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时间:2023-11-22 18:00: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明确学校安全管理职责,加强学校安全生产管理,积极创建平安校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安徽省安全生产条例》、《安徽省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 本管理规定中的安全生产包括教学、科研、基础建设、后勤保障等涉及师生人身与财物安全的各类活动。
第三条 学校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原则,积极构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第二章 组织实施
第四条 学校成立“安徽师范大学安全生产委员会”,统一领导学校的安全生产工作。
第五条 学校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由校长担任,副主任由党委常委中分管安全工作的校领导担任。成员单位由学校办公室、宣传部、教务处、 学生工作处、招生就业处、保卫处、科研处、研究生院、财务处、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后勤管理处、基建处、国际教育学院 、国际交流合作处、信息管理中心、继续教育学院、图书馆、校医院等单位组成。
第六条 学校安全生产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在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负责研究部署、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学校安全生产工作;研究制定学校安全管理工作重大方针政策;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专题会议分析学校安全管理形势,研究解决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相关制度;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它安全管理工作。
第七条 学校安全生产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保卫处,负责学校安全生产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保卫处处长兼任。
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主要职责是:拟定学校安全生产年度工作计划;协调学校各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督促或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对学校安全生产进行检查;督促检查学校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决定事项的落实情况;组织协调学校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督促或组织有关单位对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进行调查;承办学校安全生产委员会交办的其它事项。
第八条 学校各部门、各单位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同时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有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制度,学院党政联席会议或部(处)务会议每学期至少专题研究一次安全生产工作。
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第一责任人,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各单位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职协助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组织落实和监督管理职责,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分管领导责任;各单位其他副职协助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并对分管工作的安全生产负主管领导责任。
第九条 学校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由学校安全生产委员会与学校各部门、各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学校新设单位应及时与学校签订相关安全生产责任书;因机构合并调整后的单位,其安全生产职责作相应调整。
学校建立安全隐患与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责任“六项机制”,坚持常管长严、常态长效。
第三章 安全职责
第十条 治安与消防安全,由保卫处归口管理。主要职责是:制定学校治安消防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并实施学校重大活动安全保卫工作方案;负责学校公共区域安全管理和校园综合治理工作;建立涉校涉生治安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负责学校消防安全监督与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监控网络,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定期开展全校范围的防灾减灾技能培训与演练;负责学校重点部位和公共区域的视频监控等建设和管理工作;根据物业管理合同,负责对物业公司的治安与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考核。
各单位利用场地场馆对外租赁,或组织、承接各类文艺、商业、会议及体育赛事等,其安全由场地租赁或组织、承接单位具体负责。
学校体育场馆、礼堂、图书馆等公共区域和实验楼、办公楼等公共楼宇的安全分别由所属管理单位具体负责;学校所属经营单位和校内商业经营服务场所的安全分别由所属单位、主管部门和场所租赁方具体负责。
第十一条 校园交通安全,由保卫处归口管理。主要职责是:制定校内道路和车辆通行秩序管理规章制度;建设与管理校园道路标牌标识、道闸系统、停车场等校内交通设施;负责校园出入通管控和门禁管理工作;承担学校交通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的教育宣传工作;负责协调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加强校园及周边交通秩序管控。
校车运行安全,由后勤管理处具体负责。主要职责是:负责校车运行安全管理,做好驾驶人员安全教育,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同时承担对服务企业提供的车辆安全日常监管。
其他类型的校车运行安全,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相应的主管单位具体负责。
第十二条 食品卫生安全,由后勤管理处归口管理。主要职责是:制定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负责学生食堂、校内接待餐厅、学校自营超市的食品原料采购、存储、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卫生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学生食堂、校内接待餐厅、学校自营超市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工作;负责校内各类食品经营摊点的经营许可,协调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取缔存在卫生安全隐患的食品经营摊点。
根据“谁引入、谁监管、谁负责”原则,非学校自营超市和餐饮等场所的食品卫生安全由引入或监管单位具体负责。
第十三条 卫生防疫安全,由校医院归口管理。主要职责是:制定学校卫生防疫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承担学校传染病等疫情的预防、监控及报告等工作;加强对教学、科研和生活等公共区域环境卫生安全的监控管理,对影响学校人群健康的有害因素实施医务监督和管控;定期组织师生员工进行卫生防疫与救护知识教育培训,做好健康保健与卫生防疫相关知识普及工作;制定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组织预案演练工作。
第十四条 实验室安全,由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归口管理,教务处、科研处协助做好教学、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学院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主体,具体负责本单位的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职能部门主要职责是:制定和审定各类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定期组织开展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专项检查,监督学院开展实验室各类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制;统筹监督学院处置各类实验废弃物品;制定和审定实验室各类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应急处置预案。
学院主要职责是:落实学校和职能部门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相应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负责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具体落实实验室各类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工作,处置各类实验废弃物品;组织开展安全教育、技能培训以及实验室应急处置预案演练工作。
第十五条 实习实训活动安全,其中本科生实习实训活动由教务处归口管理,研究生实习实训活动由研究生院归口管理,学院具体负责本单位师生实习实训活动的日常安全管理。
职能部门主要职责是:制定学生实习实训活动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学生实习实训安全的专项检查工作,监督学院开展实习实训活动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建立实习实训活动安全管理责任制;制定和审定实习实训活动安全应急处置预案。
学院主要职责是:落实学校和职能部门有关实习实训活动的规章制度;制定和落实本学院实习实训活动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负责本学院实习实训活动的日常安全管理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组织开展实习实训活动安全教育培训;具体落实本学院实习实训活动安全管理责任制。
其他单位开展的实习实训活动安全由组织单位具体负责。
第十六条 学生活动安全,其中本科生由学生工作处归口管理,研究生由研究生院归口管理,留学生、外籍人员则分别由国际教育学院和国际交流合作处归口管理,各学院具体负责本学院学生活动的安全管理。
职能部门主要职责是:制定学生活动方面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开展学生活动安全的专项检查工作,监督学院开展学生活动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建立学生活动安全管理责任制;负责学生安全知识教育和宣传工作的管理监督;制定和审定学生各类活动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预案,组织开展或督促学院开展大型活动应急处置预案演练。
学院主要职责是:落实学校和职能部门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和落实本学院学生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具体负责本学院学生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具体落实学生安全知识教育和宣传工作;组织学生参加大型活动应急处置预案演练;建立本学院学生活动安全责任制;负责按照学校和职能部门有关规定及时申请和报告本学院组织的各类学生活动。
其他各单位在其职责范围内组织学生活动的安全工作,根据“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由组织单位归口管理。
第十七条 学生宿舍安全,由后勤管理处归口管理。其中,
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在宿舍内的日常行为规范与安全教育,分别由学生处、研究生院、国际教育学院负责管理,各学院具体负责本学院学生在宿舍内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与安全教育。
职能部门主要职责是,制定并落实学校有关学生宿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开展学生宿舍安全检查,监督学院开展学生宿舍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负责学生宿舍安全知识教育和宣传工作的管理监督;组织开展和督促学院开展学生宿舍大型活动应急处置预案演练;监督检查物业公司各项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以及从业人员健康、从业条件管理情况。
学院主要职责是,落实学校和职能部门有关学生宿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定期开展本学院学生宿舍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工作;具体负责本学院学生宿舍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具体落实学生安全知识教育和宣传工作;组织学生参加大型活动应急处置预案演练。
第十八条 基建与维修工程安全,其中基建工程或一定规模维修工程安全由基建处归口管理;其他规模维修工程安全由后勤管理处归口管理。
基建处主要职责是:对基建工程或一定规模维修工程承包承建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监督管理责任;制定和落实在项目立项审核、施工监理和竣工验收等环节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与措施;建立新建项目前期论证、设计、规划安全风险评估评审机制。
后勤管理处主要职责是:负责本部门所管理的维修工程的安全生产工作;制定并落实所管理的维修工程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学校相关的维修工程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对学校水电气管网线路及设施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建立学校维修工程前期论证与安全评估机制。
第十九条 网络安全,由信息管理中心归口管理。主要职责是:根据国家以及主管部门建设标准和建设要求做好学校网络基础建设工作;负责学校网络设备的定期检查和日常维护;负责校园网络的日常管理和网络技术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安全防护、信息过滤、路由路径控制等系统;负责校园网站的登记、备案工作,落实学校网络用户实名登记制度,做好校园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工作;制定校园网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做好预案演练和人员培训工作。
第二十条 学校特种设备设施安全,其中实验室所用特种设备,由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归口管理;建筑物内电梯、食堂(澡堂)锅炉等特种设备由后勤管理处归口管理;相关使用单位负责特种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和安全管理工作。
职能部门主要职责是:制定和审定各类特种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定期组织开展学校特种设备设施安全工作专项检查,监督使用单位开展特种设备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建立特种设备设施安全管理责任制,制定学校特种设备设施使用管理者职业技能培训、安全教育和许可制度;制定和审定特种设备设施各类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应急处置预案。
相关使用单位主要职责是:落实学校和职能部门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相应的特种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制定岗位职责、明确具体岗位专职管理人员;负责特种设备设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技术和使用维护档案,及时记录日常使用运行情况;具体负责本单位特种设备设施的各类安全隐患排查报告和消除整改工作;组织开展本单位有关特种设备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本单位或学校开展的特种设备设施应急处置预案演练。
第二十一条 校舍安全,由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归口管理。主要职责是:建立健全学校校舍管理资料档案,建立学校校舍安全年检制度;负责学校校舍及附属设施的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协调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及时妥善处置校园周边可能危及校园安全的校外建筑设施和地质灾害隐患。
第二十二条 重大自然灾害和事故的应急处置,分别由保卫处、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后勤管理处、基建处、校医院等单位按现行管理职责归口管理。主要职责是:根据各自分工,制定并落实防范重大自然灾害和事故的应急救援处置预案;负责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的储备管理与更新补充;定期组织应急救援预案演练与人员培训;负责应急救援预案的适时修订与完善。
第四章 奖惩机制与事故处理
第二十三条 学校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保证安全生产所需的经费投入;各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在年度考核中,应当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将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情况列入述职内容。
第二十四条 学校建立安全生产奖惩机制。对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作出显着成绩或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学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对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单位或个人,坚持“一票否决制”;学校把安全生产工作绩效考核作为职工晋升评优、单位评优以及领导班子和干部个人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二十五条 安全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要及时采取自救互救措施,并保护好事故现场,同时第一时间向有关职能部门和分管领导报告。各单位接报后要迅速按照相应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施救,并及时向学校上报事故情况,不得隐瞒、谎报、漏报或迟报、不报,不得破坏事故现场。
