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的要求范文

时间:2023-11-22 18:01: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教学的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教学的要求

篇1

摘 要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受教育的同时,也通过自身感官感受着外界给带来的美,同时还存在着一种本体所感受的美,也产生了审美心理。这种心理既在体育教学中构建起来,反过来也指导体育教学活动。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审美教育

审美模式对于运动形式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塑造美的人体结构;二是塑造美的人体运动形式。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对学生审美教育要求做到以下事项:

一、注重人体的形态美和动作美的培养

朱光潜说过,人体以他生动、柔和的线条和美的轮廓,有力的体魄和匀称的体态,滋润、光泽的色彩形成大自然中最完美的一部分。这段话概括了人体的美是自然界中的之最。在体育教学中老师要强调学生对人体美的认识,比如看到游泳运动员的强健、丰满、形态自然的体魄和协调优美的动作时就会产生一种健与美的感觉。学生是生长发育的最佳年龄阶段,他们的身体可塑性或可变性很大,很多学生经常上网,形成低头、弯腰、驼背、斜肩等不良的身体姿势,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纠正其不良的身体姿势,让他们抬头、挺胸形成一个良好的形象,并加强锻炼形成健美的体格。人体动作美主要表现动作协调和韵律感,任何动作都是协调和具有韵律感的。一个初学篮球者,他运球缓慢,投篮动作不协调,在比赛中不知所事。但是一个熟练的篮球人员,他运球快,投篮动作优美,比赛中积极跑位,进攻合理,给人看了都是很舒服的。我们体育教学就是让学生改变不协调不合理动作,然后达到动作优美的过程,我们就是要发展学生身体的各种活动能力,培养动作的灵敏协调,发挥动作的较大效率,使人的动作既经济又美观。体育教育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坐、立、走、跑等动作姿势正确、协调,因为这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的动作,也是人的最明显的形象。

二、要注意教师自己的仪表、教态美和教法手段美

学生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期间,模仿性和求知欲都强,所以教师言行举止和精神面貌都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在夏天或是冬天,教师要保持坚定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并严格要求自己,举止言谈文明礼貌、穿着整洁、富有朝气、教态合理,这样的老师就成为审美对象,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并投入到体育课中来。体育教师同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师相比较,其个人榜样的影响尤为突出,因为体育教师在传授课堂知识时,不仅要靠语言的讲解,而且还要老师用身体动作示范来感染学生,这样的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是审美运动。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示范动作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传授一些美学知识,促使学生建立审美观念,并在示范动作准确前提下,力求把示范动作做的轻松优美,以达到能吸引学生并产生兴趣,使得学生在场上跃跃欲试,为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创造良好条件。体育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手段美,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注意丰富多彩且新颖多样,要有针对性、科学性、趣味性。例如,队列队形的练习要用心设计,经常性变换,形式多样,做准备活动时,动作要大方且优美,丰富多彩,学生这样就不会厌学,并可以达到感受美、表达美、欣赏美以及培养学生感受能力。

三、要利用外界环境和场地器材的布置美进行美的教育

体育教学的场地主要是在操场上。教师在上课前,就应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把场地精心设计一下,场地要美观、器材的布局要符合美学要求,器材放置要井然有序,给学生以美感。根据课程的要求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教学,比如,太极拳教学时,我们要选择环境幽静的地方,给学生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根据教学内容,我们去设计新颖的教学环境,例如,在跳马和双杆的教学时,学生对教学内容都存在一定的恐惧感,要是我们习惯上让学生分两排站在跳马和双杆两边,这样无形增加了学生的紧张心理,我们该用三角形队形站立,则可使学生产生稳定感,进而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曲线给人事优美感,在体育游戏中,我们应多采用蛇形队形和圆形队形来进行游戏。

四、体育教学将音乐引进课堂进行美育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将音乐引进课堂,是向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很有效的手段,如在做准备活动、放松活动和有节奏的循环练习时,我们可以用音乐伴奏下进行,学生的学习兴趣跟着就提高,情绪的活跃伴随身体活跃,学生的机体能源很快动员起来,血糖增加,呼吸和脉搏加快,为课堂练习创造必要条件。在体育教学中采用音乐伴奏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节奏而定,不能生搬硬套,例如,在太极拳教学中,根据太极拳的特点,我们选用民族音乐《流水》的曲子来伴奏,教师并辅以语言的描述,令学生伴随着音乐,并沉浸在美妙的想象中,且处于美的意境中,对太极拳的内涵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得太极拳的形与神融于一体,并打出行云流水般的意味。

五、结合技术动作练习和运动竞赛进行美育

体育美表现在运动技术的美,结合技术练习进行美的教育,就是要求学生在掌握技术时既要正确、合理、又要优美。掌握技术是一个复杂过程,它需要各种感觉一起参与,我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有计划的培养学生各种感觉能力,提高各项运动技术水平,也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在运动竞赛中,我们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胜负观,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豪放的气度、良好的道德,不要以胜负来判定自己的价值取向,做到赢得有理,输也不愧,从而表现出一种超常美、崇高美,这样就表象出学生的品德美。

综上所述,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技术动作,我们又要在学生学习这些基本动作的时候向学生阐述美学原理,让学生产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正确认识动作,产出积极的态度投入到体育课中来,从而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我们体育课的目的,并为国家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2

