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专题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22 17:57: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检验专题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学检验专题报告

篇1

摘 要:近年来,众多高校已经意识到研究性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并注重与鼓励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尝试。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专题报告的研究性教学尝试,以北京科技大学软件工程类课程教学为例,总结我们两年来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做法与取得的经验,提出增强研究性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本文探讨的研究性教学实践与举措对于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教学改革;研究性教学;专题报告;软件工程教学

基金项目:北京科技大学第六批教育教学研究基金面上项目(JY2010G09);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TS1Z00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京教高办20083号)。

作者简介:孙昌爱,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服务计算;王昭顺,男,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王成耀,男,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

近三十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15%,已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我国虽然是高等教育大国,但不是高等教育强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培养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在创新能力方面还有一段距离[1]。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目前700余所高校都设置了该专业,但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具体说来,众多高校的培养方案基本相同,没有侧重点[2];在课程教学方面,基本沿袭“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讲授方式;教学内容依然比较陈旧,缺乏学科前沿的最新进展;考试方式上,仍然采用传统标准化考试方式[3]。这样的培养方案与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一不利局面,支持与鼓励教师探索研究性教学,众多高校近年来开始设置相应的教学研究基金,如北京科技大学每年资助大约15项“研究型教学示范课”教改项目。

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多年来一直从事软件工程类课程教学。针对研究生培养中普遍存在的创新能力不足问题,我们在“软件测试理论与自动化”、“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软件工程”等软件工程类课程中开展了基于专题报告的研究性教学尝试[1]。本文进一步总结研究性教学实践;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报告两年来“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的学生评价与反馈;基于已有经验与学生反馈,提出增强研究性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1 基于专题报告的研究性教学实践

两年前我们开始探索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博士生课程“软件测试理论与自动化”、硕士生课程“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开展以专题报告为载体的研究性课程教学尝试。本文以研究生课程“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为例,简要介绍基于专题报告的研究性教学的一些做法。

“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面向全校的研究生开设,该课程教学的一个突出的特点(也是难点)是听课学生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几乎涵盖了我校所有的工科专业(如电子信息相关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冶金工程、机械工程、采矿工程等),包括全日制硕士生和博士生、工程硕士生、部分优秀的本科生。来自非电子信息类的学生基本上是首次接触软件工程,而来自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一定程度的软件工程基础,针对听课学生在软件工程方面基础不同,教学内容的设计尽量做到差别性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共计36学时,教学大纲与课时安排见表1。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涵盖了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考虑到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软件工程(甚至软件开发的经验很少),教学内容中涵盖了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学;针对已经具备软件工程基础的学生,安排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与过程等基本内容,同时还兼顾软件工程新进展,包括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面向方面的软件开发、面向服务的软件开发。

根据实际教学时数与学生特点,专题报告的主题、组织方式与进度稍有变化。表2总结了2009年度与2010年度专题报告的设置情况。

1) 专题报告的主题通常安排在如下几个方面。(1)面向对象方法或技术的新发展,如面向方面的软件开发、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面向服务的软件开发;(2)软件工程技术的新发展,如软件测试新进展,需求工程新进展,净室软件工程与形式化方法;(3)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阶段或环节,如基于UML的需求分析,设计模式,软件测试自动化。

2) 通常在课程第一讲中列出本年度拟开设的专题报告主题与进度安排,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专题,以小组为单位报名,一个小组通常由3~5人组成,鼓励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合作。如果报名的学生超出预期人数时,通常将专题报告优先安排给有软件工程基础的学生。

3) 专题报告的组织方式分为教师报告与学生报告。其中,教师报告一般结合教师的研究课题,介绍取得的研究成果与本领域的最新发展(如有足够的教学经费支持,可邀请工业界资深工程师做报告)。学生报告从选题、文献收集、讲稿准备与演讲、回答问题全部环节由学生完成,通常由组长安排与协调报告的分工,任课教师监督报告的进展情况。为了保证学生报告的质量,任课教师在专题报告前组织试讲,指出报告的不足之处。专题报告按照学术研讨会的模式进行,任课教师主持专题报告,学生演讲并回答观众(包括教师与听课学生)问题。为了鼓励讨论,专题报告中演讲环节不超过70分钟,提问环节不少于20分钟。

在讲授软件工程类课程时,考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们设置课程大作业环节。课程大作业可选择“专题报告”、“课程论文”、或“课程设计”(一个小型实例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很多学生选择专题报告,原因在于专题报告不仅有助于上述诸多能力的培养,而且对研究生后续培养环节(如学位论文开题、论文答辩等)有很大的帮助。受限于课时,我们不得不限制专题报告的数量。另外,我们发现专题报告是否成功涉及众多因素,报告选题、学生的专业背景、学生的态度与投入、学生的演讲能力、演示文稿的质量、教师的引导与反馈(对专题报告的准备、试讲与演讲等诸多环节的指导与建议)等,其中学生的投入与态度最为关键。

两年多来的经验表明,引入专题报告可以让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诸多创新思维能力。具体说来,其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专题报告涉及的主题一般都是学科发展前沿,由学生完成这样的专题报告,可以领略该领域前沿发展,同时促进教学相长。

2) 培养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批判性接受:专题报告按照学术研讨会模式实施,学生提问与回答环节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批判性接受。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准备专题报告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学会查找资料文献,快速把握文献的研究内容与方法,从而促进自主学习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由于专题报告的准备与演讲都是按照小组的方式完成的,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必须学会分工与合作,这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

5) 培养学生表达和交流能力:专题报告要求学生将自己在短期内的学习成果,以学术报告的方式呈现给众多听众,并能回答来自听众的提问,这个环节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术表达与交流能力。

2 基于调查问卷的研究性教学的评价与反馈分析

为了了解学生对基于专题报告的研究性教学的评价与反馈,围绕教材、任课教师、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手段、专题报告的投入、专题报告的收获、课程学习的收获、课程考核方式、教学改进建议等,设计了调查问卷,见表3。其中,问题5与问题6是针对选择专题报告的学生设置的,选择“课程论文”或“课程设计”的学生回答其他类似的问题。

注册2009年秋季学期“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课程的学生人数为137人,其中16人完成4项“专题报告”(原计划完成5个专题报告,因准备不充分取消“净室软件工程与形式化方法”专题报告,每个专题由4人完成),121人完成课程论文。注册2010年秋学期“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课程的学生人数为103人,其中27人完成6项专题报告“专题报告”(其中部分专题由5人完成),69人完成“课程论文”,7人完成“课程设计”。表4总结了2009年与2010年的“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为了确认基于专题报告的研究性教学是否存在如下一些问题,其中包括(1)不存在适合研究性教学的教材;(2)课时量不足;(3)以考试为主的课程考核方式。调查问题(1)、(3)和(8)与上述问题紧密相关。返回的调查问卷中(见表5),大部分学生(2009年和2010年分别为92%和85%)回答不存在或不清楚,仅有小部分学生推荐了合适教材。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安排合适,少数学生(2010年仅为5%)认为深度不够;少数学生(2009年和2010年分别为15%和5%)认为内容过多。出乎意料的是,大部分学生(2009年和2010年分别为85%和89%)赞成采用开卷考试的课程考核方式,只有少数学生(2009年和2010年分别为15%和11%)反对采用考试的课程考核方式,并且给出了反对的理由。

调查问题(2)和(4)与学生对任课教师以及课程教学手段的满意度有关。返回的调查问卷中(见表6),绝大多数的学生回答任课教师胜任课程教学任务,只有1名学生(2009年)回答仍需进一步提高。大部分学生(2009年和2010年分别为88%和95%)满意课程教学的手段与方法,很多的学生认为专题报告的教学形式新颖,部分学生觉得可以进一步增多专题报告的数量;少数学生(2009年和2010年分别为12%和5%)认为还需进一步改进。调查结果表明,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能力与教学方法与手段得到学生的认可。

