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范文
时间:2023-04-09 22:13: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有直接的影响。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基础必修学科,新课程改革下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非常有必要进一步探究有效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有效;教育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小学数学教学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为了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及质量,我们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鼓励学生体验再创造
弗赖登塔尔说过这样一句话:“再创造是数学学习的正确方法之一。”作为教师,应引导并且帮助学生实现再创造工作,而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直接灌输现成的知识。经过实践研究证明,学生如不能再创造知识的话,他们将不能真正、深入地理解学习内容,更不用说灵活应用。例如,学习“分一分”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不仅应让学生学会1/2,而且还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1/3、2/3等分数,使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再创造知识,从而深入了解、掌握知识。教师还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应教会学生在读书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在哪些地方需要圈出知识要点,什么时候应该动笔,需要重点标记哪些知识点等,从而引导学生多提出一些质疑,多向教师提出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合理应用教学方法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教师大多是通过讲解大量的知识,加上反复练习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并未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未注重引导学生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使得小学数学课堂的灵活性、活力不够,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自然也相对比较低下。为此,教师应积极创新、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并且合理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这样才可以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以及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四边形”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学习。制订一个科学、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探讨四边形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等。其次,教师应要求学生学会绘制四边形,使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入理解、掌握知识。学生在合作交流学习时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得到更加深刻的认知,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可以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各种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向学生直观、形象地展现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学效果很好。
三、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传统的小学教学模式的弊端主要是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并没有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没有结合学生个体之间不同的背景、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基础等制订可行性高、针对性强的教学计划,这样并不能使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真正学习、收获知识,而有的学生可能觉得学习难度比较大,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得到成就感,因此丧失学习信心。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以及学习背景等方面对学生合理进行分层,采用分层教学法优化配置各种教学资源,进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及效率。例如,教师平时应多观察每一个学生,多与学生交流、沟通,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以及学习成绩等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分层标准对学生进行分层,如划分成高层、中层、低层三个不同层次。比如,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的相关内容时,针对高层次学生,教师应该让他们自主探究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低层次学生而言,主要教学目标应该是夯实他们的基础,指导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最后教师再布置相应的课后练习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篇2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育 现状 创设情境 学习兴趣
随着教学改革深入,我们的教堂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开始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是想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较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是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的。而以往的数学学习,常常使学生们感到离开自己的生活实践太远,枯燥乏味。其实,数学学习完全可以将学生学习范围延伸到他们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将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受体验。教给学生思维方式与思维的习惯。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数学的智慧与美。
一、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现状的分析
1.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素养的现状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除了数学课程标准内容更新的力度较大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的主体性被激活了。在传统教学中,是教师忠实执行教材,照本宣科,学生的思维相对狭窄,课前预设方案比较周到,通常足以应付。现在,新课改理念在课堂上得到了体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加上学生知识的来源渠道更为丰富多样。于是,学生质疑问难、节外生枝的频率与教师素养缺失的显露同步增长。
