育资源匮乏、管理混乱的问题。
(二)加强移动终端设备的开发
慕课和微课是依托互联网和移动网络设备存在的,把一些教学视频资源上传到网络数据库中,方便用户学习和下载,而整个学习的过程和下载传播的过程都离不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和帮助,要想把慕课和微课充分纳入到成人教育培训结构体系中,必须不断完善区域内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保障成人学习者网络环境畅通无阻,可以顺畅实现学习资源获取。另外,慕课和微课的视频资料都是需要借助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来进行播放的,学习者需要借助这些移动终端设备来开展正常的学习活动。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移动终端设备的开发,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而且要利用相应程序,构建一个学习者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方便学习者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以便他们能够及时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也方便教师和成人教育机构及时了解到学员的学习情况,确保学习质量。此外,交流沟通平台的建立,方便了相互之间的联系,增加了学员的归属感。[5]
(三)成人教育机构要加强对慕课和微课资源的管理
慕课和微课资源是存在于网络中的,网络自身的开放性特点使得这些微课和慕课资源来源广泛,数量庞大,微课和慕课制作者也来自于各个群体,各自出发点也不相同,课程内容各式各样,加上网络自身管理的复杂性特征。这些资源的可信性和可靠性很难得到保障。[6]成人教育机构在应用微课和慕课资源时要加强资源管理,做好课程资源筛选。
(四)加强成人教育培训改革,把线上与线下学习结合起来
慕课和微课具有不少自主性,易缺少规范性和限制性,线上教学活动缺少了线下教育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不利于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影响了相互之间的感情培养。成人教育机构要加强成人教育培训改革,把线上与线下学习结合起来,使慕课、微课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结合,全面提升学员综合素质。[7]
作者:钟以彬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参考文献:
[1]胡新星.我国“慕课”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5.
[2]张中兴.微课与微课程研究进展综述[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6).
[3]殷丙山.慕课和微课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5,(1).
[4]张成艳.慕课背景下成人学习者的机遇与挑战[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4).
[5]姚满团.微课发展现状及其推动教育公平的实践价值[J].现代教育技术,2014,(8).
篇9
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大。煤矿培训机构非矿井的主生产效益单位,培训信息化方式非培训的单一方式,培训效果不是短线收益,而投入往往是一次性较大投入,加上信息化技术设备更新换代过快等等因素都致使大多数单位不愿意投入过大,往往都愿意在投入少但显而易见的硬件上做“表面文章”,面对日新月异却有着实用价值的应用软件或相关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则“冰封远泊”。这些都大大的影响着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培训业务软件建立并完善的同时,思考着如何规划建立并丰富适用于煤矿培训教学软件和培训实操考核软件资源,使之加快加强发挥作用将是煤矿安全培训信息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信息化技术专业老师缺乏。煤矿安全培训教学软件、考核软件操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网络资源、数字资源的使用或制作,计算机设备正常维护以及学员计算机基础课程授课等都要求着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存在。然而,目前各培训机构的教师任职要求均是要求从事煤矿专业。虽然教师培训课程中有计算机课程的安排,但基本上是48学时内的短期课程,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煤矿安全培训实操考核软件开发应用至今都是空白,煤矿各单位深具特色的培训信息互联网网页也是盲点。对于计算机技术应用大多数老师都是略知一二,不能深层次的满足时下的需求,信息化建设也就不能深入开展。因此煤矿信息化建设深入开展配备一批精专业,高素质的信息化技术教师是势在必行。
因材施教难以彻底实现。计算机多媒体教学采用大量直观震撼的图文,提供了动感真实的视频等资料,都足以在短时间内给学员耳目一新的感觉,可以让学员对以难以理解的一堆文字直接通过感官理解并牢固掌握。但这种教学在以人为本的同时却难以彻底做到因材施教,难以实现学员的个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实操能力的培养。时间长久还是会沦为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同时也会助长部分教师过度依赖视频和图文,造成课堂交流互动减少。如何打造行之有效的煤矿培训信息化建设体系,使大力出资购置的培训设施全面的应用于实际培训,体现出培训信息资源的效益,让广大培训教师好参学学员广为赞叹,让煤矿培训信息化建设逐步深入的发展下去,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去着手。
煤矿安全培训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1.创建现代信息技术的大应用和大学习环境。利用多年来大家已经认识并应用的软硬件计算机技术知识和虚拟网络等信息技术知识来完成煤矿生产过程中单位内外各类上传下达的信息多采用网络信息资源,让人们深深地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是何等的重要,而就其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环境而言,虚拟Internet更是何等的重要。促使其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知,发现不知才能确定求知需求,以此创建出学习的环境,逐渐形成良性的循环。当然,这也要求社会对煤矿信息化的应用和建设给予高度的关注和大力的支持。
