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新技术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1: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临床医学检验新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临床医学检验新技术

篇1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1.26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医院和民营医院的大量出现是近几年我国医疗行业一个喜人的重大变化,已逐渐成为医疗市场不可轻视的有生力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民营医院的临床检验、临床输血作为疾病诊疗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备受医护人员和患者关注。为此,对通辽地区26家已开展临床输血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医院)和民营医院的检验人员及与输血相关的护士掌握输血基本知识、临床检验基本知识情况做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实用临床输血指南》、《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及《体检结果导读》等自行拟题[1~4]。

调查对象:护士与临床检验工作人员。

调查方法:每单位随意选出护士和检验人员各1人,现场发问卷调查题(多选题10题、单选题10题和10道是非判断题)。采用百分制,得分≥86分为良好,61~85分为一般,得分≤60为较差。发放52份,收回52份。

调查内容:检测样品留取、采集的基本知识及对检验的影响、常用项目检验结果如何解读;有关临床输血程序、你所了解的有关临床输血的国家法律法规及你单位哪些有关临床输血的规章制度;临床输血基本知识,查看输血前的安全检查[ABO血型正反定型、Rh(D)定型、ALT、HBsAg,HCV抗体、HIV抗体、梅毒抗体]的执行情况。

调查和评估标准的依据:主要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实用临床输血指南》、《医疗机构实验室管理办法》及《体检结果导读》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

结 果

不同调查单位护士、检验人员对输血、检验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见表1。

讨 论

随着疾病诊疗技术不断的发展,检验医学、临床输血的作用也日益突出。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医院和民营医院能否正确合理地使用血液及其成分,减少不必要的输血,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及熟练掌握临床检验、临床输血基本知识就显得十分重要。表1结果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医院和民营医院护士、检验人员对相关临床检验和临床输血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较差。临床检验基本知识和输血知识差主要体现在对《医疗机构实验室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实用临床输血指南》等不熟悉,对临床输血、临床检验相关法规的知晓率低,输血概念较模糊或混乱,输血风险意识缺乏;对生理、标本采集、化学、物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了解不够。临床护士、检验人员除应该了解检验科常用项目的临床意义外,更应熟悉检验科对不同项目采集标本的具体要求,以使检测更准确地反映患者的实际情况。

开展临床输血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医院)和民营医院越来多,但输血量差异较大,年用血量较大近2万U,有的则不足10U,导致较多单位忽视对临床输血管理及输血前的安全检测,更不会主动投入临床输血所需的人力、物力,阻碍了临床输血的规范化建设。不管用血量多少,也要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加强软件建设,尤其要规范输血前的安全检测、规范输血医疗文书(输血申请单、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记录单和输血反应回报单)、完善各种输血制度和各技术操作规程等最基本的工作。不能漏检输血前规定的检测项目,四项免疫检测项目,检测要求采用酶免疫法测定,酶标仪判读结果,对不能开展酶免疫检测的单位允许外送检测,但受委托检测机构硬是具备相应检测资格的医疗卫生单位,并索要和保留检测原始记录。

卫生行政部门尽快按照临检、临床输血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定出适合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民营医院临床输血、输血前安全检测规范或标准,对规模小又需要输血的乡、社、民营医院,要求达到血液检验、贮血、配血等最基本硬件设施,并对检验、输血相关人员进行基础知识、技术培训,完善输血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乡、社、民营医院临床检验、临床输血才能得以保障,并能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0.

2 蒋冬玲,李志强.实用临床输血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篇2

【摘要】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的学科建设越来越完善。检验医学是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现代医学的两个重要科目,检验医学应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才能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进而促进现代医学的发展。

【关键词】特点 检验方法 实验室

随着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电子学等学科的发展及新的检验技术和自动化仪器的应用,使检验医学得到迅速发展。检验医学(Laboratory Medicine)是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在高层次上的结合,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的新兴学科。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生物、微生物、血清、抗原体、细胞或其它体液的检验,与其它检查技术相配合以确定患者的临床诊断[1]。

1 检验医学的特点

1.1 高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临床医学迎来了本质的变化:血液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和临床生物化学之间将不再存在学科分界线,检测手段将更加自动化、一体化和智能化。大量的生物技术如:基因克隆技术、生物芯片技术、核酸杂交技术和生物传感技术以及各种?PCR?等技术的应用和引进,将使得临床实验室的人员素质更好、学术氛围更浓、科技水平更高。

1.2 其对病因有高度的控制性和整体的协调性:它比其他医学专业更加强调整体协作。现在的检验医学,早已突破了过去以血、尿、便三大常规为主的检验。面对琳琅满目的诸多检验项目和越来越准确的检验要求,非常需要整体协同运作。仅就检测结果准确性要求而言,不仅涉及到标本采集时间、部位、方法的确定,还包括对检验方法的选择,以尽量减少不同方法检测同一目标时的干扰、尽量减少不同试剂检测同一目标时的差异、尽量减少不同仪器检测同一目标时的差异、尽量减少个体操作间的差异、尽量减少不同实验室间的差异,如果这其中有一个环节出现失误,就会导致最终检测结果的不客观。

1.3 检验医学对新技术的应用,使检验更加准确更科学:检验医学对新技术的应用比其他专业更为敏锐,其学科的发展与新技术的关系也更为密切。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例,对于检验医学来讲,分子生物学使检验医学的工作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不仅使检验可以从事后性判断向前瞻性转变,而且其应用范围也可以扩展到诊断、治疗效果的评价、预后的评估、预测个体发生疾病的趋向、流行病学、健康状态的评价、药敏靶点的选择。

1.4 最后随着现代社会的检验的需要,例如基因检测的检验项目前景应用非常广泛:现代国际社会中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的应用,意见在检验医学新方法的不断出现,使得检验医学的水平和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在现代的医院里面愈来愈多的临床医生依靠检验科室的额检验信息及结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所以现代检验医学在临床诊疗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这种情势之下,传统医学检验本身已经不能完全涵盖因此而给检验带来的巨大变化。而恰恰是促进检验医学产生并迅速发展的缘由。

