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0: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三类营养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程度不完全相同,一是转化的数量不同,如糖类可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二是转化的成分是有限制的,如糖类不能转化成必需氨基酸;脂类不能转变为氨基酸。
3、正常人血糖含量一般维持在80-100mg/dL范围内;血糖含量高于160mg/dL,就会产生糖尿;血糖降低(50-60mg/dL),出现低血糖症状,低于45mg/dL,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多食少动使摄入的物质(如糖类)过多会导致肥胖。
4、消化:淀粉经消化后分解成葡萄糖,脂肪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氨基酸。
5、吸收及运输: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主动运输),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以甘油和脂肪酸和形式被吸收,大部分再度合成为脂肪,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中。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6、糖类没有N元素要转变成氨基酸,进而形成蛋白质,必须获得N元素,就可以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蛋白质要转化成糖类、脂类就要去掉N元素,通过脱氨基作用。
篇2
【关键词】高中 生物 复习 有效性 教学
高中生物复习是梳理知识结构还是抓重难点?还是题海战术?还是……如何才能有效提升高中生物复习效率――这是高中生物教师都在积极探究的高考问题,学生们也亟需这样的复习“秘籍”――高中生物教师要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复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构建条理化的生物知识体系,探索性地学习生物课程,养成终生受用的生物科学素养,体现“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提升学生的学生求异、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学习发展往能力型方向转化,真正实现高效率好效果的高中生物复习质量。
一、放飞学生“问题”思维,提升高中生物复习效率
传统高中生物复习课上,总有生物教师主导课堂,生物复习问题也是教师根据教材统领的,很显然,这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发散思维,真正发现自己生物课程学习的问题所在,复习效果也很难提升,事倍功半。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体现新课程理念,指导学生把基础知识扎扎实实打牢固基础上,放飞学生的问题思维,自己查摆或相互查验所学生物有哪些知识不清晰,实践不熟悉,框架不分明,解答不明确……形成学生的生物复习问题库、错题集、难题簿等等,体现生物复习的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生物复习探究能力和发展思维,即探究性复习中地探究发端于问题,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消灭生物知识盲点,内化成生物知识体系架构,解答问题时游刃有余,从而有效提升高中生物复习效果。
二、善于总结复习方法,提高高中生物复习效果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发展,高中生物高考试题向能力型和综合型等方向转化。这些都要求增强学生的分析、推理、综合、表达等能力的培养。而针对某方面的高中生物题型或知识点要有不同的复习方法,这样才能提升复习效果,事半功倍。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以问题导“学”和问题导“习”,引导学生善于总结复习方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提高学生自主复习和可持续复习的能力,强化学生复习能力和归纳总结,创建一种开放式的发展性复习方法,适应不同学生个性化学习提升,真正促进学生知识有意义建构,完成生物课程知识的掌握内化。例如,复习细胞器结构和功能时采用分类整理法,可用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复习比较,更利于分层记忆;图解类题型必须掌握读图技巧,要明确图解中的结构和物质的名称,再分析结构和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要培养学生在无图解的情况下,可以尝试画图解辅助学习方法,这也是图解归纳法的应用;特别是对于表面看起来一些孤立、凌乱的知识点,其实质是有一些共性点在隐藏着的,可以采用联想迁移法进行复习等等。类似比较复习法、串联复习法等,都是学生在面对不同生物复习知识点时可以纵横向比较、串联、迁移、内化的复习“利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更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深化,大大提升高中生物复习有效性。
三、巧用思维导图提升高中生物复习质量
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为生物教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创建了软硬件基础。这其中,思维导图为高中生物教学与学习提供了可视化的图形表达,让学生可快速有效地梳理知识点,把各分块的知识联系起来,归纳整理成系统的知识,形成树状或网状结构,从而在学生头脑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也便于理解和记忆,更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提升,促进大脑潜能开发。有了思维导图做为学生生物复习辅助工具,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掌握解题神奇“钥匙”,明确问题的条件与目标,解答思维拓展有了张力,能突破思维常规,展现生物解答发散过程,实现科学解题。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概念图;运用
高中生物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相对较强的基础性学科,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采取灌输式方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而概念图作为教与学的有效策略,其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结构体系进行熟练掌握,强化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概念图概述
概念图主要分为概念构图和概念地图,其中概念构图重视制作过程,而概念地图则重视制作结果。概念图的运用主要是利用图形方式,将人们头脑中的思想理论和概念加以表达,保证逻辑思维的可视化和形象化,便于表达和交流的有效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概念图教学方式时,能够在命题知识元素的重构、组成与再现中运用可视化和形象化的表示方法,从而使教师快速有效组织课堂内容,促进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概念图的有效运用
