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22 17:56: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制药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六节
药物排泄
一、A1
1、关于肾脏排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和蛋白质不能肾小球滤过
B、肾小球滤过以被动转运为主
C、肾小管重吸收存在主动和被动重吸收两种形式
D、水、钠、氯、钾等有用物质可被重吸收
E、肾排泄率=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分泌率+肾小管重吸收率
2、以下选项是指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清除的含有药物的血浆体积的是
A、消除速率常数
B、清除率
C、半衰期
D、一级动力学消除
E、零级动力学消除
3、下列过程中哪一种过程一般不存在竞争性抑制
A、肾小球过滤
B、胆汁排泄
C、肾小管分泌
D、肾小管重吸收
E、血浆蛋白结合
4、药物排泄最主要的器官是
A、肝
B、皮肤
C、消化道
D、肾
E、肺
5、关于肠肝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肠肝循环是药物及其代谢物通过门静脉重新吸收入血的过程
B、肠肝循环发生在由胆汁排泄的药物中
C、肠肝循环的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缩短
D、肠肝循环的药物应适当减低剂量
E、地高辛、苯妥英钠等存在肠肝循环现象
6、胆汁排泄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胆汁排泄的机制包括被动转运和主动分泌
B、肝脏中存在5个转运系统
C、药物胆汁排泄主要通过被动转运进行
D、主动分泌有饱和现象
E、主动分泌存在竞争效应
7、吸收进入体内的药物以原型或经代谢后的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是
A、吸收
B、分布
C、排泄
D、代谢
E、消除
二、B
1、A.首关效应
B.生物等效性
C.相对生物利用度
D.绝对生物利用度
E.肝肠循环
、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给以同剂量,其吸收速度和程度无明显差异
A、
B、
C、
D、
E、
、药物在进入体循环前部分被肝代谢,称为
A、
B、
C、
D、
E、
、药物随胆汁进入小肠后被小肠重吸收的现象为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肾排泄率=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分泌率-肾小管重吸收率。
【该题针对“药物的排泄”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0099】
2、【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清除率的定义为: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清除的含有药物的血浆体积(表观分布容积数)。
【该题针对“药物的排泄”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0098】
3、【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药物经肾小球滤过的方式称为被动转运,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因此不存在竞争性抑制。而肾小管分泌为主动转运,肾小管重吸收存在主动重吸收和被动重吸收两种形式,都可存在竞争性抑制。胆汁排泄具有主动分泌的特点,对有共同排泄机制的药物存在竞争效应;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是一种动态平衡,当有其他结合力更强的药物存在时即可竞争血浆蛋白从而抑制其结合。
【该题针对“药物的排泄”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0097】
4、【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肾是药物排泄最主要的器官。
【该题针对“药物的排泄”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0096】
5、【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肠肝循环是指从胆汁排泄出的药物或其代谢物在肠道中又重新被吸收,经门静脉返回肝脏的现象。药物在胆汁中排出量多时能使有药物在体内停留较长的时间,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存在肠肝循环现象的药物有强心苷类如地高辛和洋地黄毒苷、氯霉素、吗啡、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己烯雌酚、螺内酯、美沙酮和吲哚美辛等。
【该题针对“药物的排泄”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0095】
6、【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药物分泌到胆汁中的另一种机制是被动转运,但在药物胆汁排泄中所占比例很小,如甘露醇、蔗糖、菊粉等的分泌。
【该题针对“药物的排泄”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0094】
7、【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体内药物以原形或代谢物的形式通过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药物的排泄。
【该题针对“药物的排泄”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0093】
二、B
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药物的排泄”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0101】
、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经胃肠道吸收的药物,要到达,体循环,首先经肝门静脉进入肝,在首次通过肝的过程中,有一部分药物会被肝组织代谢或与肝组织结合,使进人体循环的原形药物量减少,称为首关效应。
【该题针对“药物的排泄”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0102】
、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肝肠循环是指从胆汁排泄出的药物或其代谢物,在肠道中又重新被吸收,经肝门静脉返回肝的现象。
篇2
文/刘静贤
对于患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病人,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防止病情的加重,这对自己的健康非常有必要,具体应该关注哪几个方面呢?在日常活动中,这类老年人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专家在线
专家提示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为了确保自己的平安,应做到五“慢”。
起床宜慢
此类老年人清晨或夜间起床时动作要缓慢,有必要做到“3个半分钟”。即清晨或夜间醒来后,继续在床上躺半分钟;坐起之后再坐半分钟;接着双腿保持下垂,在床沿待半分钟然后再下地。
排便宜慢
老年人常有便秘的困扰,所以在排便之时千万不要着急、用力过猛。因为,使劲憋气会使腹肌强力地收缩,导致腹压明显升高,迫使大量血液迅速流回心脏,增加心脏负担,并使血压骤升,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转头宜慢
老年人颈椎大都会发生退行性改变,因而老年人在低头或转头时切勿速度过快,否则易使硬化的颈动脉受压、扭曲,造成脑供血不足,或颈动脉壁上斑块脱落后随血液循环进入脑血管,引起脑栓塞。
吞咽宜慢
老年人咀嚼功能降低,所以进食时应细嚼慢咽,以免发生意外,并且最好吃切细、切碎和煮烂的食物,避免油炸、黏性、带骨刺和坚硬的食品。
走宜慢
老年人多有骨质疏松症,且肌力减弱、稳定平衡性差、视力减退、反应变迟,因此走路宜慢,以避免摔伤。
健康提示
冬天在冰雪的天气里,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要尽量避免外出,如果要出门的话,应该有相应的保护措施或者有家人陪同。
看灯光出现“彩虹”需查青光眼
北京同仁医院主任医师 陈虹 主治医师 于洁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位的致盲因素,青光眼分为开角型和闭角型。在我国,闭角型青光眼更为多见,患者由于眼压急剧上升,可能感到眼胀、眼痛、头痛,甚至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看灯光时可以见到像彩虹一样的光环,双眼充血,眼球坚硬如石,需要马上去医院采取降低眼压措施,以保护视功能。
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则比较隐匿,偶有眼胀、鼻根部酸胀等不适,不易早期发现,常到晚期发生了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缩小时才确诊。所以,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有眼胀痛、鼻根部酸胀等感觉,特别是在暗处较明显时,就应到医院检查。40岁以上的人进行常规体检肘,也应做一下眼压和眼底检查。已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患病危险性比普通人群要高,更应该进行相关的检查。
学点脑卒中的急救知识
万雪梅(副主任护师)
前不久有位朋友告诉我,他父亲打麻将时,突然头晕摔倒在地,伴呕吐、左侧手腿都不能动,神志不清。家里人不知道怎么办,手忙脚乱,抱住父亲大哭,也不知采取急救措施,造成病情加重,耽误了最佳抢救时间。
此事对我触动很大。家庭成员掌握正确的脑卒中急救知识很有必要。下面介绍几点要点:
1.发现病人突然发病,不要惊慌失措,盲目采取措施,应立即求助120送医院诊治。
2.在等待120的同时及时采取措施以防发生意外:解开病人衣领、取出假牙,用纱布或手帕垫在手上将病人舌头拉向前方,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呕吐的病人应将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误吸入气管;病人出现气急、发生痰鸣症状时,可用塑料管或橡皮管轻轻插入病人咽喉部,另一端用口吸出分泌物。
篇3
摘要:医学微生物学是生物制药专业的基础课程。结合作者的自身教学实践,阐述了作为生物制药专业的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应该有其专业个性化的特点。在教学重点上应强调基本应用型知识的掌握;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药学知识的实践;在实验课程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规范性的实验操作技术;在课程知识之外还应结合当前的医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进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程教学;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3-0273-02
引言
生物制药专业作为药学院或综合性大学的新兴专业, 正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而成为培养具备生物学、药学基础理论的生物制药专门人才的急需专业。医学微生物学作为本校生物制药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要为后续的生物制药工艺学等相关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要能够使同学们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以及为学生们今后走向药学事业创造契机。但由于课程内容较多、基础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大,不易掌握。因此,笔者对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探讨和实践,为生物制药学科的建设提供参考。