一、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落后

在教学观念上存在着重运动技能轻学生身心发展的弊端,总在追求学生运动技能和增强体质为根本,忽视了学生锻炼能力和锻炼习惯的培养。重视了对尖子生的选拔,而忽视了全体学生的发展。失去了终身体育教育的功能,学生确实学到了大量的运动技术,却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并无多大帮助,严重的背离了教学规律。

2.教学方法简单

传授式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强调教师教,忽视学生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跟着老师做,不必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种重技能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助长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的激发,造成许多学生喜欢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体育课。

二、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1.以学生发展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弊端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学生学习没兴趣。违背了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宗旨,新课改要求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一切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把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位来制定教学目标,精心安排教学内容,给每个学生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充分体现和谐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而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师道尊严的不平等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更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和组织者,一切以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好坏,还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总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从来不管学生的体验。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教师的角色从知识传授型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变指挥型为合作型,变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交流探究的过程。

篇3

【关键词】核心理念;学会;会学;互动;体育能力;角色转换

新世纪行动纲领把学校体育与健身课程分为基础型、拓展型和探究型三类。要求初中学段以拓展型课程为主,通过各种运动项目和强度较大的体力锻炼、游戏与比赛等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体育的广泛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体育与健身习惯,为学生奠定终身参与体育的体质和思想基础。

一、二期课改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目标的理解

1、“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课改的核心理念,具体对课改理念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按照课程理论体系来看,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强调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第二类是从广义的角度讲;教室是实验室,课程是经验,教材是范例,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活动,教师即研究者,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家长是教育伙伴等。

第三类是从教育教学价值观念对课程理念进行分析,教育民主、国际理解、回归生活、关注自然、个性发展等五个方面。

2、课改对培养目标的确立,一是体现时代要求、国情和地方特点;二是强调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是注重目标的多维组合,即综合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的多维要求。学段培养目标从德、智、体、美、劳五方面考虑,学科课程目标从“态度与价值观”、“过程能力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方面考虑。并从突出六大能力培养,关注学生由基础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构成的“总学力”。目标是增强课程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性,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

二、拓展型课程探究思路

1、研究学法、优化教法、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思想。

只有让学生的“学”得到落实,他们的主体和主动性才会真正得到发挥和发展。传统的教学,由于过多地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教师的组织教学“一言堂”,体育课的气氛常常显得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体育教学只追求近期效益,不着眼长远目标,使学生始终处在被动地学的过程,根本谈不上学生主体的发挥和个体的发展。教师必须进行教学观念的转变,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自主的有效的学,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自觉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的习惯。要做到学生“会学”,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以学定教,认真备课:教师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以学生会学为目标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和自我育体的能力。

②明确练习目标,增加自学环节;突出练习重点、研究练习方法、保证练习时间,同时给学生自由想象与自由练习时间、空间,让学生自我表现和尝试,达到学会和会学目标。

③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方法丰富多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动之以情,教师边参与边指导,把握时机,点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实践、总结。

篇4

1.专业课程

课程内容有部分和本科的教学内容重复,部分课程内容没有反映出学科领域的最新知识、科研成果和热点问题,研究性、前沿性不够,对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专业都以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专项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运动心理学为课程重点,基本没有细化研究方向,学生难以充分接受、消化理解本专业的知识。

2..选修课程

在选修课程的设置上,多数学校是开设任意选修课,没有指定必选选修课,研究生有选择的自由,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但不利于知识体系的形成。也有一些学校规定了必选选修课,或者是采用任意选修课和必选选修课相结合的形式,虽然容易使研究生形成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但是限制了自由度,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优化对策

1.优化公共必修课的设置

公共必修课要将重点放在外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等科目上,其中,外语教学要和本专业密切结合,增加外语学习的针对性。

2.专业课程的设置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

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应将重点放在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教学论和体育教学原理等科目上,切忌过多过杂,应将本专业前沿的学术理论纳人教材中,内容要在本科的基础上深人拓展和延伸,要注意配套开展合适的实验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要以专业基础课程为基础,以专题讲座为主,本专业研究方向的教学理论为辅,同时要以学科的发展趋势以及社会的需求变化为依据,及时调整专业方向课程,舍弃不合社会需求的课程,增加符合社会需求的课程,帮助研究生把握本专业的最新动态。

3.合理调整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比例

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比例的严重失调导致学生难以全面发展,因此要提高选修课的比例,提高选修课学分的比例,选修课的内容要丰富多样,尽量增设一些交叉学科和新兴边缘学科,以能够体现本专业发展前沿动向为最佳。另外,要将计算机课程和专项技术课程列为必修课程,以提高研究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运动技术水平。

三、总结

篇5

运用体育教学语言的前提条件

做好课前备课体育教师不仅要根据场地、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研究教学大纲找出重、难点,从而考虑教学的语言思路及侧重点。体育教师的语言不但要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生动性、鲜明性以及规范性,还要考虑通过语言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同时,体育教师要对器材和直观教具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课堂上能更好地用语言组织教学。

