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0: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教学案例;设计;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9)04-0068-02
案例教学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去启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通过求解答案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判断和决策“干什么”的问题,来锻炼学生“怎么干”的职业行为能力。
案例是把实际经验引入课堂的一种有效工具。随着高职教育的改革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基础课承载着大信息量、少课时的教学矛盾,承担着大学生信息化核心基础能力的培养任务。而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是获取知识,知识和能力不能等同。可以通过引入真实的工作案例,将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变无形知识为有形的结果,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而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 教学案例的设计原则
计算机基础课信息量大、知识零散、操作性强,但能力培养与实际应用脱节,作为一门各专业开设的通识课程,为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的培养提供了应用工具,其教学案例的设计应遵M如下几个原则:
1.1 实用性原则
教学案例应来源于企业实际需求,通过调研和分析企业生产过程和社会需求,把企事业单位实际生产的产品和生产流程制作成案例,给学生营造一种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在完成案例的过程中提高利用计算机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
教学案例只有面向企业生产一线,面向实际应用,才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课程充满活力。
1.2 先进性原则
构建案例的知识和技能要舍弃过时的、失去用途的内容,及时引进最新的技术。案例能反映当前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及时跟踪信息化发展潮流、与时俱进,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升级,各种新技术、新功能不断涌现,知识点的选择上就应具有先进性,如搜索引擎的使用、文件的上传与下载、邮件收发与管理、实时通讯等是Internet的一般应用,而FTP服务器的架构、网络U盘的使用等就是新增功能,案例设计时要灵活选择知识点,充分体现新技术给社会带来的便利。
1.3 典型性原则
教学案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际工作事务,能突出软件的主要应用功能、反映办公事务的常规事务和主要特点。学生通过一典型案例的学习,能够举一反三,具备解决相关工作事务的能力。如在文字处理软件中重点设计文档编辑、图文混排、实用文档的制作等功能,而在电子表格中则突出数据计算、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在演示文稿中主要表现幻灯片版式、设计模板、动画效果的设置功能。
1.4 服务性原则
计算机基础教育是要使学生掌握信息加工和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办公事务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也为后读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工具,为学习专业知识提供方便,为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信息化服务平台。
计算机基础案例应融合更多的专业知识,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案例,服务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教学时把通用的教学案例和专业特色案例有机结合起来,使不同的专业选择性地学习服务职业岗位的专业案例,教学才更有针对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2 教学案例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2.1 案例的设计方法
(1)开展社会调研、分析企事业单位和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根据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和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2)根据职业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领域;
(3)独立职业岗位信息化能力,根据认知规律重构课程结构体系;
(4)根据完整思维和职业特征分解学习领域,分工撰写案例初稿;
(5)举行案例会议,对所写的案例内容和形式进行讨论,提出个性意见;
(6)最终确定案例编写的形式和内容。
2.2 案例的设计技巧
以案例为载体重构课程内容体系,需要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课程内容的选择问题,应该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二是知识点的组织问题,应该以一个完整的职业行为过程为主线,重新串连知识和技能。
(1)内容的取舍
姜大源教授认为“学习情境的设计要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来解决内容的取舍问题”。
教学案例是对生产一线工作情景的加工,必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典型工作任务所内涵的知识和技能才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是要重点突出的知识点;同时要注意舍弃过时的、陈旧性的知识,补充新的技术和功能。
在知识点的选择上,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将知识点划分为不同的层面。基础层面是主体部分,必须保留的,并要突出表现的内容:同时要为学生留下足够的挑战空间,提高层面的内容能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内容的重构
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的原则是“知识的总量未变,知识排序的方式发生变化”。教学案例要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按照工作过程序化知识顺序,重组课程内容。
如“制作大学生毕业论文”教学案例,就把搜索引擎的使用、文件的下载、文档编排、图文排版、复杂文档的制作、电子邮件的收发、网络实时通讯等知识点按照论文书写的进程进行了序化和重组,改变了传统的学科式教学顺序,更突出了工作的过程性。
3 教学案例的创新
3.1 综合案例的创新设计
学科体系课程的内容编排是一种“平行结构”,课程教学往往以知识点讲授完毕为标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多呈现单一性。
而以案例为载体组织的课程内容是一种行动体系的课程,其内容编排是一种串行结构。知识和技能的组织通过案例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单元,同一个知识点在不同的案例中会有交叉和重复。教师一般会根据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选择教学案例进行教学布局。
同时,教学中必须考虑到事务的综合复杂性,教学案例的设计应该体现这种综合性,必须设计一类涵括学习领域主要知识和技能的案例,既锻炼学生各项技能的综合运用,又提高学生处置复杂事务的条理性和逻辑思维能力。如在计算机基础中设置投标书文档制作案例、就可以将课程中的主要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事务的能力。
3.2 职业化案例的创新设计
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传统的教学思想更强调课程的通用性,这也是本科教育典型之处,而在职业教育中,基础课程同样是为职业岗位提供服务,为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因此,教学案例的设计应该职业化。
在教学设计时,应该根据不同的职业特征,分析该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将其信息独立出来,进而设计教学情境,开发教学案例,使计算机技术和职业岗位进行紧密融合,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如汽车专业,教学时进行汽车说明书的设计和制作;建筑专业,设计制作工程造价概预算表;经济管理专业,制作会计实务报表等,可以直接实现计算机技术对职业岗位服务的功能。
4 案例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案例的设计应该根据知识和技能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顺序合理布局。案例要对学生的学习有指导意义;
(2)设计的案例要来源于实际工作环境,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加工处理。
(3)设计的案例应避开感情的宣泄。应避免使案例的问题重心转到个人的情感层面上去。
(4)案例的表述语言要精练,充分地表达教学思想,提供的细节不要太多,以免混淆了学生的视线和思维。
篇2
关键词:案例教学;计算机基础教学;PPT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推广,计算机技术已被运用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各大院校也纷纷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技能,便于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计算机类人才是市场实用型、技能型、专业化人才,也是国家紧缺型人才,这就需要社会各界做好计算机类人才的培养工作。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以此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目的。
1案例教学概述
1.1案例教学的含义
关于“案例”一词,学者们普遍认为,案例就是状态、事例和情形。学者余凯成通过研究指出,案例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能够根据既定的素材,紧紧围绕特定问题,完整编写有关情景。案例教学要求教师严格根据教学大纲内容、教学目标,将学习者引入特定的教学情景当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良性互动,来解决教学问题。可以说,案例教学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1.2案例教学的优势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和特色十分突出,从教师层面而言,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法的固定模式,能够结合实际教育情景、教学场景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同时,传统教学法以教师、课本为主,学生只能够被动听讲,而案例教学法能够将教师与学生紧密地联系起来,集讲解、思考、讨论为一体,有利于教学成效的提高。从学生层面而言,一是案例教学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探索和创新兴趣,有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二是案例教学法内化了知识,尽管不能将所有知识点全部以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能够为学生提供解决同类型问题的方法;三是案例教学法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表达、思考、探索、讨论能力的提高;四是案例教学法十分生动,能够将课堂知识与生活情景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五是案例教学法能够将原先较为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现实化,融入合理的情景当中,学生可以在生活、学习中理解概念、掌握原理,并灵活、正确地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突出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践”的特点[1]。
