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22 18:02: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0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实验室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功能逐步提升,实验室的教学科研活动日趋频繁,各种实验安全隐患日益凸现,已引起高校自身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作为实验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设教学科研正常运行及不断创新的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是高校实验室管理职能部门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2004年8月,教育部高教司文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厅[2004]21号)明确将实验室环境安全列入了实践教学的评价范围,因此如何科学地对实验室的安全进行控制与管理是我们实验室管理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1]。
1 实验室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高校实验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实验设备的不断增加,使用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多,流动性越来越突出的今天,实验室的安全问题一直在警钟长鸣,不断的安全事故一次次提醒我们重视安全的必要和重要性。
1.1 安全意识的淡漠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意识的淡漠主要体现在管理人员与使用人员。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必须树立完善的安全意识,从理论到实际切实贯彻安全的理念。比如定期的安全教育,安全检查等,绝不能敷衍了事,这也从学校层面要求要求平时的工作检查必须做到细致,认真。有错必纠,有错必罚,赏罚分明。使用人员包括教师和学生,相对来说,教师无论从安全意识到理论掌握比学生都高一个层次,但是在以往的安全事故教训中,教师出事故的例子也不在少数,这就需要我们警钟长鸣,去除侥幸、麻痹大意的思想。只有教师的安全意识得到彻底的贯彻和提高,才能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灌输安全的理念,从自身实际出发,言传身教,提醒学生安全的重要性。
1.2 安全体制的不健全
当前,高校的实验室的安全工作一般由多个部门共同管理。比如设备由国有资产管理科统一规划和管理;消防等由保卫处统一管理;有毒有害试剂由实验管理科管理等。多种部门的交叉管理,造成管理效率低下,各行其是,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及管理盲区,很难形成统一的安全保障体系。
因此,形成统一有效的管理模块意义重大,势在必行。而安全保障程度的高低,与实验室安全管理可操作性的强弱正相关[2]。国外大学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的建立了“环境、健康和安全”管理系统;香港科技大学的以校长为带头人层级管理的安全管理系统等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资源统一,从上到下,分级明确,层级管理,问题到人,细致可行。
1.3 安全教育的不足
目前我国初、高中生应试教育现象严重,在初高中时主要是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为主,而对安全教育问题并不太重视。在进入大学后,面临高校实验室的精密仪器、复杂操作、门类多样,这样以前安全知识的匮乏的缺点就很容易暴漏出来。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指导我们安全教育的重要方针。高校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与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充分发挥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实验室的安全问题。
举行安全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学校可以经常举行安全知识讲座,组织师生观看安全教育的录像、举行安全竞赛等活动,全方位立体化形象的宣传安全知识的重要性。编写安全教材,对初次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考核通过后方可进入实验室。
2 结语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关乎每一个使用者的切身利益,从安全教育入手,抓好安全管理,切实提高安全意识,才能有效的提高安全效率,降低安全隐患。从培养学生的角度来讲,良好的安全习惯会让他们受益终身。让我们都从自身做起,为建立绿色、健康、安全的高校实验室环境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温光浩,周勤,程蕾.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153-157.
篇2
一、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现状及问题
在高校的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往往会配套设计针对环境专业基础实验室和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实验室来加强对实验室安全环保问题的管理和工作,同时,实验室会配备具体的仪器室、药品室来对实验操作过程中所运用的仪器和药品进行管理和监控。同时,为了预防可能出现的实验问题和实验污染,需要加强对实验室周边的监控管理、完善包括消防系统、通风系统在内的紧急事故处理系统,针对可能出现的实验室问题进行及时处理。虽然,高校通过一系列的配套设施和手段来加强对实验室的安全和环保管理,然而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由于自身实验操作不当导致的实验室问题仍然存在,造成这一系列问题存在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师生之间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以及责任意识所导致的。师生之间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需要加强,由于安全意识的缺乏最终所导致的实验室事故比比皆是,通过加强师生之间的安全观念能够有效地缓解和减少可能出现的实验室事故。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为了防止造成实验室污染的扩散需要尽可能选取试剂最低使用量,来达到减少污染、节约药品的目的。学生需要加强自身安全保护,以及对实验室的污染物进行及时处理,避免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意识。缺乏有力度的奖罚制度,在实验室的安全和环保管理过程中,需要确立和明确奖罚制度,实验室的安全环保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对于由于不当操作导致的实验室事故所造成的损失,需要进行严厉的处罚。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督促实验室工作人员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还能够起到警示的作用,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明白实验室安全环保的重要性。同时设立奖励制度,对于能够遵循实验室操作规范并严格恪守的人员进行一定的奖励,为对实验室安全环保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作者进行鼓励。
二、建立健全的实验室安全和环保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安全和环保管理制度是保障实验室工作能够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障。其中,作为实验室而言,其工作的核心目的就是在安全合理的前提下开展科研工作的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下,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实践教学中心在实验室安全方面根据实验仪器以及实验药品分别制订了不同的管理制度,以及对实验室的卫生制订了相关要求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规范。同时,针对可能发生的实验室事故,做出了应急处理和规范,制订了突况下的紧急预案,确保在意外发生时能够正确地采取应对措施并对问题进行解决。加强实验室安全环保的落实工作,设置专人管理看管,以便加强对于实验的安全和环保管理。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实验室安全的规范管理和排查,因此,可以通过开展定期检查的方式来排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仪器设施的正常使用进行考核,保障实验室管理的规范性。
三、加强安全、环保教育及培训安全、环保教育的推广和普及
对于提升实验室工作人员以及学生的安全环保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对此,有关部门可以定期开展讲座和安全教育培训来加强对于工作人员和学生的教育,使其明确安全环保意识在实验室操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定期组织人员开展全方位的安全检查。对于不曾有过实验经历,或初次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对其进行统一实验室安全教育课堂,来进行安全教育的培训,用以提升安全意识,对于那些存在着一定危险性的实验而言,在实验开始之前,更加需要着重强调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对于实验安全教育无法达标的学生和工作人员,拒绝其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来将安全意识明确至学生的意识深处,提升实验安全的保障。
实验室的安全环保工作的有序开展是实验室能够得以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同样也是实验教学能够进行的先决条件。在高校进行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实验室的管理也需要进行创新和发展,通过加强监管能够显著的降低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和实验事故的发生,相关制度的完善是实验室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
作者:张惜嘉 单位:江苏大学
参考文献:
[1]孙艳.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管理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v.31;No.213(6):169-171.