保持好的心境心境是一种情绪状态,对人的工作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影响。体育教师要养成良好的心境,从而能以乐观的心境进行教学,有利于教师在讲述时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才能,对枯燥的体育知识进行生动的讲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这样就可以整个教学过程变为学生满怀信心、充满热情和带着愉悦欢快的感情基调去积极学习体育的过程。教师心境不好,板着面孔对学生,会造成沉闷的气氛,有时甚至会引起师生感情的对立,影响学生积极性和教学效果。体育教师要善于在课前或课后克服自己的不良心境。

具有扎实的教育科学知识教育是一门科学。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为了增强教学语言的效果,必须具有扎实的教育科学知识。因为,教育科学知识是教师了解学生、组织教学的钥匙。教师有没有这方面的知识,能否贯彻到体育教学的语言中,关系到学生对体育教师讲解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理解程度,还关系对学生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程度。

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在知识不断更新、快速发展的时代,教师更应广泛地驾驭知识,给学生足够的信息量。体育教师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和扎实的文化素质。体育教师具体具备较高的自身素质,才能透彻地精彩讲解。这样不仅易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在体育课上获得较多的知识,使他们终身受益。

运用体育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声情并茂情是教学的根。体育教师的语言欲拨动学生的心弦,就要以声传情,注情于声,声情并茂。体育教师带着感情讲,满怀深情地说,就可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课堂上积极配合。如,长跑能量消耗大,容易引起学生的畏难情绪。教师如果满怀感情地说:“我们都知道关于马拉松由来的故事。古希腊的士兵菲力比斯从马拉松镇跑到雅典后,用尽力气留下他最后的话是告诉人们胜利的消息,让人们分享这胜利的欢乐。遗言应是心声的流露,从这位希腊士兵的心声里,可以领悟到一种无私忘我的拼搏精神。现在,为了弘扬这种光芒四射的精神,希望同学自我激励进行长跑练习。”通过这样一番带着感情的描述,这种忘我、拼搏的精神就会移植到学生的心头,就能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所以教师动情,语言就会有感情的冲击波,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丰富多彩语言模糊、冗长和呆板,缺乏应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是体育教师的大忌。说来说去是教材上的枯燥语言,教学效果差。教师要善于正确地遣词造句、要善于从众多的体育词汇与句子中选择最恰当的语言进行教学。语言新鲜、多彩,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在体育课上的求知欲。如,体操课上,教师讲练习的重要性,总是说:“要练习”“要认真练习”“要练习认真”,味同嚼蜡,毫无吸引力。如果这样说:“体操主要靠身体动作来完成,好的动作就要靠反复练习形成动作定型。”下次说:“吹尽黄沙始到金。要仔细反复练习,练得多,练得真,就能对动作有较深的体会,给人以美的享受。”与学生谈同一问题,但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语言变化。不重复同一句式、词语,学生有新鲜感,容易接受,从而有利于将教师的语言转化为他们学习的动力。

循序而教体育教师要敞开自己的心扉,针对不同学生和不同技术动作中的错误,或叙述、或议论,语调平和,字字句句要有针对性。讲授时,体育教师要用学生熟悉的语言流利地讲解,注意循序而教,思路清晰,不能让学生摸不着头脑。

篇6

摘 要: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当今我国高校工科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升工程教育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特点,围绕《工程教育认证标准》,重点介绍在毕业达成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机制等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和体会,这有助于改进和完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 工程教育认证 材料科学与工程 毕业要求

20世纪末,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联合签订“华盛顿协议”,此后“华盛顿协议”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国际工程互认协议中体系相对最完整、权威性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协议[1]。为了加快与国际工程教育体系接轨,我国在2006年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研究和认证试点工作,在2013年成功申请成为“华盛顿协议”临时签约组织,并在2014年成立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2]。工程教育认证就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联合发起的一项重要工作,目的是推进工程教育改革,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加强工程教育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增强工程人才培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进而促进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这将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产生重要影响[3][4]。

2014-2016年,南京理工大学开展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并顺利通过,以下将介绍我校在本科学生毕业要求方面开展的建设工作。

一、毕业要求标准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提出认证专业必须有明确、公开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支撑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完全覆盖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与团队、沟通、项目管理、终身学习等12项内容[5][6]。

结合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A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材料工程问题;

(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并通过文献研究,识别、表达、分析复杂材料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能够设计针对复杂材料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因素;

(4)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材料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能够针对复杂材料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材料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能够基于材料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材料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材料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及责任人的角色;

(10)能够就复杂材料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二、毕业要求达成的评价内容

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立足毕业要求,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式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培养;通过教师评价、教学委员会评价、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达成要求的反馈信息等多种手段对毕业生能力达成度进行评估;根据反馈信息的综合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对教学活动进行持续改进,持续提高毕业生的能力达成度。

对照标准,专业进行了详细的评价与实施,如表1所示。

三、毕业要求达成的评价机制

1.评价周期

专业会从三个方面对学生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估,分别是学院教学委员会对于毕业要求的达成评价、毕业生能力达成度的自我评价、用人单位对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学院教学委员会每两年对各课程满足毕业要求目标值情况进行评估,通常以学生二年级、四年级结束为评价年份;在学生二年级学习结束后评估中,主要评价课程对于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根据评估结果,找到各课程与目标值的差异,提出课程的改进措施;在学生学满四年毕业时,完成各项毕业要求指标的达成度评价,根据各项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值,由此判定本届学生对于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

