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22 18:02: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初中学生学习科学课,思维能力决定了其对于课程的理解程度,因此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科学课的学习尤为重要。本文以培养初中生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分析为基础,总结出初中科学课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两种重要方法。
一、科学思维介绍与培养意义
1.科学思维能力简介
科学思维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达到思维最优化、科学化,是适应现代化实践方式以及现代化科技创新而创立的方法体系,是对世界的复杂性、整体性和多样性的全局把握。
科学思维能力是指以科学认知得到的以及人的大脑依赖于信息符号对于感性材料加工处理的途径和方式,其实质是通过合理地处理各种科学思维方法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使其达到最优化,做到科学地、历史地、全面地观察问题、考虑问题,得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科学思维方式是一个庞大的方法集合,其中包括科学抽象方法、思维发散法、逻辑方法、模型优化法等。
2.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是科学课学习的重要基础
初中生在学习科学课的传统过程中,往往是老师把需要传授的知识和课程固定式思维结合起来,学生将老师的思维固化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模式思维。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导致对熟悉的课程和内容铭记于心,但是当遇到新的问题时就会茫然无措,不知道从何入手解决问题。这就是模式化思维与现代教学没有同步前进的结果。而科学课是对自然科学进行探索、求知过程的研究,要求学生具有独立、创新、灵活思维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科学思维能力也就成为了学习科学课的重要保证。
(2)初中生习惯于单一思维,缺乏发散思维能力
初中学生在分析和解决自然科学问题的时候,习惯于单一的沿着问题的发展过程考虑问题,思维习惯固定,思维方向难以改变,因此不能够通过多角度多途径解决问题,难以进行发散思维或变换角度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模式化,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与创新性,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思维方法,难以从根本上突破学习科学课的瓶颈。
(3)科学课自身特点对于科学思维能力的要求
科学课对于知识与能力的相互转化十分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塑造是科学课的首要目的。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是科学课的基本要求,其知识体系本身特点就决定了其对于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要求。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生的视野开始变的开阔,知识与信息的来源广泛,如果缺乏科学思维对于知识与信息进行系统化的处理,难以将其应用于实践中。只有让学生拥有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够在信息时代合理地运用其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方法
1.培养学生发散式的科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首要任务的是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发散性,即发散式思维,能够从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冲破传统观固定化思维模式的单一性与局限性。
以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为例,学生在初学该章节时,对于转化与守恒这个概念就有所误解,认为其相互矛盾。既然能量可以相互转化,那么能量还能够守恒么?这是很多学生所产生的疑问。这就是学生考虑问题的时候单从某种能量自身考虑,缺乏能量的整体式思维,而且考虑问题绝对化,把转化与守恒进行绝对化思考,导致对问题难以理解。
该例子说明学生在思考科学问题时候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个别以及整体不同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该例中很多同学会从单一的势能或者单一的动能出发,没有考虑到能量的总体性,即思考的角度要全方位。因此可以通过教学中的看似矛盾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想象式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式思维能力是科学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为在科学课的研究中,会遇到边缘科学等许多超越现实的实验条件,现实生活中难以重现实验环境。这就要求学生抓住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排除其他次要因素,使研究对象与实验条件理想化,从而建立理想的实验模型。
例如对于势能的理解,很多学生认为火燃烧时释放出热量这种形象化的能量才是能量,因为它可以通过人体感觉得到。而像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人体感觉不到的能量,学生就无法理解。因为势能比较抽象化。这就需要学生在理解势能这个概念时采用抽象式、理想式的科学思维方法。将能量作为一个整体抽象的描述印在脑海中,将无形的势能附着于有形的物体上,从而将无形的势能抽象的想象成有形的势能,从而消化对势能概念的理解。
篇2
关键词:科学课 科学思维能力 能量
一、培养初中生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科学思维能力简介
科学思维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达到思维最优化、科学化,是适应现代化实践方式以及现代化科技创新而创立的方法体系,是对世界的复杂性、整体性和多样性的全局把握。
