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1-22 18:01: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城市道路分类依据不清晰
对于各类道路而言,要对其提出具体要求,包括道路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但是,目前只从从道路技术指标、硬件设施等方面对道路进行分类。以主干道为例,只要求“红线宽度达到一定标准、车道数达到六车道”,而没有道路两侧用地及交通管理是否满足要求进行充分考虑。
1.2各类道路定义及界定不清晰目前,对各类道路的定义,我国施行的各种标准规范中各不相同。例如:在《道路工程术语标准》中,把干道定义为“城市道路网中的区域性干路”;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中,则把干道定义为“它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不明确的道路定义,致使交通管理以及交通流组织混乱,道路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受到影响,路网系统既有的总体效能被削减。
1.3实现道路功能的具体措施不足在我国,各大城市虽然都对城市道路进行了分类,但是对各等级道路缺少合理的交通流组织以及交通管理。而对于如何对各类性质的道路进行交通流的组织和实现对它的管理,现有的分类方法没有体现出的具体措施。
1.4没有把道路功能分类与土地开发协调起来从宏观上说,基于传统的功能分区用地模式,对部标道路进行分类。从道路本身来说,我国在城市建设的历史过程中,城市干路不仅要承担各种交通功能,还要承担绿化、景观、沿街设店(购物)等功能。鉴于此,进行用地布局调整,对城市主要干路的功能进行净化,已经是当务之急。只有从认识上,对城市道路与土地利用开发观念进行彻底改变,才能有效解决城市道路交通问题。
2、我国传统的道路分类方法
1960年10月,原国家建筑工程部城市建设局编制的《城市道路设计准则》将城市道路分为三级七类:一级为全市干道、入城干道和环城干道、高速道路;二级为区域干道、工业区道路、游览大路;三级为住宅区道路。这一分类方法对于道路强调的是其平面性质,而没有联系交通流的属性;80年代,我国城市道路划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个等级。当时城市的交通压力不大,这种分类基本上可以满足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需要;1991年,实施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又把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四大类;1995年9月,实施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进一步对各类道路的机动车设计时速、道路网密度、机动车道条数、道路宽度等技术指标进行了明确。
3、道路功能分类的优化分析
3.1分类的原则与依据
(1)分类的原则。一是道路有主次、功能有分类。对城市土地进行开发的强度,要和城市所提供的交通系统运输能力协调起来,道路网络容量一定情况下制约着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不同的城市规模和土地使用性质,要求城市道路功能也应是不同的。在出行方式上反映出来,主要包括:公共交通、小汽车、自行车和步行。为了使这些不同的出行目的和方式都得到满足,城市路网作为交通得主要承载设施,必须要有分明的层次,而且也要有清晰的功能,也就是说,在各类道路上,出行的各种交通工具与主体的通行优先权是不同的;二是通过道路使用管理,使道路规划功能得到保证。划分道路功能和等级,不仅应对道路规划标准予以确定,而且应该对各类道路的优先服务对象予以考虑,从而为建设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并且通过使用管理,对于道路的规划功能予以强化与和保证。明确各类道路的优先服务对象,依据道路的等级和车速的限制规定,对车道宽度、信号灯和出入口间距、停车、公交车站等进行确定;三是交通政策要体现区域的差别。应在充分考虑道路所处的区域、道路的主要服务对象、道路服务水准要求的差异的基础上,划分城市道路的等级。
(2)分类的依据。划分城市道路等级的依据:城市用地布局、不同城市道路的几何特性、承担的交通流特征、改造建设城市道路的可行性等。主要包括:道路红线的宽度及其断面的构成、道路沿线的土地使用、交通环境、设计道路的车速、配套的交通设施、交通量,交通的构成、特性、组织的方式和交通管理的强度,在城市交通中道路的战略意义,在城市道路网络结构中道路所属的层次。
3.2分类的内容
根据上述分类依据和原则,大中城市道路可以5类9等级:
(1)快速路。快速路根据其在城市道路网中的位置和具体设计形式,又可分为快速路和准快速路两个等级。快速路主要进行通过通服务,它连接城市与周边的纽带,也是周边途经城市的快速通道。未来考虑路网的需求城市内交通性主干道不能完全满足,所以在城市内部又划分出准快速路,准快速路的功能主要是连接城市各区,以及实现对外的通道。与交通性主干道相比,其技术等级更高,但考虑到选线时可能沿原有道路进行,快速路改造不容易,大量建筑坐落在沿路,因此,在交通管理的过程中,要把部分服务考虑进来。
(2)主干道。主干道在城市中起骨架作用,根据道路两侧的建筑功能与性质,以及交通流的属性,又可以把主干道分为交通性主干道与服务性主干道两个等级。一般从定义上来看,主干道为交通性道路,提供车流进出城快速通道,但是考虑到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弊端,在城区内的政治、文化、商业中心的主干道,应该对城市功能予以兼顾,要设置适当的服务,可以称之为服务性主干道。
(3)次干道。次干道属于过渡性道路,主要作用是承接主干道与支路,在城市交通中辅助主干道,可以将其定义为通过性与服务性之间的过渡性道路。出于管理交通上的需要,根据通过通与到达服务通在次干道中的比例,我们也可以进一步区分次干道为交通性次干道和到达服务性次干道。
(4)支路。支路是指一个地区内部的道路,是该地区联系外部的主要通道。支路根据其在路网上不同的作用,又有重要支路和一般支路之分。重要支路可以对干道网的不足进行补充,其道路线路可以跨区,或者与主干道直接相接。
篇2
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交通需求;预测
当前,世界现代城市交通正进入以信息化为目标的新时期,一个包括道路建设、客货运体系和交通控制管理组成的快速、便捷、舒适、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是衡量当前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提高现代化水平,既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保证城市交通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合理的交通管理规划。
