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工作面临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1-22 18:01: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工作面临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农村水利 管理 问题 策略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发展由过去只注重粮食产量向重视农产品多样化转变,由过去纯农业向农村工业化、产业化、商品化转变,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保障能力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特别是农村水利工程的防洪除涝能力不高,农村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不少城镇在排涝动力的配备上还是接照农业的排涝标准进行设计建设,等等。这一切,都对农村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农业产业结构需要调整
原来农业生产主要追求粮食产量,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所配套的水利工程是为了满足粮食作物的生长需要。但是,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蔬菜、瓜果、苗木、花卉对灌溉、降渍和抗旱的标准与原有的设施不一致,其标准更高;而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市场化行为,一家一户生产模式缺乏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整,给农村水利的配套建设带来了困难。
2、对水质要求更加严格
由于水产养殖业发展较快,对水源水质的标准要求更加严格。一旦水源污染、水质破坏,会影响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会影响到农民的利益。目前因水质不能保证所引发的矛盾相对增加,也影响到水资源费和水利工程水费的收缴。
二、农村水利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农村水利工作要围绕“一个目标”(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目标),利用“两大优势”(即水资源优势和水务一体化优势),确立“三个协调”(即安全、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不断完善“四个体系”(即防洪保安、水环境保护、水资源配置和农业灌溉安全体系),发挥“五个方面作用”(即提高产业层次、提高安全可靠性、提高景观水平、提高水资源科学利用程度、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今后,农村水利建设的重点是防洪除涝、节水灌溉、河道清淤、圩区治理以及农村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推广有效益的技术项目,搞好技术示范工作。
1、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实施节水灌溉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保障,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减少灌溉用水损失,有利于解决农业面污染,有利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是一项革命性措施,必须摆在农村水利建设的突出位置.要加大节水设施与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扶持节水灌溉典型,完善防渗渠系配套,合理发展喷、滴灌工程,重点发展浅湿灌溉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对主干渠道逐步实现衬砌化。
2、努力提高农田灌排标
准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对农田灌溉、排涝、降渍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加强对灌、排、降技术标准的研究。今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切实提高供水保证率和农田排涝能力的标准,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标准的灌排服务。同时,要加强农业产业结构的规划研究,以利于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发挥更好的作用。
3、加大农村水环境治理力度
近年来,水污染带来的水环境恶化、水质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给水产养殖带来了负面影响,死鱼、死虾、死蟹等现象时有发生;同时,水土流失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保护农村水资源,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创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越来越显得重要。
4、强化防洪除涝工程的管理
防洪除涝工程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水利工程,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加强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第一,要解决工程维护运行管理经费来源,一是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二是用足用好已出台的有关水费征收政策,三是对通过确权划界取得的水土资源或经营性资产,再通过出租、承包等形式获取收益。第二,要界定工程管理性质,对公益性工程的管理单位做到精简高效,其编制内人员经费要纳入公共财政预算;要做好管养分开工作,养护工作通过企业化、市场化机制操作,减轻管理单位的财政负担。第三,要研究制定排涝费收取使用办法,要根据当地工情、水情和种植养殖业及工业经济特点,研究制定排涝标准,提供优质服务;按照能源费、工资、维修费、管理费、折旧费等核定排涝费,细化受益面积、保护人口、企业产值、种植养殖业等负担比例,由管理单位向受益个人、受益单位收取排涝费,由县及县以上政府出台政策,建立财政、集体(或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机制,解决排涝费用问题。
三、对农村水利管理的主要措施
1、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水利的认识
农村水利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防洪除涝基础设施的保障,就没有农业的增效、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的稳定。农村水利现代化也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保持与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并适度超前。要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装备农村水利,用科学的方法和现代的观念指导农村水利,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性的支撑保障,加快传统农村水利向现代农村水利的转变,实现农村水利的新飞跃。当前,农村水利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但农村水利始终承担着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任,只要我们正视困难,多调查、多分析、多研究,并拿出切实的对策,就一定能够推进农村水利基本建设持续向前发展。
2、要加强农村水利服务队伍的建设
水利站是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实行条块结合、双重领导,主要职能是负责本乡镇行政区域内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防汛抗旱,灌溉排涝,水资源管理,协助做好水行政执法和规费收缴,圩区建设和国营机电排灌站的运行管理,新技术推广等等。乡站人员事业经费应纳入县级财政预算计划,并通过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再下拨到乡站。要实现事企分开,精简乡站事业编制人员。乡镇水利站要向制定规划、监督建设、经营管理转变,加大水利技术示范和推广力度,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水平,尽快实现公益与经营相分离、综合和专业相结合、科技和指导相协调,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篇2
近年来,县政府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积极落实支农惠农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综合效益逐步提高,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改善,农村经济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代表们针对“三农”工作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建议意见:一、突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增强产业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当前应继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以县场为导向,从实际出发,扩大优质高效农作物种植规模,突出区域比较优势,科学布局,减少结构调整的盲目性和趋同性;进一步发展壮大畜牧业,强化动物防疫和检疫工作,提高标准化饲养水平;不断扩大林业生产规模,突出抓好木材深加工,提高林业产业化水平和规模效益;大力推广名、优、特、新农作物品种,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不断培植农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切实搞好标准化生产。 农业龙头企业是农民走向县场,实现农产品深加工增值的重要途径。牢固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想,在资金、土地、信贷、税费收取等方面提供支持,进一步培强做大现有龙头企业,支持鼓励各类企业和工商户到农村建基地、搞开发,着力打造一批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断提高我县农产品的县场竞争力。通过引导和协调,进一步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合体,实现生产与加工的有效对接。大力实施农业名牌战略,通过制定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建立起从种苗繁育、生产管理到食品加工各个环节的标准化生产体系,严格农产品的县场准入制度,确保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提高各类农产品的县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强化农技推广工作,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要不断加大农技推广投入的力度,适当增加试验、示范和推广经费,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调整充实基层农技推广力量,完善基层农技推广网络,增强服务功能,为农民产前、产中和产后提供有效的科技服务。强化对农民的技术培训,通过农民夜校、短训班、远程网络教育以及送科技下乡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切实抓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落实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农技组织、贩销大户、种养大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兴办、合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切实解决信息不灵、生产盲目、流通不畅等农业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
