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原理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22 18:00: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工原理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工原理基础知识

篇1

关键词:水电站;混凝土施工;质量缺陷

中图分类号:TU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0-0046-02

1 水电站混凝土存在的主要质量缺陷和原因

在日常水电站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混凝土的质量缺陷,通过实际的调研和记录,我们发现水电站常见的混凝土质量缺陷有麻面、蜂窝、露筋、空洞、凸凹错台、走形走样、裂缝等问题,每种缺陷产生的原因各有不同,现对其分析如下。

1.1 麻面

麻面是指在水电站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疏忽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小凹坑,就好像人脸出现麻子一样,故称为麻面,在麻面缺陷中没有出现露筋现象,仅仅是施工面部有许许多多的蜂窝状的小凹坑。出现麻面缺陷的原因有许多种,其中主要原因如下:其一,放在混凝土施工面的木质模板在进行施工前没有进行充分的浇水,湿润的程度没有达到要求。其二,由于模板的多次使用,在进行处理的时候,由于工作人员没有能够认真对模板进行清理,过去残留的砂浆或者混凝土会给新的施工造成麻烦,从而出现麻面缺陷。其三,按照要求,在使用模板前应该在模板上涂刷隔离剂,一旦隔离剂涂刷不够均匀或者有的地方漏刷就会出现麻面现象。其四,有的模板并非一个完整的板子,是由两个或者几个板子拼凑而成,有的模板在拼缝的时候会或多或少出现一些小缝隙,在进行混凝土浇浆的时候会出现漏浆现象,这样就会造成混凝土构件表面出现麻面。其五,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的时候,由于振捣不密实或者混凝土中存在一些气泡,这样在模板表面可能会出现一些气泡,当模板拆下后这些有气泡的地方就会出现麻面。

1.2 露筋

露筋指的是在对水电站混凝土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原因导致构件中的一些主副筋等未能被混凝土包裹而出现外露现象。出现这种缺陷的原因也有很多,但主要有以下五种:其一,在对混凝土进行浇捣的过程中,由于钢筋保护层垫块出现了一些问题而导致了移位或者露垫,或者由于钢筋紧贴模板,个别地方的钢筋过于密集,这样拆除模板后就会产生露筋。其二,个别构建较小,尺寸不够大的构件在进行钢筋排列的过程中会导致钢筋过于密集,这样在进行混凝土浇灌的时候,水泥浆可能无法全面包裹钢筋,在把模板拆除后,在钢筋过于密集的地方就会出现露筋。其三,在对混凝土进行配比的时候,由于配比不当,导致混凝土自身出现问题,或者是在对构件进行浇灌的时候,方法不正确就会导致混凝土出现离析,或者个别地方出现缺浆,这样就会导致出现露筋现象。其四,在对模板进行拼缝的时候,拼缝过大或者不严密,就会出现漏浆现象,在对模板进行拆除的时候可能会带掉一些边角从而出现露筋现象。其五,钢筋绑扎的时候没有绑扎,或者保护层太薄或脱位,或者振捣手在进行振捣的过程中,振到或者碰击了钢筋导致钢筋移位,这样就会出现混凝土包不住钢筋导致露筋现象的发生。

1.3 蜂窝

蜂窝指的是在对构件进行浇浆的时候,在构件内部出现混凝土松酥,或者浇浆内部石子多灰浆少,在小石子中间出现了较多的空隙,导致在构件表面出现了许许多多蜂窝状的窟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水电站混凝土蜂窝缺陷。导致这种缺陷的原因也有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四种:其一,在对混凝土进行拌制的时候,石子、砂子和水泥的比例不当,石子量过多,而砂子和水泥的量不足,就会导致在浇筑的时候浆向单边流,而另一边出现蜂窝的现象。其二,在对混凝土进行搅拌的过程中,由于搅拌的时间过短或者搅拌得不均匀,这样就导致砂浆和石子分离的情况,石子多的地方就会出现蜂窝。其三,下料不当或者浇筑不当也会导致出现蜂窝,主要是混凝土离析或者没有逐层逐段浇筑造成的这种现象。其四,当用来做模板的木板支撑不牢固的时候,有可能会导致大面积漏浆从而造成蜂窝缺陷的发生。

1.4 空洞

空洞现象指的是在构建内部有一些洞口,这些洞口或者空腔可以深入一些杆棒或者手的现象。造成这种缺陷的原因也有很多,具体说来有以下四种情况:其一,在混凝土进行振捣或者浇捣的时候,由于粗心或者工作不到位而导致的振捣棒没有能够进入到下一层混凝土中,从而导致上下层脱空的现象。其二,如果构建是竖向的,当一次下料过多的时候,如果塌落度达不到要求,混凝土就会被其他东西架住,这样在浇筑的时候就会导致中部拱形顶住上部的混凝土,与此同时如果再伴有漏振现象,那么再拆模板后就会出现一些空洞。其三,如果在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杂质,这些杂质未能被及时清理出来,这样在进行浇筑后拆模过程中,如果把这些杂质抠出,那么就会在构件中出现空洞缺陷。其四,在钢筋过密或者预留孔和埋件周围,如果混凝土浇筑不够通畅,模板没有能够填满,这样也会形成一些洞孔。这些就是空洞缺陷常见的原因。

