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收获范文

时间:2023-11-22 18:02: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研究性学习的收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研究性学习的收获

篇1

关键词:学习投入;学习收获;师生交流;同伴互动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关注是全世界高等教育的热点,基于学生学习投入来提升学生学习成果、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理论研究界的共识。1930年,教育心理学家泰勒(Tyler)第一次使用“学生投入”概念,将其界定为“用于任务的时间”,描述学生花费多少时间用于他们的学业,以及对学业产生的影响。[1]伴随大学生培养质量提升的现实需求,学生学习投入理论也不断丰富。阿斯汀(Astin)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学习投入理论,认为学生投入学校生活的身心数量与质量和该学生的学习成果具有紧密的正相关。[2]帕斯卡雷拉(Pascarella)等在《大学是怎样影响学生的发展》一书中对学生参与度与学生成长的关系总结道:“大学对学生影响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生个体的努力程度以及参与程度决定的。”[3]国内的研究也进一步证明了大学生学习投入或学习参与对学生学习收获的影响。有研究发现,与院校环境和学生家庭背景等因素相比,学生学习投入对学生学习收获的影响更大。[4]还有研究认为,大学生学习投入度对学习收获有较高的解释率,并且投入度的不同因子对学习收获各因子的影响不同。[5]然而,就我国而言,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情况到底是何种状态呢?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是否存在多样性或不同类型?不同的学习投入又将生成何种学习收获呢?不同学习投入对应不同学习收获时,真正发挥主导作用的因子又是什么呢?基于上述疑问,本研究将重点探索我国大学生学习投入的类型,分析不同学习投入类型学生的学习收获情况,并进一步探索和验证学习投入中对学习收获发挥主导影响的因子和要素。

一、研究设计与分析方法

(一)样本数据

本研究所使用的调查数据来自2014年“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数据库”之“本科学生学习情况调查数据库”,样本量为48993。其中,男生占比为46.1%,女生占比为53.9%;“985工程”高校学生占比5.6%,“211工程”高校学生占比22.8%,一般本科院校学生占比为71.5%;大一学生占比33.8%,大二学生占比29.4%,大三学生占比26.1%,大四学生占比10.7%;社科专业类学生占比32.6%,文史哲专业类学生占比19.0%,理学类学生占比7.7%,农工医专业类学生占比40.8%。

(二)测量工具与研究变量

本研究所用数据的测量工具为“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项目组所开发的大学生学习投入和大学生学习收获测量量表。测量工具为李克特6级量表,量表刻度分别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基本不同意”、“基本同意”、“同意”、“非常同意”。

对于大学生学习投入,阿斯汀(Astin)认为,学习投入是学生进入学校后,在学习对象上的身心投入,是学生的学习经历。[6]佩斯(Pace)认为学习投入主要是学生用于完成学业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等。[7]乔治・库(George D.Kuh)进一步丰富了此概念,认为学习性投入是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的精力和努力,以及学校各种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的制度、实践等。[8]它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以学生为主导的个人努力和投入,二是以院校为主导的整体学习环境创设。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投入主要包括个人学习努力、生师互动、生生互动等要素。[9]也有研究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将学习投入分为行为投入和情感投入等维度。[10]基于上述分类,本研究主要探讨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投入和努力,《大学生学习投入测量量表》主要包括学生学习情感投入和学习行为投入两大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学习热情”、“自主学习”、“同伴互动”、“师生交流”及“课业学习”五个因子,其中“学习热情”主要测量学生学习的情感投入,而其他四个因子则侧重于测量学习行为投入。经过探索性及验证性因子分析,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CFI=0.973,NFI=0.973,GFI=0.964,SRMR=0.025,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939,各因子的克隆巴赫系数均大于0.88,因子的方差解释率为72.935%)。

对于大学生学习收获,可分为学术性成长和社会性成长,学术性成长主要体现为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社会性成长主要体现为国际视野、多元文化意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借鉴此分类,《大学生学习收获测量量表》主要将学生学习收获分檠术性收获(包括专业知识、专业实践技能以及专业前沿知识)和社会性收获(包括多元文化意识、国际化意识、合作沟通及社会适应能力)。经过探索性及验证性因子分析,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CFI=0.966,NFI=0.966,GFI=0.943,SRMR=0.036,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944,各因子的克隆巴赫系数均大于0.89,因子的方差解释率为74.925%)。

・课程与教学・1大学生学习投入类型及其与学习收获关系的实证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不论是阿斯汀的“输入-环境-输出”模型(Input-Environment-Output Model)还是帕斯卡雷拉的“变化评定模型”(General Model for Assessing Change),以及依据这些经典模型开展的实证研究都证明,大学生学习投入对于学习收获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本研究依托大学生学习数据采用K-mean聚类法挖掘学生学习投入的类型,而后探索不同学习投入类型的学生学习收获的情况,理清不同学习投入类型的学生在学术性和社会性方面的收获情况,初步推断学习投入因子与学习收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关回归分析法验证学习投入与学生学习收获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数据分析结果

首先应用K-mean聚类法对学生进行分类,而后探索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收获情况。

(一)大学生学习投入类型

大学生学习投入包括“师生交流”、“同伴互动”、“课业学习”、“自主学习”和“学习热情”五个因子,由于不同因子的题目数量不同,所以,首先对各因子的得分进行标准化处理(Z分数),而后采用K-mean聚类法进行分类,经过反复尝试,最终依据学生学习投入将学生分为六类。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分类结果进行检验,F值达到显著水平(P

依据不同类型学生学习投入的特点,将这六类学生分别命名为“投入均衡型”“全力投入型”“同伴依赖型”“通过考试型”“学习抵触型”和“教师依赖型”,不同类型学生学习投入情况如下。(1)投入均衡型:这类学生在师生交流、同伴互动、课业学习、自主学习以及学习热情等五个因子的值均较高且为正数,并且相比其他类型,这类学生在各因子的值仅次于“全力投入型”的学生。这类学生在所有学生中所占比例为26.12%。(2)全力投入型:这类学生在师生交流、同伴互动、课业学习、自主学习以及学习热情等五个因子的值均大于1,这一类的学生不论是在学习情感投入,还是在学习行为投入方面均遥遥领先于其他类型的学生。这类学生在所有学生中所占比例为10.97%。(3)同伴依赖型:这一类型的学生同伴互动因子的值最高,自主学习因子的值次之,其他因子的值均较低。与其他类型学生相比,这一类型中同伴互动因子的值仅低于“全力投入型”和“投入均衡型”两类学生同伴互动因子的值。通过访谈发现,这一类学生的学习投入侧重于课后与同伴交流以及自学,主要表现为“复印同学笔记”,“请教同学问题,与同学讨论问题”,“自己查阅资料理解学习内容”等。这类学生在所有学生中所占比例为13.38%。(4)通过考试型:这类学生在学习投入各因子上的值均较低。通过访谈发现,这类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学习的目的仅仅在于应对考试,通过考试,拿到毕业证,从而这类学生在学习行为投入上也不够积极。这类学生在所有学生中所占比例为15.32%。(5)学习抵触型:这类学生在学习投入各因子上的值最低,且均小于“-2”。这类学生极度缺乏学习热情,缺乏学习行为上的投入。通过访谈发现,这类学生无心学习,对学习极为懈怠,将主要精力用于“打游戏、睡觉”等与学业无直接关联的事情上。这类学生在所有学生中所占比例为2.16%。(6)教师依赖型:这类学生具有较好的学习热情,学习热情因子的值大于其他因子的值,并且,这类学生的师生交流和课业学习两个因子的值高于同伴互动和自主学习因子的值。这类学生的学习热情、师生交流以及课业学习的值仅低于“投入均衡型”和“全力投入型”学生的值。通过访谈发现,这类学生对学习较有热情,学习主要依赖教师的授课,依赖教师的课堂教学,通过教师布置的课程作业以及教师的答疑解惑来学习。这类学生在所有学生中所占比例为32.05%,所占比例最高。