篇3
这次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暨旧村改造工作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我县去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等一会,县委林健东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先就农业农村工作发个言。
工作简要回顾
去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工作目标为重点,扎实工作,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呈现出逆势上扬、全面推进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亿元,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增长*%,连续两年增幅居全省、全市第一,并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农民增收六大目标全面实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高效生态农业取得新发展,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是粮食生产保持平稳。。二是茶产业实现提质增效。三是特色产业稳步提升。四是规模经营水平有效提升。五是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稳步发展。*摄影休闲园被评为省五星级农家乐经营点。六是土地流转有效推进。全县流转土地1.5万余亩。
(二)农民增收六大目标全面完成,实事惠民工程深入实施
1、农民增收六大目标全面实现
全年实现农民异地搬迁*户、*人,超额完成市下达搬迁*人的任务;培训农村劳动力*人,转移就业*人,解决就业岗位*个;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万元,其中林农小额循环贷款余额*万元;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新增*人,农村低保对象每人每月补差从*元提高到*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达到*元;除农村低保人口外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超过*元的人口新增比例达*%;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同比增长*%,增幅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
2、实事惠民工程成效显著
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去年农口系统共完成项目*个,完成项目投资*亿元。一是村庄整治工程有序推进。全年完成*个整治村、*个已整治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程。二是水利工程扎实推进。*水库除险加固、松阴溪干堤加固、农民饮用水工程等重点水利工程全面推进,解决和改善饮用水困难人口*万人。三是兴林富民工程稳步推进。新增省级兴林富民示范村3个,市级兴林富民示范乡2个、村5个,绿化示范村省级1个、市级6个。四是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有效推进。全年共培训农村劳动力*人。五是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深入推进。落实干部职工*人帮扶结对低收入农户*户,落实帮扶项目*个、帮扶资金*余万元。六是农村新能源深入推广。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户,推广太阳能热水器4030平方米。
(三)农业生产安全有效实现,农村社会更加平稳和谐
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得到加强。组织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年”活动,实施违禁农药举报投诉奖励制度,严厉打击违法销售和使用农药行为,有效保护了农民群众的权益和合法生产经营者的利益。二是农业“三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动植物疫情平稳,未发生重大动植物疫情。建成了森林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森林火灾得到有效控制。水情、气象预警监测体系进一步健全,取得了抗击“莫拉克”台风的全面胜利,把水旱灾害损失降到最低。三是农村财务管理进一步加强。全面推行农村财务双工作,实现全县行政村网络监管全覆盖。四是农村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农村低保、集中供养、医疗救助、救济救灾、慈善救助、农村社区建设、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殡葬改革、退役士兵安置等工作有力推进,成效明显。此外,移民后期扶持“六年规划”全面实施完成,滩坑水电站移民平稳和谐融入。残疾人康复、培训、就业、扶贫工作稳步推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民持续增收支撑还不稳固,农村面貌还比较落后,“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一是农民总体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尽管近几年全县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两年增幅居全省、全市第一,去年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依然低于市平均水平,远远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也远远低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赶趟”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二是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较低。突出表现在“小、弱、少”。“小”是指土地经营规模小,地块小,规模分散,直接影响了农机作业和土地流转,使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难以组织。“弱”是指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弱,作坊式生产、初级产品加工占主导地位,缺乏大而强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带动,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少”是指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偏少,流通中介组织不健全,大宗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三是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由于欠发达地区财力投入有限,加上山区建设成本相对较高,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水平仍然比较落后,保温增温、节水滴灌等技术和措施推广应用面不广,防汛、防雹等设施还不完善,遇像今年这样的持续性低温天气和突发性灾害天气,很容易造成农业灾害损失,“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格局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四是农村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亟待关注。随着城乡统筹力度和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的逐年加大,我县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也日趋增多,其中以青壮年劳动力居多,留守农村的青壮年劳力相对减少,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农村“40、50”人员,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潜在的、严重的本地劳动力短缺和“断档”问题。五是社会化的“三农”服务机制未真正确立。目前,我们从事“三农”服务的各项工作,主要依靠政府的投入和扶持,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很难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各类有偿服务、企业服务、科技承包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能有效地建立和运作起来,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力不强。
总之,做好我县农业农村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务必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务必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乘势而上,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我县农业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
篇4
2015年7月16日-17日上午,国家粮食局在广西南宁市召开全国粮食局长座谈会暨粮食系统政策法规工作会议,总结交流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和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精神,推进粮食流通各项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深入分析当前粮食流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困难问题,研究提出推进今年下半年及明年粮食流通工作的思路和具体措施。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张秀隆参加座谈会。
在认真听取与会代表的发言后,任正晓局长作了讲话。任正晓指出,今年以来全国粮食系统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和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发奋工作、积极进取,粮食收购工作抓得主动,粮食市场供应平稳正常,粮食库存保持历史较高水平,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粮食企业经济效益回升向好,粮食流通改革继续深化,粮食法制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上半年粮食经济运行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
