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护理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1: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宝宝的护理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宝宝的护理方法

篇1

全国爱眼日,提高人们对保护眼睛的重视。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少青少年成为近视一员。青少年如何保护视力?职业小编分享青少年保护视力的方法,提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光线需充足

舒适的光线,可以得到良好的视觉信息,光线过强或过暗都会给眼睛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青少年平常看书的书桌应有边灯装置,其目的在于减少反光,以降低对眼睛的伤害。

二、阅读时间

青少年看书写字、看电视、用电脑,几个小时不休息,有的学生甚至到深夜才睡觉,这样不仅影响身体健康,使眼睛负担过重,容易引起调节性(或称功能性)近视,即假性近视。而且还会使眼外肌对眼球壁的巩膜组织产生压力,眼内压增高,眼内组织充血。因此,学生看书学习每隔50分钟休息片刻为宜。

三、坐姿

不要弯腰驼背,或趴在桌上看书,更不能躺在床上,侧着身看书。眼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30-35厘米,身体与课桌保持一掌--大约10厘米的距离,书本与课桌的角度要保持在30-45度。如书本水平放在桌面上,看书时就要向前稍低头,这样就容易把书本移近眼睛,加重眼睛负担2-3倍,从而引起颈部肌肉和颈背的疲劳,而不自觉的向前倾斜,长期下去就会导致视力下降。

四、少看电视,少用电脑

尽量减少与对人眼产生辐射的电视、电脑、游戏机等电器设备的接触,因为,显象管辐射出的X射线可大量消耗视网膜中的视紫质,可以使视力明显减退。

电脑最好选用液晶显示器,以减少电磁波对眼睛的伤害。经常玩游戏机的同学更易损坏视力,而且自幼即玩游戏机的低视力同学,配镜连矫正视力都上不去,原因就在于视网膜和黄斑部的功能受到了损害。

五、睡眠要充足,注意用眼卫生

作息时间要有规律,睡眠要充足。睡眠不足会导致眼睛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畏光流泪,眼酸痛等结膜、角膜炎症。应尽量避免风沙、烟尘、紫外线、红外线、化学物品、医药用品等对眼睛的伤害。个人卫生要保持清洁,毛巾、脸盆、手帕等个人物品,要专人专用,尽量不用他人物品,以避免造成交叉感染,引起眼部疾病, 导致视力下降。

六、不在行车或走路时看书

有的青少年喜欢边走路边看书,或在行走的车厢里看书,这样对眼睛很不利,因为车厢在晃动,身体在摇晃,眼睛与书本距离无法固定,加上照明条件不好,加重了眼睛的负担,经常如此就有可能引起近视。

七、多做眼保健操,户外运动

做眼保健操是我国中小学校重视眼保健工作的具体体现,通过按摩眼部周围各穴位和肌肉,刺激神经末梢,增加眼部周围组织血液循环,调节眼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消除疲劳,增强视力,预防近视的目的。此外,多接触青山绿水等大自然景物,也有利于眼睛的健康。

八、注意饮食

营养摄取要均衡,偏食或过多摄入糖和蛋白质,从而缺乏如锌、钙、铬等微量元素,都不利于视力健康。预防方法是多吃一些蔬菜、水果、肝脏、鱼等食品。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劳逸结合。应在连续学习、看电视等1小时左右到户外远眺10分钟至15分钟,以缓解眼球肌肉的紧张。保持良好的读写姿势。要求头正身直,眼距书一尺,指尖距笔尖两三厘米,如此可减轻眼球肌肉的负担,延缓疲劳。

注意视力保护。最好在每学期初、末各检查视力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到医院就诊。需要配戴眼镜时,最好先经散瞳验光后再选择条件好、信誉高的单位,根据医生处方进行制作。要购买到符合生理要求的合格眼镜,绝不能贪图便宜、省事。另外,多做眼保健操对保护视力有良好的作用。

平衡膳食,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力。

篇2

【摘要】文章总结分析了电容器0压和差压保护传统的投产调试方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电容器放电压变1次侧加压试验的方案,以提高电容器0序电压和差电压保护的可靠性及检验2次回路接线的正确性,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电容;电压;保护;试验;探讨

0.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用户对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电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提高系统供电电压,降低设备、线路损耗,各种形式的无功补偿装置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对变电所电力电容器保护进行正确的试验,保证电容器的正常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1.电力电容器组传统差压和0压保护的试验方法存在的问题

由于电容器的0压或差压保护在电容器组正常运行时,其输出接近于0V,有可能存在电压回路开路保护拒动的事故,也可能存在电压回路误接线,保 护误动的隐患。如果电容器3相平衡配置,能提升电压质量稳定系统正常运行,熔断1只(或几只)将造成电容器中性点电压的偏移,达到整定值,差压或0压保护 就会动作跳开高压开关。因此,这两种电压保护在真正投运前,放电压变2次回路的接线正确性都需要通过送电进行验证,方法如下:

1.1新电容器及保护带负荷试验时,首先进行对电容器冲击试验,观察正常。电容器改试验,拆除1只(或几只)电容器熔丝(以下简称“拔熔丝” 试验),再送电,测试0压或差压,以验证回路的正确性及定值的配置,1次系统多次操作带来安全风险,且时间长,工作效率低下。这种试验方法对于传统的熔丝 安装于电容器外部的安装形式才有效,但对于集合型电容器组,因内部配置多个熔断器,停电也不能单独拆除其内部的1只熔断器的安装形式(如上海思源电气有限 公司生产的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型号为TBB35-1200/334-ACW),电容器与连接排之间安装非常紧凑,就无法作0压或差压试验,来验证保护。

1.2专业分工导致试验方法存在纰漏。由于高压试验工不熟悉继电保护的2次回路,试验只注重单个1次设备的电气性能,对2次回路正确性关心不 够; 而继电保护工只对2次回路认真维护,对1次回路关心较少,导致压差保护和0差保护这样的重要保护投产调试操作麻烦,安全风险大。

2.改进措施

怎么验证压差或0差保护回路的正确性呢?从放电压变1次侧加试验电压,让0压和差压保护达到整定值后动作跳闸,便是1个的较好的选择。笔者认为:

2.1理论计算上可行

35kV及10kV电压互感器的变比都不是很大,差压保护和0压保护的整定值也不是很高,这为从放电压变1次加压试验保护的动作性能提供了先 决条件。例如: 35kV放电压变的变比为35000/1.732/100=202.08/1,即1000V的电压就可以在2次侧感应到约4.9V的电压; 对于10kV的放电压变在1次加1000V电压则可在2次侧可感受到约17.3V的电压。1000V的电压不算太高,这为从放电压变1次加压试验差压和0 压保护提供了可能。

2.2电力系统生产的安全性、可靠性、高效性的要求

通过1次加1定量的电压的方法,达到保护动作的目的,将放电压变1次和2次电压回路接线的正确性和0差、压差保护的定值试验全都包括,避免了繁琐的送电、停电、拔电容器熔丝后再送电的试验操作模式,达到安全和0停电目的。

2.3现代继电保护整定技术成熟性允许

对于电容器这样的设备,专业的继电保护整定部门可以保证整定值的正确,也有成功的运行经验,不需要用“拔熔丝”这样的手段来验证保护定值。因 此,“拔熔丝”试验的作用,也只能是粗略验证压差或0差保护回路的正确性,包括放电压变1次接线的正确性。换句话说,如果能从放电压变1次侧加压试验,证 明压差或0差保护动作正确,就可以不做“拔熔丝”试验了。

3.试验方法

主要设备是3相调压装置、3只试验变压器SB1~3、3只放电压变YB1~3。该试验变压器需定制,3只变压器的1致性要好,变比为 1000V/57.74V,作升压变使用,目的是和继电保护3相试验设备配套,主要由继电保护人员来操作。试验方法: 试验压变和放电压变各自接成3相星形接线,从放电压变1次侧加入1定量正相序电压,在2次回路检测序开口3角电压(即0压保护两端电压)是否为0V; 改变某相电压使至达到整定值(或改变电压相序),保护动作,如此可直接检查及验证保护动作值和放电压变1、2次回路的正确性。(见图2) 请登陆:输配电设备网 浏览更多信息。

差压保护的试验方法:

主要设备是3相调压装置、2只试验变压器SB1~2、3只放电压变YB1~3,图中是某相放电压变如A相放电压变试验接线图,B、C相同样分 别接线试验。试验方法: 从放电压变高压侧加入1定量同相序电压,2次回路检测差电压(即差压保护动作电压)接近0V。改变某侧电压使差电压达到保护整定值,保护动作,这样便检查 及验证了放电压变1、2次回路的接线正确性。

4.试验步骤

第1步: 将电容器组改检修;

第2步: 将放电压变与电容器组连接线拆开;

第3步: 按实际电容器保护原理,按图采用差压保护或0压保护的相应试验接线;

第4步: 加压试验,验证差压保护或0压保护的正确性。由于试验电压较高,放电压变和试验压变周围要用绝缘胶带做好隔离,防止触电,必要时请高试班的人员进行指导。

第5步: 恢复接线并检查接线正确牢固。

第6步: 带负荷试验时,只需要测量保护安装处的不平衡电压在允许范围内既可,不必要再将电容器组停电,用拔电容器的熔丝方法来验证保护接线的正确性了。

5.运用效果总结

2007年7月,在我集团公司#1、2电容器改造后投产试验时,由于安装的是上海思源电力有限公司的电容器成套装置,熔断器安装在电容器内 部,无法采用“拔熔丝”试验的方法,而采用从电容器放电压变的1次侧加压试验的方法,问题迎刃而解,简单方便且确保试验安全; 由于该方法确实安全、简便和有效,对于熔丝安装在外部的电容器组的投产试验,也提供了1个更好的的选择。

这种方法,由于是在主设备送电前完成的,压变2次回路存在的问题可以事先发现并及时处理,减少了送电后发现问题再2次停电的风险,是事前控制 的技术手段。对于新投产的变电所,在验证计量压变、保护压变、开口3角压变1、2次接线正确性时,也可在压变投运前采用这种试验方法,结合压变投运后2次 回路的带负荷试验,达到全过程控制,就可减少工作失误,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化疗;护理干预

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基本类型之一,属于未分化癌,在肺癌中所占的比例约20~25%[1]。其临床特点是肿瘤细胞增长速度快,由于患者早期即发生血行转移且对放化疗敏感,故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应以全身化疗为主[2]。 在化疗过程中患者常常会受到心理和身体的双从伤害和压力,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注重对癌症患者化疗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为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制定一套具体的、系统化的护理模式。我院于2013年3月到2014年5月开展小细胞肺癌病人的护理干预方法研究,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到2014年5月来我院放化疗科室接受治疗的小细胞肺癌病人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40~73岁,平均年龄(45.5±2.3)岁。实验组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41~71岁,平均年龄(45.0±2.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疾病分级等可能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因素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研究方法

