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的前景范文

时间:2023-11-22 17:56: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预防医学的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预防医学的前景

篇1

摘要: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而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致力于建立一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经济学,不仅十分必要,而且也很有可能。本文从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社会基础、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三个方面浅析二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关键词: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对立统一

1 社会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稀缺性资源有效配置的科学。萨缪尔森曾在他的《经济学》中讲到,经济学研究人和社会如何做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来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作消费之用。它分析改善资源配置形式所需要的代价和可能得到的利益。在经济学大师萨缪尔森看来,经济学研究的是人们如何有效地利用生产性资源。因为人们有效利用生产性资源是一种控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所以说,西方经济学是一门侧重生产力研究的学科,它的强项不是生产关系研究。

而经济学,是一门侧重研究生产关系的科学,它极其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在商品生产者的社会里,一般的社会生产关系是生产者把他们的产品当作商品从而当作价值来对待,而且通过这种物的形式,把他们的私人劳动当作等同的人类劳动来互相发生关系。马克思终生致力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背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研究,从研究对象的方面讲,经济学同西方经济学确是对立的关系。

虽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对立的,但二者又是紧密相联、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在对立的统一中发展变化的。经济学中讲到,生产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客观上存在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生产关系也不是消极被动的,它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因此,研究生产力变化规律的西方经济学与研究生产关系变化规律的经济学,不应是完全对立的关系,而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经济学也是十分重视生产力研究的,不然,就提不出生产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论断了。但经济学又没把生产力作为一个主要研究对象。西方经济学也很重视生产关系问题,然而,又理智地拒绝研究生产关系,人为地将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割裂开来。但是,就系统、完整的这门经济学来讲,它应是全面地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进行研究,而不该顾此失彼。

2 理论基础:使用价值与效用价值的对立统一

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长期争论而不能统一的另一个焦点问题是,者指责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效用价值论)是主观唯心的庸俗理论,判定只有劳动价值论才是客观唯物的科学理论。他们认为,商品是以它的使用价值而不是效用价值来满足人的需求和欲望的。使用价值即物的有用性,一经生产出来,就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发生边际变化,从而是一个客观的唯物的概念。由此得出,以效用价值论为基础理论的西方经济学,因它的主观唯心性而不具有科学性。劳动价值论把使用价值当作满足人的需求和欲望的客体,是具有客观唯物性的,因此也就具有了科学性。

使用价值与效用价值作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能主观地使其完全对立起来,二者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效用价值被认为是满足人的需求和欲望的能力,其显著特征是有用性和稀少性。在效用价值论者看来,物有用而不稀少,没有价值;物稀少而无用,也没有价值;只有既稀少又有用的物品才具有价值。效用价值论者把物的有用性作为效用价值的一个特征看待,则劳动价值论者把物的有用性作为使用价值的定义看待。因此,使用价值与效用价值的确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经济学把使用价值和价值看作商品的两个因素,认为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使用价值与效用价值,及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为效用价值与价值,进而为效用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对立统一奠定了基础。因为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体系是以效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构建起来的,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体系是以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构建起来的,且由于效用价值论和劳动价值论两者的对立统一,所以就有了统一的可能。

3 现实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寻求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统一

西方经济学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可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学理论。因为我国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要发展市场经济,所以就必然要学习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关理论。既坚持经济学理论的指导,又吸收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有用成分,这就为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有机统一奠定了现实基础。

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在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太完善,法律法规亦不健全。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形式不和谐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不和谐的问题仍很突出。若我们不把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有机统一起来,就会因看到这些不和谐现象而否定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就会否定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

如果说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环境下,是因为坚持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和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而否定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进而否定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相统一的话,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因为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形式而需要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也就必然要求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相统一。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篇2

[关键词]田径运动 意外损伤 做好防范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30072

田径教学中,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会导致学生不能正常开展体育锻炼。因此在田径教学中如何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适应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引发田径运动教学中意外损伤发生的主要因素

(一)学生自身因素

1.自我伤害。引起学生自我伤害的因素主要有:准备活动不充分,着装不当;动作要领不清楚,动作随意,用力过猛;对场地器材的检查和使用不当;过度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纪律涣散,不按教师要求进行练习等。

2.他人误伤,即在练习时无意中伤了别人或被别人所伤。导致误伤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对教师的指导漠视。

(二)运动场地、安全设施、教学器材的设置与使用因素

1.场地不平坦导致的扭伤、跌伤。

2.单双杠、沙坑周边安全空间不足、环境制约导致的跌伤、撞伤。

3.体育设施不健全,体育器材质量低劣,超期服役,受日晒雨淋后生锈、霉烂,发生断裂导致的摔伤。

(三)教师的因素

1.教师对发生伤害的预见性不强。由于农村缺乏专业体育教师,而兼职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缺乏,课堂上对技术动作要领讲解示范模糊,对保护设施准备不足,缺少保护与救助的相关知识,不能及时有效地对课堂上有可能出现的危险做出预测。

2.教师上课随意,缺乏责任心。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课堂呈“放牧式”状态,个别教师对学生发生的危险行为不能及时发现并加以制止,导致伤害事故时有发生。

3.教师组织能力差,组织教学不当。教师上课前准备仓促,垫子等保护器材摆放不当,甚至没有保护器材,起不到相应的保护作用;铅球、标枪等“危险器材”管理不当,不及时收纳管理,致使好奇心强的学生无意“试用”而发生伤害事故。

4.教师不能因“材”施教。个别教师对学情掌握不准,违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因制定的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求过高、难度过大而导致伤害事故。

二、伤害事故发生的预防措施

(一)预防措施入教案

备课时,教师应充分地考虑到田径运动教学各环节可能会引发伤害事故的因素,把预防措施写入教案,并在上课时严格按预案执行。

(二)上课之前勤检查

教师应养成提前到达场地检查的习惯。看场地是否平整,查器材是否牢固,验场地、器材布置是否合理,看学生着装是否便于做相关练习。坚决杜绝由于教师对场地、器材和学生着装上的疏忽而导致的伤害事故。

(三)准备活动要充分

课前,教师要做好各个关节拉伸准备;练习过程中,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力集中,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练习。对可能发生伤害事故的动作,要立即纠正,必要时要停止练习。

(四)学生状况勤观察

教师应对全体学生的健康状况、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裁定运动负荷,注意观察学生练习时身体的疲劳程度,及时调整体力较差学生的运动负荷。

(五)安全常规要遵循

开展田径运动的安全常规如下。

1.跑的项目

跑道地面要平整,没有石块及其他多余杂物;按备课时规定的方向跑;障碍物或栏架要牢固、稳定;终点带的高度要符合学生身高实际,禁止把终点带绕在终点柱上;教师应向学生交代清楚练习顺序、两人以上同时跑时的左右间隔距离、跑完后的返回路线等事项。

