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逻辑思维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22 17:57: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提升逻辑思维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提升逻辑思维的方法

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将理论知识活用于生活实际中,对数学能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锻炼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完善性。就这点,根据笔者长期的经验及研究,提出一些粗浅看法和建议。

一、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思维的内容很广泛。然而,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很难发展创新思维。数学中有许多抽象问题,这就容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例如,小学数学高年级中的质数、合数等概念,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教具演示,使学生能更容易理解。只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就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兴趣

逻辑思维方法有四种,演绎与归纳法、分类与比较法、综合与分析法、概括与抽象法。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将不同的逻辑思维方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锻炼思维。例如,让学生认识数字5,教师可以让学生将5颗糖果放在两个盘子中,进而得到四种不同的分法。这样,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

另外,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兴趣也十分重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理论引入生活中,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这样既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又有利于数学知识的掌握与熟练。例如,(1)小明买了2元一斤的苹果,小李去另一家超市买,价格是小明的2倍又多1元,问小李买x斤苹果花了多少钱?(2)上海至南京的路程是a km,一辆汽车从上海开至南京,用了3 h,求汽车的速度?学生通过思考,能够列出算式:(1)(2×2+1)×x,(2)■。通过生活化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也能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同时,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多运用现代化多媒体等。比如,在教授图形的割补时,可以运用多媒体形象生动地展示过程,让学生在脑中形成思维过程。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愿意学,更愿意思考。

三、针对学生特点,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不同的学生往往有不同的思维。因而,不能采取一样的方法去对待每个学生。对于一道题,不能急于讲授解题方法而让学生产生思维定式,而是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不同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例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可以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长方形,也可以将平行四边形切割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进行计算。对于一个问题,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思维形式、自己的方法,最终解出题目。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同时也在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在思考过程中,学生要选择判断最正确的思考方向,摒弃不可能的,甚至是惯有的思维方向,并且进行一步步深入推理,每一步都需要缜密的思维,最终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四、学会思考,促进创新思维

在时代大潮流的发展下,处处都需要创新和进步。秦始皇焚书坑儒,众人思想统一的时代已然逝去。在这个时代,逻辑思维缜密,思维创新才能取得成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思维元素,让学生懂得审视题目,同样懂得审视生活。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置一些开放性、研究性的数学题,融合生活内容,让学生去理性地思考。例如,一辆卡车要从A城开往B城运货。从A城到B城有两条路线。一种是直线,但卡车需要经过上山和下山的过程。一种是先绕到C城再到B城,全程平坦。问哪种方案更快。这种问题是讨论型问题,需要学生花不少时间去研究思考。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到许多因素,例如,距离近远,上山快慢等,最终综合得出最佳的方案。因而,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小学正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黄金时机。然而,这并不是一时能达到的,需要依靠教师不断地改变教学方法,摸索前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创建良好的思维环境,积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思考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让思维的火花得以延续与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摘要: 语言作为体现思维的重要途径,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语文学科提升应用语言的能力。高中阶段作为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语言与思维之间的联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将基于逻辑思维, 探讨高中语文教学的要点, 以期能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逻辑思维; 要点分析;

前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正视语文学科与逻辑思维之间的联系, 根据语言与逻辑之间的关联, 采取科学适宜的教学策略, 在增强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充分发挥思维与语言相辅相成的作用, 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逐步优化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一、论逻辑思维的要点

逻辑一词涵盖了思想、理性等内涵, 根据广义与狭义的定义, 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根据广义的定义, 逻辑一词具有规律的含义, 可以延伸为客观规律、思维规律等内容。此外, 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均属于逻辑的范畴, 并可进一步细分, 如形式逻辑中又可进一步细化为演技逻辑以及归纳逻辑。根据狭义的定义, 逻辑仅仅指的是思维规律的变现形式, 涵盖了抽象逻辑等内容。逻辑思维能以作为对事物进行分析、判断、观察等的综合能力, 对学生学习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历来是教育教学的重点。

二、基于逻辑思维探讨高中语文教学要点

篇3

1小学数学中常用逻辑思维方式和运用

1.1演绎与归纳法

这是教学中使用频率很高的推理方法,推理归纳就是对个别或者是特殊的数学知识,将其逐渐向一般规律类推。小学数学中有很多的性质、法则、运算定律都是用这个方法概括得出的。例如在学习“加法交换规律”时,教师就可以使用这一方法,列举出两个加数彼此交换位置交加的例子,如“5+3”和“3+5”,学生会发现最后它们的和是一样的,都是8,可以由此推导总结出结论。