一、结合专业特点,精心选择教材,精炼教学内容
目前国内出版社的《医学微生物学》教材版本较多,大多为医学出版社出版,与临床医学的结合性较强。为选择适合药学专业的微生物学教材,笔者从众多的教材版本中选定了高教出版社出版的黄汉菊主编的《医学微生物学》,发现该教材的基础部分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再根据所安排的课时对医学微生物学的各论部分内容进行精简和综合,在教学时发现既要注重“三基”知识的讲授,还要据医学模式转变、疾病谱的变化,增加公认的新知识、新技术的介绍,充分体现医学微生物学与药学的联系。
(一)丰富理论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应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也不应一成不变,应随微物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做出相应补充与完善。目前,各国都在致力于开发出抗微生物医药新型技术以及先进的生产工艺,需要学生及时掌握这些内容。同时,医学微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要突出自己的特色。为此,在教学内容上做以下调整。
1.优化教学内容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按分章节的形式介绍各类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在每一章节中,着重介绍微生物种属的基础知识,尤其微生物的抗原特性、微生物学诊断以及免疫防治等,针对微生物的诊断和防治技术进行系统的阐述。这种结构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共性,利于学生理解和灵活应用。同时,还须做好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的联系,以利于学生进一步探索医学微生物学的应用。
2. 突出教学重点。由于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课程的教学内容就应紧密结合医学致病微生物的各个领域。例如,在讲授流感病毒的基础知识时,应着重掌握病毒粒子的结构,基因组的组成、编码蛋白的种类及其功能,其主要抗原的类型,抗原容易发生变异的机制及在病毒防治中遇到的关键问题。
3.教学内容要体现新颖性
作为生物技术发展最快的领域,医学微生物学中尤其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的一些高发病原的新的科学进展时时在更新。在教学中,要随时查阅最新的科研动态,更新相关领域的科学知识,把与本专业领域相关的科学知识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充实于给学生的讲授环节,以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如把最新的抗HIV药物充实到反转录病毒的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加强医学微生物学这门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尤为重要。除讲清基本理论外,对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技术要领的严格掌握是本课程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以配合理论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1.加强综合性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内容除一些验证性实验外,增加综合性实验,使学生增强主动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针对细菌学实验开设细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综合性实验,使学生在混合菌种中分离克隆出纯的菌种,并鉴定到属,使学生的实验具有连贯性,有利于培养其综合实验技能。
2.增加设计性实验。设计性试验给学生开放了更感兴趣的领域。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并鉴定,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领域到认识到微生物的无处不在,加深其对微生物的认识,并对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有更明确的认识,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最佳教学效果的目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重视教学方法研究,在系统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与实践相关的医学微生物学知识,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
(一)充分备课是搞好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要搞好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备课环节。备课时要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各章节的目的、要求,确定重点;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及课程特点,确定难点。这是在备课时的首要明确的内容。要用自己的语言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之层次分明、条理清楚、重点突出[1];考虑清楚采用的教学方式或方法、提出什么样的思考问题及进一步学习的自学参考题纲。备课时对相关问题作充分地考虑和安排,教学中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授课效果
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尽可能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就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代的医学微生物学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众多病原微生物的分离、诊断技术均研究的较为清晰。将这些已有的科研成果以图片或动画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再配以相应的解释,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教学中只是让学生翻看书本,而书本上没有的图表不得不画草图,因此,教学节奏无法掌握,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使教学生动、直观、形象,我们除了组织教学参观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地展现畜产品副产品的形状、生产设备以及作用原理图,更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课程内容,这样,学生们兴趣非常浓厚,上课效果非常好。
(三)采取PBL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能否牢固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在学习上我们常说“主动产生效率,态度决定一切。”也即要想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有正确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应是非常必要的。作为教师,不但要准备好教学需要的内容,而且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在教学的第一节课尤为重要。在课程的绪言中,要给学生引出问题:人为什么会生病,生病可能与什么有关?进而给出致病因素与医学(病原)微生物的密切关系,进一步的指出作为生物制药专业的研究方向可能之一就是要针对某些具体的病原微生物,研究其有效的生物技术药剂。通过这些实例的讲解,学生们会明白医学微生物学中要学的内容与生活和生物技术制药生产密切相关,是一门实践性与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并非枯燥的理论。
采取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2],即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方法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教学新理念的机会,同时也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挑战。在讲授过程中,不时地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已学过的知识,也可以是即将讲到的新问题,这些问题的难度不应很大,学生只须短暂思考就可以回答。通过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跟得上教师的讲课节奏,帮助学生去思考的问题。基于以学生为中心这一基本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有关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由教师进行详细讲解,以求使学生完全理解并记忆。选择一些常见病原微生物部分则进行PBL教学,要求结合疫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PBL教学的方法是:课前由教师将讨论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布置给同学。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通常是要求同学必须掌握的内容。教师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们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如通过图书馆、网络、请教专家等途径,获得相应的信息,经归纳、整理,并做出讨论预案,再返回到课堂大家在一起进行讨论。在PBL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把握方向、布置任务、组织讨论和进行总结的作用[3]。课堂上学生充分进行讨论、辩论,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辩论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利用信息资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随着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人类诊治疾病的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工作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面对新问题的出现,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及方法,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争取做到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学功能。我们还会继续探索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完善现代化教学手段,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培养出新世纪优秀的生物制药专业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雷凯健,王天晓.生物制药专业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J].检验医学教育,2010,17(2):24-25.
