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的内涵范文
时间:2023-11-22 18:00: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混合式教学的内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线上线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
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能够帮助教师以信息化技术,完善并改进教学模式,拓展和延伸传统教学理念,使信息化技术切实有效地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成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英语表达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抓手,可以更好地契合时展的诉求,培养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因此,深入探析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内涵、挖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内涵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指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能够通过结合两种形式不同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深入式的学习”,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1]。其建构的目的并非对网络平台和教学资源的简单应用,而是借助网络平台和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维度,从线上线下的角度提高学习深度,拓宽学习范畴,明确学生学习的目标,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从而在教师的帮助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在原则上,教师在开展混合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如下几点问题。首先,混合式教学的线上教学并非“形式”或“辅助”,而是专业教学的有机整体,是提升、培养、发展学生的必备手段和条件。其次,线下教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活动,而是根据网络教学的教学成果和学习成果,设计更深层次的课堂活动。再次,混合教学模式虽没有统一的教学范式,但却拥有较为统一的目标,即发挥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度,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最后,混合式教学的理念是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校内校外资源,以资源构建的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以资源构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及教育国际化的发展[2]。
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的应用价值
(一)应用工具功能强大
在多年的更新与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我国各类教学平台的系统更加稳定、功能更加强大,教学效用更加贴近日常教学,使课程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融合力度得到有效地提升。譬如“基地校”“名师微课”“导学监测”“移动讲台”“学生点评”等应用工具,能够将学生的移动智能设备变成专业教学的工具,可以从学生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并且大部分应用工具拥有较强的实用性,教师能够用手机开展随堂拍摄工作,使课堂内容直接共享到网络平台中,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和温习,而小组评分功能,则可以提升教学评价的真实性、公平性及民主性,使教师更好地了解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的实效性。
(二)创新教法,激发兴趣
根据混合教学模式的理论内涵,能够发现混合式教学没有相对统一的范式,可将当前较为流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融入到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帮助教师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英语知识,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譬如将翻转课堂、项目驱动、远程教育、微课教学、MOOC慕课平台等教学模式,融入到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更可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新颖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支持下,更好地投入到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三)资源丰富,利于自主学习
大学英语是语言类学科,注重学生语言听写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生态,使学生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提升英语表达的能力。而混合式教学平台拥有较为成熟的知识架构和完善的数据资源,能够帮助英语教师整合各类教学资源,阐述不同知识点的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使学生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好地学习和应用英语知识,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譬如“基地校”教学平台拥有海量的英语教学资源,学生可通过观看原声电影、访谈节目,训练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学生可根据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检索出相应的学习资源,提高专项训练的质量与效率。
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的应用问题
(一)学生参与度低
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拓宽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却发现学生参与线上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普遍较低,作业完成度不高,且难以结合教师要求开展科学的课外学习活动。究其原因在于学生探索意识低、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教师由于平台限制,难以即时地、实时地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进度。而在资源整合构建中,学生无法被现有的教学资源所吸引,难以真正地投入到线上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进而导致线上教学效果较差,线下教学进度受到影响,严重制约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建设与发展。而要想切实提升学生参与线上教学活动的质量,除了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使学生切实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
(二)缺乏创新意识
混合教学模式注重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注重线上教学功能和线下教学功能的相互映衬。因此,教师应根据混合教学的特征,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使线下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的重要平台,使线下教学成为学生巩固和汲取知识的教学阵地,进而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支持下,帮助教师构建全维度、立体化的教学网络[3]。然而在实际应用阶段,教师却缺乏创新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意识,难以将多种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及教学方法有机地融入到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进而导致混合式教学难以发挥真正的育人功能和作用。究其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深入理解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内涵,只是将混合教学模式作为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综合应用,却没有认识到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目的”是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长此以往,导致各类教学模式难以融入到混合教学模式的体系架构中。
(三)缺乏角色转换
在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想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学习广度和深度,必须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服务者,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学习资源、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及课程内容[4]。然而由于大学英语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导致线上教学资源的构建质量和线下教学氛围的营造效果不尽如人意,难以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极大地影响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作用发挥,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由于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应试成绩和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片面追求应试教学效果,导致教师所构建的教学资源过于理论化、复杂化、学术化,难以使学生真正地投入到线上学习的过程中。
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英语教师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首先,大学英语教师应转变角色定位,充分认识到学生需求在线上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主地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服务者,以学生为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重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其次,英语教师应结合社会发展对外语人才培养的要求,将跨文化交际培养、国际化视野培养等内容有机地融入到线上线下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提升英语表达能力,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最后,根据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内涵,教师要形成融合学生发展与专业教学的教学理念,要根据学生的就业趋势、发展需求,重新设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与学生发展相结合,以此激发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譬如学生的就业趋势是对外贸易,则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与对外贸易有关的学习资源。
(二)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
首先,根据课前、课中、课后的混合式教学流程,将英语教学活动划分为三个功能模块,即课前模块、课中模块及课后模块。其中课前模块包括问卷调查、名师微课、教师空间、课前导学、班级通知等环节,通过网络平台的推送功能,将教学目标、网络信息及教学资源完整地传达给学生。课中模块则包括学生点评、导学监测、课堂记录、互动课堂、移动讲台等环节,教师需要以信息化教学、数据分析、资源共享、网络交流等方式,巩固线上教学内容,推进线上教学进程,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课后模块中,应将专题社区、班级通知、教师评价等环节纳入到线上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练习、社区讨论、资源展示及反馈诊断等方式,复习课堂知识,拓展课外知识,使学生在线上学习中开阔眼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其次,以精准化思想,明确课前、课中、课后等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目标及方法,并利用信息化平台,将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记录到教师空间中,随后根据具体问题、目标完成程度,优化现有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模式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其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三)创新混合式教学方法
混合式教学是综合性的教学模式,能够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充分地融入到英语教学活动中,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在线教学的活动中。然而要想切实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功能和作用,还需要英语教师从以下两个层面出发。首先,将信息化教学平台、工具及方法有机地融入到线上线下教学活动中,提升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的实效性。譬如教师将微课模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在巩固线上教学知识的同时,深化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探寻英语知识的应用维度。而将直播教学方式融入到线上教学中,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提升学生参与线上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其次,创新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可将小组合作模式从课中引入到课后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线上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师所分发的学习任务,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将翻转课堂引入到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可集中精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在创新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多种教学工具为抓手,提升线上教学的新颖性。譬如将大数据技术融入到线上教学平台中,可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评价线上教学的效率,帮助教师发现混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5]。
(四)构建线上教学内容
首先在线上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为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求,整合校内外英语教学资源,将西方国家的英语资源纳入到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随后根据资源的呈现方式和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解决现实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以支架理论为抓手,帮助学生利用学习资源解决英语问题,到后期,则逐渐撤出“支架”和“指导”,要求学生自主地探索问题的答案。其次,在线下教学中,教师应将成果展示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明确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随后重新规划和设计课程内容,使学生在互动课堂、信息化教学中,获得成长和发展。而在英语教学内容设置上,则应加入网络教学内容,使网络教学内容与英语教材内容相衔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及掌握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
结束语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的质量,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规划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唯有如此,才能补齐混合式教学的短板,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爱苗.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5):165—166+169.
[2]李璐璐.基于新指南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6):56—58.
[3]杨姗姗,龙秋菊.基于在线直播课的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19,32(6):135—140.
[4]左依娇.基于网络平台的线上线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3):172—173.
