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资本与虚拟经济概论范文
时间:2023-11-22 17:57: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虚拟资本与虚拟经济概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证券市场;证券市场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0-0266-02
自改革开放、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很多大学本科都开设了《证券市场》课程,而且在教学当中都面临过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因此,笔者结合自己8年对《证券市场》课程的教学经验,与大家探讨如何讲好这门课程。
一、证券市场特征
经过多年教学与研究,笔者如下归纳对证券市场的特征。
1.虚拟性
证券属于虚拟资本。所谓虚拟资本是指那些既依赖于现实资本存在,又独立于现实资本之外的,而且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的收益的,如股票、债券、各类期货合约等有价证券。这些虚拟资本,之所以带有虚拟性,是因为他们独立于实体资本,各自有自己的市场和价格,其价格往往取决于预期价值,而这预期价值往往受诸多因素影响,如经济、政治、军事、突发事件、自然灾害、投资心理等各种因素,因此,时刻处于漂浮不定的状态,不好预测,而且让投资人时刻处于对未来证券价格的想象中,也因此具有浓厚的虚拟性。
2.诱惑性
证券价格时刻处于动荡中,获得交易差价有时候能获得丰厚的收益,一些人能获得比现实生活中从事经济活动所能获得的收益高得多的收益,尤其是能碰上暴利行情所能获得收益几乎是某些人工作几年才能获得的收益。而证券市场现实交易运行中能够获得暴利的机会还是少有的,但这种偶尔有的获得暴利的例子,成为典型例子,往往极强地诱惑着想投资于证券获得高收益的人们,甚至能诱惑投资失败的人为弥补损失或扭亏为盈的目的再次投资于证券。这种诱惑性,在市场体系中的其他各类子市场很难比拟。
3.风险性与收益性
由于证券价格受影响的因素太多,特别是股票和各种期货合约,而且证券定价上实行集合竞价形式,因此,证券价格时刻处于波动当中,也因此证券市场具有浓厚的风险性。由于投资者投资资金时刻有缩水、亏损的风险,因此,证券投资也叫风险投资。
由于证券可以分红、派息,如股票、债券、基金等,而且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市场,抓好机会还能获得交易差价,因此,证券市场上投资又有具有收益性的特点。
4.知识的综合性
不管是股票、债券、各类期货合约等证券,都是依赖于现实资本而存在的,因此,从事证券投资需要综合性知识。尤其是投资风险大的股票和各类期货合约,其投资需要方方面面的知识,如证券的供给与需求、国内政治经济运行、财务、管理;经济全球化时代还得有国际政治经济知识,还得有稳定的心态等。能全部掌握这些知识,几乎是不可能的。现实中,各方面知识再丰富、经验再丰富的人,也因漏过一两个因素,而投资失败的例子多得是。但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掌握好主要影响证券价格的大部分因素,投资成功的比例往往高于各类知识欠丰富的人。
5.实践性
许多参与过与现实证券市场同步的模拟交易后,参与实际投资行为的人们共同的感想是——模拟交易与现实交易几乎完全不一样。笔者认为这是投资心态作怪,好比是做拓展运动中走过的断铁条桥,平地上任何人都能轻松跨走过地上摆的窄铁条,但在高空中带着安全带摇摇晃晃着才能过断铁条桥。实际证券交易中证券价格体现的是预期收益,受影响是诸多方面的,集合竞价形式的价格形成机制,更决定了其价格的时刻波动,这往往导致投资者因切身利益的损益预期,心态也跟着漂浮不定,往往导致的是投资行为的不理性。这样,证券投资行为需要经过实践,培养稳定的心态、理性的判断。
二、证券市场教材及教学特征
自证券市场筹备、建立到现在,经过有关部门和不少学者的不断努力,证券市场教材及相关书籍正在不断丰富完善着,如证券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证券投资学等等书籍。对当前证券市场类教材及相关书籍特点,简单归纳为如下。
1.简单概述性和各自的相对侧重点
《证券市场》这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各类证券以及其市场,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衍生工具、证券市场的参与者和监管等。《证券市场》这门课程选教材不好选,因为各个教材都有概述性和各自的侧重点,相对不是那么全面,所以笔者采用了以人民大学吴晓求教授编的《证券市场概论》教材为基础,结合其他参考资料及实例,相对丰富了讲授内容。
2.实践性相对不够
证券市场概述类教材也好,其他证券投资类教材,如上所述,大部分教材都具有相对概述性和自己的相对侧重点特征,也因此具有了实践性相对不够的特点。所以,不少书籍显得实践性相对差一些,使得初次接触证券市场的人不好理解;有些证券投资类教材强调技术图形多,但几乎都没说明为什么会有这种图形,对那么多的影响证券价格的因素,只简单大块儿地描述等。
3.教学具有综合专业知识性
由于证券具有虚拟性,而且依赖于现实经济生活而存在,影响其价格的波动因素是方方面面的。市场经济运行看,经济行为一般围绕政府、企业、居民之间进行,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时代,还得包括国际政治经济。他们之间,还以市场机制调节着关系,况且,大的市场经济下,还有很多子市场,如行业市场、特殊市场,等等,因此,相互关系复杂多变。因此,证券市场教学具有综合学生以前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知识的一面,等于回顾所学知识,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巩固知识,进而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三、大学本科《证券市场》课程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解决
经过8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如下几个问题后;经过研究,当前基本解决了这些存在问题。
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 会计核算 会计目标 对策
在当代人类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重要阶段,电子商务俨然成了人类信息世界的核心,它是一种网络和信息处理技术,是网络应用世界在21世纪最有特点的代表,电子商务是商贸实务、营销策略与当代高新技术手段的结合的产物。电子商务电子化和网络化的特质使得传统会计不再对客观环境有依赖,也改变了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主观需求,从而使传统会计得到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一、会计核算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特点
(一)会计信息载体电子化
由于电子商务具有了网络化、电子化的特质,在传统会计中作为信息载体的诸如会计账簿、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等手写文件均实现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无纸化”转变,电子数据则成为了经济业务信息在企业数据库中的主要形式。
(二)会计业务处理实时化
会计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核算对象由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转变成了电子商务活动,其将现实的商务运作用虚拟的数字世界进行模拟,实现了“数出一门,数据共享”,即将企业业务活动的原始数据经过在线输入的方式,传递至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业务子系统,并实现真正的共享,使会计信息孤岛现象在传统商务环境下被彻底打破,会计数据的处理活动也得以顺利进行。
(三)电子商务突破了会计核算的时空限制
电子商务进行集中式的会计核算,不仅可以打破会计信息运行过程中的时空阻碍,还能够使资源得到共享,而且还能即时生成会计报表、迅速传递会计信息。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假设
不仅有网络公司,还有更多的实体企业运用电子商务进行商业活动,如国内著名企业——联想公司就有声有色的开展了电子商务经营活动。事实上,虚拟企业的经济主体就是实体公司,换句话说,实体公司借助网络技术,提供现代化服务就是虚拟企业的经济模式。所以,“实实在在”的会计主体仍然是类似于网络公司这些虚拟企业的经济特征,只是扩大了传统会计主体的形式,从而我们需要在更大的意义范围之内来理解会计主体。
(一)持续经营假设
这种假设主要是指经营主体为实现其受托责任将经营活动持续到责任的实现,在这种假设下,每一个经营主体都没有被期望是改组、合并或清算的,而是应该被假定可以持续到一个不能确定其结束的时间,所以,持续经营假设表达了一种愿望,即经营主体希望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
(二)货币计量假设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应建立多元化计量模式。货币计量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必须仍旧占据主要的地位,但是对于非货币计量,我们也必须持有一种认为其不可或缺的态度,将企业竞争力、员工素质和知识资本、人力资本等这些非货币计量引入到企业会计计量当中。而对会计信息处理实行电子化,能够减轻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和压力,使繁琐工作变得相对轻松,会计处理精度和速度也能得到大大的提升,因此,除了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还可以增加另一种计量模式,即会计币值变动,记录经济业务也必须按照币值变动的实际情况来,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计计量假设也就是货币计量。
(三)会计分期假设
这种假设在持续经营假设所认定的假设基础之上,认为经营主体是一个可以长期存续的企业,因为会计信息具有即时披露的特点,就可以将传统会计分期的跨度缩短,改为月报或季报,但是绝不能将会计分期取消。
三、电子商务对会计确认计量实务的影响
(一)数字产品的会计处理
电子商务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不仅可以通过网络购买到在以前只能在实体店才能买到的产品,如食品、鞋子、火车票等,还能获得大量的信息。
由于信息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的一些特点,数字化产品面临了一些会计上的难题,如数字化产品的收入与费用如何实现配比。
(二)网站的会计处理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经营模式,它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实现商品的交易和服务,己经广泛的存在于企业中。同时我们将网站成本确认为费用或固定资产。
(三)域名的会计处理
必须评估获得的网络域名的价值,在“无形资产—域名”的账户借方计入成本,并在“无形资产准备—域名”账户借方或贷方计入评估价值与取得成本的差额。评估一年只进行一次,一般都在年末进行,评估时要考虑影响域名价值变化的各种因素,企业的发展潜力、产品市场占有率、点击率、访问量及收入等方面通常都包括在内。
四、电子商务技术环境下会计核算的对策
(一)完善会计假设理论
传统的会计假设理论核算在现今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态势下,显现出了许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已经无法跟上电子商务发展的步伐,所以,只有不断地对传统会计理论进行修正、改进、完善,才能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二)提高凭证和报表的信息安全性
相较于传统会计模式下会计资料的纸质记载和储存方式,电子商务环境下一般以磁盘为载体,以电子形式记录和保存会计凭证和账簿,由于网络环境本身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风险和记载形式的虚拟化,也就相对增加了会计资料被恶意篡改和盗取等方面的风险。因为可以不着痕迹的对电子数据进行非法修改,就增加了辨别业务记录“原件”的难度。所以,在转换传统观念的前提下,加强在电子数据形成和储存管理过程中的控制力度,这样才能放心将电子数据视为原始凭证。
五、结语
电子商务是传统会计和电子商务结合的产物,传统会计核算在受到其的巨大冲击之下,一次划时代的制度变迁将在电子商务领域中出现和发展,网络信用经济将成为中国传统经济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之后,中国IT产业将会得到快速发展,产业优势也将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政府、企业、市场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合作和配合将会越来越密切。
