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范文
时间:2023-11-22 18:02: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优势;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221-0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网络资源大大拓宽了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范围,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广泛运用,以突破传统教学方式与手段的束缚,开创历史教学的崭新局面。
1.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的比较
1.1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开展真正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比较广泛的教育资源的背景下所开展的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有两个基本的前提:一是必须有比较广泛的教育资源基础;二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探究式的、创新性的学习活动。从这种定义来看,开展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必须有丰富的资源基础。从历史科目所具有的特点来看,这些资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开展研究性活动所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包括开展活动的教室、电脑等;二是研究所用的"资料"。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学科的研究非常强调占有研究"资料"。历史研究资料有很多种类,有历史文献、历史档案、历史文物、历史遗迹、音像资料、研究著作和论文等。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研究资源,但从空间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几个大城市中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中小城市的高中生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其所需的研究资源只能是主要依靠网络信息资源。现在,各类网上图书馆、专业历史研究网站、历史博物馆等提供了大量的网上电子图书、研究论文、音频、视频等网络资源,为高中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条获取研究资料的便捷途径,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1.2传统手段选题面窄。许多历史教师在指导学生选定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时,往往要求学生以地方历史作为研究的首选的课题,把历史研究性学习同地方史研究等同起来。教师这么做主要出于两种考虑:一是寄希望于地方史资料容易获得和其相对独有性,期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具有创新性;二是担心教材上的问题研究的比较"透",同时,资料不易获得,不易出"成果"。
其实,只要很好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即使是根据历史教材选定的课题也可以"创新"。比如朝鲜战争研究,国内外对其研究的很多,相关著作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但网上仍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沈志华教授利用其从原苏联购回的大批原始档案资料,翻译了大量与朝鲜战争相关的资料并在个人网站上,所有研究历史的人都可以免费利用,其中一些资料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也是国内首次。但现在有些教师成天沉浸于教材之中,欠缺网络信息资源搜索、整合能力,因而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选题面非常窄,限制了学生研究性思维的发散。
1.3传统手段互动性、情境性差。传统的历史教学内容狭隘,缺乏现代化技术含量,师生的互动性差。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则习惯于接受性学习,忽视体验式学习、发现式学习等等,因而不能开启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信息时代,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和丰富性,对其进行筛选、整理、提炼,创设新情境,可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历史,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实现人机交互沟通。这样灵活高效地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习的空间得以极大地扩展,学科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的余地会得到无限延伸。
2.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运用信息技术是开展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是现代教育必然要求。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研究性学习课题目标的需求,对信息资源进行筛选、归纳,最终整合成高质量的、可供利用的系统构建过程。
2.1对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定位。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在研究性学习的第一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与研究课题相关的知识及情报检索知识讲座。教师根据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确定一个网络信息检索的范围。此外,在学生查找一段时间后,可通过校园网师生互动交流系统进行交流,对网络资源的检索进行定位。这一过程对教师的科研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同时,教师应该牢记指导者的角色定位,不能越厨代庖,而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网络信息资源查找定位,真正融入研究性学习的情境之中来。
2.2建立共享资源库。在正式搜寻网络信息资源前,可利用校园网建立一个研究性学习资料库。然后,学生分工合作,把网上能找到的资源下载到数据库来(不能下载的可以建立链接)。这个数据库应对所有参加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学生实行开放式的共享,使研究资料的查找情况对教师与学生都保持高"透明度",减少重复性劳动。每个学生都可为研究资料的查找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资源共享。
2.3进行信息组织筛选。在资源库建立后,就要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筛选。首先依据信息的重要程度、知识含量、网站的权威性等情况对数据库中的资源进行重要等级排序,同时将那些与课题关联性不大的信息删除。其次进行分层。把网上的事实性、数据性、档案性的资源进行归纳。教师应与学生开展互动,指导其对信息进行组织筛选和信息重组。
篇2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筛选;实施步骤
语文新课标提倡的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让语文老师注重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尤其鼓励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那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呢,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何在呢?笔者从事多的语文教学,运用研究性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现谈谈在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几点做法。
一、明确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1.探索学习突出了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求知。研究性学习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
2.研究性学习是连接课内外阅读的有效途径之一。国家教育部规定中学生一年要有80万字的阅读量,这对一天有8小时左右在学校的学生而言,难度非常大。目前,中学生的阅读量普遍不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展学生的视野,可以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
3.研究性学习是突出学生语文实践的学习。语文学习,是既能体现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又体现在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上;语文学习,重要的是贴近学生生活,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实践中,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能力。
4.研究性学习是合作探讨,共同提高的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指出:21世纪的学生应当“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求知”,而研究性学习,对初中生而言,就意味着一种群体合作的精神,由于初中生的阅历、视野、经验、方法等方面的不足,在研究学习过程中,共同搜集信息,查阅资料,互相讨论,各抒己见,往往会碰触智慧的火花,因此,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养成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养成尊重他人,虚心好学的品质,养成帮组他人,共同进步的精神。在研究学习过程中,互相发现问题,互相质疑不断否定,不断创新。研究性学习还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精神。如推断式研究,能够使学生由已知到未知,由先想到本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筛选研究性课题的方法
要使研究性学习顺利进行,首要的工作是课题筛选,笔者认为方法有以下几点:
1.从学生语文学习生活的实际出发。语文学习生活,是激发和启迪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产生的唯一源泉,研究性学习只能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必须要让学生直面自己的语文学习生活,选题范围要小,角度要新,让学生易操作,研究的内容并不是高不可攀,要让学生树立信心。如教学《邓稼先》,要求学生从图书馆查找、从网络上检索关于邓稼先等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分别为他们写小传,然后在班里出一期题为“星光闪耀”的墙报,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2.从学生现有储备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出发。研究性课题的筛选,需估计到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若所选的课题大大超过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就会给研究性学习增加一定的难度,给学生造成“难以下手”的困惑,继而失去信心,因此,研究性学习必须以教学为依托,在内容上应是课堂内容的拓宽、加深和运用,遵循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规律,是课题不可忽视的内容。如教学《观舞记》时,与《安塞腰鼓》进行比较阅读,进而比较中印文化的审美差异,既新颖又能达到以创新能力为基础的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三、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实施步骤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结构:问题―探索―质疑―练习。教学程序:提出问题,激发诱趣―师生共同参与探讨―引导学习,归纳概括―质疑问题,答疑解惑―分层练习,反馈矫正。这种教学程序,一般来说,可按如下步骤实施:
1.铺设背景知识。在研究性课题的实践中,应力求形式多样,尝试建立多维、互动的创新教学模式,避免教师独占讲台,一统天下,或者学生散兵游勇,各自为阵,因此,不应是教师就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识记,也不应是教师撒手不管,任其自由。在提出课题之前,教师的职责是就某一问题创设情境,并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诱发学生探索动机,调动学生知识储备和知识积累,为确定研究性学习的范围、角度做准备。
如教授综合活动《世界何日铸剑为犁》时,我抓住“要和平,不要战争”的主题,将活动分为四个板块:“硝烟弥漫的岁月”、“动荡不安的地区冲突”、“文学与战争”和“影视与战争”。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任选一项作为自己的研究专题,同一专题的同学组成一个活动小组,并自主选出组长。在组长的组织和领导下,制定本组的活动方案。接下来进入搜集材料,处理材料阶段。要求同学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在活动中,每个人既要展开独立的研究,又要与本组其他同学及时交流,互相合作,共同探讨,形成本小组的研究出的研究成果,然后全班交流,最后进行知识竞赛。
篇3
【论文摘要】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把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和教育理念贯穿于化学实验之中,增强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提高,促进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研究课题的质量;同理,研究性学习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针对理论联系实际,对实践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所碰到实际问题、操作难度并结合事例等进行探索与总结。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在指导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化学实验中应弄清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对研究性学习与化学实验重要性的认识:
1.通过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活动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学实验的功能和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2.通过化学实验作为研究性学习途径的教学策略
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发挥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研究开发研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研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
而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应遵守学生力所能及的原则,不要贪多求大,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依据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来选择适当的研究课题。
二、根据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化学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化学知识作为载体 ,其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选择:
①探索性化学实验;②开放性的化学问题;③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④能体现研究过程的问题;⑤联系实际的现实问题;⑥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具体如下:
1.结合化学教学选择研究课题。当今课改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结合日常生活选择研究课题。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无处不在,我们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开始思考,提出问题,并筛选确定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收集资料、研究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自主探讨、自主学习,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3.结合当地生产实践选择研究课题。我们结合当地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外活动及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创新。譬如围绕水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从我县水的资源、利用、水患、污染、监测、防治等方面去思考,学生积极性高,提出了许多问题,他们调查排污口,参观自来水厂,监测水的pH及重金属离子、苯酚等含量,并请来环保局人员共同分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结合化学课外活动选择研究课题。利用化学课外小实验、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等积极探讨化学实验的设计方案,研究化学实验的现象、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分析和实验报告。
三、研究性学习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提出实验目的 ,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然后师生共同逐个讨论 ,寻找多种方案或确定最佳方案。例如 ,在学习实验室制乙烯这一内容时,先说明乙烯中会混有SO2和CO2气体。让学生设计实验 ,证明它们的存在。结果学生都知道应先将气体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 ,看到品红褪色,证明有SO2气体。但在接下来的检验CO2存在的操作中 ,意见出现了分歧 ,学生提出了如下方案 :①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②将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NaHCO3溶液的洗气瓶后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浑浊;③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 ,溶液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④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 ,溶液不褪色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⑤将气体再一次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中,品红不褪色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然后师生讨论:方案①和③没有将可能未与品红溶液反应完全的SO2带入澄清石水中 ,方案不合理 ;方案②虽完全除去了SO2气体,但SO2与NaHCO3溶液反应会产生CO2气体 ,显然也不合理 ;方案④和⑤既能完全除去SO2气体 ,也不会减少或生成CO2气体 ,且现象明显,上述两个方案都合理。
2.改进实验装置
教材上有些实验装置复杂、实验费时费药 ,有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还有些实验环境污染严重等等 ,教师可带领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改进。
3.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实验的影响
学生做了在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实验后 ,让他们将上述实验操作顺序颠倒 ,观察现象 ,并进行解释。再如用较纯净的锌粒与稀硫酸反应速度较慢,当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 ,反应速度大大加快 ,可让学生探索原理。
4.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
家庭小实验没有给出药品、仪器、步骤、现象等 ,靠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把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和教育理念贯穿于化学实验之中,增强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提高,促进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研究课题的质量;反之,研究性学习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学生在实验研究中树立了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的意志品质,养成了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化学1、化学2,王祖浩 主编,2007, 江苏教育出版社。
