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的定义范文

时间:2023-11-22 18:02: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术教学的定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美术教学的定义

篇1

作为新时期的美术教师,始终都在不断地积极探索研究各种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绞尽脑汁的去思考如何实现我们的美术教育高效课堂。在积极探索研究高效课堂的同时,学和教的关系也逐渐明显起来,是以案定教,还是以教定教,还是以学定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教师分析以案定教,教师心中只有教案,教学是为教案服务,而不顾及学生的基础、情感和心理发展;以教定教则是教师心中只有自己,忙着灌输知识,忙着传授方法,全然不考虑学生喜欢不喜欢,接受不接受。这两种固然不可行,依然是上世纪教育初期的教学水平了。那我们只有依据学生的情况来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首先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层次、年龄结构、能力基础以及认知水准,然后再根据学生当时的学习状态、学习情绪来定教,也就是以学定教。高效课堂,势必以学定教,教师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教师从而去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实现高效课堂。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高效课堂构建,以学定教尤为重要。首先,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和起点时需要思考几个问题,是否能够有利于更好的对学生进行美育,是否可以通过课堂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观察力,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力和想象力,解决掉这些问题,勾画一个完整完善的教学目标,确定一个新颖活泼的教学起点。例如,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的《家乡美》一课。我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家乡在这些学生的脑海中会是怎样的?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的来自农村,有的来自外地。我知道,孩子们眼里的家乡,不应该是教材范本画和我板书在黑板上的家乡,于是我会考虑在课堂导入时让孩子们先口头表述自己脑海里的家乡是一个什么样子,这样,每个学生都会在自己的脑海里勾画出一个属于自己家乡的图画来。于是,我再去搜集整理那些当地有特点特色的建筑、风景等,还有尽我所能想到的孩子们回答的相关文字资料图片甚至是视频资料备用,然后我该考虑,如何引导孩子们理解家乡这个含义,并引申到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文明和名胜古迹等,让学生在这一轮活动中能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家乡有多么美丽。然后同学们可以分组互相讨论,甚至还可以提出:“你觉得我们的家乡美吗?美在哪些地方?我们喜欢热爱自己的家乡吗?为什么?”等一系列的问题供学生们讨论,最后再通过大量的家乡的图片和文字向学生们展示以加深印象。当孩子们对家乡充分了解的时候,家乡在他们的脑海里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构图了的时候,我才会让学生打开课本教材,从欣赏的角度去,同时还是要抛开教材进行讲解如何构图,怎么分主次虚实,大小多少,怎么去确定特定的内容和取舍内容,按照代表性景物和景物特征去选择,哪些可以画哪些可以不画,在讲解的时候特别要注意教师用词中避免出现“一定要”“千万不能”这一类的肯定词,这样便能更广泛的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当然在这个讲解过程中,教师同样要更多的问学生,这样好看还是那样好看?然后与学生一起总结画景物画的方法和步骤,最后才让学生开始自己创作自己头脑中的家乡,教师便可以开始巡回指导学生作画了。这样的一节课,便能以学生为主体轻松愉快的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任务。

通过上述实例证明,教师在课堂上只能起主导作用,而真正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学生双方在一个共同的目的下,自主合作,达到有效课堂也就是高效课堂的目的。

篇2

美术史作为一门拥有浓厚历史色彩的学科,内容往往十分抽象,让学生学习时感到十分的枯燥,而在美术史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生动化,枯燥的教学内容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创设愉悦教学氛围,增强学生对美术史知识的感知力,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改善。此外,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只是将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领悟抽象的概念和定义,难以体会到美术史中鲜活的历史情感,导致学生在上美术史课时,难以集中注意力好比听天书。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彻底改变了美术史教学的面貌,因为多媒体技术将美术史中的知识用图片、音乐和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用动听的音乐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为老师的讲解配上绚烂的图片勾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为学生提供一堂听觉与视觉结合的美妙课程。另外,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起,认真学习美术史知识,让学生在欣赏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时,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效果。

2如何促进多媒体技术在美术史教学中运用分析

(1)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多媒体的正确运用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面对一些抽象的难以用语言来解释的美术史概念和定义,多媒体的运用就显得很重要了,我们可以搜索相关的图片将抽象的概念和定义形象的解释给学生,让他们更加直观的学习。同时网络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往往可以呈现出一些很重要而书上没有的内容,我们可以将多媒体技术作为补充学习内容的一条重要途径,让学生在网络上自主的搜索自己想要的学习资源。

(2)运用多媒体技术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仅仅依靠文字等枯燥的工具来进行,难以面临当前现实社会对教学提出的严峻挑战,而多媒体技术形成的新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将图片、音乐、视频等巧妙地结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展示独特的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在主观能动性,适应时代的发展。

(3)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想要实现美术史教学的成功,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来达到。比如教师可以通过选择一些相关的视频给学生看,让学生身处历史背景下,切身的感受到美术史的魅力,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可见,通过多媒体对现实环境进行再创设,直观的把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会给学生带来新鲜的视觉盛宴,而且还会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地去预习和复习。

3多媒体技术在美术史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分析

(1)为美术史教学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美术史自身涵盖丰富的学科内容和繁杂的信息内容,因此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美术史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实现了美术史知识的整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促进了美术史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创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体系,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由于我国高校的美术史教学评价的单一和教学方式的单调,打击了学生学习美术史知识的热情,加之教师教学时具有急功近利的心态,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工作的进行。但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还是为美术史教学提供了丰富信息资源,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其一,媒体技术促进了学生的交流和对知识的获取。当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美术史问题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搜索,并利用聊天软件与同学进行交流,加强对美术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此外,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培养了学生审美素养,形成了较高的艺术素养,让学生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提高捕捉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其二,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由于美术史的许多知识点需要学生记忆,为了实现知识点的快速记忆,就需要多媒体技术对知识进行整合和总结,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掌握美术史知识。

