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概念范文

时间:2023-11-22 18:01: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程教学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程教学概念

篇1

各级学校课程教案中教学目标表述举隅

(一)高等学校课程与课时教学目标某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案中的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群体及群体心理的概念,理解学校群体的心理功能及效应;理解集体和班集体的概念和心理特点,掌握班集体形成的过程和班集体建设的措施,掌握班集体中非正式群体特点;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和重要作用,了解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某大学心理学课程教案中的教学目标[2],教师使用的是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心理的实质以及心理学研究的任务,了解心理学研究的意义、原则,初步认识心理科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心理的兴趣与愿望。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育心理学的教案[3]使用的是教学的目的: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理论(学习理论、动机理论、学习的迁移理论等),了解本学科领域新近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能够运用人的心理与行为改变的规律,以及以本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观察、分析学校教育教学中现实问题,并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可行的建议。可是有一个管理心理学的教案使用的是教与学的目标[4]:准确掌握管理心理学的概念和管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深刻领会研究管理心理学的意义,在一般意义上掌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河北宣化师范学校申书景设计的教育技术学教案中的教学目标是[5]:(1)知识与智能:认识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了解教育技术学发展过程中,影响较大的学习理论;掌握各个学习理论的起源时间,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能够概括出各学习理论与教育技术的关系;能够理解信息技术条件下有效学习的特征。(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能够找出问题,并体验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影响;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查找的学习理论进行加工整理与其他同学共享或交流的愿望,体验写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矫正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能够在学习新知识中,感受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对学习的支持,制定出自己的学习方式。某大学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目标是:(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人体各大系统肉眼结构的总规律,正常、变异和畸形的概念,基本的描述方法,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形态结构与发生发展的关系、内部结构和体表标志的关系等;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基本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机能意义,临床常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2)智能的培养:自学能力,人体解剖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学生通过解剖实践和阅读教材,掌握要求的内容,教师只作少量的重点讲解。神经解剖学的理论性较强,故讲课内容稍多,但仍强调重点和难点为主,学生要掌握要求的内容仍然离不开实践和自学;基本技能,人体的检查,切开、剥离、暴露和检查器官的方法,正规和系统地观察和描述各器官肉眼结构和显微结构(神经解剖学)的正常形态。(3)通过有选择的病例讨论,初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了解人体解剖学与临床的密切关系。(4)组织学生参加课外读书小组,查阅有关文献并写读书报告,进行学术交流。(5)组建课外科研小组,指定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6)外语能力,七年制班要求教材、课程讲授和考试的论述题都用英语。其他班则要求熟悉常用的解剖学英文词汇及阅读部分英文参考资料。(二)中等学校课程和课时教学目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要求[6]:反复朗读,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大意,理清课文层次;领会文章的丰富内涵,理解“天下为公”。再看中学教学目标设计。某高中化学教案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学目标[7]:知识技能,初步了解分散系概念,初步认识胶体的概念,鉴别及净化方法,了解胶体制取方法。认识胶体的一些重要性质和作用;能力培养,通过丁尔现象、胶体制取等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科学思想,通过实验、联系实际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依靠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观点,教育学生关心环境;科学品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依靠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观点;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比较、逻辑推理等方法。某高中心理教育课程教案《让世界充满爱》[8]:使用的是活动目标概念:活动课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该课让学生懂得助人为乐的美德。认知目标:认识到生活中友爱和互助的重要性;情感目标:使学生体验“助人自助”的快乐感受;行为目标: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学会主动对身边的人伸出友爱之手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活动方式是游戏活动,讨论分享经验。人教版初三《数学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教案[9]第一课时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教学点: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了解圆柱的侧面、底面、高、轴、母线、过轴的截面等概念,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使学生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或全面积。(2)能力训练点:通过圆柱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通过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3)德育渗透点:通过圆柱的实物观察及有关概念的归纳向学生渗透“真知产生于实践”的观点;通过应用圆柱展开图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向学生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通过圆柱侧面展开图的教学,向学生渗透化曲面为平面,化立体图形为平面图形的“转化”的观点;通过圆柱轴截面的教学,向学生渗透“抓主要矛盾、抓本质”的矛盾论的观点。(4)美育渗透点:通过学习新知,使学生领略主体图形美与平面图形美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层次。(三)初等学校课程与课时教学目标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0]是:(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形成估算意识。(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4)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5)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6)在日常生活中能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7)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习惯。(8)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一册《少年闰土》教案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1]:(1)预习课文,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等词语。(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3)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部分,指导课后思考练习作业。(4)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标理论与课程教学目标的表述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引进前苏联教育学理论支撑下的教学目标设计概念,教学论部分使用的概念仍然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学进度计划、教学方案(教案)、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过程、考试、考查、考核等前苏联的概念。查阅当代中国高等师范教育中使用的教育学教材,基本沿袭着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的教育学体系,素质教育思想也只是作为一种理念,并没有成为学科理论进入教材。由于这样一种现状,无论是小学教师,还是中学、大学教师,在教学大纲或者课程标准制定中,许多教师继续使用传统的概念,比如把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掌握目标、能力发展目标、技能训练目标。教学大纲制定和教师备课中,采用了解什么知识、掌握什么概念、理解什么原理、发展什么能力、运用什么技术、解决什么问题,或者识记什么、理解什么、应用什么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以全面发展教育理论为逻辑结构设计的教学目标理论,这就是德育目标、智育目标、美育目标。我们的教育学要求教学活动中完成智力开发目标的同时,也要渗透德育和美育,因此每堂课程和课程整体都要设计德育和美育目标。但是,具体到教师的备课中往往很难实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引进有关美国教学目标设计理论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B.S.Bloom)的理论为代表。他把人类学习分为3个主要的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我国中小学生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分类主要依据的是布鲁姆等学者的分类方法。九年义务教育阶段17个学科的18种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表述,都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个领域,也称“三维目标”,并作为教师设计教学目标、衡量学生学习水平时重要参考依据。在这3个领域中,知识是指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动作技能以及观察、阅读、计算、调查等技能;过程与方法是指认知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知过程中人际交往的过程和方法。特别强调在过程中获得和应用知识,学习和运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包括对己、对人、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以及做事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这实际上可以看作20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本土素质教育理论支撑下的教学目标设计概念。

篇2

关键词:概念设计;钢结构 ;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V3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52909(2015)02005703

一、概念设计在钢结构课程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概念设计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结构工程师所接受。但概念设计并非如大多数工程师所言,是工程设计经验的累积,而是在结构工程设计中利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创新和决策的方法和过程;其基本思路是在特定的建筑空间中用整体概念来正确处理构件与构件、构件与结构、结构与结构的关系,是结构工程师基本结构理念的集中体现[1-2]。目前,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在工程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当今社会衡量毕业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对结构分析软件(或电算程序)的计算结果,如何进行分析判断和校核?这就需要学生融合概念设计的理念,掌握力学概念、材料概念、荷载概念、施工概念、使用概念等等,并运用到结构方案设计、构件布置、计算结果的分析中。

尽管概念设计已经在工程设计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在高校教学中,尤其是在房屋钢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中,概念设计的作用并未充分体现。学生在完成钢结构基本原理的学习之后,虽然具备了计算构件及连接的能力,能套用公式解题,也能轻松设计一个单根构件,但对一个简单的工程设计却感到无从下手。此外,由于担心工作后缺乏竞争力,学生常将更多时间花在结构设计软件的学习上,对计算机过分依赖。这种状况造成学生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的下降,整体结构设计概念模糊不清。设计大师林同炎先生曾说,现在的教育是先教构件的设计,再到整个结构,而在实际工程中是先结构后构件[3]。如果能够做到让学生先了解整个结构,再学习构件的具体计算、构造要求等知识,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为此,笔者所在的河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钢结构课题组进行了钢结构课程内容改革,将概念设计贯穿课程教学中,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在今后的钢结构设计工作中熟练运用概念估算方法,迅速、有效地选择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结构形式,以及受力明确、传力简捷的结构体系。

