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初学入门教程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1: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初学入门教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界面设计上,学习工具以蓝色为总基调,声音处理营造了梦幻般的意境;布局采取二分列表式,左边为导航按钮,右边为内容展示区域,显得既有条理,又能突出主题。
在课堂引入环节,学习工具通过意境优美的山水动画配上名曲《高山流水》,营造了一种诗的意境,让学生感受到了声音在多媒体作品中的重要作用,再加上配乐朗诵作品的欣赏,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声音处理的学习兴趣。
重点突出,既可用于教,又可用于学。“操作体验”中详实的教学步骤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学习拓展和学习“工具箱”的内容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的补充,使学生通过自学可以学到很多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突出了学习工具的工具性。
制作背景及思路
《声音的采集与加工》取材于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八年级上册,该内容是第一单元“走进多媒体世界”中第四课的内容。前面刚刚学了“体验多媒体技术、多媒体作品的设计、图形图像的加工处理”等内容,学生对多媒体技术及多媒体作品的设计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于制作多媒体作品而言,可能文字和图形图像的加工处理要直观一点,而对声音进行加工处理,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感到有些抽象。
因此,在制作该作品时,我设计了以下制作思路:①做好课题引入设计,让学生感受到声音在多媒体作品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②学习目标要具体,即使学生学会录音、剪辑、降噪及回声效果的制作。③发挥学习工具的实用性和工具性,让学生能够在有无教师、有无网络的情况下都能学习这节课所涉及的相关内容。
内容结构
学习工具依照以下五个板块,辅助教师展开教学。
1.主题活动
作为一个课题的引入环节,我通过为意境优美的山水动画配上名曲,营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学习氛围(如图1)。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品一品”,让学生欣赏《三峡》《我的雨巷》配乐朗诵作品,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声音进行加工处理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引入新课。
2.操作体验
该环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任务是学习声音的采集、加工以及讨论声音收集的途径。
(1)引导学生思考:采集声音之前需要作哪些准备呢?我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2)使学生明确有了硬件和软件,就可以进行声音的采集了。
在此,学习工具首先设计了由图片、文字和按钮组成的操作流程图,对录音的操作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如图2),然后再配上一个操作完整的视频教程(如图3)。保证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会如何操作。
(3)声音的加工。用详细的文字说明加上同步的视频演示,对声音的剪辑、降噪及添加回声效果进行介绍。其中回声的操作过程除了视频操作演示外,还用滚动面板制作了一个图文教程(如图4),可供学生自由反复学习。
(4)安排了一个讨论:录音只是声音采集的一种手段,还有哪些途径可以获得声音素材呢?我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得出还可以从影视作品中分离声音、从光盘拷贝,但现在用得最多的还是从网上下载,因此这一环节的落脚点是让学生分组讨论,收集网上的声音资源,并将找到的资源整理后记录在表1中,供同学们分享。
3.实战练习
这一环节主要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及时的巩固练习。其中录音部分,要求内容不需要太长,最好是一首简短的诗词,一句两句都可以;声音不要太大,以免影响他人;录完了要回放试听,看是否满意,不满意再重录。
录音初步满意以后,进入声音的加工环节,主要是剪去前后或者中间不需要的声音,对电流声进行降噪处理,以及给最后一句加上回声效果。
最后,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自己的练习作品。
4.学习拓展
这一环节主要是介绍在处理声音的过程中学生们经常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如声音的格式、格式之间的转换、不同声音的合成等(如上页图5)。这些内容不是本节课的重点,设计这些内容的目的重在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了解或课外自学,因为在今后真正制作多媒体作品,要进行声音的加工处理时,这些知识可能就有用武之地了。
5.协作探究
任何知识,学了都要到实践中去巩固、练习,学了《声音的采集与加工》一课以后,让学生去做一个什么样的练习呢?考虑到巫山红叶是我们当地的旅游名片,县委、县政府每年都要举办“国际・巫山红叶节”,少不了要制作宣传资料。我就想:让学生也来自己制作一份宣传红叶节的解说词和背景音乐吧,在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我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将学生按4人一组分成若干个小组,各小组内部自行安排本组成员的具体任务,由小组长填写分工表(见表2),组织完成本组的设计制作任务,将最后的作品保存为“hongyeijie.mp3”,并在下一次课上对作品进行分享、点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协作性、探究性。
该环节末,为了体现学习工具的工具性,我设计了自学“工具箱”(如图6)。
本节课是以GolgWave为例进行声音的录制、剪辑、降噪等处理的,但课堂的容量有限,GolgWave还有很多功能不可能都在课堂上来学习,于是我在“工具箱”中提供了GolgWave基础入门教程(这是在基础教程网上收集的一个网页教程)、跟我学GolgWave(这是教材配套资源里的一个视频教程)以及GolgWave汉化中文版的下载,这些资源都能在离线状态下独立使用。并且这些资源我都标明了出处,提醒学生,虽然现在网上的资源很多,但一定要学会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在学习时引用他人资源一定要注明出处。在退出界面我也特意标明“本学习工具部分素材来自教材官方网站以及千图网、我乐网、基础教程网等其他网络媒体,在此一并表示感谢!”也算是给学生的一个示范。
关键技术处理
由于是初学Flash,所以我制作该学习工具时,没有使用复杂的编程和其他辅助工具,制作遵循简单实用的原则:①使用Flash CS6制作,兼容性强,成EXE文件格式,可以直接调用外部文件(如GolgWave离线网页教程和GolgWave离线下载需要的文件)。②制作时先进行框架的规划,再规划每一板块的内容,然后将每一部分的内容做成影片剪辑,最后用导航按钮将各个影片剪辑有机联系起来。③主题活动的动画,先用Photoshop将背景进行虚化透明处理,以便很好地将动画背景与学习工具背景融合到一起。④所有背景音乐,都设计了按钮,能根据课堂的需要控制播放的进度。⑤所用到的MPEG视频,均用魔影工厂转换成FLV,然后导入Flash,保证了视频的流畅性。⑥“回声的制作”与“声音的合成”两处图文教程均用Flash滚动组件制作而成。
制作反思
从内容上看,学习工具所涉及的内容可能有点多,略显繁杂,再精练一点可能更好。
从学习工具的界面来看,可能还不够精美,还可以在美工方面下些功夫。
在课堂上练习录音的方法还是有效的,但由于学生相互之间的干扰较大,对效果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协作探究的部分,要制作红叶节的解说词和背景音乐,只能以小组为单位,课后完成,第二节课再来分享这些作品。
幕前幕后
我是一个半路出家的计算机老师,因教学Flas的需要,2013年才开始学习Flash软件。我从第十一届开始参加NOC活动的“数字化学习工具评优”赛项,并尝试用Flash制作学习工具,没想到我的第一个Flash学习工具《Flas入门》就进入了全国的决赛,并获得二等奖,最重要的是得到了专家、评委的肯定和精彩的点评、指导,这对一个中年才开始学习技术的教师而言,是一个莫大的鼓励,让我找到了自信,谁说Flash软件只有年轻人才能学!
通过一年的摸索和学习,在第十二届NOC活动中,我的《初学遮罩动画》再次进入“数字化学习工具评优”赛项决赛,这个学习工具与第一个学习工具相比在界面布局、美工设计、内容安排以及技术运用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尽管最后也只得了二等奖,但我并没有灰心,因为我再次从专家、评委的点评中获得了理念的提升和技术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