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典型案例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1: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设计典型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TRIZ理论 环境设计 创新与发明 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TD6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7-0262-01
第一章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不再仅仅追求物质的满足,对于精神层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环境的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通过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设计,进而装扮生产与生活空间,达到美化生活环境,展现生活品味的作用,使冰冷的建筑与房屋有了色彩与温度。
本文通过选取TRIZ相关的理论哲学与设计原理,结合环境设计中的典型案例,研究不同环境设计中所运用的不同方法与原理,寻找TRIZ理论对于环境设计的帮助与支持,使环境设计的方法与创造更有理可循。
第二章环境设计概念体系与TRIZ理论
1、环境设计概念
环境设计是针对建筑室内外的空间,利用艺术的处理形式,以施工技术为支撑,进行设计改造与创造的实用类艺术学科。环境设计利用对空间的整理与组织、空间界面的艺术处理,其中包括空间围合立面,墙体、柱体、门窗等,运用软装配饰,自然与人工照明、造型、具有一定符号特点的设计形式语言,搭配植物、水体以及相统一的功能性设施,使人们生存与居住环境在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展现出特定的氛围与风格,以满足人们的功能使用与视觉审美上的需求。
2、TRIZ理论
在现代,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首先,无论设计对象的复杂程度与否,其中均有一定的规律与模式。其次,设计创造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通过设计与创造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而解决所遇到的矛盾、冲突等问题也成为了这一进化过程的重要推动力。
第三章TRIZ理论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在本文中,本文选择适用于环境设计学科的部分原理进行归纳与整理,并针对不同的原理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与研究,更好地揭示其内在的联系与规律。
1.分割原则
该原则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首先,将物体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并使物体成为可拆卸的,并增加物体的分割程度。在环境设计中,常常用到这种设计方法来进行空间的围合于分割,使空间的使用功能不再单一,为空间增加合理的功能属性,丰富空间变化,达到方便使用的效果。例如在办公空间会议室设计时,为了节省空间,常常将大小不等两个会议空间串联布置,中间使用可移动或可拆卸式隔断进行空间的分离。在平时,两个会议室可以分开单独使用,在遇到参会人数较多的情况下,会议室隔断各移动至墙体两侧,形成一个较大面积的会议空间,使空间使用较为便捷。
2.不对称原则
TRIZ理论的主要表现在将物体的对称形势转换成为不对称的形式,如果物体本身具有一定的不对称性,那需要加强其不对称的程度。这类的实例在环境设计中有较好的体现,为了增强设计对象的形式感,设计师在设计师常常尝试采用不对称的设计语言表现设计理念,阐述设计概念。利用不对称的设计原则,使设计相对活泼生动,具有变化性,设计语言更加丰富。1996年竣工的跳舞的房子是由著名设计师法兰克・盖里设计的。该建筑在设计舍弃了传统建筑正方的特点,而是将其中一柱形建筑进行了扭曲,采用了不对称的设计语言,与相邻的柱形建筑形成对比.
3.复制原则
在环境设计中,复制原则也应用到了大大小小的设计中,之中包括利用相同或相似物体进行排列组合形成的设计形式,也有抽象设计符号进行符号的放大缩小,再进行复制排列,以及变换复制品材质,但保持复制品基本符号元素与语言的设计案例。大到建筑的设计,小到一个杯子纹样的设计,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通过元素的转变,复制形成的设计。Thomas?heatherwick在中国世博会设计的英国馆,整个建筑由六万多根“触须”围成,每根触须两端有一些LED发光点,在系统控制下可展现不同的图案与不同效果,整个空间通过大量柱形元素的复制,形成具有特色的建筑。
4.改变颜色原则
在设计时可尝试改变物体或外部介质的颜色、透明度,在观察较为模糊的事物时,可利用染色剂,若已采用,可添加荧光粉。在设计中,为使空间更加丰富,活跃空间氛围,设计师常常会采用改变物体颜色的方法来丰富空间层次。
根据不同空间属性、使用习惯与要求,设计师会选用不同颜色来丰富场景变化,在统一的色彩中寻求变化。在仪式性场所,如教堂等,利用彩色玻璃,营造神圣的意境。除此之外,不用的空间属性选用的色彩倾向也会发生相应改变,幼儿园在设计时常常才有较为活泼、鲜亮的色彩,医院以白色与绿色为主,偶尔点缀黄色、橙色来帮助打破冰冷的空间氛围。
5.一致原则
同指定物体相互作用的物体应当用同一(或性质相近的)材料制成。环境设计中一致原则也是较为常见的设计方法。为保证空间展现更加协调有序,避免杂乱无章的空间效果,在进行整体设计与规划时,尽量保证空间材质的一致性与统一性或相似性,通过合理的材质选择,可以帮助协调空间氛围。
第四章结论
本文针对环境设计中的相关设计方法与应用问题,解释了相关理论的核心概念与理论支持,应用TRIZ理论的相关工具结合环境设计相关案例进行分析与总结。在环境设计中,可运用分割与拆出等原理将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在进行创造与设计的过程中,利用元素与物体的复制变形与排列,材质的替换与重组,介质一致等设计方法,得到更有价值的设计成果。应用证明TRIZ理论能够解决环境设计中的矛盾与冲突问题,可有效提高环境设计的质量。当然TRIZ理论对于环境设计的帮助也不仅仅只有本文所阐述的这些。
参考文献
[1] 吕忠园.TRIZ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 2012.
篇2
【关键词】风水文化 教学方法 内容设置
中国高等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受西方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影响颇深,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课程结构和评价标准。伴随着高等艺术教育大众化、市场化进一步加深,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逐年提高。因此,高等教育中与传统文化、民族特色相关的知识应进行扩宽,教学上应注重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以便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
风水是中国较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现象,是中国人创造的自然、人文和谐关系的一种理论,是关于居住(阳宅)和葬地(阴宅)环境选择的学问。从古至今,风水一直以一种人类活动的经验积淀在中华民族心灵深处。梳理历代有关风水的文献不难发现,风水文化与环境设计的形成、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其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历史实践影响了数千年人类文明的进程。
环境设计主要是用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手段解决自然、人工、社会三类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而中国的风水思想正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蕴含环境设计的理念,可以看成是初级的环境科学,这在“人文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环境心理学”的论述中都有体现。将中国传统风水文化引入到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科学地甄别其内容,系统地学习其精髓,可以帮助我们探讨中国古代城市、村落、住宅与环境的关联性,为深入了解聚落结构、建筑外部空间布局和内部细节营造提供依据,也为当今环境设计的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一、风水作为专业课程的文化解读
风水观念源远流长,一些人认为最迟也是始于周代,从此风水便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结下不解之缘,成为中国人追求理想环境的代名词,人们试图凭借所选的佳境招致幸福。风水按照“气”“阴阳”“四灵”“五行”“八卦”等学说展开,形成两大流派,即形势派和理气派。风水以“负阴抱阳”为基本格局,以对宇宙天地的迎合、引导和顺应为总体思想,逐渐发展成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植根于社会的各个层面。
风水的产生早于其他学科,风水理论以传统哲学观念和方法为基础,架构的思维体系中有一部分心理因素,因而在被某些缺乏科研依据的商业机构或个人肆意转变为牟利手段之后,风水被看成是封建迷信的产物,受到大部分学者的批判。笔者认为,风水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存在,反映了人们对环境的整体审美思考,尽管其发展存在着许多历史的、认识的缺陷,范畴也欠精密,但不应一味采取盲目的排斥态度,而应用理性的视角发掘其科学智慧的一面,填补长期以来由于思想禁锢而造成的学术空白。
如今,很多研究者从民俗学、地理学、文化学、建筑学、规划学等不同领域探索风水,有些院校在研究生阶段设置风水相关科研方向,相比之下,风水本科教育刚刚起步。笔者认为风水具有当代价值,应该作为通识文化继续在当今社会发挥作用,在环境设计本科阶段设置相关课程,使风水美学融入到建筑规划、生态保护、空间布局等方面,指导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更好地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
二、风水课程的教学方法
风水理论纷繁复杂,旁系颇多,目前还没有一本完整的理论成果可作为教材使用,许多古代风水典籍都是用文言文编著,往往晦涩难懂,本科生要想较全面、深入的进入风水世界具有一定难度。此外,大多数授课教师没有相关实践经验,只是从书本上或是网络上了解一些成功案例,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在基础课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大量阅读相关文献,确保风水文化的传播不在扭曲和误解的基础上建立,所涉及的内容集中在有确凿理论依据的部分,去除模棱两可的观点,案例引用也应有所考究,以一种科学合理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在专业课阶段,为了达到课程与市场的紧密联系,可以聘请校外风水专家、风水职业设计师担任专题客座教授,参与课程教学,使课堂传授的观念、内容、方法与业界发展同步,避免常规的内容宽泛、形而上学等问题;在实践课阶段,可推行“真题真做、虚题实做、实地调研”等教学策略,将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化为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强化学生实践体验学习和实战设计意识,提高活学活用、古为今用等能力。
目前,国内环境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通常采用三段式教学,即大一阶段的专业基础课,大二、大三阶段的专业方向课及大四阶段的专业实践课。风水作为课程不能局限在单一时间段来完成,应融合本科四年的专业视角采用贯穿式教学方式,涉及风水的流派宗旨、形势美学、经典案例研究、现代实际运用等内容,将知识点整合到相关设计课程和实践课程中,加强风水知识与专业方向的联系,在实际案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深奥艰涩的风水不是一件易事,本科开设的风水课程在内容上应更偏向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纯风水理论应适当弱化,感兴趣的学生可在研究生阶段,根据对风水的理解及个人特点选择更宽泛的学习内容。
三、风水课程的设置及内容
本科一年级主要通过秋季写生进行实地感知,从中了解风水的基本流派及特点。环境设计类学生在一年级末通常会安排去外省写生采风,常去江西婺源、安徽西递、宏村等风景秀丽、明清建筑保留较完好的地方。这些地方整体规划布局严谨,既讲来龙,又讲去脉,是中国风水村落的典型代表。风水术在其漫长的历史变革中,曾出现过诸多流派,特别是鼎盛的唐宋时期,以杨筠松为代表的“形势派”可谓为主流。该流派强调“山龙落脉形式”为主,因传播地始于江西,故又称“江西派”。形势派注重在空间形象上达到天地合一,遵循“山环水抱必有气”等规律。如果教师仅在课堂上枯燥的讲授“龙、砂、穴、水、向地论”五诀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在外出写生时依据实地实景进行具体讲解,则既生动又让学生印象深刻。