二、将概念设计引入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教学内容的调整

在现有教材《房屋钢结构设计》 [4]中,概念设计一般作为结构体系与布置原则的一部分内容,而实际上概念设计贯穿于结构设计的全过程,教材中关于结构布置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也无不体现着概念设计的思想。针对钢结构设计的特点,结合各类结构构件的设计要点、相关规范规定,应补充如下教学内容。

1.结构计算的概念和判断

对工程师而言结构计算概念和判断是体现其设计水平的重要方面,因此在授课中应重点给学生讲解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结果的判断准则,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结果的判断准则,帮助学生走出概念的混沌状态,使其对设计结果有清晰的把握和判断,引导学生基于已有专业基础知识思考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变形特征,即变形首先要保证连续,这是结果可信的必要条件。另外,结构各方向刚度的均衡性可以根据结构动力参数(频率分析、振型)加以判断;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轻质薄壁结构按边缘屈服控制强度,并考虑与局部稳定相关的有效截面参数。而非薄壁结构可适当考虑塑性发展深度,可按10%以内控制。通过对此类计算结果的判断讲解,有助于学生建立初步的概念设计理念,避免出现因整体概念不清晰而导致不合理的设计。

2.建筑结构形式的优化

学生在学习基本构件受力特点及设计计算时,由于只是简单地生搬硬套规范公式,因此在进行有针对性的参数固定的计算时,大多能严格按要求执行,但对结构形式的合理性却缺乏思考。故在教材内容改革方面,重点增加了结构形式优化的讲解内容。结构形式的优化包括结构整体的优化和单根杆件的优化。让学生明确整体结构优化的目的是提高结构效率。整体结构的优化可分步走,先根据力学原理作判断,定大方向,然后依据具体条件分析确定详细设计方案。为避免讲解此部分内容时太笼统,可引导学生掌握不同跨度的大跨度屋面结构形式选择。就单根杆件的优化而言,主要包括应力性质的优化和应力水平的优化。

3. 结构荷载的选择与调整

教材对荷载及其组合一般仅从规范规定出发来介绍,但结构荷载的选择与调整对于结构整体设计有着重要意义。可从抗震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地震区设计多层建筑,如何用较小的代价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答案无疑是减轻自重。因为烈度和场地类别是无法选择的,只有建筑材料的自重可以由设计者选择,而地震的惯性力与自重直接相关;从材料选用角度,因为结构效应是以荷载与作用为自变量,代入结构效应函数中产生的,弯矩这一主要结构效应与跨度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对大跨度结构减轻自重就显得尤其重要。大跨度建筑一般采用轻质材料,但小跨度结构则不一定采用。学生一旦明确了这些概念,就可以在设计初始避免由于不合理的材料选用及荷载选择而造成设计的先天不足。虽然这些内容在教材中有所提及,但并未形成系统,因此有必要在授课中进行调整,以利于学生灵活掌握。

4. 节点设计分析

在讲解节点设计时,应着重突出节点的概念以及节点设计的目标,强调节点设计要忠实体现其在整体结构中的功能,且要有可靠的承载力,并保持规定所要求的状态。因为节点承载力不足会造成破坏,而节点状态不好,如螺栓松动等也会造成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另外,讲授节点传力时,要强调在设计节点时,应保证其传力通达顺畅,不应造成应力紊乱、集中。焊缝以平滑的对接焊为最好,加引弧板后磨平更好,螺栓连接以摩擦型高强螺栓为最好。在结构计算中,节点与整体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统一的。结构整体要求节点尽可能精确,但节点不可能完全精确,如提高精确度需要付出更多代价。因此此部分内容的讲解要基于结构整体受力特点,并结合实例分析在什么位置做适当的简化假定较为合理,且有利于降低连接的成本。

( 二)灵活教学方法和手段

将概念设计引入工程结构教学中,内容整体性高,概括性强,具有相当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必须多样化。

1.工程案例分析

由于概念设计内容较为零散,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设计理念的理解,必须将课堂教学及工程案例分析结合起来。教师平时应注重教学素材的积累。例如在讲解风荷载的选取与调整时,按图1的思路分析不同结构体系的风荷载体型系数取值差别。

2.互动问答环节

在钢结构课程教学中,尤其是在讲解概念设计时,教师的课堂讲授是主要方式,但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也非常重要。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结构概念,有必要组织不同程度的课堂讨论。在活跃的、有趣味的学习讨论中,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也能锻炼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每个概念的知识点,教师都应准备一个或者几个最为典型的问题,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结合疲劳动力荷载,可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避免疲劳破坏?通常情况下,许多学生知道疲劳应力幅大于相应的允许疲劳应力幅,则结构会发生疲劳破坏。但对于如何减小疲劳应力幅并无具体的概念,因此应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从疲劳动力荷载最为基本的概念入手,即减少疲劳应力幅其实就是减少结构应力的变化幅度。可为学生介绍两类方法:用简支结构代替连续结构和用预应力结构代替非预应力结构。引导学生追本溯源,组织学生讨论简支梁和连续梁的受力特点,以及预应力结构与非预应力结构的区别。之后再给学生具体讲解这两类方法能减小疲劳荷载的原因。通过这样的互动,加深学生对疲劳荷载的理解,使学生学会从概念分析入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多样化教学手段

在授课过程中,尽量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如在讲解钢结构构件稳定时,学生对构件的失稳机理理解得不是很透彻,因此应尽量将构件的各类失稳过程制作成三维动画,或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展示构件失稳时的变形和应力状态,绘制荷载位移曲线。如在讲解简支梁平面外弯扭时,可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模拟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失稳过程。这些过程以动画形式呈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接收快,效果良好。

三、结语

掌握概念设计是一个优秀工程师必备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获取不仅有赖于工程设计经验的长期积累,更需要在学习阶段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把概念设计的思想渗透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其基本内容, 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为其今后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

[1]朱慈勉,尹小明.概念设计的意义和应用分析[J].建筑技术,2005,36(8):626-628.

[2]高立人.结构工程师与概念设计[J].建筑结构,1993(4):46-50.

[3]林同炎,S.D思多台斯伯利.结构概念和体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沈祖炎,陈以一,陈扬骥.房屋钢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篇3

【关键词】角色概念设计教学 创新思维 教学模式 探究与实践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角色概念设计是动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特别强调设计意识和动手能力。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动画角色形象的艺术特征、分类及不同表现形态,掌握角色设计的创作方法和塑造技巧、表达原则和造型结构语言,培养学生形成一种系统性的、创造性的思维习惯。使学生能够依据动画角色设计和制作的规范和流程,完成一整套角色设计方案。

本课程是在动漫造型基础、动画剧本制作课程的基础上全面巩固与提升,同时是原画制作、电脑二维动画短片制作等后续课程的准备过程,通过练习,巩固知识与动手技巧,达到全面提高的效果,为学生之后的原创动画片制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内容包括三大模块,即结构造型基础、仿做动画、顶岗实习循序渐进的三步式教学模块,并逐渐形成成熟的阶梯式三步教学体系。在这一体系中,让学生在学、仿、做的过程中,拓展自己的原创潜力,衍生更多的动画作品,以此加大学生原创力的培养,并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

二、角色概念设计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什么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种积极的、智慧的、策略性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使自己的艺术创作构思具有创造性、创新性、独特性。创新思维的对立面就是因循守旧、随波逐流,甚至是抄袭。在这种状态下产生的作品自然不会有什么创造性,也不具有艺术价值。

在动漫创作中,原创角色尤为重要,其影响着整部作品的风格和定位,同时也影响其周边衍生产品所带来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动漫角色的设计充满着艺术性和设计性,角色概念设计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载体,在整个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中都呈现出概念高于行为、创意胜于规范、过程重于结果的特点。我们在创作角色的过程中,大胆运用各种设计手法,将客观原型进行夸张、变形、解构、重组等,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大量抄袭模仿的现象。学生作品受日本和美国的造型模式影响甚深,造型、色彩、构图均似曾相识。因此,让学生设计出具有原创性的个性化角色造型,我们需要对课程教学进行探究与改革。