一、城市交通管理问题的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历程相当于西方国家的60~70年代,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机动车密度还比较低。尽管如此,由机动车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也很严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还存在体制上、行政上和技术上的问题。随着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的深入开展,许多城市的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而且一系列先进的交通管理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被采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厦门、大连、南京、青岛,济南、杭州等城市的交通管理工作均很有成效,先后被评为畅通工程“优秀管理水平”。
1、大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2、大城市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心。
3、大城市作为区域交通的枢纽作用日益明显。
二、当前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
1、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十年方开始有较快发展,人均面积由2.8平方米上升到6.6平方米。尽管增长幅度较快,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20%的增长速度。目前全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27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汽车增长速度过快
最近几年是大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轿车、客车、面包车以至于摩托车增幅年平均在15%以上。
3、公共交通日趋萎缩
80年代中期开始,大城市的公共汽车交通(含无轨电车)相继萎缩,从运营效率到经营管理,从服务水平到经济效益,出现了全面的衰退。1978~1995年的17年间,全国公交车辆和线路长度分别增长了2.5倍和2.8倍,公交车辆达到0.62辆/千人,但公交车辆的运营速度由每小时12~14公里下降到5~10公里,新增的运力被运输效率下降所抵消。90年代初,公共汽车在居民出行交通结构中,多数大城市从原来30%下降到10%以下。其原因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方针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票价政策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4、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
由于历史和认识方面的原因,我国大城市中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很少。从停车场看,大城市别是中心区严重短缺停车设施,车辆大都停在道路和人行道上,加剧了拥挤堵塞和事故发生。此外,国际上正在研究并开始使用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我国基本上还是空白。
5、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
城市交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研究交通需求和供应的平衡,还要考虑土地和财力的可能,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工作。当前出现的城市交通问题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治理工作往往顾此失彼,前后失调,投入不小,而收益不大。
6、长期忽视公共交通的发展。
公共交通是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了痛苦曲折之后,都鲜明地选择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我国城市用地紧张,人口密度高,适宜于公共交通运输,所以国家早就制定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落实,城市交通疲于应付,导致了公共交通的萎缩。
三、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
1、目的: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是解决要不要管、什么时间管、怎么管、管什么地方等问题。通过规划,人们能预先知道管理策略实施后的效果,避免由于盲目管理而带来政策上的失衡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2、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内容
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
2)现状分析与问题的诊断
3)城市交通需求分析通过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和计算
4)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制定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方案,往往是由多种管理策略和数种管理措施组合而成的。
5)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通过方案评价,分析交通管理措施是如何影响交通流的,预测交通管理措施实施下的交通运行指标,分析是否达到了管理目标。
四、城市交通的几点措施建议
1、坚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公路、交通、安监等有关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预防交通事故合力。
2、广泛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交通参与者特别是公路沿线村民、中小学生及摩托车、农用车驾驶员的交通法规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加强对客运企业、客运车辆和客车驾驶人的管理,落实安垒生产责任制,有效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4、全面排查、整治辖区事故多发路段,消除事故黑点。
5、提高民警工作责任心和工作主动性,加强公路巡逻监控,对车辆违法行为做到见违必纠,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6、加强城市政府对交通的统一领导,建立大城市的交通委员会。
7、增加路网密度,提高交通建设决策水平。
8、疏解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调整城市土地使用功能。
9、落实优先发展公交的政策,调整过低的公交票价。优化公交运行条件。
篇3
【关键词】公路交通运输;管理;问题;对策