调查问题(5)和(6)试图了解学生在专题报告中的投入与收获情况。返回的调查问卷中(见表7),超过半数的学生回答专题报告投入超过15小时(或阅读文献超过10篇);少于半数的学生回答专题报告投入少于15小时(或阅读文献不超过10篇)。然而,100%学生认为专题报告收获大,相当多的同学回答锻炼了文献搜索与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讲稿准备技能等。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专题报告,但部分学生投入不足,影响了专题报告的质量。

调查问题(7)和(9)与本课程学习的收获与改进意见相关。返回调查问卷中(见表8),绝大多数的学生(2009年和2010年均为92%)回答收获较大,相当多的学生反映对软件工程有了新的认识、拓宽了知识面;8%的学生未回答课程学习的收获。半数以上的学生(2009年和2010年分别为68%和54%)对课程教学的改进提出了建议,如部分学生提出应增加案例分析、增加课时等。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有较大收获,部分教学环节仍需进一步改进。

基于上述学生评价与反馈的调查结果,开展基于专题报告的研究性教学有助于培养诸多的创新能力,包括主动学习能力、文献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等。必须指出的是,从专题报告中受益较多的前提是,学生能够认真对待专题报告并投入足够多的精力。开展研究性教学要求任课教师应具有较强的教学水平,还应熟悉学科前沿发展情况。此外,开展基于专题报告的研究性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与限制,如建设合适的教材、适当增加课时、鼓励灵活的考核方式等可以促进研究性教学效果。

3 关于提高研究性教学成效的几点建议

为了使研究性教学更加富有成效,我们认为如下几点非常关键。

1) 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配合与投入研究性教学。开展高质量的研究性教学要求学生积极投入,并认真对待。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实质成效令人怀疑。国外(如德国、荷兰等国家)在本科生层次上已经广泛采用专题报告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相比之下,我们发现我国学生在专题报告环节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学习能力不足,缺乏对学术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

2) 改革现有的教师评价与教学评价制度以适应研究性教学。开展有效的研究性教学,要求任课教师(研究性教学的设计者与实践者)不仅熟悉传统的教学内容,而且要花相当多地精力组织学生探索前沿领域,辅导学生准备专题报告。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师在研究性教学中的投入增加了很多。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重视科研的教师评价体系与定额教学工作量的教学评价体系,不利于教师发挥研究性教学的积极性。

3) 制定有助于研究性教学的合理培养计划与教学管理制度。开展有效的研究性教学不仅仅是教学内容与手段的革新,它牵涉到培养计划、课程设置、课程考核、授课规模等一系列的问题。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大部分高校的培养计划是“大一统”,缺乏针对性和目标性;课程设置零散、部分课时量设置过少;课程考核仍强调以考试为主;授课规模庞大[3]。如不解决上述问题,研究性教学实施起来必然举步维艰。

4 结语

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在尖端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严重不足,我们探索了基于专题报告的研究性教学,并在北京科技大学软件工程类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在此基础上,我们总结了基于专题报告的研究性教学的一些做法与取得的经验,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并分析了学生对研究性教学的反馈与评价。基于已有经验与学生反馈,我们提出了进一步增强研究性教学的质量与成效的建议,此项调查及探讨基于专题报告的研究性教学实践与举措对于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昌爱. 面向创新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0(21):37-40.

[2]陈笑蓉. CDIO模式的软件人才培养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10(23):45-48.

[3]孙昌爱,骆四铭. 适用于软件工程技术的高质量教辅并重的小班教学模式[J]. 计算机教育,2008(20):25-28.

Seminar-based Exploratory Teaching: Practice, Feedback and Suggestions

SUN Changai, WANG Zhaoshun, WANG Chengyao

(School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篇2

1.临床观察

本课题临床观察的102例患者均来源于2010-2013年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观察期间常规应用冠心病二级预防相关药物治疗。将102例符合标准的病人,随机平均分成2组。各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心绞痛症状、中医证侯、心电图进行数据统计,结果表明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2.诊断标准

2.1西医诊断标准[1,2]

(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1979年制定。)本研究仅选稳定型心绞痛作为研究对象。

2.2 稳定型心绞痛分级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制定)。

2.3 胸痹心痛(心血瘀阻证)中医辨证及证侯判断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制定)。

主要临床表现:心前区部位刺痛或绞痛,疼痛部位固定不变,可有心慌、胸闷气短。

兼次证:可呈放射性疼痛,痛至肩背部或手臂内侧,时发时休,心悸不宁,口唇紫暗。

舌象:舌淡紫或有紫斑,脉涩或细涩。

具有主症胸痛、胸闷气短之一,兼次症状具备2项及舌脉支持者,即可诊断。

2.4 纳入病例指标

(1)同时满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西医诊断标准,属于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者,剔除心功能IV级的患者。

(2)符合中医心血瘀阻证型的病例。

(3)每周心绞痛起评分≥8分及中医证侯起评分≥8分者。

3.试验方法

3.1分组方法

将入选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51例。各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

3.2给药方法、剂量、疗程

药物均出自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药房。芳香通络饮组方: 沉香15g、檀香10g、乳香15g、香附15g、没药15g三七7g丹参20g桃仁10g 红花15g 枳壳10g郁金15g甘草5g。上药水煎300ml/剂。

阿魏酸钠针剂,成都亨达药业有限公司,规格:0.1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73115。

治疗组给予阿魏酸钠0.3g+生理盐水150ml,1/日静点,同时给予芳香通络饮150ml/次,2/日口服;对照组给予阿魏酸钠0.3g+生理盐水150ml,1/日静点。疗程均为10天。

3.3观测指标

(1)人口学资料、 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肝功、肾功(试验前、后各一次)。

(2)疗效性观察指标:

A、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

B、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积分。

C、治疗前后心电图疗效

3.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4.一般资料

经数据分析明确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症状表现、血尿常规、肝功、肾功、心电图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一步完成本次试验。

5.试验结果

5.1两组病例用药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见(表1)

表1 两组病例用药前后中医证候积分(±S)

结果显示: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中医证侯明显改善(p

5.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积分比较(±S)

经t检验分析: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二者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组间比较,在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p

5.3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

经Ridit检验,u=1.571,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体会: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本虚标实、气虚血瘀是其主要特点[3、4],现代医学通过静脉给予只能通过改善微循环[5]、增加血流速度[6]等方面治疗冠心病,采用中药治疗给予益气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则会收到显著效果,现代医学也证实(下转第379页)(上接第369页)芳香通络饮能够在改善胸闷气短、胸痛等典型冠心病症状的同时,还可以在以下方面发挥作用:(1)调整脂质代谢、降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2)减缓冠状动脉局部炎症的发展;(3)稳定斑块;(4)促进微血管再生;(5)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

通过该项研究证实:在现代医学原有冠心病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芳香通络饮口服,对冠心病治疗有显著作用,为将来进一步改善剂型、大规模应用临床奠定坚实基础。 [科]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19.

[2]赵志宏,王阶.胸痹心痛与冠心病的病症结合及辩证论治[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5):590-592.