2.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现状
数学教育更应该关注思考,关注生存。思考发轫于生存,更好更深的思考才有可能更好的生存。追溯数学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数学的诞生发端于生存的需求,而随着数学的不断发展,其逐渐成为少数人头脑的智力游戏,成为检验一个人智力高低的标准。这种弊端已延续到现在,达到根深蒂固的程度。脱离了需求的数学是无用的,而脱离了实践的课堂教学也是无用的,而这正是当今数学教育的严重弊端。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手段之一。课堂中提问的常见模式为“问-答-评”三个环节。然而,课堂提问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提问的不科学,同样也能扼杀硕士论文学生的学习热情。接下来是对目前存在现状的分析:
①课堂提问模式单一
提问“量多质差”:部分教师经常会采取“群众式”的回答模式,比如在讲完一个问题时,用“是不是”、“对不对”之类无思考的模式来提问,价值不高。还有部分老师分不清要点,总是漫无目的的提问,使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状态。
②课堂提问答案模式的固定性
在我们的课堂上常常发生这些情况,某些教师在很认真的提出自己的问题后,不管学生回答正确与否,不作出引导性的评价,只给出自己的正确答案。从而导致了课堂上只有老师的答案,而无学生观点的想象。
除了以上缺陷,还存在着老师忽略候答时间、听答心不在焉、评答重复拖沓等不好的现象,以上种种现状严重地影响着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因此,提问缺乏探究性是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今后发展的建议
众所周之,小学生的思维受成长所限,认识感知实际知识需要一个过程,培养其兴趣,尤其重要,特别是抽象的数学问题,更是如此。那么,如何就其特点,结合实际,引发兴趣,为他们搭建认知桥梁的方法就显得较为重要了。
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学习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无可非议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应从教师的自身做起,教师要主动参与其中;其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正确引导他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领悟到自己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终身学习的主人;最后,可以通过自办班级学习报、定期办好黑板报、组织学生写好数学日记、开展好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实施“超市式”数学作业、定期开展秀作业展、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等形式,为学生创建一个平等、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善于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从而有力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3.适当表扬奖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如在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奖励“小红旗”给学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
结束语: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民主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土重玖.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教育科研论坛[J]2009(3).54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激发兴趣;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121-01
1.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采取哪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首先, 巧设导入语激趣。上课伊始, 教师应根据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重难点, 设计一段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导人语引入新课,以激活学生学习动力, 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其次, 设计擂台赛出情趣。小学生表现欲强, 爱争强好胜, 喜欢受人夸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抓住小学生这一年龄特点, 有意识地设计竞赛题和竞赛形式, 学生会兴致盎然,热情高涨, 学习空前活跃。如把基础数学知识或口答题设计成抢答竞赛形式, 把中等难度题设计成限时必答竞赛形式, 把难度较大的题设计成小数奥赛形式, 让学生以赛激趣, 以赛促学, 以赛提效。总之,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 选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手段, 不断创新激趣方法,会使数学课趣味盎然, 迭起; 会使学生在学中玩, 在玩中学, 学得有趣, 学得愉快, 学得轻松, 学得主动, 学得深刻。
2.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多动好动,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这成为小学教师颇为头痛的问题,怎样才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上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自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所以对小学生而言,好的听课习惯可以通过训练他对一件事情长久的注意力来培养。教师利用计算机可以呈现丰富的辅助教学环境,面对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经过长期的这种训练,学生们就会自觉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如我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一课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图形爷爷今天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我们的课堂和同学们做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多媒体呈现各种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手拉手地向同学们走来,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问题上,"他们叫什么名字啊",通过对图形的认识,孩子们很愿意帮着他们起名字,不但起名字,还能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这种情境,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培育途径。创新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兴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文化课的学习是其知识储备的必然,同时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师教学一个重要的方面。这就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环节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3.1 其要树立创新意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引导的作用。只有教师树立了创新的意识和观念,才能在教学中,将创新的意识传达给学生,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在以往的教学中, 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知识、技能以外的各种品质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探索意识、创造精神, 造成学生"高分低能"、学生只是学会了知识,但是不会运用。所以,教师在上课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单纯的只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而是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其素质。重视对其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课堂训练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对数学的知识欢迎各种解决的方法,找到学生学习中最便捷、有效的方式。发散W生思维,让其认识到知识的获取和问题的解决有多种方法。
