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1-22 17:56: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逻辑学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逻辑学的作用

篇1

论文摘要: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逻辑在诗歌中的运用也是较为普遍的。诗歌的创作修改离不开逻辑知识的运用,本文着重就诗歌当中逻辑知识运用的一些问题做一些粗陋的探讨。

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也是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得到体现的主要形式和主要工具。应该说,语言和逻辑有着必然的、不可替代的联系。当前我国语言与逻辑在实际结合方面的总体状况应该说还是比较不错的。比如说有一首古诗中这样写到“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在这首诗中就包含了逻辑中的二难推理的论证,而这首诗中所反映出来的逻辑与语言的关系可见一般。但其间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说错别字、标点误用、用词不当、概念不清等多种类型。

语言与逻辑思维是密切联系的。一方面,逻辑思维不可能离开语言这个形式外壳而独立存在:首先,逻辑思维只有是在语言产生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即人类祖先只有在语言出现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从客观向主观的质变;其次,逻辑思维的存在与发展也只有在语言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逻辑思维活动中的概念、命题、推理等逻辑形式必须采用相应的语言形式才能在人脑中形成并固定下来;第三,语言是思维的直接表现,正如马克思所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这就说明了语言的误用、伪用导致了逻辑的混乱而这正是我们所要避免的。教授语言学的老师在课堂之上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则更应注重自己语言的运用避免由此引起逻辑的混乱。另一方面,语言也不可能离开逻辑思维而独立存在:首先,语言表现为声音与符号的有机结合,即并不是任何声音或符号都可称之为语言。而必须是按一定逻辑联系排列组合成的可以使许多人理解并可以用来沟通的符号的外化。因此,没有逻辑也不可能存在所谓语言。可以说逻辑作为语言或思想最基本最简化的表现形式,是一切有思想的智能生物沟通的惟一思维形式,这就是为什么美俄等国科学家向宇宙散播人类文明信息时多选择以逻辑符号的形式;其次,语言的发展也与思维的发展密不可分,例如新语词的产生,都是在出现了新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为了更好地搞清楚语言与逻辑的关系,近一二十年来,国内一些学者正力求发展起一门语言和逻辑学的交叉性学科——语言逻辑学,足见语言与逻辑的紧密关联性。下面我就来具体谈一下逻辑在诗歌教学中的应用。

诗歌与逻辑是两门完全不同的学科,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并就其思维形式来说,诗歌创作主要是靠形象思维而逻辑学主要是靠理性思维。因此,二者的区别是明显的。但是,这绝不是意味着二者之间就一点联系都没有了。例如,概念与诗歌词语选择之间以及逻辑判断与诗歌词语选择之间的联系等等。

篇2

一、 缩短时空差距,使学生自觉投入学习情景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单个教师的教学思路为中心,教学内容也紧扣教科书展开。这种方式下,学生受教育的知识面也十分的狭窄,潜藏于学生中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内在要素的发挥受到严重的束缚。互联网提供的知识信息,是一个教师远远所不能及的,学生在互联网的海洋中,可自由自在地去获取他想要的东西。这一发展,改变了让学生的思维沿着单一教师思维延深的束缚,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由以往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知识,变为主动吸取自己感兴趣的适合自身发展的知识,这一转变,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在知识天空中翱翔的感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 尊重自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

网络教学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环境,而且也为学习者个性化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因材施教必须要有教学的个别化,数学教学除了集中还需要有分散,需要有针对个体或小组的学习环境,网络教学引入课堂正好满足了这种要求。过去教师“一对全体”的教学现在可用交互方式补充,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层次等,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并根据不同的网站不同的教学思路和教育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训练,这种人性化的学习方式是所有学习者的普遍需求。

如在《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复习课中,学生的学习基础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由于学生的学习程度不一致,所以对原有知识的掌握也存在着差异。传统的复习课,教师为了照顾到每个学生,会把所有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认真复习一遍,作为整堂课的知识铺垫,殊不知,这样的铺垫,对某些已熟记公式的学优生来说简直是浪费学习时间。考虑到以上因素,我设计了时光隧道,里面同样包含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以及公式的推导过程,但并不要求每个同学都去点击每个图形复习,而是有选择性地根据学生自己对原有知识的掌握情况来自由选择自己该复习的内容,已掌握了原有知识的同学完全可以把复习公式的时间用来练习更多的智力型题目。

