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范文

时间:2023-04-10 09:15: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职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职教育

篇1

一、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中职学校门槛低,入学容易。现在的中职学生结构较复杂,多数中职学生是在层层选拔中被淘汰后才来到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生源年龄偏小、综合素质偏低,基本属于“淘汰产品”,学生起点较低。学生习惯于原来的保姆式教育方式,养成了被动学习、被动接受、“被看着”的习惯,其自我控制能力及自学能力十分有限,入校后不能适应新的环境。由于没有了升学压力,将来就业形势一片光明,中职生成了“60分万岁”一族。在精神上表现为无所寄托,没有远大理想,既便有,也仅有三分钟的热情,三分钟一过,一切便又归于沉寂。他们认为只要及格就有毕业证,就找得到工作,没有了进取心,学习上缺乏主观能动性;学生普遍好逸恶劳。近几年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怕苦怕累,遇到困难,只想退缩,缺乏锻炼,很难适应将来的就业需要。

(二)教材方面:中专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不连贯,有些知识脱节,学生基础又较差,接受起来非常困难,有些课程偏难偏深,尤其是有些专业课,以现有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学习确实强人所难;现用教材多数内容比较陈旧,缺乏知识的更新,有些专业教材还是七八十年代出版的,有些新版书也只是换汤不换药,只是更新包装,内容还是老的基本没变。而近几年企业在飞速发展,设备技术在不断更新,专业教材却还一成不变,已不能满足现行教学的需要。此外教材的实用性不强,理论偏多,指导学生进行生产操作的内容太少,与实际生产脱节,实验课使学生产生“学了也白学”的想法。

(三)师资方面:学校不断扩招,师生人数比逐年减小,造成部分教师负担过重,形成有时一个个老师教3到4门专业课的情况,如此大的工作量,难以保证质量。此外中职教育是为了培养更多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一般性人才,与升学教育不同,中职教育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一般中职学校的实习实验条件差,实训设备陈旧简陋,难以满足教学需要。

二、面对就业市场中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

(一)教法改革———突出教法的适用性。正确认识当前学生现状,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才能增强中职教育的实效性。针对现有学生结构复杂,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通过不同的考核方式摸底学生的入学基础和能力状况,结合学生自身的努力目标,分别进行“学习型”、“技能型”、“服务型”人才的培养。“因材施教,分类教学”,让各层次学生可以“量力而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确立学习目标,挖掘学生潜在能力,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

对“学习型”,主要是进行学历教育,为该类学生升高职打基础。对“技能型”,主要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师要尽可能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活泼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对“服务型”,主要面向企业中一般操作工,可以通过基础与特色模块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尤其强调了职业技能的培训。在学习过程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及时给予鼓励,以充分调动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二)课程改革———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实用性。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不属于那些不具备一定条件就无法培养的中高层次人才,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必须根据地方及企业需要设置,这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这就是,只有当中等职业教育满足了地方需要,企业需要才能得到支持,有了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课程的基础性是强调传授给学生的普通文化知识以及专业基础知识,实用性是强调传授学生专业技能,既能为学生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为学生毕业后的谋生提供帮助。在此基础上课程设置中还要突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即学生胜任工作岗位的必备能力。由于技术进步导致产业结构和组织劳动的变化,这要求劳动者能独立地进行学习、计划、实施、控制和评估工作;所以,除了拥有精湛的专业能力以外,劳动者还应具多种能力,如自主学习的能力、社交、职业道德、责任感和组织纪律等等。教学过程中,惟有这样,中等职业学校才能受到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欢迎。当学校受到欢迎时,学校就有了发展的原动力。(三)师资队伍建设改革———突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社会发展不需要读死书的书呆子,尤其对中职学生而言,掌握专业技能为就业打基础已成了求学主要目的。这就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可以进行理论教学还要能进行实践指导。1998年,原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中职学校需要切实加强教师的技术业务的培训。学校应该建立起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每年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前往企业实地调查、学习,进行自身知识的更新,获得新技术、新设备应用的第一手材料,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同时了解企业需求及相关岗位从业人员要求。进修教师还可以结合企业实际进行现有教材、尤其是实训教材的编写,让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更有方向性、有目的性。同时可以聘请生产和服务一线技术人员、技师和高级技师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形成具有“双师”型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培养出市场实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2

高中职业学院是大学之后的专业人才培养基地,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就迈入社会的大门,所以中职学校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中职学校的教育需要以适应经济社会需求为目标,以诚实守信为根本,全面培养学生。

