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专业职业规划范文
时间:2023-11-22 17:56: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检验专业职业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学事业不断发展,近年来医学检验专业不断更新技术和政策改革,随之而来的就业等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川北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是四川省特色专业,研究将以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在校大学生的就业认知及期望数据为基础,来探索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就业认识及就业动态趋势,并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针对就业指导方面提出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为2009~2012级川北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在校本科生,共计480人,抽样调查320人,有效样本是269,样本有效率为84.06%。
1.2 研究方法
对在校生进行就业认知及期望的调查,以及对有效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进行回顾,资料录入Excel表格进行频数和百分比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情况
2010年~2012年川北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就业率一直处于比较高的水平,达到90%以上。调查数据显示认为医学检验专业就业容易的同学占18.22%,情况一般的占57.99%同学,比较困难的占6.32%同学,不了解就业情况的同学也占相当的比例。被调查的在校生中,约有66.91%有过职业规划,其中详细规划的仅占10.00%,没职业规划的占29.00%,同时也存在少数部分人(约4.09%)职业规划由父母决定。
2.2 最主要就业压力来源
社会在发展中每个时期对人才的需求都不一样,相应地,专业、学历对于就业的影响也就显现得比较明显。①数据分析最主要的就业压力来源于用人单位门槛太高,占49.44%。其次,有33.83%的在校生认为毕业生逐年增长,供大于求,才是他们最主要的就业压力。家庭的过高期望及薄弱的课外实践也成为影响学生就业的因素。当然,目前女生就业更为严峻也不容忽视。详见表1。
2.3 期望的工作类型
由表2数据分析知道,大部分的同学(78.07%)在未来职业规划中会选择医务工作,这说明了医学生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就业取向。而暂时不工作继续深造的学生占10.04%。除上述之外,报考公务员、个人创业、科研所就职及其他行业也是同学们期望选择。
2.4 期望的医院等级
总体来说,同学们的就业期望大都趋向于三级医院。从2012~2009级,对三甲医院的就业期望呈明显降低趋势,而对三乙医院的就业期望趋势与前者相反。随着在校专业知识的积累和相关就业信息的分析了解,以及对川北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的认知,2009级学生的期望的医院等级主要是三乙医院(40.35%),而其他低年级学生更加倾向于三甲医院。
2.5 各年级期望月薪
1999年中国科学院公布的“中国城市居民职业声望量表”显示,“医生”在69 种职业中排行第14。②本专业四个年级同学对工资期望值不同,2012级同学工资期望值较其他年级高,68.03%的同学在经济浮动和物价持续上涨的现状下期望工资待遇达3000元甚至更高。
3 讨论及建议
(1)川北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近四年的招收人数比全省其他医学院校多。78.07%的同学选择从事医务工作,说明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积累学习,已树立了较牢固的专业思想,并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就业取向。从医院级别的选择期望中不难看出,该专业学生大多期望医院等级是三甲和三乙医院,没有充分认识到我国目前的医疗人才分布格局和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改革及医疗人才在省市大型医院已趋饱和,而基层医院严重不足的现状。结合医学生特点,计划暂时不工作继续深造的学生占10.04%。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一部分学生会选择继续读书来逃避就业压力,造成了就业观的扭曲;同时因为很多学生期望进入大型医院获得更好的发展,而这些医院的门槛要求高等因素使得在校生早有继续深造的规划。
(2)川北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近几年就业率一直保持很高的水平,但来自各方面的就业压力激励该专业学生不断寻找强化自身能力的方法及途径。调查分析,川北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在校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有无专业技能、外语能力、沟通交际能力、社会实践经验等对就业的影响,他们认为其中最需要强化的方面是专业能力(44.61%);其次是良好的沟通交际能力及外语能力。数据逐一分析得知,良好的沟通交际能力是2012级学生认为应对就业压力的最重要的法宝,比例为33.33%;然后再是强硬的专业能力(28.00%)。随着在校期间专业知识的积累及对社会实际情况的更深入认知,2009级在校生更加重视专业能力,比例占56.14%,而2010级有51.43%的人,2011级有46.27%的人。整体数据说明现在的学生已经意识到了学习成绩在今后的就业当中不是唯一的标尺, 综合素质才更重要。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都成为了用人单位考察学生的重要指标,也是所有学生亟待提高的就业能力。
(3)通过对川北医学院医学检验学专业在校本科生就业认知及期望的调查分析, 从事医务工作是医学检验学专业在校生最主要的就业期望。因此,在今后的就业工作中,高校在在校学生就业规划中及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必须加强,建立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为大学生提供多方面(开设就业专题讲座等)的指导,使学生充分认识就业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加强学生就业心态的教育,引导在校本科生端正就业心态;同时引导学生积极了解社会职业发展和职业素质要求,努力掌握专业技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基层工作的重要性,鼓励更多的人服务于基层;结合医学生需要终身学习的特点,鼓励更多的在校生选择考研、规培等途径缓解就业压力。学校应对就业课程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尝试性的改革,采用开放式的授课方式,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提高在校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兴趣及认知度,鼓励更多的在校生扩大扩细自己的就业规划,为走向更多的社会服务平台做好准备;同时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建立起一批稳定的就业基地。③
注释
① 北京地方高校学生就业心态和就业能力分析研究——基于2009届毕业生的调查[J].中国校外教育2010(1):11-12.
