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老人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1: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老人的方法和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高龄老年人;卧床不起;护理
卧床不起指卧床时间已大于1个月并不能恢复者。卧床不起的患病率随年龄而升高,高龄老年人既是本病的易感人群,又是重点防治对象。导致高龄老年人卧床不起的特殊病因是跌倒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加上患者并存疾病多,褥疮、挛缩多见等特点[1],也为护理患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延长高龄老年人的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自理能力、减轻社会负担,是每一位护理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1对象
我科近年收治25例80岁以上老人,其中男9例,女16例;跌倒综合征致病7例,误用综合征致病5例,其他原因致病13例。全部患者并存疾病3种以上。
2方法
2.1健康教育知识传授和行为训练。
2.2指导包括日常生活指导、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活动与锻炼。
3护理
3.1健康教育根据高龄老年人的经历、社会经济状况、文化、职业、民族、生活习惯和风俗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3.1.1知识传授因地制宜、深入浅出地选用专人讲解,指导收听、收看电台、电视台节目,发放宣传手册等教学方法,帮助老人认真学习医学科普知识,如:人体解剖和生理功能,影响衰老的因素及延缓衰老的相关知识,营养学知识,药学知识,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作诱因、演变规律及识别、治疗、护理和预防疾病的知识,以提高老年人自我保护意识。
3.1.2行为训练选择恰当的方法,选用适当的辅助工具,有针对性地进行自理行为的训练。如:自我护理技能,自测血压、脉搏、尿量、尿糖、痰量,注射胰岛素,关节功能、协调运动训练,膀胱功能训练,语言矫治训练等,促进康复。
通过健康教育,鼓励高龄老人进行自我监测、自我诊断、自我康复、自我护理和自我预防。
3.2日常生活指导
3.2.1病室环境选择安静、整洁、舒适、阳光充足的房间,温湿度适宜。定时通风、消毒。物品摆放得当、合理、安全,便于取用。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
3.2.2皮肤护理定期清洁皮肤,及时更换衣服,选择纯棉、麻织品。穿宽松的衣服。床铺平整无皱褶,避免对皮肤的机械性刺激,定时改换卧位,翻身、拍背,鼓励咳嗽。按摩皮肤,促进血液循环。骨突处垫充气皮垫,预防褥疮、皮炎、肺炎等病的发生。及时修剪指、趾甲,以防自伤和护理中伤及皮肤,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经常清洗肛周、外阴皮褶处,防止皮肤糜烂。及时做好口腔护理,清洗活动假牙,使患者舒适,预防感染。
3.2.3大小便护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解除思想顾虑和心理压力,并提供安全隐蔽的环境,及时排尿,定时排便。教会患者锻炼腰、腹、盆腔肌肉和提肛收缩运动,预防便秘、腹泻、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
3.3用药护理根据高龄老年人记忆力差,听力、视力不好或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等情况,在用药前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根据老人药物代谢的特点,合理用药。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和用药方法,保证安全、正确、有效,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护理人员要给患者及家属讲清所用药物知识和重要性,如:名称、剂量、作用、服用方法、毒副作用、禁忌证等。督促老人按时用药,并严格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训练自我服药,提高治疗疾病的自主性。
3.4饮食护理依据高龄老年人卧床的生理代谢特点及并存疾病,制定相应的食谱。并尽可能照顾老人的生活习惯和口味,适当限制热量,给予充足的优质蛋白、丰富的维生素、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食物,提供丰富的钙铁等微量元素,多食果蔬及粗纤维食物。并保证水分充足,食物加工细、软且多样化。还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餐环境,以增进食欲,进餐时间充足,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康复。有条件时,还可以介绍一些保健延龄的药膳和食疗方法[2],以延缓衰老,提高健康水平。
3.5心理护理及时了解高龄老人的心理状态、个体特点、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沟通技巧来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给老人以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帮助,解决老人的后顾之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有老年期精神障碍的高龄老人,开展精神心理卫生教育,用安慰、启发、解释、诱导等方法,帮助老人正确认识疾病,采用宣泄、自我安慰、转移注意力、遗忘等方式自我调节情绪,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克服不良情绪,提高其内在积极性,积极配合治疗。坚持读书、看报,与社会多接触,与人多沟通,参与社会活动和工作,防止脑萎缩和老年痴呆等病的发生。
3.6活动与锻炼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给予适度的主、被动活动。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持之以恒。教给老人关节肌肉活动方法,保持关节的功能位,维持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肌肉的张力,防止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增强器官的生理功能,防止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有条件时,可用轮椅推到院内活动。配戴合适的视、听辅助工具,改善老人视、听功能。鼓励老人自己处理日常生活,恰当予以补偿的功能,保持残存的功能。护理人员选择适当的被动活动和适宜的物理治疗方法,合适的辅助用具如助步器和手杖。帮助老人尽早下床活动,训练平衡和协调能力,进行康复锻炼。合理安排休息与睡眠时间,提高自我满意度。定期进行健康检查[3],预防疾病的发生。
4结果
25例老人除死亡2例外,均有好转,缩短了卧床时间,自理能力有了提高,无并发症的发生。
5讨论
促进高龄老年人卧床不起康复的最有效的方法:选择合格护理人员,选用合理、全面、恰当的护理措施。
由于高龄老年人症状与体征不典型,多种疾病同时存在,自理能力弱,疑惑多,要求多以及高龄老年人预期寿命短,救治后生存期也较短的特点,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护理及时、耐心、冷静、虚心、诚恳,了解增龄对各系统解剖和生理功能改变的影响[4],认真学习老年医学知识及相关知识,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选择恰当的护理措施。遵循关心、主动、平等、尊重的原则,运用敏锐、准确的观察力和正确的判断力,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合作精神优先救治病人的生命,延缓病情恶化。在病情稳定的基础上,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延缓功能减退,增强自我照顾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根据患者个体特征,患者、家属、看护人员共同参与,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帮助老人保持现有功能,减轻依赖心理,最大限度达到自理基本的日常生活。对濒死老人采用恰当的护理方法,缓解疼痛,尽量使其舒适,帮助老人正确看待死亡,安详而有尊严地走完一生。
参考文献
[1]欧阳敏,蹇在金,王蓉,等.高龄老年人卧床不起的临床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157-158.