(2)形成教育市场和提供实践基础

篇3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高中美术;应用

在教学的过程中,情景教学法的开展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教材,促进其心理和智力方面的良好发展。情景教学法的主要理念,是激发学生的潜在情感,为促进学生和社会进步提供有效保障。美术绘画、体操和音乐欣赏等活动均可运用情景教学法,使教学的内容更加的灵活,易于操作,易于学生了解和掌握。

一、情景教学定义及原理概述

(一)定义: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二)原理概述:心理学研究显示:个体的情感对于认知具有强化、调节、推动的作用。其中,推动功能可促进学生的情感认知达到增、对积极健康情感的推动具有一定功效。对于比较消极和不健康的情绪,能达到一定的抑制功效。情景教学应确保其达到一定的促进效果,进而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与此同时,应保证学生能自主学习,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将相关新知识、内容有机融入到问题情景中,从而获得较高的教学效率,这也给高中美术教学一些启示;情景教学法需要保证创设的情景,并促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教学活动中,满足其对教学内容和心理发展的实际需求,教学实践现实:愉悦的课堂氛围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具有良好、饱满的情绪。

二、情景教学的作用

(一)陶冶情操,净化人心:从教育心理方面看,情景教学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将人们的情感加以净化和提升,剔除情感中不良的情绪,保留积极向上的部分。通过净化的情感体验具有调节、感染、强化等作用。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学习和绘画的情绪和感情的体验,通过教师的语言和绘图,把情感寓于绘画内容之中,在课堂上形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二)给高中生以启发:人们向社会进化的过程为自然到社会发展的过程。对于即将踏进社会的高中生,客观来讲,即为环境、社会、家庭和学校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内容均会对学生的认知造成直接的影响。由此可见,课堂教学和生活都是最好的老师,都是给我们无限启发的源泉。三、情景教学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应用情景教学法需要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和任务,再择优选取教学方案,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心理特征,选取最佳的情景。高中美术教学的内容会随之不断深化和完善,使教学目标的困难程度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学生的心理和智力也在发展和变化,不同学生的思想和感受也存在一定差异。情景教学法应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教师可通过相关教学方法,对美术教学环境进行完善的设计及布置,确保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情绪,并保证教学方式方法的灵活,易于操作,易于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以日常生活场景创设情境:《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提倡美术教学应该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实际。生活孕育美术,美术表现生活。陶行知曾说过:“生活不是两个东西。”我们要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日常生活有价值的场景作为教学内容展开的情境,促进有效教学的生成。(二)以实物创设情境: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任何教学必须是直观的,直观的!”例如,笔者曾教过一节瓷器欣赏课,把收藏的各种瓷器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触摸、体验、欣赏,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并把课堂推向。同样的课大部分教师都是以欣赏图片、讲授知识为主,但都达不到以实物观察传授知识的效果。因为实物既可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增强直观教学效果,给学生留下清晰的表象,为学生感知、理解知识创设了条件,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三)以表演体会创设情境:学习的本质是体验。以表演体会来创设情境也是常用的方法。笔者曾听过一节美术鉴赏课,课中有一环节是鉴赏名画《最后的晚餐》,教师没有采用传统的“问答式”方法教学,而是让学生把这幅画的内容通过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然后再来赏读。学生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方式获得的体验,不是平时“坐而论道”可获得的。通过表演创设情境来促进学生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进而走进作品,去同喜同悲、共乐共怒,更深入地感受作品的情感之美。(四)以多媒体创设情境:多媒体早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并能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这样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大大改善教学效果。以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在鉴赏课的教学中使用效果尤其突出,因为教材中的印刷图像不能与多媒体播放的具有动态和声音的图像相比。教材中的图像清晰度不够、色彩偏差较大,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名画往往无动于衷,而一旦将其用多媒体呈现,教学效果倍增。

三、结束语

情景教学法似的高中美术教学以教师作为主导来设定相关的情景,以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接受的情况作为主要的内容。体验的方式非常多,如视觉、时间、想象和审美方面等。情景教学可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体验教学,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感知能力。

【参考文献】

[1]楚佳,马佳.浅谈情境教学法在高职英语课堂中的运用[J].海外英语,2010(2):21—22

[2]杨柳.情景教学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3):89-89

篇4

在我国,艺术院校的美术教育已经历了上百年的历史,美术教学一直在不断创新,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也使得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误区,但是,当前的美术基础教学模式无论在观念和形式上都已不适应当今美术教育的正常发展。其中现状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入高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绘画基础差,每年高校的招生量还在不断的扩大,特别是艺术类学科尤为突出。现在的美术考生大都是文化课成绩差才改学美术,单就美术专业基础而言,他们也大多从高二甚至高三才开始学美术,严重缺乏系统的美术基础训练,以至于大多数考生的绘画能力是不过关的,甚至只是入门级别。

(二)艺术类各学科专业教师的配备比例严重不足,因为招生量的急剧膨胀,导致现在美术类院校学生人数猛增,而艺术类院校师生的最佳比例为1:11,但是现在基本上都超过了1:17的比例,严重的比例失调。这给学生的辅导和学习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三)当今艺术类院校开设的学科设置和专业方向越来越多,从传统的绘画类专业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发展到艺术设计类为主的专业设置,包括平面设计、动漫设计、景观设计、室内外装饰设计、艺术教育、服装设计、产品设计、舞美设计等等,基本上所有的设计类专业应有尽有。而这些复杂多样的专业设置给美术基础教学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四)在艺术院校的美术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大多数美术教师只是让学生写生静物、模特或者临摹,认为造型艺术的基础训练就是写实训练,不分学科、不分专业方向都是一样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单纯的说教或者强制性地交代作业。这样让学生又有回到美术高考培训的状态趋势,没有新鲜感,没有鼓动性,这对培养设计类专业方向的创造性思维是很不利的。并且基础课程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之间的知识点衔接不上,各自为阵,严重脱节。