篇2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兴趣;职业生涯规划;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47-02
职业兴趣是个人职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籍华人丁肇中说过:“兴趣比天才更重要。”实践证明在影响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主观因素中,职业兴趣就如一双无形的手,发挥的作用最大。个人在规划职业生涯时,兴趣不但是选择的重要依据,而且能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才能,同时是保证职场成功和职场稳定的重要因素[1]。大学生在走向社会前,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清晰的定位,是就业乃至职业升级的关键一环。刘丹等人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深刻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淡薄,没有针对个人的具体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在就业过程中也缺乏对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大学生职业规划中也存在学生本人规划能力有限的问题[2]。基于职业兴趣倾向在择业中的重要性,本研究采用霍兰德中国职业兴趣量表对大理学院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为我校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大理学院目前有医学类、工科类、教育类等十五个二级学院,分为临床医学、医学检验、预防医学、卫生检验等30多个专业方向。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一至三年级的在校大学生400人进行问卷调查,回收390份,回收率97.5%,有效问卷共计374份,有效率95.9%。
2.调查表设计。测试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及大学生专业兴趣调查表,依据每位学生在6种兴趣量表上的得分高低来判断其职业兴趣。①基本情况,包括年级、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专业、生源地、家庭所在地、每月生活费、父母亲职业上一学年的学习成绩等。②专业兴趣调查表,为准确了解大学生的专业兴趣,笔者根据美国职业心理学家霍兰德(J.E.Holland)以人格类型为基础的六种职业类型理论,采用刘连龙等自编的大学生专业兴趣调查表,共包括6个项目:喜欢与具体的事物打交道的职业;喜欢解决抽象问题或科学研究活动;喜欢用形态或语言表现的艺术类工作;喜欢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喜欢为达到某一目标而操纵人、驱动人的工作;喜欢在有高度秩序性、规则性的环境中任务具体明确的工作[3]。由于每个人的职业兴趣不止一种,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在上述6项中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期望的职业,并以1~6的顺序代表第一和最后考虑的职业。
3.数据处理。数据整理后,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录入,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得出结论,检验水准采用α=0.05,以P
二、结果与讨论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由表1可知,共调查1~3年级在校大学生374人,其中独生子女居多(61.2%),医学类学生为主(77.1%),云南籍居多(85.6%),农村生源为主(75.4%)。
2.不同年级大学生专业兴趣吻合度。由表2可见,总体上大学生专业兴趣与其就读专业完全吻合的比例偏低(34.8%),基本吻合为(23.0%),完全不吻合所占比重较高(42.2%)。不同年级大学生之间专业兴趣吻合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545,P=0.021
3.不同性别大学生专业兴趣吻合度。由表3可见,大学生专业兴趣与其就读专业吻合程度在性别上呈现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095,P=0.011
4.不同专业大学生专业兴趣吻合度。由表4可以看出,不同专业之间其专业兴趣存在差异,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26.741,P=0.008
我校在校大学生专业兴趣与就读专业吻合度较低,并存在年级、性别和专业差异。目前许多职业都需要大学生有很好的交际及沟通能力,这就要求其应该更加关注人际关系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同时加强学生科学研究和实验探索方面兴趣的引导[4]。因此,学校应充分利用职业测评加强对大学生职业兴趣取向的引导,利用已有职业测评系统,根据其职业兴趣特征进行有效引导,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促使学生全面了解自我,以达到以兴趣定职业;并且应该根据其职业兴趣、年级、性别及专业特征等,有区别有针对性地开展。作为大学生,应做好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端正自我认识,全面了解自我,协调专业和兴趣的矛盾,进而探索专业目标,使之更好地与其兴趣取向相统一。
参考文献:
[1]李健英.大学生职业兴趣调查与职业指导[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6,9(5):66-69.
[2]刘丹,潘苏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与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0,(4):31-32.
[3]刘连龙,徐丹,何山.大学生专业兴趣调查及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116-120.
[4]肖永春,刘明波.大学生职业兴趣现状分析[C]//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4.
基金项目:大理学院2010年度团学工作调研课题,大理学院预防医学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编号:TDI-02
篇3
关键词 辅导员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指导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ounselors
QIAN Lu, LI Xiaoxing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Dongfang College, Haining, Zhejiang 314408)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becomes one of the most concerned social issues, the response to this situation, the state of colleges and career planning and career guidance related courses increasingly high demands. This article from the Independent Institute "career planning and career guidance"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ssues of education research, analysis counselors as career planning and career guidance curriculum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eachers teaching in the curriculum, the focus on the fit of Independent college counselors with the daily work of combining career planning and career guidance teaching.
Key words counselor;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employment guidance; teaching mode
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提倡所有普通高校从2008年起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东方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不断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经过逐步地探索,2012年制订并实施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全程化教育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和经验,但是从课程开始以来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进一步深化改革教学。
1 “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第一,对课程重视不够,资源投入力度较低,没有形成比较健全有效的实施体系。首先,缺乏专职的师资队伍。从事相关教学工作的老师大部分都是由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或者在其他岗位的行政人员兼任,他们往往是在做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或其他事务的同时兼做职业指导工作,时间和精力都有限。这些半路出家的教师相对于专职教师来说,对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相关知识的掌握缺乏系统性,造成了在上课过程中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课程缺乏专业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其次,课时安排较短,课程间隔较长,导致师生间交流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对大学生应有的作用。最后,由于开设该课程时间较短,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课程体系尚不完善,职业规划测评和培训欠缺,实践教育缺乏等等,没有形成较健全有效的实施体系。
第二,课程流于形式,学生意识淡薄,教学效果有待实践检验。首先,该课程主要以专题讲座和公选课的形式开展,采取较为传统的老师上课学生听课的形式,仅停留于理论层面,没能与实践很好的结合,教育流于形式。其次,由于大学生本身知识、阅历等方面的限制,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对职业规划不重视,缺乏主动性,很多学生处于一种迷茫状态,不知道制定目标和计划,对该课程的学习态度就是为了修到学分。最后,学校对该课程的安排具有临时性,上课时间并没有提前在教务系统的课表上做出安排,而是在开课前临时通知任课老师和学生。导致该课程开课时间与任课老师日常时间安排出现冲突,老师调课情况时有发生。对学生来说,由于上课时间由辅导员临时通知,往往会出现学生忘记上课的情况,课堂上缺勤人数也较多。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学效果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起到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东方学院2012级学生第一次实施全程化教学方案,实际教学结果还有待检验。
2 辅导员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
2.1 辅导员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1)辅导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更有利于实现教育全程化。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辅导员的教育和管理一直贯穿始终,工作是连续不断的。这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全程化提供了条件。辅导员可以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到四年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教育指导工作,并使各个阶段有机联系、相互贯通,教育更有实效性。
(2)辅导员从事学生工作第一线,更加了解学生,有利于实现指导的具体化。辅导员的工作涉及到学生的方方面面,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学习指导、 心理疏导、生活辅导和成才向导的职责。与一般专业老师相比,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更多,相处时间更长,掌握学生相关信息丰富,对大学生个体的了解也更直接,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生性格、心理及目标规划,同时能动态地掌握学生的学习、 生活状况和职业生涯各阶段目标的实现情况,很容易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具体化的指导,教育更有针对性,更加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3)辅导员能较便捷的与毕业学生取得联系,更有利于对学生的跟踪调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对学生实际就业的后续影响。
2.2 辅导员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的不足
(1)辅导员日常事务较多,投入“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辅导员的工作是多头开展且持续不断的,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做好思政教育工作的同时要妥善处理学生日常事务,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各类学生党建、团学社组织和班级建设、学生公寓管理、社会实践和课外科技活动指导等工作,这些工作占据了大量的时间,辅导员没有更多的精力来投入到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相关教学工作中,导致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被随意应付,教学效果不佳。
(2)辅导员专业背景不一,欠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相关专业知识。高校招聘辅导员时往往对专业不限,后期又只经过简单培训就开始上“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因此很多辅导员的关于该课程的专业基础薄弱,使得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无法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课程内容单薄,根据课件照本宣科,无法实现真正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
(3)辅导员上课机会较少,课堂教学经验不足。辅导员承担课程较少,相对缺乏课堂教学经验,课堂缺少趣味性,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际教学效果欠佳。
3 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全程化教学与日常工作相结合教学模式探讨
(1)课上课下双向互动模式。由于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课程课时较短,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时间有限,因此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工作的优势,合理利用日常工作时间在课堂下与学生展开互动。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个别谈话等方式,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融入日常工作中,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建立课上课下双向互动模式。
(2)专业教研室团队模式。为了进一步提高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专业能力以及上课技巧,要以现有的辅导员就业创业团队为依托,设立“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研室”,通过团队的形式开展教学资料的搜集工作,共享教学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同时请有经验的教师对授课辅导员进行课程教学指导,有助于辅导员提高课堂授课能力,强化课程效果。此外,以教研室为中心,组织授课辅导员强化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专业知识,开展相关方面的学术研究,进一步提高专业能力。
(3)思政教育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相结合模式。.辅导员的本职工作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就业观念。随着大学生的三观呈现多元化趋势,若学生无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往往会过多关注个人的、眼前的物质利益,无法了解自己真正想要做什么,因此会在职业规划上迷失方向,无法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做出合理的规划。承担授课任务的辅导员通过建立思政教育与职业规划相结合模式,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同时,结合学生特点指导学生进行以个人长远发展为目标的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对大学生今后职业发展有深远影响。
(4)第二课堂教育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相结合模式。第二课堂是组织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创新创业精神、沟通协作意识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也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最终目标。辅导员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全程化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第二课堂教育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相结合,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特点和职业发展的需要,指导学生参与各类校园文化主题活动,如大学生职业规划比赛、岗位分析大赛、模拟面试大赛等。此外,辅导员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把课堂带出校园,带领学生参观企业单位、参与社区服务、进行社会调研、参加社会实习、兼职等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形成全面、客观的自我认知和岗位认知,了解岗位需求与自身素质的差距,不断调整、改进、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廖小文.从辅导员视角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完善[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013:87-89.
