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工作汇报范文

时间:2023-11-22 18:01: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产业化工作汇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产业化工作汇报

篇1

我乡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定发[]7号)及县委、县政府办公室《县年农业产业化建设及村管理考评实施细则》(定办发[]14号精神,加快推进我乡农业产业化进程,现将我乡前期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建设规划制定情况

1、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月二十五日我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部署了农业产业化工作,成立了由乡长同志为组长、副乡长同志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农经站,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通过成立组织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

2、制定详细性的发展规划

月二十五日党政联席会议制定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规划制定详细符合我乡实际,具有较强的特殊性。

二、龙头企业培植发展及农产品连片情况

我乡筹划并实施了黄澳粮贸公司,今年四月份投入500万元,占地300亩,日产30万吨大米的龙头企业,目前正在实施中。

粮贸有限公司积极向县申创宝贝、久久香大米品牌,目前已申报成功,并领取了相关证件。

三、农村土地流转及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情况

年我乡土地流转4000亩具体分布在、草安、、仁巷等村,用于种植“三品”蔬菜、草莓等农产品生产。其中集中连片流转土地500亩在村。目前,正在规划1000亩集中连片土地流转。

1、草安村草莓专业合作社的有效发挥作用,连片200亩,目前已具规模,见成效。

2、村水面综合养殖专业合作社,面积达500亩已具规模成效。

3、村陈永兵、陈长金、陈长丰集中连片养殖家禽4万只。刘朝辉鸭子养殖5000只,村陈必忠家禽养殖5000只,目前,已见规模成效。

4、村高丽霞等人“三品”蔬菜和草莓生产已具规模成效。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及运行带动情况

目前我乡已有两个专业合作社,现在正在积极申报良种专业合作社,相关证件正在办理中。

草莓专业合作社带动辐射全乡的村、村、村三个村的发展,受益群众达2000人。水面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周边水面养殖的品种多样化、精品化,辐射到、、三个村的水产养殖。

五、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及农业招商引资项目编制情况

1、特色农产品基地主要有草安草莓、的毛蟹养殖、孙集的精品水产养殖等。

2、月十五日及月二十五日两次党政联席会议,制定了农业招商引资项目。

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规划编制及启动情况。

1、编制情况:

(1)、四家刘两个村2000亩麦、稻示范区。

(2)、前黄、仁巷、四个村旱稻产业示范区。

篇2

下步工作思路的汇报

济宁市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5年5月20日)

各位领导,各位常委:

根据市政协安排,现就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作如下汇报。

一、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着眼市场需求,立足本地优势,努力做好结合文章。特别是进入2003年后,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按照产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整合优势产业和产品资源,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关于培育壮五大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并制定了与《意见》相配套的《任务目标分解落实方案》和《考核办法》,在全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责任目标体系、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支撑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督导推进和考核奖惩体系。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服务保障等一系列措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全市“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

一是培育发展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为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不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从引导企业加快科技和管理体制创新、择优择强进行贷款贴息、鼓励龙头企业开展招商引资和产品推介、支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积极申报省和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等多方面采取措施,进行重点扶持,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特别是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发展到647家,比2003前增加181家,从业人员10.2万人,年销售收入276.6亿元,出口创汇2.46亿元,实现利税20亿元。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规模以上龙头企业298家,比2003年前增加110家,年销售收入192.7亿元。在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中5000万元以上的58家,过亿元的36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50家,其中省级7家,国家级2家;农贸市场发展到582处,年经营额150亿元;带动和辐射种植基地320万亩,养殖基地4500万头只,带动农户76万户,全市已有40%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44%的农户纳入产业化经营。

二是培植壮大了一批与龙头企业配套的主导产业和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围绕市场需求、立足资源优势,加快农产品种养产业的培植和生产基地的开发建设。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全市初步形成了以瓜菜、林果、畜禽、水产品、优质专用粮食、油料、甜叶菊、芦笋、中药材以及劳务经济等10大区域性主导产业格局。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纵深发展,主导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逐步发展,特别是以绿色无公害瓜菜、苗木花卉、奶牛、中药材等为主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生产基地规模不断膨胀。种植业形成了以金乡为中心的100万亩大蒜基地,以鱼台为中心的30万亩圆葱基地,以泗水为中心的15万亩优质西瓜基地,以邹城为主的10万亩土豆、150万平方米食用菌种植基地,以任城喻屯、金乡胡集、嘉祥金屯为主的10万亩甜瓜基地,以任城为主的3万亩甜叶菊基地,以曲阜、泗水为中心的6万亩中药材和以微山为主的5万亩芦笋特色种植基地;养殖业建成了1300余处规模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的肉牛基地达到33处、年出栏万只以上禽场562处,年出栏千头的养猪场345处,百亩以上的水产养殖基地539处;林果业建成了10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90万亩干鲜果品基地和23万亩苗木花卉基地;劳务产业形成了以泗水、梁山、汶上为主的30万人劳动力输出基地。

三是扶持发展了一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围绕构筑农业产业经营的有效载体,大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把扶持发展以农业专业合作社、协会、研究会为主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经营的重要举措。市政府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的意见》,明确了农村经济协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呈加快发展趋势。目前,全市农村专业协会、研究会等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200多个,其中管理比较规范、运作效果比较好的农村专业协会达到1010个。

四是健全完善了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近年来,着眼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持续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连接机制的有效途径。通过引导发展合同农业、订单农业、建立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建立风险金制度等多种形式,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各利益主体之间逐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共同体。像兖州的绿源肉鸭公司、嘉隆公司,邹城的呱呱鸭公司,曲阜的圣地药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大都采取了合同订单种养、种苗供给、技术指导、保护价收购等契约化合作,建立了与农户较为紧密型的利益连接关系。

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和农业产业经营水平的提高,有力带动和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2676元增加到2004年的3648元,年均增加243元,增长8.1%。2004年比上年增长14.8%,其中直接来自五大产业的收入达到2264.9元,占62.1%;增加351.9元,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4.9%。

回顾总结近年来全市农业龙头企业的建设发展,我们深刻认识并体会到,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中必须切实做到:一是必须坚持规划引导。制定符合本地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规划,参加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按照适应市场需求、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制定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目标,并通过配套完善的政策措施落实下去,这是龙头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二是必须坚持加快科技和体制创新。引导组织龙头企业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和应用,并建立健全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这是龙头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动力。三是必须坚持政策扶持。农业是弱质产业,农产品加工增值率低、效益差,必须按照“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要求,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扶持特别是资金扶持和金融服务,这是龙头企业发展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四是必须坚持不断完善利益联接机制。为保证龙头企业获得充足和符合质量标准的批量原料,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和农户必须逐步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接机制,形成松散或紧密型经济利益共同体,这是龙头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先进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弱。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为298家,而我省的潍坊、烟台分别有1054家和874家;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仅36家,而潍坊、烟台过亿元的分别有109家、101家;带动各类生产基地320万亩,参与产业化经营农户76万户,而潍坊、烟台产业化生产基地分别达到953万亩、520万亩,参与产业化经营农户分别达到147万户、201万户。我市的农业龙头企业除了太阳纸业、绿源公司、菱花和雪花等企业规模较大之外,总体上看规模小,水平低,带动力差。象临沂的金罗、烟台的龙大、潍坊的得利斯、寿光蔬菜集团等规模大、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很少。

二是农业龙头企业产品链条短、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从横向看,企业产品研发能力低,新开发产品少,农产品专用程度和品质不能满足加工业发展的需求;从纵向看,绝大多数龙头企业缺少精深加工技术和设备,加工增值链条短,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应对国际市场的能力比较弱。在全市298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中粮棉油加工型企业132家,占43.6%,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禽、肉、渔、果、菜精深加工企业少,带动力不强。

三是农业龙头企业档次低、水平差,市场竞争力弱。我市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和产品生产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品牌和质量意识不强,企业产品注册商标和取得认证的产品为数不多,市场占有率低,竞争力不强。我市的龙头企业,虽然也有一些品牌,但知名度高的少。另外,在产品质量上也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出口。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占全省农产品出口创汇额的比重多年来一直在1/42左右。而我省的潍坊和烟台分别达到8.7亿美元和11.5亿美元。全市298家龙头企业中达到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标准的仅9家,占全省188家的4.8%,而潍坊、烟台分别有30和29家;国家级的仅有菱花味精集团和兖州绿源公司2家,潍坊、烟台分别有6家、5家。

四是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与农户关系不紧密。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和农民的关系松散,不同程度地存在产销脱节,没有真正结成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合同农业、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仅在种植业、林果业和畜牧业少数产品中实行,且时常发生违约行为,在其它产业产品中刚开始破题,覆盖应用的范围和数量少。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持续健康发展和水平的提高。

