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虫害诊断及防治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22 18:01: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常见病虫害诊断及防治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常见病虫害诊断及防治方法

篇1

关键词:花椰菜;病害;数值诊断

花椰菜病害数值诊断法是在收集大量相关花椰菜病害书籍、专著的基础上,根据每种病害在生产中的重要性,再按照病害的不同性质进行分类排序,并对各种病害的症状、病原、发生条件以及防治方法进行整理总结,最后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和灰色系统理论,将病害症状信息用隶属度或灰度量化为诊断指数,在诊断中用模糊识别法进行比较鉴别,经简单加减运算求和,以和值最大者为诊断结论。此法具有内容详尽、通俗易懂、方法简便快速等优点,经回顾性验证、考核性验证及双盲试验等多种方式检验,诊断准确率可达90%以上,适用于广大菜农、基层农业人员和农业大专院校的学生以及其他园艺技术人员。数值诊断法是蔬菜病理诊断学与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信息论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蔬菜病害诊断方法,有利于推进植物病害诊断的现代化。

1 试验过程与方法

1.1 研制过程

①确定花椰菜病害的数目及名称 由于花椰菜病害数目很大,而且种类繁多,从查阅的资料中收集所有的侵染性病害,按病害出现频率的高低进行排序并分别编号。最终确定了细菌、真菌、病毒三大类中的20种花椰菜的病害作为研究重点。

②建立病害的“综合卡” 将每种病害所涉及的名称、俗称、病原的名称和拉丁文学名、病害的主要症状,以及该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等全部列出,再依次进行补充,将20种病害全部列出。

③建立症状水平项目表 将20种病害的症状逐条列出,包括病害的初期症状、中期症状和偶发症状。

④建立症状水平频数表 在症状水平项目表的基础上,进行统计,按每个病害每个症状在诊断中的定义不同进行综合评定,即症状在相应花椰菜上为害的重要程度和该病的普遍性,算出20种病害每条症状的频数,并依次给每条症状标出相应频数分值,并建立症状水平频数表。

⑤建立分数“矩阵表” 利用坐标纸,依据前述1,2项,将20种花椰菜病害的各项症状的频数制成分数矩阵表。

依据前述1项和2项中列出的病害序号和完成的病害的“综合卡”,在坐标纸最左端按顺序列出病名、序号及每个病的症状,按幼苗期、成株期等几个时期,每一时期再按叶、茎、根、花球等顺序将相应病害逐条列出,力求将病害全部列出,没有遗漏。

在每个病害的每条症状和相应病名的交叉处,按该条症状是否在每本书中出现,如出现,即划勾,将20种病害的每条症状全部划完,最后运用“主观贝叶斯评分法”,在每条症状后,依据4项中水平频数表和专家教授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标出分值,从而建立分数矩阵表。

⑥建立病组 有些病害在某个发病阶段会出现相似的症状,在判断中容易混淆,遇到这类问题便选择具有相似症状的病害放在一个组内进行鉴别、比较、诊断,并以此项相似症状作为病组名称,即建立病组比较诊断卡。

⑦建立病组病害数值诊断卡 a.制作数值诊断卡。数值诊断卡和前述第5项中所作分数矩阵表相似,表左端为症状栏,表上端为病名序号和病害名称,表末有总计量值栏。b.病名排序。将每个病组中的病害按病名序号从左至右,由小至大依次排列,填入诊断卡上端的序号和相应的病名栏。c.鉴别症状的选择。依据病组内病名排列顺序,先将序号最小的病害的症状从分数矩阵表中全部找出,然后逐条填入数值诊断卡左端的症状栏内,并在每条症状与病名交叉处填入分值,此病害填完后再依次填第二个病害的症状,依次类推,直至将所有病害的症状和分值全部填完为止。d.计算总计量值。将病组中每个病害的全部症状的分值相加,其和值即为总计量值,填入诊断卡最后的总计量值栏内。e.有关“防治方法”的说明。防治方法均按病名序号依序写在防治篇节中,待利用病害数值诊断卡诊断出病害名称后,即可按照病名序号到防治篇节中去查找防治方法,而后应用到生产中。

1.2 试验方法

使用本数值诊断卡对花椰菜病害进行诊断的具体方法可以概括为:以症找组,以卡诊病,以病求治。

①以症找组 依照花椰菜病害表现的症状,到第一节中查找病组。选准病组是正确进行花椰菜病害诊断的第一步。选病组的5条原则是:a.主要症状与次要症状,以主要症状选择病组;b.多数病株的症状与少数病株的症状,以多数病株的症状选择病组;c.发病早期症状与中、晚期症状,以中、晚期症状选择病组;d.固有症状与偶发症状,以固有症状选择病组;e.特殊症状与一般症状,以特殊症状选择病组。

②以卡诊病 a.找准病组后,到第三节中找到该组数值诊断卡。b.首先对病组第一病症进行诊断,即对诊断卡左端第一、第二… 症状进行检查,直至将该病的全部症状检查完。病株有哪项症状就在哪项症状上做一标记,没有的症状就略过,最后将所有标记的症状分值相加求和,记录下这个和值,并用此和值减去总计量值,记录结果。c.第一号病害诊断完后,再按上述方法依次对病组中的第二、第三号病害分别进行诊断,并分别记录和值及差值。d.比较各个病害和值、差值大小,以差值大的病名作为暂时诊断的病名。e.多进病组减少误诊。如果有2个病害初次诊断计量值相近,可以在病株上再选其他1,2个或多个症状分别进入其他病组,各病组仍按上述方法进行诊断。如果进入3个病组后,有2个病组诊断结果相同,即可把这个相同的病名作为诊断病害名称。f.多次诊断减少误诊。经初次诊断后,间隔一段时间再次诊断.g.查找防治方法。根据诊断的病名,依其序号在防治节中查找防治方法。

③以病求治 用此诊断卡诊断花椰菜病害除上述方法外,如果读者拥有花椰菜病害知识,看到病株症状后,即可确定发生的是哪种病,那么可以按照自己认为的病害名到第二节“花椰菜常见病名称、序号及所在病组”中找到相应的病名,再根据该病所在病组序号,到其所在病组进行核对检查症状,计算分值,具体方法同上。

有2种情况,应按下述方法处理:a.在一个病组中若有两个病最后所得差值相等时,则需再选择其他症状进入其他病组进行诊断。b.若对初步诊断的结果有疑问,可以再另找一个主要症状进入另外一个病组,若结论相同疑问应消除;若两组结论不同,应再选第三个主要症状进入相应病组,作进一步验证。通常只要症状选择准确,一次就可得出正确的诊断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回顾性验证

用原始的主要参考资料上记载的病例对数值诊断卡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即根据资料上记载的某种病害的部分症状,利用数值诊断卡进行诊断,以验证此诊断卡的可用性。

从表1可见回顾性验证共计120例,有115例与原结论符合,符合率为95.83%。

2.2 考核性验证

用未在编制诊断卡中使用过的资料上刊载的病例来验证。

从表1可见,考核性验证共计56例,有53例与结论符合,符合率为94.64%。

2.3 双盲测验

请两种人作此测验,一种是不懂花卉病理学知识的学生利用此诊断卡诊病,另一种是有多年经验的病害专家凭经验诊病。

从表2可以看出,应用诊断卡诊病符合率为95.65%,专家凭经验诊病符合率为71.25%。

3 结论

①花椰菜常见病害数值诊断卡的诊断方法简便易学,凡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会做加减法的人,用几天的时间就可以掌握,并用于花椰菜病害诊断,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②数值诊断卡的准确率高,可以准确地用于指导花椰菜生产,防治病害,且不需任何特殊仪器。所以“花椰菜常见病害数值诊断卡”便于推广使用,有利于提高花椰菜的产量和品质。

参考文献

[1] 张信,赵国防,王琦,等.植物病害数学诊断与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5-17.

[2] 赵国防,陈德芬,赵大顺,等.植物病害数值诊断概述[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1,8(3):45-48.

[3] 王就光.蔬菜病理学(华中农业大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78:80-106.

[4] 侯明生,黄俊斌.农业植物病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67-389.

[5] 王久兴.图解蔬菜病虫害防治(二)[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5-79.

[6] 朱国念,曹若彬,刘树生.蔬菜病虫草害防治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67-86.