科学思维能力是指以科学认知得到的以及人的大脑依赖于信息符号对于感性材料加工处理的途径和方式,其实质是通过合理地处理各种科学思维方法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使其达到最优化,做到科学地、历史地、全面地观察问题、考虑问题,得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科学思维方式是一个庞大的方法集合,其中包括科学抽象方法、思维发散法、逻辑方法、模型优化法等。
2.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是科学课学习的重要基础
初中生在学习科学课的传统过程中,往往是老师把需要传授的知识和课程固定式思维结合起来,学生将老师的思维固化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模式思维。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导致对熟悉的课程和内容铭记于心,但是当遇到新的问题时就会茫然无措,不知道从何入手解决问题。这就是模式化思维与现代教学没有同步前进的结果。而科学课是对自然科学进行探索、求知过程的研究,要求学生具有独立、创新、灵活思维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科学思维能力也就成为了学习科学课的重要保证。
(2)初中生习惯于单一思维,缺乏发散思维能力
初中学生在分析和解决自然科学问题的时候,习惯于单一的沿着问题的发展过程考虑问题,思维习惯固定,思维方向难以改变,因此不能够通过多角度多途径解决问题,难以进行发散思维或变换角度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模式化,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与创新性,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思维方法,难以从根本上突破学习科学课的瓶颈。
(3)科学课自身特点对于科学思维能力的要求
科学课对于知识与能力的相互转化十分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塑造是科学课的首要目的。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是科学课的基本要求,其知识体系本身特点就决定了其对于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要求。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生的视野开始变的开阔,知识与信息的来源广泛,如果缺乏科学思维对于知识与信息进行系统化的处理,难以将其应用于实践中。只有让学生拥有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够在信息时代合理地运用其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初中科学课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方法
1.培养学生发散式的科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首要任务的是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发散性,即发散式思维,能够从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冲破传统观固定化思维模式的单一性与局限性。
以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为例,学生在初学该章节时,对于转化与守恒这个概念就有所误解,认为其相互矛盾。既然能量可以相互转化,那么能量还能够守恒么?这是很多学生所产生的疑问。这就是学生考虑问题的时候单从某种能量自身考虑,缺乏能量的整体式思维,而且考虑问题绝对化,把转化与守恒进行绝对化思考,导致对问题难以理解。
该例子说明学生在思考科学问题时候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个别以及整体不同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该例中很多同学会从单一的势能或者单一的动能出发,没有考虑到能量的总体性,即思考的角度要全方位。因此可以通过教学中的看似矛盾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想象式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式思维能力是科学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为在科学课的研究中,会遇到边缘科学等许多超越现实的实验条件,现实生活中难以重现实验环境。这就要求学生抓住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排除其他次要因素,使研究对象与实验条件理想化,从而建立理想的实验模型。
例如对于势能的理解,很多学生认为火燃烧时释放出热量这种形象化的能量才是能量,因为它可以通过人体感觉得到。而像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人体感觉不到的能量,学生就无法理解。因为势能比较抽象化。这就需要学生在理解势能这个概念时采用抽象式、理想式的科学思维方法。将能量作为一个整体抽象的描述印在脑海中,将无形的势能附着于
有形的物体上,从而将无形的势能抽象的想象成有形的势能,从而消化对势能概念的理解。
因此,充分发掘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想象式的思维能力是培养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任务。
三、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科学课学习过程中一些影响思维能力的常见现象,总结出提升科学思维能力的两种重要方法,如培养学生发散式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想象式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想象力等。相信这些对于培养初中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科学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吴琳娜,等.《科学思维概述》[j].科技信息.2010,1(11).
[2]陈吉明.《创新实践课程教学中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2).
[3]连文星,等.《浅议科学思维方法教育的紧迫性》[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0,19(2).
