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和生物学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1: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和生物学的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和生物学的区别

篇1

关键词:生物学概念 教学 策略

中职生物学概念较多,是中职生物学教学的重点、难点。正确的生物学概念,既是生物学知识的组成部分,又可为获得更系统的生物学知识奠定基础。传统的概念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背的过程。新型的概念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掌握了某个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概念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不同认知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组织方式来实现概念教学。

一、抓住关键字、词,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生物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在教学概念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自己分析概念,并从关键性字词入手学习。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强化了概念,有利于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对文字的处理和分析能力。如学习光合作用的概念时,书上给出的定义是: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讨论,找出关键字词,从中概括出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产物。再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具体的两个阶段。

又如,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RNA。“活细胞产生”“催化作用”“有机物”是酶概念的内涵,体现了酶的本质属性:只有活细胞(又指全体活细胞)能产生与无机化学催化剂功能相同的有机物。“蛋白质”“RNA”从化学成分上界定了酶的范围(酶一般为蛋白质,RNA也能起到酶的作用),这是概念的外延。一个基本概念一般由“内涵”和 “外延”两个部分组成。在这样的概念讨论学习中,教师不但让学生自己建立清晰的概念,同时也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适时地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重视相似概念的辨析、比较,把握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概念,致使我们在学习时易混淆不清,在运用时产生错误的理解,或把一个概念的某些属性运用到另一个概念中去。因此,在学习时要运用辨析、比较的方法区别易混淆的概念,通过列表格等方式对相关概念进行比较和联系,找出概念之间的本质属性,区别概念之间的差异以达到对概念的正确理解和区别。由于表达概念的词语基本相同(如生长素与生长激素),或内容上有共同的因素(如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例如:生长素与生长激素,可从它们产生的部位、化学本质以及生理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生长激素是由动物的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动物激素,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生长素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产生的一种植物激素,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具有促进和抑制植物生长的双重作用。又如: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进行概念教学时,半透膜是指一些物质可以透过,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如猪肠衣、鸡卵的卵壳膜、离体的膀胱膜、蚕豆种皮、青蛙皮等。根据半透膜是否具有生命现象可分为生物膜和非生物膜。选择性透过膜是具有活性的生物膜,它对物质的通过既具有半透膜的物理性质,还具有主动的选择性,如细胞膜。因此,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必然具有半透性,而具有半透性的膜不一定具有选择性透过,活性的生物膜才具有选择透过性,从而使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一目了然。在生物学中,还有很多概念属于这种情况,如反射和应激性、先天性疾病和遗传病、性激素和性外激素等等,均可用比较法进行学习、巩固。

三、运用归纳、整理法,构建知识体系

在中职生物教学中,许多章节都涉及到大量的概念。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及时指导学生建立一些相关概念的连接,使概念清晰化和系统化,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地构建成一个知识网络,对知识进行全面巩固,能更好地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能更有效地监控自己的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篇2

关键词:基础不同;网络课程建设;启发式教学;探索式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176-02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上了解生命活动的规律,是推动生命科学发展的领头学科,其理论和技术既具有基础性又具有前沿性,已经渗透到生物学、农学、林学、畜牧学、医学、药学以及环境科学技术等许多一级学科。分子生物学课程也成为生物类学科的基础专业课程,对于学生的知识体系构成、实验技能培训以及学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各专业研究生阶段的主干课程之一。

本校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公共课面向农学、植保、林学、园艺、草业、食品科学、环境科学、生物学等专业,共60学时,其中40学时理论课,20学时实验课。但在讲授时,发现学生分子生物学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以农科专业为主,学生来自不同的本科院校、不同的专业,有的学过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课程,而有的没有学过分子生物学,只学过生物化学,还有个别学生专业跨度大,本科阶段没有学过生物化学,对微观生物学了解甚少。面对这种情况,该如何让基础好的学生不觉得已经学过,失去兴趣,认为自己看书就能学会;如何让基础差的学生不觉得难懂,失去动力,认为受到了冷落。如何让所有学生在教学中都能掌握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都能有所提高呢?实施“一刀切”肯定不利于所有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需采用共同但有区别的方法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本科生与研究生分子生物学教学的区别,注意学生间基础不同的差异,在研究生教学中从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加强,注重将最新研究进展和技术引入课堂。笔者尝试对教学方法、手段和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建设课程网站使学生利用“互联网+”延伸教学空间

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体系每年都在不断更新,如何在学生生物学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完成教学,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需要,急需引入新的授课方法和技术。

1.内容丰富的课程网站建设。笔者长期从事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和科研,依托新疆农业大学课程中心网站进行了分子生物学课程网站和生物化学网站建设,形成文字教材、电子教材、辅助教材和参考资料相配套的网络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微课视频、参考书目、实验指导、阅读资料等;形成网络考试、作业、论坛、答疑为主要内容的与学生互动交流空间。将教学课件和微课视频、延升阅读资料以及分子生物学的新技术和研究进展上传网站,供学生课前课后查阅,同时上传了大部分生物过程如基因结构、复制、转录、翻译、启动子特点、表达调控等的动画演示,便于学生理解。上传难易程度不同的试题库,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情况选择合适的试题组合生成小测验或是作业发放给学生。