二、造成艺术院校美术基础教学现状的原因

基于艺术院校美术基础教学的现状,它的弊端日趋明显。笔者认为,当前美术基础教学出现上述不足的现状有以下几个根源:

(一)造成艺术院校学生进校的美术基础差的主要根源,还是在与我国的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上。

首先,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体制导致了衡量一个中学办学的好坏主要还是看他的升学率。中学为了自己的业绩和名声以及办学条件的升级等等,都会把高三的学生作为重点看护的对象。成绩好的学生不用说,学校自然也会鼓励他(她)们考取普通高校中的文化类专业学科,而成绩差的学生,中学为了升学率就会让他们去选择一些艺术类的院校,其中又有大部分的学生并不是喜欢艺术而选择的,甚至很多学生以前从来没有进行过美术方面的培养就直接从高二或高三才开始进行美术基础的集训,所以最终导致了高校入学的艺术类学生大多数美术基础都不过硬。

其次,现在的社会环境和风气都不太良性,大多数学生的家长和亲朋好友以及街坊邻居等,对娃娃的教育和培养过于单一,每天只知道学习,根本没有去发现或者挖掘一下娃娃们的兴趣特长,每一种特长不是说学过一两年就可以有成就的,就那美术来说,如果没有过三五年的坚持训练和学习,根本就不可能有说的上对美术有一定认识。大多学生都是眼看靠文化成绩考不上大学了,才开始转行学习美术,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应试教育,为了考试而去学习,观念都没有摆对,如何学有所成。

(二)导致现在全国艺术类院校师生比例严重失调的主要原因,还是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体制问题,当然笔者相信这只是一个过渡时期,是一个必然过程。高校不断的在扩招,考入艺术类院校的学生一年比一年火爆,以及各学科专业现在划分的越来越细,各个高校都在争先开设艺术类学科。学生是有了,老师怎么办,于是我们就把前几年才毕业的艺术类学生留校任教,或者是在外面相应的公司里面请一些技术型人才到学校任教等等,但是专业性质过硬又有教学经验、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还是少的可怜。

(三)造成美术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单一的原因,主要在于基础课程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随着改革的潮流,现在也有一些改进,如绘画专业在素描上更加强调体积表现,黑白灰的概括控制能力,在色彩上更强调环境及色彩的空间变化,设计专业则强调结构素描,速写以及三大构成的练习等等。但这都还只是些表面上的调整。最主要的问题是:由于美术基础课教学基本上都是由搞纯艺术专业的教师担任,这就难免将美术基础课上成绘画课,他们对于广告、景观、动漫等设计类的专业了解并不多,且美术基础课教师又基本上不和其它设计类专业课教师一起开展教研活动,导致教学内容和方法都偏离了各专业对美术基础技能及艺术修养的特殊要求。

另一方面,基础课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较少。美术基础课聘请的老师大多都是比较有名的画家、学者、教授之类的老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对新事物特别是新技术掌握不多,这就导致美术基础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较少,普遍采用的方法就是给学生进行现场范画演示,虽说这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因上课的老师较为固定,也容易把学生培养成风格单一,缺乏个性的发挥。也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美术创作激情。

三、艺术院校美术基础教学的改进方案

针对美术基础教学出现的各种弊端,我认为艺术院校的美术基础教学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一)打破美术基础教学过程中单一的教学模式,遵循艺术人才培养特珠规律。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艺术,西方哲学家狄尔泰认为艺术在上下文中才有意义;艺术在特定的历史中才有意义;艺术在人们的兴趣(关注)中才有意义,因此不存在没有前提(先决条件)的艺术。而美国美学家莫里斯・韦兹和肯尼克,都根本否定给艺术下定义的做法,宣称艺术是不可定义的。其次,艺术是一种以情感为主的活动,情感的激荡构成了艺术活动的基本意义。既然艺术本身是不可固定的,那么艺术教育更应该生动、活泼、有趣,特别是美术基础课教学,它只是以素描色彩等基础造型的表现为载体或手段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触发学生的艺术冲动,激活学生的创作神经,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传统的基础教学固然重要,但也不应花大量时间在传统写实训练或三大构成上纠缠不休。艺术教育也与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对学生实施“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故可以采取更多的方法,如以生动、通俗地讲述一些名家名作的典故或古今各个专业的艺术家成长的故事,以及成功的商业设计案例使学生对艺术家、对美术基础、对相关设计知识的深入研习先有一个深刻的了解,然后提高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性与浓厚的兴趣,从被动接受教育转换到主动学习的状态。

(二)关于基础课程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之间的知识点衔接不上,各自为阵,严重脱节。因为不同专业的基础课程的要求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最好的处理就是从美术基础课程开始就由各个艺术类学科和设计方向的专业教师任教,或者是从事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任教,把好钢用到刀刃上,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动漫专业对基础课程的要求主要就侧重在造型、构图和色彩上,另外一个就是动画速写,主要是以短时间、小开本画面练习为主,以夸张的画面世界和思维能力去创作作品;平面设计专业对基础课程的要求侧重在构图、色彩以及三大构成上,多以辩证的方法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因为世界上的所有画面和建设都离不开设计,就看是否有能力去提炼出来;景观设计专业对基础课程的要求侧重在造型细节的刻画和空间透视变化上;而绘画方面的专业对基础课程的要求主要侧重在造型和构图,以及材料运用上,可多练习长期创作的作品和人体结构练习,多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感悟事物的变化,才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阿恩海姆说:“艺术设计不是对刺激物的被动复制,而是一种积极的理性活动。”而作为设计学科的基础课程如果还停留在仅仅追求表现真实的层面上,就会造成与专业衔接不紧甚至严重脱节。