二年级主讲风水基本理论。围绕大一阶段所了解的“形势派”,以“阳宅”和“阴宅”两个方面分专题进行研究。阳宅形法又细分“宅外形”和“宅内形”,“宅外形”是对宅外视野所及的范围进行整体环境质量评估,常以“辨形”“察气”两种相宅手段,以及“觅龙、察砂、观水、点穴”为主要内容,授课时需要将古代最佳城址、村址、宅址的风水图配合以上要点详解,再选取清代紫禁城的风水平面图进行分析。“宅内形”是对宅院形态的规定,同居住者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主要是对尊卑大小、方圆整缺的权衡,可延伸到大三阶段的室内设计方向课程中。在探讨“阴宅”问题时,主要与我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联系起来,所谓“圣水深壑,灵山翠微,亿年安宅,巩我丕基”,天子的灵魂要和山川大地相配相融达到永存,因而从风水的角度剖析帝王陵寝是对古代传统文化的综合体现。帝王陵寝除了强烈的礼制色彩和大规模建筑群的空间组织处理方面的精湛造诣外,细致探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如何使整体环境赋予艺术感染力,是值得环境设计专业学生传颂的,经典案例可选用北京的明十三陵、河北的清东陵等。
三年级划分不同专业方向。本科阶段主要涉及的室内设计包括家居空间和公共建筑空间。后者涉猎范围更广,内容更庞杂,因此在设置风水室内方向课程内容时,只选取家居空间进行深度剖析,主要从功能分区、空间流线、色彩照明等方面展开。比如,客厅的玄关设计、卧室门朝向的讲究、老人房的灯光色彩、儿童房的书桌摆放的注意事项、厨房的布置、卫生间设计中的禁忌,以及一些带有美好寓意的物品与方位的配合问题。景观设计方向则侧重选址、择向、营造、树种的意蕴等方面,包括地理、气候、水文等诸多因素的审辨和选择,以及对应的优化处理方法。比如“四灵兽地形”模式、“水口”序列,以及如何做到“藏风聚气”等,运用风水知识对山水空间进行有效组合,从而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格局。
四年级阶段,对风水有基本认知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专业方向的需要,把风水知识与操作方法直接作用于毕业设计作品中,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个观点展开进一步论述,以毕业论文或是期刊论文的形式完成。
结语
高等艺术院校是培养设计人才的摇篮,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无论将风水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还是将风水作为一种普及学科,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审美价值,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生存艺术与规划原则,将风水科学引入到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可以使现代环境设计蕴含传统文化美学,对推动当代艺术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郑曙D,等.环境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王其亨,等.风水理论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
篇3
关键词:CI系统 环境艺术 观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9-0148-02
一 环艺数学中CI的主导地位
(一)MI理念识别
环艺设计是CI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传达平台,必然以CI为参照严格系统地展开。MI作为核心的理念系统,决定着环境空间的整体风格,赋予设计更强的针对性,使其概念界定更清晰精准。在某种意义上,风格定位的准确与否决定着环艺作品的成败。专题设计之初应全面解读其主题定位,如城市建筑与景观设计应以该城市的整体风貌为主导,确保文化形象的一致性;商业卖场设计,应以凸显品牌风格为前提,使环境展示完全服从品牌理念并保持高度一致,以便准确传达品牌信息,赢得认可。因此,对MI的把握是空间定位的重要依据。
(二)BI行为识别
空间组织是方案设计的首要阶段,也是映现cl思想的一个最易被忽视的环节。BI系统中规定有企业工作状态、行为模式及公共关系管理等,这些也应在空间组织中加以诠释,是相对隐性的品牌文化传达方式,但却是实质所在。空间设计即是对行为方式的设定,正确的组织序列能够精准地呈现该企业的工作状态和部门运作关系,甚至起到规范和强调的实效作用。如等级关系严格的企业,空间流程和面积分配等级分明,而推行平等观的企业,空间关系均等,工作方式相对休闲开放。因此环艺教学应倡导在行为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规划空间。
(三)VI视觉识别
VI是CI系统中最直观的部分,也是环境设计的主要形式来源,多依托于基本要素的突出统一的特征。常被直接采用的包括标志、标准色、标准组合等,这些是品牌文化的核心记忆点。而辅助图形作为视觉形象的应用和补充,在环境中的效果更加灵活,或以装饰符号的形式频繁出现于平面广告、导向系统、空间界面、材料铺装,甚或是灯具、家具和陈设造型等各个范畴,相对含蓄地辅助塑造着空间主题。在设计课程之初,可以引导学生先从VI要素导入,逐步开展后期方案。
本课程立意之一,是在高校环艺教学中全面融入CIS的内容,分四个阶段加以贯穿,如方案前期,引导学生以创业者的身份自创品牌,策划并明确企业文化,作为后期环境设计的铺垫;第二阶段,完整地制作一套CIS手册,系统展开学习;第三阶段实地测绘,以空间关系设计作为实施企业行为规范的手段;第四阶段的方案深入,旨在全面细致地诠释企业文化,挖掘视觉以外的多重元素。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角色置换,切身感受由企业经营者到环境设计者的思路延续,深刻体会品牌创立与后期实施的紧密关系,真正将CI意识纳入到环境设计中,增强方案的可行性。立意之二,是将CIS的思维方式融入环境设计教学中,如“求异法”、“归纳法”用于前期的品牌定位,“头脑风暴法”贯穿始终,用于激发创意,优中择优。作业的开展以三人一组的合作模式,定期进行小型会议。相互启发灵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方案的正确进展。教师则扮演着主持人的角色,及时准确地调整和矫正设计的主导方向。这种将企业运作的优异思维带入课堂的方式,既能深化设计,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塑造团队协作的职业精神。
二 调研阶段的CI导入
本课程以本市两条主干道交汇处的某一建筑为基地,建立学生小组,对周边环境做全面考察,引导学生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遵循CI工程的先期开发方法,以真实创业者的视角,用求异法定位办公性质,逐步明确:1.企业属性、品牌利益、价值、个性。2.受众群体的职业与经济状况、年龄与教育程度,以及公关心理。3.同行竞争者比较分析等,并形成问卷,用PPT的方式图文并茂地在小组会议上提交讨论。教师则宏观引导各组运用“8W”的科学归纳法对所选主题做客观的“SWOT”分析,即品牌的“优势、劣势、机会、风险”,获得核心问题和解决思路,确立企业理念与行为识别体系。这一阶段旨在促使学生转被动为主动,以主创者的积极态度宏观感受品牌的运作,充分认知后期实施的重要性,进而以企业文化作为室内设计的风格定位。同时,团队式合作也可以使学生真实体验企业内部的管理方式和协作意义。
三 依据BI组织空间
室内环境作为CI的应用要素,以对企业文化的精准诠释为设计宗旨,而空间布局则是方案设计的起点,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关键环节。针对此现象,教师应首先强调空间关系和企业行为识别的“对位”观念,然后安排学生搜集各类办公空间的典型案例,传授“比较归纳”的学习法,引导学生讨论得出三个基本结论:1.空间的行为流程和面积分配,应符合企业机构设置和部门所需。2.职业类型决定空间差异,如相对独立无需太多互动的办公适合于密室型布局,共同工作日互动性较高的适合鸡窝型布局,必须独立工作又要频繁互动的,适合俱乐部型空间,一般行政作业则适合于蜂巢型办公。3.企业内部公共关系也是决定空间类型的重要因素,如推行空间奖励法的企业,注重空间面积与地位的对应;推行价值平等观的企业,则面积均等、格局开放、相对休闲,流程设计具有走动式管理模式的特点。在这一教学阶段中,要帮助学生完成从企业高管向设计师的角色转换,在实地测绘的空间内,准确诠释企业的行为管理模式。当平面草案拟定后,由教师主持,汇集各组展开自述和讨论,最后定案。这一过程旨在加强互动,提高思辨力,并加深对BI与空间关系的理解。
篇4
关键词:保障性居住小区;户外环境;设计
20世纪后半期是全球有史以来城市化最集中的时期,住房问题一直是很多国家共同面临的话题。其中,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更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近几年,保障性住房是我国住房建设的热点,政府不断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进程,加大投资力度,住房建设逐渐开始规范化、标准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文化素质、审美情趣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眼光也越来越挑剔,对居住小区户外环境的要求也更高了。保障性住房的对象多为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受经济条件限制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此类人群活动范围较小,多以在居住的小区内活动为主,使得居住小区户外环境设计尤为重要。另一个方面,由于开发商在建设过程中尽量降低成本,重量轻质的现象时有发生,小区的户外环境设计手法简单粗糙,造成小区的使用人群对小区不能产生归属感,大片的所谓的公共空间被遗弃,小区失去了活力。
为此,本文展开对深圳市保障性居住小区典型案例梅山苑的户外环境调查研究,借鉴国外成熟经验,针对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希望对我国保障性居住小区户外环境设计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深圳市梅山苑小区项目调研
深圳市梅山苑小区项目是深圳市1997年所建的安置性保障住房,位于福田区下梅林梅山路,占地12万O,主要居住人群为深圳本地户籍的低收入居民。小区内建有30多栋多层建筑,周边配套完善,交通便利。2005年,梅山苑在住宅产业化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融入了节能、节水、节材、绿色环保的“四节一环保”的绿色节能理念。
1.1 道路及停车
道路是居住区的主要构成框架。一方面,它起到疏导居住小区交通、组织居住区空间的功能;另一方面,好的道路设计本身也是居住小区内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调研发现,梅山苑小区内道路组织不顺畅,经常堵塞,主要原因是小区的停车位数量不能满足小区内部停车的需求量。作为建成时间较长的保障性住房社区,最初在进行园内道路规划时,并未充分考虑到停车空间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水平的普遍提高,大多住户目前已拥有私家车,而且车辆的保有数量还会持续上升。小区内建筑多为多层,没有配套设置地下停车场,地面停车位难以满足小区的停车需求,许多车辆只能占用小区的主要道路两侧、消防车道、篮球场和绿地,虽然梅山苑社区旁边的综合服务楼配有多层停车库可供住户停车,但由于其收费要比地面停车位贵很多,加之交通不便利,许多住户都不愿意停在那里,宁可占用小区内的公共道路空间。
1.2 公共空间及环境设计
公共空间应该以整体的环境意识进行设计创造,保证住户与其所处的空间环境配合默契。公共空间为居民的户外生活提供了展示的舞台,自发性、必要性、社会性的活动就可能在那里自然而然地发生。
由于梅山苑居住小区当时的规划建设受土地、资金等条件限制,为追求较大的建筑面积,户外用于公共活动的环境空间设计很少。在小区园内中心位置有一个由几栋多层住宅楼围合而成的活动场地,这也是小区内唯一可供居民集中游玩、休憩的场所。调研期间发现确有不少居民在此活动,但场地上缺少休息的椅子,只有大片空旷的活动场地,功能分区不明确。想晒太阳的老人或者带孩子游玩的居民只能倚靠在大树下的石制花坛边。另外,居民也反映,傍晚广场音乐活动时段,活动中心周围的住宅居民常因噪音扰民而与活动人员多次发生纠纷。调研还发现,小区内还缺乏公共厕所、晾晒衣物空间、非机动车辆摆放设置等便民服务设施,小区内的垃圾桶设置无固定位置,卫生环境差,休闲娱乐配套设施也不能够满足居民需求等。
1.3 绿化景观
住宅小区的绿化是为居民创造安静、卫生、安全、舒适、美观的居住环境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要充分考虑绿化景观的使用、景观、经济功能。
梅山苑保障性居住小区的绿化,一方面由于低成本的开发思路,设计品质水平较低,绿地率低,种植植物种类单一;另外,因为规划时缺乏对居民行为活动规律和心理需求方面的了解,景观设计只停留在“环境即绿化,绿化即景观”的认识层面上,细部设计不够深入,只重视空间形式、规模及视觉感受等,往往采取集中绿地。小区绿化景观内的铺地也是根据几何形式与想象的方式进行铺设,没有考虑到人们行走路径易于通达的交通便利因素,形成一种设计浪费,影响小区的环境品质。
1.4 缺少无障碍设计
深圳是个年轻的城市,典型的年龄分层明显,很多在深圳居住的老人都是来帮子女照看孩子的。梅山苑小区中的老年人多属于这种群体,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自己的住房及周围的环境中度过的,调研的梅山苑保障性居住小区中户外环境活动空间缺少无障碍设计的人性化考虑,很多老人住户的买菜车、推着孩子的婴儿车在路面有高差的地方,无法正常推行的事情时常发生。
2 中国香港、新加坡保障性住房户外环境设计的成熟经验
在保障性居住区户外环境设计方面,中国香港、新加坡有很多成功的建设经验,对于改善我国保障性居住区环境建设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通过专业的对比与学习,可以探索适合我国保障性居住小区户外环境设计的成功之路。