2.师生有效利用课程网站。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程网站和互联网资源,让学生可以随时在网站上学习课程内容、浏览相关延伸阅读材料和观看微课视频及动画演示,教师可以有效利用网站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先从试题库中抽题合成一套摸底综合题,在上课前学生需上网站做这套题,共100题,全部为客观题,通过做题了解学生对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80分以上的学生基础较好,80分以下的学生在每节课前需通过网站做课前预习题,从课程网站上和互联网上主动查阅自学找到答案,了解下节课的背景知识点。讲完一章后,在网站发给学生每章练习题,学生在做题中继续通过课程网站和互联网上的资源深入了解知识点,及时复习这章内容,教师也可通过学生提交的答案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授课结束后,将综合测试题在网站上发给每位学生,学生在网站上做题从而巩固全部知识,教师也能从学生提交的答案知道每位学生的掌握程度和本次授课的效果。通过网站还可以建立师生互动论坛,由教师和学生发起一个主题来讨论。

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不教与教”教学方法的融合,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利用网络扩展教学空间,使基础差些的学生通过网络预习课程的背景知识,通过反复看视频清楚了解课程内容,不至于跟不上课程进度,使所有学生随时都可以通过网站复习或深入了解课程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增强对学习分子生物学的兴趣和科学的思考方式,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和论文工作和个人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有了内容完善的课程网站,学生可以方便的得到课程知识和相关信息,这对课堂教学就有了新的要求,不能再按部就班的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需根据课程内容积极实行启发式、探索式等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1.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在教学中根据授课内容综合应用图片、故事和研究启发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知识体系的理解。如介绍基因克隆是放一张用鱼竿钓鱼和撒网补鱼的对比图,启发学生思考2种不同的获得基因的思路;用双螺旋发现的故事启发学生认识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和研究人员的分工合作在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判蚪ソ的介绍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体系;通过介绍十年时间研究64个遗传密码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基因编码和蛋白质氨基酸顺序的关系是如何破译的,使学生明白分子生物学研究不是短期能完成的,可能是长期重复性的工作积累。通过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了解分子生物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研究思路,知道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培养理性思维方式。

2.探索式教学方式应用。在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后,开始进行问题和任务导向的探索式教学方式。如给学生一个思考题:如何获得抗虫转基因棉花?这个问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基因克隆、遗传转化、分子检测等理论和技术的掌握程度。学生要像做项目一样,必须了解每个过程,写出技术路线,并进行分析,探索每个方案的可行性,从中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受争议的原因。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方案在课堂上进行点评。这一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了解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和科学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

三、因能施教的实验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分子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选择研究生实践教学内容时,也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有的学生已进行了分子水平的很多实验,动手能力较强,而有的学生基本没有做过相关实验,实验操作能力较弱,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正视学生实验能力的差异,选择有区别的实验内容。分子生物学公共课只有20学时的实践教学,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到不与本科期间内容重复又能兼顾学生的能力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相关实验技术呢?我们选择2天时间的综合大实验的方式进行,尝试同样的技术解决不同的问题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一个是真核基因克隆,一个是真核基因表达分析,所用的实验技术均为RT-PCR技术,即先提取总RNA,再反转录,再PCR分析。但前者较容易,属于定性实验,能扩增出目的条带就算成功;后者属于定量实验,需要实验者手法准确,还需增加内参基因对照和循环数分析,做出好结果需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技巧要求。上实验课前先将实验内容全部发到网站,然后让学生选择做哪个实验。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实验技能掌握的程度选择,最后基本都能得出满意的结果。

这种模式,实验准备工作基本一样,但学生实验内容和操作有所区别。让学生通过一次综合实验课了解真核基因的克隆和真核基因表达分析的研究方法,两天时间完成一个完整实验,也使学生了解到科研工作的连续性,前一个实验产物还要继续进行下一个实验,每一步都必需认真完成最后才能得到好的结果。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水平来选择做哪个实验,这样学生在实验中的主动性很强,都想做出好的结果,无论是实验基础好的学生还是基础弱的学生都很满意。

网络课程网站、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三者是有机的整体,网络课程中心的建设和使用扩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提高了教学质量;实验教学的改进促进了理论与实践、教学和科研的结合。在教学中三者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整体水平,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姚伦广,胡小敏,阚云超.综述式教学在硕士研究生分子生物学课程中的应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12(9):68-30.

[2]沈晗,孟民杰,邵红伟,张文峰,黄树林.着眼于研究生培养实际需要的《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新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6-47.

[3]谭维智.不教的教育学[J].教育研究,2016,(2):37-49.

