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教育观范文

时间:2023-11-22 18:01: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课程改革教育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课程改革教育观

篇1

关键词: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改革

高中英语教学也需要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出发,针对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改革英语教学内容及形式,推动英语教学环境的改善,促进英语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师专业水平较低,理论及实践知识不足

教师专业水平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实施。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来说,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知识水平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两个方面。理论知识水平是指教师所具有的英语专业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等,实践知识水平则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教学能力、课堂教学经验等。但是当前高中英语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却明显存在着专业知识不足、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引导和创新型教学方式的应用。

2.教学方式陈旧,学生自主性不足

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充分理解新课标的要求,也没有对现代教学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不愿主动采取新型教学方式,担心新型教学方式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仍然以讲解知识点为主,通过大量练习让学生不断重复、模仿以巩固语言知识及促进知识应用。另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虽然也能认识到学生自主性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活动中仍然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只希望尽快完成教学进度,将学生所需知识讲解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

3.课程开发不足

由于学校和教师对新课程的研究不足,缺乏对新课程的深入思考和探讨,导致在新课程进入学校后,师资力量难以达到预期要求。再加上学生对此认识不足,教师对教材的拓展能力较弱,严重影响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水平提升的有效策略研究

1.科学的制定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方案

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教育目标明确提出英语教学国际化发展理念。因此,英语教学改革方案的制定作为教育改革落实的核心内容,在制定过程中,首先,任课教师应结合现阶段英语实际教育情况,适当的融入在以往教学中遇到的难点与重点内容;其次,任课教师还要简化教学方案内容,这样能够使学生对英语知识进行更好的吸收和理解,从而实现英语教育改革师生教学相长的目的。

2.适当的更新教学方式

高中英语教学方式的更新要源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经过长时间的教育观察中发现,教学方式的科学采用能够显著提升高中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例如,将多媒体数字技术应用到高中英语教学中,能够改善传统英语教学的枯燥程度,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笔者在进行必修课程一《Traveljournal》授课时,利用了与旅游相关的影视和图片素材,帮助学生把握该课程的教学重点,学生在这种多媒体教学方式下,能够积极的展开英语知识的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学习用英语告别、祝愿和交通的表达方式,学生该影视和图片素材中感悟到出行之前要制定相应的旅游计划,通过学生之间用英语的相互讨论,使学生养成用英语写旅游日记的良好习惯,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其英语写作能力。

3.加强学生的英语口语训练

口语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首先,正确的发音是口语的第一关,教师指导学生发音的口形,抓住要领,反复揣摩,掌揖发音技巧,形成正确的发音习惯,使英语口语自然流畅,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其次,加强听力训练,听既是接收的过程,又是建立的过程。通过“听”获取语言信息,获得语感,学会表达,从感觉到理解,学说英语必须从听开始,反复听别人说,知道什么情况下说什么,最后产生说的愿望,表达思想,进行语言交流,学生听的广度与深度直接影响口头交际能力。在听的过程中,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型,词汇是口头表达的关键,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要求学生记忆一些常用词,掌握典型句型,在需要时就会灵恬“调取”。要求学生背诵好句子、好文章,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英语语境,建立语感,在背诵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发言,克服自卑,大胆张口。让学生朗读一些含义浅显的优美诗歌,作为晨读材料,在朗诵的过 程中,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选择叶芝的诗歌《my love and I did meet》、《Down by the salley agardens》

4.提升教师理论及实践能力,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

篇2

关键字:教学活动 课堂活动 观念转变

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既给高中化学教学带来了机遇,同时又给化学教学提出了挑战。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与以往有很大的区别。教师们积极投入其中,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发现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解决呢?在此作一探讨。

一、学生积极性不够,参与面不广

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着实让学生耳目一新、热情高涨。但是,我们也发现,真正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只是少部分个性张扬、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还有部分学生始终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而且,这种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似乎越来越严重。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不够积极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教学活动设计不连贯,组织不周密,缺乏吸引力。2、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听教师的讲解,对其他同学的回答缺乏兴趣。没有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也无法对同学的观点进行评价与补充,学生自然无法真正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够明确,以致在一些活动中,学生不知道该做什么。对此,除了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认真倾听,并教会学生如何倾听。比如:在倾听同学的发言时,通过及时记笔记和记关键词等快速、准确地把握同学的观点。教师要对每项活动及时进行评价,并要求学生对其他同学作出评价,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和压力,这也是保证学生认真倾听的一种策略。

二、课堂浮躁表浅

现在的课堂气氛的确要比过去活跃得多,各种活动层出不穷。然而,糟糕的作业与单元测验成绩却让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为什么学生的成绩不升反降?难道实施新课程真的会削弱学生的基础知识?走进课堂,仔细观察。结果发现,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但缺乏深入的思考,对问题的解决往往浮于表面,合作学习有形式无实质。