香港可谓东南亚乃至世界重要的金融贸易中心,与深圳毗邻,弹丸之地拥有世界第三的人口密度,在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方面创造了成功的案例,为居民提供了人性化的室内外空间的香港公屋广受赞誉。香港自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实行公屋制度,经过60多年的探索发展,在各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香港公屋设计遵循寸土寸金、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公屋所有的空间都垂直叠加,集住宅、交通枢纽、商业中心、休闲中心等功能于一体。公屋大多在30层以上,其底部的裙房具有商业、交通、娱乐功能;裙房屋顶多设计成类似天台花园的邻里交往空间,结合地形创造的小型园林可以调节微气候,同时附置各种功能性的景观小品和体育活动设施。局部架空是香港公屋整体建筑的最底层常常采用的形式,围合起来的部分设置幼儿园、养老院、超市等辅助用房,架空部分则成为交通或活动空间,有着很高的使用效率。
新加坡的公共住房被称作组屋,新加坡全国80%以上人口的居住问题都是通过主屋解决的,因结合良好的绿化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居住环境,获得了世界的认可。“花园城市”的概念是新加坡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随着城市的不断成熟发展,要建设“花园中的城市”是整个新加坡提出的新口号,创造一个集生活、工作与休闲于花园中的城市国家。立体绿化是新加坡造景中的最独特手法,将横向的绿化的应用范围推广到纵向视角,可用在墙体、围栏、屋顶、道桥等处。组屋内的小区主要是通过建设屋顶花园来实现立体绿化,使居住在高层的居民不必到组屋底层也能感受绿化环境。连廊系统设计也是新加坡组屋室外环境设计的一大特点,根据居民的出行布置连廊体系,保证邻里间的楼宇与附近公交车站的候车亭顺畅联系,居民在雷雨天气可以正常出行,在艳阳高照的天气下又成为人们喜爱的遮阳通道。组屋小区内的步行道设计很少使用踏步,在有高差的地方通常会设置坡道。
3 借鉴与启发
保障性居住小区的建设是现代城市建设的一个部分,必须建立在人与自然协调、追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因此,保障性居住小区的室外环境设计要从多方面综合考虑,综合人工要素、自然环境要素、空间要素,真正做到景为人所用的开放活动空间,为小区住户提供和谐交融的理想场所,令整个生活社区温馨而有活力。针对梅山苑保障性居住小区户外环境设计出现的问题,汲取香港公屋和新加坡组屋在低收入住房建设中的成熟经验,提出一些关于保障性居住小区户外环境设计的建议。
3.1 高容积率低密度的开发模式
高层住宅的单位成本相对多层及小高层最低,同时,高层住宅带来了城市居住人口的集中,而集中的居住模式有利于集约化布置停车场,提高其使用效率。建议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设置地下停车场,方便住户停车。另外,可采取地面停车空间与休闲空间相结合的方式设置,每两三个地面停车位之间以绿化隔离,这种做法可以满足绿化要求的前提下对车主停车及寻找车位提供方便,并且在停车位空缺状态下也能形成住户聊天、休闲活动的空间。对于小区内的运动场地,可提供夜间限时停车服务,分时段开放,以缓解住户夜晚回家太晚,无处停车的问题。
3.2 争取更大的户外活动场地,空间设计注重人性化、功能可变性
底层架空有利于户外环境的改善和外部空间的塑造。同时,架空底层有利于楼栋住户的空气流通,改善住区内整体小气候环境,方便居住小区视觉景观的组织,提高住区内视野空间等有利因素。根据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可将住宅建筑底部架空部分分区域改为公共厕所、会所健身、停放非机动车辆、会所活动室等既具有遮阳避雨功能又可交往、活动的休闲场所。
除了建筑底层架空,易于接近的、具有良好通达性的屋面公共场所也可以充分利用,将屋顶平台进行环境绿化,拓展为活动场地。这种向高空间争取发展绿地的方法,使城市土地得到多层次、立体的复合利用。在香港公屋、新加坡组屋等公共住房中,屋顶平台作为活动场地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几乎已经成为惯例。屋面空间也可以作为晾晒衣物与食品的最佳场所,既能得到充足的日晒,还可以保障住户使用的安全性,对避免破坏小区底层环境的整体性也有益处。
对于休闲空间设计,场地与交通干道的分割可以使用树木、矮墙等进行隔离。明确空间的功能在于为不同居民休憩、娱乐、健身、集会等需求提供活动场所,深入研究不同人群的活动特点,合理规划不同活动区域,配置必要的活动设施。动态活动区地面铺装尽可能平坦、防滑、无障碍,可以进行球类、舞蹈等活动,为了防止噪音污染,可种植高大乔木以及连廊控制声音的传播;静态活动区应采用软铺装地面,以草地为主,位于较安静区域,有优美的景观朝向。考虑适当的阳光和阴影设置座椅,配合树荫、遮阳设施等,供人们在此进行观望、晒太阳、聊天及其他娱乐活动。针对人的心理来改善设施的设置,将居民引入小区公共空间,为丰富人们的交往活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的活动场地既要有相对的独立性,不受过多的干扰,还要和儿童活动区有方便的联系和视觉上的通透,使老年人活动区和儿童活动区形成一个互补式的整体,便于独自活动又相互娱乐、相互照顾。
居住小区的休闲广场应交通便利,位于住区的中心位置,广场内不应设置过多的固定设施,功能除了承接居民的运动需求,也可满足住区内定期组织的社区活动与讯息宣传、商业售卖活动。
3.3 提高绿地的实用性
居住小区的绿地,不仅是公共绿地,还包括宅间绿地、道路绿地等,小区内各种绿地都有其自身特有的无法取代的生态功能和环境功能,而任何一种绿地的不足,都将使局部绿化环境恶化,从而影响整个小区绿化环境质量。要做到“步移景异、抬头见绿、推窗见花”,只有均衡地考虑各种绿地比例,科学地规划组织,才能创造出真正优美的环境。
保障性居住小区的绿化种植可考虑采用草本、藤本、灌木、乔木相结合的方式,根据植物季相和色彩变化,适当增加水体面积,减少单一种类、纯草坪大面积集中布局模式。绿地铺设应尊重基地与周边交通的现状,可以通过适当的植物栽培来限定与划分空间。建议多采用本土植物,考虑植物的季节性与多样性,避免种植带刺及根茎易露出地面的植物。积极利用场地进行综合立体绿化,拓展绿化空间,增加绿色生物量和绿化覆盖率,扩大居住小区多位的自然因素,提高整体绿化质量。道路绿地的铺设要保证合理引导住户方便、安全到达住区,不要设置过多转折,造成交通障碍。同时也不要过于接近建筑,影响住户的休息。
3.4 “以人为本”的无障碍设计
住户在居住小区内的大部分活动都是通过步行来完成的,所以住区步行道路设计的好坏与住户生活息息相关。在遇到追求美观和追求无障碍设计相违背的情况下,应该着重以人性化的原则考虑无障碍设计。例如,错落有致的地面景观虽然非常美观,对于普通人也构不成行走的威胁,但是这对于生理弱势群体却存在潜在的危险,所以应该避免这样的景观设计。小区内步行道路系统的铺设应合理化,保证路面平坦、稳妥,不宜采用卵石铺装。同时还要注意路面铺筑要防滑,符合人体行走的工程学;竖向变化不宜过大,且应避免台阶;道路及各出入口有高差处应设置平缓坡道。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应设置多重的防护栏、警告标志及照明设施。厕所、座椅、垃圾箱等园林小品的设置要尽可能使轮椅使用者容易接近并使用,而且其位置不应妨碍视觉障碍者的通行。可建立小区遮盖步行道体系,整合底层架空空间,避免车行系统对步行的交叉干扰。只有从人的需求出发,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重视实用性的同时,兼顾观赏性和经济性,才能真正提高保障性居住小区的绿化环境质量,为居民创造优美、舒适、安宁的理想居住环境。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已经成为现代住居的热点话题,在有限的土地划拨面积上,积极改善居住小区内户外环境,集约用地将是当今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保障性居住小区并不意味着标准降低、档次降低,虽然户外环境设计会受到容积率、经济因素等条件的影响,但是通过设计部门的努力,还是可以为居住者设计出良好的户外环境。扬盖尔(Jan Gehl)曾在《交往与空间》中提出一个观点,即“尽管物质环境的构成对社会交往的质量、内容和强度没有直接影响,但规划人员能影响人们相遇以及观察和倾听他人的机遇。”由此可见居住小区户外环境设计对提高居住区活力的重要性。同时,作为建设部门也要不断向更高的建设理念攀登,既要在满足住宅建设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提升环境要素,又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生理、心理、社会道德等多层次的需求,创造出健康舒适、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性居住小区户外环境。
参考文献:
[1] 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朱建达.小城镇住宅区规划与居住环境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3] 刘家麒.香港住房的室外环境[J].中国园林,1997.
[4] 汪利娜.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演变及思考[J].现代城市研究,2009.
[5] 郭兰.日常生活视角下的住区外部公共空间[J].南方建筑,2013.
[6] 刘赞玉.新加坡组屋居住环境设计分析[J].中国园林,2014.
篇5
人们习惯于把审美的焦点集中于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上,所以生活美所体现的是与生命关联的各种生命共同体。从居室美化到工作环境,再到城市文化景观公共艺术化,给人们提供生活安定、社会和谐的秩序感、以及生机盎然的环境氛围和生命的意境。
关键词:
艺术;环境设计;解决
艺术概论这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理论课程。对于艺术生而言,理论性强的课程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满堂灌的授课形式对于感情丰富的艺术生早已行不通,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时“提出问题、保留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思考后进行讨论和总结。
“把某物看作是艺术,需要某种眼睛无法看到的东西,一种艺术理论的氛围,一种艺术史知识,这就艺术界”。环境设计主要针对的是室内设计的学生,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处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会自觉不自觉的进行各种环境装饰。学生对环境设计艺术的提高首先要先增加理论知识,并且要增加对艺术作品的了解和理解;通过大量有代表性的作品等来影响学生在艺术上的认识;加大典型艺术作品案例的讲解熏陶来积累各种素材;运用模拟环境激发学生潜在的艺术情感。未来环境设计发展会呈现多种趋势;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注重文化内涵、地域差异化、不同设计领域的交融、艺术化等等。这些发展趋势都将系统的解决人类内心需求和现实之间矛盾的过程。
环境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于小到一个居室,大到整个城市,既有千百种不同的各具表现力的物象形态,又有内在的秩序和综合的整体精神。环境设计做为一种综合的多种形态的造型艺术,在形式上更追求多样统一与协调。例如;中式传统室内的装饰手法,是中国人含蓄气质的体现。常见的有“鱼”“鹿”“蝙蝠”等,原因是他们的谐音都有隐喻,代表着福气,情操和品行等等。这些自然物为中国人借物咏志提供了极为契合的形象。在室内装饰中,无论是商务、办公还是居住生活,有机的借助自然物、工艺品装饰,不仅可以获得无形的经济价值,同时还可获得美学的文化,美化了生活、也扮靓了心情。
我们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人们设计创造的室内环境,必然会直接关系到室内生活,生产的质量。室内环境的创造除了与冷暖、光照等方面有要求之外,还与建筑的类型、主人的性格相适应的室内环境氛围。从整体来说还和人类的经济活动、价值观念、哲学思想、民俗民风等密切相关。经济决定艺术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把世俗的经济要求用抽象的理论形式表达,把资产阶级的经济说成是一切时代、一切阶级、一切人的要求。好的设计价值观念的体现是设计师在空间作品构思过程中确立的主导思想,它赋予作品文化内涵和风格特点,令作品更具有个性化、专业化。设计所体现的哲学思想,丹纳在《艺术哲学》的书中解释到,“探求艺术发展的原因时说,艺术是由时代精神和风俗所决定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是由环境决定的,环境又是由种族决定的。”任何一个名族的的艺术都是由名族的境况和人们的心理以及生产关系决定的。这些倾向也会因为民俗民风的不同而不同,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存在着不同的天性。所以说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是有多种因素相互叠加和制约组合而成的。
当环境由众多的物体组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室内空间环境,室内装饰就是美化室内空间环境,掩饰室内空间环境的缺点,突出其优点,使室内空间环境变得舒适、美观。室内装饰工程就是对有使用价值的室内空间环境的美化过程,是对各种装饰材料进行技术和艺术加工,美学修饰和艺术组合的再创造过程。室内装饰的美观同样表现在“内在美”和“外观美”。
室内装饰的“内在美”是装饰的本质,是给人们提供精神享受的根本所在。从构成室内装饰的材料质感上及各种造型体的集合中表现出来。同样,室内装饰的“外观美也如实地衬托出室内装饰的“内在美”。
