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孝文化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1: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孝文化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孝文化的理解

篇1

关键词:校企文化;职业院校;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2-25

一、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

1.企业化办学理念

以市场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具体能力为教学中心。知识框架要科学合理,具备职业性、行业性以及区域性。

2.企业化的氛围理念

院校的氛围理念即要模仿企业的具体模式,使学生具有团队精神,在校园内部形成团结合作的氛围,要重视师德建设,不断引导学生去质疑,大胆进行探索。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主要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感受到企业生产第一线的环境。

3.融合和互动的理念

在院校内部构建校企合作的平台,将企业文化引入到职业院校的教育体系中。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格局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4.校企合作的理念

将各种各样的文化进行整合,将校企合作的理念逐渐融入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理念当中,促进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不断融合,使校企文化具备包容理念和创新意识。

二、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1.提高精神文化建设的地位

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精神文化建设,院校精神、办学理念、校训、校风、学风等都属于精神文化,这些具体的内容可以反映出一个学校的基本精神面貌,对于学校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加强了精神文化的建设,高度精神文化建设,那么这些具体细节也就随之发生良好的改变。

2.制度文化建设要进行规范和创新

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制度文化建设是维护学校正常秩序的保障,可以对其起到导向、约束以及规范的作用。职业院校可以充分吸收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为我所用。校园文化的基本建设可以进行整体的规划,引入企业文化,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使其成为院校教育系统的一部分;要积极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将企业文化的实践性充分发挥出来,促使学生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接纳。

3.物质文化建设载体要不断得到优化

校园文化的基本载体就是物质文化。要不断完善教学场所的各种设备,根据专业的不同,设计具体的、特色鲜明的院系文化,可以用对学校有很大贡献的企业人物的名字,对校园内的教室、实训基地、广场进行命名。在校园内各个醒目位置可以设计有关职业和创业的名言牌。加强校报、校刊、广播、校园网等建设,将舆论宣传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4.注重校园文化活动建设

校园文化比较重要的载体就是校园文化活动,因此提高校园文化活动效果,可以有效促进职业院校健康发展。

职业院校应该以就业为向导,以学生为主体,将社团活动积极开展起来,使社团活动具有多样性和文化性,充分展示学生特色,促进文体艺术活动在职业院校当中的普及;重点是开展提高职业技能的活动,将校园内外各种教学资源加以充分利用,使学生享受到比较好的职业教育。

职业院校也可以多举办类似“校园之星”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具体的活动增强学生的自豪感。职业院校还可以开展校园科技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主要针对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与内涵进行了相关探索,希望可以使其可以发挥出更大作用,以不断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新型催化剂;胜利稠油;催化裂解;层内;低温;降粘

中图分类号:TE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8-0032-01

引言

中国稠油资源丰富,一般把黏度大于以上的稠油定义为特超稠油。特超稠油在油层中更加难以流通,一般采用蒸汽驱和蒸汽吞吐法开采[1]。在注蒸汽的过程中,地层原油在水蒸汽作用下发生的脱硫、脱氮、加氢、开环以及水煤气转换等一系列反应称为水热裂解反应[2]。如果在注入蒸汽中加入适当的金属盐,可以加速稠油与水蒸汽之间的水热裂解反应[3]。现阶段催化剂要使降粘率达到70%以上需要催化温度在220℃以上,仅对于在220℃以上的地层半径内的稠油降粘效果较好,对于处于较远注汽半径地层的稠油则降粘效果不好。为了使得催化剂对油层的作用半径加大,作用范围更广,因此研究了一种在低温多活性点催化剂HDE,不仅针对于稠油中C-S健的断裂,还针对于稠油中C-N健、C-O健的断裂,多管齐下,达到最好的降粘效果,并着重对粘度大于80万的特超稠油进行实验。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仪器、试剂及反应步骤

仪器:分析天平;BROOKFIELD 粘度计;恒温水浴;恒温箱(温度200~300℃);GS型高温高压反应釜;GS型高温高压釜控制仪;搅拌器;恒温

水浴锅,分液漏斗;

药品:铁盐;钾盐;有机酸若干种;硫酸;螯合剂;NaOH(1mol/L);盐酸;无水酒精,油溶性XAGD-2催化剂;

油样:油样取自胜利油田。具体性质见表1:

反应步骤:将油样、水、药品按照预先设计好的配比装入反应釜中,在反应前充入N2将反应釜内空气替换出后密封。在设定的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反应结束后让其自然降温,将油样取出,测其50℃时的粘度,并利用降粘率公式计算降粘率,其中为降粘率,为反应前油样粘度,为反应后油样粘度。

1.2 催化剂的合成及最佳使用条件

催化剂HDE的合成过程为:把有机酸和过渡金属盐溶液按4:1的比例混合,在90℃下反应120min,将得到的混合物除去杂质,便得到产物。

对催化剂HDE,在其他因素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考察了反应温度对油样进行催化裂解降粘反应的单因素实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降粘率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到200℃时降粘率达78.0%,到220℃以上时降粘率大于80.0%。

综上所述,新型催化剂的浓度是0.3%,反应温度240℃,反应24小时,加水量20%,pH在弱碱条件下时,反应效果最佳。

2 水热裂解催化降粘反应机理初探

高粘度的稠油能够在催化裂解的作用下将粘度降下来,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大分子的沥青质、胶质分子裂解成2个或多个小分子,减少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分子长链之间的缠绕交叉作用,相对于以前更加均匀的分散在原油之中,使得原油粘度大幅度下降。

在沥青质、胶质大分子的裂解过程中,键的断裂主要为2种:(1)杂原子键的断裂,包括C-S、C-N、C-O等C-R键的断裂。(2)C-C键的断裂。

2.1 杂原子键的断裂

在稠油催化裂解过程中的杂原子断裂属于极性反应。杂原子键中C-S键最易断裂,根据分析有以下3个原因:

(1)C、N、O原子属于第二周期,原子半径相差不大。而S原子属于第三周期,健长最长,相对原子核对成键电子的束缚力小,离解能低,容易均裂。

(2)稠油中沥青质、胶质分子中含有大量的苯环,是典型的共轭体系。镶嵌在苯环或芳香环中的S原子,在反应过程中,当亲电试剂E+(催化剂中的活性金属离子)接近时,S原子可以提供更多的电子,使分子局部的电子云密度骤然增加,活化能降低,离解能降低,使键易于断裂。

(3)根据离解能与基团电负性的关系:共价键的极性越高,越容易异裂进行极性反应。在稠油大分子中杂原子键都为共价键,键俩端基团的电负性大小比较如下:

