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历史沿革范文

时间:2023-11-22 18:02: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的历史沿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校的历史沿革

篇1

一、 美国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历史沿革

美国的研究性学习最早起源于19世纪末,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19世纪,美国经历了独立战争和南北内战,为美国的工业发展扫清了障碍,19世纪末完成了近代工业化,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由此,针对社会问题和教育现状,美国兴起了以杜威、克伯屈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杜威主张教育的本质即生长、生活、经验的改组或改造,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从理论上论证了科学探究的必要性,概括出了科学探究的5个步骤,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问题教学法”,强调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1]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也是在杜威“问题教学法”基础上所创立的一种教学方法,目的都是希望改变传统教育的方式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这些先进的理论与实践为美国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

二战之后,美国与苏联处于冷战阶段,各国经济开始复苏并得到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课人造卫星,这一科学领域的壮举使得美国举国震惊,纷纷开始对美国的教育进行改革。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提出了“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倡导用发现法来进行教学,即我们所知的“发现学习”或“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的基本过程是学生掌握学习课题、制订设想、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发展和总结,从儿童的好奇心和感兴趣的问题出发,注重学生的内在动机,独立思考、自行发现,这与现代的研究性学习的原理和过程都十分相像。

(三)20世纪90年代至今

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使得国际形势又一次发生巨变。同时,全球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人类步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不断进行教育改革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求。美国国家教育经济中心于1998年制定了英语语言艺术、数学、科学和应用学习四个领域在4年级、8年级、12年级三个层次的国家标准,除规定了所有中小学生在四个领域学习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结果要求外,还特别强调了以“探究”为特征的教学策略与方法。[2]目前,美国的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与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一般以学生在头脑中勾画的一幅“作品”开始,可能会出现多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后者则以一个需要学生解决或了解的问题开始。这两种方式与我国的研究性学习概念十分相近,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人合作、创造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美国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发展趋势

随着美国教育的不断改革,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美国的研究性学习也不断改进,呈现出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一)研究性学习领域不断扩展

研究性学习发源于20世纪初,最初应用于医学领域。1969年由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的美国神经学教授巴罗斯(Barrows)引用,现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教学法。50年的医学教育中有超过60所医学院推广使用,现今更多领域包括教育学、经济学、工程学等以及许多高中都采用了这种教学方式或教学改革。[3]1983年4月,美国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了《国家处在危机之中》,规定美国高中毕业生在四年内必修四年英语、三年数学、三年科学、三年社会研究(social studies)以及一年半的计算机科学。[4]其中社会研究实际上就渗透研究性课程的性质。美国的研究性学习在中小学教育领域主要运用于中学社会研究、职业教育以及历史、科学、写作等科目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0年秋季,美国德克萨斯州霍兰德学区创建了一所新的运用研究性学习的高中霍兰德新科技高中(Holland New Tech High School),五年的研究发现,参与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学生团体动力更大、社会技能更强、学习主动性更高,教师则用自己独特的风格来平衡合作学习环境。因此他们得出,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因为学生成熟的生理条件,而是因为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5]

美国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为杜威所创立,因此其研究性学习历史深远,直到今天也依然将研究性学习视为基本的、核心的学习方式。在小学阶段(一至四年级)积极倡导“合作性设计和活动”,每一年级都设有语言艺术、数学、社会研究、图书馆课程、科学、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都属于研究性课程。在初中(五至八年级)阶段,课程都基于研究性学习理念进行重建,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经验整合起来,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更加关注学生问题解决的批判性思维、探究学习以及课程的社会意义。在高中(九至十二年级)阶段,作为大学的预备学校,为使研究性学习有效渗透于学科课程和学校生活中,高中推行“独立研究”和“五月设计”两项政策。前者是学生从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出发,选取超出学校所提供的课程范围的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研究;后者是高中四年级学生在每年毕业前夕的五月份都有机会在教师和其他相关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独立研究、设计活动。[6]

(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兴趣和教师参与

美国的主流公立学校陷入一个严峻的困境,进入高中的学生中大约30%辍学,这些学生中不仅包括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更有那些成绩好但对学业不感兴趣的学生。调查显示,有88%的辍学生考试都及格,大约50%的辍学生是由于学业枯燥而离开学校。[7]因此在美国,研究性学习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研究项目,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改进学校的教学方法,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并改变对学习的态度。此外假如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学生缺乏有效的指导,在课堂中实施这种学习方式就没有保障。与美国的主流公立学校相比较来说,特许学校由于政府出资、私人管理,除了必须达到双方预定的教育成效之外,不受一般教育行政法规的限制,因此能够自主设置本校课程,更倾向于使用研究性学习方法。

美国明尼苏达州(Minnesota)曼卡多市(Mankato)的达科塔梅多斯中学(Dakota Meadows Middle School,DMMS)就将研究性学习整合至课程中。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从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出发,经过制订计划、测试证明、反思阶段,通过设计他们的项目来解决问题。一些学生可能做得比别人多,但是整个小组成员都必须参与进来,分工完成讨论、制订计划、实践项目以及将成果呈现给课堂这一整个项目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都是自由设计他们的项目,这使得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对完成并展示他们的成果负责,也为学生们解决问题、思考探究过程的步骤创设情境,因为教师要求学生们的项目设计是新颖独特、与众不同的。并且,达科塔梅多斯中学的教师从教师职业发展培训之后的7个月都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在观察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时候会使用诸如“刺激”“挑战”“团体”“高水平思维”“理解”等词语。大多数教师也都非常乐意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意识到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有助于他们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并有效地运用于教学中。由此可见,教师们都欣然接受这种教学模式,积极参与。

(三)研究性学习手段注重利用网络资源

互联网的普及,使网络资源更加丰富多样,人们通过电脑便可轻松掌握全球资源。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伯尼・道奇(Bernie Dodge)等人于1995年开发了一种课程计划WebQuest。“Web”是“网络”,“Quest”是“调查”,因此它是一种“网络专题调查”活动,在这类活动中,部分或所有学生使用搜集的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上的资源。WebQuest也是美国国家课程标准推荐的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模式。WebQuest包括导入、任务、信息资源、陈述过程、评估指导和结论这六个部分,分为短周期和长周期两种。短周期的WebQuest注重学习者的知识获得与整合,一般一至三课时即可完成。长周期的WebQuest则强调学习者拓展与提炼知识的能力,学会迁移,一般耗时一个星期至一个月。[8]

密歇根州普利茅斯州立学校的一次自然课上,教师就利用这种教学模式对密歇根州的蝴蝶花园这个主题和学生进行探究。教师首先给学生设置一个情境,带他们置身于有许多忙着采集花粉的蝴蝶的植物园,引出问题;然后向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设计一个蝴蝶园,作为一个证明生命周期的校园基地;学生通过收集、整理资源,对信息进行加工来完成任务;之后提供一些网络参考资源,如蝴蝶网站、校园栖息地等,由此学生可以了解到关于蝴蝶的信息、创建校园基地的基本知识等;每个小组向其他同学展示陈述他们各自的方案,以决定哪一个小组的方案才是最好的。小组分工如下:第一个成员画出一幅蝴蝶园的平面图,第二个成员列出一个植物的清单,用这些植物的花蜜可以喂养那些园子的“小主人”,第三个成员详细列出全部的费用,第四个成员列出一个在蝴蝶园里挖掘、种植以及维护的时间表;[9]最后分别对学生的陈述以及蝴蝶园方案进行评价,评价人员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家长和其他同学;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并得出结论。