篇3
关键词:高校;药学实验室;安全;管理
一、高校药学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意义
(一)医药学专业实验室的重要性
理论知识需要用实践进行检测,药学专业实验室是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实验室不但是学生技能实训的重要场所,而且也是“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重要场地,实验室是学生和老师频繁使用的地方,因此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药学实验室涉及跨学科领域,同时也就配置大量设备和器材,其中部分器材、设备,以及化学药品具有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后果则不堪设想,因此实验室的安全隐患较多,所以加强对药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是对学生和学校安全的负责态度。[2]
(二)医药学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意义
药学类专业是一个庞大又复杂的学科,本身涉及的领域众多,其中包括药学专业、临床药学专业、药剂学专业、药理学专业等。众所周知,大部分学生将来要面向医学类工作岗位,而医学类工作非常强调实践专业的操作能力,只有用大量的实验才能提高学生的医学技能,在药学专业中涉及有化学实验、医学实验、动物学实验等多种不同类型的实验。同样道理,药学实验室中仪器设备和化学品等实验材料多种多样,其中部分材料属于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易挥发的危险品,因此保证实验过程和实验后期处理等工作的安全是实验室的第一原则。
二、高校药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
(一)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部分高校药学实验室对于安全管理制度不够重视,墙上虽然张贴着安全管理条例,但是很多操作和管理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让张贴的“安全管理条例”成为了一纸空文,安全例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也没能及时整改,管理人员对整改检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走形式,给实验室的安全造成很大的隐患。实验性器材摆放不够合理、试验性器具操作未能按安全手册进行、清理实验室垃圾时不分类,危化品、易燃易爆品、有等废弃物乱放乱扔等相关问题,都暴露出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安全管理问题。[3]
(二)安全意识淡薄
实验室中设备、器材、原料众多,是具有安全隐患的地方。在高校试验中部分老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只是看重实验过程,但是没有关注过实验本身的安全性,甚至低估试验品的危险性,怀有侥幸心理。人员在实验室进行操作就应该对实验室的安全隐患有一定的认识,要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也要对实验室的财产负责,也对周边的环境保护负责。部分老师和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在实验室工作和学习中常常麻痹大意,安全管理工作中,对不安全因素也视而不见。这样的情况给实验室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基于此,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安全意识淡薄是导致存在管理安全隐患的最主要因素,探寻有效的管理规范模式,提升安全规范操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实验室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根基。
(三)安全教育不足
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安全教育首先是让学生了解安全事故的危险性,在思想意识上加强学生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对学生进行危险情况应急处置教育,当危险临近时如何能将生命财产的损失降到最低,也要学会自救和救人的方式方法。同时也要加强对于老师的安全教育,老师在常年的教学中,自以为熟练掌握了安全知识,但是越是轻车熟路,就越容易放松警惕,提倡老师和学生一同学习安全知识,这是对老师的安全意识是一个加强巩固的过程。[4]
三、高校药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
(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是对实验室人员的一种有效性约束,制定完善的高校药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对于各种操作规程和废料处理环节加强管理。实验室操作要有详细的规定,并设立安全责任体系,对于安全问题层层管制、建立追责制度。对药学实验室定期进行抽查,并将发现的安全问题进行通报批评,隐患问题要进行限时整改。在实验室明显部位张贴安全标示和安全标语,对于危险性操作和处理方法,要有详细明朗的操作规程。对于危险制剂的存储、搬运和处理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实验室人员可以感受到安全防控的严肃氛围,也能让学生和老师掌握和熟悉安全应急措施。[5]基于此,要探索构建现代安全管理体系,提升实验室安全操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保障实验室安全。
(二)建立安全教育平台
对于实验室安全教育不能松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宣传和教育,建立实验室安全网络平台,让实验室人员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查询安全知识、了解安全规范,并设立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让实验室人员定期进行继续教育和考核,无准入资格的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加强实验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药学实验室可以将网络教育纳入实验室教学范围内,统一标准、统一考核、让所有人员进入实验室要先通过实验室网络安全教育考试,并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活动,对于应急性突发事件做到事先预防。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如果说安全教育和安全规章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的“软件”,那么完善的基础设施就是实验室安全的“硬件”。实验室内、外必须要有相应的安全防护保障措施,例如实验室要配备灭火器、火灾报警器、消防通道、急救箱、通风设备、安全环保的下水通道、危险废弃品(包括包装盛放的容器)暂存柜、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的处理装置等。安全防护设备要在实验室易操作部位且保证没有遮挡物,并在设备上方或侧方有简单明了的操作方法说明。在安全教育平台上要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安全设备操作培训和考核。实验室人员初到实验室时要熟悉实验室门窗、通道、楼梯口和安全出口位置及等周围环境特征,了解室内、外安全设备用途和用法,不定期对安全设备实操进行演练,将可能发生危险情况的处置方法加强练习。
四、结语
高校是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的实验教学是对科研活动和实践操作都有重要意义。高校中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关系到广大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也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最重要环节之一,老师和学生都应该共同遵守实验室安全规程。高校药学实验室的管理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无论在器材摆放、实验操作规程、实验后的清洁等各个环节中都不能出现疏漏,我们要加强人员安全意识,做好实验室建设规划工作,不断探索安全管理最佳方式,坚持科学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1]张海红,沈军波.药学专业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87-88.
[2]刘旭明,刘放.国际视野下药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方式与规范[J].药学教育,2018,34(6):68-72.
篇4
关键词: 安全管理 生命科学实验室 实验室安全
高等学校作为重要的教学和科研单位,承担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高校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是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必备场所[1],是全面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必要场所,同时是高校人财物高度集中、安全事故易发的重点部位。近年来,高校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持续增长,在硬件设施逐步加强的同时,软件管理存在的问题不断显现。
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研究生命现象及探索生命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都离不开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目前,我校生物学专业的实验课学时所占总课时的比重已经达到50%,这些实验课都是在实验室完成的,高校生命科学实验室是开展生命科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2],在生命科学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中发挥重大作用。针对高校生命科学实验室安全管理面临的新形势,要准确把握安全管理的特点,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扎实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1.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种动态的、全程的管理[3],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保障教学实验和科研正常运行的需要;是保障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的需要;是创建平安校园与和谐社会的需要。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学科实验和科研本身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实验室的设施设备及用品的潜在危险,若使用、维护不当都可能造成严重事故。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保障实验室安全运转,维持正常教学、科研的关键[4]。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和地方对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实验室建设规模、数量、价值不断扩大,实验室使用的人数、时间、效率不断提高,实验室面临的和潜在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多,火灾、中毒、环境污染、偷盗遗失等事故屡屡发生,轻则财产损失,重则造成人员伤亡。只有确立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价值理念,切实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才能确保高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学校的资产安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对高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全和稳定都至关重要,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必须格外重视。
2.高校生命科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特点
实验条件的改善,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任务和内容也产生相应变化。目前,多数高校的实验室都具有以下特点:涉及资源多、学科门类广、人员组成复杂、安全隐患较多,造成安全管理难度大。为此,很多高校纷纷出台各类规定与措施,以保障实验室安全。但实验室建设与安全管理相脱节的现象仍然存在,有时安全管理明显滞后,给实验室带来较大隐患。
高校生命科学实验室包含各种类型,既有单纯属于生物学专业的实验室,又有与医学或者化学专业相关的实验室;既有主要承担实验课的教学型实验室,又有主要承担科研项目的研究型实验室;既有国家级、省部级的重点实验室,又有普通实验室。不同实验室的安全防护要求也不同,而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师生的安全意识、技能水平、操作规范程度都会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产生影响。实验室主体以学生为主,流动性大,新老交替一直进行着,实验室安全教育和管理难度较大。随着高校教学、科研事业的迅猛发展,实验室正在向技术、知识和设备密集的综合型教学科研基地发展。实验室要使用各种化学药品、易燃易爆物品、剧毒物品、放射性物品和生物实验品,有些实验需要高温、高压、超低温、强磁、真空、微波辐射、高电压或高转速等特殊环境和条件,由此还引起危险化学品安全贮运、实验室使用、实验室排污(废气、废液、固废、噪声、辐射)与处置系统等一系列安全与环保问题[5]。
3.实验室安全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各高校都把教学科研工作视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对学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对安全工作的本质认识不足,重视度不高,对于一整套的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缺乏统筹性的思考,宣传教育趋于淡化,仅凭经验就想当然做出决定,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识,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师生安全意识较淡薄,持有或在潜意识里持有“不出事就是安全”观念的师生占绝大多数。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由于领导重视不够、师生安全知识不够,缺乏自主学习的文化氛围、平时养成不良的习惯,疏忽大意等导致事故时有发生。
