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教学思想的来源范文

时间:2023-11-22 17:57: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辅助教学思想的来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辅助教学思想的来源

篇1

一、正确掌握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定义

1.CAI定义。CAI是老师们常听的词语,有的老师只知道它就是指课件教学,而它的真正名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是英文“Computer Aided Instructing”的缩写,它是作为教学工具而编制的教学程序。现在最常使用的辅助教学软件是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Premiere,Flash等Powerpoint 适合于开发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Authorware则用来开发交互性强的多媒体课件,Flash主要用来制作网页形式的课件,更多的优点是占据磁盘空间少、动画效果好、交互性很强。

2.CAI教学中的辅、助关系。

有很多老师认为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是利用课件讲课,没有别的意思,这样的理解就是过于的片面了。所谓辅助教学,在不同的层面上包括两种形式:其一是宏观辅助,通过教师对课程的深究,设计合理的脚本,代替教师完成一些适于计算机来完成的教学工作,在使用环节上表现为“个别交互”的辅助学。其二是微观上地辅导助,即在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师的“拐棍”,对教师实施具体的帮助,在使用环节上表现为“集体交互”的辅助教。

第一种形式,有一段话为证:“说计算机能够教学,是因为事先有教学在‘教’计算机”。软件市场上有很多各种计算机过级考试辅助教程,软件学习教程等,这是一批教师、计算机专家等这种教师“群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而设计制作的一些可以部分替代教师工作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让学习者在缺少教师的直接指导下仅仅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学习和掌握某些知识。此时,计算机实在辅助“教”。

第二种形式,直观的表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人”的辅助意义。即所谓“集体交互”模式,这种形式的特征是在教学过程中有教师积极参与交互,使教师随时地以己之长,补给之短,以计算机之长,补己之短。教师通过计算机直接的接触学生,而且是更加的高效的接触学生,提高课堂效率,增加学生的听课效果,现在我们常用的就是这种形式。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助学和助教方式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往往是相互结互、互为补充的,据质料可知国内外都把计算机辅助教(CAI)与计算机辅助学(CAL),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共同内容。这种思路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来源于大量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和对现代教育思想的深刻认识。如何在辅助教与辅助学两种实践方式之间实现合理的平衡,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平衡的主要因素是尊重人,即尊重教师和尊重学生,并且以实现现代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协调一致为目标,无论辅助教或辅助学,都应以辅助教为思想主轴。

二、CAI教学的优越性

1.课堂教学生动化、形式新颖化。传统教学的主要工具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个板檫,课堂教学的形式是单一的,内容是枯燥的。多媒体进入课堂后,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实现了师――机――学生之间的三者对话。教师运用CAI上课时更灵活了,学生的注意力也集中了,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学生也认为有了CAI老师的讲课内容更加新颖而充实,他们面对的不只是过去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些静态的图片,而是一个个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图文并茂的“闪光”世界!比如,语文课件《春江花月夜》,学生通过一边欣赏诗的内容,另一面倾听《春江花月夜》的古筝曲,使学生身临那美妙的画幅中,融入自然中,去亲身体验那种美,伴随那飞舞的蝴蝶进入了本课的内容讲解,使学生从一开始到结束一直沉浸在画意中,精力自然集中,记忆自然深刻。数学课件《柱体体积》讲解中,利用几何画板作出的柱体分解动感图,使学生深刻的理解柱体体积与锥体体积的关系,使学生将立体问题平面化,直观化,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公式。

2.达到课堂教学“减负提素”之目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象、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的交互式特点,编制的各学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生学习本科的兴趣,真正的改变传统教育单凋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

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系列有针对性的联系,其练习效果非常之好,传统练习方法不可比拟。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提素”之目的。比如,在练习中,编各种形式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性与否,根据练习的情况,给予必要的表扬、鼓励或重复练习等。

三、CAI教学中的弊端

1.教学中的人文思想不足。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合理实现,应该是正视计算机的媒体地位基础上实现的,其核心特征是“辅助”,即辅助教师,而不是取代教师。只有“人”才有资格做思想的主人,不坚持这一原则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践就会与现代教育思想的人文精神背离,就可能失败,或者至少是价值有限。

以计算机人为的割裂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的大忌。现在有很多的教学课件,不是教师本人制作的,他只是按部就班的操作,按事先安排好的教案去讲,在讲课中,缺少与学生的联系,学生有一些疑问,面对多媒体的“死模式”,怕老师尴尬而又无法启齿,这样便导致了学生学而不实,老师授而不深,达不到本课的大纲要求,这节课就成了一堂课件演示课,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中师――机――生有机关系的形成,并不是单纯指集中教师编制课件,然后由课件来教学生,而是强调全体教师广泛地参与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中,调动学生广泛的参与到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学习中去,达到师――机――生的互动。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是包含了教师对教育思想的理解,教师的经验、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学资源的充分合理使用,以及实施过程中复杂微妙的师生双边活动等等在内的过程。即使一个设计精良的教学课件,一个由一流计算机专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等等制作的教学课件,一个掺入了“最先进”的教育思想,实现了某种时髦“教学策略”的以替代教师为目标的教学课件,其教学效果也难以与一个经验丰富的教师相匹敌。无论这个课件设计的多么精致,也根本不可能具有一个教师能做到的通过他的感官,从学生的体态、表情、语言、和声调等等数个方法获得大量的信息,及时、微妙、有人情味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在这个层面上的交互,恰好是现代教育思想所要强调的人文精神浓厚的东西。这个对计算机显示出难以忍受耐的简单、苍白和低能,而人却表现出叹为观止的生动、丰富和智慧。

2.课件制作费事、费时、费力。在很多的教学评比活动中,CAI课件占有一定的比重,因此,众多的教师为了评比、上公开课、观摩课等做了许多精美的CAI课件。很多获奖的课件几乎都是多媒体:运用大量的图片、动画、MTV、MP3、WAV等背景音乐,令人目不暇接,同时有的一个课件所占的内存也是惊人。为了能获奖,取得骄人成绩,很多课件的制作也是几个人话了几十天完成的,为了制作一个比较精美的课件,制作课件的老师,很多老师都废寝忘食,夜不能寐,连续几天都不能正常休息,可见,一个精美的课件耗费一名制作老师的多少时间啊!而且有许多老师没有经过系统的课件制作培训,学校也没有足够的课件制作素材他就会比他人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做课件。

虽然说,通过制作课件确实能提高教师的微机操作水平,培养掌握新型教学设备的人才,但现实情况是教师日常的工作已经满负荷,计算机技术发展又这么迅速,教师把过多的精力用于课件制作上,势必影响其它的教学活动。我认为教师能够掌握并能较为熟练的使用一种、两种积件即可,而且,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在教学中适当地应用教学软件,而不是编制软件。

3.设备成本高,资源利用不充分。由于现在社会大兴多媒体之风,这样便迫使一些单位、学校不得不在缺少资金的情况下引进多媒体设备,一套较为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在价格上是不菲的,而引进设备后由于缺少课件制作的先进技术,缺少人才,或者课件制作过于的简单,不能充分利用设备的优越性而使设备闲置,导致资源的浪费,又缺少技术维护而导致设备损耗严重,这样又浪费了才力、人力、物力。

总之,我国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良性发展,任重道远。万事万物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我们不能因为它的优点而让它随意滋长,对它趋之若骛;也不能因为它的缺点而对它敬而远之,畏缩不前。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计算机这个现代媒体,将给我国的现代化教育带来不可估计的巨大效益。反之,就会犯下不可原谅的错误。此时,正是它发展途中的停靠站,在这里我们通过尝试,通过实践,总结经验,改善不足,使同仁们重新认识计算机的辅助教学的定义,注重“人文”精神的体现,辅愈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创伤,唤起同仁们的重视,一起努力使这趟列车沿着正确的轨道行驶。

