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意识范文

时间:2023-11-22 17:56: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创新意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技创新意识

篇1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实践

0 引言

大学生是21世纪科学技术的掌握者、运用者和创造者,是国家未来高素质劳动者的主力军,是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开展创新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卓有成效地开展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调动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迎接挑战的主动性,构建稳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对深入开展创新教育,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成为新时期高校着力研究的重要课题。

1 当代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现状

1.1 具有创新的热情,但缺乏毅力

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在智力和创新情感共同作用下,创新才可能获得综合效应的能量。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兴趣的深度、广度、稳定性及效能上,都有相当的发展,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需要具有坚强的毅力。大学生能够意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缺乏毅力,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虎头蛇尾,甚至放弃追求。

1.2 具有创新意识,但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

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创新行为的展出,都是建立在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的基础上。工科大学生普遍具有科技创新动机,对科技创新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希望在学习中产生新思想与新理论,积极寻找新的学习方法,但由于学校创造性学习条件的局限及学生自身不善于创造和利用学校的现有条件,缺乏向知识经验丰富的教师或同学请教的勇气,往往不能把握本学科最新发展的动态和相关学科知识的横向关系,由此限制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1.3 思维活跃,但缺乏科技创新思维

大学生在成长接受教育过程中,随着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逻辑、推理、思维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思维相当敏捷,但同时也不断被知识的经验性和规律性所束缚,丧失了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 主要表现在:(1)功能固着,将某种对象的功能和用途看成是固定不变的,这是思维缺乏灵活性和独创性的突出表现;(2)权威迷信,绝对相信所学过的知识,全无批判意识,导致思想僵化和禁锢;(3)思维惰性,根据考试内容进行功利性学习。

1.4 科技创新“体验型”多,成果转化少

为激励“挑战杯”等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各大高校都在政策、资金和学生期末综合测评上给予倾斜和支持。然而,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三大激励措施:证书、学分、奖金却成为部分同学参与活动的“动力”。其结果是部分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不愿进行系统性的长期研究,稍有阶段性成果就匆匆鉴定、报奖,这些短期行为既难以保证科技创新活动的突破性成果的产生,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

2 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但是我们应该如何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呢?因为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不断学习和训练中逐步的提高和增强的。所以,提高我们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遵循一定的方法才能更加快速有效。除了国家和政府要审时度势制定出规范的创新方面的政策和必要的物质投资外,作为这项工程的主题,大学生更应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期中来,并于国家的创新体系相配合,形成呼应,拉近互动,最终为创新工程的构建共谱胜利之曲。

1)利用各种方法,例如组合法、类比法、联想法等,因为创新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们经过学习和训练会使创造力获得迅速提高,创造潜能得到有效开发。这对于我们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创新水平、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极为有益。

2)要注意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是我们创新工作的基础,通过借鉴前人的工作,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问题、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

3)注意发现和总结前人失败的创新经验,通过前人失败的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问题,还可以通过改变方法和途径,成功的解决一些我们目前遇到的问题。

4)要学会借鉴和组合,借用别人的经验再加上自己的创新,予以完美结合,充分利用并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5)遇到问题要注意从多方面考虑,而且要持之以恒,更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只有这样,创新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出现,单纯的为创新而创新,出现的可能性也不会很大。只有从多方面考虑和解决问题,才能出现解决问题的灵感,才能创新。

6)要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这要求我们,要摒弃社会中的不良风气迷惑,切实发现自己的真正兴趣,并把自己的兴趣推而广之,坚持不懈地沉醉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当中;另外,要善于用逆向思维考虑问题的症结,不断地培养自己的直觉,并把思维的灵感火花及时保存,成为研究的新发现;科学的态度也很重要,这需要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聚精会神,真正深入到一个问题的每个层次中,否则效率的下调只会使瞬间的灵感顷刻溜走。

7)持续积累夯实基础知识,可以肯定,良好的基础知识是创新成果诞生的良好基点。优秀的创新成果都是饱含科技含量的,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不可能孕育出优良发明的。

3 结论

大学生的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件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但它对于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振兴民族科级和发展民族经济起着重大作用,也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担负建设中国和谐社会重任的必然要求。作为大学生,更应该刻苦学习深入钻研,积极主动地成为创新活动的重要角色,为成功推进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23):121-124.

篇2

当前,农业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农业对科技的需求也空前巨大。我国要在人均0.067公顷的耕地上解决十三亿人口的吃穿问题,根本出路在于以科学技术武装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解决我国农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将农业的发展从保证食物安全的单一目标转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高其效益的多重目标,在保证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同时,提高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等方面,都需要科学技术强有力的支持。

多年来,我国在依靠科技振兴农业、振兴农村经济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全国大部分的县(市)已开展“星火计划”,共实施了十万多个科技示范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十五”计划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科教兴农,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积极扶持农业科技产业的发展。在此期间,我国农业科技工作将围绕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国际竞争力,重点组织实施作物良种物质行动、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等“十大科技行动”;从农业的基础研究、农业高新技术、农业资源环境、农业基础生物学与生物高技术,到农业新材料、农业信息技术到区域农业综合开发,组织科技队伍着重解决上百项重大关键技术;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基地,国家级农业重点实验室、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科技园区和区域性农业研究开发中心;并培育一批农业科技企业,造就一支懂科技、善管理的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建立队伍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培育农业技术市场,建立优质高效的农产品示范基地。

篇3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电子课程设计;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059-02

创新意识是科学发展的源泉,是科技进步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近年来本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关注点。在电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如何把基础理论学习与创新意识培养相结合,是我们的一个研究内容。本课程组的老师结合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增加“电子课程设计”等环节,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取得了一些效果。本文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基本思路

学生不仅是文化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且是知识的积极探索者。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热情应该寓学于研,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具体思路如下。

1.教育功能从以传授前人知识为主向以培养认知能力和全面素质为主转变。这需要由丰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来实现。比如说,在知识传授中注意采用问题引出式,引导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例如,在触发器的学习章节,教师在讲解了基本触发器的构成形式后,要引导学生发现基本触发器在功能上的两个弱点:有一种约束输入模式;抗干扰能力差。然后带领学生对当前结构进行改造,引出主从触发器结构。当学生对主从触发器结构了解清楚以后,再进一步提出问题,这样的结构是不是够好了?并给出一定的干扰信号,看到主从结构的不足,由此再进一步改进电路,引出边沿触发形式……这样,通过讲授一种电子器件的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在人类科技发展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发展历程,并锻炼了其深入研究电路,合理提出问题的能力。有时还可以故意设置障碍与问题点,引导学生全面考虑问题。

