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特点范文

时间:2023-11-22 18:01: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探究式教学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探究式教学特点

篇1

很多成年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关键不在他们掌握的知识不足,而在于管理者和教师很少给他们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知识仅仅处于储存状态,而没有被激活和应用。探究式培训教学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项有效措施。

目前普通教育中大力提倡探究式教学,那么探究式教学是否适合成人培训?如果适合,成人培训探究式教学有什么特点?这两个问题事关在培训中能否有效运用探究式教学。

一、成人培训探究式教学的适宜性

1、成人有更强的探究需求

在现实中,成人需要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将直接影响到工作、生活的正常进行;而学生所面对的是知识性问题,他们知道可以在书本中、在老师那里找到答案。对比之下,成人的探究需求更为强烈。

2、成人更具备探究式学习的内在条件

不言而喻,成人的实践经验远远多于青少年学生。丰富经验是学习的宝贵资源,是有效实施探究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条件。探究式教学属于综合式教学,需要学习者综合调动各种相关知识、技能才能奏效。另外,成人在学习活动中更多地借助于自己的经验来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不是教师的灌输。成人的这一特点对其学习活动有着特殊意义:成人的已有经验与新知识、新经验的有机结合使其学习更加有效和有意义。显然,知识经验丰富的成人比缺乏经验的青少年学生更具备探究的条件。在学习活动中,成人本身就可以被当作学习资源,这种资源既能为自己也可以为他人利用。当然,成人的经验有时会形成某种学习定势而对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3、成人具有或多或少的探究经历

心理学的“经验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知觉就越完善,感知就越容易,也越有利于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成人有意无意地进行过大量的探究活动,他们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进行判断、分析、解决,这无形中是一种探究训练。而学生虽然也有过探究活动,但受其活动的局限,思考问题的范围往往局限于所学课程,而且也比较肤浅。当然,成人的日常探究活动,其自发性较大,成功也具有偶然性,没有形成自觉的范式。通过探究式教学训练,可以有效地克服上述缺陷。

4、成人更喜欢问题中心的学习

成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直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当前的工作生活问题,因此,成人学习更喜欢问题中心或任务中心的学习。培训活动对成人是一个目的十分明确的学以致用的过程,他们能够针对工作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学习,并具有通过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愿望。而探究式教学其主要特征就是以问题中心或任务中心为主的教学。

5、探究式学习可以弥补成人记忆力下降的弱势

有研究表明,人脑在25岁以前记忆力达到最高峰,然后在40—50岁之前保持在一个水平上,50岁后每况愈下。神经元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40岁以后减少10万个神经细胞,记忆的神经元基础也一天天减弱。这说明成人的记忆力明显低于青少年学生,但其理解能力并没有降低,甚至比青少年学生要强得多。成人学习的长处就在于其理解力、思维力,而探究式学习主要靠这两种能力,对记忆力的需要则很少。

综上上述,探究式教学更适合成人学习,更适合职工培训。

二、成人培训探究式教学特点

与普通教育相比,成人培训探究式教学在如下几个方面有其特点。

1、探究的目标方面的特点

成人的学习主要目标就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的主要目的是为有助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积累和增长知识则是第二位的。因此探究教学必须以现实生活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主,或是模拟实际的问题。

2、探究的对象方面的特点

探究对象有的直接指向科学理解的思考,有的指向合理的行动。成人的探究对象指向主要是后者。成人要掌握的不是基本原理,而是运用基本原理,对实际发生的一些问题和现象进行的探究。简单地说,就是模拟解决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的实际问题。这种探究倾向于具体问题而不是抽象理论,有限的时间而不是无限的时间,最直接的而不是间接的,局部性的而不是一般的探究。探究的过程不在于获取知识,偏重解决实际问题,指向行动方案。例如“如何解决某组织中的冲突?”“如何进一步降低成本?”在考虑这些问题时科学知识是必需的,但却是不够的,还需要丰富的经验。当然,我们不排除有一些课题比较倾向于对原理的理解。

3、探究的“已知”条件方面的特点

学生探究的前提条件是书本知识,所解决的问题明显具有抽象的特点,非本质和无关因素被书本或教师剥离,因此,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都比较容易。成人探究的前提条件除了原理知识以外,还有实践经验。成人有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是非常有利于复杂的探究活动,这是青少年无法比拟的。当然,经验并非都是可靠的,特别是知识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如果缺乏对经验的分析,经验可能会成为进步、改革、创新的绊脚石。

4、探究的方法方面的特点

成人探究的出发点是具体事物或事件,最后解决具体事物或事件。其探究过程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过程,是归纳和演绎思维的综合应用;另一种是由个别到个别,属于类比思维,如用过去的经验来解决同一种问题。归纳和类比思维易于实现创新,而演绎思维则不易实现创新。

5、探究的范围方面的特点

成人培训的探究活动一般是部分探究、有指导性的探究。其实,探究式教学可以是完全探究、部分探究、开放性探究、有指导性的探究。由于成人培训时间一般比较短,而且内容丰富,模块较多,一般不可能进行连续的完全探究和开放的探究,而主要是部分探究和有指导的探究。具体表现为探究的问题一般是根据教学重点内容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由教师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并且在探究中有教师的参与指导。

6、探究的内容方面的特点

成人培训主要内容虽然包含陈述性知识,比如一些新理论、新观点、新思想,但主要是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学习怎样做事,怎样把事做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明确这些特点,会使我们在进行培训探究式教学时有一个清晰的指导思想,并能采取适合成人特点的探究方式。

从上述讨论,我们的结论是:探究式教学很适用成人培训,成人对探究式教学具有更强的需求和兴趣,在成人培训中,应大力推广探究式教学。同时要掌握成人探究式教学的特点,使成人探究式教学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中学语文 探究性教学模式 兴趣 自主学习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其丰富的内涵决定了语文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不管采用哪种教学模式,都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自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增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教学模式在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中之所以得到应用,且应用效果良好,主要是其摒弃了传统语文教学的缺陷,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为主要目标,注重对学生心理的认识和分析,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学语文教学离不开探究性教学模式。