(三)重视示范教学的可变性,在基础教学中可以运用大量的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获取知识的质量。比如观摩国内外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能引起人的情感共鸣,能陶冶情操,塑造美的灵魂。观看优秀的美术作品创作过程,更是学习的一大方法。然后走出学校尽早的让学生参与各个专业的相关展览、比赛、讲座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习知识的范围。尽可多的引导并开发学生们各自的潜力,打破单纯的技术和技巧性传授,每一轮创作完成后应举办一个小型教室画展,便于教师讲评以及学生之间相互揣摩与学习。

(四)艺术类院校应该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让他们多和有经验的老教师进行交流,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相反老教授也可以多跟青年教师学习一下前沿知识比如对媒体的展示等等。针对艺术这门学科的教师培养,还是要多走出去看看,体验不同的生活环境。有条件的学校建议每年暑假集体组织一次外出旅游、参观、交流、学习,还可以在每个省份、城市(包括国外)的不同高校我们都可以建立一个外流合作关系,每年走一个地方,以当地的外流合作学校为主人公,带领来参加的青年教师进行交流活动,这样即开拓了视野,还增强了相互的学习。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素描造型教学改革专业基础课程区域文化特色

一、地方高校美术与设计专业素描教学基本现状

1.素描教学的造型定义与基础薄弱环节

“造型”一词取自素描专业术语,特指创造事物的形象,分别强调观察、理解、感受和塑造能力。笔者认为,素描教学中“造型”的定义应注重专业基础能力,明确课程性质,做到循序渐进、知行合一,有效解决教学改革面临的专业问题。目前,国内地方高校美术与设计专业开设的造型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素描、设计素描等必修课程。无论是美术专业纯绘画方向,还是设计专业的造型应用,相关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都强调引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素描教学以不同领域的造型基础展开实践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而全面地掌握手绘技巧,充分理解多种造型语言的表达方式。从理论上说,素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被视为美术与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部分。不容忽视的是,部分地方高校素描教学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地方高校实行“艺术联考”制度暴露出一些问题,逐渐成为不同专业领域素描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部分高校生源基础较差,学校对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美术与设计专业教学质量明显下降,相关课程体系不健全,原有教学评价标准不科学,学分与课时逐年减少。此外,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单一而守旧,过于追求课堂形式,对于一些概念生搬硬套,使教学改革缺失专业基础课程的多样化、差异化和特色化。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造型基础与专业课程知识衔接不够,不符合专业技能的应用特点,因此,地方高校美术与设计专业素描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大类招生背景下素描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高校正在全面推进大类招生政策,为艺术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素描教学也在力图借助教学改革摆脱发展困境。大类招生不再细分专业类别,强调学生的专业基础,更加注重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该政策规定,不同学院、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新生入校后,在前一年或两年统一进行基础课学习,到高年级经考试再分流到不同的专业方向学习。事实证明,大类招生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在体现高等艺术教育自身特殊性的前提下,有利于打破各学科之间的专业限制。笔者主张地方高校应紧随时代步伐,积极创建美术与设计专业新的课程体系,通过素描教学改革,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基础教学模式。当今时代,社会全面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占据主导地位。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古树千年幼苗成”,造型基础是根基,基础教学是起点,提倡美术与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从素描基础做起,着重加强学生专业基础造型能力的培养。如,大类招生培养模式重点加大了素描教学改革的力度。“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革新理念为学生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美术与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改革,既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综合培养,又强化造型知识应用的学习效果。地方高校同样面临危机和挑战,应认真学习和借鉴其他高校良好的素描教学改革思路。只有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才能改变不同专业课程体系中基础薄弱的现状。

二、美术与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改革思路

1.完善美术专业素描造型的教学内容

如今,我国高等美术教育快速兴起,课程体系中的素描教学仍是造型基础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中国古代画论将素描定义为“非彩为素,摹画为描”,形象地概括了素描造型的本质特征。我国近代美术教育中的素描教学源自西方绘画课程体系,其明确要求学生应具备绘画基础和造型能力。如,以中央美术学院为代表的艺术院校,即主张通过纯绘画形式的系统学习提高个人造型能力。首先,美术专业素描教学以明暗表现为主要内容,被称为“明暗素描”或“全因素素描”。在巩固传统素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对于明暗素描的造型感受,引导学生主动探寻光影变化所产生的明暗因素。除了客观物象的观察方法与表现方法外,通过教学改革,教师应将传统审美延伸到现代绘画领域,不断融入多样化的实践手段与艺术观念。其次,结构知识也是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的重点内容。以结构分析为主的用线造型方法,又被称为“线性素描”。结合透视原理和解剖知识,课程教学改革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透过物象深入理解绘画造型的本质,采用线性素描的教学进一步完善素描表达意识。如,人物素描课堂教学应侧重于素描造型的结构特点,完善和巩固美术专业素描基础的教学内容。教学讲解物体结构、空间结构、人物结构的造型差异,通过多种画法的详细分析,要求学生全面掌握线性素描的特点,从而解决素描造型中结构表现的难点与问题。