【关键词】

中职教育;有效;途径

当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信息化、高科技化。未体验过社会生活的中职学生踏入社会后难免会对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不适应,所以中职教育要紧跟社会的潮流,满足社会的需求,积极探索更加实用、高效的中职教育途径,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前做好坚实的基础,以便能有更好的发展。

一、中职教育生活化

对中职学生进行培养的目的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为了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所以中职教育要生活化,一切从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让学生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理解和学习社会的道德要求,让学生在学校生涯中,了解社会发展的模式,将自己不断完善和提升,更好的融入到今后的社会生活。

1.教育目标要紧贴生活。生活就是教育,人总是在生活中成长。所以教育目标要紧贴生活,根据生活来实行教育,教育的内容应该和生活相适应。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是社会中的一份子。人不能脱离生活而独立存在,教育的目标应该紧贴生活、来源于生活,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教育目标是与真实生活相关联的,不是盲目空洞的。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树立自身的小目标,学生正确理解了教育的目标才会努力的去实现个人目标。要实现中职教育生活化就要让学生去体验生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一些实际经历来感受事物之中蕴藏的道理,要让学生学会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中职教师应该适时的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感受个体与社会的联系,教给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2.教育内容来源于生活。首先教育的内容要紧贴教育的目标,一切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结合学生的个人需求,尊重个体差异,特殊学生特殊教育。其次教育不能盲目进行,在立足于社会的基础之上还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多理解学生,这个时候的学生大多数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却性格刚强,所以在对其进行中职教育时应该选择适合他们心理特点,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最后教育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中职教育面向即将要进入社会的高中学生。社会生活不同于学校生活,社会上鱼目混珠,人们多看重利益。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分化的社会,中职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学生心中要有一把度量是非的戒尺,要经得住诱惑,中职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和价值观,教给他们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的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二、中职教育全程化

高中职业学生与普通高中生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中职教育面向的是即将进入社会的学生,所以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全必须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高中职业教育学时不长,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要对学生进行整个学时的全程教育,包括学生入学之初、学习过程中、实习期间和毕业前期。

1.入学初的教育。要对学生进入学之初的教育首先要让刚入校的学生明白中职教育的目标和重要性,在职业学校中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专业文化知识还有生活的技巧。对学生入学之初教育的具体方法是让学生学习校史,对学生进行军事化训练,参加实训等。中职学生入学之初的教育目标是迅速转化学生的观念,改变学生在以前初中学校只注重课本知识的观念,为下一步的教育做好准备。

2.学习过程中的教育。学习中的教育是个漫长的积累过程。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对学生进行一点一滴的渗透。学习中的教育一方面是学生对于专门开设的课程的学习,通过专门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政治思想的进步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另一方面是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活动,举办一些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讲座,系统的对学生进行教育。

3.实习期的教育。对于高中职业学生来说,实习期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实习期也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实习期间,学校应该结合实习情况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防腐蚀的教育。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观,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生活奠定基础。

4.毕业前的教育。毕业前是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应该对学生进行专项教育。毕业之前,学生主要的关注点是自己的择业问题,在这个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相信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教师通过对话,讲座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帮助学生分析自己,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同时要给予更好的发展建议,让学生在工作中不断的进步和完善自己。还可以组织一些优秀的毕业生与即将毕业的学生面对面的座谈,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

三、总结

职业教育院校应该本着为学生负责、社会负责的态度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在对学生进行中职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目标要紧贴生活,教育内容要源于生活。中职教育要全程化,在学生入学之初,学习过程中,实习期和毕业前期四个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作者:黄宇 单位:江苏省启东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篇3

当前,社会和企业对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这对中等职业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文章从当前我国中职教育面临的困境出发,分别从强化服务意识、以就业为抓手、练好内功三方面探讨了当下中职教育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中职教育;发展;困境;对策

中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中职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初、中级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重任。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部分,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及各种短期职业培训教育等。作为中职教育的载体———中职院校,应认清自身的地位和责任,围绕社会和企业需求,研究和调整专业设置,主动适应用工市场;直面中职教育发展困难,破解发展难题。本文就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

一、中职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社会和家长对中职教育的认识存在偏见

近年来,国家对中职教育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从国家助学金政策到免学费政策,无不体现了国家实行的人才强国战略。但是,社会和家长并没有对中职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家长把基础教育当成“正道”,“千军万马”都在挤普通高考的独木桥;把中职教育当成“旁门左道”,往往是孩子考不上高中时,家长才无奈选择中职教育。再加上社会在招工时片面追求高学历,助长了人们对中职教育的偏见,这种情况与当前中职教育的发展极不相称[1]。