[2]周汝翔,赵士仁,主编.常见慢性病疗养康复指南(下)[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382-384.
[3]周昌菊,李乐之,主编.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53.
篇2
通过此次培训,能掌握相关的养老护理基础知识、技术护理、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的知识与技能。
二、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
1.老年护理基础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
2.生活照料
3.技术护理
4.康复护理
5.心理护理
三、培训要求与培训内容
1、护理的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
a.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
b.老年人的护理特点
c.老年人的常见疾病
d.老年人的营养需求
e.养老护理员职业工作须知
f.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相关知识
2、生活照料
(1)通过本章节培训,学员能够了解清洁卫生、睡眠照料、饮食照料、排泄照料安全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内容及生活照料的知识、方法和技巧。掌握并熟悉生活照料的操作步骤。
(2)培训内容
a.清洁卫生
b.饮食照料
c.排泄照料
d.安全保护
3、技术护理
(1)通过本章节培训,使培训对象熟悉了解技术护理的理论知识,掌握熟悉给药、观察、消毒、冷热应用、护理记录、临终护理等技术护理操作步骤。
(2)培训内容
a.给药
b.观察
c.消毒
d.冷热应用
e.临终护理
4、康复护理
(1)通过本章节培训,培训对象能够了解肢体康复的主要内容,作业疗法的原理,掌握被动运动和作业疗法训练的操作步骤、训练方法,指导老人合理使用健身器材及主要功能,组织适合老人的闲暇娱乐活动。
(2)培训内容
a.肢体康复
b.闲暇娱乐活动
5、心理护理
(1)通过本章节的培训,使培训对象初步了解造成心理异常的原因及老年人的心理特征,观察老人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变化及疏导技巧,掌握与老人沟通,协调及情绪疏导的具体方法步骤;指导老人的人际交往及情绪自救的方法;初步掌
握临终关怀技巧。
(2)培训内容
1.理论知识
2.心理异常
3.心理的定义
4.心理异常的含义
为了加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养老服务人员专业化,推行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宿政发〔**〕131号)要求和省民政厅、财政厅《**省
养老护理员培训实施方案(**-**年)》(苏民福〔**〕24号、苏财社〔**〕165号)、《**省省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苏财社〔**〕224号)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年,计划培训初级养老护理员220名,中高级130名。全市养老护理员岗前培训率达到100%,持证上岗率90%以上。
二、培训方案
(一)培训对象: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护理人员,包括公办养老机构、民办养老机构、农村敬老院、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从事养老护理服务的人员。
(二)培训等级:培训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三)培训机构: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由具有符合条件的学校承担,中、高级养老护理员由省民政厅委托相关机构组织培训。
(四)学时要求:初级不少于180个标准学时。
(五)培训内容
1.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基本知识、职业守则
(1)尊老敬老,以人为本;
(2)服务第一,爱岗敬业;
(3)遵章守法,自律奉献。
2.老年护理基础知识
(1)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
(2)老年人的护理特点;
(3)老年人的常见疾病;
(4)老年人的营养需求;
(5)养老护理员职业工作须知。
3.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1)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相关知识;
(2)劳动法的相关知识;
(3)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4.安全常识(讲座)
(六)培训教师
应具有本职业或相关专业较丰富的知识、实际操作经验和教学经验。培训初级养老护理员的教师应具有中级职称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三、考核与鉴定
培训的考核和鉴定按照国家《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大纲》和《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执行。具体由培训机构向考核和鉴定机构申请,统一组织考核和鉴定。
四、组织实施
(一)组织参训
各县(区)民政部门负责做好培训报名、组织参训等管理工作。各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养老护理人员必须全部参加岗前培训。各县(区)民政部门对辖区内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养老护理员应及时统计上报,市民政局按月汇总,并安排市
培训机构适时组织培训。需参加省厅中、高级培训的,根据省厅通知要求,由各县(区)民政部门一次性申报,市民政局汇总上报省民政厅后,由省培训机构分期安排培训。
(二)经费保障
1、补助标准。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经费参照省补助标准执行,每人1200元,包括培训、食宿、鉴定等费用。由市、县民政部门从省补助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中支付。
2、与培训合格率挂钩。培训机构要确保培训合格率(职业资格认定通过率)不低于90%,如低于90%的,则按照比例扣减培训经费。
3、中、高级培训经费,按照省民政厅有关培训通知要求执行。
(三)实施时间
全市护理员培训从**年5月起实施,并实现常态化。根据各县(区)新增护理员情况,由市民政局统一组织开展培训。有条件的县也可以自行组织培训。
(四)相关要求
1、各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养老护理人员必须符合养老护理员任职资格的基本条件(年龄50周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身体健康),并要全部参加岗前培训,未经过培训的,不得安排上岗。
2、各县(区)民政部门对辖区内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养老护理员应严格审核把关,符合任职资格基本条件的应及时统计上报,参加岗前培训;不符合任职资格基本条件的不得从事养老护理工作。