电负性:C-S

在以上3种因素中,C-S键键长因素为最主要因素。

2.2 C-C键的断裂

在沥青质、胶质的大分子中的C-C键的裂解大都是通过自由基的链反应历程来完成的。

2.3 C-R键断裂后的反应

由于C-R键中碳原子与强电负性原子相连,C原子本身为亲电质点。C-R键在催化剂作用下断裂后,R原子电负性较大,带走孤对电子,C原子变成C正离子。在稠油分子中,碳正离子是在π键、σ键或临基参与形成的。稠油裂解所形成的非经典碳正离子与水中的OH-离子结合。

杂原子S、O、N的电负性比C原子大,形成负离子,也就是亲核试剂。在含有相同反应原子的亲核试剂中,带负电荷的质点亲核性更强。这也为稠油催化裂解的发生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依据。

R负离子就和活性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短暂存在的过渡物质。

3 结论

筛选出的催化体系,包括多活性点低温低压水热裂解催化剂HDE、强亲油阻聚剂HDT、强亲油纳米分散剂,在温度为200℃、催化剂HDE用量为0.1%、阻聚剂HDT用量为3%、纳米分散剂用量为0.5%、含水量为20%和反应时间24h的最佳反应条件下,平均降粘率为83.6%,且对其他稠油油样具有良好的普适性。

参考文献

[1] 赵福麟.油田化学[M].山东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2003.175-176.

[2] 刘永建,钟立国,范洪富, 刘喜林.稠油的水热裂解反应及其降粘机理[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2,26(3):95-99.

[3] Clark PD,Hyne J B.Studies on the chemical reactions of heavy oils under steam stimulation condition[J].AOSTRA J Reacter,1990,6(1):29-39

篇3

[关键词]孝文化 传统教育

父母的社会责任感,对子代的关爱,源于一种深刻的认知和无私奉献精神,是父母自我完善的结果。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子代对于亲代则相对来说感情不那么强烈,责任心也不那么执着。这也许就是古人提倡“孝”的原因所在吧?长期以来的“孝”道的提倡,孝文化的传播,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起了怎样的作用?当代青少年对于“孝”文化之心理,有着怎样的特点和存在哪些问题?教育应该从哪些方面切入以及怎样引导?

孝文化的现实意义

首先,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当代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关于这一点,已是个不容置疑的问题。如果情感不健康、个性有缺陷及心理冲突严重者,是不会有孝心的;反之,有孝心的人,一定能表现出好的心理因素。可以这样说,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的人,连孝敬父母都不会的人,更不会爱其他的人,不会正确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心理就不可能健康。

其次,孝文化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对实现和谐社会的理想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对这一思想的理解,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重点。就人的和谐、全面发展而言,孝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而家庭中的孝的实现,推广至社会,便是仁、义,是和谐,是全面发展。中国社会将很快进入老龄化社会,如果敬老问题不到很好解决,老年^得不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活,这样的社会还能称之为和谐吗?

当代青少年孝文化心理特点

当代青少年身处改革开放新时代,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传统观念与时尚追求的冲击碰撞,无疑在他们思想、感情和行为上打下深刻的时代烙印。于是心理出现了巨大的反叛,特别是对传统文化的反叛,这种反叛有其积极的一面,使他们勇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敢于冒险探索,敢为天下先。但又有其消极的一面,那就是可能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和置疑。由于西方文化中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极端反叛,当代青少年对孝的认识产生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表现为:

思想意识中没有孝的概念,不理解孝的深刻意义。例如在与有的青少年谈及怎样尽孝时,他们会说:等我长大以后再说,或者说没有考虑太多。再一步问及诸如“所有人都不尽孝,社会将会怎样?”等问题时,有的青少年回答,大概可能,很少考虑……等。说明孝在当代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中的缺乏,这是令人担忧的。

思想意识中形成了错误的孝概念,不理解孝的正确意义。例如在向青少年问及对父母应有的恭敬和顺从时,有的会毫不客气地说:这是假客气,纯属虚伪与多余。他们动则谈西方、美国对于这些繁琐、累赘的东西的批判。仿佛欧美国家是不用尊老爱幼,仿佛对老一辈的关心帮助是思想僵化,腐朽的表现;仿佛当代中国人不应该再谈古老文明,或者说,古老文明中的一切都已过时。这一错误认知的存在,不但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现代文明人,反而会使他们不懂得什么是关心、什么是爱,变得极度自私自利,没有奉献精神,从而也不能产生创造激情的平庸个人,甚至成为社会和谐的隐患,社会的罪人。

孝文化情感

孝文化情感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青少年由孝文化的认知产生的对中国传统孝文化的热爱和追求,关于这一点,可以这样认为,当代青少年能静下心来解读孔子,体会其中深刻的意蕴,并为之深深打动者已不多。究其原因,当然是社会中的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以及片面的学习外国经验,洋为中用思想,仿佛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另外,无法摆脱的应试教育,让他们一切为了分数,根本无暇顾及孝道。其实,很多家长也都人为分数高、成绩好就是最大的孝。

其二,孝文化心理产生的前提和动力――对父母及长辈的爱。这既是他们应该有的心理内涵,又是促进他们健康心理形成的条件。在当代青少年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对自己的父母辈和其他长辈表现出热烈而真挚的情感,他们爱父母和长辈,无论是在其身边还是远离故乡,母爱与父爱,永远是他们心中对家乡、对亲人爱的标志。著名作家莫怀戚在《家园落日》一文中谈到看家园就落日时的深怀感动地说:“家园就是家园,一切的学术解释都是肤浅,似是而非的。只能说:家园就是家园。而人在家园看落日,万种感觉也许变幻不定,有一种感觉却生死如一:那才是我的太阳啊!”可以说,有了对家园,对父母长辈的这种深爱,就会觉得月是故乡明。但是,有另外的一些年轻人,从来不知道爱是什么,这些人从小就生活在缺乏爱的家庭之中,由于爱的缺乏,致使其成长后竟不知爱为何物,没有了爱人的能力,最终走向自我毁灭之路。所以,孝文化实际上是爱的教育,因没有爱便谈不上孝。而一旦有爱,不仅有孝,孝之增大,推广便成为仁,仁者是社会稳定、和谐的积极力量。

孝文化意志和行为

中国文化中的孝道,不仅强调理论,更注重实践。事实上,孝一旦脱离实践,脱离了人们的实际行动,孝的任何理论都只能是空谈,没有任何意义。所以,青少年对于孝道之理解最终体现在其尽孝的意志和行为中。

由于社会物质生活的改善及精神生活的丰富,当代父母身心日益健康,自我料理能力增强;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也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在这样的形势下,当代青少年在孝的意志和行为上所面临的考验已不是很大。所以,能够意志坚定,行为执着地尽孝也不太难。但凡遇到困难,也能克服。关于这一点,大众传媒已为青少年树立了学习榜样。如背着父亲上学的当代大学生,再如“千里走单骑”,骑着车把母亲从家乡带到学校附近侍奉以便能完成学业的当代优秀青年。他们是当代人中的孝之楷模,很多的青少年也像他们一样坚定、执着,这是令人鼓舞的一面。