参考文献

(1)钟玉琢《多媒体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

篇2

一、教师应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水平,能自己制作一些辅助教学软件

我们的社会正在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教育要适应不断变化和增长的社会需求,不断学习是当前社会对每个成员的起码要求,教师更应如此。具体到教师对辅助教学的学习,其中包括对现代教学理论的学习,对必要的相关技术的学习。

辅助教学软件的来源很广泛。目前,市场上有关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软件层出不穷,每一种软件都有它独有的特点和技巧,我们要收集、购买必要的软件。当然,也不能指望软件公司推出“拿来就能上课”的软件,也不能依靠其他教师的现成软件,因为教案是根据教学目标、教科书及学生情况由教师写的,每人一个样,一次一样,教学效果软件也是同样道理,所以,教师应利用方便操作的工作台,收集不同素材,加上自己的教学思想,自己制作或与周围同事合作制作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本专业的特点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其针对性更强,更适应教学,会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并且通过这些软件的制作和应用,教师不但能更深刻地认识计算机辅助教学,也能更进一步地掌握本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当然,教师不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很难制作出实用的教学软件。所以,我们在呼吁推出优秀教育软件的同时,也要在广大教师中普及计算机知识,这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二、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要有其必要性

在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之前,要对其必要性做充分的论证。从古至今,任何一种事物都没有绝对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亦然如此,当然,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对有些专业或课程内容是会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但能尽快掌握所学内容,而且通过学习方式的转换,也会对学习发生兴趣,这些都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所带来的有利方面。但是如果没有必要用辅助教学的课,非要将计算机搬进课堂,那是哗众取宠,是没有必要的。毕竟,计算机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教师才是真正的主体。如果我们仅将计算机用做“电子黑板”,即使界面做得华丽漂亮,但对实际教学缺少价值,不但浪费了时间、精力,而且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辅助教学是不可取的。比如有这样一个课例,其内容是介绍计算机基本结构,教师把它做成了时髦的辅助教学软件,界面美观、大方,但教学效果并不好,因为无论软件如何精美,学生面对的毕竟不是实物,并没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教学是失败的,所以莫不如打开机箱,让学生对照实物来听课了。所以,CAI必须要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因为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借助特有优势,将抽象的、难以被学生所掌握和理解的知识形象地、直观地、简洁地让学生接受,这也是我们的教学宗旨。

三、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教育家维新罗克(M.Cwittrock)在他的关于学习过程研究的“生成学生模式”中曾提出:学习过程不从感觉经验开始,而是从感觉经验的选择性注意开始的。选择性注意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情景中激活与维护学习心理状态,将注意力集中于有关学习信息上,对所学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恰当地利用投影、幻灯、录像或计算机等电教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从而使得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也定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现代多媒体赋予了计算机丰富多采的表现,而教学也完全可以因为计算机变得多姿多彩。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多样性可以吸引学生的选择性注意,一般来说新事物容易成为人们注意的对象,尤其在课堂上当学生们厌倦了烦燥无味的讲解时,计算机辅助教学给讲堂添加了无穷的魅力。但是,在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时,教学软件的选择不可忽视,首先是内容,要求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要能够充分表现本堂课教学内容,切不可为了更多的教学内容,使软件变得杂乱,而冲淡了教学主题,误导学生。成功的辅助教学应当始终将学生牢固地控制在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内涵的进一步展开上,使CAI有鲜明的教学性。比如在计算机课堂上,丰富的软件功能和完美的界面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神奇的计算机世界。

四、就我校教学设备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

1、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它是由一台多媒体计算机主机(教师机)、一台控制机(服务器)及若干数量的学生计算机组成,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平台和自身开发的教学软件,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授课内容可由教师机实时传送到时学生计算机屏幕上,进行授课、辅导、讲评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学生机以人──机交互的形式进行自学或练习,充分发挥了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比如,在讲授Windos98的操作时,教师就是一边进行讲解,一边在计算机屏幕上演示,学生可以直接通过屏幕看到教师的操作过程。另外,当教师提问时,学生也可以将操作过程传到教师机上,使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对本堂课的理解程度,这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篇3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日趋成熟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计算机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基础。CAI利用计算机为媒介,通过计算机程序运行来实现课堂教学、辅助答疑、试验仿真以及测验考试等教学活动的技术,是当下教育技术领域中最重要、最活跃组成部分。

自1958年IBM公司开发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教学系统以来,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迅速发展。CAI之所以能在20世纪50年代产生并迅速发展,有其深厚的物质基础、社会基础和理论基础。自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问世,其发展速度惊人,计算机数量增加快,性能提高快,价格不断降低。计算机生产、销售和服务成为重要产业。这为计算机辅助教学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信息时代为CAI的产生提出社会要求,信息社会的信息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增强国家实力的重要资源,信息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从事信息产业人数大大增加,新科技成果层出不穷,知识出现所谓"知识爆炸"。作为社会发展产物,教育面临信息社会挑战,必然作出改革,以适应社会需要。世界各国对信息技术教育都给予高度重视,纷纷制定措施,在学校开展计算机教育,利用计算机进行其它学科教学,出现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新型教育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兴起,在理论上直接受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影响。程序教学20世纪50年展起来,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斯金纳根据从实验室对动物实验引出操作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理论,设计了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后来发展成为用"程序教材"的程序教学。[1]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在学习理论应用上,多数CAI软件采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加涅和布里格思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提出对CAI设计有重要指导作用的教学设计原则,即:接近原则,反应必须在刺激立即出现;重复原则,重复练习能加强学习促进记忆反馈;与强化原则,与反应正确性有关信息可促进学习;提示及其衰减原则,在逐步减少提示情况下,朝期望的反应引导学生,完成学习。这一时期突出表现在人-机交互方式上,通过文字和简单图形,大多数CAI软件缺乏吸引力。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无论是CAI发展规模,还是应用水平都显著提高。认知理论成为指导CAI发展重要理论基础。根据认知学习理论,学习的内部过程分别是接受、期待、提取信息到短时记忆、选择性知觉、语义编码、反应、强化、激发信息的保持、形成概念。加涅、维格和罗杰斯指出,学习内部过程与学习阶段是一致的,若将CAI提供的人-机交互过程与学习内部过程相一致,会明显增加CAI有效性。人们设计和开发CAI软件,利用能体现课件内容且具有强烈感染力的图形序列(或图象),以唤起学生注意,激起学生学习期望,刺激学生回忆,提供足够练习,评定学生行为。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CAI产生巨大变化,通过图、文、声、视频图象等表达教学信息,采用超文本技术,适应学习者联想性思维等。第三阶段进入90年代后,表现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和计算机网络使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出学习者主体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促进者和帮助者,而非知识传授者和灌输者。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为开发能够体现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教学课件开发提档加速

一般而言,教学软件整体设计、编译模式和发行策略的发展历程有五种:一是全部教学内容做成一个课件,该课件集成所有多媒体素材,不能被修改和再编辑;二是课件整体编辑时,不在课件内部集成多媒体素材,而是与建立外部链接,课件打包不能再编辑,教师可参照示范课件,用多媒体素材进行重新开发;三是课件与多媒体素材建立外部链接,课件打包后允许教师再编辑,课件发行时不仅提供所有多媒体素材,并且提供可编辑平台;五是积件,发行时主要提供积件组合平台与积件库,使用者使用时自由重组以达要求。近年来出现的"积件"设计模式尤为引人关注。广义的积件是一种设计教学软件的策略和思路,是对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过程进行准备、检索、设计、组合、使用、管理、评价的理论与实践。[2]狭义指针对课件而言,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系统,包括积件库与积件组合平台。积件代表计算机辅助教学新思路,使辅助教学技术从固定、封闭、单一模式向灵活、开放、集成方向跨越。