三、 交互协作学习,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个体的独立思考,也需要合作,合作是学生主体性学习的一个主要形式,因为在智慧和智慧的碰撞中会迸发出创新的火花。网络教学的“平等”、“交流”特性为学生的协同学习提供了优越的环境,促使在探究中构建较为稳定的知识。

网络课件的交互练习,注重层层推进,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能力,选择学习的难度和速度并进行自我的测试调控,使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使学习变得主动有趣。如“圆的认识”网络课件的练习中,通过网络服务器在后台的支持,记录学生交互练习的进程、成绩与时间,学生交互练习后可及时了解自己的成绩和所用时间,还可以了解全班每位同学的成绩与所用时间,从而知道自己的位置,努力争胜,全力以赴投入练习,对本课学习中的感受、体验,对问题的兴趣、好奇,练习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在线论坛”和同学、老师交流。当学生对圆的知识有明晰地理解后,请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现象:当有人在表演时,观看的人群自然地围成一个圆,这是为什么?有许多的营房,指挥中心为了便于同各营房间的联系,应设在何处?马路上的井盖为什么做成圆形?城市周围修一条环形公路,直径是15千米,怎样知道修的公路是一个圆呢?你有好主意吗?利用网络的交互性特点,让学生自选主题参与在线论坛,论坛中学生相互启发、交流补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面广量大的交流合作中不断吸收新信息,不断修正、完善、深化个体学习时所获取的知识,完成新知的建构,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创新的目标,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篇3

关键词:化学教学;网络技术;辅助教学;应用前景

一、化学多媒体网络技术资源构建意义

1.借助CAI帮助学生明确化学教学目标

计算机网络教学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采用更新颖的方式设计教学、美化教学过程。利用新颖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节课所要教学的知识框架,明确教学目标。例如,在讲解“物质构成”时,有教师制作了以分子结构、原子结构为背景的幻灯片,来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知识要点。这些都是其他教学方式所不可比拟的。

2.借助动画模拟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网络教学,在教学手段上的多种多样是其在现代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原因之一。在化学教学中,利用动画,模拟化学反应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在加深学生印象的同时,也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投影演示实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理解实验

通过投影演示实验过程,辅助教师讲解,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实验过程,更好地理解重点注意事项,避免实验过程中的错误,更好地完成实验。完成实验之后,通过视频放映,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实验的印象,更好地印证课堂知识,更好地理解实验,同时通过观看示范视频,让学生更直观、更清晰地了解实验操作过程,通过模仿,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4.增加课堂容量,帮助教师更好地传达知识系统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丰富课堂知识容量,拓宽教学的知识面。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教师可以将要讲述的内容放在课件上用投影仪展示出来,节省了板书时间,更增加了课堂的知识量,一些了解内容,也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在学生面前,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吸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开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课件,将知识系统地展示给大家,帮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化学知识的框架。

二、多媒体网络技术热潮下的冷思考

多媒体网络技术入驻教学后,所发挥的功能是众所周知的,但每一个教学工具都会有其不可避免的弊端,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怎样发挥其优点,摒弃其弊端,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优化,使网络教学更好地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1.弊端

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应用让学生只沉迷于其华丽的外表,并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知识上;甚至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用多媒体课件代替板书,忽略传统板书的重要性;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完全用视频代替教师实验展示,无法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实验的过程。

2.解决途径

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教师不能加入过多的个人喜好,制作太过花哨的背景,而应在能吸引学生注意的同时尽量简洁。关于背景的选取,优先选择与本节课知识相关的背景图片,用醒目的字来标注知识点,避免学生只注意到华美的课件,却没有注意到所要学的知识。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不能以课件为主,教师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将多媒体用在必要的地方,避免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而忽视了传统教学的作用,教师在引进新的教学技术的同时,更应重视传统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板书教学能经过这么久的时间考验,必然有其独特的方面。通过教师板书,学生能更好地学习答题方式、书写过程。尤其是化学教学中,化学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程式的配平方式,答题格式和技巧,这些都需要教师用板书的形式来告诉学生。

在实验的学习上,只有让学生亲眼看到、亲手做过,才真正算是完成了实验教学。有些教师,完全用教学视频代替教师示范,不让学生亲自去尝试,这并不利于学生对实验的学习。教师应尽量增加学生的动手次数,教学视频应在实验结束之后,去印证学生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验过程,提高实验能力。

将多媒体网络技术引入教学是顺应时展的过程,但是,在看到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巨大功效时,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网络技术引入所带来的弊端,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崔永鹏,石小平,苟英旺,等.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中国教育信息化应用:课程整合,2012(14).