现阶段,许多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都由校办、保卫处、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或环保部门负责,形成管理部门多、体制相对松懈的局面。而且管理部门之间的不必要摩擦,降低了管理效率,容易出现互相之间的推诿现象,导致管理体制不健全,安全监管不力。大多数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体制不完善,缺乏通识层面的培训和具有实验室自己特色的专门培训,教育培训不规范、管理难,管理力度不够,更涉及多头管理、交叉管理等问题。
缺乏对实验室进行安全分级。国家有对生物实验室安全分级的具体申报和评审指标,但缺乏对其他实验室的安全分级指导。
新时期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性管理制度,不仅存在上述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也存在现有制度检查督促不力,执行落实不细的问题。例如,实验室三废处理缺乏专业部门统一管理,大部分高校实验室没有污染治理设施,对未经严格处理的三废(废气、废液、废渣)尤其是成分复杂,毒性较大的废液只采取简单的直排或稀释后直接进入下水管网的处理方法,日积月累,产生的毒性,造成的污染是不容忽视的[6][7]。
实验室设施陈旧,安全隐患多。再加上实验仪器增多。用电功率增大,供电设施老化,安全资金投入不足,消防设施不足或老化,没有一套完整的应急逃生的方案,缺乏道路识别、标志和图示。在实验大楼内应明确标出实验室的位置及安全通道[8],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4.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措施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要有制度建设作保障,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一整套严格、有效、富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并在实验室的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没有严格的管理和明确的职责,安全就没有保障。在实验室安全工作中要不断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责,推动高校建立统筹负责安全的机构,并在各单位设立以安全工作为首要职责的管理岗位,只有这样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才能够得到切实保障。而不再是依靠其他岗位的行政人员兼职负责安全工作,致使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监督。
此外,由于高校实验室类别众多的特点,要求各实验室的管理规章制度切合每一类实验室的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工作制度和规范。实验室的管理水映了一所高校的整体的管理水平。高校实验室具有使用频繁、人员集中、流动性大、大量贵重仪器设备和重要技术资料集中等特点。因此,其安全性管理问题不容小视。制定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解决好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有利于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实验室安全中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素质欠缺,与安全行为背离是导致实验室事故的最主要原因。通过加强管理,提高相关人员对实验室的安全意识,从根源上解决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有利于减少实验室的人为性的事故,减少学校的重复性投资,保障实验室安全及学生和教师的人身安全。学生的安全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教育获得的。学校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实验室的安全性管理是一种制度,一种约束,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自控力[9]。一些高校开展安全讲座,播放实验室安全教育影片等,不仅使学生学到安全知识,而且在实验室中知道如何避免发生事故,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在危急关头知道如何自救与救人,这对学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因此,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进入实验室的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形成人人知安全,人人重安全的良好氛围,力争从源头上解决实验室安全问题。如开设安全课程,让学生对实验室安全有系统、全面的学习和了解。结合不同学科和专业,编写专门的实验室安全手册,对进入专业实验室的人员进行有针对性培训,严格实施实验室准入制度。与保卫处加强实验大楼火灾逃生演练和化学试剂泄露救助演练等活动。收集全球高校实验室安全方面的信息和案例,定期举办实验室不安全操作图片展,实验室不安全因素图片展和实验室安全事故图片展,警示师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举办多形式的实验室安全活动。开展诸如安全咨询日活动、安全报刊设计、安全知识竞赛、安全讲座、安全标语口号征集、实验室安全志愿者等让广大师生易于接受的安全活动。在结构复杂的实验室大楼各楼层设计和悬挂道路识别、标志和图示。防止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管理部门应积极寻求转变,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管理人员也应由纯管理型向专家型转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通过网络安全考试建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等,取得良好效果,值得借鉴。
安全检查对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心,强化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检查找出不足、发现隐患,既可督促实验室整改,又可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要时刻牢记“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要切实通过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规范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建立例行检查、不定期抽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立体实验室检查制度。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依据化学药品的数量和类型、设备种类进行安全分级,具体分成低度危险、中度危险、相当危险和高度危险四个等级分级管理。根据其不同的分级对其采用不同的检查标准和手段,做到重点部位重点检查。
安全采购,确保设施设备和实验用品质量的关键,从源头确保实验室的安全,硬件的质量安全了,实验室的安全就有了坚实的保障购置安全系数高的设备,配置大型仪器的配套安全设施,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通风、冲淋和消防设备,及时报废达到报废标准的仪器设备,定期开展有关设备的年检工作,配备齐全化学药品废弃物回收装备和处理设备等以保障实验室的安全。
生物实验室的许多废物属于特殊垃圾,污染性、危害性很大[10]。如细菌、病毒、病原微生物、实验动物的尸体或器官,放射性同位素实验的材料,实验后废弃的移液器、试管、手套等物品。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和生物类垃圾一旦进入环境,就会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生态产生严重危害,造成难以估量甚至不可逆转的损失,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妥善做好处理工作。有毒有害物质和生物类垃圾的处理有专门的技术和标准要求,实验室经过消毒或高压灭菌处理后,统一交由政府环保部门指定的机构进行做集中焚烧或深埋处理。高校安全管理部门要监督各实验室按照要求进行初步处理,将其分类存放于指定场所和专用容器内。同时倡导实验室要尽量使用无毒无害或者毒害性低的试剂,并采取必要的奖惩措施,控制这些物质的产生量,尽量降低其危险性。
5.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
实验室建设是提高高校综合实力、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内容。为使实验室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保证实验室安全、高效、可持续运行和发展,必须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安全管理体系。在创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中,不仅要借鉴先进高校的成功经验,还要充分考虑每一所高校都有自身的学科特点,有所侧重,有所突破。要调动各职能部门和相关院系的积极性,共同协作,共创安全。安全管理体系创建过程的每一步都需要高度重视,要“以制度保安全,以行动促制度”,既要重视制度建设,为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又要重视实际推行,避免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必须形成一套保障安全管理长期有效开展的管理体系,并根据学校发展、实验室组成、研究方向的变化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变更不断改进,自我完善。
实验室安全条件建设应与实验室建设要同步进行。实验室应配备足够通用安全设施,如灭火器、烟感报警器等,楼道内设紧急安全通道,在高压容器、煤气阀门等处设醒目的安全标志。专业实验室要配备必要的安全环保设施和个体防护装置,如化学实验室中的通风橱、洗眼器、防毒面具;生物类实验室中能对废弃培养基等进行统一处理的高温高压消毒装置。放射性实验室中有防辐射、防泄漏设施,源库有视频监控、防盗报警系统等[11]。在实验室及时地配备和更新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和用品,安装必要的检测、监控设备,以期及早发现实验室中的安全问题,及时采取必要措施,杜绝实验室事故的发生和发展。
为了有效应对各种实验室突发事故,在事故发生之后尽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是完全必要的。应急预案应包括组织体制、应急措施和事故处理步骤等内容[12]。为了保证事故发生后按照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应付,必须进行日常演练。
只有创建符合自身实际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实验室安全、健康、环保、可持续发展,才能使实验室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6.结语
安全是实验室正常运转的首要条件,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对确保实验室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及保障人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3]。高校要将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置于中心工作的重要地位,认真研究高校生命科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策略,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工作成效,为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使广大师生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14],建立长效机制。
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一所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实验室的安全性管理是一项细致而繁琐的工作,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做到安全意识牢固,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技术先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才能促进实验室管理工作事半功倍,才能推动实验室的功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廖庆敏.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之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68-170.
[2]由继红.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浅谈[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3):179-181,184.
[3]李五一,谷大丰,胡放.香港高校实验室安全和环保工作考察及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9):10-12.
[4]刘林涛,田慧珍,高校实验室安全体系改革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212-214.
[5]阮慧,项晓慧,李五一.美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给我们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10:4-8.
[6]郭亚.化学实验室环境污染[J].环境科学,2009,22(1):55-57.
[7]刘淑萍,张世铭,张新华.高校实验室应对安全事故突发事件初探[J].中国公安安全,2005(4):44-46.
[8][美]丹尼尔・D・沃奇,著.徐雄,冯铁宏,祝东海,译.研究实验室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9]高淑芹,平梅.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0):149-152.
[10]汪建华,张惟才.研究型生物实验室的管理[J].生物技术通讯,2008,19(1):154.
[11]李殿鹏.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345-346.
[12]徐建斌,赵涛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9,4(8):164-165.
