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22 17:57: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常见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常见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篇1

关键字:风险管理;财务比率;财务风险

一、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增高,企业参与市场程度的加深,企业必须面对市场带来的风险。在财务控制方面,国外财务风险研究起步早,理论体系完善,美国数学家诺伯特?维纳创立的控制论,Altman创立的zeta模型。在我国, 郭敏在“人本风险”的防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赵斯秋从制度上进行探讨,通过建立各种控制制度达到防范财务风险的目的,王继华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探讨企业的内部财务风险。

本文运用流动性、经营效率、长期偿债能力三方面对某企业进行财务风险分析。通过对该企业近3年来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出该企业的财务风险,并找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二、风险管理理论综述

1、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就是管理者采用合理的管理手段,避免风险的发生或者减少损失。风险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变公司所承受的风险程度,尽可能降低风险对公司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风险管理理论把风险管理分为风险确认、风险评估以及风险控制三个部分。

2、 流动性分析

企业资金的周转和循环,反映了企业各经营环节的运行效率,效率高,资金周转快、效益好,反之亦然。速动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速动比率衡量企业在某一时点动用随时可变现资产立即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速动比率一般为1,小于l则说明企业不能抵挡可能出现的债务危机,存在着财务风险。

3、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对债务的承担能力,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已获利息倍数,是税前利润加利息费用之和与利息费用的比值,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所得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至少要大于1,否则,就难以偿付债务及利息。

4、经营效率分析

企业的经营效率是企业利用资产的效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赊销收入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用于衡量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的快慢,该指标越大企业财务越安全,反之就越危险。

三、 某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A企业近3年来,资产总计分别为38千万元,37千万元,33千万元。负债总计分别为24千万元,20千万元,16千万元。所有者权益分别为14千万元,17千万元,17千万元。

A企业三年经营业绩及财务数据:企业总资产规模自2009年以来连续下降,特别是2011年的总资产比2010年下降了11.76%,比2009年下降了13.22%,变动幅度较大。从数据可以初步判断某企业经常性损益方面收益虽然减少,但是比非经常性损益下降幅度小,企业盈利主要还是来源于经常性损益。

流动性分析可细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短期资产流动性分析。短期资产流动性中周转效率越低,变现风险越大。从数据表可以看出,A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这三年中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债务意味着风险,其不利之处是为了是公司持续经营,必须履行固定的承诺。从数据表分析2009年的1.53在2010年大幅增长至9.12,而2010年又下降至3.35.说明企业在偿债方面有风险。公司的应收账款在11年周转率有了一定幅度的下降,如果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较低,说明企业信用政策过于宽松。

四、某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某企业财务风险是由财务管理因管理不善造成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某企业的资金结构是合理的,资产负债比率较高,资金结构的合理比率应为流动比率2:1、产权比率6:4。资产负债率越高意味着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如果企业到期债务无法偿还,会立即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

2、A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在11年应收账款周转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说明企业回收应收账款的效率较低,有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由此形成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3、某企业存货周转率在11年又有了回落,存货周转率不高将导致资金积压在存货上,企业还必须为此支付大量存货保管费,又要承担市价下跌的损失,从而形成财务负险。

五、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活动中的每个环节中,影响因素诸多,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下面分析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浅薄,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2、企业为增加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常常采用应收账款方式销售产品,影响本企业资金的流动性。

3、企业存货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企业的流动资产比例普遍较低,由于存货的变现能力较低,存货又增加了企业管理费用。

4、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造成风险的加剧成为必然。

5、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等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如果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必然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六、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在市场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要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化解财务风险,现从以下几点来谈谈:

1、树立风险意识,建立防范处理机制。

2、加强资金管理,企业在赊销商品之前应该确立信用政策,同时加强对应收账款的追踪分析。

3、合理安排资本结构,企业在制定负债计划时,要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企业负债好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流动比最好保持在2:1的安全区域。

4、建立财务风险识别预警系统,企业各个部门定期根据企业报告制度;另外,企业内部应当建立一个财务预警机制,防止财务恶化。

5、利用投资组合来分散风险,在资产组合中资产数目较低时,增加资产的个数,分散风险的效应会比较明显。

七、结论

本文介绍风险管理的理论概述和三种财务比率分析法,以及常见的三种风险识别方法。对某企业进行了财务比率指标分析。对某企业从现金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比例进行分析,对该公司财务风险状况作出了评价,提出了适合的风险防范措施。希望通过本论文给其他企业以借鉴。

参考文献:

篇2

一、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增高,企业参与市场程度的加深,企业必须面对市场带来的风险。在财务控制方面,国外财务风险研究起步早,理论体系完善,美国数学家诺伯特•维纳创立的控制论,Altman创立的zeta模型。在我国,郭敏在“人本风险”的防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赵斯秋从制度上进行探讨,通过建立各种控制制度达到防范财务风险的目的,王继华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探讨企业的内部财务风险。本文运用流动性、经营效率、长期偿债能力三方面对某企业进行财务风险分析。通过对该企业近3年来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出该企业的财务风险,并找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二、风险管理理论综述

1、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就是管理者采用合理的管理手段,避免风险的发生或者减少损失。风险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变公司所承受的风险程度,尽可能降低风险对公司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风险管理理论把风险管理分为风险确认、风险评估以及风险控制三个部分。2、流动性分析企业资金的周转和循环,反映了企业各经营环节的运行效率,效率高,资金周转快、效益好,反之亦然。速动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速动比率衡量企业在某一时点动用随时可变现资产立即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速动比率一般为1,小于l则说明企业不能抵挡可能出现的债务危机,存在着财务风险。3、长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对债务的承担能力,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已获利息倍数,是税前利润加利息费用之和与利息费用的比值,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所得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至少要大于1,否则,就难以偿付债务及利息。4、经营效率分析企业的经营效率是企业利用资产的效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赊销收入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用于衡量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的快慢,该指标越大企业财务越安全,反之就越危险。

三、某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A企业近3年来,资产总计分别为38千万元,37千万元,33千万元。负债总计分别为24千万元,20千万元,16千万元。所有者权益分别为14千万元,17千万元,17千万元。A企业三年经营业绩及财务数据:企业总资产规模自2009年以来连续下降,特别是2011年的总资产比2010年下降了11.76%,比2009年下降了13.22%,变动幅度较大。从数据可以初步判断某企业经常性损益方面收益虽然减少,但是比非经常性损益下降幅度小,企业盈利主要还是来源于经常性损益。流动性分析可细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短期资产流动性分析。短期资产流动性中周转效率越低,变现风险越大。从数据表可以看出,A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这三年中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债务意味着风险,其不利之处是为了是公司持续经营,必须履行固定的承诺。从数据表分析2009年的1.53在2010年大幅增长至9.12,而2010年又下降至3.35.说明企业在偿债方面有风险。公司的应收账款在11年周转率有了一定幅度的下降,如果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较低,说明企业信用政策过于宽松。