2.跳跃项目

跳远时,助跑道和起跳点地面要平整,避免打滑;挖松沙坑或者铺平海绵包保证落地安全,必须等前一人跳完迈出沙坑后,下一人才开始助跑。

跳高时,稳固安置跳高架,把不同起跳腿的学生的跳跃顺序以及跳完后的返回路线交代清楚。

3.投掷项目

篇3

【论文摘要】管理虽无定法,但求效法。师范学生教育管理的内容与方法虽然很多,但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依法管理,以情育人、职业训导”。从“早”抓起,从思想构建入手,从职业规划开始,锁紧发展目标,不断探究和丰富高效管理过程的途径与方法,努力把学生塑造成有教育抱负、有职业道德、有奉献精神、有社会责任和有能力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复合型优秀师资

教育是人类进步的伟大基石,教师则担负着铺设这块伟大基石的光荣任务。学校教育管理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发展所需要人才。师范学校教育管理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秀师资,为加速现代化建设和小康社会进程提供人力资源。为此,师范学校教育管理,务必紧紧围绕教育目标任务治学施教,创新教育方法,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整合教育资源,努力把具有可塑性的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

一、深入学生,捕获学生信息是高效管理的良好开端

学校教育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在完成教育教学活动中构建学生进步思想、塑造学生完美灵魂、引领学生健康发展和培育学生综合素质。学校是铸就人才的综合机构,工作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主要是教育被教育和管理被管理的关系。教师是教育管理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千头万绪,要管理好学生,最基本的途径是全面了解学生,积极分析影响教育管理成效的各种因素。做到“知彼知已,教管合一”。

认识了解学生的平台和方式虽然很多,但通常采用三种方法:一是间接了解法,就是让每个学生填写一张基本情况调查表或查阅录取档案资料,收集学生民族、习惯、特长、理想等信息,对学生总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二是直接了解法,管理者经常深入学生教室、寝室、食堂、操场,与生为伍,与生为伴,择机交流谈心,沟通思想,了解学生的过去(成长经历)、现在(对学校的感受和意见)和未来(理想和打算);三是活动分类法,就是组织学生集体活动,如设计布置学习园地(黑板报)、才艺展示、体育运动、野外考察等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力,归纳学生行为特征,竭力搜集学生的个性信息。如果教育管理的对象是老生,一定要仔细比较学生一惯的行为表现,翔实记录学生文明行为和行为不端产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然后分析比较学生产生这些行为的动因,采用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对症下药。

在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后,对学生管理以引导教育为主,多用鼓励少用限制性语言。对后进生的教育采用“先扬后抑法”收效较好,但要把握好“扬”和“抑”的尺度,即“扬”得及时恰当,“抑”得准确适当;如果再加上教育管理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春雨润物的方法引导学生,再“锋”的学生也会心悦诚服,乐于接受管中有爱,爱中寓严的教育管理方式。

二、健全制度,依法管理是规范学生积极行为的关键

一个优秀的教育管理者必须懂得学生的身心成长发展规律、教育认知规律和行为思想互动规律,懂得依法管理的基本内容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并有充分利用鲁迅的《藤野先生》和魏巍的《我的老师》等经典范文,教育感化学生的人格魅力。只有在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特长、个性、家庭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基础上,教育管理才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学生管理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更是一份严肃的人文工作,绝不能随心所欲。教育管理过程必须遵循上级教育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必须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并组织学生学习相关规章制度。依法管理是教育工作者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一个优秀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吃透有关教育法规和规章制度精神,特别是与学生道德品质、学习行为、表彰处分等切身利益相关的条款,务必熟记,灵活运用;同时要牢记教育管理过程以人为本、以情化人、悔人不倦。管理者不只是为了管而管,更多的是教育和服务;要把学生当成朋友、子女、亲人,管理手段自然是感化心灵的教育行为。

三、理想教育,耕植学生教育抱负的种子

师范院校的学生已经拥有当教师思想的种子,但这颗种子能否健康成长,关键在于学校进一步的细心耕植和浇灌,耕植和浇灌的内容与方法犹如种子成长的土壤,决定种子萌芽生根、开花结果。科任教师、班主任和政治辅导员是刺激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春风细雨。

要使学生自律自奋,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使学生扬起生活的风帆,树立远大的理想,自觉设计人生规划。最有效的方法是狠抓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理想教育、职业教育和信念教育,最关键的是在“早”字上下功夫,早规划、早安排、早部署。尤其对刚进入师范学校的学生,他们又正处于身心第二次发育期或刚达成熟期,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情绪极不稳定;好高鹜远、理想漂浮、信念游离;凭兴趣办事,是一个危险期,亟需加强青春期理想教育。在这个非常时期,学校务必用“科学的思想武装学生,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重点加强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用历史经典教育范例,唤醒学生立志成才意识,播下学生担负起振兴教育的种子;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努力把自己培养成思想进步、专业知识宽泛、教育技能娴熟、社会经验丰富、热爱教育事业的复合型教育人才。

四、职业教育,培养学生无私的敬业精神

师范院校的学生将来主要从事教书育人工作,教师岗位遍及城乡,工作条件千差万别,职业待遇十分悬殊。尤其在条件和待遇都不好的地方,亟需教师。到艰苦的地方工作需要信仰的支撑和无私奉献精神。奉献原本就是教师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教师道德的核心,是教师道德的根本要求,是教师道德规范的灵魂和统帅。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制度是教师道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荣誉感和事业心,鼓励学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工作,把有限的身心和热血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托起明天的朝阳。毕业后义无反顾地回报家乡,甘愿当蜡烛,毫不吝惜地燃烧自己,把光留给父老乡亲;甘愿当露珠,滋润着家乡弟妹发展成长;甘愿当春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吐尽最后一口纤丝;更甘愿当人梯,让金凤凰踩在自己的肩膀上去攀登科学的高峰。

学生拥有了奉献精神,他才下得去、留得住,并自觉产生教育敬业行为,这种乐于奉献的精神作用于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才有希望,国民素质才能公平、稳步提升。

五、平等教育,培养学生“教管无类,人人成才”的育人理念

“公平公正是人类的基本追求,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说:“好的孩子人人爱,爱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爱好学生是自然,不爱不好学生是偏见。教育要平等,管理要无类,因材施教,成人成才是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理念。

教师是学生成才的引路人,更是问题学生“十字路口”的灯塔。教师良好的素质教育是造就学生成功的前提,是学生一辈子骄傲的回忆。一位老科学家撰文写道:“在所有经历过求学生活的人中,他的最美好、最难忘的回忆是对教师的,而这种感情不以时间的流逝而淡薄,不以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岁月流逝,时过境迁,几十年前的往事都模糊了,唯有教师的指点和教诲,记忆犹新,如在眼前。”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是长久的、持续的和终身的。

教师的教育是学生砺志之石,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观的基础。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弘扬“穷源寻本教无类”和“人人成才”的育人思想。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是人为的、偶然的,而不是个体所固有的。如果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条件、时间,世界上任何人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都能掌握。”只有平等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公正的教育,我们的每一个学生才能得到全面的教育、健康的发展,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六、阳光教育,培育学生博爱师魂

教育如阳光,无私地写照大地,哺育万物茁壮生长。阳光教育,平等、公开,培育人性的健康发展。“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是教育管理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

教育管理是以灵魂去塑造灵魂、用爱心塑造爱心、用责任塑造生命的活动。爱在教育管理中的行为是一种信任、理解、支持,更是一种希望,爱在学生心理是一种关心、温暖、启迪、感动。为此,我们在教育工作者中必须注入爱,用爱振撼成长的心灵,用爱唤醒彷徨的心情,让爱来滋润教育、传递教育。