有些问题可能只是少数学生明白了,而教师却被表面的繁荣所迷惑,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以为全班多数学生都清楚了,于是急忙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我们化学教师要学会等待,在等待中适时引导、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避免表面热闹与“滑过”现象的发生。当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握好等待的“度”,以避免教学时间的浪费。教师可以通过询问、观察学生的表情、测验等途径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是否可以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转贴于

三、力求实现观念转变

观念是思想,观念是生命。教学的本质是催生新观念的过程,而不是传递现成知识技能的过程。任何年龄阶段、任何发展水平的任何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观念进入教学过程的,因此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倾听学生自己的观念,而同时教师的观念又是课堂生命力的源泉。如在讲授《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时,在某个班级上课时,我很自然地想到先给学生明确实验的步骤、注意事项等等,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规程进行实验,可谓目标明确、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结果却发现课堂中师生交流严重受阻,课堂气氛沉闷死寂,就连几个平时喜欢化学课的学生也极少投入课堂讨论,只是机械地记录我提供的笔记。也许通过课堂的讲授,原来计划的教学目标是基本达到了,但通过这节课,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表自己看法的习惯,自主学习的态度却丧失了。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局面呢?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授课过程,发现了一个严重的不足:没能考虑学生的主体意识,一味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落实。

四、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的设计和组织过程中,如果不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将学生的情感置于教学设计之外,那么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将成为知识的奴仆,只能“趴在地上”被动的接受,课堂将变成一言堂。布鲁纳说:“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的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如等级或竞争等外来目标”。“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的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取知识的一切方法。”在这里实质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教学究竟是把现成的结论通过讲解放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去记取呢?还是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从已知的材料中概括出应有的原理、原则、规律来,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聪明才智呢?这是值得深思的。显然,布鲁纳提出发现法的本意是后者而不是前者。又例如在听另一位教师的课时:关于乙稀用什么方法收集?为什么?学生大部分都能回答用“排水法”,因为乙稀不溶于水。接着教师又补充了不能用排空气法的原因。我觉得后面的问题应该让学生自己完成,学生自己经历了分析的过程,以后再碰到这样的问题,他也能够自己去查找相关资料,去分析,去创造。自此以后,我明确了通过“给予”永远只是给死的知识,而“引导”却能激活活的源泉,关键在于怎么去引导。

经过一年多来的实践和摸索,我觉得要想完全的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主体地位,需要教师的耐心和爱心,不厌其烦,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毕竟我们所面临的个体参差不齐,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存在较大的差别,我们需要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是教学达到最佳的基本保障,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课改的春风一定会温暖到每个孩子们心中。

参考文献:

篇3

首先,“师师合作”,完善教学设计。

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有重大差异,即使是教授同一课题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就所授内容的互动,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原有的观念更加科学和完善,为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保障。

其次,“师生合作”,融洽师生关系。

合作学习主要是师生关系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依靠师生双方主动积极的配合和协作来调试师生的关系。这种模式有两个基本概念,就是“尊重”与“合作”。学生应当尊重教师,同样教师也应当尊重学生。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只有建立新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给人如沐春风之感,对学生才有更多的感召力与亲和力,唤起学生对知识索取的信心。

合作学习通过师生的合作来体现教师作为“导演”的“导”地位,展示学生作为“演员”的“演”的活动,而不再象传统教学中那样,学生只能跑跑龙套,敲敲边鼓,充当配角活背景,甚至是旁观者。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知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把“导”与“演”进行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再次,“生生合作”,促进学生发展。

1. 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合作学习能促进学习者的逻辑推理能力、学习迁移能力的发展。因为学习者相互的合作增加了观点的数量、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情感,同时也增加了解决问题的创意和新奇。在合作学习中,一些学生的观点可以触发其他学生的思考,并且不同的观点可以引发小组成员考虑更多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

2. 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首先,学生们往往可以在合作学习中把教师用语转变成学生间特有的“学生语言”,那些在课堂上没能掌握教师所教内容的学生,往往与在其他问题上与意见不一致的同学进行讨论时受益匪浅。其次,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通过互相解释来学习,当学生们给其他组员作解释的时候,他们就必须想办法组织自己的思想,还必须阐述一些认知的细节。这样,他们自己的理解力也大大提高了。其三,在合作过程中同学之间能够增进了解,在学习中也能互相帮助。由于他们的一对一相处,学生比较容易及时准确的发现同学是想要或需要额外的解释。在传统的教室里,那些没有听懂的学生只能缩在座位上希望老师别叫到自己,而在合作学习小组里,他们就不必躲了,因为这种环境是毫无威胁的帮助式,学生可以在此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向别人寻求帮助。