2.拓展设计专业素描造型的应用知识

以造型应用为主的设计专业,应建立在美术专业素描教学方法之上,充分拓展传统素描造型的表达方式和实践能力。现代设计教育的创新既要强调人的审美意象,又要体现造型功能的实用性原则。根据设计专业的造型应用特点,素描教学改革思路应重在造型观念的转变。借用马塞尔杜尚的观点,这一切取决于艺术需要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和态度。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改革应更具专业针对性,强调艺术与技术结合,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传统素描的明暗素描、结构素描教学过渡到设计领域的造型知识,学生要掌握的应用知识有别于美术专业素描造型的基础内容。20世纪80年代,以瑞士巴塞尔设计院校为代表的国外高校素描教材被引入国内,以思维训练为导向的授课方法,拓展了学生素描造型的应用知识。科学技术决定着现代艺术教育的应用观点,素描教学改革应更加侧重形态要素、语言要素、构成要素等多种素描课题训练模式。由此可见,设计素描课程客观反映了当前设计专业造型基础的独特性,并且积极拓展不同专业领域素描造型的应用知识。笔者认为,地方高校可以围绕课程体系建设,从中发掘设计专业自身的内涵特征和教学理念,实行符合素描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尤其是多层次、多角度、多途径的素描教学,不仅要兼顾现代造型艺术的设计意图,而且要通过应用知识拓展学生的专业素养。

三、发掘不同专业领域中素描课程的地方特色

基于高等艺术教育学科交叉的研究特点,转变素描课程与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理念,已经成为基础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美术与设计专业素描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主张在优化课程体系同时,整合资源,由点带面,合理引导,使学生具备不同专业领域的造型能力。

1.开拓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涵

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对区域社会的文化发展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教学改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不足到进取的过程。素描课程的本质在于美术与设计专业的基础性质和实践能力,积极开拓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涵应成为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向。以武陵山区域地方高校为例,该区域聚居着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并融汇了历史悠久的楚汉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深厚的资源优势彰显着特有的美学样式和表现形式。如,少数民族民间艺术造型种类繁多、构思巧妙,传统造型特色赋予了美术与设计专业丰富的教学内涵。尤其是土家族、苗族的民居建筑、岩画、雕刻、扎纸、服饰、织锦等造型元素,对其开发和利用有待进一步整理与挖掘。教学改革提出新的课程知识、认知过程和实践方法,尤其是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既要体现地方高校素描教学改革的目的,又要突出传统民族美学的造型特色。笔者认为,素描教学应采取课题制的教学模式,将其与民间工艺结合,从中发掘造型知识的地方特色,全方位展现不同专业素描课程的革新思想。从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入手,地方高校美术与设计专业应立足区域文化特色,深度发掘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涵,将造型表现形式与民族艺术样式有机融合,不断丰富学生的专业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6

    基于艺术院校美术基础教学的现状,它的弊端日趋明显。笔者认为,当前美术基础教学出现上述不足的现状有以下几个根源:

    (一)造成艺术院校学生进校的美术基础差的主要根源,还是在与我国的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上。首先,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体制导致了衡量一个中学办学的好坏主要还是看他的升学率。中学为了自己的业绩和名声以及办学条件的升级等等,都会把高三的学生作为重点看护的对象。成绩好的学生不用说,学校自然也会鼓励他(她)们考取普通高校中的文化类专业学科,而成绩差的学生,中学为了升学率就会让他们去选择一些艺术类的院校,其中又有大部分的学生并不是喜欢艺术而选择的,甚至很多学生以前从来没有进行过美术方面的培养就直接从高二或高三才开始进行美术基础的集训,所以最终导致了高校入学的艺术类学生大多数美术基础都不过硬。其次,现在的社会环境和风气都不太良性,大多数学生的家长和亲朋好友以及街坊邻居等,对娃娃的教育和培养过于单一,每天只知道学习,根本没有去发现或者挖掘一下娃娃们的兴趣特长,每一种特长不是说学过一两年就可以有成就的,就那美术来说,如果没有过三五年的坚持训练和学习,根本就不可能有说的上对美术有一定认识。大多学生都是眼看靠文化成绩考不上大学了,才开始转行学习美术,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应试教育,为了考试而去学习,观念都没有摆对,如何学有所成。

    (二)导致现在全国艺术类院校师生比例严重失调的主要原因,还是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体制问题,当然笔者相信这只是一个过渡时期,是一个必然过程。高校不断的在扩招,考入艺术类院校的学生一年比一年火爆,以及各学科专业现在划分的越来越细,各个高校都在争先开设艺术类学科。学生是有了,老师怎么办,于是我们就把前几年才毕业的艺术类学生留校任教,或者是在外面相应的公司里面请一些技术型人才到学校任教等等,但是专业性质过硬又有教学经验、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还是少的可怜。

    (三)造成美术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单一的原因,主要在于基础课程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随着改革的潮流,现在也有一些改进,如绘画专业在素描上更加强调体积表现,黑白灰的概括控制能力,在色彩上更强调环境及色彩的空间变化,设计专业则强调结构素描,速写以及三大构成的练习等等。但这都还只是些表面上的调整。最主要的问题是:由于美术基础课教学基本上都是由搞纯艺术专业的教师担任,这就难免将美术基础课上成绘画课,他们对于广告、景观、动漫等设计类的专业了解并不多,且美术基础课教师又基本上不和其它设计类专业课教师一起开展教研活动,导致教学内容和方法都偏离了各专业对美术基础技能及艺术修养的特殊要求。另一方面,基础课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较少。美术基础课聘请的老师大多都是比较有名的画家、学者、教授之类的老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对新事物特别是新技术掌握不多,这就导致美术基础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较少,普遍采用的方法就是给学生进行现场范画演示,虽说这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因上课的老师较为固定,也容易把学生培养成风格单一,缺乏个性的发挥。也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美术创作激情。