篇4
一、营造民主氛围,突出主体性
开展语文课堂研究性学习并非是为培养少数语文尖子生,它应面向每一位学生,让语文课堂研究性学习做到“一个也不能少”。要有效开展这一课题的实践研究,教师就应树立民主教育的思想,打破权威的壁垒,树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观,创造平等环境。唯有如此,语文课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真正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中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如教学《诗两首》一课时,我积极创造自主探究的空间,给足学生读书和探究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自读三遍课文,并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第一遍自读思考:诗歌写了什么内容?第二遍自读思考:诗歌抒发了什么情感?第三遍自读思考:作者借纸船和金色花来抒情有什么好处?对于提出的每一遍自读要求,教者没有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让学生深入思考后再作回答。对于有些探究思考回答仍不理想的,教师则提醒学生抓住关键情节再多读几遍,思考后回答。如此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回自我,张扬个性。同时,解决了学生自主探究流于形式或不够深入的问题。
二、设置问题情境,增强趣味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问题是个体思维积极作用的结果,是引起学生探究动机的源泉,且有催化思考、引领个性、调控进程等方面的作用或意义。因此,有效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通过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教学《愚公移山》一文时,我寻找最佳问题切口,为学生营造特定的适于探究的情境气氛,激发研究学习兴趣。我作如下导入:“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成语用来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那么,愚公为何要移山?怎样移山?愚公凭什么说可以移走大山?你如何看待这样的行为?如果你是愚公,那么你会怎么做?如此带有趣味性的问题,有效地促使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的情境。
三、制定研究方案,体现合作性
语文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指出:21世纪的学生应当“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求知”。由此可见,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由于初中学生在阅历、视野、经验、方法等方面的不足,通过研究性学习能给学生以自主合作的机会,让他们在共同搜集信息、查阅资料、互相讨论、各抒己见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因此,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在结合课题内容制订研究性学习方案时,还应采用最佳的小组合作方式,充分体现研究的合作性。如教学余秋雨的《腊梅》一课,我制订了详细的学习方案,指导学生开展以“走进余秋雨”为主题的研究性阅读学习。步骤一:按“4人一组”为标准,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选出组长,成员,组成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步骤二:列出活动计划,明确分工。步骤三:围绕所确立阅读研究的子课题,要求各组成员利用网络、报刊、书籍等多种媒体途径,收集相关资料,充分交流,合作探究,形成研究成果。步骤四:将各组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用幻灯片的形式加以展示。小组1从语言的角度引领大家欣赏余秋雨作品的魅力;小组2从内容的角度引领大家欣赏余秋雨作品的内涵;小组3引领大家“走进”余秋雨,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代表作品;小组4自命名“聆雨轩”,写出对余秋雨作品的独特体验。
四、丰富专题研究,坚持开放性
传统的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语文学习,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具有明显的封闭性。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比较广泛的教育资源背景下开展的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这种开放性改变的不仅是学习的地点,还丰富专题研究的内容和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
1.开放学习内容。研究性专题学习学习内容涉及范围广泛,不仅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还涉及社会生活。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的综合交叉。如环境语文、街道标语、广告、影视传播及人际语言交流等题材均可成为研究专题。
2.开放学习形式。学生在确立了自己研究学习的专题后,可以到社会上作调查,如上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观看各种音像资料,与老师、同学讨论问题等,从而丰富学习形式。如,在研究学习《狼》这一专题前,可提前上网观看狼的影片,了解一些关于狼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再和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
3.开放学习空间。开展专题研究学习的空间不再拘泥于课堂和校园,可以走出校门,延伸到整个社会和自然界,将学习与社会考察、公益活动、社会生活等综合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在专题研究《广告多棱镜》的学习中,可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一些好的广告语进行欣赏,尝试给身边的某一件物品写一段广告语,还可让学生为某一公益活动写个广告语等。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能为语文教学注入新鲜血液,更好地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卫峰.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12).
篇5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判;树;向量;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5-7293-02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 Research-based Learning System
CHENG Xiao-fei, GAO Shu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63,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Theory and an algorithm based tree and vector. It applies fuzzy reasoning mechanism to the research-based learning system in the application of research. The system make a reasonable evaluation for learning effect in using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get a comprehensive result at last. This result as a reference to improve the research-based learning system so that the system can get a healthy development.
Key words: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ree; vector; research study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填鸭式模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经验,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同时养成科学研究的态度和精神,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全面发展。研究性学习的效果要通过严格的评价程序、科学的评价指标和客观的评价方法,对项目的实际绩效进行公正的评价。
研究性学习成绩评价结果,很多时候存在模糊性和动态性。本文对研究性学习系统中应用模糊综合理论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估,以合理地反映研究性学习各阶段及各方面进行的效果,指导和参考研究性学习的进行,促进研究性学习不断向良性方向发展。
1 评价原理及基本步骤和评价模型
模糊综合评判,就是根据给出的评价标准和实测值,应用模糊交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原则,对受诸多因素制约的事物作出一个总的评价。美国学者L.A.Zadeh于1965年创立的模糊集合论,迄今已在工程科学和管理科学中获得广泛的应用[1]。
1.1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确定评估项目的评价因素集U={u1,u2,…,un},并对n个基本单元指标赋以相应权重。基本单元各因素赋权重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聘请各专业部门的专家协助进行。赋权重主要依据各因素变化规律进行判断,该基本单元各因素所赋权重加权之和应为1,否则要进行相应的归一化处理。基本公式为,式中, F表示n个基本单元归一化总权重1;uj表示第j个因素的权重;ui表示第i个因素的权重。
第二步,确定评语等级集V={v1,v2,…,vn},根据实际需要,定义相应的评语等级集,如本研究性学习系统中的评语等级集V={优秀v1,良好v2,中等v3,及格v4,不及格v5}。
第三步,通过评估投票等形式,得出各个评价因素对评语等级集的模糊关系矩阵,记为R。R矩阵的行代表每个评语因素对评语等集的评价向量,列为相应的评语等级集中的一个元素。
第四步,通过广泛地内部调查及广泛征求行内专家意见,确定第一步中的评价因素集U对应的模糊权重向量A={a1,a2,…,an},这里。
第五步,建立模糊综合评估的数学模型B=A・R,得出结果向量B={b1,b2,…,bn}。・运算有可以有多种计算方式,如有取小取大型、乘积取大型、加权平均型、全面制约型以及均衡平均型[3]。B向量是模糊综合评估结果的一种中间形式,需要进行接下来的归一化处理。
第六步,对结果向量B作最后的归一化处理,按隶属原则得出模糊综合评估的结果Z={z1,z2,…,zn}。即。
1.2 单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单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是指评价因素集分两层,即存在直接的隶属关系。通过第二层的计算,进而得出第一层的最终评价结果向量。即B=A・R,而B即第一层的评价结果。
