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培养范文

时间:2023-11-22 17:57: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培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培养

篇1

关键词:舞蹈教学;学前专业;教学能力;专业教育

一、引言

学前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激发幼儿学习能力、培养幼儿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因而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将学生的舞蹈基本能力以及舞蹈编排能力作为教学突破的关键点,同时还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前教育需求来针对性设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教学组织能力以及教学适应能力,让学前教育专业回归到教学层面上,为学生高效适应学前教育需求以及学前教学创新奠定舞蹈教学能力的基础。

二、转变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理念,落实以学生舞蹈教学能力为导向的教学观念

第一,应该积极树立以教学为导向的学前专业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舞蹈教学综合能力。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时,教师需要树立以学生教学素养为导向的学前专业教学理念,进而培养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以及教学引导与管理能力。教师需要积极避免学生形成重舞蹈基础、轻教学学习的现状,积极引导学生以教学能力提升为主、舞蹈素养难度为辅的学前教育专业学习意识,实现学生对教学组织能力以及教学理论体系的重视与学习。第二,立足于学前教学能力培养,帮助学生构建多元化的舞蹈教学素质。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学前教学能力培养的目标来帮助学生构建多元化的舞蹈教学素质,同时提升学生对舞蹈教学编排、课堂活动设计、学生学情管理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实现舞蹈教学教学为基础的学生综合素养的多元化拓展。此外还应该,明确学前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环境分析,加深学生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与认知深度。第三,架构学生舞蹈教学能力考评机制,实现教学能力以及教学理论的双轨教育。为了实现对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教师还需要架构起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考评机制。一方面应该加强学生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的学习与研究,拓展学生的教学方法体系以及教学理论体系;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教学试讲,并针对学生的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与解决,提升学生的舞蹈教学综合能力[1]。

三、帮助学生构建高效率的舞蹈教学能力,提升学生的舞蹈教学综合素质

第一,落实学生心理教学能力培养,强化学生对幼儿心理素质以及个性化教学诉求的分析。做好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培养,首先需要落实学生心理教学能力培训,重点强化学生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以及个性化教学诉求的分析与教学实践能力。一方面保障学生掌握与幼儿沟通与交流的方法,同时增强学生对差异化教学情境以及个性化教学任务的组织与实施。同时帮助学生积累心理教育经验,缩短学生参与学前教育的适应时间。第二,强化学生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组织舞蹈教学活动的能力,实现舞蹈教学的形象化。教师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利用多媒体来组织舞蹈教学活动的综合能力,实现学前舞蹈教学的形象化与多样化。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收集与制作舞蹈教学课件的多媒体操作能力,实现学生对舞蹈视频教学资源的整理与利用,同时还应该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避免多媒体教学软件成为影响舞蹈教学实效性的消极因素。第三,增强学生引导幼儿参与舞蹈教学活动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教学沟通能力。舞蹈教学能力是需要引导幼儿对舞蹈教学内容进行重复性学习与技巧性掌握,因此需要学生还掌握与幼儿沟通的方法以及提升基本语言引导能力,因此还应该有条理地进行学生舞蹈教学语言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以及语言文字组织能力,促使学生可以表达得准确与清楚,保障学生与幼儿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互动,进而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第四,立足于幼儿实际情况,优化学生的教学创新能力以及针对性教学能力。每一个幼儿的肢体能力以及学习兴趣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果实行无差异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督导,一方面无法达到教育教学的客观目标;另一方面还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因此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起个性化的教学理念,立足于每一个幼儿的学习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舞蹈教学计划以及针对性教学形式,激发幼儿的舞蹈学习乐趣,进而提升学前教育教学质量[2]。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培训需要从学生的舞蹈专业能力培养以及教学素养培训两个方面来进行,尤其是需要强化学生对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的掌握,帮助学生构建起教学设计素养以及教学管理能力,重点优化学生的个性化教学能力,促使学生将舞蹈教育与幼儿学习之间高效对接起来,如此才能做好幼儿舞蹈教学工作,提升学生的综合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韩文瑛.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职业教育旬刊,2014(6)18-20.

篇2

幼儿歌曲弹唱这一技能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是由演唱歌曲、歌曲伴奏和歌曲弹唱三部分构成,是能否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的重要体现,也对学习学前教育这一专业有着重要作用。学前教育阶段,音乐能够伴随着儿童快乐地成长,增添他们学习和生活的乐趣,而且促使他们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在现代素质教育体系中,要求幼儿教师重视对儿童音乐能力的培养,这首先需要幼儿教师提高儿童歌曲的弹唱能力,为幼儿园音乐活动提供更丰富的服务,增强幼儿们的音乐兴趣。本文根据现阶段对幼儿们歌曲弹唱能力培养的现状作了具体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进一步提升对幼儿歌曲弹唱的综合实践训练,增添他们的乐趣,提升教育专业幼儿歌曲弹唱能力的进一步培养。

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弹唱能力的现状

幼儿歌曲弹唱是指在幼儿教师自弹自唱幼儿歌曲的一项专业技能。通过对学生学习现状进行了解,大部分学生在演奏钢琴的同时无法进行歌曲表演,甚至出现紧张情绪,不能将伴奏和演唱结合起来,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来说,这样的素质能力是不能满足幼儿音乐教学要求的。当前,幼儿歌曲弹唱能力的不足,其影响因素比较多。由于学生对幼儿歌曲弹唱能力的认识不足,在学习中缺乏实践,造成歌曲弹唱能力低下。

学前教育体系中,幼儿歌曲的弹唱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需要音乐基础知识作为根基,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钢琴演绎基础,同时还需要兼备演唱能力,二者有机结合中,构成了学前教育学生歌曲弹唱能力的重要内容。调查表明,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技能培养不重视,使得教学内容与工作实践产生脱节。学校没有将音乐技能课程具体扩展,呈现零星的教学模式,钢琴和声乐课程单独进行,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知识技能的整合,导致学生的能力建设不够均衡,不够全面,制约了学生艺术潜能的挖掘。

因此,针对这种现状,在学前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认识到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歌曲弹唱技能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使其全方位发展,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歌曲弹唱能力的进一步建设。

2幼儿歌曲弹唱的综合实践训练

虽然学生现在对幼儿歌曲弹唱重视了许多,但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歌曲弹唱能力,还是得进行多次实践,具体的实践方法分为以下几点:

2.1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逐个攻破

培养幼儿歌曲弹唱的基础是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对钢琴演奏技巧的熟练,掌握声乐技巧,根据这几点,老师们应当合理的将这三点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学生幼儿弹唱能力,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入学开始阶段要为学生打好歌曲弹唱等综合能力的基础。在校期间,学生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儿歌弹唱能力训练,这就需要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进行检验,为学生提供一个儿歌弹唱能力的展示平台,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钢琴弹奏能力,挖掘其艺术潜力。要求学生要具备娴熟钢琴技巧和能让幼儿接受、喜欢的歌唱位置和音色,将幼儿歌曲的内容表达出来,在弹唱中让幼儿能听懂、喜爱。突出“弹”的效果,和“唱”的作用。

在初学钢琴时,除了要学习基本的钢琴演奏技巧外,还要弹奏一些经典的歌曲改编的乐曲,这样既可以锻炼钢琴演奏能力,也可以提前接触一些钢琴伴奏的相关知识,利于学生后期学习儿童歌曲的伴奏。由于学前教育的本质是要培养教师的综合音乐能力,提升学生在歌曲弹唱方面的能力,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从而能更好地为今后的工作服务,而不是培养专业的钢琴演奏家或歌唱家,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钢琴的学习,增强对儿歌弹唱的兴趣,在日常练习中加强培养学生对幼儿歌曲弹唱的能力。

2.2提供给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

学校应该重视实践带来的巨大成效,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的如何,运用的如何,全靠实践来展示,因此,学校应积极开展各种演出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真正的去体验,去了解幼儿真正需要的知识是什么,去学习别人的优点,及时弥补自己的不足。

2.3加强监督和管理工作的实施

学生的能力是否合格,是否符合学校的各项要求,就应该靠学校来做好监督和管理工作,把教师和学生作为重要管理对象,参与课堂中每个环节,积极了解学生能力的发展,利用奖惩制度来激励学生,通过对学生的儿歌弹唱能力进行考核,让每个学生都达到要求,才能让学生日后真正进入岗位时,在音乐活动这一领域上有所发展。

篇3

本文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问题进行简单分析,说明学前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结构并对职业能力培养的策略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本文能够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

中职;学前教育;职业能力

中职学校在培养职业技术人才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学前教育专业是中职学校中的一个重要专业,但实际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情况并不想预想的那样好。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与现代幼儿教育对幼师的职业能力要求并不完全相符合。职业能力与职业需要不匹配,形成就业困难、职业满意度低的问题并不奇怪。因此,要促进学生就业,必须从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入手。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结构

(一)基础人文素养

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已经成为社会和家庭进行后代教育中最为重视的环节。幼儿教师的个人教育水平,不仅体现在管理和带领幼儿进行生活活动和学习方面,也体现在教师对幼儿进行心理教育和个性发展教育方面,这意味着,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在心理学、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社会知识与常识和个人品德方面,幼儿教师都必须具有优于其他人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教育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目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忽视了这一点,导致大量学生此项职业能力发展慢,不能满足职业需要。

(二)管理与保育能力

幼儿教育中的大量工作与幼儿的照顾相关,这些工作需要幼儿教师具有较强的管理和保育能力,以便组织幼儿进行日常活动,在发生特殊情况时候进行紧急处理。但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班级管理方面能力不足,缺乏独立带班能力,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欠缺。在保育方面,毕业生的安全意识不强,对儿童的生活不够关心,忽视了许多安全隐患,给儿童的安全带来威胁。还有的毕业生缺少团队合作精神,不能很好地协助他人完成工作,致使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受到影响。

(三)专业教学技能

幼儿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对幼儿进行学前的行为教育和知识教育,因此,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教学技能,需要组织课堂,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幼儿进行相关的知识文化教育、音乐、美术、体育和生活教育,这也是检验幼儿园教育水平的标准之一。但是,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在教学技能方面的掌握和实际实践所获得的能力都是比较有限的,很多学生在美术、音乐方面的技能不足以胜任幼儿教师的岗位,在就业过程中遇到挫折也在所难免。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

中职院校学前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进行系统的培养,以使学生的基础素质符合现代幼儿教育的需求。除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日常教学期间,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文素养培养之外,还需要将这项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化,即将代表着幼师人文素养的项目独立出来作为一门课程,使学生认识到人文素养是幼师不可或缺的一种职业技能。中职学校可以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一系列心理学课程,如,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能够帮助未来的幼师学会理解幼儿、判断幼儿心理的特征并且帮助幼儿、教导幼儿、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中职学校还可以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传统文化课或国学课,使未来的幼儿教师先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熏陶,对国学朗朗上口、了然于心,在以后进入幼儿园中教育幼儿时,不但可以对幼儿的言行进行指导,还可以使幼儿教师本人的文化素养有所提高。

(二)加强学前专业学生的实训

中职学校学前专业学生的管理与保育能力发展不足,最主要原因在于这些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无法进行实践,学生不能再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实施幼儿管理和保育,也就无从获得此项职业能力。因此,为了使培养的学生能够成为上岗即到位、多岗位速迁移、发展有潜力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学校应改变传统的学前教育实习,特别是顶岗实习中只安排幼儿园教师这一单一岗位的实习模式,而要求学生在全程化、阶梯式、零距离接轨的职业能力训练活动中,在做强幼儿园教师岗位实习的原则下,拓展保育员、育婴师、0~3岁儿童早期教育以及学前教育各种培训机构的儿童美术、语言、舞蹈以及学前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实训。这种以幼儿园教育为主的学前教育专业群多岗位的实训活动,能有效地实现人才培养的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和可持续发展。

(三)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未来的幼儿教师需要具备充分的专业技能,中职学校应该着重对这些技能进行培养,使学生所才多艺,以胜任幼师这个工作岗位。专业技能主要指弹、唱、说、画、跳五项技能,为幼儿教师教学的基本功。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理应给学生安排足够的训练时间,这是毋庸置疑的。针对学生专业技能不足的问题,可以着重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创建工作导向的课堂,教学情境,建立幼儿园模拟教室,训练学生的带班组织能力、上课实际操作能力及突发事件的调控应变能力。二是针对幼儿特点和学生自身特点,侧重训练某方面的技能。如美术课以色彩水粉画、线描画、蜡笔画、水彩画等为主;音乐课以音乐游戏、律动为主;数学课以区分图形、分类、按物点数、一一对应、大小比对、数的组成与分解等为主。