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运用概念图时,其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首先是课前准备中的运用。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概念图时,可以将其使用方法、特征和意义进行详细介绍,并认真演示其具体的操作过程,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练习概念图软件的操作。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强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效率,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以《组成细胞的分子》为例,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之前,让学生收集相细胞化合物的类型,并借助图示法展示化合物的结构和组成,当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具有一定的了解后,进行正式的课堂教学,从而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降低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是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教师将概念图导入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和帮助学生明确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对概念图的位置加以确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寻找知识之间的连接,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化的知识框架。同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开展讨论,并利用所学知识绘制不同的命题概念图,比较各种类型的绘制图,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探究其存在差异的原因。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如教师在对《染色体变异》这一内容进行讲解时,可以搜集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与图片,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总结归纳,从而对课堂学习内容加以明确。然后教师可向学生展示事先准备的染色体变异概念图,并联系相关的生物知识,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是总结反思中的运用。概念图作为生物教学的重要工具,教师可将其运用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学生能够利用概念图,将相关知识点进行有效衔接,强化自身的发散思维,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如在对《免疫调节》这一知识点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细胞免疫的概念图,并将自己绘制的图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其中存在的差异性,并总结其原因,强化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增强学习效果。
三、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概念图的运用效果
概念图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效果,其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习方面。将概念图运用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概念图的设计与联系,深刻感受学习内容的重点,对概念之间的关系加以准确理解,有效连接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和生物意识,强化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造力。一般而言,概念图作为认知工具,其能够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强化思维品质,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对“影响酶活动性的条件”这一课题进行设计探究时,学生可以利用概念图的导入进行思考,并有序进行实验,从而得到结论,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二是教学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概念图,能够将教师头脑中的理论经验和教学内容进行形象化展示,促使教学合理有序编排与组织教学内容。由于生物课堂中具有复杂的生物结构,生物名称难以记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而有效运用概念图,能够清晰呈现生物结构,便于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点。此外,教师可借助概念图分析知识点,使学生对学习任务和内容要求加以明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链,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提高其对知识点的理解力和领悟力,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
三是复习方面。学生在复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利用概念图构建相关知识点,能够整体把握生物学知识。如在单元复习过程中,利用知识网络图形式呈现大体内容,并借助概念图设计核心概念,达到知识的清晰化和系统化,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增强复习效果。
四、结束语
高中生物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概念图时,应将其有效应用在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以及总结归纳等环节。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概念图的教学作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思维能力,促进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实现高中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如春、窦玉敏.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4,10:156-157.
[2]赵丽霞.浅谈运用概念图进行高中生物教学[J].生物技术世界,2014,10:200.
篇4
一、绘制思维导图的步骤
思维导图的绘制共分为7个步骤:第一,准备一张没有任何痕迹的白纸,以中心点为起始点,向四周绘制图画,原因是当人从中心向四周开始发散思维时,思维较为集中,四周发展的空间很足,可以得到更为自由、随心所欲的想象空间。第二,将自己想要表达出来的主干思想赋予一幅简单而有内涵的图画上,因为图画里面所能承载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它能集中人的思想,开发人的想象力。第三,给绘制的图画涂上彩色,原因是颜色会影响人的情绪,高明度的色彩可以活跃人的大脑思维,让人的思维给予思维导图以鲜活的生命感。第四,依次连接从起始点向四周发展的图画,层层分级,让大脑理清思路,在脑海中建立一个完整的图像信息大树,如果出现错误,那就说明图像信息有误或者不全,应及时找出,并加以修正。第五,让思维导图绘制时由中心向四周发散的分支自然流动,弧形发散,切记不能是一条直线,因为人的大脑从本能上会排斥直线,自然弯曲的图更能赢得思维的信赖。第六,赋予每一条支脉一个特有的关键字,因为单独的名称可以帮助人更好地记忆,长而繁琐的句子会使记忆更加模糊,限制思维的想象发展。第七,将图画的使用贯穿始终,原因是文字的信息是有限的,而图画所能表达的信息确实是非常大的,而且图画比文字更能让大脑思维记忆所接受。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复习中的应用
1.在课堂笔记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课程一旦到了最后复习的时候,学习的压力就开始显现出来。具体表现为复习的内容太多,教师讲台上疲于讲授,讲授较快,高中生在台下忙碌地做着课堂笔记,而思维还得跟得上教师讲课的步伐,一心二用,非常疲惫,一旦没有集中注意力听教师的讲课,思维上差了一两分钟,再次听课时,就完全跟不上教师的进度了。课堂笔记虽然能够将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记录下来,但是现实是这种记忆方法是不全面的,没有系统性。因此这就造成了学生听课方面没跟上,笔记方面又不全面,复习效果很差。在课堂笔记中应用思维导图的记忆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复习效率。首先,用图像记录代替文字记录,文字记录太过繁琐,耗费时间,对惜时如金的高中生物课堂来说,效率太低,而图像绘制则不同,图像只需要简单绘制几笔便可成型,并且包含的知识点很多,大大节省记笔记的时间,为听课赢得了更多的时间,缓解了复习的压力。另一方面,思维导图知识点的绘制是发散的,它能帮助高中生在复习课堂上教师所讲的生物知识的同时自主思考,发散思考,在原有的基础上总结研究形成更多的知识储备,大大减轻了高中生物课程的复习压力。