七、合力教育,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对学生的教育不是一位教师、一个单位所能完成的工作,他必须依靠全体教职员工的齐心协力和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

列宁说:“学校的真正性质和方向并不由良好的地方组织来决定,不由学生委员会决定,也不由教学大纲决定,而是由教学人员决定。”因为学校教育教学主要是由教师个体独立完成的,教师的教育态度、教育行为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学校教育常常受学生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影响,只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同学校教育协调起来,教师个体教育与群体教育形成合力,各司其责,才能有效整合教育资源,达到综合教育管理目的。于是,教育管理者只有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交换学生信息,及时与政府反映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因素,全面掌握学生行为,把握学生心理,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和国家有高度责任感的人。

总之,师范学校是培育教师的摇篮,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母机,教育管理工作一定要站在国家、民族发展的高度,抓好学生心志管理和行为习惯教育,既要无微不至,又要把握方向。经常反省和改进工作方法;勤奋学习,构建科学人本主义理念;深化改革,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挖掘学生潜力,使学生的身心充分得到健康发挥、成人成才,使教书育人和管理育人途径与方法得到更加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彭诗琅.《人民教师素质教育全书》[A],中国检察出版社,2011.5.16.

篇4

【关键词】教与学方面的问题 改进途径 写作训练 写作技巧

一、当前英语写作在教与学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学生方面,主要表现在::一是受中文影响'生造词语,汉英逐一对照,汉语句式的英语句子充斥整个篇章;二是所用词汇匮乏,搭配不当,句型误用,语法错误多;同时信息不全,条理紊乱;三是言之无物,主题不明;罗列事实多,分析问题少;四是表达欠具体,不确切;句子间逻辑不严密。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高中学生英语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不扎实;阅读量少。教师方面,主要是教学中缺乏科学和系统的写作教学策略,写作教学计划缺乏条理性。具体表现在:一是训练缺乏条理性;写作孤立进行;呈分散状态,影响目标的实现;二是写作杂乱相间,影响写作能力的提高;三是写作训练没有层次,影响学生对各种英语文体结构的熟悉和掌握。三是单纯为写作而写作,忽视写作过程的指导。同时教师没有把听说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写作思维表达能力进行训练,教师的教学重点放在语言知识、写作结构、技巧方面,对学生进行孤立、机械的字、词、句的讲解与忽视思维能力的训练使得学生写作能力也止步不前。

二、改进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方式的途径

针对高中生英语写作中的现状,从教师层面上,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要创新,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写作训练的多样化。首先要注意听写训练,持之以恒地让学生听写没有生词的句子和内容简单的语段,这样能培养学生语句思维能力。其次要注意改写训1练,在听力与对话讨论式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做听力题和表演以外,要经常要求学生把所听内容或对话改写成一段短文,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得不注意时态、语态、人称和前后逻辑关系,从而为写作打下良好基础,起到潜移默化之效果。第三,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答问,在答问时,学生会不经意的注意到人称、时态的相应变化并进行句型转换与词语替换。对于写作水平比较高的学生,还可要求他们缩写、改写或续写课文,缩写、改写与续写能拓展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好方法。

(二)以积累词汇和把握英语句法为基础,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通过翻译,描述事物和发表议论,启发诱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训练要及时批改,指出或纠正错字和病句,并进行适当的评价和分析,不断地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同时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英文句法,为更高层次的写作训练打好基础。

(三)注意写作模式与规范书写训练。高中写作训练应以高考写作题型为蓝本,严格规定写作步骤,培养学生的良好写作习惯。以情景作文为例,学生应该遵循以下五个步骤:

(1)审题(文字信息和图画信息):在这一过程中确定写作中的人称、时态与信息点;

(2)确定要点:用一两个单词或短语快速写出细节要点;

(3)连词成句:运用恰当的连词与句型将上述要点扩展成句子;

(4)修改润色:注意主谓搭配是否一致、开头与结尾是否呼应,词组与表达方式应用是否恰当,复合句的应用是否合理等,再根据行文逻辑适当增加时间、地点、条件等背景信息;

(5)检查修改、规范抄写: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要能熟练而清楚地书写,要求书写格式、连笔、词距、标点正确。

(四)加强对写作技巧的训练。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非常重要。据统计,近十几年全国英语高考卷中的书面表达,主要是关于记人、叙事、写信和通知或看图作文等内容的记叙文、议论文和应用文。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还是应用文,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一般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1 动笔前,要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和所提供的情景,确定作文的体裁、格式和要点。写作的体裁形式多样,有书信、通知、日记、人物,地点介绍等等。其中书信的格式要求最严格,也最复杂;通知中的书面和口头通知也不相同。学生审题一定要弄清格式,不然会白白丢分。

2 罗列要点,组词成句。内容完整也是写作的一个重要评分依据。因此,在认真审题、弄清题意的基础上,应逐个、完整无缺地把内容要点罗列出来。注意要点既不要遗漏,也不可随意添加。然后尝试着用这些确定好的材料组织成句。

3 打好腹稿,谋句成篇。首先,要理清文章的脉络和层次,确定段落和语句的顺序,句与句和段与段之间如何衔接,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行文流畅。其次,根据句子结构和段落层次的需要,添加必要的并列连词、从属连词以及一些承上启下的连词,并最终组织成文。4、认真检查,全面核实。在连句成文,完成草稿后,要从题目要求对短文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和修改。要凭语感看语言表达是否准确得当。检查主谓是否一致,时态和语态是否正确,字母大小写以及标点符号是否有误或遗漏等等。发现问题要及时改正。

在写作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这样的一些技巧:1、合理安排时间。只要时间充裕就一定先打好草稿。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在试卷上随手写。2、语句要连贯流畅,句式尽可能多样化。3、准确地道,灵活多变。书面表达其实是变相的翻译,讲究语言灵活地道,最忌讳写出汉语式的英语。4、抄写时要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大小写、标点符号准确,行列平行对称,字迹要美观大方,切忌在卷面上改动。5、善始善终,注意开头和结尾。不要一开始就出现错误句子,也不要草草收兵,从而使文章不够完整。

总之,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赖于扎实的基础、写作方法和大量的写作实践。只要我们从这点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创造和谐的课内外语言环境,定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藏医与现代医学;月经形成机制;保健;比较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32-02

据史料记载,藏医药学的起源到发展至少有3800多年的历史。早在人类踏遍青藏高原的那一刻起,藏族先民长期与自然界作斗争,了解掌握了大自然运行规律,逐步形成各种诊断疾病的方法和治疗方式,最终形成了藏医药这门独有的理论体系,并有了藏医药学理论著作《四部医典》。其中藏医保健养生理论认为人体的各种疾病形成于三因即“隆”、“赤巴”、“培根”的失调,指出“失调必失衡,失衡必有恙,欲衡则调之,欲调则养之,生生不息,以致久远”。近年来生活节奏的日趋加速,各种妇科疾病不断侵犯妇女,严重威胁着妇女的身心健康。本文通过藏医与现代医学不同理论,分别阐述妇女月经形成机制、规律及经期身心特点,根据这些内容提出科学、合理的经期预防保健措施,以防各种妇科疾病的侵袭。