(四)研究性学习实施方式多样化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多媒体教学的普及,美国研究性学习实施不再只局限于当前的惯用方式,而越来越多地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某学区的一所中学,将计算机辅助的研究性教学应用于19世纪美国历史的学习中。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进行分组讨论之外,还选用mPower software图片浏览工具软件,这不仅能够更好地呈现多媒体,还可以使学生获得非线性连接的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经过六周的调查研究发现,相对于那些采取传统教学方式的学校来说,经过这种教学方式学习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更多的知识,在多媒体项目中的学习也增强了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也发现,学生对于学习历史、社会研究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变得更加积极向上。[10]因此,计算机教学的应用已是大势所趋。将科学技术运用于教学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与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更可以提升和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

此外,美国的教学方式还加入了实验游戏。当前据报道,玩视频游戏已成为孩子们在空闲时间比较流行的活动,而且玩得最频繁的还是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尽管学生尤其是小升初阶段的学习动机在下降,视频游戏在所有年龄阶段的使用率却在持续增长。[11]这些游戏可以提供一个引起学生“挑战、幻想和好奇”的故事背景,学生可以在游戏中通过角色扮演、挑战以及交互选择等方式来与他人互动,并且提供反馈促进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因此将这些项目正确地融入到研究性学习中,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斯密斯等研究人员发现,将一款基于研究性学习工具的软件游戏“拯救外星人”引入课程中,能够有助于学生协作问题解决并使他们不断进行智力挑战。[12]在高等教育中有一项大型运动“严肃游戏”(Serious Games,SGs)就是将本属于纯娱乐的电视节目或电子游戏应用于教育和各种模拟训练中,致力于创建一种在教育中使用游戏规则的学习环境,来改善各级公共教育。

三、启示

研究性学习对于我国中小学教育来说已不再陌生。1999年,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提出“研究性学习”这一概念,引起了教育界广泛的关注。21世纪初我国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南》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都规定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并作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研究性学习便在全国正式推广开来。由此可见,我国对研究性学习一直都非常重视并积极完善,然而在发展的道路上仍然存在一些严峻的问题,比如教师认识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研究课题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等。美国中小学研究性学习良好的发展趋势为我国更好地在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一)更加关注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兴趣与过程

兴趣是最好的指导老师,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增强他们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将大大提升研究的效率。虽然当前我国有许多中小学都开展了一些研究性活动,但大都是浅层次、随意性的,学生的参与活动很多都是教师“包办”、被动的,这样不能达到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研究性学习始终应该贯彻一个宗旨,那就是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学习方式,重在学习的方法与效果和学生的收获,而不是看过程、环节、资料是否齐全,更不能把研究性学习当成一种给别人看或可以展示的表演。[13]因此,教师要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还给学生自主选题、自主探究的权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过程,增强学习兴趣。

(二)拓展教师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知识及提升技能

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主要扮演一位指导者的角色,无论是对学生项目的选题、资料的搜集还是活动的开展、结论的归纳等,对教师的实践和研究要求都比较高。我国的研究性学习目前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只有实施指南,并且研究性学习所涉及的知识是综合全面的,包括社会、经济、政治、历史、科学等多方面的内容,跨学科性和实践性较强,因此也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挑战。目前,我国许多中小学教师大多接受的是分科教育,缺乏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学习,并且大多数都习惯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以及将教科书当作唯一的教学资源,所进行的大都只是浅层次的探究,不能胜任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因此,要对教师进行专门化的培训,增加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理解,提升具体实践能力。此外,教师之间要通力合作,共同帮助学生解决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

研究性学习在20世纪80年代重新兴起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而且是以几何级数的比例快速增长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和“课程文化”的革命。[14]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造就面向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15]因此,在研究性学习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最大限度地开发网络资源,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信息平台,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虽然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在现实中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难以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对教师的要求太高、学校软件硬件技术不全、教学结果难以评价等,但是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整合仍然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领域。

参考文献:

[1] 杨光富,埃明达.美法韩日是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的?[J].中小学管理,2003(11):32-35.

[2] 霍益萍.国外及港台地区研究性学习资料选编[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64.

[3] Ya Nan Li, Hao Zhang, and Jing Zhang.The Application in the Game PBL Teaching[M].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2011:359-364.

[4]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n Excellence in Education,A Nation At Risk.[EB/OL].(2013-11-08)[2014-07-21].http:///List.asp?id=52.

[5] Anna Filcik:The Imperative For Educational Reform. Kristen Bosch, Samuel Pederson, Nicholas Haugen,The Effects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 Approach on the Achievement and Efficacy of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Students:A Longitudinal Study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s of the PBL Approa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Undergraduate Research(NCUR),2012(3):1467-1473.

[6] 张华.追求卓越――美国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研究性学习活动现状考察[J].教育发展研究,2005(9):37-43.

[7] Scott Wurdinger, Jean Haar, Robert Hugg and Jennifer Bezon.A qualitative study us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 a mainstream middle school[J].Improving Schools,2007(6):150-161.

[8] Robert Zheng, Bradd Stucky, Matt McAlack, Mike Menchana and Sue Stoddart.WebQuest Learning as Perceived by Higher-Education Learners[J].TechTrends: Linking Research & Practice to Improve Learning,2005(7/8):41-49.

[9] 基于网络应用,开展研究性学习 ――美国学校WebQuest教学模式评析[EB/OL].(2013-11-10)[2014-07-20].http:///group.asp?gid=15&

pid=702.

[10] Erik A. Bergman.The effects of combining problem based learning and technology[D].The Evergreen State College,2013.

[11] Pedro Hernandez-Ramos, Susan De La Paz.Learning history in middle school by designing multimedie in a project-based learning experience[J].Journal of Research 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Winter 2009/2010:151-173.

[12] Sasha A. Barab.A MUVE Towards PBL Writing:Effects of a Digital Learning Environment Designed To Improve Elementary Student Writing[J].Journal of Research 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2008:113-140.

[13] 杨明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2(7-8):49-52.