(二)生源短缺制约了中职教育的发展

生源短缺是中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中高职一体化政策、高中生推荐免试上高职政策的实施助推了中职生源的短缺。中职院校为了求得生存,连年投入大量资金参与生源大战。生源短缺使半数以上的中职院校办学规模萎缩,影响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中职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职院校在教学管理上自主性较强,这就使得有的中职院校缺乏科学的教学体系,没有把培养目标和当地产业对接起来,导致学非所用;有的不能落实技能成才、技能就业的办学理念,在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学不到就业的本领;有的只重视实践和操作课程的培养,往往把文化素质课程作为选修课程,使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提高;有的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忽视趣味性教学,使学生逃课、上课睡觉、玩手机成为普遍现象。这些现象暴露了中职教育存在管理不规范、办学理念不清晰、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二、中职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强化服务意识,着力解决中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

中职院校想要在社会上改变自身形象,就必须因时因地制宜,强化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创新办学思路,牢固树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观念,把养成教育、素质教育、能力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俗话说,“有为才有位”。中职院校应通过自己的“出色作为”赢得社会和家长的认可,改变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偏见。

(二)以就业为抓手,着力解决中职教育生源短缺的矛盾

生源短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造成的,但是,也与中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有很大关系。因此,中职院校应通过合理定位毕业生就业层次、提高就业率和稳定率来改善就业现状,从而吸引更多学生报读中职。积极拓展校企合作,多元化构建合作方式,让学生走进企业接受训练。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善于创新,分析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对技能的多样化需求,改变培养方式,充分发挥不同行业和产业优势,从而实现学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2]。

(三)练好内功,着力解决影响中职教育自身发展的问题

中职教育自身的发展,首先,与教师队伍的素质息息相关。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说明了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其次,专业、课程的开发应常抓不懈。中职院校应积极鼓励和引导教师参与其中,并结合当今时代和区域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校教学实际的路径[3]。再次,正确处理好技能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既要让学生掌握就业技能,又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另外,注重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中职院校要引导学生认同“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使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

三、结语

中职教育关系到能否为国家源源不断地培养合格技能人才,关系到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因此,中职院校一定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基本点,以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为着力点,做好基础工作,促进中职教育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作者:张琥 单位: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杨春芳.关于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与建议:基于天津市五所中等职业学校的调查[J].职教通讯,2011(17):75-80.

篇4

【关键词】礼仪教育;渗透;潜移默化

中国自古以来都称为“礼仪之邦”,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积淀着礼仪传承教育。现代的中学生尤其是中职生一味追求新事物而标新立异,往往缺乏一定的礼仪礼貌意识,在思维方式中渐渐淡漠。虽然在中职教育课程体系开设了《礼仪礼节》的课程,然而效果却并不十分明显。所以,礼仪教育如何在中职教育中渗透,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中职生在礼仪礼节方面的缺失

许多学生在校不懂得尊重师长、同学;在家普遍养成的从不与家长沟通交流的习惯,只会伸手向家长要钱;走上社会也缺乏社会礼仪知识与习惯。究其原因:中职学校普遍经历了划线录取到自主招生的阶段,招来的学生生源大多来自农村,很多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学生成为留守儿童的时间长,这种特殊的成长环境造成了他们情感缺失、心理素质普遍较差、自我意识太强的个性。一些消极颓废的东西让缺乏鉴别能力的学生模仿,行为语言上沾染了许多不文明的陋习。

二、 中职教育渗透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中职教育渗透礼仪教育让学生既学会做事也学会做人

中职教育与课堂应试教育不同,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各行业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同时,社会需求强调的是德才兼备,我们需要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把礼仪教育提升到一定高度,在职业教育中渗透礼仪教育使学生内外兼修。

2.中职教育渗透礼仪教育让学生具备健康的思想道德素质

中职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结合而形成的。要转变他们当中一些不正确、不健康的思想道德观念并不是一两次礼仪课程能够改变的。这需要一个过程让中职生深刻体会到其中内涵。能够自然的、主动的接受礼仪的熏陶,强化健康的道德观念,从而提高道德水平,最终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去。

3.中职教育渗透礼仪教育可以加强学生文明修养,全面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中职教育是学生进入社会之前的学校教育阶段,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习惯往往延续到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只有通过中职教育渗透礼仪教育的方式,才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文明礼貌,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三、礼仪礼节在中职教育中渗透的几种途径