[7] 宋元林,孙庆才,徐明涛,等.新编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31-52.

[8] 夏生广.蔬菜病虫害防治原色生态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03-126.

[9] 王就光.彩图蔬菜病害诊治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46-68.

[10] 翁祖信,剧正理,钱洪.蔬菜248种病虫害防治技术[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101-123.

[11] 房德纯,蒋玉文.新编蔬菜病虫害防治彩色图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5-17.

[12] 林彦茹.叶菜类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24-27.

[13] 祝树德,黄奔立,童蕴慧.名品蔬菜病虫害原色图谱[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5.

[14] 房德纯,关万鹏,蒋玉文,等.白菜甘蓝类蔬菜病虫害防治彩色图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34-45.

[15] 李宝栋,冯东昕.白菜甘蓝病虫害防治新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7:28-49.

[16] 房德纯,蒋玉文,关天舒,等.白菜甘蓝类蔬菜病虫害诊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3-36.

[17] 张宝棣.蔬菜病虫害原色图谱[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1:15-28.

[18] 王久兴,贺桂欣.蔬菜病虫害诊治原色图谱-白菜甘蓝类分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77-90.

[19] 李志,刘万代,景延秋.农作物病害及其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45-157.

[20] 陆家云.植物病害诊断.2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415-417.

[21] 赵国防,陈德芬,赵大顺,等.植物病害数值诊断概述[J].天津农学院学报,1998,5(4):35-37.

[22] 赵国防,陈德芬.植物病害数值诊断概述(一)[J].天津农业科学,1998,4(3):16-18.

[23] 赖传雅,袁高庆.农业植物病理学(华南农业大学本)[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79-302.

[24] Al-Kaff N S, Turner D S, Covey S N. Multiple pathogenic factors influence aphid transmission of cauliflower mosaic virus from infected plants[J]. 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1997, 103(1): 65-71.

Research on Quantitative Diagnostics of Cauliflower Disease

LIU Lili, YAO Xingwei, WEN Zhenghua, SHAN Xiaozheng

( Tianjin Kerun Vegetable Research Institute, Tianjin 300384 )

篇2

辽宁省凌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辽宁 锦州 121200

【摘 要】水稻施肥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土壤供肥性能、水稻需肥规律、肥料利用率,结合当地生产水平等因素综合分析,以土定产、以产定肥、因缺补缺,调节和解决水稻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有针对性地补充水稻所需的营养元素,实现各种养分的平衡供应,满足水稻生长的需要。

【关键词】水稻;施肥;高产

1 水稻生育特点

我市属于东北早熟单季稻作带,生育期为110~160d,从形态和田间诊断角度可分四个时期:幼苗期(萌动、发芽、三叶期);分蘖期(始期、盛期、末期);穗分化期(长穗形:包括穗分化各期,拔节期,以及外观看到剑叶膨鼓时的孕穗期);结实期即成熟期(开花期、乳熟期、腊熟期、黄熟期和完熟期)。

2 需肥规律

2.1 吸收量

水稻正常生长必须吸收各种营养元素。氮、磷、钾是施肥的主要元素,每形成100k量吸氮2.1~2.4kg、磷0.9~1.3kg、钾2.1~3.3kg,氮、磷、钾比例为1:0.5:1~1.3;硅虽不是必需元素,但对水稻有重要作用,可以增强水稻的抗逆性,改善作物品质,水稻是吸硅最多的作物;水稻对锌反应较敏感。此外,水稻吸肥量还与气候有关,营养生长于高温季节中进行的吸肥量常常大于低温季节生长的,其中以磷素最为明显,这是因为低温对植株吸磷的抑制效应最大,若以30℃时的吸收量为100%,16℃时磷的吸收量降至55.9%,而氮与钾分别降至68.3%与78.9%。

2.2 吸收率

在移栽到穗分化的营养生产中,钾的吸收量较大,占吸钾总量的31.0%~43.5%;氮次之,为26.9%~36.6%;磷较少,为15.8%~22.4%。幼穗分化到抽穗的生殖生长期,养分吸收量显著增加,氮为47.2%~53.6%,磷为44.4%~50.9%,钾的吸收已基本完成为56.6%~69%,这是水稻一生中吸肥最多的时期。抽穗到成熟期,氮吸收显著减少,为16.2%~33.3%;磷的吸收比较平稳,为33.0%左右。生育后期,水稻吸收的氮、磷仍在16%~33%。故氮、钾肥要前中期施用,同时要施好穗粒肥以保证水稻后期对养分的需要。

3 肥料施用量的确定

确定目标产量:目标产量一般是在前三年平均产量的基础上增产10%。

土壤施肥量=(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土壤养分供应量)/(肥料中有效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目标产量×单位产量的养分吸收量(水稻每1kg籽粒需N2.1~2.4kg、P2O50.9~1.3kg、K2O2.1~3.3kg)。

4 肥料施用技术

施肥是夺取水稻丰产栽培的主要环节之一。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为667㎡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粒重,它们均是在不同发育时期形成的,各期施肥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只有适时、适量分期施肥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施肥经验是看天、看土、看苗分期施好基肥、蘖肥、穗肥和粒肥。

4.1 基肥

多以肥效稳长且含元素齐全的有机肥料为主,配合一定量的化学肥料。

作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满足水稻各生育期对各种肥料元素的基本需要,使稻苗扎根后能及时吸到肥料,促进早发。

用量:有机肥和磷肥全部于耕前施用,为使基肥及早发挥作用,逐步改为浅层施用,即在干耕上水后施用,靶田时将氮、钾肥施入。一般667㎡施有机肥2000~3000kg、过磷酸钙30~40kg、硫铵20~25kg、硫酸钾8~10kg、硫酸锌1kg。

4.2 返青肥

插秧后3~7d,追尿素4~5kg。

4.3 分蘖肥

分蘖期是单位面积上穗数的决定期,也是扩大稻苗营养体为形成壮秆大穗奠定基础的时期,因此,分蘖肥要适时、适量,使之能在基肥释放的配合下尽早地促进分蘖,以达到预期的穗数。同时,分蘖肥还有助于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防止穗分化或拔节之前氮素过剩。从栽插到分蘖停止一般有35~40d,但并不是在这个时期内出生的分蘖都有效。高产栽培条件下,稻的有效分期较短,从栽秧算起只有20d左右,在早春气温较低情况下可延长到25d左右,在高温和带土移栽情况下只有15d,且早出生的分蘖成穗率高、穗形大。早生分蘖从分蘖出生到主茎拔节的时期长,有较充裕的时间赶上主茎生长,因此,追肥一般在插秧后10~15d,追尿素10~12.5kg;插秧后25~30d,追尿素8~10kg。

4.4 穗肥

拔节长穗期是决定每穗颖花数与谷壳体积的时期,对结实率与粒重具有深远的影响。此期施肥可形成足够的产量容器,即在已有穗数的基础上,使每穗颖花数与谷壳体积符合预期要求,形成理想的株型与强健的根系,使抽穗时的群体具有适宜的叶面积指数与良好的株间受光效率,为增加抽穗后的灌浆物质奠定基础。控制无效生长,减少稻株在氮素同化时消耗贮藏糖类的数量,增加抽穗前的灌浆物质贮备。

4.5 促花肥

为增加分化颖花数,有效施肥期一般在穗分化前的6d到分化后的4d,最有效是在分化前1d到分化后1d。

4.6 保花肥

为防止颖花退化,在穗分化10d左右,(有效施肥期在分化后的7~14d)一般是倒二叶抽出1/3、穗长2~3mm时施用,其用量不宜过多,一般可667㎡施尿素5kg左右,以抽穗前叶色能略褪淡为宜。

4.7 粒肥

粒肥可延长抽穗后叶片功能,增加灌浆物质,减少秕粒,增加粒重,一般667m2追4~7.5kg硫铵。对于抽穗速率不快、叶色偏浅的地块,可提早于始穗期追肥,一般田块粒肥追施不宜迟于齐穗后10d。

苹果树病虫害化学防治的优点及其注意事项

郑党军 左媛媛

陕西省乾县植保植检站 陕西 乾县 713300

【摘 要】化学防治具有杀灭快、消灭病虫害彻底、防治范围广、便于机械化等优点。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方面要避免病虫害对防治药物产生抗药性,另一方面,化学防治药物地使用要科学合理。本文就此展开论述,为今后本地区苹果树的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和借鉴思路。