护理人员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

1.2.2实验组研究方法

对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化疗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2.1心理护理

由于癌症患者所患疾病比较特殊,每位患者的性格和心理承受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家属会有选择的向患者透漏病情,以免患者无法接受病情而出现极端行为。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患者具体情况,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应综合考虑患者对疾病的知情情况、患者的文化程度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观察患者的心理活动,及时发现每一个患者存在的或者潜在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对于化疗后出现的脱发现象,护理人员应提前做好解释工作,告知患者脱发是暂时性的,会在化疗结束后再生,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健康的心态对疾病的康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患者保持乐观情绪,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2病室环境

护理人员应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整洁,调节合适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线,按时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通畅,为患者提供舒适的、适宜疾病恢复的病室环境。

1.2.2.3饮食护理

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常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泻等一系列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不仅会给患者带来感觉上的痛苦,甚至会造成患者营养不良。护理人员应该合理为患者安排饮食,食物搭配不仅要符合营养学标准,还应该根据患者个人口味调整饮食。告知患者不要进食生冷、过硬和辛辣刺激的食物,进食时要缓慢以利于胃肠消化吸收。如患者的胃肠反应剧烈,护理人员应遵医嘱给予患者止吐药物,以缓解患者胃肠道症状,对于严重呕吐和腹泻的患者,护理人员还应嘱患者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以免出现脱水症状。

1.2.2.4口腔护理

化疗常会引起患者口腔疾病,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做好口腔护理。嘱患者餐后漱口,对于出现口腔溃疡和炎症的患者,应给与淡盐水或者消炎漱口水漱口。

1.2.2.5骨髓抑制的护理

化疗药物在抑制或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机体内正常细胞也有毒害作用,尤其是伤害骨髓造血细胞,导致患者常出现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等骨髓抑制反应。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患者血常规,如发现白细胞或血小板降低等血液异常变化应该警惕患者可能会发生感染或者出血等症状。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嘱患者注意休息、适当活动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1.2.2.6皮肤护理

接受化疗的患者皮肤黏膜易受到损伤,因此要特别注意为患者做好皮肤护理。护理人员应每天按时整理患者的床单位,床上禁止出现碎屑、杂物等可能伤害患者皮肤的物体。嘱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勤更换衣物,同时帮助患者经常更换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压。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此作为观察指标来判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是否有差异。要观察的并发症包括: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及皮肤黏膜损伤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A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描述,以P<0.05标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实验组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为66.66%,对照组为83.33%,实验组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56.66%,对照组为70.00%,实验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皮肤黏膜损伤发生率为50.00%,对照组为63.33%,实验组皮肤黏膜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消化道反应

骨髓抑制

皮肤黏膜损伤

对照组

30

25(83.33)

21(70.00)

19(63.33)

实验组

30

20(66.66)

17(56.66)

15(50.00)

3讨论

我院于2013年3月到2014年5月开展小细胞肺癌病人的护理干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对小细胞肺癌病人实施化疗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预后凶险,确诊后的生存期亦短,如不进行治疗,患者自诊断起的生存期不足三个月,二年生存率小于1%[3]。在临床上小细胞肺癌病人首选化学治疗,在化疗过程中患者会出现各种化疗副反应。在临床护理中为患者制定一套有效的、切实可行的化疗干预方法对化疗患者的健康促进有重要意义,只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付占昭,曹晓艳,孙晓东,顾涛,邸娅,霍新龙,姚薇. 护理干预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同步放化疗中的应用[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01:105-106.

篇4

1 种类

1.1 寄生蜂

寄生蜂种类很多,已知有15000余种。寄生蜂可寄生于害虫的不同虫态,如卵、幼虫(若虫)和蛹,在寄主体内(个别种类在体外)取食其体液,使其皱缩死亡。

蚜虫的寄生蜂有蚜茧蜂、蚜小茧蜂两大类,如苹果黄蚜茧蜂、瘤蚜茧蜂、梨蚜茧蜂和蚜虫金小蜂等,每年发生10余代,世代重叠交替寄生。介壳虫寄生蜂有粉蚧短角跳小蜂,每年发生3代,发生盛期为5~9月。龟蜡蚧跳小蜂,每年发生1代,发生盛期为5~6月。鳞翅目害虫(如卷叶蛾、潜叶蛾、天蛾、尺蠖、毛虫、刺蛾、食心虫等)的寄生蜂有小蜂、绒茧蜂、小茧蜂、姬蜂、肿腿蜂类等,每年发生代数不等,多的每年发生20~30代。

我国在寄生蜂的人工繁殖、工厂化生产、人工利用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就。研究比较多的有赤眼蜂、金小蜂、跳小蜂、肿腿蜂等,如赤眼蜂对害虫卵的寄生率达60%~90%,是苹果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枣步曲等害虫的天敌。

1.2 草蛉

草蛉种类很多,已知种类均为害虫天敌,在果树上常见的有:捕食蚜虫的大草蛉、中华草蛉,捕食叶螨的中华草蛉、晋草蛉等,其他还有褐色草蛉和粉蛉,其中有不少种类是兼食性的,既捕食蚜虫,也捕食蚧类幼虫和小蛾类的幼虫和卵。

草蛉每年发生4~5代,发生期5~10月,幼虫捕食各种蚜虫,亦捕食红蜘蛛类及其卵;还捕食尺蠖的卵、卷叶蛾幼虫以及介壳虫、木虱、粉虱。

1.3 瓢虫

瓢虫种类很多,绝大多数为害虫的天敌,现记载作为害虫天敌的瓢虫种类100余种。其中最有利用价值的有:七星瓢虫、澳洲瓢虫、大红瓢虫、红点唇瓢虫、整胸节瓢虫、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多异瓢虫、深点食螨瓢虫、束管瓢虫等。发生代数不等,盛发期为4~9月。

他们能捕食蚧类、螨类、蚜虫和部分鳞翅目害虫的低龄幼虫。

1.4 食蚜蝇(黑带食蚜蝇、狭带食蚜蝇)

黑带食蚜蝇以老熟幼虫、蛹或成虫过冬,卵期2~3d(天),幼虫期与蛹期均为6~7d(天)。狭带食蚜蝇以蛹或成虫越冬,6月上旬发生第1代成虫,以后7~10月均有成虫发生。

两种食蚜蝇皆每年发生4~5代,盛发期在4~10月,在蚜虫群中点点产卵,以幼虫取食蚜虫。

1.5 螳螂

螳螂有记载的有50多种,其中中华螳螂分布最广。主要捕食蚜虫、蟋蟀、步曲、桃蛀螟、叶蝉、鳞翅目幼虫等多种害虫,一生能捕食2000头左右。

2 保护利用方法

2.1 农业措施

应用农业栽培措施,改善天敌的生活环境,可以增加天敌种群数量和增加天敌效能。在果园四周或行间种植油菜、蜜源植物或牧草,如:白三叶草、苜蓿、苕子,这些牧草发芽早、生长期长,有利于天敌的活动;更重要的是在防治害虫时,天敌可躲避于草中避免被杀。同时,可改变植物的单一性,为天敌提供丰富的食料和蜜源(花粉和花蜜)以及良好的栖息场所,利于害虫天敌的越冬及繁衍活动,提高天敌种群密度,有效地维持果园生态平衡。

2.2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2.2.1 抓好休眠期防治 果树休眠后期,尤其是果树发芽之前,正是越冬害虫大量出蛰时期,此时害虫抗性最弱,更重要的是害虫天敌尚未出蛰,是防治最佳时机。彻底清理藏有害虫成虫、蛹、卵的枝条、树皮并集中烧毁,于3月下旬全园喷布1次5°Be石硫合剂,减少害螨、蚜虫、康氏粉蚧、食叶类等害虫的基数。

2.2.2 选择性用药 防治害虫应选择使用对天敌的生息影响不大的药剂,如:杀虫剂中灭幼脲类、吡虫啉、扑虱灵等,杀菌剂中的苏云金杆菌、Bt菌、白僵菌等,杀螨剂中的螨死净、阿维菌素、尼索朗等。

2.2.3 忌用或少用广谱性杀虫剂 随着树体的发芽、展叶、开花、抽枝等生长的进行,害虫天敌陆续出蛰,其出蛰总是迟于其对应性害虫(天敌跟随现象)。6月份前,以小花蝽、草蛉、瓢虫、蓟马、蜘蛛为多;7月份后,捕食螨是主要天敌类群。所以在药剂防治上,尤其是6月份之前可利用广谱性杀虫剂,6月份之后(麦收后)忌用广谱性农药,避免害虫、天敌同时被杀。6~8月份,如果用药合理,甚至不用药,果园中的蚜虫、害螨、食叶类害虫等会由于天敌的大量繁衍而得到有效控制。

2.2.4 交替用药及减少用药次数 农药如果使用的频率和次数过多,害虫便会逐渐产生抗药性,使防治效果降低。为增强防效,又要增加用药量和喷施次数,形成恶性循环,同时,也不利于天敌的生存。因此,再好的药剂在同一果园,一个生长期内也只能使用1次,或第1代害虫如果发生不严重,为了保护天敌就不必喷药。从综合有效地维持生态平衡来看,果园用药应做到不同类药剂相互更替。同时,尽量减少用药次数,减少果园内农药残留量,以保护害虫天敌。

2.2.5 适时适量准确用药 果树虫害的防治,应在害虫数量达到防治指标时、害虫生命力最弱时期(幼龄阶段)、害虫隐蔽危害前、果树抗药性较强期(中后期和休眠期)、避开天敌发生高峰期,选晴朗天气用药。病害的防治应在尚未发病或发病初期尚未蔓延流行之前进行。用药时要严格农药剂量、浓度及安全间隔期。有些果农防治病虫害心切,往往任意加大浓度,不仅容易造成药害,而且容易杀伤果树害虫的天敌,增加果实中的农药残留量,降低果品质量。防治病虫时,应该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尽量选择使用较低浓度。

2.2.6 改进用药技术 根据对病虫的预测预报,结合本地病虫害发生规律,制定果园病虫害防治方案,做到多种病虫害能兼治的不要专治,能单独防治的不兼治,防治1次有效的不要多次喷药,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有效减少有毒化学农药对环境、土壤的污染及对天敌的伤害。

2.3 引进或移植外地天敌

从国内外引进或移植本地没有或形不成种群的优良天敌品种,使之在本地定居繁殖。例如:在蚜虫危害期间,有条件的可用助迁瓢虫等天敌的方法(即捕捉农田中的瓢虫释放到果园)控制蚜虫危害。

2.4 人工大量繁殖释放天敌或生产应用杀虫微生物制剂

篇5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故障处理;二次回路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继电保护对电力系统的作用