1.3 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区别于单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地方是其评价因素集有两层以上,由低层计算出来的结果组合成为其上层的评价矩阵,逐步向上,一直到求出最上层的评价结果作为最终的评价结果。本研究性学习系统采用的就是这种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形式。
2 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在研究性学习系统中的研究及应用
研究性学习支持系统的构建,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经验,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同时养成科学研究的态度和精神,促进本学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全面发展。所以科学地合理地对研究性学习过程效果进行评估,是整个系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以期望实现对本学科教师的教学起到指导和参考作用。
本研究性学习系统中的“评价支持”子系统就是用基于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部分,研究性学习系统的简要组成结构设计图如图1所示。
2.1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评价支持”子系统结构设计
确定四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如第二层“个人评价”的指标体系框图如图2。
在研究性学习计划开始前,根据需求,确定各层指标因素权重,得到相应的模糊权重向量A={a1,a2,…,an}。如第二层“个人评价”下的第三层的子因素“自主学习”下又有四个第四层子因素,可根据四子因素的重要程度,确定出各自权重,如图3所示。
研究性学习阶段结束后,开始对本阶段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估,参与对象有学生及辅导老师,如图4所示。
设定评估期限期,评估结束后,开始计算本阶段研究性学习的最终成绩。首先统计每个评价指标因素对应该评语集V={优秀v1,良好v2,中等v3,及格v4,不及格v5}中元素的评估数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相应的评价向量,进而得出各层的评价矩阵R。
从第四层开始依次向上进行模糊计算A・R,最终得出第一层本研究性学习系统中的子模块“评价支持”的归一化的结果向量B,即为最终模糊综合相对成绩,其最终等级即为该向量中所占比重最大的那个评语项。
最后要对最终的模糊综合相对成绩进行排序,可以按照以下数字型算法进行。规定评语集V={优秀v1,良好v2,中等v3,及格v4,不及格v5}中的五个元素项分别对应5、4、3、2、1这五个数字。现在对结果向量B转换为一个五位数,规则就是依次选出向量B中最大的分量,如果它所在列所对应的评语元素项为“优秀v1”,则取数字5;若为“良好v2”,则为4;依此类推。最后依次从左到右确定五位数的五个位,得出该向量B对应的五位数K。例如B={0.22,0.35,0.18,0.12,0.13},则对应的五位数K为45321,很容易从此五位数K的第一位数字4得知,其对应的最终成绩等级为“良好”。
得出所有成绩向量B对应的五位数K,从大到小排序,即为最终的研究性成绩的排序结果。最终结果如图5所示。
联系实际并通过进一步选择不同的模糊计算算法及调整相应的模糊权重向量,尽可能使评判更加合理,最后根据成绩及分布情况,及时地发现问题,完善研究性学习方案,完成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
3 结束语
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在于改变传统上只注重最终的单方面结果的片面性,根据不同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有效因素,综合来评判某个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或阶段,从而使评判更有针对性和更具合理性,并能更及时地发现和定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进行改善并解决。由于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通过相应课题的自主学习及少量辅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创新思维能力,因而要及时捕捉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可能影响此研究性学习成效的诸多因素,得出合理化的最终评判,从而实现最终目的。本文将模糊综合理论运用于研究性学习系统中,最终测试表明,结果合理,基本上解决了这一难题。
参考文献:
[1] 罗帆,时骏,董润华.海事系统基层执法人员绩效评估方法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31-133.
篇6
[关键字]研究性学习方式 目标 特点 教学渗透
一、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定义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新名词“研究性学习”。对它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两种。从狭义上说,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指南(试行)》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的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广义上理解,它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渗透于学生所有学科的各类学习活动当中。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但决不意味着它是一门放任自流的课程。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如何判别自己和别人的学习成效,如何逐步深入理解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更加自觉地参与研究性学习,提高研究性学习水平呢?为此。同学们就需要了解并掌握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与一般的学科教学目标不相同。它更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而不仅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它更强调学生亲身的实践和体验,而不仅是通过课本和老师获取间接的知识;在知识技能的运用中,在亲身实践中,使同学们的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各方面得到升华。具体说,同学们应关注如下几个方面: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消除了以往教师分科教学、学生分科学习所造成的诸多弊端。同时,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无固定的、统一的课程内容。除了学校提供一部分现成内容外,大多数学习的内容及问题来自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事件、现象和情境,带有开放性。
学习过程的参与性与自主性。研究性学习可以分层次进行,为具有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为调动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条件,研究性学习需要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同时,研究性学习还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更好地发挥个体创造潜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成果的创造性与多样性。研究性学习创造了让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潜能的宽松环境,其学习成果主要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创造能力的提高。同时。研究性学习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紧密的联系,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与社会性。研究性学习的价值观、教育理念认为,学习评价应是多元性、社会性的,多元性主要表现为评价方式、标准、主体的多元性,应鼓励学生主动、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表现,而专家、教师组成的评价指导小组应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帮助,也可进行跟踪评价,以避免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失控。同时,要明确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学校是为未来培养人才,即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这种价值观正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价值观所在。
四、研究性学习方式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在英语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研究性学习理念的渗透,以下一些尝试较为成功。
将研究性学习方式运用于英语角活动
现状:中学阶段一般学校都开展英语角活动,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
能力。但这一活动很难办好。原因有二:第一,学生觉得无“话”可说,开口很少,因而缺乏参与积极性,收效甚微。第二,老师觉得英语角一周一次,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无“题”可出,不但备课量大,而且往往陈词滥调,没有新意。针对这一情况,我首先在我所教的班级作出了新的尝试。
操作步骤:
第一步:班级分组。把全班五十个同学平均分成五个小组,每组十人。选出正副组长各一名。组长负责安排各组员的工作及工作成果的汇总,副组长负责记录各人职责及打印等文书工作。
第二步:选题和搜集材料。各组讨论,选择一个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主题,组长安排各组员通过各自的方式搜集相关资料,并规定在一定时间内汇总。副组长做好记录。
第三步:资料整理和汇总。在约定的时间内各组员将所收集到的资料汇总于组长处,组长将之整理成文。交副组长打印并分发给各组员人手一份。
第四步:统筹安排。教师召集各组长,安排各组主持英语角时间。
第五步:轮值。按照时间安排,各组按周轮值。十个组员分散于英语角各处,担任十个“小主持”,这样,一场英语角就有十个“集中点”,每个小主持负责向各参与者介绍情况,回答问题和组织讨论。
注意事项:
第一,教师不可过多干预,只负责协调和监督工作,以免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
第二,分组要适当,小组规模不宜过小,否则开展主题英语角时会导致“小主持”压力过大,而且旁边参与者的开口机会也会太少。组员结构要适当,一般来说,正副组长要找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