第二十六条 学校安全生产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事故发生后,学校安全生产委员会根据安全事故不同类型和具体情况研究决定事故调查组牵头单位和组成人员。事故调查组应当实事求是地查明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等情况,客观公正地确定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提出事故处理和整改建议,并形成书面报告,提交学校安全生产委员会。
篇2
关键词:实验室;规范化;安全管理
实验室是开展教学、科研、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学生验证科学理论,训练操作技能、培养科研能力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高等院校教学实力的重要标志。随着实验室条件的改善和实验教学的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日渐复杂,要求日益提高。如何管理好实验室,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已经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①而化学实验室易燃、易爆、腐蚀性、刺激性、剧毒性等危险物品居多,人员出入较为频繁,因此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近几年频发的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更是提醒我们加强实验室管理刻不容缓。笔者作为高校实验系列人员,主要工作就是围绕实验教学以及实验室管理展开,有着多年的实践经验,本文就实验室管理工作谈一些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1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重视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实施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健全实验室规章管理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规定化学实验室应制定相应实验室规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包括遵守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规定;实验室常用危险物品、化学试剂的性质、使用和处理方法手册;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条例等。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许多高校原有的规章制度并不能满足实验室的现状,如缺乏对实验室安全细节上的规定,缺乏生动的教材或者宣传方式,对制度的执行缺乏力度和持久性,缺乏常规评估和考核等。②因此,为了加强学校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使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我校除贯彻国家已有的管理条例外,还制定了《化学实验室规则》、《实验室安全防火管理规章制度》、《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仪器损坏处理办法》、《实验室日志》、《化学仪器室管理员职责》等。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行为上的规范,增强学生遵守实验操作规范、爱护公共财物的自觉性,保护实验仪器设备,减少仪器的损耗,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同时对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提出要求,使其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为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实验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实验技术人员作为实验室的一线管理者,是实验室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的质量。因此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具有优秀的专业技能以及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对提高实验室建设管理,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我校的实验技术人员是通过正式的招聘程序,吸收学士、硕士、博士进入实验室管理岗位的。在正式工作之前都会进行岗前培训,一方面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师德修养,培养其教书育人、以德修身的教学理念,同时注重培训实验室技术人员实验教学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素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重点加强对实验室技术人员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请专业的管理老师授课,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加强本校实验室管理和其他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沟通与交流,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取长补短。③正式上岗之后,定期各教研室也会组织安全管理讲座,为实验技术人员提供继续教育学习的机会,并将业务培训与实验教学的实践相结合,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保证实验室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2加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在健全实验室规章管理制度、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的基础上,加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至关重要。实验室管理工作加强,实验室的作用和地位随之增强,就为开展实验教学工作提供了根本的保障。实验室的管理,包括实验试剂的管理、常用仪器和大型仪器的管理、环境与安全的管理等各种事项。
2.1实验试剂与药品的管理
化学实验中,有着大量的实验试剂,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其类别、数量、品质等关系到实验教学的质量,因此试剂管理是重要一环,应当引起足够重视。④化学试剂申报购买由专人负责。在本学期课程开始之前,各个实验课带教老师必须统计好实验所需试剂种类和数量,向专门负责药品管理的老师申报,老师根据上学期实验教学试剂剩余量和本学期实验教学的需要量,进行合理的归纳和分类,然后由科室主管教学的主任核实审批,最后购买。购买时要从有资质的正规药品销售公司购买,购买试剂上要标有名称、含量、产品标准、生产厂家、规格、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等信息,入库需要验收和登记。对于验收合格的试剂分类存放。对于常见的药品试剂,按照其各自的化学性质分类后保存,比如氧化剂与还原剂,酸和碱等分开摆放;易潮解、易氧化的药品保存于电子防潮箱中;腐蚀性药品存储于腐蚀性化学试剂药品安全存储柜;毒麻药品、危险品置于专门的毒麻药品柜等。每个类别区域再根据各自特点及性质摆放,方便查找取用,比如无机物可按周期表、试剂的字头排列、阴离子排列来排放,有机物按官能团分类排放,指示剂可按功能、颜色排放等。⑤另一方面,对于配制好的试剂,按实验项目分类存放,在所有的装有化学试剂的容器上贴好标签,标明试剂名称、浓度、配制日期、保质期、存储方法、配制人等信息,以免在使用时出现混用或者存储不当的现象,从而导致不安全的事故发生。并将实验项目名称标记于柜门,以便下次准备实验查找。对化学试剂的领用要做好出库登记,填好领用人、试剂名称、数量等信息。危险品必须专柜存放、严格取用制度,确保人员和仪器设备安全。采取“五双”制度,⑥即双人管理、双本帐目、双把门锁、双人领发、双人使用,严格控制,对有剩余的危险品及时收回,防患于未然,要有安全意识。
2.2常用仪器和大型仪器的管理
化学实验所用玻璃仪器种类繁多,规格各异。烧杯、量筒、锥形瓶等均有不同规格,分门别类的收集在柜子里,并统计好数量规格,做好登记表,以方便找寻。破损的玻璃仪器单独收集,统一回收处理。对于大型仪器,必须建立大型仪器设备档案,包括采购与验收档案、仪器的管理档案等。仪器专管老师需对仪器名称、数量、生产厂家、规格型号、入库时间、入库地点、出库时间、领取人员、仪器编号和教保处编号等建立表格,做好新仪器验收登记,并存与档案室。另外登记教学仪器总分类账和明细账,并对日常仪器的使用、维修做好记录,同时及时做好破损仪器核销工作。
2.3环境与安全的管理
化学实验中常常会接触到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有刺激性气味的化学药品,经常使用各种加热仪器,如电炉、电热套、酒精灯等,因此实验管理人员以及进出实验室的其他工作人员和学生必须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树立“安全第一、以防为主”的观念,事事都要把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决不能麻痹大意,关注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小事做起,营造一个绿色的、安全的实验环境。实验授课前,教员需向学生讲授实验室安全守则,加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使其充分了解相关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重视安全操作;学生实验时,需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按有关安全规则开展实验,做好安全用电、用水、防火、防毒、防爆、防污染等安全防范工作;实验完毕,剩余试剂及时回收,妥善保存,实验废弃物不可随意处置,应分类集中回收,并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公司处置,避免产生其他不安全事故或对环境造成危害,营造绿色化学实验室。另外,学生应清洗好实验仪器,整理好实验用品和实验台,值日生负责打扫实验室卫生,并必须检查实验室的水、电、气、门窗是否关好。经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实验室。总之,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不断完善、常抓不懈的基础性工作,对保障实验教学、科研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深刻地体会和认识到要做好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使实验室管理工作朝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确保实验教学和科研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努力使实验室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张俊娜 李明华 黄雁茹 何炜 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药学院化学教研室
注释:
①王文安.加强实验室管理,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J].科学教育,2005(9):109.
②邱琦,罗仲宽,吕维忠等.国内外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究[J].广州化工,2010.38(5):273-274.
③韩宝庆.高校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探析[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4.30(5):126-128.
④胡翔,张嘉杰.化学试剂管理与实验教学[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8):2482-2483.
篇3
作者:林伟君 单位:广东金融学院
实验设备资源是实验教学及实验技术研究和开发的重要辅助工具[3]我院在领导的重视及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的政策支持下,现有的实验设备达3000多台,拥有一批高端的应用服务器和网络交换设备;通过购置、合作开发等方式,现有实验教学软件达52套。实验设备资源日益丰富,为实验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障。硬件设备的共享我院实验硬件设备的购置以系部为使用单位提出申请,管理部门如采购中心、资产部门、财务部门、实验教学中心对硬件的采购进行审核管理。在硬件设备采购回来后,由实验教学中心统一管理。为了避免管理中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我院采取如下3个方面的措施增强设备的透明度及使用率:(1)政策上鼓励和支持开设跨学科实验课程教学,使同一套硬件设备服务于更多的系部开设实验课程,有利学科交叉,形成良好的实验教学氛围。(2)硬件设备开辟服务于“科研”的渠道,支持实验教师用现有的硬件设备申报实验课题,凡是利用现有设备进行实验科研的将优先立项[4]。(3)建立实验设备共享机制,将实验设备信息上网,向学院各系部实验教师开放查询,让实验教师清楚地知道实验设备有哪些、放置何处,这样大大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实验软件设备的共享实验教学软件是实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它通过应用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等相关技术实现业务逻辑的高度仿真,把现实的业务环境有效地搬进了实验室[5]。我院多数实验教学软件是软件公司定制开发或者与软件公司共同合作开发而成。实验教学软件的共享体现在:(1)开放程序接口及相关开发文档的共享,实验教学软件往往需要多次修订后才能较好地满足实验教学。由于资金有限,先开发出部分功能的实验模型,随着实验教学的不断推进,扩展更多功能服务教学,助于实现教学软件的二次开发。(2)鼓励实验教学软件研发向横向学科发展,实现不同专业间的软件对接与共享,如:管理学科的ERP实验教学软件,它包含有人力资源模块、供应链模块、财务管理模块等,相应的人力资源专业、工商管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使用同一套ERP实验教学软件,实现不同专业间的实验教学软件的整合和实验数据充分共享。实验课程资源是实验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资源[6]根据我院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所有学生毕业前都要完成课程实验、专业实验和跨专业跨学科实验等相关项目实验,这也从客观上对实验课程资源的规划、配置和共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教学中心从校情出发,从现有的人力、财力、物力出发,合理规划、立足挖潜、实施整合,通过提高实验课程资源的共享来满足全院学生的实验教学需求。我院开出的实验课程从单一实验向多元化实验进行转变,实验课程越来越丰富。
从2009~2010学年度第2学期开课情况看,每学期上实验课学生超过5000人,其中管理学科实验2000多人/学期,开出实验课22门;经济学科1500多人/学期,开出实验课16门,部分实验课程教学情况。建立实验课程资源网上共享平台实验课程的不断丰富,与我院实行的实验课程共享策略是分不开的。为了增强实验课程开设科学性、严谨性及共享性,必须在实验课程平台中建设实验课程的实验项目、实验案例及实验知识库资源。目前,实验课程平台的实验课程达70多门,极大地丰富了实验教学资源。(1)实验项目资源除来源于我院人才培养计划中设置的实验课程外,要从我院教师的科研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企业非主营业务外包项目、学生的创业项目以及各种学生竞赛项目中去进一步挖掘,这既有利于丰富实验项目的内容、提供实验项目不同层次需求,又充分体现出实验内容的新颖性和实用性的特点。(2)实验案例资源除案例知识内容的选取外,更重要的是案例场景的制作、实现。实验案例的一个重要的共享是案例工具、案例制作的技术共享。(3)实验知识库资源主要用于学生自主学习、考核测试的知识库资源。不同专业共享一门实验课程实验课程建设往往比理论课程建设要复杂、繁琐得多,为了满足更多学生实验课程的需要,打破各学科专业间实验课程的限制,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可以选修其他学科专业的实验课程,实现不同专业共享同一门实验课程,如图3所示。学院教务规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所有实验课程均可用于实验选修课程,选修实验课程的人数达30人均可开班。银行会计实训、股票交易、ERP电子沙盘等实验课程的每年实验人数均达到600人。实验师资队伍资源共享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师资队伍分经济、管理、法律、文学、理学、工学6个学科实验教师团队,均由实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或具博士学位的副教授作为带头人。另外,学院还为部分学科实验教学带头人配备了专职实验教学人员,其中经济学科3人,管理学科6人;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技术人员9人,负责实验教学管理工作人员5人。实验师资资源是实验教学的关键资源,过去单打独斗的人才格局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人才的合作与共享已成为必然趋势。(1)加强学院6个学科实验教师团队间的合作,共同申报及探讨跨专业、跨学科的实验教学项目,实现人力资源优势互补;初步形成金融与数学、金融与法律、金融与管理、管理与文学等多个跨学科实践团队。(2)加强与社会企业的人才合作交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策略,让实验管理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教师到企业、到其他高校学习先进管理方法、先进技术、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派遣实验教师深入企业挂职学习,长期聘请企业一线员工到实验室讲学,使实验教学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紧密结合。(3)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与软件开发商共同研发实验教学软件及实验教材编写;目前,学院与广州金电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实验银行教学系统项目,与深圳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实验管理平台项目,与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金融ERP实验室项目;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我院组织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教师与合作单位共同组成研发团队,共同实施产学研项目。