2.教学组织形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采用问题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能够自己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并进行深入的思考;最后由老师给出评价、验证,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充分利于EDA仿真平台,由单一的课堂教学扩展到课内、课外的学习与研究并进。在每一种电路的设计方法讲完之后,及时给学生提出5~8个可以选择的设计题目,要求学生自由结组在仿真平台上自行设计完成该题目。不少学生在实际设计中发现了理论分析所发现不了的问题,他们会进一步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并想办法解决。通过增加课题报告、课程设计等环节,加大过程控制,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和有效性,并对有思考、擅长提出问题的学生加分。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鼓励创新回答,重视创新能力的考察,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素质与能力。

3.教学方式从单向知识传授为主向师生互动、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型教学方式的转变。比如,在学习门电路等器件的时候,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市场上去看一看,都有怎样的门电路芯片,它们是怎么分类和挑选的,价格如何……通过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学生们了解实际市场的现状,还会对这些器件的内部结构、参数性能产生疑问和兴趣,这样在学习时就不会对抽象的参数感到枯燥。课程设计的仿真大作业,也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的好方法。由于我们挑选的题目都是“电子拔河游戏机”、“出租车计价系统”,等等,贴近生活富有趣味的题目,学生在完成时都很踊跃,无形中培养了他们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分析论证、制定方案、设计或实验、分析总结等方面的能力;并使他们了解了科研程序与科研方法,建立了科学的态度与社会责任感。

二、主要措施和经验

1.强调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我们的主要手段是采用EWB仿真软件,增加课程设计环节。我们分别在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理论讲解之初,给学生布置设计课题,让学生带着任务上课,并在讲课的进程中适时地加以引导,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完成整个课题的设计。课题的内容有病房呼叫系统、血型匹配检验器、洗衣机的程序设计、汽车尾灯的控制、电子拔河游戏机、自动报靶器等,饶有趣味的内容,由同学在其中选择感兴趣的题目。例如,设计一个打靶环数显示电路,要求学生实现每枪的环数和总环数的显示,还要有清零等功能,所用芯片和器件自选。在学习了编译码器和LED显示器以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单枪环数显示和清零功能,但是对于刚接触专业课的学生来说,总环数显示的设计就显得相对复杂了,因为还没有学习单片机编程技术,单纯的使用硬件来实现此功能,电路会比较复杂,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还是有不少学生完成了此项设计,甚至还有一个学生自学了单片机编程而做出了电路板。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了。近两年在学校的科技创新项目申请中,我们课堂的学生申请非常踊跃。

2.强调与经济、社会发展及学科发展保持紧密的联系,以此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鲜、增强教学活力;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应用技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们注意选择贴近日常生活、学生们感兴趣的例子来讲解。例如,时序逻辑电路引入时采用自动售饮料机的例子,555定时器应用以洗相曝光电路作为例子,都增加了这门课程的趣味性与实用性。

3.强调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探索精神。这可以以多种形式和细微的手段来实现。既可以是课堂上的互动,比如,让学生对门电路、触发器等器件进行市场调研,并在课堂上反馈自己的发现与认识;又可以是课下的互动,比如,在网上建立“贴吧”,将大家对课堂内容和相关知识的疑问贴出来进行讨论,一个人的问题可以大家共享。这种互动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建言报告来体现……通过互动,学生与老师建立了相互信任、共同研究的氛围。这样的氛围辐射到学习上,获得了更大的成绩。比如,本校伍春洪老师在2009年的时候通过数字电子技术的课堂教学,进一步指导两名2006级学生进行了科技创新项目。该项目后被推荐为北京市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010年5月被选送参加首届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成果展示与经验交流会参展,并于2010年在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ICCET 2010)发表了相关论文:“A Sitting Posture Surveillance System Based on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这成为本校本科生科研成果的一个亮点。

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培养的空间。通过“电子课程设计”这样的灵活环节,使学生学会认知和创造;我们还会在优秀的课程设计作品中选择一些作品,将其实物化;或对部分学有余力,对电子制作兴趣浓厚的同学进一步引导,指导其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更进一步的迈向科学研究之门。最终,学生会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高质量人才,为高层次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希有,刘凤春,等.电类大学生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的培养[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5):8-9.

[2]唐月红,王东红,等.研究性教学的实施与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2):7.

[3]阎守华.CDIO模式下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改的探讨[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9,24(5):474-477.

篇4

【关键词】科技创新;和谐社会;营口

0 引言

近些年以来,和谐社会的建设一直是国家和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给予一定的物质基础、文化基础以及先进的科技支撑,而科技创新对经济的推动作用给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物质方面的推动力,同时也给文化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因此,依靠科技创新能够有效的推动城市和谐社会的建设。

1 科技创新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的作用

1.1 科技创新能带动城市经济发展,进而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依托于雄宏的物质基础,目前对于营口市本身而言,还存在着很多不和谐的地方,如下岗工人、失业人员的问题;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住房、医疗及儿童教育方面的问题,等等。此类问题出现的最终原因都是因为物质方面的缺乏,物质生产不能够达到人们需要的水平,这些问题都给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必须要努力的发展经济,而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

科技发展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能够不断的创造出更多的市场需求,促进新的工艺及新兴产业的出现,改变人们的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动力。

科技创新能够优化现有的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通过对新兴技术的运用,能够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进而为城市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科技创新能够促使城市的经济向资源节约型及环境友好型方向的转变。通过发展绿色、高效、安全的工业及农业技术,提高资源的重复利用率,降低工业对生态的污染,逐步的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2 科技创新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及技术支持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做到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通过科技创新,能够让人们对自然规律更加的了解。在对自然规律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后,人们才会更加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问题,进而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保护自然资源。

科技创新为人们更好的认识国情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进而为城市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通过科技创新,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变革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进而带动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1.3 科技创新能够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文化基础

创新精神是促使一个民族进步的根本,科技创新能够不断的激发社会的创造力,促进新发明、新技术的产生,增强人们的竞争意识,激励人们不断的进步,进而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科技创新能够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科技创新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食粮,它能够使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加深人们的认知水平,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在科技创新中蕴含着很多的科学精神,例如对真理的追求,良性竞争合作,重视实践等等,这些精神对人们产生着积极的影响。通过科技的创新,能够加强人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对创新的兴趣,进而使得全民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得到提升。