公路交通运输是我国国民经济之命脉,在整个的社会机制当中是起着纽带的作用。加强我国交通运输的管理,是确保交通运输能够全面协调并可持续的发展之关键,当前,我国的公路交通运输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若干的问题。与此同时,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以及运输量的日益增大,公路交通运输的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尴尬局面,这不仅给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健康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同时也要求公路交通运输管理乃至经营方式必须与市场能够相适应,加强公路交通运输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1.道路运输业发展中的问题
(1)价值规律的作用没有被充分发挥。公路运输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它是连接生产者与销售者或消费者的纽带。我国把运输业划归第三产业,这一产业具有一定的经营性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国家对其价格控制较严格。这种价格的控制只是顾及到了这一行业公益性的一面,却忽视了其经营性的一面,这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
(2)竞争机制的作用。市场经济是由市场调节资源的最优配置,在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我们这里所说的市场调节和竞争并不是完全自发的,这需要在一定规则下进行。主管部门虽然制定了一些规章,但是,执法监督力度明显不足,给不法经营者以可乘之机。
(3)宏观管理手段不健全。行业主管部门要管的事情似乎很多,然而能够落到实处的却不多,这使得主管部门的工作很被动。在经济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宏观管理方式的转变确实需要一个过程,但是这一过程不是自然实现的,这需要主管部门的努力。
2.我国公路交通运输管理目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1)我国道路容量存在着不足。长久以来,我国的道路人均水平相对比较低。道路容量的定义,有几种不同的理解,但比较共同的看法是:首先,容量要反映路网的建设水平,即路网容纳机动车的能力;另外,还要考虑车辆 运行在时间上消耗。
(2)我国汽车拥有量增速加快,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增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轿车持有量、商务车以及运输车辆都大幅度增加,这势必影响着公路交通运输的管理。
(3)公路交通管理的技术水平滞后。因为一些历史以及认识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公路交通运输管理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知道,要管理就要有管理的正确思想,要有合理的组织结构,要合理的分配。
(4)设卡、收费、罚款是公路交通运输管理中出现的严重的问题之一。近几年,在交通运输管理环节,利用职权实施的职务犯罪行为屡有发生,严重危害了交通运输业的健康发展。另外,车辆的结构不科学,车辆以及人员超载严重。我国的运输车辆吨位低,老旧程度高,超载现象明显,存在着众多的安全隐患。也就是说,超限以及超载运输是我国公路运输管理之巨大恶瘤。超限以及超载运输不仅容易引发各种交通事故,同时对公路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更是降低了公路以及桥梁正常的使用寿命。这一现象扰乱了我国的运输市场之秩序,致使导致我国运输市场之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
3.充分认识和加强道路运输业管理的措施
(1)充分认识道路运输行业的价值规律,并且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道路运输行业充分运用竞争机制,能者上岗,优胜劣汰。加一步加强宏观和丰富管理,以适应运输市场需要。
(2)重新认识运输主管部门的作用。当前运输主管部门主要任务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负起运输的宏观调控任务,使公路运输的发展适应国民经济的要求,使公路运输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更加充分发展优势与其它运输方式协调发展。二是为经营者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专业信息及相关行业有关的信息服务,以间接调控方式行使管理职能。
(3)加强公路交通运输管理的对策。
1)严格把好车辆以及驾驶员两关:车辆,必须要符合相关的技术条件,对于经常要跑长途的车辆应该更加注意多检查运输车辆的安全技术情况;驾驶员也要严格考核,强化其责任感和危机感。同时,应该不断地加强宣传和教育,强化其自觉以及自律性。还有,加强监督,严格落实相应的奖惩制度。
2)改善公路交通运输经营和管理,提高其服务质量。交通部门之运输企业,始终是我国的公路运输当中之骨干力量,应该大力的扶持并保证重点发展。对于公路运输企业,应该有计划地科学地更新车辆,适当地增加相对大吨位的柴油车和小型的载货汽车以及专用的车辆,以适应我国社会各种物资以及人员运输的强烈需要。
3)要完善公路交通运输应急预案。积极组织全体人员学习关于危险品等运输管理之法律法规,令其熟悉并能够掌握运输有关危险品等车辆管理之法律依据。与此同时,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和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护以及现场抢险等,都需要完善应急的处置预案,提高处置事故的对应能力,从而保障公路的畅通以及人民群众之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4)应该实行有计划的运输,要严格地控制车辆出现空驶的现象,采取科学有效的形式,进行合理运输。另外,要加强公路交通运输的乱收费和乱设卡以及乱罚款的现象管理,各级的交通主管部门必须切实地加强对公路运输全方位的管理。任何单位以及个人都必须遵守我国国家的政策和法令法规以及交通管理方面的相关规定, 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接受有关交通主管部门的管理以及监督。
4.结束语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运输市场的积极发展,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公路运输业在整个综合的运输体系当中的重要地位,科学地分析公路交通运输管理的发展现状,认真对待存在的问题,利用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措施,促进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季金录.建立和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0(14):11-12.
[2]陈娟.完善我国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J].江西林业科技,2006(03):64-65.
[3]方桂荣,蒋颖.浅析我国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存在的问题[J].绿色财会,2008(09):30-31.
