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实验室规章制度范文

时间:2023-11-22 18:02: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实验室规章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实验室规章制度

篇1

我校环境工程实验室的建设目标是能够充分满足本专业、本院的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实验室实行学院、系两级管理。学院负责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并提供实验室正常运转、维修及更新改造的费用;环境工程系负责实验室人才队伍和软件建设,以及实验室的日常运行和管理工作。为了让新的环境工程实验室更好的服务于三峡大学和社会,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和完善实验室的建设。

1加强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

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核心问题。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水平决定了实验室的水平。硬件设备可以快速的备齐,但是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环境工程实验室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1人,属于高级实验师。一个人既要为本科生准备各种实验,还要管理实验室,精力更本不够,需要引进更多试验技术人员。当然,为了解燃眉之急,还可以鼓励环境工程系的老师兼职做实验老师。通常,实验课由相应的理论课老师负责。这样既可以减少实验技术人员的负担,有助于精简实验室的人员编制,还可以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将两者结合起来也有助于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培养和业务能力的提高。除了引进实验技术人才,还可以加强对现有的实验人员或其他老师的培训,比如参加各种培训或学术交流,使他们及时了解先进仪器设备的发展动态和学科前沿技术,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实验室技术人员一直被认为是“教辅”人员,他们的待遇也一直不如理论课教师,这样使得多数人不愿意做实验员,或者不愿意尽心做好这份工作。因此,我校应该完善实验人员的考核制度,提高他们的地位和福利待遇,让他们都能安心做好各自的工作。

2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建设和管理

仪器设备及其他硬件设施是实验室发展的基础。新建的实验室虽然明显增加了空间,但是现有的仪器设备显然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将来必须加大环境工程实验室仪器设备更新和升级的投入,淘汰一些太老的仪器,并维修一些还可以用的坏仪器。同时,有针对性的增加部分大型仪器,以满足更多的需求,比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离子色谱等常用的水质分析仪。目前,实验室的大型仪器只有去年刚买的原子吸收光谱仪。另外,环境工程实验室还可以借助挂靠在我院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先进仪器。这样既可以快速地提高环境工程实验室的水平,也有助于提高工程中心的仪器使用率。学院原本计划建立一个分析测试中心,把学院所有的大型仪器集中放在一起,由专人看管,方便全院师生使用。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可最大化的利用各个仪器。以前,各个仪器都是在某一个老师的实验室,主要是个人用,导致仪器的利用率不高,而其他老师要用却很不方便。现在很多好的高校都是把很多大型仪器集中起来,建立分析测试中心,面向全校师生服务,还可以对外开放创收。环境实验室仪器种类多,而且多数仪器是各门实验课都需要。因此,有必要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首先,需要建立网络管理平台,对实验室所有的药品和仪器设备的详细信息进行统计并分类,并在网上对学校教师和学生公开,方便查询。各个仪器旁边放置相应的操作流程说明,对于一些大型仪器,需要专人管理,不允许学生单独操作。对于负责大型仪器管理的实验员必须参加过该仪器的操作培训,能够熟练操作该仪器。对于大型仪器,应该有相应的登记本,记录每个人用过的时间和仪器状态。另外,对于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外借,应有规范的手续,借用和归还时都应检查仪器是否完好,并做好登记,明确责任。对于损坏的仪器设备要及时维修,每年定期报废达到使用年限、无法正常使用的仪器设备。

3完善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由于目前的环境工程实验室面积小、实验人员少,服务的学生也相对少,实验室的管理还没有形成完备的规章制度。但是,随着新实验室规模的加大以及将来学生的扩招,需要建立新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在推进实验室现代化建设和科学管理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为了规范管理,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必须制定详细的实验室管理办法。通常,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应包括:实验室工作条例、管理条例、实验室工作人员职责、学生实验守则、化学品管理办法、实验仪器设备使用与管理办法以及安全与卫生制度。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和使用实验室的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必须从实际出发,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适度的灵活性。一个完善的实验室规章制度,既要有明确的管理对象、管理任务、管理内容和管理办法,还要明确责任监督和奖罚办法。完善的实验室规章制度有助于实验室的良好运行,可以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和科研。

二结束语

篇2

一、实验室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经费持续增长,大多用于采购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条件保障,有效提升了教学科研水平。但是,实验室建设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发展理念不清晰、发展目标不明确、资源购置重复浪费、协同合作意识淡薄、实验环境脏乱等,严重影响到实验室整体形象和师生认同感。文化建设的功能恰恰是解决精、气、神的问题,通过不断挖掘治学传统,培育符合时代精神和现代科学发展规律的实验室文化,树立科学严谨的实验室精神;破除陈旧制度,坚持合理制度,不断创新制度的措施、方法和条件,适应时展需求;优化环境建设,集中展示实验室的发展历程、文化底蕴、研究成果及人才培养质量等内容,体现实验室特色,增强软实力的感召力,从而吸引汇聚社会多方资源,推动实验室跨越式发展。

二、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实验室文化是大学文化的一种延伸,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精神文化是实验室文化的灵魂,集中表现在实验室的治学理念、发展战略和价值观念,它是一种追求科学真理、崇尚学术、求真务实的文化;制度文化是实验室文化的保障,集中表现在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它是约束和规范成员的行为准则;环境文化是实验室文化的气质,集中表现在工作环境、建筑风格和学术氛围,它是展现综合实力和物质形态的标志。

实验室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第一,它具有延续性,实验室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往往通过几代人的坚持与发展,形成历史积淀,并不断影响着新成员的思想与行为;第二,它具有全面性,实验室文化是多维度的集合体,体现在建设过程的方方面面,涵盖范围广泛;第三,它具有发展性,技术的革新必定会带来变化,实验室文化在保持传统和主流的基础上,要不断进行开拓创新,丰富文化体系内容。

三、实验室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1.明确建设理念和目标,形成实验室品牌与特色。

建设理念是主线,工作目标是方向,实验室只有按照既定思路建设和发展,才能避免出现方向混乱、人员分流、经费分散的现象,坚持发展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因此一定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建设理念和目标,不能急功近利,为追求短期效应而改弦更张,导致工作没有积累和延续,更不能因人动而改变建设思路,导致发展方向不集中,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任何实验室建设都不可能涵盖所有内容,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需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整合资源,集中突破若干方向,形成品牌和特色。国家提出“双一流”发展战略,将大力推进实验室品牌与特色的形成与发展。