1.5 凸凹错台

凸凹错台指的是水电站混凝土构件在把模板进行拆除以后,混凝土表面模板接缝的地方未能达到光滑的要求,从而出现错落的现象,这种缺陷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其一,在构件进行浇筑的时候,模板的接缝或者平整度没有达到既定要求从而形成这种现象的发生。其二,在水电站混凝土构件进行固定的时候,如果模板未能牢牢固定,从而出现跑模或者变形等情况,从而出现凸凹错台缺陷的产生。其三,有的模板接缝没有能够完全结合,出现了一些空隙,这样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出现一些漏浆现象,从而出现错台缺陷。

1.6 外形走样

外形走样指的是当水电站混凝土构件浇筑完毕,把模板拆除后混凝土的实际形状与原设定的轮廓线不相吻合从而出现走样缺陷。造成这种缺陷的原因主要有三种:其一,如果外部所用的模板没有能够牢牢固定,在浇筑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模板变形,随之而形成混凝土构件走形的情况。其二,如果外部所用的模板没有能够牢牢固定,在浇筑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模板整体移位,随之而形成混凝土构件走形的情况。其三,当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器如果靠模板靠得太近就会导致模板变形,随之模板内的混凝土构件也会出现走样现象。

1.7 裂缝

水电站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故,经常会导致混凝土中出现些许的微小裂缝,这就会出现一些非均质的特征,通常说来这种微小的裂缝没有什么太大的危害,但是我们也要防患于未然,当这种微小的裂缝受到荷载和温差等其他作用后,这些微小的裂缝就开始不断变大和扩张,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一些比较大的明显的裂缝,这就是我们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裂缝缺陷。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变形、有的是因为温差、有的是因为不均衡沉陷、有的是外负荷作用、有的是养护不当、有的是化学原因,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水电站混凝土缺陷处理方案

对于麻面缺陷,过水麻面我们可以先将麻面部位进行充分的浸润,然后用水泥砂浆抹平,再使用环氧基液涂刷两遍,这样就可以,非过水麻面,我们可用钢丝刷用清水洗,并使麻面完全浸润,然后用水泥素浆或砂浆抹平,最后凝固后用砂纸或者手砂轮进行打磨,使其平滑。对于蜂窝、露筋、空洞缺陷可以用凿除缺陷,然后运用一级配混凝土和预缩砂浆以及环氧砂浆填补,用环氧基液涂面。对于凸凹错台和外形走样缺陷,可以采用凿除和打磨方法进行处理,特别严重的可以先对表面进行凿毛然后运用一级配混凝土和预缩砂浆以及环氧砂浆填补,用环氧基液涂面。对于裂缝的处理可以采用三种方法来处理:第一,可以采用表面处理法来处理,也就是在表面涂抹和表面贴补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表面裂缝比较小的构件表面。第二,是运用填充法来弥补,把填充材料直接填充到裂缝中,这种方法适合用于裂缝较宽但较浅的裂缝。第三,灌浆法处理,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过水部位。

3 结语

通过对已经施工建造的水利设施的缺陷处理,不但能消除混凝土表面的外观的质量缺陷,美化了混凝土外表,还能消除一些内部存在的质量隐患,避免了因缺陷处理不当而造成二次缺陷,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水利施工建设具有很大的参考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位,陈捷.水电站混凝土施工常见质量缺陷产

生原因分析和处理技术[J].水利水电技术,2010,

(10).

[2] 吴金成.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处理[J].价

值工程,2010,(2).

篇2

现有的实验大都是验证性的实验,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少之又少,更没有具有专业针对性的实验。应针对汽车专业的特点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但是不能过于复杂,要结合汽车专业找出简单有代表性的问题,从而使基础实验更能接近专业课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二、加强传统实验教学中的预习和总结两部分工作

实验内容改革之后,每个人的设计内容应该不是完全相同的。老师给定一个题目,学生自己设计分析,所以必须加强预习设计这一项工作。实验结束后的分析工作也必须加强,因为自己设计的电路肯定会包含电路中的很多基础理论知识,要做到能将最基本的理论验证部分从自己设计的电路中找出来的能力。这样才达到实验的效果。

三、增强专业分析的能力

将基础实验与专业内容相结合,让汽车专业的学生将基础知识的分析能力运用到专业实践中,不仅增强学生的专业分析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比如说在车载音响的结露实验中,某处结露就会导致该处电路短路,怎样进行分析,这就需要用到电工技术知识。首先判断结露实验后汽车音响是否出现故障,如出现则寻找电路板中的结露点,分析结露点处电路元件,然后根据电路原理图将结露之后的电路进行分析,结露点导致什么位置的电路短路,由于短路可能造成哪些性能改变,应该怎么解决;再比如车载系统的尘埃实验中,尘埃可能造成哪些地方开路,造成哪些问题出现,问题可能出现在哪里。这些都需要运用电工技术知识以及专业知识去分析、判断并解决;比如振荡实验可能导致车载系统与车载电源的接触分离,这就需要熟悉汽车的基本构造,找到接触处进行分析,如果不是该原因,那么可能是车载系统本身出现问题。以上出现的这些问题都需要分析者即具有汽车专业的知识,又具有电工技术的基础知识,将知识运用到现实问题中,从而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都需要从基础学起,从最简单的问题、最简单的实验、最简单的设计做起,从而逐渐提高电工技术与汽车专业知识的融合能力,提高学生在实际情况中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实验教师的改革措施