篇3

关键词 比较法教学 生物学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生物学是一门集理解、记忆、思维和创造于一体的学科。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充分记忆和积累相关基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生物学知识广博而深奥,寻找高效的理解记忆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发展思维能力是教学中的一大重要使命,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法教学也是其中的重要且有效的方法之一。

比较是一种判断性思维,是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存在理解与记忆能力的差异,往往容易对一些生物学概念产生混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比较,突出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系统,准确把握各个知识点的内涵,理解生物学知识的本质特征,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灵活应用。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有意识地启发和引导学生对知识对象产生比较的思维活动,从而使他们完善认知结构,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准确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培养他们自发比较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的意识与能力。这对进一步推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1 通过比较,帮助学生记忆,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存在着统一性,结构决定功能。牢固而清晰地掌握细胞结构的基础知识,是理解细胞内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通过比较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真核细胞内繁杂的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清晰而牢固地记住并区分开来。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学习中的核心概念与主干知识,是教学中的一大重点和难点,理解识记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特点,区别两者的联系和不同是学习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知识的基础(表1)。

在一边比较线粒体和叶绿体结构特点的基础上,一边对比学习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学生对细胞的代谢有了清晰的脉络,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新知识,并能灵活运用,自如迁移。

2 通过比较,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遗传信息的传递(中心法则)也是教学当中的重难点。教师在讲清楚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几部分内容之后,有意识地做如下比较,不仅可以表现各知识点之间的差异,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把握生物学的本质特征(表2)。

3 通过比较,防止概念的混淆,提高辨别能力

有些概念学生经常混淆不清,若有意识地将这些概念放到一起加以比较,则其内涵就很清楚(表3)。诸如突触、突触小体、突触小泡、囊胚、胚囊、原生质、原生质体、原生质层等概念都是高中生物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学生只有弄清楚了,才能顺利地进行相关内容的继续学习。

4 通过比较,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题与得分力

“植物的向光性”、“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顶端优势”等非常有趣的生命现象包含着奇妙的生物学原理。运用所学知识分别解释这些现象的同时,教师注意比较各种现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生物学原理、生命活动的本质和活动规律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这四种现象产生的原理均与生长素有关,但区别在于作用机制有差异,即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影响生长素分布的外界因素,这些生命现象产生的意义有何不同等(表4)。

另外,解题是一种很好的检验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的捷径。通过仔细审题,比较题干差异,整合所学的知识内容,不难发现,貌似相同的问题,其实答案大相径庭。类似的比较蕴藏着高强度的思维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锻炼和提高的上好训练。如下面两道例题:

【例1】用N标记的一个DNA分子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复制三次,则含有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和含,5N的单链占全部DNA分子单链的比例依次为( )

A.1/4、1/8 B.1/2、1/4

C.1/4、1/16 D.1/8、1/8

【例2】某动物体细胞中有二对同源染色体中的DNA被N标记。将该细胞置于,4N的培养基中培养二代,则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四个子细胞中含有N标记的DNA的细胞占的比例为( )

A.100% B.75%

篇4

关键词: 生物学语言 表述能力 培养

什么是生物学语言?生物学语言是用以描述、阐释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符号系统,生物学概念、术语、图表和专门代号是构成生物学语言的符号。它是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在自然语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工语言符号系统,具有明确性和单义性的特点。

生物学语言种类按分类方法不同有很多种,按组成符号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词句组成的,如“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另一类则是用图形和专门数学符号表示的,如用数学符号表示的基因型“AA”和“XAXa”等。按表达形式,可以分为描述性语言和论述性语言。

生物学语言的表述能力是衡量学生生物课学习水平的重要方面,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实质上这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生物学语言表述能力差是一个通病,表现在学生害怕做简答题、分析说明题,每次测验结果,简答题和问答题得分都比较低。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语言,提高学生的生物学语言表述能力,通过多年的高中生物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让学生多听,听教师准确、规范的生物学语言

生物学语言具有科学性和概括性。科学性要求在运用概念、阐述现象、引用材料和逻辑表达上准确无误,不能将生物学术语与日常生活俗语相混淆。概括性要求教师和学生能充分运用已知的生物学概念等来描述生命现象和阐释生物学道理。

在课堂教学中,总离不开教师的说和学生的听,学生多听,才能学会说和写,因此,教师的生物学语言对学生的生物学语言的培养起关键的作用。为了减少学生以后答题表述的错误,在学生第一次听讲相关生物学知识时,教师的生物学语言要力求科学、规范。生物学教师应成为生物学语言的专家,用准确、规范的生物学语言表述课堂教学内容,避免用错误的日常生活概念来代替科学概念,避免嗦冗长、词不达意,避免颠三倒四、缺乏逻辑性。教师的板书设计力求简练、严谨、条理清楚,能把多种书面表述方式灵活有机地搭配,能体现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结构体系,避免主次不分、层次结构混乱。学生只有经常能听到准确、规范的生物学语言,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生物学语言的表述能力。