任正晓强调,各级粮食部门要准确把握当前粮食流通工作面临的形势,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按照年初的既定部署,抓收购,保供应,管库存,增储备,促改革,稳市场,始终守住“种粮卖得出,吃粮买得到”的粮食工作底线。今年下半年,要全面完成贯彻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制度建设,突出抓好粮食收储尤其是秋粮收购、增加地方储备、库存监管等三项重点工作,抓紧推进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和质检体系建设,着力抓好“十三五”粮食行业规划编制工作,认真抓好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国家粮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鸣出席座谈会并主持召开粮食系统政策法规工作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局主要负责同志和政策法规处长,国家粮食局有关司室、中心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篇5
第二,我将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坚持以民为本,全心全意地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工作中充分发挥全体水利干部职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围绕水利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励精图治,脚踏实地,不错位,不越位,不缺位,把党和人民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第三,我将进一步强化学习意识。虚心向广大水利干部职工学习,向长期从事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学习,向实践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增强自己的工作能力。同时做到廉洁自律,严于律已,宽于待人,在工作、学习和为人上,当好表率。
第四,我将进一步强化实干意识。面临新时期水利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探索新方法,寻找突破口。在当前水利工作中,一是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未雨绸缪,防灾抗灾,及时做好蓄水灌溉和防汛准备工作。二是抓住国家加大对水利建设投入的机遇,跑省跑厅。争取项目,加快我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保持系统稳定,加强水利职工队伍建设,稳步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解决水利系统“人多没事干”和“事多没人干”的问题。同时,针对水费“征收难”问题,争取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的支持,改革水费征收办法,力争尽快实现水利工作的良性循环。
篇6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后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从会议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各级政府部门已经将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取得了突出成绩。但农民增收困难和农村实现小康水平仍然是当前农村工作面临的最大难题,影响农民增收的一些长期性、根本性因素并未消除,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在逐步扩大还未得到根本扭转。可见,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是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又快又好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为此本文对县级农村经济发展规划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建设 经济发展 规划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业问题分析和对策
1.1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村和农业结构矛盾
1)是中国落后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农业发展的封闭,保守,更复杂和广泛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水平较低。
2)是种植结构单一。主要作物小麦、玉米、大面积的种植,木头副渔业比例较小。水产养殖在南方和北方作物不和。高质量的产品的比例仍然很低,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较小,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主导产业优势没有发挥,不能很好导致经济的发展,导致农民经济发展缓慢。
3)是土地流转机制建设滞后。土地难以向优势产业和大户集中,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规模集约发展。
4)是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畜牧业在农业、园艺、特色工业和人均收入很低,落后的生产方式的比例,尤其是传统的畜牧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知道大多数的农民合作的主要方法。影响农民根深蒂固的传统农业生产的历史观念和生产方式。中国的市场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的现代农业。
1.2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农业科技落后
农业产业化的技术水平不高,规模不大,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并刺激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产业发展能力较弱,和农民利益之间的耦合机制不太近,不足牵引作用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不能很好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技术在促进农业规模、专业化、集约化的发展,促进建设高效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农业结构的优化不是很好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化路径曲折。
2.3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教育水平落后
中国教育最大的缺陷是二元分割。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形式整体分割,形成“农村教育”和“教育之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缺乏理解的教育,大多数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因此,农村教育水平落后于缺乏合格的工人。策略依靠科学和教育在农村,做了很多限制,阻碍科技进步的科技教育水平阻碍生产,形成一系列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农业发展越来越落后。
2.4农村经济发展中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首先是r业投入资金不足。多年来,农业科技、信息、标准化生产、防疫体系建设和农产品检测等投资的严重短缺,农村经济体系非常脆弱,失明的农民生产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影响。以水利建设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农业抗风险机制不健全,农业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差。其次农业营销体系建设并不完美。出口平台建设滞后,农产品品牌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创造自己的特色农产品,缺乏市场意识,使市场的竞争力。农业效率低下不能充分发挥农业地区的优势特点。
二、农村经济中面临农业问题的对策
2.1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1)发挥财政作用。在省级金融输入增量逐年增加一定数量的前提下,应积极争取,争取国家在我们省的投资规模方面,推出一个在自己的农业部门,提出“做”项目,计划在积极的一步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一千斤”的方向和补贴,引导社会资本很大程度上对我国农业倾斜,扩大在我国农村的农业投资。
2)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除了新的农业技术革命的前沿,其关键在于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产业化、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是主要措施之一,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具有突破性发展。
2.2发展中国特色的新型农业现代化
在发展目标上,我们强调以确保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有效的供给,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收入实现双重目标,关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这样会使农业高效提供出价值。在农业发展模式上,要从我国人多地少、农业低效低值且面临巨大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压力的实际出发,把高效生态新型农业作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模式。
2.3发展科教兴国战略
应该积极推行以教授“本土化知识”为职志的素质教育,改革农村学校的课程设置,让教材适合农村是重要的,让教育适合农村,培养农村孩子具备适应外部和本土两种环境的知识与能力。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参与新农村建设,农村居民知足长乐的变换,困在过去,害怕风险,不讲效率的生产生活态度,摆脱落后的封建的小农思想。学习技术知识提高劳动技能发挥主要作用在农村发展在未来,我们需要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让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三、未来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建议
要发展新农村经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我们要改革农业产业结构,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落实涉农优惠政策,切实用好政府的财政补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积极开展科教兴国,以科技来带动整个农村经济发展,从而发挥农村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四、结语
农村经济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好基础发挥农村基础设施的作用,在农村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健康良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只要我们不怕困难,我们认为新农村建设问题指日可待。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将面临新的是蒸蒸日上的状态。
参考文献:
[1]张月瀛:当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分析[J].学习论坛,2009(07).