篇5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实验;桌面安全问题;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0-0000-02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不断提高人们现代化生活与工作的效率,信息资源的应用更加广泛,但同时也给信息与数据的安全性与保密性带来了很大的风险。网络环境下,用户的安全防范意识较为薄弱,而网络犯罪则逐渐向技术化与专业化发展。在实验室安全环境建设中,防止由内部原因产生的安全风险非常重要,而桌面安全则是其中的核心问题。
1 计算机桌面安全在实验室中的重要性
无论用户选择活动桌面、传统桌面或介于二者之间的混合界面,对任何组织机构来说,桌面安全都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网络是与互联网连接的,在进行教学、实验、休闲娱乐等活动中,容易受到外界网络病毒的危害与网络骇客的攻击。在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病毒传播途径不断丰富,骇客的攻击手段也逐渐多样化,攻击行为也越来越隐蔽。如何保证桌面系统的安全,有效抵御病毒攻击与恶意侵入,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已经是现代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的重要课题。桌面安全防护的设计内容范围很广,几乎包括了信息安全的所有技术,比如信息存储过程中的加密、网络访问用户安全认证机制、电子邮件安全与系统权限控制等。目前,90%以上的终端用户使用的是Windows XP/WIN7或以上的操作系统,而这几种系统的安全漏洞又非常多,微软公司会通过定期安全补丁的方式来弥补这些漏洞,但由于端终用户缺乏相关知识,导致补丁安装的不完全、不及时,这就会严重影响终端计算机的安全,从而导致更严重的整个内网安全问题。
对用户桌面的选择来说,创造下面各种用户环境是适当的:要激励有自信心、关注自己系统的用户。要支持一群能经常重新配置系统以提高或检测软件或配置的用户。要加强用户培训,告诉用户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要鼓励用户独立学习和熟悉计算机环境。管理机构不要把桌面作为一个合作资源加以分配和控制。要大力加强对桌面问题解决能力的培训,特别注意“禁止操作”选项和“禁止操作”列表中的限制项。如果不是这样的工作环境,而是允许桌面自由放开的选择,就会增加使用成本。增加的成本将直接成为这些无经验用户的负担。很明显,开放性选择对管理机构里的部分用户组可能是合适的,但对其他人却不合适。
2 桌面安全存在的问题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中需要分析对桌面安全产生威胁的缓解,采用针对性的技术措施与安全策略,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在对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调研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影响桌面安全的问题,包括:
2.1 移动存储介质的安全风险
现代硬件技术的发展使得移动存储介质存储量不断增加、体积不断减少,便于携带的移动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智能手机等都具有较高的隐蔽性与通用性,带入机房比较容易,管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移动存储介质中存在有很多个人文件,感染计算机病毒的可能性也不断增加,同时影响到系统的运行处理速度。
2.2 不规范使用的安全风险
在上机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系统安全的认识不够,可能将系统文件错误删除,导致系统崩溃不能稳定运行。同时由于教学的需要,实验室网络会与外部网络连接,不安全链接与安全风险文件的下载都会早成实验室计算机的病毒感染,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更有甚者会导致实验室网络的整体瘫痪。某些学生掌握一些黑客软件或解密工具后,会在计算机实验室中运行,破坏注册表文件与信息,私自篡改CMOS设置,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启动。
2.3 无关教学软件与游戏的安全风险
在计算机机房的实际应用中,大多数学生都会在计算机中安装教学内容以外的软件,通常是游戏或者媒体播放软件。这些软件大多数都会附加浏览器插件与木马、病毒,这些桌面系统软件的安装都会对系统的运行造成威胁。
3 解决措施
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中,桌面安全策略与企业机房有所区别。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安全管理策略的核心问题是系统运行的有效性与稳定性,而不是信息数据的安全性与保密性。所以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安全桌面环境构建中,不能完全依靠市场中现有的桌面安全系统,需要针对自身环境与条件研究安全管理策略。
3.1 一卡通与账号密码模式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的传统模式是以机房为单位进行分配,学生自行挑选机器。这种方式容易产生混乱,不易管理,因此校园一卡通或者个人账号密码的机器分配模式能够合理分配机器资源,管理学生上机过程,避免上机教学过程的混乱。
3.2 设置BIOS密码并安装软硬件还原措施
设置BIOS密码是计算机安全防护的首要关键措施,防止学生通过对CMOS设置的修改造成系统安全的威胁。实验室计算机的软件系统需要保持在系统安装初期的最佳状态,在提高系统可靠性的同时减少了维护成本。通过软件备份系统状态并还原,能够确保实验室计算机处于原始状态,让教学操作能够统一有效,保证教学质量。同时,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需要在实验室机器中安装硬件还原卡,通过PCI与PCI-E扩展卡的方式对系统进行保护。现代计算机病毒与木马的肆虐,通常的防病毒软件与防火墙能够提供的保护十分有限,使用硬盘保护卡能够确保系统软件的状态无法修改。
3.3 系统安全的组策略
操作系统的系统核心是注册表,注册表文件与信息的修改可能导致操作系统运行错误,还可能使系统崩溃。在实验室计算机管理中阻止注册表的私自修改是保护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最有效的直接方法。通过组策略的修改能够禁止注册表编辑器的修改。具体的方式是:在控制面板中打开“组策略控制台”,依次打开“用户配置”、“系统”、“阻止访问注册表编辑工具”,启用阻止策略。这样用户在打开注册表编辑器时,会禁止操作并警告。
4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中的安全问题是无法避免的,只要有计算机网络存在就一定有安全风险。在进行计算机实验室的桌面安全管理策略应用后,在计算机实验室使用USB接口进行游戏安装的现象不再出现,使用系统自带游戏的情况也不再发生。教师对教学环境的优化满意度显著提高。应用桌面安全策略能够显著降低系统故障率,减少病毒的传播情况,确保了系统的稳定性与可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勇.实验室计算机桌面安全管理策略研究与实践[J].现代计算机:下半月版,2011,(20):51-54.
篇6
高校化学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开拓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科学化、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实验室制度管理、实验技术人员管理、实验试剂管理、实验仪器管理以及实验室安全管理等方面对化学实验室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
实验室;规范化;安全;管理
实验室是开展教学、科研、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学生验证科学理论,训练操作技能、培养科研能力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高等院校教学实力的重要标志。随着实验室条件的改善和实验教学的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日渐复杂,要求日益提高。如何管理好实验室,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已经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①而化学实验室易燃、易爆、腐蚀性、刺激性、剧毒性等危险物品居多,人员出入较为频繁,因此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近几年频发的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更是提醒我们加强实验室管理刻不容缓。笔者作为高校实验系列人员,主要工作就是围绕实验教学以及实验室管理展开,有着多年的实践经验,本文就实验室管理工作谈一些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1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重视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实施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健全实验室规章管理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规定化学实验室应制定相应实验室规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包括遵守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规定;实验室常用危险物品、化学试剂的性质、使用和处理方法手册;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条例等。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许多高校原有的规章制度并不能满足实验室的现状,如缺乏对实验室安全细节上的规定,缺乏生动的教材或者宣传方式,对制度的执行缺乏力度和持久性,缺乏常规评估和考核等。②因此,为了加强学校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使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我校除贯彻国家已有的管理条例外,还制定了《化学实验室规则》、《实验室安全防火管理规章制度》、《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仪器损坏处理办法》、《实验室日志》、《化学仪器室管理员职责》等。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行为上的规范,增强学生遵守实验操作规范、爱护公共财物的自觉性,保护实验仪器设备,减少仪器的损耗,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同时对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提出要求,使其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为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实验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实验技术人员作为实验室的一线管理者,是实验室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的质量。因此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具有优秀的专业技能以及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对提高实验室建设管理,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我校的实验技术人员是通过正式的招聘程序,吸收学士、硕士、博士进入实验室管理岗位的。在正式工作之前都会进行岗前培训,一方面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师德修养,培养其教书育人、以德修身的教学理念,同时注重培训实验室技术人员实验教学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素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重点加强对实验室技术人员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请专业的管理老师授课,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加强本校实验室管理和其他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沟通与交流,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取长补短。③正式上岗之后,定期各教研室也会组织安全管理讲座,为实验技术人员提供继续教育学习的机会,并将业务培训与实验教学的实践相结合,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保证实验室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2加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在健全实验室规章管理制度、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的基础上,加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至关重要。实验室管理工作加强,实验室的作用和地位随之增强,就为开展实验教学工作提供了根本的保障。实验室的管理,包括实验试剂的管理、常用仪器和大型仪器的管理、环境与安全的管理等各种事项。
2.1实验试剂与药品的管理
化学实验中,有着大量的实验试剂,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其类别、数量、品质等关系到实验教学的质量,因此试剂管理是重要一环,应当引起足够重视。④化学试剂申报购买由专人负责。在本学期课程开始之前,各个实验课带教老师必须统计好实验所需试剂种类和数量,向专门负责药品管理的老师申报,老师根据上学期实验教学试剂剩余量和本学期实验教学的需要量,进行合理的归纳和分类,然后由科室主管教学的主任核实审批,最后购买。购买时要从有资质的正规药品销售公司购买,购买试剂上要标有名称、含量、产品标准、生产厂家、规格、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等信息,入库需要验收和登记。对于验收合格的试剂分类存放。对于常见的药品试剂,按照其各自的化学性质分类后保存,比如氧化剂与还原剂,酸和碱等分开摆放;易潮解、易氧化的药品保存于电子防潮箱中;腐蚀性药品存储于腐蚀性化学试剂药品安全存储柜;毒麻药品、危险品置于专门的毒麻药品柜等。每个类别区域再根据各自特点及性质摆放,方便查找取用,比如无机物可按周期表、试剂的字头排列、阴离子排列来排放,有机物按官能团分类排放,指示剂可按功能、颜色排放等。⑤另一方面,对于配制好的试剂,按实验项目分类存放,在所有的装有化学试剂的容器上贴好标签,标明试剂名称、浓度、配制日期、保质期、存储方法、配制人等信息,以免在使用时出现混用或者存储不当的现象,从而导致不安全的事故发生。并将实验项目名称标记于柜门,以便下次准备实验查找。对化学试剂的领用要做好出库登记,填好领用人、试剂名称、数量等信息。危险品必须专柜存放、严格取用制度,确保人员和仪器设备安全。采取“五双”制度,⑥即双人管理、双本帐目、双把门锁、双人领发、双人使用,严格控制,对有剩余的危险品及时收回,防患于未然,要有安全意识。
2.2常用仪器和大型仪器的管理
化学实验所用玻璃仪器种类繁多,规格各异。烧杯、量筒、锥形瓶等均有不同规格,分门别类的收集在柜子里,并统计好数量规格,做好登记表,以方便找寻。破损的玻璃仪器单独收集,统一回收处理。对于大型仪器,必须建立大型仪器设备档案,包括采购与验收档案、仪器的管理档案等。仪器专管老师需对仪器名称、数量、生产厂家、规格型号、入库时间、入库地点、出库时间、领取人员、仪器编号和教保处编号等建立表格,做好新仪器验收登记,并存与档案室。另外登记教学仪器总分类账和明细账,并对日常仪器的使用、维修做好记录,同时及时做好破损仪器核销工作。
2.3环境与安全的管理
化学实验中常常会接触到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有刺激性气味的化学药品,经常使用各种加热仪器,如电炉、电热套、酒精灯等,因此实验管理人员以及进出实验室的其他工作人员和学生必须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树立“安全第一、以防为主”的观念,事事都要把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决不能麻痹大意,关注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小事做起,营造一个绿色的、安全的实验环境。实验授课前,教员需向学生讲授实验室安全守则,加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使其充分了解相关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重视安全操作;学生实验时,需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按有关安全规则开展实验,做好安全用电、用水、防火、防毒、防爆、防污染等安全防范工作;实验完毕,剩余试剂及时回收,妥善保存,实验废弃物不可随意处置,应分类集中回收,并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公司处置,避免产生其他不安全事故或对环境造成危害,营造绿色化学实验室。另外,学生应清洗好实验仪器,整理好实验用品和实验台,值日生负责打扫实验室卫生,并必须检查实验室的水、电、气、门窗是否关好。经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总之,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不断完善、常抓不懈的基础性工作,对保障实验教学、科研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深刻地体会和认识到要做好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使实验室管理工作朝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确保实验教学和科研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努力使实验室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张俊娜 李明华 黄雁茹 何炜 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药学院化学教研室
注释
①王文安.加强实验室管理,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J].科学教育,2005(9):109.