2.建立本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规划,自主研发适用且实用本单位的信息应用软件。各煤矿培训机构信息化硬件设施已相继完善,将有利于软件建设的投入。培训信息管理办公应用软件也日益完善更新,多媒体教学却仅限于教师PowerPoint制作,相对适用的多媒体教室却未跟到位,如果进一步建立多功能电教室,在已使用的广域网的同时完善单位内部局域网,开发制作实用的培训网站,建立可以资源共享的“煤矿电子图书馆”,构建专业的知识素材库,设计并组建出教师个人网页将会有力的深入推进培训信息化建设。专业的知识素材库,包括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例如演示型视频资料,优秀的公共课程课堂教学视频,培训应用小软件(如电子文档教学画笔,相当于板书时用的粉笔),培训教学软件(包括优秀的课件,教案,图文等),当然这些都不应是简单的资料堆积,而是精确实用的,与技术更新知识结构相联系,满足煤矿专业各层次人员的需求。对于眼下煤矿实操考核软件这一空白,可以建立网络模拟任务操作型软件,尤如当前各类非常流行的网络游戏,由操作人自己建立户名,进入找软件管理员索要任务安排,任务完成环境就是虚拟矿井环境,整个考核任务可以设置时间,操作对错有效果。将真实的生产环境虚拟化,形象化,极有助于学员学以致用,用有所为。这种技术与习惯,在教师、学员都是一个培养和塑造自身的良好过程。
3.重视建设信息化专业技术教师队伍。目前很多煤矿培训老师对自身计算机信息技术掌握程度的提升都是浅尝辄止,究其原因多是教学观念未曾转变,因此要培养出信息化专业首要改变教学观念。很多教师多是单位的骨干,他们不适应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并且认为信息技术的引入会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过于分散,最终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由此心里犯怵。建设信息化专业技术教师队伍必要途径一是坚持自主培养,二是坚持高质量人才引进。二者都要求具备娴熟的信息化操作技术,精湛的计算机维护技艺。以此才能落实信息化建设。
4.信息化教学不是教学模式而是教学过程。很多教师将信息化教学当做了教学模式,将课件做的满满的,将生动的课堂互动讲解换做了动感震撼的视频,过度的依赖课件忽略了学员的心理需求。并非所有课程内容的教学都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只是教学的一项过程,可以将呆板的信息化技术生动化,将信息化教学的主旨从教学目标变成学员想知道的知道多少,还想知道多少这种“人情化”的思考。在确定学员知道什么后设计出主题知识库,跟学员共同探讨某项技能操作或完成技术标准的实施,发挥出学员的主动性,在“知道”中发现他们“不知道”,利用他们求知的欲望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传授他们“查询、获取、整理、处理、存储以及表达信息"的能力。此外,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单位内部学员交流的平台,让平日里自然而然的“闲聊”变成“有意义的讨论”,悄无声息中感受网络文化,信息文化,实现学员个性化培养。
结语
篇10
在农民远程培训中,课程质量的高低对农民培训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但农业网站提供的网络课程使用率通常都不高。这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农村网络教育起步较晚,现有的农民培训网络课程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都不能真正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为使远程教育更好地为农民服务,探索和研究农民远程培训课程的科学构建势在必行。
一、当前远程教育课程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网上资源零散,自主资源不足
教学资源是网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开发者往往只注重内容的精彩显现,而因种种原因很少开发与之配套的学习资源。事实上,远程教育中的各种资源相互配套、相得益彰,充分发挥不同媒体的优势和作用,既有利于学习者,也可以降低网络教育的成本和费用。
网络用户的广泛性,使教师可能无法预测网上学习者的原有认知结构和水平。加之农民学习需求差异大,针对农民的网络课程应体现网络的优势,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切实满足学习主体的学习需要。但现有的农民培训网络课程在自主性学习方面往往只是体现了学习者自己学习的这一特点,并没有为他们提供各种有利于进行自主学习的资源。
(二)课程内容脱离实际,与生产脱节
课程内容往往是传统的课堂搬家或教材课件网络化,有些脱离了农民的实际需求,无关的信息过多,农民真正需要的农业生产技术信息等则相对较少,这大大降低了农民学习的积极性。培训结果是使他们“穿着旧鞋走新路”或者“刚学人家三分像,人家又有新花样”。因此,培训内容应符合农村的特殊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学以致用,同时,培训课程应因地制宜的筛选培训内容,贴合地方产业规划要求。目前,农民培训网络课程在这方面还很欠缺,没有很好地体现地区特色,不能有效促进区域特色农业的发展。
(三) 内容单一,系统性不强
现实中的网络课程往往仅是现行教材的电子版本,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知识点简单罗列。并没有考虑相同教学内容对于不同水平及类型的学员,要采用不同的呈现形式和组织方式,且重难点也没有突出。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难理解的农业技术,部分网络课程也仅仅利用文字形式呈现,没有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角度对学习环境进行模拟,这就使得学员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从而严重影响了学员的学习效率。
二、农民培训网络课程设置的主要原则及特性
(一)主要原则
根据培养对象的特点,以及培养技能型、技术型人才的目标,其课程开发应以情境性原则为主、科学性原则为辅,即以实践的行动内容为主、理论的学科内容为辅,并在人本性原则的基础上将获得的过程性和陈述性知识内化为能力,并提出建立独立于学科体系之外的或者与学科体系相对应的行动体系的课程体系框架。
(二)主要特性
1. 整体性
要从农民教育培训的整体需求出发,面向“三农”,探寻具有普遍适应可能的建构专业课程体系方法和途径。覆盖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还包括新型职业农民的个人发展问题。
2. 适用性
主要体现在满足受训者不同层次的需求,尤其是有针对性的现实需求。在考虑到课程设置“有用”的同时, 还须坚持培训专业的适用性与技术性, 须能给农民带来增产、增收、增效等诸多实惠。
3. 前瞻性
研究者要以发展变化的眼光来思考产业未来的发展,内容要与时俱进, 力求体现新理念,融入国内外在农业发展与创新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品种。
三、 课程内容与体系结构
(一)基础知识模块
基础知识模块主要保证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基本规格和质量,为受训者提供必备和通用的基础知识,提升综合素养,使其掌握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科技、文化和农业基础知识,为其专业知识学习、职业技能培养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并提供支持的课程,适用于各类专业。
(二)专业知识模块
-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核心概念
- 下一篇:医学检验个人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