(二)不同学习投入类型学生的学习收获分析

在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类型识别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不同学习投入类型学生的学习收获情况。

1.不同学习投入类型学生学习收获特征

比较不同学习投入类型学生的“学术性收获”和“社会性收获”均值,并进行单因素方差检验。通过方差检验及事后比较发现,不同学习投入类型学生在“学术性收获”和“社会性收获”方面的均值具有差异,且均显著(P=0.000

2.学习投入与学习收获关系的验证

依据上述学习投入类型与学习收获的对应关系,可以初步推断学习投入各因子的值越高,学习收获的值也越高;就具体因子来看,“教师依赖型”学生的“学术性收获”高于“同伴依赖型”学生,但是“教师依赖型”学生的“社会性收获”却低于“同伴依赖型”学生。由于“同伴依赖型”的学生“同伴互动”和“自主学习”两个因子较高,可以推断“同伴互动”和“自主学习”与“社会性收获”的相关性更大;“教师依赖型”学生的“师生交流”和“课业学习”两个因子的值较高,从而推断“师生交流”和“课业学习”与“学术性收获”的相关性更大。为了验证此推断,采用相关回归分析法分析学习投入与学习收获的关系,分析结果见表3。表3中的分析结果验证了上述推断,“师生交流”及“课业学习”因子与“学术性收获”的相关性最大,“同伴互动”与“社会性收获”的相关性最大,“自主学习”和“师生交流”与“社会性收获”的相关性也较大。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首先,对不同学习投入类型的学生要注重分类引导和指导,特别应关注“消极”学习的学生群体。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大学生学习投入可分为“投入均衡型”、“全力投入型”、“同伴依赖型”、“教师依赖型”、“学习抵触型”、“通过考试型”六类。从各类所占比例来看,“教师依赖型”所占比例最高,为32.05%,这可以从一定程度看出我国大学生的学习对教师和课堂的依赖性较强,或者说主要通过教师以及课堂来学习;其次是“均衡投入型”,比例为26.12%,“同伴依赖型”和“全力投入型”的比例分别为13.38%和10.97%。@可以说明我国大学生学习投入总体状况较好。但是也需注意的是“通过考试型”的比例为“15.32%”,“学习抵触型”比例为“2.16%”,这两类学生的学习投入较为“消极”,尤其是“学习抵触型”的学生,学习投入各因子的值都极低,必须引起教学主管部门的注意,应采取相应措施提升“消极”学习投入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热情。

其次,不同学习投入类型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收获。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不同学习投入类型形成不同的学习收获。对于“学术性收获”而言,“全力投入型>投入均衡型>教师依赖型>同伴依赖型>通过考试型>学习抵触型”;对于“社会性收获”而言,“全力投入型>投入均衡型>同伴依赖型> 教师依赖型>通过考试型>学习抵触型”。可以看出,“全力投入型”和“投入均衡型”两类学生的“学术性收获”和“社会性收获”均很好,而“教师依赖型”学生的“学术性收获”要优于“同伴依赖型”学生,而“同伴依赖型”学生的“社会性收获”要优于“教师依赖型”,“通过考试型”学生的学习收获一般,而“学习抵触型”学生的学习收获较差。因而,从学生个体层面来讲,要引导学生向“全力投入型”和“投入均衡型”两类转变,实现学生个体学习收获的提升;从学生群体层面来讲,学校要引导学生向收获更高的类型转变,尤其是引导“学习抵触型”学生向其他类型转变,从而实现整体学生学习收获的提升。

第三,基于学习投入各因子与不同学习收获的深层相关关系提升学生学习收获。从学习投入与学习收获关系的验证性相关分析可以看出,“师生交流”与“学术性收获”的相关性最大,“同伴互动”次之;“同伴互动”与“社会性收获”相关性最大,“师生交流”次之。“师生交流”与学生“社会性收获”的相关性低于“同伴互动”,从而建议教师不应仅仅专注于“授业”和“解惑”,也应注重“传道”。总括而言,“同伴互动”及“师生交流”对学生的学习收获影响最大,验证了帕斯卡雷拉关于“社会性人际互动”对学生学习收获影响的论断。建议高校在教学方面要灵活设置学生选课及学分认可制度,鼓励跨学科、跨年级学生交流互动,培育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多样性“群体”和“圈子”,扩大学生接触面和眼界,鼓励研讨式的教学方式;在学生生活方面,要充分重视宿舍文化建设,把大学宿舍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阵地。此外,要继续探索适合我国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制度的实现形式,搭建多种形式的师生交流平台。

参考文献:

[1]徐波.高校学生投入理论:内涵、特点及应用[J].高等教育研究,2013(6):48-54.

[2][6]Alexander W Astin.Achiving Educational Excellence: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Priorities and Practices in Higher Education [M].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85:135-137;134.

[3]Pascarella E T & Terenzizi P T.How College Affects Students:A Third Decade of Research[Z].San Francisco:Jossey―Bass,2005:602.

[4][9]王纾.研究型大学学生学习性投入对学习收获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2009年“中国大学生学情调查”的数据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4):24-32.

[5]汪雅霜.大学生学习投入度对学习收获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多层线性模型的分析结果[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7):76-81.

[7]Pace C R.The Undergraduates:A Report of Their Activities and College Experiences in the 1980s[R].Center for the Study of Evaluati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1990:1.