参考文献:
[1]梁毅刚.张艳回著会计理论与专题研究(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3
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特点视角归纳分析
作为一名讲授电子商务课程的老师,经常会向学习电子商务课程的同学讲解电子商务特点的内容,也经常需要向没有学习过电子商务相关课程的各类人员介绍电子商务存在的价值,它有哪些特点?目前,电子商务的特点主要在《电子商务概论》课程里被五花八门的阐述着。那么,电子商务究竟有哪些特点呢?这对于学习电子商务的人士来说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就连讲授电子商务课程的老师也感到相当的困惑。因此,本文力求在充分归纳分析目前电子商务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在重要性、主体性、趋势性和全面性分析原则下,从网络、市场、卖方、买方、政府、整体六个视角对电子商务的特点进行一个比较深入的归纳分析。
一、网络(交易载体)视角的电子商务特点
虽然电子商务的定义很多,但是从本质来看,电子商务就是在网上(主要指互联网)开展商务活动的这一说法得到了大家的比较一致认可。电子商务被看成一种新生事物主要是由于它是在网络环境中开展的,也就是说电子商务借助于网络这种交易载体使商务模式相对于传统商务来说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网络(交易载体)是分析电子商务的特点最根本的一个视角。从网络角度来看,电子商务至少应当具有数字化、交互性和高效率三个基本的特点。
1、数字化
当商务以及与商务活动相关的各种信息都以数字形式被采集、存储、处理和传输的时候,商务模式就发生了质的变化,数字生活、数字商务、虚拟企业等数字化形式就应运而生了。数字化具有的易于存储、查询、处理、修改信息等优越性,这使人类将前进的方向与数字化牢牢的捆绑在了一起,正是由于电子商务的数字化特点,它使得商务活动中的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都能够在计算机网络中迅速传输,形成“三流合e”的商务模式,这使得现代商务活动朝着“无纸”商务、信息商务、快速商务的方向发展。
2、交互性
各种信息交互协议决定了数字化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中具有双向沟通的功能,而电子商务正是基于这种网络环境中的商务活动,因此,在电子商务过程中,可以轻松完成商务信息的双向沟通,实现商务交易主体之间的信息交互。这是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相区别的重要方面,它预示着电子商务可以采用网络重复营销、网络软营销、数据库营销、一对一营销等现代营销的方式和手段,从而提高营销的效率和效益。
3、高效率
电子商务的信息传递基于的是电磁波的传输原理,主要采用互联网的传输信道,能够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将信息向前传递着。在这种速度下,常规的时间和空间的规律已经被彻底打破,电子商务已经突破了传统物理世界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使商务交易的效率和商务服务的效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市场(商务环境)视角的电子商务特点
网络不仅是商务活动的交易载体,而且形成了一个广大的虚拟空间――CyberSpace,这个虚拟世界中的虚拟市场具有很多与现实世界商品市场相同的共性,也具有一些自身独有的特性,主要有全球化、充分竞争和买方市场。
1、全球化
实体市场的低速度决定了商品交易的市场规模和范围的有限性,而在电子商务这种虚拟化的商品市场中,由于商务的数字化带来的虚拟特性使信息的传递以极高的速度快速流转,在这种环境下,商务主体之间的距离被无限的缩短了,商务交易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被突破了,商务交易的范围也从有限的区域性小市场走向全球化的大市场了。因此,相对于传统商务而言,电子商务的市场被深深的打上了全球化的烙印。2、充分竞争
如果电子商务的市场具有明显的全球化特征的话,那么,电子商务市场的另一个特征也是明显的,那就是充分竞争。经济全球化使企业的潜在客户扩大到了全球,同时,经济全球化也使企业的竞争对手扩大到全球范围,也就是说,同一领域中的企业将面临全球化大市场中的几乎所有强大的竞争者,这样,商品市场中的充分竞争将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这也可能是消费者所希望看到的。
3、买方市场
充分的市场竞争必然对消费者有利,但是,充分的市场竞争并不一定能形成真正买方市场。例如,现实中的消费者早已经生活在比较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了,但是,消费者为什么对自己的商务结果还是屡屡不满呢?那就是因为充分的市场竞争让我们对市场下了一个有利于消费者的结论,但是,商务活动主要是在有商务需求的消费者与提供商务服务的企业之间展开,而现实中两者的对比结果是:强势的企业和弱势的消费者(这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这样,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一个真正的买方市场吗?显然不是,它充其量是一个准买方市场,而电子商务的市场环境给了我们一个什么是真正的买方市场的满意答复。在电子商务市场中,消费者有足够的能力和可能获得提供商务服务的企业的信息,另外,就算单个的消费者与提供商务服务的企业相比处于劣势,消费者也可以在虚拟网络中通过“团购”轻松实现对商务服务提供企业的劣势的扭转。
三、卖方(服务主体)视角的电子商务特点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提供商务服务的一方主要是以企业的形式存在,那么,电子商务这种新型的商务模式相对于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终极目标的企业而言有哪些特点呢?从迈克尔.波特的企业竞争战略分析框架中我们可以知道,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可以采纳差异化、目标积聚和低成本三种战略形式,由于电子商务能够很好的支撑企业的这三种战略,所以,电子商务具有个性化、专业化和低成本(费用)的特点。
1、低成本(费用)
按照新的财务管理的观点,制造企业中降低利润的主要因素是资本成本和商品成本两大块。资本成本又包括取得和使用资本时所付出的代价,如果制造企业及其相关的服务提供单位能够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来武装企业的日常运营,那么他们将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在发行债券、股票时的费用,降低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借款的手续费用等取得资本过程中所花的代价;商品成本中包含生产经营成本、营销成本等子项,在有效利用电子商务各种手段的情况下,企业将能够在其中的采购成本、生产成本、物流成本、营销成本、人员工资等方面得到明显的降低。另外,对于非制造类企业来说,这类企业获得收入的代价就是发生各种费用,即管理、财务、销售等费用,同样,如果这类企业能够充分采用电子商务的理念、技术、手段,例如,优秀的电子商务软件、良好的网络营销策略、战略性的供应链合作运行体系,这都将给企业带来可观的费用降低。
因此,在充分利用各种电子商务技术和手段的情况下,制造类企业能够有效的降低其运营成本,特别是其中的商品成本,而非制造类企业也能够有效的降低其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从而使企业能够以较低的价格向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同时保持较高的利润。追求高额的利润是企业经营的终极目标,而企业运营发生的各种成本或者费用则是与利润额的高低相背离的主要因素,因而低成本(费用)是电子商务最不易被忽略的一个特点。
2、个性化
由于电子商务是以网络为基础的,因此,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可以轻松实现信息的自动化传递,并建立面向消费者的数据库系统。在网络营销和虚拟生产的理论指导下,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数据库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营销、一对一的个性化设计和生产,实现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全程的一对一个性化跟踪服务,最终实现企业的差异化经营战略。电子商务个性化服务的经典案例莫过于Dell公司计算机的生产、营销等的定制化服务,通过向其顾客提供计算机的定制化服务,Dell公司极大的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3、专业化
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1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可以看出,国内互联网正在跟随国际互联网呈良性的发展态势。随着进入互联网的人越来越多,互联网中的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这些都预示着一个巨大的CyberSpace的形成。在连通全球的互联网络环境下,企业的潜在客户从有限的地域空间无限的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企业服务的目标客户群就有可能急剧扩大,同时企业也将面对世界范围内超强的竞争对手。依据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核心竞争力理论,企业不可能在其所涉及的所有方面都做得最好,因此,企业必须屏弃大而全的经营思路,走专业化的道路,当然,全球大市场中越来越多的同类客户也使企业走专业化道路成为一种可能。
四、买方(消费主体)视角的电子商务特点
消费需求是商务动力的主要的源泉,只有真正把握了消费者的需求,很好的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企业才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从商务需求购买方的消费者视角出发,企业只有能很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在新的环境下良好的发展。满足消费者商务需求可以从为消费者直接的商务节约和间接的商务节约――方便性两方面来入手,而电子商务恰好能很好的满足消费者关于商务服务的这种要求。
1、节约性
很多时候,商品的价格都还是由商品的最终成本决定的,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作为商务服务主体的企业由于采用的电子商务等相关先进技术而使企业可以实施低成本战略,或者可以长期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和销售商品,也就是说企业可以以较低的价格将商品或者服务销售给消费者。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大宗的生产性和销售性的购买,还是小宗的消费性的购买,都可以获得极大的节约。生产性和销售性购买的节约主要体现在极大的降低了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采购成本、物流成本等;消费性购买的节约主要体现在能使消费者获得高额的消费者剩余。2、方便性
电子商务的数字化特性和高效率特性使消费者的商务活动可以轻松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理论上讲,地球上的消费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轻松地实现商务购买,这虽然只是一个愿景,但是随着各种方便的上网设备被发明出来,电子商务正在逐步将这个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至少数字化商品可以尽快的实现),这无疑给消费者的商务活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性。
五、政府(监督管理)视角的电子商务特点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必然要受到相应的监督和管理。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作为经济活动的裁判员需要能够对电子商务环境实施有效的监督控制和良好的预测分析。由于电子商务能将商务活动的信息数字化,因此,从政府的监督管理视角来看,电子商务具有有效的监督管理和良好的预测分析两个特点。
1、有效的监督管理