3. 合作学习能增进学生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在合作学习所营造的特殊的合作、互助的氛围中,同学们在朝夕相处的共同学习与交往中,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

篇4

关键词:手绘;景观设计;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将手绘融入景观设计教学,加强动手实践环节,对原有的教学大纲进行修改和完善,调整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的比例,增加手绘基础课时和手绘创意设计课时,加手绘创新实践项目训练模块,增强整套方案的设计和表现能力。布置手绘创新实践任务教学环节,将教学成果转化成商品和比赛作品,开发手绘文化产品、景观设计比赛等,使内容更加贴合教学改革的需求,满足景观设计教学的创新创业目标,向双一流学科建设迈进。

一、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课程设置。将景观设计类课程由浅入深地进行系统排课,大一安排景观写生类的基础课;大二安排中小型景观设计课;大三时安排大型的景观设计课;大四进入毕业设计阶段,将手绘融入到毕业设计中,与电脑结合,做出精美的设计方案,成为景观设计行业的亮点融入社会。(二)教材建设。一是基础课程教材建设。将手绘表现融入到基础课程教学,加入手绘设计表现的手法,讲授如何用简洁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景观中的建筑、植物、水体等元素,为后面的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二是设计课程教材建设。采用简洁易懂的语言,用手绘结合不同主题的设计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对园林景观的设计思路更为清晰,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而表现技巧的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将设计思路表现于图纸上,达到美观的视觉效果。(三)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手绘融入设计的教学方法来增强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将老师的手绘示范融入景观设计教学中,用投影仪辅助多媒体教学,更直观,更有效。利用电脑绘制方案更方便、更快速。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可以参与实际景观项目的制作,与社会接轨。(四)对学生考核评价的改革与创新。在以往对学生考核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除了考试、绘制方案、进行展览外,还要将优秀的手绘作品应用到旅游产品中,将教学成果转化成商品,真正做到学有所用,体现其经济价值。创建一个手绘景观作品商品化与市场融合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通过创业平台的建设与商品的孵化,将学习与创业融为一体,扩散学生的专业能力,最大程度体现其经济价值。(五)团队建设。一是教师团队建设。要求教师根据所授课程的内容,了解景观设计类课程对学生个人专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用适合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扎实地开展教学。充分利用桂林旅游市场上的信息和需求展开教学,拓展外延思维,使学生自觉地学习专业知识,主动地参与创新创业教学模式。二是学生团队建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创新创业发展,将学习成果转换成商品,体现经济价值,促进创业意识的形成。学生在完成学习成果与商品转换的过程中,会主动去探索和思考,搜集大量的信息并积累经验,提高自我创业能力的同时也为将来的就业拓宽门路。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

(一)创建优质的景观设计类课程体系。通过对景观专业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分析,按照不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对原有的单元制课程进行分类和重构,整体构建学生在理论基础能力、手绘表现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职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二)景观设计类课程专业教室建设。创建带有实物投影台、拷贝台和投影仪的多媒体专业教室,真正将设计和项目融为一体,让教学成果与社会接轨。(三)构建全新的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手绘表现可以贯穿所有设计类课程,包括室内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动画设计等,那么这些设计类课程也可以效仿将手绘表现融入设计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构建全新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

三、结语

篇5

关键词 通信课程 教学方法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世界信息化产业不断开发,电子通信在社会各个领域应用和普及不断扩展,电子通信技术更新和提升速度不断加快。电子通信技术发展很快,对即将从事该行业的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大的挑战。与电子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相比,电子通信类课程教学、学生掌握和运用电子通信知识的能力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课程偏重基础理论,缺乏当今电子通信新理论、新技术、新领域应用和创新,教学方法单一;(2)课程教学内容与当今电子通信实际运用脱节,实用性不强。因此,在现代通信新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21世纪,人类进入了科技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新的世纪需要新型人才,世界经济的竞争,是知识经济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是知识能力的载体。如何使人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复杂的环境、将自己所有的才能发挥出来,这需要人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良好的应变能力、清醒的头脑、严密而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的能力等各种能力的场所。

面对信息社会,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传统教学方法越来越不适应这些变化。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具有三大特点:一是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二是向高度分化高度综合的方向发展;三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课程改革首先应致力于把每门学科复杂的知识集约化,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时g内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同时课程设置必须综合化使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在本质上处于消极、被动和盲目服从的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上重视不够。通信类课程不同于其他基础课程,不仅要求掌握基本知识还要求能够学以致用。因此,对于通信类课程而言,实践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1理论教学中注重与实际的联系,典型的理论可实践验证