为了构建良好的电力系统运行秩序,在设备运作期间必须要配备相应的运行保护 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检测故障发生的因素,并判断故障的具置,向技术人员发送报警信号等,为故障问题的处理创造了条件。其优势体现在:

(1)维护安全,性能优越。继电保护技术在数据信息安全性能的保护上作用显著,可有效避免外界因素干扰造成的装置受损等。当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之后,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实现有效的防范监测。

(2)投资较少,安装便捷。继电保护装置本身的材料质量较小,产品重量一般都比较小。这就给电力行业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电网运行期间结合新建的传输通道,大大降低了电力系统占据的空间。继电保护产品质量的减小对于系统安装施工的操作效率提升也有帮助,可显著降低电网运行的成本投入。继电保护装置在安装过程中操作方便,技术人员只需安装电气图纸操作即可。

(3)检测故障及防范。从根本上看,继电保护是在电力系统的设备或元器件出现故障之后,对系统实施报警以提醒值班人员处理。另外,还可以对控制的断路器发出跳闸程序操控指令,以及时中断各受损设备的运行,从而达到保护设备或元器件的效果,这种高性能的故障防范功能是其他设备无法实现的。

2 继电保护故障处理的原则

继电保护的故障处理不是单纯的以继电保护人员的意志而进行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如下:

第一, 处理继电保护故障时要保持正确、冷静的态度。电力系统的发电机等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继电保护装置的连接片要根据运行方式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投、退处理。在进行这两项处理时要求工作人员同时进行,而且要经过细致的辨别清楚后,才能够操作。而且对于跳闸回路的连接片来说,只有相应的开关在运行的过程中才能够投入。

第二,能够根据信号状态准确判断故障发生点。在继电保护现场中出现的光子牌信号、事件记录以及故障录波器所采集到的图形、继电保护装置的灯光信号或者其他信号等都是对继电保护的故障进行处理的基础依据。所以,在对继电保护的故障进行处理之前,要对这些信号进行分析,判断出信号处的故障和真伪。同时,根据这些信号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迅速的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这才是处理继电保护故障的关键之所在。

第三,对人为故障要给以紧急处理。正确处理人为故障时继电保护故障处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旦根据继电保护现场所提供的信号故障信息,没有找到导致故障发生的原因, 或者当断路器在断路之后没有发出相应的警告信号, 当这两种情况发生时,会给故障处理增加很大的难度,因为,继电保护人员根据已知信息无法正确的判断出这些故障时有人为造成,还是继电保护设备、装置自身发生的故障。所以在处理中这类故障时首先要弄清楚的就是发生故障的原因。在继电保护现场中,现场运行人员的基础技能水平不高,对故障也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没有及时的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操作时的误碰等都会导致人为故障。所以,如果发生了人为原因造成的继电保护故障,要对这些故障的实际状况如实反映, 以便工作人员能够进行准确的分析, 同时对于导致这类事故的原因及处理方式也要给以记录,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故障。

3 差动保护二次回路检修方法

差动保护是继电保护的常用方式,也是保护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设备。为了让差动保护作用得到全面的发挥,技术人员或操作人员在调试、控制差动保护设备时必须要注意多个方面的控制,为差动保护设备营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通常,对差动保护二次回路故障采取的处理措施多数是对电流、互感器等方面实施优化调控。

(1)负荷检修。负荷过大给电流互感器造成的影响是超荷载运行,长时间运行下去会减短电流互感器的使用寿命。因而,差动保护运行时要对电流互感器的负荷大小严格控制,根据实际运行需要适当降低电流互感器的励磁电流。降低二次负荷的方式:降低控制电缆的电阻、选择弱电控制用的电流互感器等, 同时定期检查互感器的实际状态。

(2)质量检修。市场销售的电流互感器产品种类较多,具体使用时还是要结合具体的系统保护方式选择。对于测电流过大的继电保护装置,在差动保护过程中则可以选择带小气隙的电流互感器,该装置的铁芯剩磁小,这一特点会使得电流互感器的饱和难度加大,提高了差动保护装置的性能。该类互感器的励磁电流小,对失衡电流也有控制作用。

(3)电流检修。电流互感器是决定差动保护效果的重要元件,也是构建差动保护模式时需要重点分析的内容。在电流互感器安装使用期间,要对互感器的使用型号合理选择。最好使用差动保护专用的D级电流互感器;在经过保护装置的稳态短路电流时, 电流达到最大值后 将差动保护回路的二次负荷控制在10%误差内。

(4)保护检修。除了电流差动保护之外,遇到一些操作难度较大的情况时也可以适当变化差动保护的形式。比率差动保护则是差动保护运用较多的一种,将其运用于二次回路检修中也能发挥良好的故障诊断性能。比率差动保护的运行方式:当经过继电保护回路的电流值增大时,不断增强装置保护的性能,以防止故障期间保护装置出现误操作、误动等现象。

4 搞好系统回路的检查工作

电力系统是差动保护二次回路正常运行的前提,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必须要对电力系统实施严格的控制管理,通过对系统的更新升级来增强运行性能。实现电力系统的更新应该根据收集到的各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归纳,以从多个方面的控制继电保护装置的有序性。

(1)回路结构检查。分析数据信息是电力系统操作的必经环节,差动保护涉及到的电力信息是多方面的,这就需要做好不同信息的分类处理。系统分析可以实现电力自动化操作,对相关信息处理后结合文字、符号、图表来描述信息结果。系统分析包含系统界面、内部接口、功能等。可以通过模拟仿真来检查系统中的继电保护情况。

(2)回路功能检查。新时期我国工业运用的电力系统是高性能的装置,在规划系统时要掌握具体的系统功能分配。引进操作系统前电力要弄清系统用于处理哪些传输信息,然后对硬件资源、系统模块结构图、模块设计说明书等方面综合考虑,最后由编程人员完成系统结构的编排设计。

(3)回路调试检查。当操作系统基本模型出来之后,技术人员要对设计好的电力系统进行模拟调试,通过计算机网络模拟来发现系统存在的不足之处。技术人员在安装系统后也要适当调试操作,对用到的数据库、软件、图形等都合理调试一番,确认无误后才能投入到差动保护运作中。

(4)回路操作检查。电力系统在运行阶段会遇到各种异常故障,影响了系统内部结构性能的正常发挥。在构建操作系统时应注重系统检查环节的布置,通过安装相关的检测装置对系统实时检测及时掌握数据信息的具体状况,根据差动保护二次回路的实际需要设计方案。

5 结语

综上所述,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维持了系统的正常运行,也保证了系统内部各项装置的有效运行。电力企业在充分认识继电保护作用的同时,也要做好相关保护装置的故障处理,差动保护作为继电保护的重要形式,可以为其他继电保护装置提供指导。随着电力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保护装置不断地更新换代,要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必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完善继电保护相关管理制度,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增强继保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才能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刘健。张志华,张小庆,郑剑敏.继电保护与配电自动化配合的配电网故障处理[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l(16).

[2]陈艳霞。尹项根.基于多Agent技术的继电保护系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5).

篇6

关键词:励磁涌流;差动保护;二次谐波制动;波形对称;误动

中图分类号:TM4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0-0086-01

作为电力变压器的主保护,差动保护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而如何对励磁涌流和故障电流进行有效识别,避免空载合闸下因励磁涌流而造成的差动保护误动,是变压器差动保护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通常在实际应用中,多是采用基于励磁涌流波形特征的识别方法,如二次谐波制动、波形对称原理制动和间断角原理制动,制动模式主要有分相制动、或门制动和三取二制动。目前,为防止励磁涌流造成差动保护误动,采用的各种方案都是基于励磁涌流识别技术进而采取制动措施闭锁差动保护。但由于实际励磁涌流的复杂性,现在所采用的一些方案在识别励磁涌流并可靠闭锁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还不能完全保证差动保护可靠躲过励磁涌流而不误动。

1 一起励磁涌流造成误动事例

某年10月29日,某500 kV变电站#1联变年检工作结束后进行联变恢复送电操作。21:06:35,由220 kV侧24 A开关对1#联变充电时,1#联变第一套RCS-978C、第二套RCS-978C比率差动保护动作出口跳闸,24 A开关跳开;联变非电量保护未动作,瓦斯继电器内无气体。

对事故进行严密分析,判定本次某500 kV变电站#1联变220 kV侧24 A开关在对#1联变充电过程中RCS-978C保护动作跳闸的原因是空投变压器引起励磁涌流达到差动保护启动值,且本次年检进行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测试,引起铁芯剩磁加大,造成第一次空充时A、B两相二次谐波含量低于定值(定值为15%),励磁涌流制动判据开放差动保护引起的保护误动作。

最后的处理方案是继续送电,并规定今后严格控制大型变压器高、中压绕组直流电阻的测试电流≤5 A,在进行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测试后,采用反向去磁法对变压器剩磁及时进行消磁。

2 减少励磁涌流造成误动的措施

2.1 二次谐波制动

二次谐波制动主要利用励磁涌流中二次谐波含量较大的特点,该原理便于微机保护实现。当二次谐波制动比K2?棕Z大于二次谐波制动系数定值K2时闭锁差动保护,反之当K2?棕Z小于K2时开放差动保护,即满足式(1)所示的动作方程时将差动保护闭锁。

K2?棕Z=■×100%>K2(1)

式(1)中,K2?棕Z为二次谐波制动比;I2?棕为二次谐波电流;I1?棕为基波电流;K2为二次谐波制动系数定值。

2.2 波形对称原理制动

波形对称原理是指通过相应的波形对称算法,对变压器空载合闸时产生的励磁涌流与故障电流进行区分。利用这种原理进行制动,主要是由于故障电流本身呈现正弦的对称特征,与之相比,励磁涌流则没有这种特征。因此,可以对差动电流进行微分处理,然后对其前后半波进行对称比较,根据波形的对称程度,对励磁涌流进行快速识别。

假设某采样点满足式(2),则可以认为此点属于对称点。反之,则为不对称点。如果不对称点的数量超过?浊%,则可以判定波形不对称,闭锁差动保护。

■≤K(2)

式(2)中,N为每周采样点数;t为当前点;K为不对称系数,一般取1/3;?浊为波形对称百分比,一般取50%。

2.3 间断角原理制动

变压器内部故障时,流入差动继电器的稳态差电流属于正弦波,不会出现间断角,而励磁涌流的波形中会出现间断角,因此,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对励磁涌流和故障电流进行识别。间断角原理制动的优点在于,由于采用按相闭锁的方法,在变压器合闸故障时,可以快速动作。其缺点也比较明显,即当电流互感器饱和时,涌流的间断角区域会产生反向电流,使得间断角消失,可能导致保护误动。这时,就需要采取额外的措施,对间断角进行恢复,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保护装置软件的复杂性。而为了提高相角比较的正确性,就必须提高采样率,以准确地测量间断角,并抑制A/D转换芯片在零点附近的转换误差,对CPU的计算速度和A/D转换芯片的分辨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该方法在微机保护上的实际工程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 制动模式分析