有句话不是说:“不了解人类的过去,就不能够认识人类的今天和未来。”对艺术来说:“不了解艺术实践的历史,就不能够真正理解艺术活动的规律”学习艺术概论应注意结合自身的艺术体验。当今社会生活中,几乎人人都离不开艺术。例如视觉文化,它不单单是一个视觉的欣赏更是一种艺术文化的传承,在这个全新的视觉文化领域里就要求我们对艺术的基本知识理论有一个全面的认知,通过作品的鉴赏和评价一方面可以结合自身的审美加深对艺术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也通过视觉艺术的优秀作品来提高自身的艺术鉴赏力。
结束语艺术概论是艺术实践经验的总结。对于艺术的概念它不是永恒不变的,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不同,有感性的理解也有理性的认识。环境设计也正是在实践艺术的感性和理性的结合。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理解与掌握艺术概论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李萍.编著.《实用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
篇6
“液压与气压技术”课程是理工科机械类本科学生必修课程之一。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开课专业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学时数设为64学时,其中液压技术授课学时数为42学时,气压技术授课学时数为22学时。课程组自2012年起,在授课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理念,对“液压与气压技术”课程进行改革。“液压与气压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是实施网络教学的根本。网络学习强调以学为核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在“液压与气压技术”网络课程设计过程中,设计了大量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资源,促进学生的自主思维及思维深度,促进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丰富的网络资源,必须在统一的网络教学环境下管理与使用。
2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教学环境设计主要指在统一的教学支持平台下的自主学习资源设计,而不是网络教学软件的设计。重点需关注如何在网络平台设计具体的学习支持资源,比如与网络课程学习直接有关的课程大纲、练习题、常见问题、讨论论题等,所有内容直接在统一的网络教学平台界面中录入,或通过标准的TXT或RTF文件提供。依托清华大学青果软件建立的石河子大学教务网络管理平台,搭建在典型的“液压与气压技术”网络教学系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资源设计主要包括:讨论论题及内容设计、设计课程疑问及解答、设计在线交谈话题、设计课程资源、设计测验试题等。
2.1讨论论题及内容设计
网络教学有良好的异步交互的优良特性,通过网络可以有效地对某一个论题进行深入的讨论。课堂讨论由于时间有限、参与人数讨论发言简要,讨论往往浮于表面层次,缺少非常理性的思考。授课过程中,基于WEB的BBS系统,开展对典型液压回路、典型液压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性质,深入理解课程的教学内容,针对液压系统典型的工程案例提出一些可以有多侧面、多角度分析的问题,并做好讨论发言资料收集,以便在课堂讨论过程中诱导讨论展开的方向,促进讨论展开的深度与广度。经课程授课实践表明,BBS系统讨论以有效的形式展开,引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思维,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深度。
2.2设计课程疑问及解答
在设计课程疑问及解答中应利用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有意识、有选择的注意。提出问题是吸引和保持学生注意课程的重要信息并参与的非常有效的一种注意策略。在学习新内容前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不仅有助于将学生注意力吸引至重要的信息上,而且设问还具有“推敲”的功能,通过推敲使信息含义更为明了,从而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习效率。鉴于问题在吸引和保持学生注意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具体课程设计中,应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问题的位置和问题的类型。“液压与气压技术”课程各章节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均可通过前置问题和后置问题的设计,达到设计疑问的目的。前置问题的设计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或提出与学习内容有关的一些问题来达到。为了促使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学习材料,强化记忆,可通过后置问题的设计来达到目的。
2.3设计在线交谈话题
同步讨论类似于面对面讨论方式,学生与教师之间可实现实时跨越地理位置的交流。在线讨论比较适合用于新观念、新想法的交流,教师也可以实现实时答疑和辅导。在线交谈的平台不仅仅是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建立的课程学习交流QQ群及微信圈等网络交流的便捷手段,均可以实现课程学习的在线讨论。通过教师课程设计时应注意设计一些实时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问题设计应具有情感交流的情形,讨论话题集中,以便能启发新思路、新观点。
2.4设计课程资源
教师设计的主体教学内容信息容量相对有限,若没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不利于学生多面性对知识的探索、发现。网络教学资源的开放性与全球化,为课程设计提供了最适宜的基础条件。“液压与气压技术”网络课程资源设计遵循以下原则:①教学资源要与各章节课程内容密切相关,避免与课程教学目标无关的资源。②课程资源以良好结构的方式来架构,以便学生能够快速的定位各知识资源。③课程资源具备丰富的消息量,给学生提供足够学习空间。④课程资源以丰富的表现形态及多样性。涵盖媒体素材(音频、视频、动画、文本、图形)、案例素材、文献资料、课件素材等多种形式,满足学习多样性的需求。⑤课程资源内容不同资源以不同的阐述角度,在内容的深度上具有不同的层次,满足学习需求的多样性。⑥教学资源之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重用性较强,具有比较合理的“颗粒度”。⑦课程资源对课程各章节的每一个教学知识点都有一定数量的教学资源支持。
2.5设计测验试题
测量与评价都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网络教学平台中的测评系统可以对网上教学中的考试与作业提供全面的支持。“液压与气压技术”课程设计试题时应遵循以下两项原则。
2.5.1试题组织
试题的组织与编写必须以学科的知识点结构为依据,注意学科知识点结构的区别。“液压与气压技术”课程中各知识点之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在组织试题时,尤其是在设计题库管理系统时,要充分考虑并适应本学科知识点结构的区别。在设计“液压与气压技术”课程测试和作业试题时,常用的问题类型有选择题、填充题、简答题、计算题、绘制液压原理图等。试题的分布结构:试题数量要足够多,以知识点、难度与认知为核心属性,形成三维立体交叉网络,以核心结构的基础测试为主,注重试题在题型和区分度上的合理分布,使其保持均衡状态。
2.5.2试题质量要求
试题内容要科学、无歧义性、表述简单明确,针对课程的难点和疑点,注重试题与课程内容的结合。
3结束语
篇7
关键词:环境设计;大学校园;老书院;环境精神;构建
The enlightenment of old academy to modern environmental design of campus
Zhaoping Fan
(Guizhou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Guiyang ,Guizhou,550025,China)
Abstract: The planning, site selection, spatial arran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spirit of the old academy has an important inspiration to modern design of the campus. Through the analysis the natural beauty of the academy, the building itself, the meaning of the construction can present corresponding design for the modern university campus environment, architecture, spatial semantics,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other aspects. The focus should be put on how to create more valuable spirit space.
Key words: environment design; university campus; old academy; environmental spirit; construct
老书院作为昔时的遗物,却延续着特定的历史生命。其文化理想、审美情调、精神语义充满了建筑的每个空间,渗透到一砖一瓦、一门一窗、一草一木。老书院蕴涵着深厚的建筑文化和高超的建筑艺术。它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有人认为,它留下的只是过往不复的历史气质和一些看得见的传统,它的建筑形式、营造方法、设计理念、功能区划对于现代大学校园环境来说相去甚远。因为现代大学校园环境承载的功能更加多样,建筑与环境空间层次更加丰富,人的行为和方式更加复杂,教育的目标、方式和对象也更加多元,现代人的审美和生活方式也与过去大相径庭。而实际上,老书院具有中国人精神文化上传承的价值。其方位观、伦理观、道德观、艺术观以及规划选址、空间语序、环境结构、景观艺术、文化意象等对现代校园环境设计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书院胜境与现代大学校园的环境构架
书院既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也以陶冶情操、培养品德为归依。环境的美,不仅可以启迪文思,对生徒的人格塑造也具有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功用[1]。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因此,书院在选址上特别考究与细致。依山傍水,优美、宁静的自然环境是书院环境选择的重要取向。不少书院借山形之胜,水色之秀来给学子以道德上的启迪。书院的选址与朝向注重山水之胜有品德操行、隐士文化、功能需求、审美观念等原因。
以环境教育的观点看来,环境塑造人,整体环境及环境中的要素以及多要素形成的空间合力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老书院的环境观同样适用于现代大学校园的环境选择与规划。康奈尔大学《1985年校园规划指导准则》中有这样一段话:“十分重要的一点是:期望进屋入康奈尔大学的学生承认,在他们选择康奈尔大学的诸多理由中,校园环境是仅次于学术上杰出声誉的第二位理由” [2]。中外的著名大学几乎都有着优美的校园环境。如老书院一样,大学校园应尽可能选择远离城市生产、商贸繁荣区域。选址于城郊及山地,不但利于形成优美而幽静的校园环境,减少投入,也利于管理,并为城市建设节约国土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借助良好的自然环境实现安慰身心、增进健康、塑造人格、启迪才智、培育人才等目的。参照许多书院建筑与环境的融合手法,除了体育场地、广场及大型建筑建设的需要外,大学校园应尽可能依山就势,少作大的地形地貌改造。深圳大学的规划、建设就遵循了这一点。应能动地利用基地内的河流湖泊、绿化、山石、古迹等作为校园格局的构架。四川美院虎溪新校区算是这方面的一个经典案例,连庄稼、农舍、残墙都保留了下来。当然,现代校园也常常用人工的方式弥补自然的不足,或者直接强调人工美。另外,还应通过巧妙的手法,处理好校园内外环境“借”与“避”的关系。在设计中借鉴书院园林 “巧、宜、因、借”等手法,才有可能获得大学校园环境的生态平衡、自然气息和个性特色。
二、书院语境与现代大学校园的空间语义
书院语境是指书院的表意结构,也就是书院建筑的符号构成。中国书院建筑由功能性空间和非功能性空间(元素)两大部分构成。功能性空间主要包括讲堂、斋舍、食堂和藏书楼等,非功能性空间一般包括泮池、碑、文庙(或先贤殿)、纪念性祠堂等。这两类基本语汇构成了书院完备的富有象征意义的话语系统[3]。
虽然现代大学校园的建筑群体和空间环境较之老书院的建筑、庭院复杂得多,但其实在很多方面都能找到二者的对应和联系。现代校园环境也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有教学楼、食堂和图书馆等建筑,还有水景、雕塑、纪念园等非完全实用的环境要素。书院的平面形式有规则式和自由式两种。而现代大学校园的平面布局也可有规则式、自由式、综合式等类别。
书院中的泮池、泮林、泮桥、碑廊、石坊等非常具有象征意义,成为学宫和书院重要的符号。书院的整体布局具有仪式性、象征性、纪念性特征。而较之老书院,许多大学校园暴露的是工业社会的肤浅和现代设计的苍白。许多大学校园中的环境要素和小品少象征意义,多实用和装饰功能,因此在具体设计中,应尽可能赋予空间特殊语义,从氛围上感染、精神上感召师生。同时,这类环境语汇应如老书院一样,按照一定的伦理、精神法则及美学、空间规则来排列和组织。鹅湖书院的整个建筑按照准备、入门、受教、崇礼四个意义单元来组织。通过这些形式手法可以总结出精神轴线、仪式轴线、历史轴线等概念。这种虚拟轴线运用于校园环境空间的组织中,比那种简单的视觉轴线来得深邃、含蓄、耐读。