[2]刘小棉.初中化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与应注意的问题.教学信息:课程教教育研究,2013(27).

篇4

关键词:网络技术;英语教学;促进作用

目前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同时以其信息的海量性、即时性、交互性、多媒体性、超链接性等特点成为新兴的互动交流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对英语教学的改进和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以其形象、生动、互动、便捷等特点,极大的方便了英语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英语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丰富了我们的教学素材

网络中各种各样的教学素材应有尽有,具有综合、全面、即时、共享等特点,全面补充了英语教学过程中的素材资源。特别是在阅读、听力和学习交流等方面,给学生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把英语教学提高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经常被采用的有符合英语教学要求的的背景介绍、图片、声音、影像等,主要来源于一些英语学习的专业网站、相关电子报刊及教师交流的论坛等。课前如果让学生在网络上查询这些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内容,教学过程中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搜索一些英文歌曲、游戏、影像等教案素材,也可以使教案汇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综合信息,让学生处于更加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中,不知不觉地产生了积极的学习动力,能更顺利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促进了他们对英语的理解及运用。教学过程中这些网络技术的灵活运用,能够使英语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和生动,让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空前高涨,不仅能扩大学生们的语言接触范围,也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不再单纯依赖于教师的讲解、提问,可以主动根据自己的情况在网络上查询相关材料进行学习和交流。

二、促进了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很多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普遍反映英语教学过程繁琐、枯燥,学习中觉得阻力重重,渐渐地失去了学英语的兴趣。如果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活动中引入网络技术,就可以将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课堂气氛将会大为活跃,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也将会大大提高。他们会更加乐于参与教学过程的各项活动,更加积极全面地接触、学习英语知识。在这些教学活动中他们也易于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需要来自我调节,及时与其他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更容易从中获得学习的快乐和自信心。引进网络技术的教学方式也可以使每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得到足够的关注和及时交流,在激发他们课外学习动机、促进学习的主动性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这类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课外也可以更多地接触、参与、学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各种活动,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他们开发自身潜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由于网络技术的信息海量性、共享性和交互性,使学生们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以比较综合、全面地接触和学习英语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了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的开发,进而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知识的效率。学生与其他同学的相互交流不仅可扩大知识的输入量,培养良好的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形成互相交流合作的习惯,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英语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要处理这些丰富的网络素材,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就需要积极提高自己的网络知识和技术,这也将有助于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和相关设备,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良好发挥,同时促使学生对这些网络化的教学手段产生浓厚兴趣,从整体上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网络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共享知识的现代化平台,同时也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素材,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它将对我们的英语教学产生越来越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志丹,安晓飞.基于网络教学环境下的资源建设与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4,(4).

篇5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网络 影响 作用

网络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与网络频繁打交道,并对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价值观念乃至政治倾向产生影响。这些对当今中学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课题。

一、网络对中学班主任工作的影响

(一)正面的,有良性作用的影响。

1.网络有利于中学班主任拓宽信息获取渠道。网络的海量信息使中学生教育的内容丰富全面,并具有可选择性。班主任可以借助网络及时获取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班主任工作。

2.网络有利于增强中学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在网络技术条件下,中学班主任工作内容可以通过图像、影视、动画和音乐等丰富多彩的手段,将其形态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由表面走向纵深,使中学班主任工作理论更容易被中学生所接受,从而有利于增强中学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

3.网络有利于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互动。网络具有平等性和互动性的特点,便于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双向互动。在平等互动的交流过程中,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从网上流露出来的思想动态,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从而增强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性。

(二)负面的,有消极作用的影响。

1.班主任无法及时拦截不良思想和观点。虽然网络上的信息丰富多彩,但是这些信息资源却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由此,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常常使得涉世未深的中学生变得茫然,从而不可避免地接收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这些不良信息的接收会直接导致中学生的思想紊乱、价值观倾斜、道德观念淡漠和道德失范现象严重等后果,使得盲目追求金钱与享乐主义等一些心理问题十分突出,这些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使中学班主任工作受到了很大冲击。