三进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实习单位的合作问题

为了全面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中职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单位和岗位,进行职业能力的训练。走进幼儿园进行实习是主要的实践模式,通过上岗实习,能够加深学生对岗位的理解,给理论的应用提供一个平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中职院校要注意与幼儿园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在实习期间,教师与学生要共同进入幼儿园,教师要对学生实习的表现进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错误和不足,积累幼儿教育的经验。与实习单位的合作可以以输送优秀幼儿教师为前提,也可以以进行幼儿教育研究为前提,不管中职院校选择哪种方式寻找合作单位,最终的目的都是要保障学生拥有大量的实践机会、能够进行有效的实习,只有这样,学生的职业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二)注意因材施教问题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个人素质不同,对学前教育职业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对于大型的幼儿园来说,专业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多,一个幼儿教师负责一个班学生的全部教育工作已经成为过去式,专业教师是幼儿教育领域发展的主流趋势。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学能力的培养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意愿、职业预期和学生本身的能力,因材施教,做到全面优化、重点培养。具体来讲,有些学生在知识文化方面具有优势,想要胜任幼儿语言教育方面的工作,则应该多进行一些语言类教学,例如幼儿英语等;有些学生在体育和音乐方面具有优势,希望能够做专门的音乐、美术或者体育教师,则应该着重这些专业能力的培养。总而言之之,应在尊重学生需要,符合幼儿教师职业能力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职业能力有所欠缺,尚不足以满足幼儿教育工作的要求,中职学校需要从人文素养培养、管理与保育能力发展、专业教育技能发展三方面进行重点培养,以大量的实习为基础,以学生的个人需要和特征为前提,全面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以使学生能够满足目前幼儿教师岗位需要。

参考文献

[1]危圣霞.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中等职业教育,2012(12):102-103.

[2]郑小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探究[J].教师,2015(03):115-116.

[3]林红.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书法学习与职业素养提高[J].海峡科学,2013(02):103-104.

[4]吴丽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J].学前教育研究,2011(04):101-102.

[5]田彩彩.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16(06):118-119.

篇4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中职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口语表达能力是他们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幼儿的语言教育主要是口头语言教育,因而幼儿教师口语能力的强弱事关幼儿教育的成败得失。生动活泼、情真意切的语言,能启发、启迪幼儿的心智;反之,平涩呆板、刻板木讷的言语,往往会影响甚至破坏幼儿的情绪,容易导致教育的失败。由此可见,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技能方法,是从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教师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那么,在语文课堂上如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呢?下面我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看法和体会。

1.营造民主和谐氛围,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中职学校生源普遍较差,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多数来自农村,某些学生文化素质偏差,口头表达能力令人不敢恭维,具体表现在:①胆怯害羞,不敢张口;②地方口音严重;③说话生硬无技巧;④说话条理不清无重点;⑤反应能力慢;⑥只会“照本宣科”,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说。针对这些问题,我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开放接纳的学习氛围,把学生看做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激励者,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使学生愿意开口说话,敢于开口说话。为了调动他们说话的主动性,训练他们敢于说话的胆量,在教学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他们上台展示自己的说话能力。例如,在每届新生入学伊始,在讲授新课前,我都会设置一个“新生自我介绍”的教学环节,让每一位新生上台介绍自己的姓名与年龄、毕业学校、个人爱好与特长、选择本专业的理由,等等。这样不仅给学生大胆上台进行口语表达的机会,而且让教师近距离观察、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更帮助学生彼此认识、和谐相处。为了让学生上台说话成为常态,我还规定每节课的前三五分钟为学生上台演讲时间,并将学生是否上台演讲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范畴,目的是更快地锻炼学生在众人面前敢于说话的勇气,更好地锻炼学生敢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我的胆量,从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激发乐“说”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对“说”产生兴趣和爱好,因为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如感其情的状态。怎样才能让学生对“说”感兴趣呢?其中,创设情境有助激起学生乐“说”的兴趣。例如在讲“介绍”这一内容时,重点创设“面试时的自我介绍”情境,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模拟“面试”的场景,对应试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简要介绍你的基本情况;(2)说说自己有哪些缺点和不足;(3)你为什么来我园面试?你期望什么样的工资待遇?面对这样的场景这样的问题,学生议论纷纷,跃跃欲试,连一些平时上课都很安静的学生也一副“欲语还休”的神情,课堂气氛一下热烈起来。之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用人单位出题的意图,引导学生更好地展示自我,审时度势,掌握答题的技巧与方法,化不利为有利,提高应试成功的概率……一堂课上下来,学生兴致盎然,互相讨论交流各自的经验,在乐于“说”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自然而然得到锻炼与提高。

3.实施分层教学,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虽然已经有了十几年的口语表达经验,但由于各人的水平参差不齐、个体差异较大,特别是有些来自农村的孩子性格本身较内敛,不善与人交往,反应能力迟缓……针对上述情况,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备课时,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各层次学生的特点,针对他们的口语能力情况,制订训练计划;在上课时,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对各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以中等生为基点,注重对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差别教学,对于比较简单、直观、难度值不大的问题,要鼓励学困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主张,展示自己应有的能力;对于难度值较大的问题,要引导和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然后尽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各自成果。这种教学方法,能让程度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发言的机会,从而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4.强化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朗读训练,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常用方法。朗读者在朗读作品时,在感受优美的景物描写、鲜明的人物刻画、真挚的情感表达时,其分析理解的能力、感受创造的能力乃至于记忆力、想象力都得到锻炼。在进行朗读训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积累、多掌握些生动丰富的词汇、严谨精湛的句式结构、复杂多变的语气语调,毕竟那些都是口语表达离不开的素材。因为素材储存丰富,在口语交际中,那种词不达意、期期艾艾的现象,就会大为减少。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指导学生朗读技巧,多让学生诵读一些名家美文作品,比如《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我的空中楼阁》等散文,《致橡树》、《再别康桥》、《雨巷》等诗歌,以及《雷雨》、《威尼斯商人》这些戏剧中传神的人物对话,加强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指导,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加强体验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除了愿意说、乐于说外,还要学会善于说。如何做到善于说,应该通过体验训练才能实现。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口语训练不能脱离中职语文教材,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活动,使学生置身于活动中积极参与实践与体验,促进学生在“学中做、做中悟”,通过体验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教学“说话要看场合”一课时,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口语表达需要适应不同的场合,设置几个对话与交谈模拟场景,让学生模拟体验:①在社区遇见熟人,②在工作场合遇见熟人,③旅游时遇见素不相识的旅客,④到医院探望年老的病人……学生通过模拟体验,懂得“入乡随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的道理,了解到说话时要根据场合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话题,运用不同的语体,体现不同的话语风格,学习在公众场合与非公众场合、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喜庆场合与悲痛场合不同的说话技巧,锻炼她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如,教学“拜访与接待”,可以分几个层次让学生体验训练。先让学生回顾自己以往在拜访接待时的表现,再让学生说说应怎样与人打招呼,怎样选择话题与人交谈等,最后创设具体场景,让学生模拟体验,这样层层深入训练,让学生在体验训练中逐步提高言语的实用交际能力。