2 检验医学的意义

检验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愈发的明显,它不仅与病人、医生息息相关,还跟整个医院的医疗水平密切相关。准确的检验指标不仅可以评价治疗效果,而且可以指导医生临床用药,这就为提高医药的整体医疗水平提供了相当的可能。

检验医学在疾病的预防中的作用也非常显著,这是因为疾病早期往往缺乏明显症状和体征,患者一般不加以注意,往往是通过实验室检查得到确诊,并接受及时的治疗,例如子宫颈涂片检查有效地控制了子宫颈癌的发生,在我国普遍开展的甲胎蛋白检查有助于发现小肝癌,明显提高肝癌的生存率。由?WHO?推行的新生儿筛查工作,通过促甲状腺激素(TSH)和苯丙酣尿症的检查显著降低了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酣尿症的发病。

正是上述作用地不断发挥,今天检验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角色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已经从医疗辅助角色转变为现代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检验医学的意义所在。

3 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密不可分,临床实验室工作的核心是检验质量问题,为此检验科负责人应主动与临床科室交流、沟通、对话、协作。

3.1 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的必要性

(1)ISO15189文件的核心是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强调医学检验的分析前、中、后全过程的管理。在分析后质控中,要求检验人员对所测结果进行合理解释,并收集临床科室的反馈意见、接受合理建议、要求、改进检验科工作,或开展新业务,满足临床需求。在交流、对话中,检验科人员还可以宣传、讲解、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意义,合理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它帮助临床医生对疾病进行诊断。如厌氧菌培养,虽然不是新项目,但很多医院,甚至较大医院临床科对其使用并不够多,其中有对该项目认识理解问题,也有取材等问题。一但医生发现送检的脓液培养,回报结果未生长细菌时,医生则认为检验科技术欠佳。实际上很可能是厌氧菌感染而医生未申请做厌氧培养所致[2]。

(2)在医院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案中检验科负责人参加临床会诊,病例讨论等,有利于双方沟通和提高。而检验医师更应主动走出去,到临床科查看病人或病例,对检验过程中的可疑结果,进行调查核实。

(3)检验科主动参与协作:由检验医学的地位与作用,说明检验医学的任务绝不仅是被动地提供数据或结果。过去很长时期,检验科被定位于辅助科。即检验科只能向临床科提供所需要的检验结果,一旦检验科提供了未受指定的检验结果,就被认为越权,这种片面、消极的,落后于时代的偏见应予纠正。

(4)学习临床知识加强临床意识:检验医学的特定地位决定了它们必须与临床保持双向联系。检验科除了加强自身建设,还必须加强临床意识。实验室的工作应能为临床科室提供被测项目的临床资料,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检验科组成多以从事技术人员为主,而欠缺临床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与临床的沟通。故检验科应改变现有的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引进医疗系毕业生,或选调临床医生到检验科工作,设置检验医师岗位,有助于加强临床意识,才能更好的使实验室工作与临床诊疗工作紧密结合,提高检验医学的整体素质。

3.2 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的重要性 :临床医生主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时对检验项目深层次的理解及横向知识略显不足,往往是把有相同临床意义的项目都做检测。比如:欲诊断早期肝纤维化,只检测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和层粘连蛋白(LN)或Ⅳ型胶原即可。而不应该把二、三十种诊断肝纤维化的标志物都或大部分进行检测,这样会造成时间、人、财、物的浪费。因此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检验医学的学习和认识,随时加强沟通,才能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刚刚毕业的医学生,他们对现有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认识、理解不够深,往往滞后于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的发展,很多新技术、新项目、更新很快,而对检验项目的准确度、精敏度、敏感性、特异性等了解不够。故更有必要加强对检验医学的学习,或直接向检验人员请教,或去检验科进行必要的见习。请检验科负责人,特别是请检验医师到临床科定期做专题讲课,特别要着重讲新开展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方法原理和临床意义、影响因素、生物学变异、药物影响、参考区间等知识,使临床医生做到胸中有数[3]。

检验医学是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在高层次上的结合,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的新兴学科。目前正朝着高理论、高科技、高水平方向发展。由于检验科开展项目的增多,新技术的应用及方法学上的革命性变革,使检验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使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依靠检验信息综合分析,进行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故实验室的工作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之,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只有相互促进,紧密联系,才能使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更好的共同发展,以病人为中心的共同目标真正落实,才能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参考文献

[1] 康克菲.创刊词[J].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2000(1).

[2] 陈宏础.临床实验室必须规范化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00(1).

篇3

教学内容脱离临床在临床医学生实验诊断学教学中应以“临床应用为导向,兼顾检验医学”。应向学生介绍实验方法学,了解每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根据不同需要合理选择检测方法[5]。比如梅毒的血清学检测,在临床应用中主要有3种方法: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非特异性快速梅毒过筛实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那么,哪种试验适合作为初筛,哪种试验适合作为确诊,哪种试验适合判断疗程等,应结合实际病例进行讲解。目前临床实验室已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以前的检测方法高,且方便快捷,可更好地服务临床,尤其是急诊患者,但临床医生对此还不太了解。另外,梗阻性黄疸时,理论上尿胆红素检测为强阳性,尿胆原检测为阴性。但因为尿胆原检测过程中,当尿胆红素水平较高时,会干扰尿胆原的检测,所以会导致梗阻性黄疸患者尿胆原假性轻度增高的现象。

应重视新技术、新项目的介绍。实验诊断学教学严重滞后于检验医学的发展。虽然新版教材已更新了教学内容,涵盖了许多临床的新技术和新项目,但是目前实践性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仍偏重“四大常规”和血液骨髓学检验等手工操作项目,远不能概括如流式细胞技术、基因芯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实验诊断、药物浓度监测等许多已在临床应用的新技术和新项目。教学中甚至还包括已经淘汰的检测项目,如出血时间的测定、血块收缩试验、毛细血管脆性试验等;而一些临床上常用的新检测方法却未提及。另外,实验诊断学的设施还停留在手工操作的水平,而临床上检验项目基本上由自动化的仪器完成,两者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所以,应加强新项目、新技术的介绍,这不仅为新项目的开展和普及打好思想基础,也有助于临床医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培养创新的意识和动力。比如卵巢癌诊断过程中新的检测项目人附睾蛋白4检测,是最新发现的卵巢癌诊断标志物,特异性和灵敏度均高,与现有肿瘤标记物糖类抗原125结合更具有临床价值。实验诊断学教学内容应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为目标,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达到“三会”:会开化验单,会选择检验项目,会运用检验结果进行临床分析。