3、培训学校要认真组织,只要有培训需求,就要及时安排培训,确保全市新增护理员能够及时得到培训;同时,要坚持教学标准,保证培训质量,真正让参训人员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并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不断提高全市养老护理
篇3
【关键词】宣传;健康教育;体会
自从开展健康教育以来,我们提高了病人的健康保健知识,有力配合了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如何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探讨。
1临床资料
1.1病房环境介绍为病人介绍病房环境,减少病人的恐惧、焦虑、紧张等心理问题。让病人感受到温暖、关心和安慰,早日康复。
1.2病房情况介绍我科是普通外科,收治病人中,以中老年病人、农村病人居多,手术后各种引流导管多,胃管、尿管、盆腔引流管放置时间长,病人要了解、掌握并学会的内容多。宣教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及病人的健康、康复。
2宣教方法
2.1长期以来,对病人的宣教一直是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宣教意识淡漠。通过工作中的实例来加强护士对宣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对病人进行宣教后,临床上遇到病人拒绝置胃管,拒绝翻身、拍背等,使护士们明确护士在健康教育中所担任的角色,所处的地位,承担的任务和应发挥的作用。[1]要求每位护士做到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整个住院期间的不同时期,根据病人的情况及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健康教育。
2.2学会察言观色,反复强化宣教在宣教中注意观察病人的神态、表情,来判断病人是否明白。在宣教中发现病人出现茫然的眼神或心不在焉时说明病人不明白或没注意听,需改变宣教的语言与技巧。有的病人说一遍就懂,教一遍就会,但有的不行,需要我们反复强化宣教以达到目的。
2.3真诚相待,耐心宣教要达到宣教目的,必须对病人真诚相待、耐心负责。如有位60岁的牟爷爷,疝气病人,准备择期手术。老人长期吸烟,护士对他说明吸烟的危害,劝他不要吸烟,老人满口答应,但偷偷在厕所内吸烟。护士发现后,跟他讲吸烟对他的疾病有影响,吸烟、咳嗽、便秘会影响腹内压增高,老人听了以后,很感动,说以后不吸了,最后老人顺利渡过手术期出院了。
2.4通俗性健康教育语言必须具备通俗易懂和朴实自然等特点,这是由口头交际方式所决定的,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健康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为了确保健康教育语言表达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我们着重强调以下3个方面:①语言必须具有朴实无华、简单明了、生动流畅和亲切自然等特点。②少用或尽量不用“行语”或术语,特别是医学术语。使用医学术语时则深入浅出,多解释。③多用平易明了基本词语、常用词汇或大众词语等。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健康教育,是反应一个人的水平的重要标志。
3采用查对制度
开展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对语言的运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同时也对我们护理工作进行了考核。具体做法是:
3.1自查以提问的方式了解病人的程度,发现掌握不好者,及时给以补充宣教,以达到宣教目的。
3.2抽查护士长每天不定时的抽查,通过询问、沟通,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宣教中的薄弱点,对护士进行督促和指导。
4小结
实践证明,做好宣教是我们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只有脚踏实地认真去做,才能真正提高病人的自身保健能力,达到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的目的。[2]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脑卒中;焦虑抑郁;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9.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271-02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社会老龄化,老年人脑卒中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1]。为了更好的了解高龄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本研究选取2007年2月至2009年7月50例高龄脑卒中病人进行焦虑抑郁症状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实施针对性地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50例均为住院高龄脑卒中病人,男25例、女25例,年龄80~92岁,平均(82±1.64)岁,均符合脑卒中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行头颅CT、MRI确诊。并且所有患者意识清楚能配合。脑出血8例,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30例、糖尿病12例。文化程度:文盲31例,小学及以下19例。婚姻状况:有配偶28例,丧偶22例。生活不能自理者15人。平均住院15天。
1.2 方法
1.2.1调查工具:应用老年抑郁量表(GDS)以及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 [2]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两表分别由30条和20条条目组成,内容包含情绪低落、痛苦等消极的评价。
1.2.2调查方法:患者入院1周后进行评定。有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对每个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上述量表进行评定。共发放量表及问卷各50份。收回有效量表和问卷各50份,回收率100%。
1.2.3评价标准:GDS评分,1~10分为正常,11~20分为轻度抑郁,21~30分为中重度抑郁。SAS评分,≤50分为正常,>50分为患有焦虑症状,分值越高,焦虑症状越严重[2]。
1.2.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统计描述。
2 结果
2.1评定结果
本组50例患者中存在焦虑状态34例(占68%),其中轻度8例(24%),中度16例(47%),重度10例(29%);抑郁状态46例(占92%),其中轻度抑郁5例(11%),中度28例(61%),重度13例(28%)。
2.2 高龄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的原因 例(%)
3 分析与心理护理
本调查显示,高龄脑卒中患者焦虑的发病率为68%,抑郁的发生率为92%,其原因主要来自于家庭关系不和睦、经济窘迫、丧偶、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者,以及外带一些其他疾病如褥疮、高血压、糖尿病等,我们结合患者的病情,将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分为3个层次进行相应心理护理。