【关键词】苹果树;病虫害;化学防治;优点;注意事项

按照防治原理及技术应用的不同,苹果树病虫害防治方法具体有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和植物检疫五种方法。化学防治因其杀灭快、消灭病虫害彻底、防治范围广、便于机械化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苹果树病虫害的防治。本文在接下来的内容,就苹果树病虫害化学防治优点进行了介绍,在优点认识的基础上阐述了采用化学防治苹果树病虫害应该注意的问题,为今后本地区苹果树的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和借鉴思路。

1 苹果树病虫害化学防治的优点

1.1杀灭速度快

化学防治病虫害可保证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扑灭暴发性的病虫害。苹果的红蜘蛛、蚜虫等暴发性害虫,选择恰当的药剂可在几小时到数天内全部歼灭,并有效控制其危害,保证苹果树的正常生长与结实,这一点是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所难以做到的。

1.2 杀灭彻底

化学防治对那些隐蔽性害虫(如卷叶虫、食心虫以及钻心虫等)都有着杀灭彻底的防治效果。用烟剂防治卷叶虫、用敌敌畏等有挥发性的药剂注入天牛的孔中就属于化学防治较为成功的事例。

1.3 防治范围广

任何一种害虫、病菌不管它处于哪一个发育阶段都可用化学农药将其消灭。一般来说,虫卵是比较难杀死的,而现在研制的药剂不少已经具备了杀卵的功效,例如尼索朗专门杀死红蜘蛛的卵,这样就大大提升了药物防治的范围。

1.4 可大面积机械化操作

可用各种现代化机械进行喷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防治时间。但农药也具有杀死天敌和益虫、破坏生态平衡、造成人畜中毒事故、污染环境、使害虫与病菌产生抗药性和造成药害等缺点。对农药使用中存在的—些问题,应采用积极的态度加以克服或减轻。

2 苹果树病虫害采用化学防治应该注意的问题

2.1 避免病虫害对防治药物产生抗药性

2.1.1 做好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在任何农业防治工作的开展中,抗药性的产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长时间地使用一种防治药物,或早或晚都可产生抗药性。由此,在苹果树的病虫害防治中,综合性的防治理念逐渐被人们所重视,采用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不仅可以消除抗药性的弊端,同时对于消灭抗体个体也大有裨益。

2.1.2 轮换或者是混合使用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的药剂

轮换或者是混合使用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药剂可有效延长抗菌性的发展速度。举个简单的例子,混合或者是轮换使用三种不同的药剂,当一种药剂无法杀灭害虫的时候,其余两种很有可能就会将其杀死。而且三种药剂同时或者是轮换使用,病虫害对药剂的抗药性能也是顾此失彼,大大延缓了抗菌性的发展速度。

2.1.3 及时、不断地更换药剂使用的类型

在化学防治中,一旦发现本地区的病虫害对于某种药剂产生了抗病性,就要及时更换使用另一种药剂。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种抗药性的产生一般来说有着很明显的区域特征。举个例子来说明,一旦一个区域某地方的红蜘蛛对于内吸磷产生抗药性,那么这种抗药性会迅速得到蔓延。但是,另外很少使用这种药剂的区域却可以继续使用的。所以,在使用化学发展病虫害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此外,我们必须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及时、不断地更换药剂使用的类型也不是最根本的抗药性防治措施,因为在药物更换使用若干年之后,对药剂抗药性的产生也是不可避免的。由此,我们要不断加大科研力度,研制出更新一代药剂进行防治,提高化学防治的时效性。

2.2 化学防治的药物使用要科学合理

2.2.1 严格选择施药时间,控制施药间隔期

施药时间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化学防治的质量,相关研究证明,在合理的时间内,选择药物防治对于苹果树病虫害的防治有着良好的效果。以炭疽病、轮纹病及褐斑病为例,一般在果树开花后一周时间内进行病虫害防治效果较好。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药物防治的效果会越来越差。

施药间隔期的控制对于果树病虫害的防治也尤为重要,在间隔期的具体选择中,要综合考虑药剂有效期、降水量等因素。以防治炭疽病、轮纹病及褐斑病为例,可使用多菌灵、退菌特、甲基托布津等药物防治,在第一次防治之后,考虑到其药物防治有效期,可在20~30d的时间间隔之后进行二次防治,之后每月进行一次波尔多液喷洒,这样可取的较好的防治效果。除了药效期,还要考虑到降水的因素。在上述防治炭疽病、轮纹病及褐斑病的间隔期选择中,20~30d内降雨量在80mm,二次防治后降雨量在160mm,此时进行药物防治是有效的。但是,如果在这期间降雨量有所增加,则应该适当的缩短二次施药间隔期。

2.2.2 科学合理混药,注意药物喷洒质量

在化学防治中,常常有把药物混合使用的情况。在混用期间,要做到科学合理,尽量保证药物混合之后不会产生不良的化学反应,不会降低混合后药物的毒性,不会对苹果树产生药害。在药物喷洒中,要注意药物喷洒的质量,尤其是遇到多雨的时节就更要严格要求了。要保证药物喷洒均匀、周到,同时还要控制好用量。

3 结论

总之,化学防治具有杀灭快、消灭病虫害彻底、防治范围广、便于机械化等优点。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方面要避免病虫害对防治药物产生抗药性,另一方面化学防治药物地使用要科学合理。如此,即可将这种病虫害防治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希林.苹果树几种常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1,(19):32.

篇3

[关键词] 早茭白笋 科学种植 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079-01

安溪龙门镇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不少村落的海拔在600米以上,如桂林村、观山村、龙美村等,这里有丰富的潜育型水稻田资源,山地宽阔,雨水充沛、水质优良,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加上优质的土壤资源,龙门镇成了为种植茭白的“圣地”。因而,茭白也成了这个镇的支柱产业,但由于在同一个区域内连年种植茭白,一些病虫害也不断发生,影响茭白的产量及品质,直接影响了茭农的收入。如茭白锈病、茭白胡麻叶斑病、茭白纹枯病都是其中最常见的病害。

一、病害主要症状。

1、茭白锈病:茭白锈病较易发生于同一片土地连年种植茭白,同时,一些种植密度高、土壤含氮高、栽培管理粗放的田地里也容易发生此病。该病主要发生在茭白叶片上,有时也在叶鞘上发生。初期在茭白叶片的正面及叶鞘出现零散一些黄色或铁锈色隆起的小疱斑,接着疱斑逐渐破裂,散发锈色粉状物,到病的后期叶、叶鞘的小疱斑呈现灰色至黑色,长条形,表皮不易破裂。感染该病后的茭白长势逐渐减弱,如果没有及时根治就会造成叶片枯黄甚至。

2、茭白胡麻叶斑病:茭白胡麻叶斑病伴随着茭白的成长期,特别是偏酸性的土壤、缺钾或缺锌田地、长期灌深水缺氧、管理粗放的田块更容易产生此病。如果天气比较热,湿度又比较高,种植密度大、土壤含氮高、通风透光不良、栽培管理粗放的田地里的茭白更容易发生此病。初期叶片上只出现一些黄褐色的小点,随着病情的发展,小点扩大为纺缍形或椭圆形芝麻大小的褐色斑并伴有黄色的晕圈,少数成条状。到了后期病斑边缘变为深褐色,中间呈现黄褐色或灰白色。如果没有得及时治疗就会病斑密布,很多小斑连成不规则的大斑,遇到天气较为潮湿时病斑上就会生暗灰色或黑色的霉状物,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多到一定程度时,很多的病斑就会连成块,形成坏死区,由叶尖向下或向内逐渐干枯,最后导致叶片枯死。

3、茭白纹枯病:茭白纹枯病属于真菌类病害,其主要危害是:严重破坏茭白组织和茎、叶的光合作用,逐渐削弱根部吸收能力,使茭白的营养物质积累降低。该病在田间温度22℃时开始发病,气温上升到25-32℃更容易发病,在阴雨天气的催化下迅速蔓延。该病初期,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水渍状椭圆形病斑,颜色都为暗绿色,逐渐扩大形成云纹状,最后导致叶鞘变为褐色、甚至腐烂,叶片提早发黄枯死,茭肉干瘪,不堪食用。后期表现为由菌丝体纠结而成的萝卜籽粒的菌核。细嫩的菌核呈绒球状,色泽白或乳白,老熟菌核呈海绵状,似蜂窝,易脱落,色泽为茶褐色,成熟后的菌核散落于田间表面。