篇7
一、今年全县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县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全县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月,实现生产总值万元,同比增长,剔除“两路”因素,生产总值达到万元,同比增长。其中,一产增长;二产增长;三产增长。
(一)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万元,同比增长。第一,春耕备耕工作力度较大,做到了工作早计划、任务早安排、措施早落实。截至月底,全县已就位“两杂”良种万斤,其中,水稻良种万斤,到农户万斤,玉米良种万斤,到农户万斤;就位化肥吨,到农户吨;就位农膜吨,到农户吨;就位农药吨,到农户吨。完成水稻育秧万亩、玉米育秧万亩、红苕育秧万亩,完成玉米点播万亩、水稻栽插万亩、大豆点播万亩、花生点播万亩。第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一是加强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去冬今春完成各类水利工程件,解决了人的饮水困难;二是加大了“两杂”良种推广力度,狠抓了配套农业增产技术措施的落实;三是继续培育发展特色农产业,基本落实了农业综合开发示范村建设项目,完成了亩良桑嫁接,规划了亩老茶园改造和亩生态茶园建设,实施了亩连片柑桔嫁接改良,在江边河谷一带乡镇发展了一批蔬菜示范基地。第三,畜牧生产形势较好。肥猪出栏万头,大牲畜出栏头,以乌骨鸡为主的家禽出栏万只,肉蛋总产量吨。第四,科技推广力度加大。一些特色农产业分别成立了专业协会,杂交仔猪繁殖基地、养牛示范基地、乌骨鸡种鸡群养殖基地相继建立,政府专门拿出了万元扶持发展乌骨鸡产业。第五,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产业转移速度加快。今年以来,全县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人,占年计划人的,全县实现务工收入万元。
(二)工业生产提速增效。完成工业总产值万元,同比增长倍,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万元,同比增长倍;其他企业完成万元,同比增长。主要工业产品生产情况是:原煤万吨,同比增长;电石万吨,同比增长倍;发电量万度,同比增长;供电量万度,同比增长倍;水泥万吨,同比下降。
(三)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同比增长倍。剔除水麻、普桧公路投资部分,本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万元,同比增长。其中:基建万元,同比增长倍,私人投资完成万元,同比增长。主要在建工程项目投资完成情况是:盐电公路完成年计划的,黄毛坝大桥完成年计划的,油坊沟水库完成年计划的,白水江梯级电站完成年计划的,电石厂第四期技改完成年计划的,撒鱼沱电站完成年计划的。
(四)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万元,同比增长;实现上划中央税收入万元,同比增长;完成地方财政支出万元,同比增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万元,较年初增长;各项贷款余额达到万元,较年初增长。现金表现为投放,净投放现金万元。
(五)城乡消费市场活跃。完成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同比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万元,同比下降(主要是国有企业已改制);个体私营经济完成万元,同比增长;其他经济完成万元,同比增长。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县在改革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长期困扰县域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直以来,全县经济主要以粮食、畜牧等农村传统经济为主,工业发展滞后,第三产业不发达,支柱产业单一,经济结构不合理,致使经济总量难以大幅提升,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在农业农村方面,一是农民增收缓慢,城乡差距拉大。去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全省元,全市元,而我县为元,分别比全国全省全市少元、元和元。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为,年是,而全市年为:,全省为,全国为;二是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步伐缓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农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市场信息不灵等问题,以至于优势产业不集中,特色不明显;三是农业综合素质差,科技含量比较低,产业龙头的带动力不强,产业化发展成效不明显,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产业服务化水平低,农产品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弱;四是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渠道不宽,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劳动力文化技术素质偏低,人均收入处于较低水平;五是农村贫困面仍然较大,全县还有近万人处于人均纯收入不足元的贫困状态;六是由于县级财力有限,对农业的实际投入严重不足;七是各级干部对现代农业农村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在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上还有不少问题,与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在工业发展方面,全县工业化程度低,工业经济规模不大,电矿工业支撑体系还未根本形成;制约水电、原煤、化工、建材、加工业五个工业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较多;项目储备不足,尤其缺少达到可研深度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以至于立项、推介和落实都比较困难。在基础设施方面,农业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道路交通路况不好,乡村公路晴通雨阻的现象比较突出;校舍严重不足,加之有不少危房,“普九”的硬件建设任务繁重;同时,卫生、计生、文化以及城镇等的基础设施也相当脆弱。
综上所述,我们用最简洁的话来概括我们的县情,那就是农业弱县、经济小县、财政穷县。根据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有关精神和市委一届八次全会、县委十届七次全会的部署,始终不渝地把经济工作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农村全面发展;千方百计推进新型工业化,竭尽全力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千方百计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一系列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我县与全市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大统筹力度,全力以赴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
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衔接“十一五”计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对于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号文件精神和市委一届八次全会、县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首要任务,扎实推进今年农业农村的各项工作。
今年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粮食播种面积万亩以上,粮食总产万吨;肉蛋总产量万吨;畜牧业总产值万元;林业总产值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
围绕以上目标任务,各级各部门要着重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要强化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油坊沟水库、落雁石门关水库、滩头二洞水库建设进度,完成三龙滩、水子冲水库项目前期勘测工作,抓好牛寨万和小流域治理,继续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争完成各类水利工程件,解决万人饮水困难。加快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等“五小工程”建设步伐。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抓紧做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核定合理水价,制定水资源管理办法,促进水利良性发展。认真做好“十一五”水利规划和水利项目的可研、储备工作,促进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二是要加快生态屏障县建设步伐。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在注重生态建设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特色经济林、林化、非木林、木材加工、森林生态旅游等建设途径,加快特色资源培育。全面搞好万亩森林管护和万亩天保工程建设,加强对万亩退耕林的抚育管理和林下资源开发利用,力争全县森林覆盖率上升个百分点。加强农村替代能源建设,抓好口沼气池、眼节能灶建设。强化林政执法,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力度,促进生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三是要努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按照培育特色农产品的需要,积极整合农业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充分调动农科人员的积极性,组织他们深入到生产第一线传授农业科技,搞好技术服务,带头领办、创办科技示范点。鼓励农科人员通过与农户联办、合办或入股等形式参与产业开发,推广现代农业技术。继续抓好良种、农村适用技术以及新技术的推广。围绕特色农产品发展和开发,规划建设一批乌骨鸡、仔猪、牛羊良种繁育基地和茶叶、蔬菜、蚕桑、五倍子等示范基地,积极推广稻田养鱼技术。加快新品种引进、选育和示范推广,着力更新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版权所有