3.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逐渐被教师认可。现代教育认为,对学生的课堂的学习应该重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才是整个课堂把控的主体。教师在上课中,应该致力于唤醒?W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地位。主动、积极的去学习。这样才能有效的发展学生学习的能力,提高其学习的有效性。发散思维。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分层教学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又称为分组教学,能力教学,起源于20世纪初期美国在面临大量移民儿童涌入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政策,将学生按照智力测试分数和学业成绩的高低不同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而教师则根据不同的班组的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来进行相关教学。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高低以及内在的潜能深度将其科学的进行相关分组,使水平相近的学生处在同一个组别,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期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学习与讨论,发现与解决问题,进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究
(一)学生分组分层
分层教学的基础在于对学生的分层,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学的高效展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关分组就显得尤为必要。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成效和相关的学习能力考查,将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相近的学生分到一个组,促进其交流与学习。除此之外,还要注重不同组别之间的混合,避免出现低层次组的学生产生自卑与惰怠心理。对于高层次的学生以培养自学能力和锻炼数学思维为目的,对于中等层次的则以不断加强相关题目训练为主,而对于低层次组则以打牢基础为主,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数学学习。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的是层次分组的成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分组,有的学生可能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现处的学习组次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实时的观察,不断的进行相关的调整,灵活的处理小组之间的成员分布,以此来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实现有效的数学学习,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高效性。
(二)教学目标分层
每个学生都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他们已有的认知水平有限,又由于基础不同,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教学目标的设定就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学,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更好的贴近学生需求,真正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高效的开展数学学习。因此,实现分层教学的首要任务便是教学目标的分层,基于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以及分组类别,来进行相关的教学目标设置从而实现教学上的高效。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更多的实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进步情况,不能一成不变的基于第一次的分组情况,教师应该实时关注到这类学生,从而达到相关的灵活运用,以期实现每个学生的高效学习。
(三)教学内容分层
在分层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便是对教学内容的分层,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也不同,有的知识点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利于理解,而对于别的学生来说则又是理解困难,如何做到两者兼顾,便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例如先根据学生的分组情况以及相关教学目标的设置来制定相关的教学内容,如选取教材上的一部分知识点作为切入点,由易到难的进行备课,先对简单的教材知识点进行讲解,以引起学习层次较低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紧接着进行相关的知识拓展,进行深入教学进而促进高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实现高效的数学学习,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引导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疑问与发现,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以此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四)教学评价分层
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差距,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若采用统一的教学评价,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会在学生的内心留下“我天生没有学习数学的天分”等这样错误的心理暗示,在对学生进行数学评价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前考试的学习成绩为主,对学生的日常学习为辅助评价,例如从老师,学生,家长的日常反馈着手,结合学生的分层前情况,学习情况以及最后的考核情况进行相关的综合评价,从而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对后来的数学学习进行更好的规划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 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数学意识
