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程职业道德范文
时间:2023-11-22 18:02: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制药工程职业道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职业指导;职校学生;就业;重要性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特征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教育及各种短期职业培训等,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独特的体系位置和务实的办学方针,决定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就业既有大中专学生就业的普遍特性,又有其个性,下文进行简要阐述。
(一)职校学生年龄较小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入学年龄大多在15~
16周岁之间。该年龄段的青少年在选择专业乃至就业意向方面,往往家长主导着学生的选择。鉴于此,职校学生的就业凸显低龄化和被动性。
(二)职校学生学习较差
目前,大部分学生由于分数的原因,不得不选择职业学校就读,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这部分学生原有的学习习惯不甚理想,求知欲望不强等特征,甚至,对于上职业学校学生还会滋生“破罐子破摔”等不良思想。鉴于此,职校学生的就业呈现出矫正性和改良化。
(三)职校学生基数较大
经过这些年国家大力发展职业基础教育,中国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数量剧增,每年毕业生数量庞大,大多数毕业生处在就业金字塔的底部,该就业市场竞争者众多,竞争激烈,呈白热化状态,职校毕业生竞争优势相对较弱,抗风险能力差,受经济环境波动影响较大。鉴于此,职校学生就业压力大,属于就业弱势群体。
综上所述,职校学生就业呈低龄化、初次化,具有矫正性和改良性的特征,而且所处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属于就业弱势群体的范畴。
笔者作为一名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及教育管理一线工作的教师,十余年来针对上述职校学生的就业特征,一直以来不断学习职业指导领域的理论知识并且积极实践,试图把行之有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有机统一。在积极探索和实践中,笔者认为,针对职校学生,必须全面导入全程化职业指导理论并深化之,建立全程、立体、个性的职业指导体系。
二、全程化职业指导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和重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指导,应当是一项始终贯穿于学校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工作,即要求职业指导全程化。所谓全程化职业指导,就是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职校教育的全过程,以学生为本,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合理规划未来职业发展
方向,分阶段地完成职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从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开始,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掌握职业技能和求职技巧,从而使学生顺利就业并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分为三个阶段:入学前的准备、学习中的教育、毕业后的反馈。下文,笔者结合全程化就业指导的三个阶段,简要阐述全程化就业指导对职校学生(以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为例)的作用和重要性。
(一)充分的入学前准备为学生做好就业的情报预判工作
学校应设置常设机构,对宏观经济运行前景以及人力资源市场的供需情况实施动态观察和情报分析,预判未来就业形势,以当地市场为导向调整和设置细分专业;并且实施个性化招生咨询,结合学生特长、爱好,建议专业方向。
1.以当地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细分专业
职校学生所处的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且以当地就业市场为主,相比较本科院校学生,传统观念上处于就业的劣势位置。这必然要求学校设置专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据此,充分发挥职校学校灵活、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合理设置和调整专业以及实行招生人数弹性制,动态控制专业设置以及学生数量。这样,既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地经济发展的用人需要,也有效解决了学生就业难的
局面。
2.加强校企合作,把握人力资源需求动态脉搏
建立校企合作是职校学校融入当地经济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解决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职业学校经过多年的积累,凭借教学优势,在当地都具有一定的口碑和影响力。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地处经济发达的绍兴地区,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每年定向为大中型企业输送毕业生500余人,学校与企业良性互动,形成双赢效应。
3.实施个性化招生咨询,因才建言
招生咨询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第一次“相亲会”。全程化职业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招生咨询除满足学校上述的功利性目标以外,更应该突出学生的需要和价值取向。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绍兴地区和浙江省外贸发达的实际情况,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方向。英语专业教师都会出现在每年的招生咨询会上,给前来咨询的学生和家长予以耐心充分的答疑并予以建议。
(二)完整的职业指导为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及必要准备
职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整个过程,是一项长期的教育指导和咨询服务过程。笔者以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09国际贸易班学生为研究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探索完整的在校职业指导对职校学生就业的作用和影响。
样本介绍:绍兴市中等职业学校09国际贸易班一共40名学生,生源主要是绍兴地区,家庭经济条件不一,来校就读的主要原因是成绩不理想,没有考上普通高中;选择英语专业的主要原因是为就业考虑,结合自身爱好;入学前普遍缺乏自信心以及职业认识和职业规划。
1.一年级的职业指导及其作用
根据中专学生入学年龄小,自律性差,学习习惯欠佳,主动性差,自信心不强等特征,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学校、班级通过开学教育,职业指导课堂,以及各类专项教育活动,与学生一起探讨互动职业生涯规划等议题,使之从不懂到懵懂到了解职业目标,且结合自身的情况能够不断地改进,让学生知道未来职业所需的素质和能力,从而将在校学习和将来的就
业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如何能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呢?首先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这些学生在原来的学习环境下,是一些所谓的“差生”,自信心比较弱,通过入学教育和典型示范,使得中专学生能够认识到职业教育跟普通教育的区别,职业教育的成才之路。其次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特点,商务英语和外贸英语的应用领域,绍兴地区和浙江地区外贸行业和外贸企业的情况介绍,了解相关形势和政策等,使之建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外贸英语前途无限好”的信念。在这一阶段,指导学生完成了自我认识和职业认识,为学生确立科学合理的职业目标奠定基础,也能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完善自我,适时调整就业价值观念和期望值。
2.二年级的职业指导及其作用
通过一年级的专业学习和职业指导,学生有了比较清晰的职业认识和良好的学习态度。二年级阶段的职业指导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在就业观念和就业心理上树立正确的观念。
3.三年级的职业指导及其作用
三年级的学生开始实习,即将走入职场和社会。市场经济是一个法治经济,凡是参与者必须懂法守法,才能适应社会,走向成功。学校和班级职业指导教师通过举办讲座、提供资料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法律法规,熟悉毕业生方面的规定,明确就业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
(三)逐渐建立和完善毕业后跟踪反馈机制
09国际贸易班40名学生在全程化职业指导的帮助下,顺利就业。但他们的就业并不意味着该轮职业指导的终结。学生进入职场以后还会遇到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在下一届的学生身上仍会出现。学校相关部门领导和职业指导教师要定期走访企业,与企业带教师傅和领导座谈,与毕业生座谈,近距离观察刚入职的学生,对他们的情况进行追踪反馈,总结他们出现的问题,并落实措施予以解决。
三、结论
通过上述系统化的职业指导以及对样本的调查研究后发现,学校的就业率与就业机会都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充分说明了全程化职业指导在促进职校学生就业方面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全程化职业指导理论在实际应用中,还需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指导对象,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与时俱进地形成个性化解决方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全程化职业指导理论的精髓。
参考文献:
[1]孙赞兰.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0.