为使实验室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效共享,我们务必强化实验室内部管理和协调能力,增强实验室资源共享意识,建立健全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整合实验管理平台、实验课程平台、实验科研平台等实验室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实验室资源共享平台,有效地服务于实验教学、实验科研等[7]。增强合作,提高实验室资源共享意识在实验室资源建设过程中,真正树立起“共享而提高效率”的理念,使有限的资金建设最大、最好的实验室资源。为此,各部门必须加强沟通机制,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实验室的运作离不开后勤、教务、系部等各部门的合作与支持,需要增强部门间的合作沟通机制,这样才能使实验室资源共享工作顺利、稳定开展。建立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保障共享机制的落实(1)建立实验室场地的开放管理制度,大型实验设备管理制度;完善实验设备购置、使用、保养、维护等规章制度;完善实验人员考核制度,将实验室资源开放共享、设备利用率、实验课程资源建设等指标纳入年终绩效考核,有效的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8]。(2)建立共享有偿服务制度。为了使共享良性发展,必须建立共享有偿服务制度,对于超过正常工作量的劳动给予适当的工作量报酬,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3)深化实验师资队伍的制度改革,打破传统人才观,建立一个以学科建设、团队建设为主题的实验室师资共享新理念[9]。构建实验室资源共享平台实验室资源共享平台是为全校师生服务的实验资源共享平台,资源共享平台主要实现实验场地资源、实验设备资源、优秀实验课程资源、师资人力资源等信息,通过资源整合、更新共享等功能的综合管理,实现实验资源的信息化管理[10]。
实验室资源的共享与深化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不仅需要政策制度,引导各教学单位间充分重视并且落实资源的高效共享,而且需要各高校间加强合作,建立并且完善各高校间的资源共享机制。目前,我院实验室资源共享多数限制在学院内部,其规模较小、形式较单一,共享机制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我们认为,实验室资源的共享需要借鉴兄弟院校、国外高校的实践经验,积极拓展实验室资源共享的空间,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方位的资源共享模式,共同探讨共享效果及共享管理办法,推动我院实验室资源的科学发展。
篇4
高校的教室、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校舍等国有资产是学校的教育资源,也是高校完成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历史使命的物质保证,高校教育资源的安全完整、使用效益从战略上、根本上决定了学校安全与发展的态势。一个学校教育资源存量的大小、配置和利用的质量直接制约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因此,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战略目标一要预防、抑制资产流失;二要利用现有的资源创造新的资源。高校应树立绩效管理的观念,采取有效的管理程序,保证高校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推进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快速发展。
一、树立绩效管理观念,建立适合高校发展需要的国有资产新型的管理组织机制
(一)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的组织机构
当前不少高校没有设置专职的国有资产机构,多头管理现象普遍存在,缺乏统一的管理,导致学校国有资产购置、调拨、报损、报废等管理混乱无序,或虽然有法有章,但不切实可行,也只能流于形式。因此,高校应围绕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战略任务,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专职机构,机构的任务是对国有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等全过程进行统一管理,对各类资产进行整合,实行共享、有偿服务,以平衡记分卡为工具,对所有资产进行绩效评估;机构力量由仪器设备、房产、会计、经济、工程、医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各部门或业务单位根据学校绩效管理目标对所使用的资产制订绩效计划指标,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各业务单位资产运行进行绩效跟踪计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偏差,将部门的目标与学校的绩效目标挂钩、个人的目标与部门的目标挂钩,根据绩效评估结果进行奖罚,依靠科学合理、充实的组织管理结构对高校国有资产统一进行绩效管理。
(二)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机制
1.重视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在任何管理中,人是决定因素,国有资产的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国有资产的安全与使用效益,校内所有员工都在利用学校的资产完成教学、科研、管理等本职工作。因此,高校应从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人的创新性着手,通过培训与学习等提高人员的文化素质、合作协作能力、团队精神、技能、技术水平等,并将其作为国有资产绩效管理关键指标进行计测,使学校所有的员工都自觉遵守有关的规定并对所使用资产的维护、安全负责。
2.共享资产实行管理人员委派制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涉及财务、人事、设备、图书、房产、教学、科研、产业等各个部门,应在各资产使用部门设兼职资产管理员对本部门资产负管理责任,共享资产实行管理人员委派制,管理人员负责对有偿开放服务如仪器设备等的使用进行管理与维护,除教学使用仪器设备不收取机时费外,其他一律按规定收取费用,并上缴学校,作为弥补资源消耗与管理人员工资等的经费,同时要将管理的好坏与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挂钩。
3.建立国有资产管理责任机制
建立固定与流动相结合、定期轮岗、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管理人员责任制;建立以校长为总负责,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所使用、保管的资产负责,各岗位对所使用、保管的资产负责的全员参与的责任机制。
二、预防和抑制学校国有资产流失,保证学校资产的安全
高校的教育资源非常宝贵,为了提高办学效益应充分开发和利用,但决不允许流失。当前,高校国有资产的出售、出让、转让、对外捐赠、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报废报损处置、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随意性大,缺乏严格的审批手续和监督机制,给国有资产的流失留下缺口,而任何的惩罚都是亡羊补牢。只有构建一套具有较强操作性的预防和抑制学校国有资产流失的框架,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学校的利益,促进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一)建立和完善高校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规章制度
高校资产出售、出让、转让、对外捐赠、报废报损、货币性资产损失产等资产处置应严格执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暂行办法》的规定,并公开资产处置信息,国有资产处置的各项收入应按规定上缴学校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
1.建立资产出让、转让、出售等资产处置的管理制度
必须建立国有资产处置权限与责任制度,规范资产处置的管理。资产的出让、转让、出售、对外捐赠等必须按照国有资产产权管理的有关规定提出书面申请,说明处置的原因,经过资产管理部门按国有资产有关规定进行鉴定、评估,经相关部门共同审核,根据权限办理审批或向上级部门报批手续,通过报批后资产的转让、出售、对外捐赠等应取得资产接受方资产及财务部门的正规凭证。数额较大的资产出让、转让、出售应通过拍卖等市场竞价方式公开处置。
2.建立和完善不良资产的责任追究与核销管理规章制度
学校应建立不良资产责任追究与审计、审批核销管理的规章制度,并明确规定审核审批程序与权限。各种资产盘点短少、丢失、资产被盗等资产损失应当查明原因,追究相关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和行政责任,扣除追究相关责任人的经济责任的部分按规定审核报批程序进行核销;特殊情况如资产被盗应报公安部门立案侦查,及时取得处理结果和相关材料;资产毁损、过期报废应经管理部门相关人员会同技术人员现场共同鉴定,确认证明,坏账损失如债务人死亡确实无法还款应取得公安户籍机关的证明材料并经相关审核程序报批后核销;投资损失如企业破产并造成无法对被投资方继续追偿投资损失,应取得经法院判决被投资方破产的法律证明材料,经严格审核报批程序后核销,应建立严格的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的审批管理制度。
(二)建立人事调动资产、债务移交及离任资产债务审计规章制度
为了堵住人走物走债难清的资产流失漏洞,必须建立人事调动或离职资产、债务移交及离任资产债务审计规章制度,人事调动、离职必须先进行资产移交申报,再由相关部门查清所使用、管理的资产与经借、经批的债务,在有关负责人在场监交的情况下进行资产清点移交,对经借、经批的债务进行清偿或作出处理,将移交、处理结果交审计部门审查,再将审计结果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业务处理。
(三)建立出租、出借、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专项管理制度
高校不得用校内房产作为资本金向校办企业投资,校办企业使用校内房产、设备等应按租赁管理,签订租用或有偿使用协议。学校教学及日常公务必须用的资产原则上不得转为经营性资产,不需用或长期闲置的房产、场地、设备等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应在通过可行性效益性论证的基础上采取先评估后转入的办法,明确产权关系、有偿使用的办法,签订租用或有偿使用协议,明确经营单位按期向学校上缴租金或有偿使用费的办法及违约责任、履行确保学校转入的经营性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义务并接受学校的监督与考核。高校应成立资产管理公司,负责对出租、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经营管理,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一道安全防线,一方面对高校投入经营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负责;另一方面承担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与考核,确保高校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的责任。
(四)建立定期清产核资管理制度,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通过定期清产核资,将财务部门资产价值总账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资产账、资产管理部门资产账、卡与使用部门实物、卡进行核对,查清资产的安全情况、利用情况、新旧情况、分布情况、有无账存物无,有无接受捐赠不入账,有无设备闲置等,通过定期清产核资及时发现国有资产管理与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对国有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提高国有资产利用效益和管理水平。
三、积极开发及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学校国有资产利用效益
全国高校经过近几年的连续扩招,在校生规模比五年前翻了一番,靠财政拨款及学费收入远远不能满足办学投资的需求,一方面,办学教室、实验配套设施等严重紧缺,学校主要靠商业贷款筹集资金购置办学设施;另一方面,学校校舍、教室、仪器设备等利用率普遍低下,甚至存在浪费现象。其主要根源在于高校教室、仪器等设施归部门所有、小而全、各自为战,这种局面长期下去,将难以适应现代大学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也不利于高校多学科交叉组织的构建,不利于产生重大的科研成果和大师级的人才。因此处于办学转型期的高校要实现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功能,必须对各类资源进行整合、共享,开发使用价值,提高使用效益,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去创造新的资源; 必须探索教室、科研、实验、大型仪器设备、体育设施等共享开放、实现对社会有偿服务的新型管理制度,探索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及对内对外有偿服务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应设立独立于使用部门、隶属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实验中心、科研中心、体育中心等管理机构,利用校园网公开账目管理信息和资源管理信息。
(一)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有偿服务管理制度
为了合理利用学校资源,高校应挖掘潜力,开发闲置资源的利用效益,充分利用闲置资源进行对内、对外的有偿服务,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更好地发挥高校科学研究、对社会服务的功能,在保证教学使用的前提下,教室、仪器设备、体育设施、计算机中心、图书馆等应对外有偿开放。为了集中优质资源,应成立科研中心、实验中心等机构,实行资产用、管分开,建立教育资源对社会有偿服务收费管理制度及绩效评估机制,对社会有偿服务项目由国有资产部门委派专职管理人员进行统一管理,收入列入学校预算收入进行统一管理。为了实现资源共享、有偿服务绩效管理目标,必须实行管理人员责任制,管理责任人应对仪器设备每天的使用情况按使用人、使用用途、使用时间、使用前后仪器的完好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并签字负责,定期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报送各种仪器使用情况报表。
1.建立仪器设备共享、有偿服务管理制度,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益。为了防止重复购置,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益,适应校内校外科学研究及科技服务的需求,高校应建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有偿服务的规章制度。必须按照《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建立仪器设备收取机时费的规章制度;在保证教学使用的前提下,实行仪器设备专管共用、资源共享,对内对外有偿开放服务。除教学实验外,使用仪器设备应按规定到财务部门办完交费或转账手续后方可提供和使用。
2.建立教室、科研、实验、体育设施等对社会有偿服务管理制度。在保证教学使用的前提下,教室、实验室、计算机中心、动物中心、体育设施、图书馆应实行有偿开放服务,一方面实现对社会提供服务的功能;另一方面,取得效益收回成本,同时防止科技和社会发展加速资源淘汰导致浪费,有利于应对快速发展时代资源的更新换代。学校应根据市场价格和成本效益的原则确立收费标准,进行绩效管理,明确绩效奖罚措施。
(二)建立仪器设备等资产使用管理绩效评价制度
高校应建立贵重仪器设备等资产使用管理绩效评价制度,建立贵重仪器设备等资产使用效益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贵重仪器设备等资产使用效益指标根据相关的绩效目标进行评估,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社会效益,主要运用非财务指标评价与资源使用相关的教学实验的利用率、教学质量的提高、提高科研项目申报的成功率等,教学质量指标以全省平均水平为参照标准,如升学率、毕业率、就业率、通用考试通过率、毕业论文评优率等,科研水平提高指标如博士点流动站、博士点、硕士点、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增加数、科研各级别获奖增加数、科研论文数等;另一方面是经济利益,主要运用财务指标将投入和产出进行对比,投入包含购置费用、管理人员工资、维护保养费、维修费、使用的水电费等指标;产出包含直接使用费收入、科研拨款收入、与此相关的扩招增加学费收入、科研项目合作收入、其他特色服务收入、节约支出等。
(三)开发旧仪器、设备等的利用价值
对经财产盘点确认已经闲置的旧仪器设备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对实物进行严格检验、测试,对有利用价值的进行利用,对有修复价值的进行修复,通过改造、安装新配件升级的办法增强旧仪器设备的使用功能和使用效率,尽量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最大限度地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益。
篇5
关键词 实验基地 建设 提升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4.6 文献标识码:A
The Promotion of Finance Experimental Bases for Teaching and Research
GAO Yulian
(Guang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Institute of Industry & Commerc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850)
Abstract Along with a number of well-known enterprises take the action of large projects have been started. The demand for talented in accounting industry of Guangdong province will also further expanded. Advanced manufacturing and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especially the SMEs in the business field , which on the top in Guangdong area, there will be a large number of demand with pioneering consciousness, innovative spirit and good professional ethics, master the modern accounting, financial management, basic theory and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and operation skills, and then having strong ability of accounting business process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ability, in the field of accounting and high-end technical. Building simulation laboratory, and make the research tool and data resources are more abundant, Provide the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for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it is very urgent.