虽然讲堂是书院的中心,但祭祀性建筑却是书院乐章的最强音,这说明中国书院建筑的文化特色是务虚高于务实,但这类建筑实际是有着极其重要的实在功用[4]。现代大学校园同样不应缺少纪念性空间等各种精神空间,以免环境空间缺失宣扬师道、实现感化、昭示历史、彰显底蕴、完善人格、仿效前人、劝诫规砺等功能。对于这种精神空间的设计,应借鉴书院的多重句法结构,综合运用纪念性建筑、古迹、雕塑、树林、石刻、图像、文字等元素,并以现代的方式表达出来。环境精神融入校园环境需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利用校园内独特的自然景观或建立独有的整体风格。如北大的未名湖、重大的民主湖已经成为学子心中崇仰的知识殿堂的象征符号。统一的建筑风格和环境特征形成纯粹的、震撼的视觉效果和整体鲜明的印象,在师生中建立起学校历史和文化学术的自信。二是强化纪念性环境的设置。以杰出人物、教育家雕像、纪念园、展示廊等环境设施,可以展示办学成就,促进学子领悟校园精神,获得学习动力。三是学校办学宗旨、理念在环境空间中的直接或含蓄表达。
书院以礼为经,以乐为纬作为语法规则来控制和创造精神空间的手法,转化到现代社会也是要规范学子的行为活动、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与和顺的人际关系,因此对大学校园环境设计有着更高层次的教示。
三、书院艺境与现代大学校园的环境特质
书院是人类智性的纪念碑,是人类文化精神的象征,也是展示地方文化形象的窗口,它是同其它古典建筑及园林具有等量价值的艺术作品,典型地代表了一个地方特定历史时期的建筑艺术的水平[5]。
从艺术的角度对书院进行横向考察和纵向探索,除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些艺术特征外,它还有以下一些特点:书院建筑、园林总体表现出浑朴、简淡、端庄典雅的艺术气质。部分地方的书院建筑地域风格鲜明。书院注重历史风格和文脉的延续,突出文化意象。把建筑的细部和艺术化处理放到首要位置,许多环境、建筑装饰部件多有隐喻和象征,是民间吉祥文化与儒家伦理文化的交融。建筑空间和环境空间巧妙融合,功能空间与自然景观展开亲密对话,平等而谨慎地对待自然环境。空间序列明朗、严谨、有序,空间形态张弛有度,收放适中,轻重有别。追求环境景观的意境之美。
到了现代社会,受众要求大学校园环境有着更高的品质和内涵,环境功能进一步完善和细分,场所精神与现代教育理念完美对应,环境、人、教育谐和发展。但一旦冠以“现代”二字,许多大学校园的设计、建设便热衷于场地规模的扩大,专注于物质功能的满足,着力于交通流线的组织,倾心于建筑样式的高、新、简,而忽视了校园环境的内质要求和核心价值。
反思一部分新建校园的环境设计模式,批判地继承书院建筑、环境设计的理念,并通过整合、提升、拓展,可以就现代大学校园环境设计提出一些基本的体会和主张。
1、环境格调和设计向度
大学校园的环境格调和工厂、商业区、医院、风景区不同。应该形成大学的根本气质和精神面貌的表情。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人文内涵和精神特质。但总体格调应该亲切可人,尺度适宜,文秀端庄,宁静幽雅,生意盎然。但有的大学也会选择朴实、内蓄、严谨、凝重、宏伟、大气、外扬的格调。书院的空间氛围显得过于冷面,而现代大学校园环境必须通过空间与环境要素的处理,营造整体、丰富、生动、开放、严谨、有序的空间氛围。既要营造优美环境,又不能过度铺张和浪费。不能把校园打造成完全的景园,景观性压倒了文化性,必然影响教育、教学功能。同时,建筑体量不宜过于高大,否则破坏环境与建筑之间的友好对话与关照,脱离校园人群的正常感受。因此,必须把握好环境中各种设计的向度。
2、空间序列和空间组织
在建筑空间的组织上,也可能使用轴线,也可能没有轴线。从校园外的公共环境进入到校园内部,通过不同的环境空间逐步达到教学楼和宿舍,具有从公共到私用,从相对闹区到静区的变化过程。在空间序列设计中,或利用一系列的庭院空间,或利用空间的“收”“放”处理,都能使空间序列变得丰富。更耐人寻味的是建立一种自由而具有内在秩序的空间格局。不管是否使用轴线,按照开端、发展、、倒、结局等节奏模式来组织、引导空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核心式、发散式、模数化、网格式等空间布局方式。现代大学校园环境应采用富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序列式空间构成与组织方式,强调空间的有序流动与转换,形成一系列具有领域性与场所感的教育、休闲与交往空间。使各种空间自然对比,又运动地变化。既要符合信息社会对空间流通和开放的要求,又要保留传统空间亲切宜人的尺度[6]。
3、环境功能和人文因子
现代大学校园较之书院的的环境功能更显多样和复合,但就是南湖书院这样的乡村书院也考虑了观赏和娱乐的因素。现代校园环境的多功能性要求其空间必须具有多样性。应具有供师生交流、聚会、健身等公共空间,也应有供个人和小群体学习、思考、休憩等半私密或半公共空间。
现代校园环境须有浓厚的人文气息以发挥文化和精神的力量实现教育功能。可以通过文化、艺术等因子建立精神空间。云南大理学院的规划以“风、花、雪、月”为主题构思,结合了地域文化。要形成校园的人文气息和文化意象,还可以采用立体的、多方位、多种因素的综合。如通过建筑与环境的神圣感,环境小品(雕塑、绘画、碑刻等)的艺术感染,指示、展示、宣传设施的信息,运动的声音、读书声、音乐、广播,各种行为活动与人们的表情,植物绿化的象征等各种感官体验和精神感念的立体交叉,营造出强烈的人文气息。
4、空间节点和人性诉求
老书院十分重视入口区域的设计,认为那是世俗世界和高尚世界的分野,具有跨越蒙昧鸿沟,走向智慧大门的象征意义。同样,几乎每一所名校都注重大门的设计。无论是气势恢宏还是尺度宜人,无论现代还是古典,入口的设计都应当显得端庄、沉着。它需完成校园内外的过渡和示意,表露园区性质,彰显办学成就和教育理念,营造知识圣殿的神秘。由于发展的需要,许多大学入口需要新建或扩建,但很多学校都想方设法留存了旧有的大门,体现了新旧融合,文脉的延续以及对办学历史的景慕和尊重。
人际交往与教学同等重要,而广场是这种活动展开的最重要的载体。它还有集会、防灾、演出等功能。需要注意的是校园中不同类别广场中的人流、活动、氛围和要素组成都应有区别。一般还有作为学校象征的主广场。广场周边的建筑一般都比较重要。广场中或广场周边都会有各种艺术小品来共同形成这类空间的“场力”和场所精神。
校园的其它空间节点如读书区、休息区、纪念园、生态林、展示廊等不管功能有何不同,同样要和校园环境形成整体的设计,风格和形式应统一和有所照应。还应合理选择设置地点,处理好各个空间节点之间的分隔和联系。同时,需注重文化内涵和审美表达。良好的细部设计往往更能影响学子心性的修养。
另外,应注重师生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必须研究大学人群的文化取向、审美品味和生活要求。特别需要通过环境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注意环境与安全问题。注意以行为设置空间,以空间引导行为[7]。不能将设计师或某些领导的个人偏好强加到校园环境的规划设计中来。让师生参与设计甚至局部的施工是一种进步。人性化设计不能变成口号,它往往体现在细节关怀。
四、结语
老书院的建筑、环境设计方式,体现了充满智性光芒的美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无论是从书院的胜景、语景还是艺景来看,其对现代大学校园环境设计理念的借鉴作用最为核心地表现为环境精神、校园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营造。这一点是现代校园环境中最重要的设计因子,也是最难确立的一个方面。书院文化理想和审美情调以及文脉传承在环境中的融合和渗透也值得研究。书其建筑和环境细部装饰设计如何实现辅助教育、激励学子、伦理制约等方面还大有学问。以发展的眼光,结合当代教育的需求,运用现代环境、景观设计的前沿理念,继续走进老书院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精神空间,必然会获得更多感悟。
参考文献:
[1][3][4][5]万书元.古风――老书院[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1-51.
篇8
幼儿园的所有物质、精神条件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幼儿园教育环境则是由幼儿园各种物质器材、设备条件、制度环境、精神氛围等综合的、动态的、教育的空间范围或场所。这种空间范围和场所,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既是开放的,又是相对封闭的。不仅要受到特定的地理环境、空间方位的影响,还要受到特定的社会文化的影响,但在总体上说,幼儿园环境应具备两大功能,即保育功能与教育功能。
一、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
在刚刚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踏入社会的第一步,缺乏认知和生活经验,大脑如海绵一样吸收着大量的信息,创设布置良好的环境能实现环境与幼儿相互作用,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教育。这也是《幼儿教师标准 (试行)》在“专业能力”指标中将“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放在首位。环境的创设和布置上升到与日常教学活动平等的地位,成为课程设计与实施的重要因素。同时,幼儿园环境布置促进了幼儿的社会化发展,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起来。由此可见,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目标是为工作第一线工作培养合格的教育工作者,高职教育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教学中,我们要把突出动手能力培养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教学改革为手段,以社会实践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潜能作为教学发展目标。
2.《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能设计能布置幼儿园室内外教育环境,并能根据幼儿园教育场景因地制宜设计与布置活动场地的能力。本课程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从幼儿园室内外教育环境设计布置的过程出发,从而在整体教育环境创设中能充分体现幼儿园的文化特色,设计制定全程实践的教学体系。
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为能设计、能制作、能创新;明确环境教育作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熟悉对于不同教育特点设计布置环境的的设计要点和制作重点;调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重视教学实践,培养创造意识为教学的目标。
幼儿园教育环境课程着力于幼儿园实际岗位需求,联系实际,实践学习观摩。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课程不只是学习对儿园的环境进行装饰绘画,更注重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真正实现设计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课程设置包括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创设体现精神环境。实际布置班级文化环境,体现园本文化,让孩子在宽松、和谐、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二、实施全程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
现今,环境创设课程体系的弊端在于实践课程附属于理论课程,理论课与实践脱节,课程设置重复交叉,学生对实践环节不了解,理论知识程度偏深、新知识缺乏,技能操作简单,培养出来的学生技能不熟练。具备实践性的人才是社会急需的,因此对于课程的设计和实施都具备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1.实践性教学设计理念
在我国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教学中,理论教学占据了几乎全部的教学时间,讲授幼儿园创设原则和创设理论,授课教师教师主要完成阐述教材,而没有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操作本身的实践性、技术性出发来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
我们的实践性教学设计理念为课程的内容基于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的实际需要,来源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与任务,是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结合真实教学环境和实际操作过程以及行业的认可,选取教学内容从点到面、从室内到室外、从平面到空间的设计制作方法,引入实践技能培养。课程涉到绘画、教玩具制作,紧密结合着眼于应用,侧重可持续性的人才发展方向,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依据幼儿教师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实际环境设计。认识幼儿园环境育人的基本知识,幼儿园环境布置的基本原则。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幼儿园环境、了解幼儿园创设的要求和原则、掌握具体实施环境的技能。
2.幼儿园真实环境中建立实践性教学场景