2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2.1案例的设计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学生专业,设计出与专业高度相吻合的案例,并根据课程大纲内容,确保设计的案例涉及每一个知识点,在精确设计单项案例的同时,将各个单项案例密切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案例集合。比如,对于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在教学案例设计过程中,要将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工程专业有机关联起来,形成专业的案例。目前,关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内容为文档处理和表格使用,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大纲内容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基于工程类专业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细化分解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只有将计算机基础与工程专业的实际密切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此外,案例教学设计要坚持实用性、针对性原则,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经验密切结合,通过案例来推动专业教学[2]。
2.2案例的选择
首先,根据教学进展,在不同教学阶段和环节设计不同的案例。通常情况下,在教学初期,所设计的案例要尽量简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案例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学中期、后期,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习技巧,也学习到了案例分析和运用方法,这时可以适当增加案例难度,案例的选择也要考虑到专业化和综合性,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对工程类专业学生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过程中,让学生熟练掌握Word中的文字处理、段落调整等格式操作方法,特别是要合理、恰当编写一些招标资料,确保格式正确、文字和数据运用合理。在不同学习阶段,分别选择不同的案例。其次,案例选择要与专业高度相似。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案例设计和选择要突出针对性,确保所选择的案例与所学专业知识高度相似。这样一来,教师在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系统学习专业知识,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3]。最后,案例选择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给学生留下自由发挥和自主想象的空间,并且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案例的选择,学生在案例设计和选择过程中,能够激发自我想象力和自主创新力,有利于学生运用专业知识,也有利于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让学生在自我设计和自我选择过程中,逐渐建立自主学习意识,培养自觉学习能力。
2.3案例的评价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中,案例设计要明确案例的评价标准,严格按照案例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客观、公正的案例评价策略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提升,也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实际教学过程中,案例评价指标设计要分阶段、分环节、分过程,教师作为案例评价指标的制定者,要确保案例评价指标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例如,在制作PPT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专业知识,设计有针对性的幻灯片内容,确保色彩搭配合理、结构框架清晰、整体美观大方、内容关联性强等[4]。同时,学生要根据案例要求展示学习成果,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老师点评的基础上,不断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教师根据学生的案例运用情况和问题处理结果,给予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4案例的组织实施
第一,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有针对性地设计案例和选择案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Excel表格有关内容中,教师可以将工作报表作为典型案例来讲解,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各类函数、公式,让学生根据范例自行设计一套表格,合理运用有关公式、函数。通过情景模拟,学生对这种实用性较强的案例产生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说,设计有针对性的案例,并创建与实际相符的情景,将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基础知识[5]。第二,案例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突出重点,计算机专业教师在设计案例目标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学生专业,有针对性地确定目标,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课程讲解和案例目标设计之前,需要全面回顾、总结专业知识,综合分析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交叉融合点,根据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力和水平,科学设计案例目标。第三,通过案例教学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密切关联,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所学专业,科学设定学习目标和案例评价标准,按照内容的不同,分别设计不同的案例,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案例,在案例学习和运用中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成因,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案例,也能够自然成为案例运用的主体。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让学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体,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6]。只有在一个较为宽松、自然的学习、讨论环境中,学生才能积极思考和探索,也能够积极参与案例设计与分析,从而有效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第四,突出案例教学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或多或少遇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利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教会学生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方法,建立问题分类处理机制。待课程结束时,要分析错误和问题,学生在设计案例的过程中可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第五,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运用,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教师严格按照教学评价办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案例分析和学习情况等,给予学生客观、公平的评价结果,对作用优秀的学生要进行奖励,并将优秀作品展示出来,成为其他学生的榜样,以此来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7]。第六,准确定位案例之间的不同和差距。案例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让学生进行案例的对比分析,找出不同案例之间的差距,作为案例改进和完善的主要参考依据。
3结语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已被广泛运用到计算机基础教学等领域当中,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将课程理论教学和案例分析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可以发挥案例教学优势。对于计算机基础教学来讲,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积极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和专业知识。可以预见,案例教学法将会被运用到更多的实践课堂教学当中,成为一种典型的提高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汪一百.案例教学法在医学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18):228-229.
[2]姜明涛.案例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2016(12):82-83.
[3]曾雪松,林莉芸.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电脑,2016,32(6):175-176.
[4]张同权.案例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有效开展[J].电子制作,2015(8):120.
[5]黄宇.基于案例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尝试[J].教育教学论坛,2015(10):230-231.
[6]陈淑玉.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36):8700-8701.
篇3
1.1案例教学法的定义
英美法系国家学院的主要的教学方法,就是案例教学法,这一教学方法后来还其他学科的教学当中得以实践,引用到了其他的学科的教学当中.教师们带领学生,在相应的教学目的的要求下,与学生们共同对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调查、思考,讨论以及交流,从这一过程中,教师们教给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技巧、方法和道理,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从这一过程中得以受用,获得知识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教师们在案例教学法这一理论方法中,运用得当,在实践过程中,带领学生们进行课程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们能够从实践中获得理论知识,教师们能够从实践中获得教学经验,技能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概念的理解,又能使学生对这一课程在实践中如何操作掌握了方法与技巧,寓教于乐,在实践中使学生通晓了课程理论的实践操作技能.
1.2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旨在培养将理论课程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学生能够将计算机知识灵活地运用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解决理论知识的困惑,将实际问题得以解决,由此,学生就具备了应用计算机能力,在日后的工作中具备了竞争能力,并为日后的求职竞争做好了铺垫,使学生能够掌握技能.案例教学法从实际问题出发,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知道了怎样运用知识,怎样在社会实践中将知识落实的更好.学生能够主动地提出问题,探讨问题,与老师进行共同的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寻求更好地更完善的解决方案,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社会实践中运用后,就能得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在任何方面的实施效果.教学者应该教授给学生更多的实际经验,学生就能够从中分析出理论知识是怎样在其中运用,就能找到理论知识在实际实践中是怎样运用的,能够找到门路方法,更好的找到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如何实践的方法,同时也能够掌握其他的思维方式,理解理论知识时就能更加透彻,思维方式能更加新颖独特,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所以,计算机基础理论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就是构建主义理论,并且要在合理的模式之内实践这一理论能否带来相应的实际效果.