激发学生的数学意识是一个急需解决并十分重要的问题。目前的绝大多数的学生都缺少这种意识。主要表现在书本上的东西无法运动到现实生活当中去。他们认为数学就是教材,只是一门学科,对生活没有上面帮助,无法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无处不在。如何改变学生的这种错误观点?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从以下四点着手:1.注重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2.注重把数学知识教学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3.运用数学知识在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4.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模型。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学习和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来使学生明确到学习的有用性,培养他们学习的需要性,有了需要就会有学习的兴趣。而教学的成功与否,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最直接的关系。因而,在数学教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社会和学校提出的客观要求与期望变为学生自己内在学习的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改变被迫学习,变成自己主动学习。那么我们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1.巧设导语,引发兴趣。2.动手操作,提高兴趣。3.精选练习,发展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不是说一定要学好数学,而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当中同时还包括了其他的一些,比如说比较能力、抽象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概括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所有这些都与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密不可分,发展和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和培养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一般要经过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阶段。
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就小学生而言,它的一些教材上的概念和介绍都很抽象,给小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有一定困难。那么,老师可以通过让他们动手操作一下可能效果就大不一样。比如三角形可以用纸折出来,然后动手裁下来,只有做到手脑并用,可以获得直接感性知识,并建立起清晰鲜明的知识表象,为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创造条件。因此,在教学中要非常重视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故动手操作只有与思维紧密练习起来,才能促进感知转化内部智力,深刻地理解知识的本领意义,也有效地锻炼了学生之创新能力。
五、授课内容要推陈出新
目前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再是只看教师的讲授水平,更重要的要看教师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后再备课,不已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应该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为出发点。老师务必要做到这几点:1.方法的创新。可以采用设问法、联想法、动手法等等。2.目的的创新。要根据教材内容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制定具体的目的和要求。3.过程的创新。设计时可不循旧规,对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讲授新课、主要环节如何处理进行创新设计。
六、教学要坚持全面性
素质教育应该是面向全校全体学生,不仅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要求整体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自由、全面充分的发展。因此,老师在教学当中应该时刻注意学生全面的素质教育。比如对于数学基础相对差一点的学生,老师应该多些耐心,多些关照,课上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给予他们上台发言的机会。个别的可以进行单独辅导,帮助他们熟悉教材,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信心。而对于各方面表现都很好的优等生,老师要尽力创造机会和条件,给他们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和智慧的舞台。
七、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
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愉快课堂气氛的基础。这种关系应用于课堂,但建立在平时。由于受几千年师道尊严封建思想的影响,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基本上是把教师放在一个极高的位置。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是绝对不平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了绝对的权威。因此,要想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教师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人。要构建师生平等、民主、亲密的关系,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教师必须首先爱其生,在与学生的谈话中,不管是问问题还是与学生交流或是评价学生都应是以平等的口吻,不能蚯别取代,要让学生感觉你既是老师有可以是朋友。
八、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是小学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在数学教育教学当中中,数学老师应当充当好老师、朋友的角色,不仅在学习方法上教会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解题学习,并通过朋友的身份来及时关注学生们的学习心理和成长心态。与学生关系融洽,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去,真正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带着积极、向上、乐观、创新的态度去融入到数学学习当中去,同时提高数学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技术含量,有效的开展好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数学;作业环节;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109-01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育教学积累,本文主要从明确意义、严格要求、激励评价三个方面论述了做作业的重要性,以使学生从做作业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使我们基础教育走在国家发展教育和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正确轨道上。
一、我们教师要明确小学生作业的意义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我们应该让他们明白做作业的目的?明白我们不是为了做作业而去做作业,而是通过作业的形式来培养自身的一些良好习惯,形成良好的素质,从而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好基础。
