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1-22 18:01: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篇1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问题;对策

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体育课程是高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学生的均衡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不断提升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水平和质量,近年来,各个学校逐步开始对体育课程进行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在具体的课程改革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课程内容的重复性比较严重。通过调查发现,在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学习的内容重复性比较高,大学的体育教学内容与中学的教学内容之间的变化不大,除了一些少数的新的课程项目,其余的内容是很多学生中学时候就已经学过的内容,这会导致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丧失学习的兴趣。同时,体育课程的各种内容的针对性不够强,也缺乏相应的实效性。在当前的一些体育教材内容中可以看出,体育课堂上,很多学生所理解的知识往往都比较肤浅,对于所学的东西理解的程度不够。在当前很多高校的体育课程教育中,对于体育科学知识进行深入讲解的课程比较少,一般是对各种体育技术课程的学习较多,这不利于体育课程的深入发展。其次,当前很多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当前很多高校进行体育教学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方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会使得学生的厌学情绪比较严重。很多学生甚至是为了考试而进行被动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积极发挥相应的主动性,不利于体育课程效率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的体质健康的改善和全面素养的提升。第三,对当前体育课程目标的认识上有一定的偏差。当前很多高校的师生对体育课程目标的认识上存在误差,认为体育课程目标就是体育教学目标。在当前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对体育课程目标的认识误差主要有几个方面。其一,以总体的目标替代了具体的目标。不只是在大学,在任何一个学习阶段,这样的问题都是存在的。其二,对显性目标的重视程度高于隐性目标。使得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进行单纯的知识技能的教育。其三,对体育课程的具体目标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体育课程目标认识的误区不利于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不利于体育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策略分析

(一)更新体育教育观念。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是促进体育课程不断改革的基础。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应该把以人为本作为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原则和基础。高校的体育教育中的以人为本的观念的贯彻,首先需要将其体现在具体的高校体育教育目标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体育课程中贯彻,首先要明白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不仅仅是各种体育知识和技术的传授。高校的体育课程的改革,要从学生个体的发展出发,为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全面性的人才。体育课程的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的应用,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育人。在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该将育人当做是最高的目标,将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以及社会需要相结合,进行现代化教学。

(二)对体育课程的目标进行深入理解。体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不仅需要各种活跃的思维活动,也需要体力的投入。对当前体育课程目标的认知误差问题,需要加以控制,理清具体的体育课程目标。高校体育课程教育中,运动技能的提升、身体素质的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都是目标的具体部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对各个目标进行分析,掌握各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为实现具体的目标提供相应的基础。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在目标制定上,要设立多元化的目标,告别传统的单一化的目标形式,建立起一种综合的目标观念,对体育课程教学进行指导。

(三)对体育课程结构进行优化。对体育课程进行优化,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高校的体育课程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不仅要课堂、在运动场上进行教育,在任何可以利用的场所都可以进行体育教育。当前的高校体育课程结构不合理,为了教育而教育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了解决体育课程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需要高校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课程安排。将课外的体育锻炼与课堂上的体育活动进行有机的结合,将一些课外的锻炼以及体育活动纳入到具体的体育课程考核中,形成一种全新的课内外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在评价方面要不断健全课外体育活动的评价机制,促进课外体育活动的丰富,对于各种体育课程而言,应该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帮助学生能接受更全面的体育课程锻炼。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兼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结语:体育课程是高校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体育课程也开始不断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应对,以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促进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篇2

笔者联系教学实际,就体育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一些体育教师不知道如何执行《新课程标准》

自2001年起,《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广大体育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和干劲投入到改革当中,创造出许多新颖独特、颇具个性、深受学生喜爱的课堂教学模式。但也有一些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太深,加之缺乏学习和深刻反思,总感到按照《课程标准》的精神不会上体育课,其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教师不知道如何选择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传统的《体育教学大纲》规定了体育教师应该教学内容,因而体育教师知道教什么,不管规定的内容是否符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只要按照规定的内容教就行。而《课程标准》只设置了学习目标和内容框架,并未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具体教学内容的权利交给了教师和学生,这有助于教师选择更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内容,也有助于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教学。因而对于教师来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选择更好的教学内容去实现学习目标。

2.教师不知道怎样实现五个方面学习目标。《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体育课程按照运动项目划分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而是根据三位一体的健康观、体育学科自身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趋势,在确定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描述具体目标,并根据课程目标体系构建课程的内容标准。五个方面的学习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每个方面的学习目标都不能脱离其他方面独立存在。

3.教师不知道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传统体育课堂教学采用的是一种“灌输—接受”的方式,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样示范和讲解,学生就跟着照模子画样子,完全是一种“跟我学、跟我做”的模式,从而出现教师错一点,学生错一片的现象。这样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和再现知识的“反应器”,也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然,提倡新型的学习方式,并不排斥教师的示范讲解,也不排斥学生模仿练习。但教师应该少讲解和示范,多给学生启发和指导,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

二、一些体育教师不敢教授竞技运动技能

一些体育教师认为,现在体育教学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淡化竞技教学,那么就可以不要教竞技运动技能,这种观念和做法是不对的。传统体育课程实施的是单纯追求竞技运动技能的教学,过分强调运动技能教学的系统性和成人化;而且按照技能运动的方法去教学生,不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不利的。新体育课程对健康的理解有别于传统的体育课程,强调通过体能和运动技能的教学,不但要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要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