四、某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某企业财务风险是由财务管理因管理不善造成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某企业的资金结构是合理的,资产负债比率较高,资金结构的合理比率应为流动比率2:1、产权比率6:4。资产负债率越高意味着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如果企业到期债务无法偿还,会立即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2、A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在11年应收账款周转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说明企业回收应收账款的效率较低,有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由此形成了企业的财务风险。3、某企业存货周转率在11年又有了回落,存货周转率不高将导致资金积压在存货上,企业还必须为此支付大量存货保管费,又要承担市价下跌的损失,从而形成财务负险。

五、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活动中的每个环节中,影响因素诸多,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下面分析财务风险的成因:1、企业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浅薄,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2、企业为增加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常常采用应收账款方式销售产品,影响本企业资金的流动性。3、企业存货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企业的流动资产比例普遍较低,由于存货的变现能力较低,存货又增加了企业管理费用。4、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造成风险的加剧成为必然。5、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等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如果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必然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篇3

关键词:国有企业 防范 经营风险措施

中图分类号: 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风险一般被认为是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在企业管理当中,经营风险是非常常见的一种。企业经营的目的就在于赢利,但企业风险大大的的制约了这一目标。因此,在国有企业中,为了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最终目标,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就成为一道必须解决的课题。

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经营风险,经营风险分为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内部风险一般包括合同风险、质量风险、安全风险、财务风险等,外部风险则包括市场风险和外部环境变化风险等,下面以合同风险、质量风险、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为例,详细分析如下:

(1)合同风险。在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签订合同履行合同是企业的经常性事务,但是由于合同管理体系不健全,制度不完善,从业人员对市场与合同、合同与合同管理两对关系缺乏认识等原因,就会对企业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如在合同签订阶段出现的合同主体不当、合同文字不严谨、合同条款不全面有漏洞、违法签订的无效合同等风险,如果企业不重视这种风险,并且想法面对,就可能因此承担违约责任,对企业的信誉和日后的发展都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 (2)质量风险。随着消费者自身权益意识的提高,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如不重视商品质量对消费者可能是身体甚至生命造成威胁,对企业自身也会带来致命性的打击。

(3)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种财务活动中,由于制度管理上的不健全,监督不到位,可能会出现虚构支出,公款私用等严重影响企业正常财务管理的现象,这就需要国有企业在管理中勇于面对,并通过制度的设计,监督的强化来降低财务风险。

(4)市场风险。市场风险表现在两个层次:①市场竞争,企业在特定行业特定地域,必然面对着竞争,这种竞争可能使企业进一步改进自身从而增强竞争力,也可能使企业陷入其中,被其他企业吞并或由于没有竞争力难以为继下去。②市场行情,这主要是指企业面对的经济形势,比如所需原料短缺,可能就会增大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价格来购买材料生产。 二、存在其经营风险的主要原因

收益与风险并存,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最为重要的独立主体,其生产经营活动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下,必然受到其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的影响。首先,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行为的支持。而国家宏观调控相关政策,如国家信贷、银行利率等,尤其是产业、行业政策导向的变化等都使得企业的经营环境面临重大的改变。其次,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市场的急剧变化,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具不确定性,随时都有可能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地区或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波动都或多或少地对我国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企业经营风险产生的原因绝大部分源于企业内部,具体来讲,导致企业经营风险的内部经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风险意识。当前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对于风险的认识还明显不到位,只是简单地凭借个人的主观判断和经验进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主观随意性大,难以保障企业对市场的变化作及时积极的应对。另外,风险管理意识的不足,也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的缺乏和不健全,导致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始终停留于追求眼前利益的较低层次上。二是决策失误。究其原因在于当前我国部分的国有企业决策机制不完善,决策目标的短视化,只顾眼前利益,无视企业资源条件的限制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三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状况不容乐观,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四是企业的管理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各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并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必须会危及企业的生产和经营。

三、如何对经营风险进行防范、管理

首先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对于企业经营风险的管理重点在于对于经营风险的事前预测与防范,将风险遏制在其产生之初。因此,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系统,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有明确的认识和详细的克服预案,积极做好准备应对措施以将控制风险的进一步扩大。通过相应的诊断工具对于经营风险的各种征兆进行分析、判断,一旦发现可能导致企业经营风险的因素就及时发出警告。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应时刻关注风险预警系统的运作,根据相应的指标,尤其是可量化的财务指标,准确评估风险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危害,适时地调整企业的发展策略,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

其次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必然会碰到各类的风险,经营风险存在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企业经营管理者,尤其是核心决策层的风险意识则是企业有效进行经营风险控制的前提。只有经营管理者从思想上重视企业的风险管理,认识到风险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对可能面临的风险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企业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将风险防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的整个过程,实现对各类风险的有效预测、识别、判断、控制和处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以保障和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还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企业内控的加强是保障企业经营合法性、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从企业发展具体实践来看,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及健全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管理者的重要责任之一。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完善内控业务流程、制度体系的建设工作,落实企业内控执行情况的检查工作,将内控理念融入企业的日常经常管理过程中。此外,以财务管理为核心,通过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整体带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达到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的目的。具体来讲,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将财务管理工作置于事关企业稳定发展的位置,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尤其是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分析、预测功能,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充实的数据支持。同时在负债比例的控制上,在格外注意,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安排和优化调整,避免因财务负担过重影响企业的偿付能力造成财务风险的产生。

结语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有企业必须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建立一套有效的经营风险防范制度。同时根据市场变化,主动调整企业各项财务指标和目标任务,合理运用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方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使国有企业在未来前景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陈杰,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措施,[J],时代报告,2012,9

[2]李荣华,浅谈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及其防范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

篇4

关键词:现代企业;财务风险;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2

一、概述

对现代化企业来说,管理是决定企业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在企业众多管理内容中,财务管理属于核心部分。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结构与组成形态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企业财务管理结果如何,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企业运营状况。企业要想在发展的过程中获得最大化的利润,就需要保证财务管理方面不会出现比较大的问题,能够维持企业资金的正常流转,保证企业资金流合理运作。但是,在大环境多变的情况下,财务管理风险无处不在。因此,现代企业在正常运作的情况下有必要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可以度量的可能性,如果不能对风险进行准确的度量和认识,就很难进行风险的转移和分散,也就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和转移可能多的损失。财务风险与收益有着一定的联系,报酬越高相应的风险也就越大,高风险高收益也是基本的风险收益平衡理论。企业经营过程的所有收益,都有一定的风险成本,财务风险也就是预期与实际之间的差异程度,这也是财务风险加强科学防范措施的关键问题。