篇4
关键词:交通工程;问题;措施;施工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 A
交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自古我国就流传着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而道路则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检验一个国家的交通是否发达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这个国家的道路是否顺畅,是否是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对于交通的建设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但是,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对于交通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人们生活水平高了,私家车就多了起来,那么交通就会时常出现拥挤的现象,所以,对于交通工程的施工以及质量的要求都逐渐的高了起来 交通工程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随着交通的发展,一些施工中的问题也就逐渐的凸显出来,公路的质量问题成为了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所以,对于交通工程施工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分析总结得出相关的对策是一项具有很大发展意义的事情。
一、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l_安全管理条例尚不完善
我国已颁布了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涉及建筑安全的法律法规,对施工安全在法律和制度上起到了一定的规范性作用。同时,各地方交通部门也出台了符合本地具体情况的城市道路施工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但从总体执行效果来说,城市道路工程法规尚未健全,可操作性有待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关键技术规程存在修订不及时和不完备的情况。
2.安全管理意识薄弱
我国大部分道路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意识仍旧薄弱的问题,表现在很多施工企业并未配备相应的劳务协作施工队伍,大都是在工程中标后,将工程全部分包给有关的专业队伍,施工企业只是派几名管理和技术人员到现场配合管理。安全管理的专业人员数量配备不足,使得企业的安全管理力度不强,无法按规定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管理。
3.安全管理缺乏力度
安全管理主要以安全检查为主,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给出整改建议。道路施工安全监管按照规定实行统一监管分级负责制。而我国现阶段的一些大型的道路施工项目中存在工程管理薄弱,缺乏有效的日常监督管理手段,管理方式相对落后,安全生产评价制度、工程检查制度和工程现场管理不完善等问题。
4.安全管理资金不足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多道路施工企业不惜恶意降价以达到工程中标的目的,导致一些工程在中标后可用资金不足,甚至只剩下工程的直接费而间接费所剩无几,其中就包括了安全生产经费、现场管理费等;即使预留资金相对充足,很多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为了片面的降低工程成本更是将安全经费忽略不计,致使安全防护设施防护不到位、安全防护用品不能及时发放和安全事故率增加,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
5.安全教育和培训学习不到位
由于安全管理意识淡薄,致使施工企业对施工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意识也非常淡薄,有些企业根本不对在职人员或农民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即使有培训机制也不健全,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根本不了解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规范进行施工操作,导致安全生产事故频繁发生。
二、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
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为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有重要作用。
1.应该要求生产班组每天上班前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及时做好班组安全活动记录,交底要有针对性的内容;施工员、安全员每天对作业面上须进行日常安全检查,对检查时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整改措施,落实执行人员和整改期限;项目工程部每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并由安全员及时做好台帐;检查要有重点。
2.要讲究实效,并建立项目整改书面通知单,及整改反馈档案制度;项目要设置专人负责安全的管理及有关记录,对较大隐患在短期内不能及时整改的,应采取紧急措施并向上级请示;对操作班组或个人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制度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以相应的奖罚措施制约。凡承包单项工程的承包人,在签定合同时,必须签定安全责任合同,对自己所管辖的民工生命安全负责,如发生伤亡事故,一切责任和经济损失,均由承包人自己负责,与公司无关系。
3.要认真开展班组安全生产活动,做到人人讲安全,人人管安全的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一切施工员,在旌工过程中,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凡违反规定或冒险作业,发生伤亡事故者,一切责任和经济损失,由自己负责,与他人无关。所有的起重指挥和挂钩人员,在未操作之前,必须环视周围和楼下,有无人员工作,要求做到一要看,二要喊,三离开后,才能指挥起重,做到人生安全,否则发生人身伤亡事故,一切责任和经济损失完全由肇事者负责赔偿。塔机人员,一切操作必须按规范执行。凡不听指挥,违章操作,造成人生伤亡事故,一切责任和经济损失由塔机工负责赔偿。
篇5
前言
交通运输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然而目前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对策进行了分析,以促进会计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也有所提高,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国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必将对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一般来说,我国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管理意识缺乏
不少企业领导者和交通运输企业会计人员缺乏一定的会计管理意识。没有充分认识到做好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对企业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分工不清,态度马虎,违规操作,甚至出现做假账、虚账等行为。严重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二)法律意识不健全
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管理存在着法律法规不完善的现象。许多企业法规条例很多,但是都普遍缺乏条理性,实际操作性不强,这就容易造成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管理混乱的局面。
此外,交通运输企业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过于淡薄,法律意识有待提高。很多企业采取所有权与经营权相统一的管理模式,容易造成集权现象的发生。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管理在纪律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力量比较薄弱,在一个集权型的企业里。交通运输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就会因为受制企业领导而无法正常行使他们的监督权。不少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在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核算时,不是如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而变成了企业经营者为掩盖其违法违纪行为的专用“工具”。这样首先对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的基础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同时也严重干扰了企业经济的正常运行。既不利于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工作的管理,又造成了大量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 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交通运输部门至今仍然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会计管理体系,无法对会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控制,交通运输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混乱、违规建账等现象越演越烈,严重影响着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 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
交通运输企业会计人员素质普遍较低是当前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会计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专业且复杂的工作,交通运输企业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会计知识技能,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完成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然而目前大多数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工作人员没有学习过专业的会计课程,很少接受过高水平的教育,对会计管理工作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很低的层次。
二、针对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管理问题的对策研究
加强对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工作的管理,解决好企业在会计管理方面的问题,并建立健全相应的体制,推进企业稳定发展,可以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解决:
(一)转变观念,加强法律意识