1藏医学的观点

藏医学中月经是女性12岁后50岁前在每月下旬十六日至三十日随阳盛阴亏使体内血液逐渐增升积聚于卵巢,然后逐渐经子宫左右的两个大血脉流入子宫,并通过“隆”的作用下平均三昼夜内开启宫口排出体外的。经期女性体能减弱,容光消退,双乳、腰部、臀部似有胀感。经期第一天由于隆的作用月经暗红且无味,都属正常现象。

人体“五源”失调后导致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三大基因无法协调而身体处于疾病状态,故疾病分为隆型、赤巴型、培根型;据此推论,月经期处于疾病状态的妇女或体能的各异产生不同症状,分为隆型、赤巴型、培根型三种。隆型月经呈现黄色,经期紊乱,子宫有开口感,肿胀,有时有堵塞的感觉。赤巴型:小腹部隐痛,月经颜色如烟汁,并伴有脓液。培根型月经呈现寒象,有如水一样地流淌。如果出现以上任何一种症状必须加以重视。如出现隆型,应注意保暖,睡眠要充足,饮食上需加营养型;如出现赤巴型,应需解热清凉型,饮食清淡为主,多饮水,注意卫生,勤洗身子和衣物。出现培根型,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小腹和腰部,保持心情要舒畅,少在室内闷坐,多到室外空气清新的环境中活动。饮食以易消化新鲜为主。

2现代医学的观点

现代医学理论认为女性从青春期开始到生殖机能停止(45-50岁),其生殖器官的结构和机能都呈现规律地周期性变化,最显著的表现是每月(平均为28天)经阴道排血一次,每次历时平均4天,这种定期的阴道出血现象,称为月经。月经是子宫内膜剥落的结果。根据子宫内膜的变化把月经周期分为三期:增殖期,月经周期的第5到14天,从月经停止到排卵为止,此期子宫内膜增生修复,历时10天左右;分泌期,月经周期的第5到14天,从排卵到后到下次月经前,也称排卵后期。此期子宫内膜的腺体分泌增加,促使子宫内膜增生变厚,历时14天左右;月经期,月经周期的第1到4天,从月经开始到出血停止,子宫内膜脱落出血,一般持续3到5天。月经周期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活动的调节,同时与血液中促卵泡素、黄体生成素、雌激素和孕激素等浓度密切相关。

因为月经对女性的生育、身心健康等至关重要,日常生活中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很多女性朋友往往忽略经期卫生保健意识,而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女性经期保健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注意情绪调节,避免操劳过度。月经期因内分泌的影响,情绪波动大,容易急躁和冲动,此时一定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多参加娱乐活动或与朋友交流,保持心情愉快,同时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以防盆腔过度充血,导致经血过多、经期延长、腰腹酸痛等。②进行合理饮食。月经期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有利于营养物质的补充,多饮水、多吃蔬菜,有助于保持大便通畅,从而减少盆腔充血,因为月经期会损失部分血液,因此,月经后期需要多补充含蛋白及铁钾钠钙的食物,如肉、蛋、牛奶等。应避免辛辣生冷等刺激性的饮食,以免发生痛经或月经紊乱等。③避免滥用药物。经期出现轻微腹痛、偏头痛等不适属正常现象,经期过后可自然消失,无需做特殊处理,如果出现严重腹痛或流血过多现象,及时就医,不可自行滥用药物。④保持外阴清洁。经期应注意勤换卫生巾、勤洗内衣内裤,保持外阴清洁干燥。⑤避免。月经期间由于子宫内膜剥脱出血,宫腔内有创面,加之阴道内酸碱度发生了改变,防御功能降低,容易将细菌带入,导致生殖器感染。

3小结

通过藏医与现代医学理论对月经形成机制的比较,发现两者医学理论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观点,两者医学都认为月经的形成机制与子宫密切相关,但藏医学更强调“隆”在月经形成机制中的主导作用,而人的情绪直接影响隆的功能,进而造成月经紊乱甚至闭经。

可见紧张的生活和社会压力与导致月经紊乱有关,在这一方面藏医学有着独具有特色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对于经期各种表现的描述和卫生保健措施方面两者医学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

[1]宇妥.云丹贡布.四部医典[M].:人民出版社.

[2]周宏.图解四部医典秘法实用篇[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篇6

一、创设教学情境的地位和作用

(一)创设教学情境的地位

新课程标准提出综合性学习这一新的概念,旨在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丰富的生活体验,从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因此在教学中创设具体而有效的教学情境,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地位。

(二)创设教学情境的作用

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让学生走进广阔的生活天地,学生才会在心灵受到触动的基础上去有感而发,有话可讲,有情可诉。这样,学生在他们的文章中所表现的生活才丰富多彩,所流露的情感才真实可信,为文章增添他们独有的思想和情感内涵。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及其应用

1、教学情境的创设

在作文教学中设计和创造适宜的教学情境,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自由王国的必要手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善于创设相关情境,将达到引领学生的想象力向未知领域飞跃的教学目的,正如刘勰所说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教师创设出的符合教学需求的思维情境,必将对学生思维的发散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进行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时,为了使学生对和平与发展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我带领学生参观了团场的团史纪念馆,通过观看纪念馆陈列的战争年代的物品以及图片,学生议论纷纷,从他们的言语和表情中我感到那段历史已经触动了他们的心灵,这种情感上的触动正是我通过这次教学活动中所希望达到的。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他们纷纷表达出自己对当今世界战争频发这一现象的认识,虽然他们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但已经可以看出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在这一教学情境的引导下,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了提高,语言交际也得到了具体的落实,从而达到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在新型学习方式下提高综合表达能力的教学要求。

2、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及其应用

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可以依托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再现生活的本来面目,让学生得到最真切的生活体验,最终实现从语文中感受生活的学习目的。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

在具体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把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反映的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增进他们对生活的感知和理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感受,使他们真正走进生活。如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时,课前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我们生活中运用语言文字的具体现象吗?然后以“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为主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走上街头、深入屏幕、踏进网络,收集大量的方言、广告、错别字、精彩店名等,经过一至两个星期的准备,然后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课上展示。这样的活动关注了学生生活,也在他们感知生活的过程中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拉近了学生与社会,教学与生活的距离。

篇7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DVT预防;彩超;前瞻性

[中图分类号] R54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3(c)-0046-03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在不进行预防的情况下,下肢N静脉远端和近端DVT发生的概率分别达到40%~70%和10%~20%,其中有1%~5%的病例会发生致命性的肺栓塞事件[1]。DVT发生后,约33%的患者出现症状,有20%左右远端无症状血栓可以向近端延伸至N静脉,增加肺栓塞 风险。近5年来,因为《中国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专家建议》和《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症预防指南》的形成和推广,全国大部分三甲医院骨科实施了DVT的预防措施,但预防后DVT 的发生率仍在5%左右,肺栓塞的发生率变化不大[2]。各个医院在预防过程中对适应证、预防方法、开始和持续时间、出血事件等相关问题的选择与处理能否与指南完全符合,有待进一步调查与评估。现对湖南省某大型三甲医院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预防的情况进行前瞻性研究和评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2年10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患者100例,其中男45例,女55例,平均年龄59岁,平均体重指数(BMI)22.8 kg/m2,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者71例,髋关节置换翻修者5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者24例。排除标准为:年龄18岁;入院时由于其他疾病使用抗凝药物或已确诊为DVT;患者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由研究者分3次进行访视。第1次为手术前,进行人口学和病史资料、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记录;第2次为出院当天,记录DVT预防措施、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结果;第3次为术后28 d,进行死亡、大出血事件的电话随访记录。此次研究为非干预观察性研究,登记收集入选病例信息在每次访视之后进行。