(1)幼儿园中进行真实场景实践教学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课程必须与幼儿园场地相结合,真正做到实效可行的人才培养。幼儿园环境的整体创设要符合幼儿心理发展和幼儿园的办学理念的需要。不仅是硬件设备的表现,而是和教育相互依赖、相互包容、相互影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因此幼儿园教育环境对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实践性教学指学科问题生活化、情景化、社会化,另一方面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生活实践、探究实践。在教学中我们联系校企合作单位,作为真实场景的教学实践场地,这一理念不仅得到了幼儿园的认可和大力支持,也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依据课程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的原理和要求,在真实环境中得到的进一步学习和证实,更能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同时对于设计布置的环境进行操作实践,也是将书本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了园本文化的体现。
例如在和襄轴幼儿园、育才幼儿园、蔚蔚艺术幼儿园以及幸福童年幼儿园的合作的幼儿园环境设计布置中,学生和教师不是单一的绘制装饰墙面,找些图例临摹就行。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幼儿园,将课程案例建立在真实的环境中,与园长的沟通交流中深入了解每个幼儿园需求和理解幼儿园的园本文化以及幼儿园的办学特色和艺术理念。解析幼儿园所需创设的环境的创设要求和地理特点,依据这些带领学生全程参与制定创设方案(有特色、有目的),修改方案,实施方案。完整的了解幼儿园的环境进行设计实施中所要面对的各种问题设计制定方案。如襄轴幼儿园外墙创设需突出体现出幼儿园的办学历史和教学的规范性,反映幼儿园的一日常规,我们确定为传统的写实手法描绘幼儿园日常室内外活动为题;而育才幼儿园的要突出青春、积极阳光的教学团队和新型的教学理念我们设计为活泼动感的儿童之家风格;幸福童年幼儿园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管理我们最终定稿前卫时尚的运动风格;蔚蔚艺术幼儿园的艺术创意室突出神秘,探险的主题,墙绘以精灵王国为主题色彩选用神秘的深色调为主。
一个优秀的创设方案首先是对幼儿园园本文化的理解――形成表现幼儿园的特色体现――制定能突出主题的方案(包括制作手法)――进行精细创设制作(精湛的艺术创作手法)―― 体现出良好的、幼儿喜欢的环境。整个环节使学生理解了幼儿园的幼儿起到了决定性的能动性,环境不是死的环境,要做成具有生成性和互动性的环境。从不知如何下手到能进行反思修改,从被动接受任务到主动积极的进行创设,每个过程都让他们体会到了幼儿园环境与幼儿之间联系,体会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性。
(2)模拟幼儿园真实场景的社会化教学
除了经常组织学生去幼儿园进行实践场地观摩实训学习,也分享实习幼儿园教师的学期创设方案和创设过程。组织学生进行旁听,进行点评,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意义,同时能使同学们对于各类幼儿园的环境有一个直观的、感性的认识。通过幼儿园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创设方案加强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课程模拟幼儿园真实场景,设计不同组别不同的教育环境,依据教学需求,模拟制定以小组为单位的设计团队,指定不同的环境任务既有宏观的环境也有微观的环境、既有物质的环境创设也有精神环境的创设;进行实施计划,计划的编写要具备可操作性,能在指定的工作日内保质保量完成;编写设计方案,设计方案明细主要制定以下内容:创设目标、环境分析、创设理念、以及创设步骤、和创设总结。并结合相应的创设方案的演示,演讲全面展示每一组的设计理念阐述设计过程,这一举措不仅让学生能更多地了解环境创设在幼儿园教育中重要位置,也在编写过程中了解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不仅仅是物质的堆砌从而反映出精神家园的建设。方案的编写突出创设目标以及创设环境的解析,又要有鲜明的个性体现,我们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取得良好的实效,从而在对理论的学习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3)多样教学资料建立实践教学的基础
使用案例教学建立幼儿园实景进行讲评。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以及实际操作的主动性。并通过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各种案例分析,掌握实际运用环境创设的技能、从而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案例的选择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可操作性的为主,案例的形式不仅是幼儿园环境的示范图例单一的形式,还有历来的幼儿园环境创设的PPT以及各类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演讲视频,以及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教学演示,组合成多方位、多手段全面的教学资料。通过对这些幼儿园区各个环境的学习,进行充分的讨论时间,对环境创设的得与失给予设问,也留下了无限想象和改造的空间。帮助学生充分研讨,不断探索与总结,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案例教学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三、实践性教学效果
通过学生对于幼儿园教育环境课程课堂内外的实训,综合技能技巧创新,课程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年以来以专业技能服务幼儿园,为不同的幼儿园进行了外墙、创意室、区角等不同环境创设,获得企业一致的好评,认为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社会实践能力,适合市场的发展需求,能够依据幼儿园的特色和教学需求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和布置,这都基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课程紧密结合实践教学,真正培养出社会需求,学生需要的符合职业发展的高职课程。学生在实践性的学习中受益匪浅,将书本中的生硬的理论知识内容在具体的实践场所学习中轻松化解,技能技巧也在制作中得到了提高,真正做到教学、课堂、岗位一体化。
近些年我们专业为合作校园建立和创设了不同的优秀案例,不仅使行业了解了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更重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与实践结合才是技能学习的反馈。课程全面实践性体现在教学各个环节的与实际环境相结合,学习不再照本宣科,学生的技能与实际环境融合。
课程的实践性必须拓宽与幼儿园合作渠道,是给学生一个大的平台,自由的发展。教师加强对课程实践的监管教学需要切实做到引导正确、指导到位。更需要一支专业素质高、实践操作能力强优秀师资队伍,授课教师具有很强实践能力在实施实践教学中给予学生专业性的指导。实践出真知,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实践中发展,培养成实践型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玛利亚。蒙台梭利《有吸引性的心灵》,薛杰译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年5月
2. 屠美如《向瑞吉欧学什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3.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陈鹤琴教育文集》北京出版社1983年
4. 阎水金《幼儿园环境与教育》幼儿教育1993年
5.《幼儿园指导纲要》是2001年7月
6.幼儿园教师标准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年2月10日
篇9
关键词:住宅 环境 照明 灯具 布线 设计
一、室内环境设计概述
室内环境设计属于建筑装饰的范畴,而建筑装饰是建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学的任务是构想一个带有可用空间的立体并使其尽量地漂亮和实用。早在十九世纪以前,建筑装饰是建筑学的代名词,大多数的建筑师认为,装饰是建筑艺术与单纯房屋设计的主要区别。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变革扩展了建筑的内涵,现代建筑设计的概念取代了建筑装饰,这一情况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现在,人们重新认识到建筑装饰在建筑的个性化、建筑传统的继承以及满足公众的社会心理需求等方面的意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为建筑装饰业带来了一次繁荣,大量的家庭居室和高楼大厦对新颖、美观、富于个性的装饰的需求,为其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建筑装饰设计不是仅仅考虑建筑作为六面体的问题,而是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地进行多层次的空间环境设计,利用平面和空间的构成、透视、错觉、光影、反射和色彩变化等原理配合物质手段创造出预期的格调和气氛。它包括各种居住和公共建筑的室内环境设计和室外装饰设计以及小区建筑环境设计。其中,室内环境设计不只是简单的装饰,也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美化,它应该是充分满足室内空间的性质和用途,并与建筑功能和建筑技术(风格)相适应,通过对空间、造型、细节、色彩、艺术品等进行综合性整体设计,满足不同的使用功能和审美价值。
我国的住宅室内环境设计,自建国以来,实际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早期,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室内环境设计简化到最低点。粉刷一下墙壁,挂几幅年画,摆几件必须的家具。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开始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开始腾飞。尤其到了九十年代,建筑作为一个产业蓬勃发展,房地产业不断升温,与之相适应的室内环境设计受到重视。但一开始在一种浮躁急切的心理驱使下,室内环境设计呈现一种浮夸的风气,各种新型材料和高档物品不问主题,甚至忽视功能地拼命堆砌。经过一段时期以后,人们开始冷静下来,加上参考国外的一些优秀的设计案例,室内环境设计开始进入稳步发展时期。
二、建筑电气与住宅室内环境设计
正如主体的建筑设计需要结构、设备和电气等专业的配合,在装饰设计中总的装饰效果是一个总的构想,由结构专业完成了硬件设施,搭起了架子,设备和电气专业负责完成软件设施,赋予这些钢筋混凝土以人情味,让他们有了温暖,能够呼吸,由硬帮帮的东西而软化活化。建筑电气的任务是以现代电工学和电子学为理论和技术基础,人为地创造和改善并合理保持建筑物内外的电、光、热、声的环境。建筑装饰中的建筑电气是建筑电气在建筑装饰中的延伸。在室外装饰装潢中建筑电气主要是完成立面照明、广告照明、环境及道路照明等,而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建筑电气的功能应用就复杂的多了。
在住宅室内环境设计中,为了配合总体设计思想,突出装饰主题和理念,建筑电气专业对所采用的照明方案(包括照度、电光源、配光方式等)的准确选择和照明器具的合理应用,能有效地加强装饰效果,渲染空间的环境气氛;同时,随着各种装饰材料的不断更新以及新型材料的不断涌现,一大批具有装饰表现力的开关,各种用途的终端插座以及其它暴露于室内的电气附件也朝着美观、安全、安装维修方便和多功能的方向发展,既能满足其在电气系统内的功能要求,又能在室内起到一定的点缀作用。另除了上述强电项目,随着人们对建筑现代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包括通讯、有线广播、有线电视、防盗保安以及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在内的弱电,还有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更增强了整个设计方案的适用性、安全性、现代性和可拓展性,符合了以人为本的宗旨。
三、照明方案和照明器具
3.1 照明设计的步骤:
(1)针对各种功能照明场所的视觉工作要求以及室内环境情况确定设计照度,使得在该室内进行的各项工作和活动能够舒适自如地进行,并且能够持久而无不舒适感。同时,应注意各房间亮度的平衡。对于较小房间可采用均匀照度,而对于较大房间如果只在中间设一个顶灯,就会使人感到房间变小,如果在墙上增加适量壁灯,就可以消除这种感觉。
(2)根据室内装饰的色彩对配光和光色的要求选择电光源和灯具。如果室内装饰色调以红、黄等暖色调为主,则应选择色温较低的光源(如白炽灯),配合一定形式的花灯,产生迷离的散射光线,增加温暖华丽的气氛。在确定光色和照射强度时,还应能够正确显示织物材料表面、壁画、挂画、室内色彩和地毯图案等,这里除了要注意电光源的显色性,必要时设置一些射灯,对一些点景物件进行提醒照明。
(3)选择照明方式和布置灯具的方案,使室内照明场所形成理想的光照环境。光的照射要利于表现室内结构的轮廓、空间、层次以及室内家具的主体形象。首先确定一种作为普通照明的方案,取得一定的照度,能够满足一定的活动要求;然后针对局部不同的功能要求,选择各种照度和光色以及灯具形式的局部照明。
(4)按照最后确定的总体布灯方案,验算室内的照度值,必要时也可在安装完毕后,进行实地测量。这一步容易被忽视。要想达到良好的照明设计效果,此举不可不为。