篇4

    检验工作不只是简单的接受标本发出报告,还要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起重要作用,检验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发展检验医学的重要性,才能使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进行及时高效的转变。检验医学对临床诊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临床医生对检验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但目前检验医学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蜗步难移甚至原地踏步。首先,检验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往往处于辅助地位,在医院里,检验技术基本从属于临床诊断,多用于对病人临床检查的各项指标的检测,长期处于被动过度医疗服务,既导致了功能局限,阻碍了检验技术的开发应用,同时又造成医疗资源占用和浪费,使得医疗成本不断增加。其次是管理模式的问题,特别是标准化、规范化的问题,由于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检验设备层出不穷,导致各个医院的检验水平不尽相同,缺乏一个共同的标准,导致偏差和错误检验时有发生。再次,由于设立检验医师岗位的医院少之又少,检验医师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检验医师的临床诊断意识渐渐淡化,而且检验医师和检验技师干同样工作,与检验医学的发展不相适应,严重阻碍了检验医学的发展。

    2检验技师向检验医师的迈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的30余年间,促进了检验理论和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验室人员可以及时掌握并运用新技术,但临床医生并不能对新的检验项目做到很好的了解,这就使得检验人员与临床医生联系更加紧密,检验工作者的工作不再是单纯地为临床提供检验结果,还应具备对检验结果的解释和把关、检验项目的推广和合理应用的能力,并且能够主动参与到临床诊断与治疗,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检验结果和咨询,把有限的实验数据转变为高效的诊断信息,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务。2003年10月,卫生部和中国医师协会在专科医师分类中设立了检验医师类别,标志着检验医师的诞生。随着检验技术的飞速发展,检验项目也逐年增加,医生在诊断疾病中对检验的依赖度越来越大,鉴于检验在临床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培养即懂检验又懂临床的检验医师迫在眉睫。

    在全球背景下,为与时代同步,满足社会的需求,培养高质量、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的检验医师已经成为全国各大医学院校检验专业学生培养的方向和目标,也是未来检验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但在我国的卫生医学大背景下,培养检验医师的过程呈现“瓶颈”态势,首先,主要是由于要成为一名检验医师既需要考取检验技师证又要考取医师资格证,而医学检验本科生可以考取检验技师证,但不能考医师资格证,即使是上了研究生仍然不能考取医师资格证,使得学习医学检验的人无法成为检验医师;对于学习临床医学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考取医师资格证,研究生阶段选择攻读检验的研究生,毕业后就可以考取检验技师证书,这样的学生可以发展成为检验医师。但由于检验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临床的辅助学科,所以很少有学习临床医学的学生选择攻读检验的研究生。这就造成了一种本科学习检验的不能成为检验医师,而本科学习临床医学的又很少愿意选择从事检验的局面,使得培养检验医师的道路举步维艰、停滞不前。其实学习检验的本科生也是有系统学习临床知识的,虽然和学校临床医学的本科生在学科教育上安排不尽相同,但是研究生的入学考试,无论是考临床检验,还是其他临床的研究生,都同样要考西医综合,他们都是通过各种途径对临床知识进行了系统学习的,在知识面上并不差多少,而且研究生的教育本身就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也是一个学科成熟的标志,因此,本科学习检验的不能成为检验医师,极大地阻碍了培养检验医师的步伐,也严重浪费了教育资源。同样,大多数学习临床医学的本科生认为检验是“小学科”,认为在医院检验科工作没有前途,没有成就感,所以很少有学生愿意攻读检验的研究生,因而影响了检验医师的发展。其次,是因为检验医师定位不明确,很少医院设置了检验医师的岗位,有也没有得到重视,干的和检验技师一样的工作,形同虚设,严重阻碍了检验医师的发展与壮大。

    3展望

篇5

目的 结合相关经验,探讨在临床医学的检验中,如何提高检验报告数据的准确性。方法 抽选某医院在2015年-2018年三年之间收容诊治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并收集100例血液标本。相关检验人员对100例血液标本进行记录,确定不合格标本的因素,与有关科室进行交流,准备施行血液标本的再次采集。结果 在100例血液标本中,共有25例血液标本不合格。结论 在医学临床的检验过程中,需要保证检验报告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只有确保数据准确,才可以对患者的状况加以了解和掌握,进而选择一种合适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

临床医学 检验数据 准确性

目前,由于医学检测技术的提升与医学检验科学的发展,对检验人员的知识与技术也有了更高层的要求,相关临床医学护人员需要对检验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调研,以便掌握检验的新技术,这对提升治疗有效性与准确性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检验人员需要更新自己的知识框架,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检测技术的发展潮流,并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临床医护人员需要对新的检验技术进行一定的了解,并掌握相关检验技术,有利于配合检验人员进行检验工作,使检验结果更为准确。医生实行治疗疾病的基本,便是检验报告,同时也是对医疗过程与医疗效果的总结,所以,检验人员的技术层面的质量水平,与最终的治疗相关息息相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5年-2018年三年之间诊治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并收集100例血液标本。在这100例患者中,包含53例男性和47例女性。在100例血液标本中,包含45例血清标本、36例血浆标本以及19例全血标本。

1.2 方法

相关检验人员对100例血液标本进行记录,确定不合格标本的因素,与有关科室进行交流,准备施行血液标本的再次采集。

1.3 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临床工作中,检验结果并不能和实际情况相匹配,这也造成了临床医生的烦恼。现在对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3.1 放置时间的分析

在采集完血标本之后,需要立刻送检。实验室在收到标本之后,需要立即检查。如果没有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检查,则应把血清以及血浆进行分离,并置于冰箱低温贮存,减少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1.3.2 标本质量的分析