6.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口语训练的主阵地,但大量的口语实践则在课外,开展课外活动是口语教学的实践基地。所以,教师要创造机会开展有针对性的、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如讲故事、诗文朗诵、演讲、辩论、课本剧表演等,适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巩固、锤炼、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比如,讲述儿童故事,是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在教学中经常开展讲故事比赛的课外活动,每次讲故事都要求学生做到“言如其人”,在“讲”字上做足文章、下大工夫,使自己所讲的故事活色生香、悦耳动听。通过开展讲故事比赛系列活动,既锻炼学生有话敢说、有话会说、把话说好的能力,又锤炼和提高她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弱关乎着她们将来从事职业的成败。因此,作为从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每位教师,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口语表达,在行动上要力所能及地给每一位学生提供“练习”的平台,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让更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竞争激烈的职业生涯道路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组编.教师口语(试用本),1999.

[2]李志行.幼儿教师口语教程[M].戏剧出版社,2007(8).

[3]郭瑞东.口语行为规律[J].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李延国,周广明.中职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探讨[J].职业教育,2008(5).

[5]王美巧.浅谈中职幼教专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2010.10.

[6]闫西贞.如何培养中职幼教专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J].科技创新导报,2009.

篇5

 

幼儿园音乐教育需要歌唱教学,课堂上幼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歌唱意境中,孩子们自然会跟着老师进入到音乐情景,在特有的课堂氛围里,感受音乐带来的审美愉悦。可见,歌唱教学能够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充分调动孩子们学唱歌曲与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教师的自弹自唱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弹唱能力却不容乐观,幼师院校软硬件资源的不完善、学校对学生弹唱能力培养的不足等,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弹唱教学很不理想,即便是有不少学生可以演奏高水平的音乐曲目,但通过自弹自唱简单歌曲来教授幼儿时,又变得力不从心、束手无措,不知道从哪里做起。总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与实际弹唱的音乐应用水平都较差,那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弹唱能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此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由易到难、逐步积累

 

音乐技巧的形成不是一蹴而成的,是需要不断积累而习得的。同样,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也需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通过一步步的学习与积累,实现自弹自唱能力水平的提高。在弹唱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基本音乐技能训练与培养即兴伴奏能力结合、和声原理与钢琴演奏技巧结合,伴奏织体手法与音乐形象结合,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培养。教师们要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相对应的要求与难点,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适当的提高,如此,不但可以让学生建立起应有的学习自信心,而且整个教学过程也是有规律的进行。在弹唱教学的初级阶段,学生们只是学会了简单的和声理论与伴奏编配知识,还不能进行独立弹奏练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对知识理论的内化吸收,通过最有效的方式实现学生弹奏能力的提高。如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选择有利于伴奏能力提高的音乐曲目,从基础的伴奏型入手,由易到难地将教材内容系统串联,引导学生逐步地弹奏练习,如此启发学生,让学生了解和弦、和声伴奏织体,在熟悉之后教师们再示范弹奏,让学生们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把握音乐的细腻表现方式,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高。随着学生弹奏曲目的增加,逐步积累了更多的和声词汇、调式调性、伴奏织体类型,他们的弹唱技能及和声理论知识会不断丰富,在知识的学习与吸收中,视野得到了开阔,伴奏效果也获得了提高,为以后的阶段性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

 

二、 分段学习、弹唱结合

 

弹唱是声乐和键盘两种技能体系的融合,所以说弹唱中的问题重点可以分为弹奏问题和歌唱问题。很多学生在弹唱中会出现只能弹不能唱或只能唱不能弹的情况,这与学生自身钢琴弹奏与声乐演唱水平有很大关系。

 

针对弹奏问题,我们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要选择多样化练习曲目。主要包括分阶段练习曲目、逐步练习曲目。在弹奏乐曲时,学生们多是简单的弹奏节奏、音符等,动作不流畅,缺乏情感与表现力,更没有美感可言。丰富多样且富有情感的钢琴伴奏需要不同的触键来实现,故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加强对音阶等音乐基本键盘技能的学习。具体到音乐作品时,还要结合每个音乐作品的音乐表现进行操作,古典类作品要有深情、悠远的意味,抒情类作品要将情感进行展现,这些都可以通过手臂手腕的不同力度在触键时展现出不同的内在张力,可见,面对不同的音乐作品,不一样的音乐艺术形象,需要有不同的情感与多样的音色来配合,唯有如此才能够最佳的展现出作品应有的音乐意境与特有美感。在学生的具体学习中,如果遇到一些问题,教师们可以结合所要学习的曲目分开练习,将曲目分成几个段落,逐步攻克,对于学习中的难点重点进行反复练习,教师在弹奏时也要降低速度,让学生细心地体会到其中的音乐变化,如此,音乐难度自然就可以降低了,学生们的音乐兴趣也得到了调动,当这些弹奏技巧都熟练之后,就可以快速而完整地展现出曲目的流畅过程。在这样的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认识程度,选取适当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

 