2.达成标准

毕业生在专业领域的表现是学校教学效果的真正体现,是对毕业生是否达到毕业要求的最好评估。学校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教学活动实行学分制管理,要求本专业学生完成172个左右学分课程学习,教学效果采用百分制成绩及成绩等级方式考评。根据《南京理工大学授予学士学位的规定》,学生被授予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学生修满本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学位课程平均学分绩点≥2.0。”因为2.0绩点对应于百分制成绩的68~71.5,即相当于68%及以上的满足度,因此将学生毕业要求达成目标值规定为毕业要求对应课程的目标值总和,视为本项指标完成。另外,根据每项毕业要求细化分为数个指标点以后,本项毕业要求的最后目标值为各分解后指标的目标值总和中最小者,即要求各指标点均应满足目标值总和才能视为本毕业要求的达成。

取以上12条能力达成度的最小值即为本专业学生的达成度,为0.682。依据“评价机制”的规定,本专业的合格标准为不小于0.68。由此可见,本专业学生的培养活动,对于毕业要求已经“达成”。

工程教育认证是一项全新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专业必须有明确、公开的毕业要求,且能够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专业应通过评价证明毕业要求的达成,这就需要全面理解和不断提升关于工程教育认证问题的认识,全面而准确地贯彻落实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制定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以确保达成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根本目的,这将有助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顺应国际工程教育发展潮流。

参考文献:

[1]王孙禺,赵自强,雷环.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国际实质等效的认证制度建设十年回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23-34.

[2][6]顾晓薇,王青,邱景平,孙晓刚,刘婉婷,林宣.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采矿工程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要求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5(47):7-10.

[3]张学洪,张军,曾鸿鹄.工程教育认证制度背景下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1(6):37-39.

篇7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专业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及基础教育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体育在特殊教育中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教育职能,特殊教育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推动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纲要”对特殊教育提出了三个发展要务,对制定特殊教育体育教师中长期专业化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在国家相关教育政策的导引下有效提升特殊教育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是充分发挥体育综合教育功能的重要保障,将会更有力地推进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纲要”提出要支持和理解特殊教育特殊教育的第一个发展要务是支持和理解特殊教育。要求各级政府重视在本地区发展特殊教育,要有规划的加快发展地方特殊教育,并提升社会公众对发展特殊教育的关注度。要注重和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残障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残障学生不畏困难的精神和自主融入社会的意识,强化残障学生社会适应性和操作性能力的培养。从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的各项任务和目标分析,需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在残障学生缺陷功能补偿和提高残障学生基本身体活动能力两方面发挥作用。残障学生身心发展缺陷补偿是特殊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而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对残障学生的身心缺陷补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特殊教育体育教师而言,需要正确认知残障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并积极通过体育课内教学和课外身体锻炼对不同身心发展障碍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国家明确提出要强化各类残障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操作性能力。对于有各类生理和心理障碍的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掌握各类技能和工作能力的基础是基本的身体活动能力,而锻炼和提高残障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是特殊教育体育教师的首要教学工作职责。鉴于此,体育教师应更深刻的认识到特殊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更加重视自己的职责,并与学校其他专业教师一起培养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残障学生顺利融入社会提供身体素质保障。

二、“纲要”提出要健全特殊教育整体布局特殊教育的第二个发展要务是健全特殊教育整体布局。核心目标是至2020年,初步达到每个城市(地区)或者居民在三十万以上且学龄残障儿童数量较大的县(区)建成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要求各类普通学校要加大残障学生接收力度,现有随班就读的学校比例要进一步提升。要从学前残障儿童入手,普及残障适龄学生的义务教育。逐步提升残障学生教育层次。从完善我国特殊教育综合体系建设的各项任务和目标分析,对特殊教育体育教师的需求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具体分析特殊教育体育教师的需求可将其分为绝对数量的人才需求和掌握特殊教育体育教学能力的人才需求。绝对数量的人才需求是指按照国家特殊教育发展规划,随着残障儿童入学率的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总体数量一定会增加,相应的体育教师的需求也会加大。绝对数量的人才需求目前来看只是具有需求的可能性,这种需求可能性具体何时能转化成实际需求还很难判断,对目前体育教师培养机构制定中长期培养计划的参考作用有限。掌握特殊教育体育教学能力的人才需求是指各级各类普通学校中的体育教师要掌握基本的特殊教育体育教学能力。按照国家教育总体规划,各级各类普通学校的体育教师需要掌握各类残障学生的身心特征。随着开设随班就读和特教班的学校数量的增加以及现有随班就读和特教班规模的扩大,对体育教师掌握基本特殊教育体育教学能力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三、“纲要”提出要建立政策实施保障机制特殊教育的第三个发展要务是建立政策实施保障机制。由国家统一制定特殊教育学校的基本办学标准,由地方政府负责制定残障学生的生均办公经费标准。加大特殊教育投入,同时支持有条件接收残障学生的普通学校改善残障学生学习和生活条件。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殊教育教师的表彰比例。资助家庭条件困难的残障学生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残障学生进入高中阶段逐步实施免费教育。从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的各项任务和目标分析,国家统一制定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已经有了实质进展,教育部已出台《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由中国计划出版社于2011年12月正式出版发行。“标准”中对不同招生类别特殊教育学校的场地、器材设施都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原则上2012年起新建或翻建的特殊教育学校都要达到建设标准中规定的硬件要求。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整体体育场地器材的配置水平必定会逐步提升,为特殊教育残障学生创造更好的身体锻炼条件。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特殊教育学校若能采取一定的激励手段,如适当提高特殊教育体育教师的服装费标准等具体措施,可能会更有效地提升特殊教育体育教师的敬业态度。