优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全员参与。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协作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将研究性学习方式运用于语法教学
现状:其实,除课外活动以外,在课堂上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要注重研究性学习理念的渗透。语法教学向来是基础英语教学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因为它既抽象又枯燥,大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并且不喜欢学习语法。传统的语法教学方式往往是理论与练习的简单结合。其缺陷是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但如在课堂上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运用智慧主动探索,效果就会不一样。
操作步骤:
第一步:给出简单,典型,学生又容易理解的例句。
第二步:由学生自己探究和发现基本规律。
第三步:提供适量配套练习。
优点:学习过程由浅入深,水到渠成。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其观察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将研究性学习方式运用于阅读课教学
现状:阅读课的教学一直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也多种多样,如果将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渗透于阅读课的教学,就会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操作步骤:
第一步:搜集有关资料。
第二步:交流与汇总。
第三步:导入新课。
优点:学生要动手搜集与主题相关资料,锻炼了动手能力。对资料加以整理,锻炼其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与同学交流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能够促使学生接触未知世界。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五、研究性学习方式运用于课程教学的意义
篇7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思品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性学习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研究性学习使初中生思维能力日趋增强。13岁至17岁之间的青少年正处在心智迅速成长和发展的时期,形象思维逐渐向理性思维转变,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可以使他们不仅理解理论性较强的概念,也可以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想象、推理和证明,这为他们进一步打下了学习能力基础。
研究性学习使初中生知识信息日益丰富。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初中生不仅要从课本上获取知识信息,还必须通过报纸、电视、广播获得知识,而且在密切的人际交往和信息网络中获得大量有价值的知识信息,这正是初中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必须使用的手段。
研究性学习使初中生行为习惯逐步养成。研究性学习使初中生逐步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们通过研究活动变得更加认真学习、热爱劳动、爱护环境、勤于思考……这也为初中生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研究性学习使初中生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初中的课程绝大部分离不开实践活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搞社会调查,这就逐步提高了初中生的实践能力。
2初中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陈基本程序
第一步,确立课题。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条件,确立课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社会实际,自己确定课题;另一种是由教师提供若干个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课题。确立课题切忌盲目性和随意性,不经深思熟虑不仅会给研究过程带来很多麻烦,而且有可能导致失败,有时即使成功,也缺乏指导意义。
第二步,制仃计划。小组活动是研究性学习的最佳组织形式。每个课题小组一般以3-5人为宜,采取自愿组合、分工合作的方式。建组以后,为使课题顺利实施,必须制订相应计划。计划内容包括研究性课程的目的、内容、步骤、以及对调查问卷、访谈提纲、参观方案的编制等。
第三步,具体实施。这是研究性学习的中心环节。它要求学生根据课题研究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活动,及时调控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努力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持之以恒。课题研究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活动,常常是以月为单位来计算时间,学生平时课堂学习任务紧,课余时间有限,要坚持下去很不容易,没有执著精神,课题研究就无法贯穿始终。(2)要及时总结。课题组将前一阶段在社会实践和查阅资料中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得出自己的结论。(3)要展示成果。根据自己的研究,把研究成果用适当形式表现出来。
第四步,评价激励。研究性课程的评价重点是学生参与的过程,包括参与程度、所起作用、所表现的协作能力等。在研究性课程的评价中应采取客观认定的方法,允许学生按各自的能力将课题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研究性课程的成绩可以作为政治课的平时成绩,作为考核学生平时表现的依据之一,纳入到最后的总成绩中去。
3初中生开展探究性学习须注意的问题
首先开展研究性学习应冲破思想上的禁锢,特别是我们乡镇初中更应克服畏难情绪,我们应根据农村的特色,因地制宜选择一些课题,调动学生研究的积极性。
其次,要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研究性课程的开设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密不可分。在活动中,我们深刻感受到研究性学习与学生主体地位关系的密切性,具体表现在:活动过程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活动形式的灵活性和结果的多样性,活动成果受表彰学生的广泛性。不少并非平时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也同样能在活动中表现出色并得到老师的赞许。
篇8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教学设计 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自立式学习,教师不再一味地灌输和包办;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身实验获得直接经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探究式学习,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研究性学习必须实现从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跨越。研究性学习更加注重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能力的培养,深入了解本学科对于社会发展的实际意义和价值会有助于学生更加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建立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一、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1.研究性学习中的探索性实验
(1)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实验课的设计基本遵循三个步骤:已知的实验方案―已知的实验步骤―已知的实验结论。学生实验流于形式,这样的教学设计几乎没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余地,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形成、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
(2)探索性实验的实施。实验的内容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由实验小组做好学生实验的调查与知识准备、抽签选择定性实验、实验探索、实验再设计。
(3)探索性实验的方法。在实验调查、知识准备的基础上,各组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从实验设计开始教师就对学生给予重视,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由调查结果探索到学生的知识储备。实验探索和实验设计都由学生自主完成,从而将主体性教学模式体现出来。
在实验探索的过程中,教师提出一些新颖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观察。基本教学过程是:描述实验中的物理现象,能提出哪些问题,能否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能否预测实验过程的发展。在实验再设计的过程中,实验室对学生全天开放,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在探索同一实验中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法。例如: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的再设计中,学生提出了双安法、双伏法、电桥法测电阻的方案。
2.研究性学习中的开放性试题
(1)开放性试题的目的。开放性试题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性试题而言的。封闭性试题答案固定,练习针对性强,能定向巩固和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然而,学科教学要训练学生从概念、规律经假设演绎新知识。开放性试题是可以逐渐完善这一独特教育阶段过程的有效方式。
(2)开放性试题的结构,开放性试题按照学科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情境开放性试题――学科问题的背景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且丰富。
条件开放性试题――其未知要素是假设条件不足或条件多余。
策略开放性试题――其未知的要素是推理,且问题解决方法不同。
结论开放性试题――其未知的要素是判断,且一般情况结论不唯一。
例如,有一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额定电压为6V,额定电流为0.1A,现用电动势1.5V。内阻为1Ω的干电池向用电器供电,若每个电池允许输出的电流不大于0.05A,问怎样连接电池组?需要串联多大的电阻?