五是合作经济组织发育缓慢,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村各类中介组织发展缓慢,目前加入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仅占全市农户总数的8%,而且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没有产权关系的松散型自我技术服务性团体;农产品行业协会较少,现有的行业协会大都带有一些行政色彩,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也制约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三、下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思路和重点

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都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幅度地增加对龙头企业的投入。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新阶段、新时期实现农业现代化、国际化的客观要求和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措施。按照“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工作措施,促进龙头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着眼于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支持和保障,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两个重点”、把握“三个结合”、加快“五个创新”、实现“六个突破”。

一个目标”就是把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通过三年左右努力,力争实现农业龙头企业大发展、大突破、大提高,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400家以上,争取有更多的企业进入省级、国家级行列,50%以上的农产品实现加工增值,优质农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销售额有较大幅度增加,70%以上的农户纳入产业化经营,农民来自产业化经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两个重点”就是突出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铺天盖地”扩总量,加快龙头企业发展;“顶天立地”上规模,加快龙头企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主要靠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

“三个结合”一是宏观调控引导与微观放开搞活相结合,逐步建立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企业带动基地、基地连接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二是点上局部突破与面上整体推进相结合,抓好骨干龙头企业、出口创汇重点龙头企业和成长型新建龙头企业发展和局部突破的同时,及时总结推广点上经验和模式,推动面上龙头企业的建设发展;三是长远规划与当前工作相结合,着眼长远搞好规划布局,立足当前抓好扶持政策措施落实。

“五个创新”即围绕增强龙头企业规模、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扶持保障制度创新;围绕提升龙头企业产品质量、档次水平,加快科技创新;围绕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和产业化经营方式,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围绕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加快营销方式创新;围绕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连接机制,加快合作经济组织创新。

“六个突破”就是按照谋划长远、立足当前的要求,工作中努力实现“六个突破”:

(一)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在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上实现突破。围绕不断增强龙头企业对生产基地和农户的带动能力,加快膨胀龙头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按照一手抓量的扩张,一手抓质的提高的要求,“铺天盖地”扩总量,加快龙头企业发展,“顶天立地”上规模,不断提升龙头企业档次水平,尽快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要通过扩大开放引进、抢抓项目新上、发展民营经济培植等多种形式发展一批“大高外”龙头项目;通过改制重组、高新技术嫁接改造壮大规模培强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对进入全国重点龙头企业行列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做好工作,创造条件,争取上市,加快融资;对规模以上龙头企业,特别是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和出口创汇型企业,要加大帮扶力度,组织工作组,研究发展规划,落实帮扶措施,加强与国内跨国集团的联合与合作,迅速膨胀规模,打造一批能够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超大型骨干企业集团,力争今年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40家,省级龙头企业达到15家。对有发展潜力的成长型中小企业,要搞好引导和扶持,促其尽快上规模上水平。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建立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投资保障机制上实现突破。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必须尽快构建起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撑和投资保障机制。一是认真落实好中央和省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资金和优惠政策。二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增加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的投入。市财政将继续安排专项资金,选择扶持100家辐射带动能力强、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重点龙头企业,特别是要对5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家出口创汇重点企业给予重点扶持。根据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实际,择优选择一批重点龙头企业特别是5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进行扶持。各级要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性作用,通过贷款贴息、技改扶持、建立经营风险基金等多种方式对龙头企业进行扶持。逐步提高农业龙头企业基本建设投资在整个基本建设投资中的比重,特别要增加对骨干龙头企业的技改投放。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以及其它有关开发项目,实行捆绑使用,要重点支持龙头企业的基地建设、科研开发、质量标准、检测体系和信息网络建设。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联合组建形式多样的农贷担保机构,加强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扶持。三是尽快制定出台关于扶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着重解决当前制约龙头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用人、用水、用电、用地和融资、税费减免等方面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让企业真正得到实惠。

(三)加快推行标准化生产,在基地建设上实现突破。农业龙头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基地和农户,是推行标准化生产的重点。要按照出口农产品国际标准和国内大城市准入的要求,抓紧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加快市、县两级农产品检测监督体系建设,为提高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质量提供可靠保证。引导企业积极争取ISO9000以及国际相关组织的质量认证和安全卫生认证,千方百计获得国内各大城市“准入”许可,为产品进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奠定基础。引导群众逐步淘汰分散的种养模式,下大气力抓好标准化种养小区建设,把种养生产向小区集中,不断扩大标准化生产规模。

(四)完善利益联接机制,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上实现突破。当前,龙头企业与农户间普遍缺乏长期稳定、密切相关的利益联结关系,导致企业生产加工没有稳固的原料来源,农户生产的农产品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而受损失。要引导龙头企业从企业长远战略出发,拿出资金、拿出人员,发展订单农业,建设合同基地,把企业的产品需求与农户的生产经营通过契约合同固定下来,与农户建立起紧密的利益关系;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建立风险基金、制定最低收购保护价、按农户出售产品的数量适当返还利润等多种方式,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企业与农户的“双赢”。同时,要积极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户与企业间的对接,组织农户按合同生产,并严格监督,有效规避市场经营风险和同行业恶性竞争。

篇3

今天这个会,既是月度工作汇报会,又是上半年工作总结会,刚才听了大家的汇报,总体上看,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基本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达到了“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的目标。

一、肯定上半年工作成绩

今年年初,我们结合商贸经济发展形势,对照县政府重点工作安排,找准定位,明确任务,细化措施,明确职责,提出了我委的工作目标计划,并进行了任务分解落实。经过上半年的努力,主要取得了以下工作成绩:全系统商品销售收入实现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全系统商品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实现亿元目标)。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完成全年计划%。(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实现亿元目标)。全系统实现税利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完成年计划%。(全系统实现税利万元,比上年增长%)。实现招商引资万元,占年度计划万元的%。为名企业退休人员办齐了医疗保险手续,参保率达%以上;还按计划将名离退休移交到了所在社区。申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订单农业面积万亩。

二、机关作风有了可喜变化

某种程度上说,商贸委机关作风,决定商贸系统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商贸委机关是我县商贸经济发展的首脑机关,为了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上半年,结合“先教活动”、创建一流经济发展环境活动,对机关科室做了进一步调整重组,对人员进一步优化组合,经过几个月的运作来看,基本上做到了“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可以说决策是对的,效果是显著的。主要表现在:

一是职责明确了。科室职责、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都有了初步的界定,大家工作有了目标,考核有了标准。

二是考勤严格了。从6月份开始,机关实行了修订后的考勤制度,执行一个月来看,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出勤率普遍提高,大家的工作态度进一步端正,商贸委的整体对外形象有了改善。

三是制度细化了。上半年,结合实际对机关财务管理制度做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从目前统计数字来看,机关公务招待费比去年大幅下降,小车费也明显减少。

四是工作规范了。经过近两年的磨合,现在商贸委的各项工作走上了正常轨道。表现在各方面关系逐步得到理顺,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督查、有汇报,为下一步工作再上台阶,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关于下半年工作

关于上半年的工作,大家都做了很好的总结,做好下半年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进一步改进机关工作作风。虽然各科室、每一位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都进一步明确了,但是大家不要拘泥于各自的工作职责。事物是发展变化的,科室职责、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大家要根据具体情况,围绕工作目标,加强合作,搞好团结。机关考勤还要进一步加强督查,迟到没有了,早退出现了,考勤不是目的,关键是要搞好工作。机关财务管理等相关制度要严格执行,确保取得实效。已经形成的好的工作机制要认真坚持下去,大家共同努力把商贸委的工作推上新台阶。

二是集中精力抓好具体工作。

1、抓好全县商贸工业发展。贯彻落实“以工促农、以工带商”的发展思路,坚持扶优做强的原则,培育支柱产业,发展壮大一批骨干企业,确保实现“二三四”发展目标。集中精力抓好全县商贸工业发展,带动商贸经济实力整体提升。重点是提升产能、提高产销比例。发挥我县商贸工业体系全、生产能力大的优势,提高产品质量,发挥集团优势,理顺产销关系,树立统一品牌,把产品优势扩大为效益优势。

2、大力招商引资,实施项目拉动。一是坚持全员发动,整体对外招商。进一步调动全系统各方面积极因素,整合现有资源,集中优势资产,扩大招商引资,为我县商贸工业发展引入活力。二是抓好花园油脂公司扩建项目、宾馆综合楼建设项目、创一饲料、公司10万吨复生产线项目、房地产项目、农贸市场等重点项目工作。三是积极培育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加快各类专业交易市场建设,开拓农村市场,丰富城乡市场,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提高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提升我县商贸经济整体实力。