篇2

〔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0—0058—01

研究性学习已被明确纳入必修课,但由于观念、方法、师资等方面的原因,不少师生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还很模糊。笔者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和对我省高中课改调研资料的学习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点自己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一、研究性学习本质上是一种学习活动

从结构上看,“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偏正短语,形式是探究,实质是学习。虽然学者们对研究性学习有多种理解,但作为中学课程,研究性学习本质上是一种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学生学习探究的方法,经历探究的过程,通过对探究过程的体验,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和情感体验,并以研究过程为依托获取知识,提高探究能力。要认识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还要认识到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还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探究活动。究其特点而言,可以概括为“三个重视”:重视研究的过程,重视实践,重视经验。

研究性学习有别于科学研究,科学研究重在“研究”,其价值体现在研究结果上。而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学生所经历的探究过程和在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直接经验上。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走出课堂和教材,走进社会,走进自然,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社会情境中通过调查、考查、访问、测量、实验等活动收集材料与信息,收获最直接的经验。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三个阶段

研究性学致分为三个阶段: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总结反思阶段。

1.在问题情境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探究课题,制订活动方案。对于一名高一新生来说,对研究性学习还很困惑,学校教研部门应通过专题讲座进行培训,通过优秀案例和典型问题帮助他们认识课程目标。而本阶段的核心是确定探究课题,先是学校课程委员会要提供若干活动主题或课题供学生选择参考,学生经过思考参考选题后,还可以自己提出课题,然后学校课程委员会再对所有的课题进行筛选和审核,最后由学生和指导教师协商确定小组课题。课题确定后,探究小组就要着手制订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认真填写《课程探究方案表》。

2.在实践体验阶段,要特别注重学生主体的参与性,“实践”和“体验”已经说明了探究主体的不可取代性。学习是学生进行脑力劳动的过程,是探究性活动,其核心是思考,即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教师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机。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是一种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高效模式。研究小组要按照探究方案,搜集和分析文字信息资料,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和归纳资料,并判断信息价值。在本阶段一定要做好课题探究的管理工作,学生不熟悉研究性学习,难免在研究过程中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加强过程管理就可以保障探究的可控性。教师要指导学生记录课题探究过程中的认识、体验与反思,探究过程也是一个记录的过程,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对学生以后从事探究工作大有好处。

3.在总结反思阶段,研究小组要将经过实践、探索所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书面材料。课题成果的展现形式可以是小报告、小论文、小设计、小发明等。在对成果进行交流、评价时,要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自评、互评,要体现形成性评价的特点,强调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反思、发展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有助于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气氛。本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规范的结题报告,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小组间的互评,在增强自信、凝聚团队精神的同时也要学会欣赏他人。

篇3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研究性学习 教学实施方案

1.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及作用

1.1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师起到辅助理解作用的学习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学生要自己制订、实施学习计划,并且要定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估,是一种实用的学习技巧。在这种学习技巧中,学生往往通过研究特定的课题,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技巧,综合自己通过查阅资料而理解的部分和信息整理的部分,研究课题。这样学生就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学习新知识、接触新知识领域的目的。研究性学习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即自学能力。

1.2研究性学习的作用

在当前的教学模式改革中,强调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锻炼到在学习中遇见无法立即解决的难题时,自行想办法解决的能力,即自我解决能力。其次,在研究性学习中,遇到涉及范围比较大的课题时,往往是几个人一组一起研究了解这一课题,目的是缩短课题研究时间,因此在这段时间中,组内人员需要经常交流沟通,因此人际沟通与整理资料这方面的能力就能得到很大锻炼。最后,研究性学习与传统教学不相同的地方就在于研究性学习更看重学生的地位,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比起老师反而是学生需要投入更多精力理解知识内容。由此可见,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扮演了引导学生思路的指引者角色。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种改革创新的教育模式,而且是一种能有效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由于这种教学放地方处于应用的前期,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因此,教师也应当在平时多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

2.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1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学习过程主要分为概念理论分析学习、通过物理实验推出或验证某种结论、物理模型制作这三种类型,而这三种学习过程都能很理想地运用研究性学习这一方法。首先,在理论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想要透彻地理解某种概念就需要自己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由于很多物理公式和概念都是建立在前人的科学研究基础之上,因此就需要学生提高对资料查找整理的能力。其次,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实验有两方面作用。第一,帮助理解某概念,直观地表达某一变量对另一种变量的影响。第二,作为验证某一物理结论的手段。第三,物理模型制作综合考查了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动手能力。

2.2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上的应用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用的学习技巧,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新时代,国家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不仅停留在学历和成绩上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优点也被看做是职工的优良品质而被企业单位看重,例如自我管理、归纳总结等方面的能力。而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都能或多或少地锻炼这部分能力。例如在了解把握某种概念时,学生有可能需要翻阅很多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接触到更多知识,而在大量信息中提取出需要的内容,整理归纳相关知识,在验证或为了加深理解而准备动手做相关的物理实验则能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最大限度地扩大知识面、锻炼归纳总结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这些是传统教学中无法做到的。

3.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并不代表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不参与,因为拿出一些时间与学生交流讨论问题往往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一方面能节省学生时间,让学生少走弯路,另一方面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还要注意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平衡,在学习过程中,在各种各样的方面都能达到为学生锻炼某种优秀品质的作用,但是不能为了锻炼某种品质而偏离学习知识的目的,也不能为了学习知识而忽略对优秀品质的培养,因此学生和教师都要注意把握二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同时在学生开始课题研究之前,教师应该注意选取难度合适、综合能力性强的课题,避免发生因课题不合适造成学生无法完成任务的情况。

4.结语

加强研究性学习在物理课堂上的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因物理公式、概念深奥复杂而不喜欢听的现象。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通过自身努力达到了解新知识的目的,而且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可以说新知识的收获和综合能力的锻炼是同样重要的两种收获。因此,加强研究性学习在学习中的应用能够缓解物理学习压力,对培养国家所需的全能型人才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双成.浅谈“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可行性[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7):25-78.

[2]孙鸿飞.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科技创新小发明[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2,(8):31-45.

篇4

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在愉快的心情中自主学习,提高能力,我们在研究性学习中不断收获,得到锻炼,提升自我。

这是我们对本次研究性学习的真实体会。

在杨老师的策划组织下,我们组员参与调查研究了《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分析》这一研究课题。由于研究性课题的主要内容涉及到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在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中,真正对这本书有研究或是看完的同学也不多,因此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组员们都抽出时间去阅读这本名著,而且十分投入,加之此次研究性学习中还要去总结一些前人对这部名著的评价,所以我们也就更加努力和配合,以求获得更多的收获。正是这种积极高昂的态度以及杨老师正确细心的指导,使我们最后的研究取得了成功。

下面我们就将联系实际情况,具体谈一谈在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准备充分目标明确

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阶段,我们组员都感到有点不耐烦,毕竟要读完一本文言文名著,又不能粗略地读,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时杨老师一直在我们身边鼓励我们,并且耐心地为我们解读书中的相关句子,还告诉我们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调查什么内容,调查的具体对象是谁,调查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想取得什么样的调查结果,采用什么样的调查方式等等这些具体的事项,才能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调查研究。这令我们顿时恍然大悟,于是收拾好心情,调整好心态,安下心来做准备。终于,过了近一个月,我们组员都把这本名著读完了,期间遇到的困难不少:不能理解的句子多,待分析的内容多,分析的难度大……困难重重,使人望而生畏!

但我们依然挺了过来!

