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能力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1: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学能力

篇1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打造“四力”师资队伍

加强顶层设计,落实“四力”培养理念。紧扣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专业优化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的“四力”培养目标,把教师队伍“四力”培养纳入学校师资建设发展规划,建立完善教师培养考核制度。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全面负责教师专业成长考核,制订了包括《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关于中青年教师三年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意见》等在内的多项制度办法。基于绩效考核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引导教师主动规划职业生涯,自主追求专业发展。建立严格的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技术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

定制校本培训,形成“四力”长效培训机制。一是借鉴德国“双元制”,探索贯通校企的师资“四力”培训策略。学校承办的江苏发那科数控职业教育集团江苏师资培训,采取学校和企业共同担责的策略培育教师,在培训内容、培训教师、培训场所上都体现了鲜明的校企合作特色,有效提高了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二是注重团队协同发展,构建多维培训体系,促进师资“四力”螺旋式提升。如纵向梯队式培养,按教师职业生涯的时间线建立分层培训机制,帮助教师阶梯定位,实现层级培养。如横向专项培训,按教师“四力”成长的空间线建立多样化培训机制,注重教师专项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坚持校企合作,搭建“四力”提升平台。组建由企业工程师、能工巧匠、校内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联合教学团队,开展技术研发与技能教学研究工作,促进学校成为技术交流、技术培训、成果转化的基地。目前,一些知名企业的产品展示中心、技术培训中心相继落户学校,学校的科研技术服务和社会培训能力显著增强。

重点打造名师工作室,深化“四力”发展内涵。学校成立了7个名师工作室,工作室由企业专家和校内名师组合而成,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科研团队。它在专业教学中起示范作用,在教材开发中起指导作用,在专业建设中起引领作用,在技术开发中起砥柱作用。工作室成为了名师成长的摇篮、课题研究的中心、资源整合的基地、成果展示的舞台。2012年,经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考核,5个工作室被评为优秀。

陕西省电子工业学校:内培外引建复合型师资队伍

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根据校情和师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通过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注重基础、着眼长远、优化结构、提高整体,建立起了一支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育人艺术三位一体的复合型师资队伍。对教龄不满3年的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上实行“导师制”,由经验丰富、教育教学效果好的骨干教师对其传、帮、带。对新招聘的大学生,学校要求每位新教师力争1年成为合格教师, 3年成为学校优秀青年教师,5年成为骨干教师。

篇2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主体;教学督导;优质优酬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013-03

一、引言

教学质量关系到学院的生存和发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院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一是加强教学督导,形成了领导查课和专家查课制度,每学期所有授课教师都要接受查课督导;二是加强新教师的认证,形成了教师岗前培训和验收制度,对教师上岗资格提出强制性的严格要求,而且已经具有上岗资格的教师讲授一门新课前还要进行试讲把关;三是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形成了青年教学骨干培养制度,强化对他们的检查和指导。同时,学院还坚持每年进行优质授课评比。这些活动关系到每一位教师,促使教师更加重视教学,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

当然,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没有止境的,一些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近年整体教学水平有了质的提高的前提下,要想再上升一个台阶,就需要进一步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潜能,进行更具体的指导和贴切的评价。从这个角度上讲,目前的授课质量评估模式还存在很多有待细化的问题:一是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二是指导方式相对单一;三是教学质量的奖惩区分度不够。针对这些情况,下面就从评估结果的全面性、指导教学的多元性、优质优酬的导向性等方面入手,探讨提升教学能力的途径。

二、改革评价主体 动态重点督导

当前授课质量评估的主体是领导、专家和学生,他们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为1:3:6。这种模式是相对客观的:学生自始至终的课堂学习,对授课质量感受最直接,理应占有最大的权重;专家对每位教师至少听课4人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且院专家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评估结果有一定的权威性,因此所占比例较大;而领导需要听查每位教师的授课,具体到某一教师个体未必次数很多,因此所占比重较小。

但在实际操作中,质量评价也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假如专家4人听同一次课,那这次课的质量好坏就会直接影响到评价成绩,而这次课准备的充分性和教师当时的状态是有一定偶然性的,这样确定成绩未免有失偏颇。既然这些样本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那么就可以弱化专家的评价,而将其主要职责回归到督导上。

1.专家动态督导。让我们对督导的初衷进行重新认识和思考。所谓“督”,是督促课堂的教和学,目的在于规范授课秩序,解决的是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师的责任心问题;所谓“导”,是对授课进行指导,目的在于提升授课水平,解决的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问题。可见“督导”的初衷是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再让我们分析学院的教学现状,是不是有必要对所有教师进行“督”和“导”。教学责任心和教学能力体现在授课效果上。一大批教学水平过硬的教师,其个人责任心和荣誉感本身就会督促自己研究教学,不断提高。比如连续三年教学质量评估为全“优”或连续五年优良率100%且优秀率60%以上的教师就可以归为此类,不妨将他们称为高水平教师。高水平教师对课堂秩序和讲授内容有独特的驾驭能力,对他们是否进行“督”和“导”,其效果未必有明显不同,因此不必再将他们列入被督导的范围。当然,这种“免检”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是动态变化的。如果有的教师在教学研究中遇到瓶颈问题,需要专家帮助,提出申请后,可以列入被督导对象;或者在逐年的质量评价中,不满足高水平教师标准的,就必须列入被督导对象。这样院专家就可以将时间和精力用于需要帮助的教师,这种有针对性的重点指导对提高整体教学能力效果会更好。