[2]伊芃芃.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
[3]吕晓云.中等职业学校全程化职业指导模式实践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10.
篇2
我国本科生教育质量的实证调查分析
关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工作的几点思考
中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
西部高师毕业班学生教师职业道德调查研究——以重庆师范大学为例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研究述评
试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之实践锻炼法
试论新时期井冈山精神
自我认识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信息化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索
试论“基本原理概论”课中的案例教学法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施惩戒教育探析
“海西”发展战略背景下的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地方高校大学生听说学习障碍性因素及其对策的分析研究——以丽水学院为例
西南科技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新探——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简单分析
“现场总线控制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网页设计课程的改革探索和实践
以知识失业现象的视角反思我国高校文科建设——兼论文科招生规模与教育教学质量的统一
高等教育自身规律与社会经济制约性关系探析
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
体现职业特色的高职人文教育问题研究
高校女教师职业价值观调查分析——以重庆市为例
论大学精品课程建设
以转化高校“问题学生”为路径的教育公平研究
从“孝心”与“孝行”说开去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打造高校服务型机关
积极学习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语境策略在古代诗歌教学中的价值功能探微
西部高校生物类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途径
听力教学改革新思路:元认知策略培训
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的思考
大众化与高校政治课教学研究
虚拟样机软件ADAMS在工业机器人教学中的应用
构建“植物学”课程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普通本科院校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构建
对农学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特点的调查分析——以广西大学农学院为例
解放思想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西南科技大学30年改革发展回顾与展望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0年的回顾与思考“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专题”研讨
学术何以道德——论大学学术道德建设的三大路径
大学合法性危机:大学治理的原因探究
论基于信任的教学
教学交往的修辞互动——重构教者与受者的权力关系
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体制创新的思考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政策历史回顾、价值分析及启示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师生关系探讨
对外汉语中级阶段词语辨析方法的探讨
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比较分析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听力教学探究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翻译教学探讨
信息光学与设计性实验探索
开展设计性物理实验课程的探讨
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
大学生实验成绩评定方法与问题探讨
高校德育课堂如何走向主体性
生物制药工艺学和中药制药工艺学融合教学初探
篇3
培养具有本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合格毕业生。学会制冷设备的安装、调试技术;学会制冷系统的运行参数调整及故障检修技术;学会制冷系统的现代控制技术和节能技术;能从事化工生产中制冷生产工艺的运行、维护及楼宇中央空调的控制等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一、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我们从职业分析入手,结合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工作岗位的性质和特点,以“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按岗位工作能力所需的技能和必备的理论知识进行能力的分解,结合专业教学特点,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要求与相应的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并贯穿课程体系建设始终,构建与职业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教学体系。
1.课程体系构成方案(见图1)
图1 课程体系构成图
2.实践教学体系构成(见图2)
图2 实践教学体系构成
通过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根据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将不同就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的共同知识、技术和技能内容整合成基础技术和技能部分,按各就业岗位不同的技术或技能需求分职业技术方向教学,将整个培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实施,即职业基础能力训练、职业技术能力训练和职业技能训练三个阶段。
二、课程体系实施与保障
1.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紧扣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个核心,结合本专业及相关行业企业的特点,以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要求为依据、以职业岗位的真实工作过程为基础,以实施“实训场+实训车间+企业”三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为目的,建设“教室与实训场合一、实训与生产合一、顶岗实训与就业合一”的三层次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2.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是实施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保障之一。校企合作机制建设要点是建立校企互动、互利双赢的长效合作机制。
为确保校企合作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学校产学合作管理机构领导下,系部成立校企合作联络小组,并建立由学院、行业协会、相关企业多方组成的校企合作联动机制;积极寻求政府的政策支持,为本专业的校企合作工作搭建平台、提供保障措施;积极寻求本区域化工设备维修技术行业协会的支持,发挥行业的协调作用,在师资、技术、资讯等方面为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支持;积极寻求行业企业支持,邀请企业参与高技能人才评价标准、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参与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等等。