一般在开学初,我会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和同学们交流这个问题,大家畅所欲言。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大家明白,做好作业:一是可以及时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使我们更好地掌握住知识,否则知识就会忘得很快,久而久之,也可能我们真的就两手空空,把所学的知识大部分都忘掉了,那我们又怎么去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呢?二是要想作业全部正确,得满分,这就需要学生认真思考,认真计算 ,认真检查,认真去做,从而也就培养了学生这种做事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我们的社会非常需要具有这种素质的各行各业的人才。同学们在交流中也说到:如果一些科技人员缺乏这种做事严谨、认真的态度,可能就会导致计算上出现错误,哪怕是一点点小的错误,我们的人造卫星就不能发射成功,这将会给国家带来多大的损失?比如一名医生,如果他缺乏这种对病人负责的态度,有可能因为他的不认真,不负责而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痛苦,给许多家庭带来不幸等。由此,只有我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具备良好的素质,将来才能成为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才。在明确了做作业的意义后,在对做作业有了正确的认识后,同学们就很愿意去做,并且愿意自觉地、较高质量地去完成。
二、对小学生作业严格要求
对学生而言,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化过程,而在这个转化过程中,严格要求是完全必要的。这种严格要求完全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爱”的体现。在作业方面我努力从以下两方面来体现这种充满爱意的严格要求:
首先,教师要“严之有理”。比如,我对学生作业本的使用要求就非常严格,特别是书写格式,要求写上日期、作业出处,要求画上边线,左边写题号,右边写题,像等号、分数线一律要求用直尺画,所有阿拉伯数字的书写要规范。这样做,不仅作业看起来既清楚又美观,同时也是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如果有错误,学生会很快找到作业本上的题目在书上具体而准确的位置,从而有利于查找错误原因。开学初,我还要求学生在交作业的同时一同交草稿纸。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是通过草算,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习惯。二是便于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原因,也便于了解错误原因,这样学生在改错题时会有的放矢,不至于无从下手。三是草稿也要力争书写整齐,这样大大降低了计算的错误率,还养成了学生做事一丝不苟的态度。当我把这样做的目的告诉学生后,他们都很愿意这么做。现在班上大部分学生认真验算的习惯已经形成。如,在测验的时候,他们都能很清楚、很整齐地在试卷右边的草稿部分进行验算,确实大大降低了错误率。
其次,教师要“严之有度”。我认为严格要求不等于什么都“一刀切”。由于学生原有的基础不同,智力发育也不同,往往提出要求后,总有学生做不到位,这是正常现象。所以,我们不能用同一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我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对于“学困生”,要求他们一步到位,他们肯定是做不到的。因此,第一步:我只要求作业格式书写正确就可以了;第二步:则要求其在书写正确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正确率;第三步:在前两步的基础上进而要求书写得整齐一些,美观一些。这样,把要求分成几步,把握好度,使好的习惯逐步养成,学生容易接受,特别是学困生,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从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师要践行激励与评价机制
我们教师,要严格按照教育主管部门在作业环节对小学生的激励与评价机制,又要灵活的变通,我在工作中主要践行如下举措:
1、从正确率方面进行评价 。作业全部正确可以得1个“100”分,“100”这个成绩是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评价,是对其作业正确率的一个充分肯定。
篇7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加强学习材料的实用性
我们首先要搞清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为什么要来到课堂上学习数学?这个问题似乎浅显,却值得我们思考。小孩子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我们的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这也是当前教改的一大精髓,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的,就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有模仿再现实际应用的练习,就引进课堂,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总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例如:在教小学一年级《100以内的连减》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上课,我就抱着全班同学的练习册进了课堂,举行了一个颁奖仪式:先让练习册得“优”的12名女生到讲台上站成一排,每人发一朵小红花,又让练习册得“优”的10名男生到讲台上站在第二排,每人发一面小红旗,并让全班同学鼓掌向他们表示祝贺。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还有多少名同学的练习册没有得“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这个内容实际上就是本节课所要教学的例题,只是我把它换成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他们就能很自然的找到两种解法,可以从总人数里去掉12,再去掉10,也就是连减。也可以先想想两次一共有多少名同学站到了讲台上领奖,再从总人数里一起去掉。学生自己列式,自己解释。这样不但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了连减的意义,牢固掌握了连减的计算方法,而且表扬了作业优秀的同学,激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
三、创造性地使用情景图,模拟实际情境,增加实际体验
翻开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憨态可拘的动物,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育者提供了这样许许多多的情景图。实质上是编者把他对人生的理解、对现实的看法,转化到书本上以图的形式来展示,并不是要广大教师局限在图中,必须看图、用图、讲图。我在实际教学中感到,教师学生拿着实物走进教室,动口、动手创设一个个比较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能更快的进入学习角色,能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能有更具体的感受和体验。我经常根据书上的图找来实物、图片、自做动物头饰、编写童话故事等,领着学生动手、动口,模拟表演来亲自创设情境,使数学知识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效果很好。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交流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必须有新的教育观念。首先,对学生重新认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充分估计每个孩子的潜在能力,不要认为某某孩子太差。外国从不分好坏孩子,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要信任理解孩子,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都体体面面的坐下去,千万不能让孩子在群体面前暴露自己无能。其次,要用和蔼的目光面对全班的学生,经常用语言和学生交流。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致的学生。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做到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篇8