1.2分类比较法

这一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分类来实现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知识点中找出异同点,可以帮助学生清楚这些知识脉络以及总体的知识架构,进而让学生可以使用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真、假分数、带分数的区别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表格的形式将三者的特征写下来,通过表格清晰的看出异同点,进而有效的进行区分。

1.3概括法

通常这一方法与抽象法是相通的,这一方法中最常用的就是找共同点,只会再用统一的定律或者是公式进行概括,方便繁琐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教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时也经常使用这一方法。例如,在学习结合规律时,教师可以先用例子2×4+3×4=(2+3)×4,让学生认识到等列式的变换,进而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学生可以得出交换律的公式,即a×b+c×b=(a+c)×b,可以有效的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2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2.1合理安排教学难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不可或缺的一个能力,数学知识也是从简单开始,难度不断提升,由浅入深,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培养,难易程度不同,学生要挑战的逻辑思维思考能力也所有差别。小学生年龄还小,在理解以及学习能力方法较为弱,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难度,先从简单的问题开始,循序渐进引出较难的问题,让逻辑思维培养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特点,建立逻辑思维思考的模式以及能力。

2.2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还需要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以及进度,激发和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可以分为认识厘米和米以及认识线段这两部分,米和厘米是基本长度单位,而线段是由很多厘米、米组成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先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长度单位,之后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说一说米、厘米之间的异同点,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之后再引入线段教学内容,在测量物体时并不是总是整数的长度,这时可以将两个端点之间的这个长度称为“线段”,对其进行测量使用的就是基本长度单位,通过设置问题:“什么是线段?”、“线段是如何表现的?”,让学生可以积极的动脑思考,学生可以找出三者之间的共通性。

2.3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

每个学生之间都有差异,这是很正常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的指导学生,培养他们的思维,鼓励学生可以自己寻找解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先给学生讲解逻辑性,要让学生知道每到题目的解决方法并不是唯一的,要打破固定的解题思维,在确保思路是正确的情况下,让学生寻找更多的解决方法。另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教学实活动,让学生可以都参与进去,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4把握好练习题的难易程度

练习题也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巩固学生学习过的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合理的布置和设计练习题,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可以通过努力找到解题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学数学。

篇4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逻辑思维 培养方法

物理是一门以数学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也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科学。近些年来,教育改革对初中物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更好地促进初中物理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物理教师要积极准备教学方案,指导学生实验课程,让学生通过简单而有趣的实验观察现象,探求本质。同时,教师要精心设计课程,以加强对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思索,探求科学的本质,从而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本文正是基于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扩散学生逻辑思维的建议,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一、逻辑思维的概念

逻辑思维是从感性层面上运用判断、定义和推理反映客观世界。从类型上看,逻辑思维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经验型,就是根据实际行为推断的能力,例如很多工厂的工人长期从事一项活动,他们靠经验工作;二是理论型,这是以知识为基础,进行科学的判断和推理,很多科学家就是运用这种方式思考问题。

二、提高初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初中生大多在11-17岁的年纪,大脑正在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此时他们的思维方式也需要引导,且经大量学者们研究表明,这个学习时期如果能够激发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将有很大帮助,能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均衡发展。物理本身就含有大量逻辑推理知识,很多理论的得出都是经过推理衍化的,如果能正确地对学生引导,在这一课程中锻炼思维方式,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培养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对他们学习其他科目有帮助,而且对物理本身的学习也非常有益。逻辑思维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具有积极影响,初中物理教学中应该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且这是长期的工作,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积累良好的教学经验。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逻辑思维的方法

物理教师应该积极地准备教学内容,掌握逻辑思维的引导方法,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课程设计上注重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主动思考,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1.逻辑思维的特征。逻辑思维又称为抽象思维,是根据对比、分析、整合、概括和图像等思维过程,达到由表及里的推断目标,从而发现事物本质。其特征主要有两个,第一就是判断的特征,即对事物进行判断,分析出真与假;第二就是推理的特征,倘若前提条件是真,则结论一定为真,此为必然性推理,若前提条件为真,得出的结论不一定为真,则为或然性推理。