篇2
关键词:Moodle; 混合式教学;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3/14-0197-02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对现代教育教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促进了教学理论、方法和模式的改革创新。随着网络教育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在积极地开展网络教学实践与研究,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技术的变革发展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极大的冲击,如何理顺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关系,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已成为当前广大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混合式教学就是倡导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探索式学习,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混合式教学的内涵
所谓混合式教学即混合式学习(Blending Learning),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目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传统学习与网络化学习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传统课堂教学主要由教师主导和监控整个教学过程,有利于系统地传授知识,完成教学目标。网络化教学则通过提供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各种交互工具、认知工具,为学生营造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由此可见,两种教学模式各有千秋,可互为补充。混合式教学就是把这两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互为补充,重新对课程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合理分配和安排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内容、时间和活动等,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探究式学习,为学生营造自由、开放的学习和交互空间。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得到更大的鼓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
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过程
Moodle平台是澳大利亚教师Martin Dougiamas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网络学习管理系统,是一个免费的开源软件。Moodle平台的最大特点是功能的动态模块化管理,各种功能都是通过模块组合来实现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自由地选择和组合模块功能,极大地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能够支持多种教学模式。Moodle平台功能强大、简洁易用,深受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喜爱,被广泛应用于构建网络学习管理系统或虚拟学习环境。
利用Moodle平台可以有效地支持混合式教学的开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并能有效地跟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形成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协作互动。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过程可归纳如下:
1.分析教学环境和条件
混合式教学是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有机结合,教学环境要求除了有上课用的教室外,还需求有网络教学环境的支持。经过分析笔者所在学校目前的教学条件,基本能够满足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要求。一是学校网络已经普及,上网方便;二是具有功能强大、可用于网络教学管理的Moodle平台;三是教师和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满足开展网络教学的人员素质要求;四是学校设有服务教学的技术部门,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必要的教育技术培训,为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2.设定教学目标,准备学习资源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南,是教学评价的依据。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分析课程的知识结构、各知识点的类型,划分教学单元,以目标导向为指导,先设定课程教学的总目标,然后再细化出各教学单元的分目标。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结合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特点,设计课程的总体教学结构,明确哪些知识适用于课堂讲授,哪些知识适用于网络学习,然后准备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
Moodle平台能够支持文字、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各种数字化资源,为适应网络化、移动化的学习需求,教学资源应以微课件、微视频为主,每一个教学资源讲解某一单元知识或案例。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设计和准备不同类型的学习资源,简单的知识点以文本资源为主,复杂的知识点则应增加教师讲解的音视频资源。学习资源的呈现要具有层次性,由浅入深,以满足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3.创建网络课程,设计教学活动
在Moodle平台上创建网络课程,并把准备好的学习资源上传到Moodle平台上,根据教学的进展情况,组织和呈现学习资源,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以完成教学目标。教师一方面在课堂上系统讲解课程知识,解答学生疑惑,布置学习任务,同时,在Moodle平台上为当前教学阶段添加相关的资源和活动(如测验、作业、讨论区、问卷调查、教程、互动评价等),要求学生完成。学生在课下通过探究式、协作式、自主式等开展网络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此期间,教师通过Moodle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帮助以及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上集中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每一教学阶段完成后,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重新规划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4.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混合式教学应采用多种评价方法,从不同的角度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日常表现、完成作业和任务的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在Moodle平台上,可以通过设置测验、作业、投票、互动评价等活动,多样化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核评价。最后,利用期末统一考试,检验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从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两方面,综合应用个人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方式,科学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使学习评价更为科学、全面,并让学生参与其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5.对课程教学进行总结与反思
在整个课程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课程教学进行分析、总结和反思,不断总结经验,以改进混合式教学模式。在Moodle平台上,教师可以利用课程的报表功能,查看或导出课程日志、课程活动、活动进度等学生的学习记录信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也可以通过成绩报表,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讨论区、调查问卷、投票等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总结和反思基于Moodle的网络教学。同时,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就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与学生课堂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建议,反思和改进课程教学。
结语
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能够为师生提供多种交互渠道,为学生提供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得到教师面对面的辅导,也可以在网络上自主学习、讨论、向教师提问交流。这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参与文献:
[1]陈声健,马维启.基于Moodle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7(11):55-60.
篇3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慕课课程;翻转课堂;个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4-0080-02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及移动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教育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教育产业发展及教育模式的变革。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规模的公共线上课程。2012 年是“慕课元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随着Coursera、Udacity、edX 等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2013年2月,新加坡国立大学与 Coursera 合作,加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1]。与此同时,国内高等学府也纷纷投身 MOOC(慕课)大潮。慕课以其优质教学资源,带来了数字信息时代新型的革命性教育范式,受到了高等教育改革者的关注,尤其在中小学、本科及研究生教育中应用广泛,促进了教育机会均等。
翻转课堂关注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从教到学的过程,而翻转课堂则是由学到教的翻转过程。慕课和翻转课堂应用在职业教育处于实践探索和研究创新阶段。高职院校同样面对机遇和挑战。
1基于慕课和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内涵
混合式教学(Blending Learning),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员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2]。
学生课外线上自学慕课课程资源,课堂教学则是课程实施阶段。教师主要负责教学交互、答疑和指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线上课程自学和线下教师课程导学相结合,实现了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强调的是在恰当的时间应用合适的学习技术达到最好的学习目标[3]。混合式教学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兼顾了班级制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教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个性化学习,优势十分明显。
2高职IT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教学实施策略
以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LAMP网站规划与制作》课程为例,设计和实现课程资源,实施翻转课堂为核心的混合式教学,整合教学实施和质量评价方式改革。
2.1 树立问题意识和教学实用原则
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要解决教学实践中的教学矛盾。如网上课程设计和线下课堂实施的矛盾,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矛盾,过程评价的量化统计的矛盾等。采用拿来、自制、补录等形式逐步完善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及时沉淀教学成果,避免无谓重复,使得教师集中精力用于主导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上来。借鉴驾考理论考试模式,制作多种类型题目,完善题库,用于课堂交互、反馈、评价等。以教学实用为原则,对于功能,坚持专而精。对于视频资源和测试题目,坚持敏捷迭代,逐步完善的原则,以教学需要的够用、适用为先,逐步提高质量,打造精品。
2.2 规范课程标准,打造混合式的教学环境
依托校园网环境、超星泛雅平台及配套的移动课堂APP,构建基于慕课程和翻转课堂为核心的混合式教学环境。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LAMP网站规划与制作》作为试点,规范课程标准和制作流程,在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资源制作,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辅导答疑等方面。
2.3 着重评价方式改革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坚持测试导向,任务考核贯穿始终。采用通关考核、课堂练习、期考和平行任务等多种评价考核方式相结合,尽力做到课程考核评价客观公正,同时不明显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发挥课程组集体团队力量,尽量以客观题型,设计四类题目。其中,通关类测试与课程单元视频直接相关,嵌套在视频播放环节弹出,完成后才能继续播放视频。课堂练习在课堂任务结束由教师现场,立即反馈,教师根据统计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进度,仍以客观题型为宜。期考可以从题库中筛选不同难度和等级的题目,由客观题、主观实操题、调查问卷类题型组成。平行任务是团队任务,以案例模仿为主,可以采用公开答辩,项目审查等方式进行。平时成绩包括通关测试,课堂练习,约占课程成绩比重40%;并行任务比重30%;期考成比重30%。
3 高职IT课程实践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出现为高职IT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在IT课程教学中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分层教学,师资培养、创新学习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3.1 有助于开展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推进个性学习
高职学生受多种生源来源因素影响,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千差万别,在高职IT课程中进行分层次教学受限于师资力量、学生素质、教学条件、评价方式导致效果差强人意。通过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进行记录和监控。依托科学的日志数据,教师可以及时调整课堂节律。慕课平台对通关测试、课堂练习等多种评价手段支持,结果统计直观有效,量化公平。有助于保持学生学习压力,刺激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实现学生个性发展。
3.2 有助于培养师资团队、完善课程,统一课程标准
围绕课程建设提升师资团队水平。高职IT课程实践实战性强,课程内容随产业发展变革频繁,对教师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要求高。通过组建课程组,合作建设慕课课程。基于课程,企业专家、专任教学联合开展课程设计、资源建设、题库建设、案例整理,凝结师资团队智慧,积累总结课程教学成果,及时补充产业革新技术,不断完善课程资源。在建设课程过程中,不断提高师资技术水平。通过教师共同备课,实践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提供教师导学能力和课堂节奏把控水平,提高教学效果。
3.3 有助于多种课堂结合、创新学习,扩展学习维度
基于慕课课程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有助于学生的创新学习和拓展学习。以选修课、技能竞赛和创新拓展课主题建设慕课课程[4],以学生专业协会或兴趣组形式,开展集体学习,自主学习,扩展学生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
4总结和展望
在高职IT课程《LAMP网站规划与制作》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通过慕课课程建设,锻炼了授课教师团队的混合式教学业务能力,对产业新技术的应用水平同步提高,教师教学案例资源和题库资源丰富,课堂节律把控水平有效增强。依托慕课平台和在线练习,学生学习主动性和任务完成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基本到达教学质量的预期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同样存在问题,需要后期实践中探索研究。如资源的碎片化和知识的体系化的矛盾如何解决,主观类、实操类任务如何客观评价等都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王全英,丁玉波.基于MOOC教学的高职教学模式研究[J].石油教育,2014(6):9-11.