②邱琦,罗仲宽,吕维忠等.国内外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究[J].广州化工,2010.38(5):273-274.
③韩宝庆.高校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探析[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4.30(5):126-128.
④胡翔,张嘉杰.化学试剂管理与实验教学[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8):2482-2483.
篇7
To carry out laboratory bio-safety education for medical students
CAO Er-long1 DENG Dan-ni1 TAN Xiao1 XIAO Fei2
(Shaoyang University, Shaoyang 422000, China; 2.Shunan College, Chenzhou, Hunan 42300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many laboratory biosafety accidents, elaborates the necessity of carrying out biosafety education for students in medical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methods to carry out biosafety education: using safet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methods to enhance lab work Personnel safety awareness and operational skills to cultivate good health habits of medical students, to carry out various forms of bio-safety education activities; with a view to cultivating qualified primary health care workers in lin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Key words】Medical students; Laboratory biosafety; Biosafety education
0 引言
近些年,实验室安全事件频发,引起了医学界的严重关注。如,2003年,“非典”在我国呈现大面积爆发的态势。在众多的“非典”患者当中,有两名患者身份十分特殊:他们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所实验室的研究生;2007年3月,广州市一所高校也发生了实验室感染事件,感染者为该校的实验动物中心工作人员,感染的病毒为 HFRS,其原因是工作人员安全防护意识缺乏,没有做好防护措施所致[1];2011 年,在哈尔滨农业大学同样发生了一起动物实验感染事件,感染人数众多,该校有近30名的师生感染了布鲁氏杆菌传染病[2]。与普通的感染事件相比,实验室感染事件的危害性更大,除了给实验室工作人员身体带来程度不同的危害,还往往导致病毒在更大范围内的传播,甚至引发大面积的安全事件,损害全体公众的人身安全,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危害[3]。从对历次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分析看,归根结底,缺乏安全意识与安全知识是主要原因。从目前的情况看,大多数实验室工作人员不重视自身的实验安全防护,其中包括科研工作者以及医学专科的学生。这与院校平时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不足有着直接的关系,从而导致实验安全事故频发的现象。
1 高校开展生物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各级各地的疾控中心和医院也开展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90% 以上的医院医学实验室工作人员,能够正确理解生物安全的概念,但?ψ魑?这些部门后备力量的医学生们开展生物安全教育却显得十分不足。从高等院校的教育内容来看,2005年之前,学校只在研究生课程中设置了生物安全教育内容。即使是目前,本科生生物安全教育也还远没有普及。长期以来,国内的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着重教学、重科研、轻安全现象。医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实验的重要性很强,学校的学生是实验室的“常客”,无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中都要进行大量的实验,无法避免和各种病原微生物等毒害物质接触。据调查[4],在各个行业当中,医务人员和病毒生物的接触率最高,约每7名患者中就有一位患有各种传播性疾病。在实验室当中存在着大量患者的阳性标本,包括人体的粪便以及各种体液,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将各种实验标本看作普通东西,没有看到潜在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动物实验,其不安全的因素更高,如动物接种的病原体会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外,从而感染饲养人员和实验人员。有报道称[5],是某医学院校在进行以此伤寒杆菌示教实验时,由于学生参与人数过多,现场混乱,从而导致标本试管破碎的事件。这件安全事件从侧面反映出院校对于实验室的管理不善,时间和人数的安排不够科学的问题。当下,我国正在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对于医学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从传统的只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变为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尤其是学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这就对医学院校学生的动物实验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为了确保实验安全,学生应树立生物安全观念,并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
2 开展生物安全教育应采取的方法
学校应对医学课程中增加生物安全知识内容,通过专门的课堂教学,一方面让学生树立起生物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增加实验安全知识,提升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确保实验的安全进行,以避免损失。
2.1 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
应从以下几点着手进行:其一,要首先要求实验教学教师以及工作人员具备实验室安全知识,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工作,使他们能够准确了解和掌握关于实验室工作的规章制度,使其在授课中更加注重学生生物安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其二,要确保生物实验的安全性,只有安全意识显然不够,高水平的操作能力是确保实验安全的基础,因此,要加大对全体医疗卫生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实验技能培训,培训主体应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行业学会协助配合,两者共同承担;其三,为了确保技能培育的成效,应对培训的成绩进行考试,并将成绩和职称评定挂钩,以发挥其激励作用[6];其四,加大行业学术交流,尤其是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展开积极的研讨,以掌握更多的感染控制知识,实时把控生物安全方面的科研动态以及相关成果。
2.2 积极开设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程
根据笔者的了解,目前,国内的高等院校以及职业类学校中,大部分都缺乏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教学。而医疗卫生行业是一个和实验频繁打交道的行业,因此,医学生掌握该类知识就显得十分必要。笔者认为,无论是高校还是职业培训学院都应开设本课程,作为医学生的必修科目,以培养学生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提升他们的操作技能水平[7]。对于非医学专业,学校应依据实验的要求情况,适当地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尤其是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更为重要。我校结合实验室具体情况及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了科学的筛选,主要关注实验室安全操作、常见病原微生物的防护知识以及意外事故应对方案和应急程序、生物安全设备的使用、实验室废弃物的正确处理等,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梳理汇总,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The Manual of Laboratory Biosafety》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8],最终编制成教学材料,要求授课教师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并采用试讲的形式进行考核,在符合教学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突发的生物安全事件进行导入式教学。
2.3 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安全习惯
教师的言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应以身作则,在自身熟练掌握实验操作安全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操作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养成标准的操作手法;另一方面,通过实验安全知识的讲解,强调安全的重要性,灌输实验安全理念,注意发现学生的“不安全”行为,使他们通过实践不断训练自己的操作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进实验室时不穿拖鞋、凉鞋, 不带饮料、食物,将随身带的与实验无关物品一律存放指定储存柜内,不随意出人实验室;不随意抛掷实验用品,置于指定的器皿内;实验过程中禁止用口移液,使用自动加样器,酒精灯烧灼接种针或接种环先内焰后外焰,尽量避免产生气溶胶,带手套、口罩,遵守实验室的“三区分布”规定;首先,要准备好面部防护工具,防止实验中可能出现的体液喷溅的现象。还可以选择在生物柜内操作;其次,工作结束后及时消毒、实脸室垃圾分类处理并谨慎处理锐利物。按照实验规定,实验结束后要采用“六步洗手法”,即先取下手套,脱下实验服反折放置在指定的位置,然后在感应水龙头下进行手部的冲洗,洗完后烘干双手。如果实验服受到了污染,要在清洗之前先进行消毒;最后,加强身体锻炼,进行必要的预防接种。
2.4 开展各种形式的生物安全教育活动
篇8
关键词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0-0154-03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教学实践及开展科研的重要场地,也是学校对学生全面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必备场地[1]。教育部出台很多关于加强地方高校实验安全教育的文件,重在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及安全教育。而近年来,南京大学因管理不当引起实验室甲醛泄露,暨南大学实验课上起火,华中某大学实验室发生有学生中毒,北京某化工实验室玻璃设备爆炸,等等,实验安全带来的血的教训应引起重视。
实验室安全教育是遵义师范学院历年的重点工作之一。遵义师范学院近年在“升大”的道路上前行,使得办学规模和招生数量都在不断扩大。而实验室的安全工作问题越来越严峻,尤其在新校区实验室建设过程中,2015级作为新生,在对实验室安全问题的认识上仍然凸显出一些问题。
1 实验室安全知识测试
实验准备做到充分、具有充足的理论知识储备,做到实验操作规范、保持良好的实验态度、知晓实验事故处理方法和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这是保证实验安全和顺利进行的基础。目前,国内有部分普通高校在实验安全教育上由于人为原因、环境制约、经费等限制,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的境况,安全教育不到位,存在的安全隐患特别是由于学生操作不规范潜在的实验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为了营造一个安全可靠的实验环境,安全预防首当其冲,并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安全意识[2]。实验措施是千百年来血流出来的经验,预防事故工作,教育定然是主要的。分析每起事故原因,无外乎人为因素及客观因素,而新生的实验安全教育更是整个化学实验的重中之重,因此应从新生出发,做好实验安全教育。