篇4
关键词:生物制药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 暑期调研 职业岗位与能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学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建设的改革发展提供依据,我们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团队通过暑期社会调研,把握黄冈及周边地区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状况和趋势,实现为区域经济服务的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对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提供有力的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次专业调研指导思想是:以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湖北省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为指导,以湖北省生物制药支柱产业为依托,以武汉、黄冈市制药行业企业对高职人才需求以及就业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为内容,对武汉、黄冈市制药行业、企业,及我们的毕业生、实习生进行调查,搜集具有实用性、指导性、前瞻性的客观资料,以期能够推动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行业企业发展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顺利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二、调研内容、范围及方法
1.调研内容
主要调研生物制药行业企业发展现状、生物制药行业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生物制药专业的职业岗位与岗位能力要求、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合理性、毕业生的工作表现等内容。
2.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黄冈、武汉地区的制药企业,选择了有合作经历和合作意向的企业约20家。在了解毕业生情况的时候,因为针对前一期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我们主要选择了有一定工作经历,但毕业时间不长的10级制药班的学生,同时兼顾其他毕业生,共调查了超过60名毕业生。主要调研企业见表1。
3.调研方法
(1)邮寄问卷调查法。笔者与同事准备了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学生版)、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用人单位版)、专业调查表(学生版)、专业对口企业情况调查表,通过快递的方式邮寄给合作单位,再电话联络确认,收回调查表。
表1 主要调研企业
序号 企业名称 主要业务
1 武汉人禾医药有限公司 药品销售
2 武汉启瑞药业有限公司 药品生产、研发、销售
3 武汉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兽药研发、生产、销售
4 湖北人民制药有限公司 研发、制剂生产、销售
5 武汉大安制药有限公司 研发、制剂生产、销售
6 湖北启达药业有限公司 药品研发、生产
7 黄冈卫尔康药业有限公司 中药加工、药品销售
8 国药控股黄冈有限公司 药品销售
9 上药科园信海医药黄冈有限公司 药品销售
10 湖北凤凰白云山药业有限公司 药品研发、生产、销售
11 湖北黄冈赛康药业有限公司 药品研发、生产、销售
12 李时珍现代生物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药品研发、生产、销售
13 湖北广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药品研发、生产、销售
(2)面谈法。通过面对面交谈的方式,直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听取企业的负责人对行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看法,请他们对我们制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毕业生的质量做出评价。
(3)QQ群访谈法。我们加入了2010、2011级制药班的QQ群,利用校企合作理事会QQ群,在群里与学生、企业人员进行交流,掌握学生的就业情况,发放专业调查表,收集生物制药的职业岗位、岗位能力要求和各岗位的薪资待遇情况等一手材料,听取企业、学生对本专业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意见。
(4)上网查询法。通过查询医药英才网、中国制药行业协会、中国制药产业链等知名网站,了解行业发展情况、人才需求信息、生物制药职业岗位和岗位能力要求。
三、调研结论及分析
1.生物制药专业就业岗位分析
经过调研得知,近几年生物制药毕业生就业的初始单位在制药企业、药品流通企业、药店等单位,主要的就业岗位有生产操作工、质管员(QA)、质检员(QC)、药品营销等,表2中列出了这些岗位的职责和能力要求,但不同企业由于所生产的药品不同,工艺不同,具体岗位的设置和要求也有不同。
表2 制药行业职业岗位分析
职业岗位 岗位职责 能力要求
生产操作工 1.根据公司下达的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
2.严格按生产工艺要求进行生产操作;
3.熟练掌握相关生产操作方法;
4.保持生产设备整洁及生产设备周围的卫生,及时报告在生产和清洁过程中发现的任何异常情况;
5.自觉遵守公司安全、品质、卫生等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服从工作安排;
6.坚守工作岗位,遵守劳动纪律; 1.吃苦耐劳,勤奋踏实;
2.了解GMP法规要求;
3.对生产设备有一定的了解和实际操作经验;
质管员(QA) 1.负责生产线巡回日常监督和检查;
2.监督检查各工序质量控制点、工艺控制点、清场情况及相关SOP执行情况;
3.完成样品的取样送检;
4.及时完成产品质量统计和质量分析等工作;
5.组织开展不合格、缺陷与趋势等的调查评估并根据评估建立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监督跟踪纠正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审核纠正预防措施报告,评估纠正预防措施的有效性;组织开展偏差调查、评估,监督跟踪纠正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审核偏差报告,评估纠正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6.参与质量风险评估,监督跟踪措施的落实情况,评估措施的有效性;
7.协助公司做好GMP的认证工作; 1.具有药学及相关知识;具有制药工艺、分析、设备工程等相关知识;
2.熟悉GMP,具有独立编制验证总计划,验证方案与验证报告的能力;
3.熟悉各项验证要求及验证流程;
4.良好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有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
质检员(QC) 1.实验室管理:负责实验室日常清洁整理,实验室水电安全管理,实验室试剂耗材申购等;
2.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保养:每次使用需填写使用记录、定期对仪器设备按相关要求进行维护保养并填写记录、定期按验证方案要求进行验证;
3.检验工作:根据GMP及《中国药典》的要求进行各种操作实验;能遵守岗位SOP的要求,对原料、中间体及成品等进行化验,并做好相关记录;
4.文件工作:拟定日常工作计划,起草试验相关标准操作规程、记录、报告,完成所做检验工作的记录和报告的填报核对; 1.细心、责任心强,有较强的相关理论知识,能熟练操作液相、红外、气相等检验仪器,熟悉微生物限度检查;
2.熟悉GMP及药品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
3.工作态度稳定;
药品营销员 1.销售渠道拓展;
2.建立完善的客户档案,负责客户的日常拜访与客情维护;
3.组织各种专业推广活动、产品促销活动;
4.完成销量指标;
5.收集并及时反馈市场营销的信息; 1.具有相关药剂的知识及营销知识;
2.善于学习,有较强的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判断力及执行力;
3.工作稳重踏实,能在压力下完成工作,适应外地出差;
4.良好的电脑操作能力;
2.学生能力及素质要求分析
由于各企业经营方向不同,学生就业岗位不同,而学生能力及素质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从事生产、检验岗位的对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要求较高,从事销售工作的,对交际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要求较高。但共同的特点是,企业普遍希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态度、对企业的忠诚度等能够进一步提高。
3.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反馈
评价主要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知识更新能力、计算机应用水平、外语水平、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工作稳定度等方面进行。从整体上来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较好,认为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强,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但也有一些企业表示毕业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知识更新能力、外语水平和工作稳定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4.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意见反馈
我们将制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作为调研重点内容,广泛征求了行业企业专家、毕业生的意见,主要结论有:一是人才培养模式符合企业用人要求,能够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现有的课程体系包含了大部分所需专业课程,但课程内容要根据行业企业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适时更新。二是要加强拓展课程,增加专业拓展课程及思维拓展课程,以加强对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三是加强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提高学生工作的稳定性。
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议
1.提高教师职教能力
通过到企业锻炼、培训等方式,更新职业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了教学组织与教学设计能力,确保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的一致性,以学生为主体,贯彻和落实“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加强实训条件建设
在现有校内外实训实习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共享资源提升教育教学条件,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培养学生,建议具体改进如下。
(1)提高现有设施设备的利用率。我们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同时入手。硬件即加大实训设施的投入,软件即加强实训中心管理,推行“8S”管理。