1.2.1 预防性抗凝治疗的措施 分为基本预防措施、物理预防措施和药物预防措施。①基本预防措施:手术操作轻柔,规范使用止血带;术后抬高患肢,防止深静脉回流障碍;常规进行DVT知识宣教;建议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控制血糖及血脂等。②物理预防措施: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devices,IPCD)及梯度压力弹力袜等。③药物预防措施:选用的预防药物为利伐沙班(生产厂家:德国拜耳医药,生产批号:BXG03L1),ACCP-8指南推荐使用方法为:利伐沙班10 mg,口服,术后6~10 h(硬膜外腔导管拔除后6~10 h)开始使用,预防时间最短10 d,可延长至11~35 d。

1.2.2 DVT危险因素 任何引起静脉损伤、静脉血流停滞及血液高凝状态的原因都是DVT的危险因素,其中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是DVT的极高危因素之一。

2 结果

2.1 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合并症分析

术前有4例患者白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40~55 g/L);2例患者血小板计数分别为88×109/L和92×109/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未见异常,其平均值分别为37.7 s和0.89;其余生化检查未见明显异常。39例患者合并包括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血管病、下肢静脉曲张、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在内的1~3种合并症;10例患者既往有恶性肿瘤病史。

2.2 手术资料分析

入选患者住院时间10~24 d,平均15 d。手术实施全身麻醉者88例,腰硬联合麻醉者12例,术后均未留置硬膜外导管镇痛。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常规使用了止血带。手术时间70~185 min,平均121 min;术中出血量20~1500 mL,平均543 mL;术中有69例患者接受了输血(自体血回输或浓缩红细胞输入),输血量250~1450 mL,平均455 mL;术后有12例患者接受了输血,输血量200~400 mL,平均367mL;术后引流量50~440 mL,平均199 mL;术后下地时间3~14 d,平均5.2 d。

2.3 DVT预防措施分析

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了预防性抗凝治疗措施,包括ACCP-8指南推荐的基本预防措施,物理预防措施和药物预防措施。

2.3.1 基本预防措施 与指南推荐符合。

2.3.2 物理预防措施 选用的为ACCP-8指南推荐的IPCD。除2例患者术前检查合并下肢多发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未使用外,其余98例患者均于术后第1天行双侧下肢IPCD预防,2次/d,20 min/次,持续到出院前1 d。术后物理预防时间7~21 d,平均9.7d,物理措施预防率达98%。所有接受IPCD预防的患者均未出现局部软组织坏死和出血等相关并发症,通过医护人员的耐心解释和沟通,未出现患者不合作而拒绝接受物理预防的病例,体现了良好的依从性。

2.3.3 药物预防措施 所有患者选用的均为指南推荐的利伐沙班10 mg口服,1次/d。首次服药时间为术后6~16 h,平均为术后9.4 h;其中有35例首次服药时间过晚,超过术后10 h,最晚达术后16 h;药物预防持续时间5~35 d,平均19.5 d;预防时间过短的有3例,均为5 d。药物预防期间,有4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下肢瘀斑等不适或出血事件遵医嘱停药3 d,重新评估风险后继续服用完成预防周期。

2.4 术后WeLls评分[4]和下肢深静脉彩超结果分析

所有入选患者于术后7~10 d使用Wells评分标准进行症状与体征评分,其中有4例患者得分>2分(分别为3、4分),提示DVT发生的可能性大。主要得分指标为卧床时间>3 d,患肢肿胀,沿下肢深静脉行径有压痛等。下肢深静脉彩超结果显示有2例患者发生DVT,预防后DVT发生率为2%。4例Wells评分>2分的患者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无阳性发现。

3 讨论

总体而言,该医院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预防措施与ACCP-8指南符合率高,但首次服药时间应更加及时与准确。现就药物使用和彩超结果做如下讨论:

3.1 药物的特点

利伐沙班在欧美国家经过第三阶段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预防DVT的发生疗效确切。利伐沙班生物利用度高,使用方便,口服1次/d,不需要常规监测服药后的凝血功能,无交叉耐药性,不良反应小,易被患者接受,成本效益比也较低[5]。利伐沙班直接抑制抗凝血因子Ⅹa,选择性很高,对Ⅹa因子的选择性达到其他丝氨酸蛋白酶的10 000倍以上[6]。多数研究结果显示,利伐沙班疗效优于低分子肝素,但其出血事件和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者并无明显差异[7]。

3.2 药物预防开始与持续时间

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DVT形成的高峰期是术后24 h内,ACCP-8指南推荐利伐沙班首次服药时间为术后6~10 h。此次研究入选的100例患者中,有35例首次服药时间超过术后10 h,平均为术后12.3 h,有4例患者首次用药时间达术后16 h。分析原因可能为此医院骨科病房并未常规储备抗凝药物利伐沙班,药物需要由护工凭患者医嘱从医院药房统一领取,由于工作量大,医嘱下达时间不集中,医嘱的下达到药物领回病房发放有较长的时间延迟。建议科室与病房完善相关制度,提高取药与发放效率,保证每位患者在指南推荐的预防时间窗内接受药物预防。

在药物预防持续时间方面,3例患者因为药物价格较贵而拒绝按疗程服用,预防时间为5 d,且未采用指南推荐的其他药物替代预防,基本预防措施与物理预防措施常规进行。14例患者适当延长了药物预防时间,达到指南推荐的最长预防时间35 d,其中人工髋关节置换12例,人工膝关节置换2例,与其他患者相比,他们有更长的术前卧床时间,更多的伴随疾病和危险因素。研究证实,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凝血过程持续激活可达4周,术后DVT形成的危险性可持续3个月。与人工膝关节置换相比,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的中位时间较长,达17 d,且N静脉近端的血栓发生率高,发生致命性肺栓塞的可能性也更大,因此,专家建议对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应适当延长DVT预防时间[8]。当然,对于高危患者术后预防时间长短的选择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医生主要根据患者病情和相关辅助检查结果进行主观判断,对于患者预防时间个体化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决议。

3.3 服用药物的副反应和出血事件的处理

术后DVT预防期间有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停药3 d,2例患者出现下肢瘀斑停药3d,分别是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患侧髋部和大腿上部,大小10 cm×20 cm瘀斑,1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患侧膝关节外侧,大小10 cm×10 cm瘀斑。瘀斑出现时间分别为术后2、3 d,同时伴有伤口少量渗血,停药期间IPCD预防照常进行。4例患者除了对症支持治疗外均未做特殊处理,未进行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的复测。停药3 d后再次评估出血风险,恢复利伐沙班使用,完成预防疗程。文献报道,利伐沙班连续或间断使用何者更好,使用过程中中断对预防效果有何影响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是,目前多数意见认为药物预防过程中只能使用一种药物,不能换用,如遇出血事件等需要中断服用,等待出血事件稳定后再次评估出血风险,恢复药物使用,完成预防疗程[9]。