二、现代财务风险的特点与识别

要想对现代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良好的管理,首先必须要了解财务风险的特点。了解了财务风险的特点,才能够根据其特点进行良好的管理。经过系统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客观性。客观性指的是财务风险的出现与存在并不会受到人的意志影响而发生改变。人们在研究财务风险的目的就是要减少财务的损失,但是在此过程中应当清醒的认识到要彻底的消除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在企业经营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受到经济环境影响的同时,还会受到政治、文化等环境的影响。想彻底的消除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是不确定性。即使在财务风险产生之前可以进行估计与控制,但是影响财务活动结果的各因素在不断发生变化,因而很难在事前确定财务风险的大小。

财务风险的识别主要是对尚未造成损失的潜在风险进行归类,分析风险可能的成因以及危害程度,为采取措施提供相应的资料。财务风险的识别是科学防范的关键,从本质上判断企业所承担的风险,然后才能确定处理方法,并尽可能的降低损害。从根源上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是非常重要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决策,缺少科学远离的指导,对于经营和投资缺少相关的系统研究,导致投资无法满足预期收益,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损失。

三、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经济市场发展形势来看,财务风险至关重要。但是从目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在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某些比较突出的问题。首先,财务风险意识不强。对现代企业来说,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并且在现代企业经营的整个环节中,财务风险可能贯穿于其中。充分了解到财务风险的特点,要想规避财务风险,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与决策人员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关心企业经营的每个环节,不放过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但是,从实际中了解到,财务管理人员与决策人员并不具备这样的意识,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其次,缺乏具有针对性地财务风险管理。资金回收风险、投资风险与收益风险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比较常见的风险。现代企业在经营的时候重视产生利润的经营活动,对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管理则采用的是概括式的方式,并没有根据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进行管理。导致在风险出现的时候企业难以应付,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最后,不具备财务管理体制。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应当属于一项比艰巨的任务。在企业经营活动实施的过程中,要想将财务风险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就要求现代企业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该体制就应当包含信息传递、预警、决策控制等等,这样才能够完成财务风险管理。但是就目前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财务管理体制并不具备,很难将财务风险管理应用到实处。

四、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企业经营者面对财务风险,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对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进行适时地分析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防范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防范就是企业在识别风险、估量风险和分析风险的基础上,充分预见、有效控制风险,用最经济的方法把财务风险可能导致的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管理方法。

1.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环境市场也在发生着变化,竞争、复杂表现的非常明显。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与决策人员就应当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且还应当了解到财务风险管理的责任并不仅仅在财务部门,而是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共同的努力,才能够规避风险的出现。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就与决策人员应当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并且需要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向企业职工展开相应的培训,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的提高,有助于促使企业管理人员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始终将财务风险管理作为工作的重点。

2.建立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由专门的组织机构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详细规划财务风险管理。实行有效的控制与监督,制定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分别从财务风险监督、信息传递、预警,直至风险的反馈、控制,形成一体化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切实做到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与岗位相匹配,明确不同岗位职责,并且将相应的权力赋予他们,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监督本部门的工作,检查各项风险管理措施实施的具体情况,并将本部门工作汇报上级,根据相关部门及时做出调整,以此形成反馈及时,自上而下的动态管理机制。

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设置一些敏感性和可靠性高的财务指标,并构建指标体系,通过观察这些财务指标的变化,企业可以对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进行预测和预报。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预警系统依赖于对企业信息全面而精确的搜集,包括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相关财务资料,利用财会、企业管理、金融等理论,采用数学模型的方法,发现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

4.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

(1)建立健全客户信用制度

应收账款能否收回,能收回多少和企业的客户信用制度息息相关。要想提高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就必须建立一个健全的客户信用制度。农垦企业可以参照国际和行业信用等级标准,结合自身的情况,把客户的信用条件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建立一个不同层次不同账龄不同信用额度的客户信用制度,以达到尽可能提前收回账款的目的。

(2)建立坏账准备制度

无论企业制定怎样健全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坏账的发生总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农垦企业要和大多数企业一样,建立坏账准备制度,提前对坏账损失进行估计,并提取相应的坏账准备金,以尽可能的弥补企业自身的坏账损失,降低企业自身的应收账款。

5.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由于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因此要求树立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教育,将风险防范意识渗透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其次要掌握扎实的财会专业知识,具备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要具有对财务风险的敏感性,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及时合理的发现和估计潜在的财务风险,并能对具体环境下的风险作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案。再次要求掌握金融、证券、投资等相关知识,在企业决策中发挥参谋作用,同时要与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等部门广泛联系,把企业的资金合理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从而使资金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减少风险。

参考文献:

[1]卢燕.试论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与防范策略.现代商业,2012,27.

篇5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0前言

企业实际运转过程中可以发现,只要涉及到资金财务相关的内容总会并存着较大的风险值,导致企业发展受到限制。财务风险的产生会引发更复杂的连锁效应,使企业无法进行正常的运转,最终使企业瘫痪,所以为了避免其带来的巨大负面作用,探索有效的防范措施意义重大。

1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概况

1.1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单一的对风险进行解释,就是指超出常规情况的因素干扰作用下,产生的不确定性损失。风险对于结果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所以为了达到事件预期的结果,就要对其进行有效防范。风险的形成需要一些必要的前提条件,其所能够带来的影响具有较强的不可控性。在对风险这一概念进行掌握后,就能很好地对企业风险进行了解。任何规模以及结构的企业,其内部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结构系统不健全等,这些因素会使企业的资金财务状况受到威胁,进而容易引发经济效益下滑,这就是常见的企业财务风险。想要在实际中对风险进行有效规避,首要的任务就是分析其引发原因及可能造成的影响。市场这一大环境如果发生变化,就会导致企业的自控能力降低,从而企业的财务状况就可能受到严重的冲击影响,被迫转变原有的经营方式及企业结构来适应新的市场变化[1]。与此同时,造成风险产生的另一常见因素就是自身决策失误,这也是企业自我优化与完善过程中需重视的关键。例如在企业选择投资项目以及筹资活动等过程中,管理者不能对潜在风险进行合理系统的分析,从而造成最终选择的错误。这将为后期项目的进行与企业的管理埋下严重风险隐患,使企业面临诸多资金方面的困难与挑战。

1.2重视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必要性

良好稳定的经济发展趋势为大规模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提供了必要条件,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企业在国际中的竞争实力与日俱增,这为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态势带来积极影响。企业进步的一大重要标志就是从规模上进行扩大,这对于企业来说将具有更广阔的市场,同时也会为其带来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这些都是大规模企业拥有的优势方面,但从客观上进一步分析,还能发现企业在发展中还会面临更多风险与挑战。对于企业来说,规模越大其财务系统就会越复杂,同时也会面临更多的投资选择等难题,一旦在某一决策上出现失误,造成严重的财务风险,可能会导致整个企业的财务资金系统陷入瘫痪,进而使企业面临倒闭的困境。

