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范文
时间:2023-11-22 17:57: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计算机 基础知识 分层教学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已经逐渐开始应用计算机,帮助学生获得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能力,积极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这也成为中职院校的重要教学目标。由于我国辽源广阔,经济发展缺乏平衡性,普及计算机程度也各异,这一情况促使学生计算机水平也产生了很大的不同。程度良好的学生觉得教师授课内容简单,而程度较差的学生则认为教师讲课速度较快,造成教师与学生产生矛盾。学生参差不齐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问题显著增加了教学工作的难度。另外,伴随着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大范围普及,会使用计算机的学生也随之增多,假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势必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二、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课程使用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一)学生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之前水平各异
很多学生在中小学时期就已经与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了接触。在这些同学中,由于各个地区经济教育发展水平缺乏平衡性,其设备师资水平与教学内容的选择,设置课程与安排的不同,因此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其计算机水平也具有较大差别。
(二)缺乏层次的综合教学阻碍了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与数学、化学等课程的区别在于他们可以保持几年甚至十几年不改变教学内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存在着显著的时间性,对新技术潮流的追踪是这一课程的重要特征。更新换代计算机软件的时间是目前世界任何一个新技术都没有办法相比的。当前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都包括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软件系统、数据库语言等,由于模块的不同其更新时间也不同,这样就产生了需要频繁更改教学大纲,无法同步更新教学内容的现象。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
计算机技术发展极快,现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老化迅速,仅仅一本教材与几堂课程是没有办法包括全部信息的,因此中职计算机教育的目标绝不仅仅是传授某一计算机语言或者是软件,而是应当着重培养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学习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重要目的就是不断提升计算机素养,分层教学凸显了学生独立学习,更好地将学生作为中心,把教师视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课程分层教学的改革对策
(一)学生进行分层
应当在一定范围内划分级别,为了方便进行管理,应当在一个专业内实施分层。分层教学的基本原则可以选择自愿与分层考核的原则,将学期作为重要单位,一级可以是一个学期。在新生入校时就能够实行分层教学,新生入校之后就能够参与学校统一组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力的测试,这一测试选择在指定机房上完成。其系统能够自行评分,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可以联系学生的测试成绩,综合被测试学生的申请情况,科学划分教学班级,可以产生1班与2班。1班教学层次较高,根据高要求起点安排教学,2班根据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纲领安排教学。
(二)安排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授课时间
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课程分层教学应用了单独的划分班级制度,这样实际安排课程授课就显得至关重要。为了避免与学生原来班级课程安排产生冲突,同时又可以确保教学实际效果,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可以选择实际固定设置,可以在每星期安排课程中拿出某一天某一节课程作为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避免与授课时间相矛盾。
(三)设计教学分层目标
教学中目标发挥了向导功能。对目前的计算机教学系统积极改革,精心安排教学材料,设置课程逻辑框架,强化实际培训是教学的主要任务。分层教学的目标就是联系学生具有的差异性,综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真实掌握用人单位对计算机水平提出的具体要求,编制可行性的、各种层次要求的教学目标。例如:1班可以根据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要求编制教学目标;2班能够联系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要求编制教学目标。
(四)分层教学中科学配备教师
根据教学过程中班级存在着的差异性,安排任课教师需要与之配合。每一位教师仅能在一个层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进行教学,防止产生两个层次班级兼任同一个教师的情况。在这个前提下,还需要在各个学期安排相应的教师,通过不同层次实行教学可以有效培训师资团队,不断完善课程构建。
(五)分层教学中教学课程的落实
分层中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的组织对应分层,在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班级教学的不同层次根据各自的教学内容实行教学。1层次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操作作为重点。同时,教师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搜集学生所反馈的信息,在教学中对教学方法及时进行改革。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分层教学的改革计划可以灵活控制,例如2班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整体操作水平可以达到1班的水平,这时教师可以对教学设定及时调整,逐渐把课程授课重点转向1班。
结束语
综上分析,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课程分层次教学的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爱好兴趣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的矛盾有效地进行了克服,很好地解决学生两级分化知识掌握的问题。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符合了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更加有利于教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课程教学的速度,最终提升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2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使用计算机系统来模拟人类的思维活动。人工智能技术己应用于医学领域中,例如IB M机器人医生" WATSON”在10分钟时间诊断出很难诊断的自I.病类型,且诊断准确率比初级医生的临床准确率高出4倍2017年7月初,阿里也了“DoctorYou" AI系统来进行医学影像诊断,同年8月,腾讯“觅影”来诊断早期癌症,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在医学领域有更广阔的应用,其对医学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标准和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在计算机教学中也应跟随科技发展的步伐。现阶段高职院校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下列问题:1现阶段医学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基础课,其内容是理沦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融合,医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而:医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较大