[3]江磊磊.胸痹诱因及证型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关性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

[4]徐丹苹.参术冠心颗粒抗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篇3

诺尔斯用andragogy的概念在历史上第一次尝试性的构建成人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开辟了成人教育学研究新方向。在诺尔斯提出的成人教育理念中,在人本主义哲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诺尔斯把学习的个体看作是自治、自由、以寻求成长为导向的学习者,提出成人教育主要目的在于帮助成人学习个体走向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道路。

诺尔斯倡导的人本主义理念体现出了成人教育的人文关怀精神,将成人教育引向了关怀人之自由和发展的方向。诺尔斯的教育理念中提出成人教育学有六个基本理论假设,它们分别是:学习需要(the need to know)、学习者自我概念(the learners’self-concept)、学习者经验作用(the role of the learners’experiences)、学习准备(readiness to learn)、学习倾向(orientation to learn)、学习动机(motivation)。具体内涵为:(1)学习需要。学习个体明确其参加学习的原因,当学习者是出于自愿及自我需要而进行学习的时候,会发挥巨大的潜能投入学习。(2)学习者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学习者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同时希望他人承认自己的自我导向能力,成年学习者一般拒绝他人意志强加于自己身上。(3)学习者经验作用。成年学习者在成长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些经验带给学习者的理念:①每一学习小组都包括不同的背景、学习风格、动机、需要、兴趣、目标等的学习者,因此成人教学要突出个性化的学习方式;②最宝贵的学习资源在于学习者自身,成人教学的重点在于立足于经验的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团体互助学习、小组讨论、模拟练习、基于问题的学习、案例教学和实验室教学等。(4)学习准备。成人为解决日常生活遇到的问题需要来学习,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应该是相一致的。(5)学习倾向。成年学习者的学习是以生活或问题和任务为中心的学习(life-centered,problem-centered,task-centered),学习经验应该围绕学习者日常生活的任务和问题来组织。(6)学习动机。成年学习者的学习来自内部的动机,如就业、改善生活质量的需要等,这些学习者一般会对自己的学习怀有积极向上的态度。

合同学习(Contract Learning)并不是诺尔斯首创的名词,这个概念大致可以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早期关于独立学习的理论和实践,但是在诺尔斯的研究和发展下,合同学习有了新的诠释,使用起来也更为具体可行。独立学习的基本定位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个人独立学习以及与他人合作学习能力,提倡学习的目标在于培养有自我导向能力的学习者。诺尔斯倡导的合同学习在成人学习中应用,认为“在帮助学习者组织其学习上,它是一种非常奇妙而有效的方法”。[2]诺尔斯在他的理论中没有明确地给出合同学习的新的具体概念,在他看来,合同学习应该是一个灵活的名词,不能用固定的框架或明确的分类层次体系定义出来。学习合同能将社会与组织的学习期望和个人的兴趣结合起来,能将学习者的经验与教师的经验结合起来,使得学习者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在最大层度上达到一致。合同学习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资源与方式、学习目标完成时间、达到学习目标的证据及判断证据的标准与方法五方面内容。[3]

在护理学专业传统的基础医学课程生理学的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一般是根据教材、教学大纲及教学进度表进行课堂教学,教学气氛枯操乏味,无法培养临床护士所应具备的临床思维方式,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学生缺少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沟通和表达的能力较差,特别是医学论文写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更无法培养。合同学习理论把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的封闭式学习转变成自主研究的合作型学习,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开发。虽然合同学习在学校护理教育方面也有不少的研究和应用,但多数还是局限于自考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在我国护理教育中尤其是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使用的实证研究较少[4]。为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合同学习方法,在生理学的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使用了小组合同学习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的做法及使用体会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学院护理学专业2012级护理专业本科生183人,其中女145人,男38人,年龄从18到23岁不等,平均21岁,高中学习经历文科94人,理科89人。

1.2 方法

按照诺尔斯合同学习过程组织生理学教学过程诺尔斯合同学习过程:

(1)探寻学习需要;(2)拟定学习目标;(3)确定学习资源和具体策略;(4)规定完成任务时间;(5)确定任务完成的证据及判定方法;(6)检验合同评价学习效果等。具体实施步骤如下[5]:

1.2.1 设计学习合同的初稿

合同内容主要包括:你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是什么;你的学习方式及使用的资源是什么;你学习任务的完成时间规划;你学习任务完成的证据;心得体会。

(1)学习内容和目标将生理学教科书内容与病理学、临床案例相结合以30个项目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或者感兴趣的学习项目,学习目标共20项,考核达成学习合同目标的数目,考核标准:完成数目为12~14项为合格等次;15~17项为良好等次;18~20为优秀等次。

(2)学习方式与资源主要为学生提供了5种学习方式及资源获得方式,分别为:上课听课、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网络查资料、实验室开放实验、听学术报告。

(3)完成任务时间规划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感兴趣的学习项目,同时根据自己学习和生活的作息习惯,可选择按时听课或选择完成其他学习方式时间,但规定在期末课程结束前针对选定项目提供完成证据。

(4)学习任务完成证据收集上交学生根据自己所选择的学习方式相应提供考勤、资料汇编、电子版整理信息、实验报告会议记录等证明材料。

1.2.2 实行前期准备

告知学生关于生理学的教学改革,介绍合同学习法实行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强调合同学习是师生共同讨论完成的,怎样学以及应学得如何极大的尊重学生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合同的形式是一种督促取得学习目的的约定形式。

1.2.3 师生签订合同参

与研究的学生在开课前阅读合同,根据自己喜好和学习习惯,在学习目标、学习方式、时间规划上进行选择、教师辅助学生搜集合适的学习资源,选择最恰当的学习方式,合理有效的安排时间。学生经过辅导比较后进行合同填写,并在合同上签署学生姓名。

1.2.4 执行合同

学生在明白合同本质并根据个人需要确定了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后师生双方依据合同学习教师按授课计划为选择课堂听课的学生授课,选择其他学习方

式的学生按合同要求准备学习证据交给教师,以示学习目标的达成。

1.2.5 期末考核

183位参与教学改革的学生学期末统一参加学校组织的期末考试,成绩留存参与改革效果评定。

2 结果统计

2.1 学习目标

达成情况统计根据学生在合同中选择的学习目标完成情况,优秀等次17人;良好等次121人;及格等次41人;不及格4人。

2.2 学习方式

选择情况统计在为学生提供的5种达成学习目标的方式中,选择全程听课的学生为143人,选择图书馆查阅资料自学的10人,选择网络查阅资料学习的16人,选择学术报告学习的12人,选择采用开放实验室学习的2人。

2.3 学习证据

上交情况统计学生根据自己在学习前选择的学习方式,提供相应证据证明达成学习目标。选择听课的学生,以教师考勤记录为证;选择图书馆资料学习的同学在期末提供读书学习笔记;选择网络学习的,提供电子版或打印出来的相关材料;选择开放实验室学习的期末提供相应的实验报告及总结;选择学术或专题报告提供签到表。如果合同签订之初选择了某种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中学生因为特殊情况或者感觉不适应可以视情形调整学习方式,期末提交新选择的相应证据证明即可。学生5种学习方式提供的证据合格率为上课听课91%、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90%、网络查资料85%、实验室开放实验100%、听学术或专题报告93%。

2.4 期末考核成绩

本学期(2013~2014第二学期)生理学期末考试:优秀率(90~100分)18.3%;及格率(60~100分)98%。

上一年(2012~2013第二学期)生理学期末考试:优秀率(90~100分)16.8%;及格率(60~100分)89%。

3 讨论

合同学习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商量决定学什么、怎样学以及应学得如何的学习方式,也是通过契约合同的形式来约定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成年学生来说是不够合适的。过往的大学生护理教育中,教师严格按照教材内容制订授课计划,学生想学什么,不想学什么,对教学有怎样的要求,教师在制订授课计划的时候未加考虑或者缺乏调查的主观臆断,这种教与学的尴尬普遍存在且为时已久,而由诊断自身学习需要开始的学习合同,可算得上是一个“对症良方”。合同学习是和大学生教学模式最相一致的学习方法[6]。