篇2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很多高校市场营销类人才培养的目标已经定位在高素质应用型管理人才的培养上。对于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而言,也应当顺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淡化市场营销应试教育、理论教育,重视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为此,应增强学生在市场营销课堂中的主体性,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市场营销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有效提升。

一、高校市场营销教学的主要问题

(1)未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最为重要的因子,二者之间的地位应当是平等的。但是由于市场营销课程主要采取大班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多是组织开展标准化、统一化的灌输性教学,教师成为了市场营销教学的主体,学生只能围绕着教师的授课内容开展被动式学习,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自主学习和互动探讨的空间,导致很多学生丧失了对市场营销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习效果不佳。

(2)对实践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一些学校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课程教学的教材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有的学校虽然选用了实践教材体系,但是照搬照抄其他学校的教材体系,没有做到与自身教学需要和市场需求的充分适应,导致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很难得到有效的提高。

(3)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氛围和授课环境不够理想。很多高校学生对市场营销课程的学习,存在着很强的功利心理和浮躁心理,这与高等院校的教学评价机制有着很大的关系。目前的专业教学与评价机制,主要是通过闭卷考试的形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显然无法对学生的营销专业素质和能力进行全面、科学的考核。即便闭卷考试具有很大的公平性,但它毕竟只是一个终结性的评价,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对整个市场营销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也容易助长高校学生的应试心理。同时,高校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多是限制在校园教室内,没有营造出企业化、实战化的授课环境,市场营销课程的专业学习氛围不够浓厚,限制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二、基于能力培养的市场营销教学策略

(1)增强学生在市场营销课程学习中的自主意识和主体意识。由于市场营销课程的课时是相对有限的,教师的单向教学并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营销能力,所以很多学习活动需要学生在课上、课下自主开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在市场营销课程学习中的主动性。具体而言,要善于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偏好、兴趣习惯等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对市场营销现象、市场营销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空间,帮助学生掌握正确而有效的营销方法,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提高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高校在设置和建设市场营销实践课程体系时,要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素质为主线,其中的能力不仅包括市场营销方面的专业技能,还应当涵盖职业道德素质与行为能力、创新思维与表达能力、集体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等。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还要正确处理好实践课程教学与理论课程教学、必修课程教学与选修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做到与就业需求的紧密结合,有效完成市场营销教学与岗位能力、岗位标准的无缝对接。

(3)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与授课环境。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和积极的思维引导来确保优质的课程教学氛围和授课环境。如在市场营销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分别设计营销策划任务,小组内的学生可以分别承担营销总监、区域经营、市场专员、消费者等角色,在近似真实化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容易被激发出来,对专业能力的锻炼养成也更加有利。

(4)创新教学评价机制。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在市场营销教学改革中要重视教学评价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一方面,要建立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形式,对学生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表现出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技巧以及作业完成状况等进行综合考量。对学生课外实践的考察,则是针对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意识等进行重点考核,最终形成卷面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另一方面,建立过程、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既要重视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评价,也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与评价,这样才能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及时的查漏补缺,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提升自身专业综合素质,从而在未来的营销工作岗位上更具竞争力。

篇3

关键词:技工学校;物理实验教学;教学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7

一、引言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教师可以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物理现象,揭示物理规律,帮助学生巩固已学到的物理理论知识。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亲手做实验,来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所以,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技工学校主要培养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物理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那么,教师应该如何从教学的角度来做好这项工作呢?本文主要谈一谈技工学校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二、技工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只注重知识的吸收而忽视能力的培养。他们走向社会后很难快速适应工作的需要。这给技工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启示,提醒技校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但是,在技工学校的物理实验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意识到实验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他们往往采取“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墨守成规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一味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却忽视实验教学的科学性和趣味性,也忽视师生之间的互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再加上一些技工学校教师自身知识水平的有限性,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进而影响到实验教学质量。

三、技工学校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

根据上文分析,目前的技校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为此,技工学校物理实验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关键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加强课堂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直觉思维是指一个人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仅仅依据自我感知而对问题做出迅速判断,或者在对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突然对问题有“灵感”等,这些都是直觉思维的重要表现。心理学家认为,直觉思维有助于发明创造。物理学中的很多定律都是通过直觉思维得出来的。

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物理教师就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重视课堂演示实验。事实证明,技工学校的学生对物理实验有着普遍的兴趣。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物理规律、原理的理解。比如,教师在讲解“电磁感应现象”时,要做以下几个实验演示:闭合导体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应线的运动时,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闭合线圈与磁铁之间的相对运动时,电流计的指针也发生了偏转;闭合线圈与载有变化电流的线圈。通过以上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得出电磁感应规律,即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产生感应电流。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可以提高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2、更新教学内容

技工学校的学生要具备过硬的实践能力。所以对技校物理实验教学内容的要求不能过高,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不应该强调过于严密的理论结构,而要以管用、够用为原则。当然,改革一些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并不是指要抛弃物理实验理论知识。而是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要保证知识技能传递的连续性,还要保证学生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实验教学必须在基本物理概念、公式、定律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

3、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光有演示实验是不足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教师还要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这个实验为主,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实验器材,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从实验器材的选择、电路图的设计到确定实验的步骤等,这些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而教师应该在旁边予以指导,而不要干涉学生的设计。然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设计方案公布出来,让学生一起探讨最佳方案。这样的过程能够凸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结束语

未来的教育不是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教育,而是注重开发学生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教育。技工学校应该紧紧围绕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这个目标,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重视演示实验,调整教学模式,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以此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欣;闫玉芝;王凤兰;物理教学呼唤物理实验[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年14期

[2]张文仓;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J];基础教育研究;2008年09期

篇4

【关键词】大学物理 教学模式 改革

一、前言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科学,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物理教育在传授给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如何发展和创新,而现在的大学物理课程越来越难以满足学生需求。要高效地实现物理教学的培养目标,就要求我们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二、教学理念的更新

大学的学习模式与高中的学习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高中时,老师基本都是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应试教学模式,教师习惯于把知识整理得系统化、教条化,对课程内容作详尽的解说,使学生养成了死读书、读死书的习惯。而进入大学后,学生发现课堂信息量很大,很多只是点到为止,许多知识都需要自己在课后复习训练,同时大学注重的是自学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目前大学物理的教学,学生越学越跟不上,甚至自暴自弃,出现旷课、逃课等现象。

三、优化教学体系,改革教学内容

(一)结合专业制定培养目标

大学物理是理工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但不同的专业对大学物理课程的知识体系、重点内容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在保证基本完整的大学物理课程内容体系下,要结合专业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这不仅保全了大学物理知识体系,还满足了专业发展的需求并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优化分层教学

随着大学的扩招,更多的学生进入高校的大门,但是民办高校由于历史的问题一直处于弱势地位,所招收的学生基础较差。为了更好地照顾到绝大多数的学生,考虑到学生具体情况,可以按照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把学生分为A和B两个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针对大多数民办高校向应用型高校的发展趋势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大学物理的课时又不断减少,所以不可能对大学物理进行系统全面的讲解,我们采取模块化教学的方式,并按不同专业和层次来选取模块。

(三)介绍物理新知识,拓展学生视野

除了教材内容,教师还应根据科技发展,在不同的专业领域添加新的知识和新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另外,利用学校优势,引进校外的老师,给学生做最新相关技术讲座,开阔学生视野,了解相关科技前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方法的改进

现在学生普遍感到大学物理难学、难记、难理解,其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物理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涉及大量的概念、定理、公式和复杂的运算,并且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是灌输的方法,侧重于大量语言讲解和繁琐的公式推导,往往使学生没有头绪,抓不住重点,使学生天天忙于记忆各种公式定理和复杂的计算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所以我们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一)改进物理实验教学手段

物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科学,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启发学生的兴趣。然而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和理论教学并不能够同步进行,并且现在很多高校大学物理的课时一直在缩减。我们现在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要适当增加大学物理实验课时,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并尽量使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相同步。在上课时增加演示实验,一个简单的演示实验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通过实验现象直接理解知识点。

(二)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物理学的信息量大,有些物理知识不能简单地通过语言和板书来表达,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把教学内容中不易表达和较抽象的东西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很难想象的物理过程可以通过电脑的实验演示得以具体化,而单纯的多媒体教学往往又由于上课的节奏会偏快,课堂信息量偏大,出现学生跟不上进度的情况。所以要将板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实现互补,发挥各自特点,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三)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大学物理的教学,应克服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可以通过“问题讨论驱动”“分小组讨论”将实际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在讨论中交流,使学生更多地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杨爽,许珉,吴闯.应用型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

[2]张晴,杨桂考,潘红亮.浅议新时期大学物理教学改革[J].中国科技纵横,2011(02).