2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特点

2.1全面性

对财务风险存在的特点加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其表现形式及特殊性,从而提出更加科学与合理的防范措施。首先全面性就是这一风险存在的突出特点之一,这直接突出了其影响的广泛性与常见性。简单而言全面性就是指企业任何涉及到财务资金的活动都会引发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根据外界条件与影响因素的改变而发生变化[2]。这一特点较易理解,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离不开资金的流动,比如说筹集、积累与分配等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对各项经营活动起到支持作用。但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复杂性以及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不完善,这些过程开展的同时容易使财务风险并存。

2.2客观性

客观性也是一个重要特点,在实际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表现较为突出。所有企业管理者在进行财务相关活动时,都会担心财务风险的产生,这将对其预期效益产生不利影响。但由于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往往导致财务活动中的风险时常发生。企业管理层不能对财务风险进行主观上的控制,但是利用合理有效的分析方法,却可以从客观的角度上对风险进行预测,从而在风险未发生之前实施相关的预防措施。风险的预测是开展有效防范的前提,这样能够较好保证企业资金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可能产生的经济损失。

2.3激励性

从财务风险对企业带来的作用方面进行分析,其还具有一定的激励性。激励性这一特质是风险对企业产生为数不多的有利方面,对于企业的优化与进步具有一定作用。它可以使企业更加积极地完善自身运营方式以及内部结构,从而具有更好的风险抵御能力。财务风险这一压力是企业自我创新与完善的积极动力,在这一条件下企业会以更好的发展方向为目标,从而将以往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加以改进。

2.4不确定性

市场具有多方面的性质,其中动态性变化就是较为突出的一项,也就是说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市场也会随之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企业在市场这一大环境中,会受到这些变化的直接影响,从而也获得不确定性的特点。

2.5收益性与损失性并存

对于任何企业投资项目来说,收益与损失这两个方面都是共同存在与表现的,提高收益与降低损失是所有企业所追求的目标。经济效益是吸引企业开展各项活动的前提条件,为了实现更大的收益,企业需要对可行的项目进行投资。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投资的金额越多,所需要承担的风险值就会越大。一旦有风险发生就会为企业带来严重损失,所以企业要对收益与损失进行衡量,为投资等内容进行客观指导。

3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

3.1风险评估机制不够合理与完善

评估是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价与预估的重要环节,所以风险评估机制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决策的正确性。但是现阶段大部分企业所使用的评估机制并不完善,不能达到作为风险判定依据的标准。

3.2风险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当前在企业制定发展计划的过程中还存在误区,风险管理力度不够就是其中一个主要内容。相应的管理部门执行力较差也是造成效率较差的主要原因,这就需要企业对这一工作加强要求。

3.3风险管理理念落后

当前,由于缺乏必要的学习与创新,导致一些企业的风险管理理念处于落后水平。与其他企业进行交流与相互借鉴的过程十分重要,固守自封只能导致企业的发展滞后。理念跟不上时展脚步就不能指导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所以更新理念也需要企业提高重视。

3.4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由于在发展阶段中企业会面临各种挑战与问题,财务风险也是其中一项,但一些企业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对其管理的意识不够。即使在当前的发展中企业还未受到财务风险的威胁,但由于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可能在任何时间都会使企业陷入资金方面的困境。

4提高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基本措施

4.1健全企业风险评估体制

在进行任何资金活动时,都需要按照合理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来对其加以预估。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以外,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就无所作为。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对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方法包括前面介绍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信息表现,只有收集了资料,才能进行必要的研究,因此,这里所指的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方法是指如何对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进行分析和运用,得到企业所处财务危机程度的信息,帮助企业做出危机判断的具体方法。对现有机制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找出不合理之处进行改善,同时增添必要的条例内容,使其更符合现实的需要。

4.2强化企业风险管理力度

在开展工作时,不仅管理部门应负起自己职责所在,其他部门需要积极配合管理部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更好保证风险管理工作的落实。现代企业在财务内部控制中,为了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应尽快完善信息系统的工作,便于内部控制人员利用信息系统更加高效、全面地收集财务信息,加强沟通和交流,根据企业经营实际情况调整财务管理工作,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成效。与此同时,还应该注重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定期组织培训和学习,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掌握更为先进的现代化技术,提升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力度,尽可能降低财务风险。预算控制是当前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期间,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预算制度,尽可能地将企业预算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与此同时,还要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尽可能地集中闲散资金,提升资金利用效率,降低财务风险。

4.3创新企业风险管理理念与方法

企业在财务内部控制中,为了确保工作落实到实处,可以有序开展,健全和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十分有必要的,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系统,尽可能地规避企业财务风险。基于此,首先,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中需要有计划、有组织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加工,为后续经济活动开展提供决策依据,避免投资盲目性;其次,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为合理的决策提供保障,避免工作混乱。新的财务管理理念需要满足管理的实际指导要求,从而强化管理的有效性。

4.4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在未来的发展中,不仅企业需要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同时还要保证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也要显著提升。只有从意识层面上深刻植入,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主动性。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对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

篇6

关键词:财务管理;风险;法律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2.055

在现实中,很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企业,由于自身资本实力及其它实力本身不足,加上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不足,所以在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中容易出现财务上的问题,进而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有的导致整个企业破产、关闭。

1 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含义

对企业而言,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指的是企业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因各种无法预料或控制的因素而给企业的财务状况造成不确定性,进而可能使企业受损。企业财务主管人员除了全面掌握企业财务收支的会计准则外,我认为企业财务的风险管理及防范更是其最主要的职责。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稳定和长久的发展。如果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地发现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并能有效化解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企业就能避免遭受损失,就能长久健康地发展,就能在市场经济的长空中展翅高飞。

2 常见企业财务管理风险

2.1 企业资金管理不规范

资金是一个企业的血液。如果一个企业的资金结构不合理,就像一个人的血脉不通一样。一个企业对项目的投资要以资金为基础。盲目地投资项目导致的资本市场融资是企业发展的大忌。就像一辆汽车只有五十匹马力要它承载一百吨的货物。即使短时间可以运转,但这种运转是以损失发动机和冒着巨大的风险为代价的,一旦出现风险,对企业大多是资本实力不雄厚的企业,其伤害往往是致命的,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者合理地分配好资金,保持收支平衡,对企业负债进行科学评估,制定一套完善的预警机制。