其次,正确判断曲目风格,选配合适的伴奏音型。弹唱能力中的即兴伴奏能力学习,需要选取合适的和弦。通常情况下,将正三和弦与副三和弦相结合,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助,在弹奏时遵守和声学的基本原则,同时,学生们还要熟练地掌握和弦转位方式,以此调节键盘位置,以便获得最佳的和声效果。在具体弹奏时,很多曲目都有着不同的调式调性,这就要求学生们有着扎实的基本功,从和弦、音阶、琶音开始掌握键盘的各个位置,在这个基础上获得符合即兴伴奏能力的弹奏技巧。伴奏需要变化多样的音型作为基础,不同思想感情的音乐作品要有着不同的伴奏音型,常见的伴奏音型有半分解和弦、全分解和弦、柱式和弦等,当然,伴奏音型还可以按照弹奏者的能力水平与作品的曲调曲式变化来自由发挥、积极创新。可见,不同体裁内容、不同类型风格的歌曲有着不同的伴奏音型,学生们只有对不同的伴奏音型掌握之后,才可能有得心应手的、符合实际教学的即兴伴奏能力。

 

针对弹唱中的歌唱问题,在演唱时,教师们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盲目追求教学效果,只有扎实的基础训练,才能由浅入深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时,我们要按照教学发展规律与声乐教学心理有序进行。第一,歌唱需要发声,发声有着自己的生理机制,只有对这些歌唱的器官结构,发声的基本规律,歌唱的共鸣知识等了解之后,才有可能有进一步的歌唱。第二,学生要进行歌唱训练,自然需要从最简单的呼吸方法开始。发声需要呼吸的动力,这是歌唱的前提,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呼吸方法才能有进一步的控制与运用气息,产生不同的悦耳悦神悦意的演唱。声音表演技巧离不开呼吸,只有合乎发展规律和和声学理论的呼吸,才能拥有富有情感的歌唱。

 

经过以上学习与训练之后,就要开始发声练习,这是声乐技巧技能的基本性训练,在实质上,就是将歌曲旋律中那些基本的乐句提炼出来的音节或者母音,在一定的音域内做出半音上行或下行移动式的反复训练。在声乐训练中,需要注重歌唱语言,要从语言的歌唱性、准确性和生动性出发,将三者完美结合,形成统一的艺术化语言。准确性说的就是声母与韵母发音准确,它们辨证分明,而且声调可以准确显现。语言的歌唱性是展现音乐形象与表现音乐内容的重要手段,歌唱时务必注重咬字吐词,当口烟腔“贴着咽壁吸着唱”时也要吸着念字,被动念字,做到高音区也能够把字头挂在前面,之后的说唱都要“兜着”。按照歌曲的具体内容和表达情感的需要,从合适的字头做出语气“喷口”,如此,便可以让歌唱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绘声绘色,展现优美动人的视听艺术。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掌握了这些歌唱的基本技能之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水平,最大程度的让学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作品,充分挖掘各种音乐作品中所隐含的情感因素与审美体验,挖掘其内在的审美价值,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可以掌握所要学习的歌唱技巧,还能够体会到歌唱的内涵,作品的情感意境,提高其审美能力,开阔音乐视野,了解到尽可能多的音乐类相关文化,让学生感受到每一句歌曲中所蕴含的特有意义,以此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知力与表现力。

 

当然,弹唱是“脑”“口”“手”三方相互协调的综合技能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仅仅靠单一的声乐课或钢琴课教学很难使学生形成边弹边唱的能力,部分学生能弹不能唱或能唱不能弹的情况,就说明学生的弹唱协调能力非常薄弱。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加强培养学生自身的钢琴及演唱水平,“脑”“手”“口”的协调、弹与唱的注意力分配也是教师们应重点研究探讨的方向。对于弹唱不协调的学生,可以采取让他们跟着弹奏视唱乐谱的办法,慢慢培养学生手与口的协调能力,等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后,分句、分段加入歌词;也可以让学生采用心中默唱或分组帮唱的办法,另外对于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不宜选用伴奏音型较为复杂的歌曲,可以从最简单的织体慢慢训练弹唱的协调能力,给学生充分的信心,弹唱能力才会进步。

 

三、重视实践、追求创新

 

经过以上阶段的弹唱协调配合之后,学生还应该进行大量的弹唱实践,在歌唱实践中举一反三,提高学生们的弹唱能力。另外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允许学生上台进行弹唱表演,鼓励他们大胆参与,这样既可以展示学生的基本技能,又是对他们心理状态的检验,有时候学生可能心里紧张,相关的音乐知识匮乏等,不能完整展现弹唱内容,这个时候,教师们要有耐心地逐步指导,引导他们克服紧张的心理情绪,消除心理障碍,实现自我调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教师们还要鼓励学生不断创新,以此增加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实际操作,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自弹自唱水平,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对以后走上教育岗位,成为合格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很有帮助。

 

目前,为提高学生的弹唱能力,一些学校也在进行弹唱的课堂教学改革。比如,有的将弹唱与其他音乐相关科目相结合,有的在弹唱课上通过分组协作地方式齐奏、合奏、多声部弹奏乐曲,有的通过现场为视频配乐的形式……通过新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弹唱的兴趣,也使学生多方面感受到不断变化的旋律与多样性的情感。教师们要不断创新教学,结合新时代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各种手段,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实现有效率、有内容的成功教学。当然,弹唱能力的提高还需要更多的平台展示,学校也要注重弹唱技能大赛等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增加自我表演的积极性,使他们切身感受到技能训练带来的喜悦与充实。

 

四、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弹唱能力是知识、技能和素质等的综合表征,作为专业的幼儿教师,应该有着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不断加强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在逐步的探索中获得创新,找到工作的真正乐趣,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通过最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开启智慧大门,培养全面的、科学的创新能力,成为符合学前教育要求的优秀教学人才。

篇6

【关键词】中职 学前教育 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3-0180-01

体育教学是当前幼儿教育中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提高幼儿身体素质的一种途径。在幼儿阶段经常参加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对提高孩子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幼儿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他们的体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因此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一 加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培养的意义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担负着幼儿教育的重担,加强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或是帮助他们了解一些处理运动创伤的基本技能。同时通过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会增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兴趣,通过参与体育教学并组织幼儿参加各种体育游戏等,提高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另外,体育还可以作为一种放松的方式,很多时候面对生活或学习方面的压力,适当地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就能放松心情,既能够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还能够帮助学前专业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对中职学前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完善体育教学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是实现学前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为幼儿良好的身体素质奠定基础的关键。