[2] 吕静静.开放大学混合式教学新内涵探究――基于SPOC的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5(3):72-80.
篇4
混合式教学又称“混合(式)学习,是对传统面授教学与远程网络学习重新反思后,形成新的教学模式。线上教学资源为载体,线下教学为主导,“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结合线上和线下教学两方面的优势展开的新型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转变固有的教学模式,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中心转变,采取多种教学形式,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学习情境、学习需求和学习内容等,采用合理的学习方式,最有效的时间控制,将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让学习者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二、现阶段基础医学教学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任务繁重
目前高职学校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学生学制是3年,包含2.5年的理论课和0.5年的临床实践课,基础医学课涵盖了药理学等9门基础医学课和内科学等8门临床实践课。由于理论课的时间短、任务重,且所有的教学计划都包含实验课,即基础医学课每周仅安排两次共6节,并且所有的基础医学课知识点多,内容细杂,学生基础薄,理解能力差,且基础学科与后面课程联系紧密。要想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所有知识的教学,并且能让学生很好的掌握,给基础医学课教师带来的较大的压力。
(二)因材施教困难
就基础医学教师的安排来看,基础医学教师平均每人带4-6个班的学生,在正常的课程讲授中,基础课老师不仅要对相关的知识进行讲授,还要强化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要兼顾学生学习过程的兴趣及调动的积极性,以保证学生充分的掌握基础医学知识。然而从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层次和实际情况来讲,在实际的任课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不仅仅要担负着基本教学职责,同时还要投入一定的时间监管课堂纪律,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致使教学没有办法满足绝大部分学生的需求,所以在授课中遇到问题时,只有很少的学生会提出问题,绝大部分学生更多的是采用课下查阅辅导书籍。(三)教学效果不突出
通过调查了解,将近一半的学生在基础医学的学习过程中更倾向于教师多元教学方式的运用,即希望教师能对课堂讲授、小组合作、翻转课堂以及自主学习等方式掌握和运用,并且学生希望在遇到问题时能够通过与教师及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效解决。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没有时间安排小组讨论及运用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有时即使安排也往往安排在课程的结尾,并且时间匆忙,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学的效果造成了限制。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过程,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无法有效对学生的积极性加以调动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三、混合式教学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实施
(一)学习准备和知识主动构建
首先,任课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梳理,制定合适的教学活动与学习资源,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构建教学意境、制定学习计划、分组讨论、明确考核标准等。根据大纲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资源,目的是提高学习成效,具有个性化、层次多样化、内容简洁、形式活泼等特点,包括视频、微课、文档和基础知识测试题,充分展示知识全貌。教师将混合式的教学资源通过平台,动态观察学生对学习资源的学习进程,并对课前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分析学生对知识自学的盲点,来调整课堂教学。学生在接到老师的教学任务后,根据自身学习能力和特点选择教学资源,灵活进行课前预习,完成基础知识初步了解,完成老师给出的作业,通过作业测评发现不懂得知识点进行记录,通过平台获取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二)知识二次建构及迁移运用
依照知识构建—知识迁移创造—评价与反思的学习过程,教师通过课混合式堂教学将知识严格区分,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师结合生活情景和临床实例分析与课前在线学习和课前问题汇总的情况,根据问题用情境模拟引出重点、难点,并启发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通过实例掌握知识点的本质。为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的拓展,教师可以设计讨论题,组织课堂讨论或开启抢答、辩论,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质疑和解决问题,通过观察学生完成讨论题的情况,并给予个性化指导。在思维交流和碰撞中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构思巩固与拓展性学习
课堂讲授结束后,任课教师第一要及时回忆教学设计中的情景设计、案例设计与学习计划设计,为课后辅导进行方法调整与后续课堂教学提供借鉴。总结学生在课前、中、后学习活动中呈现出的典型问题,汇总编辑,整理公布,为所有学生的自我检验提供参考借鉴,提供在线交流讨论,完成课后任务。此外编辑整理与上传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新闻图片、趣味咨询,典型案例等,启发学生开拓眼界,体会知识的魅力、提高自助学习的兴趣和树立信心,培养学生在学习和实践应用的思维和习惯,促进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四、混合式教学课堂设计的侧重点混合式教学课堂设计强调以学科本身特点和学生的目前水平为理论依据开展设计,需要侧重以下几点:
(一)课堂教学的计划性
混合式教学课堂设计要重视教学的过程计划性,即针对混合式教学课堂的实施、课堂的内容进行有关的预判,在此基础上对各步骤环节任务进行合理的设计。要求任课教师从实际讲授内容出发,根据大纲的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混合式教学课堂的环节进行有目的的设计,提高教学的有序性。即从教材的整体出发,课程目标的前提下,使教学设计的目标更明确。
(二)遇见性
在混合式教学课堂设计过程中经常需要对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在此基础上进行混合式教学课堂设计来提高其可实施性,而这体现的正是课堂教学设计合理性的特征,基于这一特征要保证课堂教学设计的合理有效性,教师具有扎实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比如,在讲授的课堂上,利用自己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采取灵活的讲授方式进行教学,启发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将知识系统化,并产生新的课堂教学效果。(三)设计的创新性
篇5
[关键词] 高校专业课;混合式学习;应用;研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3. 113
[中图分类号] G40-057;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3- 0253- 03
0 引 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学习方式,在教育信息化广泛提倡和迅速推进的背景下,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学习资源,改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既是教育实践的探索点,也是信息时代的呼唤。国内著名学者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 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1 混合式学习的概述
混合式学习指的是“电子或线上学习与传统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因为结合了网络学习和面授学习的优势,混合式学习据称能提高学习成效和增强学生的学习满足感,李克东教授将其定义为:是人们对网络学习进行反思后,出现在教育领域、尤其是教育技术领域中较为流行的一个术语,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模式有机地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教学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无疑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等方面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2 混合式学习在专业课中的应用
混合式学习的优势并非自然而然产生的,它离不开精心的设计和实施,因而关于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相应地成为了混合式学习研究的重点和关键所在。在有的教学情境中,以集体学习为主要特征的课堂面授教学形式更适合;在有的教学情境中,以个别化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在线学习形式可能更适合;而在更多情况下,可能需要二者混合使用。
2.1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包括:学习者专业特征、专业需求、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等。任课教师根据合理的学情分析,了解学习需求、学习风格、学习能力等信息,从而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达到混合式学习的效果。
2.2 学习资源的设计
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课程学习材料,是混合式学习方式中在线自主学习实施的重要内容。学习资源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设计学习资源要注意学生的认知特征,及时更新。教师收集并整理所有需要的教学资源,如教学微视频、教学课件、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计划、教学图片等,将其按照不同需求投放到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中,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
2.3 学习活动设计
混合式学习空间的构建基于云计算架构,将教学信息、学习资源、教学服务融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高交互、智能化的学习空间。通过该空间,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教师利用混合式学习平台学习和组织跨学科的教学研讨。教师根据学情需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参与法、互动式教学等方法设计教学活动,以探索问题来引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效率。
2.4 学习评价设计
教学效果评价主要是指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混合式学习教学效果评价依然要从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信息化辅导,可以采取活动探究、作品制作、学习成果交流等方式完成作业,通过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网络搜集意见、线上问答、作业视频等多途径评价。
3 混合式学习在专业课中应用的讨论
3.1 提高学习质量
从当前学校教学形式的“主流市场”上看,依托课堂的面对面教学依然是核心,这是不可否认的现实。混合式学习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资源扩展知识面,进一步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可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查找自己的不足,进一步巩固知识。
3.2 融洽师生关系
高校师生关系是高校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混合式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教师单一课堂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师生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多途径交流,大大增多了教师和学生的接触机会,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学生对教师除了尊敬还多了喜爱,营造了平等、融洽的教学环境。
3.3 多元的评价
混合式学习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单一模式,综合了课前预习、在线问答、课堂测验、课后作业、经验交流等多方面的成绩,对学生评价更全面、准确,这样的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主体意识,最终激发内部学习动机。 这正是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初衷。
3.4 转换教师角色
学习者自主不仅涉及学习者因素,还涉及教师因素,能否实现既取决于学生能力,也取决于教师能力。教师具有多重角色,首先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不能忽视知识掌握的教学目标。同时,还具有问题专家的角色,对问题进行尽可能深入的分析。最后,初步进入建导师角色,为以后的建导过程做好全面的设计和准备。
4 结 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已在我国高校普及。近年来,对混合式学习定义为“线下面对面与在线学习的集合”,这样的一个界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教学研究领域的模糊化,且理论界和实务界在应用时,其具体形式可以多样化,其中仍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创新。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以及应用模式等方面已有一些相关研究,其核心思想是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采用不同的媒体与信息传递方式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这种学习模式的提出是基于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其最初的意图是将网络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此外,将混合式学习引入大学专业课中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学习效率,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融洽了师生关系,真正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
[1]白文倩, 李文昊,陈蓓蕾.基于资源的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1,21(4):42-47.