在通信类课程进行过程中,比如短波通信课程的学习,不仅仅要学习一些基础理论,还要求能够把理论用于实践。我们在给学生讲短波通信的时候,通过对电台的实践操作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在学习自适应通信技术、跳频通信技术时,通过电台实践操作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各自适用的情况。在电台的具体应用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可以体会到不同的条件或环境可以影响通信的质量与效果。在实践的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于创新,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基础理论讲解加实践操作的学习模式,教学质量得到了极大地提高。通过实践,使学生认识到学由所用;通过实践,也使得课程内容和通信行业的发展保持同步;通过实践,摆脱了传统教学死板枯燥的模式。实践和课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这是传统纯理论课程讲解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2课程内容与新技术新应用不脱节

课程是沟通社会、知识与教育主体三者之间的纽扣,是理论付诸实施的根本途径。现代通信新技术主要包括光纤通信技术、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及智能网技术等等。现代通信课程内容的选择不仅仅包括经典理论、基础知识还应该考虑通信新技术的发展和未来学生就业创新的能力需要。课程和教学是教育改革成果与否放任关键所在,其质量和水平体现了大学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水平。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除了讲述课本相关章节的基本内容,还要大量收集与介绍相关的最新知识、最新技术和最新应用,与学生一起分享最新的通信技术进展情况。比如对于光纤通信技术内容的讲解,增加一些光通信方面的视频教学,多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光端机的结构,以视频的形式展示光纤通信系统在小区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3课程考核方式应该使学生能够发挥更大的空间

耶鲁大学主张教学中不给学生特定内容,很多试卷的题目也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融会贯通,从不同视角分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些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和传统教学的课程考核不同,我们通信类课程的考核采取多样化的原则,以理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为主。常规的试卷考核方法,学生通常以死记硬背的方法,掌握了通信技术课程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但是缺乏对通信技术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应用的了解,不利于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我们采取的考核方法,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发挥空间。

4重视学生能力,重视学生的创作发明

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要成为发现人才、呵护人才成长的摇篮。在专业前景和专业学习方法方面,对学生给予正确引导,增强对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创新情感,发挥学生创新潜能。加快创新基地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增加课程设计,增加实习实训的课程课时,使学生有更多实际动手的机会,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实践能力。部分专业课开设小型研讨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重视学生的能力,重视学生的创造发明。在某方面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学校也要在学生深造和创造发明所需条件方面给予特殊的政策。

篇6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那么,对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如何面对这次课改呢?

首先,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努力去研究新课标,从理念上准确把握理解新课标的精神。然后,要积极地大胆地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理念变为课改的实际行动,也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成果。“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地研究,不断地实践,立志在为课改作出贡献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新世纪优秀的语文老师。

其次,要更新观念,对《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要准确理解,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重新认识教学内容。要改变教科书是教学的唯一内容的狭隘认识。教科书是教学的基本内容。语文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会不断再生。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课好准备;课中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特别是适时、适当地结合课文进行补充阅读;课后适当拓展、延伸,或引导进行实践活动。今后的教师,不应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

二是重新认识语文教学。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教学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应为主角。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才是新课程下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今后的语文教师,不应是“授之与鱼”,终年辛劳而收效甚微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与渔”,教导孩子拥抱生活,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教练,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的智者。

篇7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的活动。课堂上一切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教材、教师转,先教后学的教学机制,使得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这种传统教育造就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下丧失了学的独立性和独立品格,自学能力低下。

针对这一现象我国著名学者黄克剑先生曾指出:“施教者和受教者,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人,教育不是既定划一个的笔墨,用划一的教材和方法,把受教者加工成划一的‘标准件’,而是尊重受教者各自独特的天赋、气质、秉味,以对于他们各自说来最恰当的方式,把他们成全为合于他们天性而又富于人文教养和创造精神的人”。

黄先生的这一观点正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鉴于新课程的教学思想和观念极富有创见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我在认真学习研究了新课程理论知识后,就把这些崭新的教学观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在实践中,我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的性质与任务,重新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与角色,并以此重新调整课堂教学的活动模式:

一、以学生为主体。大胆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教师应以平等的心态创设轻松的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自主学习。传统的小学课堂,要求学生身子要坐直,双手要放在桌上,发言要举手,不准讲话,正是这些课堂行为规范,给予学生巨大的压抑和束缚,也造就了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所以教师要解开束缚,建立教学民主,增进师生情感的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重压,教师要尽可能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让学生敢说、敢问、敢辩、敢写,使他们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由地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精讲少讲,腾出1/3到1/2的时间,让每个学生主动学习,思考,操作和讨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学生执教和情景表演等几种教学组织形式。此外还根据具体的实际需要选择和组合运用多种形式,从而扩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有主动活动的空间,释放每个学生的精神活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充分发挥出教学效益。