2.中学班主任工作者受到严重挑战。随着网络使用率的提高,班主任将不再是学生教育的决定主导因素,他们原先具有的对中学生信息控制和行为指导的优势地位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

二、发挥网络在中学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

从网络对中学班主任工作影响情况分析来看,我们只能扬长避短,积极利用并占领网络阵地,有效发挥网络的优势。

(一)将网络引入中学班主任工作内容中。

1.提高认识,调整中学班主任工作方式。网络以意想不到的速度靠近我们,我们就必须对网络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有清醒的认识,为班主任工作的部分网络化奠定必要的基础和知识性背景。网络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处于主导地位。网络实现了师生交互作用,使教育在优质高效、无时空限制的情况下进行。中学班主任工作应当充分利用网络的这种特性,实施多角度、全方位的教育,达到较好的育人效果。

2.丰富网络文化,使班主任工作在网上开展得有声有色。利用网络开展班主任教育工作,要通过各种方式来丰富网络文化,引起中学生的强烈兴趣。比如将班主任工作网络建设成多功能的集成体,发挥教育、管理、服务、娱乐功能。就中学生关注的问题进行引导性的网络讨论,等等。如果这些方法运用得当,中学班主任工作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其效果是意想不到的。

3.提供网络空间,增强中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为中学生提供一定的网络空间,为他们创造参与的便利条件,增强自我教育能力,这是网络的优势所在。方便的网络环境,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提供了不同思想认识间的无障碍碰撞,增强了心与心的交流。我们应该鼓励中学生对互联网技术的学习和实践,同时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使其尽可能早地进入网络,充分发挥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影响更多的学生。

(二)改善中学班主任工作进网络的硬件条件。

1.建立中学班主任工作网络。目前,很多中学已经建立起自己的校园网,以校园网为依托,建设并完善班主任工作网络,把网上班主任教育纳入中学网络建设体系中。整合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网络进行学生教育指导,开展网上心理咨询、网络论坛等学习和教育活动,使中学班主任工作成为中学校园网络功能的组成部分。

篇6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现代课堂教学面临着新课程教学改革和现代中、高考制度的多种改革,许多教师紧跟时展的脚步,并在研究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新型的网络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让课堂走出以往死板的老师一人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现阶段教学模式利用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以计算机网络等为工具,完善、科学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让千万学生远离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把学校建设成为更健康、合理的学习平台。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学校师生提供了教学工具和平台,让师生都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也让学校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学习场地。学生普遍认为课堂教学较为刻板、沉闷,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利用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把较为深奥的专业知识转变为浅显的语言。更重要的方法是运用现代化科技的教学方法,即计算机网络教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网上设计,具有开放性、创新性的教学特点。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以采用最新的教学内容,引进最优秀的教学方式,充分合理地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为课程教学的活动设计提供技术手段和途径。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有利于帮助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在以往课堂的传统教学中,往往缺乏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难以得到提升。而现代教学采用的计算机网络学习方法不但可以充分解决上述问题,还弥补了学生计算机基础不足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现代社会基本的才能,极大地增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前景的发展。如果,学生只依靠平时的教学时不容易找出自身学习弊端,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成绩也很难提高。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推动计算机网络在学校的发展。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除了能够为学校建设学习平台、提供学习工具、建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之外,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掌握更加充分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教师和学校的管理。总而言之,现代课堂教学早已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其不断的发展也对课堂教学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简单逻辑;议论文;数学语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可以说,数学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和工具,运用数学的思想理解其他学科的问题,可以把所研究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数学语言,并快捷地解决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高中数学新课标的要求,在选修系列1中的选修1-1和选修系列2中的选修2-1专题中,我们要求高中生进行了“常用逻辑用语”的学习.而在高考作文中常写的议论文的创作过程中就内在的含有逻辑的思想和推理的内容.