一、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概念

探究性教学模式就是一种以探究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形式,一般来说它包含了探讨和研究两个方面,通过对学术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并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它不像传统教学模式一样,只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技能和方法的学习,探究性教学模式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认识、选择、理解及应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我国当今的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模式已然成为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模式,能挖掘出学生的潜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在学习中和生活中的创新精神。探究性教学模式提倡平等、民主、开放、激励的教学手段,倡导教师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主学习,多采用鼓励政策,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信心,帮助学生勇于尝试各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教导学生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辩证的方法来对问题进行研究和解读,掌握知识的奥妙,探究性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实行探究性教学的重要性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过于死板,语文课堂枯燥无味,教师们只注重对词意句意的解释,并没有将其结合生活实际来对学生进行解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为应付考试。教师安排的背诵任务,学生大多在不理解文意的情况下进行机械记忆,使得课堂气氛十分沉闷。探究性教学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最终目标,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力、实践能力当作主要目标,转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有效促进了学生对中学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为顺应时展的需求,这种忽视学生学习中学语文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彻底的改革,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兴起和应用,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能有效增强学生学习中学语文的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找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种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必将使得中学有语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中学语文教学离不开探究性教学模式。

三、探究性教学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模式是以创设问题情景为探究前提的。教师要重视对课文导读内容的解读,让学生了解本组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所要表达的主题,明确教材训练内容在整个中学语文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针对性的学习。通过幽默风趣的解读体现出教材的新颖性,并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问题情景,在学生学习遇到困惑和疑难问题时,教师不能只注重对答案的公布,要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形式激发学生解题的热情,让其学会自主解题。教师要想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和学习能力传授给学生,首先必须学会自主探究,这样才能有效的和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教师在备课阶段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以扎实的语言和生动的实践活动,让中学语文中的“言”和“意”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只有自己亲身体验,掌握了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才能将探究性教学模式更好的运用到中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要明确合作探究、相互双赢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学语文的过程中学会发挥团队优势,互帮互助,多进行学习方法、思维形式、表达方式、认知风格等的交流,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了解和掌握,对于学生进行教学和学习沟通,根据其学习能力帮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归纳、概括和掌握中学语文学习的知识要点,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充实感和愉,同时,也能有效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回归整合的能力,让其自主学习,对课文内容、线索、自身感悟都融汇到一起,实现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情感价值观的高度统一。教师在对中学语文阅读进行解读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的基本内容,还要带领他们对知识进行剖析,让其学会对知识进行活化和举一反三。提高他们对听、说、读、写及理解能力的培养,使得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累语文知识,开拓学习的思维。

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除了引导学生对语言的自主学习外,还要构建相应的知识平台,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对语文知识进行探

讨和研究,并对学习主动性较强的学生给予肯定。教师还要将学生的学习空间扩大到课堂之外,引导学生去图书馆、阅览室和社会生活中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究,发扬中学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使得语文教学更具魅力。探究性教学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建立科学的教学机制,培养学生学习中学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使其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把对中学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当成一种习惯和乐趣。作为老师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成绩,必须注重对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张扬学生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高中物理实验 探究式教学 特点 意义

在大力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下,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课题。那么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就是从这一理念出发,本着科学探究的方法,有机地结合物理实验教学,为学生的身心发展着想,并能习得知识,这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1.教师主体地位的转变。在传统实验教学中,老师高高在上,学生只是实验的观察者,只能硬性地接受知识。而在实验探究式教学中,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是真正的学习者。

教师的知识凌驾于地位之上,学生在实验中是实验现象的分析者、观察者、知识的接受者。而在探究式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转变地位,由主体转变为主导,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实验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教师应在备课的时候,精心创设情境,教学前巧妙设计语言,精心准备导入语,认真调试实验仪器器材,尽可能地对实验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或者发生的意外情况和疑难问题有所设想;在实验教学中精心地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对于疑难的问题,师生协作交流完成探究;在实验探究完成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从而发现其中所蕴含的物理规律和知识,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建立一种探究的学习模式,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树立探索未知领域的积极探索精神,锻炼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实验操作能力。

2.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思考问题、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实验的操作者出现在学生面前,出现在讲台上,学生被动学习,这就是“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只是被动学习,不能积极思考,只记得实验结论而不知道原理的由来,不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而在探究式实验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是实验操作者、策划者。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探究的每个环节中,积极思考,感受知识的本质现象,体验探究带来的乐趣,体会成功带来的快乐,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二、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强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新课程理念引领课程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可见在高一年级开展实验探究式教学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1.改变教学方式,强化教学效果。将科学探究的方法应用于实验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快乐、问题、融洽的学习氛围中思考、分析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明确探究方向,分析实验数据,讨论实验结果,将直观的感性认识上升为抽象的理性认识,深刻领会概念、规律的由来。实验探究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强化了实验教学效果,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有效地培养了探索精神及动手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2.创设直观的、清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验探究中,体验探究带来的乐趣,培养学习兴趣。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在实验过程中应用正式或非正式的评价,鼓励学生实验探究,肯定学生的自我价值,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3.有助于转变守旧观念,开展素质教育。(1)改变教师的职业观。人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任务是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升;在课堂上,教师就是知识的权威。但在实验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是以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在课堂上的,不是被动地传授知识,而是学生主动地探求。(2)改变观念。实验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转变,凸显教育“以人为本”思想,重视探究过程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4

关键词: 研究式教学 “电子技术基础” Proteus

随着高等教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校的主要任务转变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以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建设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采用了研究式教学模式[1]―[3]。首要步骤是创立类似科学研究和生产现场的氛围,为此教师必须创设能够引起学生深刻体验和共鸣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和生动具体的场景。Proteus仿真软件功能强大,集成电路设计、制版及仿真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界面多彩,正好是创设这一情境的最有效工具,能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4]―[6]。我们将仿真软件Proteus应用到“电子技术基础”的研究式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构建情境,提出问题

虽然教师进行了应用Multisim、Protel、Mas+plusⅡ的教学实践,一是在理论课堂上通过调用事先做好的电路文件,向学生展示仿真结果;二是在实验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仿真实验。两个环节都仅把Proteus作为演示工具,缺少对结果乃至结论的深入探讨环节,学生虽然用到了仿真软件,但是没有真正开动脑筋成为学习的主体。研究性教学的基础是构建情境,即设置更贴近实际生产岗位技能、贴近实际产品的项目[7]―[8]。学习情境所涉及的知识和技术内容要有适当的深度和一定的广度。学习情境不宜设置得太难、太偏;也不宜选择随处可查的现题。例如,我们选择调光灯、洗衣机控制电路、电子脉搏器、楼宇广告牌的控制、数字显示电子钟等电子电路作为学习情境。研究性教学要求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学习知识,教师以探究的方式组织传授知识。因此,教师在基于Proteus构建一定电路情境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由学生得出结论。