[3]钟志坚.大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十大走向[J].中国高教研究,2007(01).

篇5

一、师范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师范学校发展受到高等教育发展的挤压,师范学校的生源质量发生了急剧滑坡,客观上给理科的教学增加了难度,很多实验不能有效地开展,即使有些实验能够正常开展,实验步骤和实验方式也比较固定,分组实验是目前高师院校广泛采用的方式,教师先讲解实验,设计好实验步骤和需要测量的数据,学生只需要根据固定的要求进行操作,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与发展,甚至有不少学生只是看看周围的同学,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只追求结果,忽视过程,有的老师甚至认为学生不会动手做实验不要紧,只要会动笔考实验就行,由此而引发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谬作法,伴随着多媒体进入课堂,使得部分教师过分追求,迷恋多媒体的模拟实验,不重视让学生看实物,实际操作,总而言之。目前相当数量的教师不做或少做实验,放弃了运用实验的直观教学方法,这样教出来的学生一遇到实物就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动手。

以上师范实验教学的现状,极大地影响着物理教学质量,与物理教学目的、教育改革的要求和物理实验教学重要地位很不相称;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二、师范物理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由于师范学校教学的特殊性,要求师范学校的学生具有广泛的基础知识,高中学生由于升学压力的存在,真正的素质教育很难在中学开展,师范学校恰是素质教育最好的舞台,师范学校的学生将来要承担基础教育工作,这关系着祖国的未来一代的科技创新素质,因此在师范学校从事素质教育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增强学生素质的良好途径之一。

1.首先要改变轻视实验教学的观念

师范学校对理科基础文化的教学重视程度不高,特别是对于物理实验的教学更是可有可无,很多学校的实验器材多年没有设备更新,教材在变化,内容在变化,而实验器材得不到及时的更新,高质量的实验教学,首先要求学校领导从思想加以重视,以高素质的人才培养为目标,提高实验教学定位,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监管和评价体系,此外,物理教师也要从思想上重视实验教学,改变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错误思想,积极参与实验教学研讨,钻研实验教材,探索实验方法、实验方案的设计,既要展现事物的各种现象,又要探求事物的客观规律,既要严格实验过程,又要科学阐释实验结果,真正做到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

2.选择或编写科学合理的实验教材

实验教材的基本原则应与课本独立开来,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实验技能,掌握科学思维方法等功能,要让学生上好实验课,预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程应根据实验内容布置一些预习思考题,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加深对原理的理解,学生通过预习能做到实验前心中有数。

教材应对学生实验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要让学生带着一定的任务来做实验,有了具体要求,学生实验时才有矩可循,当然提出的要求要循序渐进,在不同阶段,提出的要求应有所不同,实验初期可以只提出简单要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当然教师在编写实验时也应注意层次分明,开始几个实验可以详细地给出实验的各个环节,例如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数据表格、实验报告的书写模式等,先让学生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规范;以后的实验应逐步引导学生在理解实验原理和内容的基础上,自己独立地列出实验步骤、自制实验表格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素养。

实验教材还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程应在实验的各个阶段提出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根据需要,提出学生需要动手操作、认真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同时进一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问题一旦提出,实验的目的也就很清楚了,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有助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在介绍实验器件不要把实验完整的操作流程罗列给学生,而是要用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来选取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鼓励学生开发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替代原有的器材做各种实验,现在很多学生很希望能亲自参与设计实验,实验教材要特别注意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矛盾冲突,在规定学生完成一定的实验计划和要求的前提下,教材应注重鼓励、引导学生不拘泥于教程中的做法,进行一些创新改进,或者自己另外设计不同的方案,提出实验研究课题,设计实验方案。

3.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考核机制

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实验让学生养成对一些现象的敏锐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对学生实验的评价体系上,要改变过去那种学生做完实验,教师只是批改实验报告的简单模式,因为这根本无法体现学生实验的真实过程,更无法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又何谈学生的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篇6

关键词:高中物理 实验教学 效率 提高 教学改革

物理作为一门理工科,实验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物理离开了实验,就会失去其原有的意义,也就失去了其理论基础。就像牛顿定律的发现一样,如果牛顿每天坐在教室里,他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发现牛顿定律的。所以实验对于物理是最重要的。

一、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因材施教

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整体教学与分层教学的关系和比例,面向大多数学生时应制定一个整体的教学目标,而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时,就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我们只有将整体与分层充分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内在潜能。尤其要注重对差等生的个别辅导,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同时,可以将对物理比较感兴趣的学生组成兴趣小组,使他们的物理才能得到进一步地发挥与表现。

二、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获取真知

高中物理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通过物理实验可以让知识具象化,促进学生对知识从宏观上的把握,同时也有利于消除他们对物理符号的畏惧感。如果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在教学“自由落体运动”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游戏,以此来创设趣味性教学氛围:让学生分别拿着羽毛、纸片、硬币,然后依次从手中静止脱落,同时用两个手指在下面接,看谁反应最快,接住得最多,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他们快速引入知识的海洋。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明确物体在下落过程中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可以设置以下几个环节:①在同一高度,相同的物体,同一时间从手中脱落;②不同的高度,相同的物体,同一时间从手中脱落;③同一高度,不同的物体,在同一时间从手中脱落;④不同的高度,不同的物体,在同一时间从手中脱落,然后让学生通过亲自实验进行总结。此外,我们还可以设置这样一个实验:几种相同的物体在三种不同的牛顿管中自由下落,第一种是充满了空气的牛顿管;第二种是有一部分空气的牛顿管;第三种是接近于真空的牛顿管,学生通过实践最终得出“真空情况下所有物体几乎都是同时落地”的实验结论。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进行物理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现行教材中的大部分实验为验证性实验,每一个实验的原理和步骤都写得非常得全面与详细,只要学生按照操作步骤认真操作,一般都能顺利完成实验任务。这样虽然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性认识,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但是却没有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为了弥补教材的这一缺陷,我们可以做出以下尝试:①加大探究性实验力度。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增加以下几种探索性实验:研究火箭的射程具体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几种测定最大静摩擦力的方法等。②注重分析实验误差。得出实验结果并不是我们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要精益求精,得出最精确、最准确的实验结果。因此,对于学生所做的每一个实验我们都要让学生进行分析与确认,找出产生误差的根源,并进行改进。特别是在设计电学知识的相关实验时,要让学生学会通过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来提高实验的精准度。③拓展某些重要实验。例如,在测量电阻实验中,除了要介绍教材中的电流半偏法外,还应该顺势给学生介绍电压半偏法等。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于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只能是利用实验器材、仪表向学生做表演示范,或者创设必要的条件将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再现出来。此教学方法是将物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重要方式,应该得到我们应有的重视。学生对于熟悉的事物更有发言权,也更容易引发学生的联想。因而我们要更好的将此加以利用,善于引用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实例、生活用具,这样既能增加课堂教学的新鲜感,也能让学生们对于课堂教学有一个更好的把握,加深学生们对于知识的印象。多媒体教学措施在这项实验教学中也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便于将繁复复杂的知识内容变得更加的可见化、明了化。学生容易在观察实验后,掌握实验规律,了解知识的相关结构,也可以有效地屏蔽掉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桌上操作,学生观察得不够充分,学生由于不能看清细微的实验现象,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果,给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现象、理解知识增加了难度。利用投影仪将演示现象放大或制作电脑动画,能够使其在银幕上清晰地显示出来。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观察思考,又缩短了观察时间,从而增强了演示实验的效果。对于我们实现教学目标、增强实验效果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多媒体教学设施,集声、色于一体,是当前教育不断进步的催生产物。我们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地与时俱进,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引入新的教学理念,以便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打造更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空间,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谋求教育的更大化发展。