3、巩固改革成果,加快企业发展。一是加大资产变现力度,实行领导包联责任制度,强化措施,积极主动、妥善解决改制企业退休人员医保和在职死亡职工遗属补助等遗留问题,巩固改革成果。二是进一步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发展壮大改制企业。完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股本结构调整工作,使国有(集体)股份逐步减少。强化目标意识,实施目标管理,在全县粮食购销企业推进二级核算改革。三是在改制企业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竞争的现代企业制度,发挥企业“新三会”的作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推行企(厂)务公开,规范企业经营和管理,促进全县商贸企业在竞争中健康发展。四是完成县政府招待所、网点办、粮食批发交易中心等事业单位改革。五是发挥县商贸资产运营公司的调控作用,强化服务职能,创造和争取条件,为企业发展搞好服务,统一调控资源,尽快实现商贸企业大发展的目标。

4、打好“丰”字牌,做好“农”文章。一是发挥我县商贸企业点多面广、扎根基层的优势,充分发挥禽业协会、粮食产业协会等专业合作社或协会桥梁作用、载体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精力在提高农业产业化订单数量和履约率上做文章。二是结合企业改革和招商引资,积极发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扶持、培育花园油脂、丰谷米业、华丰棉业、丰羽禽业、丰怡香料、丰市肉食、丰粮公司、丰福面粉、丰博饲料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是加强指导,发挥“丰”字企业集团优势。发挥商贸资产运营有限公司投资主体作用,加强参股、控股企业内部管理,努力增加经济效益。四是依托行业协会扩大粮棉购销量,落实国家惠农政策。通过认真研究粮食、棉花市场改革新形势,帮助和指导粮棉购销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扩大粮棉有效收购,提高粮棉收购的市场控制力、市场占有率,增加农民收入。五是通过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搞好转化增值,增加财政税收,力争完成上缴税收任务,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税、企业增效的目标。

篇4

一、××年工作总结。

(一)农业工作。

⒈积极做好资源普查工作。为防止国有资源流失,全面掌握春雷农场国有资源情况,利用春种前的有利时机,抽调名同志与春雷农场生产办的名同志组成普察小组,利用一个月时间,对春雷农场耕地、林地、草原、水面等进行现场踏勘、实地测量,根据测得的坐标和面积,建立了资源档案。春雷农场实测耕地亩,比原有掌握耕地多亩;实测林地亩,比原有掌握林地多亩;实测草原亩,比原有掌握草原多亩;实测水面亩,比原有掌握水面多亩。通过调查,进一步掌握我区农业资源的状况,为农业规划和土地功能划分、使用、提供准确数据。

⒉大力推广沼气开发项目。为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已到位的国债资金万元,采取政府匹配、农民自筹的形式,在两个园区推进“四位一体”生产模式,计划建设沼气池套,为用户提供能源、肥料支持。目前,已建成套沼气池,其余套沼气池正在建设中,预计××年月末即可全部竣工投入使用。

⒊继续推进四期续建工程项目。继续抓好四期基础设施续建工程的推进工作,今年月初继续铺设净水管线米,修建阀井座。截止月末,四期的米混凝土路面主体道路工程、附属路肩、排水沟及米原水管线工程等基础设施已全部竣工。

⒋协调解决电网改造项目。一是根据国家、省、市有关优惠政策,抓住机遇,积极协调市计委、市电业局建设春雷农场两个园区电网改造工程。二是春雷农场又积极筹措万元资金,完成养殖园区及种植园区一二期电网改造工程。目前,正在协调种植园区三期电网改造工程,积极和电业部门协商,将两个园区用电权属移交电业部门管理事宜。

⒌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积极协助金锣公司,办好绿色产业,建设吨肉灌制品项目,拉动万头生猪生产,带动农户致富,增加农民收入万元。

⒍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我局成立项目招商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签订了四期栋棚室招商建设协议,其中看护房为平房的户、看护房为楼房的户,已建设完成,投入生产的栋。二是引进温州南麂仔海产品有限公司投资万元,扩大春雷保鲜粘玉米生产规模,利用三年时间,将每年加工能力扩大到万穗。今年加工能力达到万穗,销售收入达到万元。

(二)林业工作。

⒈抓好生态环境建设。一是抓好生态园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书画苑、碑林园的建设。二是做好植树造林工作。××年三北四期植树亩,其中防风固沙林亩、盐碱地改造林亩、病腐木改造林亩。

⒉做好病虫防治,幼林抚育工作。一是抓好树木病虫害防治工作。年初,我们采取集中防治和分散防治相结合、药剂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等方法,彻底防治我区万亩树木病虫害,大大减少了青杨虎天牛、白杨透翅蛾等的侵害和烂皮病、肿茎溃疡病等病害发生。二是抓好幼林抚育工作。今年,我们对近三年来的万亩新植树木,全部采取浇水、锄草、松土、修枝等抚育措施,提高造林成活率,在全市植树造林检查中受到好评。

(三)畜牧工作。

⒈依法对外承包草原。春雷农场有草原亩,其中可利用草原万亩,已全部进行承包,户承包户中有户从—年陆续承包,承包期为—年,承包费元亩;户从年后进行拍卖承包,承包期为年,承包费—元亩。通过草原承包,已将春雷农场草原落实到每个承包户手中,由承包户进行管理,便于禁牧工作的有效开展。

⒉积极做好禁牧工作。一是成立组织,加强领导。四月下旬,局领导主持召开会议,结合全市草原禁牧会议精神的要求,制定禁牧工作方案,成立草原禁牧执法监察队,在区农林牧业局设禁牧办公室及⒐两部举报电话,以便加强对全区禁牧工作的领导、监督与检查。二是普查到位,抓好宣传。根据全市草原承包禁牧工作会议的精神及林甸现场会的要求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从五月份开始,对全区现有草原实行全面禁牧。通过与动检站、街道社区、春雷农场联合,深入全区六个街道十五个社区进行调查,发放《大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草原禁牧的通告》份,宣传《草原法》及禁牧有关政策以提高养殖户对禁牧工作的认识,取得养殖户的支持,为进一步做好禁牧工作奠定基础。三是监察到位,抓好落实。我们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禁牧监察工作。配备名禁牧工作人员辆专车下去检查,五月份以来共出动车次、人次,每天对春雷地区、采油三厂、采油一厂等地的草原,油井四周的草地进行检查,对放牧者采取说服 教育,并及时制止,劝退散养放牧者人次,制止散放牛羊头只,同时在春雷农场设草原看护员人,发现放牧及时汇报,并协助草原禁牧执法监察队工作,有利地保护了辖区的草原,维护了草原生态的健康发展。

⒊建设圈舍饲养载体。我们重点抓了绿色养殖区的开发建设工作,现已完成招商引资万元,建舍饲养户,已建成能够投入使用的户,进区饲养奶牛头、肉牛头、猪头、鹿只,积极为养殖户提供饲养场所,为全区禁牧提供硬件环境。

⒋抓好青贮饲草种植工作。在饲料饲草生产上加大了青贮的人工种植力度,为舍室养殖提供储备。种植青贮玉米亩,收割青贮吨。改良草原亩,围栏休牧亩;围栏与草防林相结合休牧亩,收割饲草吨,为舍饲提供充足饲草储备。

(四)水务工作。

⒈加快农村水利建设。一是建设万亩抗旱保收田项目。根据全市建设万亩抗旱保收田的要求,我区××年已建设万亩抗旱保收田,在原有眼机井的基础上,投资万元新打抗旱井眼。春播前全部投入使用,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二是启动膜下滴灌项目。争取市水务局价值万元的膜下滴灌设备,用于亩蔬菜的种植。三是完善人畜饮水工程。争取市水务局投资万元,在春雷农场西大岗(地名)打水源井一眼,铺设自来水管线米,安装压力罐个,可解决户居民人头牲畜的饮水问题。

⒉加强水务一体化管理。一是做好《水法》宣传工作。利用月日“世界水日”,日至日“中国水周”,采取集中宣传、新闻媒体宣传、工作中宣传等多种形式宣传《水法》,提高市民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卫生用水的意识。二是抓好水政执法工作。针对我市地下水严重短缺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大庆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意见》坚决取缔供水管网内地下水源井的指示精神,区水务局严格执法程序,依法行政,积极协助市水务局、依法取缔中三路、中五路等十三条主要街路两侧露天洗车场家,查处家非法取水的室内洗车场,对辖区家工地用水情况进行检查,对大庆小商品市场非法取用地下水用于施工事宜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目前该公司已停止使用这眼小水井,接上了供水公司管网水。同时,在市水务局指示下,我局汇同管理局水务处、供水公司监察大队依法取缔仁荷湾、正鑫会馆、电泵公司、华谊农工商等家单位眼深水井,依法取缔三厂市场、丰收塑料厂、火炬木器厂等家单位和个人眼浅水井,有力整顿了水市场秩序,特别是打击了取用地下水用于餐饮、洗浴等服务行业的非法用水行为。有效地保护了我区的水资源,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