二、把议论文转化为数学语言

议论文的三大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如果运用数学中的简单逻辑思想,可以把论点(文章的中心思想)称为结论(下面用q来表示),论据称为条件(下面用p来表示),论证就是推导的过程(下文中用来表示).这样就可以转化为数学语言,若p则q,即pq的形式.一般作文中是不能只用一个p就推出q的,这样可能会造成条件不充分的而不能论证结论的结果.所以,我们就要用多个条件推出,用数学语言表达为“若p1且p2……且pi则q,即p1∧p2∧…∧piq”这样的复合命题.我们的目标就是找出强有力的pi(i=1,2,3…),从而最后推出想要得到的q.这样,就把议论文这种文体转化到了数学逻辑的范畴.

在议论文中大部分的篇幅是在论证已经确定的论点,论证主要有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立论的方法就是上文所提到的:若p1且p2……且pi则q,正推的形式.驳论则是另一种形式.驳论有三种基本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从数学简单逻辑的思想理解,我们可以把驳论也转化为数学思想.反驳论点就可以理解为数学中的反证法,先反设论点,然后通过论据归谬,最后得到希望得到的结论.反驳论据就可以理解为复合命题的真值问题.我们刚把议论文写成了“若p1且p2……且pi则q”的形式,这个命题是由连接词“且”所连接,所以只要有一个pi是假的,也就是真值为0,那么这个q的真值就为0,即得不到论点.

三、例 子

例如:2005年秋季高考(北京卷)的作文题“安”.

如果我们把“安”作为论点——q,则我们只需要找出能推出q的条件q1,q2,…,qi(i≥1),再根据需要做成文章即可;如果我们把“安”作为论据——p,则我们只需要找出由p能推出的q即可,注意:这时得到的结论不唯一.

四、优 点

把议论文表示成数学语言可以使同学更好地理解议论文中的逻辑关系,不出现逻辑关系混乱的错误.强调要找到真值为1的论据去证明论点,不出现目的不明的问题.这样就把数学中简单逻辑运用到了议论文的写作中,简化了议论文的结构,使文章思路更加清晰,使同学犯条理不清的错误的概率降低,进而提高作文成绩.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2]新人教版选修系列1(人教版).

篇8

现代网络技术发展迅猛,对我国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应用现代化网络技术一直是我国在中学课改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国中学的课改一直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改变以往的单纯传授、机械记忆型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拓展学生的视野。

2 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历史教学的具体方式

2.1 学生网上参观、阅读

学校可以根据课程安排的需要,检索一些具有历史教学意义的名胜古迹、历史遗址、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的网址或者图片,以引导学生通过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能够较为真实地了解历史文物的原貌和历史场景,更为真实地还原历史。同时,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进行在线检索或在线与名校教师进行交流,并可以投放在大屏幕上,对材料进行解读和展开相应的讨论教学活动。

2.2 师生网上交流、讨论

学校或教师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建立公共的教学、讨论聊天室,同时可以建立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联盟检索,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的这个虚拟的网络交流平台,把那些在课堂上不善于表达的学生,让他们能够在讨论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打破时空的限制,使历史教学活动从传统的课堂向课外延伸。

2.3 教师网上跟踪、反馈

教学效果的反馈是教学成果检验的一种有效和必须的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建立教学论坛或者电子邮箱,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者疑难点进行分步骤、有目标的解决。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向教师反馈学习情况,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与联系,增强学习的效果。

3 现代网络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作用

3.1 有利于营造全新教育的良好环境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可以利用网上文字和图片资源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有利于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利用这种技术还能扩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有效途径。

3.2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的特点,教师不能对历史现象进行直接观察,也不能再现历史。随着现代网络技术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生活,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对历史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这是传统的教学工具很难在课堂上展现出来的。历史学科的电视、电影录像资料来源于历史纪录片、科教片、文献片、专题片和历史题材的故事影视片,前者真实可靠,后者虽不是历史的实录,但能反映当时历史风貌,再现某些历史事件或某些历史人物。这些电视录像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把原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或近似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他们头脑中形成历史形象和情景,增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

现代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学生亲自操作、应用信息资源来学习成为可能,这就给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创造了物质条件,为他们提供了灵活的学习场所。同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视自己的条件,根据个人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场所来使用现代网络技术学习各种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应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自主学习、自行探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处理并可以自由控制,从而不仅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加工处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3.4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历史课程的教学任务,要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总体上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注重学生整体和全面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情感世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而现代网络技术将字符、叙述、游戏、地图和其他各种介质元素结合起来为学生创建教学情境,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媒介,使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的协商讨论来探索、发现、理解知识,并上升为情感,从而转化为学生个体的素质。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 网络时代 引导作用

