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基本工作原理范文

时间:2023-11-22 18:00: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的基本工作原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互联网的基本工作原理

篇1

互联网走到今天,已经进入了Web 2.0时代,它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与互联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其中搜索引擎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人们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搜索引擎已经成为人们最常用的信息获取渠道,以后还将更加普及,正因如此,互联网搜索引擎也更加受到企业的重视,谁也不想失去这互联网时代的先机。于是搜索引擎营销应运而生,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搜索引擎营销的模式和价值。

互联网不断在发展,现在的信息是以爆炸式的速度在增长,如何在浩瀚的互联网中寻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这就要依靠搜索引擎。它可以为你提供信息导航服务,让你准确找到信息。

而所谓搜索引擎营销(SEM),则是利用用户使用搜索引擎的这一习惯,尽量将企业营销信息传达到用户手中,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从本质上来说,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属于技术层面的问题。

目前搜索引擎的推广方式可以分为自然推广、竞价推广、混合竞价推广

一、自然推广自然推广是指人们可以将要推广的信息通过网页等形式到搜索引擎,然后通过正当的SEO(搜索引擎优化)技术使你需要推广的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中得到一个理想的排名。这里有必要提一下搜索引擎的收录原理,搜索引擎都有一个或多个搜索程序—蜘蛛程序,这些“蜘蛛”负责检索互联网中的海量信息,然后收集到搜索引擎的数据库中,进过机器和人工的整理、分类,将有用的信息按照搜索引擎的算法有序排列,不同的搜索引擎算法不尽相同,但是关键词、链接、权重是所有搜索引擎共同的三个算法要素。所以做好自然推广,肯定要做好SEO,其实SEO工作就是围绕着关键词、链接、权重这三个要素来展开。

二、竞价排名自然推广固然免费,但是自然推广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虽然SEO可以帮助得到一个好的排名,但是SEO不能保证百分之辈成功,而且SEO不是一个短期就能得到效果的方法。企业可能等不了这么久的时间,正好竞价排名解决了这一问题,所谓“竞价排名”就是搜索引擎根据你出的价格给你相应的排名,这样省去了SEO的工作,企业很快可以得到一个排名,前提是你需要付费,这里价格成了排名的唯一因素。

三、混合竞价方式搜索引擎在竞价排名的基础上,又推出了“混合竞价”方式,即在排序时除了考虑价格方面的因素,还同时考虑点击率的高低。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得企业得到好的排名,而且能够提高网页匹配度,也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以上三种方式是搜索引擎营销的基本模式,现在来分析一下搜索引擎营销和传统营销的区别

(一)实现精确营销有调查显示,大部分网站70%以上的流量来自于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可以给企业网站带来大量用户,更重要的是这些用户都是通过搜索与企业相关的关键词进入网站的,也就是说这些用户大部分都是潜在客户,这就达到了精确营销的效果,企业也能通过搜索引擎放置不同的关键词来有针对性的寻找潜在客户。

篇2

关键词:Web技术;课程体系;互联网服务;Web应用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Web技术课程

Web技术课程是指讲授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的课程,主要讲授网站的规划、设计、开发等内容,并深入讲述Web的工作原理。Web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网页的设计、制作方法,了解网站规划的一般方法,熟练掌握常用网站制作软件的使用,能够进行交互式网站的规划与开发。该课程体系一般应包括以下几门课程:“网页设计与网站规划”、“动态网站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Web数据库”和“Web Service开发”。

2目前高校开设Web技术课程的现状

2.1教学内容落后,跟不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Web应用服务的快速发展,推动了Web技术的快速发展,Python、Ruby等敏捷开发技术的出现,极大地缩短了Web应用项目的开发周期;Flex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Web表现形式;Ajax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改善了用户体验。而目前大部分高校所开设的Web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并不能很好地与目前Web技术的发展同步,这一点使我们的教育与市场的需求很难达到相互符合。

2.2Web服务理念较落后

Web 2.0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互联网理念的不断创新,BLOG、微博客、SNS、RSS、Wiki等新的互联网应用形式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互联网应用服务理念的发展。目

前大部分高校开设的Web技术课程在其教学内容及概念上很少涉及这些全新的互联网应用形式及理念。

2.3在日常学习中暴露的问题较少

目前大部分高校Web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为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相关知识,学生在实验课上对所学知识点进行练习。大部分情况下学生都是在对所学的某一知识点进行单一训练。此种实验课可以暴露学生在语法等基础方面的问题,但是具体应用中一些容易出现的问题却很难发现。

2.4学生很少具有开发完整项目的经验

在正常的授课过程中学生往往很少能够参与到一个项目从需求分析到设计规划,到具体开发,再到项目部署调试的全过程,这就会造成学生缺乏完整项目开发的经验,学生仅仅停留在对“实验室项目”的学习上,而缺乏实际应用项目的开发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3Web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

我院从2005年起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Web技术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网页设计、制作的方法,掌握网站规划与建设的一般方法,能够采用动态网站开发语言并结合数据库进行交互式网站和Web应用项目的开发,具有完整的项目开发经验;了解Ajax、RSS、Flex等Web发展的前沿技术,了解Web 2.0、微博客等全新的互联网应用模式。

3.1课程体系介绍

下面对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Web技术课程的具体开设情况分别加以介绍,其中重点介绍“网页设计与网站规划”、“动态网站设计”这两门课程。

“网页设计与网站规划”:主要使学生掌握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常用软件,掌握色彩理论、平面构成等网页设计的一般原理,熟练掌握Html、CSS基础语法并能够使用两者相结合进行静态网站的开发,掌握网站的设计、规划、制作、与维护等工作;了解Web标准的基本内容,掌握依据标准进行网站建设开发的一般方法。

“动态网站设计”:我校目前采用ASP作为动态网站开发语言进行讲授,讲授的主要内容是ASP的基础知识,Web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以及创建ASP程序的方法,ASP的脚本语言VBScript,ASP的内置对象Response、Request、Application、Session、Server,ASP的文件操作对象以及ASP的数据库对象ADO等,并讲授网站的性能优化、安全性保障,Web的工作原理等内容。目的是使学生掌握ASP语言,能够采用ASP进行Web编程,开发交互式网站;通过开发动态网站,深入了解Web的工作原理,了解B/S体系结构下的Web应用项目开发;系统地掌握一个网站项目从需求分析到数据建模,到Web界面设计及编程,再到最后调试并等流程;同时在日常讲课中引入互联网应用的新技术、新理念。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对数据库的语言基础、程序设计、系统开发等环节的学习,学会采用面向对象的数据库设计方法,最终掌握SQL Server 应用系统的开发技能,为以后的项目开发,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Web数据库”该课程主要使学生掌握Web开发技术与数据库相结合开发应用系统的一般方法及具体应用。