[2] 郝晓丽,仲爱萍.辅导员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7):273-274.
[3] 张菡.全程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5):79-80.
[4] 张秀梅,王越芬.辅导员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心骨[J].文教资料,2011(10):169-170.
篇4
关键词: 医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现状 指导方法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把职业生涯规划简单地归结为四个问题:①我真正想做什么?②我为什么要去做?③我现在正在做什么?④我为什么这样做?这些问题归纳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精髓,回答了这些问题,也就把握了职业生涯的方向,就会从各个问题中直面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1]高校医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很大一部分在填报志愿时对自己以后从事的职业认识较少,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我国高校职业指导中才刚刚起步,在课程开发、内容体系等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本文就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对策做如下思考。
1.医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面临的问题
1.1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漠。
目前,虽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道自己能够干什么,更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笔者在2011年9月对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麻醉、检验、眼视光四个专业300名大学生进行了“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0.5%的学生不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65.8%的学生不清楚医学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将来有明确设计的只有15%。由此可见,目前相当多的医学生尚未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对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还没有真正的认识,意识淡漠,缺少实际的实施,这必将影响他们未来人生的发展。
1.2动机的差异性增加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难度。
近年来大学学费大幅提高,生活费用增加,一些贫困大学生经济压力很大,只能考虑按期完成学业,但是,大多数医学生来自农村和偏远地区,报考医学院校就是为了以后摆脱贫困,不愿回当地基层医疗单位就业。用人单位方面,较大规模的医院要求应聘者拥有硕士以上学历或是足够临床经验,并有相关的资格证书,因此普通院校的医学本科毕业生要想进入高级别的医院并不是那么容易,一般来说只有两种途径,其一是选择考研;其二是选择一个较低的平台到小型的乡镇医院去工作,等积累一定的临床经验之后再转到较大的综合型医院工作。[2]诸多因素对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干扰,因此加强务实有效的指导和教育很有必要。
1.3大部分医学生对自己认知不清。
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不断增强,但对自己的认识并不全面,对事情的观察和思考容易停留在表面。有的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有的对自己缺乏必要的信心,因此对自己确定的理想与目标不切合实际,由于主观与客观的差距,就会产生自怨自艾的心理,不能正视社会上不合理的现象,不能正确评价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1.4缺乏专业指导人才。
职业指导人员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求指导老师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熟悉学生所学专业特点,掌握相关医学领域政策法规,并具备与职业规划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3]目前,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机构,为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教育的机构基本上是就业指导中心和二级学院的学生管理办公室,对学生辅导主要是辅导员和心理咨询老师做一些简单工作。就业指导中心更多的是行使行政职权,发挥行政功能,很少针对医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道路进行全面化、系统化的教育。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确定职业取向的关键时期,专业指导人员的缺乏在客观上给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进程。
1.5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校园氛围未完全形成。
虽然很多院校已经开始关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而且有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初步的计划,但大多数学生没有把自己的行动与规划统一起来,没有认真执行,缺乏自我激励和自觉行动。由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校园氛围未完全形成,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较少融入生涯教育,缺乏主动施教的意识,学生对自己的生涯规划缺少积极性,很少主动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寻求指导。这往往导致知识储备不够、社会阅历较少的医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暴露出种种问题,走入误区,导致社会实践的方向不够明确,不能很好地把学习与自己的职业目标、人生目标结合起来。
2.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方法
笔者六年来从事医学生辅导员及就业指导工作,结合本院几届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得出以下指导方法。
2.1成立就业指导中心,专职负责学生毕业就业问题。
就业中心主要职责是:宣传、贯彻国家和四川省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针、政策,落实学校有关决议、决定;按照省就业指导中心和学校的工作计划,制订毕业生就业方案,指导、检查、督促各学院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构建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开展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教育及咨询服务工作;完善就业信息网络,为毕业生提供信息化服务;开拓就业市场,建立就业基地,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推荐毕业生就业;负责毕业生派遣,协助做好毕业生文明离校;负责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社会用人需求反馈分析,为学校办学决策提供参考。[4]
2.2对教师进行培训,打造职业化、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为授课教师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外出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邀请校内外专家到学校为授课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提高授课教师的理论知识和课堂教学水平;鼓励职业指导老师考取职业指导师、就业指导师和心理咨询师证书,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从而具有较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并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指导经验,满腔热忱,言传身教,成为大学生人生规划的引路者。
篇5
【关键词】职场真人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生涯规划可谓职业生涯成功的前提。在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媒体行业也开始将重心转向“立业”,一大批职场真人秀节目应运而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指大学生依据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客观条件,结合大学这个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特点,确定相应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拟定实现目标的工作、教育、培训计划和行动方案,并赋予确定时间期限的能力[1]。职场真人秀节目是指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和失业率持续飙高的背景下产生的,以电视为媒介、以求职招聘为主题,应聘者志愿参与事先设定好的情景,从而展示自己职业技能和素质的电视节目。职场真人秀节目不仅将真实的招聘环节搬上银屏,同时也给大学生提供了了解职场的新途径[2],为求职者彰显自我、个性求职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其逐渐兴起的态势引起了本文关于职场真人秀节目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影响的思考。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正式调查在郑州大学、信阳师范学院、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12所高校进行,随机选取1067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剔除废卷后共获得有效问卷994份,有效回收率为93.2%。
1.2 工具