例如,在讲授了集成双向移位寄存器74LS194后,我们安排了学生设计“四路彩灯控制器”。命题要求:(1)共有四个彩灯,分别实现三个过程,构成一个循环,共12秒;(2)第一个过程要求四个灯依次点亮,共4秒;(3)第二个过程要求四个灯依次熄灭,共4秒,先亮者后灭;(4)最后4秒要求四个灯同时亮一下灭一下,共闪4下。首先组织大家进行分析:(1)四路彩灯状态的改变是依据一定顺序的,所以需要设计时序逻辑电路。(2)前两个阶段和后一阶段四路彩灯状态由某些状态转入的下一个状态不同,所以仅由触发器构成的时序逻辑电路不能实现该功能,而要通过74LS194实现。前两个阶段四路彩灯状态的控制可以由双向移位寄存器的左右移位功能控制;后一阶段四路彩灯的两种状态可以通过预置数功能设定。(3)前两个阶段和后一阶段四路彩灯状态持续时间分别为1S和0.5S,每一阶段持续时间4S,0.5S、1S时钟脉冲信号的选择可以通过数据选择器或者门电路构成,4S时钟脉冲信号可以通过分频器实现;移位寄存器的预置数、左移位、右移位三种功能的自动转换受模三计数器控制,该计数器既可以由触发器构成模三计数器,也可以由集成计数器构成,并且受周期为4S的时钟脉冲信号控制。其次要求大家讨论、设计、仿真;如果有问题,修改电路,再仿真……直到仿真结果与系统功能要求是完全相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出如图1所示电路,让学生进行仿真验证。该电路为什么能够实现上述功能呢?我们可以将四路彩灯控制器电路先安排学生进行切块理论分析,然后教师再进行补充。图中左上角两个D触发器结成了分频器形式,U输出的周期为4S的方波信号作为了计数器的时钟脉冲信号;模三同步计数器由两个D触发器构成,D=,D=Q,D触发器的功能是次态Q跟随输入D。设计数器状态SS在10、11、01三个状态之间来回循环,每个状态维持4S的时间。SS作为移位寄存器74LS194的控制信号:SS=01数据往右移,同时将SR置1,实现发光二极管依次点亮;SS=10数据往左移,同时将SL置0,从而控制4个发光二极管依次熄灭,后亮的先灭;SS=11数据并行输出,4个数据并行输入端D0-3置入1S的方波信号,从而实现发光二极管的闪烁。SS还作为选择74LS194时钟脉冲周期的控制信号,由左下角的电路可以看出,CLK==CP+CPSS,只有当SS=11时,即对74LS194进行预置数时,亮或灭两状态维持的时间才是0.5S;而当SS=01、10时,即对74LS194进行左右移位控制时,每一个状态维持的时间都是1S。

2.一问多解分组探究法

鼓励学生对于同一问题寻求不同的方法来实现,从而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为了节省学时,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讨论、设计、仿真和实物实验,并各自、结合分析结果直至归纳总结。例如,对于同样容量为8的加法计数器,我们可以通过上升沿触发的D或下降沿触发的JK触发器构成异步计数器,还可以通过逻辑分析构成同步计数器。由于所用触发器的触发沿不同,所以构成相同容量的异步加法计数器的连线不同。当然还可以采用不同的集成计数器通过清零功能和置数功能都可以实现,三个芯片的清零和置数功能既有同步、异步之分,又有有效电平的高、低状态之分。所以当采用不同的芯片分别通过清零功能或预置数功能实现容量为8的加法计数器时,所需的控制电路进行仿真验证。我们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十组,进行电路绘制仿真,各小组同学结合起来分别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然后相关组同学再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出采用不同芯片实现计数器时的实现方法。分组探究同一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在不需要增加教学学时的前提下,既鼓励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热情,又训练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

3.结语

本文介绍了应用Proteus进行“电子技术基础”研究式教学的实践过程。在这些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仿真实验、分析仿真结果,起到了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和探究。我们通过这样的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探索了一条以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为灵魂的本科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仲伟合.论大学生四种能力的培养[J].武汉:中国高等教育,2010,15(9):34-36.

[2]陈波,陈梅,方敏等.电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2(5):50-52.

[3]高先和,王俊,谭敏等.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与实践[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3):110-111.

[4]周润景,张丽娜,刘印群.PROTEUS入门实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9):2-8.

[5]朱清慧,张凤蕊,翟天嵩等.Proteus教程――电子线路设计、制版与仿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9):3-6.

[6]周灵彬,任开杰.基于Proteus的电路与PCB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8):1-2.

[7]罗会远.“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工科专业创新教育中的应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23:311-313.

篇5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中学历史课;实施方式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对高中历史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指出: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这就告诉我们,高中历史课教学,不仅教给学生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注重探究学习,在探究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落实历史课程标准,必须采取探究式教学

“注重探究学习”是课程标准所明确要求的教学目标。历史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学活动以历史教材为基本内容,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发展技能、培养能力及情感体验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客观地说,历史探究式教学是合乎高中历史新课程基本理念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首先,从历史学科的教学特点看,探究式教学更具现实性和可行性。一方面历史知识具有综合性、多样性、时空跨度大,知识范围广,这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探究空间和思维空间;另一方面,历史学科“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要求我们只有广泛地收集史料,并对这些史料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弄清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如何发生。

其次,探究式教学正是让学生自己正确认识历史的科学方法。实行探究式教学是切实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全面实现高中历史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打破了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价值取向的狭小传统的教育理念,追求学生终身发展的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历史课探究式教学,真正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切实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也是学生关注自己获取知识并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过程的过程,探究式教学强调的是如何得出历史结论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论,因此这种教学模式更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更能全面实现新课程的目标。

再次,从高中生的特点来看,他们的身心处于青春早期,思维活跃,求取真知的欲望非常强烈,加上现代物质条件和文化条件促使他们成熟较早,他们思维活跃,自我教育能力也逐渐成熟,他们关注社会,具有一定的思考、判断、分析社会各种现象的能力,能对直观的历史知识作出较全面的分析。高中生身心发展的这一特点,正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必备条件,使探究式教学的开展成为可能。