二、病害症状的鉴别诊断。

茭白锈病和茭白胡麻叶斑病为叶片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得到此病的植株出现叶片枯黄,严重时叶片提前枯死,如火烧过一般。茭白锈病最突出的特点是叶片或叶鞘上出现隆起的病斑,弄破病斑处会溢出铁锈色的粉状物。而茭白胡麻叶斑病最突出的特点是叶片出现褐色纺缍形或椭圆形斑,斑外周围有黄晕,后期中心变灰白色,变为深褐色,病情严重时引起叶片由叶尖或叶缘向下或向内逐渐枯死。而茭白纹枯病主要对叶鞘产生危害,病斑呈云纹状,严重时叶鞘及叶片软腐。

三、防治对策

1、科学合理轮作,恢复地力。

可以充分利用田地资源合理地对茭田进行轮作。可将茭白与水稻等植物轮作,由于不同植物产生的病害是不一样,它们之间的轮流种植能减少菌源的传播,从而减少病害,同时,又能恢复地力。在种植茭白前应先对田地进行菌源处理,如春季种植茭白前,先将田地深翻耙平,然后借助淘米箩等工具将田间地头的菌核浪渣捞起晒干,并带到离田地较远的地方处理掉,切不可以用这些作肥料。

2、适时割茬,全面清除茭白田地的残枝烂叶。

冬季时,应在茭白植株离地1.5厘米处割茬,并全面清除下部病叶、黄叶、老叶,清理出来的残枝烂叶应远离种植田地并烧毁或深埋。

3、科学合理施肥,确保植株营养均衡。

在用肥上应采取前促(分蘖)、中控(无效分蘖)、后补(催茭肥促孕茭)的科学用肥策略。不同季节应施用不同的配方肥料,冬季要施腊肥,春季施发苗肥,并适时施用叶面肥。所用的肥料要以有机肥为主,根据不同的土壤施用不同的配方肥,在缺磷钾的田块,应注意补充磷钾肥和锌肥。

4、不同生长期采取不同的管水方法。

茭白田的灌水管理非常重要,不同生长期对灌水深度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应该以水调温,以水调肥,不可长期深灌,要做到“前浅、中晒、后湿润”,即在分蘖期要促使分蘖早生快发就应该做到浅水勤灌;发足苗后要控制无效分蘖,要适时搁田;夏季温度较高,要采取活水灌溉以降低田间温度;孕茭期适当深灌,以利孕茭。

5、不同病害选用不同药剂进行防治。

茭白锈病在病害发生之前或发生初期就要及时用药防治。治疗茭白锈病时可从10%世高可溶性粒剂25克、12.5%腈菌唑乳油40毫升、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0克、20%三唑酮乳油75毫升、40%福星乳油8毫升这些药剂中任选1-2种,在茭白非孕茭期预防2-3次。

茭白胡麻叶斑病可视病情用25%咪鲜胺1500倍液,20%丙硫咪唑(施保灵)悬浮剂800倍液,50%扑海因600倍液等每隔7—10天交替喷洒1次连续喷洒3—5次。茭白纹枯病发病初期要及时喷洒50%甲基硫菌灵,或5%田安水剂4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5%井岗霉素水利50~100ppm、40%瘟散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10~15天喷洒1次,共喷2~3次。

总之,要科学有效地帮助龙门镇的农民种植早茭白笋,需要我们深入田间地头,科学地收集病虫害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防治,从而帮助农民提高早茭白笋的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1.1水质的选择

家庭养花浇水多用自来水,但是自来水含有消毒剂漂白粉,其中的氯离子易伤盆花幼嫩的根毛,必须贮存1~2d,待氯气挥发后,水温接近土温时,方可用来浇花。磁化水因水分子的自然排列已被磁场所打乱,与植物细胞中的水分子相近,易于被植物吸收利用,所以盆花浇磁化水最好。

1.2浇水量

1.2.1浇水原则。浇水的原则是“浇则浇透,浇透而不浇漏”,即每次浇到水从盆下盘子渗出为止。另外还应根据花盆的大小、深浅以及花盆的质地而定。小盆浅,浇水要少要勤;泥盆渗水性好,盆土容易干燥,要勤浇;石盆、釉盆不易渗水,长期积水,花卉会烂根。

1.2.2浇水时期。不同的花木浇水时期不同。一是宁湿勿干型,指当盆土完全干燥后就会受损枯死的花木,这类花木要在盆土稍微干燥时就浇足水,如铁线蕨、凤尾蕨等;二是宁干勿湿型,指当盆土干透后再浇水的花木,如仙人掌、芦荟等;三是间干间湿型,指在盆土表面干约3cm立即浇水的花木,如龟背竹、绿萝等。

1.2.3浇水季节。春寒乍暖,天气变化无常,这时盆花开始萌芽、生根,需水量大,要保持盆土湿润;夏季干燥,蒸发快,浇水要加倍;秋季应适当少浇水,以免花枝疯长,影响第2年开花;冬季,多数花木处于休眠状态,保持盆土稍干即可。

1.3浇水时间

每天的浇花时间春、夏、秋、冬各不相同。花谚说得好“晨水是甘露,火水是砒霜,晚水救命汤。”这就是说,在春秋之季,上午10时左右和下午4时以后是浇花的适宜时间,而在夏季切勿中午浇花,盛夏中午温度最高,盆土与水温差异最大,这时浇花容易导致根系正常的生理活动受阻,减弱根系对水分的吸收,产生生理干旱,而使枝叶萎蔫。同样的道理,冬季宜在中午浇花。总之,“春浇中午,夏浇早晚,秋浇隔天,冬季勤看”。

1.4浇水方法

盆花浇水前必须把板结的盆土凿松,以利所浇的水及时吸收,不致从盆边冒出。最好用细孔喷壶均匀浇透水。小盆花卉的浇水最好采取盆浸法,即把花盆放入较大的水盆中,使水从排水孔渗入盆土,至盆土表面微湿后搬出,这样可防止盆土因浇水而板结,有利于盆花的根呼吸。一般阴性观叶盆花在干燥室内的特殊环境下,加上灰尘的遮盖,往往难以显现鲜艳的本色,除定时浇灌外,还应采取洒水洗尘和喷水润叶的叶面喷灌法,这种办法还可为夏季盆花在中午高温时降温消暑,以及为半夏眠花卉解除休眠而继续开好花。

2施肥

2.1肥料种类

2.1.1有机肥。有机肥是各种植物、动物体的籽实、脏器、残体或排泄物经加工、腐熟后所形成的肥料,如人粪尿、畜禽粪、饼粕、糟渣、杂草绿肥等。有机肥是迟效肥料,养分全,肥效长,使用前一定要经过发酵腐熟。

2.1.2无机肥。无机肥是化学合成或天然矿石加工而成的肥料,如尿素、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等。无机肥料肥效快,但养分单纯,肥效不常久。肥分单一,但长期单独使用,会使盆土板结,与有机肥配合使用为好。

2.2合理施肥

2.2.1施肥原则。施肥的原则是适时适量。适时是指花卉需要时再施用,如发现花卉叶色变淡,或植株生长细弱时施肥即为适时。无论何时都应做到适量,施肥过量会影响花卉生长发育。氮肥过多,植株易徒长,茎叶柔弱,影响开花结果,且易遭病虫危害;磷肥过多,会阻碍花卉生育,影响开花结果;钾肥过多,植株低矮,叶皱色褐,甚至枯萎。

2.2.2施肥时期。幼苗期生长迅速,应多施氮、钾肥,以使茎枝粗壮,根系发达;花前和现蕾时,多施磷肥,促花大色美花蕾饱满;透色和花谢后喷施磷酸二氢钾可防止落花落蕾;花期和坐果初期,要控制肥水,否则易落花落果。

2.2.3施肥季节。冬季气温低,植株生长缓慢,大多数花卉生长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一般不施肥。春秋季节为生长旺季,应适当多追肥。夏季气温高,水分蒸发快,花卉生长旺盛,坚持薄肥勤施的原则。施用有机肥料,一定要经过充分腐熟。施用化肥浓度不能太大,防止花卉“烧死”。