篇3
关键词:高等数学;高职教育;重要性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沉淀,它的人才培养目标早已不是当初“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也不是中期“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而是如今“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所谓培养高技能人才,就是除了要拥有高技术之外,还要同时具备高素质、强能力。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在加强高职学生专业教育的同时,还要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实力。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其不仅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一致,更因为其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应用的广泛性等课程特点,对于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和专业课程的学习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齐民友教授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一种没有相当发达的数学的文化是注定要衰落的,一个不掌握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民族也是注定要衰落的,没有现代的数学就不会有现代的文化。”然而在高职院校中存在着数学无用论思想,使得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岌岌可危,有必要重新认识高职院校学习高等数学的重要作用。
一、学习高等数学有助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高等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特点,决定了高等数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是一种思维方法,学习数学的过程也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中进行的,是一辈子都能受用的东西。特别是文科专业的学生,感性思维比较强,但是理性思维能力往往较弱,理性思维好的学生往往更能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今社会的发展,是需要文理兼备的人才,因此文科生通过高等数学的学习可以弥补自己在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严谨推理能力方面的不足,发挥自己的特长,填充自己的劣势,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学习高等数学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等各个方面,无处不有数学的重要贡献。”人类历史的进程向世人充分地展示了数学所起的巨大作用。任何科学,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从定性到定量是其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而定量研究必然离不开数学。马克思说:“一门科学,只有当它成功地应用了数学的时候,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数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是人类认识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的眼睛和钥匙。在这个以知识和技术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数学已渗透到大学的各个学科,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行业。高等数学的学习能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的专业课内容。例如:计算机专业中的网络安全学、图形图像学、视频音频处理等,哪个方向都与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经管类专业课中的常用经济函数,如需求供给函数、收入成本利润函数、边际成本与边际分析、弹性与弹性分析、价格库存量的控制、资本现值与投资问题、需求预测、恩格尔函数等,这些内容与高等数学中的函数、导数、微分、不定积分、定积分、微分方程等相关。因此,很多计算机方面的大神,物理学家,经济学家都与数学息息相关。数学素养已成为有志者攀登科技高峰的钥匙和翅膀,也是高职学生必备的素养。很多学生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无缘上本科院校,来到高职院校或多或少有些不甘心。专升本考试给高职学生提供了一次晋升学历的机会,有的学生还会继续往上考取研究生。高等数学是专升本理工科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考试科目,如计算机、自动化、园林技术、会计专业等等。有的高职院校因学生基础差、高等数学难、学生对高等数学兴趣不高等原因,不开设高等数学这门课程,这一做法不仅纵容了那些不想学习的学生,更打击了许多上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学习高等数学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而高等数学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门学科,它不需要其他任何的辅助条件和试验环境。一部数学史就是一部由数学家们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历史:从笛卡儿的解析几何,到牛顿和莱布尼兹的微积分,再到欧拉图论的创立以及罗巴切夫斯基的非欧几何,无不饱含着这些数学家们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数学是一种理性的精神,一种创新的精神。高等数学向我们展示的不仅是一门知识体系,一种科学语言,一种技术工具,还是一种思想方法、一种理性化的思维范式和认识模式,一种充满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文化境界。数学素养能够增强高职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以适应日益变化的现代社会的能力。
四、学习高等数学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
由于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学生一般在校学习理论课的时间只有两年。然而学无止境,今后走向社会,都需要学生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还有的学生也许从事的不是本专业工作,需要另外学习其他的知识。在自学过程中,有着良好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能力会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高等数学对培养高职学生这些能力极有帮助且终身受用。总之,高职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高等数学功底就会制约自身的发展。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高等数学,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高等数学教育,培养高素质的高职人才。
参考文献:
[1]岳昕.从数学的特点论高职高等数学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13(81).
[2]刘静.高等数学课程对高职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4(3).
[3]符小惠.浅谈文科高等数学的重要性以及教学改革策略[J].成功(教育),2012(1).