1.把《礼仪礼节》课程设置成每个专业的必修课。

把《礼仪礼节》课程设置成每个专业的必修课,不仅是学校教学任务的需要,更是学生接受中职教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重要环节。以本校为例,我校各专业必须设置《礼仪礼节》课程,并配备多年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授课,开设时间至少为一个学期。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在开课期间,学生的文明礼貌、礼仪素养等各方面都有极大进步。一旦课程结束,学生礼仪礼节方面出现问题的比例急剧上升。

《礼仪礼节》课程应该是贯穿学生职业教育整个过程中必修课。这个过程应该分为入学前、在校期间、实习期间、毕业前几个阶段,有条件的应该在这四个阶段开设部分课时的礼仪课程,条件不允许的也应该在这四个阶段开设相应的礼仪讲座。让学生在每个阶段接受与专业内容、成长过程、思想修养相关的礼仪教育,使礼仪教育不仅只是一门课程,而是学生走上社会拥有的做人与做事的双刃剑之一。

入学前,对新生着重就集体组织观念与学生纪律性进行礼仪教育,利用开学典礼、专业介绍培训、班会等形式进行;在校期间,各专业教师要充分挖掘课程内涵,把专业课与礼仪课有机结合,多开展既有专业特色又有德育色彩的教学活动。礼仪课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多种方式把这种隐形教育渗透到学生的脑海当中,让文明礼仪成为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实习期间,学校在学生实习之前进行企业职业道德培训,实习过程中带队教师要定期与实习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一定自我教育的培训。就业前,学校采取交流会、座谈会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准备,并利用优秀毕业生汇报会等形式增强学生就业的自信心与责任感。

2.加强对在校教师礼仪礼节的培训,让中职教师成为文明素养的表率

完善中职教育教学体系,不仅需要从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着手,同时,要转变中职教师的教育理念。职业教育不只是开展技能的教学,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也深深影响着中职生。中职生是一个善于模仿的群体,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所以,中职教师规范的礼仪、得当的言行是学生学习的一面镜子。在学校教育体系当中就应当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现代礼仪教学和研究的师资队伍,对在校教师多开设《教师礼仪》、《商务礼仪》、《社交礼仪》等方面的培训或讲座,让中职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3.开设实验班,以点带面把礼仪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当中

礼仪教育渗透到中职专业教育当中能否看到实际效果需要用实例来说话。在学校全面实施这一理论之前可以开设礼仪先锋实验班,实验班着重在专业教育的同时突出文明礼貌、思想道德、礼仪素质方面的培养。配备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和进行日常礼仪培训;拟定具有特色的教学计划、教学方式;采用专业技能和礼仪技能双向并行的考核方式;定期对全校师生和家长进行实景汇报。通过2-3年的长期培训和训练,让实验班级成为全校道德模范先锋,成为学校带动其他班级行动起来的亮点。

4.利用校内外活动来加强学生礼仪礼节修养

礼仪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渗透作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效应。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礼仪有关的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交往能力,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礼仪的魅力并展现出自我的风采。使学生自我完善,达到内外兼修的效果。

5.打造文明校园,让全校充满礼仪氛围

要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离不开一个充满文明礼仪内涵的校园环境。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把礼仪文化注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大家都行动起来,以文明礼仪树立学校的形象,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把校园营造成充满礼仪氛围的精神家园。

总之,礼仪礼节在中职教育中的渗透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遵循中职学生的发展特点、接受能力来制定每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内容形式不能一成不变,要有创新、有特色,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要求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劳动者。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中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62-01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品质和能力,其本质属性是职业性。从企业对就业者的要求来看,中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可分为基本职业素质和专业职业素质:基本职业素质指所有"职业人"都应该具备的素质,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主要体现在责任心、敬业精神、合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专业素质;是相应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特有素质,即良好的职业技能[1]。从中职学生职业素质的要素构成来看,可以将职业素质分解为三大构成:身体素质、 心理品质、 思想道德和人际交往能力是从业者必备的、 对职业岗位工作起保障作用的因素,可称之为保障要素;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职业反映能力是适应职业岗位工作并支撑从业者整个职业生涯所必备的素质,可称之为支持要素;而学习能力、 创新能力、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是为个体职业生涯发展、 自我潜力发挥服务的要素,可定义为发展要素。那么职业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具体怎么实施呢?我认为应该从如下几点着手。