篇8

1 充分认识《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重要意义

    1.1《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构建了我国医学教育融入 国际医学教育的桥梁我国的现代医学教育已有百年的历史,而且由于现代基金项目:教育部“中国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和学制学位改革研 究”立项课题 医学教育起步时和发展早期就是引进的结果,所以我国现 代医学教育一直存在于国际医学教育的整体环境中。但是,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所决定,我国 现代医学教育又与国际医学教育的发展前沿有着较大的距离,而且自身的发展也不平衡。

《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和《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 求》的推出,为提高国际领域的医学教育质量提供了蓝本, 也为我国现代医学教育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得到国际医 学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更广泛的认可提供了机遇。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充分地汲取 了 《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和《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 的精髓,又特别地结合了我国现代医学教育的现实而研究 制定的。由于《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本身就融入了国际 医学教育标准的内涵,所以以这样的蓝本改革与发展我国 的现代医学教育,也必然会顺应国际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 更快更好地接近国际医学教育的前沿。

1.2《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揭示了我国医学教育改革 与发展的新方向自从2Q世纪9Q年代中期教育部启动了面向新世纪的 教学改革项目以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已经经历了 1Q多年 教学方法的改革,都给前进中的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带来了 进步。

但是,由于我国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地域的差别、经济 结构的差别、社会成熟度的差别都使得医药卫生事业的发 展很不平衡,也使得医学教育的发展很不平衡,在医学人才 培养的质量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对于我国高等医学 教育来讲,在一定的范围内强调培养过程和培养结果的标 准的同一性势在必行。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在汲取全球医学教育标准要 求精华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实和特点,提出了医学教育 标准范围。这个标准范围,为所有的举办医学教育的院校 提出了教育教学过程和结果的基本要求,也为各级各类医 学院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因此,深入理解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所提出的要求,正是医学教育改 革与发展的方向。[4]1 3《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规范了我国医学教育过程 与结果相结合的要求《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是将两个有着不同侧重方面 的国际标准与我国现实情况有机结合的产物。

WFME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注重的是医学教育 过程和条件的建设和运行,以这方面的要求来敦促医学院 校保证培养过程的水平和质量,从而追求培养结果的水平 质量标准。IME的《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则注重了医 学教育的结果标准,即医学院校毕业生的水平和质量,对毕 业生应达到的职业要求的基本要素作出全面的规定,以此 来促进医学院校过程的改革建设和管理。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汲取了以上两个标准的精 华,全面覆盖了培养过程的要求和培养结果的要求,更加符 合我国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这对 我国各级各类医学院校均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中国本科 医学教育标准》的推出,也为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建立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对规范我国医学教育过程和提高医 学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准确理解《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主要内涵

    2.1《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进一步明确了社会的实际 需求是主导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因素WFME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在过程管理中明确 提出了社会需求方参与管理的标准要求;;ME的《全球医学 教育最基本要求》在结果管理中也明确提出了依据现实职 业素质需求毕业生应该具有的素质标准要求。这些都很清 楚地体现了当前全球医学教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趋势。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把过程与结果要求相结合, 也明确提出了重视社会实际需求作为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 的理念。以需求作为发展导向,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 行的规律,也符合医学教育建设发展的基本规律。它的基 本原则是开放性的,使医学教育面向社会开放,更好地为社 会服务。这个导向体现在结果标准中,就是医学毕业生的 素质要求;这个导向体现在过程标准中,就是医学教育要融 入社会文化环境;当然,这一导向还体现在办学要求中,那 就是专业设置、教育规模、条件建设等基本元素要符合医学 教育的规律和社会实际的要求。 理念,不断地提高医学教育教学水平,保障医学教育教学质量。

2.2《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再一次确定了医学教育的 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地位以学生为中心的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理念,正是这些年 来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重点树立的一种理念,在《中国本科 医学教育标准》中再次重申了这一理念的重要意义,而且使 这一理念物化于标准要求的各个重要环节中。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主体理念的原 则,就是要把人才培养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过程向以 学习为主的培养过程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学生从被动 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教师从传授输出者转变成为学 习引导者。这是根本性的转变这一转变使学习过程成为人 才培养的主要过程,使人才培养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 养成为可能,使人才培养中责任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成为 可能,也使终身学习社会的建立成为可能。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在过程要求和结果要求中, 都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更多的空间和更高的要求,体现在 办学要求中、教育教学模式变革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 改革中,以及教学条件的建设中。

2.3《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高度概括了医学教育过程 和结果标准的主要要求WFME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和IME的《全球医 学教育最基本要求》在分别强调了医学教育过程和结果的 标准要求之外,都特别强调了这一标准必须实现本土化才 能在实际中发挥作用。《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就是本土 化的全球医学教育标准。5]《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本土化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把全球医学教育标准的精髓与我国医学教育的现实 相结合;其二是把医学教育过程标准的要求与结果标准的 要求相结合;其三是把适应我国医学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高 标准与基本要求相结合。这样,本土化的《中国本科医学教 育标准》使得建设一个规范化的医学教育环境成为可能。