[2]杨文婷,何伏刚.混合式教学中教师技能的新要求[J].中国远程教育, 2008(6):63-66.
[3]林莉兰.混合式学习模式下高校网络自主学习及评价活动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 2016(11):74-78.
[4]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 2004(7):1-6.
[5]丁蕾.基于“互联网+”的中职物理混合式教学[J]. 中国电化教育, 2016(3):141-145.
[6]黄荣怀,周跃良,王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7]马汉达.混合式学习在高校日常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实验室技术与管理, 2013,30(8):126-128.
[8]杜星月,李志河.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学习空间构建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6,26(6):34-40.
[9]杜世纯,傅泽田.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及其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6(12):129-133.
[10]李文.破坏性创新视角下高校混合式学习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6(7):103-106.
[11]袁磊,陈晓慧,张艳丽.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研究――以“摄影基本技术”课程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 2012(7):128-132.
[12]黄磊,杨九民,李文昊.基于免M网络服务的高校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 2011(8):103-108.
[13]史玉新,樊旭.基于建导方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 2010(7):29-32.
[14]马武林,张晓鹏.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与实践[J].外语电化教学, 2011(5):50-57.
[15]吕静静.开放大学混合式教学新内涵探究――基于SPOC的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 2015(3):72-81.
篇6
关键词:工程认证教育;电路理论;混合式教学;实践能力
一、工程教育背景下的电路理论课程混合式教学
根据工程教育的理念,以及课程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需要制定完善的课程教学目标。在课程目标导向下,通过组织教学团队、研究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建设教学资源(教材、课件、网站、视频、案例、试题库、实验等)、完善教学文件(课程介绍、课程大纲、课程日历、混合式教学设备等)、教学立项等,积极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反馈情况,对上述内容不断加以改进。反馈信息一方面来自正在上课学生的答疑、交流、作业,构成课内改进循环;课后的线上学习信息和线下作业交流等,构成课外改进循环;课内改进循环和课外改进循环,即构成了改进措施在当年的后续教学中进行改进并进行新的实施。另一方面包括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结果,构成年级循环,即改进措施需待下个年级的教学循环才能实施。在电路理论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深入到课程教学的方方面面。首先,在课堂上以雨课堂工具开展的部分翻转课堂,开展一些基础测试和简单答题;其次,在课后,同学利用慕课、微课等网上资源进行线上线下的活动,使电路理论课程的学习丰富多彩;第三,可以利用线下的学习,加强对实际物理现象、工程问题的思考,和提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办法。为此,本文混合式教学和工程教育相结合,介绍单和多、正和负、加和减的三种关系,并将工程实际电路结合到混合式教学中。
二、混合式教学的几个关系
(一)单和多的关系
当前,在理工类大学的电类专业学习中,电路理论教学仍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电路理论”作为电子、信息及电气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高校的一般学生在学习此课程时还是有些困难的。其主要原因:课程内容概念多,内容抽象,需要学生具备必要的、物理上的电磁学知识和数学基础知识;)课程内容理论较多,课堂上讲解的例题往往只注重解题过程,脱离工程实际,理论和实际脱节,不能达到“知行合一”;)课程考试往往只注重理论和方法考核,缺乏对实际物理现象、工程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办法;)授课方式比较单一,老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较少。对于上述问题,电路理论课程的专业教师需要掌握授课技巧,从而使得教师能够在教室中把电路理论教材里的知识通俗易懂地讲解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从而完成知识传授的过程。传统教授过程的基本出发点是:教师是学生单一来源的教育资源提供者。因此,本文的“单”就是指“单一来源”,“单一来源”是指在互联网不发达时,学生除了来教室听讲之外,再无其他渠道或者方式获取教育资源。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已经或者即将进入教育资源不再稀缺的时代。另外,当今高等教育的主要学习者是“00”后学生,他们获取知识的信息方式和方法都正在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手机已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可以利用手机这个工具进行信息获取和作为学习的新工具;学生的学习规律是以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构建新的理解,即“建构主义”为主要特征。学生已经习惯于从多个不同渠道获取信息,对碎片化的信息非但不反感,反而会感到亲切。例如学生群体非常喜欢抖音的APP,以及对哔哩哔哩的网站非常关注等;学生对学习和课程的预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针对上述特征,主讲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因势利导,充分利用移动网络等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此,本文的“多”是指“多样化”。现在很多研究型大学非常注重多样化教学,立体化教学,其人才培养目标已经从单一的知识传授,逐渐过渡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三位一体”。工程认证教育的主要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其实更准确的含义是教师利用移动互联时代所提供的工具,以学生为“客户”,从“客户”的需求和状态出发,提供针对性更强的教学服务(比如做题交互和讨论等)。在此模式下,学生上课比较活跃,老师比较兴奋,师生都在思维活跃较高水平上进行思想交流和碰撞。
(二)正和负的关系
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活跃起来,主讲教师往往需要在教学设计时既要考虑“负向”反馈,又要善于“正向”激励,这就是“正”和“负”的关系。负向反馈实际上是一种反馈教学方式。以雨课堂工具中的翻转课堂为例,我们设计了负向反馈和正向激励的教学过程,图1给出该教学流程框图。我们利用雨课堂工具的翻转课堂为例,每次堂课中,在翻转课堂中设计了三种题型,即概念题、判断对错题、简单计算题等。表1给出三种题型的计算时间、数量和成绩情况。这些题是根据此前约15-20分钟听讲所掌握的知识,用手机在限定时间内(4-5分钟)完成答题,而且每道题回答得正确与否,将对学生的最后总成绩是有影响的。学生在一个学期里需要完成约100道的练习题,其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15%。每学期期末,我们都对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反馈。通过调查发现,翻转课堂内的限时训练对同学们的学习很有意义和帮助。经过总结,我们认为有三方面的原因:约80.3%的同学认为,通过课上的小训练,可以尽快发现自己在课堂上学习中哪些知识要点掌握不足,存在哪些缺陷,提示课后可以进行重点复习;答错一道题所造成的影响对同学们的成绩影响不是很大,但促进同学们积极思考;课程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能够了解同学们的学习状况。由于课上教师会及时给出每道题答题结果情况的分布柱状图,同学们能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情况,以及其他同学对电路理论某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由于及时课堂学习信息,各位同学能够实时了解其他同学的学习成效。通过负向反馈可以增加学生欲望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正向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雨课堂工具的“投稿”和“红包”功能等。经常采用的“投稿”过程是:布置一个电路理论某个章节练习题后,学生用纸、笔将解答过程详细写出,率先做完的学生用手机拍照后,通过雨课堂中“投稿”工具进行投稿;教师在手机上,可以看到所有学生的投稿情况,对于同学的较好解答结果,将以实名制投送到课堂屏幕上和传送到学生手机上;对于错误解答,教师将以匿名方式传送到课堂屏幕并推送到学生手机上。典型采用的“红包”激励过程是:布置有限时的电路理论某个章节练习题后,教师在手机上发送“红包”;率先提交正确解答的学生,可以参加红包活动,同时学生姓名将出现在课堂屏幕和学生手机上。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由于对某个电路理论习题做得又快又好,其名字出现在正在上课同学的手机上,是一个较强的正向激励,特别是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更是这样。在混合式教学设计中,协调好负向反馈和正向激励功能,能够在课堂中同时提升不同类型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7
【关键词】OBE;MOOC;操作系统;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教学改革
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基础教学中最早出现基于学习结果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education,OBE)[1]。OBE教学理念下,教师需要事先对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有明确而清晰的认识,进而个性化设计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内容,包括授课内容、指导大纲、评价标准等,强调能力培养和能力训练从而达到预期目标[2]。OBE教育模式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提倡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指针,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3]。作者在操作系统课程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引入OBE教育理念,探讨提高操作系统课程建设的新的有效途径。滨州医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卫生信息化方向)是学校和山东济南浪潮公司合办的校企合作专业,旨在培养在企事业单位、医药卫生机构等领域从事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系统设计开发与维护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将OBE思想引入卫生信息化专业学生核心课程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学模式将以学生为中心,既是课程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力保障[4]。
1操作系统课程的专业特点及现状分析