1.建立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管理中心,创新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为全面加强职业素质教育与管理工作,中职院校应该设立职业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管理中心,负责全校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管理工作。其职责,包括收集中职院校的素质教育信息,为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提供各方面信息参考;开展调研工作,了解校内各专业课程的设置情况及学生对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的需求情况,为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的开设提供依据;组织召开职业素质教育工作会议,制订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管理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探讨各门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特色,建立具有本校中职特色的职业素质课程体系;负责组织召开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教学研讨会,交流职业素质教育课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探讨推进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2.建立向职业素质教育倾斜的高等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逐步完善和创新高等职业人才素质培养模式,体现在实训模式和质量评价机制两个方面:一是从改革实习、实训模式入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充分实现实习、实训的最大价值。拓展"边实习边就业"、"预就业教育"的格局。在实习、实训中,将顶岗实习纳入学分制,将企业鉴定作为学分的评价依据,加大素质考核的分量,从而加强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沟通与衔接,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最大程度地为学生的素质发展提供空间。二是探索向职业素质教育倾斜的人才培养技能评价机制,必须推行职业技能考核制度,实施"多证制"。中职学生毕业前必须通过职业技能考试,应从设备、师资、制度上保证各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至少从事一门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或专业技术水平等级的培训与鉴定,以提高中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必须引入用人单位评价机制,把学生是否达到企业岗位要求作为素质培养的最终评价标准[2]。

3.加强就业与创业素质教育

中职院校根据生源结构及学生的个性特点,注重培养中职毕业生的良好就业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掌握求职的方法与技巧,提高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就业素质,要以就业为导向,实施全程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纳入中职人才培养计划,定目标、定任务、定措施,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离校,分阶段、分层面进行就业指导。开展多种方式的就业指导活动:利用校园媒体为学生提供就业咨询指导;办好供需见面的双向选择会;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招聘活动;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办好校园就业专门指导网站,为学生搭建网上就业指导平台;对已就业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既为毕业生提供信息服务,又可获得第一手信息资料,用于改进就业指导工作。毕业论文,内涵。创业素质的核心是创业能力,需要创业者在青少年时代打好创业教育素质的基础,就要培养学生发现与捕捉机遇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毕业论文,内涵。毕业论文,内涵。学校要设立专门的创业教育机构,建设一支有创业经验的教师队伍,加大对创业教育的投入。

4.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

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中职院校的人文环境建设时,要将与学院专业设置有关的企业文化引进校园。将企业文化的精髓作为中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一种源泉,中职院校的学校文化内涵与特色才能真正创立和形成。一是企业精神文化的引进,如诚信文化、人本文化、尽职文化,这是企业文化的非常重要内容。在中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针对学生的思想、社会现象及热点问题,以讲座、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将诚信、人本、尽职的道理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企业管理文化的引进。中职院应将企业严密的组织纪律性、规章制度等,与学生学习及生活中的严谨态度和安全意识结合起来,建立起富有企业特色的学校管理模式[3]。

5.培养优秀的职业化教师

中职院校可借鉴美国,以各州为主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做法,对职业院校现有师资队伍进行有计划的送培,在校职业教育师资班学习的学员,可按照职业教育教师的特殊要求来进行培养。在课程设置上,除了专业课和教育学课程之外,还可设立有关专业教学方法及大类专业技能课程。当地政府可以借鉴日本经验,要求企业承担一定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任务,建立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系统。毕业论文,内涵。通过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师资实现对中职学生的高质量培养。在终身教育成为当代教育发展的潮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今天,办好中等职业教育,很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素质。中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渗透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各环节上,必须高度重视、科学地实施。

参考文献:

[1]李丹,刘霄骁.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学校精神刍议[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6,(2).

篇6

【关键词】中职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

“中职教育”的全称为“中等职业教育”。近年来,中职教育的心理学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广泛推崇。目前,如何在中职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学教育,是中职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中职学生教育中不应只注重德、智的培养,对于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障碍,也应引起教育界的广泛注意,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兴趣广泛及身心健康的优质中职人才,是需要中职教育心理学教育事业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才能够真正取得成效。一、中职教育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职业教育不能于普通高中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混为一谈,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及普通高等教育,三者的教育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存在着不同之外,也可称为异同。首先,是从受教育的年龄结构去看,大部分年龄在16岁到19岁之间,在青年时期,学生处理青春懵懂的态势。学生的年龄等同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基本处于一致的状态,也就是三者的相似之处;再从生理发展情况来看,他们是不同的,普通高中的学生主要是为进一步的技能的深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是为将来的就业,进入社会来做以充足的准备。因此,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主要是学习自己的劳动技能、实践技能,处理实际的生产问题。事实上,客观上形成了高职学生与高中生在心理和思维方式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其次,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与高中生的不同,他们的年龄有所差异,将来要承担的任务也是不同的方向,以及学校培训教学的内容方向等均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在职业教育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二、采用心理教学在中职教学中的影响