3.1 合同学习是实施成人个性化学习的途径。合同学习可以满足成人在学习上的多种需求。在研究过程中,由于学习合同为学生提供了5种可供选择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大胆的进行选择,78.1%的学生选择了课堂随堂听课的模式,5.4%的学生选择了图书馆查阅资料自学的方式,8.7%的学生选择了网络学习,6.6%的学生选择通过学术或专题报告学习相关知识点,另有1%学生利用了开放实验室学习。合同学习为成人学生提供了多种不一样的学习方式,这是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巨大优势。

3.2 根据合同学习改革后期末考试成绩与以往期末考试成绩的对比分析,合同学习法较高的提高了考试的通过率。合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同学习方式要求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对效果进行验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定压力,这样就使其学习动机处于一定的激活状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学生自主选择为主,学生学会学习,履行合同的学习方法,强调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7],强调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简单传授。这种方式让“强制”与“灵活”结合起来,教师只起到帮助、引导、组织协调的作用。该教学模式下教师从以往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推进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方法,其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得到提高,同时也大大加强独立思考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解决临床问题。

3.3 提离师生的总体素质,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工具。在做好学生课堂学习的同时,通过这种模式的改革也启发并催进了学生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等资源,发挥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多方面的信息资源,开阔了学生视野,使教学过程多元化。[8]

篇4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 黄芪注射液; 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541.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29-01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即心绞痛型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心绞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冠心病,其治疗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质量,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已得到肯定,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中医药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笔者采用中药制剂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治疗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共2年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根据随机单盲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常规西药+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组)各45例。治疗组中男性27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56岁;平均病程6.4年,其中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3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9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9岁;平均病程7.1年,其中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3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生活环境,治疗前病情及心电图表现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专题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1.3排除病例标准:心绞痛Ⅳ级、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脏神经官能症、颈椎病所致胸痛者;合并严重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重度心肺功能不全及其他严重疾患而限制运动者;心脏瓣膜病及其他心脏疾病导致心绞痛:合并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及严重脂质紊乱患者。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肠溶阿斯匹林0.1口服,1次/天,鲁南欣康20mg加入5%GNS 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一次,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30ml加入5%GNS 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一次。

2.2疗程:两组均以14 天为1个疗程,第一个疗程结束后,休息3-5天后,开始第二个疗程,两个疗程后统计分析疗效。两组在治疗期间若出现阵发性胸闷、心绞痛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予以硝酸甘油片0.3~0.6mg舌下含服。

2.3疗效观察指标:治疗开始后仔细观察两组病人,并详细记录以下各项指标: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以及气短、心悸等相关症状与体征;静息时心电图ST段及T波的变化和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0.5统计软件分析,对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间疗效比较和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4疗效判定

参考1979年中西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心绞痛、心电图疗效评定。

4.1症状疗效标准显效:心绞痛症状基本消失或服药后症状在5min内缓解;有效: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发作次数减少或服药后症状在15min内缓解;无效:心绞痛症状无明显减轻或服药后症状在15min以上缓解。

4.2心电图疗效标准显效:静息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恢复正常;有效:静息心电图缺血性sT段下降,经治疗后回升1.5rnm以上,但未正常;或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50%以上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篇5

关键词:光电血流容积;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望诊

中图分类号:R541.4 R25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09-0798-02

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其华在面;气由脏发,色随气华。说明面部色泽是脏腑气血之外候,心脏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可由面部色泽显露出来。通过面部光电血流容积的检测,了解心脏的生理病理特点,因此,为了探讨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病理特点及机制,特对55例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病人和72名健康人进行了面色光电血流容积检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健康对照组72名,诊断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确定健康的定义与10项标准,年龄(57 00(1±4 24)岁,男41名,女31名,经病史调查、体格检查和必要的理化检查,皆证实为健康人。冠心病心血瘀阻证55例,诊断标准参照1979国际心脏病学会及WH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报告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心血管病专业组关于冠心病命名及诊断标准的建议所制定的标准。冠心病辨证分型标准参照2002年国家中医管理局医政司胸痹急症组、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心脏病专业委员会《中医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人选病人年龄(57-32±4-45)岁,男25例,女30例。经病史调查、心电图、实验室相关检查、临床症状、舌脉象,均确诊为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病人。两组观察对象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及观察指标应用GD-3型光电血流容积面诊仪与Pclab生物机能信号采集系统匹配,Pclab系统采用动物心电(mV)、三通道(CH3、压缩比为20)、低通滤波(10Hz),按照《素问・刺热》篇对人体面部五脏划分的论述,依次描记额部、左颊、右颊、鼻头、下颏5个部位的光电血流容积图,被检者采取仰卧位,自然放松,用95%的乙醇棉球在检测部位脱脂后,将光电换能器探头紧贴检测部位,记录光电血流容积图。按步骤在计算机Pclab软件中测量波形时间指标:Tag,Tab,Tae,Teg,Tw;波幅指标:Hb,Hd,He,Hf;再计算比值指标:快速充盈系数(Hb/Tab)、血管弹性系数(Hd/Hb)、外周阻力系数(He/Hb)、血管张力系数(Ht/Hb)、血管硬度系数(Tw/Tag)、心搏输出系数[(Tae-Tab)/Tag]等。

1.3 统计学处理:各项检测值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两比较用t检验,所有资料用SPSS 14.0版统计软件在计算机上完成。

2 结 果

2.1 面部光电血流容积波幅指标的比较,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组反映动脉血管的张力和外周阻力状态(Hd)、反映血管外周阻力(He)及反映大动脉的弹性状态(Hf)均有降低。

2.2 面部光电血流容积比值指标的比较,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冠心病心血瘀阻证He/HB,Tw/Tag明显增高,而Hd/Hb,(TaeTab)/Tag,Hf/Hb降低。

3 讨 论

篇6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7-178-01

2005年开始,我院以发展为主题,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重点,以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扎实开展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工作, 对照三级甲等医院《江苏省医院评价标准与细则》,不断查摆问题,找出差距进行整改,保持持续改进。通过全员努力拼搏,2008年,顺利通过了三级甲等医院评审。创建工作促使我院在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有力推动了医院管理全面发展,推进了医院与时俱进。

1 创建等级医院,全面提升了医院内涵质量和管理水平

1.1 围绕目标攻坚克难

在创建几年中,我院始终围绕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这一主线开展工作,把创建的过程作为推动医院与时俱进的过程、促进各项工作全面提高的过程,以全面提升内涵质量和管理水平为重点,从细节入手,从点滴抓起,从基础做起,通过着力营造创建氛围,对照标准细找差距、狠抓重点、层层分解、落实创建任务,明确时间节点和创建责任,完善创建决策机制和运行机制,加大创建督查力度,认真组织创建自评工作,确保创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2008年10月顺利通过了省厅对我院的现场评审,被省厅评定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1.2 提升了医院品牌形象和竞争力

医院等级是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创建的过程,增强了全院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创建材料目录汇编、资料审核与完善、规范化管理、标准化建设、质量的持续改进、技术项目的开展与汇总、基础设施的改造、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相关医疗设备的购置、工作流程的优化、就医环境的改善、行风建设的深化、长效管理机制的探索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达到了通过创建促管理、促改革、促发展的目的。提升了医院品牌形象和竞争力,为医院搭建了更高水平的发展平台。

1.3 推动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开展

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质量、安全、服务、费用等方面的目标要求,在前三年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基础上,结合医院实际,制订了《2008年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管理年活动的工作思路,提出了主要目标、工作任务和关键举措;召开了推进大会,围绕"重质量、强学科、抓服务、促创建"等四项重点工作,及时将任务进行了分解,确保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同时,将管理年活动的有关目标要求融入到创建三甲医院工作中,统筹安排,相互促进。在活动过程中,坚持质量取胜,始终把医疗质量管理作为基础管理的核心内容来抓,不断完善总体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工作方案,确保质量和安全管理有了新突破。