当然,要使建设一个规范化的医学教育环境成为现实, 就需要我国的医学教育工作者以实际行动实践《中国本科 医学教育标准》的要求,包括毕业生的思想道德、职业素质、 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目标要求,也包括宗旨与目标、教育计 划、学生成绩评定、学生、教师、教育资源、教学评价、科学研 究、行政和管理以及改革与发展等10大领域的办学要求。

3认真实践《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重要原则

    3.1确立《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作为学校新一轮教育 教学改革建设思想基础的重要因素为了推动医学教育教学不断向前发展,我校启动了新 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工作。考虑到要有效地推进本轮教 育教学改革建设进程,学校特别确定了新一轮教育教学改 革建设的基本指导文件之一就是《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 准》要以《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所提出的理念为基 础来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要以《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 中所提出的办学标准为基础来改革教育教学模式;要以《中 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所提出的素质要求为基础来推动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改革指导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研讨会特别聘请了《中国本 科医学教育标准》课题负责人程伯基教授详细地讲解了《中 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内涵,为与会者全面系统理解《中 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学校领导在研 讨会上做了专题报告,认真分析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现 状、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与机遇、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和基本原则;明确提出了本轮教育教学改革要达到的主要 目标。学院、学系和教师代表交流了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认 识体会。全体参会者就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以《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为蓝本的医学教育教学改 革建设,使学校的改革建设过程瞄准了国际医学教育的前 沿,为学校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和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 的基础。

3.2加强对《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学习和宣传,使 “标准”的理念深入教育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是一个经过科学的调查研究 论证而形成的成果。“标准”比较清楚地反映了我国医学教 育的现实,比较全面、深刻地揭示了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 展的内在规律,比较准确地把握了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方 向。虽然“标准”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是可以说,它已经 是一个比较好的规范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文件。如 果能够在这个文件的基础上,尽快实行医学教育专业认证 制度,将会有效地推动我国医学教育徤康发展的进程。[在本轮教育教学改革建设中,学校特别加大了对《中国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宣传学习力度。学校把《中国本科医 学教育标准》印发各学院、学系、教研室和机关部处,明确规 定实施教学改革的前提是要认真学习《中国本科医学教育 标准》,通过学习弄清楚医学教育的前沿要求是什么,要把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理念和要求贯穿到本轮教育教 学改革建设的各个环节。学校改革实践的过程已经证明了 这一宣传学习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3.3以《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为基础,明确以建迎评推 动教育教学改革建设的指导思想对于一个标准的实施和实施效果的观察,存在着“改革 建设发展”和“建设效果评价”两个过程。对于学校来说,可 以采取两种方式,即“先建后评,以建迎评”和“先评再建,以 评促建”这两种评建结合的方式,最终都会达到推动医学 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目的。当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的状况:前列院校已 经瞄准国际医学教育的前沿,中列院校应该保持自己特色 有序进行改革与以求发展,后列院校必须进行基本规范和 基本建设。[7]所以,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环 境,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实践《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各 项要求。

我校采取“先建后评,以建迎评”的模式,其背景是:学 校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学校建设发展的规划思路是清楚的, 学校建设发展的资源是比较充足的,学校中“民心思定民心 思进”改革与发展的动力较强,学校具备了比较好的教育教 学改革建设的起步条件。特别是在本科教育教学水平评估 获得优秀之后,学校对于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认识更加 深入、更加清楚。在此基础上,学校准备用3年的时间,完成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要求。然后,以“标准”的评估 认证来检验改革与发展的结果,为进一步的改革与发展明 确方向。实现了这一步骤,实际上就又进入了 “以评促建” 的过程。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从2005年开始,学校以《中国本 科医学教育标准》为蓝本,按照“先建后评、以建迎评”的思 路,全面启动了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建设进程。

3.4坚持《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要求,制定完整的教 育教学改革建设系列方案综合《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各项要求,形成了对 医学院校办学过程、培养过程和培养结果的整体要求方案。 因此,要完整地实践《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各项要求, 达到《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所期望的整体效果,医学院 校改革建设过程必须具有比较完善的顶层设计,这一顶层 设计不仅要包括以《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为基础的医学 教育教学的各项改革建设,而且要包括医学院校内部管理 体制改革所要确定的各种政策和措施。

在充分理解《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内涵的基础上, 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我校确定了用3年时间分三步完成新 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建设的目标和方案。第一年以各专业教 学模式和课程结构体系改革为重点,对照医学教育标准要 求找差距,从重新确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入手,然后根据培 养目标重新论证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和课程结构体系;第二 年以课程内容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为重点,着重课程内容 的更新、整合以及部分课程特别是实验课程的重组,同时合 理增加人文社科类和行为科学方面的课程,更加突出医学 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课程的设置既要注重人才培养不同阶 段的特点,又要注重连续性、系统性;第三年以教学方法和改 革为重点,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使教学模式和 课程内容改革具有有效的实施载体。在完成以上改革的同 时,将考核方法的改革贯穿于教学模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 和教学手段改革的整个进程中。