2.在复习巩固中的应用
对高中学生而言,知识的积累会随着时间而增多,而与此同时,记忆也会随之淡化忘却以前比较久远学习的知识,这个时候,复习是很好的一种挽救方法。复习能够将高中生记忆中淡化的知识点再次唤醒,所以复习很重要。但是复习也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的,在高中生物复习的阶段,其他学科的学习压力也很大,学生疲于应对各科的学习,这就意味着生物复习的时间随之减少,导致生物复习的效果大打折扣。将思维导图应用到高中生物的复习巩固过程中可以有效地缓解复习的压力。思维导图的一大特点就是花费时间少,学习效率却很高。思维导图的主体是图像,文字较少,图像包容了大量的知识点信息,高中生复习起来更加方便,不会被大量的文字和死记硬背这种低效的学习方法所困扰。
3.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高中生进行生物课程复习的最终目的就是找出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且予以解决的策略。相关生物知识的积累储备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清晰的大脑思路,智慧的思维方式则是前进的动力。很多学生都遇到过这种尴尬情况,对于相关问题的知识储备很充足,但在解决问题时就是无法找出问题所在,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出主干、根本问题所在。思维导图在绘制时的首要条件就是找出主干线,并往下分析。所以,高中生在进行生物复习时一定要学会应用思维导图的复习方法来帮助复习,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并及时给予解决。
篇5
关键字:高中生物教学、体验式、教师、教学策略、具体实践。
中图分类号:G40-056 文献标识码:A
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通过一些方式将文本内容进行还原和再现,让枯燥无味的知识点变成生动可观的实物,从而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点有更好的了解。特别对于知识点十分抽象的高中生物学科来说,在教学中更应该有效地应用体验式这种教学方式进行授课。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运用体验式教学策略进行授课时,出现了不合理、不科学等不良状况,从而导致实践教学效果未能到达预期的理想状态。面对这种状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该有效地对体验式进行优化,而本文将对相关策略进行整合,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塑造轻松地教学环境。
生活环境对人格的塑造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样,教学课堂气氛的营造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在班级中塑造一个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感到放松,这样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高中生物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形成师生平等的教学意识,以一种平等的姿态融入到班集体中,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师生彼此间距离,还可以让学生更加尊敬教师,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各种教学活动。除此之外,高中生物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或者相互竞争等各种方式来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热情,让学生对生物知识点有更深一层的认知。
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在课堂中赋予学生提问的权利,不过学生要按照规定进行举手提问,这样不仅可以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利于教师课后进行总结,明确自己的教学重点和目标。此外,在遇到较难或者具有探讨性的疑问时,教师可以将班级分为几个小组进行问题探讨。在这种思想相互碰撞的学习环境,学生不仅可以得到思维的启发,而且帮助学生在协助合作中收获友谊。
二、联系日常生活场景。
生物是对生命的研究,而且生物文本知识点来源于生活中,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日常生活场景和生物教学的联系进行知识点的授课。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搬到课堂中,利用这些学生日常可见可感的日常场景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更加自然地融入到生物学习中。
例如:在有氧和无氧两种呼吸状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回想自己在做激烈运动后感觉。以跑步举例子,提出“为什么在加速快跑中我们的呼吸速率会加快?”“为什么长跑后我们会感到肌肉酸痛?”等多种问题。在学生进行思考和激烈的讨论后,教师应该乘热打铁,引出教学内容,利用生物知识点对各种疑问进行解答,这样学生可以很快地吸收相关的知识点。利用学生在以往日常生活中亲身体验,可以帮助学生轻松地融入到生物知识点的传授中,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在往后的学习中,更好地将生活与知识点进行联系。
三、还原场景。
体验式教学是为了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亲身进行感受,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实现场景的还原,将一些可以在课堂中所能做到的生活实验进行演示,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和理解。
例如:在“光合作用”的教学过程中,高中生物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两盆绿色植物,然后将这两盆植物分别放在相同的透明密闭容器中。将其中一盆植物置于有光的地方,而另外一盆放在阴暗的地方,在一段时间后,将点燃的火柴分别放进容器中,可以观察到有光照射的植物容器中火柴的保持燃烧;而在阴暗处的植物容器中的火柴快速熄灭,从而可以很容易地推断出植物在有光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通过这个小实验,教师可以逐步进行分析和解释,利用实际观察到的现象引出教学内容,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生物教学活动,而且使得教师内容更加富有说服性。而学生在脑海中对这个实验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对知识点的认识更深,可见还原场景这种体验式教学的优越性。
四、充分利用教学工具。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逐渐全面性的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而多媒体在现代教学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高中生物教师,要学会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各种资源。因为多媒体等各种现代工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视觉、声觉、色觉等多种感官,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有全面性的理解,而且可以大大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率。例如:高中生物教师在讲解生物的进化过程时,是无法实现还原进化过程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放映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对知识点形成具体的了解,对生物进化这个知识点也有了动态的记忆,这就促使学生对知识点有基础性的认知。