1.4 加大了督查考核力度

通过组织行政查房,开展质量考核、病历质控、病历检查、夜间检查,召开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会议、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形势分析会、医院管理年活动督查会议等,及时总结质量管理经验,查找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措施,并将督查考核结果与综合目标考核挂钩,兑现奖惩规定。制定了《医师定期考核实施方法》,启动了首次医师定期考核工作。

1.5 加大了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力度。

先后成功开展了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腹腔镜下左肾切除术、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成形术、注射硬化剂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儿内科心脏介入治疗术等新技术20多项。我院被卫生部批准为十年百项PCC项目示范点,通过了省卫生厅组织的“爱婴医院”复核检查,临床核医学和放射诊断项目通过省验收。邵仲凡发明的“胸腔镜滑石粉喷洒装置”获得国家专利。

1.6加大了平安医院的创建力度

出台了年度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并就相关内容进行了分解,积极探索医院长治久安的工作机制。扎实开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年”活动,在狠抓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强化行风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消防和内保工作。院保卫处被评为全市2007年度重点单位治安保卫工作先进集体。

2 创建等级医院,推进护理服务质量更上新台阶

2.1 强化了护理质量管理

定期召开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注重发挥科护士长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了护理管理体系建设。与护士长签订了《护理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有效地调动了各护理单元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落实护理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抓好环节质量监控,努力减少差错发生。修订了护理工作考核奖惩办法和护理质量检查标准,加大了对专科护理检查考核力度,有效地保证了临床护理工作质量。高度重视危重病人护理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高。规范临床护士用药要求,保障病人用药安全。加大对供应室、产房、ICU、手术室、血透室等内部管理的跟踪检查,使其流程更加科学、功能不断扩展、质量持续提升。建立了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定期召开护理质量安全分析讨论会、排查护理安全隐患,制定并落实防范措施,保障了护理安全。

2.2提升了护理队伍素质

通过组织参观学习、外出进修等途径,从业务技能、管理理论等方面对护士长进行了强化培训,较好地提升了护理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选派部分专科护理骨干外出参加专题学习班,加强了专科培训。引导全体护理人员学习护理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升护理服务品质。扎实开展新护士五年规范化培训,加快培养年轻护士。成立了院护理技能培训与考核委员会,加大护理技能培训力度,全面提升了护理队伍素质。

2.3 强化了温馨服务

通过为出院病人提供电话咨询服务、发放护患连心卡、制作温馨提示牌、强化护患沟通等服务举措,从人性化的护理语言、行为、流程、环境等方面打造了护理服务新品牌,进一步深化了护理服务内涵,赢得了病人的广泛赞誉。

3 创建等级医院,推进了“科教兴院、人才强院”战略的实施

3.1 科技工作成果较为丰硕

仅2008年全年申报科研课题107项,获立项科研课题18项,其中《药敏试验后抗菌药物合理选择分析》课题获省药师协会立项;市科技局科研课题4项;市卫生局科研课题13项。全年通过科研鉴定24项。全年获市科技进步奖9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获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1项,获市卫生局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1项。

3.2 继续教育工作扎实开展

医院一直重视“三基三严”的培训,制定了“三基三严”培训、考核计划与管理规定。在协助各科做好“三基”培训、考试的同时,科教、医务等部门组织全院医技人员“三基”考试;对科室负责人进行了核心制度、医改政策专题培训、考试;开展临床医师基本技能培训与考核。护理部加大了对全院护理人员“三基”训练与考核力度。医院被省卫生厅确定为省第一批全科医师培训基地、第一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在2008年,我院成功举办了医院技术创新与发展院士论坛,论坛的成功举办,对于搭建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活跃学术气氛、提升学术水平、加快创新型卫生事业建设,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3.3 加快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进度

坚持以人才队伍建设带动学科发展、以学科崛起实现医院腾飞,大力推进院“1331人才工程”和“322学科建设工程”,组织院内外专家对申报的院级重点学科、重点人才进行了评审,出台了对重点学科、重点人才倾斜政策。改造后的ICU投入使用,成立了血管外科、输血科、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大力引进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等人才。创建等级医院,促进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的进度。

4 创建等级医院,提升了医院的社会赞誉度

4.1 行风建设责任制得到了明确

院党委与市卫生局党委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院内召开了党建暨行风建设工作会议,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行风建设责任状,印发了《医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纠风工作实施意见》、《医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纠风工作考核办法》、《医院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实施意见》等,营造出了纠风工作“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

4.2 教育活动得到深化

通过自学、上党课、举办专题报告会、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召开座谈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等多种方式,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在纪念党的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4.3 热点问题治理得到加强

通过细化措施,继续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在组织学习有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制定了年度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宣传教育和自查自纠工作。认真做好对药品、医疗器械、后勤物资、计算机耗材招标采购和基建等审计监督工作,维护了医院经济利益。积极探索建立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实行药占比上限指标控制制度,加大“三合理规范”落实力度,对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实行多站点实时监控,严格执行医保政策,制订并不断完善部分单病种临床路径,推行部分单病种限额收费,缩短平均住院日,实行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制度,定期公布、及时上报医疗服务信息,对违规行为明确具体处罚规定,大力发展惠民医疗,对流浪病人、无名氏、醉酒人员、无经济能力病人实行医疗救助,对特困病人、低保对象和优抚对象等继续给予费用减免优惠,严格执行物价政策和收费标准等综合措施,努力遏制看病费用过快增长的势头。

4.4 监管力度得到加大

篇7

“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从2005年设立至今,已评选了三届。该奖项已经成为祖国关爱自费留学生的知名品牌,受到国内外权威媒体和有关人士的普遍关注和广泛赞誉。

广大自费留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为了进一步加强他们与祖国的联系,弘扬优秀自费留学人员奋力拼搏的精神,本刊从2006年第1期开始,向广大读者介绍部分获奖者。同时近期我们又开辟了“我的自费留学经历”专题,真诚欢迎更多的自费留学生将你们留学中的酸甜苦辣与心得写给我们。

本栏目联系电话:010-62257722转208

传真:010-62252501

电子信箱:baiyu48@sina.com

叶海涛,2003年获奖者,留学英国。现任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纳米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与劳斯莱斯公司(Rolls-Royce plc)合作共同研发飞机引擎内部的高温功率放大器。1998年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曾获得“好来西”企业奖学金、首届美国联合科技公司(UTC)容闳科技教育奖。2000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硕士毕业,获新加坡Tan Chin Tuan国际交流奖学金及李氏基金(Lee Foundation)。2004年英国伦敦大学博士毕业,主要专业方向为金刚石由子学及纳米器件2004~2005年被聘为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国际研究员,从事单晶金刚石场效应管的研发。现已发表国际期刊论文20多篇及国际会议论文40多篇,多次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大会专题报告。在攻读博士期间,连续三年荣获英国大学校长委员会颁发的海外研究生奖学金(ORS)、英国EPSRC奖学金和香港王宽成奖学金(KCWong),并被吸收为英国材料学会(IOM3)(2000年)、英国物理学会(10P)(2001年)及英国电子工程师学会(IEE)的会员,(2003年、2006)年当选为旅英中国工程师协会的理事,并应邀成为以色列国家科学基金委的特约评审人。