辽宁工业大学现有的电工技术实验教师都是电气工程学院的教师,对汽车专业的知识不了解。为了提高实验教师的专业针对性,必须对电工技术实验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并安排电工技术实验教师在课余时间进入到汽车学院实验室中进行参观,并对其进行汽车专业基础实验的培训,使电工技术实验教师走入到专业实验室之中,让其对汽车专业的一些基础知识有简单的了解,这样才能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学生有效且合理的指导,提高电工技术实验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电工技术实验教师将基础理论与专业实验的融合能力。

五、结束语

篇3

关键词:课堂效率,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一、当前《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状况

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机电应用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制冷应用技术等工科专业的课程中,《电工电子技术基础》都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课程设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当前《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效率欠佳,具体表现如下:

1、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在课堂上,教师尽忠尽责,力求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但是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加上课程本身的内容也比较多,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所以学生学到的东西很少。

2、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面对老师的“灌”知识和课程的内容繁多、概念原理比较抽象,学生往往产生畏惧心理,对学好该课程早早丧失信心,甚至不少学生放弃对该课程的学习。

二、《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状况的原因分析

当前《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效率欠佳,那么作为教书育人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通过这个现象去寻找原因,进而解决问题。同志曾说: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导向,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经过分析发现和研究总结,我认为出现当前《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对《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内容删减和增加不够明确。《电工电子技术基础》都是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后续专业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及内容繁多,概念原理比较抽象。很多老师只看到了该课程的重要性,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硬要把课程内容一五一十的讲完,完全不顾课程内容繁多,概念原理比较抽象和学生自身基础薄弱等具体情况。

2、教学方法运用不当。普遍的教师把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定义为理论课程并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更有甚者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早就在抽象理论知识学习中产生厌学情绪,往往却不知所云,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3、学生学习动机不够端正,学习意志不够坚定。中等职业技术学习的学生往往是初中阶段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对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所以在面对内容繁多,概念原理比较抽象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时候往往表现出厌学的情绪。

针对上述出现当前《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状况的原因,结合本人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经验,总结出以下提高《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效率的对策。

三、提高《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效率的对策

(一)知己知彼

知己知彼是提高《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效率的前提。顾名思义,这里的知己知彼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知己”指的是教师本人对《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材的理解和社会对该知识的需求。首先,作为《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老师,必须对教材要充分地理解,做到对教材的各个知识点完全掌握和灵活运用。因为如果教师对教材内容理解和掌握都模棱两可,怎么能把学生教好,又怎么能提高课堂效率呢?其次,了解社会对该知识的需求。教师应该收集多点现实生活生产的实际应用例子。例如,讲发光二极管时,我们应该收集作为当前新光源的LED的相关资料图片在课堂教学上恰当引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学习的内容在现实中的实用性。

另一方面,“知彼”主要指的是教师要对班上的学生整体上有所了解。中职学生是初中阶段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和缺乏对学习持之以恒精神的学生,但是“差”到什么程度,我觉得自己应该对学生先“摸个底”。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找班主任了解情况,或者进行一下相关的小测试等等。然而我们也要意识到中职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其实他们的脑子灵活聪明,动手能力强。如果我们对班上的学生整体上有所了解,不把《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课堂变成“讲、听、背、写”的枯燥无味的理论课堂,做到扬长避短,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所掌握的知识的数量也取决于脑力劳动的感彩,如果跟书籍的精神交往对人是一种乐趣,并不以识记为目的,那么大量事物、真理和规律性就很容易进入他的意识。

(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效率的关键。教师一般把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定义为理论课程并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提高《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效率教师一定要改变《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为理论课程和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看法与做法,必须坚持“教一会一,学一懂一”的原则和采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例如:我们在教学中照明电路部分的两地控制电路教学中,第一对两地控制电路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简单的讲解,让学生对两地控制电路有个总体的认识,第二进行模拟实践:学生扮演维修电工的角色根据业主的具体要求完成楼梯间两地控制照明电路的设计、安装和运行维护工作。

(三)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对提高《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正如诺贝尔获奖者杨振宁所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色环法判断电阻大小时,教师拿出不同色环的电阻,引导学生用万用表测量发现不同色环的电阻其大小也不同,进而让学生结合教材弄懂电阻上的色环和电阻大小的关系,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只要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活跃课堂氛围,进而提高课堂效率也将会事半功倍。