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的教学理念,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定位、启发引导等多种教学方法。

(一)主题设定思路

整体设计思路本着内容积极向上,思想健康,适合推向市场、服务社会,在设计中又能反映学生的个性,利于多个情景位面的表达。因此可以结合现今社会提倡的共建文明社会、打造和谐家园的思路。确定短片(实验)以公益类型广告为主体,围绕公益类型确定各个不同范围的题材,如讲文明、讲礼貌、安全知识、科普知识等,可按小组或班级确定不同的题材。公益类的剧本信息收集,设计情景可按舞台剧格式(文字剧本)编写剧本,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整体划分为三个情景时空:古代社会(各种文化)、现代社会(各类文化社会)、异时空(种族、风俗随意)。

(二)分组讨论与集体创意

根据项目制作的要求,学生按3至5人一组。首先,学生确定角色造型计划,通过资料收集与整理,制定方案,鼓励学生创新求异,大胆地展开想象,提出独创性的想法,最后通过讨论进行归纳,制定可行的设计方案。按照商业化项目标准进行策划、创意,然后完成实训项目,在设计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集体讨论和团结协作精神。

如以“古代社会”(宋朝)为选定的主题:1.展开联想。以文字表述进行构思,先对宋朝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让学生去了解宋朝人物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性、整体造型,归纳总结出其特征。2.设定路线。从宋朝人物造型特征这一中心点出发,设定出若干不同的设计风格线路,让思维充分打开,在各条线路上尽力展开扑捉特征的元素。3.发散思维。将具备宋朝人物特征的多个元素进行新的发散,开发出有趣的元素进行重组,并考虑能否与其他不同的事物结合,看会产生什么新的结果,能否转换原有的概念。4.确定主题。经过发散性思维之后,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对宋朝人物特征的深刻认识,选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设计风格和表现方式。要求学生所选风格尽可能不同,并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5.分组讨论。学生在讨论会上阐述自己的想法并互相交流、互提建议,然后进一步修改、发展、完善自己的设计构想。6.主题呈现。选取最适合自己且最易于表达的设计风格和视觉元素,绘制出结构概念草图。7.深化主题。选取并确定更多的元素丰富造型,绘制出角色造型设计图。最后对造型进行细化、调整,使造型更加生动、完整。

(三)案例教学法

选择典型案例针对角色设计中的剪影特点、风格处理与制作方法等重点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参照企业完成项目流程,限定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做到开拓设计思维、熟练运用方法、灵活运用技巧。

实训前,教师先讲解角色设计的步骤、方法、要求等基本要领,学生根据项目,设计相应的角色概念草图、三视图(五视图)、肢体动作图、表情指示图、口型图等,方案由指导教师检查后,进行制作。通过案例教学,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创作兴趣,有效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实现了教、学、做、体相互结合。

(四)岗位现场教学

例如,在完成“角色概念设计”的项目教学中,我们按需要会组织学生在校外参观企业角色设计的工作环境与方式,围绕角色概念设计的各个环节,与不同类型的生产企业技术高层一起,结合课堂上的授课内容、企业制作要求对学生进行实地教学,真正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了企业文化、提高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更具有目的性,增强了学生的事业心、责任心。通过现场教学,丰富了学生的概念设计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五)考核方式

该课程是考察课,我们遵循高校教学规律结合社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了课程考核方式改革,重点突出教学过程的创意设计。严格要求将学生作业的过程记录,通过作业过程记录反映学生创意理念和设计方法的掌握情况,重视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引导,实行学习项目阶段评分,综合考查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

总评成绩由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最后整套角色设定册的分数组成,各占50%。内容包括四个主要角色的设定、结构概念草图的绘制、三视图、表情设计图、动作设计图、色稿、版式编排等。要求:1.剧情及人物性格分析明确、角色体态特征明确;2.人物角色设定草图,结构比例明确合理,设计具有原创性、趣味性,个性化特征明显;3.人物角色设定成稿,线稿、三视图、头部表情图、肢体表情图、角色比例图完整;4.人物设定的标准应用版式合理,画面安排美观。

此外,课程组的教师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已于2011年正式开设角色概念设计精品课程网站,及时更新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多媒体网络课件、授课教案、习题与模拟题、作品图片、视频资料等。教学网站建有师生交流园地,能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和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使学生把课堂教学与课余网络课堂有机结合起来,提供给学生更加宽松的课程学习环境。网络教学给教师提供了了解学生的新窗口,弥补了课堂教学的局限。

专业教师收集各类网络资源,以专业班级QQ群为载体,拓展交流平台,就专业学习安排、信息资料收集、作品点评进行了深度沟通。下一步工作交流将逐步向学院精品课程网络平台转移,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结语

上述教学探究与实践,笔者在角色概念设计的教学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不断探索和实践,拓展了设计教学的领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有效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以探讨适合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动画角色造型类课程的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四达.迪士尼动画艺术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孙豪.高校动画项目课程的教学与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17).

篇4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概念教学 生活实际 化学实验

化学概念是构成化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也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了化学概念,才能使学生牢靠地掌握化学知识,从而逐步形成能力。如果像传统的应试教学那样,一味地强调记忆,即使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了概念,也无法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质量还是上不去。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有效的概念教学呢?

一、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化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与生产实际。比如,NaCl是一种盐,这是学生很熟悉的。有些概念却使学生感到费解,觉得很陌生。比如,碳酸钠叫纯碱,其实它虽然显碱性,但它不是碱而属于盐。同样,糖在化学中的概念与其在生活中的概念比较起来,差别也很大。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这就要求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把握化学概念的内涵,让学生理解好化学概念。化学上很多概念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如果只让学生死记硬背,不仅教学效果不佳,而且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

二、利用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上很多概念都是由实验归纳、总结出来的。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甚至是学生的课后实验,都给学生认识概念、理解概念提供直观、感性的材料。比如,燃烧这个概念,在初中是这么陈述的: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而到了高中化学,燃烧的概念扩大了。欲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它,就要利用实验,让学生眼见为实。因此,可以用H2在Cl2燃烧,Na在Cl2中燃烧,以及镁带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让学生在实验中形成完整的燃烧概念。再如,金属钠的有关化学性质,是元素与化合物知识体系中很重要的知识链,但学生对金属钠比较陌生,假如老师只顾用讲解的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会使学生没有真实感。如果用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钠的相关知识,而且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在钠有关知识的教学中,先向学生介绍它的保存及如何取用,然后用镊子取出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其表面的煤油,再用小刀轻轻地切开金属钠,并让学生观察其表面,这时候可以向学生提问有关钠的物理性质。将切下来的一小块钠放入水中,让学生边观察边描述发生的现象,然后再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几点无色的酚酞,并将收集的气体进行爆鸣验证,从而使学生推理出钠与水发生的反应。可见,利用实验,能使学生顺理成章地掌握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假如不用实验,即使记忆力再好的学生,也无法学好它。当学生初步掌握钠的化学性质后,要有意识地将其与初中学的旧知识联系起来,从而迅速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效率。学生学习了初中化学后知道:金属与盐能发生置换反应,金属钠有很强的活动性。因此,将它放入盐溶液中,先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了,所有它就不与盐发生置换反应了。这样的对比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而实验起着关键作用。事实上,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化学概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

三、揭示化学概念形成的过程

大多数教师在具体的化学概念教学时,常采用分析关键语句,辨析其含义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听得很乏味。很多学生即使能熟练背概念,也不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加以灵活运用。可见,让学生记住概念并不等于让他们掌握了概念,欲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掌握化学概念,就需要让学生知道概念的本质。