制动方式主要有分相制动、或门制动(一相制动多相)和三取二制动。

①分相制动是三相电流中各相分别进行励磁涌流判别,然后分相闭锁或开放差动保护。对于采用二次谐波制动原理的差动保护,当二次谐波制动系数取15%时,如果设计为分相制动方式,存在误动的可能。因为变压器励磁涌流的波形和二次谐波含量与变压器材料、剩磁等密切相关,在部分特殊情况下,某一相二次谐波含量可能会很小,远低于15%。因此设定二次谐波制动系数为15%并采用分相制动存在误动的可能。

②或门制动是当三相电流中只要有一相判为励磁涌流时就认为是励磁涌流,并闭锁差动保护。采用或门制动后,保护的动作行为偏安全,但是由于非故障相励磁涌流的存在,在大型电力变压器中,差动保护需要等到励磁涌流衰减后才能发挥作用,由于衰减耗时较长,影响了空投于内部故障变压器时差动保护的快速可靠动作。

③三取二制动是当三相电流中有两相以上判为励磁涌流时才认为是励磁涌流,并闭锁差动保护,可靠性介于分相制动和或门制动之间。

一般情况下,采用二次谐波制动原理的差动保护,分相制动时二次谐波制动系数取值相对最小,或门制动时内部故障变压器取值相对最大,三取二制动时二次谐波制动系数取值介于分相制动和或门制动之间。

4 合理选择制动措施和制动模式

对于二次谐波制动来说,合理采用制动模式和二次谐波制动系数定值,可以改善变压器空载合闸下励磁涌流造成差动保护误动和空投于变压器内部故障保护延时动作;同样对于波形对称原理制动,合理选择制动模式和不对称系数、波形对称百分比,从而有效确保差动保护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在实际应用中,基于二次谐波制动和波形对称原理制动的变压器差动保护取得了相当的效果,在国内大型变压器保护中得到了大量应用。国内主要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如南瑞RCS-978、许继电气WBH-801)的励磁涌流识别方案,采用的都是上述两种制动原理,结合分相制动模式。这样,可以对励磁涌流进行快速识别,加快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动作速度,减少其误动的机率。在装置内部,也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如程序在励磁涌流判别中采用了浮动门槛定值的功能(如二次谐波制动系数初始值为5%,逐渐增加到15%)和自适应循环闭锁判据(如利用二次谐波与基波的幅值关系和相位关系的变化动态调整制动系数)。

5 结 语

目前,为防止励磁涌流造成差动保护误动,提出的各种方案都是基于励磁涌流识别技术进而采取制动措施闭锁或开放差动保护。研究表明,由于变压器具有剩磁效应,严格控制大型变压器高、中压绕组直流电阻的测试电流≤5 A,在进行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测试后,采用反向去磁法对变压器剩磁及时进行消磁,可有效提高变压器差动保护躲过励磁涌流的能力,减少励磁涌流造成保护误动作。

参考文献:

[1] 孙洋,黄家栋.基于磁通频域特征的变压器励磁涌流识别新方法[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11,(1).

篇7

关键词:精神科;暴力行为;原因;护理对策

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暴力行为在精神科极为常见,属于一种较为严重的临床问题。相关医学研究表明,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达到了4.54%~49.0%的暴力行为发生率[1],入院第1周是暴力事件发生的高峰时期,对医护人员及其他病友的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为了探讨精神科患者实施暴力行为控制护理的临床效果,本文特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精神科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以来收治的52例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将有严重躯体疾患及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外。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各26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为(29.6±11.8)岁;病程(4~16)年,平均病程(9.41±5.63)年;其中1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10例情感障碍患者,5例人格障碍者。观察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为(31.52±10.45)岁;病程(3~17))年,平均病程(10.42±6.52)年;其中1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8例情感障碍患者,4例人格障碍者。两组患者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心理护理、药物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给予暴力行为控制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①认真做好入院评估工作。详细评估新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效评估潜在危险因素,如果患者有暴力行为危险因素,则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暴力行为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并将其有效消除掉。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言行变化进行密切的关注[2],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②严格执行安全制度。促进临床护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切实强化,从而为防范暴力行为提供保证。精神科工作人员应该对暴力行为的危害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加强管理危险物品的力度,禁止患者向病房带入危险品,从而将安全隐患有效消除掉。加强巡视,重点监护、观察和防范重点人群。③用和蔼友善的态度对待患者,运用专业的护理知识向患者讲述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对自身情绪进行合理的控制,从而将平等融洽的护患关系建立起来[3]。如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极易被激怒,则运用镇静、接纳等态度和其接触,对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进行切实有效的规避。对患者进行积极的鼓励,使其尽可能地用语言宣泄自身情绪,将暴力倾向有效转移掉。④将安全管理和检查制度建立起来,定时定期安全监察,对危险物品的管理制度进行严格的执行,保证患者在护理人员的监视下使用剪刀等工具,患者用完后及时收回。严格检查新入院患者,禁止其向病房带入危险物品,检测和护理过程中尽可能不干扰患者,以对激惹患者兴奋性的现象进行有效的避免。⑤暴力行为的护理。一旦患者发生暴力行为,则应该以沉着的态度第一时间分开其与其他患者,以对其他患者效仿的现象进行有效的避免[4]。如果无法有效控制患者的暴力行为,则立即在单独病房保护性约束患者,待患者情绪稳定后将约束解除。

1.3统计学分析 由专人在计算机中输入经整理校对的数据,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将数据库建立起来,用χ2检验单因素,检验水准α=0.05。当P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发生暴力行为11例,占42.31%,其中8例打砸物品,3例向他人施暴。观察组患者发生暴力行为5例,占19.23%,其中4例打砸物品,1例向他人施暴。两组患者在暴力行为发生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251,P

3 讨论

精神科患者发生暴力行为大多与精神病症状有着密切关系,导致暴力行为的原因有很多。护理工作必须零距离接触精神病患者,对患者的进食及服药等进行有效的监督,因此具有较高的受暴力袭击的几率。针对这一情况,临床护理人员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患者的暴力袭击进行有效的避免,将自身及患者病友受到伤害的几率减低到最低限度。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实施暴力行为控制护理,主要从入院评估、安全制度、心理护理、暴力行为等一系列护理措施。暴力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对精神科患者实施暴力行为控制护理可有效降低暴力行为的发生率,进而保障患者及其他人的生命安全,促进医患和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鑫.精神科住院患者暴力行为的护理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1):6736-6737.

[2]韦东宁.精神科住院患者暴力行为原因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9):53-55.

篇8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1(a)-082-02

护理教学查房的内容是将实习护士在临床护理上所见到的诸多实际问题,通过讲解、讨论分析和归纳整理等方法,印证所学的书本知识,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同时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和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将“头脑风暴法”应用于护理教学查房中,提高了查房的效果,得到了临床带教老师和护生的一致认可。现介绍如下:

1 “头脑风暴法”及其特点

1.1 “头脑风暴法”的定义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又译为“智力激励法”) ,它是由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提出的一种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1]。“头脑风暴法”原指精神病患者头脑中短时间出现的思维紊乱现象,患者会产生大量的胡思乱想。于是,奥斯本便借用这个概念来比喻集体中各个个体思维高度活跃、相互交叉和碰撞产生出创造性思维和设想。

1.2 “头脑风暴法”的特点

1.2.1 自由畅想参加者不受任何条条框框限制,让思维自由驰骋、大胆想象。参加者要敢于标新立异,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层面进行思考,提出独特的有创造性的想法。

1.2.2 充分交流[2]参加者要勇于展示自己的思路或想法,敢于和其他有创意的思路接触、碰撞出火花。另外,进行个人风暴或集体风暴的时间要充足,但不是无限制地延长。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交流、激情碰撞,使创意思维的量和质有保障。

1.2.3 延迟评判在“头脑风暴法”的操作中,教师和学生不能肯定或否定某个设想,或发表评论性的意见,一切评价都延迟到课后进行。因为即席评判会打断或约束参加者的积极思维,破坏参加者自由畅想的和谐氛围。其目的是保护参加者的思维积极性。

1.3 “头脑风暴法”的基本程序

“头脑风暴法”的基本程序是: 先选定一个主题,然后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鼓励大家开怀畅谈,即像暴风骤雨一样给头脑以猛烈的冲击,使个体本身及个体之间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产生创造性的构思。其原理是: 通过强化信息刺激,促使思维者展开想象,引起思维扩散,在短期内产生大量设想,并进一步诱发创造性设想,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2 “头脑风暴法”在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

2.1 “头脑风暴法”教学查房试点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病房。

2.2 “头脑风暴法”教学查房对象

2007年度该院实习护生78人。其中,大专46人,中专32人。查房时护生以6~10人为宜,时间设为1 h左右。

2.3 “头脑风暴法”教学查房内容

2.3.1 教学查房前准备科室总带教老师根据本专科实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选出典型病例,将护生分成小组,提前1周将病例及设置的相应问题发给护生,使其进行阅读病史,复习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再与患者沟通,询问病情,跟医生与带教老师查房,然后查阅有关资料进行精心准备。

2.3.2 实施教学查房教学查房由总带教老师主持,选定一名护生作记录。主持人在开始教学查房之前说明教学查房的形式及“头脑风暴法”应遵循的原则,接着汇报患者资料(简要病史,已作的检查及治疗,患者目前健康状况、治疗及护理),提出问题(包括疾病的基础理论和患者的护理问题与措施、健康教育问题等),组织护生展开“头脑风暴法”讨论会,每位护生积极发言,记录员记录每位护生的发言。最后由总带教老师归纳总结。

例如:一病例中提出问题,前列腺摘除术后患者出院的健康教育?护生“头脑风暴”得出:指导患者注意休息,近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保持良好心情,避免情绪激动;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多饮水,勤排尿;告诉患者观察自行排尿情况,如有尿频、尿急、尿痛或血尿,应及时来院就诊;交待患者应定期来院复查。

3 效果

对护生进行民意调查显示,91.0%以上的护生(包括大专护生43人,中专护生28人)反映“头脑风暴法”教学新颖、对记忆知识印象深刻,感到该教学法对提高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有所帮助,使所学理论与实践能更加紧密地结合,赞成“头脑风暴法”应用于教学。

参加护理教学查房后,90.0%的大专护生出科查房后理论考试成绩优于普通教学方法大专护生,88.5%的中专护生出科查房后理论考试成绩优于普通教学方法中专护生。

4 体会

“头脑风暴法”应用于护理教学查房,充分调动了教与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促进作用。

4.1 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应遵循的原则:要建立一个教学民主的学习环境,鼓励思想解放。“头脑风暴法”规定“严禁批判”、“延缓评价”,就是要让学生在一个自由安全的环境里互提设想,互相撞击,以求得创造。

4.2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使用“头脑风暴法”,是就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同样禁止批判,让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时“思维共振”、“智力互补”,达到学习的目的,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4.3 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和自信心的发展

“头脑风暴法”遵循的是“庭外判决”和“各抒己见,自由鸣放”的原则,有助于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和自我体验的深化。“头脑风暴法”严禁批判,这使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自我控制得到增强。学生的这些改变,推进了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而且,由于在教学中使用“头脑风暴法”时,遵循“延迟评价”、“严禁批判”的原则,让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可以像专家一样的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哪怕是“荒诞”的,也不必有什么顾虑。在这样的讨论多次进行后,学生的自信心就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4 有利于学生团体精神的培养

在教学中使用“头脑风暴法”,教师先确定了一个论题,然后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来解决这个论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间“严禁批判”,通过“思维共振”、“智力互补”来共同探索取长补短和改进办法,寻求解决论题的最佳方案,这无疑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

4.5 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中国实行的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教师和学生缺乏交流,同时受“尊师重道”的影响,学生常常是以一种敬畏的眼光看待教师的。当然,也有不怕教师的,但他们又常会跟教师对立。这些都会造成不良的师生关系。在使用“头脑风暴法”时,“严禁批判”、“自由鸣放”,这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让学生觉得自己就是专家,慢慢淡化对教师的畏惧,打破教师在心里“可望不可及”的形象,走近教师,最终达到改善师生关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袁玲玲.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技法―大脑风暴法[J].山东教育科研,1998,(5):2.