“Web Service开发”:该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并作为Web技术课程体系中的应用型课程,主要使学生掌握分布式、跨平台的系统开发。

3.2核心课程教学大纲

我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Web技术课程时,将“网页设计与网站规划”和“动态网站设计”这两门课程作为核心课程,下面分别对其教学大纲加以介绍。

(1)“网页设计与网站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我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的“网页设计与网站规划”课程共72学时,其中理论课时54学时,实验课时18学时。课程教学大纲如下。

(2)“动态网站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我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的“动态网站设计”课程共72学时,其中理论课时54学时,实验课时18学时。课程教学大纲如下。

4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今后努力方向

目前我校开设的Web技术课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有如下几点。

(1) 新技术涉及偏少;

(2)Web理念的涉及内容相对较少;

(3) 师资力量相对较薄弱。

针对我校的培养目标及现状,今后计划在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课程的扩充。针对目前的应用现状,在Web技术课程体系中增加敏捷开发技术,如Ruby、Python、PHP等技术;并增加新技术的应用,如Ajax应用、Flex应用、WAP开发等。

增加讲述Web理念的课程。

建立一个与时展保持同步的机制,使课程体系能够与Web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保持同步。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通过内部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及参加相关培训等提高教师的实力。

参考文献:

[1] 翟萍. 对高等院校网页制作课程的思考[J]. 科技资讯,2007,(14).

篇3

关键词 网络 信息检索 搜索引擎

一、前言

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网上信息正以爆炸性的速度增长,其资源内容几乎涉及所有领域,已经成为知识、信息的集合体,是人们获取信息的基本工具。在Internet网上进行浏览和检索,就好比进入了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而这个图书馆里的书刊、杂志、广告、新闻及各种形式的文献信息全都没有规律地排放着,没有一个中心目录将这些信息组织起来。正是因为Internet资源既丰富又分散且处于无序状态,使得人们在网上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并非易事。这时为满足人众信息检索的需求,搜索引擎便应运而生。搜索引擎是指使用某些自动索引软件来发现、收集网络上的信息,然后对收集的网页进行标引,建立一个可供查询的大型数据库。

Intemet提供了多种不同的检索工具,它们各自有各自的数据库、语言、检索功能和显示方式,对用户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熟悉这些工具的性能,掌握检索技巧,提高检索的命中率。

二、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从互联网上抓取网页建立索引数据库在索引数据库中搜索排序。

从互联网上抓取网页利用能够从互联网上自动收集网页的Spider(又名为:Robot, Crawler,Worms,Wanders)系统程序,自动访问互联网,并沿着任何网页中的所有URL爬到其它网页,重复这过程,并把爬过的所有网页收集回来。

建立索引数据库由分析索引系统程序对收集回来的网页进行分析,提取相关网页信息(包括网页所在URL、编码类型、页面内容包含的关键词、关键词位置、生成时间、大小、与其它网页的链接关系等),根据一定的相关度算法进行大量复杂计算,得到每一个网页针对页面内容中及超链中每一个关键词的相关度(或重要性),然后用这些相关信息建立网页索引数据库。

在索引数据库中搜索排序当用户输入关键词搜索后,由搜索系统程序从网页索引数据库中找到符合该关键词的所有相关网页。因为所有相关网页针对该关键词的相关度早已算好,所以只需按照现成的相关度数值排序,相关度越高,排名越靠前。最后由页面生成系统将搜索结果的链接地址和页面内容摘要等内容组织起来返回给用户。说到这里,网络搜索引擎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上让大家了解了。

三、检索技巧

(一)科学选择关键词。由于搜索引擎智能化程度的影响,它只能在现存的数据库中查找匹配的关键词,因此,这种匹配相对比较盲目,我们在选择关键词时,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才有可能得到较好的搜索效果。

(二)使用双引号进行精确查询。如果查找的是一个词组或多个汉字,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它们用双引号括起来,这样得到的结果最少、最精确。

(三)使用加号(+)、减号(一)限定查找。很多搜索引擎都支持在搜索词前冠以加号(+)限定搜索结果中必须包含的词汇,用减号(一)限定搜索结果不能包含的词汇。

(四)灵活运用使用通配符。很多搜索引擎支持通配符号,如“*”代表一连串字符,“?”代表单个字符。

(五)使用逻辑词辅助查找。比较大的搜索引擎都支持使用逻辑词进行更复杂的搜索界定,常用的有:AND (和)、OR (或)、NOT(否)及NEAR(两个单词的靠近程度),恰当应用它们可以使搜索结果非常精确。另外,也可以使用括号将搜索词分别组合,如[(新闻OR足球)AND米卢)NoT新闻”OR足球)

(六)有针对性地选择搜索引擎。用不同的搜索引擎进行查询得到的结果常常有很大的差异,这是因为它们的设计目的和发展走向存在着许多的不同,比如:Download.com是针对软件类的搜索引擎,可搜寻大量的自由软件和共享软件。驱动之家主要是提供查找驱动程序及硬件厂商信息。

(七)使用元词检索。大多数搜索引擎都支持“元词”(metawords)功能,用户把元词放在关键词的前面,就可以告诉搜索引擎你想要检索的内容具有哪些明确的特征。例如,你在搜索引擎中输入“title:清华大学”,就可以查到网页标题中带有清华大学的网页。其他元词还包括:image,用于检索图片;link,用于检索链接到某个选定网站的页面;URL,用于检索地址中带有某个关键词的网页。

(八)细化查询。许多搜索引擎都提供了对搜索结果进行细化与再查询的功能,如有的搜索引擎在结果中有”查询类似网页”的按钮,还有一些则可以对得到的结果进行新一轮的查询。

(九)尽可能将搜索范围限制在特定的领域里。比如在yahoo中文网站中,你要查找的是与电脑相关的知识,那么你没有必要让搜索引擎在休闲与运动、健康与医药、艺术与人文等其他分类中查找。你可以进入“电脑与因特网”这一类,选中“检索此目录下的网站”。然后再开始搜索。

四、结束语

要完成一个有效的搜索,首先要确定要检索的主题,选择合适的检索工具、抽取适当的关键词。为避免可能出现搜索结果的冗余性,要尽可能限制查询范围,正确构造检索式。同时要使用逻辑条件限制及模糊或精确查询的功能保证能真正检索到我们所需的网络信息资源。

总之,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并经常实践.利用搜索引擎一定能从网上获取许多有价值的信息。由于网上信息具有动态性、多变性,今天能看到的信息也许明天便不复存在,要注意对检索到的有价值信息的进行保存。

参考文献

1.符绍宏,雷菊霞.因特网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陈春阳.如何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检索网络信息资源.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3.刘毓华.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初探.现代情报,2003