有人担心,体育课程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会影响到运动尖子人才的培养?这种担心实际上是多余的。因为学校体育不等同于体育课程,前者比后者涵义更广泛。学校体育包括体育课程、运动队训练、场地设施建设等,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为促进学生学生健康发展服务的。体育课程没有义务培养尖子运动员,体育课程是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标。

新课程对运动技能的理解有别于传统体育课程,强调运动技能不仅包括竞技运动的技能,而且包括非竞技运动的技能,只要所选的运动技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都可以纳入到课程内容的范围,这一点已被课程改革实验区广大教师所认同。

三、一些体育教师感到学习评价难以操作

传统体育课程评价内容单一,只采用教师评价;评价手段和方法单调,只重视定量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由于几十年来一直采用这样的评价方法,因此,体育教师感到操作起来得心应手。

篇3

1.制约新课改顺利实施的主要因素

1.1人的因素。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人是关键要素,这其中包括教学对象、教学实施者、教学管理者、教学辅助人员等,对于这些人员全面进行针对性的校本新课程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教师与教育管理者,他们是落实课改精神的主体,基本上都有培训经历,只是培训的针对性不强、不够专业,这有待以后完善提高。我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分层培训,如各学科专业培训、教辅人员相关理念与教育行为培训、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管理培训等,以此保证培训的有效性。

1.2政策因素。

政策因素是新课程改革进行的导航仪和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在这两年中省厅下发的关于体育教学的文件(《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全省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情况专项调研工作的通知》(陕教体〔2006〕20号),《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第三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陕西省活动方案〉》的通知)为学校有效地开展体育教学提供了保障,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具体的课程改革实施检查与评估方面还有不足,还需完善。由此可见,健全政策建设是保障新课改实施的关键之所在。

1.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外在的社会环境,二是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中轻视体育锻炼,重视智育发展,认为唯有高考才是成才的唯一路径,由此导致学生、家长等轻视体育锻炼,干扰体育教学的有效实施,在学校里亦是如此。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受到影响,这给体育课程改革带来了严重影响。

1.4设施配备因素。

“巧妇难于无米之炊”也是不争的教育事实,很多学校都停留在“巧妇”的尴尬之中。设施配备是制约体育教学实施的重要因素,例如在高中选项课中,教师配备不够,项目开设有限,或是只进行必修的教学,其他的流于形式;或是全年以安全性、演练性、游戏性的项目为主;或是就直接“放羊”。这也严重影响了教学的积极开展。

2.当前课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思想认识不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缺乏指导。

在当前的陕西的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诸多教师也只是间接,或是初步了解新课程理念,对其研究不足,并在思想认识深处还停留于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下,以技能教学为主,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有的认为,自己教的就是学生不重视的辅课,自己也就不重视,对于自己的发展也无从谈起。另外,在现实的教学中,有的学校虽然已经实施新课改,但都缺乏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无法解决,或是难以应付,对于实践操作,也都停留于必修课的教学,对于选修课滞留于教参与课标之中。

2.2教材单一,教学方向性不强。

现在陕西省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普遍采用的都是单一体育与健康教材,而大多数教师只拿到理论教材,或是只拿到教材与教参,而另外配套的实践教材却没有配备,这就使得教学较单一,只有理论教材内容,而实践部分需要教师去根据课标与教参要求自己编写教材,以此来实现教学目标。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学内容存在着不确定性与不系统性,一些教师在教学计划的编写上比较随意,导致教学方向不清,虽然完成了课标要求的身体目标、心理目标等,但在学生个性发展及其特长培养上凸显不足,不能有效、全面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目标。

2.3教法学法陈旧,缺乏创新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体育教学亦是如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大都是一些模板式的传授,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匮乏,教师仍然习惯于依赖教材,没有从课程内容的“传授者”中解放出来,课堂上一般都采用示范或讲解,即根据已经制定好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按部就班地单向传递技术,学生消极被动地配合教师活动,接受技术,学生的合作与互动没有体现,自主能动性没有得到激发,对接受性学习已经习以为常,总是习惯于技术由教师传授,习惯于从教师那里得到现成的技术;不注意技术的运用与拓展,不喜欢的项目也不善于思考发现新技术,缺乏探究与创新精神。

2.4体育教研力度不大,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高考的影响下,各校对高考科目的教研较多,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研究比较缺乏,经费投入、教研评估等方面比较落后,体育教师的科研成果也得不到重视,对一些教学问题的研究也就显得浅显,或是停留于表面现象,由此导致体育教学研究的深度不够。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育课学习情况如何进行评价反馈,没有统一的、科学的标准,对于教师的评价也没有完善的评价标准,这也导致教学只有教学过程,却没有教学结果,严重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

2.5体育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有待培养与提高。

在当前的高中体育教学中,依然存在体育教师学历、知识结构、体育技能、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等方面的问题,由此导致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很多不足之处,严重影响体育课程改革,这就要求学校及其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体育教师培养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3.对策

3.1加大政策研究力度,提供强有力的课改政策支持,同时,各校要重视体育教学,加大体育投资,丰富体育教育资源,为实施新课程改革提供条件保障。

3.2提高认识,增强健康观念,强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检查与指导,深入体育教学一线,了解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工作,从而有效地对高中体育教学进行督导。

3.3增大教材投入,完善教材配备,明确教学方向,规范教学行为,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以此来有步骤、有目标、有计划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3.4积极进行教法学法创新,大胆尝试新型教学方法的运用,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其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并熟练掌握技术技能,增强体质,愉悦身心。