2.2.4施肥时间。不同的季节,施肥时间不同。一般夏季宜在傍晚施肥,冬季宜在中午前后施肥。一般施肥可在晴天气候干燥或下雨前施,雨后和连阴雨天不施;气候暖热适宜生长时多施,气候炎热或寒冷呈半休眠或休眠状态时不施;盆土干燥时施,湿时不施;陈旧盆土多施,新换盆土少施;基肥足少施,无基肥或不足多施。

2.2.5根据花卉的特性施肥。以观叶为主的花卉,如松、竹、吊兰等,以氮肥为主,可促进枝叶生长,色彩浓绿。以观花赏果为主的花卉,所需的肥料要多一些,在长枝叶时,施1~2次以氮肥为主的肥料;在花芽分化、形成花蕾和开花前的生长阶段,则应施用以磷肥为主的肥料,能使其花繁果茂。一般对于有病新移栽的花卉,暂时不施肥;在开花期的花卉最好不施肥,以免使花蕾、花朵凋落。

2.3施肥方法

2.3.1基肥。基肥施用一般采用2种方法:一是将肥料按一定比例和培养土(约1:9)均匀混合后栽培花卉,既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又可以供给花卉生长全期的营养需要。二是将肥料少许在花卉上盆、换盆或翻盆时垫入盆底,一般不超过盆土的1/10,且上面要覆1层土壤,再栽植花卉。

2.3.2追肥。追肥一般采用2种方法:一是土施,即将肥料直接施入土壤中。追施液肥要先稀释喷洒到盆土中;追施固体肥料则可均匀撒入盆土表面,上面再盖1层土掩盖。注意施肥后要浇水以利吸收。二是叶面喷施,又称根外追肥,其具有省肥、见效快的优点。通常在花卉生长旺盛期或缺乏某种元素时使用。一般将无机肥料配成0.1%~0.5%的浓度在早晨或傍晚无风时进行喷施,以使叶面湿润为宜,最常用的是尿素、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硫酸亚铁等。

3常见病虫害防治

3.1病害

3.1.1诊断及危害。①白粉病。白粉病诊断:叶面出现黄色透明小斑点,以后逐渐扩散到整个叶片,出现白粉斑,后期病斑变成灰色。主要危害月季、玫瑰、大丽菊、、牡丹、瓜叶菊、凤仙花、木香等多种花卉。②炭疽病。炭疽病诊断:叶片上出现黄褐色下陷点,并向外扩散为暗褐色圆斑,或在叶片上呈现不规则斑块,叶尖干枯并不断向下扩散。后期病斑上生有黑色小点,常排列成轮纹状,发病严重时叶片枯死。主要危害兰花、橡皮树、蔷薇类、仙人掌类、牡丹、茉莉、石竹、鱼尾葵等多种花卉。③黑斑病。黑斑病诊断:受害叶片上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黑色病斑,逐渐扩大,严重时叶片变黄、脱落,甚至导致植株死亡。主要危害月季、杜鹃、茶花、樱桃、榆叶梅等花卉。

3.1.2防治。①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适当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并应及早清除病、落叶,并焚烧,清洁环境,减少传播媒介;注意通风、透光。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1∶1∶100波尔多液保护,阻止病害发生和发展;发病早期喷抗菌剂50%多菌灵、50%退菌特、65%代森锌、75%百菌清、50%托布津500倍液,50%苯来特1000倍液。

3.2虫害

3.2.1蚜虫。蚜虫又名腻虫,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为害三叶梅、、石榴等。被害植株叶片卷曲,枝条和叶片变黄,造成叶、花大量脱落,严重时造成植株很快死亡。防治方法:用红辣椒50g,加水30~50g浸泡24h,用其滤液喷洒受害植株,防治效果很好,或者喷洒40%乐果乳油2000~3000倍液、50%灭蚜松乳油1000~1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3000倍液。

3.2.2红蜘蛛。红蜘蛛又叫火龙虫子,一年发生多代。主要为害野榆、雀梅、五针松等的叶片、花瓣。红蜘蛛的虫体似针尖大小,深红色或紫色,肉眼只能看到红色小点。被害植株叶片失绿,叶缘向上卷翻,以致焦枯脱落,造成花蕾早期萎缩,严重时植株死亡。防治方法:用柑橘皮50g,加水0.5kg浸泡24h,过滤后喷洒植株,或者喷洒三氯杀螨醇15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2000倍液进行防治。喷药时要叶面、叶背一起喷,效果更好。

篇5

一、20__年开展的主要工作

1.制定指导方案

结合烟站烟叶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站的烟叶生产政策和技术方案:为更加科学有效地指导烟站烟叶生产与收购,公司烟叶部按照各站烟叶生产实际情况制定了烟叶生产的指导手册——《石城县烤烟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手册》,手册详细说明了烟叶生产环节中各项农事操作的技术要点和时间安排,并装订成册,发放给烟技员和部分烟农,使烟技员人手一册,以便于正确指导烟叶生产。

2、严格合同管理

①科学分解计划:计划下达前对全镇有种烟意向的农户进行种烟能力评估,草签种植计划,县分公司种植收购计划下达后,将计划分解至种各村组、田段,优先分配给种烟大户和有技术、有资金、有密集化烤房的种植户。

②严格要求签订合同:严格按1100株/亩的标准约定种植面积,根据不同田块的预测产量与烟农约定不同的收购量,与烟农签订正式合同填实种植面积和收购量,由驻村烟技员作为市烟草公司代表在合同上签字,烟农也必须亲笔签字或盖章,坚决杜绝先种后签、多种少签、少种多签、种而不签、签而不种等现象发生。

③严格执行合同:通过以上措施,烟站严格按公司计划进行了收购,没有出现超收现象,维护了合同的严肃性。

3、积极做好特色烟叶开发

烟站作为特色优质烟叶开发试点之一,按照烟厂提出的要求、烟科所指导的意见严格组织标准化生产,狠抓关键技术落实:

①合理规划布局、连片集中轮作,相对集中(如湖坑村,圆田化)。

②根据中式卷烟降低焦油和烟碱含量、提高香气质含量的要求,轮换烤烟良种(品种为k326、品种为云烟87、20__年品种又是k326)。

③运用先进育苗方式方法,全面实行商品化育苗方式,以湿润育苗方法,培育无病高茎壮苗。

④采用稻草还田、撒施白云石灰、冬翻冻土、施用有机肥等,改善土壤结构。

⑤全面实行地膜覆盖,膜下小苗移栽,揭膜培土技术。

⑥100%实现了测土配方施肥,确保烟株营养平衡。

⑦全面推广现花打顶、化学抑芽技术(芽尔)。

⑧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

⑨实施采收烘烤分级保管技术落实,将收购工作前移,将提高等级纯度工作在采收烘烤阶段做好,减少收购中的矛盾,加快了收购进度,提高等级合格率。

同时通过实施采收烘烤分级保管攻坚计划,也有效减少了烤坏烟现象,减少了低次烟比例。

4、对烟农进行技术培训指导

坚持“实用、实效”的原则,开展面向烟农的技术培训。烟站在烟叶生产过程中,针对各个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提前给烟农培训,培训采用理论和现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从冬翻冻土、撒施石灰、田间“三光”、精细整地、育苗及苗床管理、平衡施肥、盖膜待栽、大田移栽、农药合理搭配使用、揭膜大培土、水分管理、化学除芽、现花打顶、全面推广不适烟叶处理技术,成熟采收、鲜烟分类、顶叶带杆烘烤、烤后烟分级扎把等技术等方面进行培训。在每次培训时进行烟草有关知识和综合防治技术讲座。由公司烟叶部安排人员对烟技员进行先培训,再由烟技员下村对烟农举办培训班,使烟农能掌握农事操作的技术要点,确保各项技术推广普及。

二、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1、取得的成绩

①面积落实方面

在白莲与烟叶争面积的情况下,烟叶价格仍不尽人意的情况下,烟草肥料与烤烟用煤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在全县烟叶种植面积整体滑坡的情况下,烟站克服种种不利于种烟的困难,积极寻求政府的支持和民众的帮助,群策群力,万众一心。最终完成烟叶种植面积5900亩。为了稳定烟站烟叶生产种植面积,镇政府和该站针对20__年的烟叶生产情况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烟站给予坚决贯彻执行,并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确保了全年种植面积的完成:

㈠采取乡镇成员挂片,烟技员包村的方式,每月绩效工资与挂片区月度工作完成情况挂钩的办法,层层抓落实强化检查与考核,激发全体员工抓好20__年烟叶种植的面积工作。

㈡加大了宣传种烟优势,保证各项优惠政策宣传到位,烟站印发了20__年烟叶生产优惠政策宣传单并向广大农户发放,并在各村、组、屋场公共场所张贴,同时要求各驻村烟技员采取开群众会、发信息的方式进行宣传,与广大农户座谈算好对比细帐,稳定老烟农,发展新烟农。

㈢与广大乡、村干部协同作战,帮助烟农解决种烟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采取实施烟水工程项目的地段规划种烟,干部职工带头、合伙种烟等措施稳定种植面积。动员烤房户按烤房容量种烟,协调好土地流转,鼓励大户种植、消灭种烟空白村等方式扩大种植面积,一季稻田块种植等途径挖掘种烟土地潜力,总而言之就是想方设法保面积、扩面积,稳定老烟区,发展新烟区。

㈣今年在面积较难完成的情况下,烟站员工自发种植烟叶232亩,人平18亩,分布全镇各村,给烟农起到表率作用。

②烟叶烘烤方面

今年烟站在湖坑成立了烟草合作社,同时组建了专业化烘烤队伍,充分发挥烘烤工场的作用,使周边烟农放心在工场烘烤,烤后烟叶质量与往年有大幅度的提高,烟农满意,效果明显。

③烟叶收购方面

烟站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监督管理,强化责任意识,努力做到“三个一样”和“十个不准”。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烟农利益至上”原则。坚持拒收大把头、低次烟扎把、掺杂使假、霉烂变质烟。认真执行收购标准,坚持对样摆把收购,真正做到平稳、公平、公正、公开收购烟叶。牢固树立等级质量意识,提高烟叶等级纯度。加强收购监管,强化督促检查,保证了烟叶收购工作顺利进行,努力提高服务意识,提升服务烟农的水平。确保了烟站在20__年烟叶收购14039.058担,其中散叶收购3200担,平均斤价10.94元,上等烟比例占53%,烟叶收购历时50天。

④安全工作方面

20__年,烟站在县局的领导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紧扣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等重点,紧扣重大活动和敏感时期、重要环节、重要岗位。确保了各工作的安全稳定,并通过各项安全教育,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通过齐抓共管,打造全体员工关心和支持安全工作的局面,确保了员工人生安全、单位财产安全和网络信息安全,使烟站正常的工作秩序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2、存在的不足

(1)部分种烟区病虫害防治不力。客观原因:今年出现长时间降雨天气,洪灾泛滥,病害发展严重,特别是青枯病,烟农无法及时用药或用药效果差,防治效果不明显。主观原因上:技术力量薄弱:烟农卫生操作意识不强,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部分烟田存在积水、田间卫生差、开“三沟”不规范等现象,人为造成病害的发生、流行。站基层人员对病害的识别能力还不够,对烟草花叶病、青枯病、赤星病、气候性斑点病、空腔病、缺素症及虫害等常见病不能果断诊断和识别出来,有少数病害到了较严重的程度才开始用药或少数烟农没有在烟技员的指导下就自行乱用药。此外部分烟农综合防治意识较差,认为病害的发生、发展归功于天气,采取防治措施也是无济于事,对药剂提前预防意识淡薄,见病治病的思想较为严重。由上一系列原因而造成病虫害严重的现象。

(2)少数烤坏烟现象仍然存在

尽管烟技员在采收烘烤期间做了大量工作,也得到了绝大多数烟农的积极配合,但仍出现了以下几种常见烤坏烟情况:以烤青现象较为突出,特别是密集烤房顶层烤青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密集烤房蒸片烟叶比例有上升趋势;烤后烟叶颜色暗淡;粗筋片、上部烟叶比例偏高问题较突出。除了在思想上没有得到正确认识和在烘烤技术上没有规范操作外,还存在以下几点原因:采收成熟度标准不一,存在采青现象,同时也存在采收过熟现象;合理装烤技术不够规范,密集烤房争位置装烟比较普遍;盲目使用风机高低速档位、不能正确判断烟叶变黄程度与失水干燥程度协调同步;忽视了湿球温度在各阶段的稳定,有许多烟农都没有认识到湿球对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

(3)砍烤落实不到位

砍烤技术是近年来烟草公司推广的一项提高上部叶质量的实用性技术,该项技术有效地解决了上部叶难烘烤、烟碱含量偏高、杂色面大、可用性不高等问题,明显改善了上部烟叶外观和内在质量。是提高烟叶质量、提高烟农效益的一项技术。烟农思想认识却不够到位,没有砍烤意识。造成砍烤不力,分析其主要原因有:砍烤烟叶下烤后茎部失水变干变硬,难于分开和运输;烤房容量不足,不能把顶叶一次性全部装下;加上烟农在砍烤期间家庭劳动力少,既忙于烟叶和白莲采收又忙于水稻种植。分不出更多的时间来做砍烤烟叶下烤后的分烟工作。

(4)大田长势不均,参差不齐现象普遍。

村与村、组与组之间,田段与田段,农户与农户之中都存在烟叶长势不均现象。原因:除山区与平地有气候日照差别外,主要是施肥方法与移栽技术上的原因,膜下移栽基肥施在烟株两侧,栽后再盖膜遇雨天易流失肥料,其次是追肥不及时,管理不到位(如膜下苗,扩膜扒兜过迟,导致烟苗老龄化,生长受滞)。

(5)现代化农业建设工作有待完善

三、2013年工作打算

1、稳定面积,确保种植任务

烟叶种植面积是烟叶发展的根本,确保面积永远是烟草站不变的定律。全力抓好面积落实,为完成任务打牢了基础。全站员工尽力抓好面积落实工作,争取到了各方的支持,加强与镇党委、政府的协作,联手解决面积落实中遇到的土地流转、生产资金、劳力短缺等困难,为面积落实铺平道路。早安排早部署2013年烟叶工作,在今年烟叶收购结束后,及早安排2013年烟叶生产工作,营造良好的烟叶生产氛围,落实种烟田块,切实落实和加快翻耕整地进度。达到保面积、扩面积的目的。

2、合理规划,建立现代农业点

为完善现代农业建设工作,烟站2013年以湖坑烘烤工场为中心点,建立一个从解竹排、山背、庙背至寨头、湖坑、野鹅墩、黎明、扬家等7个小组集中连片的烟草现代农业示范点。合理规划布局,按照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标准,严措施,严要求,实行全程规范化,阶梯式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的烟农档案信息,阶段技术完成情况上墙公布,建立激励机制,奖促并举。

3、统筹安排,做好收购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好县级工作方案和制度,统筹安排好站内烟叶的收购、运输工作,扎扎实实做好烟叶收购工作,继续全面推行预检收购。对量小的村、小组、偏远地方的烟农、种植量小的烟农的烟叶实行一次性收购,减少烟农运输费用和售烟用工。培养烟农对烟叶分级分等的能力,计划达到预检效果,提高烟叶收购工作效率,使后期的预检和收购更加容易快捷。

篇6

[关键词]农田栽参;根腐病;苏子;粗提物;抑菌作用

[Abstract]Root rot is one of the major diseases of Panax ginseng cultivated in northeastern farmlands This study aims to identify pathogens that causing ginseng root rot disease, verify inhibiting effects of perilla crude extracts on the pathogens and present the basis for control of ginseng root rot. The species of root rot pathogens was isolated using the tissue isolation The morpholog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train contained two forms of conidia, one was sickleshaped or columnar and the other was large oval There were obvious separations in the conidia Based on the molecular analysis, sequence of 18s rDNA from this strain showed 100% homology with that of Fusarium oxysporum JF8074021 by Blast The results confirmed that F oxysporum was the pathogenic strain for root rot of ginseng cultivated in farmlands Inhibiting effects of perilla crude extracts were evaluated by the method of Oxford cup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050 g・L-1 of the perilla crude extract showed better sensitivity on the pathogenic strain, and its bacteriostatic diameters were 1175 mm The species of root rot pathogens of ginseng cultivated in farmlands was confirmed in this study Our results presented materials for exploitation of botanical pesticide against root rot, and guaranteed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ginseng cultivated in farmland