1 重视课堂教育,对提高课堂教育,培育良好的学风具有重要意义
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氛围熏陶,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在无意识中注重课堂教育,自觉脱产和深化课堂教育的内容。
小学生缺乏很强的自立自主意识,注意力集中方面也有所欠缺,对教材、课堂的吸引力不足,但是强调自主学习,以人为本,其最终落脚点,都是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适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这并不排斥适度的纪律和管理,相反,适度的纪律和管理却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和环境。学生在学校这个环境中并不是单个的人,而是一个集体,是集体就必须有良好的纪律和管理,学校提供的环境,目的在于让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力,获取在将来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能力和技能。只有这样,共同营造一个重视课堂教育的环境和宽松、和谐的内部环境,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教育的功能,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使学生和教师共同进步,否则,必然造成学生不重视课堂学习,课下又处于忙乱之中。课堂教育质量不高,久而久之,教育教学质量就必然下降。
培育良好的校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还要增强学生的主人意识,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自我超越、不甘落伍的精神和品质。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应该对学校负责,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同时,树立这种精神,就会在内心深处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在成功和成才的道路上不断成长进步。
2 采用最新技术手段,给课堂教育配备先进的硬件设施,建立一流的实验室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尤其是互联网和多媒体的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建立与完善,给课堂教育的方式带来了重大变化。要从深度和广度上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必须为课堂教育配备先迸的硬件设施。
配备信息化教学设施。教师和学生在教室里可以直接使用现代的多媒体电脑;每一间教室都连接信息高速公路;利用互联网,检索科技信息等。
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建立完善的校际或全国图书馆免费网络服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使学生在教室就可以方便地查阅图书和资料。
建设公开的远程教育体系。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育的“授课”形式,使开放式教学在现代技术的帮助下日益扩展和深化。
依托校际、校企合作关系,共建学科、研究室、实验室等。利用外校、企业的硬件和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外界的机会。
只有这样,通过信息化的课堂硬件设施和手段,提高学生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才能使课党教育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延伸,从而大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3 更新课堂教育的旧观念,树立课堂教育的新观念
先进的教育观念是教育成功的极为重要的因素。信息化教育的普及,各种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出现,使得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观念都产生了飞跃和突破,也使传统的课堂教育观念随之扩展和延伸。
世界各国都十分注重信息化教育的普及,韩国将其视为跻身世界十大信息产业国的必要件。日本的“信息化教育立国工程”,旨在完善能够充分利用电脑环境的体制(软件)。美国提出,到2002年,所有教室郡连上互联网,并完成网络技术的脱盲。
可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课党教育观念必须进一步深化和扩展。使传统的课堂教育通过远程网络系统,进入社区、家庭,满足社会和个人对知识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开放教育、全民学习、终身教育的观念正在形成。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甲,不只是简单地把起个成熟的观点告诉学生,而是把不同的观点呈现给学生,以平等、民主和信任的态度引导幸生选择更适合自己或更适合某个特定目标的知识。这就必然要求教师更新观念,抛弃旧的专统的课堂教育观念,拓展新的课堂教育空间和手段,促进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学生提供的课堂教育,并不仅限于传统的学科知识的传授,更在于通过课党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接触最新、最前沿信息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宽广的视野和极为丰富的信息,这也同样属于课堂教育的一部分。
由此可见,拓展课堂教育的内容,举办各种题材丰富,数量众多的跨学科的报告会、讨论会,为在校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开阔视野,增长才识,对于促进学生对各个学科的学习和融合,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著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就是通过注重学科交叉和新学科的培植,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接触最杰出研究人员、参与最前沿科学研究的机会,培养了10位诺贝尔奖得主、6位菲立兹奖(数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位总统、两位总理以及大量社会精英。
4 强化教师终身培训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教师要能够以敏锐的视野了解和接触当今教育领域乃至其他领域的最新观念、技能,拓展课堂教育的空间,以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教学内容构建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活动,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和容量。
课党教育不能吸引学生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课堂教育本身,而在于教师进行课堂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等。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教师上课,往往座无虚席,听者非常认真,学生往往可以从这些课堂上了解许多信息,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到了知识。
篇9
随着经济、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同时也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丰富的信息化资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支持。