校园网工程、网络教室工程的建成,使得学生的学习空间大大地扩展,学习的内容与形式大大地丰富,学生严重依赖教师传授知识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但是,在营造好的学习环境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头痛的问题,如学生贪玩,迷恋网络等。学生们在“聊天”、“QQ”、完成学习任务三者之间变化着角色,甚至在主业与副业之间出现了角色错位。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看到学生飞快的输入速度、敏捷的才思和娴熟的软件操作技巧,感到非常欣喜,但同时也倍感责任重大。我们既要教给学生现代网络运用技术,也要发挥好引导作用。

一、正确认识“网络”与“洪水猛兽”

“玩”是青年人的天性,网络的出现让年轻人玩的内容与方法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网络是五彩缤纷的世界,有人“玩”出了精彩、“玩”出了一片赞扬声,也有人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玩”得被家长“封机”。

于是,社会上便有了“学生上网利弊谈”的交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分上下高低。但是,网络时代是人类的进步,是工业时代转入信息时代的标志,网络不可回避,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网络不是洪水猛兽。有人说,农业时代是强者生存,工业时代是适者生存,信息时代是“惶惶者”生存。“惶惶者”指的是具有危机感的人。要想在网络时代站稳脚跟,紧跟时代步伐,唯有选择不断学习,作为求学阶段的青少年学生更是这样。因而作为教师,有责任把学生以网络技术运用中引向“不断学习”。

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真正内涵

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表述如下: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要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这就表明,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一名合格的、具有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管理、运用,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主动的教和被动学的关系,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一位热情的帮助者,甚至由于信息技术的特殊性可能使一部分学生所掌握的技术超过了教师。萧伯纳(George B.Shaw)说:“我不是你的教师,只是你的一个旅伴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这将是未来师生关系的最佳状态。

三、教学模式由传统单一转化为多种建构

传统的单一教与学模式下,教、学双方都感到厌倦,在厌倦的情绪中,那种运用设置任务(问题)构搭脚手架的方式,在网络的冲击下将以失败告终。因为网络的超链接容易将人一步步引至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而以学生现有的信息素养很难在网络无边际的游荡中回到原先的问题。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借助学科优势一直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前列,我们还须抓住“任务驱动”的要点,为每一个知识点设置一定的任务,提供给学生一定量的学习资料,通过分组学习、及时学习、及时反馈、相互评价等,构建系统的教与学的创新体系。应该说,这种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出来的以学生“学”为中心的课堂(乃至延伸到课外)学习模式让学生们摆脱了传统课堂的被动状况,是受欢迎的、有效的。

四、放学生自己飞,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网络世界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同时也淡薄了现实世界中人与人的感情。学生们喜欢在虚拟世界中任意遨游,无拘无束,而作为学子主要任务还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有效地组织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直是我们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的课题。

篇10

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模式 项目教学法 网络操作系统 职业能力

一、行为导向教学概述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专业能力,也对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行为导向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由于行为导向教学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与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为主,而行为导向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习行为为主。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行为为主向学习行为为主的转变,就是行为导向的替代原理。行为导向教学并不否定教学行为,而是强调学习行为。根据心理专家的研究,通常一个人的学习途径包括听觉、视觉、视觉和听觉和自己动手实践等,而学习效率分别为:听觉20%,视觉30%,视觉和听觉50%,自己动手90%。研究表明手脑并用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行为导向教学法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均得以提升。学科知识和现实工作紧密相连。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分析、想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得到提高,而且工作责任心、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都能得到锻炼。行为导向教学法包括: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实验法、现代四阶段教学法等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二、行为导向教学的基本特点

1.学生互相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互相合作将所有需要学生解决的实际问题,由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使实际问题最终获得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既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他们获得知识的过程。

2.学生参加全部教学过程

学生参加全部教学过程,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指订、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参与实际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这样学生既了解总体,又清楚每一具体环节的细节。

3.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

这种强烈的学习愿望,缘于积极的参与。一方面是内在的,好奇、求知欲、兴趣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外在的,教师的鼓励,学生的配合,取得成果之后的喜悦等等。