五、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在高中生物的具体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富有探讨性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让学生积极开动大脑进行思考,这才能促使学生在体验中认知。高中生物教师在问题难度设计时要认知到学生之间的理解能力的差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这才有利于学生生物学习信心的培养;在问题方向设计上,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以及重点进行提问,要充分明确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能够认识到什么知识点;在问题的数量上要少而精,过多的问题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在生物学习普遍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提问,提高提问质量。通过问题的提问可以使学生陷入思考,从而对生物知识点有更好地理解。
总而言之,如何利用好体验式教学策略对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想尽一切方式做好体验式教学工作,例如在教学中塑造一个轻松地学习环境;在教学课堂中联系日常生活;努力还原知识场景;充分利用教学工具;合理设计问题等等,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生物学习。
参考文献:
[1] 刘水明. 模拟实验及其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生物教学. 2005(Z1)
篇6
关键词:生物教学;实验;重要性
生物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对生物教学有着相对重要的作用。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对实验教学提出了相关要求,作为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手段,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复杂的生物知识,掌握更多的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想进一步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水平,就要能够意识到实验教学的意义,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原则。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高中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期间,可能会受到自我认知规律和知识基础的影响,让他们难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教学来理解生物定理或者生物概念等相关知识;教师也难以通过有效的方法来对各种生物知识点进行阐述,这就导致生物教学活动无法达到有效性的目标。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知识点和定律的形成,加深他们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对生物知识点进行掌握和利用。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期间,教师要能针对学生无法理解或者难以理解的理论以及概念知识为其设计各种探索性实验、演示实验,帮助他们通过自我主动思维来理解高中生物知识的重难点,让学生立足于自我角度了解各种抽象难懂的生物定理或者概念。
(二)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教学受到应试教育因素的影响,其选择的教学模式主要为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主动授课。个别生物教师为了促进学生生物学习成绩的提升,而硬性增加他们学习任务,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学习兴趣对于任何一人而言都十分重要,其有利于推动高中生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个别学科教学期间,学习兴趣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决定性作用。生物课程是一门奇妙的学科,其较强的操作性也是显著优势。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能够发挥实验教学方法的优势,通过形式多样、方法新颖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活动来促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保证其能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三)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水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的思考、观察、操作能力加以训练,保证学生能够更加顺利地完成生物实验,让他们发展成为复合型的人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期间,教师要能够让学生讲解实验项目中需要明确的重难点,并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和记录,在生物实验教学期间利用自我思维能力来分析各种现象和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对学生生物知识探究能力进行培养
新课程标准以学生探究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并要求教师要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优化以及创新生物教学形式、教学指导思想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究性实验中,能够有利于对其探究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在生物教学期间给予学生的自由度,让他们能够结合实验主体来对方案、方法、过程进行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原则
首先,教师要能够坚持科学性的教学原则。作为生物演示性实验的一个原则,教师要能够在教学活动之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掌握实验所有环节的操作质量来保证学科教学水平的提升,从而让学生在实验期间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识、操作流程。针对难以达到实验环境要求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图片、多媒体、文字搭配的方法将其呈现给学生,让他们能够更加直观全面地掌握不同的生物知识,强化对实验教学的理解和认同。其次,教师要能够坚持操作性的教学原则。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要能够和学生的学习基础相挂钩,还需要在拥有充足的实验材料、充分的安全保障的同时让学生具有操作自由性,对于实验时间短、实验过程容易控制、实验现象明显的项目中,教师要能够在充分设计的基础上保证学生的操作性,包括准备实验操作、组织实验过程、设计实验方法、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等。再次,要坚持探索性的教学原则,高中生物教学期间选择的教材比较重视实验,探索性实验是相对重要的一种,所以,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开展教材内实验之外,还要结合他们对生物知识的拓展需求来设计探索性实验,该种实验的特点就是调动学生所掌握的生物知识,立足于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对新知识进行探索、总结。
三、结语
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开展自主探究,提升学生的创新、观察能力,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培养,这也是新时期环境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要能够通过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中,转变他们的学习地位,保证自我能力和综合素养都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栾志磊.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能力培养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8).