专家的主要职责在于督导,评价成为其附加的任务。由于随机听课导致评价有一定的偶然性,那就弱化专家的评价,具体说就是将这部分评价权重由30%降为20%或更低,释放出来的那10%回归给学生。而对于“免检”的高水平教师,则将专家所占30%的评价权重全部回归给学生。

2.学生全程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的质量由学的效果直接反映出来。学生对授课质量感受最直接、最全面,他们的评价也最容易做到真实客观。然而,学生评价如果组织不当,也会出现盲目性、随意性甚至导向性,从而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比如对每位授课教师只进行一次性的打分评价,就可能由于结课时间过久部分学生对教师印象已淡漠,或者课程没结束学生还没有对教师形成完整的印象,很容易陷入上述误区。再加上评价细节不能及时完整地反馈给教师,对改进教学也没有多大帮助。因此学生的评价不应是一次性的,而应贯穿于全课程。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实时性,二是公正性。

实时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的感受实时客观反映出来,做到真实有效;二是学生的评价和意见实时反馈给被评教师,做到及时修正。这就需要建立一个网上评价平台,公开评价的指标和原则,根据课程安排,给学生开放评价权限。每天课程结束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对当天的任课教师作出评价。而教师也能实时上网查询学生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和主要的问题所在,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

公正性的解决需要对学生进行正义感教育、全程数据统计以及对数据的技术处理。所谓技术处理,就是为了消除个别学生情绪化或随意性的影响,在每天的统计数据中,剔除离散性过大的个别数据,再求均值。这一过程很容易通过编程实现,其结果能够反映客观情况。对课程全过程的评价进行综合,就能对授课教师作出公正的评价。

三、利用网络平台 及时多元指导

不论是哪种形式的教学督导和评价,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高授课质量。

我们都有这样的授课体会:如果一节课下来,对授课中的情况进行及时交流,就会认识深刻,调整和修正也会更及时、更有效;而如果等学期结束再回顾三个月前某一天课堂表现有哪些优劣,恐怕就难以记起,只能有个大致印象,要改进就不会太具体了。因此,为了提升教师授课能力,应该及时有效地进行交流。不论领导还是专家,听课后的反馈最好及时到位,以保证指导效果的时效性。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往往不能保证督查指导及时面对面交流,那么网络就是很好的载体。相互之间的交流通过校园网上的飞秋、邮件都可以进行。但为了评价和交流的严肃性,同时学院掌握客观完整的资料,可以建立网上专用的交流平台,供大家充分讨论交流。为了保护教师的自尊和上进心,平台为每位教师设置一定权限。想象一下,授课教师当天就能上网查到自己的评价结果,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同时也能实时看到学生的感受和评价,在下一次上课时就会整改。这样及时有效的交流一定会提升教学能力,惠及广大学生。

通过督查指导,问题提出来了,但究竟怎么整改效果最好,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水平还需要一定的反复周期。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原则性指导交流固然能提升教学能力,临场教学观摩的作用会更加明显。在校园网上,就有近年来教学评比获奖者的授课视频,这种观摩学习启发和带动了很多人。这种教学视频的学习方式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既方便快捷,又作用明显,那么学院能不能为大家提供更多的视频资料呢?

事实上,学院有很多优质课、精品课。将这些课程的资料和教学视频放到校园网上,对全院的课程建设和教学能力提高的作用将是巨大的。此外,我院还有很多教学名师。年轻教师都想学到他们的精髓,做出像他们一样的贡献。但是往往缺乏对他们的了解,总感到可望而不可即。如果把他们的教学视频放到网上,年轻教师亲耳聆听他们的教诲,感受他们授课的深厚知识底蕴和人格魅力,其效果会远远胜过听几次报告、做几次交流。这种感染力的影响是深远的,对教学能力的提升是全方位的。

总之,要提升教学能力,需要多元性的指导。既需要及时的交流指导,更需要观摩学习。网络交流平台的开发和教学名师授课视频资源的丰富将提供有力的支撑。

四、优质优酬导向 挖掘教学潜能

教学质量的优劣反映了教师付出劳动的多少,授课质量好是因为比别人花了更多心血、流了更多汗水。因此,优质优酬实质上体现的是按劳分配,是对辛勤劳动的认可。

目前的教学酬金是按授课学时这一单一指标发放的,这说明劳动的“量”是被认可和重视的。而对于同样的“量”,在备课上下的功夫不一样,“质”会有很大区别。表现在授课质量评估上,就有“优、良、中、差”的区别。在不区分“质”的情况下,教师出于责任心也会对自己严格要求,争取最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心理上有时会感觉被“批处理”了。“质”的区分体现了对每一位教师的关注、认可和重视。我国古人曾说过“士为知己者死”,受到重视会激发出更大的潜能,这种效果是仅仅靠“责任心”所无法企及的。可见,优质优酬不是经济驱动,而是对劳动的尊重,起到一种导向作用。如果大多数教师的潜能都被激发出来,学院的整体授课质量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实现优质优酬的关键在于区分“质”中所包含的劳动。由于质量为“差”的教师不具备上讲台的资格,排除在考虑之外。为了具有可比性,我们假设教师的能力水平相当,对课程的熟悉程度相似。为了达到授课“中等”的水平,必须将一次课要求的内容完全吃透并讲得出来,假如用时为6小时。而要达到“良好”的水平,还要查阅并引用相关的前沿知识,而且对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重组,体现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至少需要2个小时。再想冲刺“优秀”,就需要研究教学方法、认知规律,从趣味性、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又需要至少2个小时的时间。这样,从劳动量上,优、良、中的比例大约为10:8:6,即5:4:3。事实上,对于教学内容较熟悉的教师,在内容整合重组和教学方法研究上所花的时间会更长,因此,这个比例还应增大。