从生源分布上看,来自城市的学生平时接触过计算机,并且在以前的学习中己经学习过计算机相关的基础知识,而来自偏远农村的学生,没有机会接触过计算机,且教学设备落后,起点较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计算机基础课程学时安排不够,且学生不够重视
由于医学高职院校主要开设的专业是医学类专业,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学校安排的学时不够,如本校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64个学时,64个学时中不仅包括了理沦讲解,也包括了学生实践。同时,大多数学生没有购买计算机,课后也没有硬件条件来复习相关的知识内容,因此仅仅靠着上课的讲解实践难以保障教学的质量,同时,大多数学生重视医学类专业课程,往往忽略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学生没有摆正心态,因此出现上课玩手机,睡觉,讲话等不良现象
1. 3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医学专业难以结合起来
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使用的是统一的教材,统一的知识点,没有专门的针对医学专业出版的计算机基础教材,难以针对不同的专业来安排授课知识,使得学生毕业时与就业单位要求的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度不符合,使得他们在后续的工作中带来很多困难2提升计算机教学的几个建议
2. 1完善课程体系,采取课堂教授和线上自学的方法相结合
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课堂教授和线上自学的方法,课堂上教授的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演示文稿、INTERNET操作以及计算机网络六大模块,主要目的是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达到国家计算机一级水平,线上教学平台可以通过微课、慕课等方式上传MS OFFICE高级应用课程,提升学生的办公软件应用能力,达到计算机二级水平,与此同时,还应包括医学专业软件的内容,如药学专业加入SPASS. SAS医学统计软件,影像专业加入DISC. OSIRIS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软件,护理、临床专业加入3DBody解剖学习软件、医院信息系统等内容2. 2增强学校和医院等企业的合作,掌握实践知识,输出技能型入才
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下,医院等医疗机构己从国外引进或者自主研发导诊机器人、肿瘤诊断专家系统、胃癌诊断专家系统等智能诊断系统,未来医疗行业的发展将对医学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和公立医院、私立医疗机构应搭建起合作桥梁,输出优秀的学生为医疗机构培养后备力量,同时医疗机构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医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业务能力,达到合作互赢的局而提高教师的专业应用素质,加强师资培训
学校应提供给教师业务培训的机会,如到医院参观学习医疗机构目前研发或引进各类辅助医疗系统的使用,各类大型医疗器械的操作,使得教师在授课时能够注重计算机基础和临床的学科知识相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篇3
【关键词】高校,基础计算机,教学,对策
一、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现状
首先,当今中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投入越来越大。教育部立项要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因此近几年在全国各地区很多高校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研讨会不断地在召开,研讨的内容是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方式的改善。
其次,高校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在全国已经取得成效,最近几年当中,全国多数高校在按照之前的改革文件进行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改革,其中有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三个体系,即计算机的应用基础和文化基础以及技术基础,并根据这些课程体系设置了相应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培训有着积极和推动的作用,并在此方面取得了让人自豪的成效。
再次,虽然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在这个时代中也有其局限性的问题存在并不断地发生。这也给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工作者摆出了很多困难。其一,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方式上存在问题,教师的备课积极性很大程度上的降低,一味地在上课中按照电子屏幕来讲课,降低了沟通机会,使得上课气氛没有活力。而这种乏味的理论课程和上机课程的问题的出现,其根源就是由老师造成的,他们没有注意到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没有发挥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限制了学生对计算机进一步深入的了解。其二,近几年很多高校在大量招生,造成了教学师资方面力量的不足,影响了大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更高的学习。有些学生在未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掌握了基础教学的课程要求出,而对后期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反应能力有所降低。其三,如今的计算机教学基础课程仍然是在按照很多年前的教学方式和教材,而计算机的更新速度特别的快,导致很多计算机的性能很多大学生不会使用。其四,计算机基础教学方式的落后同时也影响了大学生对计算机现实生活的实践水平,更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而目前我国在计算机方面的人才极其匮乏,没有在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有创新水平的人才。其五,现在很多高校开设了对计算机实践能力等级的考核,这主要是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一个衡量标准。
二、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在教学管理方面的改革手段
首先,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管理部门的领导阶层进行改革,使新媒体教学的发展更加完善,对计算机教学设备等进行专业人士管理和保护。领导部门要积极协调各个计算机设施部门之间的关系,处理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对大学生计算机教育的工作;领导也要解放自我思想,大力发展和改革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为大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提供有力的条件。
其次,由于计算机硬件设施更新速度快,使得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对计算机更新后的硬件掌握程度偏低,这就要求计算机教育工作者要对自己的教学水平进行进一步的提高,而后通过自身水平来建立具有活力的课堂气氛。为了使教师计算机基础教学能力能够赶上更新速度,就必须对教师的计算机水平进行深入的培训,主要从现代网络信息对基础教学的帮助和计算机基础教程的理论研究以及多媒体教学形式的改革。要做到让老师能够愉快地接受培训,就要激发老师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教育的信心,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多鼓励多赞颂教师的教学能力,这样才能使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稳定的向前发展。