二 培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内容和途径

1.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内容

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是“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要求,也是中职人才培养的一种需要。通常情况下对学前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训内容主要有:基本体操、体育游戏组织能力、体育口令(包括:立正、稍息、左右看齐、报数、原地转法、齐步走以及原地踏步等);理论方面的知识有:及时发现幼儿在体育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幼儿之间的差异进行科学的指导。

2.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途径

第一,运用体育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体育课堂教学是学前专业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主要是学习课堂常规以及如何组织一堂体育课,因此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应该有所侧重,特别是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教学常规方面,要让学生明确一节体育教学基本的流程。在学习体育基本口令时,如立正、左右转时,教师应向学生讲解每一个口令下学生要做到的正确动作是怎样的。教师在发号“立正”时,学生应两腿挺直、收腹提臀、两臂自然放松靠近身体两端,中指贴在裤缝中线位置、头要正颈要直,两眼平视前方。学前专业学生可能今后从事幼儿教师后并不会这么严格要求学生,但作为一名老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必须要了解正确的动作。

第二,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课外活动是体育教学的一种补充形式,教师在体育课之余举行一些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既能够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还能够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所学到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有用武之地,充分提高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教师在开展课外活动时可根据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的特性,开展一些具有实际效用的课外活动,如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幼儿体育教学活动模拟活动,由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其他学生作为“幼儿”共同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活动主要是“小幼师”根据教学资源的需要自行决定教学内容,设计、组织一堂体育教学活动,可采取学生共同评价,教师给予点评的方式,通过模拟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运用课外活动培养学前教学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但是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要渗透幼儿的相关知识,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性,只有这样学生在今后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才能够更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

三 结束语

体育教学能力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因此中职院校在设置课程时应该尽可能地考虑幼儿教育的实际需求,通过体育课以及课外教学活动的形式提高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与综合素养,为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岩.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1(2):24~25

篇7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数学教学现状

·对数学的应用性认识不清楚

在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校,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清楚学前教育专业学习数学是为了什么,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即使会做部分题目了,而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的职业能力应用中,却派不上用场。所以,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会找到更好的教学窍门,学生在进行职业能力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不足,对数学知识以及应用不是很明确,导致数学教学不能更好地进行下去。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得不到提升

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能够很好地培养起来,就会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师讲的东西不理解。而目前一些学前教育专业学校的数学教学现状正是这样的,虽然学前教育专业学校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看的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数学知识作为后盾也是不能够进行很好的操作理解的。

教师只突出数学课本中的部分重点,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明白,会运用就行了,对一些推导过程、演绎方法却被忽略掉,这就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如何进行解题、数学结论的演算过程是怎样的,这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都不了解,致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能有更好的提升。

·教师教学方法的失误性

上面已经说过,学前教育专业学校的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只突出重点,将一些数学观点强加给学生,这只是教师数学教学失误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提升、数学思想的渗透、创新方法的运用进行探究,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听之任之,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教学的失误性和学生的迷惑,导致数学教学不能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提升。

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数学教学策略

·数学实验教学研究

进行数学教学,就要将实验融入进来,将数学教材中提到的运算法则及定理进行现实的演练,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结合的效用,提升职业能力。

比如数学教师在进行排列组合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自身进行排列,每个学生代表一个数字,再通过对现实模拟的观察,运用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得出正确的数据。这样,学生就会亲自感受到教材中的演算过程的重点事项,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带动起来,真正使数学教学进行了对实践的渗透。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提升

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升,可以直接帮助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因为只有当学生真正懂得个人价值观、社会观、发展观,才能对数学的应用进行科学的认识,才能够以身作则,提升职业能力。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改善,把握重点的注意事项,将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进行提升,明白自己的学习是为了什么,这样,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才能真正将心思运用到学习中去。

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自身缺点,把重要的问题突出出来,将这些问题讲述给学生,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将自身的缺点进行很好的改正。尤其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的建设进行有效的捕捉,给学生的思想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以及带头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自身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加强对自身的政治思想精神文明的建设,积极带动学生的进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发现更加高效的学习方法,在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能够勇于面对,通过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对困难进行有效的解决。

·数学教学的实质性渗透

数学知识就是应该被应用到现实生活、生产、建设中来的,如果教师只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知识点,而不能将这些知识点进行实质性的应用教授给学生,学生也不能够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刻的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重点培养自己数学职业能力,将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教学技能应用到职业之中。

所以,教师应该将数学教材中的各种知识点进行现实的运用分析,通过把知识点、计算公式等进行社会环境的运用分析,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认识其重要性,在进行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也能将重要知识通过现实的结合进行真正的掌握。在进行数学公式的推导和套用过程中,真正将其中的运算法则,运算步骤进行有效的展示,使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计算的全过程,才能够进行对数学的深刻理解。

·课堂气氛的提升

进行数学教学,必须将课堂的活跃气氛进行有效提升,真正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看到数学教学的魅力所在,也能够有效地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修养。

这就要靠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创新改革,将多样化的东西进行有效的融入,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进行有趣的游戏或者实验的时候,能够将课本中的知识进行充分的掌握,真正将课本知识进行了灵活的渗透,将快乐带给更多的学生,将知识渗透到每个学生脑子中去,使学生在不断认知、提升自我价值的同时,能够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数学教学培养的发展趋势

·课堂多元化的融入

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受到思想的局限性的影响,充分地将多元化的东西融入进来,运用讲故事、猜谜语等灵活性的手段进行新知识的引导;把握更多的创新元素的运用,将社会中的高科技的发展进步事项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讲述,让学生看到数学在进行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加入到科学发展的大军中来,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数学认识不断提升,并且在自身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超越,真正将自己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真正使自己在创新改革事业中,贡献出一份力量。

·学习方法的创新研究

教师一定要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正确的学习方法放在首要位置来抓,真正将学生的正确的学习方法运用进行引导,并且将更好的学习思路进行捕捉,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科学的解决,将灵活的思维进行渗透,通过不断的实验、训练将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掌握起来,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稳操胜券。

进行学习方法的创新改革,就必须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现实情况与目标进行研究,找到其中的差距,并对其进行改善。把学生的思路完全打开,在进行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发言,真正将自己独特的想法表达出来,使更多的好想法能够被发现。并且在进行系统教学的整改过程中,将具有创新性的学习方法教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充分地进行掌握,不断进行自我学习价值的实现。

结束语

要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数学教学培养策略,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数学教学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和进步是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学校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关键。