课件是专门为教学活动设计,课件(Courseware)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3]:它包括教学各种信息及其相关处理。课件具有以下特点[4]:课件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习理论密切相关,是编制者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适用于事先确定、特定的教学目标与具体教学情境;有的课件与教科书配套;具有整体性、固定性、特定性和封闭性。课件基本模式有练习型、对话型、模拟型、指导型、游戏型、问题解答型、发现学习型等。世界上没有千人一面的教案,也应该没有千人一面的课件。

积件发展是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新思路,是针对课件局限性而发展的新教学软件设计模式,对解决计算机辅助教学领域内存在的弊病具有更佳适应性。积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注重人的主体性。积件将教学信息资源与教学思想、教法、学习理论相结合的主动权交给师生,将过去课件设计者从事的教学设计回归到教师学生手中,成为教师和学生主动活动的形式,适应不同类型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需要。二是积件与教材版本无关。积件以知识点为分类线索,无论教材课程体系如何变化,教材版本如何变化,积件都可被师生应用于当前教学活动。三是基元性与可积性。教学资源素材愈基本,附加边界约束条件愈少,其重组可能性就愈大。积件思想从过去的"素材"、"片断"、"插片"的具体局部的经验上升为带指导性的CAI思想和人一机关系。四是开放性与自衍性。积件素材资源和教学策略资源都是以基元方式入库供教师重组使用,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教师(学生)都可将最新信息和自己作品添加入库,只要确立积件信息标准,入库规范,积件在教学活动中就自然具有开放性与自衍性。五是继承与发展性。积件包涵了课件特殊性,适用于任何变化的教学情境,更适宜教师学生相互交流为主的课堂教学。课件经适当加工,可纳入积件微教学单元库,当积件库的载体从磁盘、CD光盘发展到网络时,积件的思想和着眼点就发展到全球化、虚拟化、社会化。六是技术标准规范性。为实现积件在校、地区、全国、全球可重组性,积件各类信息资源须遵从当今世界主流标准和规范,例如,文本格式、图形格式、声音格式、动画格式、Intemet网络接口格式等都必须与世界主流应用软件一致,否则无法实现素材资料组合。

积件设计的指导思想主要来源于系统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对CAI积件规则、设计、组建、使用、评估、控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教育技术系统工程学三个基本原理"系统结构功能优化原理""系统与环境融合原理""系统发展过程协调原理"对积件系统的"结构"、"功能"、"过程"、"环境"等各个方面研究具有直接指导作用。认知学习理论对积件设计模式作直接指导。教学软件功能与特性受到两个因素影响,即:开发设计目标与设计时所依据认知学习理论。积件有两个组成部分:积件库和积件组合平台,共分为五个层次:核心层、平台层、实库层、虚库层、环境层。核心层由教师和学生组成,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考虑到"教"与"学"互动性,以"教"与"学"最优化配合为运作设计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平台层是连接两个实库(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微教学单元库)与两个虚库(资料呈现方式库、教学策略库)、一个环境资源库(网上环境积件资源库)重要纽带,是教师和学生选取、加工教学资源信息,进行教学活动的操作平台。实库层由多媒体教学资料库和微教学单元库组成,均为教师和学生可视听交互的,并为其所支配的计算机软件材料。虚库层由资料呈现方式库与教学策略组成,二库共同特征是将许多好思想、方法、方式、策略、技巧积聚成库,供师生灵活选用与借鉴。资料呈现方式库主要是注重素材资料表达、连接、呈现等微观层次,与具体软件技巧相联系。教学策略库则重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整体构思上,与教法、学法和教学风格联系,可供选用策略有讲授模式、演示模式、讨论模式、操练模式、发现模式等。环境层由校园网、地区网、国家网、国际网等多层次远距离网上积件资源库组成,决定积件系统开放性、多层次性和自组织性。

三、网络远程教学与虚拟课堂全新登场

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 物理课程教学 整合

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在全国教育战线上逐渐深入,但大多以“观摩课”的形式开展,只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点缀而已,信息技术并没有真正与学科教学“融合”在一起。究其主要原因是在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合适的应用软件和操作平台,需要教师自己研制开发课件,而开发课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质量不高,基本上适应不了日常教学。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条件上日趋成熟发展起来。信息技术作为一项教学工具,能够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就像教师在上课时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届时计算机演变成为真正的教学工具,教师最主要的任务不再是开发软件,而是如何应用现有的软件把计算机的优势发挥出来,进行学科教学。本文就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结合自己物理教学的实践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由“课件”向“积件”思路发展,探讨物理学科整合新方法

在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这个领域里面,市场上已有相当数量的物理教学软件可供购买,但能够真正适用于教学的软件却不多,教师自制课件的水平又不高,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在此阶段上,寻求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发和应用的新路子——积件思路应运而生。其指导思想是:“课件”向“积件”发展,工具型、资料型、开放型的教学平台已成为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发展方向,它包括带有学科特色的平台和多媒体资料库。教师稍加培训就能够自如的运用它们来按自己的意愿制作课件,紧密配合自己的教学过程、为课堂教学所用,

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

二、电脑模拟,发挥物理演示实验、虚拟实验室的功能

1.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发挥演示实验作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利用实验课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某些相关结论、实验步骤,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透彻理解并且完全掌握产生实验结论的过程。在普通物理课堂的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本身等条件的限制,实验效果常不如人意。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实验,则可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

如本人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先用常规仪器按传统实验方法进行演示,由于常规实验仪器的限制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不甚理解,并产生迷惑。此时我改为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的情况,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从而使学生对该实验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

2.在网络技术环境支持下,发挥学生自主探讨性实验作用

在传统物理实验室,由于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结果往往和物理理论不一致,甚至出现相反的数据,这一切无不暴露出了传统实验室的弊端。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虚拟实验室操作,以自主模拟实验为基础进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如笔者在上传统电学实验课时,通常会告诉学生,电流表的接线柱不能接错、电压表不能超过量程,电池组不能短路。很多实验不允许学生自己操作,这些规定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有些学生自主意识很强,常常会进行一些“地下操作”,最终损坏了仪器。然而,须知这些“破坏性”强的学生实际上也是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强的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倡导学生自主探讨性实验,既可保护仪器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能把很多传统实验做不到的效果一一再现。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增进教学效果

进入网络时代后,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库、资源库,网上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信息素质。网上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等特点,例如: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教育资源库物理学科、中国物理教育网等可谓是一间完整的中小学数字资源库,它为我们提供了同步教学、优秀课件等多种资源,且处于动态的更新之中。通过下载这些优秀课件、优秀习题再作进一步的组织、加工就能设计出适合自己风格的课件来。

四、扩大信息来源,提高教学水平

1.了解物理学科发展时事形势、把握教学动态

物理作为一门理科学科,适量的习题是必要的,但订购的习题集往往又存在着题型偏旧、信息过时的缺点,这对于学生习题更新、掌握中考的习题形势是不利的。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这一信息资源,从网络如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上的物理试题中心、中国园丁网试题集锦栏目和其他一些重点中学网站试题库上下载最新的试卷、搜集物理相关试题,用来给学生作为测试题和平时练习。

2.增进学习交流、提高教学水平

篇5

本文就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结合自己物理教学的实践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课件”向“积件”思路发展,探讨物理学科整合新方法

在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这个领域里面,市场上已有相当数量的物理教学软件可供购买,但能够真正适用于教学的软件却不多,教师自制课件的水平又不高,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在此阶段上,寻求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发和应用的新路子──积件思路应运而生。其指导思想是:“课件”向“积件”发展,工具型、资料型、开放型的教学平台已成为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发展方向,它包括带有学科特色的平台和多媒体资料库。教师稍加培训就能够自如的运用它们来按自己的意愿制作课件,紧密配合自己的教学过程、为课堂教学所用,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