首先应当从企业的法律法规人手。企业应当及时对法规条例做出调整,使之与企业的经营相对应。使得会计管理有与之相对应的配套法规,让会计人员切实做到有法可依。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律教育,增强其法律意识。其次要加大执法力度,从领导出发,为企业的员工做示范,转变员工的法制观念,增强会计人员对整个企业运行活动的监督作用。最后运用法律法规加强对会计制度的管理,使法律具有其存在的生命意义。
(二)健全内部体制,完善管理体系
企业要建立一个健全的监督体系,加强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的监督作用。在这一方面,首先必须要提高会计在企业中的地位,企业领导也要重视其监督作用,走出传统的监管模式。其次应当设立内部资金透明制度。所有有关企业活动的资金流动都要公开透明化, 以防违法乱纪现象的再次发生。在这个企业内部核算制度中,会计人员要遵纪守法,坚持诚实的原则,认真对待企业财务工作。同时保持企业财务信息透明化,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企业财务的监管,也便于在监督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加强知识教育,提高学习能力
针对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素质不整齐这一问题,企业应当对其进行定期的教育培训,加强交通运输企业会计人员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知识素养。为了推动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应当建立一支强大而高素质的会计团队。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对业务更精进,也是提高企业管理的关键。一个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效果取决于这个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发展。同时,企业的财务制度也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对其进行完善和管理。企业应当要求会计人员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并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处于管理核心地位的会计人员,必须要掌握好现代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在接受新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
(四)加强岗位责任意识,坚持诚信原则
诚信原则是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立足的根本。也是其良好发展经营之道。无论企业的规模是大还是小,贵在坚持诚信的品质。当今社会有一部分企业为了能够站住脚跟,获取最大利益,利用一切手段与方法,却往往忽略了诚信为本的原则。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管理也应当坚持以诚信为基本原则,运用科学的手段与技术来增加企业效益,提高企业运行效率。通过诚信经营,将企业的利益实现最大化,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增长。
三、结束语
篇6
【关 键 词】 教学;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信息资源
教学科研档案是记录和反映学校在“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它是从教学计划的实施到教学质量检查,从课堂教学到实验教学,从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到学籍管理,从师资培训到教学设备,从招考新生到新生入学的一系列过程,是学校档案工作的主体、核心和重点。教学、科研档案是否科学、规范、系统对学校教学改革和提高育人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教学科研档案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重视不够
档案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学校制定重大决策的依据。很多同志认识不到档案工作在学校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存在“重教学、轻档案”的思想。总认为学校档案管理没必要要求得那么严格,甚至有人认为档案工作可有可无。学校个别领导对档案工作不重视,认为档案管理是一个很清闲的活,只要平时按部就班,就能做好工作,不需要技能水平,也不需要培训。一些学校还时常把这些岗位作为照顾老弱病残的专用岗位,那些因教学业务水平欠缺或是身体素质不能适应教学工作的员工安排在这些岗位,对他们是否能胜任档案工作知之甚少。
(二)财力保障欠缺
由于思想上认识不到位,学校经费预算对档案保管设备配备、档案工作人员的待遇落实及业务培训等问题也缺少经费立项。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教学、科研档案工作完全是放任自流,全靠档案人员的责任心干活。如此,何谈档案完整、系统、准确?何谈档案管理为学校教学教研的发展服务?何谈档案管理为学校制定重大决策服务?
(三)档案资料不够完整
由于思想上认识不到位,科室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普遍谈薄,导致学校各处、组、室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除个别重要文件归档外,很多基础性文件都随意处理。学校的各种工作无迹可寻,学校的优秀之处无展示载体,学校的各种重复性工作时有发生。
(四)档案管理方法陈旧落后
普通高中学校教学科研档案工作的管理方法还非常陈旧落后。档案立卷工作不规范,档案载体结构单一。即便文件立卷归档后,也未及时对其进行加工、调整与编目。这样的管理模式,致使档案管理人员无暇顾及对某些有价值的档案资料进行开发利用,导致在查阅档案时速度慢、准确率低。同时,很多学校的档案管理多是进行基本的材料收集、整理与保管,没有形成主动对档案资料进行分析、编研,以便有效地提供利用服务的意识,操作上也都是传统的、低效率的手工方式,极少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进行管理,工作上也只是“你查我调”,还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的状态,这些都不能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及利用价值。我们应当明白,学校档案不仅是一种历史资料,更是一种信息资源。
二、利用已有资源,改进工作策略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提高和增强学校教职员工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搞好学校档案工作的先决条件。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档案法》,使领导干部和全体师生员工都认识到学校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坚决杜绝档案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实用主义短期行为,树立“档案就是资源”的理念,扎扎实实地搞好学校档案工作,建立起严密并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制度,按《档案法》要求,规范各类档案的分类、归档要求和管理办法,使档案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要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应亲自过问档案工作,解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促使学校档案工作跟上当前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再次,要按上级档案管理部门的要求,建立综合档案管理机构,集中统一管理全校的文书、教育教学、设备、基建、会计、学籍、团队等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各职能部门均应确定一名兼职档案工作人员,负责管理本处室的档案资料,形成档案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以保证学校的各种资料齐全完整。
(二)加强人员配备,搞好档案设施建设
为了不使那些奠基性材料缺失,学校教学档案要实行统一保存和科学管理。首先,要配备一名思想好、责任心强、熟悉学校工作、懂得办学规律、有较好政治素质和较强业务能力的同志来负责。健全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档案室管理制度、查阅制度、资料保管保密制度,并严格按规章办事。其次,硬件建设是提高档案工作水平的基础,同时也是保证档案管理质量的最佳手段。要专门设立档案室,对档案管理的所需经费加大保障力度。
(三)进行科学分类
学校档案大体上可分为五类:文书档案、教学档案、科技档案(包括财会档案、基建档案)、声像档案和实物档案。
教学科研类档案因其地位特殊,还可分为以下条目:一是教学管理的文件(包括上级教学管理指导性文件、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总结、报告、规章制度和统计材料等);二是教学改革方面的文件材料;三是有关教学与教学实践的文件材料(包括教学计划、大纲、考试管理材料);四是各类教学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五是学科、专业设置和实验室建设的文件材料;六是有关教研室活动的材料;七是优秀教案、课件;八是师生奖惩材料;九是各专业使用的教材目录和自编教材;十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文件材料。
确定了类目,按其中的每一条款准备一个或若干个卷盒(或卷夹),并做好标识,贴在准备好的卷盒背上,卷盒按条款的顺序排放,将处理完毕的文件或收集上来的资料“对号入座”,归入相应的卷盒内,以备查找。
(四)提高利用率
学校的教学、科研档案是教学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教学、科研档案对于正确评估办学水平,研究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保管不是目的,利用才是档案价值体现的唯一途径。也就是说,只有当档案服务于教学科研,发挥了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它的重要性才会被充分地显示出来,它的价值也才能得以实现。所以,学校档案部门应不厌其烦地向有关部门、老师解释,我们对教学、科研档案进行归档,统一保管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工作,服务于广大教师、学生,服务于社会。我们之所以要对档案进行集中统一保管,是因为这样更有利于保护档案的齐全、完整、系统、安全,能够为利用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综上所述,学校要切实重视教学、科研档案工作,大力宣传教学、科研档案,加强档案工作队伍的建设,注重对相关人员业务的培训,关心档案工作者的工作环境,优化档案保管条件,改善档案人员的待遇。整个学校从综合档案室、教务处、教科室、教研组到课题组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作网络,指定专人负责相关档案的收集、归档。根据学校实际,学校档案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科学地制订教学、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并及时印发给学校教学部门、科研部门,召集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定期到教学、科研部门了解、检查教学档案的收集情况,逐步参与教学管理,使档案部门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信息咨询部门,为学校的全面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明嫣. 加强教学科研档案的管理和利用[J]. 兰台世界:上半月,2004(9).