在研究开放性试题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查阅资料,巩固了基础知识,拓宽和加深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更加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使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学习”中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二、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创新能力
1.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研究性学习中,探索性实验和开放性试题教学,提供了许多富有挑战性的要求及学生积极思考的任务,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有利于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建立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
2.研究性学习有利于优化学生认识结构,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
在研究性学习中,探索性实验和开放性试题教学促进了认识结构的变化。学生利用各自的观察和经验整理自己的思路,获取新的推理方法。这种认知结构的变化使学生的学习策略也得到了发展。
3.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探索性实验和开放性试题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方法相当丰富,结论也不唯一。因此,它需要学生主体的发散性思维,在需求答案的过程中从多个角度,正反方面进行试验、思考、探索和推理,开拓思维技能,从中发现新的方法,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改善学生单纯接收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使之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同时,为学生提供把知识综合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使创新能力在这种学习方式中不断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王银明.物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篇9
关键词:操作能力;实验方法;重要途径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
课程。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物理“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物理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物理实验在教材编排上的局限性
1.教材中实验多为配合所学内容而安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因此学生不易通过这些实验掌握一些重要的实验方法
2.课本中每个实验的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都讲得十分清楚,
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操作即可
这样的实验只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是不够的,也无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目前课本中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只要懂了书上的定律,一般都能轻而易举地完成实验
这种安排违反了教育应该走在学生智力发展前面的原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不利的。
二、研究性学习促进实验教学方式的改变
1.教材编排更加科学合理
如人教版高一物理用控制变量研究法f、m、a三者关系时,过去教材提供的演示实验,直接是实验方案,这样学生思维受到了限制,新课程首先制订实验方案,研究解决两个问题,怎样测定物体加速度,怎样提供并测量物体所受的恒力,仅仅提供了两个案例展示解决方案的实例,这就给教师提供了展现的空间,也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的训练,也是实验教学方式的改变。
2.在课堂上创设一些实验问题让学生研究
利用物理课中碰到的各种各样问题,可设计一些供学生讨论的实验题目,并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探索、解决。如静摩擦力的有无、方向判断与大小计算,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纵观学生存在的问题:对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大小、方向模糊不清;不重视区分动摩擦和静摩擦;不会处理最大静摩擦力;对静摩擦力做功似是而非,不能准确把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接触静摩擦力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手握瓶子,对这个实验的研究,学生会发现很多问题,如静摩擦力产生条件、大小方向如何分析,手握的力越大,则静摩擦力怎么变化?运动的问题会受到静摩擦力吗?静摩擦力会成为动力吗?学生通过这样研究,深刻理解了静摩擦力的概念。
3.对课本中一些重要实验进行深入研究
物理课本中有大量现成的实验,有时可以对这些实验进行一些讨论和改进。如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时,教材实验单一、演示不方便,教师应该详细地讲清实验过程。如测量F的大小和方向,在相同作用效果下,测量F1、F2大小和方向,沿着这个思路,可以把实验改为在竖直面内完成,用重物代替橡皮筋,用两个弹簧秤测对应的数据,方法简单,效果明显。学生经历了这么一个碰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对增强学生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4.加强重要实验方法教学
在实验领域中有一些重要的方法,比如减小实验系统误差的方法、减小实验偶然误差的方法、实验探究规律的方法、迂回测量的方法等,这些方法不是在个别实验中,而是在许多实验中都有应用,因此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这些方法一定要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必要时,我们甚至可以根据实验方法来安排实验内容,集中安排几个某种方法体现比较典型的实验,这样便于学生深刻领会和熟练掌握某一种实验方法。
三、高中物理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1.利用研究性学习设计实验方案
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练好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将某些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研究什么?怎样设计方案?使用什么仪器?实验中需要观察什么?需要记录什么?如何处理实验数据?如何进行误差分析?用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运用实验这一手段来研究问题,以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
力。如: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明确物体自由下落的位移、速度、时间跟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来不但帮助学生解决了测定落体运动加速度的问题,而且在实验中发明了一种更为精确地测量下落时间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研究能力,以利于研究性学习的良好开展。
2.利用研究性学习改进实验装置
目前我校物理教学实验仪器陈旧、更新慢,与新课程要求差距大,尤其是农村学校配备差,像教材中的传感器等,致使一些实验无法完成,因此需要就地取材,改进实验教学。如对摩擦力实验的改进,让学生用牙刷来做摩擦力实验,利用刷毛的弯曲方向,观察摩擦力的方向,实验简单易行,令人印象深刻。
3.利用物理实验确定研究课题
学生的物理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适时提出一些比较熟悉和简单的实验性研究课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参与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作用和研究的乐趣,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例如:做了打点计时器实验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确定研究课题,测物体速度有哪些方法,这些方法有何优缺点,现实生活中怎样测物体的速度,怎样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物理实验等。
总之,通过物理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把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和教育理念贯穿于物理实验之中,增强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提高,促进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研究课题的质量;反之,研究性学习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学生在实验研究中树立了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养成了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解读.江西教育,2002(1).
[2]林崇德.学习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1.