(5)确定照明控制方案和配电系统。设置各种电气插座,并留有一定的富裕度。对于插座的设置,近年来随着各种家用电器层出不穷,对电的需求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有关规定指出在室内的任何地方距墙壁插座的距离不超过1.5m,这是根据家用电器的附带电源线一般为1.5m左右长而定的。
(6)计算各支线和支干线的计算电流。选定导线型号和截面,穿线保护管的材质和管径。必要时进行电压损失校核。有些装修人员认为照明电路的电流不大,对其配线也不够重视,尤其是那些“马路上的游击队”,选用RVB软线照明配电线,它在机械性能和允许电流方面都存在缺陷,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加上老化因素,势必造成隐患。
(7)选择开关、保护电器和计量装置的规格和型号。
(8)绘制照明施工图。如果在施工中有所变更,应及时落实在图上,以便最后装修完毕绘制电气竣工图。便于以后使用功能再次改变时参考。
3.2 不同功能房间照度的设计要点
(1)客厅,又名起居室。看起来这两个名字并不相近,也不等同。实际上这两个房间也不是一回事。顾名思义,客厅是接待客人的地方,而起居室则是家里人娱乐交流的地方,只不过在我们这里,尤其是目前大部分住宅设计中一般把这两种功能合二为一了。自建国以来,城镇住宅的客厅有一个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这里就不再多说了。根据现代人的居家理念,并不热衷于在家中应酬,而是希望家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港湾,让家人在喧闹的城市中,拥有一个安静的空间。所以,客厅(实际应该侧重于起居室)作为人们在家时逗留时间最长的场所。在进行照明设计和其它专业设计时不容忽视。客厅的功能较一般房间复杂,活动的内容也丰富。对于照明设计也要求有灵活、变化的余地。在人多时,可采用全面照明和均散光;听音乐时,可采用低照度的间接光;看电视时,座位后面宜有一些微弱的照明;读书时,可在右后上方设光源,能够避免纸面反光影响阅读;写字台上的光线最好从左前上方照射(约30~40cm高),再保证一定照度的同时避免手和笔的阴影遮住写字部位的光线。室内如有挂画、盆景、雕塑等可用投射灯加以照明,加强装饰气氛;书橱和摆饰可采用摆设的日光灯管或有轨投射灯;有一些高贵的收藏品,如用半透明的光面板做衬景,里面设灯,会取得特殊的效果。在电气功能设置的合理性方面,客厅的照明开关应采用双控或多控调光开关,一处在玄关处以便进出时方便开关,另一处在沙发附近,可以随时调节灯光。客厅必须安装应急灯,以备突然停电或发生电气故障时使用,如果配合视听设置的控制,音频、视频、电话等有关电子连接线,都预埋在沙发附近,将DVD、电脑键盘等必须用手操作的设备也置于附近(如茶几下)。这样就可以坐在沙发上换碟,炒股或接受远程教育,可谓方便之极。
(2)餐厅,餐厅照明应能够起到刺激人的食欲的作用,在空间比较大、人比较多时设计照度高一些会增加热烈气氛;如果空间小、人又少设计照度应低一些,营造一种幽雅、亲切的气氛;以我国目前的生活发展水平,单独设计餐厅尚未普及。国外的餐厅设计为了追求安静,常使灯光暗些;而我国在烹饪艺术方面,讲究色香味俱全,因此,要求灯光稍亮些。一般常用向下投射的吊灯,光源照射的角度,最好不超过餐桌的范围,防止光线直射眼睛。比如使用嵌顶灯或控罩灯。还应注意设置一定的壁灯,避免在墙上出现人的阴影。
(3)厨房,一般较小,烟雾水气较多,应选用易清洗、耐腐蚀的灯具。除在天花板或墙上设置普通照明外,在切菜配菜部位可设置辅助照明,一般选用长条管灯设在边框的较暗处,光线柔和而明亮,利于操作。
(4)卧室,卧室照明也要求有较大的弹性,尤其是在目前一部分卧室兼作书房的情况下,更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局部照明。睡眠时室内光线要低柔,可以选用床边脚灯;穿衣时,要求匀质光,光源要从衣镜和人的前方上部照射,避免产生逆光;化妆时,灯光要均匀照射,不要从正前方照射脸部,最好两侧也有辅助灯光。防止化装不均匀。如果摆设书柜,应有书柜照明和短时阅读照明。对于儿童卧室,主要应注意用电安全问题,电源插座不要设在小孩能摸着的地方以免触电危险,较大的孩子的书桌上,可以增设一个照明点。睡眠灯光要较成人亮些,以免孩子睡觉时怕黑或晚上起床时摸黑。
(5)卫生间,卫生间的照明应能显示环境的卫生和洁净。一般对照度要求不高,只要能看见东西就行了。常在屋顶设置乳白罩防潮吸顶灯,在洗脸架上放一个长方形条灯。如有化妆功能,可增设两个侧灯。另在卫生间外门一侧设一脚灯,便于在夜间上厕所使用。
(6)门厅、走廊和阳台,门厅一般设置低照度的灯光,可以采用吸顶灯、筒灯或壁灯;走廊的穿衣镜和衣帽挂附近宜设置能调节亮度的灯具。阳台是室内和室外的结合部,是家居生活接近大自然的场所。在夜间灯光又是营造气氛的高手,很多家庭的阳台装一盏吸顶灯了事。其实阳台可以安装吊灯、地灯、草坪灯、壁灯,甚至可以用活动的旧式煤油灯或蜡烛台,只要注意灯的防水功能就可以了。
3.3 照明灯具的类型和选择
灯具是电光源,灯罩及其附件的总称。照明灯具的选择,应适合空间的体量和形状,并能符合空间的用途和性格。大的空间以用大灯具,小空间宜用小灯具,住宅照明以选用小功率灯具为主。灯具造型应与环境相协调,同时注意体现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以及个人爱好,体现照明设计的表现力。
(1) 花吊灯,是一种典型的装饰灯具,它不以高照度和低眩光为目的,有时甚至要刻意产生一些闪烁的眩光,以形成奇丽多姿的效果。花吊灯的样式繁多,外形生动,具有闪烁感,安装暖色调电光源时,能在室内形成一个(或多个)温暖明亮的视觉中心。然而吊灯对空间的层高有一定的要求,若层高较低,则不适用。有一种吸顶式的花灯,能在层高不够时使用,也能有相似的效果。但却与吊顶灯的那种辉宏壮丽的场景有所损折。
(2) 壁灯,也是一种最常用的装饰灯具。根据不同要求有直接照射、间接照射、向下照射和匀散照射等多种形式。使用壁灯往往也是作为层高偏低(或过高),不适合用吸顶灯时的一种选择。尤其在住宅室内环境设计中,选择一些工艺形式新颖的壁灯能充分体现主人的修养和兴趣爱好所在。壁灯安装高度一般在视线高度的范围内。如果超过1.8米只起到顶棚照射的延长作用。而失去对居室功能的其它作用。在比较窄的走道或其它平面尺寸相对较小的空间应慎用或不用。另注意如装在涂料的墙上会因长时间照射和电热的原因而脱色。
(3) 嵌顶灯,泛指装在天花板内部灯口与天花板持平的隐装式灯具。一般用于有吊顶的情况,其优点是天花板面整齐,节省层高,但是灯具散热性能不好,发光效率不高的缺点,一般不宜作为主光源,而作为主光源灯具的陪衬和点缀。针对目前住宅建筑层高偏低,大面积吊顶本就不合时宜,因此该嵌顶灯(如筒灯),也只在局部装饰性吊顶时使用。
(4) 吸顶灯。顾名思义是指直接吸附在天花板上,包括各种单体的吸顶灯和一些吸顶式简易花灯,都是在住宅室内环境设计中常用来作为各功能房间主照明的灯具。值得说明的一点是如果在客厅等较大房间采用吸顶式简易花灯,在灯头较多时,宜采用分组控制的方式点亮,以利于节能节支。
(5) 移动灯具,指根据需要可以自由移动的灯具。最典型的就是各种台灯,还有放在地板上的落地式柱灯、杆灯和座灯。后者本以庭院中常见,如果室内面积较宽裕,结合一些雕塑造型,装饰效果明显。台灯则主要是作书桌上和床头的局部照明。
(6) 巢灯。就是“反光巢灯”,亦称之为结构式照明装置。是固定在天花板或墙壁上的线型面型的照明,一般都选用日光灯管的形式。通常有顶棚式、檐板式、窗帘遮蔽式和风光墙等多种做法。其中顶棚式为间接照明,檐板式为直接照明,其它为半间接均散光,这种照明方式装饰性较强,但不利于节能,一般作为背景照明。
3.4 照明设计的其它几个问题
(1) 照明控制。照明灯具的控制从一次控制动作所控制的灯具数量规模上分,可以分为单灯或数灯控制,和支路整体甚至几个回路同时控制两种情况,后者一般在较大空间室内或室外使用。借助接触器实行远程控制。如果从同一灯具(或一批灯具)控制位置的情况划分,又分为单控、双控和多控三种。分别采用单极开关、双控开关和多控开关。这在家庭室内环境设计中经常用到,尤其是对于走廊、门厅卫生间、楼梯间和其它需要多控点控制的照明灯具可以在户门入口处、客厅沙发附近、卧室床头附近设置集中控制板面对相关灯具实现多点控制。既利于节能,又给使用者带来方便。当有人叫门时,主人可以在床上预先点亮门厅和楼梯间的灯,当主人想去厕所时,也可以在床上预先点亮门厅和厕所的灯,主人可以在进入卧室前先点亮卧室的灯,也可以在躺到床上后关掉(或打开)卧室的灯。有些灯具还配备了遥控器或采取定时开关。开灯后在预定时间内自动关灯。也能达到类似的效果。只是灯具的费用有所增加。
(2)电光源。在住宅室内照明设计中,较为常见的有荧光灯和白炽灯。荧光灯适用于室内照度要求高,平均用灯时间长的场所,不宜用于频繁开关的地方。白炽灯虽然工作效率低,但它具有显色效果好,暖色成分高,容易进行调光控制,尤其是它的暖光色,与家庭的气氛最是融洽,更是与传统木家具的暖色调相得益彰。因此,白炽灯在住宅室内照明设计中,经常用在门厅、会客厅以创造良好的居家气氛。用在厨房、餐厅可以使食物色泽鲜艳,用于起居室,以便于调光,构成典雅、幽静、亲密和和谐的氛围。
(3)照明的稳定性。照明的不稳定性主要是由光源光通量的变化导致环境亮度发生变化所致。环境亮度发生变化时,人眼被迫跟随适应。如果这种跟随适应的次数增多,会使人眼感到疲劳,时间一长就会导致视力下降。而光源光通量的变化,多由电压波动引起。在照明供电回路中不应包含较大容量的电动机和其它用电设备(如电焊机),另外就是由交流电源供电的气体放电灯(如荧光灯)所产生的频闪效应,会使人产生错觉甚至引发事故。应该采取分相或移相法供电,加以避免。
四、智能家居布线系统
4.1 系统概述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与通讯和信息的关系日益紧密。电话、计算机、家庭保安、家庭影院等相继进入家庭。在住宅室内环境设计中,无疑应满足这些功能需要。于是在小康住宅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智能化的要求。智能住宅主要体现在通讯自动化、家庭办公自动化、物业管理自动化和社区服务自动化;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宜人的家庭生活空间,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换,提供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提供包括儿童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多层次家庭和业务教育,提供家庭保健等服务。
通讯自动化包括可连通公众电话网、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公用数字数据网、公用计算机互连网来完成语言、数据和图像的信息传输。家庭办公自动化包括室内及社区内Internet接口、共享办公系统,信息处理、文件处理和图像处理。住户可在家里进行电子通信联络、传递电子邮件、实现智能电话、智能传真和交互式会议等。物业管理自动化包括室内及社区内安防监控报警、火灾报警、可燃气体泄漏报警、三表(水表、煤气表、电表)自动采集与传输、停车场自动管理、夜间巡更系统和出入口管理系统。安全是家居生活中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对于火灾的发生、可燃气体泄漏,如能尽早检测及报警,可防止或减少人们经济和生命财产的损失。社区服务自动化包括网上购物、股票交易、远程医疗诊断、家庭教育、市民求助信息、网上休闲娱乐、视频点播VOD等。
综上所述,智能住宅不仅应有安全、便利、舒适、节能和娱乐性等特点,还应具有集成的音频/视频、计算功能、通讯功能、自动化及安全防范等。并通过各种独立而先进的自动化电子设备,把这些繁杂的功能集成到人们日常的家居环境之中,再由一个家庭网络连接起来,该家庭网络的基础是家居布线系统。
该布线系统采用ANSI/TIA/EIA 570-A家居电讯布线的标准(Residential Telecommunications Cabling Standard )。主要用于规划新建筑、更新增加设备、单一住宅及建筑群等。认可界面包括光缆、同轴电缆、三类及五类非屏蔽双绞线电缆(UTP);线路长度从插座到配线箱不超过90米,信道长度不超过100米;通讯插座或插头座适合于T568-A接线方法及使用四对UTP电缆端接八位模块或插头。
4.2 系统的组成
(1)一般分布装置,每一个家庭安装一个交叉连接的配线架作为分布装置,主要端接所有的电缆、跳线、插座及设备连接等。提供用户增加、改动或更改服务,并提供连接端口给予外界服务供应商提供不同的系统应用。
(2)线缆,作为家居布线系统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五类四对水平电缆、75欧姆同轴电缆和室内2芯多模光纤电缆。其高性能适合多媒体工作平台不断增长的需要,并与多种介质相配合满足高速局域网的要求。
(3)模板,视频模板用于集成整个家居内有线电视、卫星电视、保安系统,内置的进程控制板可以最大限度的澄清视频信号。语音模板可以支持多个语音插口,保证电话和家庭音响系统的运作。数据模板包括多种数据和话务接口,为数据、电话网络和数字电视提供服务。
(4)跳线,五类数据接口跳线为连接设备提供极好的性能保证。满足高速网络数据传输速率和信号完整性的要求。
(5)安装箱,是家居布线系统的心脏,统一分配和管理到各个房间的传输介质,依次为整个家居提供视听、家居自动化、Internet访问、家庭办公等。在安装箱内还可以固定各种配线架面板。箱体一般嵌入式安装,打开后与墙表面保持水平,操作方便。
(6)插座模块,主要用于一般家庭的通讯信息插座。包括光纤模块、视频模块、同轴模块、音频模块、数据模块与面板组合和匹配,适应实际使用中任何安装的配置和功能的需要。
4.3 系统环境适配要求
(1)通讯中心的种类和型号应满足外线和分配的信号,并在不同的房间提供一个增加的能力。如需要在同一家庭中安装一个以上的通讯中心,宜将话音和数据端接在同一个通讯中心,将视频端接在另一个通讯中心。安装通讯中心的最佳位置为地下室、车房、总配电箱旁等,并要求有足够的照明、电源插座和维护空间。安装方式可以固定于墙上、布背板上或嵌入式安装。
(2)通讯中心所需要的模块板、配件及用户插座的种类和数量。
(3)在每一户住宅中的墙内预埋过线盒,采用RG6U75欧姆同轴电缆从有线电视或卫星接收装置所提供的视频信号与每户的通讯中心端接。同时,采用非屏蔽双绞线从邮电部所提供的外线与每户的通讯中心端接。有用户插座至通讯中心的电缆数量,长度和路径,包括非屏蔽双绞线和同轴电缆等。
4.4 系统的应用
(1)视频应用,采用SYV-75-5同轴电缆,支持卫星电视、有线电视、天线、闭路电视和电缆调解器。如需进入一个以上的视频信号,如录音机、摄影机、卫星接收机等。宜安装第二根75欧姆同轴电缆至用户插座。
(2)通讯应用,采用五类水平电缆至每一个需要话音或数据服务的用户插座。通过ISDN、VDSL或ADSL连上互连网和美国的网络电视,在无边的信息海洋中漫游。选用交互式影像,随时欣赏影片,检查银行户头中的余额。通过小区的内部局域网、查询服务项目、预定服务场馆、翻阅图书馆的存书。由家居自控系统协助管理的各种家用设施自动传送水、气、电读数,也可以在远方用电话遥控家中的设备。