(2)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建设厂中校和校中厂,充分发挥企业设备的优势和学校师资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
(3)扩大学生实习范围的选择,不局限于内地和受制于常规的教学时间。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学校的常规教学可以为企业生产“让路”。
3.改革课程体系
篇5
1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型理论教学
疑问是思维的动力和发现的钥匙。心理学研究表明,保持问题意识是产生创新思维的条件,探究意识强,大脑就会处于高度敏感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有意创设一些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开辟新思路,使传统知识传授过程为“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在教学实践中问题的创设提出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实施。(1)新课开始的“问题式导课”法。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药理学教学中新一章节内容讲授的开始通过巧妙的设问,使学生在想象和探求问题答案的求知欲状态下进入新内容的学习。例如在讲解抗癫痫药时,一开课就设问:“大家听说过民间所说的羊癫疯吗?医学上羊癫疯又称为什么病?有谁见过其发作时的表现?又有谁知道羊癫疯是什么原因引起?”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会积极展开思考和探求,在无知或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带着联想和渴望,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期待着问题答案的揭晓而进入到新内容学习中。通过这样的导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2)重难点“设问式突破法”。我们在教学中都存在重难点问题,对这些难点,教师在讲解中往往较难讲清楚,学生也较难理解或对这些知识内容产生混乱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在教学中,在启发式引导讲解下,通过设问引导,将难点突破。如抗心力衰竭药,强心苷的毒性是难点也是重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强心苷中毒的原因、表现及中毒机制和防治措施,讲解时提出了心肌细胞Na-K-ATP酶有何作用?心肌细胞缺钾有什么表现?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回顾所学的病理和生理知识,联想相关药理学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逐一把这一重难点攻克。(3)知识小结的“问题回顾法”。教学中,教师常常对一节课的开头比较重视,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而对课堂小结,则草草了事,甚至干脆忽略。小结是对一堂课知识点的概括,帮助学生复习知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为学生亡羊补牢。小结占用的时间少,很多老师在小结时都是对所讲的知识采取纲领式回顾,这样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通过一定的设问、思考、答问,使学生在课堂结束的几分钟内把整节课的重点知识掌握好,同时也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如讲解胆碱受体阻断药阿托品时,采用让学生回顾:阿托品对什么受体的作用?引出:M受体的分布及效应?采用纵横联比方法引导学生从受体-作用-用途-不良反应逐一联系进行复习,这样的问题引导复习,使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对重要知识点思路清晰,掌握得更牢固,同时发现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2开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研究型课堂教学
研究型教学法特点在于教学过程中,不仅提供有关知识,最重要的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从传统的知识接受者变为知识的探究者,激活创新思维。因此在课堂上采用精讲、略讲或创设一些问题情境,采取讲思路、讲方法、讲要点,具体的问题留给学生自己解决的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如讲解酚妥拉明过量引起的性低血压,首先提出:为什么只能用去甲肾上腺素解救,而不能用肾上腺素解救?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前面章节所学的肾上腺素翻转用的知识,不仅解决了为什么的问题,而且还收到承前启后,温故知新的效果。适当的设疑,教师给学生以一定的方法与策略的指导,摒弃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更好的体现出教与学的交互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与学的主体,变被动为主动,增强了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展以注重“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的研究性实验教学
篇6
发酵技术历史悠久,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各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是发酵工程,广泛应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新技术,形成了21世纪最重要的生物工程支柱产业。随着近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发酵工程已涉及医药工业、轻工业、食品工业、化学工业、农林牧渔业、环境保护,以及生物基化学品和生物能源等许多重要领域。
在高等院校教学中,发酵工程也愈来愈受到关注。我们在发酵工程教学以及与学生的交流中深深感到,传统的教师讲台“一言堂”、学生课堂记笔记形式的教学模式限制了教学效果的提高,不利于学生掌握“活的”、更具实用价值的知识。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尝试有学生参与的多种教学模式,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1发酵工程课程现状
1. 1课程简介发酵工程主要是利用微生物以及某些酶的生物催化作用,采用生物及工程学的技术为人类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直接用微生物参与控制某些工业生产过程。人类对发酵的利用远比认知要早,例如,人们熟知的利用酵母菌发酵制造啤酒、果酒,利用乳酸菌发酵制造奶酪和酸牛奶等。
从发酵的工艺流程来看,发酵主要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内容。上游主要是发酵前期的准备过程,包括出发菌种的制备、环境及设备的无菌化以及培养基的制备等。中游则主要是发酵过程中工艺的监测及控制,包括培养方式、温度、pH、泡沫等培养条件对发酵过程的影响及控制。下游则主要是发酵结束后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
我校生物制药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发酵的过程分别在发酵工程和生物制药工艺学两门课程进行讲解。其中,发酵工程主要着重教授发酵上游和中游的内容,即发酵的经典内容。
1.2教材及内容教材采用张嗣良主编的《发酵工程原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教材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前半部分(1一4章)为发酵工程的经典内容,后半部分(5一11章)为生物反应器的知识。有些高校将生物反应器的设计、放大及优化列入生物技术及工程学科的专业课程中,我校将该部分作为备选内容供学有余力或感兴趣的学生进行自学。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及专业建设情况,发酵工程课堂教学主要侧重发酵工程经典内容的学习,共安排32h。
发酵工程理论教学主要内容见表1,其中关于培养基灭菌工艺及空气净化除菌工艺已经在前期的生物制药设备课程中有详细讲解,因此发酵工程中不再教授这一部分内容。
1.3教学反思总体来说,发酵工程的理论教学内容较为系统,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学生能够较快地理解和掌握部分内容和知识。因此,如何使学生高效、创新、全面地掌握更多的知识,成为发酵工程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关键。
我们在发酵工程教学中发现:有些内容及章节较为简单,例如发酵培养基,学生通过通读教材便可以掌握90%的内容,只需教师在重难点处进行点拨即可;有些内容及章节则较为抽象,例如抗生素效价的测定方法,则需要教师进行详细讲解;而有些内容及章节较有开放性,例如发酵培养基的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不能够完全概括该部分内容,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思考及学习;另外,有些内容及章节与实际生产连接较为紧密,例如发酵的基本工艺与控制,此部分内容的文字较为晦涩难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较多生产实例进行理解学习。
因此,要想高效且较为创新地完成教学,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自身的特点调整教学模式。而本文则主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在发酵工程理论教学中的综合应用。2多种教学方法在发酵工程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依上所述,发酵工程理论教学内容具有逻辑性、系统性强,且每个章节内容深浅程度不同的特点。因此,本文依据不同章节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即在发酵工程理论课教学中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此来高效地、创新性地完成教学内容,具体实施方法见表1。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发酵工程的历史、发展、学科背景及学习内容、方法,属于概括性、总领性的内容,由教师进行集中讲授效果较好。故绪论以LBL( lecture一based learning)教学法为主,LBL教学法以讲授为基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讲授主体,主要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完成教学过程,是较为传统但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能够整体安排教学过程,节省教学资源。但LBL教学法中,学生参与率较低,容易产生倦怠情绪,应注意在讲授过程中趣味性知识的穿插,避免内容过于枯燥。
第二章主要介绍工业菌种的来源、选育及培养过程。其中工业菌种的介绍,自然选育、诱变育种及定向进化改造菌种两部分内容较为简单,可以由学生在课堂上自读教材进行学习。自读教材是针对较为简单的教学内容所采用的一种方法,即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教材进行学习。自读教材结束后,教师采用CBL( case study-based learning)案例教学法,以实际案例进行引导、点拨、提问,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CBL教学法以具体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设置与本节课程有关的案例作为先导,在教师的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解决问题。CBL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思维,但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案例编写的质量、教学连贯性等有较高的要求。