2.逻辑思维的引导方法。逻辑思维是一种思考方法,既然是方法,也就有其自身规律,和凭空想象有本质区别,因此需要物理教师加以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帮助他们建立概念的框架,从而进行推理和判断,得出正确结果。例如,教师在进行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授课时,要首先讲清两个概念,分别是杠杆和力矩,杠杆容易理解,学生掌握起来也不费力,然而力矩的概念就相当抽象,如果不引导,则学生很难想象力臂是什么概念。此时,教师就应该为学生解释什么是力矩,就是以杠杆为基础的特殊杠杆。学生在脑海里就有了印象,通过杠杆理解与力矩相关的知识点,让力矩具备了与实物类似的真实感。为学生理清了这些概念,那么在讲授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推理能力,让他们掌握相关知识。通过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积极思考和探讨,就会认识到力矩大,就可以事半功倍,相反就要事倍功半,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也会牢牢记住这些知识点的关联性。

四、初中物理教学中扩散逻辑思维的方法

物理教师除了要掌握逻辑思维方式的引导方法,还要知晓如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以让他们更加深入地思考。科学的探索非常奇妙,教师要引导他们看到线、面、体,不断跟随科学家的研究结论,探索现象背后的本质。

1.逻辑思维扩散的含义。按照物理上所讲的,扩散就是不同种类的物质在彼此接触、碰撞的过程中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在实践中运用得非常普遍,例如将墨水滴在水中,就可以看到墨水与水慢慢扩散,融为一体。逻辑思维上的扩散与之类似,就是由此及彼,由点及面,对物理知识分层分章节地进行掌握。

2.逻辑思维的扩散方法。初中物理的知识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实践,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扩散,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除了教授他们课本上必要的基础知识外,注重日常生活中对知识的运用。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逻辑思维,就会深入思考,从事物的现象推理到本质,从一点扩展到一面。例如,教师为学生讲解了动力臂和阻力臂,就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图形或者实物,让他们分析和判断出哪些是动力杠杆,哪些是阻力杠杆?还可以在实践中让他们指出哪些动作省力,哪些费力。又如从高空中落下来的纸片,即使没有起风,纸片落下时也会有不同曲线,让学生积极思考原因,最后讲解主要是由纸片不同的面受力不均衡导致的,让纸片在下落时翻转、曲折。通过这样结合实践,让学生学会联想,碰到问题学会举一反三,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促进知识的掌握。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教师有密切联系,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积极研究教程,真正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充分发挥物理教学的实践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索,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当然,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我教学水平,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引导学生科学推理,达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力远.浅谈新课改条件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8).

[2]杨映川.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4(26).

[3]周旭.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4(12):63-72.

[4]黄标.试论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导学,2013(08):33.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任何能力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样如此,尤其是面对逻辑思维能力刚刚萌芽的小学生,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的方法和手段,切记根据小学生身心和思维能力发展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对小学生进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因此,本文将从激发兴趣、授予方法、巩固练习三个方面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措施,仅供参考。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种意识,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为了凸显和检验它的存在,必须将其附着在一定的载体上,而数学便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爱上数学呢?

第一,教师可以将游戏加入到数学学习中来,每个小学生都是爱游戏的,如果教师用有趣的游戏将抽象地、枯燥地数学知识包装起来,那么学生便可在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高效地、主动地去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中“亿以内数的读法”时,教师可利用“绕口令竞赛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推理出“末尾有零”“数中间有零”的不同读法规律,诸如“24960000@个数字怎么读呀?这样读……”“6407000这个数学怎么读呀?这样读……”“85000300这个数学怎么读呀?这样读……”等。通过绕口令游戏,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推理出“亿以内数的读法”。第二,教师可在导入环节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情境,就是在教学的开始给学生提供一个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一个教学情境,这样学生会不自觉地联想和挖掘生活中的情境,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这样在已有模式的基础上,学生有话可讲,有生活经验可循,便会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去。例如,在学习乘法分配律时,教师也在导入环节为学生创设一个“给浴室铺白色和蓝色瓷砖”的情境,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算法算一算要买多少块白砖,多少块蓝砖,以得出乘法分配律的一般规律。然后也可利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综上所述,无论是加入游戏还是创设生活化的情境,都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而在爱上数学的同时,学生也懂得了逻辑思维能力在游戏和生活中的重大作用,在懂得这层意义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掌握逻辑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大为提高。