篇7
【关键词】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
档案作为承载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其管理工作对于每一个单位来讲都十分重要的。尤其是交通部门,作为我国的行政执法部门,其档案信息不仅记录着人才的培养与考核,还记录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尤为重要的保存价值。因此,如何做好交通部门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早已成为时下每一个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以下我们就交通部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期为交通部门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有益建议。
一、交通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1.缺乏专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
目前在我国交通部门档案管理中,普遍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部分档案管理人员,从未接受过正规的档案信息化培训,以至于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中,往往存在人为的工作误差,无法发挥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真正作用。甚至部分交通部门并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人才,而是由其他部分的工作人才兼任。以至于,在档案信息化工作中,不仅仅无法顺利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也造成许多档案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敷衍了事,缺乏强烈的责任心与耐心,去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发掘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交通档案管理工作在保存相关的历史资料的同时,还为现代的交通运输行业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但是,因为交通档案管理工作自身的复杂性,导致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短缺,并且档案管理人员从内心深处无法真正重视档案管理的工作,这样就让档案管理意识比较淡薄,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很容易被忽视,这就导致很多档案管理部门把档案管理看作成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
2.交通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中,档案管理的一些观念问题也会影响其主要进程,受传统档案管理理念的影响,档案管理的相关部门存在着重保管而轻利用的局面,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理念和相关学科不断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着种种渗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思想观念的陈旧,以及对开放和创新意识的缺乏,都让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受到种种影响,档案的安全和档案的保密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由于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和安全管理意识的缺失,在自我档案的相关网页上各种信息,并在过程中很少管理和审查,这就导致不经意间可能泄露了机密,或者在信息化的交通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技术问题,导致所用电脑出现故障,电脑黑客对其进行肆意的攻击,这都在一定程度上让档案管理的安全工作受到威胁。数字化的文件在归档过程中的管理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网络建设和档案信息系统现在呈现着各行其是的局面,层次不一,开发性、服务性和共享性都比较差,很难满足信息共享的要求。当前档案管理工作中所运用到的办公自动化相关的系统在设计过程中没有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的参与,或者在使用这些系统的过程中,管理工作人员缺少操作经验,都造成数字化文件的产生的归档工作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二、完善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解决对策
1.强化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招聘
档案管理人员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直接执行者,其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信息化建设的程度。因此,为了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强对交通部门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招聘尤为重要。首先,交通部门应该定期安排现有档案人员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技能培训,加强其专业技能知识,并使其认识到此工作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其次,对外公开招聘优秀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为事业单位引进新鲜的血液,加快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从而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专业知识,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2.做好交通部门档案管理人员的离职交接工作
交通部门应当对档案工作人员的离职交接工作,作出严格的规定,从而使交接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做好档案信息的更新管理工作,引进先进设备
由于交通部门每天都会有新的变动,所以交通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及时的跟上信息变动脚步,及时的收集新的档案信息,不断充实档案信息库,完善档案信息库。同时,根据交通部门的实际需求,定期跟换落后的档案管理设备,引用先进的设备来管理档案,为进一步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从而从根本上加快事业单位收集信息的能力与速度,更好的服务于单位。
4.建立属于自己的档案信息化管理规则
要想进一步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制定必要的档案管理规则尤为重要。因为,任何一项管理工作,都离不开相应的规章制度。所以,交通部门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应该根据实际的管理情况,逐步形成和完善自己的管理规则。而不是杂乱无章的管理档案,要采用合理有效的方式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且消耗最小的人力、物力、财力管理更多的档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加快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结束语
新形势下的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为了适应这种新的要求,并更好地为交通事业服务,我们需要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针对档案管理工作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要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之上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并结合新的档案管理的种种要求,制定出正确的档案管理方法和策略,从领导到工作人员都要形成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从而加快我国档案管理事业的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李明秋.交通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2,(32).