⒊全力做好防汛工作。为了保证我区××年安全度汛,确保全区工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我局认真准备,全力做好今年的防汛工作。及早制定了防汛工作方案,组织召开防汛会议,落实防汛物资,明确排水沟渠清淤维修任务。针对低洼易涝的处家属区做到早安排、早落实,几场大雨过后,都能安全度汛。

(五)圆满完成春雷农场职工劳动家属资格认定工作。

为了妥善处理好三环家属上访问题,根据市委、市政府从关心照顾角度出发,将三环家属纳入企业养老保险,解决生活困难问题的精神,区政府及时成立了以常务副区长为组长,农林牧业局、办、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等单位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处理原三环公司二营职工劳动家属上访问题的实施方案》。此项工作,于月份开始,市、区工作组深入春雷农场人次,召开宣传动员会次,发放宣传单近份,政策宣传动员面达到,组织人进行普查登记,共登记劳动家属人,登记准确率达到。后又经过三次排查,最后由连队职工代表进行确认核实,而且以连队为单位,将划票结果达到以上的家属在连队范围内张榜公示天,有人符合年龄和劳动年限的要求,予以上报,顺利完成了普查、登记上报工作。

二、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按照发展精品农业的要求,我区农业在生产经营中还存在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⒈信息服务不到位。突出表现在农户种什么,种多少,什么时候种,都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增产不一定增效。

⒉技术服务不到位。大多数农户对传统农作物技术掌握不错,但对棚室蔬菜、瓜果及特色农业知之甚少。多数农户都知道食用菌、香瓜的效益较高,可是不懂技术,不敢种植。农户迫切需要有关部门加强技术指导、技术服务,但如今我区这方面人才缺乏,无法适应农业生产要求。

⒊政策扶持不到位。精品农业必须有大的投入,才能有大的产出,由于我区财力紧张,农业上投入的不多,再加之农场供养人口多,企业在农业上投入的不够。资金不能足额到位,致使电网改造、路网改造、水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都受到严重制约,影响了项目建设和精品农业的快速发展。

⒋市场营销不到位。要加快棚室生产,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必须有一大批农民经纪人,把市场信息及时反馈过来,使农户及时跟着市场转,生产适销对路农产品,再由经纪人把产品销出去,不但减少生产盲目性,而且提高生产效益。而我区虽然也有一些农民经纪人,但数量太少,成大气候的更少,因此棚室生产难以迅 速发展。

⒌龙头企业牵动作用不到位。由于缺少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销售、提供服务的龙头企业的引导,农产品形不成市场规模,深加工水平低,仅停留于初加工,制约了农户效益的提高。

⒍招商政策优惠程度不够。两个园区招商只是免收当年土地租金,落三个人户口,没有其他奖励政策,招商难度大。

⒎种植园区引水工程没有竣工,水价偏高,影响园区发展。

⒏种植园区四期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一定不足。没有蓄水池,雨水无处排,园区道路没有环上,交通不便。

三、二六年工作思路。

⒈继续建设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引水工程。春雷绿色种植园区建设以来,灌溉用水一直是制约园区发展的瓶颈,解决园区供水、降低用水价格势在必行。为此,区领导经多方努力,协调供水公司承建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引水工程。该工程从国道原水管线处铺设延长米高压供水管线至种植园区,预算投资万元,其中区政府投资万元,供水公司投资万元,由供水公司承建。该工程于去年月底全面开工建设,主管线米已安装完毕。由于资金不到位,剩余米副管线铺设及配套工程不能按期竣工投入使用。明年我们将继续加大协调力度,促成该后续工程开工建设,近早投入使用。

⒉继续推进春雷种植园区电网改造工程。虽经区、企两级领导的共同努力,协调有关主管部门建设春雷农场养殖园区及种植园区一、二期电网改造工程,但种植园区三、四期电网尚未改造,还需进一步协调,加以彻底解决。同时还要协调两个园区用电权属移交电业部门管理的事宜,以减轻企业管理和电损成本,促进企业发展。

⒊继续推进国债建设项目。利用国债扶持资金,在两个园区继续推进“四位一体”沼气开发项目,力争在××年月末保质保量建设完成剩余套沼气池,全面完成套沼气池国债项目,为用户提供能源、肥料支持。

⒋积极争取通村公路建设项目。春雷农场各连队的主干道大多为砂石路或土路,年久失修、破损严重,而且又远离国道,交通不畅,严重制约了该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道路急待改造,总长度公里。我们早已将该工程项目有关情况上报,并列入市里“通村公路”工程建设计划。我局将继续协调市交通局近早建设通村公路,以彻底解决该地区的交通环境。

⒌认真完成盐碱地造林任务。积极做好秋季造林整地工作,认真落实任务,争取明年月份全面完成亩盐碱地造林任务。

⒍协调项目支持农村水利建设。一是继续实施膜下滴灌项目。争取市水务局价值万元的膜下滴灌设备,用于亩蔬菜的种植。二是完善人畜饮水工程。争取市水务局投资万元,在春雷农场窑地(地名)打水源井一眼,铺设自来水管线米,安装压力罐个,解决户居民人头牲畜的饮水问题。

⒎做好种植园区四期棚室招商工作。种植园区四期已投资多万元,建设完成了排水、供水及路面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四期组棚室(看护房为楼房的户,平房的户)项目势在必行。为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种植园区棚室工程是明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一抓到底,见到实效。

四、发展精品农业的对策和建议。

为加速我区精品农业的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土地产出率,使农户增收、农业增效、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⒈抓好发展规划。在调查研究基础上,重新制定发展精品农业的总体规划,规划要高起点、高水平,要定位在全市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目标上,在兼顾企业经济效益和农户收入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发展重点和主攻方向,使规划充分体现生产、生活、休闲、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精品农业。

⒉构筑保障体系。一是政策保障。结合我区实际,在发展精品农业上,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农户在土地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用水政策、用电政策、人才引进等政策方面要予以优惠。通过优惠政策,进一步吸引工商资本、个体私营资本、民间资本进入农业生产领域。二是科技扶持。由区农林牧业局牵头成立蔬菜、水果、花卉、食用菌四大主导产业专项课题组。各课题组要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为农户解决实际困难,为精品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三是加大投入。精品农业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要逐步建立起政府投入为帮扶,企业和农户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驱动,外资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农业投资体制。

⒊抓好检测关。以现有的大庆市绿色食品监测中心、大庆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等技术机构为依托,重点对种子、农药、化肥、农膜等生产资料及种植环境进行检验检测,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全过程实施监控,严把质量关,保证产品真正绿色、真正无公害。

⒋实施品牌战略。精品农业必须注重发展品牌战略,这也是农产品增强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和提高自身效益的重要途径。商标是创建品牌的载体和前提,因此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增加商标注册总量,积极推行无公害产品认证工作,力争有更多的农产品获得无公害食品标识。对已注册的商标要培育好知名度和信誉度。

⒌打造销售平台。一是引进销售,培养农民经纪人,在城市中设窗口、建市场。二是区政府做规划,面向社会,以优惠招商政策,吸引有实力的业主就地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三是推行现代流通方式,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

⒍提高农户素质。一是聘请农业专家和种植能手定期开展技术讲座,解决农户在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逐步提高农户种植水平。二是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头示范作用。大张旗鼓宣传种田能人、宣传新方法、新科技,使其他农户看了心动,受到启发,向先进榜样学习。三是狠抓培训。按照分层次培训原则,重点搞好农场管理层人员的培训,走出去学习,使他们开阔视野,提高管理水平。同时,搞好农户和农技人员的培训,选择有文化的农户及有一定基础的农业技术人员到高等院校深造,重点学习实用科技知识,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⒎引进龙头企业。按照中央关于“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就是扶持农民”的指导方针,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参与农业项目开发,千方百计地引进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我区,与此同时,积极引导有实力的工商业者、 房地产开发商等投资农业产业化,加快全区精品农业的发展步伐,争取年内有家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食品加工企业落户我区。

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由于春雷农场属国有企业,机制不活、体制不顺、“婆婆”多、职工多、人浮于事,造成管理成本高,管理水平低,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针对这一现状,必须按照“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逐步建立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可以考虑采取两种方式进行改革。一是引进大户经营。把春雷农场的债权、债务以及土地以外的所有固定资产整体出售,土地整体出租,引进农业龙头企业经营。另一种可以采取股份制改革,成立春雷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从原企业剥离出来,出租现有的土地,建立全新的现代企业制度。