[Key words]ginseng cultivated in farmland; root rot; Perilla; crude extract; antibiotic activity

doi:10.4268/cjcmm20161004

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 为五加科人参属喜阴植物,号称“百草之王”,为东北三宝之首,是驰名中外的珍贵药材[1]。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益智等功效[2]。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有广泛的作用,可提高人的体力,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非特异性抵抗力[35]。中国是世界人参主产国,其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6]。伐林栽参是目前中国主要的栽参模式,每年约上万亩的林地用于人参栽培,伐林栽参极大地破坏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7]。为保护森林资源及生态环境,从根本上解决参、林争地矛盾,近几年国家明令禁止林业部门新批“去林栽参”[6]。研究表明,农田种植人参的商品质量和药用质量不但没有因为生长环境的改变而受到影响,而且优质率比园参提高24%以上;在农田土六年生参根中分别检测出16~19种微量元素,园参根中仅测出14种[8]。因此,农田栽参是保障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9]。

农田栽参常伴有多种病害混合发生,如根腐病、锈腐病、猝倒病、立枯病等。其中,人参根腐病害是最普遍、危害性最大的病害之一,发病率约50%以上[10]。人参根腐病株主要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腐皮镰刀菌F solani侵染所致,为半知菌类镰孢菌属真菌,主要为害幼苗根部和根茎部,根腐病株地上部初期无明显症状,中后期叶片由绿变黄,最后萎蔫死亡[11],直接影响人参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国内外对西洋参[12]、三七[13]等人参属植物根腐病原菌的研究已经取得较大进展,但对农田种植人参根腐病原菌的研究及防治罕有报道。

绿肥轮作是改良农田栽参土壤,降低病虫害的方法之一。常用于绿肥的作物主要包括紫穗槐、苏子、胡枝子、三叶草等,其中苏子作为绿肥种植可减少无机肥的使用,有效改善土壤物理结构,降低人参病虫害的发生,其总产和平均单产均超过老参地[14],对于提高农田栽参的人参产量和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苏子茎叶粗提物对深部真菌[15]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16]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罕有关于苏子对人参根腐病害防治效果的研究报道。因此,本文通过确定栽参农田中人参根腐病株病原菌的种类,并证实苏子粗提物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为农田栽参中根腐病的防治提供依据,进而保障农田栽参的顺利开展。

1材料

11供试样品根腐病菌种采自东北农田栽参基地(1268°E,4239°N)的人参病株根部,病株表现为茎部腐烂,叶片枯黄。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进行无菌培养病根,分离纯化获得菌株;苏子Perilla frutescens Britt由农田栽参基地提供,撒播种植3个月后,采集苏子植株备用。

12试验试剂及仪器甲醇,分析纯,批号20141204,北京化工厂。乙酸乙酯,分析纯,批号20140312,北京化工厂。PyrobestTM DNA Polymerase (货号DR005A,日本Takara公司)。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北京库莱博科技有限公司,货号PM0520500G),牛津杯(上海鲁硕实业有限公司)。

2方法

21病原菌分离按常规组织分离法[17]对人参病根进行分离试验:将病根用清水冲洗干净,无菌条件下,放入70%乙醇中消毒2 min,再放入01%升汞中灭菌30 s,无菌水冲洗病根3~5次,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采用灭菌刀取病根的病健交界处组织(3 mm×3 mm),将组织块置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上,25 ℃恒温培养。每天观察,待组织块周围长出菌丝并形成菌落时,转皿纯化以获得纯化菌株,4 ℃保藏备用。

22病原菌形态学鉴定将分离纯化得到的病原菌株接种于PDA平板上,28 ℃培养3 d,肉眼观察单菌落形态、色泽等;挑取生长状况良好的菌丝、孢子制成临时装片,于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形态、孢子形状、孢子隔膜及隔膜数量等性状,并依据Booth′s镰刀菌分类标准[1819]进行鉴定。

23病原菌分子生物学鉴定基因组DNA的提取:挑取致病菌菌丝接种至PDA培养基上,25 ℃培养3~5 d,待菌丝生长旺盛,用灭菌刀刮取适量菌丝及孢子至2 mL的EP管中制成悬液,采用改良的CTAB法[20]进行DNA提取。

18s rDNA全序列分析[21]:采用18s rDNA通用引物NS1(5′GTATCATGCTTGTCTC3′)和NS6(5′GCATCACAGACCTGTTATTGCCTC3′)对供试真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反应体系为:基因组DNA(50~100 mg・L-1)1 μL,Pyrobest DNA Polymerase 02 μL,10×Buffer 25 μL,dNTP 25 μL,正向引物F(10 μmol・L-1)1 μL,反向引物R(10 μmol・L-1)1 μL,双蒸水补足至25 μL。以未加模板的样品为对照,用于PCR体系的检验。PCR反应条件:95 ℃预变性3 min;95 ℃变性30 s,50 ℃退火45 s,72 ℃延伸1 min,共计30个循环;最后72 ℃延伸10 min。PCR扩增产物经10%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后,产物送北京美吉生物公司进行测序。将获得的序列信息与NCBI数据库中已知种序列进行比对,以确定病原菌的分类地位。利用MEGA 606中的NJ(NeighborJoining)法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

24病原菌致病性检测采用根部切伤接种法[22]进行接种。将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在PDA上培养5 d,选取生长健壮的一年生人参苗并将植株根部切伤。刮取培养基上的菌丝并制成浓度为1×106 cfu・mL-1的孢子悬浮液,浇灌在人参苗根部(10 mL/株),每处理重复3次,以只浇灌清水为对照。接种3 d后,每隔12 h观察1次,记录发病情况。接种植株出现症状后,比较其症状与田间症状是否一致,并对具有典型根腐病的植株进行病原菌分离,比较分离前后得到的病原菌菌落形态、色泽、孢子等特征是否一致。

25苏子抑菌物质的提取取10 g阴干的苏子茎叶,切碎,以料液比为1∶10加甲醇浸提过夜,收集滤液置于250 mL蒸馏瓶中,减压浓缩后,加入适量蒸馏水多次洗涤蒸馏瓶,乙酸乙酯连续萃取两次洗涤液,合并萃取液,旋转蒸干。甲醇溶解浓缩产物为母液,采用甲醇将母液稀释为025,050,100 g・L-1,4 ℃保存备用。

26苏子提取物抗菌试验采用牛津杯法[23]。取20 mL灭菌的PDA培养基液体加入无菌培养皿中,待其凝固后吸取400 μL的病原菌悬浮液均匀涂布,将无菌牛津杯放置在该培养基上,每个平板均匀放置4只牛津杯。本试验中设置4个质量浓度梯度:0,025,050,100 g・L-1,检验不同浓度梯度的苏子提取液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其中0为甲醇溶剂,作为对照。吸取200 μL的苏子提取液至牛津杯中,并在每个平板留一只牛津杯作为空白对照。平板放置28 ℃培养箱中,培养3 d后观察并记录数据。抗菌圈试验判定标准:抗菌圈直径大于20 mm为极敏感;15~20 mm为高敏感;10~15 mm为中敏感;7~9 mm为低敏感;小于7 mm为不敏感[24]。数据为3次试验的平均值。

3结果分析

31人参根腐病的发生情况及危害农田栽参模式中,根腐病是一种普遍的土传病害。调查发现,靖宇县农田栽参基地的20个人参种植棚,12个棚内发现人参根腐病害,发病率为60%。植株发病初期,病株的地上部叶片发黄、萎蔫并逐渐向上扩展,植株长势较差,整体形似缺肥状;病株茎部和茎基部的病斑初期呈黄褐色,病源中心部位凹陷,病发严重时地上部枯死,其根茎部均坏死,地下部根的木质部腐烂,呈黑褐色干腐状(图1)。