最后,高校应该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工作提供更多的研究项目,研究目的是怎样在教育理论的指引下,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结果的改革;怎样利用计算机课程的性质,对高校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选择具有专业性的课程;是怎样结合在实际的教学背景下,对网络教育和多媒体教育等教学形式的结合运用;是怎样引导学生能够独立的完成学业,对高校大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有着积极作用。
三、有效提高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方法对策
首先,确立明确的计算机更新的目标。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计算机的更新速度很快并且实践能力也很强。根据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的性质和社会需要具有实践能力强的计算机人才,要求高校必须培养计算机实践能力强的人才。
其次,开放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公共课堂,发挥其互动交流的作用,这比在上文化课的课堂更为有趣和达到教学目的。很多高校教师在同一专业的课比较多,因此在计算机公共课堂能够相互之间的沟通,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其他专业老师也可以对自身的教学问题进行解决,这样能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调高,保证了高校的教育目标的实现。
再次,建设互联网教育空间,随时更新网络教学内容,促使高校大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所学专业的最新状态和补充其他学科的知识。另外大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情况以及困难等信息返回给网络教育,通过网络教育教师与学生相互间在网络上进行沟通,也可以在网络查找需要补充的专业知识,这是一个实时互动的网络教育平台。
最后,设置有效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室,提高教学的实践性,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考核方式进行调整,培养大学生对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术方面的创新精神能力。高校应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计算机实践机会,可以使大学生发展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塑造新时代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曹文泉.关于计算机基础教育新阶段的教学改革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 2005(10).
[2]王玉芬.高校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04).
篇4
一、翻转课堂的基本概述
翻转课堂一般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为课堂主导,通过灌输式教学,而在翻转课堂模式中,课堂转变为学生与教师互动交流的场所,教师帮助学生解答疑惑、指引学习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加活跃。翻转课堂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1)教学视频短小精悍,一般只有几分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2)教学信息清晰明确,呈现的内容基本都是关键的知识点,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学习的内容;(3)它能够重新建立學习流程,它是学生在课前完成的学习过程,教师不仅提供视频,还可以在线进行辅导,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问题,在课堂上加以针对性辅导。
一、翻转课堂在高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已经反转了原来的课堂教学顺序,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间都放在了课下,有效地节约了课堂的教学时间。传统的教学是将新知识在课堂教学,然后课下去巩固提高,问题是到下堂课再一一解决。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正好解决了这一弊端,让学生逐步提高了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时代的快速发展背景下,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在不断跟随潮流变化发展,新型的教学模式满足了学生对传统教学变革的要求,使学生更加主动、更加有兴趣。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使课堂教学活动放在课外,学生能够自己安排学习实践,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更积极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素养。
(三)有利于加强互动性学习
翻转课堂的出现,让教师可以更好地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展开互动交流、小组讨论、一问一答等活动,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多一些互动交流,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促进友好情感的建立,有利于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运行方法
(一)微视频课堂教学的制作开发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以微视频作为载体,通过精心制作的微视频传播课堂教学的主要知识内容,达到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微视频的特点是简短精致,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其学科知识的传达,时间稍长会带来乏味之感。微视频的制作需要教师精心制作,要对课堂教学内容精心编排,把知识点的语言缩短凝练,表述清楚。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前自学
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难度并不是很大,课前的自主预习更能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预知。这要求我们教师应当给学生安排学习任务,为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正确地引导学生预习新知识,在预习的基础上再配合教师提供的微视频教学,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
(三)抓住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进行提高巩固
自学和微视频教学已经解决了大部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但这还不够。抓住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才是关键之所在。教师通过收集学生的学习疑问,提前设计好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不论是问答互动还是小组讨论交流,都要突出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发现、讨论并解决问题,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增进了彼此的友谊,还能锻炼合作能力,提高合作意识。
三、结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课堂中的应用,使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加得心应手,也使教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更为轻松。虽然这种方式依然为大众学生所接纳,但我们教师仍旧不能放松自己,要时刻学习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学习新的课堂教学知识,大胆地改革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总之,实现翻转课堂教学的过程会越来越顺利,其也会成为计算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姚丽敏.翻转课堂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26):172-173.