五、结语

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一项综合工程。首先,要对教师有一个准确客观的评价,这是评价主体改革的初衷。其次,要挖掘教师的教学潜能,为此我们研究了优质优酬的必要性和实现方法。第三,要给勤奋努力的教师以方法指导,这是网络交流平台的建设和观摩名师授课的目的。当然,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不断的探索、实践和改进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教学改革才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深入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张林英.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形成机理、有效教学评价及质量管理体系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08.

[2]王新庆,金红晓.以人为本提升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能力的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3,(20).

[3]刘跃华,陈广玲.关于我国高校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4).

篇3

如今各种信息化技术不断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尤其是高校院校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旨在通过文献收集的分析和整理,结合我院微格教学模式的开展和运行,探讨具有信息化与数字化特征的微格教学模式对中医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优势和作用。

关键词:

信息化;数字化;微格教学;教师教学能力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中医药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医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医院校走上讲台的教师,除了外语、体育等公共课程的老师是师范院校毕业,经过了专业的教师教育能力培养外,大多数专业基础课程、临床课程的老师,在医学院校毕业后,仅经过了短时间的岗前培训,便走上了讲台,那么,对于医学院校老师来讲,职后教育教学能力训练和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今各种信息化技术不断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尤其是高校院校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此,我院在各级领导、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在教改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中,提出了信息化与数字化特征的微格教学模式,以期促进我院教师能力的不断提升和发展。

一、应用微格教学提升中医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大多数中医院校新近教师在上岗前,一般会进行岗前培训。这种岗前培训一般都是集中式培训,时间在1个月左右,多是一些讲座形式的听课安排,新老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实战演练并不多,很难达到理想的培训结果。可想而知,新手教师在经过泛泛的岗前培训后,在教育教学理论不太深入,而临床经验又相对缺乏的情况下上岗后的教学情况,频繁发生照本宣科,课堂气氛不活跃等现象则不足为奇。尤其在医学院校,专业技术往往被提到较高的位置,老师们入职后更注重的是专业知识的提升,几乎没有专门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相关培训,故这点是医学院校,尤其是中医院校教育的弱点所在。由此可见,提升中医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是势在必行的,但各种现实的原因又阻碍了针对性的教学培训合理的实现,故可以考虑利用微格教学这种实践性、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模式加强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顺利从事教学活动所表现的一种心理特征[1]。现代微格教学作为在职教师的补充性教学、反思性教学、提高性教学的一种有利方式,缘于196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在培养教师过程中的基本技能训练。我院组织各级专家经过充分的论证后,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建成了现代化的微格教室,目前已全面投入使用,微格教学全程真实记录教师的教学过程,管理部门将录制视频反馈给教师反复观看。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充分实现教师自主地反复练习,自我客观评价,自我反思教学效果[2]。信息化和数字化特征的微格教学模式,使教师能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和恰当的技能训练,显著提升了教师教学能力。

二、信息化与数字化特征的微格教学模式提升中

医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优势分析“微”,是微型、片断及小步的意思;“格”来自“格物致知”,推究、探讨及变革之意,还限制着“微”的量级标准[3]。我院微格教学是建立在建构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依据目标控制论和反馈原理、最优化的教学系统设计分析和形成性评价方法,采用可控的教学环境,分层次系统地培养、提高职教师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的一种师资培训模式。微格教学与在普通教室进行教师能力训练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2]:将纷繁复杂的教学过程细分为许多教师可操作的具体的、容易掌握的单项教学技能,诸如导入技能、呈现技能、讲解技能、强化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等,使老师们不再是单调地进行知识的讲授,将教学过程表演化,激发教师的教学兴趣,提高教学技能;在较短的时间(一般5—10分钟)内对上述某一技能进行反复训练,使老师们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集中学习、讨论以训练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对老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记录,使老师们能反复观看并反思自己的教学思维过程,且声像化的教学过程,还可以发现到自己平常无法意识到的失当教学行为细节,高效迅速地找出不足并进行矫正,信息反馈及时、准确、直观、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训练的质量;微格教室固定装置的摄录教学实况设备,避免了常见的人为摄像引起的心理干扰和紧张,有利于降低受训者心理上紧张感、焦虑感、压力感,有利于教师以常态进行教学训练。

三、如何应用微格教学模式提升中医院校教师教学能力

1.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利用率。把微格教学纳入到中医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计划中,开放微格教室,简化管理使用流程。结合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制度,以及“教学名师资源传帮带”计划的实施,使一批教学名师和青年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化和数字化微格教室资源,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与中医院校人事部分合作,逐步推广和影响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微格教学模式中,通过积极训练,不断提升学院乃至学校的教师教学能力水平。