(3)利用安保系统确保室内防火、防盗的要求,在紧急情况时自动向管理处发送报警信号。通过连接到局域网的闭路电视系统观察室外环境,及时了解住宅附近的情况。甚至还可以连接传真的办公设备,配合正在逐渐兴起的家庭办公的需求。
4.5 系统的优势
智能化住宅家居布线系统配合各种电子设备可以提供一个完美的在家工作和生活的环境,能带给用户即插即用的便利,支持多种介入,包括传真、电话、100Basc-T高速数据网络、视讯会议系统、Internet接入以及XDSL接入等。支持多种家庭娱乐,包括全方位有线电视、视频点播、交互式电子游戏、网上购物、远程医疗、远程教学等。并可提供音频视频设备,多房间共享,避免重复投资。加上先进的家庭保安系统,如遇火灾、煤气泄露及被盗等紧急情况时通过自动报案系统向管理处报警。此外还可通过监视系统对幼儿、老人远程监护;通过闭路电视监视住宅内外的安全情况。
家居自动控制系统可在远方用电话自动控制照明、空调等家点设备,自动传送水、电、气表的读数。总之智能家居布线系统可以提供一个面向现在和未来的高标准住宅,对于室内环境设计各方面的功能都会大大的延伸,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和复杂多样的需求。IT业的发展是如此迅速,一个合理的布线系统,以最少的投资支持未来出现的任何新应用,管理与维护也非常简单。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该家居布线方案时,还应提供必要的配套服务设施,在注重应用的同时享受增值服务,如通过共享设备,8个电视机可以同时共享一台VCD机。
从投资成本上看,该布线系统大约占到整个工程投资的1%左右。从房地产开发商的角度来讲,安装智能化布线系统并不比给每家都安装上空调的花费更多,但安装上智能化家居布线系统的住宅楼却从本质上改变了住宅楼的性质,使其真正成为了一个智能化的住宅楼,可以得到更多用户的认可,这对房地产开发商来说也是划算的。
篇10
关键词:地域文化;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艺术设计;环境景观;桂林;城市文化品位
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Local Culture to the Design of Urban Public Environment Facilities: Take Guilin as the Example
CHU Hai-feng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在为城市和社会的发展提供着基础的公共服务,保障城市功能正常运转的同时,城市公共环境设施作为城市整体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建筑、城市环境共同反映着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城市的特色风貌。公共环境设施是指街道、社区等公共场所中为人们活动提供条件或一定质量保障的各种公用服务设施系统,以及相应的识别系统。“环境设施”这一概念起源于英国,亦被称作“街道的家具”、“园地装置”等,欧洲人又称其为“城市的配件”。公共环境设施的内容包括卫生系统、照明系统、休息系统、信息系统、导向系统、管理系统等等,承担着城市配套设施的功能。公共环境设施虽说都是一些公车站、指示牌、垃圾桶等小体量设施,无法与城市公共广场、城市整体环境景观等大型项目并肩而立,但其数量和类型众多,分布面广,而且直接服务于公众人群,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城市公共环境设施俨然成为“城市名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目前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中,设计的地域性原则为设计师们所认同。然而,目前我国一些城市中的公共环境设施设计却忽视了这点。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中普遍存在着同质化、工业化等问题。这些公共设施虽然能够满足城市对设施的基本功能的要求,但是缺乏各个城市特有的地域性特征。某些公共环境设施的设计作品在形式上没有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在材料上,忽视了对本地本土材料的利用;在文化中,忽略了历史文化内涵。这些设计作品成为了城市形象和城市本土文化的“外来者”。大量造型相似的公共环境设施充斥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使本就“千城一面”的城市形象更缺少特色,磨灭了千百年来城市自身所孕育的个性和特点。
二、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中运用的重要性
所谓地域性,泛指“因人类地理分布而形成的地域性群体文化”。城市的地域文化是一个城市自然生长的历史沉淀,它存在于地域的自然景观当中,存在于地方性建筑当中,存在于地方历史文化当中。在设计之前,充分理解地方性文脉、了解地域性特征是设计出优秀的城市环境设施的前提。只有当设计师充分了解和掌握了当地的城市自然景观特点、城市发展的历史、城市总体设计定位、城市中人群的生活习惯、地域性建筑的特点、地域文化特征及文化符号等种种要素之后,寻找出其内在的精神文化内涵与外在形式的联系之后,才能将其融合到公共设施的设计当中,设计出具有着地域神韵的作品。
沙里宁在《城市的发展、衰败与未来》一书中曾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目标与抱负”。与人群直接接触并发生功能关系的公共设施就是一个展示城市文化和城市品位的平台。在公共设施设计中,地域文化是设计灵感及设计元素的重要来源。设计师在设计思考之时,应当尊重当地人群的生活习惯,善用当地的地方性材料,注重地域文化符号的提取和利用,顺应当地的自然和人文条件,设计出具有“认同感”和“亲切感”的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这不仅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促进的作用,也会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成为外地人了解城市的“名片”。
三、桂林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
在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中,可以从当地的自然景观、地域性特色建筑、地域文化等内容中提取所需要的设计元素,结合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地方性材料等客观要素综合设计。同时也要考虑到城市人群的对公共设施的功能和审美的需求,以及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对所提取的地域文化元素用现代的设计手法进行分解、抽象、重构,将其有机的融合到公共环境设施设计当中。
1. 桂林地区地域文化特质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平均海拔150米,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城中多山水,因此城市总体规划建设以“城在景中,景在城中”为主线。城市地处低纬,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气候宜人。桂林市城市定位为风景旅游城市,自然景观成为其地域文化的显著特征。桂林城中多山,山形如盆景般秀气灵动,韩愈有诗云:“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整个城市完全融入到自然景观当中,结成一体不分彼此。建筑文化上,当地所特有的桂北民居建筑形式也颇具特色。民居建造多利用本地多产的建筑材料,通常以木材作为主要围护结构,建筑结构多为穿斗式,台基部分多由当地石山上采撷的青石石块所砌筑,屋顶部分则为青瓦屋面所覆盖,建筑材料和建筑色彩与青山绿水相呼应。桂北民居中马头墙形式或观音兜形式的山墙是桂北民居的主要特色,其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尤为凸显灵动之气。桂林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虽处少数民族地区,但是城市中居民多以汉族为主,多民族杂居。其地域人文文化也与桂林山水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地有着许多关于山水的神话传奇,也有着关于少数民族脍炙人口的“刘三姐”的传说。对于桂林市这个有着自己独到地域文化的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必定要以山水自然景观文化为主,结合民居建筑文化、地区民俗文化,从中提取设计元素并加以利用。同时还要依据人口构成的特点,针对本地居民和旅游人群的不同需求进行设计。
2.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中对自然景观文化元素的提取和利用
桂林城市地处丘陵地带,城中山水秀美,是城市自然景观元素的典型代表。在城市公共环境设计中,对此自然景观文化元素的利用乃是设计的一大重点。在设计中,如山体、水景等自然景观元素不可能完全复制或一味地模仿照搬,宜用现代的设计手法提取、抽象、重构,取其形意之美,展现在设计之中。采用将自然元素符号化的设计手法能够有效地体现城市的地域自然文化。以城市公共环境设施中公车站设计方案为例(如图1)。该公车站设计采用了抽象和象征的设计手法,将城中山体形象加以抽象和符号化后,取其意象带入具体设计当中。车站顶部由多段自由弧线组成,象征着坐落在城市中起伏的山体,与其自然形象遥相呼应。同时车站的造型整体构成桂林城市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G”,象征着设计所在城市。
在功能上,城市公车站主要使用者多为当地居民,设置在城市道路两侧,考虑到现代人群的使用习惯和周边现代建筑的整体风格,因此设计中采用玻璃和钢材等材料以与现代化城市的建筑形象相吻合。
3.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中对传统地域建筑文化元素的提取和利用
桂北民居是桂林地区极具地方特色传统的住宅形式,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桂林城市虽属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当地居民大多为汉族,在古代从中原地区迁徙而来,因此多数民居的形式与中原汉民居有相似之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沉淀,民居形式也自成一派,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建筑风格和地域性建筑文化。而公共环境的设计不同于建筑设计,本身体量较小,无法形成较多的类似于建筑空间的内容和形式。从而在设计城市公共环境设施之时也需从地方性建筑形式上抽取和提炼设计元素的方向入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如城市公共环境设施中公车站设计方案(如图2)。该设计将桂北民居中的观音兜、马头墙和双坡顶的建筑元素抽象、简化,并加以重构、组合而成。车站墙体使用当地特产的石灰岩做饰面,顶棚使用透明玻璃、钢材等现代材料,两种不同类型的材料形成对比又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体。整体设计既包容了传统的地域建筑元素,也满足了现代人群的功能和审美需求。再如城市公共环境设施中指示牌设计方案(如图3)。该设计按照同样的设计思路,撷取桂北民居中的跌级马头墙的局部形象,将其简化之后用现代的设计手法重新组合成为新的设计形式,满足公共设施指示系统的功能需求,并突显地域特色。
4.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中对地域性传统历史文化元素的提取和利用
地域性传统历史文化元素不同于地域性自然景观和地域
性传统建筑,它不拘泥于具体形式,是一种城市历史和精神文化的沉淀。地域性传统历史文化或为当地耳熟能详的传说故事,或为神话传说,或为传统习俗,或蕴藏在当地人群的生活习惯当中。针对公共设施设计而言, 在形式上简单提取设计
元素的方法不适用于对传统地域文化元素的提取和利用,而需要从挖掘当地的文脉关系入手。比如说,可以从传说故事的本身寻找切入点,引发使用者和观赏者的联想。以桂林市垃圾桶设计为例(如图4)。该垃圾桶设计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之下,将其设计为简化的绣球造型,设计的灵感来源于“刘三姐抛绣球”这段在当地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这样的设计能够让当地居民有着天然的亲切感,也能让外地游客了解桂林的地域文化。这样的设计不但是对一个以旅游为主的城市的一种宣传,也是对当地传统文化元素的体现和继承。
在公共城市环境设施的设计对于地域性历史文化的利用,也能够从民族服饰上寻找设计元素,比如桂林城市垃圾桶的另一个设计方案(如图5)。该垃圾桶的设计就是从桂林地区壮族男子的民族服装中提取开襟的局部作为形象设计元素,简化和变形后加以利用的。这样的设计能够进一步地体现和宣传地域民族文化。
5.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中对当地材料的利用
在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中,采用地方性材料,可以突出地域特征。桂林地区多产石灰岩,将当地石山上开采的石灰岩加工打磨后制成青石板,可用于石桌椅的设计和制作当中。桂林城市提供给市民休憩使用的座椅大多都使用此类材料,一则经久耐用,再则能使公共环境设施有机地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结合,充分融入环境当中(如图6、7)。
四、结语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环境污染整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