[2]胡丽芳,张晓亮,胡自凯.翻转课堂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4):114-116.
篇5
按照《礼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和《礼县依托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站点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为了使我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站点管理人员能够熟练操作设备,及时下载、搜集、整理和应用相关资源,做好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的组织、教育教学和设备管理维护工作,确保站点有人管、能管好。结合实际,现制定以下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1、充分认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2、熟练掌握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基本概念和设备的操作使用以及对站点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3、掌握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实践技能;4、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对办公软件的使用;5、掌握卫星ip广播数据接收的基本知识和应用;6、掌握获取、加工、处理和应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基本技能;7、掌握远程教育设备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二、培训对象主要培训现有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的103名协管员和第一批新建站点的100名管理员。三、培训方式采取集中授课、现场观摩、实际操作、交流讨论、结业测试的培训方式,培训结束时分别进行理论和实践考核,考核成绩合格者颁发培训合格证书。考核具体包括考勤、作业、笔试、实践等四项内容,其中笔试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分(60分以上为合格),考核时间为2学时,其它三部分成绩采用合格与不合格计分制,四项成绩中有一项不合格视为考核总成绩不合格。四、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包括七个部分共40学时,其
中教学38学时,考核2学时。1、中央和省市有关远程教育的部署和要求(1学时)2、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简介(1学时)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设备管理和维护、相关软件开发及资源共享知识和常见故障排除方法。3、计算机基础知识(10学时)计算机的发展、用途,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基础,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4、windowsxp操作系统(10学时)windowsxp的功能及特点,windowsxp的基本操作,windowsxp的文件系统,windowsxp的控制面板,windowsxp的多媒体功能,防病毒软件和压缩软件的安装与使用,系统恢复和维护,应用软件的安装与卸载知识。5、卫星数据(ip)广播接收系统原理和应用(12学时)卫星通信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网(cbesat)简介,卫星接收系统基本原理、安装调试、维护和防雷,ip接收原理简介,dvb数据接收卡(包括驱动程序、接收程序)的安装与调试、参数设置,ip接收软件的注册与使用,接收中常见硬件和软件故障的排除方法。6、资源接收和利用(1学时)远程教育资源简介,对资源的接收、存储应用知识。7、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2学时)office办公软件的安装,利用word进行文档的基本操作、排版、制作表格等应用,利用powerpoint设计制作电子教案等相关应用,利用excel建立、编辑、格式化工作表等应用,媒体播放软件、刻录软件、抓图软
件的初步应用知识。8、终端接收站点卫星专用频道资源管理软件的安装与资源接收、资源管理等。(1学时)五、培训时间培训采取分期分班的方式进行,第一批被培训人员共分五个教学班,每期时间为5天,约40学时。在2009年3月底以前培训结束。六、培训地点:甘肃广播电视大学礼县教学点。七、培训经费培训费每人200元,包括学员食宿补贴;教师授课补助;培训机构补助等
篇6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任务驱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D52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相比大学本科注重基础理论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掌握一定科学技术知识,又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能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型、应用型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1]。计算机的普及对中职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计算机教育对中职学生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 中职计算机教育现状
2.1 中职学生入校时计算机水平不平衡
由于计算机教育发展不平衡,以及生源问题,造成中职学生在入学前的计算机知识处于不同水平。普遍来看,城市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较好。但是,他们的计算机知识也主要体现在网络方面,特别是网络聊天、网页浏览以及网络游戏的操作。而对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则知之甚少,一些学生甚至连Word的基本操作都没有掌握。
2.2教师硬件条件与教学方法的局限
目前,大多中职学校并没有配备专业的计算机教师;由于学校条件所限,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也很少。由于计算机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很容易出现教师知识老化的现象。这种老化现象表现在教学中就是,学生想要学习的知识老师没有讲授,讲授的只是一些脱离专业方向、与就业要求不匹配的内容。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感受到“计算机的巨大用处”,因此出现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下降的状况。
3. 中职计算机教育的改革与探讨
针对以上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的现状,计算机基础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3.1 通过组织计算机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校及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可以组织了计算机兴趣业余小组活动,巩固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扩大眼界,增强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的内容可以多种多样,如组装电脑、用计算机编排打印校报墙报、广告设计、组织参加各种比赛等,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3.2 专业老师应随时关注计算机的发展,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大多是兼职,因此他们可能将重心更多集中在专业课程中,从而忽视了计算机教育。因此,其计算机知识需要不断更新,不能抱着几年之前的心态与方式进行计算机课程的讲授。例如,Windows系统现在已经升级到第8版本,如果在课堂上还一味地讲解Windows XP系统,这显然脱离了计算机的发展现状。另外,Office软件也随着版本的更新,在界面操作上有了很大改变,这也需要教师更新自己的操作习惯。因此, 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要思想敏锐、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在学术上要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在事业上要有坚定的敬业精神。要注意计算机的发展动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学校也要注意组织对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促使他们很快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掌握新的应用软件[2]。
3.3教师应及时了解就业需求,明确计算机教育的方向