Key words experimental base; construction; promotion; innovation
1 财经类实验基地建设的目的
1.1 促进科研产出和教学创新,提升整体办学实力
财经类实验基地建设为具备国际标准、专业精准的财会、银行研究数据库,为教师和学生进行银行、财经行业的学术问题研究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有助于提高学校学术成果的产出,提升学校的整体科研能力。财经类实验基地凝练了优质实验教学软件、研究资源和先进的硬件仿真环境,打造财会、金融高仿真的实验环境和研究平台,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学术素养及教学水平,建立起一支具备高科研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的师资团队,为教师进行财会、金融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培养本科、专科等多层次人才教学模式提供了实验环境。
1.2 提高培养多层次人才的实力
打造仿真型实验室,并且丰富实验室的研究工具和数据资源,为进行本科、专科等多层次人才培养提供教学和实验环境。实验室贴近实际的模拟、虚拟、仿真实验环境,将实验中心各类资源有机地与业界真实业务系统结合,使学生所学更接近于现实和服务于社会,提高适应性和就业能力。并且,学生在对银行、财会各种业务熟练之后,教师可以有一个平台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学习,为进行本科人才培养提供环境。实验室分为四个实验室,分别为模拟银行实验室、会计应用技术实验室、会计综合实验室、仿真财务服务公司。各个实验室不仅囊括了会计、金融等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实验资源,而且还涉及到与财会相关的银行、工商、税务等业务。这四个实验室的资源是能够被整合起来实现业务上的流通,建立全面的财会教育资源体系,提高学生财会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素质。财经类实验基地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和市场业界一样的工具和分析思维,不仅能够培养具备实务操作的技能型人才,还能培养具备综合应用能力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 建设财经类实验基地的必要性
为主动适应国家和珠三角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立足地方创特色,坚定不移抓内涵建设,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龙头,带动相关专业协调发展,为珠三角地区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建设财经类实验基地力求将学科建设、人才建设与科技发展统一起来,充分集成、整合和扩大资源优势,在一个更广阔、更大规模、更高层次和水平上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财经实验中心,以拓展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对外合作四个方面的竞争实力和创新水平。
财经类实验基地是进行实验教学的基础,也是开展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平台,会计、金融等专业都是对实务操作要求很高的,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能满足会计、金融实务操作,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实验平台,学生对于书本的实务操作缺乏感性认识,将无法很快适应社会就业岗位。而实验室的仿真度越高,功能越完整,就越能帮助学生具备更强的会计、金融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素质,更快地与市场对接。因此,建立一个功能全面、高仿真的实验平台十分必要。
目前,大多实验室只是侧重于部分专业,难以形成一个跨学科的综合实验平台。因此,通过建设会计、金融方面的财经类实验基地来带动和促进其他专业实验室功能的发展。财经类实验基地建设为未来能拓展到工商管理、物流、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大范围的链接式ERP留有未来可内嵌的相关新软件、硬件的系统接入口。希望未来能够通过功能不断的完善,逐步实现“一个平台,多层应用”,最终实现不但能够服务于会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同时也可以拓展到工商管理、物流、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专业实践教学,实现资源共通、共享,以及一个平台高效联动所有的资源。让学生在通过ERP熟悉和模拟企业内部的生产、采购、财务、仓储、营销、行政等关键性部门及岗位的实际运作流程的同时,也能进行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与银行、工商、税务、海关、物流、保险、采购及销售等单位之间的实操训练。
3 财经类实验基地建成后将承担的主要任务
3.1 实战会计、金融人才培养基地
建立会计、金融综合实验基地,充分利用先进的仿真或者全真实验软件,结合教学计划开设符合市场需要的各项实验课程,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去理解理论知识,激发其创新思维和培养合作精神,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3.2 创新教学改革实验基地
整合全校会计、金融等领域的师资力量,在中心框架下利用实验室的平台条件,进行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和教学结构的改革创新,尤其是教学结构创新,即教师、学生、教材和实验室的有机结合而成的结构创新。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打破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模式,构建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可以帮助学校成为教学改革的示范性基地,增强学校在区域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3.3 科学研究产出基地
秉承学院“注重教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方针,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围绕区域财经、金融问题的理论和实践开展研究,并以科研的提高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升办学层次与在区域的学术影响力,为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对外开放职业培训和活动运作基地
实验室的软件架构直接源于市场需求,保证了技能培训和市场需求的无缝连接。利用原有的师资力量,在开放性的实验室平台上,对外开设考证课程和技能培训课程。考证课程如会计从业资格课程、银行从业资格课程等,对外培训课程如会计工作技能课程、银行入职人员培训课程、保险工作技能课程等。通过一系列的培训课程的运作,可以实现实验室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还能够以实验室为平台进行一些大赛的举办,让学生把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促进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所学知识。
4 财经类实验基地建成后的运作管理方式
财经类实验基地“以学生为中心”实施“全方位开放运行”,完善管理制度,完善考评办法,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实施经费保障,以确保实验室的良性运行。
4.1 实验教学开放运行情况良好
基于“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要求,实验室制度保障措施得力、全方位多角度地组织实验教学、开放运行。在每学期开始之际,按照培养计划做出详细的实验安排。对计划实验,按指定实践制定的地点进行;对开放性实验,学生可以自拟题目进行,实验室安排教师现场指导;对预约试验,按选课要求,在网上公布实验项目,学生在网上预约登记。同时,根据学生的具体要求,进行合理调整,在时间、场地、设备及指导教师的配置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以保证实验室教学工作的良好有序运行。
实验室全方位多角度地开放实验教学,对内面向全校师生,对外面向社会和兄弟院校。保障措施落实得力,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运行情况良好。
4.2 管理制度规范化、人性化,以学生为本
为保证实验室科学有效规范地运行,应在已有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实验教学评价办法科学合理,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和改革创新。实验室教师的考评统一纳入考评机制,但根据实验教学特点,制定了相关考评办法,主要包括“量”和“质”两个方面。
其一,教学工作量的考评。根据不同职称确定了不同的最低教学工作量,包括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学。
其二,其它工作量考评。包括、参与实验教学改革项目、参与科研工作量、指导大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等。
其三,教师工作“质”的考评。主要根据教学效果的评价、科研与教学获奖、论文检索等进行奖励。其中,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与理论课程一样,实行学生评教与专家评教综合评价体制,评价结果直接与教师的课时酬金挂钩。
对于实验教学评价,采用了学生评和督导组、专家组综合评价的办法。对于实验教学及其改革工作突出的教师,加大了奖励力度,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和改革创新。
4.3 运行保障
一方面,实验室要加强管理工作,制定一系列实验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检查,各个学期均安排对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工作。另一方面,保证实验室与实验教学的正常运行,学校每年给予实验室耗材费、维建费等运行经费。
5 拟建实验室的效益预测
该项目建成后,能为会计、会计电算化、金融管理与实务等专业提供实际操作实验授课平台,提高教学创新能力,并且能够容纳和开展的实验教学课程将会明显增加,能够满足实验室教学开展的人数也会增加,这将会提高教学质量;能给予学生全方位、多功能的课后实验环节,这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学生在学校就能够无风险、无成本地体验真实的财会、金融业的工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就业竞争力;实验室开设模拟银行多项服务、提供财务类模拟模块、保险、税务、审计等模拟实验服务,实验室还可为学生提供金融、财会模拟比赛的项目,有利于实现学生专业实践操作技能与与社会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此外,实验室的建成,不但为财会、金融相关专业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科研提供实验条件和场所,还将为相关学科教师及其他科研人员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服务与(下转第101页)(上接第56页)支撑。有助于学院的教、学、研得到整体实力的提高,扩大学院和学校在区域乃至于全国的影响力。
该项目建成后,在承担实验教学环节和科学研究的同时,还能配合学院相关课外科技活动和普及活动,以贯彻落实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实践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改革,如参与“赢在新起点”银行技能大赛赛、财会技能大赛等。
由于实验室的环境仿真,实验室的软件资源与业界相同,为此在利用实验室的先进资源和学院在教育方面的优势,联合社会有实力的实务机构、信息技术公司、政府机构、科研院校等进行对外的实验课程、岗前培训、认证考试培训等活动,借此来产生经济收入,实现实验室的经济效益,变“消耗型”为“经营型”实验室。如利用学院师资或者邀请名校名师,运用实验室的软件、数据库等工具和信息资源、开展会计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等各类专业认证培训。也可以建立以实验室来作为岗前培训基地,邀请实务界专家,通过学费制,以岗位技能培训、现场观摩、实习、职业素质培养等方式,针对不同学员的需求开展新人岗前培训。
参考文献
[1] 孙昊.高等院校经管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天津: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12).
[2] 赖燕玲.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高学科建设水平[J].北京: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6).
[3] 万长建,姚菊香.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精细化研究[J].北京: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
[4] 刘丽娜,刘向举.浅析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科技信息,2011(35).
[5] 朱娟蓉.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四川: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2).