二、让学生多看,看生物教材中重要的概念和内容

生物教材中基本概念与定义较多,而且表述简练,课文中准确、规范的表述,对学生的生物学表述起到示范、模式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基本材料,也是学生生物学语言的最重要来源之一,所以应把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使学生重视教科书的作用。

但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善于看书,有的学生甚至看不懂课本,而且生物学语言表述能力也相对较差。为了培养学生多看书的习惯,教师必须进行引导,进行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降低学生阅读的难度。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把重要的概念内容、关键字词、重要的段落,用各种符号标出。学生阅读时,教师还要注意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理解句子句群、分析层次结构等。例如:“光合作用”的概念,除了原料和产物之外,还指出了条件、场所和能量变化。“基因”概念中,注意有“遗传效应”“DNA”“片段”等关键字眼。学生如果养成了多看书的习惯,生物学语言自然会更丰富,生物学语言的表述会更准确、规范。

教师还可以把不同章节出现的同一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把分散的基础知识形成整体性的知识结构网络,打印成材料,让学生阅读,这也是培养学生生物学语言的重要方法。

三、让学生多说,说出教师所提问题的答案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定某个学生回答,这是课堂教学中使用最普遍、最广泛的一种发问形式。提问对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语言表述能力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很多学生回答提问时,不能组织句子,只能在教师的叙述过程中像做填空题那样回答几个词。学生之所以说不出比较长的生物学语言,除了概念不理解以致不会用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从理解概念到运用概念进行生物学语言表达之间有一个过程,学生虽然理解了概念,但是不能流畅地用语言加以表述。因此,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尝试表达的机会,通过训练来促进内部言语与外部言语之间的转化。

为提高学生的生物学语言表述能力,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多种类型的问题,如提问生物学概念、原理、形态、生理功能、比较概念间的区别联系等,例如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有氧呼吸的概念、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生物进化的原因等。在学生回答提问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话来回答,不要照本宣科,学生在回答时,要注意关键词的准确度,对于某些重要的概念和原理,在深入细致地分析课本表述的科学性之后,可通过复述强化记忆,规范表述方式。还可以由学生来回顾、归纳整堂课的内容,向全班同学阐述。在个别学生回答、复述、回顾小结之后,还要请有不同看法者提出意见,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得以巩固掌握基础知识,训练、培养生物学语言表述能力。

四、让学生多写,通过练习测试考查学生的表述能力

习题是训练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最主要工具,选择题和判断更正题提供了关于概念或原理正误并存的表述,让学生在选择、判断中学会科学准确的表述方法;填空题对规范书写方式作用最大,具有较大开放性的问答题,更能反映较高层次学习结果,比较适合于检测、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语言表述能力,为学生表达生物学语言提供极好的训练机会。学生是否真正准确理解了教材内容,通过答题就能看出,例:学生由于概念掌握不准,常把叶绿体写成叶绿素、细胞质基质理解为细胞液;由于别字的原因,把线粒体写作细粒体、丙酮写成丙铜。

篇5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习技巧;教学质量

在高中学习生活中,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很大,时间紧张而宝贵,如何帮助学生减小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探索的课题。一个客观的限制就是任何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精力中尽可能多的学习知识,能够得到更多的成长和更大的提升,因此,学习技巧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就高中生物这一门课程而言,它兼具文科的文字性和理科的逻辑性,需要记忆的知识点不少,需要计算和推理的东西也很多。因此,对于生物的学习就有了更高的难度,对于技巧的重视更加至关紧要。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学习生物是相当痛苦的,不仅是因为生物不好学,而且他们对生物提不起兴趣。试想一件事既不是自己喜欢的,又不好操作,那么对它的态度必然是敷衍且不耐烦,这样的话又怎么能把生物学好呢?所以说掌握好技巧,让生物学变得轻松易懂,学生们自然就会有学习兴趣了。

一、生物知识条理化

有很多学生觉得生物不好学,并不是因为生物的知识有多么艰涩难懂,恰恰相反,他们学习的时候很是如鱼得水,课堂反馈也非常出色,但是经常是到了大型考试就会抓瞎。仔细了解之下,我发现主要原因是大型考试一般是综合性考试,不管是内容的涉及范围还是题型的包含深度都是很广的,可是这样一些学生恰恰不会应付这样的题目。他们在学习的时候知识不够条理化,以至于使用的时候完全无法联系不同章节的知识来解题,直接导致了学得好考得差的后果。

生物学的知识点很多,知识体系也非常复杂,如果对生物没有一个结构性的掌握,那么是没有办法把不同的知识联系在一起的。生物是一个整体,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说遗传学的问题常常和生物的结构和功能联系在一起,微观机构和变化也会杂糅其中,这个时候在考虑的时候就是多方面的综合考量,而不像课后习题那样对某一个知识点有很强的针对性。所以说对生物学的整体把握是非常重要的。