2.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规章制度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必要保障,是监督和约束成员行为的有效手段,是提高管理水平的依据。坚持与时俱进,才能保证实验室良好运转并健康发展,才能保证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当前,大部分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内容陈旧、流于形式、不易操作,已无法适应工作需求,师生必然不会重视和遵循执行,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有效的制度完善是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同时,规章制度的内容要通俗易懂、全面具体,方便师生理解和执行,最关键还是在于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执行不到位就是一纸空文,毫无意义。奖惩激励机制是规章制度顺利实施的保障,有助于形成有章可循的工作氛围,奖励先进,惩戒违规,可增强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更能促进实验室文化行为的养成。

3.重视实验室环境文化建设,增强师生的认同感。

实验室是开展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是师生共聚研讨方案的最佳场合。知名实验室通常会拥有自己的形象标志和建筑风格,这是实验室文化精神的凝练和传承,能够带来强烈的文化熏陶。实验室走廊是文化建设宣传的主阵地,可从中展示科学家名人警句、实验室历史发展进程、大型仪器设备功能介绍、学生科创作品等内容,塑造良好形象。互联网平台是文化建设宣传的新渠道,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可以迅速传播实验室的文化特色,形成社会影响力。此外,统一规范的形象标识必不可少,它有助于培养师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文化认同感。

4.营造创新氛围,鼓励改革和团结协作。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催生新思路与新成果。在初期,创新想法是不容易被接受的,如果没有良好的氛围,则很有可能会在质疑中退缩,因此要大力倡导创新精神,允许出现改革思维和自由探索,并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持和保障,增强大胆创新的自信心;团队协作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个体发展时代已经过去,任何成就都是一系列研究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实施跨团队、跨校、跨国的合作机制,有助于碰撞产生学术观点,形成竞争合作的健康环境。

5.提高国际化交流水平,寻找差距和对策。

篇3

关键词:细胞工程 开放式管理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a)-0000-00

基金项目:浙江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15073)

通讯作者:余勤(1962-),女,浙江衢州人,汉,博士研究生导师,硕士,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方向:教学管理。E-mail:

开放式实验室是适应实验教学改革需求的一种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1]。此模式帮助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实践和科研能力,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大幅度地促进了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的综合利用率,并且通过开放,不断完善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细胞工程是现代生物工程中涉及面最为广泛的生物技术之一,在生命科学、医药、农业、食品、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展十分迅速。。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凭借细胞培养相关技术来进行科学实验研究,细胞工程实验室开放管理的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在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细胞工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基础上,探讨了开放式实验室的管理模式。

1 细胞工程实验室开放的必要性

细胞工程实验室是培养医学生物技术创新型人才的主要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标准的实践环境,注重科学兴趣与创新理念同步发展。在传统教育中,由教务处、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制定计划、政策、制度,自上而下的管理教师,教师严格执行规定,又自上而下的管理学生,教学形式局限于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复习巩固和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2]。而开放实验室后,学生进入实验室的时间就相对灵活,实验内容也更加多样。细胞培养技术是生命科学各研究领域的一种最基本的、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也是医学研究中对疾病的发生、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等采用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需要细胞培养技术作为支撑。因此,建设特色实验室,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具有重要意义[3]。细胞工程实验室的开放对于塑造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提高大学生实验操作技能、顺利开展大学生创新型实验、积极推动本科生与研究生开展毕业设计和科研交流等都大有帮助。此举同时使学校资源被充分利用,使科研与教学相互渗透、学习。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增进了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使科研不再纸上谈兵,从此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科研环境。

2 开放式细胞工程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探究

实验室开放必须满足系统的基本要求,包括管理机制、软硬件条件和配套措施等。实验室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要求后,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的场所,同时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实行有步骤的开放。第一,实验室实现有限制的开放,即学生只能在提交进入实验室的申请,并获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进入实验室;第二,学生必须经过培训,对实验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深入了解后,方可开始实验;第三,一些精密仪器及危险性实验药品等,必须在实验指导教师在场的情况下使用;第四,开放实验完成后,学生必须对实验进行分析总结等。

2.1 健全开放式实验室规章制度

实验室正常安全有序的运转和充分使用离不开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建设。目前,细胞工程实验室开放管理已经初步建立了一套合理可行的实验室规章制度,除了常规实验室共有的规章制度,如“实验室日常管理制度”、“实验室仪器设备损坏赔偿办法”和“实验室安全制度”外,还包括细胞工程实验室的准入、岗前培训、实验材料的领取和使用、仪器设备管理等。完善的制度和规程保证了仪器设备的良好运转状态,利于实验室安全有效的运转,做到职责严明、分工明确、有章可循、有据可查[4]。

2.2 实施细胞工程实验室准入和培训制度

学生进入细胞工程实验室之前必须填写申请表,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内容、要求和目标、使用的仪器设备名称、使用时间、实验材料、指导教师意见、实验室负责人意见等。其次,进入细胞工程实验室开始实验之前,统一对学生进行培训:(1)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和实验室消防安全知识方面的培训;(2)进行无菌室使用的培训,如验人员进入无菌室需更换实验服、穿专用拖鞋或者戴鞋套、不允许将与实验无关的物品带入无菌室、实验过程中不允许喧哗和闲聊等;(3)进行仪器设备使用的培训,如高压蒸汽灭菌锅是细胞工程实验室的常用设备,培训时需要强调一定要等压力降至0后方可打开,避免意外发生;实验中昂贵的设备如倒置荧光显微镜要经过专门培训,经负责人确认技术成熟后才能操作;(4)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由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定期检验和维护,如及时补充细胞冻存的液氮、更换细胞培养箱的CO2等,进行开放性实验的学生未经允许,不得改变设备仪器的预设参数。

2.3 教师与学生共同管理开放实验室

指导老师的时间、精力有限。开放实验室后,管理人员和设备维护人员的工作量势必会大幅度增加,伴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多,便无法有效地管理细胞工程实验室。为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同时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可以考虑采取扩大教学实验室管理人员范围的措施,有效鼓励研究生、本科生积极加入管理团队,形成由导师、管理人员、大学生三方共同组成的管理模式。同时,建立健全勤工助学岗位,在校内招聘有较强责任心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学生到开放式实验室担任管理员,既保证了实验室的有序运转,又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与安全责任意识。

2.4 提高实验队伍综合素质

细胞工程实验室开放管理建立了“指导教师-实验员-研究生-本科生”的培养链条,使研究生在课题研究中有效发挥对本科生的带动和指导作用,利于他们树立信心和挖掘自身潜能,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其科学研究的兴趣,使其积极思考未来就业、深造等问题,从而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大学生。与此同时,实验室每周定时召开会议,交流国内外最新的相关文献,在会议中讨论、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要求进行开放实验的学生不定期听取相关报告并学习交流最新的实验技术。学生们在开放实验室独立进行实验时,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科学实验技能的操作,提高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科研竞赛项目,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创新意识,锻炼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另外,注重与教师的科研相结合,在实验中体验掌握知识并将其灵活运用的乐趣。

3 结语

开放式实验室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性工程,是对实验教学的更高要求,需要通过学校、教师、实验室、学生的共同努力,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好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与教学工作更好地衔接。细胞工程实验室是一个需要无菌操作、技术性很强的实验室。切实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保证高效运转,才能形成一种科学、合理、有效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新模式,才能使学生在开放式实验中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谢青,吴元喜,杨广笑.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3,11(4):162-163.