二、团队精神合作至上

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单凭一人之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的。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合作,是整个团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这让我们深有体会,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开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头寻找相关资料,没有分配任务,开会讨论,等到组内开会召集时,才发现,不是有的资料没找到,就是同样的资料找了好几份。组员们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互相埋怨,而是赶快聚到一起开会商议补救之策。我们将任务分割成几份,派给组员,大家同时工作但侧重点不同。比如这个组员负责找关于贾宝玉的,另一个找林黛玉的,还有一个又找薛宝钗的,等等。如果有的组员提前完成任务,也会热心主动的帮助别的组员。正是因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以集体的利益为主。在四个人之间,合作的关系依然紧密,如果查找到与其它组员要找的有关的资料,大家都会拿出来共享,正是由于这样,虽然研究任务很重,我们却也没有耽误很多学习时间。

团队的精神在每个人心中,合作为了共同的目标。

三、体会其中的好处

原以为高中生活只是紧张的学习,其实非也。

高中生活原来是如此多彩的。就以“研究性学习”这个课题来说吧,开始还不知道它有何意义,自开学到现在,这个过程带给我们许多学习的情趣和全新的感受。

从一定角度看来,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完美人格。以往的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它的表面性,片面性局部性和机械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而研究性学习具有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主体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学习过程的创造性与多样性,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与社会性等特点,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特点恰恰可以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的,自由的,宽松的,向上的学习氛围,这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完美人格的塑造。

研究性学习转变了我们的学习观念,和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以我的小组而言吧,说它简单,最终成果只是一个简单的结果。但是,真是搞起来,要多方面考虑,还要收集有关资料,再加以运用,这自然会遇到许多麻烦,它给我们很大创新空间和实践机会,转变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缺少独立思考新发现的一些依赖观念,改变我们“死读书”的学习方式,创造另一种学习的风气,营造更优的学习环境。这对学习科学文化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机会。同时,研究性学习也促进同学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这个我在学习研究中有切身的体会,像哪个同学有何特长、爱好,对事情处理的态度,协作能力如何,这都很容易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我作为本组的组长,有时在分配工作过于疏忽,执意按自己的意愿去做,结果造成某些缺漏和过失。幸好还不算严重,否则我真无地自容,组员也没有责怪于我,反而给我补遗拾漏。我想,这不仅仅是一种责任,还有我们感情的桥梁在起着作用吧。这段日子,我们一起外出调查,一起查阅资料,一起总结分析,一起解决问题。经历了如此之多,组员之间不知不觉中建立了友谊,加深升华了友谊,这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无疑会起巨大的作用。

篇5

研究性学习,以其特有的活动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目前,学校的教育教学仍然是以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那么,为课堂教学服务而存在的组织形式——班级,我们在研究性学习中是利用它还是放弃它呢?不少在先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学校,凡是以综合主题研究为主的,从选题阶段开始,就打破学校原有的班级体制,按子课题的不同类别分成若干个课题组开展实践活动。这些学校在研究性学习中都取得了十分丰富、成功的经验。但是,我校高一年级共有十六个班级开展研究性学习,若完全放弃原有的班级体制而重新建组,必将对组织、管理和评价带来困难。如果缺乏有条不紊的组织和有效的管理,则研究性学习将变得无序而流于形式,甚至产生一些不安全因素,对学生的评价也将失去公正、公平与合理。反过来,按班级组织课题组,学生选题的自主性又会受到挑战。为此,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结合实践,就班级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与可行性进行了实践与探索,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以我校高一(12)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过程加以说明。

二、案例

《嘉善高级中学高一(12)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1、自由选题,充分发挥班级的集体作用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同样可以要说,好的选题是研究性学习成功的一半。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如何让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活动有个正确的认识,并投之以热情,是至关重要的。开始时,指导教师作好正确引导,进行全班动员,并尽可能让家长参与,宣传开展这门课程的意义和要求,介绍省内外其他兄弟学校开展课题研究的一些成绩、经验和成果。组织学生收听学校根据总课题的需要聘请的有关领导、专家、学者作的专题讲座,了解有关知识背景、信息,以及一些有关领域的最新成果。同时向班级学生作一些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知道研究成果固然令人眩目,但它总是和艰辛并存的,让学生明白,只有加强学习,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悉心钻研,勇于实践、探索,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让各位同学充分发挥自主性,进行自由选题,选题时尽量与本班同学保持一致。

经过前阶段的有关介绍、指导,学生结合自己平时的知识,查找相关资料,自由提出研究课题,并填写《研究课题申报表》,班主任汇总。情况表明,学生提出的课题范围极为广泛,涉及到社会、政治、天文、体育等各个领域,针对此实际情况,指导教师在进行了归类分析后,进行了研究讨论,确定了下阶段实施方案。

2、科学分组,发挥班主任和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

由于是首次开展研究性活动,学生提交的课题很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筛选、整理、归类、合并,最后确定了7个子课题,分别为:《魏塘镇街头小吃的调查与研究》、《关于中学生消费的调查》、《修正液成分及对人体影响选题》、《西塘旅游资源的探索与展望》、《嘉善三所高中校园文化的研究》、《魏塘太阳能的利用的调查与研究》、《体育运动与物理知识》。这样,既避免了选题的盲目性,而且促进了课题的趋同性,有利于课题的实施。作为指导教师,为实现我们的管理职能,在班内再次进行了相关指导,同时正确协调了同学的课题分散性,实现相对集中。接着让学生第二次选题,同学们在相互讨论、彼此了解后,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课题,然后我们根据同学的特长及能力,进行了综合协调,尽量一组里各方面的人才都有,最后将全班51名同学分为七组。分组后,各小组讨论,推荐了组长,并在组内进行了分工,落实好谁负责上网检索相关资料、谁担任材料整理任务、谁担任公关员、谁负责撰写论文、谁负责打字、谁负责摄影等。

同时各小组成员进行了对本课题的构想、实施方案的商讨,组长听取了各组员的意见后,最终确定本小组的具体研究方向、内容。如《魏塘镇街头小吃的调查与研究》小组经讨论后,觉得本小组课题应是针对街头小吃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影响,对管理方面、市容市貌方面、环境卫生方面的影响,以及对当地的经济发展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又觉得课题较大,涉及面广,要完成它似乎有一定的困难,但这一问题又是当前嘉善县亟待解决的问题,更是嘉善县目前争创省级文明县城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在小组成员彷徨之时,指导教师给予了必要的帮助,肯定了同学们的想法和能力,共同探讨开展的研究内容、研究方式与策略。该课题小组的研究内容、方面初定为:魏塘镇上目前小吃店早点车的种类、分布现状,小吃的消费者类别;小吃的品种、式样;同时研究、调查街头小吃的社会需要和制作原料是否符合卫生标准;当前对街头小吃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办法的优劣和可行性、合理性;哪些小吃目前最容易造成危害等方面。该课题小组内的分工:组内成员根据调查的对象、自己的兴趣及优势进行自由组合、选择,明确了各自在活动中的具体任务:如联系、提问、记录、拟卷、打字、拍照、录像、录音、统计等。

又如《中学生消费的调查》小组,小组成员在讨论具体实施时,觉得从何处下手有意见分岐,在十字路口,我们指导教师又参与了进来,与课题组成员一起拟定内容、方案,初步把范围圈定在中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目的、消费手段、中学生消费的经济来源、家长商家对中学生目前消费的看法等方面,研究方式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口头实地采访等。