篇4

【关键词】小学;科学;问题;对策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观察、实验得到真理,让学生初步学会一些简单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培养探究问题,探求新知的能力。小学科学作为学生接受科学知识的起步阶段,对于学生未来科学能力的培养和塑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但在小学科学课程改革落实过程中,并不如人意,尤其是现在阶段地方小学受到条件的限制,科学课程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深入推进,导致出现一些反常现象,让人深思,下面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想法。

一、小学科学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教师的教学工作只追求学生的语、数、外成绩,从而导致教师从事科学研究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学校只能依靠制度强制推进。长久以来教学环境简陋,教学经费不足,教学设备短缺,甚至连教师都不能满足,更别说专业的科学教师了。

1.缺乏专业的科学教师团队

近几年我单位虽然经过特岗教师和招聘等途径招聘了一批教师,但都以语、数、外为主,缺乏专业科学教师,由于受到我县教师队伍缺乏的影响,这些专业的科学教师也被安排去任教其他科目了,很难做到专任专教。上科学的教师基本是非专业的教师,教学也就被动吃力,学生又如何学的好呢?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薄弱。教师的基本技能匮乏,使得很多新的理念得不到真正的传播。学校要注意对教师的培养,身为教师也应当自觉提升自身的素质。教师本身对学科的认识,课堂教授的基本理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相当重要的。增强小学科学教育的师资,提高科学教师的素养势在必行。

2.小学科学教学设备缺乏

小学科学现有的教学设备基本是满足不了需求的,已有的教学设备比较落后、不配套,即使是有新的教学设备,也因无专业管理或管理不善而损坏、丢失和老化,导致学生分组实验无法进行,甚至很多学校还没有实验室。要想保证学生的课堂实验和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学校必须要有充足的设备和资源做支持,还要有一定的师资力量,而现实恰恰就是学校教学设备落后,教学资源严重匮乏,师资力量有待加强,完全与新课改的理念相背离。

3.加强对学科的重视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是对学生启蒙教育的重要学科。科学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科学课也是中学地理、化学、生物的基础。因而小学阶段的科学课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

受到应试教育思想和兼职教师的影响,科学课程得不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现阶段我县级以下小学基本上是把科学课程作为“副课”“搭枰课”来进行教学安排,着重应试教学。学生和家长也把科学课程认为是“副课”“耍耍课”。一般情况下,科学课程多由学校领导或面临退休的过渡人员和音、体、美教师兼职,普遍上课比较随意。

4.对科学活动的盲从和综合能力的缺失

小学生对科学的认识是肤浅的,什么是科学知识,什么是科学方法,什么是科学素养,可能没有正确的认识。他们是盲从的,可能认为教科书的方法就是科学的方法,也可能认为教师的方法就是科学的方法,全然不顾科学的本质,去经历科学研究的历程,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感受科学方法的重要性。这种盲从,导致学生机械地照搬书中的实验去探求事物的规律。

二、缓解问题的对策

小学科学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对小学科学现状的分析不是目的,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才是目的的所在。针对小学科学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如下:

1.加大资,稳定师资和拓展师资知识面

针对缺乏专业教师的现状,应每年加大招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既是科学课程的实施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科学教师的稳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科学兴趣的培养,常常跟换科学教师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师生很难融合在一起。有专业的科学教师,一定要合理安排课程,兼职教师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科学知识内涵,引导教师不断地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从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

2.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目前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学内容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探究能力、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类是以科学方法为主要内容,学习科学探究中要用到的各种技能。教学方法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方法。

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中,应该让学生学到大量简单的科学事实。在事实性知识的学习中,不能对现象进行单纯的描述,要根据先前的知识或假设,根据观察到的证据判断哪些事实有价值,哪些事实没有价值,然后进行选择性的收集,这就要用到分析的思维方法。然后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有条件的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不仅要进行分析,还要进行综合,即根据整理出的信息得出一定的结论。

3.科学课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5

一、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变化

1.注重知识来源,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新教材中,每一章节在引入新的知识时,都非常注重新的知识来源,让学生知道要学新知识是由于要解决新问题的缘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教学中的重结论轻过程向既重结论又重过程的方向发展。

2.创设问题情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教材中,课本相当重视提高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际操作得出几何中立体图形的初步概念的实验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进了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欠缺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所以要想学好数学相当困难。新教材就非常注重对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在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定义、概念的复述,加培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课改的核心在课堂,课改暴露问题最多的也在课堂。在教改的氛围下,教师都已经有意识地把新课程引入课堂,但是在部分课堂上仍存在两类问题,一是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改变;二是全盘否定老教法,脱离教学实际,花架太多。

1.课程改革存在备课不充分的问题

过去一些老师在备课时,往往只考虑研究教材,而忽视了学生自己去探究、领悟和感受的过程。现在的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交给学生。部分教师以为学生动起来后,教师就可以“解放”了。

实际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而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相反,作为教师,备课时要考虑到学生思考问题的多种可能性,讨论问题后会出现的众多结果。所以,我们应该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即以学生的求知要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

2.课程改革存在过于追求情境化的问题

相对于老教材,课改对教学情境有较高要求,新课改紧紧联系生活。教学情境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教学环境。

但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苦思冥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学生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不能迅速地进入数学学习的状态。