由于电子商务活动的信息能够以数字化的形式采集、存储、传输和处理,因此,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综合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利用先进的网上传输内容监控、网上信息流动监控、在线审计等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子商务活动的有效监控,从而实现政府对电子商务的良好监督和管理,以利于电子商务活动的正常、高效、有序的运转。
2、良好的预测分析
基于对电子商务丰富的历史数据和现实数据把握,政府相关部门能够综合利用各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模型来分析电子商务主体的各种行为,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国民经济的运行规律,优化国民经济的运作的机制,使整个国民经济在健康有序的快车道上前进,实现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另外,利用各种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模型还可以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历史数据和现实数据进行准确的预测分析,做到坏事情先防范,好事情先知道,指导电子商务活动的正常开展。
当然,电子商务在世界很多国家的经济活动中的比例还不大,政府还没有能力全面监控电子商务的各个方面,但是,由于电子商务在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是如火如荼的高速度发展着,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肯定,在不久的将来,比如我们国家完全有可能在5-10年后实现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全面监控,在掌握所需的数据和相关技术后,最终实现对整个国民经济有效的监督管理和良好的预测分析。六、整体(系统工程)视角的电子商务特点
传统商务是主要基于实体商品的现实商务模式,而电子商务则是基于计算机的虚拟商务模式,对于主要活动都在电脑空间(CyberSpace)中开展的虚拟商务模式――电子商务而言,从整体(系统工程)的角度来看,它与传统商务相比有一个由量变引起的质变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电子商务具有明显的协同性、集成性和扩展性三大特点。
1、协同性
虽然我们在传统的商务活动中也讲协调、和谐、协同,但是我们知道,在实体商务中,这种相互配合并没有被特别的强调(商务书籍中几乎都没有这方面的阐述)。而在电子商务这种虚拟商务模式中,几乎所有的信息交互都可以在瞬间完成,那么相关的所有商务活动都必须适应这种速度,也就是所有提供商务服务的主体都应该相互协调并适应光速的商务规则,即电子商务的协同性,不然就会出现各种问题,最终影响商务活动的开展。例如,如果在互联网上,很多人会因为网页在3秒之内还不能打开而放弃对该网页的浏览,因此,网上的信息的传输要足够的快;同样,与网上信息的高速传输相比,如果相应的物流配送体系不能适应这种速度,至少要能够在消费者的容忍时间之内,试想如果我们到网上去购买一本图书需要两个星期的时间才能到我们手中,可以想象一下会有多少人会因为不能容忍这种慢速度而放弃网上购书,如果到货时间缩短到2天或者1天,情况又怎样呢?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很多人把电子商务又说成是协同商务。
2、集成性
由于电子商务必须作为一个整体尽可能的向消费者提供良好的“一站式”模式的商务服务,也就是说,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所在的整个供应链必须被集成为一个整体而开展工作,只有这样,电子商务的协同性规则才能得到保证。同样,只有电子商务服务能力被集成为一个整体,才能真正适应光速的商务规则。如果计算机元器件的基础只能是电子管,那么计算机还能够像今天一样改写人类的历史吗?我们可以肯定的说,这样的计算机最多只能帮助我们完成一些简单的科学计算工作,只有把组成计算机的大量元器件集成在一起,走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路子,才能制造出足以改变世界的计算机。因此,我们可以说,不管电子商务的服务能力还是电子商务的服务提供商被物理的或者是逻辑的集成在一起,这种集成都是必须的,不然,我们就有可能回到实体商务的历史中去。
3、扩展性
与实体商务的有限的消费者相比,电子商务的潜在消费者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全球性使其天生的具有了全球市场的特点,同时,由于信息的数字化传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地球村”的商务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和采纳。因此,面对潜在消费者数目的极大的不确定性,这就要电子商务的服务系统必须具备高度的弹性,以适应越来越多的消费需求。否则,电子商务系统将会由于消费者的增多而使其难以承受,降低了服务水平,企业最终将失去市场生存能力。
很多人一说到电子商务就有这样一种错觉,前几年还挺红火的,现在基本上没有人谈它了,所以,他们就得出结论,电子商务由于没有什么实质的东西,所以必然是昙花一现。殊不知电子商务这几年并不是没有人谈、没有人做了,而是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人更加务实,他们已经深刻的领会到:务实才是硬道理,盈利才是硬道理。这使电子商务真正的得到了理性的回归。
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不能想象中国手机市场在经过短短10年左右的时间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就会有很多的人不可能预测到几年以后中国电子商务会是什么样子的,世界电子商务又是什么样子的。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本文从网络、市场、卖方、买方、政府、整体六个视角对电子商务特点的进行归纳分析,让大家真正理解电子商务为什么不是昙花一现,为什么会成为21世纪新的商务模式,为什么被认为是新的生产力,为什么会给我们的世界带来新的革命。参考文献:
[1]张宽海,帅青红.电子商务概论[M].2005.6:10-13
[2]方真,孙百鸣.电子商务教程[M].2005.2:7-9
篇4
[关健词]数字商品 互联网经济 电子商务模式 信息服务
一、引言
随着Internet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经济也日益繁荣起来。互联网经济(也通称数字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其向无形化的转换,非物质化内容的数字商品的创造与操作成为经济价值的一项主要来源。数字商品的产生和发展影响涉及各种不同领域的许多活动,它深刻地改变了经济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改变了开展交易的方式,然而,以数字商品为代表的无形经济并不限于互联网。广播电视的日益普及,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将会使媒体一体化的程度进一步提高,数字商品也会随之越来越普及。
二、数字商品概述
通过电子途径交易的数字商品是指在Internet上或通过其它在线方式交易的数据、信息与知识。包括各种在线报刊、杂志、音乐、教育、可检索数据库、咨询及专门知识与意见。数字商品不受特质障碍限制,也不限于诸如“耐用”、“笨重”、“独特”、“稀缺”等传统经济特征。相反地,无形商品可同时“既经久耐用又易于破损,既笨重又可无限分割,既独特又普遍,既稀缺又充裕”。纯粹无形商品的贸易与传统电子商务截然不同,因为传统电子商务主要限于有形商品或有形商品与无形商品的混合物质的交易,或者是为此种交易进行准备,交易数字商品需要新的交易模式和程序。传统的观点认为,信息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减少不确定性。然而,在互联网经济中,信息及其内容则既是生产资本同时又是商品。
三、数字商品的属性
概括地讲,数字商品具有五个基本属性:
1.无形性。数字商品是一种无形商品。尽管现实中的许多产品都包含有形因素,又包含无形因素(即包含专有技术或品牌认同等无形因素)。
但数字商品作为一种虚拟商品,不包含任何有形成分。
2.非损耗性。同一数字商品可由同一消费者或者不同消费者反复使用。某一个人的消费并不会减少别人的消费量。
3.擅变性。数字商品易于修改,从会导致巨大的产品变异与定做数量。
4.可再生性。快速低廉的再生能力会引起规模经济与版权保护问题。
5.时效性。数字商品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也就是时间从属性,(如股市信息,气象信息等),而不具有时间独立性(如字典信息),也不具有任何居间性质,如驾驶员的行车地图、旅馆信息与电话号码。时效性的标准对按照一贯贸易模式交易的同类包装的数字商品的鉴别非常重要。
由于上述特性的缘故,数字商品的排他性难于长久保持,分享是同时的或相继的,并能影响到产权的配置。尽管实物商品的销售商要失去其所有权,数字商品的销售商则能继续持有。
四、数字商品的定价问题
传统的定价与交易机制只适用于数字商品经济价值的获取。产品的价格一般包括三个因素:生产成本、协作成本和利润。协作成本包括全部信息的交易成本。信息处理对于协调那些执行主要工序过程的机器与人力的工作十分必要。现在日益明朗化的是,随着变量――生产成本趋向于零,以及由于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应用而极大缩小的交易成本与当前贸易模式中日益减少的利润,在决定数字商品的价格时,必须引进新的概念。生产成本不能作为定价指南,因为投入和产出之间没有多大联系。规模消费不需要规模生产。规模经济是由消费决定的,而不是生产决定的。数字商品的生产制作中的规模经济是有限的,但是其经销中的规模经济却相当显著。
传统上,内容的定价一直以给付媒介为基础――主要以方便程度来衡量,而不是以实际质量为基础,例如,书的价值主要取决于印刷质量与页数,但是好书与坏书的价格却常相差无几。数字商品的电子交易意味着非联系性,即内容的定价可以脱离媒介,允许在内容估价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偏差。这种非联系性也会引起一些问题,如管理变得更加复杂。
消费者的支付愿望通常受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或者不消费影响。与此相应,考虑到复制/分享与相关外在化的容易程度,对评估数字商品的价值不是一种适当的方法。另外,对消费者来说,在不了解内容的情况下,要确定购买某一种数字商品是否值得是很困难的。
再者,当数字商品的价值属高度时间密集型时,数字商品的定价问题常常引发估价的内在不稳定性这个根本问题。
数字商品定价方案的范围越来越广,越来越复杂。互联网为销售、共享与放弃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可能性。而且,既可以按照“数字商品的实际利用”向消费者收取费用,也可以按照固定方式收费。
五、数字商品的电子商务模式
数字商品的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有四种:网上订阅模式、付费浏览模式、广告支持模式和网上赠与模式。
1.网上订阅模式(Subscription-based Sales)。网上订阅模式指的是企业通过网页向消费者提供网上直接订阅、直接信息浏览的电子商务模式。网上订阅模式主要被商业在线机构用来销售报刊杂志、有线电视节目等,主要包括:
在线服务(Online Services)指在线经营通过每月向消费者收取固定费用,提供各种形式的在线信息服务。
在线出版(Online Publications)在线出版指的是出版商通过互联网络,向消费者提供除传统出版物之外的电子刊物。
在线娱乐(Online Entertainment)在线娱乐是软体产品和服务在线销售中引人注目的一个领域。
2.付费浏览模式(the Pay-pet-View Model)。付费浏览模式指的是企业通过网页安排向消费者提供计次收费网上信息浏览和信息下载的电子商务模式。
3.广告支持模式(Advertising-supported Model) 。广告支持模式是指在线服务商免费向消费者或用户提供信息在线服务,而营业活动全部用广告收入支持。这是目前最成功的电子商务模式之一。
4.网上赠与模式。网上赠与模式是一种非传统的商业运作模式,它指的是企业借助于国际互联网全球广泛性的优势,向互联网上的用户赠送软件产品,扩大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六、结论
在电子商务领域内存在许多根本不同的商品,有实物型的产品,也有数字型的产品,它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并通过不同的贸易模式交易本文对数字商品的定义、特性、定价及交易模式做了初步探讨,以便使数字商品成为贸易领域的后起之秀而引起人们的重视。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会带来新的贸易机会。随着网上信息、内容和知识数量的迅猛增长,如果没有效挖掘利用这些未开发的资源,则是一种巨大的经济浪费。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Stuart Barnes, Brian Hunt.赵科杰,陈龙译.电子商务与虚拟商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3]万菁菁.好看、好听、更好买――虚拟产品体验实现研究[J].电子商务2008,(1):36-39.