再如《体育运动与物理知识》课题组经指导圈定研究方式为实验、查阅相结合,重点研究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投掷”(结合物理学科中的抛体知识)、“排球”、足球中的“香蕉球”、“拨河比赛”中决定胜负的因素,跳高的原理等……

3、研究过程中,各小组互相取长补短

各小组在研究方案、研究内容确定后,就按计划分头进行了研究活动,首次活动后,我们组织各小组在班上进行了总结,总结活动中的得与失,对碰到的困难进行了原因分析,结果发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进行访谈调查时,都或多或少地碰到了一些不很合作的调查、访谈对象。以《魏塘镇街头小吃的调查与研究》课题组较为典型,由于他们接触的是“小吃”的消费者(有上班族、打工族、学生)和生产者, 面广人杂,尤其是一些生产者,似乎都不乐意接受访谈,甚至进行驱赶,同学觉得很尴尬,对此,我们指导教师及时给予了分析与帮助。教给他们进行调查访谈的一般程序和技巧:①注意采访的时间,切忌在顾客吃兴正浓时提问;具体采访某一顾客时要节奏紧凑,不能耽误其时间(按心理程度,一般控制在30分钟以内)。②讲究采访的语言,做到文明礼貌、谦逊得体,要学会说“对不起”、“能否打扰您一下?”、“刚才耽误了您的宝贵时间,实在抱歉”、“非常感谢您的配合与支持”等交际口语。③改变问卷的形式,将常规情况下直接发给顾客填写的做法改为“学生提问——顾客回答——学生填写”的形式,以减少对顾客造成的其他不便和麻烦。④增强问卷或谈话内容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问题的排列要遵循同类组合、先易后难、先次后主、先一般后特殊、先封闭后开放的原则,从而让被访对象很乐意配合回答,以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在以上基础上,我们指导教师和该课题组成员商讨了下阶段的实施内容、操作方案:由成员分组分别到防疫站、工商所、环保局、城建局、卫生局、人民医院、街头等再次进行采访、调查。

这样,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不断实践、探索、碰壁、修改、再探索,指导时有面又有点,既面向全班又突出重点,同学们经常了解邻组的进程,互相取长补短,从而加快了各组的进展速度。在活动中段时恰逢2002年3月23日在嘉兴市开展市校研究性学习阶段性成果展示,本班课题《魏塘镇街头小吃的调查与研究》被学校选派为代表,同时代表了整个嘉善县,在市研究性展示会上进行了展示,获得好评。回来后,其他小组都不约而同向该组各成员讨教,该组同时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其操作的过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环节安排及问题的解决办法都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其他各小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在不知不觉中指导了其他组的开展。这种指导作用顺其自然,比老师指导更有效,因为它就在身边,没有虚假,只有真实。于是,各小组取长补短,在实践路上相对走得更通畅。之后,我们指导教师又帮同学给课题的研究注入了一些理性成分,让课题更具科学性、合理性。这样一来,班上各课题成员干劲更足,继续实践、探索、讨论、再实践,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在5月份进入了结题阶段。转贴于

4、结题阶段,进行总结交流,经验收获共享

进入结题阶段时,面对手上众多的材料、数据,各课题组成员都兴奋不已,但要汇总写成一份报告,激动之余又开始犯疑了。如何写?如何把所得的材料合理地写进报告?此时,我们指导教师及时加入,给予了指导和帮助。如《魏塘镇街头小吃的调查与研究》课题组,该小组经过努力,研究报告初稿完成了,指导教师看后觉得,报告根据采访、调查等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说明了魏塘街头小吃的经营现状、分布情况、食用对象、管理情况等,使读者对街头小吃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报告仅仅停留在对现有资料的整理及对调查现象的描述上,而且对有些资料有遗漏,明显缺乏“研究”的理性成分,课题组实践的内容在报告中没有很好的体现,于是,我们又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我们遵循激励性原则,首先肯定了各成员的团结合作以及在进行课题研究中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然后指出最后的结题报告要能充分体现课题组成员付出的劳动,同时又要对研究的内容进行全面、深度的剖析,譬如:报告初稿中没有体现出街头小吃的制作原料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没有体现出分析得到的实际数据及现状分析,没有提出整合管理机制、改进管理方法的方案等,在报告中一定要体现。课题组各成员再次共同努力,对第一份研究报告进行了大的改动手术,经过讨论,为更好体现研究的成果,大家决定把题目更名为《街头小吃的调查及对健康影响的研究》,一周以后,拿出了研究报告第二稿,然后成员们再次讨论、修改,最终完成了结题报告。

待全部完成结题报告后,组织各小组在班上宣读报告,交流经验收获,教师适当点评,这样,宣读者有成就感,听者有收获感。

5、班级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成效

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件新鲜事物,作为学生的一个团体——班级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地位又是一件新的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通过辛勤的实践,其成效是显著的,同学们感觉收获是巨大的,他们在相互交流心得时无不畅所欲言。现摘要如下:

“在访谈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人交谈,如何进行提问。”

―――章章

“研究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有的对于一个十七岁的孩子来说是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但我们还是克服了,研究性学习增强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还使自己进一步了解了社会,接触了社会,体验了社会,在与路人的问答中,锻炼了我们的胆子和应变能力,在资料分析整理中,培养了我们的分析能力。”

―――沈振鹏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学会了搜集、概括资料,学会了筛选信息……学会了分析事理,学会了如何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懂得并不是所有的先进发明,都会给人类带来利益,利和弊往往同时存在,做为学生的我们,就应该从现在起,认真地学习科学知识。”

―――支红艳

“虽然我们并没有得了很专业、很详细的成果,只是这儿一些,那儿一点,凤毛麟角,但我们尽力了,毕竟这是第一次,我们记住了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我们已提出了问题,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收获。”

―――陆冬清

“通过理论研究与活动,我们积累了经验,个人综合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活动,班里、小组里纷纷涌现出一批批特长明显的同学,活动带给同学们的不仅是新奇及知识,最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们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一次证明和提高自己的机会。同学们一下子成熟了许多,在待人处事上有了更深刻的转变,意志品质、个人素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马乐佳

“研究性学习使同学真正学会了乐于学、善于学,真正做到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同时懂得任何工作不可能一帆风顺,学习也如此,它锻炼了我们不怕苦的精神,让我们知错就改,在挫折困难面前不低头,勇往直前……使我们懂得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张加澄

“在本次实践中,我明白了如果想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必须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既提高了自己的口头表述能力,又锻炼了自己的胆量以及处理突发事件时的能力,……此过程充分体现了团结协作精神,同时活动成功与否,组长的协调、分工组织很关键。”

―――蒋莉琳

“通过活动,让我更明白:只要坚持不懈、有耐力,就会把事情办好,学习也如此。”

―――王凯英

“首先,它锻炼了我们每个人的动手能力。其次,它增加了我们的知识面。再次,它还锻炼了我们的合作精神。”

―――陈亚贤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重要的是完善了自己,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胆识,为我们今后更好地踏上社会奠定了基础”