32病原菌的形态学初步鉴定结果经筛选、纯化培养,从根腐病株根部分离得到病原菌株1株。挑取病原菌接种于PDA培养基上,28 ℃培养2 d即可长出白色菌丝,菌丝体较细,呈絮状,生长茂盛;培养3~4 d后,单菌丝在培养基上形成一个边缘整齐、整体为白色的圆形菌落(图2A)。病原菌菌株的分生孢子有两种形态,大型分生孢子呈镰刀形或长柱形,有明显分隔,小型分生孢子呈卵圆形,厚垣孢子近球形,顶生(图2B)。根据菌落特征及病原菌分生孢子的形状,将分离纯化的人参根腐病病原菌RS初步鉴定为镰刀菌Fusarium sp。

33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经根部切伤接种法接种的人参植株表现出严重的地下根腐烂、地上部分萎蔫症状,与田间根腐病植株的症状一致。对患病根部再分离,得到的病原菌与先前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菌落形态及孢子特征均一致。而对照组人参植株未出现根腐病的一系列症状,表现正常。

34病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以分离纯化后的病原菌菌丝为材料,采用真菌通用引物NS1/NS6对病原菌18s rDNA区域进行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得到长度为1 000~1 500 bp的清晰条带 (图3)。测序片段长度为1 357 bp,经Blast比对分析,该序列与F oxysporum(JF8074021)的相似度为100%。用MEGA 606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图4),病原菌菌株和F oxysporum(JF8074021)在自举值98%水平相聚一群,且与F oxysporum(KR2297551)共聚为一簇,表明三者亲缘关系非常接近。结合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将该菌株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

35苏子提取物对尖孢镰刀菌防治效果苏子提取物对人参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有抑菌作用,且抑制效果与粗提物的浓度有关(图5)。当提取物的质量浓度为025,100 g・L-1时,抑菌直径均小于500 mm,表现不敏感;050 g・L-1的苏子粗提物对病原菌表现为中敏感,抑菌直径为1175 mm。对照甲醇对病原菌表现为不敏感,抑菌直径为177 mm。此外,空白对照中没有出现抑菌作用。结果表明,050 g・L-1苏子甲醇提取物对人参根腐病原菌尖孢镰刀菌有抑制作用。

4讨论

根腐病不仅是人参农田栽培中的重要问题,同时已经成为制约人参属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子。王拱辰等[25]研究表明F. oxysporum和F. moniliforme为云南三七根腐病病原菌,此结果为研究人参属植株病害发生及综合防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国内外报道西洋参根腐病是由镰刀菌属真菌引起,不同地区西洋参根腐病的症状类似,但主要致病菌存在差异。黄俊斌等[26]通过对西洋参根腐病病株分子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栽培西洋参根腐病的发生是由3种镰刀菌F. oxysporum,F. solani,F. dlamini复合侵染引起。毕武等[27]报道北京地区栽培西洋参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为F. solani,F. oxysporum,致病性检测结果发现F. solani不同菌株的致病性及致病力表现出明显差异。邢云章等[28]研究报道镰孢菌与对照比,对人参根腐病有着明显的致病力,为人参根腐病致病病原菌。这些结果表明,根腐病致病菌存在差异,致病菌的鉴定是人参属根腐病害防治的前提。本试验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是东北农田栽参模式下人参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尖孢镰刀菌是一种土传病原真菌,在自然条件下可产生小型分生孢子和大型分生孢子,能够在土壤中生活并积累,这一结果对全面了解人参根腐病的发病原因及其综合防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研究初步测定当苏子甲醇提取物质量浓度为050 g・L-1时,对人参根腐病原菌尖孢镰刀菌有抑制作用。段红莲等[29]报道紫苏不同部位甲醇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及抑菌活性均有明显差异,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苏子叶提取物对敏感菌株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林硕等[30]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紫苏叶和花中的挥发油,分别检测出12种和10种化合物,并且发现紫苏精油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能力强于对大肠杆菌的抑制能力。陈根强等[31]通过溶剂浸提和水蒸汽蒸馏法对白苏叶进行提取,并通过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2种白苏叶提取物和挥发油对植物病原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010 g・mL-1白苏叶提取物完全抑制辣椒疫霉菌生长,050 g・L-1白苏叶挥发油完全抑制7种植物病原菌生长。本文采用蒸馏法甲醇浸提苏子茎叶,得到粗提化合物,通过抑菌试验证实苏子甲醇提取物对人参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的抑制效果。

从植物中提取抑菌活性物质是开发无公害生物农药的一条有效途径[32]。本研究抑菌试验的结果表明,苏子茎叶提取物具有抑菌活性,但粗提物中哪些或哪类物质对根腐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尚未确定。采取活性跟踪和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研究苏子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物质,将可能发现杀菌剂的先导化合物,为开发新型的植物源杀菌剂提供材料。

[参考文献]

[1]金慧,周经纬,娄子恒,等. 人参产业与区城经济发展[J]. 人参研究,2004(1):2.

[2]杨继祥. 药用植物栽培学[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

[3]Zhang G, Liu A,Zhou Y, et al. Panax ginseng ginsenosideRg2 protects memory impairment via antiapoptosis in a rat model with vascular dementia [J]. J Ethnopharmacol, 2008, 115(3):441.

[4]Yu X T, Wang S P.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ment for postoperative gastric cancer by ginsenoside Rg3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J]. Chin J Cancer Prev Treat, 2010, 17(10): 779.

[5]彭浩,吕龙石. 中国人参药用和种植史及关键种植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00.

[6]任跃英,张益胜,李国君,等. 非林地人参种植基地建设的优势分析[J]. 人参研究,2011(2):34.

[7]金永善,许永华,庞立杰,等. 农田种植绿色人参技术研究[J]. 人参研究,2006(3):10.

[8]常维春,张连学,赵立波,等. 农田栽参质量综合评价[J]. 特产研究,1994(2):26.

[9]沈亮,徐江,董林林,等. 人参栽培种植体系及研究策略[J].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7):3367.

[10]王燕,王春伟,高洁,等. 24种杀菌剂及其相关配比对人参根腐病菌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治[J]. 农药,2014,53(1):61.

[11]冯家. 人参常见病虫害诊断与安全用药[M]. 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10.

[12]毕武. 北京地区西洋参根腐病相关真菌的研究[D]. 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08.

[13]马成涛,李世东,顾真荣. 三七连作田根腐病复合症综合治理措施与效果[J]. 上海农业学报,2006,22(4):63.

[14]郭春景. 生物有机肥对老参地的改良作用初报[J]. 土壤肥料,2002(6):43.

[15]刘小琴,万福珠,郑世玲. 紫苏、白苏的抑菌实验[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9,12(1):41.

[16]郭群群,杜桂彩,李荣贵. 紫苏抗菌活性成分的研究 [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27(7):1292.

[17]方仲达. 植病研究方法[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18]魏景超. 真菌鉴定手册[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19]布斯. 镰刀菌属[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8.

[20]何毅婷,杨汝德,张广,等. 以18S rDNA序列鉴定一株产纤维素梅真菌[J]. 现代食品科技,2008,7(24):638.

[21]林晓民,李振岐,王少先. 真菌rDNA的特点及在外生菌根菌鉴定中的应用[J]. 西北农业学报,2005,14(2):120.

[22]Summerell B A, Salleh B, Leslie J F. Utilitarian approach to Fusarium identification [J]. Plant Dis,2003,87(2):117.

[23]刘冬梅,李理,杨晓泉,等. 用牛津杯法测定益生菌的抑菌活力[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3):110.

[24]蔡一鸣,任荣清,文正常. 中药方剂的抗菌试验[J]. 贵州畜牧兽医,1995,19(4):4.

[25]王拱辰,陈鸿逵,骆平西. 三七根腐病病原菌分离、接种和药剂实验[J]. 植物病理学报,1991(21):141.

[26]黄俊斌,卫扬斗,周茂繁,等. 西洋参根腐病的病原鉴定[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0(增刊):34.

[27]毕武,陈娟,焦小林,等. 北京地区西洋参根腐病病原鉴定及其致病性[J]. 植物保护,2011,37(5):135.

[28]邢云章,马凤茹,孟繁莹. 人参根腐病病原菌致病力研究[J]. 特产科学实验,1983(3):52.

[29]段红莲,李琴,李为琴,等. 紫苏甲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及抑菌活性研究[J]. 实验室科学,2014,17(2):8.

[30]林硕,邵平,马新,等. 紫苏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及抑菌评价研究[J]. 核农学报, 2009, 23(3):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