而立之年的叶海涛表示:“一定不会辜负祖国的期望,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份工作,心系祖国,愿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谢向华,2004年获奖者,留学英国。2000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1年9月赴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攻读计算机硕士学位,一年后顺利完成“高级计算科学”课程,并获得理学硕士学位。2003年11月开始在布里斯托尔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媒体计算科研小组攻读博士学位,同时担任“研究助理”一职从事科研工作。2006年3月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自2006年2月起,在布里斯托尔大学计算机系做博士后,从事一项由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资助的旨在开发帮助盲人和视力严重损伤的病人与外界交互的计算机认知系统的研究项目(CASBliP)。其研究主要为立体计算机视觉系统,动态曲线分割模型,计算机材质分析,自动缺陷识别和医学图像。他在计算机视觉与图形处理领域的国际性刊物和国际性学术研讨会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了10多篇论文。2004年,应美国玛柯尼医疗系统(Marconi Medical System,Inc.)苏里博士的邀请,在《医学图像分析手册高级图形分割与图像注册模型》一书中撰写章节――“区域支持的几何彩色动态曲线分割模型”。谢向华现参与《材质分析手册》一书的编撰工作,该书将于2007年出版。2006年初,他与默曼迪博士的PRINS研究方案得到了英国Levelhulm研究基金会为期两年的资助。他现担任多个国际性学术期刊的评委,并是英国“医学图像分析与认知”年会等多个国际性学术协会的会员。谢向华认为,获得“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是祖国对自己在海外多年努力学习的莫大鼓励与肯定,同时也让所有海外的莘莘学子看到祖国对于他们的重视与厚望。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他将继续努力学习尖端技术,为祖国将来的科技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姚小军,2004年获奖者,留学法国,研究方向为化学信息学。1994年就读于兰州大学化学系,2002年1月获“促进科学技术研究中法协会信息科学奖学金”资助,作为兰州大学与巴黎第七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生,赴法国留学,师从法国巴黎第七大学ITODYS研究所化学信息学和分子模型实验室主任范波涛教授和兰州大学胡之德教授。在范教授和胡教授的共同指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1)新的机器学习算法在QSAR/QSPR中的应用;(2)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他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30余篇论文并被多次引用,所做的工作曾多次在国际会议上介绍,得到了同行的广泛好评。留学法国期间,曾获得2002年“法国华人青年企业家协会”教育基金会第二届“优秀中国留学人员奖”和2004年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以及2005年“促进科学技术研究中法协会信息科学奖”。2004年12月获得博士学位。获得学位后,姚小军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怀着对母校的深厚感情,决定回到兰州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母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获奖后,他深深地感谢国家对海外留学生的关心和支持。他表示将会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更好地报效国家。

篇8

四川乐山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四川乐山 614000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抢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治疗体会。方法 选择该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8例符合溶栓抢救治疗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规范治疗,静脉注射尿激酶,观察比较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68例患者中48例血栓溶解,20例患者血栓没有溶解,36例患者痊愈,17例患者病情好转,8例患者病情恶化,6例患者死亡,临床溶栓抢救治疗总有效率为77.94 %,恶化率为11.96%,病死率为8.82%。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的溶血栓的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血栓溶解的成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具有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病率低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关键词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尿激酶;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 R5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b)-0080-02

[作者简介] 李伟钦(1964-),男,河南洛阳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急诊内科工作。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表现为持久性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严重类型[1]。目前,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在逐年的增高。急性心肌梗死多发病于中老年群体,是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病症之一。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快、病情急、病症重、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有临床研究显示[2],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溶栓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该研究在参考前人临床经验研究的基础上,选择该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8例符合溶栓抢救治疗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规范治疗,静脉注射尿激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8例符合溶栓抢救治疗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所有患者的临床病情诊断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报告拟定的诊断标准[3]。其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25例,患者年龄 31~69岁,平均年龄(55.75±6.54)岁。梗死部位:下壁23例,占33.82%;前壁24例,占35.29%;高侧壁+下壁15例,占22.06%;前壁+下壁6例,占8.82%。

1.2治疗方法

接诊后对患者立即采取吸氧护理,在溶栓前对患者进行常规的生理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以及血型等项目,溶栓前30 min给予患者0.3 g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34021217)嚼服,之后0.3 g/d,在3 d后剂量改为75 mg长期口服(患者体重<50 kg,则剂量为50 mg)。若患者情绪较为紧张或恐惧,可适量给予患者安定镇静药缓解患者情绪。将150万U(患者体重<50 kg,则剂量为100 U)的尿激酶(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0647)稀释于100 mL生理盐水中,在心电监护下进行静脉滴注,于30 min内滴注完毕。密切观测患者心率、血压、心律、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若患者出现心跳骤停的情况,应当立即停止滴注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在溶栓后6~12 h在患者皮下注射5 000 U低分子肝素钠(批准文号:注册证号X20000390)注射液,而后每12 h皮下注射1次,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连续注射5~7 d。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其他治疗方法遵循常规治疗方法。

1.3护理方法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病理机制的特殊性,患者的饮食、排泄和心理状态等都需要定时监测,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用药指导、心理指导计划以及康复指导。

①在饮食指导中,指导患者多给予患者易消化的半流食,进食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的食物,减少盐分、脂肪的摄取,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在饮水中添加纤维物质,促进患者排便通畅,鼓励患者定时排便,患者大小便不能离床,在患者的生活上给予协助。

②在用药指导上,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告知患者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及不良反应。

③还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教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生理疼痛和胸闷导致患者有濒死之感使其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医护人员应当及时与患者沟通,同时向患者介绍治疗方法,分散患者注意力,指导患者如何缓解恐惧和紧张的情绪,保持积极向上、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④保证患者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在患者溶栓治疗后1~3 d,要保证患者绝对卧床静养,在4~6 d内可以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上下肢的运动。在溶栓1周后,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下可适当进行床上活动,避免运动幅度过大,20 min/次为宜,每天3~5次最佳。在康复期间进行适量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调节,避免运动量过大,从而导致气促、心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1.4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的观察

在患者溶栓治疗期间要进行严密的心电监护。要及时发现患者出现灌注心率失常的症状并妥善处理。对于突发持续性心动过速或者心室颤动要及时采取同步电转复或者直流电除颤。低血压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对患者进行定时的血压测量,直到患者血压恢复平稳后再根据患者病情适当延长血压测量时间。在抗凝的期间要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倾向,还要观察患者有无皮肤黏膜出血、尿血、便血及颅内出血,输液穿刺部位有无淤血、瘀斑、牙龈出血等。对于大量出血可导致生命危险症状时,医护人员应当立即做好输血准备,同时停住对患者的溶栓治疗。

1.5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值检验,用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

1.6临床疗效评判指标

参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参考方案”及冠脉再通临床特征[4]。根据临床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指标,将患者的治疗效率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和死亡。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显示结果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并发症有所减轻,患者心电图有所改善逐渐趋向于正常;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恶化,伴随并发症发生或者并发症病情加重;死亡:患者治疗无效死亡或并发症急剧恶化导致死亡。

2 结果

2.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疗效

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68例患者中48例血栓溶解,20例患者血栓没有溶解,36例患者痊愈,17例患者病情好转,8例患者病情恶化,6例患者死亡,临床溶栓抢救治疗总有效率为77.94 %,恶化率为11.96%,病死率为8.82%。见表1。

由表中结果可知,溶栓的时间越早,患者的血栓溶解率越高,治愈率和有效率越高。1~2 h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最佳溶栓时期,溶栓率为70.59%,临床治疗有效率为55.88%。而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的溶栓率和临床治疗有效率也在逐渐降低,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12 h后进行溶栓为无效治疗。由此可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及时的溶栓治疗可以提高溶栓率和治愈率。

2.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病情出现恶化均由于反复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衰2例;心律失常1例;心源性休克1例;心脏骤停2例,心脏骤停患者在成功后在转入ICU病房过程中出现心脏骤停现象导致死亡。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病因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临床上也有大量病历证实,较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溃破,引发出血和导致管腔内形成血栓,继而导致管腔闭塞,若不进行及时有效治疗,会导致患者心力衰竭甚至死亡。该研究结果显示,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68例患者中48例血栓溶解,20例患者血栓没有溶解,36例患者痊愈,17例患者病情好转,8例患者病情恶化,6例患者死亡,临床溶栓抢救治疗总有效率为77.94 %,恶化率为11.96%,病死率为8.82%,这与目前国内研究结果[5]相一致。吴伟康等人[6]研究表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溶栓治疗强调快速准确诊断,及早进行治疗,原则是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以挽救濒死心肌、防止由于梗死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患者的心脏功能,及时处理并发症。目前,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上许多学者持有不同的意见,但在尽早将由于血栓导致鼻塞的冠状动脉开通,并重新组建冠状动脉血流,挽救濒死心肌,防止心肌梗死面积扩大、有效保护心肌的泵血功能等方面的认识是相同的。