中等职育教育以培养中级技术人才为目标,教师应根据中等职育教育目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祖国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邵展图主编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篇4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电”类专业的学生,他们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毕业后的就业情况都不尽如人意,具体情况逻列如下:(1)理论基础知识方面:对以电工基础及电子线路为基本的理论基础知识,由于其逻辑性极强、极具抽象性、并枯燥无味,学生都感到难学、学不懂、不会学,并且普遍都掌握不好,从而对各种电子产品的结构特别是在电路结构、电路工作原理分析方面,更是觉得困难重重,所以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理论知识都感到难以学懂,掌握不牢固的现象。(2)专业操作技能知识方面:由于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学生在学习专业操作技能、特别是维修技术、方法及技巧时,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作基础,大部分学生困难重重,仅仅能做到死记硬背、一知半解,无法做到准确领会、举一反三、贯通融会,学习后不能或不敢单独从事家用电子产品的维修工作。

二、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

1、学校根据社会的需要及生源的本身素质等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专业定位

对所设置的专业进行合理的定位,就是明确该专业的教学目标,亦即是说,所开设的专业,学生经过学习,对所学的专业理论、技能等知识应该或能够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毕业后该专业的学生会做或能做什么样的技术工作。据统计了解,我们不难发现,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的教学目标在制定时,更多的是考虑该专业从理论上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而较少考虑社会的实际需要及学生本身的素质。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如能考虑社会的实际需要及学生本身的素质,那么这个专业的定位将是更加合理、更有特色的。

2、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对于同一专业,可有多层次。

在具体的教学中,应根据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及方向去制定教学目标。

篇5

关键词:电工基础;教学方法;评价考核

电工基础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后续课程学习的质量,对学生的整个专业体系学习来说影响非常大。因此,改进电工基础的教学方法,进一步促进电工基础教学有效性提升,就成为了保障学生整个专业体系学习质量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意义。

1.合理使用教学模型用具,提高教学的直观性

站在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学习、认知新鲜事物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感知与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正是通过对知识内容的感知与观察,来接受并消化形象知识,最终形成实践操作技能。如果缺少了感知与观察过程当中所获得的感性信息,那么学生的意志、情感以及思维活动效率就会变得非常低,甚至是完全停止,最终难以形成有效的实践操作技能。由于电工基础的抽象程度较高,如果老师单单采用语言叙述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感知与观察程度便是非常低,一方面学生会觉得了然无趣,另一方面以他们本身的基础知识能力结构,也确实难以接受与消化老师传授的知识。那么该如何来改变这样的教学困境呢?最简单也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合理使用教学模型用具,利用实物去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他们的感知与观察程度,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感性信息,积极调动其心理活动,加深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消化。例如,学习电容和电感时,让学生在电视机的主板上寻找各种电容和电感,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感性认识元器件的外型、型号,了解元器件的功能作用,也增强了教学过程的体验性和愉悦感。

2.加强实践操作教学,培养探究精神

在理论教学中,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内容,但是这种掌握仅仅局限在理论层次,这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真正的学到知识,掌握知识,还必须要加强实践操作教学。只有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才能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的鲜活,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变得更为立体、丰满与生动。实践教学的开展不能只局限在实验课上,因为实验课的时间是非常有限,满足不了学生实践操作学习的需求,所以应当交实践操作教学扩展到课外,引导学生成立兴趣小组,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所需的实践操作条件,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践操作中去,这既能加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能使他们的探究精神得到培养。

3.引入多媒体,让教学化抽象为形象

第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电工基础中好多传统演示实验可用课件代替,例如可制作课件模拟日光灯的启动原理、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的应用等。多媒体课件应用文字、图像、色彩、声、乐等对学生的视听觉进行多样化刺激和诱导,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攻克教学难题。前面已经说到,电工基础的抽象程度比较高,学生有时候难以形成有效的思维活动去理解知识内容,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合理使用教学模型用具之外,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使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讲解清楚的内容变得直观生动。如电场与磁场在实验中是看不到的,学生感到很抽象,如采用多媒体三维动画技术模拟该过程,学生就能够很清楚地看到电力线、磁感线的整体分布及动态变化过程,变抽象为形象。

4.完善教学评价考核方式

要将评价考核的重点放到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上,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应当注意观察、收集学生的学习表现,以用于评价考核。传统的评价考核单单以学生最终的一次考试成绩为准,以此来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但是这种考核评价方式是存在较大的弊端。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一方面要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能力结构,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同时还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最终的评价考核中,老师要根据日常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将学生学习过程考核评分按30%计入总评,将最终考试成绩评分按70%计入总评,形成最终的考核评价,这样的考核结果更加客观、科学,更加公平,更能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对教学策略调整也更加具有指导作用。

除了上述几点之外,在教学中老师还应当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进行分层,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以不同的标准要求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这样才能够真正使所有学生都学有所获,防止出现基础知识能力较高的学生不屑于学,而基础知识能力较低的学生又学不懂的现象出现。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电工基础》 学习兴趣 教法

在中职学校中,《电工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从高一就开始接触的一门专业课,由于学生的初中物理功底差,因此对《电工基础》这门课的学习会出现抵触心态,同时还会出现部分学生努力学习,但始终学不会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同现象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和学习动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及运用知识。