要想让生物学变得有条理,自然是要对生物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目录索引。很多学生借口耐性差而从来不看目录,也不读序言,直接就进入到课程学习中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两种东西高度概括了整本教材,是快速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的最佳途径。除此之外,每一章节后面的章节小结中也是对每一章的具体概括,可以通过这个更加具体的把握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对整本教材的了解,就可以自行整理出合适自己的提纲来。

二、知识点的对比学习

生物学的知识点太杂乱了,因为很多知识点相似,所以让人难以区分,让很多学生头疼不已。很多概念性的东西在知识体系上属于平行结构,但是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种此处相似彼处不同的状况常常会让人极易混淆。就拿细胞膜的种类来说,不同的物种细胞膜的成分是不同的,动物的植物的微生物的都有细微的差别,即便是在同一个细胞中,细胞器膜的构成也是有区别的,比如线粒体是两层膜,但是高尔基体只有一层,至于核糖体是没有膜结构的,而微管蛋白的膜成分和其他的还不一样,就这么一个点就会有好多区别。

当然,这样的知识点用易混淆还是能够解决的。在学生们的记忆习惯中,总是喜欢纵向记忆,即把属于一个名词的所有知识记忆在一起以防疏漏,这固然是个好习惯,但在知识点比较多的时候就显得有点捉襟见肘了。有时候适当的调整会让事情更加简化,记忆也是如此,在要记得东西相似度高而且很多的时候,就可以采取横向记忆的方法来完成任务。比如在记忆细胞器的分类的时候,我们可以就有没有细胞器膜以及细胞器膜的层数来将众多细胞器分类;再从细胞器的成分比如有没有发生碱基配对或者是否能主动运输又将细胞器归属在不用的分类中,这样的记忆便捷高效还不容易出错,也不容易疏漏,对于喜欢总结的学生来说记忆效果还要更好。

从中可以看出,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情况下还是有所侧重的,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对应不同的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对于学生而言,很多时候习惯了一种方法就不容易改变,这个时候就考老师来提供他们不同的思路作参考,这样学生们的压力也会小很多。

三、知识点的迁移串联能力

在学习生物的时候还有一种隐藏性比较高的方法学生不容易掌握,那就是闻一知十。老师们常常说某某学生学得很死,就是说这个学生的迁移能力不够好,看到一就是一,丝毫没有往深处多想想。但是在很多时候,遇见一个探究性很强的题目,一般来说很多学生都会对题中所提到的东西很陌生,他们就会想这什么玩意儿学都没学过,不会!然后直接就放弃掉了那道题。其实出题的老师也是拿着大纲在出题,对教材的熟悉绝对不比任课老师差,所以说这类型的题都是有隐藏的信息在,如果学生们能发现其中的信息就会知道其实都是在课本中提到过的知识,并不难以解答。

篇6

关键词 学法 生物学概念 生物科学史 总结

一、加强生物学概念教学,指导学生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加强概念的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可以说,高中生物课的教学,就是对生物概念的教学;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就是对生物概念的学习。学生对概念掌握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应用,以及今后的创造性活动。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基本特征。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思维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又叫概念的含义。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又称概念的适用对象。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通过各种手段帮助学生理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即概念的含义和使用范围。只有当学生真正地把握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时,才能够运用概念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概念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如教师可以设置有难度梯度的问题组,师生对话逐层形成概念;可以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来理解掌握概念;可以新旧概念联系,通过计较、类比尝试自主构建新的概念等。对一些需要重点掌握的概念,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如"同源染色体"概念是高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进行教学时,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让学生观察联会的两条染色体的特征,引出"同源染色体"概念。然后提出下列问题:1、同源染色体是指来源相同的两条染色体吗?2、同源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体是不是大小形状一定相同?请举例说明3、是不是只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在联会配对之后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教师演示受精作用课件、动画模拟精卵结合过程及受精卵中的染色体组成,学生观察分析),师生共同讨论上述问题,总结同源染色体概念的要素:①形状大小一般相同(强调"一般");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最后多媒体展示多组染色体图片,让学生辨别哪些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进一步巩固同源染色体概念,同时也了解一下学生对此概念的掌握情况。

对于一些概括性高、较抽象的概念,教学中如果直接切入概念,则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先用丰富的实例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概念,然后从中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得出新概念。如无性生殖是一个概括性较高的概念,教学时可以先用丰富的实例使学生掌握分裂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等概念,然后启发学生尝试着从中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特点: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无性生殖的概念能让学生举一反三,理解深刻。

为了加强对概念的理解,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平时积累,将教材中提到的概念、生物学专有名词等进行分类和整理,掌握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之间的根本区别与联系,如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原生质层与原生质体、单倍体与多倍体等概念。

二、重视相关生物科学史教学,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与方法

在《课标》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首次提出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的要求,反映出新课程对知识的"来龙去脉"的重视。事实上,生物科学史不仅仅是生命科学发展历程中的一系列人物和事件,更重要的是它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的世界观以及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等内容,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生物科学史的知识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与科学态度,而且它也是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极好素材,从中可以领会科学的思维与方法。