―――张琳瑗

综合以上同学们的心德体会,我们深深感到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其成效不仅在于学到了什么,而很大程度上它提高了同学的各种能力,使他们养成了好的品质,同时也改变了他们的学习方式,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极大地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

篇6

这次培训与以往的暑假远程教师培训很不同,一是难度增大了很多,二是学习时间增长,三是要求更高,四是收获比以往多了很多。

第一,使我认识到了主题单元规划的重要性。以主题单元进行课题设计从很大程度上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优化。以一个主题来进行单元规划,可以很好地兼顾课程整体目标和课程结构,合理地安排主题单元课时,对于整个学期课时的合理安排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主题单元规划更有利于整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加强了原来课时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更优化。

第二,研究性学习重在过程。培训改变了我的观念,对研究性学习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教师平时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或方式来进行学习,有意识地将这种理念渗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理念渗透;通过特定的研究型或探究型课程来开展。在初始阶段,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精,难度要低,每做一次就有一点收获,就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了。

第三,感受主题资源网站的魅力。主体资源包的使用对教师帮助很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常常会根据自己的习惯借助多级文件夹来组织管理自己的资源,文件夹资源包是以文件夹的形式管理教学资源,适合个人资源管理,却不利于资源的共享。主体资源网站是由特定主体的资源构成的一个资源包,可以包含多种资源形式,比较适合于不同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与共享资源。

第四,学会科学地进行教学评价。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养。教学评价就是指以教学目的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要根据学科特点不断地研习各种各样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如量规)。通过评价,教师才能正确了解学情,学生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的学习水平,以便修正自己在学习中的偏差。评价不仅要覆盖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反映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等三维目标,评价要避免评价方法的单一化和简单化,要注意适时适量,要多元化,包含自评、互评;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突出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改进自己、提高自己。

篇7

习是一个感受体验,主动创新、个性发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的过程。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

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

人的教育价值需要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研究性学习”这一形式正是新课程改革在“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

学习方式”中所特别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

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自主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实践

中确定的各种课题或课堂上设定的课题为学习的基本载体.以在提出

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中获得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知识体验为基本内容,

以学生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形式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聆听声音始终是音乐课堂的主要内容,感动学

生的,应该是音乐本身。下面试以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歌声永

相随”中的欣赏部分“友谊地久天长”为例.来谈一谈在音乐课堂上开展

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音乐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育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

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孔子也说:“知

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善于创设音乐情景,引

导学生学习、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

见解,展示自己的才华。

伴随着上课铃声.音乐课堂里响起“友谊地久天长”的优美轻音乐.

学生们一边走进音乐教室一边就小声议论,有的还跟着哼上几句。接下

来,教师围绕下列话题展开:同学们,你听过这首乐曲吗?这首乐曲是哪

部电影中的主题曲?你看过这部电影吗?这首曲子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引入上述话题,就是为了用这样的音乐情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

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产生思考动机和探究的愿望,为下一步讨

论确立相关的研究专题做好铺垫。

二、启发引导,自由选题

“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

力”(苏霍姆林斯基)。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

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

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

创新意识。

围绕上述问题.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自由选题,过程中可适当地给予

指导,引导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视角或是综合自己的兴趣特长来发现和

提出自己想要探究的专题.然后师生共同讨论.最后较集中地确定若干

个相关的研究专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到这些专题既要与音乐

课本中该节所要学习的音乐知识相联系.同时也要注意结合本校的音

乐教学资源和研究活动时间,把握其实施的可行性.因此专题的涉及面

不宜太大,切口要小,以适应学生开展研究活动。

经师生共同讨论后.本节内容确定的研究专题主要有:

①音乐欣赏——《友谊地久天长》。

②英文歌曲表演唱《友谊地久天长》。

③表演苏格兰舞蹈。

④主题音乐在电影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自由组合,积极筹备,共同研究

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它是一门主

要由学生自己负责完成的课程。

结合已经确定的专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成研

究小组,教师作适当调剂,每组选出1人任组长,由组长负责本组成员

共同讨论和制订研究活动计划。计划中主要将小组成员的分工、研究活

动的具体方法和主要活动进程的安排及预期成果等项目大致列出。利

用课余时间开展上述课题的相关调查研究活动。教师要对如何收集和

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如何及时做好比较详细的研究活动记录和自己的

体会感受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指导。鼓励同学们上网查阅资料。

四、分析整理,形成观点

在这一阶段,各小组要将本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有关资料、

结论和收获体会等进行整理加工和归纳总结,并形成相应的成果形式。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整理、加工处理信息.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

成果和阐述自己的观点。

五、成果展示与交流

研究性学习重视结果,但更重视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

的感受和体验。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活动,研究性学习也一定会让学生在

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收获。

在展示课上,请各小组将上一周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取得的各种

收获和成果,在全班进行全面、充分地展示。这既是学生在积极体验的

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和即兴式自由发挥.凸显其情感和个性的绝好舞

台,也是促进小组内协调配合、小组间相互学习、互补知识并使学生的

审美体验和情感得到第二次升华的好机会.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开

展研究性学习的质量和效果、为调整和改进今后的教学提供有效反馈

信息的重要依据。

音乐欣赏——“友谊地久天长”小组的同学采用了

Power Point等软件制作成欣赏演示材料,并在演示介绍作品内容的同

时将“友谊地久天长”的音乐分解成若干个片段链接成背景音乐,并下

载了电影中的几幅画面穿插在演示材料中.整个展示过程俨然是专业

音乐教师正在上的一堂音乐欣赏课。

而用英文演唱“友谊地久天长”小组的几名同学更像是开起了演唱

会,有主唱,还有自己的乐队。其中的主唱英语吐词纯正,弹吉他的同学

也声情并茂。他们优美的旋律深情地演唱,引得教室掌声不绝于耳。

通过合作探究,他们调查收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和撰写成果报告

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使他们学会了欣赏,懂得了欣赏。

六、自主中学习。体验中收获

研究性学习突出的是它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音乐

课程所要达成的目标就是要通过音乐教学及学生的各种生动的音乐实

践活动和亲身体验,从中培养学生的爱好音乐情趣,发展他们对音乐的

感受和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其音乐文化素质,丰富情感体验,

陶冶高尚情操。这种学习方式正是实现音乐课程目标的良好载体,能使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在收集和聆听大量音响资料的过程中,分析

作品,体验情感,从而提高音乐的欣赏力和辨别能力,并能培养对音乐

作品的独到见解和表现力,形成对优秀音乐作品的尊重和热爱,最终达

到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虽然活动中学生的研究过程

还比较粗放,研究内容尚还肤浅,形成的成果及展示也显稚嫩,但这些

都不影响对他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效果的认可,因为“最重要的教育

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研究性学习更注重对其研究过程的评

价,正如同学们在小组活动的反思材料中所写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是关于音乐方面的知识,而且是从整个活

动中学到的关于学习、做人方面的道理,我们在自主中学习着,在体验

中收获着。

参考文献:

[1]《初中音乐教学法》

[2]《新课程到底该怎么上》余慧娟《人民教育》2002年第5期

[3]《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范例》胡永生上海交通大学出

版社

[4]《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国家教育部

2000年1月

篇8

关键词: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研究性学习;毕业设计

作者简介:曹丽华(1973-),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李勇(1964-),男,辽宁本溪人,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吉林 吉林 132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吉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研究课题——能源动力类专业本科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133-02

研究性学习,即改变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根据学科知识的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从广义理解,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1]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其思维发生变化,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2,3]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要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有已学专业知识的使用过程,又有对专业知识的创新过程,非常适合以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该学习方法能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来不断激励学生,并为教师提供了与学生建立相互关系的独特机会。

一、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或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或理论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中外文献和收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分析、制定设计或试验方案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计、计算和绘图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研究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总结提高、编制设计说明书及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等,使学生在创新和实践方面得到一次系统的基本训练,达到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实践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基于问题、面向实际,凸显自主探究、合作互动,重点体现在“提出问题、自主研究、讨论互动、批判改进”等核心环节。[4]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体系,按照学习专题的内容的性质和学习方式划分,其主要形式有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4]因此,在毕业设计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很好地实现毕业设计的目的和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实现毕业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二、毕业设计题目的设定和学生的选题

第一,毕业设计题目设定的基本要求是遵循毕业设计教学大纲,符合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第二,毕业设计题目的设定要理论联系实践,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工程实际,体现出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原则,用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生产实际、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辅相成的认识。

第三,毕业设计题目的设定要因学生个体的差异难易结合,因材施教,使所有学生都能感到所学知识的有用之处,又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创新。

第四,毕业设计题目的设定范围和深度应符合学生及本专业的实际情况,但又不失对本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

第五,毕业设计题目的设定一般可分为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工程设计(实践)和综合等类型。本专业学生结合工程实践类课题的比例应不少于80%,首先保证基本工程训练,并在此基础上做一些提高性的、拓展性的研究专题;其次结合实际任务进行的毕业设计,应选择那些能满足教学要求,并有实际意义的课题。

第六,毕业设计题目设定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取课题,然后根据自选与分配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最后的确定。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根据选取的毕业设计课题进行研究性的毕业设计,但目标要明确、工作量要适当。

第七,学生除了选择指导教师设定的毕业设计题目外,也可根据本专业特点和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然后请指导教师审定后确定毕业论文的题目。

三、在毕业设计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组织与实施

1.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其学习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利用大学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导师所设计的问题,不但要学会查找资料、归纳总结,还要选取恰当的方法、手段,学会和导师交流,学会思考和创新。在毕业设计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根据学生个体的特点,有目的、有差异、有选择的设定毕业设计题目,既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又能使学生在研究中有所创新,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毕业设计的研究性学习过程

毕业设计采取个人独立研究的方式。指导教师根据毕业设计题目的设定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设定若干个题目,由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题目。然后指导教师给出题目具体的研究目标和要求,指导学生相对独立的开展研究,用17周的时间完成整个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设计论文一本。毕业设计具体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见图1。

3.毕业设计的具体实施过程

(1)对毕业设计题目的理解。指导教师应帮助学生就研究题目的意义、所涉及的知识及存在的争议去理解毕业设计题目。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认识、分析该毕业设计题目所涉及的问题,有批判的去思考,大胆的去创新。

(2)搜集、分析、整理资料。查找与毕业设计题目设定的任务相关的国内外资料,深入理解毕业设计的任务,掌握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手段。

(3)开展调查研究和拟定研究方法。学生可根据个人理解对课题进行初步的研究,提出主要要解决的问题和思路,以及拟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撰写开题报告。

(4)讨论与修正。学生将初步研究的结果,在指导检查时或课余时间,与指导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汲取他人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正部分毕业设计内容的研究方法,体验研究性学习的快乐与收获。

(5)开展深入研究。学生根据之前对课题的理解和拟定的初步思路,对毕业设计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利用以往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在此过程中,还可能遇到新的问题,或提出新的问题,教师应鼓励其进行独立研究,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客观地、辩证地去分析和思考,以达到毕业设计的目的。

(6)撰写毕业论文。让学生按照毕业设计的撰写规范来汇报自己的结论,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扩大影响。撰写毕业设计大论文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概括、推理和论述能力,学会展示自己的工作和成果,总结和反思自己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将自己所研究的感兴趣的课题,通过查资料、钻研、质疑、解决的过程,最后以毕业论文的形式总结出来,对他们以后参加工作进行专业性的总结有很大的帮助。

四、在毕业设计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对教师的要求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真理的过程。[4]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平等地参与毕业设计题目的研究,启发引导、鼓励和支持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做学生的启发者、引导者、激励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尤其要注意在与学生相处时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由;与学生交换和分享各自对知识、生活的认识时,应尊重、理解和包容学生的不同看法,甚至允许学生对教师的思想和观点进行批评。

1.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知识交叉应用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性质使得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所涉及的知识远远超过某些固定的范围,学生需要教师指导和帮助的问题也与传统的毕业设计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知识的交叉应用能力,才能解答学生的质疑和困惑。

2.丰富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

这是在毕业设计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基础。指导教师在对学生的指导过程中,要剖析题目的研究思路、比较研究的方法,以及相关的工程实践。如果自身没有相关的研究成果,没有这个领域的工程实践,对学生的指导就缺少了说服力,也就不能激起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培养其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及启发式思维。

3.工作的热情和教学的投入

在毕业设计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要做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要热爱教学和投入教学,要研究学生的需求、思维的方式和个体的差异,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要注重学生获取、应用和创造知识的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结果。

4.毕业论文撰写指导

撰写毕业论文是学生对整个毕业设计题目研究情况的归纳与总结。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格式,引导学生了解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和交流形式。同时,指导学生总结在毕业设计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得到的收获,包括心理上的成长。在毕业设计的答辩中去展示成果,让学生的创新才智在进一步的思辩争论中得以发展。

五、结论

在毕业设计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但能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质疑、解疑、创新、总结和交流的能力,真正实现毕业设计的预期目标,同时也是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一个体现。本文的研究内容为在毕业设计中开展研究性教学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闫守发.开展研究性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J].辽宁师专学报,2005,7(1).

[2]刘长风,刘学贵,冯静薇,等.研究性学习在环境工程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20).