[4]朱若松.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J].长沙大学学报,2005(2).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培养;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542.48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2-0083-01
一、小学教学中数学的意义
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仅重视了表面的数字运算,却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了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的学科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以下是我对学习数学重要性的几点看法。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
2.开发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这在其他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来断定结果。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
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来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应重视概念定理的学习,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学习起来也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具体实物着手,再逐步脱离具体实物,转入抽象定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定理。
2.在教学关键点上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时,都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教学。对每节的知识点,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间接引导学生对每节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理解、推论,以做出正确的回答。最后,还要对每章的内容做总结。这种落实到教学关键点上的特殊的思维培养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思维。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应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讲些生活与数学联系紧密的例子,让数学理论知识从课本走进生活,使得理论知识更具体生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增强,从而实现教学的根本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在于学习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在学习数学时有很大的作用,而且是小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韦志初,发挥例题习题功效培养数学思维品质
篇5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重要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0-0263-01
一、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的内涵与重要性
(一)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学生能够根据艺术设计项目的实际需求,利用现有的资源与自己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多样化的方法对资源进行利用,最终创造出新颖事物的一种能力。创造性思维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思维方式,更是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与非逻辑思维的重要组合体。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要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要激活其与创造性思维相关的能力。
(二)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1.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培养有利于提升学校教育水平。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也面临着改革的重要任务。在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课本知识的传递,而忽视了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从现在开始,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积极进行教学创新,有利于学校教育环境与教育氛围的改变,丰富学校的教育目标,引导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2.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艺术设计并不是一种传统的技法,只继承前人的设计理念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有自己的思想,找到适合自己或者自己满意的艺术风格,这样才有利于艺术设计的新颖性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方法
(一)夯实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知识。对学生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最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的艺术设计理念进行培养。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教师要以艺术设计知识为基础,于课堂中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艺术设计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学好专业内容,从而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创造力的发挥提供必要的资源。坚实的基础永远是丰硕成果的前提,优秀的设计作品绝不可能凭空而来,厚积才能薄发。艺术设计专业并不是只要想想做做就会有成果那么简单,学生要学习各个方面的知识,像美学、设计学等专业学科,还要了解关于社会学、心理学、市场营销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的掌握,会给学生提供更多艺术设计的灵感。艺术设计学科具有多元性,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能力,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明确自己的创作风格与思路。教师的审美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直接影响,利用自己的艺术设计修养引导学生关注专业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二)引导学生冲破传统学习模式的束缚。艺术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变化与创新的事物,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也应当是充满艺术元素的。一个优秀的艺术设计工作者,应当具有丰富的观点,能够满足不同主体的需求。要实现创新,形成创造性思维,就要摆脱传统观念的限制,在不同的需求面前寻找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
1.引导学生冲破常规限制。其实,许多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有很多新奇的想法,但碍于教师的压制或个人性格,他们没有将这些新颖的观点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形象,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认为新颖的观点,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保护。
2.将批判与创造结合在一起。在很多人看来,批判是创造的死对头。然而,在实际学习与生活中,批判与创造的关系十分密切。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批判,学生只有敢于批判,才能提出新的观点,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引导学生对传统艺术观点进行批判,让学生提出自己觉得更好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3.鼓励学生积极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合理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艺术设计潜力。
三、结语
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教师要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与解决问题,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创新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成为艺术设计活动中的主体。只有具备创新思维,才能在众多艺术设计工作中独树一帜,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居晴磊.论艺术设计中的逻辑思维与创造思维[J].大众文艺(理论),2009,(07):96.
[2]张晓蒙.艺术设计创新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策刍议[J].艺术科技,2015,(01):216.
[3]饶维苗.艺术设计创作中的灵感思维和创造理念[J].艺术研究,2013,(01):83-85.
[4]罗亮.艺术设计教育中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S2):139.