二、以多向互动合作为手段,积极尝试自主学习途径

多向互动合作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合作。生生互动合作和生师之间的互动合作。它是学生学习过程自主性发挥的独特表现,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多向互动合作策略正是在这种新教学观指导下产生,发展的。

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提的问题成为教师的资源,从而实现多向互动合作,如,教“中国石”8、9自然段时,我在学生初读这两节后,让学生主动言说,质疑问难,学生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就提出了许多不理解但十分重要的问题:如“中国石”屡屡夺魁,为什么只有它屡屡夺魁呢?为什么排长专门腾出一个抽屉放“中国石”?就这么区区一块小石头,为什么在我孤独寂寞的时候能给我温暖和快慰呢?“奉为至宝”是什么意思?等等,这些都是教学的宝贵资源,我及时加以开拓,运用使课堂教学教达到互动。同时在课堂上,我注重让学生提“两种问题”的教学方法,使师生,生生和生师之间产生互动。一类是学生自己弄懂了用来考别人看是否能懂的问题,可说:“我考考大家……”,另一类是学生自己不大理解,不懂或是有不同的看法的问题,用来请教同学或老师,可说:“我请教大家……”这样,教师不仅是教者,也是学者,思者和听者,从而为多向互动合作教学策略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行多向互动时还应提倡生生之间两两互动或小组合作学习互动,包括组内异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和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合作的内容可以是互相检查对方活动,互相表达自己的看法,互相讨论问题解决,互相竞赛巩固认知,共同操作发现新知等。

三、以探究为目的,培养求异思维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答案并非只有一个,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要鼓励学生启迪智慧,换角度,多方面去探究,去追导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除此之外,对教师的讲解欢迎提出不同意见甚至反驳意见。如:我在教“穷人”第一自然段时,就提了这么一个问题:“五个孩子为什么能在海风的呼啸声中睡得那么熟?”有的学生说:“凭我的经验,家里只要有一个大人在,我就能安然入睡,”有的学生说:“因为他们晚饭吃得饱,所以他们能睡得很香。”有的学生说:“五个孩子白天玩累了,所以晚上睡得很香。”有的学生说:“桑娜很勤劳,虽然外面寒风呼啸,家里却很温暖而舒适,五个孩子当然睡得熟。”也有的学生这样说:“孩子们还小,家里少了一个大人,他们似乎还不那么在乎。”学生的答案角度不同,可能是幼稚的、片面的,但这是他们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智慧力量探究到的不同结果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一锤定音,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只要言之有理,我们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四、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疑”源于思,它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引线,进步的向导。思维活动始于发现问题。它是对一些问题产生了渴望了解、或解决的需要后才开始的。要是学生认识深入,就要启发学生多疑多问。

怎样让学生学会质疑呢?教师在教学中,应逐步交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的发问能体现学习语文得“个性”特点,比如,可以从课题发问;从标点符号和词语的特别用法或句子作用以及特殊含义方面发问;从句子和课文内容本身前后有没有矛盾方面发问。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凡事问个为什么的习惯,使他们明白多疑多问是好学深思的一种良好学习品质。在预习中要让学生提出并讨论通过学习都还没懂的问题。凡是学生能发现的问题,要鼓励他们大胆发问;凡是学生有可能发现的问题,要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

学生有疑了,又怎样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维去达到无疑呢?一是把握中心深入思考;二是结合上下文认真分析;三是结合生活经验和课外阅读的知识去解决。凡是通过努力能自己解答的问题,要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由于学生理解力、知识面不同,他们质疑的层次也存在差异,质疑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 转贴于

质疑总的分为理解性和怀疑性,由于学生知识面窄,生活经验贫乏,阅读理解能力还不强,提出的问题不可避免的带有肤浅性和片面性,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做恰当的鼓励、肯定,保护他们乐于发问的兴趣和热情。应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初步达到深刻性和理解性。

理解性,即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通过思、查、问等手段达到懂,这是对理解的加深。如在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学生提出“人们还是向着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的站着、站着,好象在等待回来”这句话是含着人们怎样的一种心情呢?这个问题问得深刻,让孩子们能透过这句话去感受文章的中心。

怀疑性是对课文内容的怀疑或否定,如学《青蛙的眼睛》一文时,学生提出“青蛙的眼睛非常特殊,看动得东西很敏锐,看静的东西却很迟钝”中的迟钝用词不当。因为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应是“看不见”而不应是很迟钝,这是课文内容的否定。这种问题更进了一层。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哪些肤浅的问题,切忌武断,更不能讥讽嘲笑,只要我们不断的给与鼓励,并循序渐进的诱导。学生不但乐于发现问题,而且还会善于发现问题。在学生提出的一个个问题中,你会看到他们在思维中闪耀的灿烂火花。