4.陈永斌,邱苇.网络时代搜索引擎带来的社会问题[J].图书情报lT作,2006;(3):l19~122

5.宋蓓玲,王新.浅析构建网络信息检索体系[J].现代情报.2005;(6):54~57

6.贾红英.网络搜索引擎探析[J].情报资料工作,2002;(3):44~46

篇4

关键词:密集波分复用技术 有线电视 有线电视网络宽带

中图分类号:TN9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8-0077-01

目前我国有线电视网络宽带技术已经大规模的使用了密集波分复用技术(DWDM),在这个环境下实现了中国有线电视网(广电网)和中国电信在宽带领域的强烈竞争。由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有线电视的功能需求已经不仅限于收看电视节目,同时也希望通过有线电视实现网络社会中的沟通和交流。在此类功能的开发过程中,DWDM仍旧作为前沿性的技术,以其绝对的优势和特点在有线电视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密集波分复用技术概述

1.1 密集波分复用技术的工作原理

波分复用的概念本意是将不同波长的光通路信号同时由一根光纤传播出去,传播中的光通路承载不同的TDM方式的SDH信号,从而实现多信号重复使用一个发送机传输数据的功能。简单来讲,就是在一对一的信号传输过程中引入光信号复合然后在分离的技术,将多个光路合并为一个光路,传输到终端再分解,从而实现大容量的光信号传播的目的。密集波分复用技术是在发光机、合波器、分波器和接收机的配合使用基础上完成的:一个发送端拥有多个光发送机,同时可以发出不同波长的光信号,每个光信号对应特定的频率,而每个光通路上都承载一个标准信号;另一端的光合波器把分别传输过来的光信号合并为一束光,进入光缆中进行传输。在光缆末端的接收端,使用光分波器把这一束光再进行分解,然后输入到与各个光波长相应的接收机上。

1.2 密集波分复用技术的特点

密集波分复用技术之所以在网络时代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其特殊的技术特点决定的,主要体现在容量大、传输内容可区分和方便改造三个方面。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实现了光纤传输的带宽的有效利用,即使用一根光纤,因为输送的波长可以有很多个,因此与单波长的传输容量相比高出不止百倍;另外,由于密集波分复用系统的工作原理是按照光的波长进行的复用和分解,与信号的速度和电调节无关,因此其传输的信号可以是完全不同的,并且可以随意做到不同信号的综合和分解;在扩展容量方面,密集波分技术支持下的网络不需要改造光缆线路,只需要更换与光波长相对应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即可,随意增加一个波长就可以引入任何所需要的新业务和新容量,这一点为供应商开发业务节约下来很大的成本。

2 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在有线电视中的应用

2.1 密集波分复用的主要技术使用

密集波分复用技术的主要关键组成有三部分:合波器和分波器、光放大器、光源器件。合波器和分波器实际上是光学滤波器,光放大器是用以解决由长距离传输可能导致的信号减弱或丢失的问题的,光放大器的使用给光源器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器件必须具有十分狭窄的谱宽和非常稳定的发射波长。密集波分复用技术所需的三大关键技术已经通过研发人员的努力得到了十分完满的解决,如美国Osicom科技公司IP-over-DWDM基于互联网协议的密集波分复用系统传输系统,既能够十分出色的完成光信号的传输,性价比也比较高,给有线电视的发展提供了全面的技术上的支持。有线电视网络开始通过光信号实现信息传输之后,有线电视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将原本散落的各个电视网通过密集波分复用技术综合起来,引进先进的设备,实现多平台上的平行交流,在此技术支持下建立起来的综合信息网络因为其超大容量的传输功能,能够实现广播电视信息的高效传播。

2.2 密集波分技术的应用实例

除了建立有线电视网络信息平台,使居家能够接受到更多的电视信号,人们享受更多的电视节目之外,还可以通过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实现网上会议电视。唐山有线广播电视综合信息网在建设过程中进行过这样一个功能的设计,即通过有线电视网络为政府及有线电视网涵盖的社会各界提供“通过电视进行会议”的服务。会议电视服务能够实现会议控制、多点控制单元的级联和多点数据会议三项功能。

唐山有线电视网提供的电视会议系统包括E1V.35和ISDN标准接口速率为64K~1920kb/s之间的光波处理器,并通过E1/10M转换接口进行光信号转换,通过在美国Osicom科技公司总部提供的技术平台上成功的实现了“主席终端可监视会议内任意会场、主会场与分会场可实现互相监控,并且在一个多点控制单元中可同时组织相互独立的几个会议的”目的。同时,在一台电视机上采用画中画的技术能够实现远端和本地会场同时显示的显示模式,或者,也可以采用两台电视机分别显示本地会场和远端会场的显示模式。

3 对密集波分技术应用于有线电视的评价

密集波分技术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中的使用,一方面保证了有线电视的基本业务更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另一方面,与电信在宽带业务上的竞争力变得更强,这是这一技术的使用给有线电视带来的增值和扩展性业务。密集波分技术的使用使电视购物和远程医疗及远程教育等和人们生活息息先关的业务的发展成为可能,这是有线电视联网之后的巨大收益。而电视会议等更多以前看起来不能够通过电视实现的事情,在密集波分技术的支撑下也得以实现。现在,有线电视应该把目间的光放在未来人们可能选择通过网络“做什么”上,打破人们对有线电视的固有概念,以高精尖的通信基础为基础,更好的在未来的互联网社会中发挥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密集波分复用技术是一项基于光信号分配后再集中复用的方法的通信技术,这项技术的使用可以大大增加网络带宽的利用率。在有线电视发展中,密集波分复用技术的使用使有线电视在网络信号传输中独树一帜,不仅在宽带业务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其可以直接进行电视会议,是未来有线电视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技术。

参考文献

[1]胡佳,谢鸥等.DWDM原理[A].中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2008:1-4.

[2]金明晔,张智江.DWDM技术原理与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25-27.