采用袭开国等(2010)编制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问卷》作为研究工具。该问卷共有26个项目,包含认识自我、认识环境、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反馈修正5个因子,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42。自编《职场真人秀调查表》主要考察大学生对职场真人秀的观看频率、关注原因、信任程度以及对节目的评价等方面,共19道题,其中单选17道,多选2道。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和方差分析。
2、结果
2.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在看完节目后会与他人交流的频率上的差异分析(见表1)
由表1可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及其一阶因子确定目标的能力、认识自我的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以及反馈修正的能力在看完节目后与他人交流的频率上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经常”及“偶尔”与他人交流节目中的内容的大学生在确定目标的能力、认识自我的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从不”的大学生;“经常”与他人交流节目中的内容的大学生在确定目标的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反馈修正的能力及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偶尔”的大学生;“经常”与他人交流节目中的内容的大学生在反馈修正的能力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从不”的大学生。
2.2 年级和观看频率对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对因素方差分析(见表)
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年级和职场真人秀节目观看频率交互作用显著(F=2.18,p
2.3 兼职情况和节目中嘉宾点评的可行程度对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多因素方差分析(见表3)
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兼职情况和嘉宾点评可行度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F=2.87,p
进一步的简单效应检验表明,节目中职业规划师等嘉宾的点评的可行程度在“有,与专业不相关”兼职上的简单效应显著(F=6.66,p
3、讨论与建议
3.1 针对大三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并将求职者个人情况与自身较为相似的职场真人秀节目引入课堂(每月一次左右)
本研究表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其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且观看频率仅对大三学生有影响。由于“经常看,每周至少一次”和“有时看,平均每月一次”的大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无显著影响,而经常看和有时看节目的大学生与其他大学生相比差异显著,因此建议平均每月观看一次左右;观看与自身情况较为相似的节目的大学生其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显著高于观看与自身不太相似节目的大学生。
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3个主要问题:自我认知缺乏、职业认知缺乏和对社会认知缺乏[3]。有资料显示学生的认知和老师的认知很相近,教师的认知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老师的作用显得很重要[4]。因此,教师可以将职场真人秀节目融入职业规划课堂,平均每月播放一次与大学生情况较为相似的节目,使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以求职者为比较对象,提高自我的认知水平。
3.2 大学生在观看节目后应经常交流并注重交流的内容
观看节目后与他人交流是一个反馈的过程,经常与他人交流节目内容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显著高于偶尔交流和从不交流者,且交流内容若为求职者的表现、面试官的问题及建议等方面,更有助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提高。因此,注重观看后交流的内容方会事半功倍。
3.3 鼓励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积极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兼职活动的同时观看嘉宾点评可行度较大的节目
兼职是接触工作世界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大学生可以通过兼职了解社会现实,认清形势,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同时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毕业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从而加强自己求职的信心,形成自己的职业价值观[5]。由研究结果可知,从事和专业相关兼职活动且观看嘉宾点评可行度较大的节目的大学生其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大学生。因此,我们应当鼓励大学生将学与用相结合,通过兼职等形式实践自己从课堂和职场真人秀节目等途径中学到的知识经验和态度,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晓琴,袭开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基础教育版),2010(2):134-139.
[2]欧倩.我国职场电视节目的教育功能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
[3]李军.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及职业生涯规划调查分析[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01):115-118.
篇6
[关键词]高等学校 学生管理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6-0142-02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中享受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就成了重中之重。1977年,由于“”的因素而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这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人重新拿起书本,加入到求学的大部队中去。由此以后的很多代大学生都分外珍惜求学机会,他们寒窗苦读,掌握了真材实料的文化知识,进入大学殿堂,进而走上工作岗位,为国家的建设挥洒热血。而今,自大学扩招以来,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进入大学学习,原本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储蓄精英的好机会,但网上却出现了“浮躁的一代”这样的词组来形容当代大学生,“月光族”、“租房族”、“网络族”这些大学生的专属代名词越来越普及,“浮躁”、“迷茫”、“纠纷”等词经常从大学生嘴中蹦出。大学生的现状已经发展到一个不容乐观的程度,高校领导以及大学教师不禁感叹:现在的大学生究竟是怎么了?这种现状又是为什么?而我们如何能够给予帮助?下面结合近几年管理工作的经历,就抓好大学生的管理工作,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加强大学新生思想教育的管理
从学生将进入大学时来分析,现今几乎所有的学生上小学、初中、高中,一步一步地按部就班,就是为了考上大学,因为大人们都说,只有努力学习上了大学才有出路,上了大学才能轻松,上了大学就没人管了……于是我们看到,许多大学新生像脱缰的野马,伴随着高考成功的喜悦,他们怀着激动、盼望的心情从高中走进大学殿堂,准备开始悠闲的大学生活,但大学新生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所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以及特点、所遇到需要相处的人际关系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果衔接得好,对整个大学甚至以后更长时间的成长都能产生积极影响,否则,其消极的影响也不可低估。是否能在转变和过渡的过程中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是大学新生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那么此时,高校的管理工作所饰演的角色就比较重要了,需要当好大学新生的引导者、约束者和促进者。我们要在这三个层面上做好大学新生的管理工作,第一个层面即引导工作。大学新生刚入学,对于大学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都不了解,失去了高考这个方向后,突然变得无所适从,这是最常见的。因此,从高校领导层到各专业的辅导员都应当提出完备的管理方案,从住宿、吃饭到上课、自习,应该面面俱到,告诉新生们应该和不应该做什么,至于怎么去做,可以适当地让新生自己去琢磨。第二个层面即约束工作。我们应该强调的是,学习仍然是现阶段大学生最主要的任务,绝不能够整天宅宿舍、打游戏,因此,应该通过上课点名或者其他方式对大学新生的上课率进行管理和约束。同时要及时与新生们沟通,不能让他们对于上课点名等措施产生负面情绪,点名只是一种方法,目的是让新生们的学习生活更规范,有更严谨的纪律性。第三个层面即促进工作。大学生活毕竟是精彩而与众不同的,各个社团各种活动都充分地吸引大学新生的眼球,应该对包括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等的招聘工作以及其他活动做好宣传工作,大力地促进和推动大学新生们在这个新环境里去寻找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机会。对表现好的学生还可以有一定的奖励措施,让新生们觉得,大学生活的确很美好,同时也鼓励他们不断提高自己,不断进步。
二、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管理