2.拓展微格教学应用范围。随着微格教学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发展,除了将之用于教师课堂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外,也有利于教师教学非认知因素品质方面的养成,有助于从这些教学实践中衍生出很多与教学学术相关的问题来[2],进行教学方法及手段的研究,正如“以教生研”。而教学与研究的关系也并非是单向性的,教学研究涉及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又能反哺促进教学,又如“以研促教”。因此,拓展微格教学的应用范围,超越既有的传统教学概念,以教生研、以研促教,发现微格教学中的存在问题,从问题中去研究,促进教学手段的更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相关教育政策的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古语说“名师出高徒”,“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故教师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现在、未来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医院校教育政策的导向,对微格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微格教学资源的传播,以及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均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因此,需要相关国家层面、省市级或学校相关教育政策的支持来进一步提高中医院校教育水平,满足中医院校教师通过微格教学实现教学教育能力提升的需求,提升中医院校对微格教学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提高教师进行教学能力训练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使教师掌握自己的数字化资源,克服在发展中的困难。

4.激发教师发展的内生性。心理学认为,人的动机分为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外在动机由外部环境引起,有时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外在动机要通过内在动机起作用,故激发教师发展的内生性是根本。教师发展的内生性,一方面能促进教师自觉进行微格教学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促进微格教学应用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促进教师积极利用微格教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在实施模拟教学之前,根据学习的有关现代教育理论、微格教学理论、教学设计等内容,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更好地诠释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技巧,提升教学水平,在教学实践上也能有更高层次的突破,真正发挥微格教学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作用。

作者:左小红 胡一梅 郭静 彭波 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学大辞典[K].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篇4

数学教材就像是土地孕育着一棵双生树,一株是数学知识,一株是数学思想方法,它们并蒂生长。在小学阶段数学思想方法有,但是数学思想往往蕴藏在数学知识中,数学知识也因数学思想更显生命。在实施教学活动之前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认真钻研,挖掘隐藏在数学知识内容背后的数学思想,找到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的结合点,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做准备。因为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要求、理清数量关系、理解概念等数学知识;另外,在解决问题中,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解题的一种方法,是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分数、百分数的认识、因数和倍数、半径和直径等一些数学概念的学习与概念本质的辨析中,可以运用类比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归纳思想方法等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及辨析其本质。又如在《稍复杂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过程中通过线段图的直观展现,把数与形有机结合,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分数间复杂的数量关系,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是解决分数问题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挖掘出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找出知识与思想方法的结合点,让知识与思想方法一体化,构建模式,为数学课堂提供丰富的元素,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有效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意识。

二、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数学思想,促进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新课程标准提倡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因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经历自主实践探索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发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能有效快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探索发现运用转化思想方法能很快地解决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体验转化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针对性地让学生认识转化数学思想方法,进而理解掌握转化数学思想方法;同时,教师要记得适时地介绍转化数学思想方法是今后解决其它平面图形面积和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主要方法,提高学生运用转化思想的意识。到了六年级教学《圆柱体积公式》时,学生已有了之前的知识经验基础,体验过转化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理解掌握了转化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推导圆柱体积公式时,学生能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运用转化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学生有经历,体验才深刻,运用意识才强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多提供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数学思想,深刻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并能够理解、学会并加以运用。

三、在解决问题中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灵活思维的能力

篇5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297-02

1 善于启发引导,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观察中,人们通过感知器官,将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变化等信息,传入神经中枢,形成直观印象,再通过分析、归纳,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特征和基本属性的目的。敏锐的观察能力是人们探索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前提,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学生对化学实验往往是因“奇”而观,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发的,要把学生这种出于好奇的不自觉的观察上升为有目的的观察,必须经过不断训练和培养。具体方法是:

1.1 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有目的地观察才是有效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变化多端,转瞬即逝,要使观察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明确观察的目的。例如:在做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要求学生观察反应物的色态、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过程中的现象以及生成物的色态。又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要求学生观察燃烧前后,天平两端是否平衡。再如:在比较红磷、白磷的着火点时,要求学生观察磷的两种同素异形体谁先着火燃烧。有目的的观察,可以避免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1.2 指导学生抓住主要矛盾,对能反映物质变化实质的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观察:在实验时,学生很容易被新奇的但非重点的现象所吸引,将注意力集中到细枝末节上。例如:进行碘升华的实验时,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被冉冉上升的紫色蒸气和重新凝结的闪闪发亮晶体所吸引,而忽略碘晶体未经熔化直接气化的现象,而后者却是“升华”概念的本质特征。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化学变化的的基本属性,全面、深刻的理解有关化学知识。

1.3 指导学生以科学态度进行观察:要求学生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对观察的结果不能进行人为加工,不能照抄书本结论,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 指导学生学会既全面、又分清主次地进行观察

“全面观察”,是指对物质(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变化的过程和 结果,以及实现物质变化所使用的仪器装置等都要进行观察。只有全面观