二、根据历史课的教学特点,实施探究式教学

历史课程有其自己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根据历史课的特点,开展探究式教学,教师应按照历史课教学的要求,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不容否定,由于学生个体的认知能力存在差异,加上探究的内容也有难易之别,因而“自主探究”的成果也会参差不齐。因此,不能简单从事,更不能搞一刀切。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必须很好地把握两个根本的问题:“探究什么”和“怎样探究”,才能确保探究式教学的真正实施。

一方面,继续设计过程中要确定探究的目标。尽管教学资源呈现多样化,但教材无疑是教学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这就要求师生的教学活动要紧紧围绕着教材的内容进行。须知,“教材内容”仅仅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教师必须把这些素材进行加工处理,依据“教学之规”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探究的目标应该是探究“教学内容”,即探究“历史知识”和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并通过探究过程丰富学生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全面提高学生学科能力。

另一方面,要确定探究的内容。历史课堂探究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首先是新的历史教学大纲提供的所有十六个参考题目;其次是教材中涉及的史学界有争议的问题;第三,教材中的疑点和难点;第四,历史现象的规律性认识及学习方法的归纳;第五,“以史为鉴”,运用历史上兴衰更替来解读当今问题。我们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一定要贴紧教材的内容进行目的的明确的探究,才能保证不偏离探究的方向。

第三方面,是要选择探究的形式。历史问题探究形式很多,但是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即小组合作探究、独立探究、师生合作探究、讨论式探究、辩论式探究等形式。我们具体要采用什么形式,应根据探究的内容而定。当然,对于一些探究问题难度不大,历史已经有了基本定论的,可采用独立探究形式。

三、不断完善历史探究式教学,提高历史教学实效

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控探究的全过程。探究式教学置学生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但是,学生的学识水平参差不齐,探究或研究的方法欠缺,他们提出的问题、观点、提供的素材及研究方法不免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因此,无论是探究问题的提出、情境的创设,还是探究和成果交流,教师要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在实施探究的各环节中要注意理论指导、方法指导和技术指导,确保探究活动朝着预期的方向前进,争取探究效益的最大化。

要注意把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与基础学习相结合。问题探究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方法和手段,但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探究活动就会“寸步难行”,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基础学习为探究活动提供理论指导、素材及方法等,探究又促进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学生基本技能的全面提升,教师要注意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使探究式和基础学习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四、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探究学习

篇6

一、中澳两国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分析

1.澳洲高中物理教学特点

课堂教学实践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学习活动,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澳洲因独特的国家发展历史和传统在教学实践方面有一定出众之处。澳洲高中物理课堂重视一手现象或数据支持对物理定理定律等知识观念的支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通过逻辑推理与探究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强化学生对科学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认识。物理课堂中相关理论性知识较少,相对更多的以各类支持科学定理的证据为主,在物理授课过程中,注重结合现实问题加强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丰富教学实践形成,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学组织方面,澳洲物理课堂教学主要采取全班集体学习方式,比如讨论式和演示式教学等,课堂教学注重基础知识,超过90%以上的时间都用来学习新课程内容,另外还积极鼓励学生组织开展各类试验活动等。物理学习内容方面,主要以物理科学框架内的知识和内容为主,重视科学本质的引导学习,比如科学与政治和历史的关系,科学本身的价值,在科学试验过程中,尤以规范的科学知识占据突出地位。在物理课堂上,知识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也是另一教学特色,即所谓的强关联,比例超过50%以上。另外,还积极引导学生利用推理或探究法完成知识的理解与联结[1]。学生学习行为方面,澳洲物理教学课堂多采用互动讨论形式,不同年级实践活动实践分配情况不同,学生独立实践活动中更多的以锻炼观察力为主,少数需要制作模型或者记录试验数据与现象。澳洲高中学生能够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仔细充足的观察配合试验研究设计验证结果的可靠性,这也决定了高中学生在物理课堂中更多的会使用一手数据或现象支持问题的解决。

2.国内高中物理教学特点

国内高中物理教学重视知识之间的逻辑性,教学知识体系构成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物理学本身作为被体系化的学科,我国教材设计和教学实践都习惯性按照系统思路进行,从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到原子核物理学,系统条理严密且完整,虽然在巩固基础知识与概念方面效果不错,但是容易影响学生学习情趣和积极性。与以往相比,经过新课改之后,新的高中物理教学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除去坚持以往系统性优点之外,还重视应用知识和技巧的学习,提升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当前高中物理教学重视提升教学质量的多样化探索,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中在力学和电学方面降低了理论和计算难度,简化并删去了一些复杂规律的解释,针对学生接受能力做出了深度与广度上的变化。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高中物理教学中增加了学生必修课与选修课之分,必修课稳固知识框架,选修课则加深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且形成了螺旋式的学习上升过程,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实践教学。

二、中澳高中物理教学比较结论

中澳高中物理教学方面的比较主要可以集中在三大方面,分别是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试验探究。通过比较中澳两国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经验,在分析二者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异同点,以更好地促进国内物理教学的发展。

教学观念上,两国都积极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澳洲提倡每个学生都重要的教育理念,中国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二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是在教学实践表现方面有一定差别,这主要源于二者国情、历史和教学思想的不同。比如澳洲重视学生在学习上获得身心健康成长,并为社会做出贡献,我国受传统以教师为中心教育思想影响,在真正转变观念影响实践教学方面还在努力阶段,还需要一段发展时间才能够成熟[2]。

教学方式上,两国都积极提倡物理学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探索方式,澳洲提倡创设合理物理情境,联合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知识的自主构建,国内则是教学使用诸如启发式、情景式、探究式教学方法等从知识、情感、能力三方面对学生产生影响,极力走出以往传统灌输式教学的老路。

篇7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课堂教学观;高效能教学;教学学术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8381(2012)03-0088-05[HT〗

在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的今天,大学教育质量已成为社会和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活动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大学课堂教学是大学教育的基本途径。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大学教育质量的关键。长期以来,不少大学教育研究者和管理人员对大学教学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是从教师的角度看问题的研究,或者是把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学任务的承担者和责任人进行研究。几乎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忽视了对学生这个教学主体的研究,很少关注大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大学生对教学的看法。