二、提供给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真正的学习不是要求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求知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样如此。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路人”的角色,教授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主动摸索,主动思考,主动归纳和总结。为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俗话说:“观察是思维的开端和来源。”而且这种观察并不是无意的,而是包含着思考的成分,那么就在这样带有思考的观察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才会有所提升。例如,在学习“用量角器量角”这个知识点时,一般情况下,教师首先教会学生测量的是开口向右的角,那么在遇到开口向左的角时,教师切莫着急告诉学生量角的方法,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转动课本或试卷,通过观察后,学生将会掌握不同开口方向的角的量法,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变得活跃起来。

三、借助综合实践活动巩固逻辑思维

学校教育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数学课程的开设也是如此,那么如果数学思维只停留在数学课堂上,只停留在会在数学试卷上,那么学习数学将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只有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反过来,如果更多地用数学思维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那么学生的数学思维将会变得越来越活跃。唯有鼓励学生更多地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的数学思维才会更加活跃。除此之外,“思维”原本就是抽象的、内隐的事物,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当然也是无法检测的,唯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对其有一个准确的检测,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将内隐的数学思维外显出来,有利于将抽象的数学思维变得具体形象,这便是综合实践活动对发展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利影响。

综上所述,本文从激发兴趣到授予方法再到最后的巩固练习,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可见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巩固练习,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才会日益提高。

参考文献:

篇6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既是数学学习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小学生正值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的基础阶段,教师应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小学生动手能力强、好奇心重,具有探究欲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要善于抓住小学生的基本特征.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数学学习中包含一些抽象性的知识,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通常难以领会教师的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质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灵活性和变通性,开发小学生的智力水平.作为小学生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兴趣是源动力,只有对某一事物充满兴趣,才会激发起人们探索的欲望,小学生更是如此.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自制力较差,大多数学习活动都是凭借兴趣有选择地参与,这就导致了小学生学习的不确定性,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引导学生学习的思路和方法.正是由于小学生依据自身兴趣进行学习的特征,教师要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构建生态课堂、创设教学情境等方式,不断强化师生互动,体现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以此吸引学生踊跃参与课堂共建和自我提升.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认识年、月、日”时,学生起初并没有对这个知识点提起兴趣,此时教师应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如“同学们家里都有日历吧?你们知道日历上的那些数字代表什么意思吗?你们学习了年月日的知识后就能正确地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了,他们会十分开心的喔.”深入学生的生活场景,建立彼此之间的联系,是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的第一步.其次,教师还可带领学生制作日历回顾和强化“年、月、日”知识. 

2. 化抽象为形象,增强学生的联系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开发和培养过程中,对数学学习中出现的某些抽象度较高的知识点通常难以理解,而有的教师却听之任之,造成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盲区.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要求,教师应积极摸索正确的教学方法,为了使小学生正确理解抽象性知识,可以借助某些形象化的具体事物进行类比,引导学生先探究具体事物的特征,再过渡到理论知识上来,建立理论知识和具象化事物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一个启发思考、促进学习的有效载体.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中“图形的认识”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了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等各种多边形,但学生在判断时仍然容易出错,总是容易将几种多边形相互混淆.为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些多边形,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识不同多边形的方法,教师需要化抽象为形象,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寻找相关物体作为参照,而学生对自己生活中的事物较为熟悉很亲切,容易形成共鸣.另外,教师还可参照现实中的具体事物设计一些模型,在讲课过程中进行辅助演示,无疑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形象性. 

3. 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实践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学习方法,如比较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等,使学生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逐渐掌握数学学习中的常用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学习方法后,教师要将学生引向更为重要的领域,即实践学习.任何理论和方法都要通过实践去验证,教师应围绕特定的教学主题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丰富的实践学习中增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和整理”时,小学生由于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不知从何处下手,而这块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但都建立在相应的理论知识上.教师可围绕相关知识点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统计班级同学的身高、生日、兴趣爱好,然后将统计好的数据进行整理,将每名学生的身高数据划入一定的区间,选出班级中生日相同或相近的学生,还可以根据兴趣爱好统计情况得出班级学生的整体偏向. 

三、结 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除了要教会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也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核心要求.以生为本,全面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潜力,就是要挖掘学生身上的一切内在因素,促使他们发挥创造力,并将这些内在因素转化为丰富的学习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备课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注重课后反馈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小学生也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努力提升自己. 