作者简介:
篇6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型人才;计算思维;培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1-0162-02
作者简介:阎岳(1981—)女,重庆市人,硕士,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在科学技术不断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量不断增大。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都需要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断提升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养,不断加强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技能培养,不断增加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是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侧重点。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计算思维的培养是重中之重。
1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计算思维的价值
计算思维应该是每个学生,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计算思维强调得是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面对新问题时,不是被动地等待答案,而是运用计算思维,采用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对问题进行剖析,以有效地实现问题的解决与处理。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够帮助学生自主地创新性地解决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问题的解决。可见,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首先应该明确计算思维的重要价值和重要特点。
1.1计算思维的培养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
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本身属于一种创造力和实践性都较高的人才,因此在实践的培养过程中,应该基于计算机思维进行探究式的教学,反过来这种探究式的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对于很多计算机应用型课程而言,在计算思维的讲解过程中,很多教师为了提升计算思维的培养方式,为提升计算思维的培养水平,往往需要探索性地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更加开放的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本身属于一种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计算思维的培养目标和相关的课程内容,而明确教学目标,不断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有效地创设教学的条件,不断改良教学方式,进而有效地推动探究式教学的开展,从而提升计算机应用型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在计算思维的培养过程中,探究式教学与教学质量本身就是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
1.2计算思维的培养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难以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而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有效的融入计算机思维,能够真正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思维,鼓励和引导学生带来疑问进入新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进行问题探究的能力。可见,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有效地融入计算思维,本身就是对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一种提升和体现。在当前的社会中,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很大,社会需要地不仅仅是理论基础扎实的计算机人才,更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加强悍的综合性人才,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只要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只有学生主动地投身到计算机应用型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才能真正得以提升。
1.3计算思维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计算思维培养的目的不在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和理论水平,也不在于学生的实践掌握水平和技能,而是在于培养学生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计算思维培养的终极目标,通过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有效地融合“计算思维”能够帮助学生正确面对问题,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面对求解问题,从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等四个层面去分析、抽象,拿出应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思路,并以团队式和工程化的方法去设计、实现和运作,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型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明确学生的计算思维,不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进而不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计算思维培养的路径
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计算思维的培养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计算思维的培养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那么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呢?
2.1以计算思维为核心,不断加强课程教学改革
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计算思维的培养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计算机应用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凸显计算思维的重要性,明确计算思维的价值和核心地位,有效地发挥计算思维的重要功能,将计算思维与课程教学改革有效结合起来。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需要依据计算思维的培养来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需要依据计算思维来实现,课程教学改革的动力要本着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课程的改革,应该侧重于在计算思维的培养中,有效地结合一些学生身边的现实案例,从现实案例入手来进行针对性的计算思维培养与教学。在案例运用和讲解的过程中,要将讲解的重点放在分析问题与设计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计算机相关知识,来架构一些简单的计算机程序,从而推动问题的解决。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的专业素养有所区别,不同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技能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计算思维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加强引导和督促,在帮助学生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来求解实际问题时,教师适时地抛给学生一些新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和求知的欲望,积极运用计算思维来搭设简易的计算机应用程序,进而实现问题的解决。如在讲解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的课程时,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讲解设计方法或者程序内容的教学方式,改为教授学生“思想和方法”,着重培养学生架构简易程序,不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2以计算思维为重点,突出实践教学
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为提升计算思维的重要性,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计算思维的重要价值,不断地加强实践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教学,计算机应用型课程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增设一些上机环节,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地运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上机演练,积极地运用计算机来进行实践检验,将所学的程序,通过上机的形式来自主的编写出来,并通过计算机相关软件来检验程序的正确性与否。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地布置一些简单的程序题目,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分组或者合作的方式,针对实际问题来编写相应的程序,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成果展示,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来扩散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
2.3以计算思维为基准,鼓励多元化的计算思维
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可能计算机相关程序是固定的,但计算思维却不是一成不变的。计算思维应该是一种多元化的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和鼓励学生积极的发散思维,积极地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模式,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有效地扩散学生的思维,教师对于学生的程序设计或者解决问题的方式,应该秉持一种包容的态度,正确审阅学生的计算思维,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来科学合理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总结
计算思维是学生必备的素质,计算思维是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计算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在计算机应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为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应该以计算思维为核心和重点,加强教学课程改革,不断突出教学的实践性,不断丰富教学方式,采用科学的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袁磊.计算思维在C++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3(12).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培养
How to Develop mathematical thinking ability of the pupils
Deng Wen-lan
【Abstract】At present, develop students' mathematical thinking ability is a basic task in th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Thinking with a wide range of content, concerned about the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should become a focus of how to develop students' mathematical thinking.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imary Mathematics syllabus in teaching there are plans to develop students 'mathematical thinking, teachers can train from understanding the importance of students' mathematical thinking and to identify solutions to cultivate mathematical thinking and other aspects. This article discuss this issue and how to develop students' mathematical thinking.