3.课程改革存在教师主导性作用发挥不充分的问题

新课改更强调发现式学习,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新课改的氛围下,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不敢张口讲话,不敢直接陈述结论。在改革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对传统教学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切不可因为传统教学中存在着教师讲得过多的弊病就一味地迁怒于“讲”。课堂上是不是讲,真正的问题在于讲什么、怎样讲。教师该引的要引,该问的要问,该点的要点,该讲的要讲,不仅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课程改革存在教师对课堂难以驾驭的问题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有时候,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有时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甚至令人始料不及。有时候,讨论探究过多,每个问题的解决都要面面俱到,这样就会浪费有效的教学时间,教学任务不能完成。

新课程的教学有开放性和创新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在问题需要讨论时,应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教师要做好点拨和控制好讨论的进程和走向,不要为课改而课改,为讨论而讨论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三、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反思

新课改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

1.大胆慎重地改革教材

北师大版的初中数学教材应该说是一套很不错的教材,但我总感觉它的知识体系不够系统,有些零散。为此,我在反复研究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的基础上,同时借鉴原来的教材,并对它们进行有理有序的整合。使它既能体现新课程的标准,又使知识变得系统,从而体现出数学的逻辑美以及严密性。

2.探索新的课堂组织形式

大课堂教学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但不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要想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地位,不改变长期延续的大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很难办到的。为此,我积极探索班级、小组、个人等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重点加强小组研讨的学习方式,建立起一套新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而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

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只是形式主义,对此我有如下几点思考与建议:

(1)宁少毋滥,抓住契机。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为了课堂教学形式的热热闹闹,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精心安排,要把学习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有效的参与合作学习。

(2)教给技巧,变换形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得到教师的指导,否则课上学生小组合作将得不到好的效果。教师应当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教师给每个小组成员一个职务如“记录员”“汇报员”“检查员”等。小组合作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是前后桌四人组合,还可以按程度、性别组合等。

(3)研备合作,参于合作。小组合作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那么搞好合作是提高小组学习效率的关键。教师在备课要时应备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时机等。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的参与,教师的旁观,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与,教师可以把自己也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习中。

3.逐步推行探索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在问题情景中,紧紧被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这样的课不管对学生来讲,还是对老师来讲,都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学生不仅对知识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创造”着获取知识的方法,体验着获取知识的愉悦。

篇6

一、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和航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呈现和明确教学目标,并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它是一堂有效率课的评价三维度的标准。一些教师分不清三个维度的目标,往往把它们搅在一起,造成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具体表现在:(1)教学目标不明。(2)教学目标过高、过大、过多,给教学目标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应遵循“一课一得”的原则,课堂设计不要放得太饱满,不要处处追求最佳,只要努力寻找教学突破口中的一个亮点就可以了。这样教学目标的实施才会切实可行。

二、对教材文本探究肤浅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探究是建立在认识的基础上的,它必须是学生在充分接触文本的基础上带着自己的思考而产生探究欲望的。但事实上,我们的许多教师并没有真正关注学生与文本间的交流,而仅是一种形式上的探究显得幼稚可笑。曾有一位教师教学朱自清的诗歌《春》一文时,在投影仪上播放了几张满是嫩叶、枝芽的图片,然后问图片中描绘的是什么季节。大家不言而喻,可老师为了表示一定要让学生走进新课程的探究活动,硬是让学生分组讨论几分钟,得出的结果仍是春天,理由是有发芽的枝条和绿叶。这样的问题根本无须探究。要改变这样的肤浅教学,教师首先应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了解文本的时间,包括课前的预习以及课堂上的自由诵读,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全面认识,并能做进一步的深入探究。

三、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合作交流学习是新课标的方向。在新课标积极倡导合作学习的今天,我们的教师也都在积极地实践着这种理念,但效果仍不佳。学生通常是在教师提出问题后进行讨论的,讨论声响成一片,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几分钟后,教师仍旧一声令下:停止讨论。于是学生的讨论声戛然而止。在这个讨论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更多地去关注学生讨论些什么,合作到何种程度。往往是时间不够了就匆忙结束合作学习,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合作学习只能是流于形式上的合作,它势必冲淡课堂的有效浓度。而且这种形式的合作也只能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而更多的学生只能是旁听者。没有学生之间的互动,小组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这与新课标倡导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大相径庭了。

篇7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1.语言运用被语言知识操练取代

英语学习目标是交流,也就是能够运用语言。而在英语学习的课堂上,教师运用与操练混淆。操练只是为了帮助更好的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它是一项重复性的教学活动,而运用则是真正的对语言的掌握。暂时性的操练能够帮助学生记忆,但是长久的操练只会混淆学生,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的认知。如在介绍句型“May I have …?”“This …is for …”的时候,教师往往就根据课本上的几个句子,让学生反复的读,但是却忽略了将句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2.活动设计与教学目标之间有差异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课堂学习的气氛,往往会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但是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教师很难控制场面,造成学生只顾玩闹的场面。有时教师还会为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而刻意安排过多的教学计划,使得难度提高,学生难以接受。

3.教学未能体现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接受的知识,才能算是真正的教学。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教师往往将自己设定为教学的中心,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使得学生学习效率低,课堂效率低。如“一言堂”、“照本宣科”等。

4.教师在课堂上对后进生的关注太少

学生的智力与学习能力都有着一定的差距,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这就务必会产生一批学习较差的后进生,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后进生的辅导,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大,造成整个班级总体成绩的下降。因此如何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是当前英语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的策略