篇5

【关键词】 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并行计算;SaaS服务

1 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和通信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信息以及网络服务正以指数级着呢国家,用户的需求对于网络需求也在不断增高,传统的计算机用户将所有的应用安装在本地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尤其是面对当前分布异构、处理复杂的网络应用来说,更是有点捉襟见肘,“云计算”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模式,将巨大的系统资源整合在“云端”,通过互联网通信技术为终端用户提供各种IT服务,从而减轻终端设备的运行压力,提升IT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云计算”技术方兴未艾,由最初的理论研究到现在的实际应用,“云计算”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并将为全球的IT产业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改革浪潮。所以深入学习和研究“云计算”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对于提升“云计算”技术的理解,加强“云计算”在学习和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云计算

由于云计算还在如火如荼地发展过程中,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简单地理解,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虚拟化的资源。根据伯克利云计算白皮书所说,云计算包括互联网上的各种服务形式的应用以及数据中心中提供的服务的软硬件设施。所以,云计算技术可以提供以服务为基本的交付方式,该交付服务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同时,云计算技术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来进行开发和服务交付的,可以实现资源虚拟化、资源的自动管理与配置以及以及较低的成本对指数数量级别的数据进行分布式并行处理。

2.1云计算的工作原理

云计算技术的实现是依赖于互联网通信技术,在典型的云计算框架中,用户通过网络终端连入互联网络,通过互联网向“云端”服务器发送相应请求,“云端”服务器接收并分析用户请求后,会自动调用可用的系统资源来完成相应的数据处理和计算,并通过互联网络将用户的请求结果发送至网络终端,从而实现云计算的数据处理过程。云计算技术使得本在网络终端上进行数据计算和处理的功能转移到了网络服务器中,所需要的应用程序不再需要运行在用户的个人电脑、手机上,而是转移到了互联网上的服务器集群上,同时,对于数据的存储也会放到相应的服务器内,这样一样极大地简化了网络终端的资源开销,减轻了个人网络终端的设备管理和维护,用户只要能够接入互联网,即可随时随地地访问“云”,完成个人的需求。

2.2云计算的关键技术

云计算是以虚拟化技术、分布式存储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现代科技为基础发展起来,从云计算的基本概念上来看,需要实现分布式的计算功能以及数据存储功能,这也是云计算最关键的技术。云计算根据功能不同不同,又分为计算云和存储云。其中存储云是通过大量的分布式存储系统来完成存储云的基本功能,而计算云就是以资源虚拟化技术,通过分布式计算云的并行计算完成用户请求数据的处理。简单地讲,虚拟化技术是请求占用计算云更少的资源来完成用户请求,通过一定的计算策略,力求将数据处理的过程在更少的服务器上实现并行计算,从而使计算云的资源分配更加合理优化。并行计算技术也是云计算的关键技术,通过对大量的任务进行合理分析拆分,并派发到各个分布式计算云的服务器上进行计算,最后收集各个节点上的计算结果进行统一整理从而完成并行计算。

3 云计算的应用

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在各个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也改变了传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为互联网经济带来了新的生机。云计算所提供的软件或者IT服务都是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传输的,所以互联网用户不需要安装任何客户端软件,只通过可通过浏览器来访问云端提供的服务。云计算在实际商业中提供的服务模式有主要分为三类,即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以及基础设备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如图1所示,为云计算提供的服务类型示意图。

图1 云计算的服务类型结构图

如图1所示,为整个云计算的服务类型结构图,网络设备、虚拟化平台,IaaS服务,PaaS服务,SaaS服务构成了整个云计算的平台,而客户只需通过互联网络即可享受云计算提供的服务。

其中IaaS服务是云计算提供的虚拟硬件服务,用户通过租赁云计算提供的虚拟硬件资源即可搭建自己的应用系统,从而节省了硬件设备的开支;PaaS服务是云计算提供的应用服务引擎,将开发的平台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客户,从而用户不必考虑底层设备与系统的兼容等问题即可在平台上搭建自己的管理系统或者通过扩展接口来完成自己的服务;SaaS服务是云计算将软件功能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客户,客户只需获得授权认证即可通过浏览器来访问云端计算机上的软件,从而避免了软件维护的成本开销,极大地方面了客户在相应功能上的应用。

4 总结

云计算以其互联网为基础,虚拟化技术、并行计算技术以及分布式存储等关键技术为主导,结合大量的网络设备以及服务器集群构成云计算体系,并以基础设备、扩展接口或应用平台、应用软件作为服务,提供给客户,客户只需通过浏览器访问互联网即可享受云计算提供的服务,极大地降低了网络终端负载,简化了客户的成本开支和系统维护的过程,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经济的IT服务。

参考文献:

[1]幸海琼.云计算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05)

[2]张建勋,古志民,郑超.云计算研究进展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02)

[3]曹彩凤.浅谈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3)

篇6

1广播电视技术日常工作的特点

1.1广播电视播出频道与播出时间增多。为了满足新时代下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广播电视节目增设了不同的频道,也增加了广播电视播出的时间,这样给予了人们更大的选择空间,要从更大的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日常文化需要,随之而来的就是广播电视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增加和管理的复杂化。1.2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复杂。在传统的广播电视系统中,广播电视播出的频道和节目是非常少的,因此广播电视传输系统是非常简单的。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传输量的不断提升,传统的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已不能满足现有复杂化的需要,因此为了跟上时代的潮流和发展需要,对广播电视传输系统进行改革和创新,增设广播电视传输系统,提高系统运行的流畅性和合理性。广播电视总调度可以灵活对广播电视的节目播报进行相应的调度安排,并且与其他分系统紧密相结合,对不同系统进行相应的指挥协调,整个系统的有序运行使得广播电视大型节目得以持续稳定的播放。1.3广播电视传输方式复杂。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制度的不断创新,在广播电视的传输方式中引进了更多的新技术,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的发展进一步影响了广播电视对于市场份额的占比,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广播电视技术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当前的广播电视技术的传播方式比较复杂和多样化,主要有卫星传输光纤传输等先进的传输方式,不仅相较于传统的传输方式提高了传输容量的扩大和效率的提升,也积极进行了对全社会范围的信息覆盖和市场占有份额的提升。1.4广播电视传输方式互联网化。当前的时代是一个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很多技术与互联网相关联后,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和发展。那么广播电视技术也毫不例外,也需要和互联网技术相关联,当与互联网技术有所交叉后,广播电视传输方式多样化,广播电视的传播覆盖面积得到了更大的覆盖,广播电视传播的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信息的迅速传播也在不断扩大广播电视的影响力。在当前各行各业都紧密与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相联系的情况下,需要相关的广播电视人员不断的学习新型互联网知识,并与广播电视的特点相结合,来对日常广播电视工作设备的维护工作进行优化和完善,对广播电视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探讨和分析,大胆的进行创新和改革,为我国建设新形势下创新的广播电视技术加快脚步。