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当代青少年孝的行为,尽孝的意志不够坚定,行为经常动摇。首先,因事业、学业而中断,忽视了尽孝之行为。正如作家毕淑敏所言: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生命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父母去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其次,由于尽孝时遇到一定的困难,感觉难以克服,中断了孝行。如老百姓常说的久病床前无孝子便是这个意思;再次,由于自身个性问题,中断尽孝行为。例如有的人养成了粗心大意,大大咧咧,

玩世不恭等毛病,在对待父母时,下决心做至0和气、耐心,可是,坚持不了多久,老毛病又犯,把父母惹得很伤心、气生、失望,亲子关系紧张等。青少年孝文化心理教育措施

首先,家庭教育的启蒙作用不可轻视。关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专家学者和普通大众都深谙其中道理。这里要表达的是,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做好表率作用。如父母对自己的长辈的所有表现,都有可能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来。

其次,发挥社会大众的影响,传媒的作用。有一个电视广告做得就很好,年轻的妈妈对她的母亲无微不致的孝敬,种下了爱的种子。年幼的小孩看在心中,虽不知什么为孝,但在妈妈下班后,一盆热水,踉踉跄跄端上来,升腾的热气中,疲劳而寒冷的身体温暖了,但更温暖的是母亲的心,她看到了孩子的成长。

再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通过学科渗透及课程资源开发,充分拓展课程的思想教育因素,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形成,理解孝文化,形成孝心发展健全人格做更多的工作。组织专题讲座及专栏宣传。学校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一些专题讲座及专栏宣传,使学生系统全面理解孝的历史渊源及现实意义,理解孝在自己健全人格中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孝的目的性、自觉性,形成孝的习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孝的实践活动,进行反复的练习,使之形成习惯。这类练习和实践可以在家中,也可以在敬老院、在邻里、在公共场合。

总之,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更要求年轻人的孝心和孝行慰然成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只有弘扬孝道,尊老爱幼,青年一代身心方能健全、健康,和谐社会理想方能实现。

孝心无价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篇4

慈,是一种包容的心态,只有包容,才能和谐相处;慈是一种大爱,教育应该做到润物细无声,教育无痕;而孝是对生命的尊重,一个连自己生命都不珍惜和善待的人,谈不上孝;孝还需要沟通,没有沟通就没有理解,没有理解也谈不上孝。由此可以看出,教育与慈孝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那么,实现素质教育的当代学校,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学校,应当如何实施慈孝文化教育呢?我应从班级教育抓起。

一、原因

1.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班级都是一个小集体,班主任都要直接面对学生和联系家长,这为班主任开展慈孝文化教育,教育学生孝敬父母、感恩社会提供了基础条件,创造了极大的方便。老师天天接触学生,关心、教育学生,师生之间既有联系的空间时间,又有师生感情基础,同时学生也明白老师有教育义务,易于接受且喜欢接受。老师与家长也有一种因学生而联系起来了的“亲情”关系,沟通多,联系多,相互之间极易配合。于是,学生接受老师的教育,还把孝敬之爱施予自己的父母,这极其容易接受并做到。

2.班级有班会课,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利于老师集中进行慈孝文化教育,并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如学习雷锋、关心同学、尊敬老师、热爱集体、孝敬父母、关爱自己等活动,都可融入慈孝文化。

二、内容

1.班级开展慈孝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诸如上述的学习雷锋、关心同学、尊敬老师、热爱集体、孝敬父母、关爱自己等主题,都与慈孝精神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有了爱,就能有慈爱之心与孝敬之情。

2.在具体内容上,更需要讨论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古人是怎样孝敬父母的?我们应不应当孝敬父母?应当怎样孝敬父母?再是讲慈孝故事,如二十四孝里的部分故事。再就是学习《弟子规》等经典。还有就是了解当今不孝的悲剧性故事,学习孝敬父母的榜样的故事。比如我们当地编写的反映本地人孝敬父母的真人真事的故事集《孝星》,就是很好的学习材料。对于高中学生,还可开展慈孝文化的由来和传承慈孝文化的当代意义,以及如何传承慈孝文化的讲座和讨论。

三、主题

班主任要充分挖掘“慈孝”中隐含的道德自律和互爱文化,拓展慈孝文化的原有空间,将原本属于家庭、宗族的狭隘的慈孝延伸到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延伸到对师长、同学、邻里的友善关爱,实现传统慈孝文化的现代转换与诠释。笔者认为除却慈孝原本包含的内涵——孝敬外,“责任、和善”也是新时代赋予慈孝文化的新的内涵,可将这三者提炼成为慈孝文化的三大核心品质,并分别向学生作出诠释。

1.责任。对中小学生而言,责任就是对自己的言行有要求,在学校里勤奋学习、对家庭尽一些力所能及的义务、对社会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即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心、环境责任心、家庭责任心、他人责任心、社会责任心。

2.孝敬。即要有“感恩之心”,就是听从自己父母长辈的教导,关心他们的健康,多参与家务劳动,替他们分担忧虑;要有“仁爱之心”,就要尊敬师长、尊重他人的长辈,以诚待人;要有“赤子之心”,就是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热爱祖国。

3.和善。温和善良。对中小学生来说,就是逐步形成外向、活泼、自信的个性和行为特征,善于主动与人沟通,乐于给予同伴帮助,最终营造出民主平等、团结和谐的氛围。

显然,责任、孝敬、和善这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层层促进、螺旋上升的关系。责任是基础,当一个人富有责任心时,会对身边所有的人、事、物产生极大热情,对家人孝顺,对他人尊敬,对社会、自然产生敬畏。在此基础上,必定能营造出一个充满爱的和谐天地,从而达到家庭、社会一片和善的最高境界,而这种境界又能很好地促进学生产生更强的责任心。

班主任还可将以上几点具体化,列成条款,要求学生做到。比如孝敬问题,可以列出如下条款:

在学校或社会上:①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②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身边人。如,给需要的人让座等。③对同学的父母、长辈有礼貌。④理解教师的工作,主动关心老师,做老师的助手。⑤管住口舌,不能辱骂甚至于不要说任何人的坏话。⑥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活动。⑦热爱自然,不损害一草一木,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