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医院实现信息化服务的日常工作,医疗卫生行业信息管理专业具体的就业岗位主要是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管理岗位,在大型医院的信息中心或计算机中心,为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维护与使用、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卫生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从行业信息化建设相关技术技能的学习、从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出发,旨在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要的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懂得医学基础知识、掌握管理学核心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操作系统是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课程特点是内容复杂,知识点多并与实践联系紧密,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计算机类课程[5]。传统的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理论讲解与实验相结合,并以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或Linux操作系统为实例,探讨有关进程管理、CPU管理、内存、文件、设备管理等各类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的调度、分配等基本算法,特别是一系列经典的算法,包括进程间通信的哲学家就餐问题、生产者和消费者问题[6]。作者在多年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很难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具体的系统实践中。课堂教学活动主要以PPT、教材、作业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方式较单一。学生在完成后,虽然对相关概念和算法能够较好地掌握,但却难以将所学内容进一步提升为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应用,人才的实际技能培养方式急需改进。
2基于OBE的操作系统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
随着卫生信息化的推进,医疗卫生行业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逐渐增大,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开设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相关院校根据社会和市场需要进行教学改革,从而培养出更多适应医疗行业发展的专业人才。为适应时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作者对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了系统梳理和优化,采用混合式教学法和OBE理念对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教学改革。教学实践表明,混合式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教学要求,有利于教育模式创新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将中国大学MOOC引入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使用慕课堂学习平台辅助教学,授课视频、授课PPT、电子教材和课程拓展资料相辅相成,培养学生养成课下提前观看视频学习的习惯,并在同学与教师帮助与指导下解决问题,以此提髙学生学习效率。授课过程中通过讲解重点难点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创新。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统计,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优化课程内容,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7]。MOOC平台的课程学情统计见(图1)。MOOC在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的同时,还增强了学生学习互动性。
2.1基于OBE及混合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
在OBE教育理念下,课程采用以线上课堂为辅助的混合式新型课堂模式,重视学生学习效果,不断优化授课主题。在第一章概论中,对操作系统的功能理解,可以结合学生日常碰到的常见有关操作系统应用方面的问题,比如说如何安装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启动过程中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分别从Windows和Linux系统出发,结合BIOS设置这一实验项目,使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功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调动了大家对操作系统学习的积极性。进程的同步与互斥是对操作系统内涵的理解至关重要。在应用多道程序设计思想的现代常用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系统中,如何管理多道程序设计?各进程怎么才能有序向前推进?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虚拟机搭建Ubuntu或Centos环境来分析相关进程的执行过程[8]。通过融合线上、线下教学安排,布置课前预习作业、进行在线检测、布置课后习题等,促进学生积极主动使用课程学习平台、开展课外自主移动式学习形式。教师将信息化手段融入课堂教学,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保障课堂效果。通过探索线上教学与传统课堂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群签到、随机提问、随机点名等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2实验教学改革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需具备医学、计算机应用能力、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因此课程具备实践性强的特点,这也决定了实践环节在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在实践课中设计一些与学生日常应用操作系统相关的实验,促进学生思考、不断去探索系统功能的实现原理,不断提高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例如,要求学生在Windows环境下,编写一个算命大师的批处理程序,命名为算命大师.bat,程序运行后,输入:出生年月日,系统输出属相和星座,例如:你属猪,狮子座。或者编写一个累计求和的批处理程序,从中熟悉Windows、Linux系统的常用命令。Linux的进程管理实验中,采用GCC编译器,在Ubuntu或Centos环境调用Fork函数,实现进程的进程创建及撤销、进程同步、进程通信等功能。将设计Shell程序引入实验环节,编程完成系统的自动维护,例如电脑关机与重启、删除垃圾文件等功能的实现,熟悉Shell程序设计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系统编程能力的提高。
2.3混合式教学评价方式改革
针对课程自身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学习过程要结合有效评价,因此在考核时需要考虑多方位因素,比如观察程序的编程运行过程,要求学生提供相应的运行结果来加以考核,从而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改进评价机制,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结合。过程性考核包括平时课上表现(包括出勤率、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学习态度和提问情况)、平时实验考核、阶段测试、课程设计。平时实验、阶段性测试和课程设计考核,全面考核基本理论理解与运用、动手实践操作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等。终结性考核考试形式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试题类型有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应用题。考试课最终成绩的计算方法如下:总成绩以百分制记分,课程最终成绩=(平时课堂表现×30%+阶段测试×30%+平时实验成绩×20%+课程设计×20%)×50%+终结性闭卷考试成绩×50%。
2.4基于OBE混合式教学改革成效
通过将MOOC、微课堂等现代信息化手段加入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设计系统的能力,提升教学效果。目前,大数据、“互联网+”等不断发展更新,学生可以从丰富的网上资源中筛选有用、有效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信息化技术中,吸收、整合、处理相关专业的案例,教会学生解决专业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方式方法。
3结语
篇8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教学设计;虚拟学习系统;教学评估
作者简介:胡燕(1972-),女,湖北武汉人,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侯建华(1964-),男,湖北武汉人,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湖北 武汉 430074)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南民族大学教改研究项目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研究(项目编号:JYX0902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6-0058-02
一、电子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现状
“电子”课程是高等院校电子信息专业大学二年级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这门课程的学习目标是在学生对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有清晰的理解和掌握基础上,强调电路的设计和应用,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因而教学中有理论课环节和实践课环节。但想要达到教学目标,无论是理论课时还是实践课时都不足。
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提倡引入国外优秀原版教材,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学科前沿知识,许多高等学校都开展了双语教学实践和改革。“电子”课程的双语教学已经在一些重点大学展开,但是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电子”课程就中文母语教学而言本身就有难度,如果是双语教学,又增加了语言交流方面的难度,必须妥善处理好知识的接受度和目标语言的使用两者之间的关系,否则可能导致学生既学不好英语也学不好专业知识的情况。现在很多学校双语课程采用穿插型双语教学,交替使用中英文两种语言。在讲授过程中,根据教材的难易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较难的部分以中文讲授为主,在学生理解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适当用英文作为补充解释;在学生较易接受的部分,主要以英文讲授为主,适当加以汉语解释和说明。但是有专家指出:双语交叉运用教学模式的效果并不能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反而给老师备课造成负担,同时也造成了学生对课程理解的困扰,促使学生寻求偷懒的途径,对专业课程和英语都丧失兴趣。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双语教学尤其如此,由于双语课程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一节双语课的授课内容会明显少于一节中文课。因此,为完成授课任务,只能选择尽量放弃师生之间的互动环节。没有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将双语课时适当延长以保证教学质量。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可以采取混合式学习模式,利用课外网络学习方式来延长学习时段,利用网络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创造全英文的视听环境学习。