篇7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逻辑思维;培养

1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意义

逻辑思维是一种抽象的思维能力,包括分析、概括、推理、评价、判断、解释等等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的掌握知识,对知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并形成自己的认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中学阶段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思维理性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语文教学在中学阶段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才能够写出优秀的文章,甚至出口成章。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帮助学生提升语文能力,科学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的有效手段。

2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途径

2.1关注阅读文本的语言目的: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文本大多是文学作品,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更关注的是阅读文本中语言的内容和形式即语言“说了什么”以及“怎么说的”,注重的是语文知识的学习,无异于医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诊疗方式,不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关注阅读文本的语言目的即关注作者“为什么这样说”,通过分析、概括能够把握一类文学体裁的表达方式,以小见大。关注阅读文本的语言目的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语文阅读教学应兼具感性和理性,引导学生理性的多角度看待问题。如在教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文章时,一般教师会列出如下的教学目标:第一,了解该演讲的时代背景和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二,反复诵读文本,了解排比、比喻这些修辞手法运用的效果,体会文本科学严谨的语言;第三,把握演讲词的特点并学写演讲词。就教学目标而言,并没什么不妥之处,但是这样的教学目标不利于学生把握演讲词的实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关注语言的目的。如,恩格斯为什么要在马克思墓前讲这些内容?他所讲的内容和他要达到的目的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他是怎样有效地运用语言来达到他的目的的?学生通过思考这些问题,通过认真的研读文本,能够更深刻的理解演讲词,了解受众的需求,通过灵活的科学严谨的语言达到自己演讲的目的。

2.2关注阅读文本的内在逻辑:

文学创造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作者有感于社会生活才能够进行文学创作。社会生活是客观的,是具有一定的规律的,因此,阅读文本是有一定的逻辑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抓住文本的内在逻辑,才能够抓住文章的文脉,抓住文章的主题,才能够深入的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准确把握文本的思想感情,并内化为自身修养,逐渐的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关注阅读文本的内在逻辑,就是在阅读教学中从关注文本的语言目的入手,结合文本的体裁,进行深入的阅读。如在教学鲁迅的《祝福》时,在明确文本所属体裁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关注祥林嫂出场的时间以及每次出场的变化,关注变化的地方,思考变化的原因,从中分析祥林嫂死亡的真正原因,思考作者将文本命名为“祝福”的原因。此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将祥林嫂的死安排在鲁镇人们祝福的时候。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了解鲁迅所说的中国人民的劣根性,以及整个病态的社会。并引导学生进行今昔时代的对比,在比较中能够更全面的正确的认识自己,思考当今社会的相关问题,形成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正确认识。

2.3关注作家创作态度:

传统的阅读教学更过的关注的是对文本写作手法的赏析,但是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观念指导下,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作家的创作态度,在关注作家创作态度的过程中更加深刻的把握文本内涵,提高思维水平和写作能力。关注作家的创作态度,要理清写作手法的赏析与作家写作态度推断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写作手法是对文本某一个写作特点的诠释,写作技巧归根结底是属于“形式”的范畴,“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而“内容”又是为表达作家的感悟、观点或者态度等等服务的。如《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这篇文章,文本中最感人的是喂水这一场景,但是作者对这一场景的描写并不多,更多的笔墨是对伽西莫多接受刑法时的表现以及周围观刑群众的表情进行描写。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应停留在对写作方法进行分析的层面。而应引导学生继续探究作者突出伽西莫多忍耐力强、力量超常、蠢笨、狂暴等一系列的性格特点的原因。学生进一步的分析会发现,这样写是为了更加突出“水”的影响力,伽西莫多因为艾丝美拉达的水,流出平生以来的第一颗眼泪。作者这样的安排是为了表达出自己对人生抽象的独特的见解即善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恶的人性可以被美的人性感染。

结语: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可行的,是有效的,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语言目的与内在逻辑,关注作者的写作态度,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聂静.逻辑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J].教育教学论坛,2011,19:40+20.

[2]贺延辉.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5:111.

[3]王秀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教育评论,2007,03:133-134.