对于发酵菌种采样、富集、筛选过程,菌种退化及防止、保藏及复壮,实验室阶段、生产阶段菌种培养技术三部分内容,均需要结合生产实际,以生产案例作为指导,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例如,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故采用CBL为主、LBL为辅的教学方式较为合适。
此外,本章内容偏向于实际应用,系统学习并掌握本章内容,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本章小结中,可以融入TBL ( team一based learning)教学法,即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教与学的教学模式。由教师设置问题并进行指导,由组建好的小组,在课堂中进行讨论、个人测试、小组测试、应用型练习等来学习并掌握知识[}z7。例如,以某种工业微生物的筛选、诱变、培养设置问题,让学生分小组查找资料,设计出相关实验及操作思路,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及展示。TBL教学法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小组互动的过程中锻炼团队协作和人际沟通能力。但TBL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对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教学条件有较高的要求。
第三章主要是关于发酵培养基相关知识的介绍,包括发酵培养基的类型、成分及优化。其中,发酵培养基的类型及成分的教学内容较为简单,无需教师进行过多的讲解。因此,该部分内容主要采用自读教材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同时节约教学时间。自读教材完成后再由教师进行简单的总结、点拨及测试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发酵培养基的优化部分,需由教师以案例为指导,并结合讲解,让学生了解该部分内容的基本理论知识,即采用CBL + LBL的教学方法。但发酵培养基的优化通常采用一些统计学方法,且在科研中使用较多,属于较为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因此,适宜辅以文献精读教学法,即学生通过阅读相关领域的文献,来进一步掌握课堂中所学知识的教学方法。文献精读的方法需要学生利用课内及课外的时间完成,并通过不同的完成形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进行过程性及形成性评价。
第四章主要讲解了发酵培养的方式、发酵的参数与控制以及染菌的防治三部分内容。发酵培养的方式主要分为分批、补料分批、半连续、连续培养,该部分内容较为简单,采用自读教材为主、LBL为辅的教学方法。即由学生自读教材进行学习,并由教师讲解、点拨、提问以加深理解。发酵的参数与控制、染菌的防治两部分内容均与生产实际连接较为紧密,且学生无知识背景,因此适宜采用C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分小组进行,由教师提出生产案例,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和创新的思维模式。另外,发酵的参数与控制经常作为发酵过程的研究对象,有较多相关的科研论文。因此,辅以文献精读,能够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认知,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
3教学模式的优化及可行性分析
3. 1教学模式的优化在发酵工程理论教学中,针对不同章节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在传统讲授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读教材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节约教学时间,将简单的教学内容交给学生自己消化,而不是不论内容简单与否从头讲到尾,避免学生枯燥和倦怠情绪的产生。
另外,我校旨在培养应用型生物制药人才,而发酵工程与实际连接较为紧密,因此,案例教学能够为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进行较好的引导,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独立和创新能力。
文献精读教学方法的引入,为有意在专业领域进行深造的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学习方向及内容,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思维。
依上所述,在发酵工程理论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习内容选择不同教学方法的模式,能够使该门课程的理论教学更加丰富、高效。
3.2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首先,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应用的模式,以传统教学课堂为依托,在教学资源方面有良好的保障;其次,发酵工程理论教学由一名教师承担,无多人穿插教学,代课教师可以根据授课情况灵活地应用各种教学方法,而不受课时及代课人员的限制;再次,发酵工程理论内容系统性及逻辑性较强,教学对象数量较少(60人左右),教师前期的备课即能够保证多重教学方法较为流畅的实施;最后,理论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传统的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便于实施。
4教学模式实施效果评价
为了了解本文所采用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在发酵工程理论教学结课的同时,与生物制药专业学生进行了讨论。讨论主要针对课堂气氛、学习效果及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及认可度三方面进行。其中,绝大部分学生表示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不再是课堂上单纯接受知识,而是真正参与课程学习当中。另外有少部分学生表示在查找论文方面有一定难度和限制,但能够学到一些在课堂上难以学到的内容。大约90%的学生表示课堂气氛较传统课堂讲解更为活跃,且课堂参与度有较大的提高,对这种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表示满意。
5展望及结语
在当代高等教育模式下,工科毕业生虽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但往往缺乏团队协作能力,工程推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评估企业在社会的大环境中生存和竞争的能力。
针对这一现状,国内及国外的教育工作者都企图在工程教育领域探索出一种教育模式,使得高校毕业生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工程师的要求。而CDIO工程教育模式无疑是众多改革模式中的最具影响力的一种。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2005年首次由汕头大学引入国内,之后便在工程教育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 )、实施(implement、运作(operate)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构思”指明确客户的需求,考虑技术、企业战略和制度等因素,不断改进概念、技术和商业计划;“设计”指制订开发的产品系统所需的各种计划、图纸和算法;“实施”指把设计转变为产品的过程,包括硬件制造、软件编程、测试、检查和验证;“运行”指对产品系统的维护、优化和淘汰等。
生物制药是与实践连接较为紧密的专业,因此该专业的毕业生需要具备一些实际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或构思的能力。这要求在教学计划的设置和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将基础知识的讲解与生产实际问题相联系,以生产环节为导向,使教学内容真正的“有血有肉”。与此同时,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应用的教学模式也在其他高校课程中,如医学免疫学、人体胚胎学中有所涉猎,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篇7
河北联合大学为省属地方性院校,生存与发展与地方政府(河北省和唐山市)的支持密切相关,只有服务于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适应于本地区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才能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才有基础和空间。因此,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的定位是:立足唐山,服务京津冀,面向基层,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培养实用性人才。由于学校的办学特点是以工和医为主,理、经、管、文、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因此,生科院生物技术专业定位为主要为医学科学、生物化工与生物制药等行业服务。生物技术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教育思想和观念改革为核心,以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主线,注重学科和专业方向建设,根据专业方向本科生培养出口(考研、就业)设置专业课程,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以“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为办学指导思想,体现“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规格。强化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提高考研率;注重特色专业教学以提高就业率;培养出具有基础扎实、适应面广、实践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厚基础:是指加强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与国内综合性大学接轨,提高考研率;宽口径:增加选修课的开出门数和质量,提高选修课前沿性和新颖性;有特色:构建生物技术专业多方向、模块化教学体系,大力建设具有特色的专业方向,将学生的专业实践与教师科研项目、本科生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相结合,争取较多的学生毕业前就能获得科研成果和科研论文;重能力:包括实验技能在内的全方位能力培养。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在全体教师中进行三个方面的转变:①转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专业建设的根本宗旨。②转变以往单一规格的教育思想,树立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创新和团队合作精神。③转变过去过分强调理论教育的模式,加强生物技术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达到生物技术应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3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的本科生应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生物科学发展的前沿动态;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化工、食品发酵、环境保护、生物信息或基础医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本专业的业务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研究、开发与管理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①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数理化),具备较为全面的能力,包括独立学习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主动获取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积极主动做事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寻求帮助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策略的能力、领导和驾驭事物的能力等。②较系统地掌握生命科学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生物技术专业所必备的基本技能。掌握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③具有初步的本专业外文书籍和文献资料的阅读能力;能撰写专业文章的外文摘要;能使用外语进行一般流。