科技创新能够帮助城市形成一种积极创新,良性竞争,和谐共进的文化氛围,形成一种人人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2 有关营口市和谐社会建设的几个建议

2.1 对于企业的退休离职人员,加强社会化管理方面的服务

建立规范有序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加强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四级网络建设;加强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增加编制人数,确保各项工作做到位;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统筹管理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福利待遇;建设一定数量的市民活动中心,为群民健身提供一定的场所,提高离退人员的身体素质;规划建设老年公寓,采取集中养老的模式,真正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一定的保障;寻求新的社会化管理服务经费来源渠道,更好的服务于大众。

2.2 完善乡镇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的推行新型的农村养老保险

将新农保的工作落实到位,加大农民土地被征用的社会保障力度,加大对新农保的宣传,建立一定的新农保试点乡镇,积极推进新农保的工作顺利开展进行。

2.3 健全全市的医保体系,增大对重大传染疾病研究的财力人力的投入,对常见的大型传染性疾病进行一定的预防控制研究,着重于对此类疾病的预防工作

对于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等重大慢性疾病以及多发性的疾病进行研究,探索引发疾病的原因,以及疾病的发展规律,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提高治愈率,改善病人生存质量;建立药品质量监测预警机制和应急反应体系;对药物所存在的不良反应加强监测,为人们的安全用药提供保障。

2.4 加强公共卫生、流行疾病、化学灾害等突发事件应急、保障、决策系统的研究

开展重大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技术研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开展安全食品链体系研究,建立和完善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预警体系,全面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科技保障能力。

2.5 推进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网络、通信、联网收费等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实现交通运输与管理的智能化

开展区域间和城市的高效、快速交通监测指挥的信息化系统研究,开发城市高效安全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技术,保障城市交通功能的高效运转。

3 总结

科技创新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大的推进作用,为了引领我市建立平安、和谐的人居环境和社会环境,政府部门已经采取了很多积极的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实现营口市在发展纲要中提到的“到2015年,社会发展领域研究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发展科技总体上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到2020年,社会发展领域科技综合水平居于省内前列,部分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或领先水平。”这一目标,接下来的工作重点仍在是要放在创新科技这一方面,力求以科技的创新,带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营口市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高校“三位一体”科技创新团队即学生科技创新教师指导团队、学生科技创新管理团队、学生科技创新技术团队。推进高校科技创新工作需要准确运用“三位一体”模式,发挥不同主体的作用,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措施,将三支团队有效结合,共同培养能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高科技实践型人才。

一、“三位一体”科技创新团队激励机制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综合国力竞争已转化为技术人才的竞争,高等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高校是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的结合点,必须立足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以提高大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形成敢于创新、追求创新的氛围,促使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达到培养和造就一批一批拔尖创新人才的目的。

二、“三位一体”科技创新团队激励机制的问题分析

我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日益重视。2006年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三小”立项总数为41项,2007年“三小”立项总数为103项,2008年“三小”立项总数为121项,2011年“三小”立项总数达642项。“三小”立项数字逐年增加,这与教师主动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是分不开的,更与学校制定相关的学生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密不可分。

表1

(1)学生科技创新教师指导团队激励机制问题。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创新人才的高标准需求,高校对科研及学科建设工作格外重视。繁重的工作量让老师们抽不出时间来指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我校针对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没有完整的激励机制措施,仅针对于获奖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而日常课堂、课后指导学生未参加比赛或参赛未获奖的教师却名利全无,导致教师主动承担学生科技创新指导工作积极性下降,动力不足,缺乏稳定的教师指导团队。演变成现在的自下而上,盲目找老师的“闭门造车”,慕名找老师的导师成果移花接木的现状。(2)学生科技创新管理团队激励机制问题。近年来,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与育人工作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我校是以校团委为主体,分团委为抓手,社团协会为依托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管理工作体系。学院团委书记担任科技创新管理团队责任人,学生会、团委学生干部担任科技创新管理团队指导教师。我校现状,学院团委书记除承担团学、科技创新工作外、还承担了辅导员、组织员等多项工作。团委、学生会学生干部除协助团委书记开展团学工作外,还要配合团委书记进行各类科技竞赛选拔、通知、协调等工作。如此繁重工作量的同时还经常受到教师、学生埋怨。长此以来导致科技创新管理团队积极性受到打击,工作效率下降,动力不足。(3)学生科技创新技术团队激励机制问题。目前,各大高校针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加大力度,制定配套的激励机制调动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但未形成科学合理、相互协调的长效机制。我校制定了《南昌航空大学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管理办法》,针对参与省级、国家级比赛获奖学生给予相应的奖金。而学生科技创新技术团队日常培训、选拔、比赛、获奖等一系列相对应的考核制度、保障制度、评价体系、奖励制度等都未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事实上,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多数都是在课余时间进行,学生白天除了完成基本的课程外,经常要加班加点做项目。团队协作项目的学生经常由于课程紧,成员间时间不统一等问题,中途退出,导致团队项目流产。长期以来,学生积极性减弱,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越来越少,个体类竞赛多,团体类竞赛少的现状,更严重的是在没有健全的激励机制的保障下调动不了低年级学生参与的热情,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梯队培养中断,大量科技创新型人才流逝。

三、构建“三位一体”科技创新团队激励机制

(1)完善科技创新教师指导团队激励机制。高校可依据学校自身发展特色,以学院为单位,以不同系部涉及到的大赛为平台,建立以系部为单位的学生科技创新教师指导团队。团队也可选聘科研能力强的校内外专家作为团队核心成员。我校分别从科研工作量、教学工作量、管理工作量三方面作为教师岗位聘任的考核指标。首先应建立工作量转换、工作量抵扣等激励机制,保障教师完成岗位考核。只有将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工作转换了相应的教学工作量,教师才有足够的动力投入到学生科技创新指导工作中去。学校应从教师课外指导学生开展的科技论坛、讲座、实验实践环节等入手,按课时计算工资和教学工作量。教师若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科技类比赛获奖,可根据获奖等级进行科研工作量的转换,减轻教师科研工作的负担的同时也对教师所在的团队给予适当物质奖励。学校也可根据教师能否带领学生完成科研课题和学生能否做好科研实践作为考核评价教师教学业绩与教师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2)建立科技创新管理团队激励机制。科技创新管理团队所做的工作多数都是隐性的,难以得到大众的认可。打造敬业的学生科技创新管理团队学校应针对这支队伍日常对学生开展的一系列科技创新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对于分值多、贡献大的管理团队年度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上奖励。(3)加强科技创新技术团队激励机制。学生总是希望取得成绩后能够得到奖励,既包括物质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构建“激励机制”就是要使大学生在取得绩效后能够得到合理的奖励,从而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创新热情,否则大学生就可能丧失积极性。培养专业的学生科技创新技术团队,学校可将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与学分设置、学生评价制度、学生保研加分制度等密切挂钩,实施创新学分制,对参加校级及以上各类学科竞赛比赛获奖、研究成果、科技发明获得专利、所创作的作品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的学生和团队均给予创新学分奖励。