在家庭里:①父母的声誉与财产应全力维护,未经许可,丝毫不取。②每逢吃饮,先请父母品尝;餐前帮父母盛饭拿筷。③在平时要公开并说出对父母的爱,学会主动向父母示爱。④关心家人的身体健康,了解他们的喜好。家人生病时,能主动照顾,不求回报。⑤不与父母顶嘴冲撞;有误会时,试着向父母有理有据地讲明道理,说明情况。⑥亲近父母,感受亲情,懂得回报。

四、活动

如开展“欢乐中秋,情浓意浓”的中秋“送祝福”活动,“感恩父母,弘扬慈孝文化周”活动,“关注母亲,感怀亲情”活动等。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主题班会、制作感恩卡、手抄报、慈孝故事比赛等形式鼓励学生了解父母、长辈一天的工作、激发学生感恩父母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尊敬父母、长辈、学会感恩的良好的品德。

篇5

关键词 孝 儒家 尊重 关怀 精神

1《论语》中孝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内涵

孔子的道德规范是儒家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源头,他的核心思想是“仁”,而孝文化是“仁”的根本思想,它不仅传承了中华文明的传统,更深入到“仁”学的理论体系之中,从自然血缘的概念提升到了社会道德的高度,形成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在《论语》学而篇中,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这里,有字指出孝弟的根本是道,君子的根本是孝弟。孔子把孝置于君子成道的根本上,君子成道首先要做人,而孝顺父母是做人的根本。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认为,儿女的言行是对父母教导的直接反应,父子一去世,儿女就改变自己的言行,这说明父亲在世时的教导是失败,视为不孝。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在这里,孔子虽说只是对子女提出了要求,要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但深入地理解,孔子在这里对于父母也是有要求的,父母的教导应该是正确并且对子女有深入影响的,不然又怎么能让子女心甘情愿在父母不在的时候也能按父母的教导行事呢?

《论语》为政篇。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孔子在这里说明了孝要合乎礼,无论在父母生前还是死后都要以礼待之,不能违背礼。在孔子所生活的时代礼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的孔子也非常重视礼。在孔子看来,孝合乎礼是社会的基本要求。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两则说明了孝的两个层次,基本都是对父母疾病的忧虑,最难能可贵的是敬父母。敬不仅仅是尊敬的意思,敬表明了一种态度,一种把父母置于与我们平等的地位的一种态度,这才是孔子所提倡的孝道的根本。忧虑父母的身体基本懂孝的人一般都能做到,但真正能做到敬父母的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对于父母的年纪,我们一方面因为他们年纪大而高兴,另一方面也要为他们的年纪而担忧。

上述的一些可以说明孔子孝道的基本思想。孔子的传统孝道中存在的哲学前提是仁,这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不仅是孝的人性根源,而且是孝要努力实现的终极目标。孔子多次强调“孝”要建立在“敬”的基础上,要敬亲。孔子认为孝敬父母不能只是单纯在物质上满足父母,这尚不足以为孝,更重要的是要“敬”,要真心实意地孝敬父母,让父母得到人格的尊重和精神的慰籍。当然,孔子也强调了孝的行为要符合礼,不能乱了秩序。

2《论语》孝文化的现代价值

一直以来,虽然我们仍在提倡“尊老敬老爱老”思想,但对于孔子的孝文化并没有深入了解。不可否认,现代国民的孝观念较以往明显淡薄了很多,如果长此下去,不重视孝的挂念,若干年后我们的社会又会呈现怎样的景象?因此,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孔子所提倡的合理的孝文化思想,从社会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对儒家的孝文化加以重视,继承其思想中的精华部分,使其符合当今社会的道德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社会文明的发展服务。

首先,应当赡养父母,保障父母的日常生活。这是儒家孝文化的最基本要求,也是社会的基本要求。其次,应该敬爱父母,保持其身心愉悦。儒家的孝文化强调精神上的敬父母,除了物质生活的满足,父母需要更多精神上的关怀,要常常与父母沟通,了解他们的烦恼和需要,让他们感觉自己是被需要的,是被关怀的。在物质生活不断发展的今天,精神的关怀显得愈发重要,精神上的赡养被更多的人所提倡,这种赡养包括子女与老人的和睦相处,子女对老人的尊重、理解、感情的慰藉等。最后,不可否认地,孔子的孝文化也有不完善的地方,但不能否认它所起到的借鉴作用。孔子的传统孝道对于父母伦理的规范甚少,而对于子女的规范却十分全面,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显然是忽视了父母在子女的成长中所起到的指引和领导作用,忽视了沟通的作用。在当今社会中,应该强调父慈子孝、尊老爱幼。在子女的童年生活中,父母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父母的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历史观等都会对孩子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年龄的差距、时代的发展等因素都会导致父母与子女在观念上的偏差,及时的沟通是维持父母与子女的良好关系的必要手段。按照孔子的观点,父母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既要严肃,又要慈爱,而子女对父母既要尊敬,又要孝顺,如果双方都能做到这一点,就会建立起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了。

总而言之,《论语》的孝文化中提倡孝敬父母、赡养父母的思想,在今天不但没有过时,从各方面说,都有其合理成分和存在的必要性,对于家庭美德的建设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论语[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2] 孝经[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0.

篇6

孝道,是中华文化的特质

《走向世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中,“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孝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极大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性格与行为模式,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一个什么样的重要地位?

王大千:引用《论语》一句话:“其孝也者,为仁之本”,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而“孝”是培养仁德的根本。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人与动物的差别很细微,而孝恰恰就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动物界中父母的对幼子亲近爱护是动物原始的本能,是谈不上感情的,小动物对父母是不会感恩的。只有人才是有感情的,父母对子女的照顾和子女对父母的孝敬是基于一种亲情的感情。儒家学说讲求“尊尊亲亲”,这是建立在血缘亲情基础上的伦理学说,孝道应当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

《走向世界》:对比世界其他文明,尤其是基督教文明,就“孝”而言,两者有何区别?

王大千:可以说,孝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一个根本区别。西方文化信奉基督教,讲求众人平等,大家都是上帝的子民,是兄弟姐妹。而在中国文化中,孝是一种长幼有序、尊亲敬老的道德规范。中国文字中,“孝”是老与子的关系,“教”是老、子和文的关系,不孝就背离了老与子的关系,不教就脱离了孝道。人人都是生命链条当中的部分,这是谁都无法否认的。从个人方面来说,说某个人不孝顺,就基本否定了这个人。应当说,孝道是中华文化的特质。不论是以孝治家还是以孝治国,中国人特别看重这个最基本的元素。

孝心,就是把孝时时放在心上

《走向世界》我们经常提到“孝心”,比如说“百善孝为先”,那么怎样做才算是尽“孝心”呢?