大学生是大学课堂教学的主体。大学教学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的统一活动。大学生是大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是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体现者。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有效交往的教学,是因材施教的教学。教师要与学生有效交往,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须了解学生的需要,了解学生对教学的基本看法。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基本看法就是学生的课堂教学观。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揭示大学生的课堂教学观,为教师改进教学、因材施教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制定教学评价指标提供参考。

一、 研究方法与过程

本研究采用调查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本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春季参加选修课“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习的51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包括文科、理科20个学院),以“你认为好的课堂教学(高效能教学)有哪些特点多选”、“你不喜欢的课堂教学有哪些特点(多选)”为开放性题目,由学生自由作答,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编码、分类,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由于要求学生给回答要点编上序号,所以,依据学生的分类,在“你认为好的课堂教学(高效能教学)有哪些特点”维度下,共识别出18个类码;在“你不喜欢的课堂教学有哪些特点”维度下识别出19个类码。本研究仅对出现频率相对较大的类码进行分析讨论。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关于“你认为好的课堂教学(高效能教学)有哪些特点(多选)”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眼中好的教学(高效能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师生互动充分,师生关系融洽。认为“师生互动充分,师生关系融洽”是好的教学特点的达到387人,占总人数的76%。大学生是成年人,他们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对事物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他们有独立的人格,他们希望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思想与认识。那些能够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展开积极互动、对话,为学生表达个人见解提供机会的教师所组织的教学,更受学生的欢迎。

2. 教师讲课幽默风趣,课堂气氛活跃。把“教师讲课幽默风趣,课堂气氛活跃”作为好的教学特点的有252人,占总人数的49.4%。教学不只是冰冷的理智认知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流、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的非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相统一的活动过程。大学生正处在情感迅速发展的阶段,教师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在语言或行为上若能做到幽默风趣,就在无形中形成一种亲切随和的魅力,往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赢得学生的好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学生自然会喜欢这样的教学。

3. 教学内容丰富、新颖。认为“教学内容丰富、新颖”是好的教学特点的有211人,占总人数的41.4%。与中小学学生相比,大学生的认知能力、探究能力更强。大学生更喜欢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课堂教学内容愈是丰富、愈是新颖、愈是富于挑战性,就愈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这样的教学自然会被学生看作好教学。

4. 教学联系社会生活、社会实践。选择“教学联系社会生活、社会实践”为好的教学特点的有206人,占总人数的40.4%。知识源于生活、源于实践,知识高于生活、高于实践,但知识又必须回归生活、回归实践。知识回归生活和实践,主要是理解和指导生活和实践。大学的课堂教学不但要传递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和实践问题的能力。大学生活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走上社会后的地位和作用。大学生看重教学联系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也是在情理之中。

5. 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认为“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是好的教学特点的有146人,占总人数的28.6%。大学生是具有主体人格和主观能动性的人。大学生的主体能力已有了极大的发展。他们不喜欢教师把他们只当做教育的对象,当做纯粹的客体。他们希望教师把自己看作教学活动的主体,能够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或以教材为中心组织教学。

6. 教学方法多元化、方法灵活。把“教学方法多元化、方法灵活”作为好的教学特点的达到144人,占总人数的28.2%。“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没有最好,只有合适。教学目标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学生基础与兴趣不同,都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只有在教学中运用多元教学方法,才能实现多元教学目标,才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要。

7. 自由开放。选择“自由开放”为好的教学特点的有130人,占总人数的25.5%。自由是人的天性,没有了自由,人作为人的基本特性即已失去。“人在他稍纵即逝的有生之年,去审视、批判、认知,并在幻想中去创造。在他所知道的世界中,这种自由属他所有;在这种自由中,他优越于他的外在生活的不可抗拒力量。”\[1\]能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探究知识、锻炼能力的过程中彰显人之为人的自由品性的教学,会受到学生的青睐。

8. 富有启发,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认为“富有启发,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是好的教学特点的共129人,占总人数的25.3%。“我思故我在。”人是理性动物,是探究的动物。喜思考、喜探究也是人的天性之构成部分。大学生更喜欢教师为其创造问题情境,提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探究问题,启发其积极思考。大学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应当具有可讲性,能激励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那些一看就懂的问题和知识,最好让学生通过自学解决。

9. 能正确使用多媒体。把“能正确使用多媒体”作为高效能教学特点的有118人,占总人数的23.1%。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大学课堂教学,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但多媒体的使用应当满足教学目的的需要,要符合美学原则,要有利于师生交往与学生的知识建构。教师不能把多媒体作为“电灌”工具,提高“灌输”的效率,使学生在课堂上忙于抄写而无暇深思。

此外,大学生眼中的好的教学的特点还有:观点独到犀利,有吸引力;课堂有纪律;教学安排合理;对学习不好的学生多加关注;课后固定作业少;教师讲课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教师形象好,教态佳;注重育人,价值引导等。

(二) 关于“你不喜欢的课堂教学有哪些特点(多选)”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大学生不喜欢的课堂教学的特点,与大学生认为的好的教学的特点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它从批判的视角反映了大学生对现实课堂教学的看法。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不喜欢的课堂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1. 教师讲授死板没活力,课堂气氛不活跃。认为“教师讲授死板,课堂气氛不活跃”是大学生不喜欢的课堂教学特点之一的有343人,占总人数的67.3%。教师不能以饱满的热情上课,讲课平铺直叙,没有起伏,既不能以机智幽默给学生以情感愉悦,也不能启发学生思维,忽视与学生的对话交流。这样的教学自然不受学生欢迎。

2. 老师只讲自己的,不管学生。不喜欢“老师只讲自己的,不管学生”的有253人,占总人数的49.6%。不少大学教师上课喜欢“唱独角戏”,常常是滔滔不绝地讲授知识,不考虑学生的反馈,不与学生互动,不给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是一种目无学生的教学,是不受学生喜欢的教学。

3. 教师照本宣科。把“教师照本宣科”作为大学生不喜欢的课堂教学的特点有205人,占总人数的40.2%。一些教师由于对所教知识掌握不够熟悉,或缺乏教学经验,教学艺术太低;或教学责任心不强,常常上课照本宣科。教师讲不出深度,不能深入浅出,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觉得上这样的课,还不如在阅览室看书或教师把讲义发给自己看。