“三位一体”科技创新团队是高校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三支队伍,构建其激励机制可以激发整个科技创新工作中团队成员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激励措施使得学生科技创新教师指导团队更稳定、学生科技创新管理团队更敬业、学生科技创新技术团队更专业,学生在“三位一体”科技创新团队模式下会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创作能力,满足社会的需求。

参 考 文 献

[1]李健,淡天俊.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2(19):62~46

[2]王祚桥,周培松,孟三爱.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2):38~328

篇6

摘要:计算机学科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地方教学型院校仅仅依靠对本科生开放有限的科研资源,远不能满足大量本科生各层次创新实践活动的需求。文章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即通过建设面向本科生的创新实践基地,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培育学生创新团队和指导教师团队,将创新实践活动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创新能力;任务驱动;创新团队;实践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面向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这一层次所培养的大量工程师是国家的创新集体中一支十分重要的队伍。因此占高等学校大多数的地方教学型大学,如何实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的应用型人才,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总体水平的核心问题。

在多年的本科人才培养实践中,根据计算机学科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参与教师科研等措施加强本科生实践创新训练。这种以点带动面的创新实践活动在激励、吸引学生主动实践,自主创新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与研究型大学比较,教学型本科院校科学研究资源相对较少,仅仅依靠有限的科研资源对本科生开放,远不能满足大量本科生各个层次创新实践活动的需求。代表着高水平的各类全国性科技竞赛中,教学型本科院校的学生也大多处于从属地位。而且创新竞赛活动本也有其局限性,一是参与面即受益面有限,二是阶段性即目标完成后告一段落。

因此,计算机学院在2002年启动了软件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探索实践适合校情和计算机学科特点的、课内与课外结合的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有效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基本思路

组织本科生参加科技竞赛活动或参与教师科研,其特征是给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目标,要求以创新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饱含兴趣和个性,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催化剂作用。计算机学科本身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计算机软件、应用项目的开发过程充满着智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参与有明确任务和目标的软件项目、应用项目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并且具有将创新实践活动拓展到本科生人人参与的现实意义。

基于以上思考,形成了如下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

(1) 以项目为载体,开展与课内教学紧密结合的创新实践活动;

(2) 组建学生创新实践团队和指导教师团队;

(3) 创建与课内教学和生产实际相融合的创新实践环境;

(4) 严谨治学,在实践过程中实现创新能力培养。

将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创新实践活动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本科生人人参与创新实践的氛围。

3以项目为载体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在多年的探索实践中,根据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要求,分析研究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教学特点,建设与课内教学和工程实际相融合的创新实践基地,将学生置于一个更真实的、富有实践机遇和挑战的实践环境中。以软件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通过学会做事来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沟通;通过做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工程意识;通过做事实现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围绕计算机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实践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创新实践项目(课题)、学生创新团队、指导教师团队等方面系统地开展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图1)。

3.1构建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的多层次创新实践模式,培养不同类型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创新科技竞赛特点――给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目标,要求具有创新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计算机软件、应用项目的开发过程本身充满着智慧和创造性。选择规模适当、饱含兴趣的项目(课题),以任务(目标)为驱动,将导师制、学生创新团队及工程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实践训练,在做事过程中形成严谨治学精神,在做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及工程素养。

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以项目(课题)形式开展,其特点是具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和阶段性成果要求。通过把创新实践项目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渐进性与模块性结合,可满足不同类型学生需求,保证个性与广泛参与,达到将创新实践融入到学生平常学习生活中的效果。创新实践项目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 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申报项目。这一层次学生参与面最广,主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如程序设计、实现能力,熟悉软件开发基本流程,应用科学研究工具、方法等。

(2) 参与教师科研课题、企业应用项目、实际工程项目。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及项目开发基本能力之后,根据具体的项目需要,经双向选择,学生参与到科研或实际项目中,进入实战训练阶段。由于有了软件创新实践基地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浓厚的创新氛围,这个层次的参与学生人数一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3) 参与各类竞赛活动和基金项目(如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创新基金等)。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等竞赛活动代表了一定范围的顶级水平,具有相当的挑战性和创新能力显示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有了第一、二两个层次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训练,各类学生科技活动有了坚实的基础。

3.2建设学生创新团队和指导教师团队,营造浓厚创新氛围

企业对信息类人才需求,一方面,对于毕业生专业知识、技术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工程人员必须拥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以便适应现代化工程团队、新产品及新系统的开发需求。有效的学生创新团队建设是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的良好形式,同时也是学生创新活动本身蓬勃发展并形成长效机制的需要。

组织两种类型的创新团队,一是项目组,规模一般在3-5人,学生实践活动全部以项目组形式进行。二是形成滚动发展的创新科技团队,规模比较大,一般5至十几人,团队有稳定实践方向、实践项目来源、还担负创新实践活动的组织、宣传、服务、管理。

从2002年开始,在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团队建设成效的示范下,与软件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同步,我们探索不同模式的学生创新团队建设、指导形式。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在学生创新科技团队建设中,以软件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为依托,紧紧抓住两个基本点:一是分析当代大学生特点,因势利导,以兴趣吸引学生,营造创新实践风气,二是政策倾斜,经费支持,提高指导教师积极性。具体做法如下:

(1) 加强指导:成立软件创新实践基地指导委员会。

(2) 两个建设:学生团队建设和指导教师团队建设并重,同步进行。

(3) 两个激励:建立激励机制,从创新实践学分认定、成果(成绩)奖励、评优等各方面对学生予以引导;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实践纳入岗位职责予以考核。

(4) 组织宣传: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组织功能和宣传作用,营造创新的舆论氛围。