3.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根据不同工作岗位、企业的不同类型和规模,企业设备的先进程度及企业管理水平等具体情况,建立校外实训基地3至5家,以满足学生在校外企业进行化工机械制造、设备检修、故障诊断、设备管理以及顶岗实训的需求。并成立实训工作联络小组,负责学生实训管理,确保实训正常进行,同时请合作企业领导或专家到学校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及时发现和纠正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所教、所学、所用的有效对接。
篇4
中药厂(隆顺榕)“一帮一”助学活动
2002年3月30日,由天津市总工会、天津市职工救助中心组织的“困难职工救助中心‘一帮一’助学活动启动仪式”在职工救助中心举行。总工会刘凤山主席、郑茹芸部长、救助中心王金生主任及参加救助活动的五家单位的领导出席了此次活动。此次活动中,企业配合市总工会对5名困难职工的子女进行了“一帮一”救助活动,并为所有到场的17名困难职工子女赠送了小儿系列药品。新闻媒体对此次活动非常重视,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及各大报纸均派记者进行了现场采访。
4月4日,市总工会授予隆顺榕“捐助基地”的称号。职工救助中心成立后,企业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积极参与对困难职工的救助活动,捐献了价值30万元的药品,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对此做了详细报道。
与孤儿共度正月十五
2002年的元宵节,天津中药制药厂(隆顺榕制药厂)的部分员工带着自己的孩子,怀着对孤残儿童的爱心,带着节日的礼物,到市儿童福利院与这里的孩子们一起欢度元宵佳节。
“帮小朋友还心愿”系列活动
体验国旗与太阳同步升起,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参观太平洋海底世界,学习海洋生物知识,了解大自然的奥秘,是很多小朋友的心愿和梦想。8月22日,中新药业中药制药厂(隆顺榕)与今晚报合作,帮25名小朋友还了这个心愿。
中药厂(隆顺榕)厂长刘文伟在百忙之中专程赶至北京,向参加活动的小朋友们赠送了小儿金丹片等儿童常备药品和小礼物等。他说热心支持和参加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仅实现了很多孩子的梦想,同时通过与孩子们接触,自己也有不少收获,以后还会一如既往地支持这类社会公益性活动。
“帮小朋友还心愿” 系列活动受到了市民们的广泛注目,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赞助这样的活动,不但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企业职工增加了自豪感。也让更多的家长和小朋友们感觉到在他们成长的岁月里,有中药制药厂(隆顺榕)这样的好企业关爱着他们的成长,有儿童系列药这样的好药关心着他们的健康。
独家赞助天津人艺复排经典话剧《雷雨》并组织职工观看,通过高雅艺术的渗透提高职工的文化修养。
在暑期组织慰问交警的巡回医疗车,把藿香正气水送到每位交警手中,带去了企业对交警的敬爱。
捐赠内蒙古兴安盟
内蒙古兴安盟是我国西部一个拥有22个少数民族的贫困边区。自1998年以来曾经发生特大洪水、雪灾和虫害。2002年6月,中国农工中央妇委会率北京地区医学专家义诊团赴兴安盟。天津市中药制药厂(隆顺榕制药厂)为此活动捐赠了16箱中成药品,表达了对这些地区贫困户的关心和问候。
捐赠蓟县贫困小学
蓟县山区虽然已是天津的重点旅游景区,但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仍然不富裕。山区的孩子们有许多的心愿,需要社会上有爱心的人们来帮助他们。中新药业天津隆顺榕制药厂闻知这个消息后,厂长刘文伟亲自带领有关人员去那里看望孩子们,给他们带去了小儿系列药、书籍和学习用品、体育用品等。隆顺榕希望那里的孩子们能和城市里的小朋友一样能茁壮成长。
“非典”期间(隆顺榕正式恢复老字号时候)向社会赠药
隆顺榕的经营理念一向是“济世寿人 泽及四方”,今日的隆顺榕更没有忘记社会责任。企业在恢复老字号(2003年5月1日)的时候,也正是“非典”疫情的严重时期,对于制药企业来说更是一个“商机”,在药市,平时20元一公斤的金银花被炒到400元一公斤。面对这种“商机”,隆顺榕不发国难财。在市场上的“防非典药液”供不应求时,有人趁机提高价格,有人稀释药液提高产量。而“隆顺榕”却千方百计组织原料,不惜空运高价金银花,以保证药液的质量和产量,职工加班加点生产的价值60多元“防非典药液”和部分“抗病毒中成药”,全部无偿捐献给了养老院、儿童福利院、SOS村和奋战在抗“SARS”一线的“战士们”奉献爱心。
在这个特殊时期,隆顺榕不仅恪守制药人的职业道德,更成为道德的倡导者。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部采访SOS村时,那里的人们向记者讲起了隆顺榕的义举,为此中央电视台新闻部的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带队特地到隆顺榕,对企业进行了专访。
抗击“非典”,以德防病
中新药业天津隆顺榕制药厂和《今晚报》针对非典联合推出20期系列公益广告。旨在以“德”将各行各业的人们团结在一起,用爱心和操守成为防治“非典”的武器。此次活动“以德防病”的主题将贯穿始终,每期登载一个感人至深的“非常故事”。
古代,《周易》中“君子以厚德载物”是指道德高尚者能担负重要使命。老子《道德经》有曰:“德是治国原则,智慧之源。”防治“非典”更需要这种德――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你我关爱的高尚美德,从我做起的社会公德……德能让社会进步,德能防病。
作为“以德防病”的倡导者之一的隆顺榕制药厂,在抗击“非典”的特殊时期,以广大员工的一片诚心向社会奉献一片爱心,展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但在疫情严重时候夜以继日地生产“防非”药品,更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无偿向社会捐赠药品;向社会展现出深厚的企业文化,以公益广告的形式呼唤人性的真善美,让大家耳目一新。公益广告在媒体上,精美贴画走进百余部公交车,使“以德防病”的理念响彻津门。隆顺榕的社会公益大使的良好形象已深植于市民心中。
百年隆顺榕一向以“济世寿人,泽及四方,惠泽民众”为经营理念。隆顺榕与《今晚报》共同举办这一大型公益活动,是心系广大市民、热心公益事业的思维的体现。今日的隆顺榕将历史基业与现代经营相契合,焕发出现代企业风采。隆顺榕药厂将继续开展“以德兴厂”工程,以继承、发展、创新为方向,走一条中药现代化之路。
与儿童福利院建立“员工教育基地”
2003年8月31日,隆顺榕制药厂销售公司70多名业务员在朱晋华总监的带领下,再次来到了天津市儿童福利院奉献爱心。在此之前,隆顺榕制药厂的员工已多次来到这里,为孤残儿童送去药品、礼品与一颗颗关爱之心,隆顺榕制药厂要把这里作为“员工教育基地”。
资助孤寡老人“杜奶奶”,为她过生日
《每日新报》在2004年1月31日刊出了《谁能为杜奶奶养老送终》一文,文中介绍了孤寡老人杜奶奶,因为没儿没女不得不独自一人艰难生活。隆顺榕制药厂厂长刘文伟看到报导后,做出了“杜奶奶在养老院期间的所有费用,均由隆顺榕制药厂资助”的决定。隆顺榕的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每日新报》连续追踪报导,各界关注隆顺榕的朋友们纷纷来电,对隆顺榕的举措高度赞扬。
日前,隆顺榕制药厂企划中心的年轻人们再次来到天津市养老院,为杜奶奶庆贺83岁大寿。
在隆顺榕制药厂的资助和社会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杜奶奶住进了天津市养老院,隆顺榕的员工们非常关心杜奶奶的生活情况。为了让杜奶奶过一个愉快的生日,让老人感受到家庭式的温暖,企划中心的员工们开始忙碌起来。怎样让老人更高兴,还真是让大家费尽了心思。因为隆顺榕为杜奶奶选的养老院条件非常好,有良好的医疗条件,娱乐设施齐全,连衣服都定期发。大家商定后就开始行动,订花篮蛋糕、订制印有“福星高照喜迎贵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纪念框,买营养品,忙得不亦乐乎。
当杜奶奶戴着生日帽,看着为她订制的三层大蛋糕时,高兴得掉了眼泪:“这样的好日子,我以前连想都没想过,以后我可得好好活。”在大家“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中,杜奶奶和那些前来祝福老人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隆顺榕人也感受到了在尽社会责任的那种骄傲与自豪。