篇8
一、要正确树立依法行政的意识
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全民普法运动的开展,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广大交通民警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在交通管理工作中,广大交通民警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执行职务、行使权力,依法行政。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社会经济转轨时期,广大交通民警在执法观念、执法方式上还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表现在一些本该依法管理的道路交通,没有管好、管严,疏于执法,有的甚至徇私枉法,贪脏犯法,背离了人民警察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因此,在这次执法为民集中教育活动中,要彻底解决当前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需要广大交通民警,既要正视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又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执法新机制,真正实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只有大力倡导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才能牢固树立正确的执法观念,强化执法意识,改进执法方式,在交通管理中做到严格执法,热情服务。
二、要正确树立执法为民的意识
群众满意是一切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交通民警要实现执法为民,就要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观念。表现在交通管理工作中,要时刻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整个交通管理工作的尺度,明确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切实提高执法为民的自觉性。广大交通民警要通过执法为民教育,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的感情去执法,去为民解忧、取信于民,坚决根除在交通管理中存在的语言生硬,态度粗暴,“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等伤害群众感情的问题。要通过执法为民教育,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执法的质量和服务群众的水平。要通过执法为民教育,积极引导广大交通民警牢固树立宗旨观念、群众观念,以更加文明的执法服务,赢得更多的人民群众的满意。
三、要正确树立程序公正的意识
交通民警严格执法的本质是公正执法。公正执法是通过交通民警科学合理的程序,正确、及时的适用法律的过程。交通管理涉及交通秩序管理、车辆和驾驶员管理、交通事故的预防和处理等交通管理的各个环节。要通过执法为民教育,使广大交通民警,坚持教育与管理并重,教育与处罚并重的原则,变过去随意执法、任意执法为严格以规范、程序执法。要通过执法为民教育,规范交通管理的各个环节,用创新的办法解决交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要通过执法为民教育活动,对严重违反交通管理的行为,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程序进行处罚。特别是对交通管理中涉及到的罚款和收费问题,一定要完善执法程序,加大监督力度,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将收费和罚款的条件、标准和程序,向社会予以公告,并张贴在办公场所等当事人能够看到的地方,坚决遏制执法民警乱收费、乱罚款问题,从源头上、制度上规范交通民警的执法行为、堵塞执法漏洞。
篇9
关键词: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交通工程;道路交通组织规划
Abstract: the city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planning is an important technology platform to guide the city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scientific and modern, reflecting the city road traffic level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planning and leadership attention degree, as the city traffic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create good condit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city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planning, proposed the traffic management planning should be involved in the content, planning principle and process, and discusses the process of road traffic organization planning of traffic management planning content from the angle of traffic engineering.
Keywords: traffic management; traffic engineering; traffic organization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U491.1+2
0引言
道路交通是城市赖以生存和运行的动脉,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道路交通也处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很多大中城市面临着由于道路建设滞后于城市人口和车辆增长带来的交通拥挤问题,交通供需矛盾的长期性和城市空间的有限性决定了不仅要规划建设好交通基础设施,而且还要使现有设施发挥最大效益。这就需要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管理措施,保证城市交通安全、畅通、快捷、低污染。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交通管理的要求,确保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有效性、合理性。因此,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制定应获得城市建设部门、城市规划部门的支持和协助。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在各规划层次中所处位置见图1。
1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内容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应对道路交通和管理的发展做出系统总结,并对城市交通现状进行合理分析,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科学预测规划年份道路交通发展趋势,研究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发展的基本方略,提出今后交通管理工作的具体发展规划。主要内容有:
(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分析
通过社会经济和相关交通调查,获得大量的城市交通基础资料和信息,并对道路系统、动态交通、静态交通和交通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城市经济和交通发展预测
包括对城市发展、社会经济发展、道路交通发展分别进行预测,道路交通发展预测应具有道路发展、公共交通发展,包括机动车、私人小汽车和非机动车在内的车辆发展以及交通状况的预测。
(3)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具体规划
其内容应涵括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主要有:
①道路交通组织规划
通过制定合理的交通发展政策和有效的技术手段,科学合理地组织道路交通,优化和调节交通结构及出行方式,形成快速、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网络。
②交通管理科技发展规划
结合智能运输系统(ITS)的不断发展,加大高、新技术在道路交通管理中的研究应用,逐步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③道路交通宣传教育规划