我们的管理工作还应该着重于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这对于大学生十分重要,而很多大学生甚至对此没有概念,这不得不说,是高校教育的一大盲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大学阶段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它主要包括大学期间的学习规划、生活规划、爱情规划和职业规划。是否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更严重影响到择业、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好坏。狭义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阶段主要是就业的准备期,主要目的在于为今后的就业和工作发展做好准备。客观来看,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是非常重要的,而此时,高校应该聘请那些具备丰富的职场经验并且接受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辅导训练的老师,对高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教育和指导。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绝对是最根本的保障。在做出规划前,大学生首先要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职业生涯活动将与学生一同渡过大学生活并且伴随他们今后的很长一段人生旅途,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走出完美人生。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挖掘大学生的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其次,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大学生个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增加成功的机会。另外,职业生涯规划还可以提升大学生面对竞争时的能力与技巧。在其做出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应该保持高度关注,在学生迷茫的时候及时给予帮助与指导,帮助学生顺利且成功地作出学习、生活、爱情以及职业规划,使其在大学阶段取得更大的提高与进步。
三、加强大学生毕业实习纪律的管理
针对大学生毕业前的实习管理,我们依然需要下苦工夫。毕业实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对于医学生而言。实习不但能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将学习的理论文化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反过来更能检验书本上理论的正确性。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融合,进一步巩固、深化进而直观地掌握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医务工作、医疗过程和医患关系的认识。实习让大学生更广泛更直接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要,加深对社会各个层面的认识,增强个人对社会的适应性,将自己融入社会这个大熔炉中,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缩短我们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工作人员之间的思想和能力距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实习还能够帮助医学毕业生充分了解医院的构成和职能所在,熟悉整个工作流程,从而认清本专业的职业范围。更能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关键性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要通过讨论与研究,制定出系统的实习制度,首先就必须让学生们对实习工作提高重视程度。校内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学校有关实习的规章制度,服从专业老师的领导,做好记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善于发现问题。校外实习期间遵守各实习部门的规章制度,要有严格的工作时间观念,不迟到、不早退,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积极且主动地完成各科室分配的任务,与科室同事和谐相处。每天都应该认真总结当天的实习工作所遇到的问题和收获,并且还应该撰写实习心得体会。只有这样认真对待实习工作,实习才能真正起到它的作用,让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当我们真正抓住以上几个方面的管理工作,大学生的现状必定会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大学生刚入学时,就能够对大学环境和生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给自己找到奋斗与前进的方向,就不会“纠结”;大学生在校期间,协助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其学习、生活、情感以及最后的职业安排都井井有条,就不会“浮躁”;大学生毕业实习时,让其充分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进而认真地对待实习,使其能够快速适应从学生到工作人员角色的转换,就不会“迷茫”。当然,大学生现状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高校付诸长期的行动与努力,与大学生一起改进。社会的进步需要大学生来推动,而大学生的进步需要高校狠抓其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管理层面做出更完善更优质的安排,要真正使他们从浮躁的一代转变为有文化,更有人文精神的一代。
[ 参 考 文 献 ]
[1] 冯光,梅清华.论大学生的幸福及其实现[J].思想教育研究,2005,(2).
[2] 宁俊波,王涛,郭春花,杨金香,郑王巧.药学专业本科新生入学教育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12,(34).
[3] 邹浩,周恒洋.增强高校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篇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基金项目“医学相关专业大专生职业价值观研究”(项目编号:2010SJD880113)的研究成果和2012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苏州卫职院学生心理状态的前瞻性研究”(项目编号:2012SJB190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9-0101-02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每年大量的高职毕业生涌向人才市场,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帮助和引导学生择业和顺利就业成为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当务之急。本研究通过采用自编的高职高专学生职业价值观问卷,调查江苏省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分析当前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取样于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健康学院和南通大学护理学院等卫生类院校在校大学生。对研究对象告知研究目的,以自愿参加为原则。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获得有效问卷736份,有效问卷率92%。参与调查年龄17~23岁,平均20.2±1.5岁,男生122名,女生614名。
二、研究方法
1.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包括姓名、性别、年龄、院校、专业、来源地、是否独生子女、父母职业、家庭经济状况、自我感觉家庭收入、想从事职业、就业经历、父母意见等。
2.自编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问卷。该问卷严格按照心理测量学原则编制,包括5因子30条目,采用Liket5级记分,5因子分别为个人声望、自我发展、职业保健、人际关系、家庭因素。正式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各因子及总分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02~0.860,重测信度为0.716~0.890,可以用来测量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3.职业价值观相关调查项目。本部分主要了解与职业价值观相关的一些情况,例如是否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能力、对专业的就业形势等。
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社会人口学和其他因素对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三、研究结果
1.医学相关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得分情况。(总分和各因子分值表删除)F1~F5各因子平均得分分别为:1.68、1.94、1.89、1.93、2.04。分值越低说明受重视程度越高。结果表明,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因素结构中,F1(个人声望)和F3(职业保健)排在前两位,其次为F4(人际关系)、F2(自我发展因素)、F5(家庭因素)。
2.相关因素分析。对医学相关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及各因子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男女在职业保健和家庭因素以及职业价值观总分方面有显著差异(P分别0.00、0.013、0.049)。年级方面,一、二年级在职业保健因素方面有显著差异(P=0.015),三年级人数相对较少,不进入分析。在来自农村、县城和城市学生比较中家庭因素方面有显著差异(P=0.047),其中农村和县城差别显著(P=0.025)。家庭收入方面,家庭收入2万以下,2万~3万,3万~5万和5万以上4个组,在个人声望因素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9)。其中主要是2万~3万组和5万以上组之间有显著差别(P=0.02)。父亲单位分别是事业机关、国企、民企、私企、个体、务农等组间,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P=0.012)。其中事业单位和个体(P=0.016),事业单位和务农(P=0.018),以及私企和个体、务农之间有显著差异(P均为0.04),表明父亲的工作单位和性质影响到子女对人际关系重视程度。在母亲单位上,人际关系也表现出显著差异(P=0.048),其中主要是事业单位与个体、务农组间有显著差别(P分别为0.045、0.009)。就职经历包括全职、兼职和未工作组,3组在个人声望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46),其中主要是全职和兼职组间差异显著(P=0.032)。父母意见包括无影响、参考和完全遵照组,3组自职业保健因素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19)。其中没影响组与参考组、遵照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分别为0.01、0.009),而参考组和遵照组间差异不显著。