王大千:孝是一种心意。向善之心、向孝之心人皆有之,绝大多数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认识到这个问题。什么是孝心?把孝放在心上,这就是孝心。

这个问题,在孔子的时代已经有很多人向他问起过。孔子有次说:“父母惟其疾之忧。”让自己的父母只有在他病重时才担心。我们想想看,这是多么高的标准和要求啊!自己日常的言行举止没有可以让父母好担心的,那就要时时把对父母的报恩之心放在心上。我们需要认识和做到的,时端正孝的态度,并不是说等条件好了才去尽孝,有一碗饭的时候也可以尽孝,不要等到有一锅饭的时候再去孝敬,孝不能等待,等你发达的时候已经晚了。给老人房子住、给钱花并不等于孝,要把老人放在心上,想着他们不能忽略了老人的精神需要。父母对我们来说是惟一的,许多人在老人去世后,感叹从来没想到会失去父母。所以孝要从现在做起,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孔子曾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惧。”为自己的父母健在而高兴,同时也为父母的高年而忧惧。

《走向世界》:有人认为当今社会,“孝”正在逐步式微和消亡,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王大千:孝是中国文化和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是不会消失的。现代生活中,尽管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人们对孝仍是持肯定态度的。所有人都看重孝的品德,没有人敢说我不孝敬父母,这样的话这个人在别人眼里就成了道德败坏的小人,在做人上站不住脚。现在的人并不是说都不孝顺了,有可能跟自己的一些个人情况有关,认识不到位、素质不高都可能导致在尽孝上做得不尽如人意,但要孝敬老人这个基本的价值观还是有的。我经常看《非诚勿扰》这个节目,我发现现在的青年人找对象,首先的条件还是要求对方要孝敬父母,强调自己是个孝顺的孩子,这就是个价值观的问题。即使是对一些不孝的负面的东西,大家也都有很大的兴趣,从另一个方面这也说明对孝的关注。所以,要正确认识孝的现状,并不是礼坏乐崩,也没有失传,只要人情在、人性在,孝就不会灭亡。

孝顺,是至亲关系的和睦与和谐

《走向世界》孝与顺是分不开的,今天年轻人提倡个性,应该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王大千:孝与顺的关系是两代人的关系。长辈要教育晚辈,但长辈不见得都是对的。限于知识、素质等个方面的因素,长辈的说教和要求有可能是错的,现实证明,家庭关系的紧张很大程度上错在老人。所以作为父母要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处理好家庭问题,为子女做个好榜样。俗话讲厚积而薄发,父母没有做好,没有好的积累和付出,到年老了只想收获是不可能的。一个人没有把握好家庭关系,等到年老了,孩子强势了,他就会效仿,就会报复到父母的身上。

孝是和谐文化,对于子女来讲,孝顺就是要求和谐,父母也会有所偏差,不见得都是对的。孔子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而不违,劳而不怨。”对于父母的过错,要从侧面提醒,如果得不到同意,就遵从父母的意见,即使劳苦,也无怨言。子女都能这样去做,相信家庭会很和睦,所谓的代沟也会得到弥合。从孝顺的角度看,孩子就要讲求和谐、顺畅,不偏不倚,恰到好处,不要简单地去反对或盲从,要追求和谐的最高境界。

《走向世界》:现在孝道传承中的问题出现的根源在哪里?

王大千孔子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从人情的角度讲,父子之间不应该互相诋毁:从法律的角度讲,也不提倡大义灭亲。父子成仇是很残忍的事情。违背了人性,对孝的造成严重的破坏。

孝是从小耳濡目染而来的,大人要做出表率。问题虽然出在现在,但根源主要不在这里,是上代人的问题。“”中破坏和践踏了优秀传统文化,要想建设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就像建高楼大厦,建座楼要花费很大的气力和很长的时间,而想破坏它就容易多了。

《走向世界》:这样说来行孝是对一个人很高的要求。

王大千.其实很简单。父母想着孩子,孩子想着父母,一种自然的亲情。物质代替不了精神,这种亲情是金钱代替不了的。不在乎你有多少钱,有多高的地位,要看你有没有这个亲情,有没有尽孝之心。即使在远方,不能经常回家看望父母,可以给父母买个手机,随时打个电话问候一声,有空的时候问问家常,比给老人钱不知要好多少。

孝敬。是对生命源头的崇尚与敬畏

《走向世界》:有人说,中国人不是没有宗教,对于的祖先崇拜就是中国人的宗教,这与孝是不是有直接的关系?

王大千:是的。孔子讲“慎终追

远”,就是一种对生命的崇尚和敬畏。我们祭祀祖宗,认为做好了就光宗耀祖,做不好就愧对祖宗,就是对生命的崇敬,对孝的认可。

我们讲孝道需要澄清对孝的误解。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有人理解为孝敬父母不能到远处去,好像束缚了我们去干事情。这只是一个片面的理解,游必有方的意思是要有方向、方式、方法,有措施。父母病了,不见得非要守在床前侍候,只要安顿好、安排好,没有后顾之忧,尽可以去远游,距离不是问题。现在养老的社会化、专业化,不能要求子女承担,要靠社会的机制来实现。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守在父母跟前尽孝已经很难做到了,能做到的就是把父母安顿好,孔子讲得“安老怀少”就是这个道理。母爱是以分离为最高境界的,鼓励子女出去干事业,没有一个母亲为了把孩子留在身边而耽误了他们的前途。

《走向世界》:大多数人认为孝就是照顾好父母,让他们老有所养;相对那些不赡养父母的人,我们是否可以说他们就是尽孝了呢?

王大千:仅仅是老有所养是不够的,还要有敬意。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有别乎”。我们精心饲养犬马之类的动物,目的是为了驱使。如果对父母没有一份发自内心的敬意,养父母跟养犬马有什么区别呢?不敬何以能孝,敬是孝的最高形式。尊崇祖先是对生命的尊重,人要知道自己的来源,不知道父母是痛苦的。所以说父母是离得最近的祖先,首先应当敬父母。有了敬的思想,担当责任感会油然而生。

孝行,是用实践检验的品德

《走向世界》:现今社会,孝道缺失的现象加剧,您认为推行孝道的关键点在哪里?

王大干:随着社会市场经济化,传统家庭关系分离,缺乏沟通交流是孝道缺失的重要原因。过去是大家庭,几代人生活在一起,长辈对晚辈的关怀,晚辈对长辈的敬重,都体现在日常行为中,

家人随时都可以交流。现在大家都分开住,一家人除了些重要节日、重要活动外,极少来往。交流少了,亲情温情也在减少。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变了,观念没有跟上来,在社会变革中没有赋予孝道新的内容,没有新的孝的方式。电话让通讯方便了,但交流的却少了,打个电话就事说事,很少通过电话聊天交心。结果是造成了感情割裂、亲情淡化,孩子缺少大家庭的教育影响变得孤僻,这都与孝道教育的不到位有关。

《走向世界》孝道教育该如何建设呢?