关于标本质量的影响原因有两点,分别为外在原因与内在原因。具体如下:标本的采集时间要求为清晨,且患者需要保持空腹状态。空腹标本,即患者在进食8 h后采集的标本,如果患者空腹的时间较长,标本依然无法对患者机体状况进行准确地反馈。

1.3.3 实验操作细则

实验操作需要保证其科学性。相关培训人员需要对检验人执行岗前培训,培训全过程接受监督。检验人员在上岗之前,要对检验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并要熟练掌握相关检验的技能。检验人员还需要对设备进行日常的维护,并对故障进行维修,在检验仪器的同时,注重检验的效率。在医学检验结果的分析前后,要保证质量控制,从而避免出现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

2 结果

在100例血液标本中,共有25例血液标本不合格。通过合理应用循证技术,可以优化临床的检验。循证检验医学的中心思想为:“准确、明智以及慎重地采用临床研究中最有力的科学研究论证来应证针对患者的情况所作出的医疗决策”。所以,循证检验十分重视遵循证据的处理。循证检验是依靠众多文献结合临床经验,将最准确合理的实验项目运用在临床的治疗上。循证检验的技术,是将患者作为本体,把向医学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资料作为前提,而医学临床试验的高质量管理,需要对检验系统的控制进行考虑,确保检验项目结果的准确,以及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2.1循证检验研究的内容

(1)利用循证医学模式,对相关试验项目的临床价值进行定义和评价;(2)合理选择检验的指标,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项目,排除临床没有诊断治疗、不合理以及预后无价值的项目,使检验项目趋于规范化、标准化;(3)开展相关创新技术与业务,界定并评估应用的价值,可以充分发挥其对医学临床治疗的作用;(4)通过医学临床修订的实验室项目的治疗标准,对相关医学临床的应用给予指导作用。

2.2 循证检验的操作措施

通过几年来的医学临床检验,和参考的大量文献典籍,评价相关对照试验标准,将发表过的文献实行统计学分析,并评估标准以及相关措施[1-2]。具体将询证医学检验的措施分为以下几种:(1)确定分析的问题;(2)综合评估分析的问题,通过翻阅典籍资料,查询并得到最合适的证据;(3)客观评价查阅出的证据,分析证据的有价性、可靠性等重要参数;(4)把相关结论与医学临床进行匹配;(5)对于医学临床的应用状况给予客观评价。

3 讨论

检验人员需要更新自己的知识框架,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检测技术的发展潮流,并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3]。临床医护人员需要对新的检验技术进行一定的了解,并掌握相关检验技术,有利于配合检验人员进行检验工作,使检验结果更为准确。如果想要使临床检验的结果更为准确,不能只就某一类方法手段进行检验,还应结合其他有效、合理的措施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现代医学科技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检验的方法进行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刘慧.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3):634.

篇6

2010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建立和完善国家教育基本标准,否则专业的认证和评估难于开展。因此,制定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标准,规范人才培养实践,已凸显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应用型人才是四年制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受到社会对人才类别、规格需要与学生基础条件以及全面发展要求的共同制约,是培养标准中的决定性要素,并以此来完成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方案和环节、课程体系的设计、配置与构建等3。医学检验是以临床应用为基础,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目标。因此,应用型人才是四年制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1.社会岗位对医学检验人才的实际需求

随着社会岗位的分化与复合,医学检验人才呈现两类特征:一是检验技师。现有医院检验科从业人员中绝大多数是检验技师,从事一线常规检验工作,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是其职责,主要由本科或专科毕业生担任,岗位需求量大;二是检验医师。在2004年卫生部首次将其纳入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学科之后,检验医师在医学领域才有了一席之地,在综合性大医院检验科陆续开始设立,但人数不超过10个。其职责为指导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检验项目,参与疑难检验结果的临床会诊、查房,帮助临床医师应用检验结果进行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估等H,多数由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再读检验研究生后在检验科工作或临床医学本-硕连读七年制或研究生中培养,属学历后教育。因此,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方向明确为检验技师,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

2. 医学检验办学规模和学制的必然选择

据2013年8月22-24日在南京召开的全国高等院校医学检验专业第十八届校际协作会暨检验医学教育教学研讨会统计,高等医学检验本科教育从1984年的5所院校已发展到2012年104所,年招生规模从每年100人发展到6000-8000人6]。这一方面为有求学愿望的人提供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不得不面对高等教育质量“滑坡”的不争现实。高等学校,特别是地方性高校,必须从重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所谓“精英教育”转向以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众化教育;另一方面,医学检验专业学制变化的影响不容小视。学制缩短1年后,学习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相关课程将会顾此失彼,学生的临床知识不能支撑对各种检验信息临床意义的解释,更不能与临床医生进行有关的病例讨论和指导临床实践。因此,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不可能走‘‘检验医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道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应是四年制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3. 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的院校定位

在开办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中除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等几所院校为“211”、“985”学校外,绝大多数为地方本科高校,财政的投入与“211”或“985”学校相形见拙,加之医学检验专业办学始于1984年,从最初的师带徒到院校教育,办学历史较短,在教学投入、学科建设、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生源条件等方面对培养高水平的创新型或复合型人才难度不小。相反,地方本科院校了解地方经济发展,在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具有优势,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0。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毕业生主要以医院检验科为就业岗位,以从事服务性检测为工作要求,是一线的技术工作者,因此,人才培养需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层面。

二、应用型四年制医学检验人才应具备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分析

区别于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检验医师的培养目标,四年制医学检验的培养目标是检验技师,从事日常的检验技术工作,能进行检验方法的更新、引进、应用和评价,能全面做好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也可参与科研中的部分实验工作8,对临床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与临床对话能力的要求则要低于五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主要的岗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

1. 应用型四年制医学检验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分析

从检验医学的发展趋势和岗位分析的角度看,检验工作者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四个方面:①群集的职业能力。包括职业素养、医患沟通与团结协作的能力、文献检索能力、英语的应用能力、就业或创业能力等。②专业技术能力。是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分析和解决岗位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常用检验仪器的使用能力;从事检验各亚学科(临床基础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血液学及输血学检验等)服务性检测的能力;计算机信息和数据处理能力。③实验室质量控制能力。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全过程质量控制能力,最大程度上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核心在于坚持有效的持续改进。④专业拓展和创新能力。是适应检验医学学科不断的发展和岗位的不断分化,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专业拓展能力是指自主获取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包括适应医学检验信息化、自动化以及外延到与人类健康有关的体外诊断试剂研发、仪器设备制造的新技术等;科研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能针对医学检验前沿技术或实际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归纳发现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2.应用型四年制医学检验人才应具备的知识体系