揭示化学概念所反映的本质,不仅能避免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化学,而且能使学生掌握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式,了解化学规律的来龙去脉,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比如,学生很难掌握的离子反应,难其一是学生不知道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主要是以离子形成存在的,难其二是学生不知道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出哪些阳离子,哪些阴离子。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认识电解质在水溶液里主要以离子形成存在的。具体做法是:选些电解质溶液(NaOH、HCl、KNO3等)做导电实验,要求学生依据导电现象能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其次,通过化学反应,比如用上面的主要物质做NaOH与稀HCl的中和滴定反应,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溶液的颜色、导电性,然后分析其变化的原因,从而使学生认识离子变化、运动的规律,再结合师生交流,让学生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本质就是离子反应,这样就能使学生有效地建立离子反应的概念。

四、从教学反馈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化学有很多概念,容易使学生产生混淆,学生的练习也不可能都对,没有解题不出错的学生。因此,在批改学生练习时,或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要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差错,并及时纠正,这样能帮助学生更牢靠地掌握化学概念。比如,物质的分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等等,都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例如,有的学生认为铜能导电,所有它是电解质;有的学生认为,氯化钠溶液也能导电,所有氯化钠溶液也是电解质。面对这些错误,教师要找到学生发生错误的根源:电解质一定是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都不可能是电解质。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掌握化学概念,必须建立在对概念的正确理解上。

五、帮助学生整理化学知识的体系

篇5

一、概念与生物学概念的理解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我们在生活认知过程中,对于所感知的事物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将其共同特征抽象出来,加以总结概括,即形成我们所说的概念。生物学的概念是人们在长期认知世界并通过实践活动积累下来的反映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这些思维形式的表达是由最为简单的概念构成,从另个意义上说,生物学概念也是生物学知识中最基本的语言表达单位。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2011)(下称课标)中精选的概念更多的是指向生物科学领域的核心概念,包含了概念中的一些原理、规律等知识,核心概念也称为概念性的知识,是与生物学事实相对应的知识,课标中指的核心概念(重要概念)即相当于生物学学习中核心的观点和思想。

二、生物概念教学的现状

新课标引领的生物学新课程教学始于生物学的概念教学。教师对概念教学的现状如何?以海南省海口地区初中生物教师的调查为例说明。2012年5月对海口地区初中生物教师发放调查问卷180份,回收问卷154份,回收率为85.56%,调查结果如下。

1.教师对生物概念的理解偏重于传统的生物术语的概念与课标中提出的核心知识概念有一定的偏差

在给出几个概念的选项中,88.96%的教师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生物传统概念含义,这表示大部分教师经过多年教学拥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但对核心的知识、核心概念存在模糊界定,概念的深入理解有偏差。

2.抽象性的概念是教师普遍认为较难的概念教学类型

在教学中,56.49%的教师认为抽象性的概念较难掌握,27.27%的教师认为易混概念较难掌握,初中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一些抽象的现象、概念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师又不知如何把抽象转化为形象可见,所以把握起来有困难。

3.教师对概念教学方法的了解不多,常用教学的方法丰富度不够

在调查中,66.88%的老师表示看到并学习过概念教学的方法,但在常用的概念教学的前两位方法中,42.21%的老师是通过具体形象感性材料(形象法)进行概念教学,27.92%的老师是通过创设情境巧妙设问(设疑法)来教学,方法形式不多。

4.教学效果反馈一般,设疑法、形象法是教师概念教学感觉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对自我教学的效果和学生考试结果的反馈,只有18.83%的教师认为较好,53.25%认为一般,在选用的方法中,45.46%的教师觉得设疑法最佳,37.66%的教师觉得形象法学生理解起来容易。

三、生物概念教学的建议与方法介绍

课标中指出,学好生物学重要概念是学好生物学的关键。教师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建构起正确的生物学概念知识框架,首先自我要有生物学重要概念的相关专业知识;其二要深入了解新课标中概念教学的本质,逐渐建立完善概念知识的框架,并能在相应的新情景中运用;其三要了解概念教学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下面就概念的教学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1.设疑法

在理解问题过程中巧妙地引出概念。设疑就是依据所学概念的本质特征和适用范围条件,依据初中学生的智力理解水平设计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参考书籍、观察现象,引导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概念。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问题的难度,并确保问题的合理性和递进性,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

2.形象法

使用直观教具、多媒体展示等,创设具体学习概念的情境,提供或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和经验,化抽象概念为具体内容,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的新概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图文并茂的影像,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来获取相关概念学习的信息,提高信息传播速率,多角度地向学生传播信息,通过直观形象的情景刺激学生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相互交替进行,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达到提高概念教学效果的作用。

3.谚语法

利用生活中大家耳熟能详的实例引出概念。很多民间谚语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流传着,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许多生物学知识都蕴藏在这些谚语中。“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是对生物学中变异现象的很好诠释。“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体现出生物界的食物链关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明了生物间的制约关系。教师在教学中把这些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谚语恰当地融入教学中,让学生觉得学以致用并富有生活乐趣。

4.归纳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这种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感性材料的特征和规律综合归纳,从抽象的、定性的材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自己归纳、推理出生物概念。

5.分析法

即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进行分解,然后加以考察和思索。纷繁复杂的概念充斥着整个初中生物教学,往往一个知识点就包含了很多内容。如果只是归纳概念而不分析,那么得到的概念就会很统一,这样会束缚学生的想象能力,对生物概念的理解和灵活运用不利。利用分析法把概念分解为多个要点,教学实施中逐个突破,伴随突破的进程学生会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6.对比法

容易混淆的概念需要清楚地进行区分,可用对比法。通过前后的对比,既可使学生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又可对前面的基本概念加以复习巩固,温故而知新。通过不同形式(图表)的对比,可以使概念更清晰,更易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将类似的知识进行比较,将分散的知识进行归类,也是形成知识结构的重要方法。

7.历史追溯法

通过介绍概念中词源和产生的过程引入概念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概念在文本中呈现的是结论式的定义。教学中,教师多追求的是文字的理解,历史追溯法不仅展示了概念的形成过程,同时还包含了科学家们在研究背后的人文精神、思维方法,让每位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科学的发展历程,对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具有另一层深远的含义。每个概念的形成都具有其历史来源,追随概念形成的历史踪迹来学习分析、揭示概念的内涵打破了传统概念教学中重知识、重结论的教学模式,也是目前课标中提倡的在过程体验中建构起概念学习的知识框架。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就是通过介绍概念来历来吸引、唤起学生学习探究概念的兴趣,进而产生渴望揭示概念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完成概念的学习。

8.概念图法

概念图通常是将有关某一主题的不同级别的概念置于方框或圆框中,再以连线的形式通过一定的关系将相关的概念连接,形成该主题的概念之间的关系网络。通过编制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区分容易混淆的知识,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对知识进行对比复习。生物学的概念多而分散,有的概念相近,容易混淆,在教学中,通过比较、归纳,揭示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本质区别,并将相关联系的概念串联起来,形成某一主题下系统完整的概念图,可以促进知识的整合,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新的概念时学会分析概念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理解概念,形成概念间知识的系统化。

概念教学不仅是概念文字的理解,更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概念的形成要通过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一系列智力综合活动去自我分析、消化、整合原认知与新概念相关学习活动相互交织建构而实现。概念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侧重点也不一样,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概念理解是概念教学的基础,体会是概念形成的过程,学会运用才是概念教学的最后宗旨。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刘恩山,张颖之.课堂教学中生物学概念及其表述方式.生物学通报,2010(7).

[3]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 吴礼昌,孙自强.教育理论与方法.海南:海南出版社,2009.