3.不同年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比较。结果表明:三个年级的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差异,其中职业价值观总分和个人声望、职业保健因子表现出显著差异。在个人声望因素方面,一年级与二年级,一年级与三年级之间有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2、0.004)。一年级学生对个人声望要求较低,而二、三年级学生对此方面的要求逐年提高,说明年长的学生希望能有较高的个人声望,得到更多人的尊重,体现了思想的转变。在职业保健因素方面,三年级与一年级,三年级与二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00、0.000),表明随着对专业课性质的了解,对专业领域的风险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择业时对职业保健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职业价值观总分在三组间也表现出显著差异,随着年龄增长,学生在择业时考虑因素也逐渐增加,主要表现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差别明显(P=0.003)。
4.同一级的纵向比较。医学相关专业学生一般在二年级结束后进入实习期。实习一年期结束后,参加完学校的各类考试就进入正式工作。本部分采用配对资料,同一年级学生在第一、二年级时的职业价值观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时,职业价值观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在个人声望、自我发展、职业保健及总分表现出显著差异。个人声望方面:二年级比一年级时对个人声望的要求显著提高,提示学生希望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得到尊重。自我发展方面:二年级时对自我发展的要求也有显著提高,说明学生的思想逐渐成熟,对自己未来开始规划。职业保健方面:学生随着专业知识的学习,对未来从事的医学相关工作的责任和风险有所了解,因此对未来职业的保健因素的重视程度增加。在人际关系和家庭因素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职业价值观总分,二年级时分数显著下降,表明学生的职业价值观随年龄增长正在不断发展。
5.医学相关专业和非医学专业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比较。为了做一些相应比较,对苏州地区5所高职院校学生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医学相关专业和非医学专业学生相比,职业价值观总体基本一致,但在职业保健因素方面,两者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更加重视职业保健因素。考虑与职业性质有关,医学相关专业属于高危职业,风险较高、压力较大,故学生对从事职业的保健因素考虑较多。
6.相关情况。对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一些相关情况,统计结果如下:22.6%的学生认为填写这次职业价值观问卷很有意义,89.1%的学生认为填写这份问卷是有用的。针对“从事一项自己不热爱的职业很平常”,26.3%的学生不同意这个说法,49.3%的学生比较同意;同时调查中显示出的较为一致的结果有,28.1%的学生较为同意自己只会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只有少部分27.9%的学生表示,如果觉得工作很“郁闷”就会换工作,说明学生在对待职业方面,有比较谨慎的态度。67.8%的学生认为比较了解自己(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能力等),25%的学生表示不太确定。56.7%的学生对职业测评,以及向职业规划专家咨询感兴趣。在专业的就业形势方面,52.9%的学生比较乐观,22.5%的学生不太乐观。专业的不同明显影响就业态度。
四、讨论
1.现状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职业价值观5个维度中家庭因素排第一位,其次是自我发展、人际关系、职业保健,最后是个人声望。许多学者研究指出,80年代青年人择业最重要的几乎都是自我实现的满足,90年代大学生逐渐将保健因素列为择业的重要条件,而本研究中当代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在注重个人声望,希望得到尊重的同时,也将职业保健因素放在重要位置,这表明在目前竞争激烈,生活成本增高的情况下,学生对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有所增加。
2.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对职业的认识。讨论中,81%学生对“职业是安身立命、确证生命价值的方式”持同意观点;89%学生认为职业对个人成长有帮助,76.4%同意职业能让自己被社会所认可,78%学生认为对职业的热爱可以在与职业的磨合中培养。以上数据表明学生对职业的价值有较为清楚的认识,能站在社会价值的起点上重新审视个人价值,能够深刻理解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由此推论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方式与社会组织形式的变化,特别是医疗行业多年来的改革和体制的完善,以及近年来大学推行的职业生涯教育,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对职业的期望也更为接近现实。
3.职业价值实现途径多样化。随着我国“市场导向、学校和各级政府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就业机制的不断完善,大学生自我意识水平不断提高,职业价值取向出现了多元化,医学相关专业毕业生表现出愿意主动参与竞争,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自我的职业价值。随着网络信息的逐渐普及和快速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途径变得更加容易而快捷。学生从一入校就关注就业信息,特别是在实习期间,通过各种方式扩大就业机会,职业价值观实现的途径呈现多样化。
篇8
关键词:班导师;营养学;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215-02
高校班导师制起源于19世纪牛津大学的导师制,主要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学习和生活,密切师生关系[1]。近年来在借鉴国外本科生导师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由专业教师担任班导师已逐渐成为新形势下本科生教育和培养中的一项新举措和新的教育教学制度。目前,我国高校内实行的班导师制是将班主任制与导师制相结合,由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引导,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生存智慧和学业智慧的成长为目的,发挥教师导引、协调作用的一种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2,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2010年10月启动了班导师工作制,并在2009级本科生中开始试点推行。该院班导师工作制的工作宗旨为“关爱为本,做学生的贴心朋友;能力为重,做学生的学业导师;德育为先,做学生的道德表率”,从而使班导师在思想引领、专业导航、科研启发、创新激励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通过与班级辅导员“双师联动”,共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建设[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班导师工作开展至今,已在临床医学、检验系、营养系等专业方向的27个班级中配备班导师32名。该项工作中的班导师主要由医学院和附属医院教学、医疗和科研第一线的专业人员担任,针对学科方向、组织形式等差异探索班导师工作的带教模式,充分挖掘学生多样化的发展潜力,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和职业规划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作为我们小组带教的2010级营养系班导师工作的活动之一,结合带教班级的学生需求,我们通过走访、座谈、电话询问等多种方式,对目前国内不同类型院校中营养学专业的本科教育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和分析,帮助医学院营养系本科生更全面了解和掌握国内营养学相关专业本科教育的发展近况、培养模式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此发挥班导师在指导学生中的“思想引领,专业导航”的作用。
一、班导师工作选题的确定
工作伊始的活动内容就是在学生中通过座谈交流、网络联系以及班委动员等方式熟悉了解了每一位学生的个人情况、兴趣爱好和疑难困惑。在汇总了班级学生的总体需求后,我们发现,专业认同感欠缺、学习动力薄弱、自我发展方向不明确是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特点、明确学习目的、做好学业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成为我们班导师工作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拟定了以了解国内其他院校相关专业为调研和比较的班导师活动原则,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专业定位和职业预期。
二、营养学相关专业院校的选择和教学背景比较
经过同学们前期调查,共同确定了国内本科教育中涉及营养学的代表性院校,并将其归为三类:医科类、综合类和农科类。为此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三所院校为各自代表,对其本科生教学进行分析比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营养系成立于2004年12月,是在原公共卫生学院营养教研室基础上,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瑞金医院、仁济医院等临床营养中心(或科)的人才资源和科研力量整合而成,同时也是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营养卫生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交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为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的下设专业,该专业成立于1993年,以培养优秀的食品科学人才为目标,培养的人才大多活跃在食品行业的各个领域。南京农业大学中涉及营养专业相关的动物科学专业为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三个本科专业之一。动物科技学院在9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于动物科学各领域取得了一批丰硕的科研成果,培养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教授和刘守仁教授在内的一大批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比较