[2] 张妮,焦哲,廖文波.建立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4,21(3):114-116.

篇4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名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后首先接受的不应该只是实验技能的培训,而是包括对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和执行。当每名研究生对这些规章制度"习惯成自然"时,就会深刻感受到每一项规章制度都是确保实验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首先是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医学院校为了实现资源共享,会建立不同规模的公共实验平台,即公共实验室。为了保障合理、有序地使用每台仪器设备,对许多实验仪器的使用都要进行预约,因此,严格的仪器使用预约制度是保证每名研究人员能够及时、合理使用仪器设备的前提。例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RT-PCR仪、冰冻切片机以及细胞培养室的超净台、高压灭菌仪等仪器的使用预约制度,能够提高设备的使用率,节约科研人员的时间。而实现对仪器预约就要求每个科研人员对自己的实验都要提前安排好,计划好,另外就是对自己使用仪器的时间有个较为准确的估计,如果实验计划有改变,一定不要忘记取消预约。这样才能保证使用仪器时按部就班,有条不紊。正是这种严格的仪器使用预约制度,充分体现了资源共享的理念,保证了每台仪器发挥最大的作用,保证了每名研究人员的使用需求。其次是严格的试剂存放、使用、备份登记制度。所有公用试剂,包括固体类试剂、液体类以及易挥发类试剂、需要低温保存的试剂都是集中放置、统一管理的。所有的公用试剂都有备份。但当你使用完一瓶试剂开启备用试剂时,一定要告知相关的技术人员,这样就能避免发生因试剂短缺而耽误实验进程的情况。每位研究生对试剂的使用也是这样,谁开启备用试剂,谁就要告知或定购的义务。"备份"试剂的严格落实杜绝了试剂短缺的可能。有些试剂是需要登记的,例如细胞培养用的培养液,使用时都要登记使用者的组别和姓名。这些登记制度不仅能动态反应试剂的使用情况,提醒实验室管理人员及时补充试剂,而且便于不同实验小组之间的经费核算。实验室管理从仪器设备的维护、使用,到试剂的订购、保管,甚至到实验数据的保存、备份都需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落实为每名研究生各项实验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2实验技能的严格培训从技术上保证了各项实验的顺利进行

每一个实验室的每一个实验都应该有标准的操作规程,包括试剂的配制、保存以及实验流程步骤,从根本上保证实验的可重复性。每一个刚进入实验室的研究生都要经过严格的标准化的实验技能培训。可以是实验室技术人员示教,可以是外请工程师的培训讲解,但更多的是博士生带硕士生,高年级带低年级的梯队结构,让新生在进实验室后熟悉实验室设备的基本操作,在博士或师兄的帮助和指导下快速积累实验技能,尽快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使他们能够更早地掌握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所必备的知识和技巧,从而使更多的研究生得到锻炼。有助于树立团结互助的科研精神,并形成实验室研究生"自我管理"的运行模式。为了能够顺利开展实验,每位学生都在想方设法,提高自己,尽一切可能在实验中减少失误,少走弯路。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医学科研实验的成败与水平许多情况下就取决于实验操作细节。例如,所有需要4℃保存的试剂、样品在使用时,必需放置于冰盒里;加抗体、反应酶时,要求必须在冰箱旁加,并且速度要快;加样器的使用方法,平时在这些细节上多注意,就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水平,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

3临床技能的前期培训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主要以培养高水平临床医师为目标,其教育的核心是培养研究生的临床操作技能。但目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均制约了研究生的培养,严重影响了培养研生的素质与临床操作能力。严格规范的实验室管理为确保和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供了保障。我们所在的西京医院心脏血管外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医师协会微创心脏外科和重症心脏瓣膜外科的培训基地,每年有大批的研究生、进修生进科室进修学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心血管外科学知识,了解更多的心血管外科学相关的新业务和新技术,是带教教员与学员共同努力的目标。心脏血管外科的每一例手术均为特大手术,任何一点疏忽都可导致大的失误,因此学员在进修学习中亲自动手,进行手术操作的机会很少。而实验室进行的动物实验给研究生提供了大量的操作练习机会。对于一些具备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外科技巧的学员,可以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他们进行一些手术操作,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帮助他们发现弱点进行针对性练习。如经常有学生在缝合时习惯应用止血钳夹针,这样进行心内操作很容易损伤心内结构。再如心脏外科手术野位置较深,在打结时容易出现打不紧和撕裂组织的危险,因此平时应多练习打滑结和原位打结技术。由此可见,实验室为每位研究生从学生成为医生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4实验技术人员的尽职尽责

篇5

【关键词】大学 实验室 信息化建设

1 信息技术下的大学实验室信息化建设

纵观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发展历程,一般将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内涵概括为:以现代先进管理理念为指导,依托信息技术,融合实验各要素和实验服务水平支撑力,从而提高试验资源的利用率和教学科研效率的管理方法。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是上述实验各要素的融合、渗透和创新,也是在这个动态发展过程中,需要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要找到各个实验各要素的动态平衡点,从而适应不同学校、专业的具体应用。

根据各高校实验室教学要求和专业设置不同,各学校都对实验室赋以本校的发展特色。但是笼统而言,大学实验室的教学主要功能为以下几点:

1.1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实验教学作为工程类学习的重要项目,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实验教学中,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了实验报告的提交、批阅、反馈等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后,不但可以尽量简化实验的管理流程,而且还能够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同时,实验室信息化的管理还大大的节省了纸制品的消耗。保证实验室的教学管理更加环保、高效。

1.2 网络仿真的应用

目前,网络仿真实验室已经在各高校普及开来。就网络仿真实验室的性能来看,其具有普通类型实验室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首先,仿真实验室的建立可以有效避免大量硬件设施的投入和使用,节省了教学资源和教学经费,其次,网络仿真实验室利用集成的flash插件技术,建立了系统远程服务器,这样就可以将学生的实验现象和结果动态的反馈给学生,提高学生对自身实验过程的情况的掌握。

1.3 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信息时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已经成为现阶段信息技术发展重要方向之一,目前,全国各地的高校都在抓紧信息资源共享的建设,这对于实验室信息化的建设也成为了发展的机会。当前,在实验室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实验室的设备、软件和试验项目的管理,逐步推动实验室各项信息的公开化,从而尽可能的满足学校师生发展的需要。