一、理论联系实际,走进实验室,充分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电工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它以物理学为基础,内容较多,原理抽象,难懂难学。按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对《电工基础》会越来越不感兴趣。如电阻的串联分压这一性质,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接触过这些知识,但是现在重新讲解后,部分同学仍理解得不透彻,以至于做题时出现无思路、无头绪的状况。出现这种情况不仅学生觉得不想学,老师也觉得无法教授下去。这就要求我们换一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接受这些知识,那么实验室就是一个最好的去处,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让学生接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一只单连开关控制亮盏灯线路的操作),把两名同学分为一组,要求接通电路后,测出每盏灯两端的电压及整个电路的电流。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串联电路的特点及性质了。其次把知识扩展为两只双联开关控制一盏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电路图,并说明工作原理。通过实验我们会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兴趣很浓。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化解教学难点,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极大地丰富和拓展老师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很多难以形象说明的公式、原理、定律都可以借助多媒体清晰地表达出来。在《电工基础》这本书中,很多概念和原理是比较抽象的,仅靠形象、表象和想象,对学生来讲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但是,利用多媒体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例如: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过程,由于充放电的时间很短,只有几毫秒,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模拟这个实验,先布置一个简单的电路,分别将开关断开和闭合,由灯泡的亮、暗来描述,将过程拉长,让学生在大脑里形成电容充放电的直观印象。

多媒体课件教学不仅能化解教学难点,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还可以快捷、简便、明了的特点替代耗时的板书和作图,这样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可以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扩充一些有关课本知识的实际现象。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适当采用比拟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电工基础》中有些概念很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学起来比较吃力,导致学生对这些内容不感兴趣,为了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能力,比拟法是一种让学生能理解掌握知识的好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例如,在讲电位的这节内容时,学生对电压、电位的概念经常混淆,而且对参考点的含义理解得不透彻。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电位比拟为高度,把电位差比拟为高度差,因为学生对高度和高度差有最基本的感性认识。电位是电路中某点相对于参考点的电压。它是相对值,其大小随着参考点的改变而改变。在教学中可以把书桌的高比拟为电路中某点的电位,这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参考点来看书桌的高度。选择的参考点不同,那么书桌的高度也不同,这些值既可以是正值,又可以是负值,还可以为零。如果我们以地面为参考点,它就是正值;以屋顶为参考点,它就是负值;以讲台为参考点,它的值就为零。通过比拟的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电位是相对值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记忆。电位差是电路中某两点间的电压,它是一个绝对值,不随参考点的变化而不同。教学中可以把书桌的高度比拟为电路中某两点间的电位差,这时我们发现无论我们选择的参考点怎样改变,书桌的高度都不会发生变化。通过比较可以加深学生对电位是相对值、电位差是绝对值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直观。

《电工基础》这门课程中有很多知识很有深度并耐人寻味,并且实用性很强,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多观察、多探讨、多实践,就会让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起来,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它,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丰富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中职;电工基础;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近年来,专业课程改革在各中职学校全面推开,出现了诸如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等适合中职课程的教学模式,通过改革促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课堂教学形式变得生动多样。然而,在当前《电工基础》课堂教学过程中又出现了“新问题”。观摩公开课发现,一些教师过多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表面新颖的教学活动,出现了重形式不重实质,重表象不重本质的现象,实际学生的电工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情况和应用能力如何值得考证。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课堂仍存在不良的互动,有效性不高,那为什么会出现合适的教学模式,收益却不大的现象呢?主要原因有:一是课堂教学过多专注教学活动的表象,忽视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情况,缺乏对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培养。二是课堂教学策略与教育对象学习情感特点不符。因此,正确分析学情,明确课程要求,探讨如何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就显得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中职《电工基础》课堂有效教学的意义

有效教学主张通过科学的观察和测量来考查教学的效果、效益、效率,即“教学的科学”。笔者认为,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电工基础课程上,结合社会所需的职业知识和能力,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在电工基础知识、专业能力、职业道德三个方面都得到适合自己程度的进步和发展。研究中职《电工基础》课堂有效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探索《电工基础》课堂有效教学能把教师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和学生低效学习的疲劳中解脱出来。提高教学效率必能提高师生在课堂教与学的愉悦性,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其次,探索《电工基础》课堂有效教学不仅能促使学生的电工基础知识得到有效积累,能力得到提升培养,还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提高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再次,探索电工基础课堂有效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师深厚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学能力和高尚的师德有必然关系。如果能不断加强电工基础课程有效教学的方法、策略,那么教师也就会自然重视自身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高。

二、中职《电工基础》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中职《电工基础》教学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同时也要体现课程教学的主体规则。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是平等合作的关系,都是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是为了继承和发展前人积累起来的知识财富。为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材施教,不断融合地使用多种教学策略,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促进电工基础课程的有效教学。笔者认为提高中职《电工基础》课堂有效教学可以通过几个方面来努力。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带着积极情感学习,思维认识活动就更加积极活跃,学习起来就会更加主动。

笔者通过实践和研究认为教师在课堂中多互动,多问,多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表达想法,与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耐心聆听学生的简介,对学生正确的反映给予积极的响应和强化,对于不够贴切的或者错误的反映同样给予点评,并给予适当引导和正面鼓励。如此,师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尊重,课堂气氛也自然就能和谐健康。