2015级化学类新生的特点 遵义师范学院化学系2015级新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完成了从高中基础化学教育至大学高等技能教育的过渡。在以往的中学阶段,由于教学形式、重点不同,很多中学实验教师在教学中存在赶进度、减实验或者从未开设实验等现象,造成学生接触实验机会太少,实验的基础能力过于薄弱,实验室的安全教育更为空谈。
安全知识测试数据 本次安全知识测试试卷共发出150份,收回150份,符合调查原则,涵盖的内容包括课前准备、实验操作、实验处理、安全意识四个方面。对测试卷的成绩进行分析,大致可以看出2015级化学类学生对实验安全的重视程度和对安全实验事故处理措施的掌握程度。
数据分析 根据测试的题型类别,对安全知识测试的成绩进行分析,各类别的得分情况如图1所示。
从学生提交的150份测试卷中统计出的数据可知,在大一上半年,学院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为学生讲解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及针对应急事故的处理办法,加上平时实验授课教师的严格要求,学生在实验前的准备及实验安全意识方面表现较佳,但是由于学生实验基础较弱,在实验操作和实验处理方面得分率较低。
2 实验安全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
实验实安全教育是实验进行的前提,是提升学校科研力量的保障,强调人身安全更是安全教育的首要任务。从图1中不难得知,作为刚进校的化学系新生,总体表现虽不尽如人意,但也有可喜的地方,在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中就相对较好,说明学生对实验还是很向往的,然而在实验操作和实验处理上就比较落后。要解决安全问题,除做好实验室的基础安全防护,加强任课教师对于课堂的把控程度,还应找到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实验前准备不足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普通化学实验开始前,教师实验安全课程的讲授方式、新生在第一次进实验室之前初步的安全教育程度、懂得实验安全常识以及了解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学环境和各项制度、纪律尤为重要,关系到如何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此处针对学生实验前准备的考查得分率为88.2%,可知有一部分学生虽对实验非常向往,但在实验之前,对于实验的机理、内容和安全知识了解甚少,实验准备不充分,实验基础薄弱,容易引发实验安全问题。比如在进行化学实验过程中,会用到易燃、易爆、易腐蚀的高危试剂和仪器,有些特殊反应需要特殊条件,试剂、仪器的使用讲究顺序和方法。在整个实验中若没有在实验前充分准备,稍不注意,安全问题就接踵而来。要应用更直接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新生的实验意识,起到从学生的适应力上强化的作用[3]。
实验操作不规范 在实验操作中要保证实验过程很规范。从以往的实验事故教训中不难看出,规范的实验操作能力是预防实验意外的有效手段。测试针对此部分的考查,学生的得分率仅为62.5%,体现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不规范问题,说明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不理解规范操作的要点,实验的实践态度和习惯较差,理论基础薄弱。也可能由于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教学方式的死板以及学校硬件设施的不完善,致使安全教育无从谈起。
实验处理能力欠缺 化学实验室会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其一是实验室中存放有不可或缺的各种实验药品和仪器设备,如酸、碱、有机试剂、剧毒药品、易燃易爆性化学药品和试剂以及形式多样的仪器设备(如干燥箱、高压钢瓶等),如不能安全操作,可能造成人身伤害。
二是有的化学反应需要特殊的反应条件,如在蒸馏、回流、萃取和电解等反应中经常要用明火或通电加热,还有些化学反应更是需要在更苛刻、危险的条件中进行[4],控制不好这些反应条件,可能引发安全问题。
其三是实验后对试剂、药品的保存与废物处理,方法不对也会对安全带来挑战。
因此,处理实验中的各种意外,正确、极强的实验处理能力必不可少。然而,学生在此方面的得分率更低,仅为61.5%。
实验意识薄弱 作为化学类新生,学生的实验意识方面可谓至关重要。特别是刚踏入大学实验室第一年,才初步接触更深层次的实验,在提高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基础知识掌握能力的基础上,重中之重是在实验的安全意识上需加强力度。
通过此次测试,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薄弱问题相当突出,得分率仅为72.4%。安全意识问题属于主观,学生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归因还是在实验意识上欠缺实验认知和处理,因此培养学生化学实验安全意识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地方高校实验安全教育手段过于单一、重视程度不高,并不能满足实验安全意识的培养标准。同时,绝大多数是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实验习惯,意识不强。
3 实验室安全教育建议
督促实验前准备 学生在每次实验之前,预习必不可少,不仅要预习实验机理及实验过程,同时须查明在实验中需用到的试剂药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安全特性[5]。教师应加强督促学生认真预习实验理论知识,使学生学会预习实验,学会洗涤实验器皿,掌握试剂的分类和取用方法,了解药品性能和实验过程容易引起的意外及相应的注意事项,学会配制实验试剂,提前准备实验仪器和设备。督促学生要认真遵从教师的指导要求,仔细检查实验仪器,分清是否破损,并掌握正确使用仪器的要点,避免在实验中仪器发生爆炸而产生事故。
强调学生要形成强烈的安全意识,对实验过程中涉及的药品和仪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避免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对即将开始的实验一无所知,培养形成实验课前充分预习的良好习惯。
规范实验操作,务实安全教育 实验的关键就是操作,是检验新生能力高低的指标,是实验室教学中安全的纽带。在安全的前提下,若要实验能顺利完成,就该遵循以下操作。
1)要认真预习,加强学习实验基础理论,仔细观察教师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演示过程,学会思考并发现问题,再提出新颖观点。然而,实验是验证所有物质特有性质的场所和制取新物质的手段,教师应时刻保证实验中操作的规范,让学生更深刻地接触实验。
2)教师要时刻监督学生使用规范的实验技能操作,反复操作,避免事故的发生。教师在演示的同时要做到规范,用标准的方法讲授实验试剂、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需要严加注意的使用事项。督促新生掌握每一个化学实验中应遵循的操作程序,遵照教师的要求,认真有序地完成实验。在进行实验时发现操作错误,及时询问教师,立即改正。
3)单调的实验介绍、机械的实验操作表演,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难以激发兴趣,无法有效提升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教师应多应用情境教学方式,用视频、图片等形象的教学工具来启发学生[6],播放一些实验事故案例,讲解其原因是由于实验操作不规范,使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更细心,形成强烈的实验安全意识,更有动力提升操作技能,在操作上正规准确,保障实验过程的安全。
增强应急能力,完善安全教育
1)教师在实验前要让学生学习危险物品的性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化学反应原理,了解操作不当带来的危害,知道事故的来源,从而学会预防事故的发生并进行预处理。同时,多给学生讲解各种事故的处理方法,通过知识测试方式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学院应该多开展各种事故演练,让学生提前进入事故情境中,在事故过程中考查学生的事故处理方法是否正确,从而指导学生合理、灵活地处理各种事故,增强处理能力。
3)应重视新生实验习惯,使其养成好的实验习惯,具有端正的实验态度和意识,学会更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和用正确的思维来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增强实验的处理能力,从而保证实验安全。同时,发生意外应冷静,不要慌张,回忆相关知识后学会处理意外,问题严重及时报告教师。
4)学院应提前制定科学的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从新生的情况来看,实验室很有必要对各种实验事故进行预案准备,提升可能性实验事故处置能力。此预案要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实验室可能面临的详细安全危险进行预防和处置,应急预案应提前规定和准备,在实验过程中对事故的发生采取相应措施,强化实验技术员的责任,强调与师生的联络方式畅通,督促师生学习事故预案的所有内容,在各类实验进行中制定师生的疏散安排和方案,使师生安全、有效地进行实验。
培养实验意识,巩固安全教育 为了确保普通高校的化学实验更安全地进行,一定要在加强新生实验安全意识的方向上进行。为培养新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可应用内容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方式,使新生更轻松、深刻地了解实验安全知识。也可以采取演示实验教学方法来增强新生的实验安全操作技术,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检查,让学生学会认识隐患进而解决隐患,找到事故原因并分析原因,学会设计解决方法,最后反思,让新生学会审视自己的实验过程,从细节中意识到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当然,安全意识的培养还必须注重小细节,从学生自身出发,规范着装、规范行为,严格要求自己,掌握相关的安全事项、基本操作,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设立实验安全教育制度也必不可少,要从体制上重视并加强新生实验安全教育。通过实验安全知识讲座、实验知识竞赛来营造实验安全教育,利用网上学习与考试系统,开设安全课程。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在事故发生时可进行预防或简单处理,让安全教育更有效果。
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学会设计事故处理预案,从而在面对问题时有章可循。加强对实验安全教育的宣传,可通过活动、班会等形式给学生讲解实验中容易引起的事故案例及原因,开展实验安全知识竞赛来达到宣传目的,提高学生对实验安全的重视,保障实验过程的安全。
营造实验文化,加强安全教育 营造实验文化来加强安全教育,在保障实验安全进行的同时,也能使学生掌握并运用实验安全知识和实验处理技能来增强自身的安全防护,具有良好的实验安全行为意识,确保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有效地应用所学知识,保障社会安全的同时展现自我的技术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安全发展。
良好的实验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加大硬件投入,又需要提升安全意识,提升专业知识水平,提升新生实验操作能力,使得学生形成好的实验意识,从而杜绝实验事故发生,为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实验环境。可想而知,在实验时对学生的实验安全教育问题该引起教师的重视,只有结合学生自身特点找准问题所在,并采用合理的安全教育手段,才能达到新生实验安全教育的目标。
4 总结
实验室是负责培养化学类专业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研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以负责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为宗旨,而化学类新生作为社会所需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主角,安全教育必不能少。因此,全方位落实新生实验安全教育,还需从新生出发,规范其操作、培养安全意识,确保实验教学顺畅和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洪涛,骆永忠,丁玮玮,等.大学生实验安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4):216-219.