与检验岗位能力匹配的知识体系包括:①人文素养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数、理、化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是可持续学习的基础;②工具性和方法性知识:是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包括计算机知识、英语、文献检索与应用。③专业基础知识:是岗位上做好服务性检测的专业基础,包括基础医学知识如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以及实验诊断相关的临床医学知识如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④专业知识:包括专业的核心知识和专业拓展知识。专业核心知识是医学检验各亚学科的技术知识,直接反映当前岗位的工作需求,体现专业的针对性;专业拓展知识是适应检验医学的学科不断发展和检验外延的不断拓宽的新技术、新知识。

三、应用型四年制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原则

1. 准确、全面、发展的原则

准确就是要认真分析毕业生就业岗位的特点,搞好人才需求定位;全面就是把胜任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统筹考虑,搞好人才规格定位;发展就是要与时俱进,着眼专业学科发展和岗位变化对人才要求的提高,不断地修订和完善培养标准,搞好人才的发展定位。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必须契合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检验学科发展特点,以检验市场的实际需求和工作岗位任职能力的需要为导向进行设计,以保证毕业生能凭借自身的专业素质在激烈的人才市场中顺利就业,这一点十分重要。

2. 突出办学特色的原则

特色就是优势,就是竞争力。有了特色,专业才有生存的价值和发展的动力。检验医学不同层次的岗位分工必然会存在,各举办院校也有自己的学科优势、资源优势和办学传统,因此,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不应僵化也不应单可考虑设置保证标准和发展标准,这样既保证了基本教学质量,也为各个学校留有创新和专业特色发展的空间。

3.可行性原则

人才培养标准必须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真正指导教学实践,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与自定标准相符合。因此,制定的人才培养标准必须与学校的定位与实际工作状态相符合,才具有实现的可能性。从国家政策层面,教育部通过调整学制已经明确四年制医学检验为检验技师的培养,因此,要避免盲目拔高制定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四、成都中医药大学应用型四年制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标准的设计思路

成都中医药大学从2007年开始招收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从_开始就是走的检验技师的培养道路,注重在检验方法学、实验种类、检验项目、技术种类等教学内容上体现出特色和优势;另一方面,考虑到近年来体外诊断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既能胜任临床检验工作,又能从事人类健康有关的检验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支持的新型检验技师的需求量进一步加大,因此,在课程设置中通过强化或新增体外诊断技术相关课程,进行专业后期分化,形成体外诊断技术专业方向,解决了学生就业出口单一的问题。

1. 培养目标的定位的调整

教育部1999年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目标M针对的是以培养检验医师为主要目标的五年制检验专业本科生,由于受到职业定位、工作目标、师资力量和岗位设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得不到系统全面的规范化检验医师临床培训,在参加工作后往往很难尽快胜任检验医师的岗位和职责11。因此,我校将‘‘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调整为“掌握检验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检验医学必备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将“能在各级医院、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检验检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高级人才”调整为‘‘具备现代医学检验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能在各级医院、体外诊断试剂研发公司及独立实验室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 知识要求

医学检验专业知识体系包括化学分析、仪器分析、检验医学、基础医学等,主要掌握化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检验医学必备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临床检验(包括临床检验基础、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病原生物学检验、血液学检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临床输血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现代仪器设备及先进医学检验技术,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和基本操作规范等。

3.能力要求

具备从事临床检验的基本技能,能熟练地操作常用的临床检验仪器,能进行日常的仪器维护;具有初步的实验室信息管理和生物安全管理能力;具有初步的与病员及临床科室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具备一定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英语阅读能力、听说能力和写作能力;具备文献检索,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4. 素质要求

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与职业道德,依法行医;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关心病人,将维护人民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养成较好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心理品质,勤奋向上,具备踏实工作的作风。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一定的数、理、化等自然科学基础,并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树立积极主动了解、获取和掌握本领域发展动态及新知识、新技术的意识。身体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5. 专业课程设置

以培养学生医学检验技术的应用能力为原则,以能胜任临床检验工作为基本保证,通过新增医学检验仪器学、体外诊断产品评价、生物医学工程导论、生物科学概论、医药市场营销学、检验技术前沿进展等体外诊断技术方向性课程,实现专业教育前期打通,后期分化,培养既符合医学检验内涵发展又能拓展到体外诊断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支持的新型检验人才。其课程设置分为四大课程群,见表1。

6. 专业实践体系

篇7

随着科技不断拓展,检验学科已经从“医学检验”发展为“检验医学”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检验医学是现代实验室技术与临床医学结合,是多个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一门新型学科。有报道指出[1],医院的诊疗活动中实验室提供的检验信息占患者全部诊断、疗效等信息的60%以上。检验科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辅助科室,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检验医学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临床医学的诊断与治疗的效率。

1 检验与临床沟通的现状

目前,检验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涉及多个领域,而绝大多数临床医生跟不上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的步伐,对新技术缺乏了解,不能有效地利用检验新技术、新项目。盲目求快已成为检验与临床在实际工作中不和谐的音符,临床医生往往过分强调快出结果,这也成为制约检验与临床和谐共进的一个因素。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复杂的,疾病发生的不同阶段其检验结果是不一样的。而目前常见的一种现象是,当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合时,不少临床医生首先考虑到怀疑是检验科的问题,甚至当着患者或患者家属的面指责检验科的结果不可靠,增加了医患纠纷的风险。