基金顶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指导项目研究成果

篇8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学;教学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与其他专业院校的业余舞蹈学习、舞蹈训练有较大差异,其要求学生通过舞蹈教学掌握规范、正确的舞蹈专业术语与动作,以便以后在教导幼儿舞蹈时能够使幼儿学习到正确的舞蹈知识与技能[1]。总的来说,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幼儿舞蹈教学、创编以及艺术教育等能力。但就目前而言,我国中、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似乎是走进了一个误区,即过于注重对学生高难度基本功、超复杂舞蹈组合的培养[2]。就笔者自身而言,已收到较多幼儿园的反馈:学生的舞蹈跳的确实完美,但舞蹈的创编以及教学能力却有所欠缺。诚然,学生自身舞蹈能力固然重要,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相比之下,是否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更为重要呢?[3]因此,在最近一段时间的教学中,笔者已有意识地对教学重心以及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以期能够培养出真正的教育人才。

一、舞蹈基本教学能力的培养

(一)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舞蹈教学需要教师通过语言与肢体动作对教学内容进行表达,因此语言表达能力对其而言极为重要。笔者在对部分毕业生所在幼儿园进行调查后发现,有较多学生自己舞跳得极好,各个动作做得极为完美,但在舞蹈教学中却无法将一个简单的动作标准通过语言进行表达,导致幼儿无法有效掌握该动作要领,难以学会舞蹈。因此,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其教学能力的关键因素。值得一提的是,与幼儿的交流必须要简单、易懂、通俗以及口语化,只有符合幼儿的语言习惯,才能精确将一个动作、一个要领通过语言传递给幼儿。

(二)鉴赏分析能力

鉴赏分析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舞蹈的欣赏能力与判断能力,因此需要加强对学生鉴赏分析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可以将一些典型动作进行对比,让学生进行分析,鉴别哪一个动作更好看、难度更高,并且在鉴赏之后让学生们互相表达自己的意见。此举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观察能力,对动作的分析与动作要领的掌握也更为透彻,其舞蹈教学能力自然也随之提升。

二、舞蹈编排能力培养

(一)模仿训练

舞蹈的创编极为复杂,单凭在学校中的两三年学习远远不足以支撑学生独自完成对舞蹈的创编,无论是在舞蹈能力上,还是在舞蹈动作素材与词汇的积累上均有所体现[4]。若非要学生创编舞蹈,恐怖也不过是将一个个动作进行堆砌。因此,笔者认为学生对于舞蹈的创编应循序渐进,首先可以从对其他舞蹈动作的模仿进行入手,通过模仿逐渐摸索出新的舞蹈动作。对于刚刚接触舞蹈创编或接触不久的学生,可以通过分小组等方式从创编舞蹈的结束队形、结束动作,到创编整个舞蹈的队形,再到选择一个基本动作、主题动作展开创编,促使学生创新,在模仿的基础上产生联想,从而得到创作启迪。此举不但能够加强学生对于现有舞蹈知识的运用,提升其组织能力,更使学生了解创编,不再因对创编的一无所知而畏惧创编。

(二)动作重组

所谓动作重组,即对原有的动作进行变化[5]。动作的变化方法较多,主要可以从顺序、部分动作、下肢动作、上肢动作、节奏等方面进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一个舞蹈的动作进行拆分,并对动作的重组进行示范与举例,随后让学生进行自由练习,最后将重组后的动作进行展示与点评。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最后一个环节,即教师的点评。教师的点评需要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使学生知道优点与缺点所在以及改进的方法。通过一次次的练习,学生逐渐掌握了动作重组的关键所在,思路得以开拓,舞蹈创编能力自然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三)舞蹈词汇

所谓舞蹈词汇,也可称为舞蹈专业术语,舞蹈词汇是舞蹈创编的基础也是核心所在。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对于舞蹈词汇的积累,如开设欣赏课,对欣赏舞蹈的专业术语进行讲解,使学生在欣赏中积累素材,为舞蹈的创编打下坚实基础。

(四)创编方法

道家有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即传授给人既有的知识,不如传授其学习知识的方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够解一时之饥,却无法解决长久之饥,若要一直都有鱼吃,便要学会钓鱼的方法。教育亦是同理,教师将成品舞教给学生,不如教学生如何创编舞蹈。首先,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引导其如何跟随音乐进行创编,让学生以音乐为基础,明确舞蹈主题;其次,以舞蹈主题为中心,对舞蹈动作进行创新与改变,设置舞蹈的开始、过程以及结尾;最后,通过对舞蹈动作的整合,编成相对稳定的舞蹈组合,根据内容发展成为舞蹈小节目,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编舞方法。

三、结语

一般情况下,学生的艺术实践主要有两种:一是学校演出,由教师编排舞蹈,学生上台演出;二是幼儿园实践,学生深入幼儿之中,尝试幼儿舞蹈的创编与教学。显然,第二种方法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因此学校应加强与幼儿园之间的合作,尽量多地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幼儿园的时间需要循序渐进,由最初的听课,慢慢至自己上课,最后帮助幼儿园教师编排舞蹈。只有如此,学生才能有效掌握一系列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是其能否胜任幼儿园教师工作的关键所在。教师在培养学生自身舞蹈能力的同时,更需要对其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进行重视。只有如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毕业后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教师,才能尽到一个教师的职责。

参考文献:

[1]祝艳景.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研究―以菏泽学院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黄娟莉.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中强化实用性能力的教学研究――以广东省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14.