4. 灌输式教学,教学方法单一。把“灌输式教学,教学方法单一”作为大学生不喜欢的课堂教学特点者有179人,占总人数的35.1%。与中小学教师相比,大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意识不强。不少教师认为只要科研成果丰富、知识渊博就是好教师,这样的教师的教学一定是好教学。所以,许多大学教师习惯使用教授法进行教学,很少使用学生喜欢的研究性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单一。这样的教学自然得不到学生的好评。

5. 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有95人把“教学内容不够丰富”作为大学生不喜欢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占总人数的18.6%。教学内容不够丰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内容安排较少,教师讲得过细;二是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教材中,不能联系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无论哪种情况,都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基础知识扎实,认知能力强的学生常常不喜欢这样的教学。

6. 教师授课安排不合理。把“教师授课安排不合理”列入大学生不喜欢的课堂教学的特点者有92人,占总人数的18%。一些教师备课忽视教学过程安排,讲课随心所欲,使得课堂教学过程不够合理、完整,讲授的知识不够系统。学生难免有意见。

7. 课堂纪律差,让人烦。“课堂纪律差,让人烦”也被92名大学生列入不喜欢的课堂教学特点之中,占总人数的18%。大学生良莠不齐。在大学课堂教学中,也难免有少数学生不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常常干扰他人学习。有些教师疏于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导致课堂纪律差,妨碍多数学生的学习,影响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此外,大学生不喜欢的教学的特点还有:只讲本专业知识,不涉及课外知识;像管小学生那样管大学生;应当实践的课却在课堂里上;教师衣着不整;教师谈吐不清;教学速度过快;完成任务式教学;教师将不良情绪带进课堂;准备不充分,讲课脱节;学生人数太多,教师声音无法传到每个人耳中;教师上课没有板书等。

三、 改进大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的课堂教学观,既是大学生对大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看法,也是大学生对现实大学课堂教学的评价。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我国大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分析,笔者认为改进大学课堂教学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 大学教学的管理者与教师要增强“教学学术”意识。人们所看到的大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都是些表面现象。这些表面现象后面有其深层原因。其深层原因就是,大学的管理者和教师长期以来缺乏“教学学术”意识。大学管理者和教师只重视本体性知识――所教学科的学科知识,而忽视了条件性知识――教学理论知识。把研究学科知识的学问看作学术,而把研究教学工作的知识不看作学术。也就是常说的重科研,轻教学。因此,要真正改进大学教学工作,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大学教学的管理者与教师要增强“教学学术”意识。重新认识和正确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

2.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注重与学生互动对话。大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主要有以下几层含义:一是学生是教学的价值主体,教学的主要目的不在于传递知识,而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教学的重点,不应只是关注知识,更应关注学生。二是要承认学生是教学的认识主体,学生是教学质量的体现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教学任务能否完成的关键。大学教学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为手段。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平等对话。要防止教师唱“独角戏”,上“没有学生”的课。

3. 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适当运用教学幽默。教学是师生的精神探险、促进学生情感健康发展的过程。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热爱教学的教授们带着喜悦走进课堂,热爱学生的教授们带着期望走进课堂,带着耕耘与播种的满腔热情走进课堂,也带着一种神圣使命感走进课堂。”\[2\]教师上课,不但要以智启人,还要以情感人。

教师还应适当运用教学幽默。幽默风趣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合理地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幽默是师生关系的亲和剂。“大学教师幽默型的教学风格体现出来的最大特点是,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画龙点睛之笔,为学生开启智慧之门;一种恰如其分的幽默,引来学生会心的微笑,如饮一杯甘醇的美酒,给人以回味和留恋;哲人警句、文化箴言、大师经典、名人佳话,无一不是信手拈来,却又恰到好处,引人深思。”\[3\]

4. 大学教师要强化方法意识,运用多元方法进行教学。长期以来,多数大学教师是不大注意教学方法问题的,方法意识淡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教学方法改革,是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受制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而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是多元的和变化的,这就需要教师以权变的思想,运用多元教学方法施教。大学教师更应努力克服长期以来的习惯性的“灌输式”教学。积极运用研究型教学、案例教学、合作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或方法。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元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知识的传递,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发展。同时,大学教师要防止照本宣科。

5. 丰富教学内容,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践。大学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组织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师讲课就应该根据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的实际,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学生引导到科学技术和生活发展的最前沿,所选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应有适当的挑战性。教师所讲内容也应有可讲性。对于那些过于简单的知识,教师应当少讲或不讲。另外,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教师要善于指出知识的实际价值,要通过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社会问题和实践问题,发展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和实践问题的能力。

6. 科学组织教学,注重课堂管理。大学一般采用大课制(两节课或三节课连上)。教学任务多、内容多,过程持续时间长,这就需要教师做到事前规划,教学有序,合理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而不是随心所欲,使教学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另外,教师要教书育人,注重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对少数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要批评教育,以保证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大学生的课堂教学观未必全面、合理。但大学生的课堂教学观对我国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确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大学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应当关注大学生的课堂教学观。

参考文献

[1]罗素.自由之路\[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185.

[2]张楚廷.大学里,什么是一堂好课\[J\].高等教育研究,2007(3):73-76.

[3]王坤庆.关于大学教师课堂教学风格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8(10):61-64.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Idea of Classroom Instruction

NAN Jiwen

(School of Educatio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China)

篇8

1.理论环节较重,应用性教育不足

第一,因为理论学习较多,但专业实践性环节不足,使得部分学生出校后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空有理论知识,无动手能力,不能很快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第二,没有更多符合我国灾情国情、反映我国灾害防治的发展与现实的案例,以供教学参考和利用;第三,目前,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地质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正在建设中,如何提升我校地质工程专业教育的特色,又如何创建一套新的依托我校资源又能体现国家级特色专业的“灾害地质学”课程培养方案,而探究式教学模式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方案正符合教学科研型高校教学特点,既有我校特色又有研究应用价值,并能够反映社会需求的课程培养模式。

2.不注意角色转换,教学效果较差

专业课程教育,教师必须从单纯教育者的角色转化为对学生未来工作的参与者、组织者的角色。学生必须从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转换为未来职业培养而接受教育者的角色。我们很多教师仍然习惯于以前的满堂灌,甚至填鸭式的课堂讲授,而学生采取全盘接受,甚至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课程结束时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考核方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到了真正的工作岗位上会感觉大学学习一无所获。因此,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入到“灾害地质学”课程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有助于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二、研究方法与内容