2 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

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对检验科管理要求体现在质量及服务满意上,要求患者、医师、护理人员对检验部门服务满意度大于90%,管理的核心就是沟通。实验室质量管理分为分析前、中、后三个阶段,由于实验室的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使得分析中的质量出差错的概率逐渐减少,相比之下分析前、后差错率较高。mario plebani等[2]分析指出医学实验室出现误差的原因:46%~68.2%的误差出现在分析前,18.5%~47%出现在分析后,而在分析中产生的误差不足15%。因此,为了提高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加强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交流尤为重要。具体来说,检验医学通过与临床医学的有效沟通,可促进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以及检验结果的正确解释和应用,把实验室单方面的质量控制发展为全面质量控制,同时实验室也可从临床上获得许多有用的反馈信息,借此进一步综合评判实验室的方法学以及其临床价值,以便不断完善操作规程并推进新项目、新方法的开展、普及。

3 检验与临床沟通的具体措施

提供及时准确的报告是检验科的责任和义务,但一张报告单要经过标本采集、收集、离心、实验操作等诸多环节。检验结果准确性涉及很多方面:标本采集方法是否准确,采集标本是否符合检验要求,标本送检是否及时,临床使用药物影响等,都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1 送检标本是检验与临床沟通的第一环节

送检标本是否合格,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此阶段是从临床医生选择检测项目提出检测申请单,直至检测标本送至实验室这一环节。这一阶段质量环节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主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如这一环节得不到保证,就会使标本在未送到实验室之前就发生了变异,即使有最好的仪器、最好的方法,检测出的结果也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出病人当前的病情,甚至可能引起误导作用。

3.2 培养检验科工作人员的“临床意识”

“临床意识”是强调检验科工作必须与临床医疗工作相结合的检验医学发展建设的重要理念,检验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基础医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学习临床医学知识,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完善知识结构。走出实验室,与医护人员合作,参加临床会诊与查房,共同探讨技能的病因特点发展规律,病情变化与实验指标的关系。根据质量控制情况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排除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后,给临床提供可靠的根据。临床提出的各种疑问要进行总结和改进,当临床对检验质量提出疑问时,应立即总结这方面的工作和有关职责进行审核,及时制定纠正措施。对于一些指标怀疑异常的和接近危急值的,要求必须重复做,并和临床联系,也就是要有预警报告。报告单上也可备注相关情况(如标本溶血、标本已复查、建议复查)对于不符合标注的标本(如凝血功能和血沉等抽血量不对),要及时通知临床重新留取。

3.3 检验科在引进新设备新项目前应认真听取临床意见

在新的检测项目开展和新设备使用前,首先应征求临床医生的意见,通过举办讲座、编写“检验快讯”等形式向临床科宣传指导,将有关方法原理、影响因素、药物影响和临床意义等的相关信息传递到临床,使每一个检验项目都发挥其最大优势。

3.4 临床医护人员要了解检验相关程序

一个病人需要做什么检验项目,往往由负责的临床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来决定,但有时临床医生对某些检测项目的评价指标还不太熟悉,从而影响对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造成时间、人财物的浪费。临床医生也要综合分析病情,多向实验室提供病人的情况,遇到有疑问的数据更要及时联系化验室,必要时重复实验,尤其对一些似乎与病情不相符的数据更要核实,防止贻误诊治。总之,本着一切为病人服务的宗旨,研究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沟通的内容方式,将会极大地提高检验医学的发展和更好服务于临床,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因此加强双方的紧密合作沟通对话十分必要,是使整体医学诊疗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临床医学;近现展史;临床应用技术;临床思考

前言

在已经过去的近一个世纪里,医学飞速发展,取得了无比辉煌的成就,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日益健康长寿,同时也更期待一个逐步消灭各种疾病的美好时代的来临。与此同时作为与病患直接接触的现代临床医学已成为探索生命奥秘、防治疾病、缓解病痛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的综合体系。

1.临床医学发展史

1.1临床医学理论发展进程

要想深刻理解临床医学的现状,首先需要大致了解临床医学的近展史。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临床医学相关的巨大变革是生物医学科学和医疗技术突飞猛进的重要成果。现代临床医学发展的显著标志则形成于19世纪后期,此时建立了一批以生物医学为基础的学科,如细胞病理学、遗传基因学、实验生理学等。

1.2临床医学技术发展进程

(1)外科技术突飞猛进

而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应用--在20世纪初攻克了几种困扰外科手术的难关后,外科技术开始突飞猛进。同时带动了临床医学的飞速进步。在20世纪后期,外科因感染、失血等问题的解决取得了质的飞跃。其中标志性事件有,1944年,美国的布雷洛克和托马斯经过多年的准备和研究,对一个已经生命垂危的“蓝婴”女孩成功实施了心脏外科手术。1960年,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移植业已成型,技术日趋成熟。1954年全球第一例肾器移植手术的成功开启了器官移植的全新时代。

(2)细胞生物学等学科建立

20世纪中叶以后,细胞生物、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科的建立,使人们能够以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观察人类和疾病本身,这极大推动了临床医学的发展,为如肿瘤、遗传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1.3基因工程的建立与应用

(1)基因工程的建立

上世纪另一重要里程碑就是基因工程的确立和发展。为新药物、新疗法和新技术的诞生铺就了一条全新的道路。1985年美国科学家率先提出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基本了破译人类遗传信息。

(2)基因工程的应用

80年代基因工程就开始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英国伦敦大学的医学哲学博士阿密特等人研究发现基因治疗对B型血友病有一定效果效。

2.临床医学现状

2.1与各门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现代临床医学技术发展与医学与各门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在20世纪,人们想到医院时首先想到的是各种各样先进精密的医学器械,繁杂的检验,而不是过去的穿白大褂的医生护士和针剂药品。近几十年来临床医学开始应用的X射线、二维超声、血管动脉造影、CT扫描、磁共振(MRI)、核医学显像、内镜技术等,使诊断结果的各项标准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临床诊断变得越来越精确、标准、动态。介入治疗、放射治疗的进步,微创外科使得许多疾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步。