    二、艺术院校美术基础教学的改进方案

    针对美术基础教学出现的各种弊端,我认为艺术院校的美术基础教学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一)打破美术基础教学过程中单一的教学模式,遵循艺术人才培养特珠规律。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艺术,西方哲学家狄尔泰认为艺术在上下文中才有意义;艺术在特定的历史中才有意义;艺术在人们的兴趣(关注)中才有意义,因此不存在没有前提(先决条件)的艺术。而美国美学家莫里斯?韦兹和肯尼克,都根本否定给艺术下定义的做法,宣称艺术是不可定义的。其次,艺术是一种以情感为主的活动,情感的激荡构成了艺术活动的基本意义。既然艺术本身是不可固定的,那么艺术教育更应该生动、活泼、有趣,特别是美术基础课教学,它只是以素描色彩等基础造型的表现为载体或手段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触发学生的艺术冲动,激活学生的创作神经,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传统的基础教学固然重要,但也不应花大量时间在传统写实训练或三大构成上纠缠不休。艺术教育也与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对学生实施“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故可以采取更多的方法,如以生动、通俗地讲述一些名家名作的典故或古今各个专业的艺术家成长的故事,以及成功的商业设计案例使学生对艺术家、对美术基础、对相关设计知识的深入研习先有一个深刻的了解,然后提高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性与浓厚的兴趣,从被动接受教育转换到主动学习的状态。

    (二)关于基础课程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之间的知识点衔接不上,各自为阵,严重脱节。因为不同专业的基础课程的要求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最好的处理就是从美术基础课程开始就由各个艺术类学科和设计方向的专业教师任教,或者是从事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任教,把好钢用到刀刃上,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动漫专业对基础课程的要求主要就侧重在造型、构图和色彩上,另外一个就是动画速写,主要是以短时间、小开本画面练习为主,以夸张的画面世界和思维能力去创作作品;平面设计专业对基础课程的要求侧重在构图、色彩以及三大构成上,多以辩证的方法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因为世界上的所有画面和建设都离不开设计,就看是否有能力去提炼出来;景观设计专业对基础课程的要求侧重在造型细节的刻画和空间透视变化上;而绘画方面的专业对基础课程的要求主要侧重在造型和构图,以及材料运用上,可多练习长期创作的作品和人体结构练习,多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感悟事物的变化,才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阿恩海姆说:“艺术设计不是对刺激物的被动复制,而是一种积极的理性活动。”而作为设计学科的基础课程如果还停留在仅仅追求表现真实的层面上,就会造成与专业衔接不紧甚至严重脱节。

篇7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各个地区几乎不约而同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教育改革上,而如今,美术教育既不是“应试教育”,也不是专业的知识教育,但是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将对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我国中学美术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中学美术课改的实施途径进行研究,希望对中学美术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新的美术课程标准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要求我们的课程体系不应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着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知识作为学识技能的基础,这就赋予了新课程新的意义,新课程的目标就是要超越知识的凝固性,利用知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中的“美术”就不仅仅限制于书本当中的定义了,而是涵盖了绘画、雕塑、摄影等等领域,将美术人文化,丰富美术的教学内容。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新课程的下美术的“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的价值观。顺应时代的要求,新课改要将美术教育贯穿学生的生活当中,不能停留在课本当中的知识。新的课程标准的优点在于以先进的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避免了专业化、成人化,适应了学生们的心理特征,这样就减轻了学生们的压力和负担,将美术学习作为兴趣的培养,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美术的课堂上得到发展自身需要的内容,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基础。

二、我国中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陈旧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体,而学生则是要听从教师的教学,跟从教师的步伐。当前,新课程要求,学生要作为课堂中的主体,教师要配合学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若师生之间缺少沟通,学生的学习就会很被动,缺乏独立思考以及创新的能力,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下就会逐渐被淘汰。

(二)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不能仅仅学习这个学科,不能单调而乏味的学习美术,要学会将基本知识建构,要培养学生们构建知识的经验,要让学生们感受到美术并没有脱离他们的生活。

(三)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

长久以来,我们都将目光局限在美术这个学科上,没有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去看待美术,所以,美术这个课程就显得较为单一,学生们难以将生活和其他学科与美术联系起来。所以,学生们对美术的兴趣大减,因此,美术教师要将其他学科与之相联,增加美术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并借此来提升美术教学的魅力,让学生们喜欢美术。

(四)课程意识淡薄

在我国应试教育盛行的大环境下,许多学校注重升学率,只重视考试学科的教育,忽视了美术课,最后将美术课挤出学生们的视线中,教师的“不在乎”,造成了学生们的“不理睬”。

(五)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

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努力提高对学生们的启发,然而当前的美术教学现状却呈现出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美术素质低的现象,部分教师乐于将精力放在少数人身上,忽略学生整体艺术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素质和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三、现阶段中学美术新课改的实施途径

(一)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新知识和新方法

新课程不仅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也满足了学生们的发展需要。新课程注重学生们的学习方法,通过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影响,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了与学生间的互动,引导学生们自主探索研究,使课堂生动活泼,富有朝气,学生们逐渐爱上了学习美术。

(二)拓展综合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空间

我们要学会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让每个学科之间都互相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仅能扩展学生们的视野,也能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可以为学生们布置课前任务,这样学生们可以一边收集资料一边加深对知识的了解,为学生们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篇8

【摘要】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有效备课;教学情境注重多样新颖;多鼓励、表扬,多元评价。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科学习以及综合学科的探索,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但是,目前的美术课堂教学往往存在许多的无效的现象。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现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有效备课

要上好一堂美术课,前提条件是有效备课:即熟悉教材、了解学生。

熟悉教材也就是熟悉了解《美术课程标准》给学生制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等。现在美术课程内容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以学习美术技能为主,还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质的内涵。熟悉一下教材也是让我们头脑里大概有个框架,本学期美术学科要上哪些内容,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工具(图片、示范作品、作画工具等等),哪些课时需要学生欣赏感受,哪些课时要求学生自主动手探究完成,哪些课时需要学生独立完成作画等等。熟悉教材也是为备课、提纲教学计划做准备。