例如在物理学科平台方面:《CSC电子备课系统》初中物理版、天翼全景多媒体教学软件高中物理版都是面向教师设计的新一代大型集成化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集众多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的科研成果及教学经验于一体,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必要的教学手段;又如《青鸟师友多媒体课件开发平台》,是一个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集声音、图形、图像、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开发工具;再如几何教学平台的“几何画板”不仅适用于几何教学,而且也适用于物理教学中的力学课程,它界面简单、容易学习、直观好用,因此这样的软件很受老师的欢迎。以上四个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发平台,就很好的体现了“积件”思想。

在多媒体资源处理方面,物理作为一门信息技术邻近学科,物理教师应该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先行者。如今许多物理教师都在Internet上建立了自己专门的网站,并把以网页浏览的形式制作的CAI课件、教案、论文等放在该网站中,同时还可以把其它网站已有的课件通过Internet的超级链接功能揉合到自己的CAI课件里,以“搭积木”的形式,把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制作的每一个课件链接起来,通过长时间教学的积累,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课件体系。反之,其它教师也可通过网络共享自己的CAI课件,克服了传统的“软件包”形式的课件不能共享的缺点,提高了课件资源的利用率,充实了网上物理学科资料库,形成网上物理学科联盟,实行资源共享。此外,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有网络终端的地点,通过Internet网络来访问这些网站,进行物理教学的探讨和巩固性学习。

因此,运用“积件”思想,走素材资源库和制作平台相结合的新思路,是软件开发和应用走出目前困境的有效途径。学科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运用“积件”思想,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信息资源素材库和教学软件,以及相关的CD、VCD资源,从中选取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来制作自己的课件,从而适应不同教学情境的需要,彻底改变教学软件在设计、开发和使用上的相互割裂的局面,使CAI在课堂上的运用走出低谷,朝着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这一更为广阔的方向发展。

二、电脑模拟,发挥物理演示实验、虚拟实验室的功能

1、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发挥演示实验作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利用实验课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某些相关结论、实验步骤,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透彻理解并且完全掌握产生实验结论的过程。在普通物理课堂的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实验效果常不如人意。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实验,则可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

如本人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先用常规仪器按传统实验方法进行演示,由于常规实验仪器的限制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不甚理解,并产生迷惑。此时我改为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的情况,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明了,从而使学生对该实验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由此可知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整合,可以突破常规实验仪器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长,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复杂、困难的实验进行模拟和提供帮助,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并把两者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从而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验技能水平。

2、在网络技术环境支持下,发挥学生自主探讨性实验作用

在传统物理实验室,一方面由于怕发生意外和造成实验仪器的损失,有许多实验室规章制度,对学生诸多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结果往往和物理理论不一致,甚至出现相反的数据,这一切无不暴露出了传统实验室的弊端。

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虚拟实验室操作,以自主模拟实验为基础进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如笔者在上传统电学实验课时,通常会告诉学生,电流表的接线柱不能接错、电压表不能超过量程,电池组不能短路。很多实验不允许学生自己操作,这些规定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有些学生自主意识很强,常常会进行一些“地下操作”,最终损坏了仪器。然而,须知这些“破坏性”强的学生实际上也是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强的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倡导学生自主探讨性实验,既可保护仪器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能把很多传统实验做不到的效果一一再现。如本人曾在网络环境下采用“仿真物理实验室”虚拟电学实验室软件(在线版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与物理学科教学的整合。学生在网络技术环境进行多媒体实验操作,通过网上人机对话,学生可以一边操作一边在网上畅游,获取新知识,或与其他同学交流。如果学生在网络虚拟实验室遇到问题,就可以通过网络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取相关信息,进行讨论,让学生自主学习,并自主观察模拟实验,从而掌握学习成果和学习方法。

这种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开放性的操作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在虚拟世界的真实体验。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模拟实验、观察实验,并归纳、总结,抽象成所需知识的能力,从而学会学习,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物理知识,发展能力,并促使他们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增进教学效果

进入网络时代后,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库、资源库,网上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信息素质。网上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等特点,例如: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教育资源库物理学科、广东教育资源网()资源中心物理学科、中国物理教育网()等可谓是一间完整的中小学数字资源库,它为我们提供了同步教学、优秀课件等多种资源,且处于动态的更新之中。通过下载这些优秀课件、优秀习题再作进一步的组织、加工就能设计出适合自己风格的课件来。

本人在进行初二第十二章第一节浮力教学时,须向学生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我先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它的6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两侧面、前后两侧面,受到的压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只有上下两面由于深度不同,受到的压强大小不同,压力也因而不相等。浮力的产生是由下表面受到水的向上的压力和上表面受到水的向下的压力差,但如果使用语言和文字向学生讲授向上和向下压力差时,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难懂,对整个过程反映比较茫然。所以我通过在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物理学科课件库网站下载相关课件解决这一难题。该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慢镜头表示前、后、左、右的压强、压力相等,小木块保持不动,但加载上、下表面压强、压力时,小木块慢慢向上移动,同时超级链接浮力大小的推导公式录相。活泼的动画效果、直观的图形,快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很轻易就攻破这一难点,同时为讲授下一节阿基米德原理做好理论基础,而这一切都是传统教学很难做得到的。总之,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由此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就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与物理学科整合,不但深化了物理学科教学、加大了学科信息容量,而且提高了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率。

四、扩大信息来源,提高教学水平

1、了解物理学科发展时事形势、把握教学动态:

我们通过Internet在官方权威网站上查看有关物理发展动态,可以做到在时事政策上紧跟形势,在物理学科教学时作出及时调整。物理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大量的习题是必要的,但订购的习题集往往又存在着题型偏旧、信息过时的缺点,这对于学生习题更新、掌握中考的习题形势是不利的。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这一信息资源,从网络如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上的物理试题中心、中国园丁网()试题集锦栏目和其他一些重点中学网站试题库上下载最新的试卷、搜集物理相关试题,用来给学生作为测试题和平时练习。实际情况证明:这些题目题型新颖、信息准确,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有着很大的帮助。

2、增进学习交流、提高教学水平

网络的交互性给物理教师互相学习交流提供了机会。教师可以一方面利用电子邮件与有关专家进行交流,学习前沿的理论知识,获取名教师的经典教案;另一方面还可以参与网上的教师继续教育和参与一系列教育门户网站的教育论坛,如在中国名师教育网()我们可以与重点学校的名师专家探讨物理教育应培养怎样的人才,在中国园丁网()、中国物理教育网()的教育论坛我们可以与各地的同行探讨物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物理教学改革的看法,通过网上学习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我们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参与意识很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较理想,尤其是实验教学,学生的实验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能鞭策我们教师去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利用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和物理学科教学整合的发展,将信息技术引进教育领域将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契机,但同时也应看到,信息技术和物理教学整合是一个新兴事物,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但我们确信信息技术在和学科教学中整合中将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云计算;辅助教学;云服务

一、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Clouds Computing)是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

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

puting)等计算技术的新形式和进一步发展;是虚拟化(Virtual

ization)、效用计算(UtilityComputing)、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等计算机概念的混合演进和跃升。通俗来讲,云计算就是把成千上万台,甚至上百万台普通的服务器或者廉价的个人计算机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庞大的网络,并虚拟化为一台超级计算机。

二、云计算辅助教学

(一)概念。云计算辅助教学(Clouds Computing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CCAI),是指学校和教师利用“云计算”提供的服务,构建个性化教学的信息化环境,支持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协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延伸和新的发展。云计算辅助教学的观点是一切皆服务(everything as a service)、事事可在线(everything online)、更快更方便(everything easy and

quick)、更加个性化(everythingpersonal),这是教育领域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走向社会化服务的趋势。