2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理论中如何应用
2.1案例实施
第一要做的就是呈现案例的全部.在案例的进行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呈现案例时,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对不同的案例进行组织策划,这样就能用一种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将案例呈现给学生,学生又能接受,以免案例中有学生不能理清的成分或专业术语;根据案例的自身特点,教师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将案例呈现给每一个学生,用独特鲜明的方式就能使学生记得住当堂课程所讲述的内容,并熟练掌握,或者学生能够理解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并能提出问题给出建议.教师在讲述案例时,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向问题上思考,运用发散思维;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教师应该集思广益,并引导学生提出与案例有关的问题,这样学生在阅读相关案例知识就能有迹可循.在呈现案例之时教师要对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这样学生就能在问题上发散思维,在案例范围内进行思考,给出多元化的建议,同时也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主动分析案例,案例的情况、背景需要教师提前告知学生.第二要做的是案例分析与讨论案例.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要做的不仅仅是将案例进行陈述,更要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案例分析并进行相关的讨论.并不是所有的案例都要进行讨论,譬如一些简单的例如学生能够自己思考后方能够解决的问题就不需要讨论,对于一些涉及范围较广的问题,就需要学生和教师经过共同考虑后才能制定相关的计划.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在其中创造良好的自由的适合探讨的气氛环境,这样学生就能融入其中能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也能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导组织和协调,学生不能随意按照自己的态度想法进行讨论,教师要合理地控制讨论问题的时间.第三点要做的就是总结案例.案例总结不是总结案例的标准答案,而是总结出案例的分析、讨论、阅读中取得了什么,收获到了什么知识,解决了哪样的一些问题,并指出案例中运用到的知识点,对其中的重要内容加以强调.这样学生就能在这一案例的延伸范围之外进行独立思考,学生就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思考问题中.
2.2案例选取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以及目标去对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展示,这样学生就能由教师引导后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在教师引导之前,教师应先提供良好的问题情境,这样学生就能在这一环境中,通过发现、参与、合作互动后,学生能够自主的获取知识,也能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的见解认知能力就能得到高效的培养,情感价值观就能以适合学生的方式的形成.在计算机基础理论教学之中,所展示的案例并不是进行案例重复,而是对案例进行完整的典型叙述.一个合理的案例叙述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合理的案例叙述,会带引学生进入到情境之中,条理清晰的叙述效果是最好的.教师对案例的选择和编写是要按照教学目标从浅入深,这样才能使学生走进教师所创造的情境之中,教师设计案例之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学生是否在所设计的案例感兴趣,以及学生是否能在所设计的案例之中学习到内容,设计的案例最好是能够起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作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是次要的,理论知识只是一个概念,案例中学生掌握得到的内容就可以概括所讲述的理论知识,学生就能自行的记住所讲述的内容.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参加程度,教师就能够更好的将学生带领引进所营造的案例条件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乐趣.
3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的特点和优点
3.1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计算机理论基础课程实践性、应用性较强,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并得出相关结论,理论知识易懂,深奥隐晦的内容比较少,大部分都能够学生自己理解学习,这样学生就能够互相合作,互相地提出问题,相互地解答问题,这样一些问题就能在学生的自主之下得以解决.学生也能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时,提高了自我的协作能力,与他人进行合作,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之间就能将理论知识进行掌握,在实践之中学生就能掌握了以就业为方向的相关培养的概念.
3.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采用的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学之中,所获得的内容很少,既觉得乏味无趣又不能获得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相关的教学模式的改变.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就不能够将知识有效的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进行相关的改变,改变讲学方式,寓教于乐,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先向学生展示这种方法能够带来的效果,这样学生就能真实地感受到这种教学方式,形象地向学生进行展示,学生被这种教学模式吸引后,就能产生浓厚的听课的兴趣,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培养了自主分析的技能,教师也将自己所要讲授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了高效的展示.学生自主分析后,成功地解决了学习上的问题后,学生将会更加地在学习上投入学习热情,这样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被教师带动了起来.学生就能掌握更多的学习的技能,在自主学习上,更加有目的性,目的性也变得更强了.
3.3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每一个案例都是从生活之中真切发生的,在社会中都是有迹可循的,有着紧密的关系的,学生所学的任何的计算机理论知识都要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学生要掌握综合应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技能,这样就能够在实际经验中得到知识,得到启发的能力.学生得到了启发,思维发散后,就能够思维更广地讨论实际问题.教师应当营造这样的发散式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学生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之中,能够在各个方面都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能够与教师的联系紧密,从中了解到教师的思维倾向,更好的合作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增强了.
3.4所采用的案例具有针对性
相关的教学案例是在针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后进行摘取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反应了相同的事物的共同的特性,学生能够在问题中举一反三,提出不同的观点,这就得益于教师在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中的提出的案例的针对性,典型性.
4结语
篇4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案例教学法;开放式;互动式
作者简介:鲁红英(1974-),女,重庆人,成都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肖思和(1970-),男,四川射洪人,成都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四川 成都 610059)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大学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094-02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全校性本专科生的通识课程,又是大学第一门计算机课程。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的精神,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教学改革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出发,“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要更加突出基本原理、概念、方法和技术,这些基础性的内容相对稳定,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上机实践,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课程的内容要及时反映计算机应用的新技术和新成果。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的普及,学生之间计算机基础能力参差不齐,教学实效性不强,出现了部分学生学了等于没学的情况,极大地增加了大学计算机教师授课的难度;学生在认识上普遍存在着“重专业、轻基础”的现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对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讲课方式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时少,课程内容繁、多、杂。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里灵活掌握最基础、最先进、最有用的内容,以便将来进一步拓展学习,作为任课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本文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着手,认真分析课程的特点和克服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将开放式、互动式的案例教学法和教学实际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下面从案例教学法的内涵、特点以及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实施过程给以详细阐述。