察, 才有助于获得完整的感性认识,才能对各个细节都有丰富的感知,便于从中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同时,也有利于发现特殊现象和新的问题, 促使学生进行思考,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分清主次”,就是要根据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内容,分清实验的主要 现象和次要现象。这样观察时才不致忽略了主要的东西。特别是那些不易发 现或容易消失的主要现象,也不会被疏忽放过。例如,观察试管中稀硝酸和 铜的反应,生成无色气体一氧化氮。虽然一氧化氮很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成棕红色的二氧化氮,但因生成一氧化氮是主要现象,就必须及时抓住时机 观察一氧化氮的生成。又如观察由亚铁盐溶液和碱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氢氧 化亚铁沉淀是反应中的主要现象。但白色氢氧化亚铁会很快被空气中的氧气 氧化而依次转变成浅绿、绿色以至棕色,观察时就应集中注意力,迅速捕捉 一瞬即逝的生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的现象。再如观察硝酸铅加热分解的实 验,产生黄红色固体一氧化铅、棕红色气体二氧化氮和无色的氧气是主要现 象。同时又往往有硝酸铅晶体受热的爆裂声和水的出现等次要现象。由于产 物中的氧气和二氧化氮混和在一起,以致氧气不易被发现。但因其是主要现 象,所以就必须通过进一步检查发现它的存在,才能形成硝酸铅受热分解的 完整而正确的概念。

3 运用设计实验,激发创造能力

对学生而言,化学创造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的知识、经验、能力独立地“发现”他们未曾学过的化学知识,对某一化学问题提出新颖的见解、思路、方法等的能力。虽然这些“发现”的“新”东西对整个人类文明未必是创造性的,有的甚至是幼稚的,但它们是学生创造性活动的产物。这种创造性的学习不但能使学习者当前的化学学习生气勃勃、富有成效,而且也促使化学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一切创造都始于问题。教学中利用化学实验,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并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4 开展实验考核是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保证,利用“课外活动”开展化学实验是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良好途径

篇6

论文摘要: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把师生共同发展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通过教学反思和反思性教学的应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teaching)又称反思性实践(reflec-fivepractice),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师范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活动。它是培养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1反思性教学

1.1反思性教学的含义

反思性教学作为一种思潮或运动,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倡导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意图从不同方面对其概念进行诊释,但多将界定重点放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方面。现在较能得到认同的是我国学者熊川武对反思性教学的定义,他将反思性教学界定为:反思性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育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一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这一界定说明了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既是教授者又是学习者,同时又突显了教师反思的重要性。

1.2反思性教学的特点

(1)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是一种可重复的反思。它旨在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使得参与反思性教学的教师获得了创造性思考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它是一个螺旋式的提高过程。

(2)反思性教学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是一种对教学产生新的理解的过程。

(3)反思性教学是既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又全面提升教师能力的实践活动,是把教学作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实践过程。

(4)反思性教学以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为突破口,它让教师感到自己有责任让每位学生成功,而且认为自己的教学能力是学生成功的关键。

2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途径—反思

2.1教学反思的方式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其能力发展的途径。Schon}指出,从业者结合亲身经历中的疑惑,通过一系列的反思、研究活动来寻求解决疑惑的方法,是从业者提高自身职业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教师的教学反思包括以下步骤。

2.1.1课后小结养成每节课都要进行小结的习惯。小结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反思过程,首先要反思学生,如学生的反应如何、接受程度怎样等,然后要反思教学,如与学生互动如何,教法运用是否得当,是否突出了重点、难点,是否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等,以便为下次课积累经验,改正不足,发扬优点。

2.1.2听课与集体备课观察和分析其他教师的教学活动,如课堂管理措施、教学方法、学生反应、师生关系、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突发问题等。通过听课,取长补短,学习长处、反思不足。并在课后彼此交换意见,提出改进措施,以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讨论不同讲授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反思上一年在教授本节内容时出现的问题,积极改正。

2.1.3教师评价教师评价是比听课更全面的一种评价方式,要求评价者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要对被评价者的教学文件作出评判,即教学文件准备的各个环节是否得当等。这是一个反思、分析、综合和实践循环的过程,其目的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2.1.4学生评教在某个学习阶段结束时,让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以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做好准备。

3反思性教学的实践

反思性教学以科学反思为基础,是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相结合的教学,是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直接目的的教学,是不断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实施反思性教学。

3.1调查研究,了解学生需要

反思性教学的主体还是学生,如果不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而凭主观臆断实施教学,则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针对进人临床实习的学生,带教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写出详细的人科实习计划,再根据学生希望获取什么知识来制订相应的实习教学计划。

3.2区分个体,结合集体讲课与个别指导

我们知道,虽是同类事物,但也有其共性和个性之分。比如由于《护理技能操作教程》相对规范、细化,护生进科实习后,很快就能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而医学生则不能。因此,在给医学生讲授技能辅导课时,应备齐所需用物,认真备课、示教,先以大班形式教学,再以小组形式教学,必要时一对一进行个别答疑。

3.3勤实践、多提问,返学为敬

学生牢固掌握了课堂所学知识不等于具备了运用知识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动口、动手,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比如,要求护生学会初步分诊、询问病史,将跟随医生诊病、跟随教师模拟操作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可以指定某护生边操作边讲解,其他护生找出不足之处,最后带教教师给予指导,使其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并转换成技能、技巧,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3.4定期祖织麦流活动,进行反思性总结

要求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将自己的想法、体会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分析问题重点,进行自我反思。教师组织学生展开交流,以培养学生不断反思、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篇7

本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活动,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对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检查和评估,是对中小学体育教学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次检阅,是推动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增进青少年体质的重大举措。