【Key words】Primary Mathematics Teaching; Mathematical thinking;Training
1.小学教学中数学的意义
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仅重视了表面的数字运算,却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了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的学科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以下是我对学习数学重要性的几点看法。
1.1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
1.2 开发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这在其他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1.3 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来断定结果。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2.1 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2 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2.3 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1 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来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应重视概念定理的学习,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学习起来也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具体实物着手,再逐步脱离具体实物,转入抽象定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定理。
3.2 在教学关键点上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时,都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教学。对每节的知识点,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间接引导学生对每节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理解、推论,以做出正确的回答。最后,还要对每章的内容做总结。这种落实到教学关键点上的特殊的思维培养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3.3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思维。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应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讲些生活与数学联系紧密的例子,让数学理论知识从课本走进生活,使得理论知识更具体生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增强,从而实现教学的根本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在于学习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在学习数学时有很大的作用,而且是小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韦志初.发挥例题习题功效培养数学思维品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5).
篇8
【关键词】创新型 全面发展 数学学科思维 重要性 如何培养
前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思维培养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活跃的思维是创造的基础。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如何把握数学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界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
一、数学创新性思维的简介
所谓学科思维是指有创见性的思维,人们通过这种思维不仅可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的联系,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有实际社会意义的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思维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善于独立地思索、分析和解答问题,提倡探讨与创新精神,当然也包括小发明创造。在中学,思维的创新性更多地表现在发现矛盾以后,把知识融汇贯通,以进攻的姿态,突破矛盾,最终解决问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一定具有社会价值,但对学生个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数学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特征:
创造性数学思维的独创性,即思维活动的创新程度,是指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的方式方法或结果的新颖、独特,具有创造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我们的思维突破"定向""系统""模式"的束缚。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所学的,遇到具体问题灵活多变,活学活用。
创造性数学思维的广阔性,即思维的广度,是指善于全面地分析问题,思路开阔,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探求。
数数学创新性思维发挥着大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及下意识活动能力,完整地把握真数与形的关联,数学创新性思维是创新和数学思维的有机结合。
二、初中数学思维培养教学的重要性
教育是一种科学。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把握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就是说,初中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拥有必备数学知识基础。另一方面,更要通过数学知识这个载体,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思维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和一定的数学意识。实质上,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而人们只有对该事物感兴趣,才能主动的思考而不厌。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才会快乐,学生才会主动地学习。这样的状况也正是教师,家长,国家所期盼。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
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以下为培养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几点建议:
3、1"生活化"的数学,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本身是抽象的,数学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来说,往往会觉得枯燥。数学知识的教学,对于老师来说,也是会觉得乏味,但教师只要试着把数学问题融入生活,就会体验出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因此,抽象的数学知识可以用具体的情境、具体的事物描述出来,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接触、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这样学生便也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都是十分有利的。
3、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其中设置问题情景,开启学生强烈求知欲望的窗户,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老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有充分的把握,要本着求新、求活、求实、求精的原则,灵活地变换角度,能更好的把学生引入情境,使其思维始终处于自由创新的状态。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适时因势利导,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使学生对自己的发散思维产生成功的喜悦感。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引向善于思考问题的圣地。
3、3适度提问,培养学生敏捷思维能力
"思源于疑",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问而产生的。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窦时,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但实际上也并不是所有的提问过程都是思维教学过程。如果所提的问题和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过难或过易、缺乏提问的方式等,这些不仅不能够引起学生的思维,还会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问题要适度,要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3、4重视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思维能力
操作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操作活动,操作时手与眼协同活动,在动态中感知事理情节,又与大脑的活动有密切的联系,有利于把外显活动内化为心智活动,十分适合初中学生的生理特点。然而,很多教师简单地把动手操作中的"动"理解为动一动、摆一摆、做一做,而忽视了学生操作过程中内在的思维操作活动。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实际操作的层面,而未能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构起相应的数学对象或数学概念的表征,就不可能发展真正的数学思维。因此,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相对于具体的实物操作活动,我们更应强调操作活动的内在化。用操作活化、深化学生的数学思考,真正发挥它内在的数学价值。
四、结语
爱因斯坦说:"创造性原则寓于数学之中。"在数学教育方面,教师的职责不应该仅仅是呈现知识,更应该是进行思维教学。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创造出一套独有的思维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初步形成数学学科思维。也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并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强化语言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鸿志教育科学院
篇9
【关键词】任务;方法;幼儿;教育
一、前言
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每个人都要经历不同的成长阶段。不同的成长阶段,在人生中具有不同的意义。人在不同的阶段,有对生命的不同认识,也学会不同的生存的本领。在幼儿阶段,幼儿通过游戏与模仿建立起人际交往的能力。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最重要的时期,对人格的塑造是十分重要的。
二、幼儿教育的重点
(一)重视儿童的个性发展
每一个人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也体现出不同的个性特点,展现出不同的能力。重视个人差异,在幼儿时期注意引导,建立起自信心,帮助一个人学习到自己成年以后赖以生存的本领。在幼儿时期,是素质养成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应该以认知是非、形成正确的认知能力为主。当前,提倡素质教育,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开展素质教育,我们首先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对孩子表现出来的个性,首先要有宽容的态度,帮助孩子建立起自信。对孩子的个性进行正确的引导。在保护儿童个性的前提下,纠正其错误的认识。为以后的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儿童的好奇心
幼儿时期的孩子具有人类最好的想象力,也会问许多天马行空的问题,孩子的思维方式有很多时候,打破了成人所能想象的边缘线,对于孩子各种不靠谱的问题,成人应该具有足够的耐心,尽量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这些幼稚的问题,是孩子求知欲望的表现。保护儿童的好奇心,鼓励孩子的想象力。尽量解答孩子的疑问,使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保护,这是及其重要的。
(三)给予儿童充分的自由空间
教育的目的,不是让所有的人对同样的问题都形成统一的答案,而是帮助人们实现思想的解放,摆脱愚昧的想法。同时,也通过知识的积累,使思想更加自由。通过对一个孩子进行教育,使孩子掌握知识,认识世界,对未知的领域勇于探索。无论是孩子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学习,都不应该是被强制的。幼儿时期,还不具备学习的意识,他们通过好奇的模仿,带有自发的性质,学习到了许多本领。这样的学习是轻松的,愉快的。强制性的学习、灌输性的学习会使一个孩子失去学习的乐趣,产生逆反心理。
三、幼儿教育的常用手段
(一)叙事性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例证性思维,一种是叙事性思维。例证性思维的另一个名称是命题思维,例证性思维是运用数学、哲学、逻辑学等科学方式进行思维的一种方式;叙事性思维主要依赖于情境经验,在具体的人与空间之间展示出独特的作用。幼儿时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叙事性思维,他们的思维方式以情感为导向。儿童对于他们能够理解的具有情境的、形象的认知对象更容易接受。我国的幼儿教育还不成熟,也存在许多的误区,幼儿教育还在偏向于灌输性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儿童的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孩子的想象力与发散思维受到限制,思维方式都趋向于单一。如果教育不当,孩子在发育的过程当中,容易产生的逆反心理,创造力枯竭。在儿童教育阶段,对个性差异的尊重可以使得孩子更加自信。运用叙事性思维的方式跟孩子交流,避免灌输性教育。将更多的趣味性强、知识性强的内容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
(二)游戏教育