篇9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而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在教学改革中也要与时俱进。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老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这一传统的教学理念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而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已经被积极的运用到现代教学中。而体育教育同样要在新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同时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老师的知识能力结构同样要在新的教育思想中做积极的调整,以便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关键词 现代教育思想 体育教师 知识能力结构

一、现代教育理念

(一)现代教育理念综述

现代教育理念是一个“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以促进社会发展和完善的崇高事业,自然应当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因此,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它更贯注人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更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禀赋和潜能,更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具体要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发展理念、创新理念、素质教育理念、个性化理念、开放性理念、多样性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系统性理念等。这些全新的教育理念构成了现代教育理念的主要内容。

(二)现代教育理念的主体是学生

传统的教学理念都是以老师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老师主导教学的内容,学生作为听课的工具,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学生,使得学生缺乏主体能动性,忽视了学生个性化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新时展的要求。而现代的教育思想则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到学生需要、学生的个性,充分肯定并尊重人的主体价值,高扬人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并发挥教育主体的能动性,使外在的、客体实施的教育转换成受教育者主体自身的能动活动。主体性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客体变成积极的、主动的主体和中心,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为此,它要求教育过程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倡导自主教育、快乐教育、成功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等新颖活泼的主体性教育模式,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

二、体育教师的特点

体育教师作为教师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与其他科目相同的特点,但同时由于体育的特殊性,体育教师也有着与其他科目教师明显的区别。

(一)教育性

体育老师作为老师中的一类,主要的目的也是教书育人,同样肩负着传递文化知识的责任,将体育相关的文化知识和健康教育知识传递给学生。不仅包含智育的内容,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体育教师重要的教育内容。

(二)教育内容的广泛性

素质教育要求现代教育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播,还要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而体育教师在现代学校工作中,不仅要传授体育知识、体育技能,还要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有的体育教师作为班主任还要负责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同时,学生的早操、课间操等都需要体育教师的参与。

(三)教学形式的直观性

与其他学科老师不同的是,体育老师除了在室内讲解理论文化知识之外,还要在户外对传授的体育技能、体育动作进行直观的示范,要求语言讲解和动作示范同步进行,是一个言传身教的综合过程。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与高高站在讲台上不同的是,体育老师经常与学生亲密接触,手把手的指导体育动作,一起与学生参加体育游戏和体育比赛等等。

(四)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体育老师传递的知识不仅包括体育的理论知识,还要包括健康知识,思想道德知识,以及体育专业技能知识等。在教学工作中,不仅需要脑力活动,还需要体力劳动。体育教师主要的上课形式就是在户外操场上的体育技能传授,因此需要体育老师具有很高的理论知识储备和技能知识储备,对体育老师的身体素质也要有很高的要求。

三、体育教师的现代教学理念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以往的体育教学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也是以体育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的接受体育知识,而往往忽视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具体要求。另外,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观念中对体育课程都不重视,体育课经常被其他语数外等课程占用,体育课程很多时候都是一个摆设。而现代体育教学理念,不仅要打破传统的以老师为主体的模式,同时要改变对体育课程的偏见。现代教学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要求,根据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综合考虑进行课程设计。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提高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发挥体育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二)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体育教育不仅仅是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播,同时还要包括体育技能教学,健康知识的传递,思想美德教育等内容,使得“德智体美劳”在体育课中全面展现。体育课程内容不仅仅是传统的体育游戏,还要包括篮排足、体操、田径、羽毛球等专业知识的传播。将体育全面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三)树立个性化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强调尊重个性,正视个性差异,张扬个性,鼓励个性发展,它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主张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条件。在体育教学中,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材施教,实现体育教学从共性化教育模式向个性化教育模式转变,给个性的健康发展提供宽松的生长空间。对个别学生在体育中表现出来的特长要积极的鼓励并提供专业的指导,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得学生在体育中的特长得到发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体育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

(一)全面的掌握基础知识

体育教师作为教师中的一类,和其他教师有着共同的特点,在教学基础知识上面,同样要求掌握全面的教育基础知识。不仅包括教育学、心理学、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基础学科内容,同时也要具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能力、备课能力、课程组织能力以及学生管理能力等。另外,除了基础知识之外,在思想道德上面,体育教师同样要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高尚的情操,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等等。

(二)过硬的专业知识

体育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要有过硬的专业学科知识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而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体育教师不仅学习体育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高的技术技能。体育教师不仅要学习篮排足、田径、体操等专门的体育知识,还要学习人体解剖学、保健学、人体力学、运动心理学等等。更重要的是,还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专项技能上要有较高的运动水平,在各个体育项目中要有一技之长,同时对其他的体育项目都要了解熟悉。例如篮球专项的体育教师不仅仅会篮球技术,还要懂得田径技术、体操技术等等,不仅会打,还要会教。