3.1 轻度焦虑抑郁病人的心理分析与相应心理护理
高龄脑卒中患者往往都有好几种慢性病缠身,如冠心病、高血压等,且大多数有偏瘫或肢体障碍等症状。再加上高龄脑卒中患者的子女也已步入老年人行列,其体力和精力都不比年轻人,以至于送患者入院后,就请护工照料,自己很少来看望。老年人就容易产生孤独感,加之自己行动不便,使其丧失自信,感觉自己没用,就会产生焦虑抑郁心理。其相应心理护理如下:①陪伴关心老年人:鼓励家人多陪伴老年人,给予老年人各方面必要的帮助,多陪老年人外出散步,或参加一些学习和力所能及的社会、家庭活动,使之去除孤独、寂寞感,感到家庭的温馨和生活的快乐。②开导老年人:多安慰、支持、鼓励老年人,遇到病人情绪悲观时,应耐心询问原因,予以解释,播放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以活跃情绪。③维护老年人的自尊:注意尊重老年人的人格,对话时要和颜悦色,专心倾听,回答询问时语速要缓慢,使用简单、直接、形象的语言。多鼓励、赞赏、肯定病人在自理和适应方面做出的任何努力。切忌使用刺激性语言,避免使用呆傻、愚笨等词语。④不嫌弃老年人:要有足够的耐心,态度温和,周到体贴,不厌其烦,积极主动地去关心照顾老年人,以实际行动温暖老年人的心灵。⑤指导和帮助老年人及其家属正确认识分析焦虑抑郁的原因和表现。正确对待引起焦虑抑郁的原因,如是家庭关系不和睦引起的,应告知其家属,想法解决问题;⑥作为护士,应通过交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病人的信任,准确掌握其病情和心理反应;在交谈过程中了解老人的心理需求。⑦指导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自我疏导和自我放松,建立规律的活动与睡眠习惯。⑧帮助老年人的子女学会谦让和尊重老年人,理解老年人的焦虑抑郁心理,鼓励和倾听老年人的内心宣泄,真正从身心上去关心体贴老年人。⑨高龄脑卒中后更容易造成肢体残疾,生活能力下降[3],应制定适合高龄患者的康复训练计划,使其恢复自信。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可以给予按摩患肢或背部,使肌肉放松。对于精神紧张的患者,可以让患者听轻音乐或喝杯牛奶[4]。⑩让老年人和病房里的老人多聊天、多沟通,相互鼓励,相互安慰,一起度过焦虑抑郁期。
3.2 重度焦虑抑郁病人的心理护理
高龄患者在思想上较偏激,易钻牛角尖,常会不自觉地对自己或事物保持负向的看法,如不及时沟通或得不到家人的关心,就很容易从轻度转化为重度。其相应心理护理如下:①我们必须了解事态的严重性,告知其家属多陪伴老人,多与其沟通。重度焦虑抑郁的病人往往有自杀企图[5],因此要有专人护理,最好是亲属,且24小时不应该离人。②应该协助病人确认这些负向的想法并加以取代和减少,可以帮助其回顾自己的优点、长处、成就来增加正向的看法。③要协助病人检查其认知、逻辑与结论的正确性,修正不合实际的目标,协助病人完成某些建设性的工作和参与社交活动,减少病人的负向评价,并提供正向增强自尊的机会。④鼓励子女与老年人同住,这样不仅在生活上给予照顾,同时在精神上给以关心,提供精神赡养。和睦、温暖的家庭和社交圈,可以缓解老人的病情。⑤严重抑郁病人思维过程缓慢,思维量减少,甚至有虚无罪恶妄想。在接触语言反应很少的病人时,应以耐心、缓慢以及非语言的方式表达对病人的关心与支持,通过这些活动逐渐引导病人注意外界,同时利用治疗性的沟通技巧,协助病人表述其看法。⑥为病人创造和利用各种个人或团体人际接触的机会,以协助病人改善处理问题、人际互动的方式和增强社交的技巧。并教会病人亲友识别和鼓励病人的适应,忽视不适应行为,从而改变病人的应对方式。⑦在必要时给予精神用药,用于治疗疾病,但注意要做到看服到口,以免患者藏药而发生意外。
4 结论
综上所述,高龄脑卒中患者往往因缺乏家庭的关心、生活无法自理、疾病带来的痛苦等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心理。我们必须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以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仲迪、周瑾、刘红英、马兰,《高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护理杂志,2008(8).
[2]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5-42.
[3] TclrajW,SlowikrA,SzczudikA.Firstischemicstrokeintheveryold:etiology,clinical course and outcome[J].Przegl Lek,2003,60(8):512―515.
篇5
关键词: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应对
1 生理特点
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机能的减退,智力、记忆力、感觉均减退,呼吸消化功能、代谢功能、排泄循环功能均下降,免疫功能明显下降,易感染各种疾病,且病程长,康复慢,并发症多。
2 心理特点
老年人由于器官老化及疾病的原因导致身体各种功能受限以及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的变化易产生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心,且敏感多疑。有的因资历大、经验足,喜欢得到周围人的尊敬,所以对护理的要求高,一不如意就产生急躁情绪,甚至不服老,固执己见。住院以后一旦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就倍感孤独、寂寞或循环重复诉说一件事情,情绪反复无常,像常说的老小孩。
3 护理措施
3.1 基础护理
3.1.1 生活护理
是各项护理的基础,病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房间清洁安静,使患者心情舒适,保证充足睡眠。
3.1.2 护理操作
操作前耐心细致做好解释,操作时尽量做到轻柔,准确熟练,最大限度减少病人的痛苦。
3.1.3 饮食护理
老人牙齿脱落,嚼而无味,消化能力减弱,食欲缺乏,因此饮食要适量,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少食多餐,营养丰富,多食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多的饮食,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3.1.4 安全护理
患者身体不适时,如头晕、头痛时应卧床,避免走动防止跌倒受伤,并发其他疾病,需有人陪护,交代改变动作宜慢,防止性低血压而摔倒。
3.1.5 用药护理
老年人随年龄的增加机体各器官和组织发生衰老,肝肾功能降低,药物清除缓慢,血药浓度增高,易蓄积致毒性作用。因此,必须特别慎重合理用药,用药剂量间隔时间根据肝肾功能作相应调整,用药前严格查对,正确给药,尽量让老人熟悉用法,用药时密切观察,避免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疗效。
3.1.6 锻炼指导
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法,适当进行活动以老年人能耐受为原则。
3.2 心理护理
3.2.1 加强舒适护理
老年人就诊最大的希望就是要求得到最舒适的医疗护理服务,因此应将舒适护理贯穿于护理程序的始终,使他们在生理、心理上达到最佳状态,降低因疾病带来的不愉快程度。
3.2.2 理解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始终以和蔼可亲的面容,热情中添几分平静的表情来接待他们,介绍医院的环境、主管医生、护士,消除紧张陌生感;尊重患者,让患者信任,需经常与其交谈,了解其思想情况,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全面沟通,使病人感受到温暖、诚恳以及自己被尊重[1]。