[4]张文杰.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篇5
1 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
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是企业能够立足于国际竞争的必要条件,是计算机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行业所带来的必然结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其融入机械制造技术中,对制造业来说要有一个新的理念,改变企业的思维模式,将传统的制造业带入一个全新时代。因此,企业应该充分了解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科学地应用先进机械制造技术。
1.1 先进机械制造技术是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
先进机械制造技术包括产品市场调研,新产品的研究和发明,产品的工艺设计,产品的生产准备工作,产品的加工制造以及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等,因此先进机械制造技术是将市场调研、产品生产和售后服务整个过程有机结合的整体。并且,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最为重要的是注重生产产品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因为应用先进机械制造技术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所以,重视先进机械制造技术产生的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科学地应用先进的生产机械技术,产生良好的实际效果,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效提升企业的综合能力,促进企业实现较快发展。由此可见,先进机械制造技术是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会广泛应用,充分发挥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作用。
1.2 先进机械制造技术是驾驭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
先进机械制造技术主要是将现代化技术有效结合起来,它的设计主要是将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以及科学的现代系统管理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研发成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
因此,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是机械制造企业不断吸收现代化高新技术,并且将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结合起来,从而使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成为成功驾驭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能够有效地控制生产过程的信息流、物质流以及能量流,成为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主要应用的现代化技术。
1.3 先进机械制造技术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
随着市场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抢夺市场、倾销资本和进行资本输出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金融、经济和科技等手段实现的。如今全球市场的形成日渐成熟,经济市场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出现是符合这种经济市场环境的。
因此,我国企业应用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不仅能够体现企业的机械制造技术水平,而且也表明了我国的机械制造水平。由此可见,我国企业应用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使其成为面向全球竞争的现代化技术,可以使我国的机械制造企业具备世界先进水平,从而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在全球经济市场中的竞争力。
1.4 先进机械制造技术是市场竞争三要素的统一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机械制造企业生产产品的技术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只要有新产品进入到经济市场,很快就会出现与此产品相同功能的产品在经济市场上流通,所以,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机械制造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率,增加产品的产量,才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机械制造企业也取得较快的发展,主要通过减少生产产品的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来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产品在经济市场上的占有率。
因此,我国机械制造企业通过应用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可以把以时间为核心的时间、成本和质量有效结合起来,实现三者的统一。由此可见,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先进机械制造技术是市场竞争三要素的统一。
1.5 先进机械制造技术是面向新时代的新技术
先进机械制造技术是在传统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化技术,不断发展而成的新的机械制造技术。先进机械制造技术不仅保留了传统机械制造技术好的方面,而且还吸收了现代化的高新技术,通过不断实验,逐渐应用于实践中,从而形成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
因此,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应用的先进机械制造技术是融合现代高新技术的新技术,是面向新时代的新技术。
1.6 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先进机械制造技术采用的是高效率、低耗能、优质、清洁以及灵活性较强的工艺,这些工艺都是优化过的先进工艺,不仅保留了传统机械制造技术的有效因素,并且能够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改造,同时又引用了高新技术成果,从而形成先进的工艺,充分体现了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先进性。
先进机械制造技术是满足具体制造业的发展需求,通过不断研发和实践,形成的先进、实用的机械制造技术,并且先进机械制造技术是非常重视这种技术的实际效果的,从而充分体现了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实用性。由此可见,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应用的先进机械制造技术能够突显这种新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1.7 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集成性和动态性
由于先进机械制造技术是将机械、电子、信息、材料以及管理技术有效结合起来的高新技术,是系统化的机械制造技术,因此,先进机械制造技术是由现代化高新技术集成的,充分体现了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集成性。
先进机械制造技术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有很多高新技术组成的技术群,并且这个技术群是动态技术,在不同的发展时间发展不同的技术特点,从而能够适应不同时期制造企业的发展要求,使企业能够在各种时期都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制造企业应用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生产产品,可以充分体现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动态特性。
2 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的带动作用是不能忽视的。从工业发展情况看,发达国家机械制造业在制造业所占的比例很大,因此很多机械制造企业为了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先后将一些高新技术应用到机械制造中,从而使得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理论不断成熟,研发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速度不断发展,逐渐应用到机械制造中,这也促进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从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情况看,我国机械制造企业所采用的制造技术相对落后,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机械制造企业相比,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全球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会很小,缺乏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不断研发和应用,使得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也应用了很多新工艺和高新技术,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理论不断得到丰富,从而使其在机械制造业中得到推广和普及,对于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1 现代设计技术的应用
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已经应用了现代设计技术,并且机械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与现代设计技术是密不可分的。企业为了提高机械产品的生产质量和效率,提高机械制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都会把绿色环保设计、并行工程设计、可靠性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模糊设计以及虚拟设计等现代设计技术应用到机械制造过程中。例如,机械制造企业在产品的规划、制造与检验、营销与维护以及报废与回收等环节中都融入了现代设计的相关理念和方法,并且将现代设计技术和传统机械产品的设计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仅仅从传统设计角度看,传统设计通常是凭借以往的设计经验和基本的设计常识,应用较为落后和陈旧的工具实行的,导致设计水平较低。
但是,可以充分利用传统设计技术的优点,能够更好地研发出新的设计技术。然而,现代设计技术相对于传统设计技术要非常先进,并且现代设计技术作为新的设计技术,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多种先进技术作为手段,不断优化和精确设计过程和设计结果。所以,将现代设计技术与传统设计技术进行有效结合,使现代设计技术融入到机械制造产品设计中,有助于企业设计高质量的产品。
2.2 产品制造中应用新工艺和新技术
机械制造工艺作为机械制造整个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将初始原材料和一些半成品加工成产品。随着先进机械制造技术应用于整个产品生产的过程中,满足了企业制造的需求。机械制造企业在毛坯制造过程中,合理应用钢液精炼、保护成套、高效金属铸造工艺以及激光焊接与切割等高新技术。机械制造企业在机械加工方面也应用了现代化高新技术,例如机械制造企业应用了精密加工技术,甚至应用了超精密加工技术,高速切削技术、高速磨削技术、切削难加工材料技术以及加工复杂型面等高新技术。在热处理方面机械制造企业还应用了可控气氛的热处理方法、真空热处理方法以及激光表面合金化等高新技术。机械制造企业在自动化生产方面也应用了一些高新技术,例如机床数控技术、集成制造技术、传感技术、机械制造机器人、自动检测技术以及信号识别技术等。总而言之,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广泛应用各种新工艺和新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从而提高机械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 网络通讯技术和虚拟技术的应用
随着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通讯技术迅速发展,在社会中得到广泛普及,机械制造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也应用了网络通讯技术,这能够使企业在设计产品、选择优质的物料、制造零部件、开拓市场和销售产品的过程中更加灵活,使企业在贸易活动中能够进行异地交易和跨国交易。与此同时,合理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加速网络技术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加强与著名企业进行产品研发合作,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使我国机械制造企业朝着既合作又竞争的方向发展,有效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随着高新技术在我国机械制造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使得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随着虚拟技术的出现,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应用了虚拟技术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模拟和检验。企业通过应用虚拟技术可以检验产品的可加工性和加工工艺的合理性,能够优化产品的制造工艺。通过模拟产品生产过程,组织管理过程、车间调度情况和产品供应情况等,从而保证产品制造的成功性。因此,企业应用虚拟技术对于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3 结论
本文通过对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及应用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深刻认识到我国机械制造企业通过应用先进机械制造技术对于提高机械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特点的分析,认识到先进机械制造技术是面向工业应用、面对全球竞争、面向新时代的技术,是能够驾驭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能够实现市场竞争三要素的统一,展现了鲜明的先进性、实用性、集成性和动态性的特点;通过对先进机械制造技术应用的研究,充分了解到企业应用一些现代化新工艺和新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质量、生产效率,从而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胡燕海,叶飞帆.国外实施先进制造技术的成效问题与对策[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7(1).
[2]马晓春.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J].森林工程,2002(3).
[3]王世敬,温筠.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石油机械,2002(11).
[4]李更新.现代机械制造技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5]齐宏.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6]沈旭东.先进制造技术对我国制造业提出新要求[J].中国科技成果,2006(11).