2.2 盲目地担保

现代市场经济的风险防范意识都明显提高,资本市场更是越来越规范化,为了防止借贷资金出现风险,出借方往往要求借贷方提供各种连带担保,有的企业没有评估所担保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或者对借贷资金所投项目的可行性不了解,盲目地为其它企业提供连带担保,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其它企业就出现多米诺效应,一个接一个地倒下。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我国温州酱市场的雪崩都是很鲜明的例子。因此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为其它企业担保,尤其是中小企业。但由于其经营和生产规模较小,资金运转不稳定,一旦自身经营出现问题便无法及时偿还债务,这时担保企业就成为负债者,最后可能导致几家企业同归于尽。

2.3 法律意识淡薄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最基本的法律知识就是要熟悉《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等法律法规,还要知晓合同签订、审计等相关法律法规。企业财务管理不仅仅是单纯地做好帐,也不是片面地企业收支管理,更应该对企业财务的合法性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企业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4 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状况不透明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真实的财务信息可以可以明确反映企业的资金分配及调用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企业经济业务的开展。但是在财务管理中,很多企业存在会计信息失真情况,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出现大量的呆账、烂账,还有一些企业会利用虚假会计信息来掩饰企业生产经营的真实情况,而且诸如此类的会计信息披露失真情况,大多常见于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家族企业之中。这是由于企业管理者自身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知识,在财会信息处理过程中,无视会计信息失真情况,从而使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2.5 投资行为缺乏理性

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最大问题之一则是投资缺乏理性。企业投Y活动的进行,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但是,金融市场中往往会存在很多风险,不理性的投资活动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危机。例如,在投资活动中,一些企业一味地对大型上市公司进行模仿,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的自身经济实力以及经济环境分析不够深入,很多情况下,会使企业投资过度,这样不仅加大了企业的经济负担,而且会由于资金无法及时收回而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使企业面临巨大的风险危机。

3 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措施

3.1 提高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意识

风险的来源有市场经济环境的因素,更有人为的因素,在一定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主要是依靠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来进行的,因此企业风险防范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的高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有针对性进行风险防范意识的培训和学习。企业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不断引进更多的财务管理人才,持续给企业财务管理注入新的活力,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贯穿企业发展的全阶段。

3.2 正确地研判市场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一带一路”的发展和深入,我们企业的发展面临更多的机遇,同时也带来更多的挑战。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也越来越具有多面性,因此我们企业的决策者和财务管理人员更要全面地分析和研判市场,适当地进行财务规划,制订相应的财务预警机制,这样才能把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减小到最小限度。

3.3 建立财务监控系统

建立财务监控系统,是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此,首先应该建立企业内部财务规定,相关规定打的有效执行,则是企业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对于企业自身利益保障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次,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审计队伍,为了确保监督审计的有效性,则应该选择那些专业水平高且道德良好的人员担任。再者,要建立相应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具体而言,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定期分析,然后通过全面评估,发展其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然后进行相应的预警处理。从宏观角度而言,财务管理人员应该企业的日常资金流动几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监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则应该立即上报。在日常工作中,企业还应该针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制定预警方案,力争将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通过开展监控活动,使企业的投资活动得到有效控制,提高投资效率,避免企业产生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3.4 强化资金管理

篇7

关键词:财务风险;高校财务;风险规避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经营性理念逐渐成为了高校争取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主流形式,这使得高校在财务管理上的自不断加强。由于高校对财务管理的不断加强,使得高校经费的来源比较多渠道,导致高校在财务上出现了一定的财务风险。高校财务风险主要是高债务风险和投资风险以及资金支付风险等方面,而造成高校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不但只是因为政府监管力度不够,也是因为高校风险管理意识和扩招规模的影响。财务风险对高校的正常运营是有较多不利影响的,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相关的规避,以保证高效财务风险能够进行有效的降低。

一、财务风险的内涵

目前财务风险主要分为两种概念,即广义上的财务风险和狭义上的财务风险概念。广义财务风险主要是指经济界在经营中遇到的经济风险,这种风险多通过货币化的形式呈现,而狭义上的财务风险则是资金运营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这两者在具体含义上有着一定的区别。高等学校的财务风险与广义和狭义财务风险都有着具体的不同,高等学校的财务风险主要是高校在资金运营中存在的危险,且这些危险也包含了资金运作短缺、银行无力偿还等资金运作风险。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形成

(一)高校防范意识缺乏

我国很多高校的运营预算基本都是有国家控制管理的,这使得很多高校对于财务风险上的管理并不重视,且在面临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时,高校管理人也没有合理的规避风险措施。虽然我国很早就开始实施高校教育改革工作,但由于贯彻和实施力度不足,使得很多高校还未改变于政府经济补贴的思想模式,其对于学校扩招背景下面临的财务风险并不透彻理解。高校管理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较差的情况,不但使得高校的财务风险情况不断加重,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高校的资金正常运转。

(二)盲目扩招加重财务负担

随着我国教育扩招改革的不断推进,很多高校都对学校建设规模都进行了扩大,而这些不断扩招的学校,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扶持。我国对于高校扩招是有一定财政预算管理的,这使得高校除了利用财政拨款后,其也大量的引用银行贷款,从而导致高校每年需要对银行偿还大量的贷款利息,甚至一些学校在偿还利息后无法进行正常的学校资金运转。由于高校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够,使得其对财务风险没有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和管理体系,且也没有设置专门负责高校财务风险的专业管理人和岗位,从而导致其在盲目扩招加重财务风险后,没有科学的规避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治理。

(三)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财政部和教育部在2013年颁布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制度中明确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了相关的规定,但因实施和贯彻力度不够,很多高校目前使用的还是1997年版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传统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很多高校在财务管理制度上比较落后,对于实际财务风险管理制定的制度也不完善,很多管理规定上都不符合财务风险规避的要求。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使得高校在财政内部控制制度和现金管理制度以及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中,都没有严格合理的制度可供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促进了高效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高校财务风险的规避措施

(一)加强高校的防范意识

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高校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体,其必然会面临更多的财务风险,因此为了避免高校财务风险的形成,必须要加强高校的防范意识。对此高校应当根据学校的实际财务情况和资金经营情况,来建设相关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以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对高校的财务资金进行严格的管理,避免资金管理不合理而造成财务风险的形成。高校可以建设相关的财务风险指标体系,以对财务活动可能发生的风险情况进行分析,使得其能够及时的控制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防治盲目欠债而影响财务正常管理。

(二)对扩招投资严格管理

盲目扩招是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扩招不但使高校的举债金额不断增加,也影响了高校的财务活动日常管理。因此高校需要对扩招投资进行严格的管理,在进行扩招投资时需要全面的对学校财务资金进行分析,以建立合理的扩招方案。在提出扩招方案后,需要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对高校的扩招方案进行论证,以保证扩招方案不影响到高校资金的运转。