4建立多方向、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根据现有师资力量,我们把生物技术专业划分成三个专业方向(生物化工技术、生物医学科学和生物信息科学),在我们设置的课程体系中,主要使学生掌握生物技术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和基础知识、必要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该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方向专业课程等三大课程模块组成。通识教育课程强调人文素质的熏陶、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科基础课程强调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自然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方向专业课程强调不同专业方向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的掌握。学科基础课和方向专业课程体系除了满足生物技术专业核心能力需求外,遴选并设置每个专业方向的特色课程,特色课程要能形成其基本知识、主要技能和核心能力。特色课程要体现实践性和创新性,具体表现为:课程目标定位在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上,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有利于学生就业和个人职业发展。生物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本专业在不同方向又设置了相关的特色课程,如生物化工技术方向的特色课程:微生物工程、化工原理、酶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分离技术、发酵工程设备、生化工程、生物制药技术、生物工艺学等;培养的毕业生可以到生物化工相关的工厂、公司就业或考研。生物医学科学方向的特色课程:人体生理学、发育生物学、营养学、药用植物学、实验动物学、实验诊断学、免疫学、生物制药技术、医学生物制品学等;培养的毕业生可以到基础医学科研单位、生物技术公司等就业或考研。生物信息科学方向的特色课程:线性代数与概率论、运筹学与决策论、离散数学、生物信息软件方法、分子进化分析、程序设计与算法、生物信息数学方法、数据结构、统计遗传学初步等;培养的毕业生可以到相关公司就业或者考研、出国等。
5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篇8
[关键词]制药工程;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12)02-0088-04
0 引言
制药工程是化学、药学、制剂学、工程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其目标是培养具备制药工程专业知识以及从事药品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能力,在工程应用研究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开拓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开发型和技术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它要求学生掌握化学、药学、制剂学和工程学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对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等各个方面的训练,具备药品的生产、工程设计、新药的研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并可根据GMP和国家关于化工与制药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以及环保等各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进行药品新资源、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和设计,从而最终达到药物生产企业所要求的具备药物生产、管理、营销、工程设计和改进等方面的人才目标要求。
国内制药工程专业是在1998年教育部调整工科本科专业时出现的,从1999年秋开始招生,招生层次为本科生;而国外第一个制药工程教育计划早在1995年就已产生,并且专业培养以研究生教学为主,起步时间和教育层次都较高,因此,国外院校对于制药工程专业内涵的理解更专业、更实用、更侧重于药物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和生产技术等相关工程方面,在课程设置上,国外院校多以西药合成的生产工艺、制备技术、设计技术为主体构建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但是,根据我国的特殊国情和我国现阶段制药行业出现的各种问题,应将制药工程的内涵延伸到从药品的研发到生产上市的全过程,这其中主要包括如下各环节:新药的研发与专利申请,药品的临床实验,药品的生产,药品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等等。与传统药学专业的学生相比,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更适合在新药的研发与专利申请、药品的生产、药品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等环节发挥作用。
江苏大学药学院制药工程专业成立于1999年,2001年开始招生。从办学开始就始终紧抓制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注重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为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强的综合型人才而努力。在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始终遵循“厚基础、宽口径、有特色、强实践”原则,因材施教,培养能在制药行业各环节发挥作用的合格人才,为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经过十多年努力,在制药工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现将其改革思路和成果总结出来,以求对全国各高校的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有一定帮助。
1 专业体系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方向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合格学生的重要前提。针对制药工程专业这个名词来讲,制药工程应为具有药物生产特点的工程技术,其中心是工程技术,因此,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应该突出制药工程专业工程课程体系,强调药物生产专业特色。所以,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必须体现具有药物特色的工程技术课程体系。目前,国内制药工程专业的起源主要来自化学化工学院和药学院,少部分来自医学院。因为专业背景的原因导致在化学化工学院的制药工程专业工程类课程较多,而药学药剂类课程明显不足;在药学院和医学院的制药工程专业药学药剂类课程完整,而工程类课程缺乏。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各高校应当根据专业背景的不同,努力使得制药工程的工程课程和药学药剂类课程合理的分布,完善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达到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要求,实现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2 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2.1 根据制药工程专业特点设置理论课程
制药工程专业为具有药物特色的工程技术专业,因此,制药工程专业其一应包括化学类基础课程,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其二应包括化工类基础课程,如化工制图、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原理、电子电工学、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热力学等课程;其三应包括药物特色的专业基础课,如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药物化学、药理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等。在具备以上专业基础知识后,根据药物生产过程设置专业方向课程。药物生产过程从原料开始,经过反应前的预处理进入反应,反应结束后进行分离,得原料药,原料药经过制剂便可以得到最终产物――药物。因此,制药工程专业课程应当包括制药分离工程、化学反应工程和生物工程、制剂工程、制药工艺学、制药工程设计等主要课程,但是这些仅仅是工程化的主要课程,要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必须为药物特色开设大量的课程,如仪器分析和应用波谱解析、药剂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与法规、GMP、制药工业三废处理技术等一系列课程。因此,上述课程应该组成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部分。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坚决杜绝根据教师能力和教师习惯开设一些课程,错误的专业课程开设理念会给专业发展带来极大的不便。
2.2 专业方向的淡化和体现
制药工程专业包括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和中药制药三个方向,在课程设置上应该遵循总体上淡化专业方向,个体上体现专业方向的原则,即在课程设置过程中,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设置是不分专业方向设置的,所有的专业学生都必须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不存在因专业方向不同而课程不同的现象;而对于每一个学生个体来讲,都会有自己学习和研究的方向,这时必须体现出个体的专业学习研究方向,为此根据不同的方向开设专业方向选修课,如化学制药方向开设药物合成反应、有机反应机理、药用高分子材料等课程;生物制药方向开设生物工程、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发酵工程等课程;中药制药方向开设药用植物与生药学、中药学等课程。开设专业方向课程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学习,又可以深化专业的深度。