篇6
关键词:数字化;展示设计;研究;概念;发展
1 数字化展示设计概述与特征
1.1 数字化展示设计概述
展示设计的起源,要上溯到原始社会的宗教祭祀活动,人们因信仰所建立的祭坛,庙宇以及雕刻的图腾等都算是展示设计的鼻祖。而奴隶社会出现的以物易物的集市,可以算作最初的大型展览会萌芽。到了封建时期,市场上开始出现店面,货物在店内简易铺摆,私人收藏字画开始出现,这是展示设计自然发展得初期,虽然不成气候却逐渐引起人们得重视。
资本主义社会开始,橱窗广告代替了清一色得门面牌匾,也出现了专门用于展示设计得展览馆,照明与道具开始合理运用,随着时代前进,有了展示设计师这个行业,各地展览会频繁举行,这是展示大发展和趋向成熟得时期。同时代后期,展示设 计做为一门专业学科,已被公众承认,而不少国家得艺术学科开设此专业[1]。
80,90年代,科技飞跃发展,人民精神生活不再满足于传统展示理念,展示设计进入一个崭新得阶段,出现个性化的发展趋势。随着设计软件的出现与发展,展示数字化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数码新媒体,虚拟现实技术相继出现在大型博览会以其独特的展示理念和艺术魅力给参观者留下强烈的震撼。同一时期,世界第一个以“互动 ”(Interactive Art)为主题的博物馆“ZKM”成立于德国西南部卡斯鲁尔废置的兵工厂旧址,完美落幕。到21世纪,集成数字化和网络智能化成为展示设计发展的大趋势。顶尖的科技完美融合于展示设计中,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感官世界和精神生活。随着CAD,多媒体, 交互设计和虚拟现实技术的日趋成熟,数字化技术应用迅速发展,炉火纯青,设计师 的巨大潜能被发挥的淋漓尽致,充分结合市场需求,尖端科技以及艺术美感,实现了标新立异的设计创新,创造了展示设计中一座又一座的里程碑,当代展示设计正愉悦着时代的味蕾。
由于数字化展示设计刚刚起步,概念理论探讨也刚开始,不同设计师的说法不一,暂时并没有一个准确定义。初步可以总结为数字化展示设计是设计师以展示设计知识体系为主体,以数字化理论为指导,利用信息时代的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辅 助工具,在展示设计领域,从事各种展示活动,实现展示目的[3]。
数字化展示设计分类仅研究范畴而言,分为实体展示数字化和虚拟展示数字化。实体展示数字化顾名思义,是指有固定空间,人员和一定数量的展品,并对外开展展示行为的工作。这类展示就是公众熟识的传统意义的展示行为演变而成,即利用计算机通讯等技术,收集,整理,保存,加工各类展品信息,包括展示空间本身各方面的计算机技术的合理运用。包括计算机程控技术,数码视频播放多媒体等。但实体展示数字化毕竟受限于环境与配备,因此催生出了虚拟三维立体展示[4]。
虚拟展示数字化是数字化展示设计的另一个方面,它是完全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科 技而存在的展示行为,可细分为实体展示在网络上的代言人,也称为“离岸展示”, 和完全虚拟展示,即不依靠任何实体产品进行的展示。
根据人类活动分类,数字化展示设计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博物馆数字化展示
展览会
博览会数字化展示
橱窗数字化展示购物环境数字化展示
节庆礼仪数字化展示 旅游景点数字化展示
对于数字化展示设计这一门新领域学科的教育,应用计算机,工程技术的知识与技能来整合信息,并以美学为核心课程的“肢体语言”并将实际设计与正在不断发展的社会和认知科学领域的研究相结合并在哲学化的探索研究中,使得展示环境更合理化,科技化,智能化[5]。
1.2 数字化展示设计特征
纵观工业、科技和经济的世界发展史,设计艺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媒介作用。展示设计史同时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步伐而不断改革升级。整个设计的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跨越:展示设计已经从传统单一展示发展成为以人为本,糅合现代尖端科技与艺术思维为一体的综合性设计。所以分析和研究展示设计在数字时代各方面的特征是十分必要的。
数字化展示设计是设计者透过对所展示信息的收集整理,综合编排再造,藉用计算机操作完成。它的本质特征有两个方面:信息准确性和语言变化性[6]。数字化展示设计较传统设计而言,信息准确性得到全面的大幅度的升高,借由计算机操作,其错误修正能力也大大的加强。特别是展览规模的扩大,展中信息本身出错率减小,中途信息传递错误也随着减小,信息更迭更加方面及时。信息科技和三维多媒体的发展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不受物质和时间空间约束的虚拟世界,设计师可以创造一切想要的可能性,创造出信息载体,带展览者穿越现在,过去和未来数字时代的繁荣给展示设计带来很大的变化:无论设计理念,空间,调研,构思,表现都呈现出了新特点和优势。
设计理念是设计的核心和方向,是一个设计的灵魂。数字化展示设计从传统展示中注重真实场景的表现性向注重虚拟场景表现变化,从静态展示向动态展示变化。数字技术在展示中的合理应用将设计对象极致表达,以三维的形式将展出对象的每一层面、每一细节表现出来,劳且能建立一个行走路径将诸多空间串联起来,以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参观者。
设计空间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设计师设计某一项目时,其各所在地形成的空间跨度,是一个弹性空间,大小随着时机而变化。传统展示中设计空间相对较小,主要是产品所在地域,但网络技术数字化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空间限制,出现了远程操控 设计。即设计师可以利用网络和其它国家的设计师共同交流设计,设计空间不再单一局限,而是全球化。
全面的市场调查是每一个设计项目展开前必行的一个环节,而设计调研就是对展示主题相关的设计要素尽兴调查分析研究,这是展示成功的基本前提,是展示设计程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7]。信息收集越全面,越详细,越准确,则以后的设计就越顺 利。传统展示设计中信息收集与处理全部人工进行,结果便会出现主关性,片面性和 延迟性。而信息处理数字化的到来,这一过程有了极大的优化。特别是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方面,极大的减少了人工,缩减了成本,却加大了效率和准确率。
设计构思是设计师用设计草图把脑海里的设计灵感记录下来的过程。传统设计中都是设计师用笔来捕捉,然后对工作人员讲解,可存储性小,画面效果不强烈。现在由于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草图也可以用绘图板来记录并且归档永久储存方便查看,这种设备不但可以把设计师的创意迅速有质感的记录下来,还可以方便讲解,更加具有可观性,同时也激发了设计师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设计表现就是通过一定的媒介把最终的思维设计方案可视化具体化的表达出来。 目的是为了让主办方进一步理解设计意图,以及做为工人施工时得施工依据。传统设计里面只能徒手绘制,因此整个设计表现极其繁琐还修改不便。如今计算机得投入使用使得多种绘图软件相继问世,设计表现三维立体,呈现出完整直观,修改方便的多 重优点。
数字化展示设计最大的特点是“模拟仿真”,可以使得参展人置身其中有身临其 境得感觉,感官嗅觉都可以模拟释放。所有模拟来源都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通过计算机过滤净化打到人体舒适度。让你感受到艺术独特魅力的同时感叹科技发展的鬼斧神工。
2 实例分析——2010上海世博会
沿综合性的世界博览会的出现,使得展示活动更多地与世界各国和地区文化、经济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原先以促进经济和贸易为宗旨的世界性博览会, 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以进行国际文化交流,展示技术进步,促进共同繁荣为宗旨的国际性大型国际展示盛会[8]。
世博会给予世界人民了解这个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 绝好机会。它是对当代文明的记录,是对未来发展的 展望,借助它海纳百川的载体,新科技、新产品、新 理念、新文化在世界各国之间得以广泛交流。
2010年上海世博会完美结束,这不仅仅是经济的盛会,更是科技的盛会,思维的盛会。如果说材料、能源等还要依赖于科技的发展来实现的话, 那么创意则是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先行于技术的。当创意完美糅合科技,展览便不再是展览,是视觉盛宴,感官饕餮。通过领先的科技和创新理念向参观者传播的精神感受和未来可能,正是展示设计的功用。
城市地球馆通过一系列具体生动的展示,让参观者进行反思,意识到城市既是污染的制造者,也是解决者。其中 “蓝色星球”展区有一座12米高的“意识之桥”。参观者站在桥上向下俯瞰,可以看到一个直径32米的“地球”,按照 地球自转方向徐徐转动,让游客们感受到在太空上看地球的乐趣。“蓝色星球”表面采用大型多媒体的无缝拼接投影技术,模拟出鸟瞰地球的场景,以金木水火土喻意的影像交替 出现,揭示地球的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等现象。
加拿大馆内处处充满了人与自然的美妙互动。比如展厅的一侧,有一座虚拟的尼加 拉瓜瀑布。逼真的“瀑布”使参观者忍不住伸手抚摸感受,而当人们触到它时,“水花”四溅,随着 同时触摸的人数增多,呈现出无法预计的不同形态。这壮丽的景象便是设计者用计算机虚拟出来的自然风光。增强了人们与展示本身的互动,设计师旨在人与自然进行的互动,以倾告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小的举动,都可能对自然产生影响。此外,展馆内的一块巨 大3D屏幕前,数部固定自行车等待着观众踩动。当有人骑车时,屏幕就会出现加拿大的美丽风光和人文景观。通过三维时空变幻时间空间。
外墙会“随风发光”的瑞士馆,被一层神奇的红色“幕 帷”包裹,成为世博会上的一大亮点。这层幕帷主要由大豆纤 维制成,既能发电,又能在两周内自然降解。帷幕上不规则 地分布着11000块发光元件,这些元件由包含太阳能电池的环 保生物树脂制成,每一部分都能独立产生和存储能量,并以 L E D灯的形式被利用。从外观上看,展馆本身与周围的能量 发生了如阳光和闪光灯般的感应,不需要1度电,就能使整个 外墙红色帷幕呈现一种动态闪光的视觉效果。在夜间,或是参 观者使用闪光灯时,帷幕同样会闪烁发光, 好似与参观者的神奇互动[9]。
如果说北京奥运会做到了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那么,时间周期更长、参与人数更多、互动程度更强的上海世博会将会“有过之而无不及”,把一个快速成长的中国 通过数字化展示设计更加全面地推到世界的面前。这里立着一座座日新月异的中国城市,有着我国先进科技的证明,有着我国设计师的心血,有着身临其境的真实。尽管争议颇多,但对于展示设计者来说,世博会无疑是一个催动,一个对科技对艺术对数字化这种新兴表现手法的催动。
3 结语
展示设计发展到今天,概念和科技都已日趋成熟,而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展示设计需要向计算机媒体化也就是数字化发展。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升级催动了数字化设计的发展步伐。但由于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数字化展示必须向更高的技术创新和稳准狠的效率层面去开发设计使用,做到最终展示的多样化,时间空间转换的更加紧密,从而使得参展者有在更深层的精神享受与视觉冲击同时也能通过展示环境与展品有互动交流。
参考文献
[1]夏燕靖编著.《中国艺术设计史》.辽宁美术出版枉.2001.6
[2]田自秉编著.《中国工业美术史》.知识出版社.1994.9
[3]韩斌编著。 《展示设计学》.黑龙涯美术出版祛. 1996.8
[4]任促泉编著.《现代商业展示设计》.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
[5]龙晓苑编著.《数字化艺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5
[6]丁阍成、王义豹等编著. 《数字化艺术论坛》.浙江人民美 术出版社.2002.1
[7]金辉. 《会展概论》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8
篇7
主体假设。我国《会计准则》第四条:“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它规定了会计对象和报表的空间范围,要求会计各要素在主体与主体之间、主体与业主之间区分。
会计主体假设起源于经营主体的概念,其形成与经济组织的独立有直接联系。在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出现了大量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组织-独资或合伙企业,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康美达合营公司,15世纪英国从事海外贸易的冒险性公司都是合伙组织,它们客观上要求会计将企业视为独立于业主之外的经济实体,将业主个人的经济活动与企业分开。因为在上,独资和合伙企业不独立法人,它们的资产和负债仍被视为业主或合伙人的财产和债务,业主、合伙人对此承担无限责任。所以,会计上必须假设企业是一个独立的实体,会计关注的中心是企业而不是业主、合伙人。
持续经营假设。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五条:“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经营活动为前提”。即假定每一个企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因而它所拥有的资产将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耗用或出售,它所承担的债务,也将在同样的过程中被偿还。若企业不能持续经营,就需放弃这一假设,在清算假设下形成破产或重组的会计程序。
持续经营假设产生股份公司的创建。17世纪英国的海外贸易逐渐发展成为连续不断的过程,需要永久性资本,把企业视为持续经营。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起初每次航行都作为一次独立的冒险活动,发行有限期的股票,结束后进行清算。但是船舶、贸易站和其它长期资产从一次冒险活动结转到下一次非常麻烦。1613年东印度公司开始出售为期四年的认股单,并逐步发展为拥有永久性资本的持续经营公司。可以说,股份公司的出现使持续经营观念具有法律效力。18世纪产业革命的生产使这一观念得到发展,到19世纪被制造商们广泛采用后,持续性就以的形式出现了,成为构建会计的一大假设。
会计分期假设。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六条:“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帐目和编制会计报表”。这一假设规定了会计对象的时间界限,将企业连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分割为若干较短时期,以及时提供会计信息,是正确收入、费用和损益的前提。
会计分期假设是由持续经营假设产生的。15世纪商业是一系列不相关的冒险活动,会计报表只在一个主要项目结束后才加以编制,一般不需要会计报告期间,当企业的生命经过多次冒险活动而连续存在下来时,到清算期再编制报表就不实际了。特别是18世纪产业革命带来的会计信息及时性要求,企业出现了趋势:在较短的间隔期内编制报表,最后形成了一种编制年度报表的基础。18世纪70年代就开始采用在每年业务经营的淡期结束的会计年度。因此说,公司的持续经营导致了会计报告的定期性。