二、混合式学习理论的内涵
混合式学习是基于Web 的技术(如虚拟课堂、协作学习、流媒体和文本)与基于面对面的教师教学方式的结合;混合式学习是指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不同的技术和手段以及不同的应用方式来实施教学的一种策略。混合学习强调的是在恰当的时间运用合适的学习技术达到最好的学习目标。[1-3]
根据“电子”课程各章节学习内容的特点、要求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将混合式学习模式应用于“电子”课程双语教学体系,实现基于学习目标的混合式学习。将教师主导活动与学生主体参与混合,将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不同学习环境混合,将不同教学媒体混合,将课堂讲授与虚拟教室混合,将传统实验与虚拟实验混合,将“学”与“习”混合,通过“习”将学习的内容应用到电子设计实践中去。
三、混合式学习“电子”课程双语教学设计
混合式学习设计的关键是活动的设计。混合式学习各种要素的混合最终都表现为某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通过设计不同的活动来解决学习问题,以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4]
图1为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电子”课程双语教学设计流程图。[5,6]
1.前期分析
首先对参与混合式学习的学生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包括学科知识背景及先验知识、学生具有的认知态度和理解能力、学习习惯、操作技能、计算机基础等常规技能等。双语教学不仅对师资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双语课程学习能力。也就是说,学生不仅应具备较强的外语语言使用能力,还要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即具有使用外语学习较高层次专业知识的综合能力。在“电子”课程实施混合式学习前,对电子双语教学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专业考试,只有具有较好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的同学才能选修双语课程。调查结果表明:参加电子双语教学实验班的学生学习期待比较高,学习能力较强,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或困难时能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和协作学习,能自觉进行自主学习,有利于开展混合式学习。
学习任务、学习环境(学习的条件和学习方法)和学习将发生于其中的情景需要结合起来分析,思考对于该学习任务要用怎样的教学模式和教授方法是最好的;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学习单元,通过对知识逻辑关系的理解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将学习单元细化为知识点,确定课程哪些知识点适合通过网络方式学习,哪些适合面授,哪些需要实践操作。[7]
2.设计
(1)学习内容设计。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按照适合国内学生理解和思维习惯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对原版教材内容进行增删调整,将相关知识点整合在一起,规划好重点、难点。
针对双语教学的特点,根据“电子”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分析的结果,将适合网络学习的内容制作为网络学习资源。以知识点为单元设计全英文讲解的多媒体资料,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多次反复观看;对容易出错的知识点,设计双语测试环节,有助于澄清学生概念误区;设计与实际实验配套的虚拟实验,有助于学生随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实验验证或实验设计研究。
(2)学习活动单元设计。下页表1列出了模拟“电子”课程中第六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哪些内容可以通过网上学习,哪些是课堂讲授,哪些是实践课程,分别占多少课时以及划分的理由。
(3)学习策略设计。针对学习环境的不同,设计网络学习的学习策略、课堂教学的教学策略和实验实践的学习策略。
学习内容应该适当精简、浓缩,着重于课程中的精华和最根本的内容,目的是解决基本概念和原理、原理的运用和分析。根据每轮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组织或调整课堂。课堂情境设计包括中英文讲解比例的设计、教学用具的设计、思考及阅读课文时段的设计、提问与讨论的设计及问题解答的设计等。
网络学习的学习策略采用了基于问题的学习、合作学习和虚拟对话等策略。实践操作是课程的实验课部分,采用基于任务的混合式学习,将传统实验与虚拟实验混合。
(4)虚拟学习系统设计。虚拟学习系统集成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学习资源,在网络平台上可以实施各种学习活动,是混合式学习的基础。
在“电子”课程双语虚拟学习平台设计中,紧紧围绕课程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了多种功能模块满足学习者的多重需求。其学习平台功能有:
1)实现了接近自然方式的交互支持模块:利用网络技术、虚拟现实平台VRP、MS Agent、JAVA及MYSQL数据库等技术在实现虚拟学习系统的载体——虚拟教室建模基础上,实现了相关教室场景交互控制如教学视频及PPT的点播等,以增强学习的交互性。
2)实现了虚拟教师支持模式:采用MS Agent动画精灵实现虚拟导师功能,通过学习环境与动画形象、音效、动作、表情等的结合,实现交互式学习。系统中的虚拟教师能归纳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取向、知识结构、提问方式等,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起到部分替代教师功能的作用。
3)虚拟实验环境:开发了基于VRP虚拟实验室,并且虚拟学习环境中集成软件Multisim构建电子虚拟实验室,为学生创建虚拟的实验情景,利用虚拟实验设备和元器件进行电子实验,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研究问题。
4)专业知识测试模块: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检验,获得有利于反思型教学的反馈信息;“双语测试系统”可以让学习者在学习后进行自我检测,通信软件中的“问题搜寻系统”可以让学习者搜寻到其所提出问题的答案。
5)分布协作学习交流的平台:营造有利于交流合作的多用户共享虚拟交互环境,系统支持多人在线,学习者之间可以进行文字、语音交流,可以对其中的替身进行控制。
3.实施
电子双语课程从2010年9月开始到2013年6月结束,进行了三轮混合学习教学试验的实施。学生按照规定参与课堂教学、课堂疑难问题解决、学习讨论等。课前或课后学生根据自身课堂学习状况和知识掌握情况自主进行网络学习,网络学习活动包括:使用虚拟学习环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部分内容的学习和虚拟实验;围绕电子设计实践问题完成电子实践作业;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与同学、老师讨论及解惑;使用智能测试系统以检验学习效果。
4.评估
评估包括对学习资源的评估、教学实施的评估和学习效果的评估等。
(1)学习资源的评价。设计了若干观测点对多媒体资源库、课堂教学PPT讲义、实验演示、虚拟实验、在线测试、在线交流等学习模块进行调查。
(2)教学实施的评估主要采用了学习过程的评估、课堂测试和在线测试相结合的课程知识考核及教学活动组织的评估。其中,过程性评估贯穿整个双语教学活动的始终,监控、记录、分析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行为及轨迹。
(3)学习效果的评估。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学习系统的效果做了定性定量的分析研究,研究了学期中、学期末学生群体对虚拟学习系统的使用情况和成效,并且用评价研究来促进设计研究,对混合式学习的“电子”课程双语教学设计再次规划、调整,形成设计、开发、使用、评价、再设计的良性循环。
(4)学生问卷调查的实施与分析。采访了三届共90名学生,让他们评价一系列的活动,并给出一个评价等级,用0(表示“强烈反对”)到5(表示“很赞成”)六个等级表示。经过对收回的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学生对16项问题的评价等级均值都大于3(等级值0~5,中间值为3),结合学生考试试卷的分析及电子线路实践实验成效的分析,可以看出:
1)在学习内容方面,虚拟学习系统中设计了必要的学习者参与活动,有具体的练习与反馈环节的设计。网络学习内容分析到位,知识点大小合适,教学序列设计合理,包含必要的例子。“电子”课程网络学习资源对学生学习的支持作用是肯定的。
2)在教学实施方面,对于混合学习整个过程的组织学生满意度尚可。教学前有效激励学习者并告知学习者学习目的,有必要的入门技能测试﹑前测和后测,且测试题目和量表的设计与教学目标相吻合。学生能够运用中英文紧紧围绕知识点展开学习。虚拟学习环境的使用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虚拟学习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学生个体学习需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愿意使用该系统来进行个别化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以获得问题的解答。
3)在学习效果方面,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能力发展方面有收获,授课教师也从中获益匪浅。将课堂与虚拟现实系统结合的混合学习方法比传统课堂教育学习效果更好,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比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到的多。混合学习方式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比传统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补充课堂学习的不足。
通过对三届学生的调研结果分析,大多数学生对“电子”课程的虚拟双语学习环境持肯定态度,混合式学习的双语教学模式总体上契合学生的需求。然而虚拟学习系统设计的各知识点的解析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系统所设计各章内容的学习方式也不能完全适合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虚拟学习系统的功能设计受目前所掌握的开发技术的限制,系统的交互水平影响和制约着“电子”课程双语教学质量。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程度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只是被新颖的虚拟学习环境吸引,离理想使用效果有一定差距,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内容等还有上升的空间。2012/2013年学生对“电子”课程双语教学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正面评价程度比2011/2012年学生高,是因为后面一轮试用时对混合式学习的设计、虚拟学习环境的学习内容、使用方式在结合前一轮教学评估的基础上做了相应改进,需要更加深入研究混合式学习规律和虚拟学习系统软件功能及实现,进行更为全面的设计研究。
四、结束语
对“电子”课程双语教学实施混合学习研究,实践结果表明,面向混合学习的双语教学设计模式是可行的。虚拟学习环境中学习的实施过程是混合式教学的重要环节,网络学习平台的设计和开发要以课程教学目标和学习规律为依据。“电子”课程双语教学混合式学习模式可以推广到其他课程学习中。
参考文献:
[1]黄荣怀,周跃良,王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陈卫东,刘欣红,王海燕.混合式学习的本质探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5):30-33.
[3]李恬.论网络环境下“混合式学习”课程设计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1):187-191.