一、案例教学法
1.案例教学法内涵
案例教学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代,而真正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形成和运用,是在1910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医学院和法学院。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案例教学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说明一定的理论或概念进行的举例说明,而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
2.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1)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主体,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
(2)案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它通过对一系列具体案例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情境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案例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性与教师的指导性有效地结合。它既鼓励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又体现教师指导作用。
(4)案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又注重独立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结合,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念。
3.实施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是从感性到理性,在教学过程中从实际案例入手,然后再上升到理论。在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求学生做好知识准备、心理和情感准备。让学生了解案例方法,阅读案例,并思考案例阅读提示问题,克服自卑,大胆预测问题,积极发言,积极评价和批判。
(2)教师课前应精心设计案例。首先,案例设计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展开,恰当地融入各章节的知识点,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其次,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不同,应分层次设计案例,案例的设计应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让基础好的学生也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学到更多知识。
(3)教师应不断更新案例。由于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软硬件不断更新,案例设计必须与时俱进,从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度。教学过程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身感受认知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教师应尽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案例教学法设计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包括七大模块体系: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制作软件、多媒体技术和程序设计基础知识。其中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和演示文稿制作软件四大模块是实践性很强的章节,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这些章节的教学中,能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优点,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设计一般包括五大部分:案例情景设计、任务实现、相关知识、知识拓展和思考练习。下面以Windows操作系统中“管理我的资源”教学案例设计为例,给出具体的案例设计过程。“管理我的资源”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一般用于管理计算机资源,通过“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完成。
1.案例情景设计
小张为某公司会计部的职员,她之前在D盘根目录下创建了“软件序列号.txt”、“2012年终工作汇报.doc”和“2013年单位财务预算.xls”等三个文件。后来,为了管理方便,拟对文件进行分类存放。于是她在D盘的根目录下建立了“办公”和“下载”两个文件夹,在“办公”文件夹中建立分别保存Excel和Word文件的“Excel表格”和“Word文档”文件夹。在“下载”文件夹中建立了“Flash小游戏”、“软件”、“图片”和“音乐”文件夹。接着她将文件“2012年终工作汇报.doc”复制到“Word文档”文件夹中;将文件“2013年单位财务预算.xls”的文件属性修改为“只读”后,移动到“Excel表格”文件夹中;将文件“软件序列号.txt”移动到“软件”文件夹,并将其文件名修改为“软件sn号”。
2.任务实现
(1)利用“我的电脑”新建文件,模拟已存在的文件。
1)双击桌面上“我的电脑”图标,打开“我的电脑”窗口。双击“D:”盘符,打开D盘窗口。
2)选择“文件”“新建”“文本文档”菜单命令,在窗口内出现一个新的文本文件图标,并且图标下方有一个包含文件名的文本框,默认名称为“新建文本文档”。
3)切换到合适的中文输入法,在文本框中输入“软件序列号”,按〈Enter〉键确定。
4)单击窗口空白处,然后选择“文件”“新建”“Microsoft Word 文档”菜单命令,窗口内出现一个新的Word文档图标,并且在此图标下方出现一个文本框,默认的文件名称为“新建 Microsoft Word 文档”。
5)在文本框中输入文件名“2012年终工作汇报”,按〈Enter〉键确定。
6)右击窗口空白处,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Microsoft Excel工作表”命令,窗口内出现一个新的Excel工作表图标,并且在此图标下方出现一个文本框,默认的文件名称为“新建 Microsoft Excel工作表”。
7)在文本框中输入文件名“2013年财务预算”,按〈Enter〉键确定。至此,任务准备工作结束。
(2)利用资源管理器建立路径结构。
1)将鼠标指针移动到“开始”按钮上,单击鼠标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资源管理器”命令,打开“资源管理器”窗口。
2)建立路径结构。
①在资源管理器的“文件夹”列表中,单击选中“D:”选项,此时D盘图标变成高亮显示,然后选择“文件”“新建”“新建文件夹”菜单命令,在资源管理器的右窗口内出现一个新的文件夹图标,并且在此文件夹图标下方出现一个文本框,默认的文件夹名称为“新建文件夹”。
②在文本框中输入文件夹名称“办公”,按〈Enter〉键确定。
③重复上述步骤,在D盘根目录下建立“下载”文件夹。
④在“办公”文件夹图标上双击,打开该文件夹,并在其中建立“Excel表格”和“Word文档”文件夹。
⑤在“文件夹”列表中选中“下载”选项,打开该文件夹,并在其中建立“Flash小游戏”、“软件”、“图片”和“音乐”文件夹。
3)复制与移动文件。
①在资源管理器的“文件夹”列表中,单击选中“D:”选项,并在其右窗口内单击文件“2012年年终工作汇报.doc”,然后在窗口菜单栏中选择“编辑”“复制”菜单命令。
②在“文件夹”列表中单击“办公”文件夹前的“+”图标,并单击选中“Word文档”文件夹,然后在窗口菜单栏中,选择“编辑”“粘贴”菜单命令,完成对文件“2012年年终工作汇报.doc”的复制操作。
③在资源管理器的右窗口内单击文件“2013年财务预算.xls”,然后在窗口菜单栏中,选择“文件”“属性”菜单命令,打开“文件属性”对话框。在对话框的“属性”栏中选择“只读”复选框,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对文件“2013年财务预算.xls”的属性设置。
④再次选中文件“2013年财务预算.xls”,按〈Ctrl+X〉组合键。然后,在“文件夹”列表中单击“办公”文件夹前的“+”图标,并单击选中“Excel表格”文件夹。接着按〈Ctrl+V〉组合键,系统弹出打开“确认文件移动”对话框,单击“是”按钮,完成移动操作。
⑤用鼠标右击文件“软件序列号.txt”,弹出快捷菜单,选择其中的“剪切”命令,在“下载”文件夹上双击,打开该文件夹,在“软件”文件夹上右击,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粘贴”命令。
⑥在资源管理器的右窗口内右击文件“软件序列号.txt”,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重命名”命令,使文件的名称处于选中状态。
⑦在“软件”二字后单击,将“序列号”三个字删除,切换到英文输入法,然后输入“sn”,并按〈Enter〉键确定。
3.相关知识
与该课程相关的知识包括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的功能,操作系统的特征,操作系统的分类,文件的概念,Windows操作系统的概述及发展过程,文件的命名,文件的类型,文件命名时要遵守的规则,驱动器的概念,驱动器的分类,文件夹的含义,特殊文件夹的种类,当前文件夹的概念,路径概念,文件名中通配符的使用,文件属性的种类,连续或不连续文件(文件夹)的选择方法,文件(文件夹)的复制、删除、移动和更名,快捷键的使用。
4.知识拓展
将案例中创建的文件夹“办公”、“下载”复制到桌面,接着进行如下操作:将文件夹“办公”的名字改为“Office文档”;将文件夹“Word文档”复制到文件夹“下载”中;将文件夹“Office文档”中的文件夹“Excel表格”移动到文件夹“下载”中;删除文件夹“Office文档”;恢复删除的文件夹“Office文档”。
5.思考与练习
在C盘中查找一星期内保存过的、内容中含有“工程进度汇报”文字、文档大小在1MB以内的Word文档;在C盘中查找以字母a开头,文件名由四个字符组成的位图文件;计算机管理资源的途径有哪些,它们分别管理计算机资源的优缺点;快捷键和快捷菜单的区别,对象快捷菜单和快捷方式的联系。
三、结论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法的一种改进,教学过程充分展现开放式、启发式、互动性的特点,案例情景涉及课程体系知识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极大地拓展,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实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月琴,孙冰.案例教学法在“大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25):63-64.
[2]王慧玲,张岩.谈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2):95-97.
[3]刘霖,王东光,邓见光,等.计算机基础课有效运用案例教学法研究[J].电子世界,2012,(10):173-174.
[4]付兵.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案例教学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9,(6):109-110.