(二)云计算辅助教学优点。将云计算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内,在“云”环境下利用云服务平台构建个性化的教学环境,可以辅助教师教学,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协作学习、个性化学习和终生学习。学校和教师可以利用云计算支持的教育云服务,构建个性化教学的信息化环境,可以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和群体智慧发展。学生可以利用这一平台开展学习、讨论、回答问题等一系列学习活动,非常有利于小组协作学习,同时可以降低学校购买硬件设备和软件的成本。

三、高职院校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填鸭式教学。教师们在实施教学中,考虑的是上什么教学内容,使用什么教学手段和方法,很少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师上课讲授的时间较多,对学生灌输知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活动少,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成为了知识的灌输者,学生只能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教学方式,极大的压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性.减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剥夺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灵活性。

(二)课堂教学呆板。有的教师课堂教学呆板,缺少实践教学环节。有的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还有的教师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造成了教学时间浪费,下课了还在滔滔不绝地讲授,没有时间进行课程小结。有的教师课堂教学缺乏计划性,想到哪讲到哪,使得教学组织不系统、不完整,没有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不明确。

(三)没有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建设精品课程、数字化校园、精品资源库、视频精品课程等等,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但是这些资源的利用率低,使用的用户极少,没有很好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手段,没有促进课堂教学的现代化发展。

四、云计算辅助教学对高职课堂教学影响

(一)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应用对教师的影响。在云计算时

代,教师需要掌握多项基本教育技能及常用工具,促使教师使用社会化的云服务来丰富教学内容和策略,更新教育理念,分享有效的教学设计以节约准备教学的时间。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怎样收集信息、整理信息、以及加工信息,而未来的信息来源就是“云”。除此之外利用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免费平台或者软件,可以构建学校教学环境、群体学习环境和学生个人自主学习环境。利用云计算平台可以实现跨校、跨地区、跨国的网络教研,可以让教师在交流的过程中拓展视野,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专业知识的发展。

(二)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应用对学生的影响。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应用,学生可以灵活选择多种学习方式,更好地满足学生在不同层次上的学习需要,使他们能以较少的精力和时间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放在云端,学生可使用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等终端随时随地登录到学习平台查看所需要的知识内容。这样不仅降低了移动学习的费用,而且增加了移动学习的多样性。

云计算辅助教学重视学习的协作性,学生还可以通过远程协作辅助学习。云计算平台丰富的网络功能为学生提供了远程协作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可以利用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免费平台或者软件,为学生创建教学资源丰富、互动协作方便的在线学习空间,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

篇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迅速普及,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类社会也正由工业社会逐步进入以信息、知识爆炸为特征的知识经济社会。在未来世界国际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是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又取决于教育。

在这样一个形势下,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指出:“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空前地提高了人们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强调“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学科的学习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化社会呼唤教育信息化。

笔者着重初步探讨一下在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整合。

一、基于新课程理念下整合的必要性、意义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更有利于能力的提高。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角色应该重新定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主动地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把自己放在主导的位置。新课程实施过程的难点很多:(1)课堂时间有限,让学生去进行探究、讨论与交流很难控制,不但要控制讨论题目的数量和难度,还要实时控制讨论的深度和广度,更要控制好讨论的时间。一但控制不到位或疏于控制,教学内容将难以完成,还要在课后再花时间去补。由于把课堂的时间大部分给了学生,教师如何利用好有限的时间就成为难题,哪些话该说哪些不该说,事前都必须想清楚,有时可谓做到了惜字如金,且语言的速度也要进行控制。(2)新课程对教师选取教学资源、处理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每一章都安排了几个探究性实验,这对学校的实验室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4)教学实施要符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设计之前就应该去评估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但现在的学生获取知识渠道众多,现有的认知水平难以估计,且认知水平差距较大。如在图象的教学中,我们提问“在现实生活中,你们看到了哪些图象?”,学生回答了,心电图、脑电图、股票图、资源分布图等等,这就出乎了我们的预料。

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丰富的网络资源,面向新课程标准可以很好地改善我们以往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反思性、合作性以及相信人固有的强大学习潜能的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并利用高科技手段提供的切实可行的方案、技术、方法和认知工具,从而实现基于高新技术的崭新的学习方式”,完成教育教学全面质的跨越式发展。

因此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在课程实施理念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去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的过程;是把信息技术、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地更好地去完成教学任务以及以实现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并且其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地位的提升将会充分呼应课程改革中关于学生地位提升的理念,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信息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传统的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对象。

二、整合实施的途径

1.运用积件思想,寻求高层次整合方法

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在全国教育战线上逐渐深入,但大多以“观摩课”的形式开展,只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点缀而已,信息技术并没有真正与学科教学“融合”在一起。究其主要原因是在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合适的应用软件和操作平台,需要教师自己研制开发课件,而开发课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候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甚至要做数十小时的准备。鉴于此很多教师都反映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项投入多(时间,人力,经费)、产出少的工作,基本上适应不了日常教学。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的条件上日趋成熟发展起来。信息技术作为一项教学工具(LearnfromIT),能够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就像教师在上课时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届时计算机演变成为真正的教学工具,教师最主要的任务不再是开发软件,而是如何应用现有的软件把计算机的优势发挥出来,进行学科教学。

在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这个领域里面,市场上已有相当数量的物理教学软件可供购买,但能够真正适用于教学的软件却不多,教师自制课件的水平又不高,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在此阶段上,寻求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发和应用的新路子──积件思路应运而生。其指导思想是:“课件”向“积件”发展,工具型、资料型、开放型的教学平台已成为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发展方向,它包括带有学科特色的平台和多媒体资料库。教师稍加培训就能够自如的运用它们来按自己的意愿制作课件,紧密配合自己的教学过程、为课堂教学所用,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

积件从何而来呢?我个人的经验是通过Internet把别人好的课件(如利用flash.Powerpoint目前比较流行实用的两类软件制作),下载分类保存,建立自己的积件库,对于Powerpoint的应用基本上是大家都会点,可以进行修改,还可以自己制作把别人好的图片、flash课件插入使用,或还可以把其它网站已有的课件的超级链接功能揉合到自己的CAI课件里,以“搭积木”的形式,把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制作的每一个课件链接起来,通过长时间教学的积累,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课件体系。反之,其它教师也可通过网络共享自己的CAI课件,克服了传统的“软件包”形式的课件不能共享的缺点,提高了课件资源的利用率,充实了网上物理学科资料库,形成网上物理学科联盟,实行资源共享。此外,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有网络终端的地点,通过Internet网络来访问这些网站,进行物理教学的探讨和巩固性学习。

因此,运用“积件”思想,走素材资源库和制作平台相结合的新思路,是软件开发和应用走出目前困境的有效途径。学科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运用“积件”思想,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信息资源素材库和教学软件,以及相关的CD、VCD资源,从中选取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来制作自己的课件,从而适应不同教学情境的需要,彻底改变教学软件在设计、开发和使用上的相互割裂的局面,使CAI在课堂上的运用走出低谷,朝着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这一更为广阔的方向发展。

2.构建模拟实验教学模式,发挥演示实验、虚拟实验室功能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往往有许多图景难以被学生想象,实验又无法进行,而这对于学生的理解,掌握概念和规律有重要作用。而有些实验虽然可以演示,但其反应过程无法看到,可信度小,学生难以理解。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制作逼真的模拟课件,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这些认识障碍。例如:电源内部电子和离子的移动,电动势的方向,电容器充放电,电场中导体的静电感应等。又如:利用卡文迪许扭称测定引力常量,由于受条件限制,中学根本无法进行。但可利用计算机将实验装置画出,利用动画效果,将整个实验过程通过模拟方法予以完成。这样既完成了实验又加强了同学们对实验装置的理解。