1.帮助中职教师准确地分析学生心理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用此来对特定人物的心理进行描述。这一过程是一种预测的过程,有其一定的规律性可以遵循,如教师在传授课程中,对于特定对象的学生而言,教师如何掌握所传授的知识在学生的脑中已经被贯穿其中,学生面对学习时是对于成功产生的喜悦,对于学习中的困难能否克服的能力,都是老师需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机的内容。另外,中职生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一旦出现困难,教育心理学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分析原因,如学生较难阅读,老师可以使用智力测验或各种形式的考试,找出困难的原因

2.为实际教学过程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心理学教育可以为教师提供更精准的教学内容,通过一些心理教学的渗透及融合,以此来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有针对性的为每一位中职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心理学的动机理论,创建假设问题的情景再见,以此来控制学生的课堂动机,让学生专心听从教师的授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教学内容中的心理学教育融入,进一步来提高中职教师的教学质量,实现心理学对中职教学的指导意义。

3.帮助中职教师预测学生行径

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在高职教育实践方面,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和学生可以预测将发生或即将发生的行为准则,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可以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和理论,以及学生过去和现在的行为,预测将来他将做什么。例如,教师了解学生的智力、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就能更准确地掌握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如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提供教学内容的充分发展和环境对智力超常学生更有利于其潜力提供有效的纠正措施;对学习困难或智障学生的特殊或额外的帮助,以获得最大的发展。

4.帮助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篇7

创业教育先是在西方国家开展的,并至今已经发展了四十多年的历史,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创了独立的创业教育体系,并将创业教育正式并列为学科体系。创业教育主要以创业精神为教育核心与教育理念、以“白手起家”为核心,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整体创业知识,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它主要将创新性作为教育理论核心,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树立个人的冒险精神、自主工作能力与高层管理技能。

二、创业教育的意义

创业教育不是凭空出现的,也不是一触而就的,它是在各种社会条件以及科技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文教育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学改革的方向随着国家与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必然转向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是国家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保证,它在坚持素质教育的基础之上突出就业的导向作用,并注重对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现阶段,创业教育注重将学生的就业观念从传统被动的就业理念转化为主动的创业理念。其次,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智力型综合人才,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类型的创业人才推动国家经济的完善与发展,并将知识智力转化为经济产物,最终实现经济价值。再次,创业模式的进步与完善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其劳动力水平一直保持在世界前列,所导致的后果是剩余劳动力过甚,增加了国家的不稳定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重视就业问题的解决。这不仅需要国内大中型企业带动,也需要国内个体创业者带动经济发展为更多的人提供劳动岗位,稳定国内市场环境,营造良好的市场经营模式,促进整体市场经济的发展。

三、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一)创业教育的理念实践

中职教育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教育意识,它不是一种静态性的教育模式,而是一个长期性的教育,需要在时间历程中不断完善,并形成系统性的创业意识。我们应通过中职创业教育,传授学生创业知识,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并注入相应的创业意识结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二)师资建设实践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进行创业教育培训,要明确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在创业过程中以师资建设为基础进行实践工作,即配置相应的师资力量,明确具有系统性的创业教育理念,并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融入中职教育模式,在具体的教育模式指导下进行创业培训教育。

(三)具体的教学模式

因中职教育有着自身特点,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就不能以知识理论灌输为主,而应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将理论教学与情境模拟结合起来,并建立校外与校内的创业实践基地,由学校进行投资管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同时在具体的创业实践活动中完善创业教育体系,以使学生真正了解与把握创业知识与内容。

四、结语

篇8

在舞蹈欣赏和学习中,学生如果想了解舞蹈作品的内涵,必须对音乐、文学、美术等舞蹈所涉及的知识有所了解,这就促使学生去了解、学习更多的东西,扩大知识面。此外,年轻人大都喜爱唱歌、跳舞,舞蹈教育给学生提供了个性宣扬、发泄情绪的机会。在舞蹈学习和表演中,在欢快的旋转和动人的音乐旋律中,学生们不但可以忘却烦恼和忧愁,消除疲劳和紧张,还可以补充正能量。

二、舞蹈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实践形式及注意要素

(一)在舞蹈教育中突出中职特色。我国高等院校的舞蹈教育工作在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下,取得了优异成绩。但是,在中职学校,受技术教育思想影响,许多学校领导对舞蹈教育并不重视。近年来,教育部门多次强调职业院校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明确指示中职学校要加强艺术素质教育,这才为中职学校的艺术教育尤其是舞蹈教育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许多中职学校都响应教育部号召,建立舞蹈教室,添置舞蹈教学设备,招聘专业舞蹈教师,迅速建立了完善的舞蹈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上,中职学校的舞蹈教学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目的是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扎实的舞蹈理论基础、专业的舞蹈技能,还要加强新知识、新技能学习,重视学生舞蹈技能训练、审美训练、动手与协调能力训练,以突出舞蹈教育在学生知识结构构建中的积极作用。