五、保障措施。

⒈成立组织,加强领导。结合今年工作实际,我局与春雷农场共同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主要责任人为成员的人项目推进和招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我区农业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加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工作的推进力度。

⒉分解指标,落实责任。明年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为确保项目建设和招商工作的顺利完成,局领导会同春雷农场领导及相关人员召开专门会议,将明年项目建设和招商指标进行细化分解、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真正做到人人头上有指标,人人身上有重担,确保明年任务顺利完成。

⒊活化形式,搞好招商。通过电视报道、报纸刊登、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宣传春雷无公害蔬菜基地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惠的投资政策,进一步扩大春雷农场的知名度。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及采取以商招商、网络招商、载体招商等多种形式,加快招商步伐。

篇5

这次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近年来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情况和经验:分析探讨工作中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研究部署今明两年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开好这次会议,对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我省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增强我省经济发展后劲,具有重要意义。省政府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会前多次研究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下午,黄小晶副省长还要作会议总结、现在,我讲几点意见。

一、近年来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可喜成绩

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是经济工作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九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特别是*0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出台了《福建省今明两年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施意见》,进一步充实并确定了90家重点企业和90个重点项目,并确定了60个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35项重点名牌产品和30项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出了培育九大产业链的新思路;突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全面展开“数字福建”建设,经过努力,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

(一)产业结构继续向合理的方向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三次产业结构呈现出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的特点,目前我省三次产业结构已经由*5年的21.7:42.4:35.9调整为*1年15.3:44.70。一是农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林、畜、渔比例关系进一步协调,种养业结构更趋合理。粮食生产从追求数量增长转向高产优质,*1年全省优质稻品种种植面积占早稻面积的比重上升到59%,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名特优经济作物有较大发展,食用菌、花卉等已发展成为我省农业的优势产业;海水养殖、乳品生产取得长足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发展取得新进展;我省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数量已达180个,位居全国第四。农业产业化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51擎,全省已有6个国家级、l00个省级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1984个。农业生产力布局初步形成了以渔业为主的沿海蓝色产业带,以商品粮、农林产业为主的山区绿色产业带,以经济作物为主的闽东南高优农业产业带。二是工业结构调整逐步深化。工业结构开始向重型化方向升级。工业经济的主导作用增强。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主导产业地位开始显现。新的优势产业正在形成,电子产业加快发展,汽车产业异军突起。培育了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企业的组织结构调整有较大进展,区域布局有所改善。一批重点扶持企业不断壮大;专业化分工协作取得进展,初步出现了一些产业链或产业群,汽车产业链、制鞋业建陶业、石材业产业群初步形成;资产结构有所优化,全省中小型国有企业改制面超过80%,有120多家大中型工业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一批总量过剩、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生产能力已被淘汰。工业生产力布局的区域特色开始显现,初步形成了以闽东南为重点,以福、厦、泉三个中心城市为依

托的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框架。三是第三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第三产业比重继续提升,由*5年占GDP35.9%上升至*1年40%。旅游业方兴未艾,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0年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30亿元、国际旅游外汇收入8.94亿美元,居全国第4位,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7.8%。金融、证券业有长足发展,兴业证券、闽发证券、华福证券成为综合类券商;一批国内银行业来闽落户,福建兴业银行跨出省界,在上海、浙江拓展了业务,金融业务和服务质量都有明显提高。房地产投资继续看好,*1年房地产投资225.49亿元,比上年增长8.7%,对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的贡献率达到5%。传统服务业出现新的生机和活力,商贸、饮食、娱乐业国有资本成批量退出。国外大型商业集团陆续进驻我省,新型商业业态迅速成长,大型仓储超市、连锁经营、会展业等发展迅速。

(二)产业结构的升级步伐加快。产业结构中高科技产业比重不断上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高技术产业产品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从*7年14.3%提高到*0年的19.7%,*1年达到20.8%。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电子工业总值由*9年的351.87亿元(现价)上升到*1年的460.31亿元(现价)。软件产业发展势头很好,规模迅速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加大,落后的生产能力逐步淘汰。近几年我省积极运用高技术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筛选60个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加以重点支持,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戴尔计算机、中华映管、冠捷电子等一批外资企业伴随着生产技术、加工工艺、管理方式的提高,推动了我省产业结构的升级。到*1年,全省已有外商投资企业8049户,与*5年比,增长40.2%,完成出口额103.1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75%。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22.48亿元,与*5年比,年均增长18.1%,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1.9%。*1年在外商企

业新登记的企业中,生物工程、电子信息网络、新兴材料、医药、环保产品等技术合量较高的高新科技项目明显增多。乡镇企业在产业升级中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轻工、服装、食品、工艺、纺织等主导的出口产品体系,到*1年底,全省有5000多种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一是“双九一高”扎实推进。*0年7月,省政府召开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工作会议,出台了《福建省今明两年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施意见》,同时公布了“双九一高”项目名单,即90家重点企业(集团)、90个重点项目、60个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两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0一*1年共投入省级财政预算内结构调整项目资金6.24亿元,引导项目投资148亿元。到*1年底,90家重点企业新增固定资产105亿元,新增销售收入275亿元,两年共新增上缴税金28亿元,平均每年直接拉动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90个重点项目中已建成或基本建成40项,总投资136.4亿元,新增销售收入250亿元,在建32项,继续前期工作的18项。60个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中,已完成或基本完成产业化实施并产生效益的39项,总投资17.5亿元,新增销售收入30亿元,年利税5.25亿元。二是“数字福建”建设进展顺利。编制印发了“数字福建”建设“十五”规划。三个信息化骨干工程进展顺利,其中省政务信息网络工程开通了大部分节点,改造了一批政务资源数据库和信息应用系统,实现了省政务信息网全网开通;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已建设网络实验室、多媒体实验室和地理信息、遥感、全球定位等系统,开始运行;省互联网交互中心基本建成。信息资源共享政策和“社区信息化建设功能导则”编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鼓楼区示范区、电子商务示范工程的建设达到预期目标,示范小区建设进展顺利。

近年来我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初步扭转了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滞后的局面,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国民经济在国内外环境趋紧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经济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农业的产业化程度较低,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较低,农产品流通格局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农产品的深加工能力不高,产品的附加值低,农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仍然存在着经济上和体制上的障碍。工业产业集中度低,产业技术相对落后,企业组织结构“小、散、弱”等问题依然明显,缺少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中小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专业化程度不高,为大企业配套

和协作能力不强。我省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40%,与国内先进省市比还有较大差距。从第三产业内部看,发达国家主要以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为主,而我们仍以传统的商业、交通为主,一些新兴产业发育仍然不足。直接服务于经济市场化的会计、审计、法律、管理咨询、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

二、把握新趋势、新特点,明确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要求

江总书记在“5.3l”重要讲话中指出,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江总书记的讲话对新世纪之初我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新世纪新阶段,我省产业结构调整面临新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新的动力和压力。一方面,全球经济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步伐加快,要求我们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在继续发挥劳动密集和资本密集产业领域比较优势的同时,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具有我省特色和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群,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一批重点产业和企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电信、旅游、住房、社区服务、现代流通等服务业,使三次产业结构更为合理。另一方面,加入世贸组织后,由于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使本来按照计划要进行调整的传统产业,特别是技术装备水平较低的“夕阳”产业的发展困难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从而使低层次的规模扩张有可能抬头。要求我们抓住过渡期给我们提供的宝贵时机,在加入世贸组织协议书许可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力度,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国内来看,新世纪之初各省市都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力度,使我省产业和整个经济发展都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要求我们必须立足本省实际,着眼于世界和全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进一步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资源向高效率部门转移,不断增强经济综合竞争力。

在*0年全省经济结构调整会上,我提出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必须走“调快、调大、调高、调新、调活、调外”的路子。两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思路是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要继续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同时,我们也要根据形势发展的变化,正确把握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趋势、新特点,明确新的要求,紧紧围绕提高我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这一目标,把握好今后几年产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进一步提高结构调整的成效。一是顺应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新趋势,着力构建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就是要形成与开放经济相适应的资源配置方式、经济运行机制,在开放经济的框架中对我省的产业结构进行战略重组。近期首先要考虑更加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具体地说,就是要以扩大对外开放来加速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通过深化对外开放来巩固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果。要继续努力扩大出口,以出口商品结构的高级化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改进利用外资的方式,加速技术转移过程以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增大市场准入的程度,利用国际市场竞争的诱导机制来调整产业比例关系;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海外投资,在国际经济循环中强化我省产业竞争力。二是顺应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趋势,注意发挥比较优势。经济全球化表现为资源配置国际化,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和带来新的国际分工。我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质就是发挥比较优势的调整。我省产业发展战略的选择,应当立足于比较优势的科学判断。比较优势总是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相对比来说的。我省劳动力成本较低,与发达国家和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具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我省经济比较活跃,外资企业多,基础设施较好,有利于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从动态上观察,高技术产业也有成为比较优势产业的可能。为此,在结构调整中,要立足省情,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在新经济产业链中集中力量发展最终产品组装和需求量极大的电子元件、配件制造等资本和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环节。重视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把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产业优化升级的突破口,拓展主导产业链,着力发展那些具有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摒弃那些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创造产业发展的低成本优势。三是顺应消费结构