资助孤儿马予晴
篇5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水生动物繁殖、苗种培育、成品养殖及捕捞运输、渔业设施建设基本知识,具备养殖水质分析与调控、水生动物人工繁养、水生动物疾病防控、水生动物捕捞及现代渔业建设能力, 从事水产养殖及技术服务、水产品营销及水产物流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就职于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水产行政管理部门(水产局,渔政等),水产养殖企业、水产饲料加工企业,水族馆、城市水环境监测部门。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水产养殖、水产育苗及其他相关企事业单位里从事新品种引进、开发,经营管理、技术管理等工作,毕业生也可以自主创业。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农、新能源、制药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农/林/牧/渔;
2 新能源;
3 制药/生物工程;
4 其他行业;
5 环保。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在水产养殖技术员、养殖技术员、技术专员等岗位工作,大致如下:
1 水产养殖技术员;
2 养殖技术员;
3 技术专员;
4 水产技术员;
5 配种技术员。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随着全省沿海经济开发的推进,我国海洋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加之全国海洋渔业资源的限制捕捞,水产养殖业会成为朝阳产业,对技术和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多,海洋特色明显的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的前景会越来越好。
篇6
关键词:厂中校;工学结合;兼职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241-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发展职业教育明确指出,要求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1],“厂中校”是其主要体现形式之一。学生在学习结束以后,企业将根据考核及学生意愿确定是否录用学生成为正式员工,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同时也为企业提前储备一批适合现代化生产的专业技术人才。
一、基于校企层面共建“厂中校”
“厂中校”的成立是立足于学院发展规划及服务区域经济的要求,需要建立在校企多年合作的基础之上。企业产品或其生产技术能紧密围绕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并能为主干专业课程提供实践方面的支撑,也为学生将来的职业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如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制药专业与武汉武药制药有限公司、广东利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在成立“厂中校”之前,就有过多年的合作基础,学生在企业里面顶岗或就业,教师利用假期在企业进行下厂锻炼,培养的人才规格比较吻合企业的用人需求,为学生适应社会提前做出了准备。合作协议的签订对于“厂中校”的正常运行来说是一个保障性的环节,最好成立机构组织,可参考下图1。同时要明确分工,企业提供教学厂地、教学场景和部分师资力量;顶岗实习期间企业酌情为实习生提供住宿,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负责学生厂区内的安全,在未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之前,每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生活补助;校方负责教学安排、学生管理、学生厂区外安全、学生职业道德建设、员工队伍稳定等日常工作。
二、“厂中校”运行前的准备工作
邀请企业人事部门和技术人员来校进行招聘活动,基于双向选择的原则选拔学员,除了演示企业宣传片外,企业要向学生回答一些他们比较关心的问题,如工作岗位的性质及分配、基本待遇、学习与工作的安排及协调、企业管理制度、员工发展等。在人员确定之后,开展一次比较正式的校企合作仪式,除分管就业职能部门、学生工作职能部门、企业人事部门、专业教研室等基层组织要参与之外,还要有企业和学校高层管理人员;接下来就是商讨报到事宜和教学管理。由校方送学生到企业报到,安排住宿、培训及顶岗事宜由企业安排并落实。由于学生提前离校,人才培养计划所规定的部分课程他们没有完成,所以部分课程要搬到企业进行,“厂中校”教学工作安排由教研室负责,系教务科及院教务处进行监督管理。建议在做人才培养计划的时候,将一些应用性较强、与实际生产结合紧密的课程,如制药设备及维护、药品生产GMP管理、药事法规等课程放在第五学期讲授,这类课程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可以更有效的开展。教学任务确定后,由企业安排技术人员进行授课,教学形式可以灵活丰富,既不影响学生的顶岗,也不扰乱车间正常的生产秩序,期间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校内专任教师到企业锻炼,进一步完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三、教学过程组织及质量保障
企业全程参与“厂中校”的教学管理,带头师傅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必须让其成为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的主体[2]。“厂中校”的教学,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班级授课制,教室在工厂,课堂在车间,主要是结合产品生产工艺、设备和管理,教师的角色由企业技术人员代替。针对校外实践环节,制定了学生下厂安全协议、联合学生科并选派专任教师参与管理,同时结合企业内部员工日常生产管理条例,稳步推进学生在企业的实践环节。依据已制定的教学大纲、课程实施方案及校内的管理规范,系部每月派教师3~5人,考察学生的上课学习情况,期间安排教务处及督导处人员进行1~2次的教学工作检查。
四、结合生产引入有效的课程考核方法
以学生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表现为基础进行过程性评价,主要评价指标为产品质量、技能技巧、工作态度、职业素质等方面[3]。笔试部分由企业技术人员和专任教师共同参与命题,既注重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也突出他们的实际应用。
五、结束语
通过创办“厂中校”,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经验的获得,提高了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实现了学生实训、就业与企业零距离对接。这种校企联合办学的模式,使企业得到了自己急需的人才,学校也解决了相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而学生提前实现了预就业,真正达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受益的目的。
“厂中校”的实施,形成了本系适应市场需求的灵活办学机制,通过前期的摸索,“厂中校”机构逐渐清晰化、有效化;形成了以校企双方的领导层为核心,以企业人事部门和系部(包括办公室、教务科、学生科、教研室)为执行层的运行机制,大家分工合作,互相磨合,职责范围明朗化,同时“厂中校”的运行过程也更加清晰,请参考下图2。
另外,以“厂中校”为桥梁,开展校企项目合作,进行技术改进。企业技改部负责人多次来本系进行考察,对制药专业的合成、分析实训平台很满意,认为本系将来可以承担甲硝唑、安乃近、合成类抗生素及一些小产品的工艺参数改进等研发工作,为找准工学结合切入点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校内专任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机会。
参考文献:
[1]蒙忠.基于大型企业的“厂中校”合作办学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07):27-29.