在过去的科学史教学时,教师一般都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实践证明,这种科学史的教学方法是低效的。对科学史实施探究教学,有利于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历史及科学本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假想自己就是当时的科学家,让学生大胆地去提出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比如,《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是必修一中的重要内容,笔者按照时间顺序将一些光合作用发现史中重要的科学实验作为背景资料呈现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串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并提出自己小组的推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进一步想探究的问题等,再与前人所得结论进行比较。

三、灵活应用图表,指导学生善于总结

生物这门学科与其他的理科相比,内容虽然不是很多,但都比较零散,需要记忆的知识点也比较多。这就要求学生要对支离破碎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使之条理化,从整体上或实质上把握具体知识,减少学习上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所谓读书要从"从薄到厚"到"从厚到薄",强调的就是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归纳,精于总结。

常用的知识归纳总结方法有提纲法、图示法和列表比较法。提纲法一般适用于单元总结,图示法有画流程图、画概念图等方式,一般适用于归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如在选修三的学习中,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技术都可以采用画流程图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列表比较法一般适用于归纳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如学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这两个重要知识点之后,可以列表比较两者在场所、能量转换、物质变化等方面的区别及联系;学习完DNA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三个过程后,可列表比较三者在发生场所、原料、模板、产物、实质等方面的异同。学生掌握并实际应用这些方法,就可以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增强学习效果。

学习方法有很多,如学会预习、学会记笔记等这些一般方法在这儿就不再一一叙述。总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学习方法是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的有力保证,也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之一。所以,在生物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学法指导。

参考文献

篇7

效性。

关键词:创设情境;概念引入;有效性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在生物学教材中有大量的专业性概念。据统计,仅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材中比较核心的概念就有几十个,而这些概念,对于初中生来说,都是陌生的、抽象的。如果在初中阶段,没有掌握好这些基本的生物学概念,是难以学好生物学知识的,而且也会影响高中阶段生物学知识的学习,所以概念教学在初中阶段尤为重要。

概念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引入概念。概念如何引入,直接关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我们知道鲜活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而生物学概念正是在大量观察生物现象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通过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观察、体验,从中发现一些生物概念,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概念,减小学生学习的困难。

一、提供感性材料,引入概念

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涉及的概念大多是可以直接通过观察而获得的具体概念。如,被子植物、裸子植物、两栖动物、哺乳动物、昆虫等等。而这些概念都可以通过观察具体的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形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典型的实物、标本、模型、挂图等丰富的感性材料,使生物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授“鸟类”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一些鲜活的鸟类,比如,学生熟悉的麻雀、乌鸦、鸽子等,再结合一些鸟类的图片、鸟类活动的视频资料。组织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学生在对这些直观材料的观察下,归纳鸟类的特点以及与其他生物类群的区别,鸟类的概念也就自然形

成了。

二、创设实验情境,引入概念

实验是研究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和实践,可以提高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例如,在学习“反射”这一概念时,我在学生不经意时,把手在他的眼前快速一晃,学生的眼睛就会不自觉地眨巴起来。我告诉学生这就是一种反射活动,然后与学生一起分析这一反射活动的形成。通过体验和分析,学生很容易得出反射的概念。这样引入生物概念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轻松地理解概念。

三、开展模拟演练,引入概念

把讲台变舞台,让学生做演员,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一些表演的情境,使生物概念生活化、具体化。例如,在学习“生物”这一概念时,有学生说教室里摆放的课桌也是生物,他认为树是生物,而课桌是用树木做成的,应当也是生物。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课堂上安排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小树和由树木做成的课桌,进行辩论。小树说:“我能呼吸。”课桌说:“我不能呼吸。”小树说:“我需要营养。”课桌说:“我不需要营养。”小树说:“我能长大,能繁衍后代。”课桌说:“我不能长大”……这样的引入,生动真实,费时不多,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发挥了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使学生在情趣中理解了什么是生物及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

四、多媒体展示,引入概念

在初中生物概念教学中,还有一些不能通过直接观察而获得的,相对较抽象的概念,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基因、消化、吸收等,如果教师只是用语言描述,难免有些枯燥乏味。运用多媒体资源,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把握概念的本质。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时,运用多媒体资源,再现了光合作用的研究过程和普里斯特利证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实验。学习“怀孕”这个概念时,运用科教短片播放怀孕的动态过程。学习“免疫”时,插入了Flas。这样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将生物概念变抽象为生动,变难懂为易懂,促进学生对生物概念的接受和理解,并能很好地用这些生物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用生物学史或生物学家的故事引入概念