3.2.3 鼓励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有些老年患者对疾病产生悲观失望情绪,护理人员要鼓励病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面对及认识疾病,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由于不服老心理,患者对自己机体功能产生恐惧失望,对周围人的言语举止非常敏感,因此护理人员在对其病情密切观察的同时,要做到给予病人积极的暗示,根据患者不同的性格给予指导,解除精神上的压力积极配合治疗,达到治疗的目的。
3.2.4 有针对性地提供护理服务
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一切从老年患者的需求出发,让护士有足够时间贴近患者,使护理观察被动变为主动。
3.2.5 关心老年患者
关心老年患者需给予其精神支持和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老年患者因病住院,可因原有生活方式改变而倍感不方便,但又不肯经常求助他人,因此老年患者的住院生活更需要得到护士的细心关照。护理老年患者除勤快、细心、耐心、周到、不怕麻烦外,还要充分考虑其特点和习惯,如把物品放在老年患者的易取之处,考虑老人的饮食特点的同时尽量满足老人的口味,不勉强老人接受不喜欢的食物,安排好老人的休息、睡眠。此外,病室设备和布置也需考虑老年人人性化的需要,如病室放有轮椅,走廊和清洁室设有扶手,地面干燥不滑等。对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护理,既要遵循医学护理原则,又要用个人心理特点和规律来指导工作,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使老年慢性病的患病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
【参考文献】
篇6
1 道德要求
(1)热爱本职工作。作为一名护士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只有具有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精神,做到尽职尽责,严格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时刻以病人为中心,自觉用护理心理道德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达到慎独的道德境界。(2)勤奋好学 ,努力进取,虚心钻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操作技能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高质量护理。
2 穿刺方法与技巧
2.1 穿刺前行有效的心理护理老年病人,经过长期、反复的穿刺刺激,心理承受能力大都会下降,痛阈降低[1]。在穿刺时常会表现烦躁、紧张、害怕等。护士首先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热情周到的为病人服务,取得老人的信任,关爱老人,嘱咐老人在穿刺前排空大小便,尽力使病人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从而解除烦躁、紧张情绪,以获得老年病人的积极配合。对于比较偏执的老人,应尽量满足其要求。
2.2 耐心细致的选择血管原则上选择血管应由远及近,有计划的选择静脉,且选择粗、直、弹性较好、易于固定的血管,避免选择靠近关节、感染、以及皮肤破损处的静脉。非特殊情况时以上肢远端静脉为主要穿刺部位。有资料提示:临床选用下肢静脉输液时,静脉血栓性栓塞、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病率较高,并有日益增高的趋势。尤以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原则上不采用或避免使用下肢静脉[2]。
2.3选择最合适的针头根据病人的病情、输液量及药物性质、速度、以及病人的血管选择,一般使用7号头皮针,其次6号头皮针,仅有个例选择5号头皮针,尽量减轻对血管的损伤和疼痛的刺激。
2.4穿刺的技巧(1)穿刺时多与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这样既可减轻患者疼痛,又可消除护士的紧张情绪,有利穿刺成功。(2)扎止血带时,止血带离穿刺部位上方约10cm,这样既能保持动脉灌注,又能完全阻断表浅静脉的回流。如果距离过近,放松止血带时,止血带的弹力会震动穿刺部位,刺激针头,导致穿刺失败。(3)针对老年人血管的特点,穿刺时宜绷紧穿刺点部位的皮肤。右手食指与拇指前后平行,持头皮针柄使针头与皮肤成10°~15°角,从血管正中快速进针,见回血后针在向下压,向前进针,而不从侧面进针,这样避免了穿刺时血管滑动,减轻病人的痛苦。(4)穿刺时进针要快、稳、准,缩短穿刺时间,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成功率。(5)有些老年患者血容量不足,末稍循环差,感觉针头穿刺进入静脉官腔,不见血液回流,护士可用捏针头细软管端,既可见回流。(6)肥胖、浮肿患者较大血管不易找到或已破坏,可选表浅血管。用小而锋利的针头,进针力度小,角度5~10°,见回血后立即停止进针,避免穿透血管壁,可先固定针头位置,再放患者松拳,放松肢体。(7)针头固定牢固,对于血管既脆又不易固定,可用夹板、胶带固定,以减少液体外渗。
3输液过程中的观察与护理
3.1根据病情及所输液调节滴速一般老年患者,非特殊用药,滴速控制在40~50滴/min左右。心脏病患者,尤其使用扩冠药、极化液时,滴速不宜超过20滴/min,否则易导致降压迅速,诱发或加重心衰;脱水重而心肺功能良好者,可适当加快滴速。
3.2加强巡视,密切输液情况每15分钟巡视1次,检查输液部位,有无血管疼痛感,输液速度是否正常,有无输液不适感。有些患者或家属会自行调快滴速,为避免发生意外,护士应及时做好宣教工作。告知患者及家属滴速过快会使循环血容量在短时间急剧增加,加重心肺负担,易导致心衰和肺水肿并讲解药物的剂量、用法、药物作用以及在用药中可能出现的药物反应,如有不适,及时通知医生,妥善处理。
3.3防止交叉感染老年患者一般体质比较弱,抵抗力比较差,在安置病人过程中,尽量避免多病种病人放在一起,防止交叉感染。为患者治疗后一定要洗手消毒,以免发生交叉感染,加重原有病情。
4拔针的护理
拔针时动作轻柔,术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轻轻揭开输液贴,一手快速将针头拔出,一手迅速压紧输液贴,并适当将肢体抬高,嘱患者不可使劲或用力,沿血管方向按压3~5分钟,对于血功能障碍易出血者,可延长按压时间。
多数老年患者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由于长期承受痛苦的折磨,往往产生极其复杂的心理变化,表现为焦虑、抑郁少言,有的表现为暴躁、固执。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液时不仅要力求一针见血,更要用关心爱护的语言、轻柔体贴的操作,让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充分享受到被人尊重、关心、同情、理解的人性化服务。另外,一针见血,不尽能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工作效率,更能提升患者对我们护理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使患者得到及时、安全、快速、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1]董会肖,垢建华.老年心血管患者外周静脉的技巧与护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5,13(1):47.