篇9

内容提要: 目前我国的婚姻立法越来越多地将婚姻中的房屋界定为夫妻一方所有,其忽略了对非产权方配偶利益的保护。鉴于婚姻住宅对婚姻当事人的重要意义,从呵护婚姻、稳定家庭的立法目的出发,应当借鉴其他国家的相关规定,对婚姻住宅及其非产权方配偶的利益予以明确的法律保护,即赋予婚姻住宅非产权方配偶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居住权、处分婚姻住宅的同意权。在离婚时,法院应当根据非产权方配偶对婚姻住宅的贡献,确定其对婚姻住宅经济价值的份额,在非产权方配偶无住房且比产权方更需要住房或者需要抚养子女时,将婚姻住宅判决由非产权方配偶使用。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前中国社会,由于房产的价值问题日益凸显,其往往成为夫妻离婚时的争议焦点。为统一司法标准,最高人民法院于近期颁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其中明确以下两种情形中房屋产权属于夫妻一方所有:(1)婚后一方父母出资购买,产权登记在出资方子女名下的;(2)夫妻一方婚前订立合同购买并支付首付款和办理银行贷款,婚后夫妻双方共同还贷,离婚时对房屋产权归属不能达成协议的,法院可判决该房产归产权登记一方。此外,夫妻双方婚后用共同财产出资购买以一方父母名义参加房改的房屋,产权登记在一方父母名下的,离婚时也不被认定为夫妻共有财产(虽然此处的房屋并非属于夫妻一方所有,但由于另一方同样没有所有权,故本文在此一并讨论)。wWw.133229.cOM这些规定使得我国婚姻法前所未有地突出了夫妻个人房屋所有权的地位,其对“同居共财”的传统婚姻观念造成了猛烈的冲击,同时也引发了巨大的社会争议。[1]

虽然《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中的涉房条款规定有可商榷之处,但是只要有个人利益和房屋确权规则的存在,就总会有房屋属于夫妻一方所有的情形出现。夫妻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决定了婚姻法不可能将所有与婚姻有关的房屋都界定为夫妻共有。结合《婚姻法》及其前两部司法解释的涉房条款规定即会发现,虽然当前我国的夫妻法定财产制实行的是共同财产制,但房屋被界定为夫妻一人所有的情形却是越来越多了。[2]由于这种情况的不可避免,由此产生的如下问题即应引起人们的关注:如夫妻一方将其享有产权的房屋作为婚姻住宅(即家庭住所)而由夫妻双方共同居住时,非产权方配偶对该住房是否享有权利或者享有何种权利?享有产权的一方配偶能否像对待一般所有物那样对婚姻住宅仅依自己一方的意思进行出售或抵押等处置?其是否可以将配偶赶出住房不允许其居住?事实上,这已经成为很多家庭所担忧的问题。 网络上出现的诸如“一夜之间,丈夫变房东,妻子变房客”、“无产权者离婚将会被扫地出门”等言论就充分反映了人们的困惑和焦虑。实践中出现的妻子因对住房无所有权而被赶出家门的事件[3]使得这种担忧不幸成为了现实。为了消除疑虑,一些地方出现了非产权方配偶要求在婚房产权证上加名的所谓“房产加名潮”。[4]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制定目的原本是想让家庭财产产权更加明晰化,结果却使得和谐的家庭关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究其原因,欠缺对婚姻住宅之非产权方配偶利益的保护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5]这与其他很多国家和地区对夫妻共同居住的婚姻住宅予以特别保护,尤其对非产权方配偶的利益予以特别规定的立法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本文试图在考察两大法系相关立法的基础上,对婚姻住宅上非产权方配偶利益的法律保护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以期能够更好地保护婚姻当事人的利益,纠正现行立法在适用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并促进我国婚姻法的完善。

二、婚姻住宅的法律界定及非产权方配偶利益保护的必要性

所谓婚姻住宅,在大陆法系也称为家庭住宅或婚姻住所,在英美法系则称为matrimonial home或family home,其中后者对其含义规定得更为明确。如苏格兰2006年《家庭法》第22条规定,婚姻住宅是指由配偶一方或双方提供的用来供家庭居住,或者已经成为家庭居所的房屋、房车、居住船或其他建筑。加拿大安大略省1990年的《家庭法》第18条规定,个人对其享有一定的利益,并通常被配偶双方作为家庭居所以共同居住的财产就是婚姻住宅。虽然上述表述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都表达出这样一个意思,即所谓婚姻住宅,就是作为唯一的或主要的家庭住所而由夫妻双方共同居住的不动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一概念强调的是住宅的用途(即家庭住所)和其使用人(即配偶双方),至于该住宅的所有权人是谁则无关紧要。就此而言,婚姻住宅可以是夫妻一方所有,也可以是双方共有,还可以是一方或双方租赁的房屋等。虽然我国婚姻法上没有确立婚姻住宅或家庭住宅这一概念,但它作为一种客观现象在现实中确实存在,其含义与国外的相关立法规定亦无本质的区别。就此而言,上述对婚姻住宅的理解也同样可以适用于我国。

之所以要特别强调对婚姻住宅之非产权方配偶利益的保护,主要基于如下理由。

其一,婚姻住宅之于婚姻家庭的特殊意义决定了法律应当对其“另眼相看”。在现实生活中,婚姻住宅是夫妻双方以及子女生活的基本场所,它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也是实现养老育幼职能的基本场所,同时还承载着人们对婚姻家庭的情感寄托。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其并非仅仅具有财产意义上的价值,而是与人的生存、安全密切相关,与其他财产相比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6]就此而言,法律有必要对婚姻住宅予以特殊的规定。

其二,从我国当前的社会现实情况来看,由于很多家庭只拥有一套房子,在该房屋为夫妻双方共有时,任何一方都会基于所有权而享受应有的利益,包括对房屋的居住使用权、对房屋处置的决定权,以及在离婚时的分割请求权等。但在婚姻住宅属于一方所有的情形下,如果只重视房屋产权人一方的权利和自由,而忽略非产权方配偶利益的话,则在前者擅自将婚姻住宅出售、抵押、租赁等时,或者在因感情破裂而以另一方配偶无所有权为由将其赶出家门时,作为非产权人的配偶往往会立即陷入无房居住的困境。由于受传统婚姻观念的影响,在我国特别是在农村,多数家庭都是由男方提供婚姻住宅,这使得可能陷入上述困境的多数是女性。现行法律制度的设计,不可避免地使其在执行过程中陷入困境。[7]其结果是削弱了婚姻家庭本身具备的对家庭弱者特别是女性的保障功能,从而导致我国《婚姻法》一贯坚持和倡导的“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原则无法得以真正落实。

其三,即使在现实生活中,婚姻住宅属于一方所有,基于维系夫妻感情和家庭的考虑,产权方配偶一般也都会允许另一方在其中居住,但如果非产权方配偶对婚姻住宅的权利仅仅建立在另一方许可的基础上,则不仅使得其利益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而且也有可能导致其为了有一个安身之所而忍受来自另一方的不当行为甚至是家庭暴力。就此而言,法律有必要对婚姻住宅之非产权方配偶的利益予以明确的规定。

虽然对婚姻住宅非产权方配偶利益的保护势必会对产权方配偶的财产权利和自由构成限制,但任何权利和自由的行使都不是绝对的,要受到法律的限制,婚姻中的个人财产权利也同样如此。而从婚姻法的价值取向来看,个人自由在婚姻家庭领域不是也不应当是最重要的价值。虽然婚姻可以认定为是一种民事契约关系,但婚姻的伦理性决定了这种契约关系的突出特点是长期性、非计算性、全面合作、互相信赖和难以转让,美国学者麦克尼尔将这种契约称为“关系契约”。[8]这意味着理想的婚姻关系应当是一个长期合作、利他互惠的关系,这与以利己主义为基础的市场交易契约有着本质的不同。[9]婚姻的上述特质决定了婚姻法应当更多地鼓励夫妻间的合作互惠,并通过合理分配婚姻家庭利益来实现个人自由与正义的平衡,而不应当片面强调个人财产权利,更不应当在家庭领域推行所谓的私有财产神圣理念。尽管近些年来,我国传统的婚姻观念不断地受到市场经济的经济理性与成本理性观念的冲击,再加上个人自由与契约婚姻观念的嫁接,一些人的家庭生活观念日益功利化,家庭成员中“自我中心式个人主义”甚至“极端实用的个人主义”的观念更是不断滋生。但是,法律应当体现主流的价值观即以促成美好婚姻、充分呵护家庭为己任的价值观,而不能以片面强调个人自由的价值观为主要价值取向。就此而言,对婚姻住宅产权方配偶的权利予以适度限制,注重发挥婚姻法稳定婚姻家庭关系的功能并更好地保护非产权方配偶的利益,不仅是必要的,也是正当的。

三、婚姻住宅上非产权方配偶利益保护的比较法考察

正是由于婚姻住宅对于婚姻家庭的特殊意义,两大法系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立法都对婚姻住宅予以了特别的保护,尤其是对婚姻住宅上非产权方配偶的利益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而各国对此种情形下配偶利益的保护也是相当宽泛的,不仅包括婚姻住宅属于夫妻一方所有的情形,同时也包括婚姻住宅系由夫妻一方承租的情形等。鉴于本文的主旨,以下只对前者的法律规定作一介绍和分析。