在学习“细胞”一节时,学生对“细胞”这一概念的来历产生了好奇,在此我恰当地引入细胞的发现史和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的故事:罗伯特・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植物软木塞的薄片,看到许多蜂窝状且中空的小格子,就称这些小格子为细胞(cell)。后来科学家发现,动、植物的身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于是便确立了细胞学说――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使学生轻松地了解了“细胞”一词的来历,并有效掌握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在学习“特异性免疫”这一概念时,首先给学生介绍我国发明的人痘接种法,不但有效地保障了儿童的健康,而且不久流传到国外,对世界的保健事业也作出了贡献。自从中国的种痘术传入英国以后,在英国流传达四十年。后来英国的一名乡村医生才证明了接种牛痘能预防天花。这段科学史有助于学生了解人类探索特异性免疫的漫长过程,了解了这一探索过程后,学生对特异性免疫这一概念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入,应用也就更得心应手了。

总而言之,生物学中概念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认真把握教材中的素材,要善于运用多种方式方法适时地引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生物概念,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篇8

【关键词】生物;教学;实践

未来的21世纪,将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新世纪,人们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当前的初中生物教育,就正是启蒙和培养学生适应意识的关键时期。我在近几年的生物教学中,觉得比较法教学在生物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总结了以下的教学实践:

1 在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现代意识的培养

为了让我们的初中学生在未来21世纪的大风大浪中有所作为,就应该从现在培养他们适应新环境的意识和能力。当前的素质教育,就正是启蒙和培养他们适应现代意识的最佳时期。

1.1 渗透竞争意识的启蒙教育

竞争,优胜劣汰,这是生物界生物生存发展和进化的规律之一,当然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一种客观法则。在生命科学中,这是一个古老而传统的理论。但在我国当今社会转型中,却已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现代观念。在中学生物学中,涉及竞争的生命现象、知识和理论,却屡见不鲜,为学生竞争意识的启蒙教育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情境。

1.2 利用一系列生物学实例启蒙学生的整体思想

生物学科中体现整体思想的科学实例是很多的。例如:一个细胞可以看作一个整体,细胞有细胞整体层次上的结构和功能,又有各组成部分及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彼此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个生物体也可看成是一个整体。一个种群、一个群落、一个生态系统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或一个系统。

1.3 渗透适应意识的启蒙教育

整体观念实质是一种系统观念。人们在考察某一事物时,要从整体(大系统)出发,注意在整体综合的控制下进行局部分析,从整体到部分,从大系统到子系统。然后通过局部的逐级综合达到总体综合,又从部分回到整体,这种宏观和微观的综合,从整体和部分的不同层次上,从整体及部分的结构、功能及彼此联系上,去考察事物的观念可理解为整体观念。启蒙和培养学生从整体系统的观念去考察事物,很有必要。

2 初中生物比较法教学探索

生物比较法教学,是指按照事物对立统一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将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本质,进行分析鉴别和综合比较的教学方法。比较法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采用比较法教学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大致有如下几方面。

2.1 可使学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迅速而准确地由此及彼,去认识未知概念,获得新的知识;扩大原有知识的范围,加深原有知识的程度。如讲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型,先用绿藻的自养方式作对比,引出异养的含义。

2.2 可使学生牢固地建立起知识的内部联系,把一些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生物学知识,本来有它固有的联系,但在教材编写时,不得已将它们分割开来,编入不同章节中。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将分散了的系统的知识适时相地集中起来,阐明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规律间的关系。如讲动物的进化规律时,把各门动物的神经进行比较,就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动物之间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进化的。

2.3 可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中学生认识事物时,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对那些相近的概念、成双成对、成列成排、前后联系的名词混淆不清,琢磨不定。有比较才能鉴别,一切事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在教学中采用比较法,突出一方,找出它们的异同,就可避免混淆和张冠李戴。如讲穗状花序时,用总状花序作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可使学生清楚地掌握这一对概念。

2.4 比较法能起到或加强直观作用。比较法能使抽象微细的生命现象和规律具体形象化,我们也称之为“对比直观”。如借用学生们所熟知的一般事物,比喻生命现象或规律,如说草履虫像草鞋,大草履虫有一个透明略呈肾形的大核,等等。这样,使学生对微细抽象的生命现象,有一个直观形象。比较法还能加强直观作用。如将蜥蜴的肺结构图同青蛙的肺结构图比较,能使学生具体深刻地看到蜥蜴肺泡数目增多,深切地认识到蜥蜴肺的呼吸作用能够满足整个身体对氧气的需要,因此适于陆地上的生活。而青蛙还需要皮肤辅助呼吸,仍然离不开潮湿的环境。

篇9

【关键词】医学生物学 教学 探讨

在卫生学校初中起点的中专教育阶段,医学生物学是刚刚进入学校的学生首先接触到的基础医学课程。医学生物学涉及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等,既是医学基础的前沿学科,又是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的奠基学科,起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以期更好的提高授课效果。