(二)以发展特色农产品为重点,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按照优化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原则,依靠科技创新,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做大做强茶叶、乌骨鸡、蔬菜、竹子、蚕桑、五倍子、干果、油菜等特色农产业。各乡镇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有选择、有重点地大力发展新兴特色产业,开发“高、新、特、优”产品和安全、保健、绿色食品,提高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要加强资金整合,积极协调农业、水利、林业、扶贫、财政等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对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给予大力支持,集中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效益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要抓好茶叶、蚕桑、五倍子、干果、竹子、蔬菜等特色产业。在茶桑产业上,今年要新建标准茶园亩,生态茶园亩,改造老茶园万亩;良桑嫁接亩,新植桑园亩。在五倍子产业上,虽说全县有近万亩人工倍林和天然倍林,但大部分已被毁或林木老化。这一产业是我县的传统特色产业,且有林化厂作依托,不能在我们的手里被丢掉,何况这一产业已纳入省级“十五”财源建设扶持发展项目。为恢复发展五倍子产业,今年要努力建设标准倍林基地亩。在干果产业上,通过大力争取,我县已列入全省干果基地县。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品种改良,扩大种植面积,努力做大做强这一产业。今年要推广夏季修剪亩,病虫综合防治亩,品种高位换枝亩。在竹产业上,目前全县有竹林万亩,年产竹材万公斤,竹笋万公斤。要在管护好现有竹资源的同时,结合实施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新造或更新竹林万亩。要认真研究竹笋加工业,积极引资搞好竹产品的开发,实现竹产品增值。在畜牧生产上,要大力发展生猪、牛羊和乌骨鸡,扩大养殖规模,加强畜禽疫病防治,加快良种体系建设,抓好畜禽产品流通和加工,力争畜牧业产值再创新高。尤其在乌骨鸡的发展上,要大力推广科学养殖和规模养殖,拓宽销售渠道。今年全县乌骨鸡饲养量力争达到万只,出栏万只。要加大推介和引资力度,努力开发乌骨鸡系列产品,推动产业发展壮大。在蔬菜产业发展上,要抓住“两路”、“两站”建设机遇期,立足市场需求,以沿江沿路集镇为重点,合理规划,连片种植,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品种质量。今年要在普洱、中和、盐井、柿子、落雁、兴隆、牛寨等乡镇集中建设蔬菜示范点,力争全县种植时鲜蔬菜万亩。尤其是在优势产业发展上,今年一定要迈出实质性步伐,为今年或今后一段时期的农民增收奠定基础。一是要认真落实目标任务。今年要建设亩标准茶园、亩桑园、亩五倍子,新建无公害蔬菜亩,大面蔬菜万亩,养殖乌骨鸡万只。二是要合理布局。我不主张遍地开花,主张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在兴隆、落雁和串丝三个乡各布局茶叶亩,在盐井和兴隆布局蚕桑产业,牛寨布局五倍子产业,在兴隆的蒿芝布局无公害蔬菜。三是要研究投入机制。力争通过投入杠杆把企业、基地和农民连结起来。四是要注重市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版权所有产业发展离开了市场就没有活力。五是要整合资金,集中倾斜,尤其是要向在三村建设的重点倾斜。
(三)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围绕增收抓产业,突出产业抓龙头,依靠科技增效益”的要求,牢固树立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的思想,积极推进品牌农业战略,把农副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最佳结合点,带动特色农产品发展,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农产品的分级包装、储藏保鲜、精深加工,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体系。象蔬菜、笋子加工都是应该认真研究积极支持发展的。要坚持不懈地走公司加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路子,通过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和订单农业,保证农产品稳固的销售渠道和市场。对茶叶公司、林化厂、丝厂、肉联厂、牛寨罐头厂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各有关部门要从项目资金、基地建设、技术投入、经营信息、市场开发等方面给予支持,并搞好相关服务。要继续鼓励、支持、帮助这些企业通过改制改造、盘活资产、招商引资等途径,进一步理顺经营机制,规范内部管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要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的申报和论证工作,创造盐津的特色品牌。对申报论证成功的,县政府将给予一定的奖励。与此同时,要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积极鼓励发展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购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队伍,为农副产品的生产流通搞好服务。各乡镇要重点扶持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使其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农民了解市场、认识市场、走进市场的重要纽带。
(四)狠抓扶贫攻坚,切实加快扶贫开发进程。要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核心,以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创新扶贫机制为动力,立足资源优势,整合资金、集中力量,协同作战、合力攻坚,坚持开发式扶贫,加速解决极端贫困问题。对列入扶贫开发的个贫困村,要以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为切入点,整合资源、完善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好贫困群众最需要而又可能完成的项目,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要切实扶持每个贫困村培育—项持续稳定增收的产业,加快实现稳定解决温饱的目标。要进一步加大产业扶贫的力度,扶贫部门要结合我县实际,抓紧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乡村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具体的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大投入扶持力度,使之真正成为年农民增收的新亮点。要继续实施好扶贫安居工程,重点解决居住岩洞、窝棚、杈叉房、茅草房的特困户,完成户特困农户的住房改造;实施好个整村推进项目和落雁户国债易地扶贫项目,解决人的安居温饱问题;实施万元产业扶贫和万元小额信贷扶贫项目,带动户人脱贫。与此同时,要加强对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管理,所有扶贫资金的分配和使用都要推行公示、公告制度,严格检查审计,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应有的扶贫效益。要进一步做好社会帮扶工作,继续强化部门挂村和干部包户扶贫的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做到不脱贫不脱钩。挂钩扶贫一定要落到实处,请扶贫办、组织、人事按照处级干部联系到乡,部门联系到村,所有干部帮扶到户的原则,认真研究落实扶贫责任,提出具体目标任务和奖惩办法。要通过上述努力,争取年内解决人温饱和人的脱贫问题。
(五)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努力提升劳务输出的质量和水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与输出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各乡镇要把农村劳务输出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把劳务输出培育成为加速农村资本积累、促进农村观念转变、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支柱产业。要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能人带动、信息先行、技能培训”等有效措施,积极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务工或外出经商。要实行“分级负责、分类培训”的办法,认真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不断提高务工农民的素质。县劳务输出办要高度重视劳务培训工作,积极搞好协调,依托职业中学、农广校、农业技校等教学设施,重点开展初中以下文化青年农民的初级技能培训和维权法规知识培训,乡镇要开展农民工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鼓励用人单位和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及组织劳务输出。农民工的培训和输出要坚持与市场需求接轨,积极推行“订单输出”。劳务输出部门要主动出击,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帮助寻求劳务“订单”,根据“订单”组织培训和输出。同时要加强与输入地的联系,强化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努力减少其违反计划生育的行为及其它违法犯罪现象,树立盐津人的良好形象。要通过上述措施,力争全年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万人,务工收入达到亿元。