[2]杨强.校企合作共建“厂中校”、“校中厂”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杭州市属高职院校为例[J].实践与探索,2012,(03):297-299.
[3]刘桂林,童云飞,等.集团化办学条件下“厂中校”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05):43-45.
篇7
Abstract: Adds forcefully the wind construction, the making high quality brand, is not only the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society's important component, is also speeds up the hospital development the important way.
关键词:加强 行风建设 打造 优质品牌
Key words:Adds forcefully wind construction making high quality brand
作者简介: 张苏亚,职称: 高级政工师,职务: 宣传统战处处长
我院多年来始终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思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在全院广泛开展以“白求恩杯”竞赛活动为主题的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切实加强行风建设,以打造优质服务品牌。我们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健全组织体系,制定实施方案
我们结合行风评审工作在全院广泛开展了依法执业、诚信服务深入开展第十六届“白求恩杯”竞赛活动,成立了依法执业诚信服务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把依法执业诚信服务列入医院重要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根据工作要求,实施四项“工程”,即“形象工程、提优工程、诚信工程、温暖工程”。将目标、任务具体分解到部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有人抓的网络体系,明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二、注重质量管理,提高安全意识
医院领导在周会、医疗工作会议上多次进行医疗安全教育,积极开展自律和维权教育。强调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努力提高医院急诊科的应急能力,急诊科、入院、手术“绿色通道”畅通。同时,我们还加强了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做到了人员、设备、设施配备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实现了科学、合理、规范救治。严格遵守行业技术操作规范,强调认真学习贯彻各项规章制度,如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加强“三基”训练,举办心肺复苏理论讲座、理论考试、操作考试,合格率均为100%。强调加强重点科室的管理,强调处理好医患关系。另外,我们还建立健全防范、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强化医疗事故的预防,减少和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三、注重舆论导向,树立典型示范
通过召开院周会、支部书记例会等形式对行风建设、“白杯”竞赛活动作全面动员和具体布置,在醒目的位置拉起宣传横幅标语,在院局域网设置竞赛活动专题,在《医院院报》开设竞赛活动专栏,组织学习《医务人员职业道》。广泛开展党内外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和职工活动,举办培训班、上党课、形势报告会、外出参观学习并组织全院职工进行职业道德知识考试,参加率为100%。在全院开展“十佳护士”、“十佳医生”“十佳医技”和“先进集体”评选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发动,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增强了医务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和爱岗敬业精神。
四、坚持“以人为本”,打造实事工程
去年在原有划价、收费一体化的基础上,医院又添置了新的电子设备,在分诊处,运用了电子显示呼叫分诊系统。门诊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为病人提供分诊导医导诊、预约门诊、简易门诊、用药咨询、查询服务等便民服务。针对少数医生大处方的情况,我们从为病人提供“优质、低价”的医疗服务为出发点,对门诊处方的时间和用药量及金额进行了把关,严格控制大处方,定期组织进行合理使用药品的讲座。作为窗口部门的放射科实行24小时全天候服务,及时把报告送到病房和患者手中,通过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今年在江苏省卫生厅对省内37所医院出院病人问卷函调中影像服务满意度超过85%,是苏州市医疗单位中唯一超过省标准的单位。
五、纠正行业风气,规范医疗行为
为严肃规章制度,维护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医院积极开展纠正医药购销不正之风工作,推进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去年我院召集80多位医药营销人员,召开了主题为“规范医药购销和医疗执业行为、加强药品管理,狠杀医药购销等活动中的不正之风”的会议。院行风办多次组织对全院行风工作执法检查,对于纽迪西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三门峡赛诺维制药有限公司的医药代表无视医院三令五申严禁在门诊进行药事活动的规定,并采取停止使用和采购的严肃处罚。同时对其医药代表给与警告处理。此外加大医院大处方的处罚力度,发现一个处罚一个,决不手软。以此进一步规范医生和医药营销人员的执业行为,切实落实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
六、注重社会监督,促进行风建设
我们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要求,把加强监督检查,积极处理群众投诉作为提升医院形象的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发挥院外监督员、新闻媒体和患者监督的作用,定期召开院外监督员和医患沟通座谈会,征求意见改进工作。在处理患者投诉工作中,对患者投诉的事件我们做到了积极办理,凡是通过调查了解情况属实的,就按照规定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坚持每月进行满意度调查,对突出和重要的问题进行研究,同时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整改。需要作出答复的,要求写出书面汇报材料,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重新聘请了16位社会监督员,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及时采纳、及时整改;定期召开病属座谈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参加政府招标采购,出台了物资招标规定,加大监察、审计工作力度。
由于我们扎实的考核和制度的落实,在去年省厅组织的对60家医院进行满意度函调中,医院满意度达95.52%,保持在省直单位第一名,连续5年名列苏州市第一名。
篇8
摘 要 医疗机构的发展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监督约束机制,切实加强会计监督工作。文章从阐述会计监督的本质与内涵出发,分析了加强医院会计监督的必要性,提出了强化医院会计监督的对策与措施。
关健词 医院 会计监督 思考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市场的繁荣,为医院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对于医院发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内部建设。医院应强化内部会计监督,完善医院的监督约束机制,建立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自我发展机制,保证医院持续、协调、健康地发展。
一、会计监督的本质与内涵
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凭借经授权的特殊职权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条例、规章及公认的会计准则,利用会计信息,基础资料,运用核算、分析方法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资金流向的真实性、正确性、合法性及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估,监察督促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实现预期的经济目标。
会计监督的主体是单位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监督客体指主体单位资金运动全过程。监督和依据是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督的内容包括单位资金流向,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会计法》第四章指出会计监督的职能为五个方面:即单位会计监督制度,相关人员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责,对违反会计行为的检举,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与会计工作的国家监督。在医院实际工作中,了解了会计监督的本质含义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促进医院经营管理健康地发展。
二、加强医院会计监督的必要性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立健全医院会计监督机构、机制,配备专门的人员以及强化医院会计监督很有必要。
第一,有效实现医院经营方针和目标的需要。会计监督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资金、成本、收益等价值指标,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控制与指导调节,以此促进医院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从而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
第二,保护医院各项资产安全和完整的需要。会计监督职能通过对资产的控制,严格限制无关人员对资产的接触,防止贪污、盗窃现象的发生;通过定期的财产清查,确定各项资产的实存数和账面数,查明账实不符的原因和责任,从而加强对资产的保护,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
第三,保证医院财务活动合法性的需要。会计工作是一切财务收支的“关口”,一切财务收支活动只有通过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程序后,才能得以认可和实现,并在会计上进行真实、完整的反映。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便是真正起到“把关守口”的作用,财务收支中的任何违法违纪问题都会得到有效的制止和纠正,从而保证医院各项财务活动的合法性。