尿激酶是一种由人体肾脏分泌的一种活性蛋白物质,具有无抗原性的特点,在进行溶栓治疗过程中不引起过敏性反应,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药物,这与曾德明[7]研究结果一致。在治疗过程中,虽然尿激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但在溶栓过程中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也是尤为重要的。患者在溶栓过程中由于反复心肌梗死导致病情恶化,仍有一部分患者在静脉滴注尿激酶后血栓未能溶解,或者患者血栓溶解后出现了心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等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的溶栓的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血栓溶解的成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而患者诊断抢救越早,溶栓治疗越及时,患者的溶栓率和治愈率也越高。及时溶栓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具有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病率低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参考文献]

[1] 张正光.小剂量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概况[J].生物技术通讯,2013(6):886-891.

[2] 朱建英,李志红,李秀阁.68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后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1(23):86-87.

[3] 盛丽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并发脑出血1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3(4):310-311.

[4] 郭佳莹,王俏芝,夏彩金,等.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观察和护理[J].临床医学工程,2013(8):1041-1042.

[5] 纪考云.26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29):204-205.

[6] 吕俊远,王磊,李晰,等.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9):1110-1115.

篇9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生;信息素养;对策

【Abstract】In the today of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literacy has become the essential basic skills for our survive. In this paper, I will analyze the status of independent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specifically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 for promoting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of Independent Institute; Information literacy; Countermeasure

1 信息素养的内涵和标准

信息素养一词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波尔1974年提出,其概括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它包含三个层面,一是使用相关信息;二是具有运用信息工具与主要信息源的知识及技能;三是利用信息解决具体的问题。

在2000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批准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中提到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应达到五个标准:明确所需信息的类型和范围;有效而高效率地索取所需信息;鉴别信息质量和来源并纳入自己的知识和价值体系;有效地利用信息完成一项具体的研究;了解有关信息利用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合理、合法地获取和利用信息[2]。

多年来,信息素养这一概念经过无数的专家学者进行不同层面及角度的探讨。本文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个体能清楚了解自己何时需要信息,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并能通过有效检索得到信息,最终获得并利用信息为自己服务,体现信息的价值。

2 独立学院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世界著名未来学家AlvinTomer曾说过,“谁掌握了知识和信息,谁就掌握了支配他人的权力”[3]。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对信息的利用和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面对庞大的信息资源,在信息混乱无序的状态下,要想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避免大海捞针式的信息搜索,就必须学会信息获取方法,提高信息分析和应用能力[4]。而要具备这种能力就需要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因此,独立学院的学生为适应信息社会和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必须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操作,来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

3 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现状

本文以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为例(以下简称“我校”)。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和工作经验,通过与其他老师、学生的交流以及本人的调查,总结了目前我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主要表现在:

3.1 独立学院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起步较晚,为尽早获得社会良好评价,独立学院多以学科建设、专业师资培养作为重点工作,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其次,独立学院自筹经费的限制,制约了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需要的计算机、数据资源等硬件资源的投入力度;再次,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只是简单将信息素养培养等同于图书检索,并按此付诸实施,未能认识到信息素养培养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

3.2 信息意识淡薄、缺乏主动性

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使用智能手机、电脑等网络设备的目的主要是QQ聊天、微信、电子邮件、简单的文字处理及搜索引擎。大学生对信息资源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多数学生除了撰写毕业论文,平时一般不会使用电子图书馆,经常接触网络却仅仅满足于娱乐、休闲和聊天;一些学生会去学校的主页浏览,却很少步入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对于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使用、资料的搜集、整理等方面精通的学生少之又少,可见学生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

3.3 信息理论知识不够,信息能力差

多数大学生会用关键词进行简单的检索,具备基本的计算机使用技能,但对于高级检索,只有极少的同学能够掌握。尤其对于电子图书馆的使用不了解或从未使用过,对于互联网、报刊、光盘等信息源的特点不熟悉或一无所知。在这种现状下,大学生更加不具备信息能力,无法获取信息、不懂运用信息以及分析评价信息的能力。

3.4 信息素养培养的途径单一

目前,我校采取开设《计算机基础知识》公共必修课程、开展新生入馆教育、《信息检索》选修课程、图书馆信息专题讲座、开通校园网和开放电子阅览室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培养,这些途径都是较枯燥单调、缺乏实战性,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只起到提供技术基础的作用,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方面是欠缺的。

3.5 信息检索课程普及率低,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我校除电子信息类、机械类专业,将信息检索课程设为专业任选课外,其他专业均没有开设,而是采取了以全校选修课开设的形式进行学习;加上师资力量缺乏,授课以图书馆馆员为主,教学上常常以课堂讲授为主,较少的上机操作为辅。同时,具有信息素养培养能力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未能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制定中,使得信息素养的培养少了最优的推动力。

4 独立学院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和提升的对策

当今社会,信息资源呈现出多元化和网络化的特点,所以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必须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新格局。

4.1 增强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和网络道德建设

信息意识的培养是一种自觉的、非强制的的行为,它需要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实践而不断强化。信息意识决定了人们捕捉、判断和利用信息的自觉程度。对于大学生来说,知识的数量非常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其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所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就是让他们主动、积极的获取信息,培养其在获取信息活动中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提高大学生对信息的高度敏感度和洞察力,使其时刻意识到利用信息帮助解决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同时,大学生信息网络道德建设也应该高度重视。信息道德是信息素养的灵魂,信息道德直接影响一个人在信息化时展的效果,也直接作用于信息素养的高低。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意识以后,会受到网络道德的影响,面对精彩的让人眼花缭乱的网络世界,学校应加大网络道德的教育,积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养成良好的网上道德品质,才能够真正将网络的优势发挥到信息素养的培养教育中。

4.2 加强信息检索课程的建设

目前,大部分高校将信息检索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来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培养。因此,我校应将信息检索课程设为公共必修课程,加强这门课的教学理论体系建设。比如,由图书馆具有信息素养教育能力的工作人员参与到课程标准、课程体系的建设;各系部在专业的技能培训过程中,应将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置于日常教学情境中,使得学生能在技能训练中深刻体会到信息素养教育相关内容的“学以致用”;同时,根据不同专业和年级设计培养方案,并安排专职教师,结合其专业特点与科研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引起大学生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视。将信息素养教育与学生的专业学习进行整合,使二者互相交叉、互相支撑,学生既可以利用信息检索技术,了解更多的和专业相关的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又可以潜移默化地掌握信息检索、加工、利用和交流技能。整合专业学习教育与信息检索课程,将二者融为一体,拓宽信息检索课教学内容,实现二者双赢。

4.3 加强信息素养培养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水平。目前,我校信息素养培养较薄弱,重视授课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尤为重要。一方面,要加强专职信息素养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培养,加大有针对性的学习、进修和交流的机会,达到自身提升的目的;另一方面,大力吸收对于在专业领域有造诣的兼职教师,他们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结构,在完成科研工作中积攒了丰富的各专业领域内检索技能。因此,在结合专业进行检索专题报告时更有针对性,可以有效解决图书馆信息检索课程教师的专业背景不足问题,有效合理地整合学校教师资源。