[4]王靖,陈卫东.高校双语教学的系统化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
2011,21(7):67-71.
[5]吴东醒.网络环境中面向混合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6):72-75.
篇9
对混合式学习及其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进行概述,指出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课堂面授和学生参与的策略。以学习任务为主线,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形式开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协作学习,并对学习结果进行有现实意义的评价。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混合式学习;策略
当前,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撼动。在基础教育领域,尤其是小学教育阶段,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高效的课堂,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混合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让师生共同受益。
一、混合式学习及其教学应用
(一)混合式学习概述
“混合学习”来自英文的“BlendedLearning”,目前的国内有多种翻译,笔者比较认可“混合式学习”。华南师大教授李克东以及北师大教授何克抗都提出各自的观点。[1]在参考相关教育文献后,笔者把混合式学习定义为:它是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学习者根据自身条件,教师及学习内容,采取在线和面对面交织进行教学的一种策略。为此,开展混合式学习的关键是如何将这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优势互补。混合式学习内容包括多种混合。学习理论之混合:囊括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传播、活动理论,虚实交融、情境认知理论等。倡导主动探索式的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资源之混合:涵盖教师面授、在线课程资源、全面的资料积累,同事的经验分享等,形成强大的知识管理中心。学习环境之混合:理想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整合了多种功能,包括正式、非正式学习活动。是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环境中建立的,构建从技能评估到支持工具,从信息到教学内容,从训练到协作环境的完整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的混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将网络学习与课堂面授有机结合。实现同步与异步的、实时与非实时、正式与非正式学习教学对接,可进行协作学习、讨论学习,基于“合作”理念的小组学习,以及围绕网络资源开展的自主学习。
(二)混合式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
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混合式学习优势明显,学生学习的环境就是网络教室,而且人均一机,有可靠的硬件保障,同时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以及教学资源的不断充实、丰富,为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创造了条件。随着交互式电子白板、电子书包的广泛应用,以及智慧教室的构建,将成为网络学习的有效环境。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更应当利用好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和身边的工具,率先把握智慧教学的制高点,真正转变教学观念,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笔者在网络教室环境中,结合课程管理系统(CMS)、电子教室系统,充分运用网络学习平台和教学资源,通过开展混合式学习,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率。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小学生的认知特征以及心理年龄特点,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鼓励和协助,学生依托课程管理系统,诸如:moodle、claroline等进行有效的自主协作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2]在自主学习模式下,笔者运用网络学习平台提供课程学案、课程微课、作业任务、自评体会、习题检测、问题讨论、作品展示、素材资源以及互动交流等环节,开展自主、合作学习活动。具体做法是:每位学生在平台上都注册有一个实名的帐号,在登录平台后,通过课程导学案明确学习内容,知识要点。然后在教师的引导、协助下,观看微课程,自学内容,并通过平台的检测功能,进行过程性的评价、反馈知识点自学情况。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情况下,学习可以根据素材资源提供的素材完成作品,并上传至平台,由教师评价、以及同学间进行互评。[2]可以将自己的学习状况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笔者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状况有了较大的改观:学生知识技能方面: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当中,在作品完成的过程中,形成你追我赶的格局,能最大程度上对作品进行较为用心的处理,既为得到他人的认可,也自我满足。学生行为习惯方面:学生间能进行友好、真诚的互帮互助,在课堂上敢于通过言语或者文字的形式对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表达,能逐渐养成良好的团队协同合作的行为习惯。教师教学方面:教师不用那么费时费力的进行满堂灌的授课,能较为轻松的监控课堂全局,对学生进行个别化的指导,而且能保证对学生的学习做到及时的评价、反馈。
二、混合式学习中的课堂面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策略
在现阶段,传统的课堂教学仍占主导地位,也有其优势所在。尤其是小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的自觉性、自控性还是有待养成和提高,因此,教师的课堂讲授和指导不可或缺。然而课堂讲授若是没有把握好尺度,则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沉闷。笔者结合闽教版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谈谈自己应用混合式教学以及促进学生混合学习的尝试。
(一)用“学习任务”衔接两种教学方式
混合式学习的方式,是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方式的融合。为此,这两种教学方式通过“任务”来衔接。学习任务是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要突破口,避免流于形式的学习,就得重视学习任务。面对面教学中的知识是完成任务的基础,而任务是在线学习的动力,实践是检验任务完成的环节。笔者在教闽教版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动画原理》这一节课的时候,让学生既可以选择自读课本,或在平台的“课程学案”当中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动画原理———视觉暂留。紧接着使用言语对“动画原理———视觉暂留”做系统的简要讲解。再通过引导学生在学习平台上观看“视觉暂留”动画视频,学生对动画原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为了让学生能对知识点有较为深刻理解,笔者特意设计了在线小测,在线小测仅以客观题的形式呈现,测试时间设定为两分钟,完成5道图文并茂的单项选择题。这样既使得学生对自学内容进行检测,又显得学习生动有趣,贴近本节课的主题。
(二)给学生主动参与设计任务的机会
由于新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者的切身体验更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笔者通过电子教室软件给学生发送了一组连续的图片,推荐他们使用系统查看图片软件或者ACDSee软件进行快速浏览,进而形成动画效果。为了再进一步地感受动画原理,还建议学生们使用自己熟悉的软件,诸如:画图软件以及演示文稿软件模拟动画的生成。学生们通过这一系列的感受,加之进行动手操练,就更容易理解动画(逐帧动画)原理,还能从侧面感受动画播放速度(帧频率),为后续的动画的进一步学习以及设计任务做铺垫。
(三)让学生围绕任务开展合作学习
可以说,在线学习是课堂面授的延续。面对面式的讲授优势是,学生能较系统地掌握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情感。而在线学习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3]笔者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
1.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观点都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在教师监控下的在线学习更是对于学生的个性差异,课堂教授的时间不足做了很好的弥补。笔者在教学闽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生活中的信息技术》一课中,本节课教学内容当中列举了很多例子,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的内涵是获取、存储、处理、传递信息的技术。由于这是三年级的第一节课,也是孩子们第一次接受信息技术的正规学习。他们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然而对于信息技术的概念还是显得有些陌生。为了让孩子们能理解信息技术这一概念,同时,尽早适应信息技术的学习环境。笔者在本节课上让孩子们在教师的moodle平台上进行实名注册,明确信息课堂的虚拟环境,找到自己的虚拟位置。在这一操作当中,完成了“获取、存储、处理、传递”的信息技术过程。
2.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也是师生在课堂上教学的常用活动形式。它是针对某个主题展开的交流讨论,而这个主题往往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们通过讨论,既加深对问题、知识的理解,也学会了分享。[4]而同步、异步的讨论形式使得学生参与讨论交流的面更加大,更具实效性。笔者在教学闽教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初识电脑》一课,在对“窗口的操作”这一知识进行学习时候,采用讨论交流的教学方式。由于班级的人数较多,为了让全体学习者都能参与进来,笔者采用电子教室的主题讨论功能进行异步讨论,采用口头交流的方式进行同步讨论,这样的举措,让全体学习者都有了表达和交流的机会,这样既能聆听,也能表达。
3.协作学习
在混合式学习当中,协作学习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表达自己想法、感受的机会,既能展示成果,也能提高表达能力。网络平台下的较传统课堂的协作学习更具优势。[5]在教学闽教版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海龟画太阳系》一课,在区分画圆的命令,是采用stampoval还是repeat360[fd2*pi*r/360rt1]的问题上,学生们摇摆不定。笔者采用电子教室的分组教学功能,采取异质分组,将4人分一组,由小组内进行讨论,运行程序后得出结论,并在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心得。最后由学生们总结出这两组命令的各自特点:前一个命令绘制的圆形海龟位置在圆心,后一个命令绘制的圆形海龟在圆上;在绘制太阳系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这两个命令交叉使用,能使程序更为简洁。通过协作学习进一步加强了师生及生生的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有意义的评价
在混合式学习中的评价,充分利用了网络学习平台,提高了评价的有效性,主要采用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相互评价相融合方式。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一节课的表现及学习成果进行的反思;教师评价是对学生过程性学习的评价,以及学习目标完成后的评价;相互评价是协作者之间通过学习平台开展的互相评价,学生间是协作的关系,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协作者是最了解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的。通过协作者之间的评价起到相互之间的监督作用,继而调动增强彼此之间的协作沟通能力,彼此之间的学习积极性,参与协作的主动性也调动起来了,实现了学习任务的有效完成。每位学生以实名的身份登录平台,按每章节的目录上传自己的作品,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等级评价(优+、优、良、中、待改进),而且还可以写上相应的评语,让学生对师评有清晰的了解;学生登录后,可以在“作品展示”中找到相应章节的作品,根据教师的评价指标(一般有五项评价指标,每项一分,满分五分),每个用户都有两次评价的机会,自评以及评价他人。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既能学习到他人作品的优缺点,也能通过平台找到评价的标准,做到心中有数,真正意义上实现评价的有效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指数。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开展混合式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混合式学习为学生的学习多增添一条学习路径,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开展混合式的学习。时下虽然混合式学习很热门,但是不能为了混合而混合。开展混合式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教师发挥出启发、指引、监督的作用,进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作者:程庆宝 黄宇星 单位:福州市台江第三中心小学 福建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陆莉莉.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学习的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2]程庆宝.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协作学习模式研究———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为例[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