篇6
我国国立科研机构每年产出大量的科研成果,但是对这些科研成果及相应知识产权的管理状况却不尽人意。在调查我国国立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借鉴国际著名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管理举措,为完善我国国立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提出对策和建议。
1我国国立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情况
目前,我国国立科研机构设置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主要采取了挂靠式和独立式两种管理模式。挂靠模式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一般都挂靠在科技主管部门内,没有专门的知识产权办公室或专业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一般管理科研成果的奖励、鉴定等,并在原有管理模式之下兼管知识产权管理。独立模式是成立专职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配备必要的设备和一定的经费,并确定一定数量的专业管理人员。智力成果的产生及知识产权的形成、转移、许可和转化都由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来统一管理。
笔者对我国64个国立科研机构的调查显示,设有专职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单位有7个,占总数的11%左右;由科技部门(如科研开发处、科技处、计划财务处、科技投资管理处等)管理的46个,约占总数的73%;由外事部门兼管的4个,占6%;由科技部门和外事部门共管的3个,占4%;由其他部门兼管的4个,占6%。关于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配备,在被调查的科研院所中,配备专职管理人员的有5个,占8%;配备兼职人员的单位有42家,占66%;个别单位既有专职人员,又有兼职人员,专兼职人员都没有的单位有17家,占总数的26%。有许多知识产权工作量大、面广、任务艰巨的科研机构也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专职的管理人员。根据访谈中了解的情况,目前许多科研机构所从事的知识产权工作都是停留在专利统计、奖励申报和审查等流程性、事务性的管理层面。知识产权管理兼职人员往往未经专门学习和培训,缺乏工作经验,并且常因人员变动而难以保证。
1.2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
根据笔者调查,在64家国立科研单位中,制定了知识产权管理内部规章制度的有20家,占31%,这说明,有2/3以上的调研对象正在建立或根本没有建立单位内部知识产权规章制度。根据对科研机构的管理制度所做的具体调研,除了少数知识产权工作开展较好的科研机构制定了知识产权管理规章制度,且内容比较全面之外,其他绝大多数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制度本身存在很多问题,如制度建设滞后、修订不及时、偏重知识产权的申请和授权等。以某科研机构为例,其关于科技成果的管理制度,基本上都是20世纪90年代末制定的,部分内容亟待更新。
1.3知识产权管理激励机制
1.3.1经费支持知识产权机构健全的科研机构每年都有一笔经费(大约在10万至30万元),用于申请国内专利以及维持专利所需的年费。一般课题组支付专利申请费,科研机构支付维持费。有的研究院所每3年进行一次专利评审,如果某专利有效益,则继续支付专利维持费,否则研究院所就不再支付专利维持费了。根据调研结果,在对专利申请的激励方面,64个参与调研的国立科研机构中有48个制定了支持专利申请的经费补助政策,并且政策的规定比较具体,操作性强,基本上的得到了落实。
1.3.2科技奖励在对科研人员的奖励(主要是专利法规定的针对获得专利授权的奖励)方面,调研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的科研机构对科研人员获得知识产权都进行了奖励,一般是针对不同的成果方式事先制定不同的奖励标准,并定期兑现。
1.3.3利益分配在知识产权利用(主要是专利的实施)过程中,科研机构通过对知识产权的转让或许可使用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这部分报酬一般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在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之间进行分配,不同单位有不同的规定。但是,关于支付科研人员专利实施报酬方面不容乐观。许多科研机构都没有落实对科研人员报酬的支付,只有少数科研机构以变通的方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支付。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家相关法律规范的缺失;另一方面也不能排除资金限制和部分科研机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4我国国立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1.4.1知识产权管理意识偏颇我国国立科研机构在知识产权管理中呈现重数量、轻质量,重申请、轻利用的特点。之所以重视知识产权,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科学论文和专利数量正在成为科研人员升职、晋级、评聘的关键要素,也成为科研机构彰显其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出现了科研人员为求数量而将一些市场前景不明,价值不大的成果申报专利,或者将一个专利分拆成多个专利的情况。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国立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专利统计、奖励申报和评审等事务性工作方面,而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利用和产业化等知识产权管理下游阶段的工作还远没有提上日程,导致我国专利技术应用转化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从整体上来说影响了我国的科技竞争力。这些简单化的认识曲解了知识产权制度的社会意义。
1.4.2缺乏专职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专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目前我国国立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管理通常属于科技处的职能,科技处工作内容繁多,对知识产权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这就使知识产权工作往往局限在成果管理的工作层面,缺乏对知识产权的申请、保护和利用上中下游管理工作进行有机结合的统筹考虑,难以进行全过程的管理。此外,负责知识产权管理的工作人员中很多都没有法律背景,也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难以实现知识产权的高层次管理。
1.4.3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健全根据上文对国立科研机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情况所作调查,目前2/3以上的科研机构还没有形成规范的内部知识产权管理规章制度。而在已经制定规章制度的科研机构中,除了少数几个单位制度建设比较成熟、可操作性强之外,其他绝大多数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制度本身也存在诸多问题,有待完善。
2国外著名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管理策略
2.1德国马普学会(MPG)
马普学会(TheMax-Planek—Gesellschaft,MPG)是德国也是国际知名的综合性学术科研机构,成立于1948年,旨在推动科学领域的研究,下设80个科研机构和一些临时研究中心。
MPG在众多研究计划中积累了相当多的研发成果,其中不乏有商业价值者。因此,MPG在1970年设立了马普学会专利办公室,后转制为嘉兴创新公司(GarchingInnovationGmbH,GI),负责对研发成果的管理和知识产权的应用。
GI的工作人员包括科学家、经济和法律专家以及专利工作人员,主要任务是:向研究所提供知识产权应用方面的信息;向科学家提供知识产权方面的建议;评估发明人的知识产权及其商业价值;聘请专利律师确定专利申请范围、谈判专利许可和优先协议;引导发明人与企业合作;在评价发明人思路、风险基金申报、支持的获取等方面给予指导;在知识产权应用过程中提供数据库、保护期限、商业利益划分、会谈和发明人联系方面的帮助等。
GI非常重视专利申请的审查与评价,认为专利申请的审查有利于对专利转化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审查,从而可以促进专利的后期转化,同时也有利于对非专利信息和专利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并借此判断专利是否能反映技术发展的趋势。GI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仅提高了MPG的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而且通过专利技术许可和创办新公司等方式加快了专利技术的产业化过程,实现了专利技术的经济效益。
2.2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entreNationaldelaRecher—cheScientifique,CNRS)成立于1939年,是欧洲最大的基础研究机构,下辖7个学部和2个国家研究所。
1992年,CNRS协同其他国家科研机构成立了法国科学发明和转化公司(FISTS.A),作为管理其科研成果的专门机构。FISTL6j的服务包括:评价和选择创新项目、制定和执行保护战略,并将新技术进行直接的或在线的产业合作研究、资金注入和技术转化合同谈判、帮助发现和管理初创企业等。
CNRS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知识产权的应用,包括:①制定创新法(InnovationLaw,1999),以此来鼓励研究人员成为企业家,并通过孵化器和其他鼓励措施对其进行支持;②建立信息中心,促进实验室研究信息的传递,鼓励向缺乏研发能力的中小企业进行技术转让;③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对科技人员与产业界的合同关系、知识产权管理和其他相关培训来增强实验室创新成果向私营部门的转化应用。
2.3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NIH)是世界上最大的医学研究及资助机构,成立于1938年,目前共拥有27个研究所及研究中心。
NIH非常重视科技成果的管理和转化,专门成立了技术转让办公室(TheOffice0fTechnologyTransfer,OTT),对NIH的发明资产进行评价、保护、监控和管理。OTT的职责包括对每个研究项目进行评估、跟踪和管理,监督专利实施、谈判、许可证合同,提供合作研究和开发合同(cRADAS)政策回顾等。
在NIH中,OTr占有重要地位,直接受NIH主任管辖。OTT的办公室虽然设在NIH总部,但实际上所有的运作却是渗透到NIH每一个组成机构之中。OTr在NIH的每一个机构和研究中心都设有“技术发展协调员”,负责与具体项目科学家进行联系,了解项目情况。为了促进技术转让,OTr在美国的许多大学都设有自己的技术转让办公室,如加州大学、马里兰大学、华盛顿大学等。技术转让成功后,OTT会给予大学一定比例的许可费收益。
在经费支持方面,与马普学会各研究所承担专利申请费用不同,NII-I的专利中请费用不需研发机构承担,而是由OTT统一负责,而且对于任何有商业应用价值的产品,OTr都会尽力促进其商业化运作。另外,为促进研发机构的成果产出,OTT还规定,成功实现技术转让后将技术转让费的15%或25%返还给技术研发机构,但不得超过15万美元。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国际著名科研机构非常重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都设立了独立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这些机构逐渐发展演化成专职的知识产权管理公司,配备了具有多种学科和知识背景的管理人才。一方面对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产出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知识产权保护方式;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的商业和产业转化与利用,促进先进科技在各创新单元之间的流动,既实现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也发挥了知识产权的价值。
3完善我国国立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的对策建议
3.1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管理意识
要积极开展对科研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一方面要明确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价值观。政策制定者也要从有利于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的角度来制定政策,引导科研机构以更加合理的方式来评价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在机构科技评估和人员竞聘中所发挥的作用。
3.2加快建立专职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是知识产权管理的“作战部”、“参谋部”和“后勤部”,设立专职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和资金从整体上规划和组织知识产权的创造、申请、保护和利用的全过程,有利于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使其集中精力专职服务于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3.3实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从业资格证书制度
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直接决定了知识产权管理水平的高低。随着科技发展和新型科研合作方式的形成,科技成果产出和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将变得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在全球研发网络背景下,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可能会涉及多国利益,因此要求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不仅要具有法律背景和相关专业技术知识,还要能够灵活处理涉外知识产权事务。实行从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利于培养更高层次的综合型知识产权管理人才。
3.4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对知识产权的有效管理依赖于合理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应该包括以下方面:科技成果登记制度;评估、选择申请专利的种类及保护方式的制度;科技成果及专利资助和奖励制度;知识产权质量评估制度;科技保密制度;对职工调入和离职人员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协议制度;职工离职后的竞业限制制度等。此外,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应该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操作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
3.5为知识产权管理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知识产权管理费用主要包括专利申请费、审查费、维持费和费以及对专利申请人和单位的奖励费用和用于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办公费用等。充裕的知识产权管理资金能够激发科研人员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热情和积极性,保障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篇7
目前普遍存在的现状是,由于学校实验用场地、资金等因素限制,传统实验室建设往往投入较大,大部分经费花在购买实验教具之上,从传统的经典实验到不断变化的创新性实验,实验教具越来越多,投入也越来越大,设备管理也越来越不方便;而且传统的实验室不能保证实验分组中每一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更多是协助或观看实验,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之上,如果能精确并简化数据记录采集过程,简化单一重复的数据处理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自己进行至少一次的实验操作。