4.4 多元化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

一是加大软硬件设备的投入力度,开发教学软件,开设网上课堂。信息检索课程只是信息素养教育的途径之一。由于课程设置与学生接受程度限制,很多知识只能进行简单的讲解,而网上课堂的开设,一方面能为读者提供较有价值的专业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更加有针对性地掌握所需知识与技能,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从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到评价信息再到创造信息成果,全部是学生自主操作,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设置模拟问答环节,使学生和老师之间进行不限时空的交流,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时效性。还能不定期的对学生的信息技能进行培训和检验,通过不断实践,真正达到掌握并熟练运用信息检索技能。二是利用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培养信息素养。毕业论文(设计)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在论文设计中,必然需要大量信息的支撑才能够完成,所以,可以借此培养学生应用各种工具独立或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运用信息的综合能力。

4.5 建立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估机制

我们可以请专业人士或机构参照国内外相关标准,结合我校的实际状况,制订适合不同年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形成评估机制。定期对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进行评估,其作用是能随时掌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状况,针对薄弱环节,找出对策,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总之,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工作之中,需要多方面、多部门共同努力才能起效。因此,我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理念、方式及成效,制定符合信息社会技术发展、符合校情的信息素养培养模式,为社会提供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艾.基于移动学习的文献检索教学系统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2.

[2]王资,杨云.高职高专院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措施[J].中国冶金教育,2006(2).

篇10

关键词: 高校 考试制度 改革措施

考试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教育评价的重要手段。是学校检查教学效果、获取反馈信息,评定学生学业成绩、衡量是否达到教育目标的重要方法。不仅是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管理部门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评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尺度,而且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学生成绩的重要环节。如何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借助考试环节调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已越来越受到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视。

一、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的必然性

1.考试制度改革是时展的要求。

随着科技知识的激增,新学科的不断涌现,科技知识的更新速度将更快,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的周期将大为缩短。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把人类文明的火炬接过来、传下去,还在于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具备创造新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开拓能力,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其在自主的前提下去具体操作,去亲身体验和表现,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发现、获取新的知识,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素质。

2.考试制度改革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是21世纪人才培养对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加强放在首位。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使受教育者的独立人格意识和生存能力逐步形成,通过培养创造力,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知识面,丰富的人文素养底蕴,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给学生发展创造自由的空间,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为此,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思想,充分反映现代高校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以及充分重视社会对人才需求模式的变化,在注重个性发展的同时,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3.考试制度改革符合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教育大众化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学生类型的多样化。由于全日制学生、非全日制学生之间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在课程上要弹性化,有开放的教学计划、培养方式,这种开放的培养方式意味着更加灵活的学习空间、学习时间、学习形态,其主要的教育方法与形式应该是大课教学,它的特征是选修课比重较以往的教学计划有很大的提高,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和选择空间,在课程组合、安排上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考试制度改革要满足教育大众化的种种需求,高校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建设的实际,根据专业结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增强竞争力为目标,从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出发,来研究和改革考试方式。

二、现行考试制度存在的弊端

大学除了传承知识,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学术和思维空间,让学生可以在一个具有多元化标准的环境里学会如何自我选择,并逐步培养起扩散性思维和创造性的再学习与自我发展能力。传统的考试方法最大的弊端是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运用能力的考查,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和善于深化知识的真正人才可能得不到好成绩,造成有主见、有独立思维能力的学生得不到发展。

目前高校课程考试主要存在如下弊端。

1.考试目的功利化,影响教学效果。

传统考试制度突出表现在对分数的价值判断上。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功能,强调分数的等级表现,以考核知识的积累、记忆为目标,并将学业成绩与奖学金、评优评先结合在一起,加剧了学生的功利化取向。

以上弊端给教师拓展教学内容,结合教学进度引入自己的科研成果,介绍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等带来困难,影响教学效率。教师只能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用规范性的语言、规范性的板书向学生讲解;学生只能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被动学习,死背书本,全面接受教师讲解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探究问题的能力,传统考试方法很难涉及,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

2.考试题型标准化,影响个性发展。

标准化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考试的公平性、公正性、有效性,减少了人情分、关系分、误差分。但是,标准化考试客观性试题偏多,主观性试题少,且试题答案多数是唯一的,留给学生探索创新的机会少,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创造性的培养、个性的体现都会受到限制。

3.评分标准精量化,影响学习方法。

长期以来,我们把分数看成能力的具体外在表现,分数越高意味着能力越强,造成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只注重分数不注重能力培养的后果,影响良好学习方法的养成。由于科技知识激增,新学科不断涌现,科技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在加快,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学习方法教学,树立终身教育、未来教育的观念,引导、指导学生学会自学。但是,由于考试压力的影响,学生没有更多时间去涉猎广博的知识,去看与专业相关的书刊,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三、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的思考

高校考试制度存在的上述弊端,成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绊脚石。因此,考试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这不仅是应对知识经济和时展的必然措施,而且是建立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育学生健全心智的必由之路。我结合工作实际,对考试制度改革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考试观。

考试是一种手段,不是一种目标,考试应定位在检查教学效果、检查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上。

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进行考试改革的前提。面对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必须转变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符合时展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树立新的考试观,建立与创新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考试模式,考试不仅要考知识,而且要考能力,考素质。要建立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最高目标的、科学的考试体系。

2.建立科学命题制度。

命题是实施考试的关键环节,是衡量预期目标的重要指标。因此,命题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培养创新人才的质量。首先要克服标准化考试暴露出来的弊端,多出综合性思考题、分析题、一题多解题,给学生多提供探索的机会,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选择题型时,不要过分偏重于对知识知与不知的测试,而要使学生做题时有一个综合、分析、比较、理解的过程。

其次要注重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每一位学生在解题时都有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分析、比较、融会贯通的过程,锻炼学生的立体思维,多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建立科学评分制度。

考试是有连续的工作序列组成的系统过程,要实现考试方案的科学化,就必须对考试系统工序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要在每一个环节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实施方案。同时,应成立专门的考试机构,全面负责考试实施、考试管理和考试研究工作。

评分是考试的重要环节,对考试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学生在某一次考试中所得的分数,只是表示他对该课程掌握程度的度量,并不代表他在某方面的全部水平,不能仅仅根据一次考试成绩就断定该生的智能水平。我们应该根据课程特点、教学目标、教学进度、考试题型采取更加灵活的评分办法。同时,应结合学生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实验教学中的表现、作业完成的情况、期终考试过程中的表现等方面在各门课程综合评价中给予恰当的权重,来构建多元的、综合性的终结考评制度。特别是在成绩评定时要对学生具有创新的、探讨性的观点给予较大的权重。

4.实行多样化考试形式。

随着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向现代教学以“培养能力为主”的转变,必须改革单一的考试模式,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具有动态性的考核制度。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鼓励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如:闭卷、开卷、开闭结合、口试、答辩式、实践技能操作、撰写专题报告、学术论文等。

考试形式丰富和方法多样是新的考试观念在考试中的具体体现,也是促使传统教育思想转变的有效手段。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考试方式。同时,课程考核应经常化。要使课程成绩能真实反映学生的素质,必须把教师、学生的兴奋点、注意力吸引到教学过程中来,由教学支配考试,考试为教学服务。要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局面,加强对学生的平时考核,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灵活运用作业、讨论、小设计或小论文、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考试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试目的不仅要定位在检查教学效果、检验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巩固所学的知识上,而且应当定位于引导、激励学生学习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基本素质上。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地工作,不断借鉴各国考试改革方面的成功经验,实现考试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彻底转变传统考试观念,探索并逐步建立以不断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最高目标的、科学的高校考试体系,为培养高层次高质量创新人才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吴林根.论高校优良学风的创建[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3-95.

[2]徐晓娟.对高校考试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1):118-120.

[3]陈舒怀.高等工程教育考试改革初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4):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