1.目标

(1)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系列以实际科研项目为背景的研究案例,形成一套针对“灾害地质学”课堂教学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方法。

(2)将探究式教学方法贯彻到“灾害地质学”的每一堂课的教学方案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通过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养成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习惯,开启学生心智,开发创造潜能,从而培养具有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大学生。

2.内容

(1)“灾害地质学”课程的各栏目的建设主要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材料、课程通知、答疑讨论、课程问卷、教学笔记、研究型教学和课程作业,特别是课程资源、答疑讨论、研究性学习、问卷调查等栏目的重点建设。

(2)结合以上各栏目的建设,将具体的科研项目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模式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思想,推进“灾害地质学”课程教学的改革。

3.主要特色

(1)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创新能力培养教学理念。

(2)结合具体的科研项目,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灵活创设问题情境,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环境,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增加认识。

(3)落实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流和学生间的合作交流。

(4)注重教学反思,教师成为专业课堂教学的研究者。

4.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对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进行研究,了解学生向往、期望的课堂教学方式。

(2)针对探究式教学模式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各个环节间的特点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三、实例研究

1.教学基础

(1)已对“灾害地质学”教学内容进行了探究式教学方案设计,在地质工程专业高年级班的实际课堂教学中加以实施,并通过问卷调查和对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核反馈教学改革尝试的效果。

(2)笔者长期从事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评估与风险分析的教学科研工作。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结合具体的科研项目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思路

根据本研究内容的选定,通过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解决目前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推进“灾害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模式流程图。通过探究式教学,本课程可以在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通知等栏目做得会比较全面,从而极大地方便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在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答疑讨论和问卷调查等栏目的建设上,本课程不仅提供了全方位的教学材料,而且对于目前该课程的最新研究领域和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了介绍和探讨。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了学生对于该课程学习的全面了解,包括课程进度、教材选择的难易程度、对于教学在线的使用建议等。

3.教学安排

将“灾害地质学”课程教学(32课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授课前,4周):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专家咨询,对“灾害地质学”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全面设计。第二阶段(授课中,32课时):按所设计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修正完善设计方案,并通过对参与科研项目的师生进行访谈、调查问卷、问题解决能力检测等方式收集实验效果反馈信息。第三阶段(授课后,2周):在实践—分析—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设计,完善探究式教学模式及实施策略。

四、教学评价与结论

通过该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灾害地质学”中的实践教学,笔者在总结授课效果的过程中发现,本次授课班级共有35名大三学生,其中有16名学生将自己今后的毕业单位设定为地质灾害相关的单位,有10名学生准备继续攻读地质灾害方面的硕士研究生,授课班级85.7%的学生表示收获很大,尤其是对我国西南地区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有了一个全面、直观的认识和了解,这也成为他们今后学习和工作的一个重要基础。因此,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灾害地质学”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效果优良,尤其是对高年级学生的启发作用显著。

篇9

关键词: 引导式教学 舞蹈教学 创设情境

一、引导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引导式教学模式是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管理理论的一种教学模型,它以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为指导,以体验式学习理论为基础,通过教师设计有利于技术正迁移的引导式教学活动,让学习者通过个人在活动中的充分参与和体验,获得直接认知,然后在团队成员的相互交流和分享讨论中,在教师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下,激发舞蹈学习兴趣,提升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舞蹈与引导式教学特点的联系

引导式教学的本质就是以人作为活动的主体,这也是引导式教学主体性人本观特质的体现。它要求教师注意激发、引导和保护学生的自主、创造等能动性,并促进学生主体性不断地由受动性、依存性和模仿性向自主、创造等能动性方向转化。它具有主动解决和分析客体的自主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功能。它的具体特点如下:

(一)引导式教学的目的。引导式教学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个人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知、情、意、真、善、美的完满人格,并使学生通过引导式的舞蹈教学,增加对舞蹈的兴趣,达到自主学习、理解运用和继承发展。

(二)引导式教学的过程。引导式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在于,它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认知与非认知、教师与学生、教与学和教学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结合与统一,从而达到在舞蹈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两者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相互统一。

(三)引导式的课程观。引导式课程观体现了舞蹈学科的科学性与学生心理发展的统一。舞蹈教学的科学性原则主要强调,教学内容要从抽象概念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思维理念,在让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并存的同时,让理性思维起主导作用,起到“举一反三”的基础作用。

(四)引导式教学模式。引导式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启情诱思―发问尝解―释疑激创”这一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用语言进行引导,还可以运用其他非语言方法使教学方法更加综合和感性,从而使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达到和谐。

引导式教学是以体现人的主体性为特征的现代教育观,是对传统引导式教学的完善和发展。舞蹈与引导式教学特点的联系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引导式教学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教学的主要目标。现代舞蹈教学的结果,不是单单教会学生几个简单的舞蹈,诸如能够上台领舞这么简单,而是培养对于舞蹈熟练运用、自主选择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全面性。其二,引导式教学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教学的中心环节。舞蹈作为一门特殊学科,具有很多特殊性,吃苦受累在所难免。当学生在吃苦受累之后,体验到自己创作的甘甜,无疑是对他们的汗水的最大的肯定。以上几个方面正符合了现代舞蹈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今后培养舞蹈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引导式教学理论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

(一)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等因素,挖掘其创作的潜能,促进其个性的充分发展。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对每节将要教授的课程内容提前准备,要对教学中所要阐述的内容进行提前的语言组织准备,并要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无误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语言表达。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感受舞蹈艺术魅力,因为首先接触的是舞蹈形态、色彩、情感、音乐等诉诸人们的审美情感的内容,因此舞蹈形式――身体线条、肌肉能力及技巧显得十分重要,道理就在这里。舞蹈技能是概括凝结地表现人们的动作和技术能力的艺术创造,是舞蹈艺术揭示美的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舞蹈艺术如果失去了动作、技巧,缺少表达感情的舞蹈美的形式和手段,就等于取消了舞蹈艺术的存在。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发现创造的意识。学生的观察、发现过程一般是围绕着问题而展开的。因此舞蹈教师首先要把学生的某些学习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学生有了对问题观察、发现意识,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高度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进行舞蹈知识与技巧的探究和发现。