货币计量假设。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七条:“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帐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帐本位币,但编制的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这一假设规定了会计的计量手段,指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成果可以通过货币反映。它暗含了两层意思,即币种的唯一性和币值的不变性。
尽管会计产生于货币之前,但自货币出现之后,它就成为会计记录资产和债务的计量工具。古代会计只反映商品的变动,公元前630年,希腊人发明了铸币,开始采用货币作为通用的计算单位,但以实物数量反映实物资产,以货币单位反映货币财产,而且不同城市的货币混记在同一会计帐簿中。11~14世纪随着西欧经济的发展、贸易量的不断增加,商业交易开始按货币单位来记帐,并延续到今天。
二、
假设的设立是为了引申出相应的会计原则,如:
持续经营假设可说是最重要的假设,它是资产计价的最重要基准,衍生了成本、折旧、资本保持等会计原则。它使会计的重心转向了未来,资产计价应依据公司的长期收益能力,除非资产价值的变化对持续经营价值产生影响,否则就没有必要对资产进行再估价。加上币值稳定假设,历史成本就成为资产价值的一种重要形式;固定资产的购置是为了长期使用,应采用折旧的形式,按使用期限将固定资产的价值分期转为费用;由于股份公司必须保持资本完整,才能确保经营的连续性,而为保全资本,只能从累计利润支付股利,又导致了精确区分资产和费用的必要。
会计分期假设首先为持续经营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其次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会计信息是否可比、会计是否一致等。会计分期以定期收益,使成本需要与收入配比;又由于企业在某一较短时期,各项资产和权益的变动与现金的收入和支出是不相吻合的,导致了两种不同的会计处理基础,即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而企业在持续经营假设下,需要采取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考虑应计和递延费用,以精确计量利润。
三、不足
上述四项会计假设的观念早在19世纪就已经形成,而的变化又不断丰富了它们的内涵,或者证明了它们的局限性。并且有的假设其局限性是自身造成的,如会计分期假设,因为会计期是人为划分的,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使会计信息有明显的估计性和不确定性。
会计主体假设一般指企业本身,随着集团公司的出现,母公司和子公司各为独立法人,为了合并编制财务报表反映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会计主体假设发展为合并个体,再扩展又可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政府的国民帐户核算体系。而今信息造就的网上公司更突破了会计主体原有的空间范围,因为网上公司属于虚拟公司,并以人力资源和知识产权为其主要资产,会计主体假设由此扩展为企业实主体和虚主体,并引出虚主体如何建立会计程序,提供会计信息的新课题。
现行的持续经营假设其运用一直是不充分的。20世纪初,迪克西就指出资产按持续经营假设估价时,对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不严加区分会引起原则性错误,流动资产应按可变现净值计价;后来,哈特菲尔德也对持续经营进行了全面剖析,得出:如果持续经营是资产估价的关键,由于固定资产不是为销售而购进,其售价是不相关的,可以按历史成本计价;存货的存在是为了销售,则应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其售价;1981年佩顿更发展了持续经营的含义,主张按资产的市价而不是成本记录。总之,上的持续经营假设仅仅排斥了清算价格,要求按使用目的对资产计价,即对固定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对流动资产按变现净值计价。而现行的持续经营假设强调对所有的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这种观念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国家通货膨胀已很明显,稳健主义阻止了对流动资产按变现净值计价的做法,那时开始占支配地位的收益实现原则又为历史成本提供了理论依据:任何较高的计价会产生未实现的收益。最后,政府的所得税法等强化了保守的资产计价观点,使得持续经营假设被不完整地运用于会计实务中。
而过去被持续经营排斥的清算前提,在今天则被频频运用。一浪又一浪地公司合并、重组,使任何环境下的企业必须具有资产迅速变现的能力,才能迅速改变其产品和业务经营,不仅流动资产应按变现价值反映,固定资产变现价值也决非不相关的。尤其是20世纪后期以来,全球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商务产生了网上虚拟公司,由于知识以思维的速度更新、扩散,网上公司的经营活动面临着空前的风险,并呈现短暂性,而不是永久经营。因此,以持续经营为假设的传统会计的主流地位渐渐受到了以非持续经营为假设的清算会计的挑战。
货币计量假设引起的争议最大。首先,以货币计量不能表现诸如员工素质、产品质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等信息,使信息局限于货币性和定量性的。而在当今知识里,知识和企业员工越来越成为公司最重要的资产,因此早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了人力资源会计,不过必须指出的是,虽然人力资源会计将会计信息扩大到定性的信息,但它是以人力资产的成本可以和实物资产一样用货币计量为假设的。事实上,货币的出现强化了货币计量这一假设,会计信息本质就是数字化的货币性信息;其次,由于20世纪初通货膨胀的出现,特别是二战后,持续的通货膨胀遍及全球,动摇了作为成本前提的“币值稳定”假设。因为会计报表上以现时价格计量收入,却以历史成本计量费用,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则不能正确地计量收益,由此产生了物价变动会计和现时成本会计。它们与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之争在于币值变动引起资产价值的变动是否会产生收益,历史成本会计的维护者如利特尔顿认为物价变动自身是不能产生收益的。而且近十年来,西方国家的物价上涨指数普遍回落到50%以下,已可不必考虑通货膨胀的,同时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各国放松了对利率、汇率的管制后,面对随时变动的货币市场,企业采用衍生工具,如远期、期货、期权等回避货币变动的风险,这使币值稳定的假设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四、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会计假设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它们本身是会计人员在有限的事实和观察的基础上作出的判断,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假设也需要不断修正。在通货膨胀时代,对币值稳定假设的否定产生了物价变动会计或现时成本会计;在信息时代,会计主体假设的外延被扩展。持续经营假设不再适用所有企业,对清算会计的运用渐增。当货币计量假设不足以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人力资源会计应运而生。衍生金融工具显示人们为保持币值稳定而作出的努力。
:
篇8
国际投资学是国际经济学和投资学的交叉学科,伴随着国际投资理论与各国国际投资实践的不断深入而发展和完善,国际投资学已具有了专业特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逐步成为类似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学那样的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
拥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商务等专业的院校,诸如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厦门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以及一些商学院等高等学校,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先后开设了国际投资学这门新兴课程。但是,由于其发展历史比较短,国际投资学的内容与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成熟和完善。
二、国际贸易专业国际投资学课程设置的现状
目前,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院校包括财经类、综合类乃至有些工科院校等多所大学在内。培养目的基本上是有较高的国际贸易理论水平和实务知识,能从事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方面的实际工作和科研教学的专门人才。
典型的如对外经贸大学,其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目标描述为:“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经营技能的专业人才,培养学生从事国际贸易及国际化经营管理活动、相关政策研宄所需的基本技能。”为此,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跨国公司、电子商务、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营销学、国际商法、西方经济学原理、国际投资学、计量经济学等。
再比如上海财经大学,其国际贸易专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该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深厚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研宄能力,熟练应用外语,从事国际贸易理论研宄和进出口业务管理及开展国际商务活动的专门人才。国际贸易专业所学课程主要有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结算、国际保险、国际经济学、世界经济、世界贸易组织、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等专业课程。其他一些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也大致相同。
可以看出,这些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的主要课程必定会设置国际投资学。同时另一问题却出现了,即一般的国际贸易专业中也会设置跨国公司这门课程。一般情况下,国内对国际投资学的教材安排都以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两部分,其中以国际直接投资为主,而国际直接投资的内容则是以跨国公司为主要探讨对象,显然,同时开设国际投资学与跨国公司在教学中会出现重复讲授。如何一方面达到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两门课程间的内容冲突,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三、国际贸易专业国际投资学课程设置及课程建设的方法探讨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就国际投资学目前的课程特点以及与跨国公司课程之间的冲突,可考虑以下解决方法:
1.明确国际贸易专业国际投资学的课程内容
国际投资学是一门兼顾理论与实务的应用经济学课程,授课的主要目标应该是激发学生对国际投资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全面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具备实践操作的能力。目前中国的国际投资学课程内容来自于西方的国际投资学,但实际上,西方国际投资理论目前仍有众多流派,时至今日尚未建立起完整的西方国际投资学学科体系。长期以来,国际投资学的有关内容包括在相关的学科之中,宏观部分的内容可以在国际经济学、世界经济、国际金融等学科中见到,微观部分的内容可以在国际商务、国际企业管理等学科中有所反映。在我国,国际投资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地位的确立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国内一些财经院校相继开设了《国际投资学》课程,后来陆续出版了以“国际投资学”命名的教材。最初的教材内容主要是介绍与借鉴西方经济学中有关国际投资的理论,以后逐渐将国际投资理论与我国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实践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的国际投资战略方法。
针对以上情况,对于国际贸易专业,为避免与跨国公司课程的冲突,在教学实践中,国际投资学的主要内容宜选择以间接投资为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国际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包括国际投资的概念、方式和作用,国际投资现状和发展,当代国际投资间接理论中具有较有影响力的各种流派;
(2)国际投资实务,主要介绍国际投票投资、国际债券投资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国际投资的概念及其具体形式,以及作为国际投资载体的跨国银行、跨国投资银行的运行机制;
(3)新兴的国际投资方式;
(4)各国国际投资实践,实证考察和研宄中国和其他国家参与国际间接投资活动的背景、形式、条件。
2.强调国际贸易专业国际投资学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由于国际贸易专业国际投资学教学内容上的选择,使得国际投资必须在教学方式上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外,还应注重案例教学和模拟实验教学相结合。
(1)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我国高校国际投资学传统教学方式一直是通过传授理论知识来讲授,9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注重运用案例。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将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典型案例提供给学生,以供其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释现实问题,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且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通过案例教学将知识的传授与知识的分析运用有机结合起来,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国际贸易专业国际投资学的特点,在实际运用案例教学中,一要解决信息来源问题,国际投资与国际经济的其他活动方式一样瞬息万变,如在教学中使用《华尔街日报》《路透社商务资讯》《华南早报》和《世界投资报告》等报纸,以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作为教师作为课堂主要补充参考资料,使用这些资料来源的“即时”数据等活生生的案例,就会使课程更加紧密地联系企业参与国际投资活动的实际,提高课程的实用性;二要注意案例信息要紧扣教学大纲及国际贸易专业的方向,使案例和信息有较强的真实性、针对性和典型性,使案例既可以作为讲课用,又可以作为提问题用,也可以作为讨论用,还可以作为考试用。