篇5
关键词:案例 案例教学法 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多种意义的事件陈述,是人们所经历的故事当中的有意截取。案例一般包括四大要素,真实而复杂的情境,典型的事件,多个问题呈现,典型的解决方法。案例对于人们的学习、研究、生活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案例的教学是通过案例向人们传递有针对性的教育意义的有效载体。
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具体生动的典型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的一种特定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是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最早开创的,原是讨论问题的方式。在本世纪初,现代案例教学法被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用于管理教学上,后被广泛运用医学、工商行政管理、市场营销等教学之中,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案例教学,主要用于部分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工商管理、法学、医学、国际商务等学科领域。案例教学法既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法,也和“举例子”有区别。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输知识,学生对知识渴求的积极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掘,忽略了对学生的创造力、自学能力的培养。“举例子”则是针对某一问题而列出具体事实,主要是为了阐述清楚某一问题,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稍微欠缺些。案例教学法则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思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通过独立思考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也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案例教学法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法,它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有力补充,能够较好弥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中忽略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不足,从而较好避免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学生深化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中的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案例问题的分析讨论,使案例的参与者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获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与传统教学方法中学生被动的听教师传授知识不同,案例教学讨论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平等,学生在案例教学中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寻求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三)、培养自学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中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认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而学生面对实际案例,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自学能力。此外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辩护,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学会容忍,学会尊重关心他人,从而增强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
如何围绕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案例,设计案例问题以及案例教学方法设计是案例教学准备阶段的主要内容。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是关键,课堂讨论能否顺利开展,能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都离不开适合的案例。案例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案例选择要有针对性,围绕教学目标选择,要与讲授的理论知识相结合,能够让学生深化理解概念。其次案例的难度要适宜,要适合学习,太难、太简单都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选择的案例要与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有相关性,易于使学生将案例中所讨论的问题与课堂讲授的知识联系起来。最后案例的选择要实用。教师应根据学生需求及案例的质量去选择适当的教学案例。一般一个知识点选择一个案例,多了反而会喧宾夺主,适得其反,而且并不是每堂课或每个知识点都必须用到案例。
案例问题设计要针对教学目标对案例设置相关疑问,设置的问题要能够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所讲授的知识,能够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方法设计就是选择适合的案例教学方式。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等方面因素进行适当选择。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阶段
案例教学的实施有很多种形式,常见有讨论、教师讲授、案例情景重现等。讨论是案例教学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案例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全班同学共同分析案例,最后由教师总结评析。教师讲授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传授相关知识。案例情景重现是指在可行的情况下,由学生表演或亲自操作,重现案例的过程,在实践体验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后教师要对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对案例的总结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对案例的分析总结要有针对性,能够切中要害,要善于归纳不同的观点,有价值的观点一定要重点提出来。此外还要充分肯定学生分析讨论的成绩,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习的积极性。
(三)案例教学的评价阶段
评价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帮助学生找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同时也促进教师在之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加以完善。评价内容可以从学生对案例教学的积极参与程度、提交的案例分析报告以及根据案例布置的作业任务完成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可采用打分或写评语等方式。
(四)案例教学的总结阶段
案例教学的总结要有的放矢。通过总结我们才可以发现还尚在的问题,才会去寻找解决的方法,以指导下一次的教学。
四、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实例应用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硬软件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在一学期内使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领悟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种处理软件的使用,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难点。而案例教学法恰好能够弥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中忽略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不足,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除了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讲授概念及传授技能外,对一些复杂的综合应用实例,我们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实例应用
比如我们以综合实例“4.2制作贺卡”为例来说明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如何进行案例教学
1、教学准备:
案例:综合运用图、文、表处理技术制作一个贺年卡。要求有一定的背景和音乐效果,卡片中有艺术字,图片,艺术边框,文字分栏,设置不同的段落格式和字体格式。首先分析贺卡就是一个小小的页面,一切工作都围绕着页面的编辑和格式化进行,再加图形、声音处理技术协助。
确定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巩固掌握图、文、表、声音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理解如何运用美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处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Word的能力和审美能力。
选择案例:我们从实例中选择3张有代表性的贺卡,一张突出图片,一张突出文字,一张突出排版布局
设计案例问题:根据贺卡实例,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
1)从美学的角度观察,这些贺卡的美体现在哪儿,应用了那些基本原则?
2)每一张贺卡的重点突出在哪里?有哪些可取之处?
3)卡片设计有没有可改进之处?
4)如何设计这些卡片?
5)参照这些卡片设计具有自我个性化的贺年卡或是其他节日贺卡?
最后选择教学方式设计:采用案例讨论教学方式
2、实施阶段
在案例讨论前一周把准备好的案例及思考问题预先发给学生,让学生复习相关知识,收集素材。在实际案例讨论时,首先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最多5人,其中小组长1人。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整理好发言提纲,并在全班交流发言。最后由教师进行案例总结,除了对案例讨论中各小组形成的观点进行总结分析外,我们还要求每个学生根据案例讨论的结果,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个性化的节日贺卡。
3、评价阶段
对学生所做的贺卡进行展示,并点评,评出优秀作品。教师在展示时应找些有代表性的作品,这样学生在评比竞争中才会有所收获,有比较才有鉴别,才会得到提高。
篇6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计算机文化 基础课程 教学方法
随着计算机科技的日益发展和计算机知识的广泛普及,计算机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社会需要大量既熟悉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重视基础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难点。
一、“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各个地区经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高校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些学生在中学就已学过计算机相关课程或在家里就拥有电脑,对计算机的操作非常熟悉;有些学生对计算机不感兴趣,计算机操作水平相对较低,甚至有些同学以前从来没接触过计算机。这些都造成了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认为教师一节课讲的内容太多,接受不了,而另一部分学生又因为觉得内容简单,心不在焉。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差异,使得教师难以把握教学尺度。因此,可在开学初举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免修考试,让计算机程度好的同学,可以免修基础学习,选修其他应用性更强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如Photoshop、VB、FoxPro等,而没有通过考试的同学,继续进行基础学习,这也使得同一个班的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较平均,较容易把握教学尺度。
另外,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重视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使用,觉得这门课的实用性不大。而且课堂上对知识点的一步步讲解,也使学生觉得计算机知识太繁琐、枯燥、无聊,产生厌学情绪。计算机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应该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仅能突出这门课的实用性,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灵活运用。
二、案例教学法及其优点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把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通过案例分析以提高学生实际运作能力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以典型案例划分教学内容,以案例引导课堂教学,以案例引导学生知识点的掌握,以实际案例为剖析对象。教师指导下教学,学生共同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以寻求实现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1.案例教学法从来自社会实践的案例中的问题出发,能够促使学生更懂得尊重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案例教学法强调课堂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打破了课本原有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为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设计恰当而丰富的教学案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案例教学法应该说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其可贵之处在于发现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验证、发展和深入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计算机文化基础”案例化教学实施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知识点恰当地融入案例的分析和制作过程中,不但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独立的知识点,而且有助于培养综合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下面以Word、Excel、PowerPoint三个知识点为例,说明具体案例设计的内容。
(一)word案例:个人简历的制作。
个人简历是对学生学习生活的简介,是评价和认定学生的主要材料,在很多的场合需要使用,例如学校里社团的招新、学生会干部招募、甚至在以后的求职过程中。本案例制作的个人简历首先有一个封面,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如姓名、专业、学校、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使用艺术字、图片、文本框、水印等技术进行制作。简历正文以项目符号进行分类划分,介绍学生的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主干课程、爱好与特长、自我评价等。通过此简历的设计,把word文档中字体、段落的设置,项目标号、文本框、艺术字、图片的插入,背景、页面的设置、页面边框的添加、分栏等知识点融会其中,让学生感到学习的知识非常实用,学得更加主动和用心。
(二)word案例:策划书的制作。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也经常需要使用word制作长文档,如社团活动的策划书、论文等。这个案例以一个社团活动策划书作为素材,其中的活动安排以表格形式记录,让学生掌握表格的插入和设置,然后通过对整个文档进行格式设置,让学生学习排版的一般技巧,学会设置标题样式、段落的大纲级别,熟悉分隔符、页眉页脚的插入和设置,会使用文档结构图进行查看、创建目录等。
(三)Excel案例:学生成绩分析。
在日常的使用中,同学们会经常使用Excel表格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管理,因此设置一个学生成绩分析的案例,让学生熟练掌握Excel的相关操作。首先通过简单的格式设置,了解Excel中字体格式、单元格数字类型、边框、对齐方式、行距、列宽等的设置,然后进行计算学生总分、平均分、排名、突出显示不及格人数等的操作,让学生学习Excel表格中函数的插入、条件格式的设置,然后进一步按某门课程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序、简单筛选或高级筛选,讲解Excel中的简单数据处理,最后根据学生的平均成绩画出相应的分析图表,让学生掌握图表的创建和修饰。
(四)PowerPoint案例:学校简介。
有时候,同学们需要针对某些主题进行演讲,例如学习交流、毕业答辩、产品介绍等,这都需要使用到PowerPoint这个工具。本案例通过制作一个学校简介的PPT,讲解在PowerPoint中如何新建幻灯片,选择幻灯片模板,设置配色方案、母板、备注内容等,并在不同幻灯片中插入图片、表格、艺术字、视频、音频、flash动画等,重点介绍如何设置幻灯片的播放效果,如幻灯片的切换方式、自定义动画、幻灯片放映等。
经过一年的教学验证,使用案例进行教学,能使学生觉得学习的知识实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听课质量,也能让学生更灵活的掌握了office这些办公软件的操作技巧,在期末的上机考试中,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四、总结
教育的任务不是将信息灌输到学生头脑中,而是利用有效、使用的概念来充实学生的头脑,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融会贯通,随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案例的设计要不断地加以完善和改进,以适应新课程、新形势的要求,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冬梅,王爱继.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案例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34-148.