2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的具体策略

2.1充分了解广播电视技术各类设备工作原理及相关构造。对于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工作人员来说,当广播电视等相关设备出现问题或发生故障时,工作人员应该第一时间对设备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并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进行补救,因此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对广播电视技术的各类设备工作原理及相关构造了如指掌。与传统比较简单的设备相比,由于目前仪器的精密性程度大大提升,维护也很难,仅仅通过肉眼来对机器这个故障原因进行有效判断,因此需要维护人员更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维护人员需要通过对最新学习技术的学习与掌握,在广播电视技术的相关设备出现问题时能够进行及时的修护与补救,这对广播电视用的技术的维护是大有裨益的。2.2日常维护中要善于反思总结,透过现象看本质。就目前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技术的维护工作而言,不应该等到广播电视技术的相关设备出现或发生了故障之后再去维修,而是应该提前做好日常预防工作,在日常维护与保养中进行定期的检修,紧抓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对于日常维护与保养过程中,例如对设备的除尘,对设备的检查,在运行过程中的模拟状态温度湿度对于设备的影响都需要高度的重视。只有做好了广播电视技术相关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工作才能尽可能减少设备突然发生故障的概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了设备的损坏程度,使广播电视技术的经济合理性有所提升。对于设备可能存在的接触不良问题更是要加以重视。由于设备接触不良可能会造成很大的危害,例如导致各部件之间的谈话现象的出现,影响了广播电视技术信号的传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目的质量,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维护人员要在日常的岗位技术维护工作中及时总结和反思,对所出现的问题继续进行记录,并在会议讨论上及时进行相应的探讨。在排除故障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依赖于理论知识,也要借鉴他人的丰富经验,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相关技术设备故障的根本因素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防止问题的扩大化。2.3了解工作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及现场出现故障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对于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就是了解广播电视技术的工作设备在日常正常工作下的状态,在现场出现的故障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及造成的后果。在购买相关工作设备的时候维护工作人员要及时保存好相关的材料,并对新设备进行相应的研究了解其构造,在出现问题时能够作出及时有效的判断,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对于可能存在的情况和后果有所了解。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对现场故障进行及时的记录和数据的采集,制定相关的补救预案和维修方式方法,为下一次可能出现相同的故障情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从而为我国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技术的维护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证,提升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与口碑,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提供切实满足的保障。

作者:余志鹏 张曼谷 单位:中广有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温州分公司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ARP;工作原理;欺骗攻击;防范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3-1349-02

An Analysis of ARP Protocol andHow to Guard against ARP Cheating

JIANG Xiao-feng

(Henan Vocational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Trade,Zhengzhou 450053,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general idea,principle,defectiveness of ARP Protocol in the first place.The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amiliar forms of ARP Cheating and how to guard against it. Tak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ternet into account, the present writer discusses ARP Protocol and how to guard against ARP Cheating thoroughly and tersely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safety of the Internet.

Key words: ARP;principle;cheating; guard against

随着网络、电子通信等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接入,网络的应用越来越深入的到社会的各个行业,而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于接入网络的高效和安全问题的关注,在网络应用中的众多问题中,ARP欺骗攻击也日益被提到关注的重点上。

因此,我们对于ARP协议工作原理以及ARP欺骗攻击必须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1 ARP简介

ARP,全称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中文名为地址解析协议,它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在本层和硬件接口联系,同时对上层提供服务。

在TCP/IP协议中,每一个网络结点是用IP地址标识的,IP地址是一个逻辑地址。而在现行的以太网中数据包是靠48位MAC地址(物理地址)寻址的。因此,必须建立IP地址与MAC地址之间的对应(映射)关系,在以太网中,一个主机要和另一个主机进行直接通信,必须要知道目标主机的MAC地址。但这个目标MAC地址必须通过地址解析协议获得的。ARP协议用于将网络中的IP地址解析为的硬件地址(MAC地址),以保证通信的顺利进行。

在主机中,IP地址和MAC地址之间的对应(映射)关系以列表的形式存放在ARP缓冲区(ARP Cache)中。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可以通过在命令:arp Ca 查看。

如: Interface: 192.168.10.96 --- 0x10003

Internet AddressPhysical AddressType

192.168.10.100-d0-f8-a5-65-f3 dynamic

192.168.10.10 00-19-21-29-44-de dynamic

192.168.10.21 00-1e-90-66-72-a9 dynamic

192.168.10.24 00-1e-90-6f-9b-e8 dynamic

192.168.10.25 00-11-5b-28-d6-11 dynamic

192.168.10.28 00-14-2a-3e-31-3e dynamic

192.168.10.41 00-1e-90-66-7c-2a dynamic

2 ARP工作原理

在ARP协议的规定下,ARP的工作原理可以追溯为以下几个过程:

1) 每台主机都会在自己的ARP缓冲区 (ARP Cache)中建立一个 ARP列表,以表示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

2) 网络中,当源主机需要将一个数据包要发送到目的主机时,会首先检查自己 ARP列表中是否存在该 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如果有o就直接将数据包发送到这个MAC地址;如果没有,就向本地局域网(同一网段)的所有主机发起一个ARP请求的广播包,查询此目的主机对应的MAC地址。此ARP请求数据包里包括源主机的IP地址、硬件地址、以及目的主机的IP地址。

3) 网络中所有的主机收到这个ARP请求后,会检查数据包中的目的IP是否和自己的IP地址一致。如果不相同就忽略此数据包;如果相同,该主机首先将发送端的MAC地址和IP地址添加到自己的ARP列表中,如果ARP表中已经存在该IP的信息,则将其覆盖,然后给源主机发送一个 ARP响应数据包,告诉对方自己是它需要查找的MAC地址;

4) 源主机收到这个ARP响应数据包后,将得到的目的主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添加到自己的ARP列表中,并利用此信息开始数据的传输。如果源主机一直没有收到ARP响应数据包,表示ARP查询失败。

3 ARP协议的缺陷

ARP协议是建立在信任局域网内所有结点的基础上的,它很高效,但却不安全。它是无状态的协议,不会检查自己是否发过请求包,也不会或者无法检查接收到的应答是否是合法的,只要收到目标MAC是自己的ARP 响应数据包或ARP广播包(包括ARP请求数据包和ARP响应数据包),都会接受并缓存。这就为ARP欺骗提供了可能,恶意节点可以虚假的ARP报文从而影响网内结点的通信,甚至控制网络的通信以及截获网络数据等。

4 ARP欺骗攻击的形式与危害

由于ARP协议缺乏信任机制的检验,使得ARP欺骗攻击成了可行。

第一、根据ARP欺骗的对象分类:

1) 主机对其他主机的ARP的欺骗攻击。

2) 主机对网关(路由器端口)的ARP欺骗攻击。

3) 主机对其他主机和网关(路由器端口)的双向ARP欺骗攻击。

第二、根据ARP欺骗的网络环境分类:

1) 同一网段内的ARP欺骗攻击,即处于同一局域网内的ARP欺骗攻击。

2) 不同网段的ARP欺骗攻击,即处于不同的局域网或者通过互联网的ARP欺骗攻击。

第三、根据ARP欺骗的发起对象分类:

1) 人为攻击。

人为攻击的目的主要是:造成网络异常、窃取数据、非法控制等。

2) ARP病毒攻击。

ARP病毒不是特指的某一种病毒,而是指包含有ARP欺骗功能的病毒的总称。ARP病毒的目的主要是:窃取数据、篡改数据等。

在网络中各种形式的ARP欺骗攻击,给网络带来的危害基本上可以表现为:网络异常、数据窃取、数据篡改、非法控制等,给网络的通信和网络结点的安全带来重大的危害。

5 ARP欺骗攻击的防范

对于各种形式的ARP欺骗攻击来说,究其原理是利用ARP协议信任机制的缺陷,对目标物理地址的篡改和控制,来进行欺骗和攻击的。因此在防范ARP欺骗攻击上,也要从这一根本点上出发。

1) 网络管理中心采用Super VLAN或PVLAN技术

VLAN Aggregation(VLAN聚合)技术提供一种机制使处于同一个交换机中分属不同VLAN的主机分配在相同的Ipv4子网中,而且使用同一个默认网关。

在交换网络环境中引进Sub VLAN和Super VLAN,它通常将多个不同的VLAN划分至同一IP子网,而不是每个VLAN单独占用一个子网,然后将整个IP子网指定为一个VLAN聚合(Super VLAN),它包含整个IP子网内的所有VLAN(Sub VLAN)。

图1 ARP报头模式

实质上不同的Sub VLAN仍保留各自独立的广播域,而一个或多个Sub VLAN同属于一个Super VLAN,并且都使用Super VLAN的接口地址为默认网关IP地址。当不同Sub VLAN中的主机需要相互之间通讯时,需要在Super VLAN开启ARP。

PVLAN即私有VLAN(Private VLAN),一种新的VLAN机制,所有服务器在同一个子网中,但服务器只能与自己的默认网关通信。

PVLAN的应用对于保证接入网络的数据通信的安全性是非常有效的,用户只需与自己的默认网关连接,一个PVLAN不需要多个VLAN和IP子网就提供了具备第2层数据通信安全性的连接,所有的用户都接入PVLAN,从而实现了所有用户与默认网关的连接,而与PVLAN内的其他用户没有任何访问。PVLAN功能可以保证同一个VLAN中的各个端口相互之间不能通信,但可以穿过Trunk端口。这样即使同一VLAN中的用户,相互之间也不会受到广播的影响。

PVLAN和SuperVLAN技术都可以实现端口隔离,但实现方式、出发点不同。端口的隔离,有效的隔离了广播域,也从而有效的遏制了ARP数据包的范围和程度。

2) 局域网内采用IP与MAC的双向绑定

所谓IP与MAC的双向绑定,是指:一方面,主机IP地址和主机MAC地址绑定,另一方面,路由器或者交换机等网络设备上IP地址和MAC地址以及端口绑定。

3) 使用软件防护

正确的安装、配置和使用计算机防护软件,也可以起到防范ARP欺骗攻击的作用。如我国著名的反病毒和计算机安全软件:瑞星、江民以及ARP卫士等。

总的来说,ARP协议在现行以太网的通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针对ARP协议的ARP欺骗攻击对网络的安全也产生了严重的危害。所以,在我们的网络中,应对繁多的ARP欺骗、防范ARP攻击,必须具备一定的ARP协议与工作原理的认识,更要掌握必要的ARP防范技术,保证网络的高效和安全。

参考文献:

[1] [美]Cisco System 公司.CCNA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12.

篇8

关键词: 互联网 图书馆馆藏外延 虚拟化 馆藏化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内涵是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外延在逻辑学上指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1]。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相对于概念来说,内涵具有专指性和稳定性,而外延则具有模糊性与可变性。

在图书馆管理中,图书馆馆藏这一概念,意味着图书馆所典藏的知识与信息的总和,在图书馆存在的任何时期都不会改变;而图书馆馆藏外延则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图书馆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的载体形态发生多样性的变化。以往单一的印刷体文献、信息、照相影音(包括缩微胶片、照片、影片等)、唱片音响等资料向着数字化方向发展。只要一台电脑带上操作系统,加上各种应用软件,就可处理各种形式的数字化文档资料;通过通信线路与互联网相连,就可与世界各地的电脑交换信息。也因此,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信息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无限制的发展态势(只要有新的电子技术、通讯技术作支撑,就有可能产生新的表现形式)。在这种形势下,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典藏地,依照传统的、静态的实体知识典藏与服务,再也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改变图书馆馆藏外延,通过图书馆馆藏的电子化、虚拟化,将图书馆静态的知识体系向动态的知识领域扩展,将实体信息服务向虚拟信息服务延伸。

因此,图书馆馆藏必需产生两个方向性的改变:一是馆藏实体信息资源的虚拟化;二是网络虚拟信息资源的馆藏化。

馆藏实体信息资源(主要是馆藏印刷体文献资源)的电子信息化、网络虚拟信息资源的馆藏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使资源在网络上共享。不仅要利用互联网扩充馆藏资源,将网络上相对动态的信息引入馆藏,成为相对静态的知识典藏,更要将这些资源连同自身馆藏文献(包括印刷载体文献、电子版文献)信息一道放入互联网中,使得这些实体与虚拟的馆藏信息以数字化方式在网络上流动,通过编译软件在各PC机上的解译还原为原始的字符、图像、声音、动画,为读者所共享,从而使图书馆工作真正融入到互联网时代,使图书馆丰富的馆藏成为互联网中的一个知识节点,将图书馆改变成为真正意义上开放的知识服务主体。

在互联网时代,各地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实现连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通过网络服务器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成为交互的、资源相通的共享体系。

1.实体馆藏信息资源的虚拟化

实体馆藏信息资源的虚拟化意味着实体馆藏资源的电子信息化,即:

1.1利用光学文字识别(OCR)技术将馆藏印刷载体文献扫描后转为PDF――Portable Document Format或具有关键字检索功能的Searchable PDF格式文档文件(PDF,特别是Searchable PDF格式文档因其拥有可跨系统平台开启,文字内容可被检索,可保留源文件的完整外观,可分页储存,节省文档储存空间,可复制文档中的图像、文字至其它编辑软件,文档中可含有超文本链接、声音和动画等信息,可通过搜索引擎利用其文字层执行关键字检索[2],也可加密,以确保所制作的电子文献安全性等优点,已经成为知识管理的最佳方案。),与图书馆购买的电子版PDF文献一道,使用LotusNotes数据库建立PDF文档数据库[3],形成图书馆全文电子文献资源库,不仅对电子文档数据进行了有效管理,而且扩大了馆藏虚拟信息资源的范围。