演变的趋势,着力创造新的消费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省城乡居民消费正处于由“吃”、“穿”为主进入一个以满足“住”、“行”、“娱”为核心的结构升级期,居民消费已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衣、食消费进入稳定增长期,“住”正在成为现实的消费热点,“行”正在成为增长最快的消费热点,“娱”正在快速培育过程中,改善“住”、“行”、“娱”条件正在成为城乡居民新一轮消费的热点;由实物消费向精神消费、健康消费,由生存性消费向发展性、享受型消费转变。这种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对产业的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今后几年食品加工机械制造业(包括食品加工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建筑业、建材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保健、旅游业、教育产业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在结构调整中要注意把握消费变化趋势,有重点地对上述产业加以扶持和引导,促进健康发展。

对照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新变化提出的新要求,省里提出了今明两年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这次会上,供讨论研究,请大家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把指导意见制订好。本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导意见不是全面的调整方案,而是坚持有限目标的方案。它是根据“十五”结构优化升级专项规划和我省产业现状、各产业的发展机遇,从中选择发展条件比较成熟或对今后的结构调整有重要影响,政府要着力抓的若干方面,通过政府的指导意见、产业导向和产业政策,集中政府的有限力量,支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扶持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有可能成为新增长点的产业和产品。希望通过这些产业、企业和产品的发展带动其它产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那些

还没列入的产业,并不意味着不重要或者不要发展,而是按市场的规律进行常态发展。此外,这个方案是动态的、指导性的,不是静态的、指令性的方案,不是所有列入的项目都必须完成,或者还没列入的项目就不能补列,而是仍然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在实施过程中注意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做到“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当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调整,坚持市场取向,努力使社会生产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也是判断结构调整是否合理、是否优化的根本标准。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各级各部门工作的重点要从直接配置资源、建设和改造某些产业、增加或限制某些产品的产量,转为以市场需求引导结构调整的方向。最近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省统计局对福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占有情况和本省市场货源结构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调查,分析研究成果正在陆续出来,这对于引导企业开拓、占有市场和引导全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运用好这些研究成果,并努力使之制度化,为企业和各级各部门及时掌握市场变化动态和发展趋势提供可靠的市场信息。各级政府经济部门以市场为导向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就是要善于从这些方

面来做好工作。坚持市场取向,还要进一步增强企业自我发展和自我提升产业结构的内在动力。企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只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了,盈利能力提高了,才能增强企业的自我创新能力,实现产品的技术水平不断向高级阶段发展。因此,一方面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公司制改造的步伐,形成多元的投资主体,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内在活力,使企业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核心力量。另一方面要支持、鼓励和引导私营、个体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为各类企业的发展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为产业重组建立公平、高效的运行规则。

二是大力培育产业链和产业群。当前世界产业发展的簇群化趋势日益明显。产业群内的企业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彼此间形成一种互动性的关联。许多大企业为了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纷纷集中于主业,把一些配套产业转移给别的企业,但是产业自身的技术联系又要求这些企业能够聚集在一起,使得配套更为有利。这一点我省就有一个很好的成功范例。我省东南汽车一个主厂带来了30多个协力厂,聚集在青口汽车城,使得东南汽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国内激烈竞争的汽车市场占领了一席之地,并以产业链的优势进一步吸引外资建设二期项目等。因此,我们在推动产业升级时,一定要有产业链、产业群的意识。从现有产业和新兴产业中,筛选具有现实优势和潜在发展优势的行业,通过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和龙头项目带动,形成具有技术优势的行业,场竞争力的产业链或产业群。通过以下游引上游或以上游引下游,以龙头企业引配套企业或以配套企业引龙头企业,形成具有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以构建产业链拓展民间资本投资的空间,丰富招商引资的项目库,以配套优势促进产业的凝聚和扎根。

三是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最重要的是抓住信息化这个机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我省信息产业具有一定基础,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人才优势,发挥信息化在结构调整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突出任务,大力发展我省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以及环保、海洋等产业,提高短缺的、技术合量高和有国际竞争力的生产能力。同时,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特别要把现有优势产业做强做好。实践证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传统加工制造业这一载体。目前我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项目不多,大量的是传统产业。因此,在选准高新

技术产业发展重点的同时,要围绕产业升级这个中心,突出抓好传统产业的改造,用高新技术武装量大面广的传统产业,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近期重点是加快“数字福建”建设步伐,加大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的推广力度,用信息系统集成技术改造提升成套设备和组合加工设备的集成化水平;用信息控制技术改造提升大型连续加工工业的过程控制和自动化水平;用嵌入式软件技术提升消费类、工业类产品的智能化水平;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企业技术开发流程的效率、检测和工艺水平;用信息网络技术改造提升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信息化水平;用电子商务技术改造企业物流系统和采购、销售系统。

四是坚持把扩大就业摆在突出位置。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问题紧密相关,而解决好就业问题,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事关内需的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与提高。据专家测算,我省近年仅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5万人,目前我省城镇未实现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超过10万人,加上今年将有10万人左右的下岗人员,合计超过35万人。据一些专家分析,我省现在尚有70万左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急待转移;按正常的工业化进程,每年也将有5万左右的第一产业劳动力需要转移。而如果按照近年的正常水平,我省每年仅能增加15万个左右的就业岗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因此,要把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缓解就业压力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千方百计转变就业观念,发展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做到既支持产业升级,支持企业千方百计地提高产业竞争力,又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采取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广泛吸纳劳动力,努力实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与促进就业双重目标任务。

五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切实防止重复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是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也是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一方面,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稍有不慎就可能破坏生态环境;另一方面,21世纪是人与自然走向协调与和谐的世纪,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环境与发展”成为人类的共识和时代的主题,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所以,推动我省的产业升级,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几是新建和技改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把产业升级同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推进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大力培育和发展生态经济,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增强可持续竞争力,力争在未来国内外竞争和区域分工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最近省计委牵头编制了生态省建设规划,各市各部门要在建设生态省的总体目标下,编制区域规划或部门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明天省里还要召开环保大会进行部署。同时要注意防止目前个别地方出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苗头,上项目一定要按国家的产业政策实施,切不可为了上项目而不顾今后的市场需求,求得一时的政绩而上项目。

三、切实做好今明两年产业结构升级工作

做好今明两年的产业结构升级工作,对于加快我省经济发展步伐,全面实施“十五”计划至关重要。这次会上讨论的今明两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指导意见和四个实施专项、五个一批项目,经讨论修改后即将下发。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省里的安排部署,结合自己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千方百计地组织实施。

一要切实抓好今明两年产业升级的八个着力点。这次会上讨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今明两年产业升级的着力点,这是在总结“九五”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基础上,从构筑一批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优势的产业链和产业群、提升产业竞争力出发,经过多方征求意见研究论证后初步确定下来的。今明两年如果我们能够在这八个着力点上下功夫,我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必将出现一个新的面貌。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局出发,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协调配合,切实抓好达八个着力点,力争使我省的产业升级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要积极推动“五个一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落实。这几年的实践证明,产业结构升级的最终切入点都要落实到企业和项目上。这次会前,省计委与有关部门根据我省产业发展情况,提出了“五个一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对这些企业和项目,要抓紧进行论证实施,各有关部门也要制定出具体工作目标,把重点项目具体分解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建立项目进展情况的工作汇报及反馈制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要做好一批重大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国家的支持。对已确定的项目,要进一步加快前期工作进度。从近几年各地的实践看,谁的项目前期工作抓得紧、抓得深、落得实,那个地方上的项目就多,争取到的资金也多,项目的进展也就快,经济发展也就有后劲。各市、各部门在抓好已列入全省产业升级的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同时,还要按照全省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和重点,结合当地的各自优势和特点,选好选准一批属于自己管理的项目。