(二)与时俱进,丰富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舞蹈艺术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的,随着社会的进步,许多带有时代色彩的舞蹈作品也不断出现。因此,中职学校的舞蹈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加强教材遴选工作,确保舞蹈教材能反映时代特色、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受年龄、知识层次影响,许多中职学校的学生在舞蹈欣赏、鉴赏、学习和表演上,个人理解能力、感觉能力难免会有所欠缺。针对这种情况,舞蹈教师要灵活运用多媒体等教辅资源和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影像观看、示范演示等真实感受到舞蹈的形态美、内涵美,以便让学生从深度和广度上加深对舞蹈作品的了解,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学习技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讨论如何进行作品改编,开展合作学习,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篇9

关键词:中职教育 教学管理 改革创新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对中职教育提出崭新要求。为适应新时期社会建设的实际需要,强化中职教育教学管理创新,已经成为中职教育的普遍诉求。中职教育为各行各业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中职教育受传统教育管理意识束缚影响较重,在很多地方还存在短板和缺陷,针对性展开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为中职教育教学管理者,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改革传统学籍管理制度

中职教育培养目标是让所有学生能够顺利就业,为社会提供适销对路的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助力。由于很多传统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一直被沿用,导致教育教学管理出现滞后和偏差。学籍管理就是典型代表,一般中职学校规定,学生需要在校学习三年才能进入社会实践,开始就业。这样的规定过于呆板,很可能会造成教育时间的浪费,如果因此耽误了学生的实践活动,还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从学籍管理入手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当今中职教育必须要解决的当务之急。中职学校培养学生就业方向有差异,学习内容和技能培训都不一样,灵活地调整学习、实践、就业时间段,不仅能够提升教育教学效度,还能促进学生学业素质和实践技能。如果废除学籍管理制度,学生可以在学习阶段就业,在就业之后还能够重新进入课堂学习,这样便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对提升学生就业率有帮助,对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品质也有促进作用。如果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调整为不超过两年,也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多就业实践机会,减轻学校教育教学的压力。

二、协调文化课技能课关系

中职文化课为学生学习知识打造基础创造条件,而技能课则是历练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二者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文化课和技能课并不是隶属统一操作主体,关于文化课技能课孰轻孰重的讨论在所难免。从就业角度而言,技能似乎成为重要支撑点,但文化课不能删除。为协调好文化课和技能课的关系,学校方面应该做出积极调整。首先,要确定技能课的重要地位,围绕技能培养安排教学内容,针对学习内容穿插文化课内容。在课时安排、资源配置上,学校要向技能课倾斜,对文化课要进行整合优化,减少文化课的课时数,增加技能课的课时数,或者是开设其他专业延伸课程,这样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其次,要注重文化课与技能课的配套,文化课为技能课服务宗旨不能变,在文化课内容选择时,需要全面考量技能课的实际需要,如果要培养导游技能,在文化课方面就需要多设计普通话、礼仪等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的专业特点,能够有效协调文化课与技能课的关系,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创造条件。再就是要给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供个,学生学习专业、学习悟性,学习基础都不尽相同,对文化课和技能课的学习要求也呈现个性化,学校要根据现实条件,为学生创设文化广场、读书角,提供图书、视频,利用早晚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进行自由实践操作训练,帮助学生全面成长。

三、强化职业素质教学管理

中职教育侧重技能教育为主,这是职教工作者的共性认知。但中职教育不能等同于职业专项培训机构,中职教育教学还面临更多教育任务和使命,职业教育不仅能给社会提供大批专业性人才,还要确保这些专业人才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思想品质,要让每一位中职学生都能够成为社会和谐的建设者、促进者。因此,对学生展开职业教育时,不能只看专业操作技能,还要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塑造,为社会输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中职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操作技能培训需要经历较为复杂的过程,这也是中职教育特点决定的。一般技术技能操作培训,在工厂企业只需要几个月便可以达成,但在职业学校则需要几年的时间。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不仅能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还要有较为深厚的知识做基础,更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操守、道德修养、思想意志。因此,在中职教育教学中,为实现教育目标,学校要对教学硬件、软件进行更新升级,对师资力量进行整合优化,对教育教学环境进行改造。为提升实践操作品质,学校不仅要建设自己的实训基地,还要与工厂企业单位协调沟通,为学生争取更多实战机会,这对培养学生全面技能有重要帮助。中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是时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改变传统学籍管理制度、协调好文化课与技能课的关系、强化职业素质教育教学管理,对中职教育教学管理旧有体制进行整合优化,形成崭新管理体系。中职教育工作者要改变教育教学意识,优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也为学生创造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冯雪.浅谈中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3,(18).