篇6

关键词:CDIO;财务管理;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021-03

CDIO工程教育理念是以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CDIO为国际工程教育改革找到了新方向,2005年被引入中国后便开启了CDIO在中国的快速传播之路。我校作为全国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秉承敢为人先的办学精神,为培养卓越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积极主动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带入多个专业和课程改革热潮中。《财务管理学》虽非工程类学科,但其作为一门专业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科,是其他多种专业的理论知识基础,是企业理财与个人理财时财务活动的具体实现,也是企业经营过程的核心与主线。为此,CDIO理念值得《财务管理学》课程借鉴。

一、《财务管理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的《财务管理学》教学重视理论的学习,忽视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应对岗位的综合能力培养。整个教学过程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的形式进行理论教学,基本对单章节进行练习或个别引入案例进行跨章练习。这使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满堂灌”的“填鸭式”教育让学生兴趣不浓厚,教学效果不显著。

深入企业实际我们却发现,《财务管理学》课程应市场经济而生,必须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素质的培养要求。它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行情、背景、信息,进行专业分析和判断而做出预策、决策、控制、与各部门协调等财务管理工作。现代企业需要的不仅是基础知识丰富,专业扎实的人才,更需要其具备专业以外的知识和能力,如个人修养,个人素质,交际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

CDIO工程教育理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基于项目学习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学生以项目为导向进行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及沟通、培养更强的实践能力,最终实现《财务管理学》课程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卓越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二、CDIO工程教育理念在《财务管理学》课程运用的前提条件

(一)综合能力型教师

CDIO要求《财务管理学》教师是优秀财务经理的典范,为把学生培养成卓越应用型人才,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是教学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需要完成教学案例的构思,财务项目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计划,教学内容的实施,学习受教的评价,组织学生完成财务管理活动相关决策。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课前备课的广度与深度,同时也要求教师本身专业理论知识与财务工作经验兼并,学校必须加强对教师业务水平、业务能力的培养,通过假期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学习,丰富教师财务实践工作经验,通过聘请相关企业经验丰富的财务管理者任教,指导学生进行财务管理活动的实践,以补充专职教师实践方面的不足。

(二)完善的学习环境

CDIO理念希望通过项目教学,让学生合作完成对项目的构思、设计、实现,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实现其自主思考和学习专业知识。学院既需要为学生提供软件环境,如:图书馆的各类学习资料齐全、财务软件系统完备、网络系统畅通等,也需要为学生提供硬件环境,如:企业现场教学以增加教学的真实性、实训室模拟以增强学习的实践性、网络室、自修室、讨论室等。通过软件与硬件学习环境的合理利用使项目具有构思前提,设计基础,实施条件,运作环境,使CDIO理念的《财务管理学》教学更好的实现。

三、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财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改革

《财务管理学》教学的内容是企业理财过程中主要财务活动涉及到的财务管理工作,如企业财务管理基础知识、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财务分析等。为让学生系统的接受这么多的教学内容并能学以自用,必须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为主线设计成学习项目,让学生在自己设计并创建的虚拟企业中完成每一个项目的实际操作,通过运作过程来实现CDIO教育理念的《财务管理学》培养目标。(具体运作过程如图1)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从分析市场需求开始“构思”虚拟企业的经营发展,进行概念设计、企业“设计”、“实现”财务项目的“运作”过程。将财务管理知识点融会贯穿于整个项目中,在“做项目”的过程中让学生扎实地学到实践应用的知识。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教学,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个人实践能力、团队沟通协作能力和财务管理系统操作能力,最终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教学。(具体教学内容与操作如表1)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1.借新鲜案例增大启发性。案例教学是一种互动性、启发性较强的教学方法。CDIO理念的《财务管理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借用近期发生的案例,将新课相关知识隐藏在案例中,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借案例引出新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由生动的案例过渡到项目设计,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精神。

2.用分组协作强化讨论法。CDIO理念的《财务管理学》以项目教学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从单纯的学习者转变为项目的参与者,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一个项目都是师生需共同实施的一个完整教学活动,而这个完整教学活动的实现需要多角色多主体互相配合,因此将学生分组较理想,以7-8个同学为一小组,组成一个单位主体,推选出有能力的同学管理本组学习及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各同学明确自己的岗位与责任。在每一次项目的决策过程中各组通过会议讨论的形式为本单位主体做出管理决策,通过组与组之间经济业务往来实现理财目标,用业绩评价各组的决策能力。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合作沟通能力、理财意识、经济意识。

(三)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成绩是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指标,更是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的标杆。传统以一纸的卷面成绩加平时表现来评定总成绩,过于窄与偏,无法全面反应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等。为借考核方式促使学生最大程度发挥自我学习的能动作用,实现CDIO的预期培养目标需有一套完善的成绩评分体系。(学生考核成绩评分体系如表2)

通过多元评分体系使学生成绩的考核遍布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将学生的学习态度、专业知识、基本个人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项目操作能力均融入到考核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四、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财务管理学》课程教学具体实施

(一)构思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财务理念与财务管理技能,让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扎实专业技能,通过理财理念的加强使学生更深地了解理财原理,灵活运用。通过财务管理技能的提高让学习能在今后学习自用,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引导学生明确项目的内容,指导学生获取资料与信息的渠道,为学生提出构思的建议,学生则对每一个项目事先明确责任与任务,在构思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以实现课程教学的知识、能力、素质三大目标。

(二)设计

以财务管理工作为主线,各小组对构思的六个项目循序渐进地逐步进行详细设计。各小组以市场为导向虚拟一家企业,各同学分工协作,明确各小组成员的岗位与职责,设计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每个项目决策过程需各小组设计多个发展方案,选择最优方案,使整个设计过程成为不断地深化知识和提高技能的关键。教师在审核各小组设计项目中对项目的可行性提出质疑,对设计的进度给予意见,听取学生的设计思路,协助学生完成设计任务。学生在参与中积极主动学习,培养经济意识和理财素养;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不断进步,培养团队精神与创新意识;学生在设计中成长,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和灵活动用知识的能力。

(三)实现

各组内成员根据自己在虚拟企业中的岗位所明确的职责与任务展开工作,为了本企业的利益不断地与其他合作企业沟通、谈判,并不断的与组内成员沟通、讨论,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断的整理与完善方案,最终实现项目任务。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方案可能带来的利益与风险,帮助小组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协助学生实现计划项目的决策。学生通过项目的实现培养创新能力与财务系统操作能力,整个项目实施过程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协调、交流、沟通,这就是学生不断主动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在“做中学”。

(四)运作

运行过程就是成果的展示与评价的过程。学生通过项目实现后给自己企业带来的利益与企业存的风险进行分析、总结。最终评价事先的构思与设计的正确性,及思考如何解决或分散风险。以提高学生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针对项目的结果给予评价,学生通过总结与交流加深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五、结束语

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改革《财务管理学》,使学生最大化受益,我们需不断探索、完善CDIO工程教育理念下《财务管理学》课程建设,培养应用型本科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毕业即是适应社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顾佩华.CDIO大纲与标准[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8.

[2]刘九旭,许世英.基于CDIO理念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能力培养体系构建[J].财务通讯,2012,(3):75-76.

[3]王刚.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解读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5):86-87.

[4]林泽铭,李姗姗,蔡伟鸿.基于CDIO的计算机网络课程项目设计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2,(7):73-77.