[2]陈礼香.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
[3]迟琳.探究模拟性实验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5(25).
篇7
关键词:认知同化论;高中生物;学习兴趣;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060(2016)02-0235-01
认知同化论主要倡导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深入理解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点,充分挖掘新知识点与已经掌握知识点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从而能够将新知识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点进行认知同化,促进学习和理解。高中生物知识系统而又分散,它讲究的是对于生物知识的充分理解和融会贯通,通过加强认知同化论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充分运用,可以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充分提高教师课堂指导的有效性。
1认知同化论的基本理念
认知同化论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的认知习惯,它主要是倡导学生对于新旧知识的相互关联性,从而能够建立起完整的学科认知体系,才能对新知识产生新的见解。在教学课堂开展认知同化论教学的一般条件为:
(1)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拥有相应的旧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旧知识在认知结构中的基础搭建和传承引导非常重要,只有深入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通过旧知识点来催生对于新知识全新的理解。生物学科是高中理科教学的一门重要学科,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认知的不断提高,生物学科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带动了很多全新知识的涌现,这就需要在课堂上运用认知同化论来充分提高学生对于新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
(2)学生学习的新知识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认知同化论中,倡导学生挖掘旧知识的深刻含义和相互联系。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教师需要采用复习的方式来教授新知识点,让学生们带着对于旧知识的思考来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从而起到新旧知识的认知同化,有利于知识体系的传承和延续,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知识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允许的情况下能够将新知识认知同化到他的认知结构中去,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3)学生必须充满对于新旧知识联系的愿望。只有认知才能产生同化,而只有意愿才能促进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必要的教学手段,积极阐述新旧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充分提高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渴望,通过旧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来理解新知识,而通过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来温习旧知识。教师一定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积极挖掘课堂教学知识点的相互联系,从而能够调动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能将学习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将新知识点做到学习理解,将旧知识做到熟练掌握,新旧知识点认知同化。
2认知同化论的学科作用
在高中生物课堂,认知同化论主要是建立在学生的生活体验、学习兴趣和自愿精神的基础上,倡导和开展认知同化论的教学,需要教师加强对于这三方面的充分把握,具体如下所示:
2.1认知同化论可以加强对于生活的理解
在高中生物课堂,开展认知同化论需要教师加强认知理念与学生生活场景的充分联系,这样才能教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去掌握旧的知识点,通过生活中的熟悉场景去理解新的知识点,而学生在利用生活场景搭建起新旧知识点关联,就可以总结出新的认知方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认知同化论进行生活教学,首先需要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生物基础,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生物认知思维,其次,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状况,对生物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场景进行发散思维的引导,提高他们的认知程度,对于生物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有效地引导他们规避认知上的盲区,为学生寻找合适的方法,建立起完整的认知同化体系。
2.2认知同化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生物课堂,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源泉,是提高课堂认知同化程度的重要保障。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课堂教学的闪光点,寻求知识框架里新旧知识的过渡和衔接,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学习体系的连贯性,才能真正开展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旧知识对于新知识的引导,加强新知识对旧知识的升华。例如,在讲述“生物进化论”这个课堂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侏罗纪公园”、“冰河世纪”等史前生物的电影,充分建立起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点的兴趣,然后通过提问,让学生积极思考人类是从什么地方来的?现代的生物界是从什么时期开始演变的?进而带入“生物进化论”这个课堂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解剖学、植物光合作用等旧的知识点入手,进而能够使得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2.3认知同化论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
在高中生物课堂,学习更多地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而通过开展认知同化论的系统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搭建起对于新旧知识的完整认知体系,可以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知识,教师只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评判,就可以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而学生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实现了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共同提高。比如,教师在开展“植物光合作用”这一块的知识点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复习关于植物细胞的相关知识,充分理解叶绿素怎么通过细胞壁来实现和阳光的化学反应,再加上实物展示和显微镜观察,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其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的精神,喜欢植物的学生很容易在里面寻求到学习兴趣,也能充分了解我们的大气层是怎么形成和变化的,对于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老师应该充分掌握认知同化论这种先进的观念,并将其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在课堂上充分引导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对于旧知识充分理解和掌握,对于新知识进行分析和把握,将新旧知识做到有效的认知和同化,这样才能充分满足学生对于生活的认识,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以及自主学习精神的培养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卞存维.认知同化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01).