2、结合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学习的一种心理需要。构成动机的主要心理因素有二:一是学习兴趣;二是对学习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即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教师在传授电工基础知识时,应该多联系与专业技术知识相关的社会生活实际应用项目。比如:使学生了解电工基础理论在专业和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观察分析身边的电路、电机、手电筒等日常生活中的电工基础知识,教会学生用电学专业的眼光分析自然和社会现象,使他们体会电工基础知识不断深入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课程专业知识的认识。结合职业特色,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中职电工基础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策略之一。

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在教学手段上,要大力提倡教师运用现代科技条件,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形象性、生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中职生而言,本身抽象性思维能力较弱,他们对理工科课程学习兴趣和信心不足,单一的教学手段很难维持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因此电工基础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多媒体、电工基础实验实训室,通过视频演示、仿真软件等多种手段和方法,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较轻松、直观地学到知识。

4、目标定位与分层教学的教学策略。中职生的基础差别很大,学习潜力、智能、个性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教师在电工基础课堂有效教学中运用具体的目标定位与分层教学策略是十分必要的。例如,讲授叠加原理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指明学生对该部分内容掌握的分层目标。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是理解概念,会计算基础练习题;较高要求是学生达到基本要求后,能用叠加原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会建立简单问题的电路模型;再高一步要求是为进一步深造准备,会做思维难度较大的习题。同时教师还应结合各层目标要求,根据习题的难易程度给出适合学生需要的分层,注意把必做的基础题难度尽量放低,使学生根据自己实际需求,选择做相应层次的习题。如此,突出特长生的培养的同时,保证后进生也能达到基本要求。

三、结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使学生能够树立自信心,愿意主动学习,对《电工基础》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维持学习兴趣,这对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有效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当我们的教学目标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教学设计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教学目的由“完成教学任务”到“促进学生发展”,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机会,使他们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喜悦时,做到每一个45分钟有效率,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韩立福.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策略与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篇8

【关键词】电工学;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专业;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在高职高专学校的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专业教学课程计划中,第一学年为基础课程教学,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电工学等,第二学年为专业课程教学,包括通信电缆、电缆工艺学、电力电缆设计原理等。作为职业教学的机电类专业,电工学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其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技术型人才所必需的电工和电子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岗位和职业变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专业的教学中,学生对待电工学课程学习的认识与态度、方法与技巧方面,会有一些共性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一是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动力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在力量。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了解到,大多数进入高职高专学习的学生认为第一学年的电工学基础课程,根本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学习,都是一些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考核时死记硬背,及格就行,这种认识决定了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中,不会主动去寻找适合自己的灵活变通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被动地学习。二是学生对电工学在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专业的应用了解不足。在笔者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接触到大部分学生,对于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专业的研究目标,专业所涉及到的应用领域,未来从事的工作方向都一无所知。作为高职高专层次的教学,基础课程开设是为学生成为高技能型人才提供基础知识,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知识储备,专业课程开设是为学生掌握专业理论及应用技能,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一技之长。教学实践表明,电工学的知识点在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专业中具有很强的实应性,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关注,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二、电工学课程知识点应用分析

电工学课程与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专业相关联的知识点主要有:单一参数正弦交流电路、感性负载与电容并联电路和三相交流电路。

分析一——分析三相交流电路的延展。电工学教材中阐述到在现代电力系统中,从电能的产生,输送到分配、应用,几乎全部采用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由三根相线和一根中性线所组成的输电方式称为三相四线制,通常在低压供电系统中采用。只由三根相线所组成的输电方式称为三相三相制,通常在高压输电采用。知识点在电线电缆制造专业中的电力电缆设计原理课程中有所延展。首先,对于低压配电系统,设计电线电缆时导体可以采用单芯、二芯、三芯、四芯或五芯的结构,以满足配电系统运行时相线、中性线等系统要求。其次对于高压系统,电缆导体一般可采用单芯或三芯结构,以满足输电系统运行要求。

分析二——探讨功率指标的应用。在电工学教材中对于三相交流电路,不论负载采用星形联结还是三角形联结,如果三相为对称电路,则表明各相负载的有功功率相等,则有P=UIcosΦ,可用于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专业的电缆结构设计中,用来确定电缆型号规格。例如,当给出条件为三相交流系统,额定电压64/110kV,沟道中平行敷设,传输总功率100MW,要求确定电缆型号规格。首先,根据计算公式,当电缆传输总功率达100MW,电缆设计用的导体间额定工频电压是110kV,功率损耗因数是0.8,推算出电流656A,根据64/110kV高压交联电缆结构,电缆导体截面积系列有240,300,400,500,630,800,1000,

1200,1600(mm2)系列,导体常用材料铜,铝。根据电缆年最大负载利用小时数及经济电流密度的关系(表1),考虑电缆适应用于高可靠性场合,确定采用铜导体,标标截面积500mm2。

其次,考虑电缆用于沟道中平行敷设,要求具有优良的防潮性和防水性,确定电缆采用密封性极好皱纹铝护套及聚乙烯外护套,满足使用要求。最后确定电缆型号规格是YJLW03—64/100kV 1×500mm2。