(5) 品牌效应:重视品牌团队的示范作用,研讨、推广团队建设经验,促使更多品牌团队的形成。

(6) 滚动发展:对团队建设分类指导,团队吸收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内部形成梯队,选拔培养骨干成员,形成长期滚动发展的机制。

3.3依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搭建开放型实践平台

教学型院校仅仅依靠有限的科研资源对本科生开放,远不能满足大量本科生各个层次创新实践活动的需求。以人才素质、能力培养为目标,按照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创新实践及实习基地三位一体的总体建设思路,建设软件创新实践基地,构建了开放型的创新实践平台(图2)。

(1) 通过资源整合和多年不断的投入,建成了目前省属高校中规模最大吸收学生人数最多的计算机类本科创新实验室。基地共分9个模块:软件团队开发、信息系统开发、图形图像技术、多媒体应用、电子竞技技术、系统维护、单片机应用、嵌入式应用、控制系统应用。

基地用房面积总计1000余平方米,有计算机204台、教学开发实验系统300多套、实验仪器仪表100台件,总值150余万元。依据计算应用、软件项目开发流程特点,创新基地采用软硬件结合开发的工作台、工作位和讨论室相对分隔等形式模拟企业实际研发环境。室内与室外布置宣传栏,以项目团队简介、学生创新实践作品、图灵奖获得者简介等内容,营造浓厚创新文化氛围。

(2) 除基地创新实验室全开放供本科生使用外,还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专业实验室、科研实验室资源纳入基地统筹使用,以满足学生创新实践的更多需求。此外,充分利用中国绵阳科技城科研院所及高新科技企业的资源,按照校内与校外实践基地共建思路,实现与校外基地实践资源的对接与互补,提高实践基地与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性。

(3) 组织学生参与开发实验仪器设备。基地从2002年开始自主研制仪器设备,以本科生为研发队伍的主体研制CS系列3个型号的嵌入式实验教学装置400多套;开发了程序设计语言在线评判系统等多个网络实践训练系统;创建多个技术论坛;自主开发了实验室门禁系统等。

3.4健全软件创新实践运行管理制度,形成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

创新基地在运行管理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营造吸引力氛围,形成了为学生和指导教师提供创新实践服务的运行管理模式。一是提供宽松的环境氛围,既保障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又考虑学生个性化需求,让学生有实验室主人感觉。二是学生参与基地日常的运行管理,各创新实验室内部形成科学民主的集体。三是严格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

软件创新实践基地是一个课内课外结合的创新实践平台,学生主要在课余时间进入实践基地,为充分利用基地资源,深化实验室开放内涵,提出了全开放运行并把实验室延伸到寝室的理念,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全开放运行的内涵如下。

(1) 时间开放:实践基地全天开放,包括节假日和晚上。每年寒暑假,都有大批本科生留校进入软件创新实践基地学习、实践。

(2) 设备开放:基地设备允许学生带出实验室使用(如指纹头、采集卡,自主开发的300套便携式实验板等)。

(3) 网络开放:建设丰富的网络资源,如接口技术虚拟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远程登录使用、ACM在线评判系统、创新技术论坛、网络在线课题等。

(4) 管理开放:营造宽松的实践环境,主要由学生参与基地日常管理工作,自主开发的门禁系统与学生饭卡通用,从技术上予以了安全保障。

4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效果

自2005年以来,学院1500名本科学生参与各类创新项目课题总计498项,参与学生人数达到3046人*学期。形成了程序设计、信息安全、电子设计大赛等10个滚动发展的学生创新团队,促生了一批校内外有影响力的学生创新团队。2005年以来,学生创新团队组织的科技创新活动吸引了全校各专业5000余人次参加。其中程序设计团队三年不间断地组织校内联赛共吸引3000多人次参与;信息安全团队以信息安全实验室和网络中心为实验场所,参与校园网安全评估和安全事件响应,为校内各部门和校外企业提供信息系统安全技术支持。计算机类专业本科生已形成了人人参与创新科技活动风气,教师发现学生上课疑问多了,学习过程与技术发展及生产实际联系多了,探究性学习的效果也突显了。

由于有了本科生人人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基础,学生竞赛活动硕果累累。近四年,仅计算机学院学生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50余项。其中2004年获得全国机器人电视大赛冠军并代表中国参加亚太机器人大赛获亚军,2005年进入全国八强、2006年为第九名、2008年为全国八强。电子设计大赛2005年获全国二等奖1项,2007年全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在计算机学院学生人人参与创新实践的背景下,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从2005年至今,毕业生就业率每年提高平均5个百分点;学生就业竞争力自信程度逐年提高,毕业班学生更愿意把宝贵的时间留在创新基地学习而不愿意四处急着找工作。

5结束语

面向学生的创新实践需求,建设软件创新实践基地,解决了教学型大学科研资源相对较少矛盾――仅仅依靠有限的科研资源对本科生开放,远不能满足大量本科生各个层次创新实践活动的需求。计算机软件、应用项目的开发过程本身充满着智慧和创造性,选择规模适当、饱含兴趣的项目(课题),以任务(目标)为驱动,通过培育学生创新团队和建设指导教师团队,开展不同层次与工程实际相紧密联系的创新实践项目(课题),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起到了催化剂作用,并且具有将创新实践活动拓展到本科生人人参与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郁峰,陈念年. 建设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培养应用型人才[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4).

篇7

关键词: 分子检测 基地建设 创新实践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创新教育不断向深层次推进,高校中形式多样的以创新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根本宗旨的“创新基地”不断涌现,这些创新基地目标明确、机制灵活,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有力地促进了创新教育的全面发展,为高等教育的改革探索出了新途径,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创新型人才[1]。作为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参考兄弟院校的创新基地建设经验[2],在开展分子检测分析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投入与实践,逐渐构建了以本科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为核心的多元化创新实践教学平台。

一、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自20世纪后叶,生命科学发展迅速,基因工程药物、基因诊断和治疗、体细胞克隆、干细胞等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涌现,推动生命科学进步的主导力量正是分子生物技术及其实验科学的不断发展。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和生化工程为主体的现代分子生物技术,是由多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理工结合的新兴实验性学科,建立分子检测分析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培养基地十分必要。