王大千:从小要学孝道,要读经典。经典就是种子,是能生根发芽的。流行文化很热闹,也很容易接受,但这只是馒头,种下馒头是发不了芽的。经典历经千年仍有活力,就在于经典给我们判断的能力,这就是智慧。社会越复杂,判断力要求就越高,就需要从经典中汲取知识,满足选择和判断对人的更高的要求。

《走向世界》:具体到现实生活,该如何传承孝道?

王大干孝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生活化、现代化、社会化、年轻化。让文化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学到本领。过去街坊邻居住在一起,见面要行礼、打招呼,这是孝道文化中最基本的内容。但是现在不行了,住进了单元房,邻居老死不相往来。孩子忙着学特长,不相互交流,大人也不来往,人与人之间交往太少,缺乏共同交流的能力。个人虽然优秀,但缺乏共同协调的能力,不会处理家庭、社会关系,造成婚姻家庭危机,社会关系紧张,这样的人不能称之为成功人士。

《走向世界》:孔子基金会在孝道弘扬方面有什么样的举措?

王大千:我们正在尝试做孝文化社区,已经建设了30多家孔子文化社区。现在社区中的居民交流太少,影响传统道德的弘扬。在社区里建论语广场、文化墙,搞传统道德演讲,提倡道德和孝心。章丘山水泉城社区,把每栋楼的一层作为公共场所,大人孩子都可以在这里玩耍交流,邻里之间的关系比过去好了,小区居民的道德也有了提高。所以倡导孝道要从社区入手,从儿童入手,改善家庭和邻里关系。

篇7

1.孝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以孝为基础的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曾经长时间走在世界的前列?孝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积极的?

1.1 孝文化蕴涵了传统的伦理道德精神,突出群体意识与和谐相处的人生价值观及世界观

孝是讲求仁?义?礼的?而"仁爱"是 以亲者为基础,孝是行仁的根本和起点,人人都应以爱亲之情推己及人?如果人不爱自己的父母,那更谈上爱他人,仁爱之心应于亲情的自然天性之中先产生?由此,自然的人性善端必然将向外推广,如我们随处可见的:对痛苦的人富有同情心,相互信任?彼此照顾?周贫济困?相互帮助等?同时,由于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这种守礼之行使中国人恪守中庸之道,为人做事恰到好处;讲求淡泊明利?宁静致远;追求和谐的人生价值观?

1.2 孝对当代社会?国家?民族的价值

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在要求国家强大,人民富裕的同时,更要求具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孝对建设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风尚,对精神文明的建设等会发生积极影响?孝应该从爱父母,爱家庭的教育中逐步提升到爱人民,爱国家?因此,孝的培养与实践是提高当代人道德素质的起点,是形成和睦社会风尚,保持社会稳定的精神措施之一?在行孝的过程中,养成隆重的祖先崇拜和对故乡土地的情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国事关怀,也有忧国爱民,慷慨赴国难的精神力量?

2.在历史教学中弘扬孝文化的精华

2.1 弘扬孝文化的必要性

孝在近现代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但它并没有被毁灭?社会各阶层人士认为,孝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家庭伦理道德的体现?因此,当今社会孝仍然有存在的必要和生存的土壤?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度发展,物质十分丰富,而公民道德却没有与之同步发展,反而出现下滑的现象?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已反映出道德文明出现了危机,尤其是青少年对长辈们的孝敬状况令人担忧,随处可见的拜金主义?不讲诚信,冲击着传统的伦理观?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又与教学息息相关,社会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是社会的未来,肩负着实现现代化的重任,而人的现代化需要从小培养和熏陶,历史是门综合学科,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其丰富的内涵,提取其精髓,从而使其在我们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发扬光大?

2.2 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虽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封建统治阶级为维护其专制统治和宗法关系而极力推宗伦理道德,但不能说传统的伦理道德都是保守的,是不能继承的糟粕?作为历史学科特有的学科特点,进行科学的传统孝道德教育,通过对优良道德传统的吸收?改造,促进现代化发展,维护社会秩序,改善社会风尚,协调人际关系,增强国家凝聚力,对现代化建设将产生强大推动作用?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2.2.1 对传统孝文化要有取舍

也就是我们既不能对孝文化全盘照收,生搬硬套,也不可认为它是封建残余,把它一棍子打死;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抛弃其宣扬愚昧落后的东西,提倡其宣扬的"仁爱"之义?再如,我们在讲述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时,我们要认识到孔子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他主张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但他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在教学中,我们就应该采用批判继承的原则?另外,还要历史的看待传统道德的发展变化?有些道德准则在当时的社会提出来是有积极意义的,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统治者的需要进行改造,结果成了糟粕,因此要区别对待?如"三纲",孔子只讲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孟子也提倡 "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从中我们可以肯 定,他们的言论是包含有积极意义的?但董仲舒把他们的言论发挥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就成了封建糟粕?这其中的政权?族权?夫权代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我们当今大加批判的?

2.2.2 我们弘扬孝文化精华

不是要复古,而是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提高公民素质,促使公民有良好的公民道德?在教学中,要认真挖掘有关孝的内容,并将其合理转化,为现代社会所用?如汉文帝为赡养生母,在他母亲生病的三年里,时常衣不解带,天天为母亲尝药等,还有古人常有的割股为父母疗伤?而今天我们就应该合理继承这种为精神,在父母生病的时候多关心他们,及时给他们求医问药?再如古人在清明时最主要的活动就是扫墓,以这种方式祭祀祖先,而我们今天为祖先扫墓,就应该做到,要努力学习,认真工作,以此光耀门庭?在弘扬中华传统孝道德上,要努力结合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吸取世界各国的先进思想,不断赋予中华传统孝道德新的内容,真正达到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

2.2.3 在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时要有针对性

如西方人对父母的孝敬主要表现为感恩,而中国社会普遍认同"幼有所教,老有所养",但是许多赶"时髦"的中国人,没有真正理解西方人感恩的内涵,又不履行中国社会认同的赡养父母的义务, 时常有遗弃老人的现象? 甚至有的人大搞社会资助,却不过问父母的疾苦?所以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选择适当的时间,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孝教育? 如在感恩节的时候,讲述西方"感恩"的实际意义,认清"感恩" 与"孝"的共同之处?同时,要求我们把历史书本中的德育内容讲解得贴近生活,让学生懂得礼貌?礼仪?感恩与理解,并随处感受到爱与孝的存在?