2 大学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进程基本跟随现代信息技术的步伐,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工作也各具特色,不少方面还是成绩骄人的。据大多数的高校实验室都建立了有线或WLAN 局域网,有的实验室设备配置已经很高端,诸多实验室依据自身的需求开发了适合自己需求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拥有专专职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人员,实验室信息化的普遍应用发挥着其自身的现实价值。但是,仍然有不少问题不容小觑,概括如下:

2.1 现有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费效比较低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目标是充分发挥高性能、高标配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方便实验者的实践效应,提高实验者的学习创新能力,发挥其科研效能,但时下诸多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多处于实验数据保存、实验任务、教学计划安排的基本系统应用层次上,其深层次的管理功能、决策服务支持以及管理数据挖掘都没有实施,个性化、知识化、因事而宜的管理系统较少,功能单一的模仿系统不能真正发挥实验室应有的效用,管理系统的诸多模块形同虚设。

2.2 校级资源孤岛现象突出,信息共享不能深度实现

各高校都建立了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实验室,即使在本校也有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实验室存在,校级、校内雷同实验室之间的资源共享少,好的实验室管理经验总结以及自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交流较少,或许是管理方各因成绩和利益有别,其主观上缺乏传授经验的积极性,共享成果的主动性较低,闭门造车的意识严重影响了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进程。

3 加强大学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方法

3.1 加强大学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就需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实验室建设管理规章制度。在实验室建设之初,实验的管理人员以及各工作人员需要结合本实验室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规章制度。在规章制度制定上要坚实集中讨论的原则,积极的汲取各参加者的建议,对内容进行反复的斟酌推敲从而制定一套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同时因为人员的集体参与及讨论也将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在增强人员对制度的认同感,将有利于后期制度的推行及落实。同时在实验室的建设以及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两者相互补充不足,相互成长共同完善。根据实验室建设管理制度的建设,将有效的建成符合自身发展的特色的实验室管理体系,也使得后期的实验室的建设及管理有章可循,避免发展的盲目性,也使每位职员的职责更加的明确,从而为实验室的高校运转提供可靠的制度的保障。

3.2 加强实验室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关键是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深厚、技术能力强、素质高的实践性教学队伍。在实验室的建设之初,可根据研究项目的需要求以及实验室发展的侧重来招聘一些符合其发展的并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一些退休的老员工,于此同时也需要招聘一些具备良好素质、学习时间能力强的新员工,建设新老结合的实验师资队伍,从而共同的为实验室的建设发展发光发热。

4 小结

高校大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的管理手段能有效改变实验室传统的管理的繁杂,减轻实验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了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因此,在高校的大学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促进其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海燕,刘昭.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37-374.

[2]郑雪红,郑爱榕.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促进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9):334-336.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完善

实验室是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型人才的主要场所,近年来,教育体制随着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创新性实验项目、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等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较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一方面,为高校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另一方面,为高校如何主动适应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需要。目前,高等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还处在探索阶段。本文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的意义、实验室安全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并就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等内容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看法。

1 高职院校实验室不安全因素分析

导致实验室不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是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实验室的设备、仪器等处于危险状态,如位置放置不合理,未有专人保管等等。人为因素主要指工作人员的或者本身能力的欠缺。

1.1 高职院校实验室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实验室的设备、仪器等处于危险状态,如位置放置不合理,未有专人保管等等。

(1)仪器设备、配套设施

某些安放实验室仪器不合理,贵重仪器、设备缺乏专人保管,仪器档案的建立不完善,没有做到经常维护、保养和检查,导致实验器材的损坏与存在安全隐患。

(2)化学药品

1) 一些剧毒、易致毒危险化学药品没有妥善加锁存放在指定的存放环境下与其他药品试剂一起贮存。

2) 一些易燃、易爆危险化学药品试剂及易燃、易爆气瓶和压力容器没有陈列整齐,一些易挥发易燃试剂没有按要求放置在避光、防潮、通风、干燥的环境下保存,瓶签不完整。

3)一些具有放射性的化学物质没有储存在特制的专用储存器储存。

4)在使用过程中一些化学试剂可能带有腐蚀性,试剂在使用时可能对环境带来污染或对人体具有一定的伤害性。

1.2 主体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指工作人员的或者本身能力的欠缺,未能达到实验室需求的水平和标准。

(1)管理体制

1)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缺乏专门的管理团队

近几年来,为了扩大经济效益,高职院校在面临着两难的抉择,许多高职院校采取了扩大招生规模的形式,所以实验内容不断更新,而高职实验技术人员教师的工作量也随之大幅增加。毕竟实验技术人员精力是有限,在确保实验教学顺利进行后,在没有专职人员的情况下开放,高职院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很难保证。开放的实际效果不是很好,利用效率不高。开放教学实验中心的实验室,对实验技术人员管理维护仪器的能力、知识储备和指导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现有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急待大幅提高,才能满足当今社会、高校对实验室的需要。

2)实验室安全制度和模式不完善

实验教学中心在高校中的地位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学校更加注重理论教学。大部分高校实验教学中心的相关安全规章制度没有明确的权限,即使有执行力度也不够。责、权、利不明确,没有专业人员对这些安全隐患进行有效地排查和完善,造成许多管理漏洞、盲区、责权不清晰等巨大隐患,即影响了实验教学人员的积极性,也改变了高校开放实验室的初始意愿。

1.3 安全意识

1)对安全的认识度不高

在高校普遍认为实验教学中心主要是承担教学任务的传统观念,随着教育的改革实验中心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仪器设备数量和质量迅速增加与实验室的开放。高校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更加了解创新的重要性、使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普遍学生认为只要有教师在就安全了,认为安全管理可有可无。但这些都需要有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做保障。

2)安全管理执行不足:

在高校普遍在实验教学中心教学时,虽然,往往在实验课程前,教师都会对实验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但对于安全的教育都只是基于形式,没有真正把安全管理落实到实处,使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未真正重视。

2 实验室安全管理

2.1 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是进行各种实验教学及科研的场所,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安全管理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为了保证实验室安全,必须制定一系列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例如:安全应急预案、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办法、实验室“三废”处置管理办法、实验室定期安全排查制度等。

2.2 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为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在健全的管理制度下,还必须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种不安全因素,对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为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是要对不安全环境因素进行整改,确保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的安全稳定。二是在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明确奖惩制度,做好岗位安全培训教育,树立安全第一思想,掌握安全操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三是进行必要的人事安排,重要岗位要配备业务熟练、安全意识强、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

2.3 制定安全应急预案

为以防万一,有必要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案准备,在有情况发生时,能够采取及时正确的处理措施。在实验室必须配备一般治疗伤害的药品和急救箱,并制定安全急救措施,对相关的实验人员进行急救训练,以便在实验人员受伤或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及时地进行合理的急救处理。