(三)建立高校财务管理体系

完善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财务风险进行规避,且同时也有利于加强高校财务活动的合理管理。建立完善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首先要建立专项资金财务管理人,使得高校的财务活动在进行资金使用时,能够有专项管理人进行财务管理。高校财务管理体系需要按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和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设置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和职位,并采用财务管理专业人员进行财务管理,以及同时需要将财务风险管理理念深入贯彻到财务管理体系中。

四、结语

篇8

【关键词】财务管理;信息化;财务风险;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分为两重含义,一则是狭义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商业银行的财务结构问题,导致了商业银行的运作中的不安全因素;二则是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的整体运营状况的所有主客观因素给银行的运行造成的安全隐患。

一、目前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现状

(1)侧重业务处理功能,忽视信息化对于决策功能的影响。传统观念中的银行管理往往将财务管理信息化视与先进技术的信息处理等同起来,这种观念实质上是存在一定误区,因而也就导致了只注重财务信息化对于数据的处理功能,而不注重运用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手段辅助判断和分析银行的财务决策。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知道,财务管理信息化较以往的财务管理多了信息决策系统和信息分析系统,这样也就使得其具备了为银行风险运作提供参考数据和信息的功能。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商业银行在运作中并没有充分利用到这一功能。(2)财务管理的软件功能不够完善。商业银行的软件开发部门和技术部门一般具有专门的软件专业知识,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懂得如何使软件的运作更加适应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需要,而财务管理人员并没有相关的软件方面的知识,一旦遇到操作上的困难没法及时解决,影响了系统的运行。使得研发和使用相脱节,这样导致的严重后果就是软件的应用功能得不到发挥,财务部门的管理水平上不去的矛盾境地。

二、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

(1)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不完善。商业银行的运作风险存在于各种不断变化的金融因素当中,所以商业银行的相关财务管理人员要根据这些因素制定一个科学合理并且全面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体制,给财务人员的工作提供一个可靠依据。(2)会计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建设的落后。随着我国的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制度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较以往相比已经更加科学化,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各个环节的内控制度的相对独立,没有做到各项工作的结合。这样非常不利于内控信息化的建设。

三、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防范的举措

(1)创建行内的统一数据平台,方便行内各部门统一数据标准。我国的商业银行要想加强各方面的部门的运作时的联系,使各个部门更有机的结合起来,必须要搭建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形成一个统一的数据处理方式。这样各个部门的数据可以达到无障碍的交流,不仅方便了数据的统计,也密切了各个部门的联系。(2)建立相关模型库、方法库,逐步完善分析决策。所谓商业银行的模型库,就是对各类银行运作现象的数据模拟,所谓方法库,就是为系统运行中的各种问题提供解决办法的系统。二者虽然作用不同,但是从本质上来讲二者都是一种相关数据的集合形式。市场上常见的模型主要有这样几种,即商业银行经营计划系统模型以及各种市场动向预测模型。功能模型库和方法库共同为商业银行的系统信息化更好的运行服务。(3)加强商业银行的外部审计,完善金融监管模式。我国的审计部门的发展状况还不完善,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但是商业银行的发展又离不开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要将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与国际接轨,采用更新的更先进的审计方式。目前,比较可行的方式是将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交付给专门的审计机构来完成,这样可以实现银行审计的专业化,提高准确性和效率。另外,外部审计对于商业银行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外部审计可以做到将商业银行的整体情况与本行业进行对比,客观的反映银行的运作水平处于行业的层级和水准。管理者可以根据这一审计结果制定银行的财务管理方案。(4)培养银行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是直接管理和操作银行财务工作的人员,所以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会直接影响银行的运作。要想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就要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相关培训,使财务人员掌握影响银行的因素,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操作上的调整。另外,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于风险的预测,也可以很大程度上的防止银行风险给银行的财务造成损害。要将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尤其是财务部门的工作文化中,使得财务工作人员能够从潜意识里形成自动自觉的风险意识。(5)健全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是财务管理的最重要的依据,也是所有财务活动围绕的中心。所以,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有利于强化各种财务活动的管理,当然财务风险也包括在内。这种从财务管理的整体入手的方法,也可以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作为财务管理的新形式,可以配合财务管理的人员素质的提高,共同完成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的提高。另外,商业银行应该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在共性的财务管理制度上制定一些特殊的有针对性的举措,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财务管理以及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功能和作用。(6)加快个人和企业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和完善。银行涉及的各项活动中有很多都关系着信用的评价和考核,这种信用和评价的考核可以帮助银行更好的掌握用户信息,可以据此来指导有关的财务管理工作。因此,相关的管理人员要加强信用的考核工作,并应用于各种财务管理工作的分析活动中,以得到更加全面的决策方案。(7)建立财务预警监控信息化体系。所谓财务预警系统,就是在综合分析财务的各项资料,结合相关的经济运行规律和理论知识,对一些商业银行的潜在的危机和风险进行预测,以便帮助银行的各种部门做好风险预防工作。当然,预警系统的优点是可以在金融风险发生前做好预防工作和准备,但是它也有一定的局限,它的准确性并不是百分之百,一些情况下会出现预测失误或者偏差,所以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加强预警监控信息化系统的完善,尽量减少这种预测的不准确性。在财务风险防范中,必须及时分析资料和做防范措施,进行检查和评估,建立财务风险档案,为防止类似风险的再发生提供参考依据。一是要对无法规避和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记录,便于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为以后的预防做好提前的准备;二是对已采取的风险防范对策进行评估、总结,不断根据实际情况改进不合理的状况,并将其最终方案和结果写入资料库,以备随时提取。另外,要根据国内外金融形势的不断变化,完善财务风险的管理,调险预防的方向,由于财务风险是不断变化的,新的财务风险的出现,旧的财务风险可能减弱或消失,应根据环境变化,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机制进行动态调整。(8)构建内部风险控制信息化体系。商业银行应按照国际最新的风险管理理念,借鉴国内外成熟的风险管理技术,制定配套的管理制度和具体办法,强化财务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建设,创新财务管理流程,切实提高财务风险的预警、识别、度量、控制水平和对各种风险的抵御能力,从源头上遏制财务风险。此外,还应建立严密完整的分级授权体系,对不同重要程度的业务进行不同层次的业务授权,便于权责分明的管理。要规范财务信息管理,在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上,整合业务和信息流程,推行财务管理信息化,逐步实现财务、业务相关信息一次性处理和实时共享,提高财务判断能力。

综上所述,在国际经济大融合的环境下,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导致了商业银行的信息化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客观地分析商业银行的各种财务风险的原因,并找出对应的措施来防范,使其在风险最小化的同时实现收益的最大化,从而使我国的商业银行获得长远的发展,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提高竞争力。