2.3 细化制药工程专业核心课程
江苏大学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曾经将制药工程课程进行高度的综合,将多门课程合并为一门课程,以节约授课课时,满足教学计划学时限制的要求。但实践证明,一门课程包括的内容太多,授课教师难免出现部分专业知识不精的现象,采用多位教师合作上课的方式,授课方式和前后的衔接等问题经常因为教师其他教学任务而无法实现完美衔接,致使授课的效果下降。为此,制药工程专业核心内容采取细化的原则,每一部分开设一门课程,既能突出其专业性,又能利于就业。因此,根据细化的原则,江苏大学制药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开设了制药分离工程、化学反应工程和生物
工程、制剂工程、制药工艺学、制药工程设计、仪器分析和应用波谱解析、药剂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与法规、GMP、药厂三废处理等课程,不再采用合并课程的方式,专业教育效果明显好转。
2.4 开设制药生产管理、销售和前沿动态类课程
制药生产除了专业知识外,必须增设制药生产管理、销售和前沿动态类课程。因为企业不仅需要技术工人,生产管理人员和销售方法和队伍等都成为制药企业的生命线,因此开设医药营销学、市场学和管理学等课程;同时,作为一名制药工程专业毕业学生若不能把握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在就业和工作过程中必然会失去很多竞争的机会,因此,开设药物设计学、新药研发和制药前沿动态等介绍专业发展趋势的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2.5 适应考研的需要
近年来,受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影响,考研热门化,制药工程专业同样也不例外,因此,必须照顾考研的需要。首先,在课程开设方面,考研的课程适当增加课时量,加强理论授课;其次,课程学时和学期分布适当调整,即尽量降低各学期学时的差距,同时照顾到第7学期学生的考研和实习问题,将部分课程调整到第7学期开课,节省了学生考研复习的时间,也避免了学生因考研复习而大量缺课的问题。同时,课程体系中应包含实验设计方法、计算机在制药工程中的应用及制药工程专业英语等重要课程,为研究生学习和科研奠定基础。
2.6 加强专业实践体系改革
专业实践体系包括专业课程实验、专业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验、专业开放性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内容。江苏大学制药工程专业教研室一直都很注重实践体系的改革,专业课程实验选择经典项目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专业课程设计紧抓制药生产项目进行,训练学生的工程概念和工程分析处理能力,专业综合实验和开放性实验重在训练学生查询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和统计分析的能力,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重在训练学生对工业化生产的感性认识能力和理性感悟能力,毕业设计为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实践性环节,是学生走上社会前的综合素质的训练过程,必须引起重视。同时要不断改进实践体系,提高实践体系对学生技能的训练,适应社会医药经济发展要求,拓宽专业就业面。如毕业设计的形式不要局限在制药工艺流程的设计和毕业论文上,市场营销类和管理类毕业设计的形式都满足制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可以将毕业设计的形式多样化。
2.7 优化课程在本科各学期中的分布
在满足教育部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需将课程根据课程体系中理论的前后关系将课程合理分配到大学本科的8个学期中,避免学期间学分分配差别较大的现象,避免因此而造成学生在某一学期学习压力过大的现象。同时,制药工程专业包括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和中药制药三个方向的课程,三个方向的课程必须合理分布,防止出现某专业方向课程在全面学分制中因选课人数不足停课的现象,并且合理分布还可以让有学习能力的学生完成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有利于学生多学习一些专业技能,有利于学生的就业。
2.8 理清课程间的相互关系
专业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必须理清,这对于专业教学效果的影响太大,搞不清楚课程的先修和后修关系,势必造成学生对专业课程体系内容的掌握不佳,因此,完善制药工程专业导学图是课程体系改革的又一重要任务。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选课,意义重大。
3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注意事项
3.1 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文档
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文档有利于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方案的实现,同时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要实现规范化、稳定化和可变化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将成熟的教学内容规范地延续下去,而且可以根据教师的科研状况改变部分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前沿性,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2 加强课程体系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监督管理工作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后续工作,但是监督管理工作却决定着课程体系改革的成败。首先,要加强课程内容的管理工作,坚决杜绝授课内容的重复现象,在课时如此紧张的制药工程专业,杜绝重复现象可以节省很多的课时,让学生从中得到真正的实惠。其次,强调课程体系教学工作的落实情况,加强教学的监督,特别是实践教学的监督,避免应付导致课程体系改革形式化,失去专业改革的意义。
3.3 正确引导学生选课
引导学生选课的教师必须完全把握课程体系,防止在选课过程中误导选课,导致学生无法形成完整的专业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同时,摒弃专业课程必须由专业教研室担任的错误理念,专业课程未必一定由制药工程专业教研室承担,很多课程只要有利于学生掌握完整的专业知识,即使专业教研室没有相应的专业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正确选课。
3.4 加大专业教师的引进和竞争力度
学校应该根据专业教研室的师资力量,合理的加大教师的引进和竞争。一般情况应该根据弱势专业方向进行师资力量的引进和调控,促进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进行。同时,要重视和加强专业任课教师的教学竞争性,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为课程体系改革的实现提供保障。
篇9
关键词: 高中生物 “生物科学与社会”模块 大学教学
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中学新课改已在全国相继开展,这不仅要求中学教师要适应课改,同时也要求高校培养出胜任中学课改教学的教师。但是,目前高校的教育与中学的教学常存在脱节现象,为适应高中生物教学需要,必须对大学的生物学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使高校“生物科学”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够更加适应中学教学的要求。
在新课标中,高中生物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必修部分体现了生物学的核心基础,又反映了生物学迅速发展的领域。选修部分是在修完必修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选修的[1-2]。选修部分包括“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3个模块,其中“生物科学与社会”涉猎的范围最广,并且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生物科学与社会”模块共包括4个专题:生物科学与健康、生物科学与农业、生物科学与工业、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2]。大学教学内容与其适应方面出现的问题也较多,它对大学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
1 生物科学与健康
生物科学与健康专题中,新课标要求是:简述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举例说明器官移植;简述避孕的原理和方法;举例说明人工受精、试管婴儿等生殖技术;简述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这一章的内容属于医学领域,它贴近生活,直接关系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殖问题,内容涉及大学的现代分子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课程,对这些问题的了解将有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首先,在大学的基因工程和现代分子生物学这两门课程里,详细阐述基因诊断、基因芯片技术在诊断中的应用。从总的内容来看,大学的课程基本涵盖了中学的内容,并且介绍得更为深入。第二,在大学的细胞工程课程中,基于干细胞培养的技术与原理阐述了组织工程方法,组织工程化皮肤、骨骼、血管等组织工程器官。组织工程是传统器官移植治疗方式的革命。但是,大学的课程只涉及器官移植的未来发展方向,而对人体的器官移植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却没涉及。第三,在大学的细胞工程课程中,还详细阐述了动物的体外受精的概念、历史和技术。但对人类的试管婴儿并未独立列出和阐述。所以人体的器官移植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试管婴儿的内容应该在适当课程中增补。
上述中学课标还要求简述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简述避孕的原理和方法。但这些医学卫生知识在大学的课程里却显得相当匮乏,几乎没有一个课程(包括人体解剖生理)涉及这些问题,所以在大学的教学里应积极补充这方面的内容。
2 生物科学与农业
在生物科学与健康专题中,新课标要求是:概述农业生产中的繁殖控制技术;列举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简述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技术;关注动物疫病的控制;描述绿色食品的生产;举例说明设施农业。