五、注重实行小组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篇7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英文诗歌 语言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244-02

1 引言

英文诗歌音乐感强、语言凝练、富有想象力、情感丰富,是有特色的英文教学材料,但长期以来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却一直被忽视。在本文中,笔者在分析中职学校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和中职校英文诗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中职校开展英语诗歌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其中重点探讨了如何通过英诗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

英语作为常用语言,对中职校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但笔者在授课期间发现中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英语方法不正确。笔者任课的班级80%的学生中考成绩低于及格线,90%的学生上课不做笔记。低分逐渐让他们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丧失了信心[1](董淑琴,2006:198)。另外,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不足。目前,用人单位对职工的英语水平要求不断提高。很多企业要求职工能看懂英文说明书,能与外国人进行沟通,甚至可以写英文信函。但中职校的学生对人才需求认识不足,认为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接触到外语的可能性很小,这直接导致学生对英语的学习需求下降,厌学情绪滋长。

因此,中职校的英语课程必须找到学生学习需求和市场人才需求的结合点,改进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力求帮助学生认识学英语的必要性,培养学习兴趣,增强信心,从而进一步提高语言能力,了解基本的西方文化,初步形成语言应用技

能。[2](教育部, 2009:2)

3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诗歌教学的现状

目前,英文诗歌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已经得到了重视,教材中收录了不少英文诗歌。但中职英语教材中几乎找不到英文诗歌,这是因为多数中职校的学生以就业为导向,需要多做听说练习,而诗歌不实用。并且,中职校的教师很少运用英文诗歌进行教学,多数教师认为英诗难理解,学生英语学习准备不足,基本读不懂。此外,学生对英诗的了解有限,调查发现在本次诗歌教学前88%的学生只读过1-5首英文诗歌,只有8.7%的学生对英诗感兴趣。

但笔者认为英文诗歌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儿童对童谣很感兴趣能在边唱边读中记住旋律和歌词。这说明选用的诗歌只要在内容和难度方面合适,学生就能接受。实践证明,笔者选用The Star,The Swing等童谣来讲解诗歌的压韵、节奏、意境,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学得快。因此,中职校的英诗教学还有待发展。在英诗中,学生不仅能学到语音、词汇、句型等语言知识,还能了解英美历史和文化,可谓一举多得。

4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诗歌教学的尝试

将英文诗歌引入中职英语课堂,首先必须选择适合学生赏析的诗歌,如果题材不合适、语言太难或太易都达不到教学目标。因此,在题材上,应尽量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且积极向上的主题,如友谊、亲情、励志等。在语言上,所选诗歌以生词少、语句通顺为原则,这样容易激发学生对英诗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其次,教师不仅要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诗歌的意境,还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诗歌的内涵。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进入到诗歌所创造的想象的世界中去,根据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层次从内部去赏析和体验一首诗歌,享受诗歌带来的美感和乐趣。[3](闫建华,张平,2004:63)

4.1融入乐曲,边读边唱学英诗

音乐性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的重要特征,从音乐性入手分析英文诗歌能让学生由表及里地去感受诗歌的魅力。聆听和朗读英诗有助于学生认识英文的发音,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教学过程中,笔者选用了由Jane Taylor的诗歌The Star改编成的儿歌Twinkle,Twinkle Little Star。首先,让学生边听边跟着录音一起哼唱,在歌唱中感受诗歌的重音和节奏。当然,教师还可以边打拍子边领读诗歌,教师声音的起伏变化不仅能展现丰富的情感还能将诗歌的节奏、音韵传达给学生。然后,把简单的乐理知识引入英诗课堂,将音乐的节拍与英诗的音步进行比较。例如,音乐中常见的节拍有2/4拍(强―弱)和3/4拍(强―弱―弱),这恰好与英文诗歌中的音部类型相类似。对比之后,再问学生Twinkle,Twinkle Little Star是几音步的诗?音步类型是什么?大部分学生就能答对了。此外,诗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英诗的压韵也是毕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可以让学生学习尾韵、头韵、内韵等英诗中常见的压韵形式。笔者让学生通过朗读和比较来发现并归纳诗歌的压韵规律。之后,还可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诗人为什么要用不同的压韵方式?这些压韵与诗歌的氛围或主题有什么联系?进而让学生更加关注诗歌的内涵。

在英文诗歌的音韵学习中融入音乐知识,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又降低了诗歌的理解难度。让学生在朗读中对比诗歌的格律、音韵不仅让学生对英诗有初步的认识,还让他们更好地感受连读、弱读、爆破、吞音等语音现象,来纠正学生在语音上的错误,形成地道的发音。诗歌朗读还帮助学生克服不敢开口的障碍,增强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热爱。[4](张晓宁, 2010:30)

4.2赏析经典名诗,提升语言感知力

根据Krashen等人的输入理论,语言学习是输入(阅读、视听等)――吸收(加工、记忆)――输出(说、写、译)的过程[5](Krashen,1985:67)。只有学生接受了足够的听、读训练之后,其语言输出能力才会有质的飞跃。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二语习得非常重要。英文诗歌作为英语国家的最高语言形式,在措辞上是最地道的,在内容上是高雅艺术与人民生活的融合,在思想上体现了英美人的文化和思维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揣摩诗歌的意象、修辞和情感,领悟诗歌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2.1意象视觉化,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诗歌是形象化的语言,能以简短的文字展现生动的画面。欣赏诗歌必须调动视觉、听觉等多个感官,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作者的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先向学生展示几张图片,让学生猜想相关的中文诗句。比如,蓝天白云下,一群牛羊在草原上吃草描绘的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个游戏让学生从唯美的画中走进诗歌的世界,为赏析英文诗歌做铺垫。笔者随后与学生一起欣赏了R.L.Stevenson 的The Swing。这首诗属于童谣,语言通俗易懂,主要描写了孩子荡秋千时所看到的景象。诗歌的画面感强,明亮的画面折射出孩童欢乐的心情。先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这些问题1. When you read this poem, what come into your mind? 2. Does the poem have rhyming words? 3. What kind of emotion did the author want to express? And how did he show it? 朗读诗歌后,先请学生回答问题,再分析诗歌。重点体会作者的感情,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和韵律入手来分析情感。这个练习让学生在英诗的意境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掌握赏析诗歌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学生将来欣赏其他文学作品。