在进行计算机教学前,教师应该思考:我们培养的学生以后出去可以做什么?该如何去做?而我在课堂上应该从什么方面去教育学生?以前,我们培养的学生,就业方向主要就是文员,然而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在普及计算机,能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文字录入、图文排版的大有人在,那么我们的学生还有什么竞争力?现在的人才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要出现一种新动向:许多企业都要求招收计算机方面的管理人员,要求应聘者能架设并管理企业内部网络,同时熟悉Internet的使用,而这类专业人才的市场缺额也较大,因为这类专业人才不但要熟悉计算机的诸多专门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处理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中有关因数据交换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这是一个机会,毕竟这类的专业人才我们能够培养。因此,职校教师应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动向,从而明确人才的培养方向,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4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3]。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先创设情境,进而提出任务要求学生去讨论、分析(如制作一张幻灯片),并着力去解决。毕竟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课堂教学除了明确教学目标,处理好教学信息,考虑好教学的结构与程序外,选择和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对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作用甚大。而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从互相学习中获得自己不会的技术,扩宽知识面,使之从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得到锻炼与提高。
3.5开设与专业相关的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
目前中职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计算机基础知识这一部分将不再是主要的授课内容,而要着眼于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应用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应开设1—3门与本专业相关的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教学重点应转移到专业软件操作应用这一方面。我们要强化这方面的教学,调整并加大课时量,将计算机知识应用于专业之中。这是新时期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内容。
参考文献
[1] 张秋红. (2009). 浅谈中职教育中的计算机教学基础教育[J]. 科技信息(4), 566.
篇7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资力量还比较薄弱。一方面,对于许多高职院校来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学校对于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因此没有投入较大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自我提升和完善机制不健全,教师不能很好的学习先进的计算机知识和不断完善自身知识水平,导致教师不能在教学上得到层次上的提升。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促进教学效果,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还比较单一,许多教师还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先进性理论知识的传授,再进行理论上的实践演示教学,但是没有真正的指导学生计算机应用的技能,而且层次较低,学生不能得到水平的提升。
2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质量的措施
2.1注重教材选择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要注重对于教材的选择,做好教材的订购筛选和教材的配套配置。一方面,在选择订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时,要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教材的选择,例如,计算机专业要求较高的专业类型,要尽量选择教材讲解详细的,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或是要求不是很高的,要注重其实用性和易学性;同时要根据目前比较流行和运用广泛的软件进行删选,比如选用最新的Windows2007操作系统进行教学,选用Office2010版的办公软件工具,同时摄入目前最新的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以提升学生适应时代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教材的配套配置,现阶段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不在单是以教材教学为主,相反,要以提升学生应用能力为基础。在好的教材选择的基础上,配套相应的计算机操作教材,让学生通过教材自己进行实践操作,通过理论知识的掌握,灵活的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真正提升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能力;同时,还应配套相应的联系教材,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深化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做到对计算机知识的灵活掌握运用。
2.2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与分层教学结合的方式高职教育强调的是技能的培养。基于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特点和教学要求,我们可以发现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则是教学的关键。笔者所在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是根据高职人才培养方案采用的任务驱动模式教学,也就是项目式教学,在项目教学过程中着重突出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帮助学生在学校就能够学习实际工作中使用到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办公自动化的能力。此外,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按照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改变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可以降低教师对学生教学的难度,可以通过个性和共性的差异,有针对性、目的性和计划性的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
2.3提升教师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对于教师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要不断地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目前,有些教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不扎实,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提升自身的水平和拓展知识面来促进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一是鼓励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提升自身教学实力,通过对先进计算机技术和知识的研究,传授给学生最新的计算机知识;二是高职院校与一些软件科技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定期的请企业的计算机软件人员到学校进行学习交流,让教师了解目前社会的计算机应用的形势,真正培养社会需求的技术型人才;三是高职院校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知识培训,一方面可以通过国家相关的信息产业部门进行网络、技术和软件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院校内教师组织定期的学术交流,由资质较高的教师进行计算机教学的知识讲座,通过交流会集体讨论教学方案、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通过改变教师教学水平、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来提升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教学。
3结论
篇8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4-0108-02