[2]丁大春.认知同化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09).
篇8
【关键词】微课;高中生物教学;应用
一、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微型教学视频课例,简称微课,是根据新课程的标准,以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精心设计制作的小视频在课堂内外进行知识点或者技能的教学。微课的目标在于以言简意赅的内容和鲜明的主题取得最好的教学目标。其次,微课拥有完整的教学结构,从本质上讲,这是一次完整的教学活动。故而微课虽然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但还是具有传统教学的特点,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
第一,微课设立的主题较小,既可以是一知识点也可以是一种解题方式,所设立的主题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第二,微课之所以称之为微,是因为它的时间很短,一般在10分钟左右。由于其含有比较丰富的内涵和资源,短小的视频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第三,每一节微课只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从这一点看似乎能够汲取到的知识太少,然而学习效果却有显著提高。
第四,学习微课只要有网络和少量的时间就可以进行,因此微课学习是一件非常便捷的事。从一个知识点、一种解题方式开始,积少成多最终掌握全部需要运用到的知识。
二、高中生物微课的类型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应用中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讲授型、答疑型、解题型和实验型。讲授型主要是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将生物学习中的核心的以及疑难的知识点传达给学生,使得学生掌握生物中复杂难懂的知识点。并且讲授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厘清生物学系的脉络之后,学习效率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答疑型指的是教师针对生物学习过程中那些难以理解的复杂多变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经过反复揣摩,知识点的准确含义就能够一举拿下。解题型,顾名思义,就是帮助学生解决在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典型例题的解题思路以及过程。尤其,对于遗传病概率、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等问题微课可谓是最有应用价值的。实验型是为了弥补高中阶段学生实验不足的缺陷而将高中生物学所涉及的实验制作成微课。实际上,妙趣横生的实验更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生物的奥秘。
三、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引导预习
鉴于生物学科知识点和难点琐碎且繁多,学生难以抓住课程的重点,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教师从内容出发,制作各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做好分类,最后在线。学生可审视自身的情况,在微课资源库中自主选择所需的内容进行预习。
2.巧妙导课
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是否集中,如果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教师不能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唤醒他们的学习热情,那么这堂课的效果就将大打折扣。而微课恰好能够以视频的形式出现,以其生动形象的内容调动学生探索的热情。于是在课堂的开始,教师以微课创设情境,这么一来,学生的对学习的兴趣便可以轻松地被调动起来,教学质量便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举个例子,在教授细胞分裂时,细胞分裂的动态视频能够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这一过程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继而引起对此方面知识的学习兴趣。这时需要注意,为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挑选适合学生特点以及教学情境的微课。
3.释疑解难
将微课嵌入传统课堂而释疑解难,能够使得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高中生物学中涉及到诸多的知识体系,众多的内容太过于抽象,所以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有部分学生单单只凭自身的能力无法完成自学。其次,太多的重点,难点如何去解释才能不枯燥对教师显然也是一项挑战,微课就能够以生动而形象的短片形式将这些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使重点和难点便于接受。与此同时,微课因为拥有时间较短,而且知识点较少的特点,有利于在短时间内消化知识点中的重难点,自然,学生便能够有效地利用时间。
4.拓展延伸
在以前的教育领域,一直有一件明知及其有利于教育而
难以达成的事――因材施教。在传统教学方式中,虽然已经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来给学生划分等级再施以不同的教育手段,但是终究难以做到针对个人而施教。然而,这一难题在信息化的教育的发展下终将被解决。微课可以是教师在衡量不同的学生的学习情况之后针对性的被制作,可供各个阶段的学生选择,拓展自身的知识。
5.总结复习
在复习阶段,学生一般是利用自己在课堂上摘抄的笔记以及错题集来巩固已学习的知识点,这是传统的复习思路。而微课的再现功能则提供了一个让学生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平台,使得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间资源,如此一来,复习的效果便有很好地提升。比如,教师在系统复习时,将各个章节的知识框架制作成的知识网和概念图制作为微课课件,使得学生重新拾起遗忘的章节的知识框架。
结语
微课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应用价值,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而且微课对解决高中生物知识点多而散的问题十分有效。不但如此,利用微课的短时的特点,学生可以充分运用课余时间来深入地钻研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复杂疑难的知识点。
【参考文献】
[1]李伟平.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05)
篇9
一、微课教学的主要作用
1.借鉴微课资源,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高中生物教学的难点主要是教学环节中耗时间较多,在备课和讲课的过程中都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完成的教学内容.而利用微课资源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当前的网络相对比较发达,学生们可以通过网上查找资料,同时进行网络搜索,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微课形式.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网路上关于“基因表达”的知识点总结和讲解共有6个模块,包括讲授型微课、实验性微课、混合性微课类型以及练习型的微课内容等等.学生们可以通过手机终端设备以及电脑等来对基础的知识点进行了解和掌握,不仅可以提升自身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力,还能够高效地提升课堂效率.可见,微课教学的重要性比较突出.