教师利用质疑问难,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积极的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学习和发现知识,开拓和创造新的知识领域。

五、在当前许多学校都存在一种教学条件跟不上教学改革的现象,教学改革要求学生要通过视觉、听觉同时感知课文内容,而现在书本上讲到的地方,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去看过或者从其它途径事先了解过。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课堂上用课件展示,没有条件的农村学校呢?他们怎么让孩子感受到当时的场景?所以使得许多语文课堂变成老师的说教,没有真正让孩子感受到当时的场景。如何让山村的语文课变得丰富多彩呢?我认为想象是一个有效途径,也许有老师会认不想象不见得真能起到如此大的作用,那么你不防试试我用过的方法:

1、合理引导,剌激想象。

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盘古开天地》时,我让学生观察盘古头顶天,脚蹬地的图画,想象盘古当时战天斗地的情形,而没有引导学生该从哪方面展开想象。于是有同学想到了盘古要穿多大的衣服;有同学想到了盘古当时的想法:一定要把天地分开;还有的同学想到了盘古睡在那里不吃不喝,他为什么还那么健壮?等一些与主题不符的,表面的东西。后来,我说:“同学们,盘古开天地中也有许多故事,就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西天取经所遇到的困难相似。”于是同学们惊“哦”一声,展开丰富的想象;想到了盘古只手空拳打败南疆欲神;一口气把前来阻止分分开天地的灵火神雀吹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从此再也不敢来捣乱;一脚踩死了引诱他的青蛙怪兽;还割下大腿上的肉喂快要锇死了的小狗,等一系列盘古对强恶决不手软;对弱小舍身相救的感人故事。也展现出盘古战天斗地的勇气和谁与争锋的英勇气概。

2、创造机会、多让学生想象。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机会就让学生想像,只有在学生经常想像的环境下,一但让学生展开想象,就会有你意想不到的好的效果。

在本学期,我所教学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来讲,没有现代教学条件,我总是多方位创设情景,让学生根据课文意思,想象出了许多我没有料到的,天真无邪的画面,比如《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学生想出了民族小学的学生在大青树下做游戏的场面并做画《校园一角》,展现出了民族小学学生的丰富的课外活动。在教学完《风筝》一课后,学生展开想象或绘图画,或小组谈话的方式把自己溶入课文之中,与课文中的孩子一起让心在原野上奔跑,跟他们一起高兴,一起疯狂、一起懊丧、一起希望。有了前面的随时培养,在后面的教学,学生展开想象就好像家常便饭,在教学《美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一想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孩子们就会滔滔不绝地说出其它一些书上没有的画面;比如:青蛙呱呱的叫着,蛇懒洋洋地爬着,黑熊在春天跑步,东北虎在森林中咆哮;人们在秋天采摘着山葡萄、木耳;挖参的人群在深山中寻找着宝贵的人参。小朋友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等一些天真烂漫的画面从而加深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的渲染,让小读者更加热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篇8

摘要:新课标的实施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语文教学 大语文 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的教学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课程改革是语文教改的必然趋势。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习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语文教学要重听说读写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大语文教育观”是已故张孝纯先生创立的一种新型的、带有突破性的、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这种思想主张语文教学要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的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和教做人有机的结合起来。”

“就学于课内,得济于课外”。语文学科的社会性特点,决定了它必须以社会为大课堂。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内这一块阵地上,还应切实抓好课外这块阵地,通过课外活动去扩大知识领域,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使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巩固和应用,从而形成各种语文能力。语文学习的内容不只是语文教材上的内容,而是丰富多彩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参与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扩大视野,增进积累,激活思考,发展能力。教学中把学生们的社会经历,生活体验,所见所闻引入课堂。通过各种形式让他们把对人生的看法,社会现象的评判,生活的忧喜,家庭的悲欢等充分地表达出来,真正做到让课堂成为学生爱学愿学的乐园。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创设“大语文”课堂。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重视对“经”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新课标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屏弃“本位”观念,把语文课堂这块天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独立思考、自由思维的空间。

课堂教学教师要创设宽松的学习情境,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同一问题,对学生的不同见解只要言之有理,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不同的课文其体裁、结构、内容不同,教学方也有所不同。不断创造新教学过程,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尝试新的学习形式、新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经常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将学生的语文学习由探究现实存在的问题引向探究虚拟假设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注重变“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为学生先学。教师及时检查学生先学的内容,通过信息反馈,掌握学生对各知识点的认知水平,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学习方法的掌握等实际情况,教师遵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综合能力的培养。要给学生留点思考余地,给学生一点自己动手的机会,引而不发,激励学生的首创精神。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兴趣,指的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姆曾专门研究过兴趣与学习的关系,并最终证明满怀兴趣的学习,可以明显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浓厚的兴趣,能弥补智能之不足:持久的兴趣,能促成发明创造。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教学媒体运用到教学活动中,而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可以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画面,可以提供悦耳的音乐,这些要素的加入会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生动化、清晰化。而正是这些要素的参与,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有兴趣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