2.2药物学迅猛发展

同时,药物学的迅猛发展也成为临床治疗进步的中流砥柱。在此我们必须一提的是祖国的精萃—中药学。在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为中国人民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惊喜。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屠呦呦对青蒿素研究40余年如一日,,终于迎来了巨大的成功。屠呦呦表示,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进入21世纪,基因组学、生物学及纳米技术被广泛运用在中药研究中,辉煌指日可待。中医药有不同于世界其他医学的独特之处,而中国医药学要有更大的发展,需要搭上世界科技这艘大船,运用现代科学的一切先进手段进行研究和发展,使祖国的这块瑰宝放射出更加绚烂的光彩,造福于人类。

3.关于临床医学的深入思考

3.1清晰临床医学的最终意义

临床医学的终极意义在于治病救人,时代在进步,技术在发展,临床医学面临的问题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3.2临床医学现在面临的问题

(1)主要疾病的变化

在20世纪中后期,由于各种主观与客观因素,各种慢性病、职业病逐渐成为人类健康最大的威胁。虽然慢性病与职业病的防治目前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人类对这类疾病已经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明确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除了生物学因素外,还与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活动、环境污染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现在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目前已进入慢性病、生活方式病、现代文明病或各种职业病时代。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医学界晰的定位与思考。

(2)医学技术进展缓慢

医学技术进展相当缓慢,医生与学者凭借有限的药物,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竭尽全力解决病。

(3)人群对医学产生不现实的依赖性

在21世纪,这种局面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医学掌握了控制疾病的武器,而且对操纵生命的密码有了最基本的认知。现代医学在为增强人类健康交付越来越多的好处的同时,许多棘手的问题也随之而至。人们陷入了一种人类万能的不切实际幻想中:医院万能,医生万能。先进的技术、高效的药物,克隆技术,移植技术等等,使人们产生了一种没有什么疾病是无法治愈的错觉。其实,我们心里都清楚很多所谓的治疗只是延缓死亡的过程。单就治疗而言,这一过程对病患本身而言也许只是痛苦的延长,对病患家庭和社会而言则是沉重的经济负担,这种做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质疑与批评。

3.3在质疑中前行

努力寻找高精尖技术与药物与适宜的技术与药物之间的平衡点;了解病患心理倾向与治疗疾病之间的矛盾,是现代临床医学与社会需要共同面对并联手解决的问题。

4.结论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发展必然伴随着怀疑,发展要在质疑中成长,在批评中寻找方向。上个世纪医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前路依然渺茫,医学何去何从始终是盘桓在我们心头的难题。本文希望通过指出医学的困境,拨开迷雾,共同探讨医学发展的必经之路,使我们能够更清晰地阐述临床医学的目的所在,不忘初心。

参考文献:

[1]陈抗生.香港中医药的现状与展望[J].世界中医药,2007(03).

[2]白一,龚云辉,刘希婧,周容.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医学教育的现状[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02).

篇9

关键词:胃肠肿瘤;标志物;检验;验后概率;ANN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检索统计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院进行胃肠肿瘤标志物检验的数据。其中健康对照组来自体检数据,无任何器质性病变,共120例;大肠癌研究组为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病例,共63例;其他疾病组为本院内科其他患者,其中胃癌27例,胰腺癌2例,食道癌13例,肝癌4例,胃肠溃疡21例,胃炎112例,肝炎94例,腹泻112例。共385例。

    1.2实验方法

    对三组研究对象均采取空腹采静脉血3ml,做5分钟3000rpm离心处理,并进行血清含量检测。实验分析仪器采用ECL-2010型(美国罗氏公司)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分析剂采用ECL-2010型分析仪专用的全封闭试剂盒。该分析仪采用了当前世界上较先进的标记免疫测定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用标本量少、线性宽、检验快速可靠,耗时短等诸多优点。

    1.3数据统计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系统分析,并通过AN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建立相应的诊断模型。

    1.4临床实践

    将CA19-9、CA72-4、CEA三种标志物的检测结果通过筛查模型以及诊断模型获得ANN计算值。阅筛查模型ROC和ANN预测值,获得验后概率检验报告。在定期回访的基础上,不断修正ROC数据集,并实现院内数据共享。

    2结果

    胃肠肿瘤标志物检验中,三组检测结果呈现非正态分布。通过标志物对比,可发现大肠癌组三种标志物均明显 其他两组,具体结果如下表。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从当代医学发展史看,检验医学大致已经走出了三个关键步骤。一是化学方式检验,主要用于检验蛋白以及钙、钾等离子浓度,人体酶糖等物质代谢情况,并以此来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二是免疫学检验,主要是通过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所产生系列淋巴细胞以及特异性球蛋白和患者体内病原体的特异性相结合,据此来对病原体进行判断。三是进行基因检验,也就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对人体基因进行探查据此进行基因缺陷诊断。可以说临床医学诊断的发展一直同检验技术密切相连。近年来,检验医学发展十分迅速,给临床医学的高度发展奠定的坚实的基础。同时临床医学发展也有对检验新技术的出现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随着检验项目的增多以及临床检验的日趋复杂多样,检验和临床的关系出现了某种相悖情况。因此进一步密切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结合显得尤为重要,两者更加紧密地联系,充分合作和交流,不仅有利于提高检验质量,避免和减少医疗事故,同时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检验医学对临床诊断的支撑作用。

    本研究中可以发现,大肠癌组CA19-9、CEA 、CA72-4三种标志物浓度均明显高于高于其他疾病组以及健康对照组(p<0.05)。验后概率的检验报告能够比较科学地提供检测参考。AN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验后概率的检验报告诊断效率较高,是临床检验实践的一个新途径。通过检验医师的密切协作,对各项检验项目深入分析和挖掘,构建ROC数据集,可以形成更加高效的检验医学系统。可以真正将有限的医学数据转化为服务临床的诊疗信息。

    参考文献:

    [1] 仲崇明,张子龄,蔡培培. ROC曲线评估相关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诊断临界值[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09,(05) .

    [2] 秦耀春. 检验医学面临的挑战[J]. 当代医学, 2009,(28) .

    [3] 汤素丽,罗宇锋.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 电脑开发与应用, 2009,(10) .

    [4] 刘靳波,余晓林,夏乾峰,涂植光. ROC曲线及Logistic回归评价肿瘤标志物在胃结肠肿瘤的诊断价值[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8,(14) .

    [5] 王华妮,陈文旭. 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及应用[J]. 福建医药杂志, 2009,(05) .