1.加强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语言学习与教师所用的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双语教学的过程。教授英语的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双语能力,有一定的英语知识,还有极强的英语运用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听到的中文转换成英语的能力。这就要求英语教师有学科基础知识与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如上面提到的“May I have…”的句型,可以不仅限于在学习用具中的使用,可以拓展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这时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迅速的反应,然后拓展延伸出去。因此,传统的教师培养方式有待改变,推行语言学习、学科知识学习和新的教育理论知识学习,培养出适应教学发展的教师,是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2.创设英语语言环境,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学习语言的时候,学习环境的影响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创设有效的英语语言环境,能够使英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使用学生学过的单词、句子表达来进行授课,尽可能多的让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会话交流。如,在小学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基本的单词已经学了很多,教师可在教室各处的物品上,贴上英语小卡片,如黑板blackboard、电视watch TV、桌子desk、椅子chair、书包bag、练习本copybook等等。还可以在用课室空间中张贴英语海报,如附上漫画的情景对话,如,新同学第一次见面“How do you do!”如,很久没有见面,再见的时候“How are you!”“Fine,Thank you!And you!”英语标语和标记如,“Safety First 安全第一”等,做到课堂英语化,将日常生活中的母语学习转换成英语,这样就能够使学习的效率事半功倍,真正的让学生的英语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地步。

3.活动设计现实有效,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上面我们提到教师的活动设计超出控制范围,使课堂教学难以继续;以及为了丰富课堂内容,堆积活动,使得教学内容偏难,这些都是造成活动设计有效性低下的原因。所以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活动实效性,并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一位老师讲“In a toy shop”时,他没有直接进入到对toy的介绍,而是先从同学们熟悉的数字入手,用数字来表达人民币的数字,接着再展示图片,让学生能够根据刚刚回忆的数字以及现在所学的新单词,来进行语言表达。接着教师按照每个玩具的价格卡片分发给学生,学生按照卡片上的价格,让学生用句型“This is /That's my /your /his/her …What's this /that ? It's …”找回自己的玩具。

4.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计较学生的错误与缺失,应该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给予充分考虑,正确认识个性,鼓励个性发展与表现,善于挖掘学生的创造性和潜能,做到因材施教。如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合理分配小组成员,让成绩稍差的学生负责speaking与成绩较好的学生负责talking,互相搭配,合作学习,在互相配合的过程中达到互相进步的目标。

总之,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使问题针对性的被解决,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问题;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对语文新课标教学的基本理念缺乏基础性理解。新课标中提倡学生学习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改革的突破口。它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积极和多渠道的探索学习能力,对其能更有效的掌握知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在教学中锻炼学生识、写教学被淡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够重视对学生的识、写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轻描淡写的一带而过。学生能认读,不会书写;书写潦草;错别字漫天飞。长时间下来,学生缺少积累,作文语言也就相对的匮乏。

3、教师缺乏正确的教材观。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错误的认为语文教学的唯一任务是把教材讲解给学生,导致有些老师离开了教参就不知道如何教课。新课标教学要求老师要有正确的教材观,有自己的独特性思维,而不是走老路、按着教材进行“照本宣科”。要想摆脱对教参的依赖性,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推陈出新,灵活变化教学方式,从而使得教学质量“大”起来。。

4、教师自身的素养和能力还不能很好的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由于一些教师的自身的语文素养不够,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有困难。往往考虑到自身原因而比较片面的从学科到角度和考试成绩的角度看课改,以至于在日常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自身素养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初中语文课堂低效问题成因分析

语文教学中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那么,导致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执教水平,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课堂评价有很大关系。

1、初中语文教师的现代教学观念淡薄,执教水平不高。有效教学观念仍未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表现在:(1)对学情的了解不够深入。好的教学建立在对学生的状况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案、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标。但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很少对本班的学情进行专门调研,多数教师对同学们的印象多数停留在直观判断或者过去课程学习的印象中,甚至有的教师直到学期课程结束,仍无法叫出全班所有同学的名字,也就更谈不上深入了解学情(2)时间效率观念淡薄。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的原因,很多课堂教学时间被浪费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无法得到很好的发挥,妨碍教学目标的实现。

2、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不突出,“参与”意识低,积极性不高。造成教学低效的重要原因是:学生没有真正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因为,部分同学对语文学科的特点认识不足,自我调控能力不强。语文学科自身特征决定了学习语文是个慢功和内功,不可能像理科课程可以在短时间内出成绩,而多数学生迫于升学压力的现实,往往急功近利,想在短时间内见效,取得高分,很显然,在语文课程上难以实现这一目标。于是有的同学不可避免地将时间用到其他如理、化学、数学等见效快的科目上。

3、教学评价机制不合理。新课程改革以来,虽然不少语文教师在思想上已经走出了传统教学中片面地将评价本身当作目的与终结的认识误区,充分认识到教学评价所具有的诊断、导向、激励、教学等多重功能,但具体到初中的语文课堂上,由于理念把握存在偏差、片面追求成绩,以及客观环境等方面的因素,造成高位理念、低位实践的巨大落差。主要表现为缺乏真诚的评价、缺乏宽容的评价和缺乏热情的评价。

三、为了保障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和健康运行,笔者提供了几下参考对策:

首先,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改变其以往的教学方式,对教学观念从根本上进行转变。当然,转变教学观念并不是说转变就转变的,这期间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因此,我们要继续学习并明确课程改革对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所需,从根本上对教育观念进行转变,树立并实践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有一个自我理解能力,以便能更好的讲解给学生,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快速、有效的吸收学习目标的本质。为新课标的教学开创一个全新的视野,以求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

但是仅仅靠转变教学观念来提高教学质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入手,切实有效的、灵活性的对教学的方式进行转变。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学习,促进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逐步的实现学习方式的的变革。教师在通过转变教学方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关于如何改变学习方式,提出以下几点拙见:

1、以合作为基础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中遇到难点,学生可以将自身的学习行为灵活的融入小组或团队的学习中去,展开分工明确的互学习,通过各自对于难点的见解,从而进行学习资源的有效共享。这样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加强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学习知识并运用到实践过程中来,如处理自身日常事物的生活实践,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处理与他人之间的融洽关系等等。

3、注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的途径获得知识与能力。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所在,也发展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最后,关注学科视角。既要把综合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别开来,又要把它同通常意义上的语文学科学习区别开来。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比,综合性学习具有一定的附着性,它是语文课程中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与通常意义的语文学科学习比较,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更强,它的学习目标具有

综合性,它采用活动的方式,运用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总之,教师要做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者,要从课程、教材和教学方式上进行一次大的变革。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只有努力,才能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从而进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完成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自主性,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为新课改的顺利进行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英语 交际型教学法 问题 改进策略

一、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法的发展突飞猛进,使得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最初的研究英语本身发展到研究英语这门课的使用过程。英语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从事英语教学所需的理论指导及从教技能培训,对培养合格的中小学英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对语言研究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意识到,在语言教学中,有必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交际能力的培养上而不是仅仅对结构的掌握上,因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于是,在1972年,一位英国的语言学家Wilkins(1972)提出了语言的功能和交际定义,为语言教学中设立和发展交际大纲奠定了基础。随后1981年,Johnson和Morrow共同编订的《课堂中的交际》清晰系统地提出了交际型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并为今后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起到了导向的作用。后来随着英语语言教学不断的实践和发展,就形成了目前的交际型教学法。

二、交际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随着交际型教学法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影响也越来越大。自其出现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交际型教学法以准确掌握语言的用法和正确流利地运用语言为目的,侧重于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呈现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把学生视为教学的中心,在英语教学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但是在目前的交际型英语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对交际型教学法的适应问题

由于交际教学法传入中国只有30年的历史,目前还处于研究和不断完善的时期。部分教师的业务素质难以满际教学法对教师提出的较高要求,妨碍了它的优越性的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交际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具有多重性:他既要能准确分析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并以此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又要有效地组织课堂甚至课外的交际活动,创造一个饶有趣味、丰富多变而又(模拟)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但是,很多教师对交际教学法不是很了解,没有很好地区分交际教学法和传统的教学法之间的区别。由于教师不能综合和彻底地理解这种新的教学法,从而阻碍了交际教学法顺利实施。

2.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的问题

语言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文化而独立存在。在社会生活中,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如果只具备语言能力,不了解文化差异,不具备语用能力,就难以成功地进行交际。因此,必须在教授语言的同时传授文化,只有这样,外语学习者才能具备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符合另一种文化和社会规范的交际的能力。所以说,外语教师必须重视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价值,在交际型教学法的实践中适宜地给学生提供目标语文化的素材,并对两种不同的文化进行分析比较,设计各种形式的语言情景,使学生有机会培养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避免学生无意识地以本国文化的思维定式去套用目标语,使之真正具备使用目标语成功进行交际的能力。

3.忽视语法教学的问题

外语的语法在传统教学法里起着核心统领作用,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法是语法翻译法和听说法。语法翻译法是外语教学中最古老、影响最深远,至今“仍然方兴未艾,大量使用而且相当成功”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法教学方法提倡用母语教授外语,在教学中以翻译和机械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学习语法为入门途径,强调语法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语法规则的讲解和操练成了传统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然而,在目前英语课堂教学中,广大持交际型教学法的教师强调对交际英语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情景中积极操练,忽视了外语语法的教授。词汇和语法都是语言交际的基础和框架,没有语法,我们与别人进行交流时语言就没有逻辑性和根本,就不可能达到交际的正常效果。交际虽然离不开交流双方的问答互动,但交际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知识,在对话交流中提高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语法仍是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即使是在没有强调语法教学的交际教学法中,语法还是学习者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基础。

4.语言环境的问题

交际教学法的主旨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英语语言的学习和交际能力可以通过交际被掌握并得到提高。然而,由于学生生活与学习的环境没有在他们的意识中形成迫切需要,同时,英语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又使得学生缺乏掌握交际法宗旨的激发者,因此,学生普遍缺乏使用英语的自然语言环境。只有在课堂上,才被迫使用英语来表达他们的思想,这样的学是很被动。所以,与理想的交际法的宗旨相比,我们现实的努力在某种程度上赶不上时代的步伐。

5.夸大或忽视交际型教学法的作用的问题

众所周知,正确掌握语言知识是培养交际能力的前提和保障。片面夸大交际型教学法的作用的教师总是过分强调学习交际能力是如何的重要,认为只应该用外语授课,甚至将其等同于单纯的听说强化教学,因而过多地占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会话或者只重视听、说交际能力的培养,而忽视阅读和写作交际能力的培养,甚至忽略了语言知识的传授。近年来,很多大型的英语考试中,卷面拼写错误严重,主谓语不一致,动词变化、词性和时态用法混乱等,这些现象应该引起大学英语教学界的重视。而忽视交际型教学法的教师常以自我为中心组织教学,填鸭式地讲授语言知识,教学过程交际化程度极低,往往倾向于应试教学。这种侧重传授语言知识的填鸭式教学,仅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一定的语篇能力,完全忽视了组成交际能力的社会语言能力和策略能力。因而,难以达到教学目的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6.现行考试的衔接问题及对策