2.4 加强实验安全教育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自古以来无数血的事实归结成的教训。预防工作,教育为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特别是把安全教育纳入新生的入学教育,启动实验室安全培训准入制,并将培训及其考试制度化,与学生签订安全责任协议书,作为学生进入实验室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后才能进入实验室。

3 加强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路和对策

3.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高职院校实验室肩负着培养应用人才、出成果和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重要使命,学校主管部门的领导要从战略高度,运用政策导向和竞争激励机制,把广大教师的主要精力引导到实验室建设上来,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进行规范化管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标准验收,勇于创新,认真实践,创出特色。

3.2 探索先进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促进资源共享

应将分散的各教学实验室相对集中,形成以技术实验中心为行政管理机构,院级实验室和功能性实验室并存的管理模式,技术实验中心在一位主管副院长的领导下由具有一定学术造诣,治学严谨、热爱实验室工作的实验室管理干部、实验技术人员组成。另一方面,应加强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以及无线射频等技术,把各实验室的设备信息、业务数据方便地、更好地集中到实验中心的一个计算机系统中,实现校内实验室资源共享。同时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络,使实验资源的共享扩大到更为广泛的社会范围。

3.3 强化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是实验创新体系中重要的核心部分,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个人基本素质。一方面要引进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充实队伍,改善结构;另一方面要对现有人员有计划地进行在职进修提高。学校要加大经济投入,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岗前培训、鼓励实验人员攻读学位,定期参加新技术的学习或讲座等多种途径,帮助实验工作人员提高个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派专门人员学习专项技术。使新设备、高新技术在短时间内能充分发挥作用。要切实赋予实验技术队伍相对独立的地位,改变仅将其视为教辅人员的做法,他们的技能的不可替代性应由相应的职务(称)、级别、待遇等来体现。还要在人事部门建立较完整的实验技术人员考核档案,实验人员聘任、晋升、奖惩都按规定通过考核评定。对不适应实验技术岗位的人员要及时进行分流。

3.4 健全实验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室监督管理力度

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实验室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使实验人员、教学任务、仪器设备、实验场所、各种技术档案及基本信息的建立和管理形成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使学生和实验技术人员时刻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同时还要加强实验室监督管理力度。聘请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经验丰富的退休专家和老教师协同技术实验中心组成监督检查组对全院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的状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为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出谋划策,同时积极参与大型仪器设备的立项论证与评估,使实验室管理更科学、更规范。

总之,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是一项既艰巨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好坏关系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要尽快改变实验室目前的落后状况,必须有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才能改变实验室管理模式;强化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挖掘实验室自身的潜力;与外界加强联系;吸引外部资金;合作开发项目。只有这样,才能把高职院校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艳秋.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8):37-38.

[2]赵水俭,汪春华,朱西桂.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6):106-108.

[3]徐苗苗.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2006,(7):137-138.

篇7

[关键词]语言实验室;管理;维护;探索

[中图分类号]T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241-01

1、引言

我校根据国家教育部2004年1号及21号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通知精神,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建立了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教学模式,改进了原来的以教师讲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同时,由于我校是2004年被教育部指定100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单位之一,为了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我校与教育部共同出资新建了12个语言实验室。随着多媒体语言实验室数量的增加,设备现代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并没有充分发挥这些现代语言实验室应有的作用。如何做好语言实验室管理和维护工作,提高实验室设备的使用率和运行水平,在教学、科研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我们实验室管理者必须要探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我校语言实验室管理与设备维护的现状,指出了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若干对策,为提高高校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2、我校语言实验室管理与设备维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实验室规章制度落实的监管措施不得力

2.2 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现代语言实验室不匹配

2.3 语言实验室设备的有效使用率低

2.4 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难度不断增加

2.5 教学资源库学习资源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

2.6 设备故障率高,维修不及时而影响教学

现代语言教学设备是由多种设备(如主控机、学生终端机、功放、交换机、耳机等),通过wjndows操作系统、应用软件连接成整套语言教学系统。由此可见,语言教学系统中任何一台设备或任何一个软件出现故障,都会影响整个教学系统正常工作。然而,语言实验室作为大学公共外语教学的必用场所,教学设备使用频率高,使用时间长,教师和学生流动性大,使用者因操作不当或携带病毒U盘,以致教学设备经常出现故障。如不及时排除,影响正常教学,这成了实验室管理和设备维护的一大难题。

3、语言实验室管理与设备维护工作问题的对策

针对我校语言实验室管理与设备维护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为了提高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效率,笔者认为主要应采取以下对策:

3.1 强化实验室规章制度的落实

实验室规章制度建立与落实,一分是靠建立,九分是靠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工作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如《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语言实验室教师使用规则》由实验室主任负责,《设备操作指南》、《设备维护技术档案》由技术管理人员负责。

3.2 加强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和培养

实验室队伍的建设与管理要与时俱进。首先,实验室主任应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加强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提高认识,端正工作作风;有计划、有目的组织管理人员业务学习和培训,把坚持自学与培训结合起来,把理论与操作技能结合起来,定期进行业务考核,促进业务人员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每个管理者都能胜任本职工作;其次,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要因为目前受到一些不公平待遇的干扰,而放弃对事业的追求,要树立起事业心、责任感,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每项日常工作;最后,学校应该通过政策导向,吸引一批高水平的教师及工程技术人员到实验室工作。

3.3 提高大学外语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力

外语教师是实验设备的使用者和操作者,应该具备和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技能,才能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为此,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共同努力。首先,教师自身应该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在课堂教学中大胆使用设备的各种功能为教学所用,提高设备有效使用率;其次,管理人员有责任去帮助教师学会实验室各种教学设备基本操作,掌握简单的故障排除方法。

3.4 创建一个好的学习平台

自主学习模式关键需要创建一个好的学习平台。学习平台的硬件部分(如服务器、局域网、计算机、交换机、耳机等)一次性建好就可以了,而学习平台资源库中的电子学习资料,需要通过精心筛选、不断更新。既要有一定的数量,更要注重资料质量。通过多年的创建和积累,不断收集大量的电子教学资料,内容涉及教材、考试复习资料、原版影视,优秀教师课件等,这些资料除少部份购买外,大部分从教师、学生推荐中录用。