篇10

关键词:生活教育;中职;教育教学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二十世纪中国最具原创性的教育理论,它结合了杜威实用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为当时的中国教育改革打开了一面新窗。它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抓手,解决了近代中国学校人才培养中集中体现的“教不能用”的弊端,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迅速上手,并在毕业工作后成为业务骨干。所以,时至今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对以职业教育为主的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其理论是我们中职学校办学的重要理论依据。

一、以“生活即教育”为理念,强化教育教学的信心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所在,它强调生活本身就是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和价值。所以陶先生强调:“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按其理解,当时的学校教育很多脱离了教育的实际,导致学生学习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毕业后却不能实行简单的技术操作。不仅陶行知这样看待,当时的其他教育家如黄炎培等人也认为,中国的学生“毕业即失业”,所以要注重技能培养。从这个角度来说,“生活即教育”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当下的中职教育的核心指导理念,并以此为中心,谋划出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作为教育者来说,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将“生活即教育”理念贯穿到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去。首先,树立“生活即教育”的校园文化。理念先行的集中表现是校园文化的确立,我们当下的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在校风、学风等方面确立“生活即教育”的观念,具体做法包括在学校以宣传栏、宣传旗帜、网站、标语等方式,让全体教职工和学生明确生活教育是我们当下的唯一主旨。这样,以隐形课程的方式将“生活即教育”贯穿至校园文化始终。其次,强化教师的“生活即教育”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将生活中必需的、必要的内容引入课程当中,编订适合学校、地区教学的课程及校本教学内容,以实用、适用为主导思想,引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同时,还需要积极与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湖北省陶行知研究会学习,引入中陶会、湖北陶研会的专家机制,通过专家引领、专业发展,让每个教师的教育理念中必须扎下“生活即教育”的核心思想。最后,帮助学生形成“生活即教育”的终身人生观、价值观,我们要借助“生活即教育”大课程观的确立,以校本课程、校本教材等方式,同时以政治理论课、职业实践课、见习课等多种课程的配套学习,引导学生形成“生活即教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外化为学生的社会实践,让其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来证明这一观念的重要性,从而确立起全校性的生活教育核心思想。通过上述的三个流程,我们强化了“生活即教育”作为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转变了学生、教师的思维模式,从“要我学”、“要我教”变成了“我要学”、“我要教”,体现出了“生活即教育”强大的时代生命力。

二、以“社会即学校”为场域,扩大教育教学的范围

陶行知先生看出中国教育的学校困境,所以倡导推倒学校的围墙,将社会纳入整个教育的体系当中,故而他提出了“社会即学校”的观点,他强调,“整个的社会活动,就是我们的教育范围,不消谈什么联络,而它的血脉是自然流通的”。确实,打破教育的牢笼,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多的教育资源进入学校,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开阔视野,提升能力。因此,借助这一观点,我们当下的中职教育应该扩大教育场域,将广义的大教育纳入中等职业教育当中来。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首先,从“人”字着手,建立系统的人才库,将城市当中的有应用技能强项的人员统统纳入人才体系当中,从中遴选合适的双师型人才,聘为学校校外指导教师,将教师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这样也有助于学生了解掌握更多的知识。如以十堰为例,十堰以车闻名世界,我们就应该将造车、修车能手聘为双师型教师教授我们的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学生,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其次,从“财”入手。既然有人,但没有财力调动,社会中的双师型人才必然难以为我所用,所以我们要与相关部门协同,将更多的财力资源投入职业教育,明确职业教育优先发展的策略,适度建立中职人才专项培养聘用基金。最后,从“物”入手,扩大与社区、社会协同的能力,将社区中的物资纳入教育体系当中,因地制宜,建设社区教育应用平台,让学生在社区实践当中学习进步。如我们还可以将汽修教学课堂直接开设到修车厂、十堰东风汽车制造厂中;美发专业教学开到美发室;酒店管理专业开设到相关酒店当中,让学生在实地学习、实地工作、实地成长。另外,学校还应该从课程体系的角度进行改革,在课程设置方面,减少理论课的安排内容,扩大社会实践课程的内容,将见习、社会实践作为必修课程大量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当中,从而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三、以“教学做合一”为方法,提升教育教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