从整体上来讲,分子检测分析技术平台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初步具备良好的实践服务条件。随着我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实验教学任务的加重,为适应不断扩大的本科生规模,顺应学校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可供学生科研的分子检测分析平台显得尤为必要。同时,由于分子检测分析技术涵盖的领域非常广,考虑到社会需求和自身优势,着重建立以生物传感器检测分析技术、光度法检测分析技术、分子生物学检测分析技术和分子免疫检测分析技术为平台的分子检测分析实践创新基地。基地的建设符合当前医学实验技术、生物技术等科学研究发展的新趋势,是一个创新性与科学性紧密结合的实践,有效提高了我校学生实践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率,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科技创新水平,同时丰富了科研成果。

二、建设理念

(一)突出学生主体性

创新实践教学是以学生动脑动手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为中心的,学生是参与实践的主体,教师进行指导、引导和辅导。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中,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拓展学生在科技活动中的参与广度和深度;教师要把学生推到主置上,让他们真正成为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和评价者,教师在活动中所承担的角色是参与者、提供信息服务的人、在学生需要求助时才出面的指导者。只有按照这样开放式的原则改革实践教学才能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大目标。

(二)培养学生专业实践与科研创新能力

学生自主创新实践是大学生创新基地运行的核心主题。在创新基地中,各项活动都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力求为学生创造自由、开放的教学空间,激发和释放学生的创新热情。以构建科学的学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为目标,我校建立了标准化的分子检测分析示范实验室,为学生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提供了高效平台;完善了多层次多学科的教师指导梯队,通过专家指导、技术培训、学术交流等多种途径培养中青年教学骨干,加强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重点扶持帮助,积极提高教学水平,指导学生独立实验。

三、建设原则

(一)资源共享原则

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特别是以相近学科为大类,通过科学的整合与调配,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尽可能做到教学资源共享,避免出现重复、交叉设置,提高现有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将分子检测分析技术平台建设成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性的技术平台,利用本平台的技术条件,提供多方位服务,充分实现实验室资源在省内外周边地区的共享;进一步开放实验室,为校内外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基地,充分发挥本实验室作为校内外各相关专业实践基地的作用;面对大学生就业的压力等现实问题,充分利用现有实验―科研―产业实践教学的资源条件,加快学生开放性创新实验指导和开展,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专门人才。

(二)校院共建、突出学科优势和特色原则

在建设经费投入、管理等方面以校、院共建为主,其中相关学院负责具体组织与日常管理,学校进行政策指导、过程检查、资格评审、经费支持等。

创新实践建设与运行始终依托相关学科和专业建设。在基地的师资队伍配备、教学内容制定、研究创新方向的设立等方面,紧密结合学科的优势,并体现学科特色,使创新基地与学科建设共同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规范化、制度化原则

建立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创新基地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为此,我校先后制定了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管理办法、竞赛指导教师奖励办法等激励机制,并设立年度专项建设经费包括创新基地建设经费、各类科技竞赛专项资金、实验室开放基金、大学生创新实验基金等,为基地运行提供了切实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另外,各创新基地分别建立自己的组织机构,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四、建设内容

(一)完善生物传感器检测分析技术平台

在已建立的微生物传感器和纳米生物传感器研究平台基础上,以支持学生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及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为主要建设内容,运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其他学科的多种技术进一步完善并发展新一代生物检测策略,研制出了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快速、轻便而且低能耗的便携式生物传感器系统,着重加强模式生物基因组水平改造、纳米生物传感器材料筛选及制备工艺、重金属离子的特异性与功能分子选择、组装技术、生物传感器用于重金属离子与肠道致病菌的检测技术等的自主创新研究,最终应用并推广至实际环境监测、临床诊断等领域。

(二)完善光度法检测分析技术平台

建立了血清微量金属离子的快速解离技术、血清离子解离剂存在下的血清蛋白稳定技术、血清金属离子的快速显色技术、血清干扰离子的掩蔽技术、新型金属离子显色剂的筛选和合成;系统化研究微量金属离子的研究技术路线和方法,为我国微量金属离子的光度法研究提供成功的范例;建立了微量酶(如腺苷脱氨酶、核苷酸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等)激活因子的选择和有效浓度的确定、激活因子的缓释技术、测定试剂中的底物及工具酶的稳定技术、抗其他酶的干扰的技术;建立了血清中的微量蛋白(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的检测,涉及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液体酶稳定技术的应用、测定体系中各条件的优化等,通过这些关键技术的解决建立微量蛋白的检测新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发相应的诊断试剂并临床推广应用。

(三)完善分子生物学检测分析技术平台

通过DNA提取、PCR扩增、转化转染、分子杂交、RNA干扰、高通量测序、基因芯片和荧光定量PCR等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建立连贯化、一体化的基因变异、筛查分析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发针对特定基因变异筛查分析技术。

(四)完善分子免疫检测分析技术平台

建立了以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开发及与各种标记技术相结合的应用基础研发技术平台为主,液相芯片多重检测系统和细胞膜表面锚定修饰的肿瘤细胞疫苗研发应用平台为特点,结合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技术、高通量流式细胞分析检测技术、免疫共沉淀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等的具有一定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通量分子免疫学检测平台。重点涉及螺旋体病原体(梅毒螺旋体、莱姆病螺旋体)、肺结核、创伤弧菌和人巨细胞病毒的分子免疫学检测手段研发;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前列腺癌、膀胱癌、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心肌损伤等)标志物的分子免疫学筛选和检测平台研发;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嵌合抗体及其标记技术的研发,等等。最终,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进一步开发了针对上述疾病或感染病原菌的新型临床检测诊断方法。

四、建设成效

以本科生为主体的分子检测分析实践创新基地建成投入后,充分满足我校相关专业实践创新所需,满足不同层次的实验技能要求的开放实验室,具有设备先进、资源共享的科研环境,为现代医学、生命科学等人才培养提供科学合理的实验平台;实现实践创新基地规划期设定的目标,通过推行本科导师制,点对点培养本科学生100人。另外,引入100人次学生进入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学生受益面扩大,受益学生数每年1000人以上,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增强,达到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高素质、能力强”人才的目标;在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方面,每年争取到国家级本科生科技创新计划1―2项,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新苗人才计划等)3―5项;在国家级或省级“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二等奖以上奖励2―3项;发表以本科生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10篇以上;研发能够分析检测医疗卫生、生命科学等领域重要标志物的产品雏形,申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1―3项。

参考文献:

[1]于航,胡展飞.从知识传递到主动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96-98.