2.突破空间和时间的局限,实现真正的实验
在高中生物教学工作中,实验教学的形式比较常见.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更为重要,不仅可以全面地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对知识体系进行完善.但是实际的实验教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包括授课时间,授课的各种仪器以及实验地点等等.为了打破这些因素的限制,教师会应用微课的形式来进行实验.通过观看视频了录像的形式来对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进行讲解,同时还有真实的操作.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对生物实验的了解程度,还可以让学生们对一些细微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解.比较典型的和常见的就是在生物教学中探究细胞分裂这一章节.要进行实验的话,所需的时间相对较长,而且难度也比较大,学生们不仅要做好实验之前的设计工作,还应该等待细胞分裂的过程.如果采用微课的形式来对这一实验进行探究,必然会在短时间之内了解到实验的宗旨,而且学生们还可以对细胞分裂的进程进行了解.
二、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生物教学是高中阶段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其知识点比较庞杂,而且有很多知识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预习、导课、知识讲解、实验研究和复习等环节.具体[JP3]来说,将微课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JP]
1.预习
一般微课多用于课前和课后,学生可以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这其实就是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国家的高中生物教师开始实践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也就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例如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前,可以先制作光合作用科学发现史的微课,学生先自学,通过观察几个科学家的经典实验,分别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在课堂再通过学生反馈情况设置相关习题巩固.
2.导课
导课就是对课程进行引导,最终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设计导课形式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从根本上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渗透作用这一章节,对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探究上可以看出,只有让学生们参与到实践中,才能够对和实验有关的数据和参数信息进行了解,其中包括氧气的浓度以及蛋白的数量等因素.因此,将微课引入到生物教学的课堂,不仅对教师的导课有一定的帮助,最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学生的能力.导课方式各异,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包括新闻趣事以及广告等形式.可以设置教学情境,制作微视频,进而起到高效地导课效果.
例如在讲授“酶的特性”一节时,可播放洗衣粉的广告,展示其成分,待学生观看后,教师提出问题:“该洗衣粉能清洗哪些污渍,洗衣为什么会立白、洁白,并不伤手?”由于广告出自于生活,学生的好奇心与参与度迅速被激发,并产生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求.
3.知识讲解
知识的讲解是课堂的主体,也是微课应用教学的主要形式.利用微课进行知识讲解,可以使繁琐的知识点滴化,抽象的内容直观化,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适合用微课教学的知识点很多,例如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基因的表达等,相对于传统教学中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而言,单调的教学模式而言,微课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4.实验研究
以有丝分裂观察为例,通过显微镜来观察有丝分裂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点实验内容.实验的重点就是对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进行分观察和分析.一般来说,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要让学生们找到分生区细胞,如果实在找不到就通过对教材上的图片来了解实际的结构.经过进行显微观察,学生会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实验现象,事实上,教材中的图片和所观察到的显微影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造成了严重的教学障碍和难点.为了对这一教学难点进行排除,教师将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影像绘制成微小视频的形式,然后将其应用到实验课堂上,这样不仅便于学生对生物实验的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掌握实验步骤的基础上,学生完全可以自行实验.