为了更全面了解上述三类院校中营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内容,我们采用现场走访、学生座谈或是电话咨询等方式初步获得三类不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异同点。首先从培养目标上来看,三类院校根据各自专业的人才就业定位不同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医科类院校的营养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现代医学、营养学和食品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熟悉营养相关疾病的营养防治,熟悉营养与食品卫生检验、食品卫生监督和管理等营养相关领域的高层次营养专业人才。和医学院营养专业以医院营养师为主的宽口径培养目标不同的是,综合性院校中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食品安全与营养、食品分析与检测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及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控制、监督、执法、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而农科类院校中的动物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则是培养具备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现代畜牧生产、经营与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能在畜牧产业及其他相关部门或单位从事有关教学科研、生产开发、经营管理及科技推广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由此可见,正是由于三类院校的专业定位不同,培养目标也不同,学生的就业目标也就大相径庭了。和上述培养目标相衔接,三类不同院校中营养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呈现部分重叠和各有专业导向的特点。如表1所显示的,三类院校的营养相关专业在基础课程和专业特色课程方面都有部分相同的课程设置,如在基础课程阶段的化学课程设置(包括无机、有机、分析化学),在专业特色课程的设置上,上海交大和交大医学院都有设置食品营养学、食品工艺、食品检验和分析等课程;三类院校课程设置中的特色课程则体现了这些院校中对专业的精确定位和未来就业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如在医学院营养专业中,设置的病理生理、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公共卫生类课程等,将以医学院营养专业毕业的学生针对医院人群和亚健康人群进行营养辅助支撑为目的,上述这些课程的设置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人群状态;而在以工科为特色的上海交通大学食品专业中,还设置和食品生产相关的课程,这也主要基于该专业培养的学生会有一部分进入食品生产领域,在食品质量控制、生产设备更新换代、电子化改造等方面都可以在本科教育阶段奠定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相对于上述两个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的相似性,调查中涉及的农科类院校中的涵盖营养学的学生更多的是针对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而培养的人才,所以在他们基本围绕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育种、环境、种类等方面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显示出显著的专业差异和特色。
四、本科阶段培养过程比较
在本科学习阶段,三类院校的培养过程也是各有特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依托医学院的临床教研资源,医学营养专业的本科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将依托医院为基地进行临床实习;上海交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依托农业与生物学院的实践培育中心和科研服务平台,为本科学生提供食品安全与营养相关的实训项目和实践内容;南京农业大学不仅重视本科生的基础科研能力训练,还将就业技能培训和畜牧产业生产实习作为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三类院校相关专业的本科阶段修业年限均为四年,学生本科毕业后,医学院授予理学学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南京农业大学授予农学学位,这也是由各个专业依托的院校所决定。在学生就业方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培养学生的毕业去向多为医院营养科室、科研院所、营养与食品监督部门以及营养相关企业等;上海交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主要有食品制造加工企业、相关国家监督防疫部门、科研院所等;南京农业大学学生毕业去向主要有与动物饲料、动物养殖相关的畜牧产业、科研院所或技术管理部门等。
五、综合比较分析
通过班导师活动比较了目前国内不同类型院校中营养学相关专业的培养现状后发现,在不同类型院校中的营养学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模式既有相似性又各具特色和侧重点。医学院的营养专业以人体健康和疾病预防为教学重点,所培养的人才主要服务于临床科室和健康监督部门;综合类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以食品科学为教学核心,涉及食品相关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多门学科的交叉知识,同时还重视实践应用,因而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较为多元化;而作为农科院校的动物科学专业则紧紧围绕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家畜),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专业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目标清晰明确。从比较结果来看,不同类型院校的营养学相关专业丰富了人们对营养学各个方面的研究,使不同类型的营养学专业人才得到系统完整的教育和培养,更好地满足了社会生产中的实际需求,使之成为不同领域中的专业指导者。同时,虽然分属不同类型的院校,但三个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还有不少相似或相同之处,因此在未来就业或继续深造方面可以互通,通过增加彼此间的交流学习,从学生自身发展和学科创新性建设等方面都会带来益处。
通过本次班导师活动,使本小组带教的2010级营养系本科生较为全面地了解了本专业的教学和培养特点,同时也掌握了目前国内不同类型院校中营养学专业的发展形式,拓展了他们对营养学专业的认识。通过分析比较,同学们更加明确了在未来本科阶段的学习方向和学习目标,并可以充分结合自身兴趣特长更有针对性地做好职业规划和人生发展计划。因此,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班导师工作制的实施有效对接大学生思想状况多样化和个人成才发展的需求,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指导大学生专业学习中的欠缺,将切实推进卓越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人才培养内涵。
参考文献:
[1]吴静芳.以效率为视角的高校班导师导学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8,(6):59-61.
[2]赵铸.发挥本科生班导师的立德树人功用[J].中国高等教育,2008,(17):38-39.
[3]蒋青青,黄晓阳.激发本科生学习动力的班导师工作方法的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43-244.
[4]用爱为学生导航——关于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实施班级导师制的倡议书[Z].
篇9
文/ 清琴
在本科学历严重贬值的时代,硕士学历显得更加重要了。趁着还年轻,本科毕业赶紧读研吧。
首先,大学毕业立即读研,一鼓作气完成学业,性价比较高。大学期间,没有工作、婚姻等诸多事情的羁绊,生活相对比较单纯,业余时间比较充裕,还拥有适合学习的环境和资源,对复习备考非常有利。在毕业前考上研究生,一毕业就可以接着读研,连续的学习省去了毕业―工作―考研―读研这一过程中的适应阶段,长时间连续的学习能够让专业更加扎实,为将来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医学这样对从业者要求非常高的专业,一口气读完硕士再工作,已具备工作所需要的系统而精深的专业知识。
再者,读研能够让自己有一个理性规划人生的缓冲期。“迷茫”是大学生常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很多大学生不只是大学期间,甚至直到毕业都找不到自己人生的方向,有的在毕业的时候为了生存问题随便找一份自己都不清楚是否适合自己的工作去尝试,需要走很多弯路才碰撞出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向。而选择先考研,所报考的专业往往是自己擅长或者感兴趣或者就业前景好的,在进行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充裕的时间去静心思考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并理性地规划未来职业道路。
另外,读研后再就业一般能够进入更好的就业平台。在大规模扩招之后,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一线城市,举目四望,高学历者遍地都是,这就让招聘者的门槛越设越高。一些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的行业对学历的要求更是越来越苛刻,比如金融、出版、医疗等行业,动辄要求应聘者必须具有硕士学历,甚至必须是“985”“211”高校的硕士。在公务员考试中,一些中央国家机关及其直属机构的不少职位也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甚至在省级公务员考试中也有一些职位要求必须具有硕士学历才能报考。高等教育领域对学历的要求则更加苛刻,一般需要博士学历甚至要有海外教育背景。如果想要在找工作时不受学历限制,一定要读研。大学毕业先读研究生往往能够在毕业后进入一个更好的工作平台,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虽然比本科毕业不读研的同学晚3年就业,但是在进入较好的平台之后,发展前景会更好,三五年之后,好平台的优势会很明显地凸显出来。
反方:本科毕业先工作
文/胡杨
只要不是铁了心要一条道走到黑做学术的人,迟早都是要走上职场拼杀的。如果打定了主意要在学术之外的道路上打拼,本科毕业就赶紧工作吧。
首先,大学毕业生都已经是成年人,理应经济独立。如今研究生实行全面收费政策,虽然有奖学金制度,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拿到奖学金,即使拿到了也未必能够支付读研期间的全部费用。“啃老”成为当下一个热门话题,很多大学生毕业后读硕读博,家长不得不省吃俭用提供经济支持。退一步说,即使家庭经济条件很好,大学毕业还在“啃老”,不能实现经济独立,不能自立于社会之上,学历再高,又有什么意义?