篇8

一、注重方法,引导学生思维。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手段和途径。由于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并且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规律,采用多种形式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比如在计算教学或解答应用题时,必须让学生做与新课有密切联系的准备或复习题。再利用“想一想”,观察插图或操作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和推理,从而学会计算和解题方法。例如教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中,教材在例题之后,法则之前加了“想一想”:笔算加法应该注意什么?这个问题虽然问得简单,但提示了教和学的方法,提醒我们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回忆前面讲过的有关例题,综合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将自己形成的表象做进一步的抽象概括,得出笔算两位数的加法法则。

二、创造合适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发展思维只有在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中才能实现,思维是由“问题”引发的,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也就是发展思维的过程。要想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有学习的积极性,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创造合适的问题情境,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动脑筋,想问题,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

第一,要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使学生有条件,有可能去去思考去研究,这样的问题情境才有亲切感。如教学乘法的分配律时,先让学生按照例题要求摆小木块,并标出共摆了多少块,并说说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得出:(3+5)×43×4+5×4,接着引导学生计算、观察、分析、比较,从而概括出一般性结论。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摆木块,列算式,说思路,观察特点,概括规律,是学生在理解乘法分配率的同时,受到初步逻辑思维的训练。

第二,要创造出有利于学生探究问题的心理环境。教学新的知识,不能简单地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我们应该借助问题情境的设置,使学生面临一种似乎熟悉但又不能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情境之中,有一种“心欲求之而不得,口欲言之而不能”的心理状态,产生一种不可遏止,跃跃欲试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三、操作教具,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由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过程仍然需要具体形象思维的支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实际操作,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感性认识,以丰富其表象,达到借助形象思维来发展逻辑思维的目的。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中,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图,操作前要明确目的――是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已经学过的、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操作中,要思考是否达到了目的,用其他形式是否能行。可以启发学生先猜想拼摆的结果,再操做验证,同时要求学生叙述操作过程。只有这样,手动、脑动、口动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才能十分形象深刻。拼摆结束后及时归纳总结,概括统一,不断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新知旧知联系,用数学本身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一条由已知探索未知的道路。如教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以分数乘除法的意义为起点和基础,并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如420×3/5,先让学生说出算式的意义,再画出线段图,然后根据线段图编一道分数乘法应用题,时间长了,学生收获了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能使学生在教学应用题时,不感到陌生和难以理解,为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教学铺平了道路。在计算练习时,应用题――线段图――意义――算式,这两个过程的环节相同,思维方式不同。有前面大量的练习作保证,学生感到熟悉易懂,把抽象的文字叙述转化为直观简明的图示,进而列式解答。

五、启发引导,促进学生思维进一步活跃。

篇9

一、 鸣是指无形资产

我的理解是为了满足新教育理念的需要,使教育更适合当前的形势,也为了使学生的“身”“心”能健康、全面的发展,及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作为班主任应该大力提升服务意识,着力打造优质的、和谐的班级教育服务。班主任要组织各项实践活动,比如开展班级文化布置、组建班级图书角、投篮比赛、乒乓球比赛、跳绳比赛、古诗文朗读比赛、象棋比赛等,为学生搭建一个全面参与实践的平台,与和谐的环境,让他们快乐享受到阳光教育。使学生在团结协作、互动交流中完善自身,提升班级凝聚力、团队意识及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

二、 智是指思维逻辑能力

学生初步逻辑思维发展水平与教师的逻辑思维素养有着显著的相关性。教师要全面自觉地贯彻教学大纲中关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自觉地、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素养,达到能应用逻辑知识较为深刻地理解分析数学教材,能应用逻辑知识较为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讲述教学内容,能应用逻辑知识及时发现、矫治学习中的思维不当和逻辑错误。

首先,培养、加强教师的示范和指导: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素养;2、教师教学时要给学生做出逻辑思维的示范;3、学生练习时教师要给予逻辑思维的指导。

其次,要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1、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2、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3、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4、要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

三、勇是指干大事情的精神――有胆!

怎样帮助孩子消除胆小、恐惧的心理,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呢?