篇9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分层指导;探索措施

为了培养出符合国家教育部提出的核心教育目标,以“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背景的教学实践,研究性学习在新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中成为了一个有机部分。由于含有大量的新内容,导致了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教师必须用未曾用过的教学方式去教学。经过近些年的实践以及观察总结,笔者认为只有充分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才有可能设计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及课后反馈与评估。

1研究性学习分层指导的概念

目前,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或问题为载体,设计一些与科学研究情景类似的课题,通过学生自己收集、分析以及处理信息,来进行体验和认知知识的产生和实际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在实际的高中数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于研究性学习主要突显的是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一些问题产生疑惑,进而进行有效的探索,再收集资料进行合适的分析。此外,学习的目的是让不同阶段、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达到学有所成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对分层教学理念的引进便有了更加现实的意义。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设计时,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从而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的课题设计。例如,对于同一课题,不同基础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则认为此课题过于简单,没有实际的研究价值;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认为此课题有难度,不能很好的进行深入了解。因此,设置不同的课题时,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题,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作用。

2研究性学习分层指导的模式

所谓研究性学习分层指导,就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其经验、能力以及兴趣等,进行适当的分区,然后对课题的设计、研究方向进行确定,从而达到通过研究性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2.1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设计:研究性学习的课提设计是一个具有研究意义的过程,包括对课题的材料收集、讨论、筛选等。教师必须先要有个总体的课题框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的课题设计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最终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

2.2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一般情况下是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包括四到六个人,其中,组员的选择既要保证学生的选择权利,教师也要有适当的宏观调控能力,使分组均匀恰当。通常先将学生分为三大类:A类,具有良好的知识基础、成绩优秀、思维活跃;B类,学习基础一般、思维能力中等、成绩优秀;C类,成绩不理想、思维不够活跃。然后根据三类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课题的选定,保障设计意图明确和难度适当。2.3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分层:研究性学习主要是针对问题的提出从而提出解决办法,但是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办法与学生的能力和指导教师的信息提供有一定的关联。所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的层次为:第一层次(C类)、第二层次(B类)、第三层次(A类)。第一层次的研究课题及学习过程只涉及到教材和基础的知识。由于这类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理解能力不够以及掌握的额学习方式不多,经常也有厌学的情绪。因此,在给这类学生设计课题时,尽量带有趣味性,问题设计相对简单一点。此外,教师提供更多的资料。第二层次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和掌握基本技能与方法。在教师的带领下,指导学生进行不断的探索、条件变化以及分析研究。第三层次则是引导学生不断地对课题进行变换与拓展。对于这类学生,知道教师必须进行精心地进行课题设计,难度中上,主要是对课题或课题中的问题或条件或结论进行变换和拓展,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全面思维和能力。

3研究性学习分层指导的评价

研究性学习的分层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不是为了分层为分层,不是为了将学生两极分化,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让他们达到一个最终的目的,即让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得到最好的发展。认识到学生的差异的存在,从而进行分层指导学习,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释放以及潜力得到充分发挥。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不同层度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分层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首先要遵循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准则,即评价主体的多样化以及评价内容的真实性和丰富性,其次是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结合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针对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收获以及贡献等,作出个人评价,然后对小组的研究性成果进行评价,最后结合两者进行综合评价。第二,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通常以定性评价为主,适当选用指导用语,辅导定量评价。第三,结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对于课题的选择、设计、实施、结果以及实际意义进行各环节的诊断,最终得出终结性的评价。结束语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仅仅是一个载体,其作用就是使学生尽量展示他们对数学的理解,从而展示他们对自然与社会的责任意识。在成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给出适当的指导,包括课题是否有价值、是否方便交流、选题切入是否合理等。此外,比较有意义的课题还可以请这方面的专家进行评估,给出合适的意见,从而让学生更有成就感,进一步增强其信心,这将对他们的成长非常有利。另外一方面,当然,完成课题后还可检讨以及反馈,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一些成功的经验与挫折的教训,让研究性学习更具生命力和意义。

作者:侯峰庆 单位:山东省淄博第十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鲁鹤鸣.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以“杭州市空气质量和汽车尾气排放现状关系分析”数列模型研究性学习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01,12:12-16.

[2]陈国军.高中数学教学案例的设计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05:103-104.

[3]鲍建仁,班运利,王培娇.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14,01:222+264.

篇10

研究性学习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着眼于培养学生终生受用的综合能力。

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拓展学习领域,以及学习潜能的挖掘。学生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懂得如何把握问题的中心、如何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如何多角度看问题,由此发展了高层次的思考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与别人沟通、合作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既有知识的学习,更有合作意识、探究习惯、科学态度、科学思维方式的形成,以及信息处理能力、科研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长期进行这种综合性实践活动,无疑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我国学生一向以书本学习为主,听课、做笔记、背定理、做练习是大多数学生的主要学习策略。由于缺少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的习惯,我国学生的研究能力较差。所以,在我国中小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势在必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理论界和教育决策者的重视。

二、我国高中阶段开设研究性学习的现状

尽管教育部要求在高中开设研究性课程,而且是作为必修课,每周3课时,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是困难重重。教育部重点课题“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专题研究”课题组在对五省市18所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的中学抽样调查中发现,三千余名被调查的高中生有近半数认为不应在中学开设研究性课程;而对在高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年级越高赞同者越少,几乎四分之三的学生不希望研究性学习占用课外时间。事实上,在高三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校基本没有。事实上,研究性学习不仅是学生不欢迎,教师也感到很头疼。

三、原因探析

既然大家都意识到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为什么实施起来却这么困难呢?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我发现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我国的研究性学习是单设的课程,其他课程还是传统教学。研究性学习不仅没有与课程教学紧密相连,没有渗透所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而且也没有与教学评价紧密相连,学生也很难从有限的几节课中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2.学生不知道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我国的学生从小进行的就是应试教育,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他们没有接受过研究能力的基本训练,不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常识。所以到高中一下子要学生确定研究主题、收集资料、筛选信息、组织观点、撰写论文等,学生肯定无所适从。

3.教师不能胜任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教师一直以来就是给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自己也没有接受过研究性学习的培训,甚至教师本身就不会进行研究性学习,更不要说指导学生去开展研究性学习了。另外,现在的教师缺乏综合性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结构上也不能胜任研究性学习的教学。

4.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更新。我国对学生的评价机制没有改变,教师很难接受新的教学理念。

5.没有时间保证。课程设置太难,为了完成教学进度,教师没有时间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6.缺少社会的支持。我国的教学纯粹是学校教学,学生跟社会的联系太少,有的研究课题需要学生要走入社会去完成,但很难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四、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几点策略

结合自己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点体会,我觉得要开展好研究性学习,并让学生有所收获,应注意以下几点考虑。

1.研究的课题让学生自己选,选他们感兴趣的课题。今年我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就让学生自己选课题,学生有的说要研究恐龙是如何灭绝的,有的要研究水怪,有的要研究植物等等,最后考虑到活动开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我们把课题锁定为研究校园内的植物分布或动物分布,最后大多数学生赞成研究校园内的动物分布。然后,我还引导学生讨论了选这个课题的原因和意义,研究实施的步骤、研究所需要的条件、预期的成果等。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位上课很不爱发言的学生也敢于发表意见,我及时肯定了他,后来发现他上课时比以前积极了。

2.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让学生觉得进行研究性学习不那么困难。我带着学生一起进行研究,主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有时作一些适当的引导。如引导学生去挖掘观察潮湿的土壤里有哪些动物生存;干燥的土壤中又有哪些动物生存;草丛中有哪些动物;树上、树干内有哪些动物,思考这些动物与它们的生存环境有什么关系。我要求学生对不认识的动物可以拍下照片,然后问我或者查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