在实验教学中,有许多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小,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又难以使每个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只能由老师演示操作,可见度小,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若利用视频投影仪将演示操作过程预以放大,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将操作过程转播到每位学生前的计算机屏幕上,这样不仅演示真实,而且,学生兴趣高,观察认真,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秒表、电表、千分尺、万用电表、游标卡尺、磁感线教学;可以将演示过程进行放大,将关键部位利用特定镜头予以展现在同学面前。

由此可见,通过信息技术与高中实验的整合,可以突破常规实验条件的局限,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长,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复杂的、困难的实验进行模拟,使之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并与常规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从而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形成概念、获得新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验技能。

三、整合带来的益处

1.扩大信息来源,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了解学科发展形势,及时把握教学动态。物理学科发展较快,通过Internet网络中的权威网站查看有关学科发展动态,可以做到紧跟形势,在学科教学时作出及时的调整。对于物理学科,必要的习题也是必要的,但订购的习题集往往又存在着题型偏旧、信息过时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网络这一信息资源,从权威网站或重点中学网站上的试题库中下载最新试卷,用来给学生作测试题和平时练习。这些题目往往题型新颖、信息准确,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有着很大的帮助。

2.加强学生对物理情景的认识

物理现象中有很多是很难或甚至不能用肉眼看清的,有些即使借助最现代的仪器也很难看到。利用计算机的模拟,我们可以把一个原本无法看到或看清的现象纤毫毕现地呈现到学生的面前。如机械波的教学就可以通过CAI技术把介质振动和波的传播情况理想化地呈现给学生。情景的延迟与加快:一个物理过程的进行时间有长有短,如宇宙的演化、天然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动辄数十亿年,远远超出了一个人的寿命所及。如闪电,还有光和物质间的作用,一闪即逝,在你尚未来得及感觉的时候它已消逝无踪。这时,计算机在教学上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可以把一个自然界中无法更动的过程随意地加快或减慢,帮助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力还十分有限的中学生更好地形成感性认识。

3.增进学习交流,提高教学水平

网络的交互性给教师互相学习交流提供了机会。教师可以一方面用E-mail与有关专家进行交流,学习前沿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参与网上的教师继续教育和一系列教育网站的教育论坛。如在中国名师教育网上可以与重点学校的名师专家探讨学科教育应培养怎样的人才,在中国园丁网的教育论坛可以与各地的同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学科教学改革的看法,通过网上学习交流,达到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目的。

四、整合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一个全新的事物,其在实施中必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应注意把握以下问题,以免走入误区,从而发挥整合的最大效果。

1.技术与思想的关系。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应要求先有先进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信息技术再先进,都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不能是盲目的形式上的技术操作演示,信息技术只是为教学提供资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和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和探索与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改变旧的教育思想理念,重新建立教学结构,从而形成新型教学结构的教学模式。

2.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的确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更具形象性和直观性,但许多教师就会因此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即学生学的问题。所以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的重点应放在帮助学生理解上,提倡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培养能力。而不是变“人传”为“机传”,“以教师的活动代替学生的思考”;忽视学生的参与。否则就有违整合的意义,得不偿失了。

3.形式与目标的关系。任何教学手段、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服务的。如果在教学中过分强调信息技术带来的客观因素,而忽视了教学的具体内容、具体目标,就会是画蛇添足而已。如果在一节课中选用了投影、录像、录音、挂图、电脑等多种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又过多的频繁更换,一会儿投影,一会儿放录像,一会儿又挂一幅图片……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反而被媒体本身所吸引,分散了对学习内容、知识点的注意力。客观上形成了媒体干扰,破坏了抽象思维和知识结构的形成,达不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多媒体运用形式的新颖、画面的直观、教学的热闹等,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华而不实,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应该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真正意义,以配合老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

4.模拟与实验的关系。高中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日常教学中,实验往往有着举足轻重的教育意义。这时候,教师切不可以信息技术手段的逼真模拟来替代学生所有的实验过程,否则就失去了实验的真正意义。当然模拟也是可以替代一些实验的,那些现实条件下无法完成的演示实验对象如一些微观分子的运动的实验等,这些实验的模拟和展示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课程知识了。

篇8

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

优化教学过程,将教学过程设计得活泼多样,使学生始终保持愉快的学习情绪,恰当地使用电化教学,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着画面的不断变换产生栩栩如生的感觉,可以多角度地拨动学生的心弦,多方面地调动学生感官,多渠道地获得信息,从而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

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

1998年以来,我尝试使用计算机辅助美术课堂教学,优化美术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认识能力,提高审美能力、探求意识,培养智能,以促进学生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现代电化教育的发展,特别是电脑和多媒体的应用,能够同时采集、编辑、存储和显示文字、声音、活动影像、图形、图片等资料,并将它们进行有机地结合、加工、处理,从而优化了教学过程,也为以往教学中有些难以讲解清楚的概念给以本质的揭示,将教育技术带进了信息时代,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教育教学的内容。

一年级《小鸟的家》一课,在课的导入部分,先请学生听鸟叫的声音,再看鸟的画面,声、像结合,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并引出课题;再以一组动画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动画中先出现小鸟的巢,接着在巢中接连出现三只小鸟,然后鸟妈妈从远方飞回来,随着鸟妈妈把虫子喂到小鸟的嘴中,学生们不由得开心地笑了。笑声过后,教师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出现了大量的生活中常见的鸟巢的图片,从学生熟悉的麻雀、家燕、喜鹊的巢穴,概括常见的鸟巢的基本形,以圆形的和碗形的居多,再扩展到同样是圆形、碗形巢穴的、其它生活在水塘边、悬崖上等不同环境的鸟的巢穴。在了解了生活中常见的鸟巢之后,再在屏幕上出现各种有趣的鸟巢,如:灶鸟、园丁鸟、缝叶莺的巢穴,开阔学生的眼界,进而启发学生想象老师没有介绍到的鸟的巢穴,还会有什么样的?留给学生以思考与想象的空间,形成学生的自我判断和自主决策,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电脑画笔的帮助下,创作一幅《小鸟的家》,使课内的知识向课外的知识有机地延伸、扩展。

一年级《小鸟的家》一课,在课的导入部分,先请学生听鸟叫的声音,再看鸟的画面,声、像结合,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并引出课题;再以一组动画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动画中先出现小鸟的巢,接着在巢中接连出现三只小鸟,然后鸟妈妈从远方飞回来,随着鸟妈妈把虫子喂到小鸟的嘴中,学生们不由得开心地笑了。笑声过后,教师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出现了大量的生活中常见的鸟巢的图片,从学生熟悉的麻雀、家燕、喜鹊的巢穴,概括常见的鸟巢的基本形,以圆形的和碗形的居多,再扩展到同样是圆形、碗形巢穴的、其它生活在水塘边、悬崖上等不同环境的鸟的巢穴。在了解了生活中常见的鸟巢之后,再在屏幕上出现各种有趣的鸟巢,如:灶鸟、园丁鸟、缝叶莺的巢穴,开阔学生的眼界,进而启发学生想象老师没有介绍到的鸟的巢穴,还会有什么样的?留给学生以思考与想象的空间,形成学生的自我判断和自主决策,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电脑画笔的帮助下,创作一幅《小鸟的家》,使课内的知识向课外的知识有机地延伸、扩展。

我在讲授色彩的基础知识时,制作课件时把第11册中的《色彩的冷暖》和第12册中的《色彩的强烈对比、柔和对比》两课合并在一起讲《色彩的冷暖与对比》,达到了加大知识密度、增强知识的连贯性,增大信息量的效果,显示了基于计算机基础上的美术教学的优势。

本节课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力求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悟出所学知识点,而将色彩理论放在学生感知之后。改变以往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课的开始部分从红、黄、蓝、橙、紫、绿