我国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素质教育是通过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 来完成的。该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 强学生建构本专业和相关领域中计算机应用的能力。20多年来,通过广大计算机基础教育工 作者的辛勤工作和不断探索,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具有了良好的基础。目 前,我国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因此,有必要对当 前存在的问 题进行分析,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增加学生就业的实力和信心。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结合目前我校的学生情况,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学生的来源不同,接受的教育存在差异性,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随着 信息技术教育在全国中小学的普及和计算机使用的社会化,一部分大学生入校前已经掌握了 一些 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对于高校教师讲授的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 ,失去了学习计算机的兴趣。随着计算机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有许多需要理解和记忆的知 识、内容也相对枯燥些,学习的难度加大。虽然教师讲课比较耐心和细致,但学生的学习兴 趣并不高,学习的效果也大打折扣。而对于那些中小学未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生,由于此 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大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对他们来说是全新的,学习起来明显感到比较 吃力,出现跟不上教学进度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依然按照传统的自然班进行教学, 势必导致基 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的情况,从而整体上影响了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2.实践课的学时设置应适当增加
目前,大多数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理论教学和上机实验教学的课时比例基本 上是1∶1。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简单记忆和积累,更重要的 是提高学 生的应用能力。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上机时间去消化课堂知识,那么所学的知识并不能真正被接 受和消化。由于高校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班级人数增加,教师精力有限,不可能回答所有 学生的问题,对学生的指导和辅导不够,严重影响了上机实验课的学习效果。
3.课程教学内容需要更新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社会上各种计算机基础 培训大量涌现,但高校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仍是计算机基础知识、Of fice操 作、网络基础知识及应用。这些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学习和就业的需求,如果继 续让学生享用这份“套餐”,将降低大学生的培养规格,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压抑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更新教学内容势在必行。
4.应建立一套科学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
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传统的考试模式和评价体系不能真正考出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 掌握程度,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是片面的。只把考试(包括笔试和机试)作为衡量学生水平的 唯一手段存在许多弊端。随着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的改变,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考评体系。
5.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知识衰减期短,技术淘汰快。目前,高校计算 机应用基础课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也需要更新 。为适应高校计算机教学的新变化,学校应该注重计算机师资的培训,改善计算机基础课 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改革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和探索:
1.进行模底调查,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依据。问卷调查第一部分列举出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如操作系统中的 处理软件WORD的使用、EXCEL电子表格的制作、POWERPOINT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使 用等供学生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选择;第二部分主要了解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情况,如是不是 经常上机、在什么地方使用到计算机、业余时间利用计算机主要做什么等问题;第三部分 问题主要针对已经较好地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生, 提供多门计算机方面的选修课程如多媒体技术与课件制作、数据库管理、程序设计语言 、网站维护与建设等让学生选择。在此基础上,根据问卷调查以及学生 对本课程的学习愿望,为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2.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对入学新生,先根据自愿原则参加 学校组织的摸底考试,然后再根据考试成绩对学生分层次。一般是把基础好的学生集中在一起直接进行更高层次的教学, 把基础差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基础层次的教学。这种分层次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在传授知识 时更有针对性,学生的学习也更有主动性和目的性,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都会有 很大程度的提高。
3.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在校园网支持下构建的现代化教学环境,采用开放性 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在实验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不同层次 的实验和课堂作业, 比较详细地列出实验的内容和步骤以及课堂作业的要求,让学生首先独立完成“基础与验证 型”实验。然后,允许学生结合成不同的小组,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设计与开发型”实验和“研究 与创新型”实验,共同完成课堂作业。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对于 不能解决的问题,向老师请教。这样既可以提高成绩好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达到成绩 好的学生带动成绩差的学生的目的,创造学生们互相讨论解决问题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 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为了使学生学以致用,满足学生就业时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在计算机应用 教学中,应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应选择具有新知识的教材,保证传授给学生新的知识和技 能。比如增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的计算机文化内涵;计算机硬件结构 、网络和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应用技能;了解程序设计思想、数据库和多媒体等基本原 理;掌握计算机主要应用领域,了解计算机应用人员的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熟悉重要领域的 典型案例和典型应用,进而理解信息系统开发涉及的技术、概念和软件开发过程等内容,为后 续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另外,任课教师应结合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本专业特点, 以专题讲座或报告等形式让他们了解计算机在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加强计算机和其他专业学科的 整合方面的应用。这样,师生之间能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教师能及时了解到学生的需求和建 议,从而对教师的教学指明方向,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能力。