杨贵仁司长在开幕式上说: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整体健康水平有所改观,这和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辛勤努力密不可分。然而,青少年身体素质状况仍不容乐观,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便成为提高体育教学水平、改善青少年体质的关键环节。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体育水平,强化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师个人的职业生涯和体育课质量的提高,也是指导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关键。

二、我区开展此类活动的经验

随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如何贯彻实施课程标准;如何使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何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我们体育教师面前的挑战,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的扎实与否日显重要。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2008年9月和2010年7月举办了两届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目的就是使广大教师尽快转变教学思想,更新观念,适应新形势下的体育课程要求,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打造一支教学基本功扎实、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

我们对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内容与测评方式进行研究、实践。我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由理论、技能两部分组成。其中理论占30%,技能占70%。理论部分包括学校体育理论、课程标准、体育心理学、运动生理学等知识。技能部分包括:口令、队列队形、广播体操,田径、球类、武术、韵律舞蹈等13个项目。每个项目考核又分动作示范和动作讲解两部分。

我区通过两届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进一步规范了体育课教学常规,提高了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课堂教学操作能力,为全面提升我区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和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本次活动后的反思

此次全国比赛,我区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也看到了不足之处。一是,在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中,一些认识仍存在偏差,一部分教师认为新课程不太强调运动技能的学习,教师的讲解示范也成了“传统教学的标签”,什么都是自主,什么都是合作,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成了旁观者。二是,体育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缺乏考核指标和制度的约束,放弃了教学技能的练习。通过本次大赛,给广大教师一个明确信号,体育教师必须坚持锻炼,使自己的运动水平保持在一定的高度,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才能在体育教学中游刃有余,从而发挥体育课的主要功能。

四、对举办此类全国性活动的建设性意见

1.本次活动比赛时间较短,不能充分展示一名体育教师的技能。

2.教学技能比赛项目应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

3.除自选项目以外,规定项目也应该参加比赛,这样才能够体现出一名体育教师的基本水平。

篇8

關键词:小学;数学;能力;提升

一、参加专业培训

教师通过业务培训部门举办的各种教学培训,更新教育理念,改良教学方法,从原本单纯的“灌输式”的“教”,变成与学生互动,教学相长;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开阔视野,在数学科学领域体现人文精神,全面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学生们学会了某一种数学知识,却没有学会学习的方法,更不会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单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这不但不无法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更会抑制学生自身的潜能,阻断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道路。教师只有不断地全面接受专业的岗位培训,才能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潜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二、深入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教材展开。教材还是连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纽带,教师只有依据教材,才能够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虽然现在提倡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但其前提是要基于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有些教师采取了趣味的教学方法而使课堂热热闹闹,却忽略了教材的具体内容,学生学习轻松了,兴趣浓厚了,却不能获得应该掌握的知识,这岂非本末倒置?熟悉教材中的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责任,并且还应该掌握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教师应根据教材中的具体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把握好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才能保证不“跑题”,进而让学生在生动且有活力的数学课堂上科学的数学知识体系。

三、关注学生思维模式

小学生个体的性格不同,在学习数学时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别。对此,教师应多加关注,关注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有些学生善于严密地思考,在某一处数学知识上,要把每一个点都想到,这种思维方式有的不漏掉重要的信息的优点,但却费时较长,因此,教师应教学生学会筛选数学知识,选取重要信息,忽略不重要信息,从而节约学习的时间。而有些学生擅长跳跃式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具有速度快、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强的优点,却易出现马虎粗心,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

四、优选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具体的学习方法、学习模式尚不完善,因而,教师的教学方法就决定了小学生的学习模式;优选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适当的教学方法,就是既要适合不同学生,又要适合不同的内容,某一种学习方法对于某一个班级是适合的,而对于另一个班级就未必适合,教师要做的就是要使教学方法尽可能地适合大多数的学生,而对于情况比较特殊的学生,教师要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适应学习环境或者是专门针对这些学生制定适应于他们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师来说,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教师不应当因为自己教学方法的问题而造成某些学生学习方面的困难。

五、做好课外的工作

要想让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取得好的效果,单纯地依靠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是完全不够的。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应当在课外研究好教材中的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预测哪些知识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应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认真写好教案设计。在上课的时候会用到哪些教具,教师也应当在课前准备好。而在讲完一堂课之后,教师应当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并且及时与学生交流,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课外做好这些工作就会减轻自己和学生在上课时的负担,学生们学习的时候也会很轻松。从这一点来看,教师的课外工作的重要性绝不亚于课上的工作。

六、参加教育科研

开展教育科研是兴教、兴校、育人的根本保证。教师要做到善于教,就必须研究教;要通过科研活动,培养自己的教学能力,教研相长。一方面,教师研究的问题直接来自教育教学实践,是为解决具体问题服务的,它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只有使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才有价值。另一方面,教师的科研应体现在如何将已有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尽快地转化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第三,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应是一名学习者。首先,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学习者角色是一种自主式的学习主体。教育科研是一个不断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正是“学习”的本质所在。其次,教师作为自主式的学习者是贯穿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只有学习行为日常化,教师的科研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七、正确引导学生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水平都不相同,因此,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同样的内容会有不同的表现,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反思,若一连几名学生均未答出,表明问题可能难了,或者几个学生均是一个层面水平,那就应采取调控措施。如果问题有难度,就应把问题分解或换个角度,降低难度;如果不是问题有难度,那就应该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回答,并讲究一下回答顺序,这样,在同一个问题的答问中,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受益。同时,教师在分层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对他们出现的错误,耐心地引导,鼓励学生自己去改正,增强他们学习教学的信心,进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八、总结教学经验