篇7
【关键词】老年痴呆症 照顾服务 资源分配
一、加强痴呆症患者照护的必要性
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占老年人口的12.37%,痴呆症患者对医疗保健以及养老需求将不断增加。其次痴呆症有可能对我国公共卫生系统造成毁灭性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痴呆症的疾病负担超出疟疾、破伤风、乳癌、药物滥用;在未来的二十五年其疾病负担将增加76%以上;在经济负担方面痴呆症在非死亡疾病中排在第11位,占全球GDP的2%。另外我国独居、空巢以及失独老人等群体数量增加,这些老年群体一旦患病,需借助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照料服务。
二、中国痴呆症患者照护服务以及卫生资源现状
(一)在养老机构方面,我国养老机构主要服务于一般老年人,而结合医学或疾病的专业细分化不强,专门针对痴呆老人的养老机构极少。加上老年痴呆症特有的病理基础,痴呆老人入住养老机构受到经济、环境、服务设施等多种现实条件的制约。2011年对成都市养老机构中痴呆老人的接受和照护现状的调查显示,10家养老机构竟然有5家拒绝接受痴呆老人。由此可见专业机构照料根本不能满足潜在需求。
(二)在照护人员方面,我国以居家照护为主,目前约有70%的痴呆老人居住在家里,由家属或请人照护。居家照护者一般没有经过专业痴呆照护课程的培训,普遍缺乏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尤其是缺乏协助患者康复的护理知识。根据有关人员对广东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病区住院的老年痴呆症病人家属的调查发现,老年痴呆症病人家属中72.3%缺乏安全护理知识,75.4%欠缺沟通技巧,60.0%欠缺服药方法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知识。此外我国对痴呆照护者的心理帮助欠缺。由于缺乏对痴呆老人病症的了解和护理知识,照护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无法理解痴呆老人的性格变化和异常行为,易造成照护者情绪受挫和处置失当,这会影响对痴呆老人的照护质量,甚至发生虐待行为。
(三)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我国老年痴呆症照护费用仍未进入医保报销范围,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药物还未纳入医保目录,患者家庭经济负担极为沉重。国内养老服务体系还未能真正建立健全起来,老年痴呆症尚未纳入我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政策层面上我国尚未对老年痴呆症长期照顾做出规划、提出国家层面的照顾规范以及社会援助机制。
三、完善我国老年痴呆症患者照料及护理的措施
(一)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加强对家庭照护者的技术支援和社会支持
第一,为家庭照护者提供技术支持,对家庭照顾者培训与指导,普及老年痴呆症的医学知识、护理康复知识。第二,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该社区内的痴呆老人及其照护者建立健康档案,社区护士定期上门问诊,并提供电话咨询等服务。第三,在社区建立老年痴呆患者日间照护中心和提供暂时性家庭照顾,为条件有限的患者家庭提供常规的日间看护。第三,社区可成立痴呆老人家庭照护者互助小组,在专业人员的组织下,交流照护经验并减轻心理压力。
(二)加大对老年痴呆症专业养老机构的扶持
在日本,政府已把患者异常行为包括在照顾计划表中。在香港,受政府资助的养老机构和老年日间护理中心会为痴呆症患者提供针对性的训练,所有政府资助的养老机构及参与“改善买位计划”的私营养老机构均可获得“照顾老年痴呆症患者补助金”。借鉴国内外优秀经验,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老年痴呆症专业养老机构,对营利性的养老机构减免税收,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给予全面的支持,包括用电、土地和资金支持等。
(三)将老年痴呆症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中的特定病种目录
国外很早就实行了社会保险、养老保险等制度,为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照料提供了保证。在配套政策方面,一些国家将亲属间的护理照料列为医疗保险负担的一部分,给予资金支持。澳大利亚等国家特别为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家庭照料者提供2周~4周假期,在此期间,由国家免费提供专人代为照顾患者。我国可将老年痴呆症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中的特定病种目录,和家庭病床社保报销范围,纳入居民特定病种门诊给予社保报销。
(四)将老年痴呆筛查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老年痴呆症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涉及医疗成本、护理费用等直接社会成本,以及患者和护理者的收入损失等非正式护理成本。目前,虽然尚无治愈痴呆症的方法,但政府在公共卫生政策及投放的资源将影响痴呆症患者及家庭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对付“老年性痴呆”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早发现,越早治疗效越好。记忆体检在欧美国家比较普遍,在欧洲已经纳入医保,是常规体检的项目。政府应该担责,将老年痴呆筛查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尽早发现病情,加强健康干预与管理。
(五)政府制定痴呆症照护政策计划,发放患者及照顾者津贴
澳大利亚与韩国政府为患者及照顾者制订明确政策,提供适当的服务与支持。瑞典和美国将照顾患者为正式职业,为全职照顾者提供薪酬;加拿大、英国则为照顾者提供税务优惠。政府应制定和完善国家政策,制定痴呆照料计划,将痴呆患者包含在残疾福利计划中,将照料者包含在补偿福利计划中,同时加强对老年痴呆症的专项资金支持,提供一定的津贴,减轻照护者的压力。
四、小结
因其沉重的疾病负担和残疾负担,老年痴呆症对个人家庭乃至社会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照料与护理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从社区服务、家庭照料者的支持、养老机构、国家宏观层面以及公众教育等方面重视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救助,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耳鼻咽喉科学;门诊医疗;护理工作
人们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和就诊环境的要求在不断增加。通过对我科大量门诊患者观察和研究,分析出疾病的特征和患者的就诊心理,探讨耳鼻喉门诊的护理的重要性。
1 门诊耳鼻喉科的病种类型及患者的心理特点
1.1 急诊患者的特点和心理表现
患者对医院的就医环境陌生,就医环节流程不熟悉,常发生“一排、二等、三跑路”的现象。尤其是耳鼻咽喉科急危重症患者多:①急诊患者病情急,来势猛,缺乏思想准备,患者多有紧张焦虑、情绪激动的表现,医患、护患、患者与患者之间易发生矛盾,造成就医人群气氛紧张,就医协调管理困难;②极度痛苦;③恐惧不安;④择优心理明显。
1. 2 慢性患者的心理特点
①普遍存在失望、悲观、消极、自卑的心理状态;②由他人推荐或经媒体信息来医院就诊,抱着一线希望,对诊断、治疗总是满腹疑虑,对用药和治疗都存有戒心;③对正确的治疗及康复均无信心,对好的建议或指导多采取拒之不理的态度,情绪低落、心情郁闷。
1.3 畸形患者的心理特点