    [6] 陈俊. 神经网络的应用与展望[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 .

    [7] 赵一鸣. 诊断试验中的先验概率和后验概率[J]. 华西医学, 1999,(03) .

    [8] 解庭波,张蕾. 人工神经网络在消化道肿瘤检测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 2009,(03) .

    [9] 严丽丽. 肿瘤分子标记物检测的进展[J].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7,(06) .

    [10] 秦晓光. 诊断性试验临床应用——验后概率的探讨[J]. 江西医学检验, 2003,(02) .

篇10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7(a)-201-02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以及循证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广泛应用,检验学科已经从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检验科不再像人们传统常说的辅助科室,它与临床联系更加密切,正凭借全新的检验理念、现代化的检测技术及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定格为临床医学的专业科室,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由于影响检验结果准确度的因素非常多,包括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三个环节。临床医师在医疗过程中要获得患者体内客观、真实、有价值的信息,就要求医护人员和检验工作者必须加强有效的合作,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把关,最大限度地降低检验全过程中的误差,尽量减少各种影响因素,确实为临床提供科学、准确的诊疗依据。

1 选择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求

临床医师是患者诊疗方案的制定人,从临床实验项目的选择到检验结果的合理应用都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中。如何合理选择检验项目、使其发挥临床最大的功效是每个医师必考虑的问题之一。因此,要求医师在认识疾病的同时,有针对性地申请检验项目,尽量选择对某种疾病有特异性诊断的实验方法。同时还应对该检验的方法学原理、临床意义及干扰检验的生理、病理、药理因素等深入理解。掌握检验结果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疗程都会有不同的变化,与检验人员一道共同探讨,选出最佳、合理、具有实用性的检验方法。通过临床长期实践、不断总结优化出对某种疾病最直接、最特异、最经济的项目及项目组合提供给临床。切不可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无针对、无目的性地申请检验项目“大组合”。这样,既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又加重患者经济负担,而且过多的检验会提供一些不必要的信息,从而干扰诊断治疗。

2 高度树立检验质量意识,确保医疗质量提高

临床检验技术水平能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整体医疗水平的发展。如果没有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作依据,临床诊疗工作就非常受限,所以,要保证良好的医疗质量就必须加强检验科建设,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投资和投入力度。而检验质量又是检验科生存的基础,质量得不到保证,再先进的仪器、方法也得不到信任,因此在检验科工作当中,要一切围绕质量这一核心,教育工作人员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使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质量是科室发展永久的主题,只有质量作保证,检验科才能得到临床认可,科室才有地位和权威。

2.1 认真做好分析前质量保证

临床检验的分析前程序就是从医师开出医嘱申请到检验分析开始这一环节。其中包括申请、患者准备、标本采集到运送等一系列过程。以上工作均由医师、护士来完成,其中某一环节处理不好,不符合规定和要求,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文献报道,临床反馈不满意的结果中,有80%的报道可溯源到质量的不合乎要求,而且,这一环节潜在因素多,很难控制,因此,需要广大临床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共同努力、共同配合、共同把关,多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掌握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特别是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状况、生理状态、病理变化、治疗措施等。真正做到按要求正确采集标本,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扰因素,使送检的每份标本能符合要求,能真实地反映患者的情况,为标本的正常检测奠定可靠的基础。

2.2 加强分析中质量控制

临床医师、护士可以影响检验标本的真实性,但对于一份真实的标本,其结果的准确性则依赖于检验技术人员的质量控制。检验科人员素质低、专业技能差、设备落后、管理跟不上都会影响检验质量及结果的可靠性,所以要获得准确的检验报告,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抓起。①提高检验人员的医德修养和业务技能,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所有检验人员必须持相应专业职称证书方可上岗。②用于检验的检测仪器设备和试剂耗材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尤其是精密仪器要指定专人维修、保养,定期进行仪器校准。③科室应成立质量管理组织,建立完整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系统,按要求认真做好室内质量控制。建立起科室自己的靶值,严格控制实验误差范围,积极参加科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以此推动科室检验质量的稳步提高。

2.3 加强分析后质量保证

这是检验科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当完成患者样本检测后就要出具检验报告。此时应认真做好结果审核和发放工作,科室应指定具有高级职称资格或科负责人认真审核后签发报告,并形成制度。如遇特殊标本或医师对检测结果有质疑时,及时与医师联系,必要时采取复检,从而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3 开展新业务,引进新技术

现代医疗水平的发展,离不开实验诊断水平的提高,这给检验科工作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要求检验科工作人员应有创新意识,不断了解国内外医学新动态,掌握新知识,大胆开展新技术。当今检验医学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如何使一项新的检验项目让临床接受,是检验科的责任。科室应从实际出发,在准备开展新技术、引进新仪器的同时,应广泛征求临床科室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可行性论证。力争多开展一些既能指导临床诊疗又实用的新项目,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4 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的交流

有文献报道,在整个标本检验过程当中,检验前所占的时间占全部时间的57.3%,而且,分析前的具体工作全部由医师和护士来完成,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必须加强交流与协作,相互学习、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检验人员一方面要寻求机会向医护人员介绍医学检验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项目及临床意义,多介绍正确采集标本的重要性、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还应适时建议和帮助医师正确选择检验项目及合理分析检验结果;另一方面,还要多深入病房,及时把医护人员对检验科的意见、建议带回,便于及时发现科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期得到整改。医学事业的发展与医疗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临床和其他医技科的配合。多年实践表明,检验科是联系临床科最为密切的科室之一,检验科建设已成为衡量医院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有很多信息都来自检验科,并以此作为评价临床诊疗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而检验科要谋求发展、得到临床认可同样也离不开医护人员的大力配合,这就要求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检验人员都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原则,一切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工作的中心全部围绕临床诊疗活动。要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积极协作,共同配合,从严把关,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人性化服务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共同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前,郑磊,曾方银.加强临床实验室与临床的交流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2):67-69.

[2]张美和,宋文琪.应重视检验与临床的交流[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12):880.

[3]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部.全国首届医院临床实验室自动化学术峰会会议纪要[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5):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