篇9

关键词微格教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1微格教学的内涵及其应用于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微格教学被广泛运用于教师教学的技能培训中,“微”体现于上课微型,用少的教学步骤来教学;“格”在于细分教学内容,将复杂的教学技能单独放大进行训练,更具针对性,并非是将教学内容十几分钟的压缩。微格教学作为一种培训教学技能的方法,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微小的容易掌握的单一技能,分别进行教学活动。微格教学能科学地将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训练与评估融为一体,是一种理想的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训练方法。近年来,国际上将微格教学理论应用到体育领域中,作为专门培养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尝试。我国体育教育界应用这一理论尚属起步阶段。我国传统的教育方法使得人们对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训练重视不足,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长期停留在观摩教学、同行听课等方式上,限制了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和提高。要改变这种状况,尽快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教学方法个性化和多样化,就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技术,充分发挥微格教学的魅力。

2微格教学培养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可行性

任何教师必须具备2种知识:一是所教学科的知识,二是如何教的知识。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全面的体育专业知识,且能对体育教学技能进行更新,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2.1微格教学的优势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进了落后的教学手段,课堂质量得以提高,培养方式大大创新。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是一种安装了高速多媒体影音传输系统的计算机局域网络系统,能实时传输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信息,并能对这些信息进行可控处理,实现网上多媒体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当前是电化教育的快速发展时期,信息技术的运用推动了教育技术手段的提高。体育教师要善于运用幻灯、摄像机、视频、音频、手机,懂得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技术,能够运用互联网等手段辅助体育教学。通过运用录像等视频手段进行课后分析与诊断,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学习,提高备课质量。讨论并钻研教学方法,实现教案共享,可随时随地交流经验、总结不足,从而大大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

2.2具有提高教学能力的理论基础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过程是由学生和教师、教学环境组成的相对闭合的活动体系,其中各项教学技能的运用均是其子系统。整体效应的产生,不仅取决于组成整体的各个要素,还取决于各子系统的效能。微格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相对闭合的教学活动系统,而被训练的每一项教学技能即为一个子系统,所有子系统充分发挥各自作用,整个微格教学就能显出最大功效。

2.3操作性强

全国教育发展数据统计,每年高等院校新进专职教师万余人,大部分是研究生学历。这不仅改善了师资队伍建设,还提高了整体教师学科的专业性。但由于教学经验不足,使得新进教师很长时间内无法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所以,在高校设计或组织教师培训活动时,需依据培训对象的现有教学能力水平,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法,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体系。以往体育教师的培训往往依靠单向而非交互方式的进修学习,或是次数少且流于形式的同行观摩等带有局限性的交流模式。微格教学可以帮助体育教师实现有序的最小化教学,通过微格培训可以将体育教学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大范围推广并运用于全体教师培训。随着增强全民体质健康的深入,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将成为体育教育的主旋律,体育教学的本质和方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以往的说教化教学活动,不利于学生学习时口、耳、眼、脑并用,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要实现从讲课到导课,从听课到看课的转化,体育教师必须明白体育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还要使学生学习技能,做到通过讲解理顺知识点,通过练习融会贯通。体育课堂教学需要多种变化方式,如语言的变化、动作的变化、师生相互交流的变化等,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启发式教学的升华是学导式教学,这是新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将体育教学由教师主导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达到新时期国家对大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的基本要求。把教师职能的重心转移到导上来,做到施教之功,贵在引导。

2.4对完善体育教师教学培训的作用

大多数体育教师所学的理论课与实践课只限于满足基本教学程序,并没有机会审视自己的教学技能。教学技能分为教学基本技能和教学特殊技能两大类。体育课的组织和实施是一个繁琐且复杂的理论体系,需要的专业技能包括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作示范能力、教学对话技能、教学导入技能、教学板书和强化技能、多媒体教学技能、反馈技能、教学组织技能、结课技能、说课技能、控制技能。这些技能都可以通过微格教学在实践中锻炼及完善。通过体育微格教学的动作强化功能,促进师生互动,进而强化教学行为;同时,指导学生相互影响,使学生通过参与达到强化的目的;运用变换信息的传递方式或变换活动等,使学生增强对某个问题反应的强化。

3体育教学领域微格教学程序

3.1观摩示范

微格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教学技能模拟训练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在实施模拟教学前,学生应该系统学习微格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技能、教学设计等内容。为了增强学生对所培训教学技能的形象感知,通常在训练前教师应提供形象生动和规范的微格教学示范片或教师现场示范,使学生对教学技能充分感知,深入理解。示范可以是优秀的典型,也可使用反面教材,但应以正面示范为主。由于一次试教训练所用时间短、学生人数少、只集中训练几个教学技能,所以,训练目的可以制订得更加明确具体。微格教学特殊的教学环境为实现培训目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利于教师控制教学局面。

3.2确定培训技能和编写教案

训练前应确定具体的训练技能并编写好微格教案,每次教学建议集中训练一二项技能,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微格教学中的示范、备课、角色扮演、反馈和讨论等一系列活动,是教育教学理论得到具体贯彻的体现。被培训者在较短时间内训练一二个教学技能,可以集中精力,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和关键细节要在讲解中加以提示并强调,发挥微格教学的优势。