4.2.2中英诗歌对比,感受语言文化的异同

中国学生是在古诗词的熏陶下长大的,因此英语诗歌教学可以利用汉语的正迁移效应,将英文诗歌与中文诗词进行比较,发挥学生的中文诗歌鉴赏能力,让语言学习触类旁通。

英国诗人Robert Burns的诗歌A Red,Red Rose堪称浪漫主义时期的经典爱情诗。《诗经上邪》与A Red,Red Rose在主旨、修辞和意象选择上都具有相似性,可相互比较。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欣赏这两首诗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讨论后,学生上台分享小组成员对诗歌的理解。教师再重点分析两诗的共性,即选用相似的意象,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对爱情的忠贞。此外,还可以分析直抒胸臆、比喻等修辞手法。这两首诗歌的对比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共性,体会到诗歌是“发挥人生的美”,“传达人间真挚且普遍的感情”的文体。[6](潘颂德,1991:60-64)

当然,作为文化的载体,不同语言的诗歌还体现了文化差异。例如,西风在中文诗歌中代表寒冷,凄凉,“古道西风瘦马”瑟瑟西风衬托出游子的失意之情。而Ode to the West Wind中的西风虽然凛冽,但能带走冬天迎来春天,是希望的象征。教师应该启发学生通过诗歌去了解各国的文化传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感知力。

4.3展开想象力,进行英文诗歌仿写与创作

英语书面表达是英语教学的重难点,它需要学生有扎实的英文功底和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英语书面表达是大部分中国学生的弱项,而对中职校的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然而,写作是一个人语言生成能力,主要考查学生活用语言材料的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7](普君,2012:247)。英文诗歌语言精练、趣味性强,借助英文诗歌撰写巩固学生对词组、句型的掌握,让学生以诗歌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感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4.3.1利用英诗学习巩固语言知识

英文诗歌教学可以利用清单诗不断列举事物,不断重复句式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词组、句型的操练,以达到应用自如的目的。外研社中职英语基础模块第一册Unit7 A Healthy Lifestyle恰好能与清单诗相结合。该单元的重点句型是You’d better (not) do,并且有很多与保持健康相关的短语。因此可以让学生完成诗歌Good Habits:Good habits keep me fit/Mom says/You'd better.../Dad says/You'd better not.../...../I say I will give up the bad habit. 若学生完成诗歌有困难,可以让学生参考课本96页第6部分的表格。[8](陈琳,朱亚莉,陈开宇, 2009: 96)

在学生完成诗歌的过程中,笔者采用了one by one的形式让学生相互合作。这个活动形式新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既学习了清单诗这种诗体,又把句型操练融入其中,巩固了知识。

4.3.2学写英诗抒情言志

诗歌之所以打动人心,除了文字上的美感,还因为诗中的真挚情感。英文诗歌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填补文化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言“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9](朱光潜,1993:335)英文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用诗歌抒感。

笔者授课的时间恰好临近母亲节,于是笔者让学生创作英文诗歌,表达对母亲的爱。笔者首先以The Giving Tree的视频导入,告诉学生父母对子女的爱无私又无声,所以儿女要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时刻关爱父母。之后引出“写英文诗歌说出对母亲的爱”这个活动。笔者给出诗歌的框架让学生完成诗歌Thank You Mom: Thank you mom./For ....../Thank you mom/ For ....../I wish when I grow up/I will .... ./I wish when I grow up/I will .... .诗的第一节让学生回忆What did my mother do for me?第二节让学生说出What will I do for my mother when I grow up?可以给一些提示,如teach me how to do sth.,take good care of sb.,stay with sb.等。之后,请学生朗诵自己的诗,提示学生在朗诵时,要有感情,要表现出子女的孝心。

通过这个诗歌创作的小活动,学生学会了如何用英文诗歌表达感情,提高了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母亲节即将来临之际让学生在英文诗歌中汲取人文情怀,学会感恩,懂得回报父母,实现了在语言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道德教育。

5 结语

课程结束后,笔者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生的反馈中可以看到,在本次教学后喜欢英诗的学生从8.7%提升到了40.2%, 70.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提升,82.6%的学生希望今后还能学习更多英诗。由此可见,只要选择题材合适、难度适中的诗歌,采用形式新颖的教学方式就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中职英语课堂上适当地融入英诗,将会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董淑琴.中职学生英语学习效率析因[A].陈丹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研究[C].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197-199.

[2]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

[3]闫建华,张平.英语专业诗歌教学新探[J].外语教学.2004(2);63-64.

[4]张晓宁.高职英语诗歌教学的意义与尝试[J].读与写杂志,2010,7(9);30.

[5]Krashen,S.D.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M].London: Longman,1985;67.

[6]潘颂德.中国现代诗论40家[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1;60-64

[7]普君.借英文诗歌撰写培养学生写作能力[J].现代阅读.2012,10;246-247

篇8

关键词:高校 乐理 视唱练耳 改革

乐理与视唱练耳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具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相结合的学科特点。该课程传授有关音乐基本理论和识谱、听音的基础知识,发展音乐认知、表现和音乐审美能力,为进一步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与理论修养具有重要作用。

一、高校音乐教学改革探索

为了促进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实现现代高校音乐人才培养的目标,现代高校音乐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争取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音乐人才。

(一)改革音乐教学模式

进入21世纪计算机在我国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计算机和音乐教学的结合是21世纪高校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现代高校计算机音乐教学主要是指将多媒体教学使用到音乐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活泼教学形式,提升音乐教学质量和效果。很多国家的音乐教学已经采用了计算机教学方式,计算机音乐教学和音乐多媒体教学方式都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并且在该国学生的音乐教学中,计算机与音乐教学相结合就是最基础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潜在意识,音乐教学就要按照那种方式进行。所以,我国高校音乐教学要从现在开始改变教学模式,不能再仅仅局限于黑板和钢琴,要开始转向计算机音乐教学。从高校音乐的声乐教学来看,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就会将乐谱写在黑板上,这样的话学生会感觉比较抽象,如果有些学生乐感不强,那么他就很难形象理解这些乐谱,不能在心里播放由这些乐谱形成的艺术形象。但是,如果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效果将大不一样,通过计算机教师可以将乐谱设置成动态展示的动画,形象生动第摆脱了黑板乐谱的抽象枯燥,教学效果和质量将大大提升。因此,在21世纪高校音乐教学中将计算机和音乐结合是必然的教学方式,是现代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重点。

(二)编篡适合普通高校音乐专业的教材

教材作为音乐教学的基础,在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上有重要作用,为了做好新时期音乐教学工作,必须编篡适合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教学的教材,摆脱专门艺术类院校的专业教材和对国外某些音乐教材的依赖。当然高校音乐教材的选用需要经过多方讨论和研究,教材的编篡更是需要众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参与,但是如果各个高校都能重视音乐教材的改革问题,那么教材的编篡也将不是问题。