4.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变化

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一个咨询者或者指导者,从教学过程的主要承担者淡出,但这并不影响教师作用的发挥,相反,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

从以上的特点可以看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占据主体地位,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通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反映和体现。

三、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网络操作教学中的应用

1.明确任务

让学生在一个与真实情况零距离的环境下,按照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能要求,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有利于学生掌握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构建了以下项目:凯迪科技有限公司设置有经理室(4人)、销售部(20人)、市场部(10人)、财务部(3人)。以上人员每人有一台电脑。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公司决定构建信息化办公环境。具体要求如下:

(1)保证公司的所有计算机网络连通,实现对公司局域网内所有计算机的集中控制管理(操作行为)。

(2)实现整个网络内的打印机共享。

(3)实现IP地址的高效分配,减轻管理员的工作负担。

(4)在公司局域网中实现Web服务,安装并设置DNS服务,使从客户机上可通过域名访问公司网站。

(5)在公司局域网中实现FTP服务,使员工可以从公司的FTP服务器中上传、下载自己需要的资料。

(6)在公司的局域网内实现邮件服务,使公司员工能够使用公司的邮件服务器收发邮件。

(7)实现整个公司网络通过公司ASDL专线连入Internet,保证所有的计算机能够共享Internet的资源。

其中学生充当相应的角色(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让学生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感受需要的知识,使学生能够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为了便于“教”“学”,我们把整个项目分解为适合的子项目,如图1所示。

2.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制订计划

在教学中,我们将学生分成实力相当的几个项目组,每个小组模拟不同的网络公司参加该项目投标,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在项目经理(组长)的组织下,根据教师对项目的介绍,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研究确定本组的项目计划,确定工作步骤、程序和内容。项目计划制订中要注意其可行性,通过教师的指导修改,项目计划最终以任务书形式确定,基本上涉及项目名称、项目方案或内容、人员的分工、工作(学习)的形式和进度安排等内容。

3.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

学生在实现项目时,会发现自己在某些知识领域方面的知识系统比较薄弱,会主动借助相应的环境优势(包括网络、教师、小组成员和其他相关的资源)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搭建自己相应的知识体系。例如“局域网连接”子项目中“网络介质的认识和选购”,当学生在完成项目时需要网线,他就会迫切地想知道与网络介质有关的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制订的项目计划,根据具体的项目要求,怎样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需要学习哪些相应的知识,如何获取相应的知识,如图2所示。

图2 学生知识的获取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及时的鼓励。为学生对项目执行提供必要的条件,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地提供相关的帮助。在执行计划过程中,督促各小组应定期总结各阶段的学习情况,提交初步的阶段成果及所遇到的问题。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把握项目开发的方向,使项目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4.项目有效评价的多元化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掌握情况的了解和评价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传统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我们对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课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评价的多元化。项目结束后,每个小组应提交一份项目报告书。其中包含每个组员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对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之处的分析和总结;小组对每个组员在完成项目的过程行为、成绩的评价,然后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首先,通过师生共同评价,小组可以对项目进行更进一步的完善。其次,在评价形式上的多元化,让学生评价自己参与的行为表现、动手能力(实践)、社团协会参与情况、社会参与能力(调查报告)、理论知识(笔试)等多个方面进行多方位的立体评价。第三,评价目的的多元化,不仅是为看结果而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总结自己的体验。在评价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已达到的程度与水平,更要关注学生职业行为和职业能力的生成与变化,把评价作为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

四、行动导向模式在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教学实施中的思考

1.项目的选择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结合技校学生的特点,在选取项目时尽可能全面地包含激发学生兴趣的亮点,体现现实世界中学生关心的问题,通过项目体会到学习技能与自己今后工作就业有密切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的方式,以积极的激励为主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己有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和技能水平,根据他们的情况灵活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通过演示某种仪器、设备或仿真装置的功能,生动、有趣地引入教学的主题。在第一步的引导教学中,教师尤其应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允许错误状态存在,然后在总结时指出并纠正。

3.合理分组,监控小组评价

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要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不但可以训练他们在工作中与其他同学协调、合作的能力,还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并促进其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得以提高。要进一步发挥小组成员间协作及小组长的作用。加大小组评价的监督,坚决杜绝一人做事,众人分粥的情况。

4.对教师的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