三、应把握的问题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对传授知识的选择、加工和处理,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电工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学生先前的高中阶段学习课程有明显区别。对于新领域的学习,应针对学生先前的知识和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着重培养学生的电工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注重知识点与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专业应用相结合,通过知识点在专业中的应用案例,讲清楚基础知识在专业中和今后就业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应用前景。通过实际案例,告诉学生今后工作中,可能会遇到需自己独立解决的问题,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联系实践的学习方式。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高职高专的机电类专业教师,要努力成为“双师型”人才。“双师型”教师即是讲师,又是工程师。即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掌握实际使用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将基础课程的知识点与专业课程应用相联系,将书本理论和专业实际应用经验相比较,再教会学生模索基础与实践的应用关系,体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感悟,通过教师自身学习,提高综合素质,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

3.精心实施课堂设计。教师的备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在即定的教师水平、学生基础和教材内容的条件下,教师的备课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认真备课和善于备课,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条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把握好以下问题。一是熟悉教材,强调基础。基础课程开设在第一学年,它为第二学年的专业课程做准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理论知识储备。基础概念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需要牢固掌握的知识点,只有掌握了电阻、电容、电感、功率因数、三相交流电路等基础概念,才能在电缆电缆制造技术专业课程如通信电缆、电力电缆设计原理等课程中应用自如,才能运用基础知识推导出的相关计算公式,得出正确结论。二是确定重点,适应教学。针对学生的现状,根据基础课程教学的任务,实施教学活动。由于电线电缆制造技术有别于其他电气产品的制造工艺。它不能用车、钻、刨、铣等通用机床加工,甚至连现代化的柔性机械加工中心对它的加工亦无能为力。在课程教学中,找出与线缆专业相关的知识点,结合知识点在专业中的应用,摸索出学生易于接受,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

4.提倡研讨式、启发式教学。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高职高专教育的中心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做到两个转变,即从传统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从被动地“满堂灌”转变到“动手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应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满足学生的教育原则。基础知识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奠基工程,课程开设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人才,是使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立足社会,服务社会。二是满足学生的发展原则。针对电线电缆制造技术的独特性,在课程学习中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尽量结合线缆应用实际,多举知识点的实用案例,避免单纯、枯燥的理论讲解。充分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实物教学,组织学生完成电工学课程的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实践教学中引入理论,用实践知识来检查理论,让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还学会运用它去提高自身的技能。

参考文献

[1]曹建林.电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篇9

关键词: 中职教育 电子电工 教学对策

作为传统产业中的重要支柱的电子电工专业,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是中职学校需要大力发展的专业之一,但是从当今就业的市场来看,这部分的人才仍然呈现稀缺状态。究其原因,当今电子电工专业的课程设置仍然存在很大问题。课程体系结构不够完整、专业课程教材老套、专业教师队伍不够强大、教学思路老化等问题,阻碍了中职电子电工专业的发展,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应用以下解决对策。

一、调整电工电子专业课程设置的目标

时代在不断发展,电工电子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更替,中职学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应当及时更新,从对电子电工专业的市场需求和当前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专业建设,其主要的培养方向如下:一是单一指向性定位方法;二是复合型定位方法。第一种专业培养特定的某一种人才适应某一个确定的职位,也就是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学校应该根据市场的需要教给学生技术方法以应对市场的需要,这便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中职教学的大体改革。对于另一种来讲,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不仅要对专业知识有很好的基础知识,而且要具有关键的技术型技能,符合市场的各种要求,知识的迁移能力需要更强一些。如果在给某个企业培养人才的时候,企业明确要求被培养者必须在具备电工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对钳工和车工等有操作知识认知,会用一些电子的专业软件,例如:cad和ead等。在很多企业中,尤其是比较大型的企业,对电子电工技术的要求相对高一些。根据当前的市场需要,中职学校应当适当调整电工电子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应对当前的市场趋势。

二、加强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各方面思考

1.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严格进行实验管理。电子电工专业是一个实验性很强的专业,实验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专业的基础知识和特定的技术技能,而且必须在实验中加强职业的规范性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电工电子的一些专业性试验,学生可以更加熟练地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操作流程。做实验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实验前,要让其保持安静,讲解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实验过程中,有不爱惜器材者或者不按照规范操作者都应当给予一定的教育。实验结束后,若试验用具出现了故障,则应要求学生做出一定的补偿。

2.增强实验效果,更新实验方法和内容。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验教学内容已经逐渐暴露出问题,迫切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创新性的实验,采取切实可行的适合中职学生的实验教学方法,密切实验和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实验方法应该及时进行更新,多增加一些比较综合性的实验,带着创新思维创造创新性地实验。

3.采用现代化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实验课堂教学若是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能够保证课堂更加高效,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知识。实验需要动手,但是实验之前的演示实验也很重要,尤其对于一些实验学生自己动手做不出效果的,如果能在投影仪上进行展示,则实验过程会更加直接。

4.创新实验报告的写法并改进考核方式。之所以写实验报告,是为了让学生对最后的实验作出总结,能够对其中的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加以分析和解决。仅凭实验的过程,不可能对很多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学生的实验能力主要体现在对实验的原理和实验现象上,能够更好地独立解决。课程考核很重要,课程的考核不能单单注重实验结果,还应当十分注重实验过程,注重对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进行考核能够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并且能够全面督促学生学习。