二、在高职高专视唱练耳课程里分类分级制教学

针对于高校视唱练耳课程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起到优异的效果,对此高校的视唱练耳需要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分类分级教学能有效地改善高校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对于这个有效的新型教学方式,它的有效实施也是需要一些方法和注意事项的。

篇9

关键词:医药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2-0093-02

学生的实践技能是高职高专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也是用人单位招聘考量的重要指标,对于医药营销专业的学生,医药营销的实践技能更是成就其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石,同时也是《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所必须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一、目前《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是一门集医药营销理论和实践于一体,偏重于实践的综合性课程,是培养学生医药相关产品(化学药、生物药、中药、原料药、医疗器械、食品等)营销策划、销售执行核心能力的支撑课程。该课程,不仅是我校经营管理系医药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而且是我校各系专业群的共享课程。目前,该课程在我校14个专业中以专业平台(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两种形式进行开设,专业覆盖面达87.5%[1]。但由于受传统文科类课程对实践环节的轻视、课堂时间有限,以及缺乏多元、创新的实践教学形式,受制于营销实践技能训练的场地、学生安全、教师药学专业背景、实践经历缺乏等因素,该课程的教学目前还是停留在“以老师讲授,学生堂听为主”、“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教学模式。虽然设有部分实践教学学时,也有部分实践教学项目,但却无基于医药营销实践应用能力的、可操作性的具体实践教学项目执行方案(缺乏具体实践项目的教学目的、教学器具、教材场景、教学步骤、预期教学效果等),授课老师各自为政,以自己对营销的理解较随意地进行实践教学,造就了目前“有行无神,浮于表面”的实践教学现状。虽多次进行教学改革,但其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一直未能突破瓶颈,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学生医药营销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多元、生动的医药营销实践教学项目和手段,理论教学的枯燥让学生对营销理论知识的掌握也仅仅停留在字面中,无法体会真正的营销内涵,从而无法激发学生对医药营销的学习兴趣,造成了部分学生上课睡觉、逃课、厌学等现象,让本应具备“活力、激情”的医药营销课程也变得“冗长、乏味”。

二、国内对于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概况

国内对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比较深入,如杨君茹在《高等学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进行了目前市场营销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实践教学方法[2];安强身等在《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基于CDIO教育理念从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实训中心与校外实习基训地、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入手构建全面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体系[3];叶伟英在《体验式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模式探讨》中提出了体验式的营销实践教学模式[4]。国内学者的研究探索值得本课题借鉴,但在以下方面存在缺憾:未考虑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对《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该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基本停留在概念层面,缺乏有力的实践案例和真实效果评价;在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中并未基于提升学生营销实践应用能力而进行相对应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发,缺乏针对性。因此,该课题的研究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和价值。

三、我校基于提升学生医药营销实践应用能力的《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1.树立以“技能为重,知识够用”为原则,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和“以教师教学为引导”的教学理念。我学院的《医药市场营销》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学分是5分,目前在我校的教学课时为85学时,其中实践学时为34学时,理论学时为51学时,我们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彻底转变课程教学理念,在进行基本医药营销理论的教学基础上,将34学时的实践课程进行了统筹安排和设计,贯彻以“技能为重,知识够用”为原则,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整合,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化网络资源和手段,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和“以教师教学为引导”的实践教学理念,实现“学”与“导”的有效互动,充分锻炼学生的医药营销实践应用能力。

2.对学生医药营销实践应用能力进行深入研究并细化,提炼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学生的医药营销实践应用能力是一个综合性术语,是指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医药营销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的社会和企业以及自身的营销活动中帮助社会、企业、个人实现其营销目标的综合实践能力,包括沟通能力(表达、倾听、谈判等)、营销环境分析能力、营销策划能力、销售执行能力等。在我校对于该课程的改革中,我们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医药企业的营销人才需求标准进行调研和分析,进一步明确医药营销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以及相关的支持课程,建立医药营销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表。该专业的工作任务,主要分药品营销策划、药品销售及管理、药店经营与管理,其中的药品营销策划工作任务的主要支撑课程就是《医药市场营销》,该任务有医药市场调查、顾客行为分析、营销策三个典型工作任务,再延伸出各自的职业能力,如药品营销策划典型工作任务要求学生具备以下职业能力:能够综合运用营销知识分析医药营销环境和机会;能够进行医药竞争者分析;能够进行医药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能够进行医药产品品牌管理;能够制定医药产品价格;能够进行医药分销渠道设计;能够进行医药促销方案设计;能够熟练运用医药市场策划的基本方法、原理、步骤与技术方法完成一份医药营销方案。《医药市场营销》课程中的34学时的实践课程紧紧围绕其上述的职业能力而设计,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营销实践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该专业学生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与人才培养方案当中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对应。

3.着力改革现有的实践教学形式,开发基于提升学生医药营销实践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项目,创建多元立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医药营销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对现在《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大纲进行修改,适当增加实践环节的课时,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设计与开发10~15个基于能力组成模型的医药营销实践教学项目(编写实践教学目的、实践教学情境、教学步骤等);建立医药企业营销案例库、视频库等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结合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法、虚拟实训法等实践教学形式在教学地点(不局限于教室)、教学时间、教学内容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充分利用医药企业资源(学校实习基地、横向科研项目、学生自主项目)、采用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营销实战演练,结合校内营销策划大赛、职业经理人大赛、校外案例分析大赛、营销技能大赛等形式开拓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形式,如2014年我校举行经营管理学院“药商文化节”,其中的营销方案设计就是2012级医药营销专业全体同学分组参加该比赛,融合市场营销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根据大赛的要求,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极大地锻炼了同学们的营销策划实践能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4.评价实践教学效果,总结并提炼实践教学模式,为其他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思路。经过《医药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发和实践,在实践教学改革理念、实践教学项目、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提炼,采用了同学座谈会、教师座谈会、调查问卷等方法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人才培养方案目标相对应的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获得同学与老师的认可,特别是同学们在进行《医药市场营销》实践环节教学时,同学们的参与性、互动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上课玩手机的现象明显减少,同学们的注意力和对营销课程的兴趣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目前,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为我校其他同类课程如《医药企业管理》、《医药商务谈判和推销技巧》、《药店经营与管理》的改革提供了借鉴。

《医药市场营销》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必须基于提升学生医药营销实践应用能力,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对应,专业老师需要重新树立教学理念,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并能够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同学们对营销的兴趣,将同学们培养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施能进,罗文华,徐茂华.高职院校专业群共享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以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药市场营销》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13,(14):94-96.

[2]杨君茹在.高等学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10(2):176-178.

篇10

摘 要:该文通过对国内外自然地理学内容体系及其演变过程的梳理,结合中国现实的自然地理问题,以案例和实践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完善了高校自然地理学的课程内容,丰富了实践案例,使得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关键词:自然地理学;案例;实践;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1-0171-03

Curriculum Revolution Research of University Physical Geography Based on Case and Practice――Taking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Zhang Zhenguo1 et al.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Fengyang 233100,China)

Abstract:The curriculum revolution improved the curriculum content and increased practice cases according to carding content system of physical geography and its evolution. Teaching effect i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ccording to case and practice oriented curriculum revolution.