考试是实现评价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尽管专家们都在强调英语语言学习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但是现行的考试制度又让部分教师不得不放弃以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式,而以考试为中心,围着考试转。为了提高考试通过率,教师以填鸭式教学为主,不断进行题海战术,使学生难以真正享受到语言学习的乐趣。广大高职学生需要承受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压力,使得他们不得不千方百计或疲于奔命地应付这些考试。值得庆幸的是,现在的英语四、六级考试制度进行了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使英语学习者从繁重的考试压力中解脱出来。但是应试教育不彻底改革,势必会影响交际教学法的实施。

三、改进策略

尽管目前英语教学法课程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来弥补不足、发展完善:

1.加强英语教法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

要求他们不仅要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还要广泛涉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各门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继而利用自身对教学内容、对象、目标、环境和学生心理有丰富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的优势,将教学实践与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师富有主动性、创造性地进行交际语言教学。因此,作为采用交际教学法的英语教师,他们必须拥有足够的经验、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应变能力。所以,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措施促进教师的成长和专业的发展,加强教学法教师的课程知识,改善教师的交际型教学法知识等。

2.加深对教学现状的了解,使得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英语教法课应及时地向学生介绍当前教学一线的现状和实践经验,以及最新的理论动态。避免只讲教学理论,忽视教学现状和教学实践的做法。应该把传统的英语教学法和交际型教学法相结合。邀请对于当前的教学现状,一线教师最有发言权的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专题讲座,请他们为学生讲一讲目前的教学现状,这对于教法课的改进和完善会大有好处的。只有这样,才能常讲常新,发挥实效性。为避免大学生不了解中小学英语教学情况,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每学期为师范生安排见习周,还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法,邀请优秀教师带领所教班级的几十名学生到大学课堂来,为师范生讲授公开课。这种方法,既让师范生了解了中小学生和课堂实际,又极大地激励和鼓舞了师范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加强第二课堂的作用

大部分英语教师在完成课堂上的教学任务之后,忽视了教学大纲对课外教学任务的规定,没有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对课内教学的重要补充作用。因为良好的外语课外学习环境、课外活动环境和其它学科的外语应用环境是课内交际语言教学的有益补充,它有利于提供真实的交际环境和学生反复操练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第二课堂的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和必要环节。

4.加强教师教学的基本功训练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职业技能的基础,是从教之根基。教学基本功训练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加强: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和课堂教学模拟训练。比如,英语课堂教学用语所用单词、句子都很简单,看起来似乎没有学习的必要。然而,由于教师所讲的每一句英语都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这就要求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必须准确、规范。因此,英语教学法课程应该加强学生语言基本功的学习和训练。

英文书写是看似简单,实则急需加强学习的内容。英语教学法课程培养的是未来的英语教师,是为学生打英语基础的人,所以对于英文书写这样最基本的知识,一定要保证学生准确无误地掌握。需要强调的是26个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在四线格中所占位置、书写笔顺以及由几笔构成的问题。这里提到的英文书写与教学基本功中的不同,这里强调的是知识方面,即应该怎样写,而教学基本功强调的是技能,即怎样写得美观。

5.考试与教学相结合

为了使考试真正起到促进英语教学的作用,必须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并合理地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完备高职英语考试制度,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首先,考查形式要多样化,英语口语考试和笔试并重,全面考查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英语应用能力。其次,实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根据学生入学英语成绩进行分层教学改革,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因材施教。经过一学年的基础英语学习后再根据专业特色需求设置专业英语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设置考试或考查方式进行成绩考核,必将有利于英语实践教学中交际教学法的实施。最后,充分发挥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以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英语统考的导向作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努力拓展英语语言学习范围,发挥交际教学法教学优点,真正把高职英语教学引向正确轨道。

如上所述的改进策略为英语交际型教学法提供了一些修正的方向,为更加完善交际型教学法提出了建议。这不仅要求他们掌握交际型教学法的理论知识,把握最新动态,还要求他们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自觉性,以学生真正运用语言为目的,把课程设置与学生的真正需求结合起来,为我国的英语教学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晓光.英语教学法课程的问题与改进策略.中学校长,2008,(6):109-110.

[2]包睿.交际法在中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5).

篇10

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互动式教学

作者简介:李祥春(1979-),男,内蒙古阿荣旗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讲师;陈金伟(1988-),男,黑龙江绥化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083)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055-02

随着社会对安全需求的加大,安全科学与工程的应用与普及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安全工程的高等教育在此方面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科教学在高等院校的中心地位是不能动摇的,它起着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是其整体水平的重要体现。建立健全安全工程学科体系,实现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知识结构的改革,对提高我国企业整体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1]然而安全工程专业的本科教育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我国高等院校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对于促进科学构建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一、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开办安全工程专业的本科院校数量迅速增加,到2011年为止,其数量已经增加到133 所(表1),但仍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由表1可以看出:在这133所安全工程专业的本科高校中,大多数高校的安全工程专业是近年新开办的,2004-2011年申办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有65所,比2004年以前的总和都多,数量增加迅速;另外,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增为一级学科。[3]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现状分析如下:

第一,由于开办此专业时间和学校综合实力不同,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第二,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率整体良好。2010年平均就业率92.6%,高于全国本科平均就业率88.0%,2012年度就业率最高的50大本科专业中安全工程专业排名第34位。

第三,各高校的安全工程专业普遍带有行业性的特点。有侧重矿业安全研究的,也有以空间飞行器控制与安全为特色的,还有以石油化工安全为主线的,“大安全”近年来也发展迅猛。