篇8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造性的发挥和发展,需要“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两个条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民主平等、自由宽松、相互信任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一、抓住心理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如成就性需要、情感性需要、创造性需要,等等。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我借助春节联欢晚会、电视歌手大赛和《同一首歌》等大型歌舞演唱会推出的新歌以及流行歌曲,利用音乐课堂,让学生一展嘹亮歌喉,来个模仿秀,在比较中找出差距,在模仿中提升自己,以此满足同学们的成就性需要。我利用音乐课堂开展一系列活动,如歌曲对唱、为歌伴舞、为曲配乐等,让学生各尽所能、人尽其才,给学生构建一个释放激情、展示才华的平台。青少年学生乐于求异、求新、求奇,为此,我在课堂上总要留出一定“自由”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唱、去舞、去想象。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

二、激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创新

首先,以情激趣,唤起学习动机。音乐课中的基础知识部分则比较枯燥、晦涩。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营造探究过程中的兴趣情景、问题情景,以景激趣,以情启思。在讲授欣赏课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选曲时,为了使学生在欣赏中感受速度、力度、音色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我鼓励学生模仿天鹅的行走、跑步和翩翩起舞的姿态,仿效恶魔诡秘、奸诈和不怀好意的神情,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诠释《天鹅湖》的音乐特质以及所包含的丰富意境。在这种边听、边唱、边舞的活动中,积极的情感体验和主动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自然地沉浸其中,陶醉于心。

篇9

一、指导思想

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强化创新、支撑发展,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攻克一批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产业集群,促进支柱产业科技成果应用转化,为建设新型工业基地和服务全省影响全国吸引世界的新*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活动内容

(一)实施技术创新“双十工程”

围绕优质冶金、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精细化工、电子信息、新材料和现代医药*支柱产业,按照技术上有创新点、经济上有增长点以及好项目、好团队、好企业“两点三好”标准,选择确定10个创新型试点企业和10个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实施绩效评价,引导企业建立完善技术创新机制,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主体。通过工程示范和推广应用,研究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品牌产品,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开展产学研战略联盟试点

按照“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原则,选择确定10个产学研战略联盟试点,在资金安排、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鼓励和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重点实验室、行业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成果转化中试基地,面向*支柱产业开展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产品技术标准制定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促进特色产业和重点领域集成创新。

(三)开展产业集群技术联盟试点

市县(市、区)联动,结合县域产业集群特点,充分整合引导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资源,重点培育10个产业集群技术联盟试点,以孵化器、科技园为载体,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专业化协作、社会化配套,建立合作、互动、共赢机制,共同制定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共同搭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的平台,降低研发成本,提高创新效率,形成“产业集群促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良性发展格局。

(四)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进一步做好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试点城市工作,以装备制造业和新型材料为重点,实施10个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大力引进符合*市产业发展需求的先进技术和智力资源,依托科技中介机构搭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拓宽合作领域,广泛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促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五)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加快建设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重点支持20个市级行业工程技术中心开展重点领域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推广,完善“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快“煤矿安全监测产品重点实验室”建设,全年新增2-3个国家、省级行业工程技术中心。大力推进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拓宽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快“一网两库”扩容提质,制定共建共享管理办法,实现国家、省、市、县科技信息服务网络互联互通。建设现代服务业共性技术研发服务平台,提升现代服务业科技含量。

(六)加快专利技术成果转化

引深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工作,制定《*市专利实施与保护办法》,营造专利技术开发、转化和保护的法制环境。实施一批专利成果转化项目,建设网上专利交易服务系统,举办专利技术成果展示拍卖会。引导企业以核心专利技术为依托,参与制定以*为主的技术标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突破

20%,专利申请量比上年增长30%,发明专利比重和专利转化率分别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分管市长为组长,市科技局、发改委、经委、人事局、财政局、劳动局、国资委、总工会主要领导、各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市技术创新引导年活动推进协调组。确立部门分工负责机制,定期会商、统筹协调,加强指导、检查与考核。同时,加强舆论宣传,为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年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二)加大科技投入

对创新型试点企业、自主创新项目、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产学研战略联盟、产业集群技术联盟等,计划项目优先安排,财政经费重点支持。试点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要达到2%以上。力争设立1—3亿元规模的*市科技创新基金,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投入回报机制,对技术成熟度高、市场前景看好的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通过项目补助、贴息贷款、资本注入等方式给予扶持,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吸引科技顶尖人才和领军人物来并创新创业。

(三)加快队伍建设

实施“明星专项”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专项”,依托重大科技项目、重点实验室和行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重点支持30名青年科技拔尖人才自主创新和100名大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鼓励、引导和支持企业职工广泛开展技术比武、技术交流、技术协作和技术攻关。深入开展素质提高工程,不断提高科技管理和科技中介服务能力。

篇10

一、鼎龙公司依托科技创新开拓国际市场的策略

湖北鼎龙化学有限公司是专业制造碳粉用电荷调节剂和专用着色剂的化学品新材料高新技术企业。鼎龙公司始终坚持技术前沿化、市场国际化的企业发展战略,以科学的管理和质量控制为依托,走外向型市场经济之路,产品90%以上销往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国际市场,主要客户均为国际知名跨国大公司。鼎龙公司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年均递增50%以上,成为武汉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骨干企业之一。目前,该公司从一个注册资本仅为数百万元的小企业,几年时间发展成为年出口高新技术产品过千万美元、位居世界第三大电荷调剂类产品的供应商,同时拥有国内市场90%以上份额。由于该产品可替代进口,因此减少了国内碳粉行业对国外的依赖,并大幅度降低了原材料成本,促进了我国民族碳粉产业的发展。鼎龙公司作为一家中小型民营科技型企业,结合自身情况,依托科技创新,不断研发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高新技术产品,并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体系适应国际竞争,从而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其成功经验做法值得我们总结。

(一)以国际市场为导向,重视研发高附加值产品。电荷调节剂类产品作为碳粉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份,产品附加值高,每吨价值数十万元人民币,但长期被日本企业垄断,全球仅日本东方化学及堡土谷化学两家公司生产,因此鼎龙公司率先在国内进行研发生产。2001年,鼎龙公司研发出水杨酸系列电荷调节剂新产品并成功实现工业化,以“鼎龙”品牌进军国际市场,一举打破日本企业在该行业二十多年的垄断,并得到欧、美等许多著名碳粉制造商的认可,成功进入国际市场。可见,该公司研发出发点不是先从自有技术开始,而是根据国际市场需要,选择市场潜力大、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立项研发,因此一旦研发成功,较为容易进入国际市场,且产品附加值较高。