3.3语言技能的应用原则

从教师工作的职责和特点出发,运用教学语言应遵循学科性和科学性原则。运用本学科的专门术语,用词必须准确且合乎逻辑。语言简明可以结合动作进行微格教学,教学简明性更体现在体育微格教学活动中,对启发学生情绪、审美情趣,丰富其思想感情均有推动作用。教师需要讲清动作要点,根据学生年龄、兴趣、背景、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等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地进行授课。同时,注意讲授的阶段性,控制好微格教学的时间段。

3.4评价反馈

评价反馈是微格教学中最重要的一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积极参与,总结知识规律,动作要领,及时强化重点,明确关键。师生共同观看微格教学实况录像,先由教师进行自我分析,检查教学过程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掌握了所培训的教学技能,也就是“自我反馈”,然后由指导教师和小组成员对其教学过程进行集体评议,找出不足之处。尤其是指导教师,应通过反馈学生的教学表现,重点指出其不足之处,督促其改正。评价反馈将为其下一步教学打下良好基础,锻炼并提高其教学水平。评价反馈结束后,体育教师要及时修改、完善教案,准备再次教学。若第1次角色扮演较成功,则可以不进行重教,直接进行其他教学技能的训练。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可通过反馈,比较体育教学训练中知识点的异同,循序渐进地掌握教学要领,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一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即将完成时,教师通过讨论及练习等活动,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应注意多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反馈,不能以少代多、以一概全,完成巩固阶段的组织教学。

4结束语

微格教学开始于对教学过程的感性认识,然后到理性认识(教学技能的学习和研究),最后综合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从总体上讲,这种方法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因此,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微格教学的原理与教学论、心理学理论是一致的。体育教学大纲要求体育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从而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微格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现代科技和教育理论在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应用。体育教育的微格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指导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保证微格教学取得良好效果。不论是在教学行为规范化训练还是在培养体育教师教学能力上,微格教学都有着常规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必将成为体育教学领域最受欢迎的教学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孟宪恺.微格教学基本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陈献芳.微格教学与教学测量[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2

[3]郭友.教师教学技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4]王风桐.小学语文微格教学教程:第2版[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2

[5]张雄安.中学体育微格教学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篇10

论文摘要:21世纪,知识创新及其创造性的应用将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而其中,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核心。本文就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思索。

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基础教育,学科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要不断探索教育规律,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适应地理教学的需要。

一、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内在动力。在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创新的重要意义。创新是时代的呼唤,创新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创新也是个人自我发展的必备素质和未来竞争的前提。一个国家拥有创新人才的多少,将决定经济发展的快慢和科技进步的大小。当学生明白了创新的意义后,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创造动机和责任意识,自觉地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和美好的人生去创造。

应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确定探究课题,自主探究,自主得出结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探究学习的目的。不论是学生探究的能力,还是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创新精神,都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逐步形成。

二、在搜集思考中求最佳

中学生已经养成一个问题连续思考并产生多种想法的好习惯。针对这一特点,教师拟定一个问题供大家讨论,集思广益,待大家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方法后,教师从中选择出共识,得出一个最佳方案,这种思考方法与学习方法的作用在于,学生讨论选择中都会提出有创见性的独特见解,以及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在热烈的讨论中迸发出创新的思想火花。这些设想与建议是地理课本中找不到的,是学生自己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创新意识思索出来的,也体现了学生集体的智慧。

三、将相关学科知识运用到地理教学中

作为自然学科,在地理学习中还要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相关学科知识并恰当运用到地理教学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促使学生创造能力和多方面思维能力的增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是对教材的补充和延伸,教师要有的放矢,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地理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四、打破常规求创新

现在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课堂上的知识转化成现实中的问题,以提问的方式讲授知识。这类问题的提出会使学生不拘泥于固有的思维定势,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从而摆脱了固定思路的束缚,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并有创造性地认识地理现象,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独创热情。教材中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是已知的、现成的,常常是一个答案。仅对教材中已有的标准答案进行记忆,思维会在定式化了的、封闭狭窄的、受到各种限制的单轨思路上发展而导致思维的刻板僵化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这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十分不利。教师要注意搜集克服思维定势的信息并设计独具匠心、激发学生探究心理、打破思维定势倾向的问题,启发学生从新的角度、相反方向、不同途径去思索和探讨。

五、培养综合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思维类型,而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创新活动本身是一种探究活动,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包含着许多曲折反复的因素,因而需要有多种思维方式的参与。只有突破刻板思维的约束,综合灵活地运用多种创造性思维方法,才会有非同寻常的创造。思维过程中少不了分析综合。没有分析,认识不能深入,没有综合,认识不能提高,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紧密结合的。

为此,地理教学中应严格遵循“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规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对各种地理现象的分层剖析,将各个组成部分的特征辨析清楚,再加以综合概括,这样既能获得完整的知识,又能激发和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开拓学生视野,提高思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就必须开展地理课外活动,让学生将所学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而且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它是更广阔、更生动、更富有吸引力的大课堂。

综上所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相信,在高中地理中不断深化创新教学,一定会为学生开辟出一片创新教育天地,为21世纪培养出更多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涌2006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学教育;

[2]秦彩军2004浅谈地理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教育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