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大,承受刺激能力低、自尊心强、疑心重,对周围的人的言行举动都非常在意,总怀疑别人在谈论或讥笑、讽刺自己,对护士接诊的眼神和语气都非常在意。
1.4 初诊患者的心理特点
①家属对医院的就诊环境条件陌生,特别留意其他就诊者的言行,一些家属则来回打探,以获得更多的信息;②比较注重医护人员的态度,渴望得到热情的指导和帮助;③对医护人员的技术和服务质量比较关注,常通过对他人就诊过程的观察来进行内心评估;④需要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1.5 专科检查治疗患者的心理特点
护士应详细耐心地介绍检查处置的目的、配合技巧与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顾虑和心理负担,并通过熟练的专科操作技能帮助患者迅速完成诊疗,减轻痛苦。有的患者因恐惧拒绝接受治疗,此时护士应帮助患者了解相关治疗措施的目的、方法及延误治疗的后果,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支持,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 门诊耳鼻喉科患者的护理对策
2.1 针对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
①选择形象好、经验丰富、耐心、细致、和蔼可亲的护士到门诊工作,通过言谈举止,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取得信任;②就诊原则是先急诊后慢诊,按挂号顺序就诊,有老弱者安排座位,与其他患者商量给予优先就诊,行动不便者要搀扶入室,采集患者资料作好记录;③耐心倾听老人诉说,了解特殊要求,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要给予满足;④在为他们治疗处置前,一定要讲耐心解释治疗的目的、必要性、收费情况、治疗处置方法、时间、疗程、疼痛程度等,取得同意后方可操作。
2.2 针对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
①服务时采取站立微笑式,让患者感受到尊重,增加亲切感,了解病史,用药史,过敏史,家庭、社会背景,生活习惯,付费方式等,向其介绍病区环境,科室人员,规章制度,便民措施,特殊要求,病房及病友等。②针对个体进行评估,找出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并组织实施,尤其是孤寡老人,残疾老人,贫困老人请全科医护人员给予特殊的尊重和生活照顾,让他们体会到社会的温暖。③对手术的患者,根据不同病种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指导的同时,还要通过本人、家属、病友了解其对手术的认知,心理承受能力,能否配合治疗,做好心理疏导,观察心理变化,因为患者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了患者的康复。④对整个过程作出评价,做好出院指导和健康教育,加强保健意识,掌握保健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结束语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护理工作的范围逐渐扩展到对人的整个生命过程。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面向社会的主要窗口,护理服务质量的优劣特别对医院的社会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发展新的护理理念,提高服务质量是竟争中求胜的一个重要法码。护理人员能够准确把握不同年龄患者的心理特点,采用个性的护理手段,做到以亲情的,细致入微的心理护理,不断满足患者及家长的心理要求,不但可以提高医患合作的效果、增强医患关系,而且能提高患者的信心和勇气,克服心理障碍,更好战胜疾病,促进患者康复。
参 考 文 献
篇9
1 术前心理护理
1.1泌尿外科的老年患者由于受排尿困难等病症折磨,常常产生消沉、焦虑、抑郁、固执、不满、好发脾气等不良情绪,因此患者一入院,我们就应该主动介绍病区的环境及规章制度,使老人感到有安全感,老年人往往就像小孩一样,与其沟通需以引导式的方法,循循善诱,主动接触,学会谈话技巧,与其谈话时,随时观察其情绪及思想变化,且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处处尊重老人,耐心倾听患者因病症而产生的心理障碍,由主治医生及专业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重要性,用成功的病例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良好的效果,还可以安排其他一些手术后恢复转好的老年患者同住一间病房,因为在他们的交流中可以无形中互相给予鼓励,使其更有信心对抗病魔。
1.2老年患者往往会担心术后恢复不好,拖累子女或术后无人照料,经济方面存在困难等而表现为忧郁、焦虑,有时甚至拒绝手术,因此护士应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工作,还应掌握患者家庭情况,指导家属给予患者亲情支持,争取患者家属配合,发挥家庭对患者的支持作用,让患者感到温暖,解除其后顾之忧。
2 术中心理护理
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应随时观察病人的神情、表情,并主动向患者作自我介绍,问其感受,及时消除病人的恐惧感和不安感。术中患者清醒时,应避免讨论与病情和手术无关的话,不得与医生讨论与病情和手术无关的事情。手术室护士还应用暗示性语言,尽量减少不良刺激,以免影响病人的情绪而影响病情和手术的成功率。多关心、体贴患者,减少患者的不安感。保持患者舒适,经常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及时调整。可以适当运用肢体语言使患者处于放松状态,如轻握患者的手或按摩手术区以外受压部位等,使老年患者感受到自己被重视。
3 术后心理护理
3.1患者术后回病房,护士应及时告诉病人手术成功,已安返病房,并向家人及患者交代手术后注意事项,使患者感到心理上的安慰。
3.2泌尿外科老年患者因年龄大,抵抗力弱,免疫力低下,部分伴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术后易引起血压及心肺功能障碍,术后患者返回病房,需要进行心电监测、吸氧,加强巡视,严密观察血压、心率、脉搏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以及各种管道是否通畅,患者由于身体虚弱,术后疼痛等不适,情绪低落,不愿多说话,此时护士应该帮助病人缓解疼痛,病人术后疼痛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止痛药的应用恰当与否有关,而且还与每个个体的疼痛值、耐受力和对疼痛经验有关,病人如果注意力过度集中,情绪过度紧张,就会加剧疼痛,意志力薄弱、烦躁和疲劳也会加剧疼痛。从环境方面来说,噪音、强光和暖色也会加剧疼痛。因此,护士应体谅病人心情,从每个环节来减轻病人的疼痛。
3.3许多老年人手术后对医护人员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总觉得手术后自己已经“元气大伤”,不能咳嗽、不能下床活动等,以至于产生一系列并发症,这时,我们要鼓励他们,使其基本的日常生活能够自理,而不再依赖于他人,鼓励病人自行咳嗽,告知其科学地咳嗽排痰的方法,根据病情鼓励老人在床上翻身,活动,然后床边运动,进行自我护理,例如刷牙、洗脸等,循序渐进,但是都要有家属在旁,还要注意使用保护,每天都给予老人一定的鼓励,直至出院。
3.4为防止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术后怕排便引起手术伤口疼痛,不敢多吃饭,结果几天都不排大便,形成便秘,所以术后我们要提前及时向患者传授解释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多食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纤维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指导并帮助患者作腹部按摩,以促进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如发生便秘,可选用轻柔的缓泻剂,促进大便的排出。