1.2将实体馆藏信息,即馆藏中以实物状态存在的信息,包括印刷载体文献、数据光盘(电子书刊、多媒体资料信息等)按照中图法的分类、著录格式转为标准、规范的机读目录格式(MARC)数据。即以其机器可识别的标准数据形式装入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数据库中(比如SQL、Oracle等),建立由馆藏实体资源目录信息组成的数据库,利用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库软件的语句、语法、程序功能做信息记录的定义、修改结构、设置使用权限;实现信息记录的排序、查询、分组、过滤、更新、增加和删除;实现信息记录的创建、管理与连接;设置数据库的备份与还原[4];使用数据库函数进行工作汇总,由此将整个图书馆实体馆藏资源的管理工作放入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中,通过操作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对其进行全面、系统、有序的管理。鉴于人力与时间的限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图书馆的印刷体文献不可能全部转为数字化文献,实现网络的资源共享,需以提供目录数据库作为检索补充。当图书馆实体馆藏资源的目录数据全部以准确、规范的形式进入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图书馆实体馆藏资源的计算机管理与在线检索、网络资源共享便以一种较高层次的形式实现。

2.网络虚拟信息资源的馆藏化

互联网上有用信息资源的馆藏化是将虚拟信息相对实体化的一个重要步骤。但是,网络上的信息可以说既纷繁复杂,浩如烟海,又严重冗余,质量参差不齐。网上信息的无限性、无序性与人力、时间的有限性及使用的选择性形成尖锐的矛盾。图书馆信息管理人员对网上信息的选择、收集、描述、加工、序化、存储不仅能有效解决以上矛盾,而且是将虚拟信息引入馆藏,扩展馆藏知识涵量,成为图书馆可对外提供、为读者利用的信息资源的重要方法。

在互联网上信息资源的分布广泛,既没有统一的组织管理机构,又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统一的目录管理。但是按照这些资源所采用的网络传输协议的不同,可分成万维网(World Wide Web,即3W或Web)和非万维网两种类型的信息资源。不同的信息资源采集所用的方式不同:

2.1万维网使用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简称SE)作为其检索工具,利用搜索引擎的原理:从互联网上抓取网页建立索引数据库在索引数据库中搜索排序进行工作。搜索引擎按其工作方式又主要分为:

2.1.1全文搜索引擎(Full-text search engine):其工作原理是,网络机器人在Internet网中自动搜寻信息,使用其索引器为收集到的信息建立索引,使用其检索器根据用户检索语句检索索引库,将结果返还给用户。比如:谷歌Google(省略)、Lycos(省略)、百度(省略)、慧聪(省略)等。

2.1.2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search index directory):以编辑员查看、选择信息,做成信息摘要,把这些选中的信息置入预先设置好的分类框架中的方式,成为经人工干预而形成的信息准确、导航质量高,但维护量大、信息量相对较少、信息同步性相对较低的搜索引擎。比如雅虎Yahoo(省略)、新浪(.

篇9

关键词:下一代无线移动通信;Mobile IPv6;IP协议

1 引言

IPv4在设计之初并没有考虑到终端设备的移动性,所以连网设备移动时需要从互联网上断开,而在另外一个地方重新连接时,还需要重新配置系统的新的IP地址、正确的子网掩码和新的默认路由器(网关)才能继续通信。

这种新的IP地址就是Mobile IP(移动IP)。Mobile IP有两种:一种是移动Mobile IPv4(简写MIPv4),另一种是Mobile IPv6(简写MIPv6)。为了支持互联网上的移动设备,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nternet工程任务组)推出了移动IP的新标准(Mobile IPv6)来使用户保留不变的永久IP地址,而不管他们是否连接在网上。

2 工作原理

2.1 MIPv4工作原理

基于IPv4的移动IP定义三种功能实体:移动节点(Mibile Node)、归属(Home Agent,也可称之家乡或本地)和外埠(Foreign Agent也可称为外地)。归属和外埠又统称为移动。MIPv4技术的基本通信流程如下:

(1)远程通信实体通过标准IP路由机制,向移动节点发出一个IP数据包;

(2)移动节点的归属截获该数据包,将该包的目标地址与自己移动绑定表中移动节点的归属地址比较,若与其中任一地址相同,继续下一步,否则丢弃;

(3)归属用封装机制将该数据包封装,采用隧道操作发给移动节点的转发地址;

(4)移动节点的拜访地收到该包后,去其包封装,采用空中信道发给移动节点;

(5)移动节点收到数据后,用标准IP路由机制与远程通信实体建立连接。

在MIPv4协议中,每个移动节点在“归属链路”上都有一个唯一的“归属地址”。与移动节点通信的节点称为“通信节点” CN(Correspondent Node),通信节点可以是移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与移动节点通信时,通信节点总是把数据包发送到移动节点的归属地址,而不考虑移动节点的当前位置情况。一个归属可同时为多个移动节点提供服务。

在MIPv4网络中,MN移动到外地网络时要使用外地的IP地址作为MN的转交地址。这样,当通信对端(CN)向MN发送分组时,分组按IPv4 的寻路机制首先到达MN的归属本地网络。本地(HA)拦截后用隧道技术将分组转发给MN的转交地址,外地解隧道封装后再将分组转发给MN,而MN发给CN的分组通过标准的IP寻路机制直接转发给CN,形成CN与MN通信中的“三角路由”问题,严重影响了分组转发的效率。

2.2 MIPv6工作原理

移动IPv6(MIPv6)在新功能和新服务方面可提供更大的灵活性。每个移动设备设有一个固定的家乡地址(home address),这个地址与设备当前接入互联网的位置无关。当设备在家乡以外的地方使用时,通过一个转交地址(care-of address)来提供移动节点当前的位置信息。移动设备每次改变位置,都要将它的转交地址告诉给家乡地址和它所对应的通信节点。在家乡以外的地方,移动设备传送数据包时,通常在IPv6报头中将转交地址作为源地址。

移动节点在家乡以外的地方发送数据包时,使用一个家乡地址目标选项。目的是通过这个选项把移动节点的家乡地址告诉给包的接收者。由于在该数据包里包含家乡地址的选项,接收方通信节点在处理这个包时就可以用这个家乡地址替换包内的转交地址。因此发送给移动节点的IPv6包就透明地选路到该节点的转交地址处。对通信节点和转交地址之间的路由进行优化就使网络的利用率更高。

通信过程则如图2所示。

(1)MN采用IPv6版的路由器搜索确定它的转交地址。

(2)MN将它获得的转交地址通知给HA。

(3)MN将它的转交地址通知它的CN。

(4)MIPv6采用隧道和源路由技术向连接在外地链路上的MN传送数据包

(5)在相反方向,MN送出的数据包采用特殊的机制被直接路由到它们的目的地。

在转交地址和归属的帮助下,MN经过以上过程,将数据发送到目的地,从而完成了数据发送的全部过程。

3 两者比较

3.1概念比较

如表1所示:

3.2 技术比较

从技术层面上对比,主要有以下方面:

(1)地址数量

IPv4地址空间为32位,地址数量有限,而IPv6为128位,IPv6有着巨大的地址空间,将为全球用户提供足够多的地址,网络地址转换(NAT)将不再使用,这将使MIPv6的部署更加直接简单。IPv6网络中IP地址将会实现实名制。