Key words:Physical geography;Case;Practice;Curriculum revolution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它既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信息科学群的重要基础内容,是一门极具应用性和现实性的学科[1]。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我国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建设、理论体系架构以及内容体系也需进一步改进与完善,以有效地促进自然地理学的内容体系、科学化、信息化,并推进对现实环境各类问题的认识的不断深化。

自然地理学是安徽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大学本科的专业基础课程。随着自然地理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人才培养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要求自然地理学教学需要承担增强学生的理论水平,同时要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达到为社会不断输送理论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品学兼优的“技术+管理”复合型专门人才的教学目标。因此,尝试对自然地理学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十分必要。为解决本科生学习自然地理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与问题,提高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效果,促进自然地理学与其专业课程的融合,笔者以满足学生需要与实现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尝试进行了以案例和实践为导向的自然地理学课程改革研究。

1 研究方法

为提高《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对自然地理学基本原理及应用自然地理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本课题研究遵循现状分析―文献梳理―资料收集―分析问题―案例、实践的课程改革―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图1)。本研究主要应用比较分析法、文献检索、专家咨询法、调研法等方法。“现行自然地理学内容体系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部分,在构建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调研与深度访谈方式来获取数据,采用比较分析法比较不同发展时期自然地理学的主要内容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学》著作内容体系。在“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优化”部分,则主要以访谈与个案调查方法的研究结论为依据,采用系统分析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加强自然地理学的教学研究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

2 研究现状

2.1 关于自然地理学研究内容体系 自然地理学与地理信息、土地管理、区域规划等课程内容有诸多交错,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需要把握重点、合理取舍,自然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研究某一区域内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夂颉⑺文等要素的结构、功能、物质迁移、动态演变以及地域分异规律。通过与其他课程有效整合后,将“自然地理概念”、“自然地理结构”、“区域自然及地域分异规律”、“土壤污染”、“气候变化”、“植被分类”、“空间分布体系”作为自然地理学教学的重点。

2.2 自然地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 通过课程讨论和实地调查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自然地理研究的认识水平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性,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要,并具有引导作用。过去我国自然地理学研究引用国外的理论较多,但由于国情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所以内容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在进行理论讲解的同时,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学者提出构筑面向本专业全体学生的“授课―模拟―调查”的实践平台[2],结合自然地理学课程的特点与讲授内容,以地统计学理论解释地域分异等问题,创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3 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研究 有学者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案例式”、“启发引导式”、“讨论式”和“自助式”等教学方法,同时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以适应新的教学改革[3]。其中,以“讨论式”教学法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有专家提出综合运用典型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启发引导式提问、自助式课下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4];采用传统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通过以实际调查为核心的综合实习制度的实施,搭建培养优秀复合型人才的教学平台。

2.4 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研究 有学者强调以先进性、创新性教学理念和适应性、引领性原则改革课程教学内容[5];以宽厚的地学背景和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精神为依托,重视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激发,造就“技术+管理”复合型人才。本着“先进性”和“创新性”的教学理念,设计与改革课程内容。

纵观自然地理学教改研究现状,从研究内容、教学方法、模式、教学内容等角度均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对于现阶段学习自然地理学的导向、目标没有进行清晰的界定;二是对自然地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基于现状的定性归纳总结,缺少当前各地热点研究问题解决的鲜活案例及实践经验支持;三是研究方法大多为定性分析,定量研究较少,未能为研究结论提供良好的方法支撑;四是对实践和案例式教学多为设想及建议,没有充分试验进行验证。

3 课程改革

3.1 现行自然地理学内容体系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从自然地理学课程体系、学生先修课程、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制定评价教学效果的三级指标体系,对安徽科技学院已修自然地理学学生或毕业进行抽样调查,全方位了解自然地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其次,对国内自然地理学任课教师和教学专家采取深度访谈的方式,从学科专家和授课教师角度了解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分析其原因。对自然地理学课程现行教学内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

3.2 培养目标设定与自然地理学课程改革设计 针对调查反映的问题,结合本科教学大纲对学生培养目标等基本要求,从以下步骤对现行自然地理学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首先,培养对象基本情况分析,主要包括培养对象专业基础、先修课程的学习及学生知识结构等多个方面,以达到明确培养对象基本情况的目的。其次,在明确学生基本情况基础上,以专业的培养要求和社会实践的应用能力为导向制定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即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满足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对自然地理学的现实要求,并培养提高学生对自然地理学学以致用的能力。

3.3 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优化 结合前期调研结果分析,以及进一步的访谈结果为依据,以课程体系的培养目的、目标为准则,确定匹配的教学内容及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法。首先,建设“相关人物”档案库:由于课程内容所限,学生无法全面了解有关知识,为了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自然地理学发展情况,在绪论教学中都增加了相关人物的详细材料。其次,建立一套详细的“文献解读”:为了让学生了解自然地理学相应领域的观点和理论,选取一些重要的参考文献,并由老师进行点评和分析,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再次,建立一系列的“学生学习记录”:包括照片、录像、演讲及讨论记录,以便更好地总结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有效途径。最后,根据对自然地理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内容更新,结合现阶段我国自然地理问题特点和解决要求,补充全国及区域地理问题案例。

3.4 实践教学改革 打造调查研究的平台,拓展发现问题视野的实践教学,在自然地理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为学生营造研究气氛,挖掘研究问题的潜力,发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丰富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形成互补、互促的态势,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可以整体提高课程的学习水平。学生能运用课堂理论结合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特点设计调查研究路径。如土壤一章中“关于地力评价的调查研究方法”,学生设计出按照“随机选点,辐射扩散”的调查研究方法,即采用空间分析的方法,满足采样点的需求,然后插值获取该地地力等级的评价(图2)。

另如,讲解地理区划章节时,可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地图数据资料,鼓励学生采用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知识,通过绘制地形图、专题地理图等图幅加强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形态及其分布范围、分布特征、分布规律等认识。指导学生读图、识图,然后再进一步分析该图所反映地理事物的位置、数量、大小、分布范围、分布规律、特征和地理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以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理解、认识并探讨解决路径的能力。图3为学生所做淮河流域位置图。

3.5 分析总结 主要就上述调研结果、实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优化、案例式教学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向,并根据自然地理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内容更新。

4 结语

自然地理学历来都重视实践课程,翻开全国各有关高校的教学计划,无一例外地都有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但受实验课课时及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尚未开设选做的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因此,有必要增设一定量的创新性实验,这对培养创新人才至关重要。具体做法就是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进为综合性实验或设计性实验,增设创新性实验项目,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将实验和野外实习与教师纵横向课题、大学生创新课题项目及毕业论文相结合,以改变学生心目中自然地理学课程实验以观察、描述为主,技术含量不高、仪器落后的观念,提高学生开展自主创新的兴趣,使得自然地理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福刚,高岩.自然地理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J].聊城大学学报,2004,17(3):98-10.

[2]张振国,简兴,邱银国,等.应用型本科院校 GIS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以安徽科技W院为例[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37(10):13-16.

[3]孟万忠,刘晓峰,马义娟.加强地图在高校地理实践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6):157-159.

[4]冀玉祥.英国高校地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特征与意义[J].经济地理,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