为满足新课改理科教学的要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为目的,数字化探究实验室应运而生,利用数字化实验设备,通过简单的手段获得精确的实验结果,同时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节省课堂学时;先进的数字化采集手段,将很多物理量如磁场、光强等从原来的定性观察变为定量记录,能同时记录多个动态的物理量,进行协同分析比较,将难以开展的实验变为可能,更好地阐述原理,加深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笔者以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南京三中)多功能科学馆的建设为例,简单阐述数字实验室建设的标准。
一、南京三中科学馆改造方案的提出
南京三中科学馆始建于1996年,占地面积92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4200平方米。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原南京三中科学馆的各项功能已逐渐不能适应学校教育教学的需求。为了达到新课程方案的标准以及新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学校于2006年启动了科学馆改造方案的论证。
改造方案先后几易其稿。前期实地考察了南京外国语学校、中华中学两所学校的数字化实验室,学习他们在这方面的优秀经验;然后广泛吸收了校内教职工各种合理建议并请各方面的专家会诊把脉、出谋划策,最终形成了具有南京三色的科学馆――集数字实验(实践)室和网络多媒体应用室为一体的全新科学馆,如图1。本次改造,土建和装潢部分投资300多万元。工程由农业部南京设计院设计,相关建设公司提供设备并负责该项目的施工建设。
经过改造后的科学馆成为一座崭新的集理化生常规实验室、理化生数字化实验室、信息技术教室、通用技术实践室、阶梯教室、电视台、天文台、网络中心和图书馆为一体的多功能建筑。新的南京三中科学馆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服务的多功能的核心建筑,如图2、图3所示。
二、科学馆改造的具体工程实施
在科学馆改造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一切遵循科学合理、长远发展的观念,坚持对师生负责和节能环保的原则来进行,坚持每一步都做到规范、严谨,重视质量保证。科学馆改造工程由三大部分组成。
一是土建、水电改造:对原建筑物外立面装修、内墙重新粉刷、局部吊顶和更换门窗,包括对三中电视台进行了重新装潢。重做了屋顶防水层和楼内卫生间,封闭外走廊、内走廊两侧,新增了安全玻璃低窗,有效解决了原楼内各处的渗漏和采光问题。根据建设新规范要求,更新了楼内的供水和供电系统,满足了科学馆对水电的需求,提高了室内照明等级,改善了楼内消防系统。在施工中安装了室内空调管桥架,使空调可以较隐蔽地安装在楼顶和一楼地面上,有效解决了建筑物外墙的空调瘤和安全问题。通过改造科学馆新增了一个可容纳约200人的阶梯教室、2个理化生数字化实验室和3个通用技术实践室,满足了新课改的教学需要,如图4所示。
二是弱电改造:科学馆是学校的神经中枢,在改造中全面排放了网络、电视、电话、广播、安防等各种弱电管线并预留了课堂实录系统的管线,如图5、图6所示。
三是设备更新:全面更新了理化生实验室的桌椅橱柜,新增了1个生化数字化实验室、1个物理数字化实验室和3个通用技术实践室的全套装备,各个实验室安装了白板和短焦投影仪,在阶梯教室和数字化实验室还安装了电子白板,使教师上课告别了黑板和粉笔。
科学馆的改造是在资金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南京市教育局洪伟局长两次带领市、区教育局的同志到学校开会,协调各种矛盾,在改建资金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并对科学馆的改建方案提出指导性意见。洪局长还特别强调“三中科学馆的改建不仅起点要高,更要注重质量和规范”。南京市教育局、白下区政府和白下区教育局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施工单位和设备供货单位也给予了最大的优惠和宝贵的捐赠。
现在科学馆的改造工程虽已基本结束,但还有很多的事要做,继续争取上级和各方的支持进一步完成数学数字化实验室、电视台、课堂实录系统等设备的采购,继续完成对生物标本展厅和通用技术展厅的设计和布展。从而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科学馆的功能和作用,为提升南京三中的教育教学水平提供现代科技的平台。
三、科学馆建成后的管理与成效
建成后的南京三中科学馆,到目前为止,先后承担了“南京市初中学生劳动与技术作品制作竞赛”“南京市通用技术基本功大赛”“南京市信息技术基本功大赛”等市区级各学科教研活动,另外还多次接待了国际交流学校及省内外各教育代表团的参观与考察。
科学馆设立实验员集中办公制度,实验室管理人员树立服务意识,强化管理出效益,日常规范化管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全部上墙。在传统的纸质管理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发展电子化网络管理,各种场馆的应用、预约,各种设施设备的维护、保修等都已经实现了网络管理(如图7),从而提高了办公效率,保证了教育技术装备为一线教师服务的实效性。
“十五”期间,我们先后利用科学馆先进设施设备完成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普通高中选修课Ⅱ课程开发与实验研究”、中央电化教育馆“高中课程改革中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研究”以及市级课题“中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创新系列研究”“运用网络教学,提高中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等。其中“高中课程改革中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研究”获得国家级三等奖;“运用网络教学,提高中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获得江苏省二等奖。
四、建设数字化实验室的必要性阐述
数字化实验室的建设是将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过程科学地融合在一起,来营造一种新型互动式的教学环境。通过数字化实验系统的应用,目的是完善现有实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掌握一种新的科学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功能一:完善物理、生化实验教学的方式。实验教学是理科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量的数字化实验仪器与手段已不断应用于新教材的实验教学,
使传统物理、生化实验室无法完成或者完成不好的实验得到了很好的改进。
功能二:实时实验、省时省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室的基本构成为:“力、热、声、光、电”等系列传感器+生化系列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分析显示+网络系统。数字化仪器具备“实时实验”功能,收集的是实验真实数据,学生能即时看到实验结果。数据收集、处理和图线描绘由计算分析显示+网络系统完成,因此教学中师生们可以从数据读取、记录、公式运算和图线描绘等繁琐的事情中解放出来,为完成学习方式的改变与多样化,扶植学生的自主探究钻研,进行广泛的体验、合作和交流提供了大量时间。学生数字化实验能力的提升,利用实时实验所节省的时间,可以对物理景象、生化现象和规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从而提高学习过程的质量。
功能三: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拓展性学习的广泛开展提供有利条件,促进学生探究精神和探究性思维的发展。
五、数字化实验室的建设标准简述
数字化物理、生化实验室整体设计思路应体现:科学性、创新性、开放性与先进性。实验室内应提供良好的设备安装及运行环境,避免设备在恶劣的环境中运行,这既有利于提高设备系统的无故障运行时间,也会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良好的环境还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根据南京三中的建设经验,简要谈一下数字化实验室基础装备的一般规格要求:
1.桌椅
打破传统双人式的桌椅模式,可以根据教室的大小及环境,采用4人桌的设计;桌椅材质的选择质量牢固、绿色环保、方便打扫;桌面材质的选择要做到耐磨、耐热、耐腐蚀;桌椅的颜色要合理搭配,营造安静、愉悦、创意的实验氛围。
2.地面
使用抗静电地板(改建),地面清爽、整齐美观、经久耐用、性价比高、方便打扫。
3.墙面
墙面的设置,充分利用了空间,制作成文化墙,让其包含有现代信息技术和探究性实验的文化元素。具备感染力,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与常规实验结合的认识度。墙上布置探究实验发展史、各类设备的图片介绍、主流信息、实验程序图等。
4.照明
实验室采用自然光及辅助照明,操作台面的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7,室内无可见眩光,有良好的照明度。外墙窗户装有厚窗帘,避免阳光直接照射设备。
5.空调与通风设备
(1)室内温度:因设备而异,通常的要求为5~40℃。一般情况下,应保证网络设备运行在18℃~22℃的室温环境下。
(2)室内湿度:因设备而异,一般为20%~80%,不结露。
(3)实验室需要安装必要的空调设备和通风设备。保证实现以上提到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实验室内部还应保持空气清洁,人员出入时应换拖鞋或鞋套,同时,空调设备和通风设备应具备空气净化功能。
6.安全措施
配备防火、防潮、防盗等设施。用电负荷应留有余地,按规范设强、弱电线,分组铺设强电,教师一路,学生至少3路,确保启动电流冲击,空调专线铺设,安装漏电过载保护器和可靠的接地保护。至少有一处供水和排水设施。
7.数字化实验室学生实验桌应供电到桌,教师演示台有电源总控制设备,集中控制学生实验电源,配有触电保护器。计算机电源插座固定(或嵌)在实验桌内部。实验室配置网络交换设备及信息口若干,实验室配备数字化多媒体投影设备(计算机、数码投影机、视频展台和交互式电子白板、音响系统)。
8.实验室相关的设施(水、电、气、网络)采取隐埋式,电线切勿外露。
篇8
一、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现状
鉴于近几年日益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我国安全工程学科得到了迅速发展。截至2014年,全国共有150余所高校开设了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大多设置在能源矿业、石油化工、土木建筑、交通运输等行业特色鲜明的工科类院校,且多数高校为省属院校(见图1),主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或特定行业需求培养安全类专业人才。实验教学作为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实践环节,不断受到各个高校的重视。例如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建议各院校应基于自身优势、经费和学生就业方向等条件设置实验课程;南京工业大学从本科专业教育认证及国家对注册安全工程师知识结构的要求出发,提出了工业安全方向的实验课程设置及具体实验教学内容;中南大学建议应加强安全工程专业综合性、设计性及研究创新性实验的开设。鉴于安全学科的交叉特性与办学基础薄弱的现状,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实验教学条件差,仪器配备不足。安全工程作为一个新兴专业,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许多高校都是在最近几年才新开办该专业,可能面临实验经费严重不足的困境,从而导致实验仪器数量偏少、实验设备不能及时更新、实验空间有限等问题。尽管部分高校科研经费充足,但主要是用于科研实验平台建设,而非本科教学。2.实验教学模式陈旧,过度依附理论课程。许多高校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验,仅仅将实验教学视为完成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大部分专业实验仍以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为主,缺少独立设计、综合分析的训练过程,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外,部分实验内容分散,各环节相互独立,缺少有机联系。3.实验考核不严谨,学生积极性差。实验成绩评定主要依据实验报告质量,未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不能如实反映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由于许多实验实行分组操作,导致部分学生不能亲手实验与独立思考。4.实验课时有限,开放性实验偏少。大部分高校主要依据教学大纲设定专业实验教学课时及内容;学生课外科研活动普及率较低,成效不显著;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尚未形成体系,学生实践的时间和机会有限,影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训练。5.实验师资队伍相对薄弱。从事本专业实验教学的教师学历普遍偏低,甚至专业不对口;一部分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的教师在本实验岗位工作时间不长,就会通过各种办法调换岗位,这也导致了实验师资极不稳定。6.实验室管理欠规范。实验室用房与配套设施未及时更新,陈旧落后,学校的安全设施投入不足;部分实验员工未严格执行实验室管理制度,或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健全;学生实验前的安全意识较薄弱,操作中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
二、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福州大学是福建省与教育部共建的“211工程”重点大学,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确立走区域特色、创业型强校之路的高校。福建省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域”的主体,拥有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建筑建材、林业、水产业等五大支柱产业。因此,福州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主要采用“通才式教育”的培养模式,即要求毕业生掌握适用于各个行业的通用安全科学理论和实务处理方法,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12]针对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校积极借鉴其他专业的实验教学经验,紧密围绕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培养本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本校依托公共实验室、专业实验室、教师科研项目、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四大平台,拟采取“自主实验、团队协作、教师指导”协同运作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根据实验性质将实验教学内容区分为基础认识型、实践技能型、综合设计型、科研创新型四个层次;[4]结合福建省地方经济的发展特点,重点建设人机工程实验室、安全检测实验室、火灾爆炸实验室、模拟仿真实验室。新构建的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见图2。
(一)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实验室作为高校开展实验教学的主要场所,为提高大学生的实践与科研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本校的大学物理实验室、普通化学实验室、电工实验室、机电实践中心、现代测试中心等资源可以作为本专业学生的公共实验平台。其中,福州大学现代测试中心购置了大批先进的仪器设备,是全省仪器设备最齐全、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大型精密仪器公共服务基地,可从事物理、化学、材料、安全、环保、机械、电子技术等多学科的研究和测试工作,具备多方面综合测试分析的能力。我们鼓励本专业学生通过定期申请该中心的共享基金,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本专业结合福建省事故多发的区域性特点,依托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动计划、2011协同创新中心、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校级重点学科等专项经费重点建设四大专业实验平台(见表1),并结合本专业的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安全工程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此外,本专业部分教师以各自的科研项目为依托,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中。目前,福州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已经在紫金矿业集团、中海福建天然气有限公司、福建省防雷中心、福州市城市地铁有限公司、福建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闽侯县消防大队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可以借助诸类平台进一步开展综合性、研究性实验教学。基于学校公共实验室、专业实验室、教师科研项目、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四大平台,本专业将采取自主实验、团队协作、教师指导的协同模式开展相应的实验教学。[4]自主性指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兴趣选择实验项目,自主设计、实施、分析数据,不受实验课时限制;团队合作指学生可以自由组建一个项目小组分工合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此外,学生还可以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参加各类物理实验竞赛、材料创新大赛、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结构设计竞赛、安全实践创新作品大赛等。