[3]刘君亮,王移芝.混合学习环境下无缝学习策略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
篇10
关键词:微课;混合式教学模式
无线网络的覆盖和移动通讯设备的日新月异,促使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部刘利民副部长认为:“微课符合时代的需求,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充分的、有趣的讲解,符合当今紧张的学习生活节律。”微课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它短小精悍、主题鲜明、易用性强,既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对教学进行有益的补充,也可以作为优质资源集合在翻转课堂、慕课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和各类学习软件之中,它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在教学中拥有广阔的前景。为了应对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冲击与挑战,适应现代化环境的教学形态,探索大学英语教学中微课建设的方法与策略,将有助于优化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引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
一、微课的概念和内涵
在中国,微课的概念自2010年引入,是一种新兴领域的研究。微课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2012—2013年是第一阶段,研究者主要关注微课的界定、微课开发与制作、微课的教学方法等课程建设方面的问题。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率先提出了微课的概念,他在2011年提出:“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2013年,胡铁生又重新修订了微课的定义,认为“微课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2014年,关于微课的研究进入第二阶段,研究者将微课与网络学习平台的构建联系起来,开始探索微课网络资源的建设与运用,胡铁生提出,“微课程应该定位于一种以微视频为核心资源和呈现载体的微型在线视频课程”[1]。由微课定义的不断更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微课内涵的发展轨迹,人们对微课的理解由“微型资源构成”到“微型教学活动”再到“微型网络课程”,朝着立体化、课程化、系列化的方向迈进。微课应该具有四个主要特征:第一,微课顾名思义是微型课程,授课时间短,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第二,微课是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视频教学资源,并通过网络为载体传播、共享,是一种基于网络的交互学习活动;第三,微课是一段完整的教学过程,授课人要准备完整的教学资料,课前设计教案与课件,授课时既要讲授知识点,也要合理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课后要对教学进行反思;第四,微课的教学内容为某一学科的具体知识点,可能是这个学科的某个重点、难点或一个考试要点等,并非是对整个教学章节或者一门课程的讲授。
二、大学英语课程微课资源制作的方法
微课制作要精心设计,突出教学内容,微课应该具有一定深度,能够带来学习者知识意义的螺旋式上升。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讲解生动形象、互动性强的教学视频受到普遍的欢迎。总的来说,微课的质量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具有教育性,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组织有序,教学环节完备,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教学方法准确,视频效果形象新颖,生动有趣,配套练习富有启发性;二是具有技术性,确切地说,微课集技术性、艺术性于一体,视频制作技术成熟,画面效果协调,布局美观大方,视觉效果好。把握好微课制作的原则,才能作出有吸引力的作品。大学英语微课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确保微课教学过程完整
微课是一段完整的教学过程,参考课堂教学的流程,可以将微课教学大致分为“前端分析———导入———讲解———总结———布置作业”等几个阶段。前端分析是学情分析,是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分析判断;导入部分要生动形象,与教学任务密切相关,能够针对英语教学内容的特点,真实形象地联系具体场景,准确而迅速地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吸引学习者去主动探究;讲解要清楚,重点突出而且详略得当,语言富有启发性;总结要简单明了,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布置作业是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复习,适当的练习能够强化学习效果。总之,微课视频要逻辑清楚、内容完整,尽量减少学习者的认知负荷。
2.精心选择微课教学内容
就外语学习而言,微课可以选择的内容包括语法教学、词汇教学、文化教学、篇章理解、听读写译能力技巧等。在选择微课的教学内容时,应该遵循几个原则:一是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一个单元细化为若干个不同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每一阶段的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讲授的知识点,制作微课视频。二是微课选题要实用准确。教师对讲授内容加以提炼,归纳出重点和难点,再生动形象地加以展示,使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三是微课的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微课视频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学习者的基础,抓住学生认知的特点开展教学设计,使微课视频既有实用性又具有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此外,教师在布置微课学习任务前,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微课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Why(为什么学习微课)、What(微课学习了什么)、Where(哪里是学习重点和疑点)、How(如何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3.提高视频制作质量
微课制作的形式主要有五种:教学录像型、屏幕录制型、多媒体讲解型、动画讲解型和视频剪辑型。微课建设到达一定程度时,应该制作一些优质教学资源,高水准的微课视频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尤其在一个微课专题中,如果个别微课制作质量不高,将影响整个专题的质量和学习效果。目前,技术人员、教育工作者在不断努力中提高了微课制作水平,出现了一批内容新颖、制作水平高超的微课视频,教师可以在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官网、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官网等众多网站中寻找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三、构建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
黎加厚指出,“未来趋势是系列化的和教材配套的,进一步发展为移动-云端能够支持的,并且是跨系统的”[2]。本文所探讨的微课建设,不仅是构建视频资源,而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互作用,在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完整教学过程。只有将微课放在整个教学环节中通盘考虑,融入教学流程之中做整体化设计,才能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使微课的应用发挥更大的作用。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具备这样的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精神和协作精神,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合作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够较好地说明微课学习的认知规律,它将学习定义为“在一定的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学习包含四种要素,情境、对话、协作、意义建构。
1.课前应用阶段
首先,教师分析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的制定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开展教学设计,制作微课教学视频,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学习情境。因为翻转课堂是新生事物,教学流程与传统教学截然不同,所以教师应该详细考虑课前、课上、课后三个阶段的教学特点,分层次制定每一环节的教学目标。其次,学生接到教师布置的任务后,利用微课资源自学,自主制订学习计划、控制学习时间、掌握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应随时了解与掌握学生学习进程,督促学生学习进度。教师可采用面授的形式,答疑解惑、检查监督,此外,师生间、学生间可以利用QQ群、微信、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相互沟通,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的作用。通过这些途径,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督促学习进度,学生可以开展研讨、求教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分享学习成果。
2.课上知识内化阶段
课上是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新的认识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内化知识,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的主要场所,而是师生间、生生间协作对话、合作学习的场所。教学实践中,学生将课前自学的成果向教师及同学汇报,提出学习中难点、疑点,共同寻找答案;教师应该将课前自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顺知识的逻辑性,对所学重点内容进行点拨;之后,教师应该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解决学习中的难点问题,运用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精神;最后,教师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练习检验学习效果,发现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后辅导。此外,教师还应该布置家庭作业,督促学生回顾总结学习内容,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3.课后评价反馈阶段课后,学生总结反思
学习过程,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回顾教学重点,是巩固提高的阶段;教师也可以布置不同的任务,对学习效果存在差异的同学重点辅导,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这一阶段,也是教师课后反思、促进教学的过程,教师应该发现教学难点,总结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机制,寻找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由大学英语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分析和设计可见,微课能够辅助教师教学,帮助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意识,推动学生由“被动学”向“主动学”转变,从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四、结语
教育部即将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指出,“各高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创建多元的教学与学习环境,鼓励教师建设和使用微课、慕课,利用网上优质教育资源改造和拓展教学内容”。微课的应用具有广阔空间,教师应把握教学发展脉络,积极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开发优质微课教学资源,设计和构建基于微课的现代教学模式,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微课应用效率和教学效果,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晓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15-18.
[2]钟志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6(5):10-16.
- 上一篇:廉洁文化宣传内容
- 下一篇:公司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混合式教学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