儿童在游戏中所学到的知识,其深远的意义超过课堂上的灌输性知识。我们不应该打着教育培养的口号,抹杀孩子的天性,使孩子的童年失去童年的味道。游戏在孩子的童年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游戏的教育作用,游戏可以使孩子更为放松,对于孩子的教育功能也好不欠缺。在游戏当中,孩子可以积累知识,培养能力,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建立起单纯的情谊。游戏设计的科学性,可以对孩子的素质养成起到良好的作用。游戏设计的重要性,与教材的编写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我们带领儿童进行游戏,是希望能够使孩子获取快乐的体验。游戏环境可以简单、朴实。让孩子多接触自然,多进行手工操作,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及综合能力。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也是国家的未来。幼儿教育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我们重视儿童教育,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每一位家长与幼儿教育工作者,都要认识到科学引导的重要性。给孩子建立起自由轻松的教育环境,使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赵双英.试论如何加强幼儿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4
篇10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中学教育
一、 前言
化学,作为一门现代科学,其产生与发展一直与实验技术紧密联系。每一次发现,都来源于实验,每一个理论,都要经由实验来验证。因此,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是正确理解化学理论的必经之路。另一方面,实验教学对于学生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化学实验的教学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到高考的影响、各地学校实验条件的限制,中学化学教育中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验”、“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要达到更好地培养人才的目的,中学的化学教育必须改变这一现状,以化学实验为基础,以学生的主动探索为特征,使得化学教学真正达到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目的。
二、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随着中国教育的发展,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得到了各级部门和相关老师的重视,许多教育工作者在如何进行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研究,但是还存在若干不足之处。比如实验中仍是以演示实验为主、实验操作为辅,实验的形式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探究性实验较少。中学实验教育大多还停留在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知识的地步,学生动手的机会不多,实验教育缺乏活力,不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实验的形式单一,内容陈旧,设计上也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
三、 改进中学化学实验教育的途径
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演示实验是在课堂上由老师进行示范的实验方式,在进行演示实验的时候不仅是要简单地展示实验现象,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并对观察的现象进行思考和总结,了解实验的设计目的。为今后进行探究性实验中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老师应该精心设计具体的过程和方案,必须明确演示的目的和要求,要保证实验可以让全体学生能有效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设计的实验要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并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通过基础实验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掌握好基本的实验技能是进行探究性实验的基础,很多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操作,不理解实验的原理,缺乏实验操作的能力。在基础实验中,应该要严格要求,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为目的,要理解实验的原理、可能出现的现象和异常情况以及出现问题后的解决方法,全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创新思维
探究性实验是化学实验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种形式,学生需要运用必要的实验设施,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法。通过探究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设计探究性实验时,应当注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可以通过调用自己的知识,全面地分析问题、从多角度来试探性地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挑战自然的热情,促进科学思维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实验教学应该达到的目标
在目前的中学化学教育中,化学实验教学往往只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事实上,实验教学这种形式,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引导,可以让学生全面调动所学的知识,可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全面的训练。具体而言,实验的教学应达到如下几点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不仅仅是指正确操作实验仪器的能力,而是指如何通过正确的思考、分析来设计操作流程,并在实验中合理规划统筹,顺利推进实验进行的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非常重要,而且只能通过实验课程这样综合性的课程来获得。
2.让学生得以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科学研究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推动力,科学研究的过程是人类不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实验教学通过探究性的实验,使得学生可以体验这样一种发现自然的过程,加深对科学的认识,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和严谨的思维方式。
3.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
和科学研究一样,实验的过程往往需要团队的协作才能完成,中学的实验一般是通过分组完成的,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合理分工、通力合作完成实验过程,每一个人在集体中不仅要积极思考,更应该互助协作,与同伴进行协调、沟通、分享,共同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与人合作的能力,这种能力不管是对于科学研究还是日常生活都是很重要的。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科学的态度包括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勇于钻研等优秀品质,化学实验本质上是一种科学发现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只有尊重科学、尊重事实、严格遵守规则,仔细操作,认真对待每一个步骤,才能得到好的结果。在化学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于现象、过程的观察,更应该培养学生这样一种科学的态度。
- 上一篇:谈谈对工艺美术运动的认识
- 下一篇:制药工程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