(二)实验教学内容安全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内容可依据其性质分为基础认识型、技能操作型、综合设计型、科研创新型四个层次。基础认识型实验旨在规范学生的基本实验行为,加深专业认识。如让大一学生深入专业实验室参观,通过演示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通风系统模型等,让学生对安全工程的专业方向有一个全面了解。技能操作型实验是为了强化专业知识理解和培养基本的实验技能、动手能力,一般在专业课程学习之后开展。主要包括人机工程实验、工业通风与除尘实验、火灾爆炸实验、安全检测实验、电气安全实验、地下工程安全防治实验等。综合设计型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处理工程和前沿课题中的安全科学问题。科研创新型实验是本专业实验教学的核心。学生可以自发组成项目研究小组,围绕各类竞赛活动、各类创新实验项目和教师科研课题,通过检索文献、搭建实验平台、分析数据等,主动进行实践训练和科学探索。
(三)开放式实验教学环境开放式实验教学对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基础作用已被教育界所公认,其对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把握学科前沿等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各高校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开放性实验室不仅可以用作学生备赛的训练场,而且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学生借助该平台选定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备,拟定实验方案,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指导老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实验室开放、实验资料查阅、实验问题解答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给学生创造了一个研究型的学习环境。本专业已从福建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动计划”中提取了专项经费作为实验室开放的专门基金,用于支付开放实验耗材、小型设备维修及开放工作量补贴等开放运行所需费用,进一步完善了实验室开放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开放项目的具体实施、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安排落实、开放基金的使用与管理等。此外,我们拟建立专门的网络实验教学平台,推进实验课程网络化建设,以便于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借助网络进行实验项目的预约、答疑。
(四)实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离不开实验师资队伍的建设。本专业正在尝试采取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方式,从大型企业、科研院所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安全工程师兼职本专业的实验教学,以提高实验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鼓励一些在职实验教师前往兄弟院校学习深造,在职称评聘、岗位定级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稳定和提高现有实验员工的质量。
(五)实验安全管理本专业实验内容较多,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火灾爆炸、中毒窒息、触电、微生物感染、化学腐蚀、物理伤害等多种类型的事故。此外,开放性实验不受时间限制,实验对象的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实验内容不确定等,使得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因此,我们有必要构建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涵盖组织机构、制度保障、宣传教育、安全检查、技术防范、应急预案等建设内容。
三、结论
篇9
2003年是深圳研究生院发展建设中最为关键的一年,也是走上正规化办学道路的第一年。根据建院三步走的发展建设战略以及年度工作计划,2003年处于第二个发展阶段,即“初期建设阶段”。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初步建立学科体系,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提供一个初步的平台。在过去的一年里,全院师生员工在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战胜了非典,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颇具显示度的成果。使学院的发展全面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我们现在有了属于自己的美丽的校园;我们有了初具规模的学生队伍和教师队伍;我们有了精干的管理队伍;我们有了全新的办学理念,探索并实践了新的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我们了初步完整的管理体系;我们经受了办学初期各种困难和挑战的严峻考验;我们满怀信心开始迈上了正规化办学的道路。
1.学生培养喜获丰收
我们继续努力探索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并且严格按照学校的培养标准和规格,对学生的学位论文进行了中期检查。在此基础上本着“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强化了责任教师的作用,加强了中后期学生的指导,特别是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同企业副导师的合作指导。在论文撰写和答辩等重大环节上,全院高度重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严把论文质量关,确保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学风在深圳研究生院发扬光大。
在学位论文答辩过程中我们邀请了两位前校领导,两位院士,两位长江学者和一批校本部的知名教授参加,严格按照学校的标准认真把好最后一关。学生们的论文工作内容、实践能力、对课题相关领域知识的掌握深度与广度以及答辩表现等受到答辩委员会的高度评价。27名第一批参加答辩的2001级同学顺利通过了答辩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这标志着我们所探索的新的培养模式获得了初步的成功。这是我们在深圳办学的最大的成果之一。
在学生工作方面克服了人员缺乏等困难,针对学生刚到学院以及现有办学条件以及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对于学生来深初期的思想波动通过各种方式与学生沟通,并负责任地解决好学生们提出的问题。稳定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共同建设新校园的主人翁责任感。组建了学生党支部和02级学生会分会。同时针对2001级就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特点,主动联系有关企业,开辟信息及对接渠道,主动为同学做好服务,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2.师资队伍发展壮大
2003年是我们师资队伍迅速发展壮大的一年,我们本着做好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根据各学科发展的需要和在校学生规模,适时地通过各种渠道从国内外招聘了一批教师。他们当中100%具有博士学位,其中超过半数的教师具有出国留学或一年以上国外工作经历。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下。他们的到来全面促进了学院各方面工作的全面开展。特别是在学生培养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实验室和学科建设的发展。
3.国际合作成效显著
以几个合作项目和大型活动为重点在扎实工作的基础上,克服了非典影响,国际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院在建院初期就明确意识到通过国际化来整合世界上的优质教育资源,从而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性。
通过同日本、美国和英国著名大学合作,创建了“创业工程学”专业,并且成功地组织了一次国际论坛、一次国际视频会议。邀请国际该学科的著名专家前来讲学交流,赴日本讲学,扩大了我院在国际上的影响。创建了“深圳创业工程研究会”和“高科技创业与管理研究中心”,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带动了国内创业工程学科的发展,为推进深圳营造创业家乐园的大环境做出了贡献。
通过与美国大学与公司以及著名软件专家合作,创建深圳国际软件学院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已完成前期的调研与论证工作。正在准备进入申报程序。此项目对引进国外软件教育体系和先进的软件研发技术与管理,培育我国高级软件人才将发挥重要作用。
同英国Warwick大学合作成立“国际制造技术研究中心”的前期准备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根据珠江三角洲国际制造基地的特点,我们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筹备成立“国际制造技术研究中心”,从而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与转移、核心技术研究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为把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变成为制造强国做出贡献。
通过到英国、日本访问讲学,接待各国大学来访等活动同国外一批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聘请了多位国外知名教育界人士作为院长顾问,借用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提高我们的办学水平。一批联合培养学生项目有的已经顺利进行,有的正在积极推进落实。
4.管理体系基本建成
我们首先确立了全员聘任制的用人机制,对于教师还确定了聘任考核与永久职位这一国外成功的管理模式。并制定了教师聘任与考核条例。规划并准备调整管理机构设置。新的管理机构设置为:学院下设学生培养处、科技发展处、资源管理处、院办公室、财务办公室、国际合作办公室。
学院的管理机构设置扁平化,各学科群的研究中心与研究所只负责学术,不具备行政管理职能,各处室直接对全院师生实施高效的服务。确定将来学生、教师与管理人员的比例为3000:300:30。管理人员实行一专多能。一般性行政事务岗位采用人才派遣方式或人才方式聘用,尽量压缩不必要的行政人员编制。
2003年我们建立健全了大量的管理文件和规章制度,使得学院日常工作有序进行,办事有章可循。在工作极端繁忙的情况下,学院管理人员表现出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对学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国际视频会议、国际论坛、新生入学仪式、新校园启用仪式等大型活动展示了学院师生员工的才能,也证明了我们有能力管理好学院。
5.校园建设初步建成
在市政府有关部门及设计、施工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的校园已经初步建成。除部分内部工程及运动场、围墙等施工尚需继续推进而外,已经初步具备了办学的基本条件。我们与9月8日正式进驻新校园;9月16日召开了2002级开学仪式;10月12日举行了新校园启用仪式。后勤实行了社会化管理。各项服务正逐步走向正轨。一个良好的办学条件正在形成并不断完善之中。
6.学科建设开始实施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首先启动了研究生培养基础平台的建设,市政府的有关资金已经到位,设备采购已经开始进行。各研究所、研究中心的建设随着教师的逐步到位,也开始了实质性的建设过程。随着实验室大楼建设的进展,为各学科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空间。为了合理使用资源,同时根据各学科的长远发展和近期发展规划,确定了实验室面积的分期启用的管理办法,从而保证并促进教学和科研事业的发展。实验室的计算机及办公家具已经采购到位并投入使用。为已经进入新校园的师生装备了基本的工作空间。
7.科研工作初战告捷
科研工作对于研究型大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也是研究生教学和全院各方面工作的重要支柱。在学院刚刚建立,学科、教师和实验室条件尚不够完备的情况下,我们仍在科研方面取得了开门红的好成绩。我们在各个科研经费渠道都有斩获,特别是我们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市重点实验室、市科技攻关、省重点攻关、国防基础预言以及企业委托项目等方面所申报的课题均有教师获得了资助。打开了一个较好的局面。2003年科研经费到款额接近700万元。在科研管理方面出台了科研经费及实验室管理等规章制度。为今后科研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能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是我们全院师生的同心同德奋斗进取的结果,也是深圳市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所分不开的。也是学校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分不开。也是我们在正确的办学思路和理念,实事求是,勇于实践,探索新的办学道路的结果。
由于我们还处于成长阶段,整体上还缺乏经验,体系尚不够健全、健壮,因此也存在很多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例如职责尚不够分明,部门相互间的协调还不够顺畅,工作流程和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等。这些都是今年要重点改进的。
二、2004年工作要点
根据理事会确定的建院发展战略,今明两年是建院的第三个阶段即“深入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内涵建设,其中包括建设好以三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或分室为核心的学科实验室,壮大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初具特色的学科布局。借鉴国外经验建立起自己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形成国际化办学格局。在科研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形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自我发展的局面。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在校生和教师达到计划规模,形成完整并较为完善的教学与科研体系,建成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平台,在体制机制创新的基础上形成先进高效的管理体系。这一阶段的指导思想是:深化内涵,注重水平,初步建成一批国内一流的学科方向。
今明两年是建院发展战略的最关键的两年,也是攻坚的两年。2004年的主题是“学科建设年”,重点抓好个研究中心、研究所的建设,特别是做好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或分室的论证和启动工作,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特别是高水平学术带头人的引进工作。以学科建设带动并促进全院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2004年的几项关键工作如下:
1.学科建设
全面启动并抓好三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或分室的论证与建设工作。以此项工作全面推动各学科研究中心、所的建设。院里组织好学术行政两套体系,抓好顶层设计和学科布局,全面论证与启动实施工作。此项工作关系到学院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要倾全院之力做好,还要充分依靠校本部各学科、学院的大力支持。