[2]张积家.高等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394-407.
篇7
摘 要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根据学生和教材实际情况,我们设计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符合学科特点的教学和管理模式,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潜能和周围的世界有深切的体悟,并通过多种活动渠道发挥自己的潜能,学会解决生活中与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 案例 案例教学法 计算机基础教学
案例,是对事件的描述,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老师和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案例教学,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并不单纯是一种教学方法,它实际上是以教学内容的变化为前提条件的。案例教学也并不单纯是一种教授法,它实际上也是以学生行为的转变为前提条件的。如果学生仍然热衷于自己先前的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教学过程之外,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案例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案例教学甚至不能简单地定位在方法上,它所设计的层面是多样、复杂的,如果教育观念还是固守于传统既定知识,培养一统人才上,案例教学的运用也就显得多余了。
一、传统计算机应用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必修课程是“计算机应用基础”和“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模式主要以“菜单”式的教学为主,教学内容分为两类,一种是以计算机基本理论为主,另一种是以计算机的基本应用为主。“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大多采用“基本概念―语法―例题”的模式。“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菜单”式的教学更多强调每条命令的独立功能和单个知识点的介绍,这样学生很难将所学的知识点融会贯通,而且听起来特别枯燥,学生兴趣不大。例如,通过Word 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如何插入页眉/页脚和分节符,但对毕业论文的分章节页眉的插入以及论文目录和正文部分的不同页码设置,95%以上的学生却束手无策,不知如何下手。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课时的限制,以计算机基本理论为主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由计算机的抽象概念和术语组成,是多门计算机课程的超级浓缩。教师讲不透,学生也听不懂,考试背标准答案,这样完全背离了本课程的目的。以基本应用为主的教学内容较多的重复了中学的教学内容。学生对于低水平的重复没有兴趣,并且对专业学习帮助不大,从而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引出了案例教学法来解决问题。
二、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基础的案例教学注重综合性和实用性,是在计算机基本应用上的扩展和提升。案例教学法通过在青岛飞洋职业技术学院两年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爱听,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案例教学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提出案例
由案例来驱动学生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并随着这些问题的出现不断促进学生学习,并能激起更高层次的思维,来对案例进行分析。课堂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能达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上新课之前教师应该拿出一个制作好的案例,并且要和原文件进行比较,让学生看到他们之间的差距,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word综合应用过程中涉及到版面设置、插入形状、设置主题、使用项目符号等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制作一个宣传单来把所有的知识点融汇进来,让学生看到制作好的效果,使他们有学习的欲望,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学到了知识,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
(二)分析案例
一个案例可以看成一个任务,这个任务又可以分成若干个分任务,再将任务往下分,直到每个小的分任务可操作或执行为止。在这些分任务中,有些是上课的时候重点强调的,有些是没有讲的知识或技能技巧,这就需要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案例)的欲望,教师就要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任务情景,通过指导、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尽量不让学生对任务产生太大的畏难情绪。把案例涉及到的小知识点汇总在一起,从而完成整天案例教学。
(三)学生边学边练,完成自主学习案例
在案例的指引下,学生边学边练,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认知的过程,而且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明确案例目标后首先想如何去完成案例,在完成案例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学生为了完成案例达到教学目标会想方设法读教材、查资料、互相交流、互相合作,经过不断修改和完善,最终完成案例,达到了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案例的完成标志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也能体验到任务完成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总结
在高校教学中,一直以来存在学生理论基础扎实,但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弱的问题。本文提出案例教学法,该教学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很有效。目前青岛飞洋学院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已经采用了这种教学法进行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确实非常有效。学生爱学,而且效果也不错。
参考文献:
篇8
论文关键词:“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近些年来在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应用在管理学、法学等学科,在计算机教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并不是很广泛。本文旨在研究案例教学方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的基本规律,如何在计算机基公共础课程中实施创新型案例教学法,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和创新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传统案例教学法
传统案例教学法是在的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以实际的项目案例为对象,先由教师对案例进行呈现,并作适当的分析,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项目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最后以共同完成案例。通过对案例完成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它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以案例为主线,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
2.创新型案例教学法
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小论文期刊网期刊网,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占据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时间。相反学生是教学的参与者,参与时间有限。问题的重点在于在学生从始至终是被动的接受案例,而没有真正的分析和理解案例。在创新性案例教学法中,教与学是一个双向的交流的活动。学生是参与者和案例教学的主体,不仅要参与案例教学环节,还要参与到案例的设计中。学生要事先准备好案例中的材料,由教师组织学生共同设计案例,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自己设计的案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学生引入一个他们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以及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更直观、更深入的掌握案例中的知识。那么创新型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案例的设计。
3.创新型案例教学设计
明确创新型案例教学特点以后,重点就是案例的设计。编写案例的基本要求如下。案例撰写的核心是学生:如何解决这学生提出的问题,就成为关注的焦点。我们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组的学生负责一个案例材料的组织工作,鼓励他们提出有代表性的案例,老师在案例的选择和设计方面详细指导。每节课的教学中案例是由小组的学生自己讲解。学生讲解的案例一般都做了充足的准备,包括要讲解内容、讲解方式以及如何讲解等。通过学生的讲解,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很集中,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这时教师就可以发挥主导作用,对案例适当的分析,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案例进行思考和分析等活动。
另外创新案例教学需要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确立主题。学生再设计案例的时候,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案例的选择要符合知识性、趣味性、理论性要求并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主题。
(2)不要分析,这是教师们常犯的一个错误。案例的编写者只需要提供原始材料,不需要提供分析观点。
(3)是不要改编。案例是由学生提供的,是从他们角度出发。教师应该要提供编写案例的方法,对案例的选择提出意见,而不应该对案例的内容进行改编。
4.创新型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步,请学生展示案例,提出问题,讲解案例
摘要求和规范。并将手抄报作品展示给学生。教师可以开始分析如何运用Word提供的图形处理工具设计、制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手抄报。
第二步,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操作方法。例如:在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注意观察手抄报制作中需要的工具,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完成这个案例。通过观察手抄报中插入的图片素材,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素材的来源,各种图形对象的操作,为学生理清思路。
第三步,鼓励学生自主或合作的方式完成案例。在完成案例的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教师作为学习的指导者,接受询问,启发思考,必要时给予适当点拨。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去解决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在这个阶段中小论文期刊网期刊网,学生根据手抄报的主题,要搜集制作手抄报所需文字材料和图片等素材。按照教师的提示和相关的知识点,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案,如:怎样插入图片?如何设置段落背景颜色?怎样制作首字下沉效果?