三、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1.以身作则,做好表率。教育不仅仅是在嘴上说说,中职电工电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单单是靠嘴上说说,更要付诸行动,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应当以身作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备受学生和家长的瞩目,抓好师资建设,学校要做出很大努力。

2.师资建设,师德为首。若中职教师有着丰厚的专业基础知识,但是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其实也是无用之“材”。一名高素质的教师一定有很高的师德,甘于奉献的教师不仅能够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师资力量才是真正强大。

3.提高专业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教师为人师表的基础,其次需要真才实学,具有强大的专业影响力,没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教学技能,就不可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可以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加大科研力度,这样就会出现更多的优秀教师。在各种活动中,能够使教师丰富教学经验,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中职电子电工专业类课程教学的问题仍有很多,我们需要花更多的精力解决,搞好电工电子专业,教师必须结合当今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特点,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出适合时展的新一批人才,切实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电工基础 教学实践 操作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4-0217-01

目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机电作为职教的重点专业,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但由于机电专业内容繁琐,实践较多,很多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容乐观,对此,本文分析目前电工教学的现象,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1 电工基础课教学现状

1.1 学生现状堪忧

中职电工课程在初中的物理课程中的电学和磁学基础上的提升,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对于初中的物理知识知之甚少,而且电工课程的内容大都较难、知识原理相对抽象和无味,电工的好多内容需要大量的记忆、分析计算,中职生学习能力很差,学生在没有相关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不可能很好的理解所学知识内容,中职生自身的基础差、能力弱,导致了学习的积极性较差,学习的兴趣低。此外,中职很多学生的自觉性同自控力不好,导致学习习惯也不好,何谈学习兴趣[1]。

1.2 教学方法单一

现在,中职电工教学大部分采用讲授法教学方法,也就是教师通过口头的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2]。其过程大都为板书、讲解和习题等形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很好的控制教学内容,学生也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但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就电工基础课程而言,基础理论知识很多,加之内容抽象、乏味,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仍然单纯使用讲授,学生注意力不能很好的集中、学习兴趣低下现象就会出现,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很好的开发。

1.3 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没有很好结合

当前,大部分学校只是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电工理论课时较多,对于实践训练课课时较少,持一种无所谓或是无关紧要的态度。实践课程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的进行实际操作,以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虽然有的学校安排了实践训练课,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实践活动没有精心设计;学生的练习没有得到教师很好地指导;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实践训练课没有遵循循序渐进和逐步提高的要求。这些没有按照实践训练课的要求做法,直接导致教学质量方面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2 提高电工基础课教学的措施

2.1 夯实基础知识,选择合适教法

在电工教学过程中,如果哪部分内容是在初中的基础上提升的,那么在学这部分内容之前,先进行初中的相关知识学习,把节奏放的慢一些,使大部分学生可以接受,相当于把初中的这部分知识进行了复习。理论讲的细致,计算要步步显示,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对于电工的电和磁学部分,更是如此。在此基础上,再学习现在的知识就事半功倍,学习之后,要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运用信息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逐步掌握现在的知识,对于在过程中,只要有进步的同学,给予表扬,提高积极性,培养兴趣。

在教学中,除了讲授法以后,多使用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在思考、交流和思想的碰撞过程中积极主动的获得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演示法、参观法更要适时的运用,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用现代化的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2]。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对实际的实物进行观察、研究,从而在实际中获得知识,或巩固、验证所学的知识。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而生动学习知识,学生可以在学习中获得乐趣[2]。

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尝试使用探究式教学,由于有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优势,所以受到很多老师的喜爱。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有目的地设置相关的情景和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互相协作,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究,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主动探究解决方案的一种方法。让学生在疑问中研究,以研究带动行为,并从中学会知识的过程。当然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旁观者”,要观察学生的方向、方法和进度,起到点拨和指导的作用,帮助学生自主地往正确的方向探讨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真正做到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3]。

2.2 教学理论同教学实践相结合

当前,电工的教学基本都是侧重理论学习,或是先进行理论教学,然后集中进行实践操作训练,这些做法都是不科学的,科学的做法应该是采取一边学习理论一边学习实践的方式,至于两者的顺序,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总的来说,要把二者有机结合好,学生的学习不再只是抽象的理论,而是直观生动的具体,这样学生才能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更好的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内容。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使之成为应用型人才。机电专业更是实践很强的专业,所以,更要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因此,要加强实践训练课,中专的学生多数好动、不喜欢上枯燥的理论课程,但在动手能力方面一般都较灵活。因此,要加强实践操作课程的安排,首先,设计好学生的实践活动;其次,做好指导;再次,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想法调动学生的积极积极性;最后,实践训练课,要遵循循序渐进和逐步提高的要求。

3 结论

机电专业是中职的重点专业,培养优秀的中职生非常重要,而电工基础课程是机电的专业课。目前,电工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急需解决,首先,夯实基础知识,选择合适教法;其次,教学理论同教学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之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思考和探究能力,总之,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操作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最终成为全面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宴.对“电工基础课难上”现状的几点思考[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2] 张跃刚.中学教育学[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146-148.

[3] 张尔利.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广西交通科技,2003(6).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