了解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之一。每个年龄阶段,每个阶层的学生他们的认识感知不同,新课程标准对他们的目标、要求、任务也都不一样。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心里、生理的特点,他们是什么样的学生来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我教中年级学生,中年级学生注意力比起低年级学生持久性的长一些,他们的概括能力处于形象水平向抽象水平过度阶段,他们的平面绘画比较好,对于一些简单的透视变形他们也初步了解,他们也会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去绘画,对于色彩的喜好和审美观有一个稍具体的定义了,但想法仍然比较天真可爱,因此,我在中年级课堂教学中,我是以教会他们绘画技巧为前提,以培养他们欣赏美的能力为辅助,以创造美为最终的教学目的。在课堂上我通常是布置一个有些难度的小任务,提出我的主题,提出我的要求,以自定义内容的形式,把剩下的时间和空间就交给他们自己去发挥,让他们去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去创造他们自己的画。

二、教学情境注重多样新颖

在美术课教学中,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原动力,正如教育家程颐所说“教人未见意趣,心不乐学”,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故事、谜语、儿歌、游戏等活动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1、以故事创设情境

小学生最爱听故事,用故事串联教学之中,能让孩子在入迷地倾听中轻松地学习。如在讲授《小鸟找家》时,教师讲述自编故事:小鸟随鸟妈妈搬迁到一个美丽而陌生的地方。好奇心驱使它告别妈妈,和其他的小动物一起玩耍。不知不觉,天渐渐黑了,朋友们都回家去了,可它却迷了路,怎么也找不到家。小鸟找不到家,谁能想办法帮小鸟找到家呢?学生带着疑问开始思索,教师抓住这种有利气氛,顺势引入课题。

2、以猜谜创设情境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首谜语诗是在教《画》一课时,以猜谜形式揭示课题,引入新课。学生思维就更加形象化了,只用几分钟时间就帮助学生想像到了“画”的题意。“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这首谜语是《风来了》一课中导入语,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习风的基本知识,了解风来时物体形态的变化。

3、以儿歌创设情境

如《折纸动物》一课,教师将编好一首儿歌朗诵给同学们听:“妈妈带我上公园,各种动物真好看:大灰象喷水玩,小猴子荡秋千,熊猫戴上黑眼镜,孔雀展开大花扇……”听着听看,学生们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在动物园里看到的那些动物。教师话音未落,大家都抢着说开了:“我也去过动物园,有很多很多动物,我最喜欢猴子,它们非常顽皮。”“我最喜欢长颈鹿!”“我最喜欢斑马”“我最喜欢青蛙!”这样,小朋友们自觉地随着记忆进入了想像世界,创造制作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形象。

4、以游戏创设情境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采用游戏化教学,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必要的。游戏教学是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减轻负担、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它的必要性表现在:①游戏教学符合“愉快教育”的指导精神“愉快教育”的实质是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精神放松,课堂气氛活跃,在愉快中得到知识,学到技能;巩固知识、熟练技能。②游戏教学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小学生的注意仍是以无意注意为主的,特别是低年级,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游戏教学顺应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孩子在玩中得知,乐中求真。③美术课是艺术课,它自身就具有一定的游戏内容,教材的编排也体现了这一点,许多课(尤其是低年级的课)的本身就是一个小游戏。这样,学生在看一看、学一学、画一画、玩一玩的过程中,完成课标或教材规定的任务。

三、多鼓励、表扬,多元评价

老师对于学生的绘画作业,我们要用真诚和善良的心态去对待,要多给一些鼓励,不要轻易否定一个学生的作品。大人看小孩子的画往往摇摇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的,看都看不懂!或者直接说不好,很糟糕。其实,儿童的童真、浪漫就是体现在这样的画里边,天然去修饰,个性鲜明,画出了他内心世界的东西。每个人的感知、表达方式的不同,才成就这样多丰富多彩的画面。所以我们批改学生作品时,应该要有多重标准,评价应该多元话,多鼓励,多表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作品的闪光点,多激励他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对创作的兴趣。对于过去受批评多的儿童,赞扬对他们就更起作用,而过去受表扬多的,适当的批评指点对他们也许会有更大的影响更大的进步。

篇9

[关键词]中学美术 课堂教学 网络化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名话好多人都知道,但如何抓住学生的兴趣,培养其长久的兴趣则是每一位老师的困扰之一。学生对电化教学方式通常感到非常的新鲜,课堂独有的大容量图片以及独特的动态画面效果,可以马上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里。让学生精神高度集中起来,在《卡通故事》的美术教学中,把平常见惯的动画人物结合起来,使美术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由文字到声音图像,极大地增强了课堂的生动和趣味性。极积调动了学生热情,优化动态教学过程,所以我们就要抓住学生这点兴趣更有效的美术教学。

1 案例呈现

《卡通故事》

1.1 情境导入。同学们喜不喜欢看卡通片?那么什么是卡通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欣赏一部美国迪士尼公司发行的卡通片《猫和老鼠》。(播放视频并板书课题2、卡通故事)

1.1.1 看动画视频。

1.1.2 学生思考并回答。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什么是卡通?我们给卡通下―个定义。

解释卡通为英语“Cartoon”一词的中文音译,通常指具有强烈讽刺性或幽默感的插图绘画,现在也指画风抽象、情节较喜剧化,通常以儿童为对象的动画片。最早诞生于法国。那么最早的卡通是源自什么时候呢?