2.2.4 将孝教育升华的原则

篇8

关键词 孝 孝的文化 地位

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均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强大了国人的信心,增加了国人的自豪感。同样,在文化领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展现我国文化软实力也已成为我国在文化建设中的努力方向。“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是一种始基性的核心文化观念,更是一种实践道德。中国人对于家庭的重视,是世界上其它国家所没有的,这为孝文化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提供了天然的土壤。“二十四孝”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所以,当传统文化重新热起来的时候,无论人的文化层次高低,知识水平如何,他对于孝的感知都具有共通性。近年来,在社会上兴起的“践行孝道”便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有些地方中小学要求学生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演艺界评选“孝星”;公务员选拔是否应该以孝顺作为参照标准等,这些无不印证着“孝”在中国的地位。

一、“孝”和“文化”

谢幼伟说:“中国文化在某一意义上,可谓为‘孝的文化’。孝在中国文化上作用至大,地位至高;谈中国文化而忽视孝,即非于中国文化真有所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孝”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社会,中国社会的发展可以说是孝文化发展的进程。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中,孝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更具有多种文化结合的特征。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谈到中国“孝敬”问题时说:“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种道德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的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到家、墨家等各家学派之间均对“孝”提出过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千百年来,孝文化一直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依旧不容小觑。

二、“孝”和“社会”

家庭作为孝文化体现最为明显的地方,对孝文化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然而,每一个家庭中的人,都需要成为社会的人,在社会中进行活动。所以,孝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孝文化必须关注的问题。中国社会中,提倡孝文化,主张“以孝治政”的也并不罕见,这并完全因为社会上整体的孝可以为每一个作为个体的家庭带去幸福和快了,更重要的是因为,“孝”符合了社会的总体利益,有利于社会治理及发展。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社会中提倡“孝”的观念也会存在不同之处。在西方社会,孝并没有被强调其重要性,因为西方社会的重心往往偏重于教会、法庭等家庭以外的因素。而在我国社会,由于家庭观念深入人心,所以,将家庭的“孝”与社会相联系,可以更好的促进社会和谐。

三、“孝”和“个人”

孝与个人的关系,简单概括为一句话――孝是个人道德修养的基础。仲尼曾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孔子所阐述的孝,就是一个人德行的根本所在。道德修养,作为个人品德品行形成和提高的内在因素,对于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智力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学历能力;德育能力,则可以考察一个人的发展能力。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仁”,是德行的最高境界,只有成为“仁者”,才能从心里去关爱他人、把奉献之情从心底流出。而成为“仁者”的基础条件就是“孝”,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父母双亲孝顺,才能对他人心存善意,充满关爱。如果不能对父母尽孝,对他人的奉献也就无从谈起了。对个人来讲,古有“父母在,不远行”,今有“常回家看看”,这些无不透露出“孝”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孝”和“当代价值”

孝在当代社会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中国社会是彻始彻终,为孝这一概念所支配的社会。中国社会是以‘孝’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尤其要重视“孝”的作用。作为民族的文化传统,“孝”应当成为当代社会每一个人心中最普通、最受用、最具教育意义的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充分发挥道德意识的当代作用,使“孝”深入人心,为市场经济有序发展贡献力量。

五、结语

从古至今,孝的文化地位日益受到重视,如何发挥孝的作用,成为各理论界关心的问题。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其思想根源必然是不可替代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孝道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构建社会主义孝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使之成为和谐社会的精神纽带。

参考文献:

[1]肖波.中国孝文化概论[M].人民出版社,2012:1-3.

[2]谢幼伟.孝与中国社会.孝兴中国文化[M].青年军出版社,1946:2.

[3]谢幼伟.孝与中国社会[J].理性与革命―当代新儒学文萃1994:522-523.

[4]关连芳,吴宏.中国孝文化的现代思考[J].理论观察,2011(6).

[5]张树骅,宋焕新主编.儒学与实学及其现代价值[M].齐鲁书社,2007.

[6]周桂钿.中国儒学讲稿[M].中华书局,2008.

篇9

关键词:“孝”文化;学校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1(C)-0085-01

做了那么多年的老师,经常会看见或听到一些不孝子的“逸事”:有的学生家里条件很差,却逼着父母为他买名牌衣服;有的学生因为嫌父母灰头土脸,怕来学校丢了他的面子,因此不允许父母来学校;有的学生在家因父母不能满足他的愿望而同父母大吵大闹,个别学生甚至因此走上轻生路,给父母留下了无尽的痛苦……联想到媒体中所报道的社会上一些不孝子女的恶劣行径,笔者认为在学校大力弘扬“孝”文化教育,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情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孝道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的孝文化是几千年来的民族伦理道德的精华。《孝经》中记载:“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夫孝,德之本也。”这句话的意思为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孝行,是德行的根本。也就是说,看一个人怎么样,首先看他孝不孝。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意为尊敬自己家的老人,同时也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家的孩子,同时也爱护别人家的孩子,这样,管理天下的事情就易如反掌了。孔孟二位先贤的言论一直成为炎黄子孙尊崇笃信的美德,也被视为为人处事的人格体现,是不可缺少的立身之本。在今天他们的言论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弘扬“孝”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当今学校德育工作中孝道教育的缺失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忽视了孝道教育,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很多都是人格不健全的学生,因此也就不难理解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孝的现象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的应试教育,把教师和学生培养成了考试机器。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把教师的职称和评优同学生的考试成绩挂钩,因此,教师们只为成绩而工作,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造成了部分学生性格的扭曲。2、学校德育目标的“空、大”。长期以来,学校制定的德育目标太空、太大,甚至有许多不科学的东西。殊不知,一个不懂得爱父母的孩子怎能爱祖国;一个不知道从小事做起的孩子,长大后怎样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3、独生子女教育的困难性。当今,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这不自觉造成了他们唯我独尊、自私狭隘的性格缺陷,这些也间接的催生了一些不孝子女。

三、学校德育工作中孝道教育的重要意义

1、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保全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自己生病,更不能陷自己于不义而使父母担惊受怕,也就是说保全身体、保全名望是为了不要给父母增加精神负担。这些对当代青少年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当代青少年普遍存在情感脆弱、承受挫折能力差等问题。这与许多青少年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娇生惯养,少受锻炼不无关系。如果现在的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孝文化,培养自爱精神,并在实践中践行孝道,那么很多现实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成由勤俭败由奢。在我们的优良传统中,“勤俭”是一种重要的美德。而“勤俭”这一美德显然是由孝衍生出来的。没有人会认为一个挥霍无度的人是在践行对父母的孝道。勤俭也不是一种时尚,它是永恒的一种美德,不仅在古代,在现代更是如此。

一个青少年能否成长,最终要看他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方面取得了多少成就,要看他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多少贡献,还要看他的道德品质达到了怎样的高度。如果没有勤劳俭朴的品德、艰苦奋斗的精神,他就不可能有所作为,不可能做出贡献,也不可能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一句话,他就不可能成为于国家、社会、人类有用的人才!