参 考 文 献

[1]花峻梅.会计活动与银行风险防范[J].审计与理财.2008(1)

[2]冉苒.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J].技术与市场.2008(3)

[3]高宇峰.试论银行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南方金融.2008(9)

篇9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供电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增长显著,在财务管理中具有以下特点:

1.1资金高度密集

目前电力企业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电力需求强劲是一种全球性现象。国际能源署(IEA)最近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在未来30年里,全球私人投资者和政府必须向电力产业投资10万亿美元,中国电力产业所需投资也将超过2万亿美元。根据“十一五”规划,全国未来五年电网建设投资将超过10000亿元,平均每年2000多亿元。大规模的城网、农网、县城网建设已经展开,尽管如此,电网建设速度相对经济发展速度以及居民生活对电力需求的增长速度来说还是稍显滞后,这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加大电网建设投资规模和力度,获得强大的资金支持,持有大量的货币资金也就从可能转化为成为必然。1.2资产比重较高

供电企业生产的主要内容是电力销售和电网维护,各级各类供电设备、网架结构是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因此,在资产构成中固定资产占有绝对比重。如HB省电力公司2007年固定资产269亿,占总资产84%。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资产流动性和投资风险、资产贬值风险同时存在。

1.3融资风险较大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需求的急剧增加,电源建设投资迅猛增长,电网结构的薄弱和供电卡脖子现象日益突出,因此,近年来供电企业对电网新建和维护投入大量资金,预计“十一五”期间全国电力公司投资120亿元用于电网建设,其中大部分以融资贷款方式取得,造成资产负债率急剧上升,偿债风险和还本付息压力巨大。

1.4投资收益回收困难

由于电网的社会化和公益性,国家对电网投资制定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包括城乡电网改造、村村通电、户户持卡、同网同价等,造成一些电网投资带有明显的德政工程目的,不符合企业投资收益的风险控制原则。特别是电力销售价格受国家控制,企业无法根据投资行为回收合理收益,造成很大的潜在风险。

2供电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在列示供电企业财务特点及其管理中面临的严峻形势后,笔者进行分析归纳,将供电企业基于上述特点所产生的财务风险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2.1政策风险

政策性风险是国家政策对企业资本运营和经营活动产生的风险,诸如利率调整、汇率变动、财政税收政策等方面。供电企业作为国家骨干企业,其经营发展必然和国家政策要求有密切关系,供电企业的发展必须以满足国民经济整体利益为出发点,这样必然面临政策性层面的财务风险。

2.2自然风险

供电企业属于典型的高危行业,目前电力设备受外力损害的现象较为普遍,诸如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会造成设备的损毁报废。自然灾害引发的电网崩溃、大面积停电等事故也屡见不鲜。供电企业只能通过提高抵御自然风险的技术能力和加强企业管理来规避这种风险,并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

2.3筹资风险

企业因筹资活动而引起的收益不确定性以及到期不能偿付本息的风险。供电企业属于微利企业,自有资金匮乏,偿债能力不足。一、二期农网改造和县城电网改造工程的巨大资金投入,绝大部分依靠银行贷款,资产负债率过高,还本付息的压力相当大。再加上电力企业属于高投入的技术密集型企业,设备更新较快,自有资金不足,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面对银行利率上调的趋势,势必增加还贷压力。2.4营销市场化风险

目前电力交易逐步趋向市场化,在这种交易模式下,电价体现电力商品的需求弹性,在电力供需的动态平衡过程中电力现货价格必然上下波动,形成电价方面的风险。同时厂网分开、直供大用户的分割、用户需求、市场购买力等因素造就了客户市场资源风险。

2.5资产风险

农网改造形成的资产总量并没有给电力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且资产产权关系尚未彻底理顺,产权主体不明晰,管理职责不到位。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大量的不良资产长期挂账,账面资产与实际发挥效能的资产存在很大的数量和质量方面的差异,资产收益率低,速动资产占固定资产比率小,资产结构方面也存在风险。

2.6成本控制风险

成本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包括对工程成本的控制和生产费用的控制。企业成本不实,会计信息失真,将直接误导供电企业的有效管理和科学决策,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给企业经营成果带来风险。

3供电企业应用财务风险的管理策略

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电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复杂,更需要我们制定企业财务管理战略,为正确进行各项决策的风险预防与控制创造条件。常见的风险策略有:

3.1风险回避策略

风险回避(RiskAvoidance)是考虑到风险事故存在的可能性较大时,主动放弃或改变某项可能引起风险损失的方法。就风险管理的一般意义而言,回避风险是一种最彻底处置风险的方法。通过回避风险,可以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完全彻底地消除某种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而不仅仅是减少损失的影响程度。然而,回避风险终究是一种消极控制风险的方法。采取风险回避的方法,最好在某一项经济活动尚未进行之前。为此,要放弃或改变正在进行的经济活动,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所以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第一,回避风险是人们感知风险存在并且对损失的严重性完全有把握的基础上,才具有实际意义。第二,对某一具体的风险单位来说,有些风险是无法避免的。例如,全球性经济危机、地震、瘟疫等。第三,避免某种风险,又可能产生另一种新的风险。一般来说,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采用风险回避策略。如某风险带来的损失概率和损失幅度相当高,或者在控制风险时使用其他的方法控制风险所需成本相当大,甚至超过了其产生的效益值。

3.2风险接受策略

风险接受也称风险自留(RiskRetention),它是一种由企业自己承担风险事故所致损失的一种财务风险管理技术。其实质是将企业自身承受的风险以及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财务风险承受下来,并采用必要的措施加以控制,以减少风险或减少不利事项的发生。企业可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特定财务风险的关键变量并加以控制,以减少风险程度或减少不利事项的发生,使财务活动朝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第三,风险管理缺乏处理风险的知识和经验,疏忽处理或没有意识到风险的存在,无意识地承担风险。3.3风险防范策略

风险防范是在损失发生前消除或减少可能引起损失的各项因素,避免损失的产生。它是风险管理中最积极、最主动的风险处置方法。风险策略的实施,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制定适当的防范措施。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减少损失发生的概率。第二,风险分离。风险分离是将企业面临损失的风险单位分离,从而达到缩小损失幅度的目的。我们通常讲的“不要把全部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就是这个道理。第三,分析事故成因。对于同行企业所发生的风险损失进行分析研究,探寻事故成因,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根本上减少或消除风险损失。第四,应急计划。企业的经营者为应付潜在的严重损失环境而制定的应急的计划,包括抢救活动及企业在发生损失后如何继续进行业务活动的计划。第五,教育与培训。教育与培训的目的在于通过教育与培训,使财务管理人员了解风险、防范风险,知道在风险事故实际发生时如何处置风险,树立风险意识。3.险转嫁策略