5.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为学生创造个性化的学习空间, 让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整合学校的 计算机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课程,扩大学生学习选择空间。由 于各专业所涉及到的信息处理技术不同,建议各专业的课程设置采取“1+x”方案,即:《大 学计算机基础》+若干门必修/选修课程。其中必修/选修课程可以是计算机专业类型的课程或与 本专业结合的计算机课程。例如,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完计算机基础课程后,教育类的学生可 以选修多媒体技术与authorware课件制作;理工类的学生可以选修C语言程序设计、MATLAB科 学计算软件的使用、网站的维护与建设;经管类与文史类的学生可以选修VFP数据库技术、ACCESS数据库技术等课程。
6.改革考核方法,建立灵活的考核体系。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 程实践性比较强的 特点,学生的考核成绩应由两个大部分组成: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总 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采用网络考试办法,老师考试前将考试的题目录入 题库,所有参加考试的学生在机房通过校园网考试。考试根据知识点的不同设置合理的 组卷方案,考试时随机抽题组卷,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提交试卷。大部分题目是系统自动 评分。每个考生的题目不同。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作弊的可能,也缩短了教师阅卷的时间。平时成绩是由 课堂作业、阶段性测试、大作业、考勤和课堂回答问题几个部分组成。教师通过批改课堂作 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并针对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课堂讲解;阶段 性测试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对某一部分知识掌握的情况,使其起到一定的督促和鞭策作用 。同时,教师也借此了解学生们对某一部分知识的学习、掌握的情况。每一部分设计的大作业则给学 生充分的创作空间,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真正用于实际当中,借此真正了解到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通 过以上考核办法,基本上满足了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全面考核。
7.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能 力。为进 一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教研室应经集任课教师对本课程的教学建议;定期召开所 有任课教师的座谈会,互相交流教学方法,加强任课教师的交流与沟通,对大家一致认可 的教学方法和建议进行推广;收集任课教师的教学案例,整理选择出优秀 的教学案例进行交流学习。通过这些措施从整体上提高本课程所有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
总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是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又是人才素质教育。作为计算机基 础教学的教师,要大胆改革和创新,彻底改变教育内容重复和大学计算机教育从头开始的 局面,不断增加与各学科各专业相关的计算机知识教学,加强计算机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 的教学。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多交流教学经验,随着计算机知识的更新不断变革 教学内容和 教学手段。这样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事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解争龙,等.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 5.
[2]赵世均.计算机基础教学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5.
篇9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突出问题;策略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科技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这一背景下,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也被逐渐纳入教育教学的各个阶段。初中计算机信息课不但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实施与普及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学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学习科目,对中学生计算机素质的提升与进步,以及日后更好地适应这个信息化、现代化的社会都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感悟,我对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分析,现总结如下。
一、当前初中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学生自身尚未真正认识到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意义。
当今社会片面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升学率,而这一“应试教育”理念也逐渐渗透到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围绕着“中考”打转,面临着沉重的心理压力以及学习负担。更有学生认为:“既然计算机不是中考的必考科目,我们学习它还有什么用呢?”“还不如将计算机这门科目取消,改为自习课,我们也能利用这个时间对我们的薄弱学科进行突击与巩固。”……持有类似观点的学生不在少数,这表明在应试教育思想的限制与束缚下,相当一部分初中生尚未真正认识到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意义。
2、课堂教学仍以“注入式”教育为主,压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
应试思想对计算机教育的负面效应不仅仅体现在学生身上,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手段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其深刻的影响。例如,不少初中计算机教师仍习惯将学生视为“储存计算机知识的容器”,在讲解理论知识时更是将教材上所罗列的知识点全都一股脑儿地强塞给学生,并丝毫未意识到这种“注入式”的教育模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强烈冲击以及对其学习热情与积极性的严重削弱。
二、针对以上问题的具体应对性策略
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将我的一些感悟与看法分享给大家,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良好效果,从而推动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的更好落实与发展。
1、向学生强调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上面提到,大多数学生片面地认为初中信息技术的课程“学而无用”,其实,这是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错误认识与片面理解。
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是初中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是所有学生的必修科目,更为推动学生高阶段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学生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的计算机知识,他们才有可能懂得具有一定深度与难度的计算机知识,也才能逐渐建立起一套科学而完善的计算机学科体系,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又为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并积极融入这个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做好了充分的前提准备。
因此,我个人认为,作为初中计算机教师自身首先要对这一科目的前景充满着坚定的信心,更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行为表现向学生传递一个理念: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的本质意义在于通过系统、专业的培训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而推动他们更好地融入现代信息化社会,而并非像大家所认为的“学而无用”。