—三要积极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加快构建山海协作通道。构建山海协作通道,是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构建的“三大战略通道”之一,对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遵循市场规律,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纽带,积极引导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山区转移,鼓励外资企业与山区生产企业开展工贸合作,推动山海协作向深层次发展。沿海较发达地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就必须不断将轻纺、服装、建材等已具备了相当技术、市场,同时也具备了向山区转移、辐射条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向山区转移,可以为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广阔的空间。山区一方面要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另一方面要主动承接沿海产业的转移,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服装、电子零件、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加快构建全省山海协作战略通道。

四要创造一个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运行环境。当前产业结构升级工作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我们要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充分利用过渡的宝贵时间,吃透中央制定的各种经济政策,用足、用活、用好这些政策,做好我省对产业升级的扶持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切实负起培育市场体系、监督市场运行、打破市场垄断、维护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的责任。要强化协调服务意识,建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企业及项目的跟踪服务和反馈制度,密切关注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动态情况,及时帮助企业协调生产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并在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股票上市、建设用地、人才引进和扶持资金上优先支持;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力量支持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作,调动民间资本投入,共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五要抓好有关配套政策措施的落实。*0年,省里出台了《关于印发省级财政预算资金按比例扶持全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重点重点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明确了省级资金的筹措渠道和要求。现在各部门都有不少的资金,但由于所分科目太多大细,撒胡椒面,造成资金分散,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要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省级集中的资金仍然要实行“项目统一协调,管理各自负责,资金渠道不变,各自安排下达”的原则,重点用于省政府确定的全省产业结构升级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前期费用、银行贷款贴息和技术研究开发费用,体现政府资金的引导性和启动性的支持,以加快企业发展、项目开发建设的步伐,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标志性目标。

六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服务作用。发挥政府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服务导向作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主要特征。首先,要明确责任,完善分工负责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当前及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各个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具体组织、协调和落实。其次,各市、各部门要通力协作,形成合力。要根据省里的统一部署,制定本地区、本行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扶持政策,推进全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再次,要大力培养、引进和选拔、使用人才。各级各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选拔、招聘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充实到调整优化结构工作的第一线,特别要把更多优秀的人才放在那些举足轻重的骨干行业、企业、地区和重要岗位上

篇6

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如何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赢得人才、用好人才,努力为建设“富强和谐*”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近期我部按照县委要求,成立了课题组,以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等形式,对全县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重点对县属行政事业单位和7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力求从一个视角的观察上,分析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供县委决策参考。

一、人才队伍现状

近几年,我县高度重视人才资源开发,在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县人才队伍已有一定数量规模。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年底,全县中专(高中)以上学历和具有技术职称(等级)等各类人才资源总量已超过2万名,占全县户籍人口的10%,比20*年的16438人增加了二成多。特别是技能人才增幅较快,按照劳动部门实际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口径统计,全县现有技能人才5534人,比20*年底1097人增长4*.5%。

1、行政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基本情况。61家县属行政事业单位统计显示,从学历层次看:本科学历以上1801人(含博士1名,硕士13名),占总人数的34.7%;大专学历1725人,占总人数的33.2%;中专学历(高中)1152人,占总人数的22.2%。从技术职称层次看: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309人(含正高1名),占总人数的6%;中级职称1651人,占总人数的31.8%;初级职称1189人,占总人数的22.9%。从技术等级层次看:共有178人具有技术等级资格,占总人数的3.4%,其中技师55人,高级工45人,中级工36人,初级工42人。

2、企业人才队伍基本情况。7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显示,从学历层次看:本科学历以上283人(含研究生学历7名),占从业人员的2.6%;大专学历612人,占从业人员的5.6%;中专(高中)学历2450人,占从业人员的22.2%。从技术职称层次看: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85人,占从业人员的0.8%;中级职称166人,占从业人员的1.5%;初级职称240人,占从业人员的2.2%。从技术等级层次看:共有1724人具有技术等级资格,占从业人员的15.6%,其中高级技师5人,技师70人,高级工81人,中级工283人,初级工1285人。

二、人才工作主要做法

一直以来,我县按照党管人才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创新人才工作模式,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全力打造人才集聚工程、人才振兴工程、人才保障工程,努力建设一支具备创业创新能力、适应海洋经济发展的适用型人才队伍,走出了一条海岛人才队伍建设新路子,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

1、树立人才强县理念,强化人才工作领导。县委对人才工作高度重视,建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党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积极发挥领导机构作用,坚持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各部门人才工作汇报,及时掌握人才动向,预测人才趋势,研究工作对策,强化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为加强宏观指导,做好人才工作全面科学谋划,编制完成了《*县20*-20*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县“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等中长期发展规划。

2、出台人才工作制度,形成人才工作合力。按照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原则,制定出台了《*县党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和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建立完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有关制度》等工作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人才工作主要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和工作联络员。此外,强化责任考核,把人才工作纳入乡镇和县属单位年度工作共性考核内容,调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人才工作合力。

3、组建人才工作机构,推动人才工作开展。在县委组织部内增设人才工作科,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协调指导全县人才工作日常事务开展。通过成立县人才交流中心,完善县人才劳动力市场,建立*人才网等,积极为县内外人才就业创业搭建桥梁,与省内外高等院所建立人才供求关系,努力为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搭建互动服务平台。

(二)实施人才集聚工程,大力引进各类人才

1、靠发展经济、改善环境吸引人才。实践证明,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是聚集人才的第一要素。近年来,我县坚持以发展海洋经济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努力改善软硬件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减化审批程序,推行一站式办公、公示制、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一系列服务措施;大力倡导企业文化建设,营造人性化的工作氛围,为吸引人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靠优惠政策、搞好服务吸引人才。结合我县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认真做好党政机关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的意见》、《关于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加强优秀人才智力引进工作的意见》、《关于大力引进紧缺人才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从工资待遇、住房补贴、科研经费支持、户籍迁移、家属子女就业入学等方面,为各类人才提供便利、搞好服务,建立起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

3、靠丰富形式、搭建舞台吸引人才。一是依托重大项目吸附人才。抓住*金海湾船业有限公司、日本常石修造船项目、衢山岛4万千瓦风电场等一批重大工程和高新科技项目落户的契机,从国内外积极引进人才,取得了较好成效。如*金海湾船业有限公司自20*年落户以来,在现有1456名员工中,中专(含高中)学历以上的有879人,其中研究生学历4人,本科学历117人,大专学历187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有74人,其中高级职称47人,中级职称14人。具有技术等级资格的有496人,其中高级技师3人,技师14人,中高级工103人,船舶修造人才队伍建设初具规模。二是围绕市场需求接纳人才。通过编制人才供求预测、定期供求信息、举办人才集市、组团赴省内外招聘等措施,吸引各类实用人才。据初步统计,2002年至20*年已举办本级各类人才交流大会26场次,600余家次单位、近5000人次入市交流。组织100余家次用人单位赴外县招聘各类急需人才15次。此外,在县第一、二人民医院成立了上海新华医院分院,*海山密封材料有限公司、*科成制药有限公司等企业与上海化工研究院、浙江中医学院等科研院所确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去年又成功引进了一项国外智力项目。三是通过公开招考选拔人才。扎实开展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到社区选聘等工作,2002年以来,通过各种方式引进大专学历以上700余人,来我县服务或工作的柔性人才350余人次。20*年至今已有38名大学生进入渔农村社区工作,此外,借助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引进31位大学生来岱服务,充实了基层党政工作力量。

(三)实施人才振兴工程,抓好人才培养工作

1、依托培训基地,固定式培养。注重培训基地建设,打造县委党校、县职业技校为龙头,乡镇成校、远程教育基层站点、企业实训基地为基础,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的固定式培训体系。在此基础上,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坚持走校企联办内涵发展之路,成立了*技校常石集团分校和长涂金海湾实训基地,由技校负责教学管理,企业提供办学管理经费和实操平台,毕业后全部由企业录用。*技校还与正华、海舟、常石、金海湾等大型重点船舶企业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依托乡镇成校建立长涂、衢山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五匠”、“焊工”、“编织”等特色培训基地,对城镇失业人员、渔农村富余劳动力、外来务工者等开展上岗前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

2、注重实践锻炼,针对性培养。对党政人才,通过基层锻炼、项目挂职、岗位交流、办班培训等形式,着重提高党性修养、工作水平和执政能力;对专业技术人才,通过业务培训、外出进修、专家讲座等方式,重点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通过组织外出考察、举办县企业家论坛等活动,着力提高他们驾御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对技能人才,通过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使技工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满足我县海洋经济发展的需求;对渔农村实用人才,通过组织专家、农业专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示范指导,提供科技信息,大力培养种养加等方面的渔农业产业化人才。