篇10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新课程;策略
文章编号:1005-6629(2010)09-0032-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高中生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之一。[1] 学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要相信并依靠学生,将可以交付给学生的认知任务先交付给学生,然后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进行大量活动,在活动中自行感悟获取知识,发展学习天性,开发学习潜能,实现“学大于教”的目标。[2]
高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科知识与实验技能。因此,在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需采取多种策略唤醒并整合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体会和自主开展研究性活动,提升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目前高中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认识不足
主要表现在: (1)不理解“为什么高中阶段要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意义是什么?”;(2)不清楚“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步骤”; (3)缺乏有效的研究策略,缺乏对自己的研究过程进行评价、反思和总结的意识与方法。
2.2学生对自我认识不足
主要表现在: (1)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确定合适的研究课题。(2)研究动机不足,遇到困难,缺乏恒心与毅力。
3 促进高中生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3.1开展研究性学习前,进行必要的课程知识辅导
(1)以讲座形式介绍研究性学习
介绍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包括四个阶段(确定课题、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得出结论)。然后针对上述四个阶段,老师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如何选择合理的研究课题、如何进行资料搜集、如何制定实验计划等等。同时, 介绍科学研究中如何开展调查,包括问卷的设计、数据的处理、调查结论对实验的启发等等。
(2)以优秀论文作为学习范例
推荐若干优秀论文供学生借鉴与学习, 如:
①以实验法、访谈法为主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案例――《生活中食用盐种类的调查及“真盐”与“假盐”的辨别方法研究》。
②以实验法、问卷调查法为主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案例――《垃圾分类回收在广州的调查报告及分解有机垃圾的实验报告》。
③以定量实验、对比实验法为主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案例――《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的测定》。
3.2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多向交流,反复磨合,落实研究过程
研究性学习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在这四个阶段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研究历程常常是一种螺旋式的推进。譬如,学生在搜集了资料后会发现自己的题目不太适合研究,因此会对研究的课题进行更改;又如,学生在开展研究后,得出结论的同时又生长出新的探究点,因此又会开展新一轮的深入研究。在这个反复磨合的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维持学生的探究热情,及时进行探究的指导,使学生获得反馈与自我调整,增强学生在活动中的自我效能感。
(1)尊重学生的兴趣,允许学生尝试,鼓励组员相互沟通与协作。
[案例1]在第一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上,×××等同学初步确定他们的研究课题是“验证零度可口可乐是否真的不含糖”;但经过一周的资料搜集后,该小组的研究课题却变为了“验证果粒奶优的营养成分”;然而,在真正进行实验研究的那天,该小组的研究课题变为了“验证茶叶中是否含有咖啡因”。
老师询问学生为何否决“零度可口可乐”的方案,学生认为在搜集资料时,无法找到合适的检验方法,所以否决该题目。
关于“验证果粒奶优的营养成分”的方案,学生则认为该实验方案较容易,所以决定采用,其中实验内容包括验证果粒奶优中是否含维生素C、蛋白质、还原糖等。
至于后来为什么采用“验证茶叶中是否含有咖啡因”的方案,那是因为小组组长认为“果粒奶优”的方案技术含量太低了,希望换成这个课题,于是小组成员与组长产生了分歧,在组长的协调下大家决定尝试一下。
最后,该小组经历了两天的蒸煮茶叶等实验,制得了少许的白色粉末,学生估计这是咖啡因,但苦于没有更好的仪器验证咖啡因的成分,所以经组员讨论,该小组重新进行了关于“验证果粒奶优的营养成分”的实验。
[反思]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选题的权利,不能包办或代办,否则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最重要收获不在于研究是否有成果,而是让学生能够体会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掌握研究的方法与策略。
为了提升“验证果粒奶优的营养成分”研究课题的内在价值,老师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发现果粒奶优与娃哈哈营养快线是同一类乳酸饮品,于是,建议学生在做实验时可以用纯牛奶、营养快线、果粒奶优进行对比实验,比较三者的营养成分差别,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更多的对比信息。
(2)在研究性学习中,老师要做学生的拐杖,但不做学生的字典。
[案例2]×××等同学的研究课题是“关于营养盐的研究”,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对铁强化盐的评价是:“那盐的颜色怎么有点黄呀?”对钙强化盐的评价是:“好夸张,溶液pH显强碱性喔!”
学生1:为什么铁强化盐显黄色的?
教师:那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2:Fe2+被氧化为Fe3+吗?
教师:你们查一下资料看看吧。
学生1:补铁是指人体吸收Fe3+还是Fe2+呢?
教师:以前好像有学生做过铁强化盐的研究,你们去中国化学课程网的学生频道查一下。
学生2:钙强化盐溶液为什么显强碱性?
教师:强碱性意味着有腐蚀性,为什么还作为营养盐呢?你们去查一下,而且还要查一下使用钙强化盐时有什么注意事项。
……
[反思]研究性学习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与进步的阵地,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助手,而不是学生的百宝袋,学生需要的是从教师那里获取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而不是研究内容的相关知识。因此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课本等资源分析研究结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反思、评价、调控能力。
在第二天的课后,该组同学告诉老师他在网上找到答案了。补铁最好是让人体吸收Fe2+,因为铁强化盐易被氧化为Fe3+,所以其补铁效率较低。钙强化盐中因含有活性钙,所以其水溶液显碱性,因此,胃酸过少的老人家及婴幼儿不适宜食用钙强化盐。
(3)引导学生掌握对比实验的要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对比实验易于让学生找出物质间的差异,提升研究报告的价值。因此,让学生把握基本的空白对照实验的意义、实验过程中外界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化学试剂的用量如何控制、对比实验中的“同”与“异”的因素等问题,对于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十分有帮助。
[案例3]××等同学研究的课题是“方便面是否真的没营养?”,他们对某品牌方便面的三包调味包进行了实验研究,证明调味包中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于是,他们写出了研究论文证明“方便面是有营养的”。
[反思]学生在进行研究时,易出现研究目的不清,妄下结论的情况。如该小组的研究对象是方便面,但实际研究对象却变成了方便面的调味包,以“检验调味包是否有营养”来证明“方便面是否有营养”,这个命题显然不合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笔者根据与学生的访谈得知,学生认为方便面必然含有淀粉,所以认为没有研究的价值,“方便面有营养”应来源于调味包中还含有其它的成分,如蛋白质、维生素C、脂肪等,所以在实验中选取了调味包作为研究对象。
这反映出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忽略了量的问题。“有”不等于“含量多”,更不等于方便面的营养成分高于其它粮食。因此,老师引导学生调整课题的研究方向,因为“是否有营养”无法从定性的实验中简单推断。笔者引导学生选取同类食物作为研究对象,以其它快食面调味包、味精等与康师傅快食面的调味包作比较,分析康师傅快食面的调味包是否在营养成分种类上优胜于传统的调味包或味精。学生的研究课题最终改为“方便面的调料剂与味精间的营养对比”。
[案例4]笔者与研究“果粒奶优的营养成分”的研究小组成员的对话:
教师:你们用果粒奶优与纯牛奶做对比实验,是否有点不妥?果粒奶优是乳酸饮料。而且你们的初步研究成果显示,纯牛奶含蛋白质,果粒奶优不含蛋白质,这是真的吗?可口可乐公司推颂果粒奶优中含有大量乳清蛋白。
学生1:我们敢于权威嘛!