第四,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需要。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越来越严重,会计信息失真已严重影响到我国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经济建设。因此,加强会计监督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途径。
三、强化医院会计监督的对策与措施
医院会计监督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医院管理的方方面面,应采取综合措施认真探索新的机制与对策来强化会计监督。
(一)建立健全医院内部会计监督机制和相关制度。医院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医院为了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的要求,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防止舞弊与弄虚作假,控制风险等目的,而在医院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和方法,其本质是一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根据财务会计律法规对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要求,医院内部会计监督控制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重大投资项目,资金流向运动的处置、调配的监督。如大型设备的更新,基建项目的决策等;(2)医院收入的监督,监督其收费是否按规定,有无乱收费,药品收入过大等;(3)对医疗器械、设备、低值易耗品、高值耗材,药品的采购、管理、使用和保管的监控;(4)对医院资产物品的监控。(5)对员工工资、奖金、劳务费分配的临督管理;(6)对会计原始凭证、会计账薄、财务报告以及实物款项的监督;(7)对成本管理的监督检查,事前预测,事中分析,事后评估;(8)其他与医院财经活动相关的财务工作。
(二)强化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内部会计控制是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单位资产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首先,应明确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组织机构设置,人员的职责分工和工作程序、方法,且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建立总账与各科目明细账之间的对账制。会计与出纳分设,出纳员保管现金,而财务印章由财务主管来管理,不定时检查出纳员钱账是否相符等。其次,加强财务部门与相关科室之间的内部控制。医院医疗器械、药剂、后勤等部门都设有会计岗位,这些相关科室每月应与财务部门核对总账,从而完成财务部门对全院经济活动的内部监控。第三、搞好财产清查盘点。定期或不定期核对库存实物与账目是否相符。第四、明确资产记录与保管的分工制度,管钱、管物、管账人员的相互制约关系,保证原始凭证和会计记录的完整、正确。第五、严格执行会计岗位轮换制,每二年更换一次岗位,建立严格的交接制度。
(三)加强药品的会计监督。加强药品管理,加大药品采购、使用、保管方面的财务会计监督力度,编制药品采购预算计划,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控制贵重药品和抗生素的使用,制定单病种用药目录和规定,宣传指导医生合理用药,在疾病诊疗中控制开“大处方”,制止药品回扣等。这样采取综合措施降低药品费用比例,减少医药费用的过快增长。
(四)加强医疗耗材的会计监督。医疗耗材是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卫生器材,是医院开展日常医疗服理工作的物质基础。目前,医用耗材品种繁多,由过去的上千种,发展至今的近万种,由几分钱的一次性耗材到几千甚至上万元的高值耗材。为了降低医疗费用,加强成本核算,防止腐败,一是要加强卫生耗材的管理,实施内部控制,专人负责,统一管理,归口管理和分类管理,以便合理使用,减少浪费,同时又便于内部监督控制检查;二是要规范采购管理,根据临床医疗需求制定计划。招标采购过程中注意价格和产品质量,检查产品合格证、准入证和销售许可证是否齐全,控制盲目进货,逐步实现“零库存”;三是要对医用耗材购入后应及时分类建档,制定使用保管规定,定期检查,堵塞漏洞,减少浪费;四是要加强医用耗材的成本核算,降低成本,提高使用效益,从而降低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
篇9
关键词:工程实践;科研创新;生物制药;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目的是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生物制药产业作为21世纪最具希望和发展潜力的新兴高技术产业,不仅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并且为人类的疾病防治带来更多、更安全、更有效,甚至难以替代的手段。这种迅猛的发展对生物药物的设计、生产和管理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有着迫切的社会需求。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制约着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专门人才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培养大批受过良好工程教育并具有坚实基本工程素养和卓越创新能力的未来工程师是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生物制药“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目标的重点在于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也就是说“卓越培养计划”要培养的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我们在国家通用标准的指导下,按照行业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中国药科大学的特色、办学理念和生物制药专业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制定了生物制药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培养面向基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系统掌握生物制药的理论和技能,具有扎实的化学、生命科学、医药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能在医药企业第一线从事生物药物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和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现场工程师”。其核心就是工程实践加科研创新。我校按照“卓越工程师”的要求,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和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整体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制定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学校标准、企业标准和教学计划,深入研究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强化校企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相应的配套政策和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培养高层次生物制药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作为首批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生物制药工程师计划依托专业,生物制药专业始终坚持把“面向生物医药产业,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作为建设高层次应用型专业的指导理念。大胆尝试校企互动合作,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各环节,体现“本科-研究生”教育对接、“大学-生物医药企业”产教协同的专业建设特色,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引领国内生物制药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且不断围绕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教学探索和改革,积极将企业反馈意见用于提升教学质量。在国内率先制定并实施以“工程实践和科研创新”能力为核心,校企“共享师资、共建课程”为特色的“生物制药工程师”培养计划。
二、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大学课程体系是指大学根据本校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设计和构建的由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一组课程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是大学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大学教育理念付诸实践和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桥梁。生物制药专业本科阶段学生主要采取“3+1”应用型工程师培养模式,实行校企联合培养,即3年时间在校内进行理论课学习和实践环节训练,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累计1年时间在企业“真刀真枪”学习和实践,完成基于岗位的项目课程、工程实践以及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职业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两个阶段的学习分别制定相应的校内培养方案和企业培养方案。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课程设置方面,强化了“工程”的概念,增加和工程领域、生产领域密切相关的课程,同时,聘请有经验的生产企业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授课。第二,早期科研训练:学生从进入卓越工程师班开始,就配备指导教师,每位导师指导4―5名学生。学生平常要参加导师所主持的开放课题、创新课题或其他研究性课题。由导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评定成绩,给予相应的学分。第5―6学期让学生轮流到生物化学、微生物制药、生物制药、生物信息、分子生物学等学科实验室,在指定导师的指导下,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早期科研训练计划,让学生尽早参与部分教师承担的国家和省部级创新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到不同学科的实验技术、科研方法,开阔学科视野,拓宽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充分利用我校自有的大型实训基地,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依托中国药科大学实训大楼的GMP生物制药车间进行综合实训,包括微生物育种实训、代谢控制发酵实训、分离和纯化实训、生化分析检测实训和制剂实训等。