英美法系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婚姻家庭法都通过“婚姻住宅权”这一专门的制度对非产权方配偶的利益予以特别的保护。如英国1967年的《婚姻住宅法案》、1996年的《家庭法案》,苏格兰2006年的《家庭法案》,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家庭法案》(2009年修正),爱尔兰1993年的《婚姻住宅法案》等均对这一制度予以了明确的规定。归纳起来,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非产权方配偶对婚姻住宅的居住权。如根据英国1996年的《家庭法案》第30条的规定,在一方配偶基于使用权、所有权、契约或法令的继续占有授权而享有居住权利的住宅中,另一方配偶虽无上述权利或授权,但如果其正占有住宅,则享有未获法院指令不被其配偶逐出住宅或部分住宅的权利。如果其未占有住宅,则享有经法院许可进入并占有该住宅的权利。鉴于婚姻住宅权是一项确定的法律权利,为了便于认定,有的立法规定了婚姻住宅的确定制度。例如,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家庭法案》第20(3)条规定,婚姻住宅应当在相应的地政机关予以登记。

二是非产权方配偶对他方处分婚姻住宅的同意权。如加拿大安大略省《家庭法案》第21(2)条规定,享有所有权的配偶只有经过另一方配偶的同意才能处分婚姻住宅,包括转让、抵押等。如果未经同意则交易行为无效,除非第三人能够证明其在交易时对婚姻住宅并不知情。在英国,根据1996年《家庭法案》第31条的规定,婚姻住宅权利在地政局进行同意公告的登记后,就可以对抗第三人,包括房屋的购买人和抵押权人等。

三是离婚时婚姻住宅的分割与分配。在英美法系,夫妻离婚时,婚姻住宅的分割与分配并不完全取决于何方拥有所有权。例如,在英国,所有权被区分为法律上的所有权(legal title)与衡平法上的所有权(equitable title)。在一方对婚姻住宅拥有法律上的所有权时,法院会基于另一方对婚姻住宅的贡献而认可其享有衡平法上的利益。而一旦确定非产权方配偶享有受益权,法官对于该利益的大小就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甚至可以改变所有权的主体。[10]在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其家庭法则规定无论婚姻住宅属于谁所有,对于房屋的价值,配偶均享有平等的份额。即虽然房屋的所有权最终归属于一方配偶,但另一方仍可以得到房屋一半的价值。[11]而在决定婚姻住宅由哪一方予以居住或使用时,英美法系的法院更多地考虑双方的实际需要,一般而言,处于经济弱势者(一般是女性)特别是需要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一方通常具有优先权。[12]

与英美法系不同的是,大陆法系并不存在所谓“婚姻住宅权”这样的概念,在法律上也并无关于婚姻住宅权的体系化的规定。但是许多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亲属法对于婚姻住宅以及非产权方配偶的权利也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一是关于婚姻住所的确定及非产权方配偶的居住权。例如,《法国民法典》第215条第2款规定,家庭住所应为夫妻一致同意选定的场所。该条并未对家庭住宅的所有权问题予以专门的规定,据此推断,无论家庭住宅的所有权属于何方配偶,他方都有居住的权利。《瑞士民法典》第162条、《澳门民法典》第1534条等也作了相似的规定。

二是关于非产权方配偶对他方处置婚姻住宅的同意权。如《法国民法典》第215条第3款规定,夫妻各方未经他方同意,不得擅自处分家庭住宅据以得到保障的权利,也不得处分住宅内配备的家具。《瑞士民法典》第169条、《澳门民法典》第1548条第2款以及第1549条也作了与上述内容相似的规定。根据这些规定,需要经过配偶同意的行为不仅包括转让、抵押,也包括出租、出借以及在婚姻住宅上设定其他物上或债上负担的行为。与上述国家不同的是,德国和意大利的民法典并没有对上述同意权予以专门的规定,非产权方配偶的利益是通过对配偶权利的一般限制性规定予以保护的。[13]例如,《德国民法典》第1365条规定,婚姻一方只有在征得婚姻另一方同意后方得承担处分其全部财产的义务,婚姻一方如果未经婚姻另一方同意而承担此种义务,则必须征得婚姻另一方同意方得履行此义务。而在司法实践中,配偶一方的处分行为涉及不动产交易的,只要配偶一方除了该不动产之外仅剩动产,或该不动产占其全部财产价值的十分之七以上的,就可以适用《德国民法典》第1365条的规定。[14]这使得非产权方配偶对于婚姻住宅的权利得以保护。至于这种权利能否对抗第三人,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典均未作明确规定。但在法国,学者一般认为原则上第三人在未经配偶一方同意处理婚姻住宅的案件中并不受保护。[15]在德国,学者一般认为,《德国民法典》第1365条规定的是“绝对的出让禁止”,因此不适用善意取得或者根据公信力的取得。[16]但为防止配偶对同意保留的滥用,《德国民法典》赋予了家庭法院在特定情形下替代另一方配偶同意的权限。[17]

三是关于离婚时婚姻住宅的分配。与英美法系相同的是,在大陆法系,婚姻住宅也可以由法院判决分配给非产权方配偶居住使用。如《法国民法典》第285条规定,在婚姻住宅属于一方所有时,在特定条件下(如另一方需要抚养子女等),法官可以判决将其租让给另一方配偶。《德国民法典》第1586a条第1款规定,考虑到在家庭生活中的子女的利益及配偶一方的生活状况,或者基于公平的考虑,法院会将婚姻住宅分配给更需要婚姻住宅的一方使用,配偶一方可以在离婚后要求另一方离开婚姻住宅,并要求作为所有权人的原配偶按照本地区的通常条件缔结租赁合同。此外,由于德国实行的法定财产制是剩余财产共同制,因此即使婚姻住宅属于一方所有,在离婚时另一方也可就房屋的增值利益分得一定的份额。

通过对两大法系主要国家和地区有关婚姻住宅及其非产权方配偶利益的相关法律规定的介绍,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将婚姻住宅从其他夫妻共有财产或夫妻个人财产中分离出来而加以特别的规定。二是在婚姻住宅的所有权属于一人所有时,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均对非产权方配偶的居住权予以了规定,同时对所有权人对该住宅的处置自由予以了限制。三是在离婚的时候,即使婚姻住宅属于一方所有,法院考虑经济弱者(主要是女性)以及未成年子女的利益,也会将该住宅的居住权分配给非产权方配偶,并会给予后者相应的财产份额。相比而言,英美法系赋予了法官更大的自由裁量权,主要目的是实现一个更为公平的结果。四是各国及地区立法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立法模式,有的国家和地区对婚姻住宅之非产权方配偶的利益予以了直接的保护,如英美法系国家和法国、瑞士、澳门等;有的国家则予以了间接保护,如德国、意大利等。而就直接保护而言,英美法系国家系通过专门的“婚姻住宅权”制度提供体系化的保护,而大陆法系国家则是通过具体的条文提供保护;二是对婚姻住宅上善意第三人利益的保护,有的国家对善意第三人予以了相对的保护,如英国规定登记的婚姻住宅权即可以对抗第三人;而有的国家则更倾向于保护非产权方配偶的利益,如法国、德国在实践中一般认为对婚姻住宅的处分不适用登记的公信力制度。

两大法系国家和地区对婚姻住宅及其非产权方配偶利益的规定,充分体现了婚姻法之稳定婚姻家庭、保护家庭经济弱者以及子女利益的价值取向,值得我国借鉴。

四、我国婚姻住宅上非产权方配偶利益的法律保护

如前所述,随着我国《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颁布,作为家庭物质基础和生活场所的婚姻住宅被越来越多地界定为夫妻个人所有,而与此相关的非产权方配偶的利益却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其过分注重对夫妻个人财产权利和自由的保护,而忽略了对婚姻家庭作为伦理共同体的特殊因素的考量,由此导致的弊端应当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笔者认为,我国婚姻法有必要借鉴英国、法国等国家的规定,对于婚姻住宅及其非产权方配偶的利益予以明确的规定,以纠正机械适用现行立法有可能导致的偏误。

(一)关于婚姻住宅的确定

鉴于婚姻住宅对于婚姻当事人的重要意义,我国的婚姻法应当将其区别于其他婚姻财产予以特别对待,并借鉴其他国家的规定,在婚姻法中对婚姻住所的确定予以明确的规定,即规定婚姻当事人可以协商确定婚姻住所。而为了便于婚姻住宅的确定,可以借鉴加拿大的规定建立婚姻住宅的登记制度,即将婚姻住宅的情况登记在相应的不动产登记簿中。在目前情形下,法院可以根据婚姻当事人共同居住的事实确定婚姻住宅。

(二)婚姻住宅上非产权方配偶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利益

在婚姻住宅属于一方所有时,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非产权方配偶应当享有如下权利。

1.居住权。即非产权方配偶对婚姻住宅享有居住的权利。具体而言,在其已经在婚姻住宅内居住时,产权方无权将其赶出住宅。在其尚未人住时,则有权请求居住,法院对此应当予以支持。应当指出的是,配偶之所以能够享有此项权利,是由婚姻本身所具有的伦理特性所决定的。因此,此项权利系非产权方配偶基于配偶的身份当然取得,不需要经过法院的认定,更不需要经过另一方的许可。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目前我国婚姻法对此尚未予以明确的规定,但基于以下理由上述权利同样应当得到认可:其一,婚姻住宅是夫妻二人共同确定的,因此无论房屋系何人所有,在合意中都有允许另一方配偶居住的意思;其二,我国《婚姻法》第20条第1款规定,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而所谓扶养,在解释上不仅包括支付扶养费,也应当包括在配偶一方有能力时,须为对方提供相应的居住条件。

至于该权利的性质,虽然从内容上看其系对物行使的占有、使用的权利,颇类似于物权,但由于我国现行法律未对其物权性质予以明确的规定,基于物权法定原则,此项权利目前尚不能认定为物权,将其界定为配偶之间的兼具身份权与请求权性质的一种权利更为合适(但从保护家庭弱者的角度出发,今后有必要将该权利纳入物权的范畴)。[18]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此项权利目前不能被界定为物权,非产权方配偶仍然可以基于“占有”的事实而获得《物权法》上占有制度的保护。即在该房屋被侵占或遭受妨害时,其有权请求返还原物、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因侵占或者妨害造成损害的,其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2.同意权。即房屋所有权人在处置婚姻住宅时,应当征得非产权方配偶的同意。此项权利主要是为了保护非产权方配偶的居住权而设,其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需要经过同意的行为。赋予非产权方配偶同意权的目的主要在于使其居住的权利不受妨碍,因此,需要同意的行为不宜界定过窄。应当既包括转让、赠与等使所有权发生移转的行为,也包括在其上设定抵押等物上负担的行为,还包括出租、出借等债权行为。