3.4 术后下肢深静脉彩超结果与DVT危险因素分析

对于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无症状的患者,不建议出院前予以下肢深静脉彩超筛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DVT的敏感性可达95%,对膝上段DVT的诊断率几乎达100%[10]。因此,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DVT的一种简洁实用的检查技术,被誉为无创伤性血管造影。

本次入组的100例患者均接受了DVT的预防,术后常规进行了彩超筛查,有2例患者发现DVT形成,发生率为2%,与文献报道的预防后DVT 1%~10%的发生率符合[11]。此2例患者Wells评分均为2分,彩超检查时间分别为术后7、8 d,血栓发生部位均为患侧胫后静脉,大小分别为3 mm×4 mm和2 mm×3 mm,患者并未出现任何相关症状与体征。病例分析如下:患者女性,73岁,左侧股骨颈骨折,伴随高血压病10年,2型糖尿病6年。术前卧床21 d,行左侧下肢皮肤牵引治疗,术后DVT预防符合指南推荐。另一患者男性,66岁,右侧股骨颈骨折,伴随冠心病,高血压,既往有脑瘁中病史,有40年吸烟酗酒史。术前卧床14 d,行右侧下肢皮肤牵引,DVT药物预防首次给药时间为术后13 h,其余措施符合指南推荐。以上DVT阳性病例特点主要包括:髋部骨折;卧床时间长;存在代谢性内科疾病等。髋部骨折造成的创伤是发生DVT最常见的因素之一,它可以损伤或压迫静脉,造成静脉内膜破损,形成创伤后的炎症反应,加速炎性因子释放,引起机体一系列变化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诱发血栓形成[12]。卧床时间是发生DVT的常见因素,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不能离床活动,疼痛使患肢活动减少,静脉回流失去了肌肉泵的作用,导致全身和局部血流缓滞。同时,股骨颈骨折患者行牵引治疗对静脉血管造成压迫,使血液回流受阻,导致DVT的形成。有研究证实,代谢性内科疾病促进了DVT的发生,其原因可能是此类疾病对凝血-抗凝系统的干扰[13]。在进行规范的预防后,人工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仍应保持对DVT的警惕,对于识别DVT的高危患者十分关键,许多住院患者至少有1个高危因素,有大约40%的患者有3个或者更多[14]。同时,下肢肿胀与腓肠肌压痛等具有特殊意义的体征必须引起重视,避免漏诊DVT,尤其是无症状DVT。当然,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很多也很复杂,需要专门的研究纳入更多样本进行分析与探讨。

[参考文献]

[1] Geerts WH,Bergqvist D,Pineo GF,et al.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8th Edition)[J]. Chest,2008,133(6 Supp l):381S-453S.

[2]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J].中华骨科杂志,2009,29(6):602-604.

[3] Eriksson BI,Borris LC,Dahl OE,et al. Dose-escalation study of rivaroxaban(BAY 59-7939)-an oral,direct Factor Ⅹa inhibitor-for the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otal hip replacement [J]. Thromb Res,2007,120(5):685-693.

[4] Wells PS,Anderson DR,Rodger M,et al. Derivation of a simple clinical model to categorize patients probability of pulmonary embolism:increasing the models utility with the SimpliRED D-dimer [J]. Thromb Haemost,2000,83(3):416-420.

[5] Agnelli G,Gallus A,Goldhaber SZ,et al. Treatment of proximal deep-vein thrombosis with the oral direct factor Ⅹa inhibitor rivaroxaban (BAY 59-7939):the ODIⅩa-DVT (oral direct Factor Ⅹa inhibitor BAY 59-7939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ymptomatic Deep-Vein Thrombosis)study [J]. Circulation,2007,116(2):180-187.

[6] Mueck W,Eriksson BI,Bauer KA,et al. 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rivaroxaban-an oral,direct factorⅩa inhibitor-in patients undergoing major orthopaedic surgery [J].Clin Pharmacokinet,2008,47(3):203-216.

[7] Eriksson BI,Borris LC,Friedman RJ,et al. Rivaroxaban versus enoxaparin for thromboprophylaxis after hip arthroplasty [J]. N Engl J Med,2008,358(26):2765-2775.

[8] Agnelli G,Prandoni P,Becattini C,et al. Extended oral anticoagulant therapy after a first episode of pulmonary embolism [J]. Ann Intern Med,2003,139(1):19-25.

[9] Fisher WD,Eriksson BI,Bauer KA,et al. Rivaroxaban for thromboprophylaxis after orthopaedic surgery:pooled analysis of two studies [J]. Thromb Haemost,2007,97(6):931-917.

[10] 徐利群.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腿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04,25(21):22-23.

[11] Struijk MC,Ettema HB,Verheyen CC,et al. Comparing consensus guidelines on thromboprophylaxis in orthopedic surgery [J]. J Thromb Haemost,2010,8(4):678-683.

[12] Eriksson BI,Lassen MR,the PENTasaccharide in Hip-FRActure Surgery Plus Investigators. Duration of prophylaxis against venous thromboembolism with fondaparinux after hip fracture surgery:a multicenter,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double-blind study [J]. Arch Intern Med,2003,163(11):1337-1342.

[13] 孙葵葵,王辰,古力夏提,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7(11):727-730.

篇8

当初高考成绩还比较理想,很自信地报了四川大学医学院的临床八年制,希望可以本硕博连读,这样就不需要再经历考研的痛苦了。可惜事与愿违,我以8分之差,没考上临床专业,而被调配到预防医学。

得知这个意料之外的结果,我们全家都有点措手不及,只好紧急召开了家庭会议,商量对策。复读这个办法第一时间被我坚决地否定了。高考之前紧张压抑的生活我实在受够了,根本不准备再去尝试一次那种生活。而现在专业已定,也不可能再换别的学校和专业了。最后商量的结果就是先读这个专业,再想办法转去临床。

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我都不好意思向别人介绍我的专业。一来是别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个专业,要不然就是很诧异的一挑眉毛:“打预防针的吗?”让我觉得很丢脸。二来就是这和我的初衷差得很远,而我也打定主意要转去临床的,便觉得没必要仔细解释什么是“预防医学”了。如果别人再次问起,我就很含糊地说是“医学专业”。现在想来当时还真的是幼稚和虚荣啊。

既然打定主意要转专业,我也就拿出高考的劲头努力学习了。不然,成绩不够格,是没有资格转去更好的专业的。进入大学就有各种活动,第一就是找学长学姐带领我们熟悉学校和自己的专业。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受到了一个学姐的“蛊惑”,开始觉得这个专业也不是那么糟糕了。后来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慢慢了解自己的专业,也知道了预防医学的重要性,开始考虑是不是继续在公共卫生的领域学习下去。