风险转嫁策略是指企业将风险损失通过一定方式有意识地转移给与其有利益关系的另一方承担,自己不承担。风险转嫁的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财产转嫁策略。这是将存在风险的财产转嫁给他人或其他群体的风险转嫁。第二,财务成果转嫁。这是将存在风险及其损失的财务成果进行转嫁的方式。但这种转嫁方式是在转嫁的同时可能付出一定费用,支出代价。具体有保险转嫁、非保险转嫁两种形式。

3.5衍生性工具避险策略

衍生性金融工具是指自身价值依附于某种原生资产价值的金融工具。一般是指与期货、期权、掉期相联系的合约,其主要目的不是用于资金借贷,而用于转移资产价值波动所引起的价格风险,即用于保值或投机。衍生性商品工具一般多用于防范商品价格风险,而衍生性金融工具可广泛应用于防范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货币购买力风险、信用风险等。这些衍生性工具为投资者提供了保值投机和套利的机会。利用衍生性工具管理财产风险,其目的是套期保值。例如在股票市场上,如果要对各种股票价格都进行套期保值的话,既需要大笔费用,又极为麻烦。这时,投资者可以利用股票指数期货对其持有的股票组成进行套期保值。如果投资者预测股市趋势下跌,则期货合约的盈利可以抵消持有股票现货的损失;假设股价不跌反而上升,则其现货方面的盈利反会被期货合约的损失冲抵。

总之,对供电企业而言,上述的风险管理策略,在实施时,应结合自身经营现状及管理的实际,有选择性的谨慎使用,并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策略及其组合。

篇10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企业都无法避免,只能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降低风险,然而只有充分把握财务风险构成的成因才能实施有效方法防范财务风险。引起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多种多样,既包括企业外部的环境变化所形成的外部原因,也包括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和管理机制等的变化所形成的内部原因。

1.外部原因

(1)宏观经济状况经济的发展,法律制度,市场环境,货币政策等均属于宏观经济形势。由于这些因素都存在企业之外,中小企业很难准确地对宏观经济状况的变化进行预测,从而造成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这些因素的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机遇,也可能带来威胁。目前,我国许多中小企业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如财务管理系统创建不合理、规章制度不完善,以及聘用的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等原因,致使企业财务系统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力较差。具体表现为企业对于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反应比较迟缓,进而诱发财务风险。

(2)金融市场状况在金融市场上很多因素的变动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例如货币资金的供求状况、利率水平、汇率水平的变动,均会导致财务风险。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紧缩、利率升高,往往会使得企业出现流动性短缺,增加企业的偿债成本,进而增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汇率水平的变动不仅会直接地对涉及企业进出口的业务产生影响,而且也会间接地对其他的企业产生影响。

2.内部原因

(1)资本结构不合理一般来说,企业的资本结构,是指价值的组成和各种企业资本比例,反映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通常用资产和负债或权益比率表示。它在某种特定的程度上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及再融资能力起决定作用,是评判一个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通常来说,合理的资金结构比率是:股权资本40%左右,债务资本60%左右;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的比率大约为2:1。目前,对于企业言,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是其生产经营资金的主要来源,由于资本结构的不合理是常见的现象,具体体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债务资本占总资本的比例过高;另一方面是权益资本占总资本的比例过高。企业在筹资的过程当中,为了使其资本成本降低,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债务融资。因此,如果中小企业的举债规模过大,则会加大企业支付利息的压力,导致企业的偿债能力受到影响,从而使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2)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投资决策是企业的一项重大事项,具体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在对外投资方面,由于投资决策者对于投资风险的认识不充分,盲目的进行投资,使得企业投资损失重大,因而不断的出现财务风险。在对内投资方面,主要进行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许多中小企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还没有被充分的分析和研究,并且获得经济信息的决策过程是不完整的,使得很多企业在投资决策时容易出现主观判断、经验决策以及进行盲目投资的现象,从而致使企业投资决策容易出现错误,投资项目难以实现预期的收益,不能按照期限收回投资额,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3)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从总体来说,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到企业基本活动的方方面面。在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中,内部财务监控是一个很重要而且十分独特的系统,为了企业能够充分发挥其内部财务监控的职能,不仅需要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而且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确保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高效运行。然而,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仍然还没有建立和完善其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便是建立了企业内部监控机制,也没有严格地执行财务监督制度,甚至有的企业将管理、监督合为一体,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对其进行约束,极易发生财务风险。

(4)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在企业中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只要开展财务活动就会产生财务风险。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某些财务人员的观念比较陈腐,对财务风险的了解不深,不能完全认清风险的本质,容易忽视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测与防范。所以,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可能会增加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现实存在的,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是每个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因此,每个中小企业必须对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风险加强防范,对企业的潜在风险提高警惕、保持清醒的认识,并使用科学有效的识别方法对财务风险进行深入地分析和严密地控制,使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

1.增强企业财务管理对宏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虽然宏观环境的变化在企业之外,企业的管理人员很难对其进行有效地控制,但是中小企业还是应对其进行详尽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出一系列相应的风险调控机制及财务战略,不断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增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对风险的应对能力。此外,中小企业还应时刻对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动进行关注,以便最大限度的减小由于环境要素的改变引发的财务风险。

2.保持和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企业偿付债务的能力是由其债务总额以及资产的流动性来决定的。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业务需求和生产规模确定资产的流动性,但在某些情况下,企业可以采用一些措施,提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比如采取措施加速资金的周转、尽可能地降低对资金的占用额、努力缩短生产周期、提升产品的销售比率、降低企业的应收账款,进而使企业的获利水平得到提升。

3.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

中小企业应当在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之间保持合适的比例结构。一定比例的债务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给企业带来避税的效果,以及约束和鼓励经营者等积极作用。但是,由于企业存在财务杠杆系数的作用,当企业的负债增加时,也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加强对其负债规模的控制,如果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情况不明确时,采用权益资本融资更好,以保证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化,最大程度的降低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

4.科学决策,避免盲目投资

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其重大的经营决策将直接地会对企业的资金结构产生影响。因此,决策者在进行投资时必须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有效的分析,对市场进行全面的调查及分析,并根据市场所反映的信息做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以此来减少企业的决策失误,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5.必须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

一方面不仅要对中小企业的内控制度加强建设,以保证风险监控制度能够健康高效的实行,为防范和化解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构筑起第一道保护线。另一方面,还要清楚地了解企业财务风险监管工作的流程,做到权责分明。此外,中小企业还应不断地对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完善,以此来适应财务管理环境所发生的变化。为了使企业能够在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中健康发展,中小企业应当招募一些高质量的财务管理人员,创建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并不断对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及各项基础工作进行加强和完善,确保财务管理体系可以健康有效的实行,防止因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动诱发风险。

6.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