3.5 要高度重视设备的维修和维护工作

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长短与设备的维修和维护工作有很大关系。维修就是要在设备出现故障之后进行修复,维护就是要在设备出现故障之前进行常规检测,了解并调试设备各项性能处于安全状态,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和延长使用寿命。为此,我们不仅要重视对设备的维修工作,更要重视对设备日常的维护工作。一是硬件的维护:对所有的设备都应建立技术档案,记录设备购买日期、使用记录;出现故障日期、原因和维护、维修记录;每学期结束后要根据设备技术档案资料,有重点地对其设备进行全面检修。由于采取防患措施,在教学中设备硬件出现故障率就低;二是软件的维护:软件出现故障多数是因教师使用携带病毒的U盘、光盘造成计算机中毒,另外教师操作不当,出现误删系统文件和运行程序中的重要数据,使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对此应采取的措施包括:—是安装正版的杀毒软件,如金山毒霸、诺顿,并联网经常升级更新病毒库;二是安装一键GHOS软件备分系统,这项工作一定要在安装操作系统的同时进行,否则不能起到有效保护系统的作用;三是准备一台备用的计算机,安装与教学相同的操作系统和教学软件,一旦出现故障及时更换备用机。在教学中出现软件故障问题,应采用以上办法就能在很短时间内得到解决。

4、结束语

语言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看似简单,但当你深入接触到此项工作,才能体会到并非如此。笔者在长期管理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方法。语言实验室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保障教学正常进行、充分发挥和利用实验室的教学资源,实现实验室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发挥实验室的最大作用。为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服务。实验室管理人员肩负着如此重要任务,在思想上、行动上必须高度重视;对实验室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建立和健全语言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和监管的管理措施。而这些工作的实现和完成关键需要有一支思想觉悟高、责任心强、精通业务、精通管理的管理人员队伍。因此,要提高实验室整体管理水平,必须重视实验室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实验室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努力还远远不够,需要相关部门的领导重视。

参考文献:

[1]何冰,汪大贵,陈建莉,浅谈高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与维护[J]中国电力教育,2010(35):153

篇8

1.开放实验教学内容。在开放实验室教学内容的构建方面,按照因材施教和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根据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加强科研、工程和企业应用的密切联系,及时融入科技创新和实验教学改革的成果;加大模拟仿真与工程训练的教学内容,注重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例如,根据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的建设需要和石油工程等专业实验教学的特点与专业特殊性,结合中心承担的国家“863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先后自主研制了部分设备并依据设备特点开发了相应的系列实验项目,面向学生开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开放实验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石油工程专业实验室开放形式,改进了相应的开放实验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的实验教学方法不同,尤其是石油工程这种专业性较强的开放实验室,对实验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促使实验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技能,探索合适的、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方法。注重以学生为本,注重课内外结合、教学科研结合和仿真实际结合,实现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目标。中心在开放实验教学过程中,应用了师生互动的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目标驱动开放实验教学、案例教学开放实验教学、渐进式教学等综合教学方法,满足了不同兴趣、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方向和不同学历层次学生的开放实验教学。

3.开放实验教学考核。针对不同的开放实验课程或实验项目,中心采用了实验操作、汇报答辩、实验报告(论文)等多种考核形式,注重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全方位评价学生的实验成绩。侧重于从学生的创新实验方法和结果、论文的发表、专利的申报、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能得到发挥,对实验室开放的兴趣增加。

二、专业实验室开放运行管理

中心隶属于学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和主任负责制,中心下设实验分室、实践教学基地和大型设备共享中心。中心教师实行专兼结合、相对稳定、定期评价、分类考核、合理交流的管理机制,由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管理,中心负责考核聘用,确保实践教学尤其是实验室开放工作的正常运行。

1.开放运行模式。中心所有仪器设备面向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和教师开放,大型仪器、高精仪器面向社会开放。同时,实验室实行每周7天和每天8+2小时运行,相关专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和教师可以通过网上预约系统,然后在中心教师的协助下完成实验。周末和节假日,中心安排专人值班,保证开放和运行。中心利用实验室与实践教学综合管理系统中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功能模块承担各实验室开放管理工作。开放分为“基于项目的开放”和“基于场地的开放”两类。“基于项目的开放”流程是:中心开放项目申请→教师或学生申请项目→中心管理员审核→学生实验→过程管理。“基于场地的开放”流程是:中心开放实验室及项目→学生申请→中心管理员审核→学生实验→过程管理。学生在进入开放实验室前应预习与实验内容有关的文献资料,设计好实验实施方案,做好实验的各项准备工作。指导教师注重加强对学生实验素质、实验技能、创新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并做好开放情况的记录和实验室安全工作。指导教师或实验教师根据开放实验和科技创新活动,在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块中提交对应开放项目相关的成果。各个实验室负责人于每学期期末提交本实验室的开放总结。

2.开放管理制度。学校在保障实验室开放运行管理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如《重庆科技学院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重庆科技学院学生参加开放实验须知》、《重庆科技学院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制度,保证了实验室开放的规范性。中心在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实验室高效开放、规范运行的管理办法与细则,如《实验教学开放管理实施细则》、《大型设备共享管理办法》、《青年教师参加实验室建设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对外合作交流实施办法》、《低值易耗品采购与领用管理办法》等制度,促进实验室开放工作。在开放过程中,实行进入开放实验室登记制度,要求进入实验室人员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管理。并且加强了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学生使用前应先接受培训,取得上机资格后方能操作。对于损坏仪器设备的,按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处理。同时,为鼓励师生参与实验室的开放工作,中心专门设置了实验室开放基金,为实验室开放提供必要的实验材料费用和学生的奖励费用,从物质方面激励学生参与实验室开放过程。

3.开放过程质量监控和考核。根据教学改革要求和石油行业发展需求,每学期由中心分批次组织相应学科的实验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审查开放实验教学内容,保证开放实验教学内容的质量。学生实验预习、过程和结果均需老师签字认可,对预习过程不认真和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差大的学生,要求重做或补做。每学期期中召开学生座谈会,期末召开教师座谈会,听取教师和学生对开放实验教学的意见或建议,及时改进开放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心实行专职人员考勤制度,实行8小时坐班制,同时加强了考核。对于专职人员,在期末由考评小组根据考核办法对其承担的实验教学任务、实验设备维护以及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尤其是实验室开放工作进行考核;对于兼职人员,要求每人负责1~2个专业实验室,进行相应的实验项目开发、开放实验指导等工作,在期末主要考核其参与实验室建设和指导实验开放项目的情况,与绩效工资挂钩。4.开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环保的理念,制定了中心环境与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了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实行实验室开放安全目标责任制,确定安全总责任人,层次落实责任。实验室规则和安全规程上墙,装有自动灭火系统,配备了消防器材,走廊安装有自动报警装置,实现了防火、防爆、防盗、防破坏“四防”功能。同时,每学期对中心人员和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并进行相应的考核,使所有人员熟知消防器材的摆放位置和使用方法。中心实验室备有废物废液收集桶,废物、废液分类收集并集中处理,降低开放实验过程中实验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和人身危害。