3、创新工作载体,多途径培养。一是建立人才培养导师制。在非公企业开展“名师带徒”活动,在教育系统开展“青蓝工程”,在医疗系统开展“名医传承工程”,同时组织行业优秀人才帮带青年人才、领导干部联系青年人才,通过帮带联系提升青年人才素质。二是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各企业、各单位结合各自实际,开展技能竞赛、练兵比武和技术创新等活动,为技能人才提供交流技术和砌磋技艺的平台。三是实施“党员人才培养工程”。深入开展非公企业党建“三培养”活动和党员创业创新基地培育工程,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建立党员技术攻关组等举措,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实施人才保障工程,为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1、注重改革创新,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深化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大胆启用年轻干部,不断探索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与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20*年以来,县委先后2次公开选拔乡科级领导干部12人。在公务员队伍管理上,坚持“凡进必考”,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激发干部队伍活力。不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和全员聘任制,调动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健全人才使用机制,鼓励他们通过兼职、定期服务、技术开发、项目引进、科技咨询等方式进行流动,利用业余时间为企业、渔农业提供服务,确保人才引得进、用得好。

2、强化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动力。完善人才评选表彰制度,制定出台了《*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优秀专业人才管理办法》、《*县首席技工选拨管理暂行办法》等,开展“拔尖优秀人才”、“海洋文化名人”、“首席技工”、“创业创新带头人”、“十佳教师”等评选活动。按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每月500元,优秀专业人才每月300元,海洋文化名人、首席技工每月200元的标准发放政府津贴,并适时组织进行体检和疗休养。设立每年200万元的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用于各类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管理和奖励,其中100万元作为县骨干教师和医生的政府奖励基金,专门用于教育卫生系统。设立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基金,用于资助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开发、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和科研成果。

3、作好服务文章,增强人才留岱发展的信心。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制度,在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看望慰问优秀人才、举行座谈会,并发放新年贺卡。实行人才社会化管理,全县已有近900人实行人事,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此外,通过网上人才工作知识竞赛、人才工作月、引进人才座谈会、青年人才联谊会等活动,通过《今日*》、*电视台等新闻媒介,大力宣传涌现出来的各类优秀人才,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的人才队伍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我们在调研分析中发现,由于思想观念、地域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机制等主客观因素,人才的开发和利用与海岛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素质不高,高层次人才少。61家县属行政事业单位调查显示,中专(高中)以下学历的还有1666名,占总人数的32.1%;研究生学历14人,只占总人数的0.3%;全县高级以上职称309人,仅占总人数的6%。企业高层次人才更是缺乏,对7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调查发现,本科学历以上283人,仅占从业人员的2.6%;高级职称85人,只占0.8%;技师以上75人,只占0.7%。具有等级的技能人才仍旧紧缺,只有1724人,占从业人员的15.6%。初中学历以下7680人,占了从业人员的69.7%。

2、人才分布和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现有人才资源大部分集中在教育、卫生等单位,占了50%,高级职称的有近80%分布在教育系统。海洋工程、海洋文化、新闻广播类、医学类、建筑规划设计、农林业、旅游等专业比较紧缺。在企业单位中,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在*金海湾船业有限公司,占了五成左右。船舶设计与制造、船体、轮机、电气、焊工、船舶质检、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策划、商务英语、水产品加工、产品开发与设计等专业比较紧缺。

3、人才外流现象比较严重。一是隐性外流。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我县每年考入大专院校的有1000余人,回岱就业人数虽然较前几年有明显增加,但也仅占20%左右,其中考入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回*工作少之又少。二是显性外流。近三年,我县行政事业单位骨干人才辞职、自动离职、外调经济发达地区的有150人左右。以教育卫生系统为例,20*年来,教育系统共外流大专及以上学历99人,中级职称及以上就有94人;卫生系统共外流大专及以上学历14人,中级职称及以上10人。而受区位劣势、经济条件等原因,人才引进又相对比较困难。

4、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人才投入就是效益最大化的理念没有形成,对人才资源开发投入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一些单位和部门在人才工作中还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对人才的培养经费投入不足,为人才提供物质等方面的支持较少,对人才也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导致人才多侧重于自我封闭的学习,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跟不上,实际效果较差,人才层次提高慢,特别是大部分企业,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远远没有到位。

5、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实现党管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需要加快制订和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机制需要不断建立健全,人才分配激励、考核评价机制不够科学合理,人才市场网络化、信息化、规模化建设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人才市场公共服务功能不够齐全。

四、思考及建议

海岛欠发达地区要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人才的集聚、开发与使用。为了加速人才队伍的建设,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彻底更新观念,集合各方力量,从观念、体制、方式、机制上全面创新“人才工程”。

1、注重理念创新,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一是走出人才“职称+学历”的误区,确立“大人才观”。要突破以学历、职称作为人才标准的传统做法,树立新的人才理念,凡是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能进行创造性劳动,为地区经济社会作出积极贡献的,都应纳入到人才工作范畴,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二是走出人才“学而优则仕”的误区,鼓励人才在业务上发展。随着临港工业的迅速崛起和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更缺的是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家人才和专业技术骨干,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此类人才在业务上多发展,真正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三是走出人才“占为己有”的误区,坚持人才柔性流动。清醒认识*目前发展现状,更加注重人才的技术引进,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特别对高层次人才,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行情,完善柔性引进的政策体系,吸引优秀人才为我县服务。

2、注重发掘潜能,发挥现有人才资源最佳效益

一是充分发挥在职人才的作用。首先要在事业上给予支持。为各种人才提供一个自由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以展示他们的个人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其次要用感情留人。要主动与人才加强感情交流,建立良好、融洽的人际关系。在人才的职务升迁、晋升职称、学术活动等方面给予特殊的照顾和支持。再次,要用适当待遇留人。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要根据现有的财力、物力,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关心他们的健康,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二是重视二次人才资源的开发使用。离退休人才一般技术娴熟、经验丰富,发挥他们的“余热”对缓解海岛地区人才缺乏的矛盾,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要对不同专业、不同专长的离退休人才进行梳理、分类,通过组建各种老年人才协会,为离退休人才和用人单位牵线搭桥;采取激励政策鼓励一些单位对离退休人才实施返聘,使他们在擅长岗位上再作贡献。拓宽县咨询委作用发挥渠道,继续为我县经济发展和政府决策当好参谋,让离退休人才“金秋再创业,夕阳再辉煌”。三是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在现有人才队伍的基础上,切实做到有计划、分层次、多渠道地开发一批后备人才队伍,引入“动态管理,定期考核,优胜劣汰,滚动发展”的机制,加强对后备人才的培养、使用、跟踪、评价工作,以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尽快成长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

3、注重分类培养,全面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是缓解人才缺乏问题的重要手段。一是大力培养党政人才。通过外出进修、挂职锻炼、轮岗交流等多种形式,提升干部队伍整体水平;着力提高基层党政人才的起点,每年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吸纳品学兼优者,充实乡镇和社区人才队伍。二是重点开发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定期选送年纪轻、学历高的企业管理人才到国内大型企业进行实习培训;采取县校联合办学的方式,举办高级管理人才研修班。三是加速配置海洋经济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要与我县加快发展船舶修造、物流运输、船配产业的形势相适应,整体匹配地挑选一批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人才,通过理论教育和实践操作培训使他们尽快成为高智能、高技术、高工艺的开发型、应用型人才。四是择优培育渔农村乡土人才。要加大乡土人才的开发投入,着力创办乡土人才创业园,使全县各类乡土人才适度集中,带动更多渔农村群众创业致富。此外,要鼓励各类人才参加学历教育和职称评选,拓展知识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4、注重柔性引进,广揽适用型的海洋经济人才

从我县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情况看,一方面要继续完善“刚性”引才制度,出台政策积极鼓励本籍毕业生和外地人才来岱就业创业,对引进人才单位确定的,帮助解决配偶就业、子女上学等问题。对单位未确定的,可以“先落户后择业”。对硕士以上学历和高级职称的优秀人才进入行政、事业单位的,在编制内的可优先安排,满编的先办手续,后调节编制。另一方面要大力做好“柔性”引才工作:一是推行订单人才。对急需、紧缺的人才,由用人单位向人才交流中心申请所需人才的标准,如学历、专业、职称等,人才交流中心与大中专院校联系,进行定向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分配到申请单位。二是开展人才租赁业务。对本县科技项目,依靠本县人才无力完成的,可向县外租赁人才,签订合同,项目完成后,归还所租人才。三是借智攻关。对短期内可以完成的科技项目,在本县无人才实力的情况下,可视人才需求情况,进行重金借智,以促进科技项目的完成。四是智力融资。允许专业技术人才进行智力融资,允许智力、技术参与股份,从而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