“兴趣是学习之母”,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问,思维也被激活。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并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受到保护和激励。

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在新课标中被提高到了“第一理念”的高度,这反映了新时期人们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重视。“语文素养,指学生平时在语文方面的修养,包括对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言的积累、语感、思维,也包括一些语文能力,如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另外还有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这些都涵盖在语文修养的范围内。”

新课程观认为:语文教学应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改都把目标指向学生发展,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核心的发展。它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这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国家对人才需求的必然。作为基础教育,面临的任务就是既培养高素质尖端人才,又要为农业、工业经济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使每一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发展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它要求: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李岚清同志也指出“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提高学生语文的整体素养是当务之急。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2)01-0000-01

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已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要求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性质,充分体现了新语文教学对学生特定的心理特征的尊重…… 新课改形势下,我们高一语文组全体老师群策群力,团结协作,想办法,出点子,明确要求,找准方向,坚持探索,在教学工作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首先,全体老师明确课改对教学目标的定位,紧扣八词四项策划教学,即:积累.整合:加强语文积累,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提升审美的境界。陶冶情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道德修养。思考.领悟:通过阅读思考,领悟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应用.拓展:能正确、熟练、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开阔视野,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发现.创新: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文化现象,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敢于探异求新,提出自己的看法。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其次,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我始终把握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深入钻研教材。

2、精心布置每一次课前预习。

3、充分地利用教学资源。

4、给学生创造充分展示才华的机会。

5、尊重学生独特的解读和情感体验,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6、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将文学作品的欣赏和“传统训练结合起来”。重视学生的积累(包括基础知识的积累和作文素材的积累)。

7、加强和组内教师的沟通、交流和合作。

8、走近学生,使学生愿望和你说心里话。

然而在实践中,还是有不少“剑走偏锋”的现象:架空文本,淡化语文知识。不少公开课课堂气氛活跃,一会音乐欣赏,一会书画展示;又是课本剧演出,又是多媒体运用。花样翻新,眼花缭乱。表面上学生主动性增强了,可课后一问学生“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学生茫然。这样,虽然学生身心达到了愉悦,但语文本身的内容却未被重视,几年下来,学生可能会成为能说会道不会写的畸形儿。一味表扬鼓励,信马由缰。滥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化。针对以上一些现象,为了探寻新课改中高中语文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我们倡导语文教师上出有个性特色的语文课。

我认为,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应重视以下“六度”。

一、重视语文知识的“实度”。“实度”,此处指语文知识的落实程度。

自《新课标》(实验稿)中出现了“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后,不少老师就“因噎废食”,淡化语文知识的传授。其实,语文知识是学习理解母语掌握祖国语言的必备工具,是新课标的三大板块之首----“知识与能力”----的最重要的内容,不应该淡化更不能废弃! 语文知识的内容很多,如“常用字”“常用词”“名言名句”“文学常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等等。在教学中,语法知识要把它放到具体实在的语言环境,在“情境效应”的影响下,轻松而又牢固地掌握它;人文类知识要尊重学生个性,良性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去熏陶感染。 在教学中如何落实好语文知识是一个广阔的研究课题,有待同仁探究。

二、重视教学中的效度。

一堂课好坏与否,我认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是效率的高低。

一堂课上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效率的高低情况怎样?这完全可以通过课堂学生回答问题、课堂学生的情绪反应、课后作业反馈表现出来。

一堂有效的课,就是一堂有意义的课。学生能在课堂上学到新的知识,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学生在学习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能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学生在课前和课后确实有了认识上或思想上的变化。

在课堂中重视效度,就不能“偏大求全”,一堂课下来,落实了几个或一个知识点,也比满堂灌下来学生一无所获好。

三、重视教学中的信度。信度,就是课堂的真实程度,一堂真实的课是尽量避免作秀的课。

其实,有信度的课是有待完善的课。在课堂这个师生互动的空间,质疑问难、相互讨论、思维碰撞……师生间相互会生成许多新的东西。这些新东西是非预设性的,有很多不完美的,甚至是与教师预设效果相反的,这都是正常的。真实的有信度的课就应该是有缺陷的、有待完善的课。