第四步,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例如,针对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识和相关操作,归纳Word中文字的格式化处理,段落的排版,各种图形的插入和编辑,首字下沉,分栏,绘制图形等操作。这些知识和操作对本案例的实际意义、重点、难点、容易出错处等及时进行总结。并针学生完成案例的情况,指出不足之处,进行引申和提高。补充一些关于文字排版处理在本案例中未涉及到的知识,如Word文档的页面设置,页眉页脚的添加和设置操作等。
第五步,举一反三。结合案例知识点,进行拓展性训练,使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复习巩固。例如:可以布置一个作业,让学生自己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选择一个主题,利用本案例的学习的相关知识,制作一份电影的宣传海报。使学生学有所用,在本案例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上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篇9
关键词 建筑工程预算 案例教学法 中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建筑工程预算的编制既繁琐又需要细致认真对待,有较强的综合性,要求编制的人员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包括建筑制图与识图、施工技术,还要求有较高的预算业务素质。对一些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也要有充分的认识,在选择套用定额时才清楚主材以及人工需要增加或者减少的量和价。
中职学生普遍入学成绩不高,对初中学过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特别是数学基础都不是很好,一遇到需要计算的课程,往往产生畏惧心理。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是成正比的,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对知识的渴望,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采取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从教育学角度来讲,在上课之前要吃透两头,即“吃透学生,吃透教材”,首先就是要了解学生。其次,“吃透教材”就要求教师要在对教材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根据学生情况对教材进行重新消化,按现实情况定制教学策略和调整教学进度。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这项技能,我校施工与预算专业作为示范专业提出了基于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改革。
1 案例教学法
犹太人的教育教学方式很独特,在犹太教学院存在着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亥吾胡塔”直接翻译过来就是“友谊”。把两个能力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如果有问题而不能讨论出结果时,才去向老师请教。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时间听老师授课,剩下的时间都用来讨论。这是智慧的碰撞。案例教学法的特色正是如此。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要求教育者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将已有的事例作为基本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将学生引入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双向互动学习、练习、研究、讨论,使得学生具有自主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
(1)先把需要的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去讨论思考怎么做,在这一交流过程中学生之间能达到相互促进。(2)知识转化为能力,不只是教师强调更需要学生自己认识到知识内化的重要性。(3)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教师的单向传授改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促进学生与教师共同成长。
2 案例教学法在建筑工程预算课程的应用
2.1 图纸识读与计算规则讲解
首先必须对该图纸有准确的识读,教师联系《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的有关内容,简述03G101(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平法标注”的要点,使学生能快速入手。要求学生温习《建筑结构》中看图与识读重点,并懂得查看相关的标准图集。看图步骤如下:(1)图纸总说明,了解建筑性质、结构类型、建筑面积、图纸张数、施工工艺等;(2)看各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和基础、墙身详图、楼梯剖面图,建立三维立体形象。
教师课前要求学生了解相应章节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课堂上首先请一位学生进行规则讲解,如果其他学生有不清楚的地方再请该名学生解答,或者其他学生补充。讲解完毕,带学生到学校的施工大棚或在建学校建筑进行现场参观,没有条件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该构件的施工工艺。
2.2 实施阶段分组讨论
根据已掌握的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分组,先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图,如:简述工程概况,建筑类型、基础类型、承重方式、传力途径、底层和标准层有何不同,门窗有几种等等。通过带问题读图,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认识建筑物的结构构造和建筑组成,才能对快速算量打下良好基础。
教师在计算规则讲解阶段要举例介绍类似建筑物的工程量计算,在分组讨论时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借鉴的原型。上课前教师要先确定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在已有知识和现有问题间搭建起桥梁,从而达到知识的迁移,完成知识的内化,提升自身技能水平。让学生不断得到肯定,逐步树立信心,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做到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疑问时,不要马上给出解答,应引导学生剖析构件的计算规则,查阅相关书籍来解决问题。
2.3 教师总结评价
在课程结束前预留一段时间,让学生集中过来,总结单课所学,对于有何需要注意或者还存在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言,对计算结果进行分组评价。通过掌握学生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并且布置下一次课任务,预留时间让学生充分自习。
2.4 电算实操巩固
随着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日益发展,工程上对预算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电算正逐步取代手算成为工程算量的主要方式。我校在去年建成土建电算实验室投入使用,以鲁班土建、钢筋、装饰算量软件为载体,建设60个节点的电算一体化多媒体教室,在期末进行为期一周的电算实操训练,布置两套图纸,一套为学期初发的两层框架结构宿舍楼,为的是把手算和电算输出结果相比较,进一步掌握算量原理。另一套可以考虑为更复杂的结构,加大学生的电算工作量,巩固电算知识。先对施工图建立工程模型图,再电脑输出计算结果,最后人工调整计算结果。建模的过程是人工画出施工图上非基础层和基础层所包含的所有构件。利用图形法计算构件的工程量,注意点线面构件的参数设置,套相应的地方定额并出计算结果。
3 教学中学生计算常见错误
根据对毕业的四届学生的跟踪联系,在工程上对预算的审查常出现如下的计算错误:
在算量初期教师一般要求学生按照分部分项工程量计算顺序进行计算,按计算规则的理解是不会有大的偏差,但往往就在一些细节没有注意,例如:算楼地面的混凝土量时孔洞所占面积没有扣除;钢筋计算时没有注意到保护层应扣减;梁板柱交接处的混凝土量重复计算等等。施工图预算最重要的就是熟悉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分清工程量的限制范围也是很重要的,如层高超过3.6米时室内顶棚装饰计取满堂脚手架费用,这在不上人屋顶的顶楼楼梯间最有可能发生。
工程量算完后要根据定额套用单价,套用时要注意单价的形式和内容,计算单位和计量标准,如果和定额的人工、材料、机械使用不同时可否进行换算,采用什么样的系数。主要常见的错误包括:套用时没有注意构件的混凝土标号、水灰比套错项;重复套用,项目定额中包括的工作内容没有仔细看清,如块料面层下找平层、预制构件的预埋铁件、屋顶隔热的防水层和其他工艺。这就造成投标价格偏高。对于主材与定额不同的,换算时要注意查主材的现时价格,特别是用量较大的要综合比价定出合理价格。
篇10
【关键词】计算思维 C语言程序设计 教学案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课题资助: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SGH140896)。
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的概念是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周以真(Jeannette M. Wing)教授于2006年提出的教育理念,2013年,周教授接受《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刘向永记者的访谈时对计算思维进行了诠释[1-3]。
国外的众多研究者涵盖计算机教育界、社会学界以及哲学界等各个领域对计算思维进行深入的研究[4]。ACM和IEEE-CS在修订后的《计算机科学教程2008》(Computer Science Curriculum 2008)[5]79-84中明确指出应该将计算思维作为计算机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内,基于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培养大学生计算机综合能力,提高大学生使用程序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今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核心点之一[6]。根据《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8》的规定,高校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目标是:
⑴学习问题求解的思路和方法,即算法。
⑵理解计算机是如何具体实现算法的,即如何才能有效利用计算机编程。
因此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任务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程序语言的语法规则来编写程序,更重要的是掌握算法思想与问题求解的思路,而计算思维正是使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科学对问题进行求解的一种思维方法和能力。