[2]谭大志,邓超,刘雪飞,等.普通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教育[J].实验室科学,2014,17(1):181-183.
[3]梁建国.实验室技术安全探索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6):9-11.
篇9
结合调研结果,基于比较宽泛的安全教育的内容范围选取重点突出、具有实效的方面,分别从化学试剂管理、实验室基本安全常识、仪器设备操作、三废处理、事故应急措施等层面,编写了实用性、针对性较强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教程。比如事故应急措施一章中,对实验室常见的化学品泄漏,列举了普通试剂、固体试剂、液体等不同种类、毒性、发生范围的泄漏物的处理方法,不仅提供基本操作方法,更注重的是结合实际应用中对所使用的相关药品的危险性进行详细介绍,并提出预防发生泄漏的方案。教程以“预防为主,安全第一”为指导思想,制定内容具体细致、简练易记、重点突出的安全规则,重点教给学生如何预防和处理安全事故的基本方法,体现以人为本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核心理念。
2安全教育培训模式探讨
针对安全教育培训的对象为低年级与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及其他科研人员,对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采用多层次方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实施,进行安全思想、安全常识、安全技能、安全操作规程的教育和培训。
2.1课堂培训课堂教学是最正规的一种安全教育的教学方式。以安全培训教程为基础教材进行课堂培训,系统讲解实验室安全知识。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学生对所学安全知识能有一个非常系统、全面的概念,并展开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2.2举办讲座相比课堂培训而言,安全讲座具有专题性,可以在安全课程中选取某一个专题进行细致讲解,例如以危险化学品为主题,通过案例分析法,指导如何应急处理,或以消防安全为主题,宣讲火灾避险及逃生的相关知识。这种教育方式可操作性强,重点突出,生动感人。
2.3安全实战演练安全实战演练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相比传统的说教方式,更有利于增强师生参与的热情和成就感,提高安全教育活动的效果,培养应急处理能力,掌握在危险中逃生、自救和救护的基本技能,从而保障实验人员在事故中受到尽量小的伤害。具体的实战演练可以模拟化学品泄漏进行人员疏散演练、模拟中毒急救措施掌握心肺复苏等必备技能、模拟火灾现场开展消防器械的演练,包括灭火器和消防栓的正确使用等。对于实验室常规的规范操作,教师可以进行亲身示范,如防护用品的正确选用与佩戴、水电设施及仪表的操作程序等。
2.4仿真实习仿真技术可以设定实验室或实际工厂不可能进行的各种事故和极限运行状态,例如在进行合成硫化促进剂这一典型的间歇反应的仿真模拟中,如操作不当,就会遭遇“反应器爆炸”。因此通过仿真实习,可以模拟真实场景,“安全”展示现实中的不安全因素,体会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3教育培训考核体系的建立
考核体系的建立,将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考试、考核范围,促进提升学生的安全知识水平。
3.1必修学分制将实验室安全教育设为部分院系的必修课,以算学时、记学分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安全培训课堂和安全知识讲座,将实验室安全教育逐步纳入常规教学工作中。此外,还可定期在新生入学、实验室开课、课题开题时进行其他形式的安全教育,不断地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
3.2实验室准入考核制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在国外很多高校已经运用得相当普遍和成熟,国内部分高校也正在推行。根据实验室发生频率较高的事故,以及存在安全隐患较为严重的问题,对应安全培训教程的内容,编写了一套内容丰富的试题库。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学生对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有比较深刻的把握和有较全面的安全对策后,参加试题库随机测试,设立75分合格标准,作为进入实验室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在开始课题研究的实验工作之前,提交由导师签名的安全教育报告,内容包括水电气设施、实验中所用化学物质的用量及与危害性相关的基本性能参数、试验装置与化学药品潜在的危害性分析、个人防护措施、可能遇到的意外事故处理等,保证对所研究课题可能面临的安全问题有深入的了解和充分的预防准备。
3.3实际操作技能考核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是保证实验室安全的基础。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可以设定一个标准,以操作完成的程度和质量评定分数。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题可以源于安全培训教程内容,设置化学试剂分类、三废处理、割伤灼伤等事故的应急处理以及基本设备仪器的操作等内容。
4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体系构建
1高校实验室安全培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培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4]:(1)安全意识淡漠,对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重视不够。对安全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到位,特别是对学生的实验室安全培训,没有认识到其必要性,培训往往流于形式,简单地用消防安全、防盗安全等常识性的安全教育代替专业化的实验室安全教育,部分学生没有经过必要的培训就进入实验室,无知从而无畏,导致一些不应该发生的事故发生。(2)安全培训方案不甚科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优质的培训方案可以使安全教育工作事半功倍,有效地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安全操作技能、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能力。但是,目前高校缺乏规范的实验室安全培训方案,培训目标不清晰、培训内容不全面、培训计划不系统,专业性、实用性、操作性不足,存在虽经过培训依然无法处理实际问题的情况。(3)安全培训队伍薄弱,影响培训效果。高校安全培训多由保卫处、国资处等部门的管理人员承担,他们对于专业实验室的情况并不了解,对于实验室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突发状况没有经验,也没有专业知识作为支撑;有些学校的安全培训由实验技术人员承担,往往简单强调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的具体问题,安全知识的培训没有系统性,缺乏政策法规介绍。(4)缺乏制度保障,无法保证覆盖面和长效性。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大多由保卫处、国资处或装备处共同负责,但是对于安全培训由谁来牵头和负责,缺乏明确的职责指向。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归口不同部门管理,其中本科生由教务处管理,研究生由研究生院管理,教师、博士后、聘用人员由人事处管理,多部门管理的情况下,缺乏制度的保障和部门之间的协调。
2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内容
系统而规范的安全培训体系应当具有完善的培训内容、专业的培训队伍、多样的培训方式,同时营造浓郁安全文化的氛围,巩固和促进安全教育的成效。
2.1化学实验室必备的安全知识
化学实验室由于存储和使用许多易燃、易爆、对人体有毒害的化学品,因此在实验中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同时,化学实验还需要使用各种仪器设备、水电、气体钢瓶等。培训内容应当包括消防安全、用电安全、化学安全、生物安全、辐射安全、设备使用、规范操作、应急(急救处理)等多方面的知识[5]。(1)消防安全:必备的消防知识,如火场逃生与自救、火灾报警、常见消防设施的使用,以及针对实验室不同类型的火情如何选择合适的灭火器材等。(2)用电安全:化学实验室中有各种电器、设备以及反应装置,需要用到的有交流电(三相和单相)、直流电和弱电,工作人员应当掌握基本的电学常识和实验室用电的常规注意事项,了解实验室存在的电气危害、触电的预防、触电后的处理和急救及电气火灾的扑救等。(3)生物安全:化学学科与生命科学的交叉研究领域涉及到部分生物安全问题,应当知晓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给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可能造成的不安全以及初步的防范,知晓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学会基本的处理措施,并树立生物安全的概念以及自我防护、环境保护的意识。(4)辐射安全:化学实验室会用到具有放射源的仪器、用作标记物的放射性物质,应学会如何对辐射进行防护及辐射性废弃物如何处理,并建立职业健康思想,知道需要定期对场所进行辐射监测、定期进行工作人员的身体检查。(5)实验室常见设备:化学实验室用到的设备类型很多,如高温、高速、低温、加热、压力容器等。压力容器如带压反应釜、高压灭菌锅、气体钢瓶,属于特种设备,需要定期检查,有特定的操作要求,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电炉、马弗炉、干燥箱(烘箱)等高温设备,大多功率较高,不能超过实验室用电的额定功率,不能将多个大功率设备插在一个接线板上同时使用,并应定期检查温控部件。(6)化学品安全: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化学品。由于其危害性,在采购、存储、使用、回收等各环节都有相关的规定以及特殊的规范要求,实验者掌握并遵守有关规则才可以达成化学品的闭环管理。对于剧、易制爆、易制毒化学品,公安部门颁发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实验者必须了解并强制执行有关规定。(7)应急处理:学会如何处理实验室突发事故,学会简单处置实验中的小伤害,如烫伤、割破手指、化学品溅入眼中等事故。