这一章的内容在大学里涉及了动物、植物的遗传育种,动物医学,植物生产学等的基本知识。首先,就大学的遗传与育种教学来说,主要偏重于遗传学基础知识,其中只介绍少部分的常规育种技术,而对非常规育种介绍得非常少。中学课本涉及农业生产的繁殖技术(包括植物微型繁殖技术,人工受精技术,胚胎分割技术,克隆哺乳动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包括转基因技术育种、细胞杂交育种、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传统的遗传与育种课程已不能满足这些需求,但细胞工程这门课程包括上述内容,可以满足我们未来教师的需要。第二,就植物生产或相关课程来说,虽然包括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但缺少病虫害预测的常用方法、性信息素的作用,同时也没有强调转基因技术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因此需加强以上内容阐述,把病虫害的防治当作课程的重点。不过大学的生态学相关课程,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里对阐述性信息激素概念和作用也做了阐述。另外,在现在的植物生产类的相关教材,关于智能农业的内容这一方面还相当弱,也应该给予强化。其它关于绿色食品的生产和设施农业的内容可以完全满足需要。第三,就动物养殖的相关课程来说,同植物生产的相关课程类似,应加强或补充动物疫病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动物疫病的类型与防治。总之,无论对动物或植物来说相关的病害或虫害都是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应突出这一点。
3 生物科学与工业
在“生物科学与工业”专题中,新课标要求是:举例说出发酵与食品生产;举例说明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举例说明生物工程技术药物和疫苗的生产原理。
在大学的课程里这一章内容涉及微生物与发酵,酶工程、生物制药三门课程。首先,就大学的微生物与发酵课程来说,中学课本提到的发酵工程发展历史和发酵的生产过程是其基本的内容,不需要强化或补充。但关于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在生产中的应用方面的信息及发酵过程的一些细节问题还比较匮乏。对于这些不足,在大学的酶工程这一门的课程能够等到补充和完善。因为在酶工程中,关于酶发酵生产的工艺控制对上述内容讲解是非常详尽的。另外,酶工程对酶在食品、轻工业等方面的应用介绍也非常详尽,能够完成培养生物教师的任务。第二,对生物制药这门课来说,主要介绍用基因工程制药、细胞工程制药、酶工程制药等制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经过这些方面的学习,学生对基因工程制药、细胞工程制药的基本知识的掌握就比较全面了,但关于生物技术疫苗内容比较薄弱,这些内容只在教材中附带的被提出来,没有被当作一个专门问题来阐述,应在今后的教学过程给予强化或补充,或者增加免疫学课程。
4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
在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专题中,新课标要求是:识别生物性污染;概述生物净化的原理和方法;认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消费行为;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列举生物资源面临的危机及原因;倡导绿色消费。
这一章的内容属于基础生态学方面的内容。基础生态学主要介绍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应用,但比较偏重于基本原理。中学课本里关于生物污染与预防、生物净化的原理和方法属于基本原理内容,在大学的课程被当作重点内容详细阐述,所以并不需要强化与补充。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列举生物资源面临的危机及原因,绿色消费属于应用生态学方面的内容。从中学课标看出,生态学基本原理和应用生态知识拥有同样的重要地位,在中学教材各占一半篇幅。现代生态学研究已从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中学课本很好地把握了这一趋势。但大学基础生态学课程里,应用生态学内容比较少,信息量少,比较笼统,就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里的生物资源危机来说,缺乏具体事例和数据,也没有具体阐述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办法,同时也没有提到绿色消费的相关内容。这些应用生态方面的知识在大学生态学教学中应着力补充。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生物科学与社会这册书包括的范围广,介绍了生物科学在工业、农业、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涉及大学的众多课程,包括现代分子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生物技术与制药、微生物与发酵、遗传与育种、生态学、植物生产、动物养殖、医药卫生。尤其医药卫生相关课程最为薄弱。所以大学的课程建设应关注这个问题,积极建立一门介绍基本医药卫生知识的课程或者把相关知识融入到相近课程,让我们的未来教师把更多的医疗保健知识传播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另外,对于一些课程内容并不需要探究太深,其中的一些课程可以整合成一门课程。比如植物生产和动物养殖整合为一门课程,既节省学时,又使学生对农业有所了解。
面对高中课程改革,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大学专业课课程设置的调整,同时要强调讲授内容要与现代生活的应用方面相联系,要反映生物学发展的前沿。只有这样,我们的毕业生才能适应高中生物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思维导图;制药工程;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1-0187-02
制药工程专业是奠定在药学、生物技术、化学和工程学基础上的交叉学科,是一门工程技术科学,主要解决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现药品的规模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制药工程专业具有较强的工程技术特征,是社会急需并且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交叉学科之一。
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包括制药工程,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班,制药工程专升本专业,制药工程专业的教学具有明显的工科特点,这就要求在教学环节中,学生能很好的掌握具有工程技术特点的课程,例如化工原理、药剂学、生物制药技术、制药工艺学、制药设备及车间工艺设计等。这些课程应用型强,知识点比较分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规律性可循,无法系统有效的掌握这些课程中的重点。所以建立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将这些工程课程系统的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就显得尤为重要。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为人类提供一个有效思维图形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心智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思维导图以关键词和图画来模拟大脑的思维过程,使思维“可视化”[1]。思维导图的关键是一个“导”字,用图来引导思维。把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可以变平面的、线性的教学、学习方式为立体的、放射性的教学、学习方式,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与我们大脑的工作方式一致起来[2]。我们采用思维导图在工科类课程中进行实践研究,能够使制药工程专业工程类课程联系紧密,克服传统的“老三段”教学模式所造成的基础与实践互相脱离的弊端,使学生更扎实地掌握制药工程的知识,并能灵活应用到实践问题中。
一、工程类课程知识点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
我们以制药分离工程课程中的超微粉碎为例绘制思维导图。首先把主题画在纸的中央,主题可以利用关键词和图像来表示。其次是考虑“次主题”,就是在上一层主题下的延伸,每个分支都代表本主干知识的一部分,在使用“次主题”后,罗列细节的要点,将相关联系的次主题的知识连接起来,完成一个知识的完整的思维导图[3]。学生通过图片就可以把中药粉碎技术中的超微粉碎技术形象的印在脑海中,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将粉碎技术的基本知识条理化,形象化,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在工科学科中按不同的知识模块绘制思维结构导图,有利于帮助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把握制药工程类学科的重点内容和知识体系,通过分层级的线条连接知识点,在思维导图中明确教学重点,构建多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快速整合工科学科的知识点,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有利于掌握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工程类课程思维导图的实践研究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快速的笔记方法,利用了人们天生的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学习特性,与传统笔记法、传统学习法有很大的差异[4]。利用思维导图,将分散的工程课程知识点网络化,有利于学生总体上来把握,这样学生的印象就很深,达到了复习的效果;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学生同样可以运用以前的思维导图,在头脑里形成一种处理工程问题的思路和框架,知道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入手。运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开展思维训练,将头脑中的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可观的画面,在图上“画”出便于理解的知识点,这样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我们在实践中,结合制药工程专业工科学科的特点,和学生一起总结知识点,绘制思维导图,不仅在每个学科中绘制思维导图,并且将各个关联学科形成网络,总结上下游关系,绘制课程间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将工科学科知识点系统化,脉络话,提高他们掌握知识点的能力。绘制完成的思维导图,我们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共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登录网络教学平台,通过观看思维导图,将每章的知识点系统复习,掌握,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化工原理的教学中,我们讲到干燥的单元操作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绘图把干燥的知识点浓缩到一个图片中,通过这张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复习和掌握干燥所有相关的知识点。
三、思维导图方法的课堂效果验证
我们首先在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化工原理中进行的思维导图辅助教学的效果验证考察,我们将2012级制药工程1-2班,2012级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班的同学随机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成2组,一组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辅助教学,另外一组不利用思维导图,最终考核成绩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