国内外的众多学者把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视为教育界改革的重要研究范畴,特别是在计算机教育领域,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与探索。如何将计算思维的理念融入到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成为计算机教学研究的焦点和改革的突破点,并在此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培养计算思维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
如何将计算思维真正融入程序设计课程中,我们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在多年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总结了一定的经验,基于计算思维的案例教学法比较适用,但是如何设计合理有效的设计案例是案例教学法成功的关键。
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教学案例设计原则
托尔说:“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一个出色的案例,是以实际生活情境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所展开的课堂讨论。它是进行学术探讨的支撑点;它是关于某种复杂情境的记录;它一般是在让学生理解这个情境之前,首先将其分解成若干成分,然后再将其整合在一起。”
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任务而言,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习计算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7]。因此,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只重视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规则的错误思想,在将计算思维的培养作为教学核心任务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程序设计方法,而不是语言本身,不仅要求学生用计算机读得懂程序,编写和调试代码,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设计算法,从而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如何设计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程序设计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经过多年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经验,将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案例设计原则总结如下:
1.案例选题的生活化
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中坚持生活化、常态化的原则,即选择贴近生活、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让学生在熟悉的问题下思考解决方法,这样可以缓解学生对程序设计的畏惧感。在学生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并用计算机进行求解后,学生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他们从中认识到计算机竟然能这么方便地用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消除对程序设计语言的抽象、枯燥的感觉。这样生活化的案例在问题的求解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学习,感受到程序就在身边。而对生活化的问题求解锻炼了学生日常问题求解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2.案例涵盖知识点的典型化
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选择教学案例,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涵盖在案例的解决中,同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案例的设计既是学生平时耳闻目睹的,但又了解不深的普遍问题,这样可使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实际背景容易接受,从而愿意去深入了解,这样的案例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同时能够让学生触类旁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问题。
3.案例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程序化
使教学案例的设计与计算思维相结合,在案例问题的解决中注重算法的设计,方法的选择,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案例中适当添加程序语言,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同时可以使算法程序化,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程序思维,使枯燥无味的程序语法知识顺其自然地在案例中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知识抽象和分解问题的能力。
典型案例解析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选择生活化、常态化的案例为原则,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程序设计案例的选择原则,让学生体会到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下面以一个典型案例的设计为例具体实现案例设计和应用。
教学内容:指针和数组。
教学目的:掌握指针和数组的定义以及使用。
教学重点:指针和数组的定义及使用。
教学难点:指针和数组的使用。
针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指针和数组知识的学习,下面给出一个常见问题求解的案例,这一案例同样适用于数组知识的学习,只是案例中问题求解的方式有所变化。
1.问题提出:根据二代居民身份证号确定此人性别的问题。
2.常识解答:居民二代身份证号共18位,从左向右前6位为户口所在地,第7~14位共8位为出生年月日,第15~17位为顺序位(同地区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的顺序编号)其中第17位代表性别(奇数为男、偶数为女),最后1位为校验位。
3.问题求解:从18位数字中取出第17位,然后判断奇偶性,奇数为男、偶数为女。
对分解后的两个问题,针对不同的理论学习内容,我们有很多种解决方法,如:使用函数提取字符串中的一个或多个字符、使用数组下标提取数组元素、使用指针提取数组元素等多种方法。下面针对指针的学习给出求解方法。
4.求解方法:
Step1:利用数组存储给定的18位数字,利用指针的移动提取第17位数字;
Step2:用取出的第17位数字与2模除取其余数,判断奇偶性。
5.算法分析:针对以上问题的求解方法为例写出相应算法:
Step1:定义整型数组a,整型变量b,整型指针变量p;
Step2:将18位身份证号赋值给a数组,指针p指向数组的首地址;
Step3:移动指针指向第17位数字;
Step4:指针提取第17位数字后模除2取余数赋值给b变量;
Step5:判断b的奇偶性,如果是奇数则是男,如果是偶数则为女;
Step6:输出结果。
6.问题求解方法的代码化:
#include<stdio.h>
main( )
{
int i,c,a[18]={1,5,0,4,2,8,1,9,8,9,0,6,0,8,1,2,3,3},*p;
p=a;
for(i=0;i<16;i++)
p++;
b=*p%2;
if(b==1)
printf("%s\n","男");
else
printf("%s\n","女");
}
这一案例是非常生活化的案例,每个人都有身份证号,但是将这样一个常见问题用程序设计语言在计算机上实现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将问题的解决方法限定在指针和数组的使用,更是加大了问题的解决难度。就案例分析和问题的解决而言,让学生选择多种解决方法,训练学生如何将生活中的问题用计算机来解决,同时掌握指针和数组的定义、赋值及使用等基础知识。使学生在案例分析和算法设计时培养了计算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有趣的案例中学习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
总结
大学教育更多的是素质的养成,能力的培养,正像一条教育格言讲的:“Tell me and I will forget. Teach me and I will know. Involve me and I will learn.”在大学教育中,要少一些灌输,多一些参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传统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多年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提出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案例教学法,并针对教学案例设计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以计算思维为导向,总结了教学案例设计的原则,设计了教学案例。通过《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实验证明,提出的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程序设计教学案例设计方法是有效的。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众化的案例解决在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
参考文献:
[1]Jeannette M. Wing,“Computational Thinking,”Communication of the ACM,no.49(Mar.2006):33-35.
[2]刘向永、周以真:《计算思维改变信息技术课程》,《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第6期,第5-12页。
[3]周以真:《计算思维》,《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07年第3卷第11期,第83-85页。
[4]《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第9期。
[5]“CM/IEEE Computer Society Interim Review Task Force,”Computer science curriculum 2008: An interim revision of CS 2001, accessed June 28, 2010, http:///education/curricula/.
[6]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