第四,安全工程专业教育具有技术性不强的特点。虽然安全工程专业是工程类专业,但是由于自身特点等因素,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很多停留在理论学习上,致使教师教得乏味,学生学得枯燥,很多学生大学读完后不具备较深的技术技能。

二、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系统严重偏离人才培养目标

很多院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十分单一,本科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发展不均衡,过分注重深厚理论基础和坚实的专业知识,走重理论轻实践的路线,没能真正掌握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实践技能。理论是实践的先行军,实践是理论的验证,因而学生必须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会学以致用。[4]

2.实习实验环节未得到充分保障

实习和实验环节是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从自身安全和生产效益出发,对大学生实习产生抵触情绪,逐渐导致了大学生实习困难。直接造成现在大多数高校在实习地点选择上采用“游击战”。[5]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实验教学环节存在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日常教学实验仪器台数不足,多数学生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有的实验教学以模型参观为主。[6]

3.教学培养环节存在许多问题

目前,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环节存在许多问题:课程体系落后,教学中没能跟随吸取学科前沿的成果。教学方法落后,课堂讲授仍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缺乏系统性,学生虽然学习了许多支离破碎的知识,但难以融会贯通。考核评价方式僵化单一,不少学校始终简单以笔试成绩为考核依据,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挖掘。[7]

4.培养成果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企业需要的是走上工作岗位能够迅速适应的毕业生,而我国目前培养的安全工程毕业生与社会的要求相比有很大差距,高校现有安全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科研水平和实验条件尽管比以前有较大的提高,但是经多年扩招后,现有的实验条件、师资力量等资源明显不足,这在新设置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表现得更加显著。所以,各高校应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培养体系。

三、提高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

1.明确教学培养目标,实现针对性管理

有关调查的结果表明,社会对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在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的设定上,在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类型上,以“两个并重型”为宜,即:通用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并重型和具有行业特点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并重型。[8]在本科四年有限的时间里,通过系统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外语语言能力;具有一定的管理知识;掌握安全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熟悉某一行业的安全工程管理和技术。

2.鼓励参与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

外国大学本科生教育中采用的一些教学方法值得借鉴,如讨论、实验、角色扮演、案例研究等。在此,提出如下方法:[9]

(1)小组讨论互动式教学。在课程学习中安排大量的课堂小组讨论及课后以小组为单位的实践活动,各小组向教师和全班同学汇报小组该课程的学习成果,各小组将讨论结果及学习成果向全班分享。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多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最后,教师可以适当发一些奖状和奖品给表现优异的学生。[10]

(2)体验及分享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是基于体验式学习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根据以往或正在经历的经验,与认知内容产生共鸣、产生融合。此外,在一些课程中邀请专业人士及刚毕业的学生到课堂上介绍各种职场经验,也会取得很好的效果。[9]

3.增加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环节,得以实现学以致用

(1)鼓励学生实验。教学实验室是大学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实践课堂。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自行制订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10]根据学生在基础、兴趣、特长和能力发挥等方面的差异,以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一套多层次、多模块、开放性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

(2)增加实习机会。学校需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增加经费投入,充分利用校外技术骨干的指导作用,使实习实践真正成为以探索为主、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实习过程中主要让学生听取工程师做各种生产工艺和安全技术的报告,请生产一线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为学生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同时进行交流座谈和答疑,最后进行实地参观。

(3)推进实践教学资源开放。加大实验室开放共享力度,推进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进实验室、进大学科技园区、进实习基地、进产学研合作基地等。各实验教学中心也要面向全校公布可供选做的实验项目,向参加毕业设计、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以及学科竞赛的学生开放。

4.利用和借鉴网络技术,实现安全工程资源整合与共享

安全工程教学应顺应多媒体网络教学大趋势,结合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和推广多媒体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11]在同一个建制下,使不同高校之间、高校与科研单位之间以及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在现有一般教室的基础上,最好再增加专用的安全专业多媒体教室、学生自主学习机房,利用互联网或校内局域网,实现师生之间无障碍的语言交流和学习互动。学校将为实验项目和实验室开放管理建立统一的管理信息平台,资助实验教学内容的数字化建设。校园网的建设和远距离教育的发展,也有利于形成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种种限制,同时也有利于在高校间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四、结语

各高校应提高对安全工程专业的重视程度,适当增加资金投入,改善教学设备,扩大师资队伍。在本科教育阶段,以培养高级安全技术管理人才为培养目标;鼓励参与互动式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加强和优化创新及实践教学环节,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双向发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和借鉴网络技术,实现安全工程资源整合与共享。合理的安全工程专业知识培养结构,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安全科学技术人才,从而加速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认识到,现代安全工程专业化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必然会存在和产生许多问题,但要坚信安全工程专业的前景是美好的。

参考文献:

[1]吕品.关于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的改革与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11).

[2]辛程鹏,王昌琪,范育青.新晋安全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175-176.

[3]王凯,李珊,潘侠,等.我国安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8(5):163-167.

[4]徐锋,张国华,朱丽华.安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

[5]张洪杰,向晓东,陈旺生.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6):172-175.

[6]宋富美,易敏.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1,8(2):103-110.

[7]洪煜,钟秉林,赵应生,等.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历史沿革、现存问题与改革方向[J].中国高教研究,2008,(12):41-46.

[8]韦爱勇.对高起点安全工程学科建设的思考[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4,(3):25-28.

[9]苏文平.参与式教学法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创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3):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