2.2防护措施
进行化学实验时必要的防护可以使工作人员减少或免受伤害,首先应当采取自我防护的措施,如穿棉质工作服、戴防护眼镜及防护手套、穿不露脚趾的鞋子等。同时,应当在实验室硬件条件上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营造健康和安全的实验室环境,比如良好的通风以及配备必要的急救设施,如洗眼器、紧急冲淋器、医用急救箱等,确保实验者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2.3环境保护
在实验工作中学会做到“三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不伤害别人。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不能影响环境和他人。应当了解化学实验产生的“三废”如何处理及在实验室如何遵守环保规定,例如实验的废弃物不得随意抛弃、生活垃圾与实验垃圾要分开收集、实验垃圾进行分类收集等。
2.4规范的实验操作
据统计,大部分的实验室安全事故是由于操作而引起的[6]。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有其特定的要求和专业的规范,不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可能引发事故。例如:蒸馏和回流时,不能是密闭回路,否则会引起冲料甚至爆炸;在加热液体时应加入沸石以防局部过热而爆沸。虽然在教学实验中已进行过实验操作的培训,但是学生真正步入科研实验室独自开展工作时,依然会有遗忘和疏忽,在安全培训中再次强调单元操作的规范性,可以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预防科研实验中错误和疏漏的发生。
2.5事故案例分析
有针对性地选择发生在高校实验室的典型安全事故,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而专业的剖析,可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警示作用和教育价值[7],可以避免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面对一个个发生在校园里的鲜活案例,也可能就是身边发生的事情,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比机械地灌输安全知识,具有更好的培训效果。
2.6政策法规解读
初步统计关于安全、环保的国家、地方的政策法规多达30余种,并且随着形势的发展,法规条例也在不断修改、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对现行法规进行解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执行和遵守各项安全环保的规定。
3专业化的培训队伍
规范健全的安全培训体系必须具有专业化的培训队伍。实验室安全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多,可以由具备某方面专业知识的人员共同组织成一支培训队伍,各自承担部分培训内容,比如教师承担安全知识、操作规范的讲解,管理人员解读政策法规,消防工作者介绍消防安全知识等,这种由多层次、多类型专业人士组成的培训队伍,才能更具专业性和权威性;同时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对培训人员的再教育,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培训和研讨,促进培训人员自身水平的提高,优化其自身的知识结构、更新安全环保理念。
4多样化的培训方式
为了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必须采取多种培训方式[8],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强化、不断重复,以期在思想意识中牢固树立安全的观念。(1)增加实践环节。安全知识的传授,更多是纸上谈兵,在实验室中面对出现的各种情况,必须经过演练和操作,在实际工作中才会真正应对。因此,消防器材的实训操作、消防演练、事故逃生演练、化学泄漏处理演练等,应当作为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实验安全事故的实际应对能力。(2)多管齐下提高培训效果。将安全培训纳入课程教学,使安全培训成为强制性的环节,例如北京大学化学院将安全教育作为本科生的必修课,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将安全教育作为本科生的选修课、研究生的必修课,或以讲座报告形式拓宽学生的视野,邀请学者、环保、消防等专业人士,开展不同方向的专业讲座,可以接触到各方面的最新动态,又或者编写安全手册,让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进行自学,将自学与讲学结合起来。(3)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广和强化安全培训。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推广安全教育和宣传:在网页上开设安全园地,介绍各种实验室安全的知识和规定;制作安全教育慕课课程,开展网络学习,北京大学以及中国科技大学化学实验中心均制作有网上开放课程,供大家学习;利用虚拟仿真技术、VR技术对实验操作规范进行培训,当出现错误操作或违反操作规程时,危险状况通过虚拟画面呈现,给人带来视觉的冲击、留下深刻印象,操作培训效果更加直观。(4)安全文化氛围的营造。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的氛围,可以提高师生的安全素质、强化“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意识,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实验室安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9]。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营造氛围:实验室门口张贴安全警示以及潜在的安全危险,做好预防提示;将实验室安全制度张贴在实验室,明确规范要求;充分利用墙报、校刊、标语牌的作用进行安全宣传和安全气氛烘托;举办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开展实验室安全月活动,进行安全实验室表彰等活动,形成与制度约束相适应的氛围,达到比制度约束更为有力的效果[10]。
5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
5.1安全培训应当与安全管理制度相结合
构建规范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必须有相应的制度进行保障、有手段促进执行、有机制激励完成,才能实施推行、达到效果。(1)建立考评制度,用考核来检验培训效果,并与实验室准入制度相联[11]。经过课程学习或自学后,参加网上的安全测试并与门禁系统联动,通过者颁发合格证书,合格者方可开通门禁进入实验室。通过强制的手段,使每一位进入实验室的人员都经过安全测试,达到初步培训的效果。(2)通过安全检查制度,查找实验室危险因素[12],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培训。因为课题研究方向不同或改变,以及各实验室潜在的危险因素不同且随时变化,所以要以检查促进针对性的培训、以检查促进个性化的安全管理。
5.2以学生为本,建立学生参与机制
建立课题组安全员制度,课题组安全员是由导师指定的学生。首先对安全员进行培训,再由他们将安全管理的具体规定和安全知识向导师和同学传达;来自实验室的安全员,也可以将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问题反映出来,大家共同商议解决。安全员同时参与安全检查,可以发现其他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并提醒自己课题组注意。通过学生参与制度,使学生从被教育、被检查的角色,转换为教育者、检查者,真正成为实验室的主人,增加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6规范化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体系的优势
6.1全员覆盖
随着高校科研任务的加重,科研合作者、科研助理、博士后、联合培养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而研究生导师、实验技术人员以及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虽然长期在实验室工作,但是对于日益严格的安全要求及环保规定,并不了解或观念落后停滞,都需要不断地学习。通过教务处、人事处、国资处、保卫处的多部门联动,在新生入学教育、新教师入校教育、教学课程体系等各环节中,加入实验室安全教育内容,真正实现全员覆盖。
6.2分层次具有针对性
进入实验室的人员情况各有不同,对于不同的对象,应当分层次进行教育和培训。对于理工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实验室安全应作为应知应会的知识,纳入课程体系。不同的学生需要因材施教:对于大一学生,应当掌握通识的安全知识、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和防护手段;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应当掌握涉及专业方面的实验技能以及安全知识;对于大四学生及研究生,开始进入科学研究的领域,应当全面了解和掌握涉及到的各种安全问题和规定,并在实际工作中学会解决问题和自我保护。对于新进教师以及博士后等人员,以政策法规解读为主要培训内容,培训的方式以自学为主。同时,根据各类型实验室常发生的问题和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培训教育,分层次、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才能具有更好的效果。
- 上一篇:农业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 下一篇:体育教育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