3.5由于老年人皮肤衰老,皮下组织血管数量减少,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退行性病变,以及结缔组织再生功能的减弱,加之术后疼痛,不敢活动,造成强迫,容易引起压疮,为预防压疮,术后我们要多巡视病房,多给病人讲解术后6小时后要适当翻身,防止压疮形成。并协助病人翻身。向病人讲解翻身时,要动作轻柔防止引流管被拽、拉而脱出。与患者交谈时,一面交谈,一面按摩患者受压部位的皮肤,既拉近了与病人的关系,又能防止压疮形成。
3.6选择术后合适时机向病人交代出院后健康指导,说明术后康复需要一定时间,使其在院外也能做好相应的自我生活照料,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科学安排,适当扩大社会,克服依赖心理,振奋精神,使其尽快恢复健康,更好的适应新生活。
患者的心理活动对疼痛的感受及反应,以及护理人员对患者施加的心理影响,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老年手术患者的心理问题有其特殊性,更容易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护理人员有责任做好泌尿外科老年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为手术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使老年患者接受手术时充满信心,安全度过手术难关,获得最大程度的康复。
参 考 文 献
篇10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老年 护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收治经胃镜或手术病理确诊的PU患者156例,男110例,女46例;年龄60~82岁,平均67.8岁;病程15d~36y;胃溃疡46例,十二指肠溃疡52例,复合性溃疡12例。
合并疾病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并发症有消化道出血、幽门梗阻、贫血等。
1.2 临床特点 临床症状不典型,如缺乏规律性痛疼。临床表现多样化,腹胀、贫血、胸痛、哮喘等。合并其他疾病多,有78%合并有其他疾病。患者对本病的认知度低,服用多种药物,生活自理能力差,遵守医嘱性差。
1.3 治疗方法 以药物治疗为主,选用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减少损害因素的药物,使用H2受体拮抗剂甲氰咪胍、雷尼替丁,质子泵抑制剂(PPI)奥美拉唑,胃黏膜保护剂服用胶体铋或思密达。对幽门螺杆菌(HP)检测阳性者使用羟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甲硝唑等,伴消化道出血者加用止血剂。
2 护理体会
2.1 一般护理
老年病人发生消化性溃疡时,其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而易被忽略,以至延误病情。对具有易患因素的老人,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肝硬化、肾功能衰竭等疾患的老年病人,应注意观察有无胃部不适、嗳气、流涎、恶心、黑便等症状。保证充足睡眠及开朗、乐观的情绪,避免过度的精神紧张、忧虑和情绪波动,不参加如麻将等可致精神过度紧张的活动。进食后0.5~1h内避免剧烈活动。溃疡活动期应休息或住院治疗4~6周。可根据老人的饮食习惯和喜好安排食谱,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在不刺激溃疡的前提下多摄入营养,以增加胃黏膜的抵抗力。主食以面食为主;可适量摄取牛奶以稀释胃酸,但不宜多饮;并摄入适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规律进餐、少食多餐:每日4~5餐,定时进餐,每餐不宜过饱。进餐时保持心情舒畅,充分咀嚼。尽量避免刺激性食物如浓茶、咖啡等。在吸烟人群中,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较不吸烟者高。
烟叶中的尼古丁能轻度损伤胃黏膜,并加剧乙醇或非甾体类消炎药对胃黏膜的损伤作用。乙醇能使胃黏膜屏障作用受损。因此,应劝老人尤其是具有消化性溃疡易患因素的老人戒烟酒。避免长期服用损害胃黏膜药物,对需要经常服用者应注意随访观察,必要时适当应用胃黏膜保护剂。
2.2 心理护理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和复发与心理因素有一定关系,因此对溃疡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十分重要。护士应主动将防治疾病的基本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给病人。对于采取的检查、治疗和护理措施要事先解释,以消除顾虑,减少老人的情绪波动,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指导病人保持乐观情绪,教会松弛技巧,并尽可能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对少数有焦虑、紧张、失眠等症状的病人可短期少量使用镇静安眠药。
2.3 观察药物护理
护理人员应熟悉药物的剂量、用法,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以及时反馈情况,协助医生合理用药。氢氧化铝能与磷酸盐结合影响其吸收,老年人长期服用会导致骨质疏松。H2受体阻滞剂偶有头昏、皮疹、口干、一过性ALT上升等副作用,长期应用者应定期检查血象和肝功能情况。老年病人较为健忘,容易漏服或停服药物,不能遵守医嘱按时服药的现象,主要由于思想压力较大,不愿服药治疗,应用药种类多,不知道服用次序。老年人因脑动脉硬化而记忆力减退,无法遵守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所以在护理上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其配合治疗,在照顾病人服药时应注意服药到口。对出院患者要做好健康教育指导,帮助患者和家属掌握消化性溃疡病的有关知识。
2.4 疼痛的护理
评估病人疼痛的性质、程度、部位及疼痛的规律,了解疼痛的诱发因素和缓解因素。尽量避免或消除疼痛的诱发因素。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督促病人按时服药,观察药物的疗效。制酸剂应在餐后和睡前服用,H2RA常于进食及睡前服用。
3 讨论
对老年消化性溃疡病人应强调身心两方面的护理。持续的精神紧张、忧虑和情绪波动以及长期过度的脑力劳动,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和病情发展均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帮助病人保持乐观的情绪、规律的生活、合理的饮食以及适当的休息,应贯穿于本病预防、治疗和康复护理的全过程中。指导病人掌握疾病有关知识,以便进行自我护理预防复发。避免各种易导致复发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饮食失调以及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消炎药等。老年人由于肝血流量减少和肝脏解毒功能下降以及肾功能的减低而易于发生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服用H2受体拮抗剂等药物须定期随访肝功能、肾功能,以免造成肝肾损害。
参 考 文 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护理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