三、初步效果

1.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促进。由于开放实验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其自主性得到体现。同时,将开放实验教学纳入学分认定,使学生参与开放实验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从而产生了一批创新成果,如近三年,中心学生参与各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55项,申请专利25项,获得授权6项。

2.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学生通过中心的开放实验教学环节训练,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如,近三年中心学生参加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8项,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同时,通过学校委托第三方公司对部分用人单位进行的毕业生质量调查结果显示,石油企业对我校石油类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高,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和好评。3.实验室设备得到较好利用。通过将台套数多的实验设备进行相对集中放置和开放,将精密、大型、贵重设备进行整合集中管理成立大型设备共享中心,对校内外开放共享,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中心的实验设备整体利用率达91%以上,较开放前有很大提高。

四、结语

1.专业实验室的开放对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至关重要,对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进行深入探索非常必要。

2.专业实验室开放对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更多的付出,同时需要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篇9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实验室是科学检验和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培养科技人才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单位。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成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实验工作的质量。如何加强实验室的管理,科学的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和体质,提高实验质量,是实验管理人员需要探讨的问题。

加强实验室的管理与制度建设,为实验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实验工作能否飞速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是实验室工作人员要管好、用好实验室的资料和器材,正确的管理是实验室工作正常开展的关键,更是实验室开展工作的中心,是试验员发展与建设的前提和保证。管理实验室能力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一个单位的管理能力的高低,组织能力是否过硬,更是反映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事业观的整体表现。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分析一下我对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体会。

1.科学管理,注重落实

有一套科学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对提高实验水平和工作效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训练一支过硬的实验技术队伍,发掘每个工作人员的作用,做到资源共享。许多实验室实行三级管理,一是专业划分实验室,独立管理,独立开展工作,每个实验室的设备非常齐全,直接影响了使用率不高,仪器设备过度分散,试验和研究经费投入多,造成很大的浪费。如何建立一支高效的管理队伍,建立一种统一管理模式,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地整合各个实验室财力、物力,加大投资回报率,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用。

1.1 优化整合多方资源。整合一些功能类似的实验室,把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加强落实实验研究工作和科学研究,促进各领域之间的渗透和科研开发,落实实验室的资源共享模式,破除陈旧的观念,交流工作经验,发挥现有设备潜力用途,促进实验水平的提高。

1.2 注重管理,提高管理。实验室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备的工作规范和工作制度。规范实验员职责明确,研究制定仪器设备保管使用制度、实验室规则、仪器损坏赔偿等制度、危险品管理、安全防护等制度,贯彻严格执行。实验室规则应挂在醒目的位置,其他分别挂于实验员办公室和准备室。实验室的管理就是对实验室的装备,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管、使用的管理,对实验工作进行组织、协调、确保实验工作的进行。实验室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管理的方法也要随之不同,但是管理的措施却是相同的。

1.2.1 针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实际中的大部分仪器,尤其是专用仪器,使用的次数是有限的,主要是存放在保管室内。所以要要求实验员按照物资管理原则,做好建帐、摆放、保养、维修等各项管理工作。

1.2.2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实验仪器不管是存放或使用中,要重视安全防护,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预防其他事故的发生:触电、火灾、爆炸、中毒、烧伤、失窃等。实验员要有高度警惕,确实做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1.2.3 实验室的档案管理。实验室要把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及结果详细的记录,完善实验室管理档案,为实验室向正规化管理创造条件。实验室管理档案:仪器设备进帐、技术资料和说明书、实验通知单、规章制度、各项管理工作记录、实验报表和工作总结等资料。

2.规范管理和运行机制。

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规则和依据,是实验工作进行的重要保证。要让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必须根据管理目标、任务和要求建立全面的有效的规章制度,如《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制度》、《实验室安全规则》、《实验室规则》、《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定期检查落实情况,以此来对实验室工作和实验人员评比、考核的依据。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第一是约束实验室的管理者以及使用者,也为实验工作开展打好基础。建立完整的实验室档案,有利于监督实验人员管理做好本职工作,保证实验室的实验器材正常使用,确保实验工作正常开展。

3.加强实验用品的管理,提高实验质量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对实验工作的开展和效益有直接的影响。仪器设备是实验室能否正常开展研究工作的的基础、注重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责任重大。必须要对实验室仪器设备,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详细做好使用记录,严格要求使用者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要求管理人员加强对各种仪器的日常保养,维修等管理工作,如有损坏及时维修,提高仪器使用性能。

4.加强管理,提高人员素质

4.1 实验技术人员主要负责实验仪器维护与保养,实验场所管理以及操作指导等工作。所以必须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水平,管理水平。实验技术人员必须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以确保地完成实验任务,实验技术人员在进行实验前期,一定要理解实验内容以及准备工作的具体要求,把实验中的难点、疑点充分了解,并记录在册;确保实验顺利开展,熟练掌握业务技能,准备好后,做好预实验。注重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积极参加业务培训。

4.2 以高水平人员带低新人。以“高、中、初”三个层面的技术管理构架,充分发挥高级实验员在实验和科研中的作用,发挥他们的特长,采用重点帮扶,个别指导的方式带动实验技能比较低的实验员,加强对日常工作的初级以及中级实验员的检查、监督和指导,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圆满完成科研工作。

4.3 重点培训。新购置或者比较精密、大型、贵重的仪器设备,或者新实验技术,必须有针对性的配备专职人员,重点培训实验员和维护人员,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管理。

5.转变观念,重视队伍建设

必须把实验室的实验工作落实到基层,作为提高实验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来看待。实验工作是提高试验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的管理者应如何应用、发挥它本身特有的作用,真正做到以评促管,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相互结合,找准“建设”的目的。因此,必须要应转变观念,狠抓实验室队伍建设。总之,实验室管理工作繁重、复杂,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好实验管

理体制,能够为实验体系和实验研究的改革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为此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大胆的创新,探索科学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孔祥民,郑超美.变分散为集中: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探析[J].教育研究,2000,(3):68-71.

[2] .建设学科实验大平台,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1):124-125.

[3] 邱泽明.卫生职业院校实验室管理的探讨[J].中国保健,2006,05.