5.复习
在复习的环节中采用微课的形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们对生物知识的掌握和巩固能力,还可以让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基因遗传内容的讲解.教师可以将教学的流程以及内容的结构等绘制成图,然后设置成微课的形式,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对基因遗传的过程进行了解.对于一些复杂程度较大的知识点和系统结构,形成微课的形式来进行讲解,不仅直观性较强,而且学生对具体的知识点可以有更深的了解.但是,在应用微课的形式帮助学生复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就是视频的时间不能过长,也不要将具体的答案显示在视频中,这样就可以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篇10
【关 键 词】 数学模型;高中生物;应用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应用知识的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的。高中生物学中的数学模型是对高中生物知识的高度概括,也是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重要载体。引导学生用数学模型对高中生物主干知识再次建构,既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又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本文在此谈谈,在生物教学中的几个数学建模问题。
一、数学模型概念
高中生物学中的数学模型根据对研究对象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实践经验,归结成用字母、数字和其他数学符号构成的等式或不等式,或用图表、图像、框图、数理逻辑等来描述系统的特征及其内部联系或与外界联系的模型。
二、数学模型的种类
(一)函数、方程模型
通过对高中生物知识点的分析实现相应数学函数的建立,通过计算实现高中生物中各数量关系的函数特点,通过计算实现深刻知识点的掌握。通过数学函数的模型建立从而使复杂的生物计算和理解转化成为简单的已知与未知的计算,实现了更为简洁的计算和相应知识点的联系。
(二)图表、图像模型
表格图像如温度、pH值、底模型与模型建构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
图形是传达信息实现直观教学的最直接的模式之一,通过对生物中难以理解的图形或构成用相应的数学图形表示出来,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从而形成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生物教学的开展,也促进了生物教学的直观发展。
生物作图在近些年的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对能力要求比较高,要求学生会从数形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结合生物学知识解决一些难以理解的、比较抽象的图形和曲线。
(三)统计、概率模型
统计模型和概率模型是运用过程论、概率论以及数理统计的方法来建立随机性的数学模型。各种各样的统计分析方法现在已经成为研究生物学的工作和生产实践的常用手段,而生物统计学是生物数学模型发展较早的一个分支。
三、高中生物教学数学模型的具体应用
(一)数学模型在细胞代谢中的应用
1. 物质跨膜运输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将自由、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这三种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进行比较总结,传统的知识点比较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应引入相应的数学模型,在简洁的数学曲线中寻找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找出相应的规律,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
2. 在对酶特性的探究中,数学模型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不管是探究酶的高效性还是专一性,都可以通过曲线模型直观的对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的改变,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加深对这些特性的理解。研究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时都能用到构建曲线模型进行探究。在处理探究结果时,也可以用到图表模型。
3. 光合作用的曲线题,是动态研究光合作用过程的一种常见题型。这类题目相当抽象,涉及的知识量很大,学生解答起来有较大难度。我们可以借助数学模型,解释光合作用强度与CO2浓度的关系曲线。
(二)数学模型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数学模型在细胞分裂的探讨中也是必要工具。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等在各个时期的数量变化可以用坐标图和图表来表示。
遗传学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内容。由于该部分内容抽象难懂,多数学生学起来十分吃力。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也发现,如果能够有意识地把中学数学有关知识引入课堂,并引导学生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不仅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整合思维。高中生物遗传几率的计算是教学的难点,教师通过对具体实例的解析,协助学生构建概率相加与相乘原理。如分类用概率相加原理,分步用概率相乘原理等。
(三)数学模型在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应用
人体的稳态中的各种理化指标一般用图表来表示,在生活中普遍应用。引导学生分析图表,进而自主建立图表。不仅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将理论与实践自然结合在一起。
(四)数学模型在生态学中的应用
生态学的一般规律中,常常求助于数学模型的研究,理论生态学中涉及大量的数学模型构建的问题。在高中生物学中有种群的动态模型研究,如“J”与“S”型曲线;另外,种间竞争及捕食的数学模型等等。在这里,函数模型、图表、图像模型都能用到,也是课本第一次明确提出数学模型的重要作用。
与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相比,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形成系统的知识构架的形式具有独特的优点:形象而直观的数学构图或是揭示本质的函数表示能在很大程度上简化高中生物的教学,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促进了生物教学方式的改进;同时较为直观的数学教学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创新了生物教学的方式,生物教学更加考虑高中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另一个层面上说,也促进了学生相应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启发和改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科学素质和创新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雪峰. 生物学教学中模型建构及应用[J]. 生物学教学,2010(2).
[2] 周正广,胡志强. 数学模型在生物学知识归类中的应用[J]. 生物学教学,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