(六)努力增加财政投入,严格各类支农资金管理。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给农业、农村、农民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财政部门要依法安排并落实对农业和农村的预算支出,严格执行预算,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财政、发计等部门要按资金渠道不变的原则,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主动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整合支农资金,推进支农资金向特色产业、优势区域、重点项目相对集中。进一步完善支农资金使用、管理的相关规定,加大审计监督检查力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支农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发挥好财政支农资金和国债资金的效益。要放活资源、放宽政策,积极引进各类社会资金进入农副产品加工、乡镇企业发展、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林产业发展、龙头企业的培植发展等领域,努力构建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和运行机制,千方百计增强农业发展的支撑力。
(七)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提高对农业农村的服务水平。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工作职能,增强对农业农村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农、林、水、扶贫、产业办等涉农部门既要着眼于全县发展的规划,更要为基层搞好服务。深入基层,指导和帮助基层抓好各项工作,并通过抓好示范和典型,实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县农业农村的发展。县供销社和各专业协会要进一步加强服务意识,深化改革,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找准位置,在助农增收中求得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农村农资及农产品购销的主渠道作用;统计部门要根据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及时调整和完善统计内容、统计项目,使统计数字更客观准确地反映情况;科技部门要进一步做好农业科技攻关、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和农村适用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把农业科技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气象部门要在结合上做文章,在服务上求突破,继续为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搞好预测预报;政策研究、产业开发部门要配合相关部门对涉及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当好参谋助手。教育、文化、卫生和计生等部门必须结合自身工作特点,把抓好工作的着力点放到农村,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主动地为农民提供优良服务。
三、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扎扎实实做好当前各项工作
会后,各乡镇要及时认真总结近年农业农村工作的经验教训,客观、冷静地分析当前形势,对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作出安排部署。要通过贯彻本次会议精神,使基层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当前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了解党和政府支农、护农、爱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生产热情,从而使农民持续增加收入的要求成为广大基层干部和千家万户农民的自觉行动。当前正值春耕大忙季节,农事活动繁忙,全县经济发展和各项建设任务较重。各部门和乡村两级一定要以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领导,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抓好各项重点工作,为实现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奠定基础。
(一)要继续抓好“三农”工作。认真抓好农用物资的就位和市场秩序的整治,严厉打击哄抬市场物价和制假贩假等各种坑农害农的不法行为。及时组织筹措好农贷资金,确保大春作物满栽满插。努力抓实良种补贴的兑现,确保月日前全部兑现到农民手中,为群众增产奠定基础。坚决落实取消农业税的政策。认真搞好动物疫病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全力做好小春作物田间管理,确保小春增产增收。加大农业科技和农村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抓好技术指导和服务,扩大科技覆盖率。抓好节约用水,合理调度库塘蓄水,确保春耕生产生活用水。抓住农村劳务输出的有利时机,积极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宣传、组织、培训、输出等工作,确保今年劳务输出任务圆满完成。认真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组织和引导他们开展生产自救,帮助他们度过春荒。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生产生活用煤价格偏高的问题,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务必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研究,加强协调,采取特殊措施,帮助农民减轻因煤炭价格上涨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压力。
(二)要大力抓好城市经济发展。要加强调研,积极配合省政府政策研究室搞好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好全县“十一五”发展规划,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尽快修改完善并出台全县工业发展规划。切实抓好煤炭、电力、电石、水泥等骨干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搞好协调服务,确保全年工业生产目标圆满完成。继续关心改制企业的发展,帮助其建立经营管理机制,加强内部管理,使之尽快步入健康发展轨道。加大财税征管力度,努力开源节流。加强协调服务,切实加强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生产资料的供求调度,使之发挥最大效益。进一步激活和拓展市场,加强市场秩序治理,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三)要着力抓好在建工程项目。继续全力支持水麻、普桧公路建设,月日前全面完成征地拆迁的扫尾工作,进一步加强路地联系,促进重点工程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加快盐电公路、黄毛坝大桥建设进度,确保工程质量。盐电公路路面工程必须在月底开工建设。积极支持白水江梯级电站、撒鱼沱电站建设,做好协调、沟通和服务工作。今年县政府承诺的九件实事,各承办单位要加大落实力度,确保政府的承诺按时兑现。要认真抓好其他在建工程项目,努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此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县域经济总体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进一步加大项目储备力度,努力用建设项目保持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
(四)要积极抓好非公经济发展。进一步制定完善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取消一切限制性、歧视性规定,让非公经济进入更宽广的领域;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办事环节,切实营造良好的环境;进一步扶持发展民营企业,尤其要在农产品加工业上有所突破;进一步加强对私营经济业主的教育、引导和管理,使其诚信经营,规范管理,照章纳税。与此同时,要切实搞好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问效和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引资的质量和水平。
(五)要努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按照上次“普九”攻坚工作会议安排的任务,各乡镇和教育部门要认真抓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夯实“普九”硬件基础。认真分析研究当前计生工作面临的形势,采取措施,持之以恒抓好各项节育措施落实,切实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继续搞好疾病防控和卫生执法,加大药品、食品安全检查,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各项救助措施。强化环保意识和科技意识,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认真做好豆沙关五尺道文化研讨会和参加“昆交会”的筹备工作,努力扩大盐津的知名度。继续把改变城乡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县城“五大秩序”治理、机关环境美化作为重点,抓好各项创建活动,带动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
篇8
1、目前农技人员对推广工作特点
一、农技推广工作在众多行业中属弱势行业。农业具有的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周期长,影响因素多,既面临自然灾害的风险,又面临市场的风险。农业经济处于弱势地位,与相关的农技推广部门地位也同样,往往处于历次机构改革的前沿。