(2)安全性更好

IPv4是通过叠加的解决方案来实现安全。而IPv6是将安全作为标准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IPv6中的IPsec(IP安全协议)可以对IP层上(也就是运行在IP层上的所有应用)的通信提供加密/授权。

(3)地址自动配置

MIPv6通信节点采用邻居发现机制自动获取独一无二的全球可路由地址,这种即插即用的地址配置方式不需要用户或者运营商进行人工干预,非常符合移动设备的上网要求。

(4)服务质量(QoS)

IPv6与IPv4相比,增加的优点是能提供差别服务,前者能够确定并区别对待某个IP地址的数据流,还可以通过提供永远连接、防止服务中断以及提高网络性能,而更好的网络和服务质量将改善客户的满意度。

(5)移动IPv6的移动性更好

移动IP需要为每个设备提供一个全球唯一的IP地址。IPv4没有足够的地址空间可以为在公共互联网上运行的每个移动终端分配一个这样的地址。从另外的角度讲,MIPv6能够通过简单的扩展,实现了完整的IP层的移动性,满足大规模移动用户的需求,能在全球范围内解决有关网络和访问技术之间的移动性问题。

(6)MIPv6的结构部署比MIPv4更加简单并且容易

由于每个IPv6的主机都必须具备通信节点(CN)的功能,当与运行MIPv6的主机通信时,每个MIPv6主机都可以执行路由的优化,从而避免“三角路由” 问题。另外,与MIPv4不同的是,MIPv6中不再需要外地(FA)。IPv6地址的自动配置还简化了移动节点Care-of-Address(CoS)的分配。

4 结论

伴随IPv6与移动技术密切结合,MIPv6技术必将给我们带来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使人们更好地利用移动设备通信办公娱乐。MIPv6还有很多的关键技术,如移动无缝切换、移动安全、移动管理和AAA问题等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相信不用多久,IPv6 能与移动通信更好的结合来解决移动性应用的一些关键问题,使我们尽情地享受移动的有效可靠性和便捷性。

参考文献

[1] 邱翔鸥.移动IPv6与移动IPv4的技术优势比较[J].移动通信,2005.08

篇10

关键词:物联网 标准寻址层 寻址技术 物品编码标准

一、物联网的概况介绍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ofThings”,其核心技术之一就是RFID技术。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而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一)物联网的组成

互联网可以把世界上不同角落的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样,采用RFID技术的Internet也可以把世界上所有物品联系在一起,而且彼此之间可以互相“交

流”,从而组成一个全球性实物相互联系的“物联网”。典型的物联网由三大部分组成,即RFID系统、中间件Savant系统和Internet系统,如图1所示。其中RFID系统主要包括RFID电子标签(tag)、阅读器( reader)及数据交换和管理系统(processor)软件;中间件savant系统由Savant服务器、ONS(objectnaming service)服务器、PML(physi-calmarkup language)服务器及相应的数据软件等组成; Internet系统通常由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服务器等组成。

(二)物联网工作原理

物联网系统中的RFID阅读器可控制射频模块向电子标签发射读取信号,并接收标签的应答信号,同时可对电子标签的对象标识信息进行解码,从而将对象标识信息连带电子标签上的其他相关信息传输到Savant系统以供处理。通常其工作频段和电子标签上频率是一致的。

二、支持任意物品编码标准的物联网通用寻址技术研究

(一) 物品标准寻址层的物品标准寻址系统

根据物联网资源寻址模型可知,物品标准寻址层以标准识别码或者标准识别码和物品编码的结合共同作为原始输入,最终向物品编码寻址层输出资源地址信息。由于每个寻址层可以由若干个物联网通用寻址层次组成,每个寻址层次中的物品标准寻址系统可以各异,除了位于最底层的寻址层次中的物品标准寻址系统向物品编码寻址层输出资源地址信息外,位于上层的寻址层次中的物品标准寻址系统输出的资源地址信息需要用作其下寻址层次中原始资源名称的转换信息。因此物品标准寻址系统需要能够输出两种资源地址信息,即标准资源地址信息是指物品标准寻址层输出的用于物品标准寻址层转换原始资源名称的转换信息。编码资源地址信息是指物品标准寻址层输出的用于物品编码寻址层转换原始资源名称的转换信息。

(二)物品标准寻址层的资源地址信息

1、参数指定机制

参数指定机制是指将资源地址信息划分为若干参数,各参数的含义需要转换函数事先能够理解,这样通过给各参数赋值的方式实现资源地址信息的描述。

由于资源地址信息中的标准分级结构信息和扩展分级结构信息均需要对外声明其所对应的原始资源名称的类型以及编码格式。本文定义Standard_Code表示标准识别码,Thing_Code表示物品编码,Binary表示二进制编码格式,Decimal表示十进制编码格式,Hexadecimal表示十六进制编码格式。定义属性表示资源地址信息对应的原始资源名称的类型,属性表示原始资源名称的编码格式,此处本文使用不甚严格的ABNF(Augmented Backus-Naur Form,扩展的巴科斯范式)对它们赋值的语法描述表示如下:

=""""(1)

=""Standard_Code""""Thing_Code""(2)

=""""(3)

=""Binary""""Decimal""""Hexadecimal""(4)

属性与相应的赋值表明某参数对应某项属性具有的特性。属性为空时,表示资源地址信息不需要对任何原始资源名称做转换,其本身即为资源地址,可以作为其他资源寻址系统的输入或作为资源的物理地址;参数为Standard_Code时,表示该资源地址信息对应的原始资源名称的类型为标准识别码;属性为Thing_Code时,表示该资源地址信息对应的原始资源名称的类型为物品编码;属性为Binary、Decimal或Hexadecimal时,分别表示该资源地址信息对应的原始资源名称的编码类型为二进制编码、十进制编码或十六进制编码。

2、正则表达式机制

正则表达式描述机制是指通过正则表达式实现资源地址信息的描述,其可被所有支持正则表达式处理功能的转换函数理解和处理。

正则表达式描述了一种字符串匹配的模式,可以用来检查一个字符串是否含有某种子字符串,并可将匹配的子字符串进行替换,或者从某个字符串中取出符合某个条件的子字符串等操作。资源名称相当于字符串,因此正则表达式可以实现资源名称的分段、替换、排序等操作,从而可以实现对于扩展分级结构信息和标准分级结构信息的描述。然而对于资源地址信息所需对外声明其所对应的原始资源名称的类型,正则表达式不能提供较好的支持。因此对于原始资源名称的类型、编码格式以及资源地址信息的类型的声明描述依旧采用参数指定机制。

(1) 扩展分级结构信息

扩展分级结构信息可以直接采用正则表达式描述,假设扩展分级结构信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