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孔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其主体学习的意识便得到弘扬。我校医学生物学通常安排在入学后的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开设,课程性质为考查课。由于是考查课,给学生造成一种医学生物学“不重要”的假象,而且学生目前普遍存在学习基础偏低的现象,医学生物学又是以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两大方面的基本内容为主要教学内容,这些内容相对微观、抽象,初中起点的学生从未涉及过,相对新奇,当他们接触到第一门专业基础学科时,都会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新鲜感,因此,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上好第一次课―绪论是至关重要的。先从一系列问题开始:什么是生物?我们周围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他们的区别是什么?我们为什么会长得象自己的父母?学习医学为什么要学生物学?让学生一下子进入角色,觉得生物学知识并不遥远,随着教师的答疑,使学生了解了医学与生物学关系密切,生物学是其它医学课的基础,临床医学的突破依赖于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同时生物学的发展也源于临床医学研究的需要。如困扰人类的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遗传病、艾滋病,还近几年来的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等传染病的治疗和攻克,都依赖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等的发展;为了满足人类“青春永驻”的愿望,临床医学又提出了如何延缓衰老的命题,这要通过生物学来进行研究,同时也促进了生物学的发展。生物学与医学是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通过绪论的讲解使学生明确了学习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从而产生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要贯穿始终。每一次课教师都要用自己的智慧,尽可能用生动、形象的形式来传授知识。例如:在介绍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时,我们把它比做一个旋转扶梯,在介绍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关系时,可以将其比喻为一根毛线和一团毛线之间的关系。用生活实例对所讲知识进行强化,使其由抽象到具体,使烦燥内容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多媒体教学是集文字、图象、声音、动画及视频为一体的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清晰地展示教学内容,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如在“细胞”一章的教学中,常遇到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内容,对这部分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细胞器的结构、细胞有丝分裂的内容,采用传统的板书加挂图很难讲清楚,尽管老师用发很大力气,学生仍然很难理解,而且感觉到枯燥。而我们采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动画的播放来讲授这部分内容,让学生既感觉新奇,又理解和掌握了知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积极开展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传统的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学模式单一化的状况,树立教学模式多样化的观念,采用多种灵活多样的方式,充分利用录像和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使抽象概念具体化,提高教学效果。

三、重视实验教学

篇10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9-133-01

一、概念教学时的情景引入

通过创设情景,简捷明快地导入教学内容,使生物概念、原理的学习水到渠成。

1、实验情景

例如光合作用这一概念,实际上包含了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对学生来说,能将这三个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归纳出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即基本上掌握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培养学生得出概念的能力的过程,也是训练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过程。布鲁纳说:“一个坏教师奉献真理给学生,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学生得出概念的能力也是一种发现真理的能力。

2、实践情景

学生通过观察获得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态、遗传和进化等方面的直观的感性的认识,把这些感性的形象转变成语言即初步的概念,再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互动与转变,实现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飞跃,抓住生命的特征,建立较完整而科学的概念。

3、问题情景

利用挂图、实物及演示实验等直观手段的同时,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并在观察中解决问题,便于感性认识,能丰富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想象力起到很大作用。

二、概念教学时的情景分析

1、创设比较情景,分析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对一些相关概念进行对比、归类,揭示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本质区别,使概念清晰化和系统化。

在学习生物概念时,注意分组、结对、列表、进行归类对比,就容易搞清各对概念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同时,通过比较,促使学生将新旧知识、同类知识联系起来,分析异同。从这个角度而言,学生比较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2、创设强调情景

分析概念的关键字、词,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生物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其中一些字词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意义的,它往往提示了概念的本质特征,是生物概念的关键字词,要理解概念的本质,从理解关键字词入手。

3、创设问题情景,通过讨论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随着教学活动的多元化,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学习活动会渐渐成为教学主流。问题讨论在教学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是不容忽视的。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来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因此教师要巧设一些问题,点燃创新之火。问题讨论促进学生概念的精致化,小组问题讨论提供所有学生主动学习进行概念解释的机会。学生提出的概念解释必须接受组员的检验,促其再建构。经由不断的解释、质疑、再建构、反驳、澄清等,共同建构出一个比讨论前更符合科学概念的答案。

三、概念教学时的情景巩固

1、体系情景

在完成章节知识的教学后,对那些相邻、相对、并列或从属的概念进行类比、归纳,根据它们的逻辑关系,用一定图式组成一定序列,形成概念体系。

2、比较情景

生物学概念很多,而且很多概念间联系和类似的地方很多。如果学生没有比较概念的能力,随着学习深入,概念增多,易出现混淆的现象,影响学习效果。引导学生比较概念,主要让学生抓住两点,一是注重寻找比较标准,二是注重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比较。比较概念的过程主要是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过程,所以比较概念有助于思维能力提高。

3、发展情景

对学生来说,不同阶段和不同的知识基础,对概念的理解也会不同。学生能动地去探究概念的本质,就形成一个发展概念的过程,探索生命活动规律的内驱力会得到强化。

四、运用探究实验,纠正学生的错误概念,生成科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