教师:你们是不是实验过程中没有控制好试剂用量呀?
学生2:怎么会呢?老师,我们有注意用量的。
教师:你们还是再重复做一次实验吧。
学生2:好,我们明天再去做一下实验。
教师:还有,听说可口可乐公司是为了打击娃哈哈集团的营养快线在乳酸饮料市场上80%的占有率才推出果粒奶优的,它的优势应是果粒奶优含水果颗粒,你们参照的对象是否还应引入娃哈哈的营养快线?
学生1:那我们的调查与实验研究就以这两个竞争对手来作对比吧。
在研究性学习中,引入对比实验,有助于学生找出题目的社会价值与闪光点,提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信心,让学生看问题的目光变得更客观一点、更实证一点。
(4)融合课本知识,拓宽学生的研究空间
老师若能让学生自主整合他们所具备的知识,那么学生的研究空间就会广阔多了。
[案例5]×××等同学研究“珍珠奶茶的成分”。对于这个课题,笔者开始是不太看好的,因为检验奶茶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奶精等成分,是十分麻烦的事情。然而,该小组学生根据生物课本中关于蛋白质的测定方法,了解到可用苏丹红III检测蛋白质;其次, 设计实验对比牛奶与奶精的成分有何不同,发现奶精内含有淀粉,而牛奶中不含淀粉;于是,该小组取样四种来自不同饮食店的奶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各样品中是否含有淀粉,从而间接分析出样品中是否含有奶精;而且,学生还以自制奶茶作为对比实验,分别用奶精+红茶、牛奶+红茶、奶粉+红茶进行对比,发现市面上售卖的奶茶颜色与奶精+红茶的样品颜色极相似;最后,学生还检验了珍珠奶茶中的“珍珠”是否含有淀粉,以及尝试检验奶茶中是否含有工业氯化镁。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的支持不仅仅来源于物质与知识上的支持,还要有一定的耐性,让学生好好思考自己的研究计划与方案,培养学生的反思与探索精神。
3.3 开展研究性学习后,向优秀论文学习,形成研究成果
学生在撰写论文时往往存在如下的不足:
(1)条理不清。虽然学生完成了实验,但多个实验之间的关系未能理清,每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总是混在一起,用一两段话来表述。
(2)研究方法单一。只呈现了实验法得到的基本结论,未能进行问卷调查、访谈等。
(3)未能提升课题的社会价值。如研究奶茶的学习小组,在开始时只是着眼于研究奶茶的成分,但对于为什么青少年热衷于饮用奶茶的研究不足,因此笔者建议该小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根据其研究成果在学校书写了一份倡议书。
(4)未能记录研究性学习中的收获。如学生在采访中的日记、实验中的札记、个人感受等等。
(5)引用网上的摘抄内容十分多,阐述个人成果的内容十分少。因此,在论文撰写中应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总结搜集的资料。
针对上述不足,笔者采取了以下策略:
(1)要求学生向优秀论文学习,学习优秀论文的内容布局,文字措词,段落体例等。
(2)老师对论文中不足之处用红笔指出,并对学生论文进行面批,以文字形式把意见写在学生的论文草稿上,供学生课后详细分析。
(3)表扬学生在每次修改论文后的进步与论文闪光点,让学生体会论文撰写中需做到纲举目张并逐步提高。
4 实施成效
自2007年2月至2010年2月,笔者先后三次在校内高一、高二年级开展关于“食品中的化学”的研究性学习,×××等同学的《关于对“地下工场”里的白果加工情况的调查与研究》获第八届广州市“我与化学”比赛一等奖;×××等同学的《珍珠奶茶成分研究报告》获第十届广州市“我与化学”比赛二等奖,并刊登于《少年发明与创造・中学》第180期上。
近一年来,该课题的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升了高一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009年9月,笔者任教的高一(4)班各科成绩较差,尤其是数理化三科。自从有两个来自四班的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关于“奶茶”与“山楂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后,在班内带动了不少同学来参加化学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逐渐高涨,化学成绩有大幅度提升。在期末测试中,该班的化学平均成绩从年级第十四名升至第八名,而且化学也成了他们骄傲的优势学科之一。
不少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感想中认为获益良多。如×××同学总结到“通过这个有趣的活动,我获益匪浅:朋友多了,动手动脑能力强了,实验严谨了,更懂得了团结的重要性,这都要谢谢我的指导老师和我的队友”。如×××同学写道“在这次的探究活动中,我们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展,虽然耗用了时间,影响了我们的作息时间与课业,但我们没有后悔,因为它使我们学到了更多的知识,锻炼了我们的各种能力,帮助我们从课堂走向社会,有利于我们今后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研制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8~64.
- 上一篇: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主要工作
- 下一篇:果树病虫害防治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