一、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分小组动手把圆柱体模具切开、拼凑。但却是凌乱的,无序的,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用电脑先出示一个圆柱体,然后在切割成许多小份,最后再拼凑,过程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割补法,帮助学生理解不易明白、不易掌握的知识要点,完成了由表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基石。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这一课时,首先播放一段父亲和儿子一道逛商店的录像,并配上声音:“今天是爷爷的生日,我们给他买一听中老年奶粉,好吗?可我不知这一听奶粉有多少,你说说怎么办?”,“用秤秤”,“还有什么办法?”“这是一个圆柱体我们还可以根据它的大小来计算它的重量”,“你知道怎么办吗?”“ 不知道?”“同学们,你能帮帮这位小朋友吗?”在教学这样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又自然又轻松,学生一下就被吸引住了,而且迫不及待地想帮忙解决问题。这样设计不但有利于新课的教学,把学生思维引入新课重点解决问题的“发展区”和学生求知的“情绪区”,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生动的画面完全调动起来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到学习活动中。
三、游戏互动,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三年级的数学示范课《搭配衣服》上,教师利用先进的“互动工具”软件进行教学,该软件把游戏、生活与知识融为一体,较好地实现了教师、学生、及其三者的互动交流。上课一开始,老师边展示课件边给出游戏规则:“今天小熊要去表演杰布,需要穿漂亮些,可是柜子里的衣服太多了,到底要怎么搭配穿才最靓呢》今天老师请你们做小熊的穿衣顾问好不好?老师还特意请了一个小帮手,这个小帮手很神奇,老师先介绍一下。”教师分别示范了一件上衣,一条裤子,2种颜色的设置与搭配方法,学生很快掌握了操作方法,接着老师就设置问题:“现在衣柜里有黄、红2件上衣,黑、蓝3条裤子,下面请你们帮小熊思考一下可以搭配出几种穿法,哪种最靓?”随着问题逐渐深入,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写作学习、过关测验等环节,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游戏活动中得出了”先穿衣服在搭配裤子“或者先穿裤子在搭配衣服的分类、分步思想,得到了M件衣服、N条裤子可以有M×N种不同的搭配规律,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举一反三,完成了常规教学难以企及的教学效果。
四、拓宽信息来源,提供多样、生动的素材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习者被动地吸收,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是在其现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新的信息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而原有的知识经验系统又会因新信息的进入发生改变。因此,只有在足够的信息背景下,学生才有“选择、加工”的空间;只有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的信息,才能促使学生的建构。在数学教学中,我尝试通过互联网这个知识信息库,运用小学生能够掌握的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信息来源,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丰富多彩,具有强烈时代感、真实感的素材,有效地提高了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成功地为学生的自主建构提供了可能。
篇10
小学生处于世界观的形成阶段,在小学素质教育过程中要不断渗透道德的,思想的,智力的,创造的,劳动的,审美的,情绪的,身体的教育。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这些教育只能是潜移默化的,不能是口号性或者是说教性的。这就需要教学技巧,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智力,各方面素质得到提高的场所。
一、进行品德教育,提高学习的动机水平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基础素质水平和个性发展水平为目的的教育。教师要教会学生做人,使他们具备二十一世纪的人所应有的素质是教育的首要任务。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上没有捷径可走,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在学习文化科学的道路上想求轻松,毫无负担,是不现实的。结合教学内容,介绍我国古今数学家的光辉成就和崇业爱国的事迹是极好的教材,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如结合“圆周率”的教学,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大数学家祖冲之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3.1415926~3.1415927之间,并把这项世界纪录保持了1000年。又如教“数的整除”这一单元时,介绍当代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如何摘取了“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桂冠等,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感染和熏陶,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鞭策学生树立雄心壮志,更勤奋地学习。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灵活地、综合地选择与使用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心理需要,使学生树立“我想学习”、“我要好好学习”的信念。
二、引导小学生理解数学的应用性和社会性
尽管数学本身是抽象的,但它必定要为社会服务,要解决日常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这一点,在小学数学课本中已有体现。教学中,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针对小学生认知特点有机地进行渗透,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例如,课本上应用题经常用到“节约”“增加”“降低”等。在指导学生理解这些术语的同时,要结合题目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是源于实践,源于社会,服务于实践,服务于社会的。
三、训练小学生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思维品质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养成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思维品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任务就在于使自己的学生遭遇困难,在遭遇困难中发展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训练他们解决困难、解答难题的思维品质。在训练过程中,要授予独立思考的方法,使他们经过努力能达到目的,进行这一思维品质的训练,应该是长期渗透,否则,欲速则不达。
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大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他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例如,观察的习惯,思维的习惯,自学的习惯,听课的习惯,等等,都是有利于增长知识和增强能力,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使学生在数学课本上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养成“先阅读课本,后做作业”的习惯。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从小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习惯,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