(2)模拟实验教学的运用。实验教学在国际投资的教学中同样尤其重要,模拟实验教学可以利用实验室教学,模拟证券投资实战环境,采用实证分析教学,将国际证券投资分析理论与证券市场的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风险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具体操作上利用证券行情接收系统适时接收沪、深证券交易所行情,演示大盘和个股行情走势,利用证券实时分析系统演示主要技术指标,结合典型图形讲解技术指标的运用,利用虚拟资金和虚拟撮合实现从交易、结算、风险管理全过程的操作模拟股票交易系统。
3.强调国际贸易专业国际投资学教学手段上的多样化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采取多种授课手段,特别是多媒体课件以及网络辅助课程的配套运用。
(1)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对国际投资课程设计多媒体课件,应本着设计的实用性、讲解的生动性、学习的高效性和互动性的原则,同时,由于该课程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选修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有所侧重,因此,既要兼顾作为国际贸易专业大四学生已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实际,又要体现国际投资的实用性和前沿性。
多媒体课件中,加入学科发展前沿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加入最新的国际投资的案例分析,以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的优化。教师在对所收集资料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除了使用文字说明外,还可以将理论知识用各种表格、图形和动画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基于课程还涉及很多实务类内容,通过一些反映国际投资领域重大事件的视频新闻短片和照片,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在讲解国际证券投资内容时,播放介绍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短片,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证券交易所现场,亲身感受到国际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
(2)网络辅助课程的运用。网络辅助课程是借助网络平台辅助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网络课程。通过该类课程的建设,可以实现教学资源和作业批改、辅导答疑、师生交流等主要教学活动网上运行。它利用校园网,使学生在课堂之外,还可以继续学习和深入交流,是作为课堂的延伸,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
篇9
关键词:高校 创新教育 创业教育 培养模式
一、研究背景
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在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对于高层次、高水平、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给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2011年,为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和实训,提高创业能力,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高校广泛开展创业教育,积极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完善创业教育体系,落实和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改善就业环境,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创业。教育部在2012年颁布的“创业基础”教学大纲中,将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作为面向全体高校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党的十报告提出了“鼓励青年创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等一系列新要求、新任务,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为响应国家对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号召,高校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以高校财经类专业为研究对象,以创新创业的角度为切入点研究其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设置、校园文化氛围以及创新创业实践等方面进行调查总结归纳出其中蕴含的经验及启示。
二、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
(一)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有着广义概念与狭义概念之分,广义的创新教育是指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的要求,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价值取向的素质教育。狭义的创新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人格以及创造能力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实践活动。
阎立钦(2003)指出创新教育不仅是教育方法的改革或教育内容的增减,也是教育功能上的重新定位。以研究和解决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问题为核心,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个性的发展;鲁保富(2008)则认为,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必须先转变观念,当前高等学校应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朱永新(2014)提出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在于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只有接受创新的教育,进行创新的学习,才能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个人素质和人格,使学生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敏捷地接受新知识,创造世界,创造新生活。
(二)创业教育
广义的创业教育是指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新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狭义的创业教育则与职业规划和自主创业相关,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创办新企业的能力,侧重培养创业人才。
王永友(2004)认为,我国发展创业实践教育的目标体系包括培养创业精神、丰富创业知识、健全创业心理最终提高创业能力。杨爱杰(2008)提出创业教育就是指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素质和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以及教会学生适应社会生存、提高能力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唐嘉芳(2011)则认为,创业教育本质上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即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存、自主择业、自谋职业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对众多学者的观点进行总结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创新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通过检验大学生未来的创业实践来验证高校创新教育的成效;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的载体,创业的成败由创新教育的根基扎实程度决定。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不仅目标同向、内容同质、功能同效,而且在内涵上相互包容、相互渗透,二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是密不可分的辩证统一体。众多学者均肯定了创新教育以及创业教育对于时展的重要性,并指出要实施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高等学校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高校要以改革创新创业人才模式为重点,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的质量。而深化改革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开创性个性,塑造学生的创新创业人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现阶段全面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
三、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借鉴
(一)浙江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浙江大学多年来坚持“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新理念,以培养“时代高才”为人才培养目标,以教育模式创新、文化熏陶、平台搭建和制度保障为主要措施,将创新创业全方位融入到高校人才培养中。
1.构建全链条、立体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早在2006年,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成功申报了教育部专业人才教改项目,即“浙江大学多渠道、阶梯式、复合型高层次管理学类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成功探索和实践了“创业精英管理班”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浙江大学开设了创业教育、创业与创新基础、技术创新创业等课程30余门,并开设了“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ITP)”辅修专业。为构建创业教育实践体系,举办多个创业竞赛活动,如“蒲公英”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友创业大赛、“新尚杯”全国高校大学生创业邀请赛等。
2.营造鲜明的、引导性的创新创业文化。浙江大学以社团活动作为载体,来激发学生的创业梦想。现已成立30多个创新创业社团,全年举办400余场“创业者导航”“创业点子秀”“创业沙龙”等活动。通过邀请知名企业家、投资人、行业专家等担任创业导师实施“大学生创业导师计划”,以创业家创业论坛、创业总裁说、企业家结对等方式,来培育学生的企业家精神。
3.搭建多元化、支撑性的创新创业实战平台。通过成立义乌创业育成中心、浙江大学科技创业实验园以及紫金港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为主要目标,实现师生高科技科研成果的转化。为发展小微企业创业孵化育成平台,打造大学生创业小镇。
(二)湖南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湖南大学坚持以改革带动创新的宗旨,以“虚拟创业学院”为主要平台,深入推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构建了涵盖课程、虚拟创业学院、导师队伍、学分学制、实践训练、文化氛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养成良好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高实际就业质量,特别修订了本科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一是建设创新创业教育通识必修课,加强创业教育内容,重点拓展和建设“心理素质与生涯”发展课程。二是增开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程,全校学生均需在本校通识选修课体系中的“创新创业”领域修读2学分。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以“湖南大学虚拟创业学院”为主要依托,开设“创业基础”等系列课程,并通过引进全国创新创业领域的优秀慕课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创新创业课程。
2.建设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为提供学生更多优质的创新创业资源,湖南大学特聘请知名教授负责论坛活动的统筹与策划。同时,邀请校内外创新创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创新创业讲座,学生可通过参与讲座获取相应的学分。为建设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湖南大学定期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展”,以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
3.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湖南大学设立了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学分”,根据实践成效直接认定学分,以课外实践活动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对于在学科竞赛、发明创造(专利申请)、创新作品(创新、创新设计运用等)、创业实践(开设公司或在学校创新创业基地开展虚拟创业项目)等创新创业课外实践领域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课外实践”创新创业学分。为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创业学生可以在学校允许的年限内延长学习时间或者休学创业。