篇10

实施新课程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要注重学习过程,在学到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在主体学习过程中研究方法的积累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学会用综合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研究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形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新课程理念对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应对挑战,怎样在新课程中发挥化学实验教师的职能作用,促进学校实验教学工作再上一个台阶,是我校实验教师这几年一直在不断探索实践的课题。

如何强化管理,真正将实验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科学的管理体系中,是每一位实验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我们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以及在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总结,探讨性地提出规范的实验室管理的方法,构建一个直观、科学的管理体系。

一、建章立制,使实验管理有章可循

1.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做好实验室管理的首要条件

根据创建省级示范实验室的要求和我校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建立了《实验室管理教师的岗位职责》《仪器、设备、药品保管、使用制度》《仪器维修、损坏赔偿制度》《学生实验操作规程》《实验室

安全制度》《实验室环境卫生制度》《化学危险品领用制度》《余二高使用实验楼规定》等。做到在使用中逐步完善;在完善中自觉执行,一切按制度办事、运行,切实做到有章可循、有矩可守。这些制度的实施,使实验管理有章可循,确保实验工作能正常有序地开展。

2.规定每学期初实验教师应配合授课教师制定《实验教学计划》

在学生分组实验前一星期将《学生实验通知单》送达实验室,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将《演示实验通知单》送达实验室。实验教师据此安排,并做好实验准备。无实验通知单,实验教师有权拒绝实验准备并形成制度。实验后,实验教师应如实填写《实验记录单》并及时收回所借出的仪器。学年末将任课教师所有的实验通知单和实验记录单装订成册,为学校评估提供依据。

二、严格管理实验室器材药品以及有关实验资料

1.实验室账目管理

化学实验室除了各种实验记录和实验仪器说明书外,还有一部分很重要的实验资料应该注意收集、积累和保存。如:准备实验成功的经验、实验要点、实验注意事项、创新的实验方法以及各种配制不同溶液的方法、实验操作的技能技巧等。这些资料可以是自己摸索出的经验,也可以是报纸、杂志及书籍中摘抄的内容。将这些实验资料分门别类地收集整理出来,就会成为实验教学的宝贵财富,给实验室工作和实验教学带来极大的方便。

2.实验仪器及药品管理

(1)实验仪器分类保管、配套仪器与通用仪器分开存放、教师演示仪器与学生分组仪器分开存放、易腐蚀的仪器与有腐蚀性的药品分室存放、零杂仪器分类存放在抽屉柜中。

(2)实验药品和材料应按普通药品和危险品分室保管,并按配备目录顺序分橱分层排放。凡是进出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药品、材料,应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应建立仪器总账、分类账、低值易耗品领用账、仪器借用使用归还情况登记账。每学年末对各种仪器、药品进行一次清点,列出报废、报损清单,经领导审核后消账,使之一目了然。做到账目清楚,账物相符,账账相等。

3.精心管理好各种实验设备

实验室现代化设施的逐渐配备,对实验教师又是一次考验,电脑、

实物投影仪等设备的安全使用、科学管理和常规维护,都需要实验教师尽快学会和熟练掌握,并为教学提供及时的帮助。认真学习新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方法,主动协助授课教师正确使用多媒体设备,精心维护和保养实验室的各种设备,保证实验教学设备的安全使用,提高了新设备的利用率。实验仪器设备是学校的固定资产,是开展实验教学的物质基础。因此,实验室及其设备不得以任何借口挪为他用,以免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4.实验场所、设备管理

良好的实验环境,离不开经常化的卫生工作。实验教师应该坚持做到:

(1)及时整理、刷洗实验课后的仪器用品,并将实验室打扫干净,以备下一堂实验课使用。

(2)随时检查、整理实验仪器、药品,保证实验用品完好、干净、整齐。(如:经常根据教学需要,合理调整实验药品的摆放次序和位置等)

(3)定期组织学生对实验室进行彻底扫除,培养学生自觉爱护和维护实验室卫生环境和设备的良好习惯。

(4)经常检查并及时维修保养实验设施,保证实验仪器、设施、场所的完好,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使用。

三、管理服务化,以教学为中心开展活动

1.开放实验室,以实验室为中心,积极协助授课教师开发各类选修课

从今年秋季开学起,浙江省在全省高中全面施行课改方案,

新课改的核心内容就是“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把课程学习选择权交给学生、把课程开发选择权交给教师、把课程设置选择权交给学校,这是本次高中“新课改”最大的亮点,也是最大的难点,给化学实验室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知识拓展类及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中,化学实验室在学生进行探究性课题的研究中,

要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开放实验室,为学校选修课程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精心准备教师的公开课所需的实验

教师的公开课包括研讨课、示范课、观摩课、评比课、练兵课等。教师的各种公开课,都很少采用教材中的常规实验方法,所有的实验都需要有创新,需要重新探索、设计和准备实验,实验教具、实验材料都要反复准备和调整。实验教师在准备课堂教学实验时,应根据自己不断学习获得的知识经验协助任课教师设计课堂实验,依据教学实验方案精心准备实验。让任课教师的实验创新思路及设想,经过我们的精心创作和不断完善得以实现。

3.热情接待和认真准备各种类型的实验

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各种类型的实验都已摆在了实验教师面前,给实验教师增加了很多工作量。实验教师应充分发挥服务育人的职能,热情接待和认真准备各种课外实验,并通过学习和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能,为教学改革提供优质的服务。

如作为省示范实验室,我校实验室还承担了对兄弟学校的实验室指导工作,这要求实验教师既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实验技术水平,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及全心全意为教学服务的意识和爱心,积极实践服务创新,做到贴心服务、超值服务,在实验教学工作中追求卓越,充分发挥自身的服务职能。

四、管理安全化,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

1.树立安全意识,责任到人

实验室人员必须树立安全意识,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以预防为主方针;严格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每月进行安全检查,对安全隐患制定整改措施,每个房间设置安全防火负责人。实验员每天上班时应认真检查水、电等开关及有关设施,确保不漏水、不跑电后再进行实验操作;下班后关好水龙头、电源开关,拔下电源插头后方可离开。

2.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

(1)建立安全防火管理制度,保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化学实验室是涉及面广、危险性大的系统工程,为了保证实验室安全,必须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管理法规及政策,结合具体情况制定一整套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如《实验室安全、防火管理制度》《实验室教师工作职责》《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规章制度》《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使规章制度的范围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健全安全登记本。

(2)建立各级实验教师、人员、学生的责任制。在各种规章制度中最重要的是搞好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分工及责任,实行责任制管理,责任到人,安全意识加强到位。

3.加强消防设施的管理和具有必要的安全设施

化验室所有人员应掌握各种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发生火灾时的应急措施、实验室紧急出口等。具有必要的安全设施,配足灭火器、消防水枪等消防器材并及时更新。由于实验室有毒试剂较多,故应配备口罩、橡皮手套、防护眼镜或防护面具等防护设施,还应准备一些急救用的药品,如:被强酸灼伤时急用的2%小苏打水,被氨水烧伤时用的2%醋酸等。

由于实验室管理上采用了上述一些科学化的管理措施,我校实验室从未出过大小事故。实验开出率达到或超过百分之百,更好地使实验为化学教学服务,效果很好。我校实验室成为浙江省省级示范实验室,为兄弟学校开展实验教学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