简述卡通的起源。

1.2 知识学习

1.2.1 学生回忆成长过程中自己最喜爱的卡通形象,并说明理由。

1.2.2 观看国产经典动画《葫芦兄弟》和《大闹天官》片段,结合生活实际形成对比,小组讨论归纳卡通的主要特点:造型夸张幽默、色彩鲜艳、表现语言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1.2.3 卡通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法:强调简化、拟人、夸张要突出主要特征,且要在生活原型的基础上。①简化。②拟人。拟人是将动植物、器物等非人的事物来当做人来表现,让其具有人的器官、思想、言行。⑧夸张。夸张是卡通中趣味性和幽默性的主要表现方法。结合学生熟悉的具体卡通形象来分别理解表情夸张,形体、动作夸张等,如高的更高、胖的更胖、快的更快、开心的更开心等等。(课件展示各类型图例)课件展示卡通中人像(特别是五官)的表现方法。

1.3 练习评价。各组从“简化、拟人、夸张”中选用一种或两种造型手法,分工合作,抓住卡通画的特点,创作一个有趣的、个性化的卡通形象。然后按自评、互评、师评的顺序,说说每个同学作业中的闪光点。

2 反思评析

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教师埋头备课,授课学生被动听课的传统方式。

将备课授课过程激励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进而拓开学生知识面,提高学习质量。据此本课上述教学环节的设计,目的就在于唤起本有的知识经验,这也是学生自有的学习资源,引起学生的共识。通过自由交流,力求让学生在教学的开始就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个完整,初步的“整体感知”。为学生提供―个可迅速进入“学习角色”的情境,同时通过即时教学,作好了铺垫,提高了教学与学的效率。

3 网络带来的美术教学转变

篇10

关键词:小学教育;美术;研究对策

中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基石,而美术教育也是中小学教育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可是因为目前学校中存在的重文化轻艺体的情况,相关的教学工作被严重的忽视,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许多小学生缺失了小学时期的美术教育,这也导致了学生对于美术教育课程的学习热情偏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职教师员工要不留余力的提升课堂质量,尊重讲台、对学生负责到底,打造出让学生学的开心放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充分理解艺术本身的魅力,自发的通过各种方式对艺术进行了解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衷的爱上美术。

一、美术教育和文化教育结合

加强艺术教育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同时有研究显示在欣赏完合适的美术作品后,人的大脑会变的比平常更加活跃,在欣赏完艺术作品后,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习效率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1]。例如冀教版的小学美术中有一个知识点,关于水墨人物画的欣赏,这一章节的关键不是在于要求学生对于水墨画的技巧和如何鉴赏又了解,而是在教学生相关的知识内容时,激发学生对于我国古代的艺术的兴趣。课堂开始教师在讲解水墨画的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不断的穿插有趣的故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单纯的对于水墨画知识和历史介绍是枯燥的,过程中适当的加入水墨画相关的趣闻和故事才能让学生感兴趣,并且还能保证教学范围更加的轻松愉快。同时有教授文化课程的老师反应,在上完关于水墨画技巧的课程后,大部分学生对涉及古代文化的课程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兴趣[3]。

二、改变教学方向,注重兴趣培养

大部分人耗尽一生也只能在美术的某一个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而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依靠学校提供的美术课程时间来学习美术并取得成就显然是不合理,同时由于各地区的教学条件、师资力量不同,导致各地区的美术教育水平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相关的教育者对于学校美术的教育也都有着自己的理解[2]。实际上,学校设立的美术课程并不需要让学生成为专业的美术相关工作者,当然更不能理解为美术课程就是花时间给学生看些著名的美术作品。学生和老师对于美术作品的看法是完全不同的,同时学生的身体发育并不完全,并不能很好的控制美术相关道具,所以学生的作品往往不能对美术相关技巧有着过高的要求,对于学生的培养应该将着重点放在通过美术作品抒感,通过欣赏他人的作品去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情感,还有理解美术作品背后相关的意义。技巧和相关知识的积累可能会随着年岁增长日渐增加,而对美术的兴趣却是越早激发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冀教版的小学美术有一章节的知识内容是关于石雕艺术,在教材的这个章节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完成一次相关的创作显然是不合理的,学生身体尚未发育完全,不足以支撑其完成石雕这样的美术创作,所以着重点应该放在通过作品发现作者想表达的感情和发现并理解作品背后具备的意义,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石雕艺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通过发现并理解作品背后的含义和情感有效的记下忆了许多知名的石雕作品。如果要求学生强行去记忆石雕的相关知识,带来的后果无非是看过后就忘记了的应付式学习,这无疑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三、化被动教学为引导兴趣

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吸收相关知识才是老师的工作。当学生在学校以外的生活中,也开始有意识的学习相关知识就是教学的成果。而这样的教学方式,意味着课堂有老师掌控,主动权却交给了学生,老师在这种课堂上要做的不是给学生填鸭式的灌输知识,而是充当一个引导者,把控课堂的大方向,及时给出合适的提醒或指导,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给予了学生自己对艺术进行思考的机会。例如冀教版的小学美术有一章节的知识内容是关于迷宫,内容设计和迷宫联系紧密,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非常合适且有趣的内容,所以开始上课时,老师并没有给予学生太多的条条框框,甚至刻意对于迷宫的定义也说的比较迷糊,就是为了激发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迷宫的意义很形象,课堂上有的学生画出来非常复杂的迷宫,有的学生画出了有小鸟小狗等可爱小动物的迷宫,有的学生设计出来了整体像一条鱼的迷宫,整个过程老师基本没有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去做,这样的“放养”却让学生发挥出了自己的天性,也激发了对于美术的兴趣。

四、结语

实现我国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美术的意义不应该只在于为孩子培养一门特长,而是让孩子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全方面的发张自身基本素质。而作为一名中小学老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工作中不能满足于现状,要做到教学环境更加的轻松活泼,上课时让学生明白严肃认真的对待艺术作品背后的意义[4]。把握学生心理特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每一个人都能体会美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邹莉.情境教学策略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J].试题与研究,2019(31):22.

[2]王敏.基于学习兴趣激发的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路径[J].试题与研究,2019(28):51.

[3]张野.水墨含情,艺术生韵———小学美术水墨教学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19(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