根据实训项目计划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校内实践。实训期间,学生按照岗位SOP进行菌种培养、发酵、提取、分离纯化、制剂等岗位的操作,了解生物制药车间内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工艺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通过校内的实训,可以大大缩短学生从学校到生产企业之间的适应期,有利于学生在实习阶段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学生在实训结束后,提交一份实习报告,结合实训期间的表现进行综合考核,通过考核后,获得相应学分。第四,充分利用我校已有的校企联合办学的基础和优势,让学生去企业中学,在企业中做,在生产实践第一线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基本技能、工程综合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在企业学习阶段,由企业提供实训场所,安排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学生,通过学生现场的实践与学习,结合药物生产全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如生物药品生产、质量检测、GMP实施、生产车间及生产工序的设计、施工、检测、监理、运营、维护、管理等),使学生了解和学习医药企业的先进技术。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
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其他教学环节的实现方式不仅要保证学生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确保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训练、形成和提高,而且是保证每门课程或教学环节的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
因此,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工程类课程的一大特点就是实践性比较强,如采用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授课,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学习起来也枯燥难懂。因此需要教师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等研究性学习方法。目前,针对生物制药卓越工程师班的多门课程都在进行课程改革,以生物制药设备课程改革为例,由于该课程实践性强、学习难度大,教师设计了以探究式教学为导向并联合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授课的模式。首先以探究式教学为导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应体现科学探究的特征、方法和过程,但又区别于科学家的首创性的探究,对于学生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不能脱离“学习”而盲目追求探究的形式,探究式学习的目的是掌握探究的步骤,领悟探究的方法,自主地建构知识,因此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对在课堂中进行的探究式学习,必须进行精心设计;其次,联合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授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收集各种工程项目和科研课题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十分有用,大大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也就是说,一方面始终采用以探究式教学为导向,教师始终要在启发诱导下进行教学,以现有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为学生营造出自由表达、充分质疑、深入讨论的良好环境,让学生通过个人、团队等各种解难释疑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问题解决;另一方面配合案例教学法,运用一些最新科研成果、工程项目或企业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这一教学方法的改革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有利于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另外,改革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也是势在必行。我们正在探索使教师和学生均成为评价主体,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需要了解自身的进步,也需要知晓自身的不足,因此,学生也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体,完成自我评价,并参与对同学的评价。这就意味着要改变教师是唯一评价者的惯例,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评价形式上,我们也在探索多元化评价形式,如习题作业、问题讨论、阶段报告、随堂测验、个人展示、项目训练、设计方案等,随着我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与完善,我们可以采用网上答卷、论文答辩、研究报告、项目设计、创新竞赛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地测量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水平,促进人才培养。
四、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我们将对特色班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建立新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制定并实施以加强素质教育和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积极进行考试方式的改革,改变只重知识不重能力的考试评估方法,建立新的学生评价体系,引导学生重视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同时我们还将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评价机制,跟踪学生在企业的发展和成长,保持和毕业学生的联系,学生毕业后根据发展需要可以到学校继续学习深造,学校为学生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五、培育实践和创新能力师资
聘请优秀、成功企业家和创业者进校成为导师,为学生讲授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先进技术及产业化经验,优化师资结构。通过学、研、产多方交流,使教师了解到本专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和未来发展方向,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大大改变课堂教学与生产实际相脱节的弊端,有助于构建创新型医药学专业教师队伍,拓宽医药院校的师资来源,造就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首先,与全国多家药企广泛合作,建设国家级、校级、院级等不同层次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中国药科大学建校于1936年,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以药学研究为主的专业性高等院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学风优良、在药学界享有盛誉的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与国内外多家医药企事业单位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进行科研项目合作的同时,商谈实训基地建设的可能性,争取每年发展2―3家医药企业作为我们的校外实训基地。另外,有大量的中国药科大学校友正活跃于全国各医药企业的管理岗位,他们对母校怀着深深的热爱和感激之情,希望能为母校的建设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我们可加强与这部分校友的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与帮助,建设更多、更优质的校外实训基地。
其次,与企业合作开设课程,编写教材。通过与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石药集团等多方的协作和探讨,制定并实施以“工程实践和科研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校企“共享师资、共建课程”为特色的“生物制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确定了适合企业需求的课程教学内容,并由企业技术人员负责课程的讲授,真正实现了“将教室搬到了企业的生产车间”。
最后,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对具有发展潜质的中青年优秀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重点培养和支持,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一批中青年骨干,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提升教学水平。针对生物制药发展特点,实施中青年教师海外进修计划项目,选拔优秀的中青年教师,派往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学习交流,使本专业教师切实增强与国外学者的充分交流,掌握前沿科学理论和相关技术,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国际化人才;实施中青年教师企业进修计划项目,选拔优秀的中青年教师,派往生物医药大型企业带教交流,使本专业教师切实企业现状和需求,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多个领域开展产学研的合作,在合作中取得共赢。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但在层次上逐渐提高,而且对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正在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推进产业升级,因此需要一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我们力求培养生物制药专业大学生创新素质,实现产、学、研更紧密、更有效的结合,实现在实践中育人,这将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培养人才的创造性,取得良好的育人效益。
参考文献:
[1]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1-9.