下大力气引进学科建设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这是学术队伍建设的关键。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根据学科规划,落实好引进工作,同时要为他们配备必要的工作条件,让他们尽快发挥作用。
要大力推进博士后的引进工作,从而带动我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各学科都要重视并落实好博士后的工作条件。并发挥好他们在各方面工作中的作用。
2.教学工作
为实现从2005年起,硕士生、博士生培养全过程都在深圳完成的目标,我们必须加快教学体系的建设步伐。首先用一年左右的时间组织专门队伍,借鉴国外经验,听取国内外专家的意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同时和清华、北大协调在课程建设特别是基础课建设方面实现学分互认,教学资源共享。
基本设想是:加强基础教学,拓宽知识结构,按一级学科或学科群设置课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计算机编程语言,DSP、单片机等)采取少上课多实践的方式。避免设立一些专业性特别强的课程。尽量选用国外优秀原文教材。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编制教学计划,安排授课教师。没有正式讲课经历的教师要通过专门的业务培训,过好教学关。加强培养和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设,发扬光大我校的学风与传统,严把教学质量关。
继续加强对毕业生论文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严把质量关,使2001级同学都能以高质量的论文与出色的答辩表现获得硕士学位。利用学位授予仪式,营造神圣的学术氛围,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召开大型座谈会、研讨会,认真总结校企合作培养的模式,使之系统化、规范化、理论化。认真总结经验与不足,并制定出完整的与新的培养模式相对应的培养规范文件,使这种模式更加完善,并形成新培养模式的鲜明特色。
要积极创造条件,落实些政策,鼓励教师尽快吸收一些博士生来深圳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发挥好他们承上启下的作用,带动我们的科研和研究生培养。
要
根据我们学院的特点,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学生工作的新思路,有效地发挥教师和管理人员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作用,真正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在招生与分配工作方面打开新的局面。要加大力度主动到一些教育发达,经济欠发达地区扩大优秀学生来源,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要拓展就业渠道,尽可能使我们的学生找到好的工作。这是我们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愿望,也是我们办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有利于吸引更多好生源。
3.科研工作
随着教师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的深入,科研的基本条件建设到位,研究生数量的增加,科研工作将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要积极组织引导好国家计划项目的申报,特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积极参与国防科研,争取在十一五期间能够取得突破。
教师要主动走出实验室,去了解企业对未来科技的需求和发展要求,同企业相结合,把培养人和科研相结合。争取能在外协项目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4.国际合作
继续抓好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的落实工作,争取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在深圳大学城实体办学工作有突破性进展。今年国际交流的重点是建立同北美著名大学的国际合作关系。继续寻求一些好的合作项目,扩大教师间的实质性国际交流。
抓好同Warwick大学合作成立国际制造技术中心的工作,做好内部组织与规划工作,争取签署双边合作协议,中心成立挂牌。为促进双赢战略,还要积极落实好IGDS、IMDS以及“2+2”等合作培训项目。
5.校企合作
我院要坚持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牢牢在深圳及珠江三角洲扎根,汲取营养,开花结果。因此采取一种更有效的形式加强同企业的全面合作非常重要。
今年的校企合作重点是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建立起紧密合作的网络与联盟,在人才培养、研究发展、教育培训、学生就业、技术转移等方面实现全面合作。我们将以更好的全方位服务吸引更多的企业加盟,同时我们也要筛选、审核一些与我们合作企业的研究生培养基地的资质,为一些具备资质的企业授牌。定期通报信息,年度要有一次以上有意义的活动。通过发挥校企合作委员会的作用,推动我院全面工作的深入开展。
6.深化管理
创建一流大学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而管理工作的关键是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合理的体制和机制。而体制和机制的具体体现是管理规章制度等文件。要进一步完善管理文件体系,做到办事有章可循,工作紧张有序。管理水平的高低体现在宏观上要把握发展机遇,创造条件快速发展;微观上要精细严密,准确到位,快捷高效,为学院的发展服务,让教师和学生满意。充分体现出哈工大的水平与境界。
做好机构调整工作,进一步明晰各部门的职能,明确每个人的职责,明确各部门分工合作的协调机制。建立起完整高效严谨的工作流程,强化服务意识和必要的服务承诺制。
要做好在岗位培训工作,从制度上保证每人每年不少于40个小时的培训。全面提到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熟悉并深入了解相关的政府部门办事流程与政策法规,掌握个人分管业务的全部管理文件精神。真正做到终生学习,训练有素,跟上学院及社会发展的步伐。
7.校园文化建设
我们有了一个秀美的校园,在好的硬件条件基础上,积极营造一个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就显得格外重要。校园文化是一个大学的精髓,也是一个大学的灵魂。知名大学的优秀校园文化是几代人努力营造的结果。我们不仅要继承哈工大的校园文化,还要根据自己的特点营造好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独特的优秀校园文化。
通过学术活动,论文答辩,毕业典礼等大型活动营造出神圣学术殿堂的氛围。通过秀美校园的建设与维护,创造一个提倡并维护文明校园、绿色校园、生态校园的环境。通过宣传报道工作扩大我院在全社会的影响,弘扬正气。
通过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提高大家的自豪感与集体荣誉感,提高大家的文化品位。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的作用,共同为校园文化的营造添砖加瓦。提倡创业精神、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为学院的发展提供更强的得合力。
篇10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工科专业人才培养创新能力
卓越工程师即中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拟用10年时间,培养百余万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奠定人力资源优势。通过该计划可以吸纳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使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最终达到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 目的。
重庆交通大学作为以工科为主的高等院校,历来十分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为遵循高校办学规律,我校积极进行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方 案的制定是学校贯彻国家“卓越计划”教育方针和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基本要求的实施方案。在这一背景下,我校交通工程专业按照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 计划”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大批创新拔尖 人才,按以下方法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转变教育观念 表1:“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框架
二、实行“3+1”的人才培养模式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采取与重庆市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市综合交通运输研究所等企业联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分为在校内学习和在企业 学习两部分,并组建应用型工程师培养模式创新班,学生规模按照每年30人采取“3+1”的培养模式进行培养,累计3年在学校学习(含在校参加必要的科研和 工程训练),累计1年在企业学习及毕业设计。
三、增大选修课比重和知识结构体系,扩大专业领域,注重创新活动和实践训练
为增大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和时间以及加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几年学习,拥有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建设市场的基本素养,具备卓越工 程师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具有可持续学习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则在人才培养计划中,规定必修课程基本要求,增大选修课比重和知识结构体系,扩大专业领 域,注重创新活动和实践训练。
四、课程体系设置模块化,教学内容科技、经济、人文和信息综合化
在大工程层面上培养人才,将理论教学课程划分为:公共课模块(包括人文基础模块和自学科学基础模块);学科技术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包括交通 规划与管理方向和交通信息与控制方向);第二学位模块以及创新能力培养模块。这种课程模块化设置方案有利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统一组织公共基础和学科技术 基础教学,并使学生获得大工程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志趣的变动,使学生不必一入学就选择专业,而可在接触了学科技术基础课程学习后再选专业,甚至转系; 也有利于第二学位培养,学生可以在土木工程或管理工程等相关专业获得第二学位。
五、整合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公共基础学科模块课程以“打好基础”为原则,学科基础和专业模块课程“以尽量扩宽”、“减少重复”进行优化整合,减少课程门数和学时,增大学生自学空间和时间。
六、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在课程体系模块中增设创新培养模块,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拓展项目由学生根据“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追求实效”的原则 自行安排,包括:各类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科与专业竞赛,到企事业单位做实习生、当公益活动自愿者、专题社会调查、校外(含国外)高校知识进修等等 (其最低学分要求和学分认定标准详见“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创新能力拓展课”的最低学分为8学分。创新能力培养从如下五个方面着手:
①各门课程都要激发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
②培养创新思维转化为工程图纸和计算机图形能力;
③培养纸面图形变成工程构件或整体模型的能力;
④培养工程构件或整体模型转化为产品或实物的能力;
⑤培养在经营层、管理层、领导层中的创新工作能力。
另外,创新能力除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启发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外,要安排学生从低年级起就能接触工程实践和科研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科技竞 赛和创造性活动。养成勤思维,勤动手,敢于创新的习惯。建议学校建立创新实践工程训练中心,提供创新设计、施工,试验研究条件,制定创新作品评选、展览、 上报、评奖制度,制定创新成果奖励办法,激发学生创新积极性,培养拔尖人才。
七、注重实践与创新能力课程改革
实践环节:指必修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社会调查、毕业设计(论文)、军训等。实践环节教学学分不低于40学分, 时间为40-45周,即累计不低于1年。实践教学环节学分的取得可以多渠道化。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取得相当于培养计划中课程、课程设计、实践与实习、实 验、毕业设计(论文)的成果,达到或超过相关环节的标准,都可以抵冲或认定相关学分。
实践教学课程的改革过程中应进一步密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学生在第二课堂所做的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活动,效果明显,表现 突出者,经申请符合条件者可认定学分[3,4]。通过鼓励各专业与企业建立校-企人才培养联合体,保证学生在企业的学习或培养落到实处。
八、改革课程教学方式
①“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要都采用单一的课堂上课方式,探索采取每学期集中理论教学、聘请校外知名专家作有关热点问题专题讲座或报告、观看资料片等方式进行教学。
②改革体育课教学方式。体育课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科学锻炼身体,增进健康。目前进行分班教学,教学内容都一样的方式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学生 体质各不相同,爱好也各不一样,有人喜欢游泳,有人喜欢篮球、足球,人人各项运动全都要达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可探索按学生兴趣分班或自主组织爱好者协 会。例如足球协会、游泳协会……,学生课外自主安排锻炼、比赛等。学生体育考核可根据协会活动情况总结和教师面试确定。 ③改革外语教学,规定双语教学基本要求,逐步扩大“双语”教学范围
开展传统外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注重学生听、说、写的基本能力训练,加强双语教学课程的设置研究,规定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组织优秀教师编写切实可行的双语教学课程,逐步扩大“双语”教学范围,使外语教学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良好外语运用能力。
④推行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加强实验设备投入和实验室建设工作,制定完善的、操作性强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把实验教学放在理论教学同等地位来抓,提高实验师资队伍,精 简实验室专职教师数量,探讨以课程教学老师为主、实验室专职老师为辅的实验教学模式。推行实验室全天候开放,实验室专职老师轮流值班,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 申请自主选定的实验,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实验率,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⑤试行开设讨论班
定期开设一些专题讨论班,学生自由选择参加,讨论班可聘请校内外专家讲学,学生参加讨论,也可以由相关学术梯队(或教授)组织,立一个主题, 下分若干个小题目,参加讨论班的学生自己选一个小题目,在梯队成员指导下,自己搜集文献资料,做分析、写报告,然后轮流作报告,参加者相互讨论、提问题, 由报告人回答,学术梯队负责人(或教授)只起主持、引导和总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查找收集文献资料、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5,6]。参加讨论班 学生可计算学分,教师计算工作量。
九、探索校企联合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 上一篇:混合式教学的内涵
- 下一篇:乡镇农村公路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