[3]栾晓梅.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篇9

一、舞蹈基本教学能力的培养 

(一)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舞蹈教学需要教师通过语言与肢体动作对教学内容进行表达,因此语言表达能力对其而言极为重要。笔者在对部分毕业生所在幼儿园进行调查后发现,有较多学生自己舞跳得极好,各个动作做得极为完美,但在舞蹈教学中却无法将一个简单的动作标准通过语言进行表达,导致幼儿无法有效掌握该动作要领,难以学会舞蹈。因此,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其教学能力的关键因素。值得一提的是,与幼儿的交流必须要简单、易懂、通俗以及口语化,只有符合幼儿的语言习惯,才能精确将一个动作、一个要领通过语言传递给幼儿。 

(二)鉴赏分析能力 

鉴赏分析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舞蹈的欣赏能力与判断能力,因此需要加强对学生鉴赏分析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可以将一些典型动作进行对比,让学生进行分析,鉴别哪一个动作更好看、难度更高,并且在鉴赏之后让学生们互相表达自己的意见。此举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观察能力,对动作的分析与动作要领的掌握也更为透彻,其舞蹈教学能力自然也随之提升。 

二、舞蹈编排能力培养 

(一)模仿训练 

舞蹈的创编极为复杂,单凭在学校中的两三年学习远远不足以支撑学生独自完成对舞蹈的创编,无论是在舞蹈能力上,还是在舞蹈动作素材与词汇的积累上均有所体现[4]。若非要学生创编舞蹈,恐怖也不过是将一个个动作进行堆砌。因此,笔者认为学生对于舞蹈的创编应循序渐进,首先可以从对其他舞蹈动作的模仿进行入手,通过模仿逐渐摸索出新的舞蹈动作。对于刚刚接触舞蹈创编或接触不久的学生,可以通过分小组等方式从创编舞蹈的结束队形、结束动作,到创编整个舞蹈的队形,再到选择一个基本动作、主题动作展开创编,促使学生创新,在模仿的基础上产生联想,从而得到创作启迪。此举不但能够加强学生对于现有舞蹈知识的运用,提升其组织能力,更使学生了解创编,不再因对创编的一无所知而畏惧创编。 

(二)动作重组 

所谓动作重组,即对原有的动作进行变化[5]。动作的变化方法较多,主要可以从顺序、部分动作、下肢动作、上肢动作、节奏等方面进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一个舞蹈的动作进行拆分,并对动作的重组进行示范与举例,随后让学生进行自由练习,最后将重组后的动作进行展示与点评。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最后一个环节,即教师的点评。教师的点评需要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使学生知道优点与缺点所在以及改进的方法。通过一次次的练习,学生逐渐掌握了动作重组的关键所在,思路得以开拓,舞蹈创编能力自然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三)舞蹈词汇 

所谓舞蹈词汇,也可称为舞蹈专业术语,舞蹈词汇是舞蹈创编的基础也是核心所在。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对于舞蹈词汇的积累,如开设欣赏课,对欣赏舞蹈的专业术语进行讲解,使学生在欣赏中积累素材,为舞蹈的创编打下坚实基础。 

(四)创编方法 

道家有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即传授给人既有的知识,不如传授其学习知识的方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够解一时之饥,却无法解决长久之饥,若要一直都有鱼吃,便要学会钓鱼的方法。教育亦是同理,教师将成品舞教给学生,不如教学生如何创编舞蹈。首先,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引导其如何跟随音乐进行创编,让学生以音乐为基础,明确舞蹈主题;其次,以舞蹈主题为中心,对舞蹈动作进行创新与改变,设置舞蹈的开始、过程以及结尾;最后,通过对舞蹈动作的整合,编成相对稳定的舞蹈组合,根据内容发展成为舞蹈小节目,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编舞方法。 

三、结语 

篇10

一、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鉴赏能力的现状

学前教育专业当前面临着音乐鉴赏能力缺失的问题。据笔者调查,有超过50%的学生在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不会唱歌,或者唱歌声音嘶哑,不能达到良好的歌唱状态;有近30%的学生既能够进行弹奏表演,又能够进行歌唱表演,只有不足20%的学生能够演奏弹唱声音自如,吐字圆润,但针对钢琴表演而言,却时断时续,不能成曲。由此可见,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音乐鉴赏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对弹唱的能力认识还不到位,这样在幼儿教育中就会捉襟见肘。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过程中,笔者还发现,学生的单一技能意识较强,但综合技能较差。学生往往认为,教学弹唱是一门简单的教学科目,忽视了音乐基础理论、钢琴基础、演唱能力的结合。而实际上,三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在传统教学方法中,钢琴教学和声乐教学存在教学脱节的现象,钢琴教学往往单纯注重曲目的练习,即兴伴奏联系却得不到锻炼。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歌唱技巧的训练,忽视伴奏的训练。这样的教学安排,严重影响了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学前教育学生鉴赏能力缺乏的成因

在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学习中,高职院校学生鉴赏能力缺乏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教师对新教学缺乏积极性。音乐鉴赏能力是一种艺术情操,而艺术情操的培养在于教学者的专注。音乐鉴赏能力是无形的,其不能用数量来形容。而教师对这些无形的事物往往缺乏耐性,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懈怠,忽视了对学生音乐情操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对音乐的领悟和鉴赏能力不同,很多情况下,教师尽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却发现学生在该方面并没有较大的提高,这时教师就会失去信心和耐心,转而疲于应对学生学习的尴尬局面。

其次,教师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目标认识不足。在当前阶段,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的教育水平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而传统模式的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忽视了对音乐素养的熏陶。这是由于教师在培养重点和培养目标上不明确。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偏差,往往导致学生只会音乐技巧不会陶冶艺术情操,这也是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软肋所在。

第三,教师在音乐鉴赏方面的教学缺乏创新。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都对音乐有不同程度的热爱,而枯燥的教学模式及教学环境会让学生产生懈怠,对音乐的激情消减。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不断重复传统的古典音乐,这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学生学习的需求。加之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只通过教学设备给学生进行播放,忽视了对学生的讲解。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学前教育专业的需求。

三、培养和加强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首先,要加强高职(五年制)师资力量的建设力度。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设置中,教师的作用摆在了第一位。教育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由教师决定。只有拥有优秀的教师资源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目前在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在院校中的地位较低,若想提高和加强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提升音乐在众多科目中的地位就必须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要想提升师资力量水平,首先要领导进行重视,只有引起领导的重视才能使整个改革进行推动,才能形成教学为本的理念和思维。在提高师资力量水平的过程中还要以学生为中心,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在音乐水平上的发展,让教学形成学校重视教师,教师重视学生的良好局面。此外,师资力量的提升与之相对应的是教学设备硬件的提升,要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科学给音乐带来的无限幻想,让学生享受音乐,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其次,要合理的设置音乐鉴赏的目标和水平。在新课程设置上,提升音乐知识、音乐技能和音乐审美三者之间的相关程度,摒弃传统教学中的单纯技能教育,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纳入到可能目标设计中。如果一味的事实和强化技能教育,单纯的靠音乐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就会造成学生喜欢音乐,而不懂欣赏音乐,失去了对音乐的兴趣。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倡融合式的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全面掌握音乐技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