3、弘扬爱国精神。儒家思想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践行对家、对社会的孝道之后,还要对民族、国家行大孝,这个大孝,就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孝文化的升华,也是孝文化的精华。孝是爱国心的根源。中国人的爱国心不仅包含着对故乡土地的情感,而且包含着对祖先的崇拜。中国人不管走到世界哪里,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爱国也就是爱祖,这也是家国同构血缘文化的主要特色。在中国,爱国心与孝联系在一起或者说孝是爱国心的根源。故强化孝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

4、和谐社会的根基。中国社会是以家庭为基本细胞的,国家的和谐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孝”是家庭伦理关系的根本纽带,父母生养子女,子女赡养父母是人自然的天性。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今家庭伦理关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特别是近年来“遗弃双亲”、“虐待老人”、侵犯老人合法权益的案件呈明显上升趋势。究其原因,有市场经济利益驱动的因素,但最主要的是当今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关于“孝道”讲得太少了,与古代社会相比,可以说是教育的缺失。而这一切无疑从学校教育做起方能从根本上加以改观。而只有青少年学生将孝道的合理成分内化为自己的修养,那么其家庭方能和谐;而只有家庭和谐了,社会方能和谐。

篇10

关键词:孝文化;孝道;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进校园,潜移默化悟“孝道”

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对人能产生暗示,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作用十分深刻,表现在幼儿的身上更为突出。为此,我们利用环境的创设和布置,拉近师幼之间、家园之间的距离,彰显孝文化。在园内,我们进行了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建设,无论是墙面还是走廊或户外操场墙面,都图文并茂地进行展示,同时通过经典诵读、孝行活动、教育课程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向孩子、家长、老师诠释“孝”的丰富内涵和其具有的现实意义。

1.“传诵经典”了解“孝”

园内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对小班、中班、大班三个年级段的孩子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孝文化传播教育活动:每天的幼儿餐前活动,我们针对各年龄幼儿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优美诗词》《三字经》《弟子规》,让孩子通过诵读,了解古诗词的魅力和含义;在幼儿园“六一”汇演中,孩子们还进行了“诵经典”的歌舞表演,表演中不仅让孩子深入了解中国舞蹈的肢体美,也让幼儿更多地了解中国诗词的美;庆元旦活动中,大班孩子们朗诵了《弟子规》,并以舞蹈编唱的形式展示给家长们看,从中感受到“关爱与孝敬”的重要性;我们还将中国优美诗词《悯农》《静夜思》编到课间操中,师幼边唱边跳,共同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2.“快乐成长”践行“孝”

为大力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结合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关于组织开展第30个“国际志愿者日”活动,在2015年11月和2016年3月“学雷锋”活动中,幼儿园青年团员志愿者以及小朋友和家长委员会成员来到西湖街道开展了以“走进社区・关爱老人”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全体青年团员志愿者及孩子和家长用行动践行了孝道,孩子们在活动中体会和感受到如何尊敬老人、孝敬长辈。

3.“礼仪教育”学习“孝”

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学习孝、懂得“孝”、践行“孝”,幼儿园开设了专门的礼仪教育课程。全书共有六册,幼儿园大班、中班、小班各两册,每册22个教育主题,全书共132个教育主题,结合幼儿园礼仪主题教育,按基本礼仪、幼儿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节日礼仪5个部分,包括了6岁以内幼儿遇到的大部分礼仪场景及内容,每一个活动充分展现了礼仪的重要性,让幼儿学会知礼懂礼,学做孝顺、礼貌、懂事的孩子。

4.“校园环境”传承“孝”

良好的校园环境、室内的主题墙饰都可以成为孩子们教育的契机,所以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幼儿教育集团第三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随处可见传统文化的环境教育,园内创设了孝文化主题墙,让孩子们在欣赏、学习中传承“孝”。幼儿园每层楼都有不同的传统主题特色:一楼用伞、灯笼和中国结进行装饰,灯笼和中国结的结合更是一种孝文化的传递;二楼以扇子为主题,在扇子上用毛笔书写了许多成语,让孩子了解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三楼以“团团圆圆”为主题的吊饰,有家长、孩子、老师们共同制作的绣球;结合教学活动,张贴幼儿自主收集的少数民族的图片及资料,供孩子们了解、学习。

二、教师队伍重建设,身体力行推“孝道”

1.传统节目,寓教于乐

孝文化的传播应该从教育幼儿的教师们做起。教师要身体力行,在与幼儿、家长、同事的沟通言行中,践行孝文化,更要善于发挥教育机智,捕捉教育时机,创造性地在教育实践中渗透孝文化。2015年11月底我国开展传统文化节目大比拼,看得出老师们排练节目的高效率。老师们排练了《茶艺》、古代宫廷话剧《守时》、情景剧《学堂之上》、舞蹈《俏江南之夕阳红》等,小班、中班、大班不同年级优秀节目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精髓。

2.演讲比赛,展露风采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展现青年教师的蓬勃风采,引导和激励青年教师不断提高师德素养与自身修养,提升青年教师团队合作能力,进一步加强各校之间的交流学习,我园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开展了“弘扬传统文化‘四有’好老师”的主题演讲比赛,老师们用平凡、朴实的语言,讲述着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诠释。

3.自主阅读,提升修养

书可以给我们传递新的知识,书可以给予我们正能量,书可以让我们结识更多的朋友,书可以让我们不断进步,书还可以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老师们利用业余时间,加强自主阅读,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水平。每位老师都阅读了一本经典书籍,并撰写了读书笔记,共同交流分享,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提升个人修养。

三、家园共育同携手,合力互动兴“孝道”

我们积极利用家长会、亲子活动、家园共育栏等途径,搭建家园共育桥梁,向家长宣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家长携手,培养幼儿的孝心,共同推进幼儿园的孝文化教育。

1.体验活动促孝行

“应该这样做”和“我要这样做”是不同的教育结果。我们追求的目标是让孩子们在真切情感体验中,懂得为什么要“孝”,怎样“孝”,从而让“孝”成为孩子们的一种自觉行为。因此,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亲子体验活动,如重阳节活动,孩子们亲手制作了手工贺卡,携带了苹果,送给爷爷奶奶,祝他们平平安安,爷爷奶奶脸上都露出喜悦的笑容;“三八”妇女节活动,给妈妈送上自己用真诚制作的贺卡礼物,让她们感受温暖和爱;母亲节、父亲节时,鼓励孩子回家主动为父母端上一盆洗脚水,给父母洗脚,并将自己对父母的爱大胆表达出来,体验亲情的温暖。在这一次次的活动中让孩子感受到了“孝”的意义,有助于他们从小就践行孝文化。

2.成长足迹展孝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