二、是推广技术属开放型技术。农业科技成果产生周期长,项目投入大,配套成熟难,推广技术农民易掌握,社会效益显著,但往往是技术赶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且难以实行有偿服务。
三、推广对象组织松散。技术推广的对象是农民,属于松散组织,文化程度差异很大,经济基础各不相同,推广工作发展不平衡,农民朋友生产的,技术推广难以做到整齐划一。
2、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业科技成果商品化程度低
由于饶河县属于国家重点扶贫县份之一,农业科技推广 中的技术市场和科技企业发展缓慢,基础差,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力度和贡献都较弱。我们在具体农技推广工作中,长期以来只重视农产品产中技术,高新技术以及应用和发展型技术开发重视不够,农业科研活动缺乏面对市场经济适时运行机制。技术的先进性、经济的全理性、生产的可行性以及适应性都较差,造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不能形成农产品商品有效供给。
二、农业技术推广忽视教育特性
我县农业推广长期以来以种植业的产中为主要内容,而且主要推广的农业种植技术,推广方式主要以技术指导,成果展示,以点带面的推广新技术。往往只带动了一小片,对广大农民的教育引导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忽视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教育特性,没在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人员在推广中对农民的宣传教育以及素质教育,不利于农民的自愿接纳新技术自觉创新。
三、农民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
广大农村普遍存在农民文化素质低,对现代化农业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对于没有亲眼看到、亲身体验的科学技术,轻易不会接纳,即使在具体实施新技术过程中,往往不配合新技术具体操作,仍然采用老办法,而使新技术在推广过程中走了样。农民由于接纳新鲜事物能力弱,往往在农业生产中渴望学到新技术,当新技术送到家门口却又望而却步,这种心态制约了新技术在农村迅速推广和普及。
四、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不足
农技推广资金不足和推广体系不完善,制约着推广,发达国家农技推广费一般占农业总产值的0.6—1%,发展中国家也在0.5%左右,而我国不足0.2%。饶河县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主要依靠财政收入,这种单一的投入渠道使农技推广机构没有承担任何风险的能力,财政投入只能保证人员工资和办公事业经费。而对下乡、开展农技试验、示范、推广没有经费保障,处于“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状态,农技人员想搞一些超前的试验,多掌握一些先进技术,因为没有经费支持,只能望洋兴叹,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五、推广手段落后
长期以来我们的推广形式主要是“权利+科技”这种方式。当推广工作离开政府权利支持时,工作就无法进行,工作面临萎缩、停滞,大多数乡镇没有简单技术设备和服务设施,工作方式基本停留在“一长嘴、两条腿”的阶段,服务内容十分单一。
篇9
一、现状分析
目前,井冈山市下辖17个乡镇106个行政村,现有村干部300余名。现对在职的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分析如下:一是年龄结构更趋合理。各个年龄段的分布比例达到1:3:1,平均年龄40左右岁,而且每个村都有老、中、青干部。二是文化结构明显改善。在现有村干部中,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已占到一半以上,其余的绝大部分是初中文化程度,极个别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干部,都是从事农村工作几十年的老干部,实际工作经验丰富,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并能在班子中发挥传、帮、带作用。三是干部职数配备比较合理。106个行政村中,绝大部分村都配备了4—7名村干部,能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四是综合素质有所提高。通过年初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新产生的村级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通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村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改进。目前,大部分村干部事业心、责任心较强,能热心农村工作,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热心为村民办实事,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发家致富,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对照新形势、新任务对农村基层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对照农民群众的期望,我市村干部队伍还存在以下不足。主要表现在:
1、思想观念滞后,整体素质偏低。有的村干部思想保守,缺乏创新精神,不能根据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突破个人的局部经验和思维定势,分析形势没有新观点,研究情况没有新见解,发展经济没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没有新办法。有的村干部求稳怕乱思想突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视而不见,对外地、外村、外乡镇的新经验、新做法漠然视之,开拓创新精神不强。有的工作被动,精神状态不佳,面对差距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还有的村干部“等、靠、要”的思想严重,缺乏自力更生改变落后面貌的勇气和魄力。整体素质偏低也是当前村干部队伍存在的又一突出问题。虽然目前农村干部的文化程度与以前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全市绝大多数村干部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仍然是低层次文化结构占据着村干部队伍的主体地位,岗位需要的政策、法律、经济、科技知识较为欠缺。
2、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陈旧,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部分村干部对本地经济发展走势心中无数,对新形势下如何对农村工作实施有效领导模棱两可,仍沿袭着发号施令、催收催种等“一贯制”的工作方法,不懂得运用经济规律指导本村经济工作,不愿意用示范、引导、服务的办法推动工作,不善于用法制的手段解决工作中的阻力和障碍。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有的村干部对为什么建设新农村、怎样建设新农村的问题把握不准,人云亦云,盲目跟风。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工作积极性有待加强。有的村干部服务意识不强,高高在上,与群众交流、沟通不多;有的村干部在换届选举时充满激情,许下承诺,但当选上任后就安于现状;有的看见矛盾装“瞎子”,听到意见装“聋子”,遇到麻烦绕“圈子”;有的村干部间相互比权力大小、地位高低,不讲风格,讲资格;有的村干部廉洁自律不够,用公款吃喝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村干部法制观念淡薄,有参与赌博现象……等等,所有这些,既失信于群众,又损害了村干部自身的形象和在群众中的威信。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村干部无法面对任务重、工作难、报酬低的现实,村干部心难稳的现象较为突出,致使一些村的村干部任职“昙花一现”,一有门路,就丢下沙帽走人,给村级管理及工作的落实带来很大的影响。
4、服务手段相对弱化,无钱办事的问题较为突出。农村税费改革后,镇村两级的财力大幅度减少,村干部服务手段弱化,无钱办事的问题较为突出,并成为影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由于村级经济薄弱,村级组织应该去办的事没法去办,一些该办好的事很难办好,一些群众发生困难靠不了集体,因而,村委会和村干部失去了号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注意到发展村级经济这个问题,但由于底子空、基础差、困难多,村级集体经济的增长仍然十分缓慢。村级集体经济的弱化以及无钱办事的现状,必然影响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影响村级干部积极性的发挥。
5、后备干部队伍不足,选人视野相对较窄。尽管这几年拓宽了用人范围,但由于村内优秀人才多数外出从事二、三产业,加上回乡高中生、复退军人等能任职者寥寥无几,导致村干部选择余地较少,少数村的村干部换来换去还是老面孔,干部缺少活力和战斗力。
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建设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带来困难和影响,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主要成因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干部自身的原因,也有一些客观因素。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更新不及时,使村干部政治业务素质难以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全市大多数村干部在从事农村工作前,大都没有接受过相应的知识培训,缺乏岗位所需的法律、科技、经济等基本理论知识。同时受农村传统、地域环境影响,小农意识较浓,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乡镇受师资、资金、场地等条件限制,往往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加之培训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吸引力不强,以致流于形式,效果不佳。