虽然一堂课下来,还有不少需要弥补的地方,但我恰恰认为这是一种真正把教师还给了教师、学生还给了学生的,求真务实的值得提倡的有信度的课。

四、重视教学中的广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 依据新课标的理念精神,在课堂上重视教学的广度,引导学生扩大视野,是必要的。在前些年的“课内外衔接”实验中,提倡“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就是要引导学生认识社会,扩大知识面。因此,在语文课上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知识面的拓展。那么,拓展延伸要注意什么?下面就课前活动延伸和课后内容延伸两个角度谈谈。课前活动延伸,由于没上课,内容选择余地大,或字词或名句,或哲学或文学,可讲故事可谈感受,可直面现实生活可回顾历史轨迹,还可以进行定时比赛----“一分钟朗读”“一分钟抄写”“两分钟默写”等等,只要是增加学生见识,培养学生品德,熏陶学生情感的内容均可。课后拓展延伸,就要根植于文本,在探究文本的同时,教师选择与文本有关的内容来引导学生扩大视野,从而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如《荷塘月色》补充“荷、月”的有关名句,增加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热爱古代文化的兴趣。

五、重视教学中深度。所谓“深度”,就是引导学生对文本或拓展材料进行哲理性的辩证的解读和认识。

《新课标》中基本理念之二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据此,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应是教学追求的高层次了。 其实,一堂语文课要上成有意义的有效率的课,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和拓展材料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

那么,如何挖掘课堂的深度呢?

首先,教师要有充分的备课。

其次,教师要与学生互动。

再次,教师要利用手里占有的资源在课堂上对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

不过,要注意的是,不能一味赞扬鼓励,对学生偏激的思维,师生思维碰撞中出现的观点差异均要有意识地向正确方向引导,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正确度。培养和弘扬学生的民族精神,不是培养学生超越时代、脱离文本的所谓创造性思维。不能把革命英雄主义指责成野蛮和暴力,把“舍生取义”的优良传统误读成不珍惜生命的愚昧,把愚公的锲而不舍当作无知的愚蠢。

然后,教师课后要重新找回标准,反思教学与标准的契合程度:是否完成了课标要求的知识点,能力点;是否落实了应有的人文精神,是否培养了民族精神;是否引导学生养成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否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是否提高了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是否促进了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教师通过课后反思,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六、重视课后作业的精度。有人认为,语文要从课堂要质量,反对课后布置作业,这是不对的。从课堂要质量没错,但每天40分钟左右的时间学语文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必须要学生去挤“海绵里的水”!这就必须要布置适量又适当的课后作业了。 语文课后作业要以“精”取胜:量不在多,内容精粹就行;时间不多,天天坚持就好!

篇10

1.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方向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改革应该从三方面进行考虑,一是一切教学改革工作要以新课程标准要求为中心展开,高中英语教学改革工作一旦脱离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那么教学改革工作注定是失败的,没有实际意义的,这也是很多高中英语改革不成功的原因,因此英语教师决不能忽视;二是高中英语教学要勇于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任何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学改革工作也应该立足于创新,摒弃传统英语教学中不利于教学房展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保证高中英语教学跟上现代高中教育教学的步伐;三是要坚持以培养学生英语的综合能力为教学目标,仅以服务高考为目的的英语教学,忽视了学生英语听、说、读等方面的发展,想要培养出全面的英语人才是很困难的。

2.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2.1改变教学模式

目前,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阻碍着英语教学的发展。受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采用了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但传统的教学理念并没有改变,故而英语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改革使得要求对教学理念进行重新的认识。首先,英语教师要坚持以培养学生英语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鼓励学生多说,多听,多读;另一方面要多为学生创造开口说英语的机会,比如在正式讲课前让学生分小组表演一个简短的英语小品,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又增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引导和辅助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英语课堂的主导者。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情感的调动,一方面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另一发面有利于学生健康阳光心态的培养。比如在讲到Friendship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英语谈一下自己的好朋友和发生在自己和好朋友之间的一些故事。通过调动学生的情感,集中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同时为以后的教学活动做好了铺垫。

2.2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活化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活动的主要部分,然而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愿意变通,只是按照课前设计好的教学内容展开教学活动,导致了课堂气氛比较低沉,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得不到提高,从而影响了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加强研究,深度挖掘英语教材中的内容,使教材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保证学生在增长英语知识的同时,有效提高自身英语综合能力。比如,教师在讲到Life in the future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让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演讲稿并在课堂上和其他学生分享,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单词、语法的运用又对学生写作、口语表达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活化教学方法,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实时地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在教学活动中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其中最普遍的现象就是学生回答的问题超出了教师预想的范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对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利用和引导,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路带入到英语教学的环境中。比如,在讲到Healthy eating这一单元的时候,学生想到了减肥问题,这一话题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这时教师可以围绕减肥讲一讲吃哪些食物既健康又能达到减肥的效果,哪些食物能够导致肥胖等等,这样看似离题的减肥问题,实际上又把学生带回了健康饮食这一主题上来了。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