篇7

    论文摘要: 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现状不容乐观。在没有更好更完善的新教材推出之前,高职数学教师有必要针对这一现状,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特点和需求,从难易程度、模块顺序和内容补充等多方面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以适应高职校培养人才的要求。 

目前,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很多学校从中职校升格为高职校,因此需要对原来的教育教学模式作出相应的调整,特别是基础文化课的课程改革迫在眉睫。我校数学教研组从2007年开始,针对五年制高职教学的新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进行了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初步尝试,两年下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下面我就从数学课程教学内容方面来介绍一下我们的收获。 

 

一、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内容的现状与问题 

 

从最近几年的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情况来看,当前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内容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所使用的教材为以前的老高职教材,多年来内容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课程内容陈旧,没有将现代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观念融入其中,这样的课程内容很难实现五年制高职的培养目标。 

 

2.当前教材仍以阐述介绍理论为主,实际应用较少较旧,缺乏与生活和专业的联系,导致学生不能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逐步丧失对数学学习和应用的兴趣。 

 

3.当前教材内容编排顺序不当,内容弹性较小,不能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学习需求。 

 

4.当前教材与信息技术结合不密切,尽管配套了matlab软件,但缺乏具体的使用介绍和实验案例,实用性不大。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影响了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而且导致学生数学能力不足,并成为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过程中的障碍,进而影响了他们成为优秀的当代技能型人才。 

 

二、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内容设置的原则与标准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的第一属性。因此,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的原则,体现“联系实际、深化概念、注重应用、重视创新、提高素质”的特色。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对以往教学实践的总结和分析,能够重新整合原有的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使之适合我们当前的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要求。为我们进行这种整合提供具体标准和依据的是《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行)》。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行)》在开篇部分指出:正确处理基础和发展的关系,整合教学内容。其将课程分为必修、限选和任选三大模块。教师应根据社会发展、学生发展的需要,精选最基本的体现近现代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增加一些问题探究等内容,构建简明合理的知识结构。根据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与学生认知基础相适应的逻辑推理、空间想象等能力要求,适度加强贴近生活实际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数学应用意识,避免繁杂的运算与人为的技巧。 

 

三、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改变 

 

针对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我校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的原则和标准,结合各专业特点和要求,作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与改变。 

 

1.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模块顺序的调整 

以往在制订教学计划和学习要求时,要求全部统一,包括教学的进度、难度,以及考试内容,所有五年制高职各班都是一致的。这种做法导致了以下问题。 

(1)难易程度方面 

以“三角函数”为例,讲得太深,财会、商贸、动漫等文科类专业的学生无法接受,而且跟他们专业紧密度不深;但对于数控、自动化的学生而言,如果讲得太浅显,则无法满足他们专业课对数学的要求。 

(2)模块顺序方面 

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计划,复数要到一年级第二学期才可能进行介绍,但是,数控、自动化专业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的专业课中就已经要用到复数,从而导致专业课教师花费额外的时间去教复数,而等到第二学期数学教师来教复数时,学生都已掌握,没有再学的必要,如果跳过不学,又将会违背原有的教学计划,十分矛盾。 

不难看出,导致困境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考虑各专业的特点和需求。解决办法是:不再由全校制订统一的教学计划学习要求,改为由系部根据各专业实际需要来制订,并且邀请专业课教师一起参与,由专业课教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计划及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要求,来提出数学教学内容的顺序和难度要求,然后由数学教师根据专业课教师的要求来制订本专业的学习计划、学习要求和考试内容。 

这种方法不但解决了“统一制订”的产生的矛盾困境,而且真正体现了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理念,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 

 

2.教学内容的添加补充 

(1)专业相关内容的补充与拓展 

五年制高职专业较多,因此不可能在编写教材时,将所有与专业课相关的应用体现出来。因此,根据所在专业特点及需要,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补充。例如,对于数控和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而言,在介绍正弦型函数及函数图像时,除了按照正常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外,可以适当补充与专业紧密相关的电流、电压的波形图;当高等数学介绍完毕之后,可适当引入复变函数知识,为他们以后专业学习和应用提供更大的帮助。而如财会专业,在介绍数列相关内容时,可趁热打铁,把会计专业中的贴现、折现内容适当引入,从数学角度进行分析,并指导学生进行应用。 

当然,不是只有这些内容与专业有联系,这需要数学教师平时能够与专业教师多交流,多发掘,通过精心的准备和设计,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对专业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重视数学、学好数学。 

(2)数学实验与软件的引入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数学很少与计算机联系起来,即使有,也只是教师把计算机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向学生进行简单的演示,很少有教师指导学生用计算机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而实际上,教师通过数学实验的引入,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和思维能力,以及数学应用能力。在数学软件方面,除了传统的几何画板之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功能更为强大的matlab和常被人忽略却应用非常广泛的excel。excel除了可以用于办公之外,也是一套很好的数学实验软件,对于排列组合、概率统计和线性代数中的矩阵运算等常用数学计算都能胜任,而且入门要求低,操作方便,安装普及,很适合作为学生进行数学实验的理想工具。 

(3)专题讲座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描述大自然与社会规律的语言,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也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遗憾的是,人们往往只看到技术发展的种种现象,并享受由此带来的各种成果,而忽略了其背后支撑这些发展与成果的基础学科。教师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广泛传播与正确解释数学的价值,可使学生对数学有更多的了解,提高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目前的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内容受制于教材及其编排,如果不能及时地作出调整和处理,将严重阻碍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的发展。因此,教师有必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特点和需求,对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一场改革,以推动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行). 

[2]汤成军,陆广地.对五年制高职数学课改革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9,(2). 

[3]谢拴平.构建五年制高职数学模块化课程体系[j].高教论坛,2009,(2). 

篇8

Abstract:Achievement oriented education is an advanced,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ducational concept.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uter skills by applying it to the reform of computer courses. Based on the elabora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achievement oriented education, taking the course of university computer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urriculum reform and practice methods from revising course content, constructing platform suitable for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reconstructing curriculum teaching, learning,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Key words:Achievement oriented Education;Curriculumreform;Modular teaching; platform

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其教育理念得到广泛的重视与应用,至今被认为是卓越工程教育的正确方向。因此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指导计算机类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成果导向教育的内涵

成果导向教育(OBE)称为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是一种先进的、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OBE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取得的学习成果[1]。其强调对学生行为结果的测量,注重学生学完之后能真正做什么,而不是学了什么。美国学者SpadyW.D在其著作中对OBE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即“对资源和系统的调整,使之清晰聚焦于促使学生在未来生活中获得成功的实质性经验”。在成果导向教育下,成果决定过程,课程设置以最终成果为导向,在学习结束之后,?W生应当展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它注重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估之间的高度匹配[2]。成果导向教育强调4个问题:1、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2、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3、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4、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中的学习成果是学习者在顺利完成某阶段学习过程后所应知道、理解和掌握的方面。作为描述学生在某时间段结束后能被检验的学业成绩,学习成果是具体的、可检测的,可用于描述任何有效的学习形式。而学习成果的具体性指的是学习成果最终的表现形态,可以是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具体形态或其一系列组合。

可见,OBE强调成果导向、重视学生学习成效、明确确定毕业生能力,其教学质量的评估侧重于教育的产出,即能力和成果、成绩和效果上。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应明确学习的成果,配合多元弹性的个性化学习要求,让学生通过学习过程完成自我实现的挑战[1]。

2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以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贯穿到《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全过程,提升课程对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的支撑度,实现教、学、考、评的有效衔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在完成学生基本的学习需求上,培养学生利用课堂知识来解决在行业上的问题,满足学生未来可能的需求。因此结合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的情况及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特点等方面因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2.1修订课程教学内容

成果导向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出课程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具备相应的能力,教师所从事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手段。因此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打破思维定式,彻底转变思想,认真反思过去的教学工作,明确高校计算机类课程人才培养要求,课程教学目标,重新整合课程教学内容,修订课程考核方案。《大学计算机》是高等学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中的核心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公共课程。课程内容涉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基础、办公自动化、程序设计与数据库技术基础等方面,突出实践性与人文性,注重前沿知识的介绍。在《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中根据不同专业需求,修订课程大纲,以此更好实施课程面向专业、面向学生的教学目标。如下表1所示为化工专业《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安排表,课程教学内容共包含五个模块。

其中,“拓展知识”模块作为动态内容模块,提供学科前沿知识与进行新的应用技术推广。

2.3 建设适合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平台

成果导向教育要求学校和教师不应以同样的方式在同一时间给所有学生提供相同的学习机会,而应以更加弹性的方式来配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因此要求课程的学习资源要具有指导性及全面性。因此在《大学计算机》课程中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把课程中涉及的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改造,并且结合课程网站、教学平台与实验测评三大平台辅助开展课程的教与学。

1)课程资源的数字化改造

A、基本资源: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教学视频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

B、拓展资源: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的多样性、交互性资源。如:案例库、优秀学生作品、素材库、在线自测、考试系统、课程学习网站链接、文献规范档案资料库。