2、待遇低,出路窄,工作难度大,造成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心理失衡。近年来,虽然在村干部的待遇方面制定了一些解决办法,但目前存在的问题仍较突出。在政治上,民选村干部提拔较少,本事再大、工作再好,当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也就到头了,工作一辈子,也成不了国家干部。在经济上,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较慢,财力有限,能够按时发放报酬就不错,其他待遇一概没有。在生活上,村干部存在子女上学就业、照顾老人等困难。村干部工作压力大,生活无规律,一年四季超负荷运转,付出与获得反差较大,造成了部分干部心理上的不平衡,挫伤了工作的积极性。
3、政策法规不健全、不配套,把基层干部推入了“两难”境地。近几年,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措施,但是,客观上也存在一些政策法规不完善、不配套的情况。一方面,财政包干,分灶吃饭,市、乡财政困难无法支持乡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村级公益事业发展资金筹措难,乡镇财源有限,又不能由农民负担。而有关政策法规中又缺乏解决这种问题的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和规定。这样,就把基层干部推向了两难境地,造成了农村工作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顶用的现象,增加了农村基层工作的阻力。
4、有文化、有知识的农村年轻人及能人外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和国家社会管理有关政策的松动,农民获得了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逐,不少农民将自己的土地转包甚至放弃土地,转而务工经商,特别是那些有文化、善于接受新知识、新观念的青年农民,思想更加开放。农村中的优秀青年有的通过考学离开了农村,有的参军去了部队,还有的直接去了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成为城市工业的“临时工人”。这一部分农村青年的数量最大,特别在农村经济落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他们的示范效应将带动一大批农村优秀青年进入城市打工。这样以来,在家务农的人员便大多成了老人和妇女。有文化的“能人”外流,直接造成了农村人才的断层。有的村选举村委会的几乎已无优秀人选甚至无人可选,勉强选上去的只能是那些没有多少文化且年龄偏大村民,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村干部的文化素质。
三、对策措施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村级组织和村干部是农村各项事业得以发展的基础,因此,要紧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对村干部队伍提出的新要求,努力建设一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具有优良素质的村级干部队伍。要建好这支队伍,我认为要首重把握六点:
1、要把基本点放在“提神换脑”工作上,增强提高村干部队伍素质的责任感。一要迫使村干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农村经济进入战略性调整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组织基层干部开展“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点什么”的大讨论活动,跳出“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传统思维定式,把农村经济发展定位于大农业、大经济、大发展的高层次的框架之内,以此开创产业富民的新局面。二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村干部中的先进典型,树立标杆,激发村干部学先进、比贡献,立足本职干事业的积极性。三要组织赴外参观考察,促使基层干部增强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有计划地选派基层干部到外省市、区和本省本市的一些先进乡村参观考察,使他们在开阔眼界的同时认识到自身素质方面存在的差距,学习发达地区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经济方面的先进经验,学习敢闯敢干、敢担风验、敢于拼搏的精神,不断增强善于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的意识。
2、要把立足点放在“充电补能”工作上,强化对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培训力度。加强现有村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是增强村级组织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切实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培训教育机制,注重在职村干部的理论培训和业务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既要重视基本理论、基本政策的培训,也要注重实用技术的培训;在培训方法上,除安排必要的理论学习外,还可组织专题讨论、经验交流、外出参观、“村官说给村官听”现场对话、“三农”问题咨询会等活动,有针对性地提高村干部的农村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此外,为提高村干部为民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可逐步推行上挂锻炼制度和异地学习制度,有计划、分步骤地选送部分村干部到镇机关上挂锻炼,或外派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学习。
3、要把着重点放在“教育管理”上,建立健全村干部管理体制。村主要干部是村级组织的“龙头”,是村级各项工作的“主心骨”,抓好村主要干部的教育管理,是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工作。为此,要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对村干部分别建立起《政治理论和科技学习制度》、《村干部岗位责任制度》、《村干部联系包保制度》、《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村干部年终述职制度》和《村民评议村干部制度》等规章制度,同时还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工作方法、程序等方面也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为了保证制度的有效进行,市、乡、(镇)两级坚持狠抓管理,定期深入村屯,采取测评票进行测评的方式,对村干部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核考察,并将考察结果与评优、待遇挂钩,群众测评满意票不过50%的,就地免职。严格的监督管理使全市村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从而使村主要干部更好地起到领头雁的作用。
4、要把根本点放在“待遇提升”上,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近年来,村干部的社会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各方面的待遇也有了明显改善,但要真正保护和发挥好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解除村干部“不想当”、“不好当”和“不敢当”等思想顾虑,还应该从多方面予以关怀。在经济待遇上,要逐步提高村干部的误工补贴,建立健全村干部离任养老保障制度,使村干部感到经济上有“甜头”;在工作环境上,对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干部要大力支持和表彰,对家庭有困难的干部,要给予关心和照顾,对村干部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工作权利要依法予以保障,使村干部感到工作上有“干头”;在政治上,要重视从优秀村干部中培养、选拔镇机关工作人员,拓展他们发展进步的道路,使村干部感到政治上有“奔头”。
篇10
农民收入构成的变化
因1979-1984年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统计细目与1985年以后不尽相同,本文取1985-1999年的数据作为分析样本。农民纯收入来源分三大项:家庭经营活动、劳动者收入与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包括来自农业(农林牧副渔业)、工业、服务业和其他收入。从总体上看,过去14年来,来自家庭经营活动的纯收入所占比重稳定下降,工资性收入比重大幅度上升,而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的比重稳中趋降。(见表1、2)
199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26.1元,是1985年的4.84倍,年均增加139元,而1997-2000年间,年均仅增加82元。家庭经营收入增长率大幅度下降是农民纯收入增长放慢的主要原因。1996年,家庭经营收入为1362.5元,是1985年的4.60倍,年均增加97元,所占纯收入的比重由1985年的74.44%下降到1996年的70.74%,年均下降0.34个百分点。而1997-1999年家庭经营纯收入年均仅增加了28.6元,1999年其比重下降到了65.53%,实际上,1998、1999年来自家庭经营活动的纯收入分别比上一年减少6.7元和17.6元。目前,农业生产依然是家庭最主要的经济活动,1999年其占家庭经营纯收入的比重仍高达78.6%,因此,来自农业的纯收入下降是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1986-1996年,来自农业的纯收入年均增加80元,而1997-1999年间年均减少2.8元,其中1998年比1997年减少27.6元,1999年又比1998年减少53.4元。
由于广大农民依然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农村第三产业很不发达,1999年来自服务业的纯收入226.7元,只占总纯收入的10.26%。但是,从趋势看,来自服务业的纯收入呈现上升势头,1999年比1985年上升了3.9个百分点。尽管来自工业和其他项目的纯收入增长速度比较快,但其比重仍然很低。
- 上一篇:简述工艺美术运动的特征
- 下一篇:体育课程实施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