记得刚进入大一的时候,有各种迎新活动,凑巧碰到了高中的一个学姐。她告诉我自己对预防医学的误解、了解和喜爱,并劝我先好好了解这个专业再决定要不要转。

预防医学不是基础医学,也不是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医学,我们更多的是防患于未然,在疾病发生和蔓延之前采取果断措施,帮助人们获得健康。我们要掌握的,不仅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还需要学习公共关系、管理、人际沟通等。而将来进入工作岗位,我们还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帮助受到灾难折磨的人群,以及那些处于危险之下的人们。比如发生了地震等重大灾难,我们的重要性不比临床医生差。我们所要做的工作是阻止瘟疫的产生和蔓延,同时教会受灾的人们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下获得健康安全的生活。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听了学姐的深入介绍后,我对预防这个专业不怎么排斥了,还隐隐有些喜爱。因为,我喜欢可以帮助别人。不为什么名利,只是希望自己可以减轻别人的痛苦。当时就暗下决心,如果这个专业真的如此,那么将来就一定要在公共卫生的领域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来。

随着学习的深入,从最开始最基本的生物化学、医学生物学等基础医学,到比较专业的生理、病理生理、药理学,再到后来的妇产科学、儿科学、内外科学,我慢慢地喜欢上了预防医学这个专业。而我们专业的人,都以陈志潜老师为荣。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谁,可他对中国人民的健康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陈志潜是中国的公共卫生之父。他本来有很好的临床医学背景,完全可以做个德高望重的医生。只是,他却将毕生所学投入到了农村卫生保健系统的建设事业里。为了广大农民能享有现代卫生保健,他长年深入基层,在实践中学习,向人民学习,终于创立了适合中国农村的三级保健网模式。陈志潜对中国农村社区保健和医学教育特别是公共卫生教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这些,仅仅待在医院或诊所里面,是无法做到的。他不是只为了救治一个人,而是为了救治广大的人民群众。我希望可以像他一样,投身于公共卫生事业,帮助更多的人。

我们专业的对口职业就是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也就是由以前的防疫站改组而来的。这个名称更符合它的作用与职能。因为我们需要做的,是关注公众的健康和威胁公共卫生的危险因素,并及时予以有效的处理。我想,将来我就可以进入这样的机构,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帮助很多很多的人了。

篇9

【关键词】 预防医学 专业人才 改革 临床专业

三级预防保健网是以县级综合性医院为龙头,以卫生院为枢纽,以村卫生室为网底,结合实施医疗、预防及保健等各项卫生工作措施,配套齐全、功能完备、运转协调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1],是我国卫生政策的主要内容,是预防保健工作的关键,是落实各项预防保健措施的组织保障[2]。以居民的健康需求为依据,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充实人员,健全政策,提高服务水平等方式不断加强完善三级预防保健网建设,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是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的保障[3]。针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需求,我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临床专业的预防医学教学,使临床专业的学生既能掌握提供医疗服务的基本技能,又懂得如何开展临床预防医学。我校针对临床专业医学生开设的预防医学教学具有以下特色:

首先,通过非授课教师出题的方式避免知识点学习盲区。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分为临床医学本科班、临床医学(生殖方向)本科班、临床医学(妇幼保健方向)本科班,我校针对所有临床专业的学生都开设了预防医学课程,教材选择的是供临床医学使用的全国规划统编教材,教学大纲是针对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要求以及临床医学生就业需求制订的。因开设期班不同,授课教师不同,授课水平以及学生接受程度会有所差异。因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可能存在盲区或者漏学的知识点。知识的考核不是要刁难学生,而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考核反馈学习的情况,了解还有那些知识没有掌握。为了实现均质化培养学生的目的,让所有临床专业学生都能达到培养要求,我们采取了由非授课教师出题的方式,同时对所有临床专业授课期班进行考核,在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监督教师的教学效果。

其次,修改考核形式以提高临床专业学生对预防医学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预防医学这门课程是临床专业的必修课程,传统考核方式为考查,因缺少考试的督促,不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此外,这门课程需开设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本学习结束之后,即在第八学期给临床专业的学生开设预防医学,大多数学生都认为预防医学这门课程不是临床专业的专业课程,无需认真学习。而且第八学期也是临床专业学生即将面临毕业实习和考研的关键时期,学生受就业和考研的双重压力,精力和心思根本没放在预防医学这门课程的学习上,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为了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认知程度,我校将预防医学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修改榭际钥纬蹋让临床专业的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预防医学基本技能的重要性。临床专业学生对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认知发生了转变:从传统的“医-病-药(或手术)”为主的单纯治疗型服务型模式转向为“群众-预防-保健-健康促进”服务模式,从个体被动服务转向为主动服务[4];认识到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了解到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及发展前景。学生的择业不再局限于大城市和大医院,许多学生认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有发展前景。学生认知观念的转变,有利于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更有利于三级预防保健网的建设和完善。

再者,开设实验课程,从感官上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学习效果。最初制订的教学大纲中未设置实验课程,学生对比较抽象且难以理解的内容无法当堂消化,及时理解吸收,最终也无法实现灵活运用。为了提高学生对预防医学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提升教学效果,将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同时增加了实验课程,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配套执行,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保障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将实验课程的完成程度也算入期末考试成绩中。此外,在理论授课过程中还增加了课堂讨论环节,在课后增加了课后作业,通过学习小组讨论案例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课堂教学的印象,督促学生重视预防医学这门课程的学习。

近年来,我校加大了对临床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的投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及时修订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模式,积极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强化临床专业学生掌握预防医学的技能,保障了临床专业学生的培养水平,为临床医学生就业拓宽了道路。

参 考 文 献

[1] 李士雪,刘兴柱,袁长海,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卫生经济,1996,15(7):15-18.

[2] 焦永明.加强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建设的几点做法[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1):42.

篇10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9)06-1109- 03

科研就是探讨未知,而求证 未知是人类伟大的禀性,只有人类才有思维和创新。同志曾讲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 步的灵魂”。高等学校就是培养这种灵魂的场所。作为医科院校的大学生应及早了解科研、 接触科研和参与科研,使自己具备新世纪学子应具备的学识和眼光。医学院校开设医学科研 导论课程,向学生介绍最新的医学发展趋势、研究进展和基本的研究方法,使学生扩大眼界 ,拓宽思路,受到科研思维的教育和启迪,为以后的医学学习和科研以及临床实践打下一定 基础。笔者从医学科研的定义、方法及医学研究的进展几个方面来阐述医学院校开设医学科 研导论的必要性。

1 医学生首先应了解医学科研的概念及分类

科学是知识和学 问之意,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对知识的探求,而医学是科学的分支,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医 学作为一种认识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关于人体正常和异常的生命过程以及 同疾病作斗争和增进健康的科学知识体系,是人类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医 学研究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研究对象是人,它主要研究人体生命过程及其与外界环境的相互 关系规律,研究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痊愈及其防治的规律,研究增进人类健康、延长人 类寿命和提高劳动能力的有效措施。根据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的不同,把医学科学分为基 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基础医学是研究人体的生命活动和作用于人体的致病因子、 药物、毒物以及疾病发生发展的本质和普遍规律的科学体系,是整个医学发展的基础和先导 。临床医学是研究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科学体系,是医学中的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庞大 体系。预防医学是研究预防和消除病害、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 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体系。以上的分类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将随着医学的发展而发展。 传统的医学分类已经不能充分地概括医学领域各分支学科的现状和全貌。基础医学、临床医 学、预防医学三者相对独立的传统界线会日益模糊,三者之间相互渗透,渐趋融合,各种新 的学科分支不断产生。