[2]中国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EB/OL].http:///edu/edu-zcdt/news/2010/06-28/23
66051.shtml.2010.
[3]汪泓.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创新[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0,(3):1-4.
[4]贺小贤,刘欢,丁勇,王丽红.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生物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Management,2013,(3):252-258.
[5]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研究性学习[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5-15.
Talent Training Mode Explorations of Biopharmaceutical Excellence Engineers Based on the Core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s
WU Min,LIU Yu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09,China)
篇10
《基础化学》课程面向的专业群和岗位群广泛,涵盖石油、高分子、制药和环境等化工行业各个方面,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化工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因此,在课程改革上,要在对应产业现状与趋势,对应岗位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数量、层次,对应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文化素质、职业能力、社会能力、身心健康、职业资格证书等方面进行调研,从而使人才培养数量、层次、质量与行业企业要求相吻合。
一、遵循人才成长规律
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学生认知的特点,整体设计课程体系。根据“化工总控工”和“化学检验工”两大行业工种《职业大典》的要求,调研毕业生就业情况和新进学生文化素质情况,及时修改、调整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本着“活学”、“够用”的原则,将课程内容进行筛选和重新编排。
根据校企合作专家指导委员会针对化工类专业岗位设置和岗位能力的要求,制定课程标准,突出共性,强化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充分考虑学生职业规划发展和今后继续深造学习的要求,按照深入分析知识、能力、素质的提升逻辑顺序,科学设置每个情景的教学课程内容,推动和专业课程学习的衔接贯通[2]。
二、建立岗位能力、课程学习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融通的课程体系
企业希望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能够尽快上岗,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内容能够和企业的生产实际进行无缝对接,这也是每一个化工企业招聘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根据企业需要制定培养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去进行专业改革和课程改革。通过企业调研选择学习载体,以企业真实的工程任务驱动,进行知识的讲解,去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
《基础化学》课程以典型化学物料为研究对象,以物料的名称、结构、性质、用途等方面的认识和应用,以及物质含量测定、物质特征常数分析等基本实验操作为载体,使学生掌握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相应的职业能力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基础。
以任务为驱动[3],将学生的实际工作岗位和课程设置相结合,将企业、行业对学生的评价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指标。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设置课程体系。例如:将涉及到工业分析和环境监测专业“分析化学”内容的知识,更多地转移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这样能够更好地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对于精细化工、制药和生物化工专业,结合科技前沿,添加应用性、实用性强的事例,激发学生兴趣;在石油化工、应用化工专业中,密切联系生活、国民经济,使学生就业方向更有针对性,促进与岗位的无缝对接。
在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中,将基础化学课程的考核结果作为理论免考成绩的依据,有效地将知识体系与岗位群工作任务相融合,使学生通过基础化学课程的学习,明确岗位职责和目标,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三、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的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在基础化学课程中,推行“做中学、做中教”,构建综合考评体系统的学科类型的评价标准,引入行业、企业考核方式和标准,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将一些职业标准、行业法规、企业文化等内容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营造职场氛围,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
“区园企校”四方共建,要求对高职学生的评价必须贴近生产一线的用人标准,因此,在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要切合企业用人实际,使课程内容与评价标准相一致,与行业需求相一致,与职业岗位相一致,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有效地提高自己专业技能,能够主动关心行业发展动态,根据自身专业了解今后发展及就业方向,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5]。
四、教学资源库的建立
1.教材建设
课程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教材是课程内容的具体反映与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结合课程改革整合教材,整合后教材共含8个学习情境、40个学习任务和35个实验项目。每个学习情境都是按照“情境——任务——项目”的形式呈现内容,将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相融合。
遵循由无机——有机——物料,由简单——复杂的递进次序进行学习情境排列。任务内容编排时打破了一栏统排的传统习惯,在主要学习内容中,适当地穿插有“知识链接”,为学生的学习起到铺垫、搭桥和拓展之用,使得主栏内容更好地体现出“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除了“思考与习题”以外,还设计了“练一练”、“查一查”、“自主学习”等练习内容,既能使学生即时性地巩固相关的学习内容,更能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每个任务开始之前,都有“实例分析”引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知识的实用性。如以消除汽车尾气污染的化学反应为实例,引出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任务探究。
2.网络资源的建设
针对课程改革,加强网络资源的建设与完善。通过精品课程网站,建立学生教师之间课后交流的平台,通过网络布置作业,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拓宽教学时间和空间。及 时将教师课件、多媒体教学资源上传,促进师生互动,拓宽学生知识面。联系行业动态,能够更快地更新知识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
五、师资队伍的建设
区别于专业课教师,《基础化学》课程的任课教师理论知识丰富,相对实践经历较为薄弱。因此,专业基础课教师也需要参加访问工程师实践等项目,深入生产一线,增强教师的工程实践、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的实际能力,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进一步提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通过访问工程师的学习,为《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多现场的素材以及经验,能使教师的教学方法更丰富更生动、更贴近生产实习、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生产实践中深刻了解企业所需,不断去调整课程目标和要求。深入企业生产,近距离接触企业工程师,联系在企业就业的毕业生,能够更直接了解到所培养的学生的优势和弱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基础更扎实,更具有竞争力。
六、结 语
在新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区域经济优势,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角度出发,根据产业园区需求,及时调整《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思路与理念,以就业为导向,合理筛选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使学生掌握化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基本实践操作技能,着力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学习新理论、新技能的意识与能力,重视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培养,为以后更好地从事化工专业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世霞.高职《基础化学》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践[J].山东化工,2011,(40):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