六种颜色入手,引导学生联想自然界中的事物,谈对色彩感觉,初步认识冷、暖色以及冷、暖色的相对性;再通过一些反映自然、生活、绘画的图片加大信息来源,让学生判断冷色、暖色的画面;然后再出色相环,使学生的认识与色彩理论结合起来。在学生认识冷暖色的基础上,引出对比的概念,通过色相的比较,找出哪些色是强烈对比、哪些色是柔和对比,在学生认识强、弱对比的基础上,出一组图片供学生欣赏,让学生自己评议,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最后在学生操作时,设计两个层次的练习:一是在线稿基础上的色彩练习,二是自己设计画稿并用色彩表现,练习由浅入深,给学生更多地独立思考问题与自我发展的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

我还带领学生进行了《科幻绘画》、《畅想二十一世纪》的创作,用电脑画笔比几支彩笔、一盒颜料的绘画形式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也更能表现“科幻”与“畅想”这一题材。

二、运用不同的电教手段,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在美术教学中,广泛地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和手段,通过绚丽多彩的形象信息和错落有致的音响信息,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艺术作品的内涵。

针对同一课业内容,我曾采用过不同的电教手段,结果教学效果也有所不同。

1.使用录像、投影辅助教学:

五年级《对称的美》一课,我综合运用了录像、投影、录音机等电教媒体做过教学实验。在课上我先放映了事先准备好的录像---各种各样美丽的蝴蝶。同学们观察了美丽的蝴蝶录像,被蝴蝶那左右对称的双翅花纹、美丽的色彩深深感动了。在教学中,我当堂演示了采用套色剪纸制作蝴蝶的方法,并用投影仪展示了多种蝴蝶的纹样供学生参考,加深他们对对称美的认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自己心目中的蝴蝶形象,又在做好的蝴蝶背后加了支撑条和拉杆,当学生们用手拉住拉杆时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就会在他们手中翩翩起舞。

2.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以往教学中一些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提供了良好的展示机会。只要找准了切入点,充分利用我校自己制作的课件,成为辅助我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

《对称的美》一课的课件是从自然界中的对称图形入手,请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点,使学生了解对称是人们在大自然中发现的,引出对称的课题,谈自己对“对称”的初步理解。课件中着重通过一只蝴蝶图形,启发学生假想,每位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机屏幕上真切的蝴蝶,引出轴对称的概念,再通过一只蝴蝶的左侧翅膀旋转180度和右侧翅膀完全重叠的动态画面演示,让学生清楚地理解什么是轴对称,从而更好地认识轴对称的图形,接着由一组图片的欣赏使学生加深对轴对称的理解,如:从我们身边的北京城的布局到外围建筑的设计,都有对称的运用,课件中清晰地在图片上加上了对称轴、对称点的动态演示,使学生更形象直观。在认识轴对称图形之后,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对称的另一种形式---中心对称,并引出对称的定义,进而通过几幅图片和凯旋门、飞机对称与不对称的两组不同画面的设计展示,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总结出对称图形“规则、整齐、稳定”的美感。学生在了解对称美的特征后,再联想生活周围的实例,感受对称的美就在我们的身边。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操作计算机,根据对称的特征设计出对称的图形,完成本课的作业。教师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及时将好的学生作业通过教学网发送给每一个学生,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请一两名同学在网上演示自己的制作过程,帮助其他同学解决制作中的难点。在课堂小结时,先总结本课的教学内容,再出示一组不对称的图形,说明不对称图形的另一种美,启发学生思考,留给学生以想象和探索的空间。

3.两课的比较

演示内容的深度不同:

“对称”图形是将对称轴或对称中心一侧的图形旋转180度后,可以与另一侧完全重合。在进行旋转180度的演示时,运用别的教学手段很难讲清到位,若运用多媒体的动画技术,恰恰能清晰准确地把这个旋转过程展现出来,让每个学生通过眼前的屏幕,清晰地看到旋转的动态演示全过程,它比较深刻地揭示了对称的形成过程和本质,突破了教学难点,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2)信息资源的来源不同,致使丰富程度有很大差异:

录像只放映了美丽的蝴蝶,信息量有限;而计算机多媒体的操作环境,特别是“网络”的应用和光盘存储技术的成熟,使得大容量的多媒体信息有了可以传播和应用的载体。教师既可以从“网”上查询和下载有关的资料又可以从光盘中选取可需的图片资料,并运用计算机软件中的图形处理功能对图片进行所需的编辑、剪接及处理、加工,加大了信息的来源,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

(3)课业效果不同:

前一课,作业采用了套色剪纸的方法,蝴蝶做好后又在它的背后加了支撑条和拉杆,当同学们用手拉住拉杆时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会在他们手中翩翩起舞,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制作时间较长。而这一课学生自己操作计算机的优势是:其一,缩短作业时间,作业的内容从单一的蝴蝶图形扩展到任意对称图形。其二,运用计算机独有的“网”的功能,教师既可以随时监控学生机,进行单机辅导,又可以利用教学网的交互功能,及时将好的学生作业转播给其他同学观看,并演示制作方法,实现交互式的学习。其三,计算机辅助教学,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计算机软件的非线性链接,更加便于进行人机交互,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计算机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更能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使教学过程从传统的灌输式,转变为让学生观察、思维、实践、交流的建构过程,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生生互助的新型的课堂教学形式。

三.比较现代教育技术在优化教学过程中作用

教育技术设备 特 征 作 用 优 势

恰当使用投影辅助教学可以在普通的室内使用,课前制片,操作简便,书写自如,易移动,集体用。图文直观,节省时间。

信息量有限,不能连续地展示图象,缺乏动感,不能配音。可面对学生操作,可同学生保持目光的接触,便于组织课堂教学。

教师可以随时在图上添加重点和细节。

恰当使用录像辅助教学课前录制,声像真实,可移动,集体用。生动,直观,声形并茂。

信息量单向传播,引发兴趣,全体参与。能呈现丰富的有声彩色运动图像。 可以多次复制,反复使用。

恰当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课前制作,课件设计程序,不移动,单人用,可联网。信息量极大,

声音、图像、文字、视频、动画,可进行非线性链接。网上可自由查询信息,可互教互学,监控指导。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简便快捷,事半功倍;资源丰富,可随意选择内容;教学过程可随师生意愿改变;音像、动画,引人入胜,学生兴趣高。

运用网的优势,进行人机交互,便于教师指导和学生互学。

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教学研究说明,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恰当使用投影、录像、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对优化教学过程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建议在有条件的学校和班级要提倡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条件暂时还达不到的地方要创造条件,在美术教学中使用投影和录像辅助教学,以优化我们的教学过程。

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建议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现代高素质人才。

篇9

【关键词】网络技术;英语语言学习;语料库;通用语

一、传统教学法回顾

每种语言的教学都有它独到的方式和方法,过去的英语教师主要遵循“语法――翻译法”,老师讲解语法规则,学生进行翻译,主要依赖黑板作为教具,单向的给学生传输相关信息。而继黑板之后普遍使用教具是投影仪,仍以教师为主导地位,亦如早期的计算机程序展现的“演练――实践”语法练习般枯燥无味。另外,早期教学使用录音带进行听力教学,认为学生可通过反复持续练习完成目标语言学习,学校提供给学生语音室设备开展重复训练。十年前,各个高校投入建设大量语音室,取得的成效却不明显,此种听力教学方法式微。

二、大学英语新式教学方法讨论

1.计算机辅助教学法

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在英语语言课程中使用计算机信息通信功能,其价值来源于信息的输入及输出,但是有些教师不信任不接受网络课堂,也不愿学习如何使用计算机技术转变学生学习环境,而这种学习环境的转换是很多教育人根本无法想象的。因此,我们需要:

(1)不断学习最新计算机技术,整合日常教学经验。

(2)对教室计算机技术课堂应用能力进行评估。

(3)计算机辅助教学导师指导制度确立。

(4)未来语言教师对计算机技术的重视度急需提高。

笔记本电脑、互动式书写板与宽带互联网变得日益廉价,学校也慢慢将它们引入教室,可惜的是没有与之相符的适当培训。现在是“数字土著”的时代(Digital Natives,指和高科技一起诞生、学习生活、长大成人者),必然造成教师和学生在语言学习方法面前更大的鸿沟。

我们还必须掌握更多的新缩写(如IWB交互式电子白板, ICT信息与通信技术, URL网址),使用更多计算机手段进行教学,像文字处理软件、数码相机摄影机记录学生课堂情况、指导学生网络互动学习、利用电子邮件进行师生问答、计算机演示和情境模拟以及电子数据库应用。

2.语料库学习

语料库学习是一种通过分析储存在计算机里的大型数据库中的语言结构和用法进行语言习得的教学方式。开放语料库包含:跨语域语义、语法形式和类别的分布及功能、话语特点研究、语域变体和语言习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语料库整合是语言学习的核心工具,它可以利用语料库软件找到特定的词或短语的使用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利用语料库可看到词汇的使用频率,使得学生了解在口语中使用最频繁的词汇有哪些,口语常用哪些,在书面英语中应尽量避免。语料库关键词分析文本中出现频繁的关键词,这对于各专业学生学习英语时阅读其专业文献做准备,如材料专业英语与工程英语使用较广泛,这类语料库还可显示如何表达观点、阐述观点的常用句式。语料库聚类分析主要搜索词的典型表达形式,系统分析词或词块如何组合成句子。语料库中词汇语法档案确定一个词在上下文的使用方式和固定搭配,如blonde hair(金发)或blonde car(金色的轿车)。

3.英语通用语与教学大纲设计

英语作为一个通用语言,可以使英语国家的人与非英语国家的人进行各种交流、交际。英语作为通用语的核心在于它在不同国家间使用时的差别。它是英语的一个变体,主要是为了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科技等。数据显示,英语非母语的人人数大大超过母语为英语的人人数,说标准英语的人数要超过说其它英语变体的人数。这就要求我们在选取教材时需要注意其中的内容(选取种族差异少、注重跨文化交际、不是套用陈规的内容);在教学大纲上,选择反映语言信息较新的;在教学方法上,使用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能形成其学习风格的。不同以往使用的所谓原版教材或教参,现今,应采纳顺应本土文化、价值观的符合本土需求的出版物。

4.实践教学法

(1)交互型教学法:例如说阅读理解,是在对文本单词句子理解(即自下而上的学习技巧)的基础上,加入相应的文本历史文化背景信息(即自上而下的学习技巧),且相互融合相互影响才可以完成。这种方法要求必须动态的理解信息所包含的内容和相关背景知识,从说话人和受话人的目的和意图下手。

(2)听力教学:听力的学习过程主要侧重在语言单位(如,音素、词汇、语法结构等)以及受话人的预期效果、情境、背景知识和话题等方面。传统英语教学对听力部分强调不够,而最新的教学方法则更重视听力对英语能力的培养。听力理解主要包含语言识别、确定文本内容(如文本参与者、背景知识、情感基调和类型)、理解文本主要思想和回顾细节几个要点。

三、总述

总的来说,并不存在一种最好的英语教学方法。成功的英语教师也不局限于某一种教学方法。同一种教学方法在一个班适用也许在另一个班就不适合。一个教学方法在某位老师某个英语教学项目里适合,换个项目就会非常不适宜。我们现在的英语教学方法已经更多地从单纯的文本学习转移到培养学生的交际技能,更多的也是致力于英语交际法教学的探索。然而,作为英语教学工作者,我们也不能依赖于固定的方法或实践内容,必须在不同的教学项目中选择上述提到的教学法中最合适的。

参考文献:

[1] Maley, A. (1992). Global issue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al English Teaching,13 (2), 73

[2] 孙雪华等. 基于任务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实践. [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2

[3] Trend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oday by Adrian Underhill, A. 2004, April. Trend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oday. MED Magazine, issue 18. Retrieved September 15, 2007 from http////

[4] Touchstone - From Corpus to Course Book by Michael McCarth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化是二十一世纪的标志,是当今世界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随着以多媒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普及应用,人类开始步入信息社会。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也改变着教育和教学方式。学校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到社会信息化的强大漩涡中,课堂教学正面临着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成为新世纪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它学科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许多人往往无从下手。本文试从分析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所扮演的角色入手,来帮助我们找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切入点。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但是这种变革决不可能发生在朝夕之间,一蹴而就,而是要经过许多中间过程和状态。确定各个中间过程的形态和特点,必然能为整个教育改革和广大教师带来巨大的参考价值。北京师范大学的刘儒德博士将信息技术和教育相整合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计算机素养的培养阶段、课程整合阶段、课程改革阶段、全方位教改阶段

一、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的学科

信息技术扑面而来,它已开始渗透至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它已不再是人们认识的计算机那样一个工具角色,它正在为人们悄然铺设着整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统一平台。信息技术课程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还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要按照课程整合的理念,开展横向综合教学,把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的整合到一起进行学习。例如:在学习Word时,让学生利用Word编辑和修改自己的作文;让学生利用Word编辑校园刊物。

二、信息技术是一门工具学科

将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相结合,就是以其它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教学工具渗透到其它学科中去。信息技术作为一项教学工具,能够把各种教学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就象教师在上课时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教师最主要的任务不再是开发软件,而是如何应用现有的软件把计算机的优势发挥出来,进行学科教学。信息技术要成为学习的工具,首先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应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将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以及身心和谐统一的发展。

三、信息技术是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手段就是要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笔一样流畅、自然。这种观点将课程整合的重点放在CAI中,即计算机辅助教学上。但应注意,这里的辅助教学,不是辅助教师的教,而是辅助学生的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中心在于“辅助”,即用来辅助课堂教学,分析课堂内容,使重点和难点更容易掌握。CAI的本质是辅助教学,在设计CAI课件时,必须以“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原则,这样上课的时候,教师就不会被课件牵着鼻子走。教师根据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或网页开发工具,对课程知识进行重组、创作、加工处理为学生的学习资源。这样,就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只是教师用来演示,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

这种精心制作“以学为主”的“学件”,针对不同的情况克服重点、难点、提供资源、创设情景等设置相关链接或热键,给学生自、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探究和发现,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事物总是辨证的,电教媒体再先进,它也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过”与“不及”都是不可取的。

四、信息技术是丰富的资源

进入网络时代,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库、资源库,网上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信息素质。网上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等特点。 例如: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http://.cn),广东教育资源网(http://),等,可谓是一间完整的中小学数字资源库,它为我们提供了同步教学、优秀课件等多种资源,且处于动态的更新之中,泛在化的资源突破了书本是知识的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的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地扩充了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的内容,而是能开阔思路,看到百家思想。丰富的信息资源打破了学生只能在教室听老师讲课的单一局面,实现了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例如,学生和教师通过网络实现了资源共享,在网上进行问题的研究探讨,完成信息和情感的交流;学生利用网上论坛、聊天室等工具自由地和其它同学交流讨论、相互帮助、协同作业,不仅开阔了视野,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交流合作的意识。

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旨在把信息技术有机地与其它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结构及课程的实施等融为一体,以此达到深化学科教学,提高课程质量,实现教育教学全面改革的目的。课程整合是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一个新的焦点,它的研究和实践,为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为教育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参考文献

[1] 刘儒德.《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进程》,《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9(3)

[2] 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中国电化教育》2001.2

[3] 何克抗.《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与21世纪的教育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