C、在线学习资源:对课程内容进行MOOC化改造,即把每一章的知识点进行分块处理,制作成10分钟左右的微视频,供学生在线学习与巩固。

2)构建课程教学平台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构建的关键点在于通过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协调教学过程的各环节,构成一个在教学质量上能够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以及自我发展的有效运行机制。因此在课程的实施中以课程网站、计算机实验系统、网络教学系统、课程QQ群等平台为依托构建学生在线自主学习、交流协作、自我测试的环境,让学生在此环境中达到“乐学”、“会学”、“学会”。以下图为《大学计算机》课程网站。

2.3 重构课程教、学、考、评

成果导向教学要求以?W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重视学生在取得成果的过程。因此需重构课程教、学、考、评内容,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在《大学计算机》课程中进行了如下的教学处理:

1)模块化教学

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即进行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考核、课程评价的模块化,注重学习过程与实践能力培养。

2)模块化考核

在模块化教学中,当某模块教学结束后即利用考试系统对该模块进行考核,这样不但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压力,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同时不同模块可根据其具体目标要求,内容制定各自的考核策略,进行不同形式的考核、灵活性好、针对性强。

3)模块化评价方法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评价是把以“教”为中心的评价转换到以“学”为中心,在整个评价中体现出学生参与度、教师实时跟踪、师生及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因此在课程中采用模块化的评价方式,把各个模块的考核成绩及课程平台记录的学生学习状态数据,按课程评价策略进行最后的评定,课程评价模块化改变过去所沿用的期末考试“一刀切”的做法,注重学习过程与实际技能,科学、全面、公平及人性化。评价公式如下:课程总评100%=学习状态30%+模块考核70%,其中:学习状态=考勤30%+作业30%+技能30%+状态10%;模块考核=基本模块考核80%+拓展模块考核20%。

篇9

关键词:政府订单式教育;用人单位式订单教育;“三基”教学理念;自学能力;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7)01-69-04

0.引言

如果以1996年国家人事部《国家不包分配大专以上毕业生择业暂行办法》(人发[1996]5号)划分,我们可以把此前的中国高等教育定义为政府订单式教育,而把此后,特别是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后的中国高等教育定义为用人单位订单式教育。

在政府订单式教育阶段,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均由国家确定,由高校实施,毕业生由国家按计划统一分配。在进入用人单位订单式教育阶段后,在培养目标方面,各高校依然按国家的规定,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度方面则出现了学校各自为政的局面,其中绝大部分院校基本延续了政府订单式教育时期习惯与作法,只有极少部分稍作修改。而在就业方面变化最大,虽以双向选择为基础,但毕业生能否成功就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人单位基于求职人员所具有的技能类别和水平所做出的抉择。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虽然《高教法》对人才培养做出的规定十分明确,但从非常具体的教学实施来看,这种过于宏观的培养目标定义并没有给课程建设带来明确而具体的指引,散布在社会各个领域的用人单位尚未形成以行业协会为代表的合力,因而也就无法积极、具体地参与教学内容的规划和课程设置,以至于在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用人单位订单式教育阶段后的十几年里,大学里各类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基本还延续着政府订单式教育的格式,导致教学内容与用人单位实际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重合度过低。另外,现行的教学方式方法也不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育效益一直在低位徘徊。这学用不吻的现象源于以下两个没能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一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内容的确定,二是教学内容的获取程度。传统的教学方式早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学生的实际要求。

这两个问题广泛存在于当前的高等教育中,有学者将其具体概括为“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和怎么学”三个问题。如果中国的高等教育不能针对这三个问题给出符合当今中国产业发展需要的答案,那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然沦为一句空话。

1.“三基”教W理念的引入

前述问题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同样存在,为有效解决相关问题,广东省教育厅委托广东省大学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6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参与其中的专家、学者和教师根据从改革过程中获得的体会,最终总结出了“面向社会、针对岗位、辅助主修,注重实用”这样十六个字,用以指导改革。其中“面向社会”源于国家的教育方针;“针对岗位”则是针对毕业生第一次就业岗位,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大学生在离开学校后的第一餐饭和第一张床的问题;“辅助主修”要求的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必须要紧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强化学生以主修专业为环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注重实用”强调授课内容必须紧密结合第一就业岗位的实际技能要求。

笔者认为指导广东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十六字很好地回答了上述三个问题,应该借鉴临床医学教学中的“三基”教学理念,很好地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计算机图像处理基础的教学中开展“三基”教学尝试,即以与本课程相关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开展以计算机智能化教学辅助为环境,以教师紧密跟踪辅以靶向指导为教学质量保障,基于学生已有水平与能力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模式,从而探索基于“三基”教学理念的教学方法及模式。强调以教学内容为主线,激活学生的自学意识,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经过不断的探索与改进,到目前为止,在笔者负责的计算机图像处理基础教学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以“三基”教学理念和两个意识、两个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为进一步深化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实践依据。

2.引入“三基”教学理念必要性

在2006年广东开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之前,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开设语言类课程的高校占据很大的比例,而99%以上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后并没有机会应用到所学的计算机语言。在教学形式上,传统授课方式仍占统治地位,教师依旧是掌控课堂的主要角色,学生只是被动地等待着教师向他们灌输知识。即使在以学生动手为主的实验课,学生能够亲自动手的项目也多属验征性和模仿式的操作,而非问题解决型、设计型的操作。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效果必然不理想。加强各专业学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无论是对培养实用型人才还是培养应用型人才都是至关重要的。引入“三基”教学理念势在必行。笔者对计算机图像处理基础的“三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以把学生“领进门”为主要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自觉、主动“修身”,以便于学生在掌握“三基”内容的基础上,增强他们的两个意识和两个能力。

3.“三基”教学的课程设置

经过仔细研究,笔者总结出计算机图像处理基础(Photoshop)课程中涉及到的“三基”教学内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执行方案,并在设计教学计划的过程中适当地加入了游戏概念,设置了两种学习方式,一是传统式学习,二是“闯关”式学习。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适应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学生,在课程别对“闯关”学习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力求让检测点概括到各章节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而覆盖到符合教学要求的知识面。

在课程设计上,我们充分考虑了现在各大高校都在缩减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时情况。为顺应形势,我们采用线上和课堂二级教学,学习以学生借助智能化教学平台在线学习为主,教学内容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授,课堂面授主要根据智能化教学平台反馈回来的问题对学生线上进行课下靶向导学。我们以滤镜为例进行课程设计,如表1所示。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分别将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具体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教学实施的具体方法或者体现方式。

(1)《计算机图像处理基础(Photoshop)》涉及到的计算机基本理论(以滤镜为例)

基本理论明确滤镜的概述、滤镜的定义、滤镜的原理、滤镜的作用、适用的范围。

教学实施教学采用以PPT的形式进行相关内容展示讲解。

(2)《计算机图像处理基础(Photoshop)》包含的基础知识(以滤镜为例)

基础知识该章节的基础知识主要有:①了解滤镜的分类及其特点;②了解每个种类的滤镜所能显示的特殊效果;③了解破坏性滤镜与校正性滤镜的区别及应用特点。

教学实施由于滤镜的知识点多、技巧性强,我们设置了相应的知识点(关卡),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以“闯关”学习为方式,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快速过滤,为每个学生筛选出具体的学习难点,通过个人反复练习、同学互助和教师线上、线下的靶向指导,辅助学生完成学习。

在滤镜分类的知识点讲解时,我们不再遵循常规教学模式,把滤镜分为内置和外置两种滤镜,而是把滤镜分为三大类:内阙滤镜(程序内部滤镜,共6组24个滤镜)、内置滤镜(自带滤镜,共12组72支)、外挂滤镜(即第三方滤镜,不考虑版本差异),这样就把滤镜中常用的和不常用的教学内容有效进行区分,有的放矢地把重点展示给学生。