2 医学科学研究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在社会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医学作为科学一个分支也如此。20世纪以 来,现代医学以空前的速度向前发展,为保障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未来医学 发展前景如何?人类将遇到哪些困扰?将采取何种对策去迎接未来的挑战。这就需要医学院 校的学生打下扎实的科研基础去面对。

2.1 近代医学研究的发展

医学的产生已有4000多年,早在文艺复兴时代,比利时医生维萨里就明确宣言:“我要以人 体本身上的解剖来阐明人体的构造。”他还认为科学不应该盲从,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此不 顾教会不准解剖尸体的禁令,夜间从刑场偷回尸体,从事人体解剖的研究。1543年,维萨里 发表了《人体的构造》,奠定了人体解剖学的基础。1628年,英国医生哈维在活体实验的直 接观察的基础上,发表了《论动物的心脏运动与血液运动》,把生理学确立为科学。自此人 们由认识人体的结构形态进而认识活体的生理功能,开始了近代医学的新时代。

18、19世纪,近代医学取得了巨大进展,主要标志为实验生理学的发展,细胞病理学的 建立,科学的微生物学说的兴起。近代医学研究均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用实验中观察到的事 实来做结论。它们的特点为:分门别类,各自孤立的研究,由于分门别类的研究,积累了许 多新的事实,引起了近代医学进一步分化。例如比较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胚 胎学、微生物学等,都形成了独立的学科。

2.2 新世纪当代医学研究的发展

二十世纪当代医学发展的特点是人们的认识向微观的深入和宏观上的扩展,自然科学分科的 进一步发展,互相错综,形成一个网络式的整体系统。医学科学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重大 成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形成了新的历史特点。当代医学科学发展具有既高度分化又 高度综合的新特点,有力地表明了医学研究既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马克思早就指出了科 学统一的前景,他说:“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将包括自然 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1]。

医学的分化趋势与整体化趋势:①新技术提供现代化研究手段,对人体和疾病的研究达到分 子水平,正向量子水平前进。这就促进了学科的高度分化,例如,当今的遗传学就发展了许 多分支,诸如:毒理遗传、免疫、生态、行为遗传学等。传统外科也出现了许多分支,例如 :普外、胸外、脑外、显微外、移植外、整形外等。②整体化趋势主要表现为临床与基础的 统一,预防与临床、基础的统一,例如:环境医学、人体力学,生物材料学等。大生物学的 诞生就是当代医学高度整体化的重要标志,它是把地球上所有以生物为研究对象或研究材料 的学科集合起来,对比它们的特性、相互关系及其地球环境对它们的影响。如地球温室效应 、厄尔尼诺现象等。此外,中西医理论上的结合也变成可能。西方医学的成功是分析方法和 手段的胜利。而它的缺点主要是缺少整体观与系统论造成的。西医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将是 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吸收系统与整体论的观点,走向生命现象的复杂系统论。这就是生物 模式向“环境-社会-心理-生物”模式转变的基础,也为中国传统医学与西方现代医学在更 高层次的结合、创立“统一医学”提供了可能性[2]。

总之,新世纪的医学科研正向两极方向高度发展,一方面向细胞分子、量子、纳米生物学深 入。另一方面,则向有关种群生态及生物圈的研究领域展开。学生必须从这些医学科研导论 中理解这些前瞻性知识对将来医学临床和科研的重要性,增加对医学的兴趣和作为医生的责 任感。新世纪医学的任务将从以防病治病为主逐步转向以维护和增强健康,提高人的生命质 量为主,未来寻求医学服务的不仅是患者,还有相当数量的正常人。寻医问诊的不仅是身体 缺欠,更多的是得到生活指导和心理咨询,医生开出的不仅是药方还有生活处方。

3 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是以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为直接目的的,在实验中,人们可以根据科学研究的 目的和要求,借助一些特定的仪器和设备,造成在研究中某些对象所需要的特殊条件,控制 某些因素或排除一些不利因素,把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精细地、反复地观察和研究,最后得出 科学结论。科学研究史的无数事例说明,科学研究已经成为科学知识新的源泉。医学院校学 生需要掌握以下几方面科研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

3.1 医学研究的特点

医学研究是认识疾病,掌握它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提示健康与疾病的转化规律。因研究的对 象为人体本身,故在形态学、生理学具有生物学属性外,在语言、思维和社会生活上又具有 社会属性,因此人体现象不能笼统用一般生物学规律来解释。另外,许多医学实验和观察不 允许按研究者的意愿在人体上直接试验。

3.2 掌握医学科研的基本程序

①问题提出: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 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 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见,提出科学问题,尤 其是提出概念清晰的难题,更能对科学进步起到真正的推动作用。因此,学生应培养善于观 察、发现问题的好习惯。②假说建立与验证:根据经验和知识,包括文献、大体分析对象的 内部联系,提出对该问题的可能答案或解释,这种预先答案叫假说。进行医学基础或临床实 验均需先提出假说,然后通过实验设计、观察、统计等来对假说进行验证。③结论与资料解 释:此为科研中更深刻、更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部分。对在实验和临床研究过程中收集的大 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科学的整理和处理,也就是对临床观察的素材进行科学加工,对大量数据 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为分析判断,得出科学的结论做好准备。④形成:医学论 文是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备的医学论文应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和创新性。

3.3 需掌握科研课题的选定

3.3.1 掌握选题的基本要求 ①要有科学性:表现为科研设计是否严密、合理 ,研究方法是否正确、完善等。②要有创新性:科研忌无意义重复前人的工作。选题的创新 表现在研究方法、设计是否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改进、提高和创新。③具体明确:医学研究 的选题必须经过严格的核对、分析,真实明确地反映客观存在的事实。对题目的选定要明确 ,不能含糊不清。④适当实施手段:慎重考虑本人技术水平和所在单位的设备状况,不能脱 离本人和单位具体情况。

3.3.2 需掌握选题的种类 医学科研选题分为:①调查研究:流行病学、卫生 学。②实验观察:生理学、药理学,需要实验条件和观察手段。③资料分析:需要既往的医 疗卫生资料,统计分析,如死因分析等。④经验体会:在自己的研究基础上着重对某一问题 进行探讨。总之,科学研究是医学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之一,然而,有关的科研方法在医学院校教育中较 少涉及,仅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作为一般内容简要介绍。因此,许多医学本科生毕业后不知 怎样进行科学研究。2000年《中华外科学杂志》的退稿率为74.49%,退稿稿件中科研方法不 正确者占76.25%[3]。表明在医学科研工作中,科研方法的不合理应用已成为一种 普遍现象。要弥补医学工作者的这一缺陷,必须加强在校医学生的医学科研能力的培养。开 设医学科研导论课程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应引起各类医学院校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经济学哲学手稿[M].1844,42:128.

[2]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编写组,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M].长春:吉林人 民出版社,1998: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