1、教师要了解孩子的个性,允许孩子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同时尽量给予孩子关心和爱。教师应做孩子的榜样,不要一遇事就在孩子面前流露出胆小怕事的情绪。

2、因环境影响而造成孩子胆怯、怕事的,应积极为孩子提供与外界交往的机会和环境。

3、在教育上,首先,不能把孩子当作“大人”,不能用过高的标准要求他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四、技是指生存技巧

教师的生存技巧就是教学技巧。教学技巧的提高依赖于教育者自身对教育理念的探索。没有教育者对自我劳动的反思,教育者是无法获得教育思想的升华。作为一个有经验的教师,最主要的优势就是你已经学会了不太在意不愉快的经历,学会了怎样从错误中汲取教训。

五、奇是指创新意识

创新型社会需要创新型教育,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必将给语文教育界带来全新的气象和崭新的面貌。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应该明确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的总体特征和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创新教育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创造型人才的一种新型方法。为此,中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应具备以下特征:1、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意识;2、张扬个性,激发学生创新精神;3、注重实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六、情是指核心力量

语文新课标,把语文定位在“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这一定位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不再是老师教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强化解题方法,而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

七、盟是指团结同盟,借力夺势

篇10

关键字: 高中数学 逻辑思维 空间想象力

数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根据正确的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综合分析、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的能力。它是基本数学能力之一,也是数学素质的核心,学生把握好数学里面的逻辑结构,对于学好数学来说很重要,所以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和空间想象力的提升,要学会利用概念、公式、定理的教学来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可以在复杂的混乱逻辑中找出一条解题之道,可以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真正的有效学习。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点

歌德曾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如果学生不愿意去学,那我们的老师不管怎么做都不会达到教学预期的目标。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逻辑思维的第一步就是培养学生的学生兴趣,把他们心底里的那种求知欲激发出来,形成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达到一种形式运算阶段,且已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老师不可能还像教中小学生一样把游戏教学看得很重,要从另一个侧面来引导学生走向兴趣学习的王国。我们知道,高中的学生他处在一个很朦胧的阶段,他比初中生的心理成熟,但又没有达到成人的那种境界,是心理最容易受挫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应该分出一些精力来关注学生的想法和生活,不断的给他们鼓励,让他们增加自信心,自信心有了,那么兴趣点也就有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也就足了,教学取得的效果也就会慢慢的得以实现。

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中,我们不怕学生说错、做错,就怕学生不说也不做,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大胆的去做,尽量按照自己的思维去想象,敢于猜想、大胆假设,才能激发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问题,促使他的思维打破常规,产生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具有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所以我们要积极的把学生的想象发挥到最大用处,把想象用到学习中。我们都知道,高中数学中几何教学占有很大的比例,而学习几何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要有一个好的空间想象力。空间想象力最直观的锻炼就是看模型,数学老师在几何课前应事先准备好一些几何模型,到课堂后,给出题目,先要求学生根据模型来解题,然后稍改题意,让学生从模型的方方面面去找解题思路,先让学生有一个实体的空间,再来慢慢的进行锻炼,量的积累一定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所帮助,对于学生的解题来说帮助很大。就比如这一道几何来说:

过点p(3,0)作直线l,使它被两条相交直线2x-y-2=0和x+y+3=0所截得的线段恰好被点p平分,求直线l的方程

如果学生从定理、从特有的解题模式出发,题是可以解出来的,但费力费时且在方法上毫无创新可言,但如果学生有一个好的空间想象力,在脑子里就可以构建出题目所要求的几何图,从而有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就这道题而言相对轻松了很多。

三、 加强学生逻辑思维

利用知识应用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连续性和广阔性。高中数学中,逻辑思维的要求很高,要求老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慢慢的把学生从定势思维里面拉出来,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让思维得到更加有效的发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是通过学习知识本身得到,并且这是最重要最基本的途径。老师可利用经典案例、练习题的多解和延伸变化来不断的加深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可以从主观、客观的逻辑中找到新的学习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学习中经验的积累和存在问题的矫正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方向性,让学生可以使用正确的思维方向来指导正确的行为意识,让思维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让学生不光在数学学习上有所提升,也让学生在整体思维上有所提升,思考问题的时候,思路清晰,会主动的去关注事物现象,并且对问题的本质都会有比较深入的看法,其思考方式也会变得比较严密。

四、注重个体差异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的发展不同,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老师要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当做是一种个性,让他们把自己的特点充分的表现出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选择不同的题,分类指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我们的老师要有耐心的去单独辅导,在课堂上要鼓励差生,实行“一对一”的学习形式,就是让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和一个相对来说学习差点的学生坐在一起,形成一个很有效的学习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另外在课下老师要有决心的去疏通学习有点差的学生心里障碍和自卑感,把教学兼顾到整体,让好的学生更好,让后步生也越来越好,让他们之间的差异尽量缩短,让教学的整体水平都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