(二)以企业自主创新为主体,走“产学研”结合之路。鼎龙公司坚持以企业自主创新为主体,充分利用武汉市丰富的高校院所等技术资源,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公司通过国际市场确定研发目标和研发思路后,将许多技术细节及子课题分拆给相关高校院所完成,高校院所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支撑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公司通过委托开发、合作研究、共同投资组建研发中心等多种形式与相关高校院所合作,通过“产学研”的有效结合,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同时充分利用高校院所的科研条件和人才优势实现产品的快速开发,降低了开发成本。

(三)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体系。鼎龙公司在技术开发的同时,及时在国内外申请专利保护。目前已申请7项中国发明专利(其中4项已授权)、2项日本专利和3项美国专利;同时公司陆续投入数百万元完成了4个产品的欧盟ELINCS、美国TSCA及日本MITI认证注册,2006年再次递交6个产品的认证申请,并计划陆续完成所有产品的国际认证注册。鼎龙公司通过建立专利、标准、国际认证等多种方式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成功打破国外同类企业的技术封锁,有效地消除欧美市场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取得产品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四)以科技促环保,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由于全球化学品新材料领域十分关注产品生产、应用及处理中环境保护、对人体无害等安全性因素,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均以法律法规方式对其加以控制和管理。为此,鼎龙公司以科技促环保,将保护环境和人体安全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所有产品从研发小试阶段就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加以控制,与国内相关院所联合进行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检测控制。由于鼎龙公司产品在环保、卫生检疫等方面达到国际标准要求,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及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等一系列认证,保障了产品顺利进入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同时,鼎龙公司投入数百万元进行工艺改造和污染治理,通过回收利用等方式减少污染物排放,并对全部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实现“对环境友好,对人体无害”的开发理念。

(五)建立高效的研发和市场开拓团队。注重以柔性引进等不同方式从国内外引进各种专业技术人才,建立高效的研究开发和国际市场开拓团队。目前鼎龙公司特聘3名国际碳粉行业的资深专家为公司的技术顾问,长期为该公司提出战略性的指导意见。同时公司拥有一支二十多人的高、中级技术职称的专业团队。鼎龙公司通过项目负责制及相关的奖励制度激励科技人员不断创新,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打造了一支高效的研发和市场开拓团队。  二、鼎龙公司依托科技创新开拓国际市场的启示

(一)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是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工具

1.健全知识产权体系是产品进入国外主流市场的必备要素。鼎龙公司在公司成立的次年即研制生产出一种电荷调节剂产品,最初以为只要价格低廉、质量可靠就可以打开国际市场。但在向国外客户推销时,国外客户首先不是问价格和质量问题,而是询问该产品为何中国公司也可以生产,有没有抄袭日本公司的技术,同时明确表态作为国际知名的公司,不会采购知识产权存在异议的产品。鼎龙公司正是在国际市场开拓初期不断遇到知识产权方面的障碍,促使该公司成立了知识产权部,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工作。

2.知识产权体系不能狭义理解为专利申请。发达国家对知识产权体系的理解与国内是有很大差别的,其理解相对更为宽泛。发达国家认为知识产权体系不仅包括专利,还包括认证、标准等多项内容。因此,公司在成立不久即开始进行国内国外专利注册,为澄清其技术来源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为使产品在环保、卫生检疫等方面达到国际标准,适应欧盟、美国等公司的要求,不仅通过国内的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及ohsasl800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等一系列认证,还专门聘请国外机构国际认证,为该公司产品在欧美等国顺利销售打下重要基础。更重要的是公司注意到发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最高层次其实是行业标准或产品标准,因此不仅申请将企业标准上升为国家行业标准,另一方面也计划将最新研究成果联合国外大公司申报为国际标准。

3.健全的知识产权体系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国外大公司在原材料采购时十分谨慎,不愿承担技术、环保或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风险。但其主要工作人员不可能亲临中国进行现场考察,当他们看到许多由国际机构出具的认证证书以及国际专利时,逐步对这家以前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公司开始产生信任感,并愿意尝试采购和试用中国公司的产品。另一方面,公司在专利、认证以及标准等方面构建的知识产权体系,有效地抑制了竞争对手。截至目前,国内尚没有出现另外一家企业生产销售电荷调节剂类产品。可见,知识产权体系的构建提高了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保证了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稳步增长。

(二)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自主研发模式是成功开拓国际市场的关键

1.以国际市场为导向、消化提高国外技术。国内多数企业通过寻求高校院所现有技术,然后引进该技术实现产业化。鼎龙公司充分借助同行业国外专家的指导,以国际市场为导向、消化提高国外技术为主的思路进行开发,因此该公司从研发一开始就立足面向国际市场和技术未来发展方向,而不是在国外公司的研发之后亦步亦趋。因而新产品开发一旦成功,与国际市场需求十分接近,与同类产品相比较也具有一定竞争优势。

2.以企业为主体,同时借助高校科研资源。鼎龙公司创业初期,曾数次将具有较好国际市场前景的项目委托给国内高校进行研发,但效果不佳。原因是国内的高校更注重理论研究,其研究结果与生产要求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是国内高校对国际科技发展动态有所了解,但对国际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缺乏了解,因此相对缺乏开发适应国际市场新产品的经验。鼎龙公司将研发战略调整为以企业自主创新为主体,逐步建立企业自有的研发团队,由于该团队长期跟踪电荷调节剂这个细分领域,并与公司内部频繁出国的市场部人员经常交流,研发目标和过程控制非常明确。同时,公司注重借助高校的人力及设备资源,将部分检测、分析、合成等工序分解出来由高校的研究人员完成。这种以企业自主创新为主体,借助高校资源的研发模式能够节省开支,保证研发的顺利进行。

3.政府扶持对中小企业技术研发起重要推动作用。鼎龙公司自成立以来每年投入数百万元用于研究开发和仪器购置。公司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免税进口一批精密的检测设备,国家及省市各级政府部门分别给予科研项目补贴、产业化项目支持、贷款贴息、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各种形式的支持,直接弥补其研发阶段的资金不足缺口,在研发关键时刻政府支持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不断研发出新产品,并能实现国际市场销售,因此政府也不断加大对该公司扶持力度,并形成“企业研发——政府支持——企业再研发”的良性循环。

三、推动我国中小企业依托科技创新开拓国际市场的政策建议

(一)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契机,积极推动我国中小企业紧跟国际市场潮流进行技术开发,政府应加大研发补贴力度,将研发补贴作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引导资金,推进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