2、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自主总结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点的更好理解。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真正主体,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倡导“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之上开展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初中计算机教育工作者不但要自觉摒弃以往“注入式”“灌输式”等类似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更要切实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这一理念真正融入自身的日常教学中。
篇10
【关键词】财会;电算化;基础工作
21世纪,是计算机的时代。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精度高等无以复加的优势,被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改变了世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当计算机被运用到会计实务中时,财会电算化便应运而产生,掀开了会计业发展的新篇章。
财务电算化故名思义,曰: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与会计实务相结合的时代产物,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财务电算化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它的使用极大地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不仅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更是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财务电算化的运用,有利于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令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础。它推动了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财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是会计发展的需要,更是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
一、硬件方面的基础工作
会计人员应有所准备,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必要的基本操作技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使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开展工作,需要会计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在大中型企业中,一般管理岗位的员工都通过了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培训考核,作为会计从业人员,最好能够达到财政局认可的会计电算化中级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面对会计电算化的一系列问题。会计电算化中级考试中就包括了有关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熟练使用、一般办公软件的应用、财务软件的实际运用等知识,尤其是微软办公软件中的EXCEL内容对会计工作帮助很大,很多日常会计核算中的辅助工作以及财务数据分析等方面都要用到。单位里还要准备财会电算化的计算机设备,如计算机、服务器、显示器、u盘、硬盘等基础工作。
二、软件方面的基础工作
无论是通用的商品软件还是针对本单位定点开发的,亦或是通用与定点开发相结合的会计软件,都具备处理数字信息快捷、准确的特点,这也是计算机技术的优势所在。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在初始化之前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确定准备使用的软件后,便要在符合会计政策、会计原则的前提下,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进行系统初始化设置,然后将期初数据录入,这个过程就如同我们选购新房后,在不改变房屋结构的基础上,根据个人需求、喜好进行内部装修,布局计划,一切就绪后才搬入家具正式入住。在建账之初,会计人员要遵循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选择好适合本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及核算体系。另一方面会计科目设置时,除了要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的会计科目名称和代码设置一级总账科目外,还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业务,设置二级科目甚至三级、四级科目,做到名称简洁,编码遵循软件要求,尽可能在初始阶段考虑周全,因为建账以后,有了数据的科目将不能再修改名称和编码。在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会计软件的功能,如新的会计科目代码很长,一级总账科目即有四位编码,每增加一级又增加两位编码,不易记忆。但软件本身提供了“助记码”功能,可以将常用的会计科目用简便易记的数字代替,这样就能加快会计凭证的录入速度,对提高日常会计核算业务的工作效率有很大帮助。
三、人员培训方面的基础工作
(一)更新培训内容,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丰富相关计算机知识,具体地说一方面是要加大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比重,要求会计人员掌握会计核算软件功能结构,数据处理流程,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懂得简单操作与维护,能运用office等办公软件,熟悉Internet的知识;另一方面要能适应知识经济环境下新的会计分支如人力资源会计,或新的商务模式(如电子商务)等对传统会计电算化内容扩充的要求。
(二)充分利用计算机与互联网资源,丰富会计电算化培训的方式
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以网络为媒介,采用远程教育或兴办教育网站的方式,既可以及时更新会计人员的电算化及相关知识,又可以解决培训时间、场地不足的问题,官方网站与软件供应商网站还可以优势互补,从政策与实务两方面提供会计电算化培训所需材料。
(三)建立良好培训机制,完善培训制度,落实培训效果
从宏观来看,可改革现有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上岗证制度,使会计电算化培训成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教育及后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微观企业来看,可制定企业内部培训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内部培训工作,并明确奖惩以激励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组织培训和自我学习的环境。
(四)培养会计电算化骨干力量,带动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在几年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发现短时间内要普遍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不很现实的。但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的缺乏又会成为制约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效果的瓶颈。为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优势和所用软件的功能,应付日常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缓解技术压力,降低咨询维护费用,建议实施电算化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力资源投资,培训数名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能力,熟知财务软件知识,对计算机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的会计人员,既可提高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又可在必要时在部门内开展不定期的培训活动,带动其他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财务电算化,是顺应时代的产物,公司和会计人员都应引起足够多的注意,并且为这一潮流做足应对措施。毕竟在这个科技化的时代,谁利用好了这个“聚宝盆”,谁就会遥遥领先。
- 上一篇:处理酚类废水的常用方法
- 下一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