第二,同意的形式与作出方式。同意应当采用明示的方式但不必一定是书面形式。同意的意思表示既可以向配偶方作出,也可以向参与交易的第三人作出。

第三,未经同意的法律行为的后果。如果婚姻住宅的产权方未经另一方配偶的同意而擅自处置了婚姻住宅,则非产权方配偶有权向法院主张该行为无效。但为保护第三人的利益,此项请求权应当有时间的限制。《法国民法典》第215条第3款将此时间界定为配偶知道此处置行为后的一年内或离婚后的一年内。此项规定值得我国借鉴。

第四,非产权方配偶利益与善意第三人利益的冲突及解决。上述制度设计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配偶利益与第三人利益的冲突。即当与产权方配偶进行交易的第三人不了解前者的家庭情况或不知道交易未经另一方配偶同意时,该第三人能否受到保护?现行立法虽然未对此予以明确规定,但从立法价值取向上的确体现出保护善意第三人即保护交易安全的倾向。例如,《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11条对夫妻一方擅自处分夫妻共有房屋时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予以了明确的肯定。[19]以此推论,在夫妻一方处分属于个人的婚姻住宅时,当然更没有理由不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但笔者对此持反对意见,因为民法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制度主要是为了保护交易安全而设计,而婚姻住宅的存在与否涉及到家庭安全,家庭安全也是一种需要法律保护的秩序,从某种意义上说其比交易安全更为重要。诚如日本学者所指出的,不动产上的利用利益,可分为资本的利用利益和生存的利用利益。资本利益所依据的是市场原理,生存利益利用的是生活原理,如果将生存利益按照资本逻辑的竞争规则处理,势必将造成社会弱者的生活处于困境。在资本的利用利益与生存的利用利益发生冲突时,法律应当优先保护生存利益。[20]因此,我国应当借鉴法国、德国的规定,优先保护另一方配偶的利益。上述理由和结论在婚姻住宅属于夫妻双方共有时也同样适用。

第五,配偶同意权的限制。为防止非产权方配偶滥用同意权,损害产权方以及第三人的利益,法律应当规定在特定情形下,针对婚姻住宅的交易被认为是有效的。这主要是指产权方与第三方的交易并不损害非产权方配偶的利益,而后者无充足理由拒绝的情形。例如,夫妻一方或双方尚拥有其他的房屋可以居住;因夫妻一方或双方无力承担婚姻住宅之上的债务(如银行贷款),需要出售房屋以偿还债务,且已另行安排了其他婚姻住宅等。

(三)关于离婚时一方享有产权的婚姻住宅的分割与分配

在婚姻住宅的分割上,我国《婚姻法》第39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据此,离婚时予以分割的只是夫妻的共有财产,个人财产并不参与分割。这意味着在夫妻离婚时,婚姻住宅之非产权方配偶不仅不能对另一方所有的住房主张所有权,也不能请求对该住宅的经济价值予以分割。此外,依《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5条的规定,该配偶还不能对该住宅的增值部分请求分割。[21]根据该司法解释,非产权方配偶可以请求另一方予以经济补偿仅发生在以下两种情形中:一是婚前按揭购买的房屋被确定为登记名义人所有时,非产权方配偶可以就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财产增值部分,要求另一方补偿;二是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用夫妻共同财产出资购买且以一方父母名义参加房改的房屋被确定为登记名义人所有时,可以请求对方偿还自己的出资。

笔者认为上述规定值得商榷。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是完全沿袭了大陆法系“以归属界定利益”的绝对所有权观念,而忽视了这一理论在婚姻法领域适用的局限性。在大陆法系国家,所有权被明确表述为一种对物的完全支配权,其重要价值在于确定物本身的归属,并通过界定物的归属来界定利益的归属。但正如学者所指出的那样,虽然这种绝对所有权观念对于定分止争、分析既有的财产关系有着积极的作用,却并非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例如,在公司法人股产权、信托财产权等问题上,传统的所有权观念就会捉襟见肘,进而发生“所有权失灵”现象。[22]究其原因,乃在于传统所有权观念的适用有其特殊的语境,失去了这一语境,这一理论就很难发挥作用。[23]而在笔者看来,婚姻领域恰是该理论适用的例外之一。首先,传统所有权观念的目的在于解决物的归属,而婚姻强大的伦理性和公益性决定了夫妻财产制度的目的主要在于实现家庭的扶养功能,而并非仅仅在于确定物的归属;其次,传统所有权观念的语境在于个人主义,而如前所述,婚姻法的目的则在于促进夫妻间的互惠、合作,稳定家庭关系;再次,传统所有权观念是建构在个人完全占有物的基础上的,而对于婚姻住宅而言,其由夫妻长期稳定地共同使用,房屋经济利益的保值增值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夫妻双方的投入和贡献。换言之,房屋经济利益的实现与增长并非依靠所有权人一人之力,而是双方通力合作的结果。就此而言,传统绝对所有权观念之下的“归属与利益一致”原则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婚姻家庭领域。而基于婚姻住宅的特殊性,也不必强求用所有权理论来规范和解释,直接根据事实并基于公平的观念进行分析或许更为恰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于离婚时婚姻住宅的分割,应当区分所有权与其上的经济利益(即房屋的评估价值)。所有权可以依不动产登记制度和相关法律确定为夫妻一方所有,但其上的经济利益应当在二人之间公平分割。[24]非产权方配偶对婚姻住宅经济利益的贡献可以根据以下事实认定:参与房屋价金的支付、参与共同还贷、为婚姻住宅的保值增值作出实质性的贡献(例如,通过家务劳动、装修等提高了房屋的价值)等。值得说明的是,《婚姻法司法解释(三)》把非产权方配偶的参与共同还贷以及共同出资仅仅界定为一种“借贷”行为,这种理解不仅没有尊重既成的婚姻生活规律,有违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而且抹杀了婚姻作为伦理共同体的特性,否定了夫妻通力合作的价值,使得美好的婚姻沦落为冷冰冰的契约关系。相比之下,将非产权方配偶的贡献推定为其对房屋经济利益享有一定的份额更为公平和恰当。至于非产权方配偶对房屋经济价值所占份额的比例,法院应当根据双方结婚的时间长短、共同还贷在房屋价值中所占的比例,以及家庭劳动等无形贡献对房屋保值增值的影响等因素确定。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规定的由夫妻共同出资购买、只是因为政策的原因登记在一方父母名下的房屋,如果没有证据表明该出资系对名义产权人的赠与的话,则虽然房屋的法律物权人是名义登记人,但夫妻双方作为事实物权人原则上应当享有房屋的全部经济利益。因此在离婚时,非产权方配偶应当得到房屋价值的一半。[25]但从作为名义产权人的一方父母那里享受到的福利,则应当予以相应的补偿。

在婚姻住宅的分配上,离婚时婚姻住宅原则上应当由所有权人居住使用,但非产权方能否请求继续居住?这个问题在我国婚姻法中也有所规定。例如,《婚姻法》第42条规定,离婚时如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帮助。而所谓以住房提供帮助,则既可以是所有权,也可以是居住权。在司法实践中,请求住房帮助的一般有三种形式,即住房所有权、暂住权和无期限的居住权。[26]该制度固然有利于解决无住房者的困难,但在笔者看来,其尚不能给那些家庭弱者以充分的保护。因为该制度设计的基础是“帮助”,而能否提供帮助,在多长时间内提供帮助,取决于帮助方是否有帮助的能力,这就使得无房者能否继续使用婚姻住房具有或然性,其利益不能得到确定的保护。学者所作的一项调查发现,尽管在离婚诉讼中无房居住是当事人的首要困难,但法院判决直接以房屋形式予以经济帮助者甚少。如在北京市法院裁决准予经济帮助的63起离婚案件中,以住房所有权的形式提供帮助的只有1例,占1.6%;提供两年的住房居住帮助的有3例,占4.8%;提供住房无限期居住帮助的有4例,占6.4%。此外,还有一例判决提供住房至其有房或者再婚时止。[27]这说明在实践中,现行立法并未能解决无房居住者的住房困难。因此,如何在平衡当事人利益的前提下保护家庭弱者的利益,仍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讨的课题。对此,笔者认为,我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规定,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将一方所有的婚姻住宅分配给另一方居住使用的条件,其一是另一方存在住房及经济上的困难,且比所有权人更需要使用住宅;其二是另一方存在住房困难,且需要抚养未成年子女。在符合其中一项条件的情形下,法院有权将婚姻住宅的全部或部分判决给非产权方前配偶使用。但为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此种判决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非所有权人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法院无权将婚姻住宅直接确权给居住权人;(2)非所有权人的居住应当设定一定期限。需要抚养子女的,一般至子女成年或能够独立生活为止。不需要抚养子女的,应当至其有住房、再婚,或有购买、租赁房屋的能力时止,但一般不超过10年;(3)在居住权人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可以允许所有权人向居住人收取一定的租金。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所论者系针对婚姻住宅属于夫妻一方所有的情形,但在婚姻住宅系由夫妻一方承租的情形也同样适用。即非承租方对租赁的房屋同样具有居住权,承租方配偶在作出转租、解除租赁合同等行为时,也同样需要经过另一方配偶的同意。在离婚的时候,法官根据双方和子女的需要,可以在承租期内将租赁的房屋判决由非承租方的配偶使用,一经判决,非承租方配偶即取得承租人的地位。

五、结论

在家庭价值日益多元化的当下中国社会,婚姻法不仅是裁判的依据,同时也起着正确引导人们的婚姻观念及婚姻模式的作用。因此,无论个体对婚姻有着怎样的理解,婚姻法都应当坚持主流的价值取向。鉴于婚姻家庭是国家社会稳定的根本和基石,婚姻家庭的稳定就应当是婚姻法及其司法实践的首要任务。而目前我国的夫妻财产制度特别是有关婚姻房屋的制度设计却过分强调了个人的财产权利,忽略了对非产权方配偶利益的保护以及夫妻之间应负的义务,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法律及司法实践应当充分注意到婚姻住宅之于婚姻家庭的特殊意义,尤其要对婚姻住宅之非产权方的利益予以特别的关注和保护,并同时对产权方配偶的权利予以适度的限制。具体而言:一方面,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赋予非产权方配偶对婚姻住宅的居住权,以及对产权方处分婚姻住宅的同意权;另一方面,在离婚时,法院应当根据非产权方对婚姻住宅的贡献确定其对婚姻住宅经济价值的份额。在非产权方配偶无住房且比产权方更需要住房或者需要抚养子女时,法院应当将婚姻住宅判决由非产权方配偶使用。

注释:

[1]参见国博慧编辑:《婚姻新法之博弈》,http://chinalawinfo-com/fzdt/subjectcontent.aspx? code=436,2011年9月12日