(三)善于引导,讲求实效。例如,对训练动作及组合的分配,是教师发挥创造性的重要环节。学生的条件除因人而异之外,还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如软开度较差、灵活性不强、反应和接受能力较差等,这些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解决。例如,一些教师经常安排学生在地面的训练,在扶把训练中加进一些腿部的搬、耗、压、勾、绷、关、开的训练。在中间的组合中,有时突破常规,在规范动作的基础上训练不规则的动作;在规律的动作节奏中加进不规则的动律和节奏;有时还要借鉴一些现代舞的手段,以补充躯干柔韧性和上身僵硬的不足,达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这些教学活动都是创造性的表现。

(四)教师专业技能保持。舞蹈教师在实施示范教学时,对自己严格要求,要坚持在日常生活中练基本功,保持较好的体形和体力,并保持作为舞蹈教师身体应有的协调性。这是为更好地在课堂中为学生作示范和进一步发展动作做长期的巩固。教师还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理论修养,从而为更好地教授舞蹈和培养未来适合社会所需的多元化舞蹈人才打基础。

舞蹈教学自古以来就沿用“身授法”。在舞蹈教学中,理论永远要伴着实践,边做边讲,边做边体会。在教学中最需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避免从书本到书本的弊病。手不舞,足不蹈,不算舞蹈,光说不做不能是舞蹈课。可以说,舞蹈课就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课,并且应是理论与实践联系最紧密的课。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由“形”到“神”的演示和提升,完成使一个学生由简单地模仿动作提升到形成舞蹈自我、舞蹈内在的修养层面,这种提升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学生的理解力,从而提高其舞蹈表现力。

四、结语

引导式教学理论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通过情境的创设,与学生对舞蹈新知识、技能的初步尝试应用、评价、再实践等因素有机地组合起来,从而改变了他们提高舞蹈技能的固有习惯,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喻欢.舞蹈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表演想象.大舞台,2010,(6).

[2]李欣红.浅谈职业中专舞蹈课堂教学语言的设计与运用.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3).

[3]汤凌.中专学生的舞蹈教学体验.安徽文学,2007,(5).

篇10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初中语文是承接小学和高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功底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初中语文普遍采取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们也被动习惯这种“硬灌”的教学过程,通常表现为首先教师读一段文章,然后分析一段,在分析文全部文章段落以后,进行通篇总结并通过课后简要的几个问题进行学习检验,最后在单元内的几篇文章全部学习结束以后,通过作文的方式对于语言技巧和知识内容进行知识反馈。总之,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启发性、创新性以及欠缺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不能顺应了教学发展方向,也做不到以学生为基本出发点,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容易造成学生厌学的现象出现,更别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提问式教学特点

提问式的教学模式是基于“提问”的方式的进行教学活动的展开,从学生或者教师提出问题,再到学生进行问题的研究探索,最后学生根据对问题的研究对问题进行“释疑”,最终达到完成学习任务。总之,“问题”贯穿学习的始终,通过学生自主的提出、探索、研究的过程,将书本中的现成的知识,揉碎打烂,使学生充分吸收掌握,学会探究和创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这种提问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如何切实将提问式教学贯穿于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

1、问题的精选

提问式的核心是问题的选择,那么将教学知识点与问题做到有机的结合,确保问题的有效性,可用性,使得问题过于暴露和简单,也不至于问题隐藏的过深,让学生无法下手,这是提问式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例如,在朱自清先生的《背景》一文中,朱自清先生开篇点题的写到“我最不能忘怀的是他的背影”,那么教师通过就可以通过提问,为什么文章开头要这样写,从文章结构和文章内容两个方面进行思考?通过这样的提问,一方面让学生注意文章的严谨结构,另一方面让学生注意文章内容的熟悉,同时这样也给学生以今后写作还有做题得思路,不仅仅要关注文章的内容,更要关注文章的形式。总之,通过精心的选题达到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熟悉和探索,激发其学习潜力对于提问式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2、学习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引导规范作用的突出

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体现在问题教学方式中对于问题的探索和释疑过程中,通过自主的探讨研究,使其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方法,对于今后学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必要得。例如,在学习的《沁园春?雪》一文中,借助于问题,让学生探索这一诗词的结构,写作手法,这就需要学生自主的诗词鉴赏能力,通过探索学生一定会发现,本词中的上阕都是雪景的描述,下阕则更多是作者自己抒情议论,那么这是教师就应该强化学生的对文章结构的意识,适时提出“在今后我们写作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让文章结构清晰;那么进一步提问,词的下阕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刻画手法,这个问题或许对于学生就有些困难,这是老师回答“连续用典,使得文章得气势如虹,充分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这样经过思索和探究,老师进行充分补充,强化了学生的记忆,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体探索的能力。

3、积极反馈总结达到强化教学任务的目的

学习就是不断重复和强化的过程,那么通过适当的练习尤其是对于语文学科而言,通过作文以及平时的课堂的小测验,充分暴露学生的学习弱点,以及课堂掌握的不足,通过这样的补充强化知识点。例如通过《最后一课》的学习,根据作者精彩的心理描写,进行课堂小测验,首先通过让学生找到文章中具体的心理部分,进行分析,提问其是如何表现心理活动的,在学生回答以后进行有效的补充,使得学生了解心理描写的手法有哪些(通过直接描写,环境烘托等),然后再通过其他测试题目真正达到强化的目的。

四、提问式的教学方式注意点

提问式的教学方式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对于教学内容有更加精准的把握,正因为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精准的把握教学内容显得格外重要,将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和知识点通过科学整合,达到一种小而精的提炼,才能使得后续问题提出的更加科学、能够突出重点,并且有目的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需要注意的地方是“问题”的提出。如何将教学目标和知识点贯穿于问题,使得“问题”的提出更加有效,不泛化,不能因为“问题”而提出“问题”,使得问题的提出不致于过于暴露,也不能过于隐蔽,保障问题的创造性、发散性以及启迪性,这是提问式教学又一个难点。

再次,提问式的教学方式要真正做到活泼而不失严肃,不能因为其互动性的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能够更加频繁,而使得有序的课堂秩序被打乱。因此,不仅仅要通过长期的沟通交流能够有效增进师生之间的彼此信任感,打破了学生和教师长期保持的距离,也要使得和谐、融洽成为课堂的教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