对于每个种类的滤镜所能显示的特殊效果的知识点,我们采用案例教学,对任意相同图片使用不同滤镜会产生什么样的特殊效果展示给学生看,使学生一目了然的看到每个滤镜的不同效果。讲授过程的顺序为案例展示、案例分析、案例演示,接着进行相关知识讲述,然后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例如要制作一个玉镯,先把玉镯展示给学生,然后分析需要哪些滤镜,这里主要使用到渲染中的云彩滤镜和液化滤镜,然后对这两个滤镜的知识进行讲述。

(3)完成《计算机图像处理基础(Photoshop))~需要的基本技能

基本技能该章节的基本技能我们归纳为7个,并对这7个知识点进行具体要求:熟练掌握滤镜的使用规则和应用技巧、模糊类滤镜中各种滤镜效果的处理、画笔描边类滤镜的使用、扭曲类滤镜的使用、滤镜中的各种渲染命令、滤镜中的各种纹理滤镜命令、艺术效果类滤镜中各种滤镜效果的处理。

教学实施我们把几十种滤镜归类为7大类:模糊类滤镜中各种滤镜效果的处理、画笔描边类滤镜的使用、扭曲类滤镜的使用、滤镜中的各种渲染命令、滤镜中的各种纹理滤镜命令、艺术效果类滤镜中各种滤镜效果的处理和外挂滤镜。

每类滤镜选择一个典型案例讲解,例如扭曲类滤镜的使用,我们制作“雨后彩虹”效果的图片,首先打开素材。①新建图层,建立矩形选区;②使用渐变色填充工具中的色谱或彩色进行填充选区;③取消选区,对彩虹层进行扭曲中的切变(重点对各参数{整做个说明);④利用自由变换工具对彩虹进行旋转缩放位置调整;⑤调低彩虹层不透明度,使用橡皮擦工具减淡一些地方颜色。演示讲解之后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制作一幅“极品飞车”,保存成png格式,或要求学生自行制作“雨后彩虹”效果图片,并保存成psd格式,明确文件保存时文件的命名要求,如“学号+效果名”形式。

学完滤镜之后,学生应该具备用彩色半调滤镜使图片卡通化的能力;用液化滤镜给人做整形手术;用风格化组合滤镜进行城市速写;用消失点滤镜建造摩天大楼、清理杂物;用外挂闪电滤镜引燃强雷暴等技能,可以为图像做比较专业的处理,使学生在学到相应技能的同时,获得图像处理的乐趣与技巧。

(4)在计算机图像处理基础(Photoshop)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用以下教学内容和方式激发学生的自学意识,加强培养其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任务驱动法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讲“液化”滤镜时,我们只是把“液化”滤镜有什么功能展示给学生,然后给学生两张头像,一张需要学生塑造完美的脸型,另一张需要学生把普通人像制作出搞笑漫画头像。所有的操作过程都由学生任意发挥,自由创新。从提交的作品来看,没有重复作品,效果非常理想。

除了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还需要培养他们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我们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法,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所有滤镜讲解完后,我们给学生拟定一个“节约用水”主题,没有统一的最终效果图,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一个宣传“节约用水”的宣传画,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收集素材(例如水滴、背景图等),也可以自己创作相关素材进行整体的海报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以图片为主,文案为辅,综合表达主题,可以自己策划宣传语等相关内容,但标题必须为“节约用水”。学生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自主学习创新的能力。

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讲解完后,引入游戏概念的“闯关”式学习,学生课后在导学平台上通过闯关来消化教师讲解的内容,通过闯关来巩固知识。闯关试题的题型分为:基本操作题、综合操作题、基本设计题、综合设计题。每个知识点的基本操作题有l到3个,学生自由选择1个,通过则给予一定奖励,并进入下一关综合操作题。每个知识点的综合操作题有1到2个,学生任选一个,通过后即可进入基本设计题。基本设计题只有一题,不提供最终效果图,由学生自由发挥,做完基本设计题后,进入综合设计题。综合设计题中只给定主题和基本要求,不给定统一的最终效果图。给定部分素材,同时学生可自行收集和设计其他素材。闯关失败则说明学生对相对应的知识掌握不牢,学习平台将引导学生进入相应的学习界面,开展学习,并再次闯关,直至完成。在“闯关”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主要依靠智能化教学平台指导学习,辅以同学互助。教师只在出现较大面积闯关失败的情况下,以分析具体原因为基础,召集闯关失败的学生,以面授的方式给予指导。

4.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新课程 改革 教学观念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91-02

正所谓“思路决定出路”,当下正是中学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的关键阶段,教师的教学观念对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具有非常直接而关键的作用。观念是改革的先导,一切先进的改革都是从先进的观念发出来的,观念是行动的灵魂,观念起着指导统帅作用。新课程要求我们化学老师要及时更新观念,为不断自我学习专业知识,充实和完善教学课程,重新定位教师的新角色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一、新课程改革对化学教师的要求及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课程设计等方面上做出全面方位的适应性转变,在教师专业上要与时具进地发展和充实。

(1)新课改对化学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专业化,指的是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2001年的《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03年颂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政策文件中都对化学教学要求提出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加强对学生在学习技能和方法、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等方面的培养。新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对我国基础化学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也是对广大化学教师提出全面的挑战。

(2)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途径选择。

1.主动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听到有些教师唠叨学校安排其听课过多。没有时间准备课件或无法抽出时间来参与,这是一种比较消极的职业应付行为。听课、评课是教师专业化、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培训方法。只有在这样的教学研究活动中,接受不同方面的建议、意见才能不断提高授课水平和质量,才能在全校教师之间形成深厚的学习、探讨氛围,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2.参与课题研究。参与课题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学习的机会,是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课题研究可以提练出一般化的理论,从理论的高度去检验实际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使在教学中有意地去改进或者更注意“这一方面”的问题,从而改进课程教学,完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教学。同时,课题研究也是教师专业化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技巧。

3.校际教学经验交流。进行校际教学经验交流的目的是学习和引进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学校的师资队伍在交流中学习和借鉴别人成功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如西林民族高中每学期都举行一定量的公开课交流,也经常组织教师去周边学校听课、评课;交流教学资源。通过校际交流,可以拓展教师的视野,加深对新课程实施的理解,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

4.自我网络培训。业余时间的利用情况是决定一个教师专业化发展能力的重要尺标。在网络普及的条件下,通过网络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这主要得利于网络培训具有选择的灵活性,时间按排的灵活性。目前,很多地区和学校号召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进行自我学习和培训,如上海为全市教师构建了上海教育数字化平台,为广大教师了解新课程,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提供了便捷、共享的学习平台,是一种新颖、高效的培训模式。

二、新课程改革要求化学教师重新确定新的角色

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培养富有健全人性和创造性的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在开始反思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而我们教师恰好是真正的课程实施者,化学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应该以怎样的角色去传道、授业、解惑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的角色转变来实现:

(1)定位成为课程的开发、研究评价者。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程设置与教师的教学被行政行为区分开来,对于课程概念,课程目标,课程计划等并不是一线教师制定的而是行政人员制定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教师被排斥在课程之外,更谈不上对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研究。新课程要求教师积极参加课程的开发、研究和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这就标志着教师将把自己对待特定学生个体和具体课程内容的理解转变为一种动力融入到新课程改革中去,从而凸显出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教师即课程。

(2)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长期以来,我们形成了课堂上“满堂灌”和“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受到很大的限制,学生成了被动的储存知识的“容器”。“教”的真正含义是“教”你应该怎样去获得知识,而不是灌给你什么。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情景进行创造性、主动性的劳动,摆脱“凝固”和“单调”,创造生机勃勃的课堂教学氛围,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焕发出活力。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应该是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引导者。

(3)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

传统课程教育注重学生的应试技巧的培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应付教师大的练习题,学生面对的是“书山题海”,这种培养方式使学生失去了创新能力和其他素质的培养。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某一方面或某一科目,该改变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的教学观念和行为,按新课程提出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实施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

(4)作为终身学习的示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