[2]根据《婚姻法》及其前两部司法解释的规定,下述房屋也被认定为夫妻一方所有:(1)夫妻一方婚前的房屋;(2)夫妻一方婚后通过受赠、继承中明确的意思表示得到的房屋;(3)结婚前一方父母出资为双方购置的房屋且没有明确表示赠与双方的。

[3]参见河北电视台2011年8月22日《午间视野》报道,http: //v. ifeng. com/news/society/201108/d0e934cc-dacd-4a31-9946 -f647a8b47685.shtml,2011年9月10日访问。

[4]参见《婚姻法新解释引发房产加名潮 谁动了谁的奶酪?》,http://book.qq.com/a/20110822/000040-2.htm,2011年9月10日访问。

[5]在当今中国社会,伴随着市场化对中国社会的全面渗透,家庭的观念与其根本价值逐渐被经济理性和消费文化所侵蚀,进而使得金钱与商业关系逐步融入夫妻家庭经济关系之中,夫妻之间的家庭经济关系已经渗入了理性化、商业化的意识。参见方乐:《法律实践如何面对“家庭”?》,《法制与社会发展》2011年第4期;潘鸿雁:《国家与家庭的互构—河北翟城村调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65页。

[6]参见孙若军:《家庭共同生活居住所需房屋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研究》,《政治与法律》2011年第4期。

[7]参见陈惠馨:《法律与生命—一个女性主义法学者的观点》,《法官协会杂志》2004年第6卷第2期。

[8]参见[美]麦克尼尔:《新社会契约论》,雷喜宁、潘勤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32页。

[9]参见巫若枝:《三十年来中国婚姻法“回归民法”的反思—兼论保持与发展婚姻法独立部门法传统》,《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年第4期。

[10]see c. m. v. clarkson, study on matrimonial property regimes and the property of unmarried couples in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and internal law, european commission/directorate general for justice and home affairs, jai/a3/2001/03,pp.7-8.

[11]see the ontario family law act, section 19.

[12]英国的法院经常通过居住令的形式对女方以及子女的居住利益予以保护。如法庭可以“米舍令”(mesher order),根据该令状,女方与其未成年子女有权居住在原家庭住宅中直至子女们达到特定的年龄或完成全日制学业;法庭也可以“马顿令”(martin order),该令状允许无房居住的一方当事人(通常是女方)在婚姻住宅里无期限居住,直至其死亡、再婚或者自愿放弃。see frances burton, family law, taylor& francis, 2007, pp. 253-255.

[13]see katharina boele-woelki, matrimonial property law from a comparative law perspective, amsterdam, 2000, p. 21.

[14]参见[德]迪特尔·施瓦布:《德国家庭法》,王葆符译,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127页。

[15]同前注[3]。

[16]同前注[14]。

[17]《德国民法典》第1365条第2款规定,如果配偶一方欲缔结或已经缔结的某法律行为符合通常的财产管理规则,而另一方无充足理由仍拒绝同意,或者因疾病或不在场而无法作同意的意思表示并且若迟延会有遭到损害的危险,家庭法院也可以代替另一方配偶作出同意。

[18]一些学者对我国物权法应当规定居住权制度有过较为深入的论述,参见周珂、梁文婷:《新时期居住权制度研究》,《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3期;曾大鹏:《居住权制度价值的理论争议及其评析》,http:// civillaw. com. cn/article/default. asp? id=34071,2011年9月15日访问。

[19]该条规定:“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出售夫妻共同共有的房屋,第三人善意购买、支付合理对价并办理产权登记手续,另一方主张追回该房屋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0]参见段匡:《日本的民法解释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4~285页。相似的观点参见陈苇:《婚姻家庭住房权的优先保护》,《法学》2010年第12期。

[21]该条规定:“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22]法国学者勒内·达维德在其所著的《当代主要法律体系》一书中认为,在罗马法系各国中,所有权是指承认所有权人具有三种特权,即使用权、收益权与处分权,这种分析尽管是传统的做法,但却惊人地肤浅,信托财产迫使人们懂得这一点……当大家明白了对所有权内容分析的全部不足之处后就有条件懂得信托财产。参见黎晓平:《司法活动与法制发展》,《清华法治论衡》第2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4页。

[23]近代大陆法系的“绝对所有权”概念的语境是“物的分裂”和“个人主义”,其无法适用于团体共同占有和使用物的情形,以及无形物的拥有和流通的情形。参见梅夏英:《民法上“所有权”概念的两个隐喻及其解读—兼论当代财产权法律关系的构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24]事实上,我国婚姻法对该观点也是承认的。例如,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10条第2款的规定,在婚前按揭购买的房屋被确定为名义登记人所有时,非产权方配偶可以就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财产增值部分,要求另一方补偿。其中“相对应财产增值部分”指的应当就是房屋的相应增值部分,这实际上是认可了房屋所有权与其上经济利益是可以属于不同主体的。只不过该司法解释没有将此精神贯穿始终。

[25]关于法律物权与事实物权的区分与确定,参见孙宪忠、常鹏翱:《论法律物权与事实物权的区分》,《法学研究》2001年第5期。

篇10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流行;护理探讨

1 一般资料

多重耐药是指一种细菌对两类或两类以上抗菌药物产生耐药[1]。我科ICU2009年6月至2009年12月先后共出现8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本组男6例,女2例,年龄65~86岁,均为长期卧床患者,原就诊疾病有肺炎、高血压、冠心病、房颤史。

2 流行病学资料

2.1 ICU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如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治疗较多、住院天数长等,使其成为院内耐药菌感染的高发区,而且感染菌株常为多重耐药株,是引起多系统器官衰竭及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因素。多年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克雷伯菌属等一直是我科ICU检出的主要病原菌,且常多重耐药,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特别是非发酵菌。这些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天然耐多种抗菌药物,已成为ICU感染的主要菌种。

2.2 医生在抗感染治疗时往往首先考虑的是抗菌药物的治疗作用,不可能有很多时间和精力去仔细琢磨每一种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等问题。

2.3 手卫生的认知偏差 由于手卫生知识缺乏,致使医务人员、保洁员、护工对手部清洁、消毒认识上有误区。

3 方法

护理的首位工作是防范控制暴发流行,而不是被动的治疗、护理患者,治疗病原菌而不是污染菌或定植菌,隔离病原菌而不是隔离患者,发生病原菌传播不在患者而在医务人员,医务人员不要将1例患者的病原菌带给另一例患者,切断耐药菌在医院或病室的传播。

3.1 加强管理 一发现MDR感染的患者,我科就马上通知科内全体医护人员,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医务科等相关科室,给予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手段,减少不恰当的经验性治疗,一获得病原学资料,立即采取降阶梯治疗,将广谱抗生素改为敏感性高的窄谱抗生素,以减少耐药的发生。

3.2 严格管理MDR感染的患者 将MDR感染的患者隔离,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接触患者,专人进行诊疗护理,并在床尾挂明显的隔离标识,把未感染耐药菌患者集中放置在通风条件相对好的区域。患者去其他部门检查时,由专人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用后的器械设备需清洁消毒,一般的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计应专用,不能专用的器械应用后及时清洁消毒。医疗废物应装入双层医疗废物袋,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并做好明显标识。生活物品应清洁、消毒后方可带出ICU。

3.3 加强各级人员手卫生的培训 相当一部分医护人员手卫生技术掌握较差,医院感染意识淡薄,再污染现象严重。加强培训教育,提高认识,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宣传洗手的重要性,使人人明白洗手在保护患者,预防外源性医院感染的重要作用,改变只注重自身防护,轻视防交叉感染意识,从而提高洗手行为的自觉性。

3.3.1 在设施配备上的完善 我们在每个床尾放置快速手消毒液,规范洗手技术,改善洗手设施,根据《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中对医护人员洗手的要求制作洗手示意图,将图张贴至每个洗手池旁,即有利于学习又起提醒作用,洗手池手拧水笼头应改为感应式水笼头,配有足够的抗菌洗手液,并根据科室需要选用纸巾、风干机、擦手毛巾,科室备有工作人员使用的指甲剪。在治疗车、洗手池等地方摆放快速手消毒剂,在选择消毒剂时,应尽量选用医护人员感觉舒适、易接受的手部消毒剂,并应在提供洗手消毒液的同时提供手护理霜,加强手部护理,以提高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

3.3.2 对医护人员手卫生的干预 由于ICU工作量大,工作时间紧,危重患者多而忽略洗手,医护人员在检查和护理一个患者后洗手,仅有极少数能做到,大部分都做不到,尤其是在查房时,医师常常在完成整个病房的查房工作后才洗手[2],有的医师洗手后用小毛巾干手,或用白大衣两掖下或内边擦手的人数也不少,以致手再次污染。因为患者危重、护士人数少工作忙,认为频繁洗手浪费时间而忽视洗手工作,所以在护理人员配备问题上,护士长在现有的人力资源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分配,每天进行弹性排班,是当前解决人力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以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强度,还有对于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安排相对固定的护士护理。每个医务人员之间互相监督、督促洗手情况,从而改善医务人员的洗手依从性。

3.3.3 对薄弱人员的重点培训

3.3.3.1 对保洁员的培训 因保洁员对交叉感染的认识不高,经常未做到一桌一巾,对床单位的终末消毒不彻底,我们首先对他们进行消毒规范知识的培训,指导他们消毒液的配置方法及分清无菌区、半污染区、污染区,详细监督保洁员清洁物表操作是否到位合格,督促其每日严格进行病室的环境消毒,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定时进行空气净化消毒,适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3.3.3.2 对护工的培训 因ICU的特点,患者无家属陪伴,患者的生活护理由护工协助完成,因护工知识水平低,消毒隔离意识差,常常护理完一个患者未洗手就直接接触另一患者,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在原有4个护工的基础上增加到6人,分为两班,每班3人,然后对他们进行培训,督促他们每次护理前后都应洗手先处理未感染的患者再接触感染的患者,接触感染的患者应戴一次性手套,每次脱手套后应洗手,在安排分管患者方面相对独立以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3.3.4 医务人员对戴手套认识的误区 大部分医务人员认为戴手套可避免手污染,尽管戴手套可以减少70%~80%的手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免受感染,但是戴手套并不能完全避免手被病原菌污染,手套只是手卫生的辅助手段,只戴手套而不注意手卫生的做法只是保护自己而不能避免细菌的传播。在此基础上我们使用一次性手套,并互相督促每护理完一个患者后及时更换手套。

4 结果

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进行干预,加强消毒管理,落实及时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防止多重耐药菌的交叉感染,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多重耐药菌在科内的暴发流行,保障了患者及医疗安全。

5 讨论

医院感染往往通过医护人员的手直接或间接地接触患者和污染物品,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媒介,因此,保持手卫生成为防止医院感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提高医护人员洗手效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制度,提高基本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力,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和医院感染暴发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