(三)西南财经政法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西南财经政法大学多年来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指导、设立创新创业基金、培育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创新创业成果,着手课程体系的建设、学生的实习实践、以及政策的保障和支撑,构建三位一体的信息服务平台、政策咨询平台、培训交流平台和实践活动平台,积极升级文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1.完善创业课程,着力创新创业培训。西南财经政法大学引入KAB创业基础、SYB、IYB、NFET公益创业培训等创业教育课程,引进企业高管及实务界精英开设实务课程,联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目前已有招商银行开展的“最新实务课程”、国信证券开展的“最新资本市场与证券业务”等课程。
2.升级创业文化。学校以“玩中创”为创新创业理念,打造了“西财玩创”系列活动,包含“西财玩创汇”(项目路演),“西财玩创营”(创业训练营)、“西财玩创趴”(创业沙龙)和“西财玩创派”(创业故事汇)四个子活动,以升级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同时学校注重专业竞赛,积极组织模拟炒股大赛、模拟招聘大赛、SPSS大赛等实践性大赛,以及会计软件应用比赛、ERP沙盘比赛、挑战杯等全国性竞赛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专业技能。学校设立了多种创业类社团,如金融投资协会、金融分析协会、创业社团、谈判协会等,有效开展了各类创新创业活动。
3.注重创业体验,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学校先后建立了学生自主募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学生实验超市和广告实验公司。实验超市和实验广告公司通过董事会拆分以及拆小股本金等方式,以吸引更多学生参与运营管理。“全真创业”通过股权交易、营销文案设计、文化形象设计、见习等途径,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感受创业的机会,也为学生勤工俭学提供了岗位。
(四)江西财经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江西财经大学以创业带动就业另辟蹊径,为引导学生就业提出创新观念,为推动学生就业组织模拟实践,为带动就业开展实习营销。
1.设置创新创业课程。会计学院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国家政策,在教学目标中增加了“培养创新意识”,以培养具有“会计特质创业型人才”为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案中增加了创业课程和创业实践。并开设了创业学概论、创业管理、创业学、创业心理学等创业相关课程,同时结合学院特点开设了创业财务管理、公司理财学、税收筹划等实践类课程,以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创业理财能力和风险意识。
2.开设创新创业实验班。创新创业实验班的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包含专业必修课程、管理类选修课程、经济类选修课程)、创新创业课程以及实践教育课程五大模块组成。其中,创新创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技术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教育课程则通过拓展训练、创业模拟、岗位实习、创业实践、创业下领域等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3.开展模拟实践以及创业大赛。“模拟财务公司”等一系列第二课堂活动是其开展创业技能月的一大亮点。学生充当“模拟公司”的管理者,在“模拟公司”中学以致用,为提高学生成功创业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会计学院每年均会举办一次“金点子”创业大赛,以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活力,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自身职业能力。
篇10
关键词:中职学校;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前言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虽然当前国内中职类学校的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实践中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比较弱。较之于普通学校的学生而言,中职学校的学生在知识学习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比如,学习基础比较差,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比较弱,对于一些有难度的课程教学内容,难以准确地理解和认知,长期以往,必然产生厌学情绪。
其次,缺乏教学实践。调查显示,当前中职学校的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活动,仍然集中在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阶段,主要是对概念性的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因缺乏实践而难以真正的掌握这些内容。简单地说就是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相互脱节,枯燥乏味的抽象理论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最后,教学方式方法比较陈旧,教学效果不明显。实践中可以看到,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会计专业术语比较多,而且也比较抽象,学生掌握难度非常的大。比如,会计主体、复式记账、会计要素和权责发生制等专业术语,掌握起来难度比较大。而实践中依然还沿袭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这对于初次接触专业课、专业概念的学生来说,感到非常的抽象和难懂,因此教学活动难见成效。
基于以上对当前中职学校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分析,笔者认为,要想优化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国家政策要求为基础和导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时期的会计工作地位越来越重要,而且会计基础学科的知识更新也比较快。在当前形势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快速转型期要求会计业应当与国际接轨,不断地更新、完善会计法规。实践中可以看到,当前国内会计方面的制度已经从传统的《企业会计制度》逐渐发展到现在的《企业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同时还有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及38条具体的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因此,在当前形势下,中职学校的会计基础课程教学过程,应当不断地创新和改进教材内容,以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为导向,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的与时俱进,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2、明确教学任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于中职学校而言,传统模式下的会计基础课程教学过程,总是以教师为主体,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至今依然盛行、备受推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理论知识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之间,通常是相互独立的两个模块,这样就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思想上的错觉,即相互孤立的课堂教学活动之间,联系不大,进而导致学生感到非常的乏味,或对理论知识学习无兴趣,或对实践操作不感冒。基于此,笔者认为应当明确教学任务,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将二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不断地学习新知识,然后在实践中检验,这样的教学效果才会显著。比如,在《会计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突破过程,打破传统的以知识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模拟企业账务资料为教学背景,根据企业会计工作实际流程和要求,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以便于他们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自己的不足与欠缺之处,为日后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提供基础和条件。
3、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具体的核算环节――凭证、账簿以及报表
对于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设置会计账户和科目、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填制会计凭证以及成本计算和财务会计报表编制等。其中,填制会计凭证是整个过程的最初环节,而会计账簿登记是中心环节,会计报表编制是最后一个环节,如下图所示。
图表为会计凭证核算程序,由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编制、明细分类账与总分类账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编制等程序和方法,这些都是会计主体在会计期间应当进行的基本会计工作。基于此,在中职会计基础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将这三个环节的内容教学落实好,这是一名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和技能,对于中职学生的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
对于中职会计基础课程教学而言,其所涉及到的相关概念性的知识内容比较多,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感到非常的乏味。因此,不断的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策略。
首先,采取模拟教学法,来营造课堂教学氛围。该种教学法,主要是教师基于对学科内容的掌握以及对教学进度的把握,指导学生进行模拟活动。不仅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目的,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比如,在税务登记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应当先让学生扮演企业纳税人、税务人等角色,通过亲身体验企业税务登记过程中需要报审的相关资料、以及具体操作流程,让学生对会计基础课程的内容以及社会实践活动有一个最为直观的感性认识。让他们通过模拟,了解如何与国家税务机关打交道,为企业办理税务登记以及税务人员应当做到的规范工作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事先设计创景,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会计基础课程的自学、认识,自己组织设计,给他们足够的发挥空间。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而且还能在分工合作学习过程中,感受集体归属感、荣誉感,享受学习成就感和满足感,对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采用案例教学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活跃性。对于会计基础课程教学而言,其主要目的在于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操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案例教学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有效的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而且还能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以便于及时的改进和提高。所谓案例教学法,实际上就是以真实情节作为教学背景,对某个或者几个较为典型的事件进行综合描述,通过图表、计算机以及多媒体等辅工具和手段,使学生能够从中获得一定启示的例证。
中职会计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需选择典型的案例,然后在进行课堂讨论,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达成共识。比如,甲公司于2000年成立,是生产A产品的有限责任公司,其注册资本超过500万元人民币,其中有个人资金200万元,收到甲投入的资金100万元,乙投入资金100万元。经过十二年的经营和发展,现在该企业净资产已经超过了5千万元。设计问题:(1)该公司成立之日,其所收到的所有资金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比较合适?(2)结合本案例谈一谈净资产的概念及其组成(3)净资产增加在会计处理中的有效体现?对于该案例中所涉及到的问题,学生需将在整个“基础会计学”中所学的方法都理解透彻以后才能解答。其中,该公司收到的各种资金如何进行会计处理,会涉及到银行存款以及实收资本等科目,运用借贷记账方法(比如复式记账法:借:银行存款200万;贷:实收资本――甲100万,乙100万)进行处理。同时,还要将该会计分录填制于会计凭证之上,待全面审核后再根据银行存款以及实收资本内容对账簿进行设置。在此过程中,还要对银行存款以及实收资本变动情况进行分类反映;经财产清查后,再将其编制到会计报表之中。基于此,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案例中的各项经济业务,均可将所有会计基本方法有效地串联在一起,从而使学生不仅可以有效理解每一种方法的具体含义,而且还可以从整体上对不同方法关联性进行掌握,后面两个问题则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具体内容和方法的理解。
- 上一篇:校园绿化景观设计方案
- 下一篇:证券市场线的经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