(三)熟练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也开始应用到了学校的教学中。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多媒体教学已经在学校教育中全面铺展开来。而在体育教学中,同样运用到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将理论与实际想结合,利用多媒体更加生动形象的进行体育技能的教学。另外,在进行健康知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以将运动解剖学以及人体力学的知识通过多媒体直观的传递给学生,从而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人体结构和运动过程中的各个系统的运行情况。另外,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体育教师可以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与学生建立起联系,对学生的所思所想能够及时的了解到,从而根据学生的主体性来安排教学,更加体现了体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另外,现代心理学科学在体育教学中也是普遍使用的,体育教育不仅仅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同时还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现代体育心理学知识要求体育教师要准确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及时的解决学生在心理方面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同时,现代教育心理学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集体精神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具有较强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使得体育教学存在着较高的风险,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紧急情况。在最近几年中,体育教学事故屡见不鲜,这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有着较高的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保证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不出现安全问题。在出现问题后,要利用科学的知识将学生伤害降到最低,同时在第一时间能够与学校和家长沟通,将紧急事件的影响降到最低。

(五)与时俱进的教育价值观

现代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以及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许多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教学要求。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讲究“棍棒出成绩”,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体罚等手段来提高学生的成绩。而现代教学中要求严禁利用体罚手段和变相体罚手段对学生进行人身伤害,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价值观,利用更加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措施来管理体育课堂,用更加科学的教育价值观来引领体育课堂的教学。

五、总结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在学校教育中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全面教学理念和个性化的体育教学理念来指导体育教学的过程。在知识能力结构中,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不断的调整自身的知识能力结构,从而积极适应新的教学理念环境下的体育教学,不仅能够促进体育教学科学发展,而且也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谭俏丽.现代教育理念对体育教育的优化作用[J].体育与艺术教育.2012(1):6-7.

[2] 汪晓琳.优化地方高校体育教师知识能力结构的研究[J].自然科学.2011(10):44-45.

篇10

关键词:高职学院 体育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4.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a)-0162-01

随着对高等职业学院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高职教育,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需要。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责任,学生的身体素质是进行生产的基础。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和实践能力,还要增强其身体素质以满足职业技能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也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更是现代化发展对高职院校提成的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仅要体育体育教学的价值,还要增强学生体质发展,促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能力。现在体育教学存在内容枯燥、手段单一,而高职院校的发展只强调发展专业技能,忽视体育学科的发展,这是与新时展不相适应的。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作为独立的体育教育,应根据自己的特点来谋求新发展与新思路。

1 高职学院体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高职院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结构当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承担着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级技工人才的责任,在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高职学生毕业后一般从事生产、劳作、技术等领域的一线操作,对身体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增强学生生产能力与迅速地了解工具、掌握工艺、适应生产条件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中国教育学会体育研究前理事长李晋裕教授说:“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1)应有得强化体育教学在职业学院教育总体中的地位,使体育教学在教育大齿轮上运转;(2)要围绕育人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3)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特定功能,兼顾发挥其他功能。”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学生身体素质不断下降的形势越来越严峻,高职院校如何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谋求学生的发展,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体育教学的本质功能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健康素质,是解决体质下降问题的重要堡垒。如果没有主次地追求多种功能而削弱体育教学的本质,这样教学改革将会误入岐途,导致本末倒置的情况发生。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相结合,是一种积极的尝试,但是要在与体育教学需要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体能、技能、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的前提下进行。高职院校更要把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发展的重点,针对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从社会适应性、抗挫折能力、特殊职业身体素质等方面培养学生全面的职业身心素质。如何探究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作为一种全面综合型的实用性课程,如何积极顺应高等职业院校“以社会需求设置专业、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设置课程”的整体课程改革理念,积极推进体育课程紧密结合并主动服务于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是下一步高职院校发展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

2 高职学院体育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究

2.1 综合体育课程的设置

体育与健康课程要谋求发展,首先应该设置新的课程体系和方案,完善相应的课程实施方案与实施途径,贯彻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优化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因此,高职院校要以本校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与教育理念,因地制易、因时制宜,设置切实可行的课程体育,要与时展相适应并符合面向21世纪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求。

2.2 承载知识,谋求发展

智能经济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识日新月异,更新换代非常快。因此,教学内容不能仅仅拘泥于传统课本,还要以实际需要为蓝本,以切实提高学生发展为前提。高职院校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要以实现运动目标为唯一要求,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以增强学生身心素质为核心的前提下,多角度多渠道的进行知识的讲授,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2.3 以改促教,以教促改

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是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方法仍在原地踏步,这是与时代的脱节。单纯的实践课、单一的讲解示范、枯燥的反复练习、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与时代脱节,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抑制了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改革教学教法势在必行。“以改促教,以教促改”要求通过改革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一方面通过改革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教学实践反哺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改革有序进行,最终实现改革与教学的双赢。

2.4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育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当中,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到教育实践当中势在必行。多媒体、网络、影像、计算机、动漫等新的教育元素是教育的革新,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2.5 注重教学评价的科学性

教学评价是评判教学效果的有力杠杆,规范、指导、反馈、促进、提高教育评价,才能真正的实现教育改革目标,以期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引进和体育教学理论的新观点评价的发展,不断的完善和改进评价方法,教学评价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杠杆作用。

综上所述,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高职院校如果固步自封只会导致原地踏步,甚至被淘汰。高职院校要发展,就要与改革相适应的,而作为高职教育当中的重要一环的体育教学,也要谋求新的改革。要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为核心,关注学生发展为前提,制定有针对性的应用型体育课程,将体育课程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从而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新文,周志艳.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J].职业技术教育,2001(4):1.

[2] 吴龙.高等职业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6(16).

[3] 谢明荣,邢邦胜.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J].职业技术教育,20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