以形成社会化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网络为目标,寓宣传教育于执法管理之中,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整体素质。
④车辆管理发展规则
加强车辆管理工作,以先进、规范、有序、合理、便捷的手段进行车辆管理。
⑤勤务管理发展规划
提高交通执法的整体水平,强化交通职工执勤的管理、服务职能,提高交通队伍形象。
交通法制建设发展规划
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健全道路交通法规,提高交通队伍的整体法制意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
道路交通事故防范工作规划
建立完善的交通安全监测分析系统,针对涉及交通安全的关键问题制定相应策略,以减少交通事故,提高道路交通安全。
(4)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案的评价
规划方案的评价是指通过对备选方案进行交通流分配预测、效益分析,阐明其达成预期规划目标的可行性。同时还可发现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助于及时解决问题或重新选择方案。
(5)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案的实施
第1、2项工作主要由交通规划部门完成,交通管理部门协助进行并可采用相关资料用于交通管理规划。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按阶段分年度安排,在实施过程中形成滚动发展机制,定期进行充实调整,不断推进。
2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层次和原则
(1)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层次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在规划时间上可以和道路规划建设周期保持一致,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
①宏观交通管理战略发展规划
规划年限一般为5)10年,主要是确定道路交通管理发展的基本方略。如完善交通政策、制定相关法规、实现公共交通占主导地位、建成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ITMS)等战略性目标。
②中期交通管理发展规划
规划年限一般为1)3年,主要工作是在宏观交通管理战略发展规划的指导下,提出具体的分年度工作方案。如道路交通组织的中期规划可以是结合道路网建设状况,规划、确定切实可行的交通流组织管理方案和措施,具体措施可以是均衡路网的交通流量、规划单行线和专用线、信号灯控制实现线控等。
③近期交通管理计划
近期交通管理计划的工作年限为1年左右,主要是重点交叉口、路段的交通管理方案设计与论证,以完善交通管理设施、合理组织和渠化交通为主。如对重点交叉口渠化、信号灯配时优化设计、转向控制等;路段机非分离、车道划分、停车管理等。
(2)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原则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应遵循/当前服从长远,局部服从整体,治标服从治本0的原则:
篇10
前言:面对今天日益庞大的交通网络,传统的公安交通民警现场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的交通运行体系, 也无法实现对各个网络交通节点的高效规范管理与满足现代化交通管理的需要。基于这一背景,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公安交通的非现场执法管理已成为公安交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由于我国非现场执法依据处于起步阶段,且非现场执法作为一种新型公安交通管理方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尚待解决,所以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尤为重要。
一、非现场执法的主要形式
目前,公安交通管理中非现场执法的形式主要有车辆流动自动抓拍、闯红灯自动抓拍、民警道路随机抓拍和主干线实时交通监控四种[1]。车辆流动自动抓拍装置安装在特定警车上,该警车会随时移动到合适的地点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抓拍;闯红灯自动抓拍装置安装在城区交通信号灯路口,当过往车辆出现违法交通行为时,该装置便能够对其进行自动感应抓拍;民警道路随机抓拍,执勤民警随身配备有数码相机,在巡逻过程中能够对各种违规交通行为进行拍照取证;主干线实时交通监控装置固定设置在流量大的交通路线中的警务工作站或专用线杆上。
二、公安交通管理中非现场执法存在的问题
1.执法主体素质有待提高
公安交通管理队伍是一支庞大的队伍体系,其中有一部分交通管理非现场执法者还没有树立起牢固的执法为民思想观念,且特权思想较为严重,甚至有些专以罚款为目的,并将其视为一种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使得民众对非现场执法者易产生抵触心理和形成不好的印象,从而给公安交通管理的进一步高效化与规范化造成一定的阻碍,给非现场执法的进一步推广与实行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2.执法程序不够规范
规范的执法程序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原则与指导[2]。但就目前来看,公安交通管理非现场执法中,行政至上的观念依旧普遍存在,加之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复杂繁琐、所背负的责任重大,所以为维护日常交通的正常秩序,部分交警在执行非现场执法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的执法程序对交通行为进行管理、规范与监督,从而导致了公安交通管理非现场执法出现执法程序不规范问题。执法程序不规范主要体现在公安交警没有认真履行告知程序、不给予当事人行使陈述权与申辩权机会、滥用职权等几方面。
三、解决公安交通管理中非现场执法问题的有效方法
1.严格规范与履行执法程序
严格规范与履行执法程序对规范公安交通管理人员执法行为,保障交通法律法规得到有效的运用,提高非现场执法水平,维护交通事故中当事人的合法权利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方法的实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其一,建立健全双记分制度。建立健全双记分制度,目的是为了弥补非现场执法中现有记分制度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双记分制度,指的是在保留现行对机动车司机违法交通行为进行记分处理的制度基础上,将司机所驾驶的机动车进行拟人化处理,即对机动车的违法交通行为也实施一定的记分处理。对机动车记分的具体处理方法可以借鉴或直接套用对司机的记分处理方法[3]。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对交通违法行为的进一步规范与严格处理,而且有效推动了非现场执法程序在公安交通日常管理中的切实运用。例如,对出现闯红灯行为的司机与机动车分别记3分处理等。根据双记分制度在公安交通管理非现场执法中的实际效果来看,它的建立与实施将会直接影响到司机的利益,有效避免冒名顶替销分现象的发生。其二,实施异地处理。异地处理方法的提出与试运行,开创了公安交通管理非现场执法异地处理的先河。以湖南省为例,该省公安厅交警部门于2008年出台交通违法异地处罚有关意见,并于次年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开来,同时在全省各地对交通违法异地管理系统进行试运行。自该系统运行后,按照非现场执法程序规定,公安交警部门对违法交通行为的处理可以由当事人自主选择所在城市的任意一个交通违法处理窗口接受相应的处罚,而需缴纳的罚款也可以就近到区域范围内的银行网点进行缴纳。这充分体现出了利用网络等资源与技术来实现全省联网交通违法行为的非现场执法处理的巨大优势。
2.提高执法队伍素质
在非现场执法过程中,有必要增强全体公安交警人员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督促其坚持执法为民、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依法行使职权,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以提高执法队伍素质为前提。当今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随着国家法律教育的不断深入,社会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法律知识不断丰富,这就给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交通非现场执法人员必须不断学习法律、强化法律意识,努力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和执法,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
3.完善交通信号标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