再者,正因为很多大学生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不能贸然考研。读研期间,学习的知识会更加专业化,也比较注重专业研究能力的培养。如果考上了研究生,才发现自己对所选的领域并不感兴趣,又不甘心就这样放弃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读研机会,势必会更加痛苦。而且,如果你本来就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读研很难帮你解决这个问题,盲目地读到最后,还是要像本科生一样毕业后去社会上试错。有些人把读研究生当作避风港,不愿意去社会上“硬碰硬”检验自己;还有一种人完全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自我认知不够,迷迷糊糊,认为读了这么多年书必须拿到硕士学位才行。抱着这样的心态去读研,往往读了也是白读。如果本科一毕业就工作,即使第一份工作并不符合自己的兴趣,此时年纪尚小,可以迅速转向,在不断的试错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此时若发现自己需要考研,能够选择一个与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相符的专业,并有针对性地去学习,为实现人生目标助力。
此外,能力远胜于一纸文凭。尽管读研非常辛苦,但实际上真正的工作更考验人。常常有研究生说为了赶paper熬至深夜,殊不知赶paper熬一段日子,甚至今天熬到深夜明天可以睡到中午,但职场人常常完成了一个项目又为了另一个项目加班加点,熬至深夜第二天还是得照常打卡上班。而且,工作中所面临的困难之多、难度之大是读书时所无法想象的,不真正走进职场,是体会不到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即使是读到博士,最终也还是要进入职场的。读硕读博直到年近而立才进入职场,身边比自己年轻的人却早已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自己却要从头学起,而书本上的知识还不一定用得上。近日遭到高晓松炮轰的清华某博士,之所以一直迷茫,其实正是一直读书未出学校的缘故。因此,还是毕业就把自己放进职场的大风大浪中,锻炼自己驾驭职场船舵的能力,这个过程比读研更历练人,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也能从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点,从而更好地规划人生,结合自己的人生规划有针对性地学习。此时如果需要读研再去读,便会更加珍惜读研机会,而非迷茫不知所措,这研读得也就值了。
“本科毕业,工作还是考研?”调查
本科毕业,你选择考研还是工作?
工作还是考研,哪些因素困扰你的选择?
篇10
关键词:继续教育;模式;远程教育
职业教育的时代,高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呈跨越式发展的态势,卫生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继续教育方式也在不断的扩展。卫生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普通高等教育既有相同的部分,又有其自身卫生行业的特点。教师在继续教育过程中,既需要关注教师在工作中专业知识与专业理论更新,更需要关注教师专业技能拓展,如临床新技术、新操作技能的理解与实践等,从更深层次上进行具有医学特色的继续教育个性化学习。我单位在继续教育工作中应用E-learning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继续教育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现进行报告。
1卫生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继续教育调查情况
1.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我校公共课及专业课任职教师。从年龄分段来看,31~40岁的教师占样本人数的40.9%,41~50岁的教师占样本人数的14.0%,51~60的教师占样本人数的1.8%,60岁以上的教师占样本人数的0.1%。参加继续教育的青年教师所占比例最大,50来岁以上即将退休的教师非常少。中级教师和初级教师居多,两者占样本人数的73.8%,兼任管理或领导职务的教师占13.8%。从任教学科来看,护理专业教师占样本人数的28.3%,医技专业教师占样本人数的15.5%,公共课教师占样本人数的续16.9%,其他科目教师总计占样本人数的32.2%。
1.2接受继续教育的原因 调查显示,接受继续教育的原因,从高到低依次是:提高业务水平职(67.4%),竞争所迫(12.4%),个人兴趣(11.6% ),学校推荐和鼓励(4.8%),不喜欢当前工作(2.9%)。从年龄阶段来看,各个年龄段均以提高业务水平为接受继续教学育的主要原因,31~40岁这一阶段的教师约有21.2%的人是出于自己喜欢而选择接受继续教育,约有14%的教师以竞争激烈为主要学习原因,"提高业务水平"在众多因素中占54.6%。
1.3接受继续教育的形式 继续医学教育在我国已经形成多种方式结合的较为成熟的体系,但传统的教育方式仍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不少人仍对网络继续教育表现得不屑一顾[1]。临床实践是卫生专业教师传统选择继续教育的首要形式。对于选择非学历教育形式的调查表明,受卫生专业技能限制,如临床新技术、操作新技能等知识的学习,大部分教师所倾向选择的仍是临床实践学习的方式。
1.4接收继续教育的态度 教师选择继续教育但需考虑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如经费负担问题、受教育后的效果问题、个人选择权问题以及工作与学习时间的冲突问题等,因而导致学习主动性降低。
2 E-Learning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继续教育的应用
卫生高等职业院校产出的毕业生将来是要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从事大量的医疗服务操作工作,知识技能的掌握与动手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其在校期间的学习能力,因此,卫生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继续教育应围绕医疗机构实际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步学习。E-Learning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继续教育的应用可以适宜解决存在学习机会不均或工学的矛盾。
2.1增强E-Learning学习意识,以学定教,先学后教 目前在线学习系统开发、学习支持和课程平台搭建相关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流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和教育应用软件均等已取得了较好的发展。E-Learning学习方式打破了单一临床实践学习的弊端,解决了学习时间固定、学习地点固定的情境。通过在线学习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卫生职业前沿知识动态,结合临床操作加以实践吸收。E-learning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继续教育模式针对卫生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继续教育立足点,为教师提供更多现代化认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并要求教职人员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对在线学习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2.2建立E-learning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继续教育模式,使学习者逐步适应新技能 单纯的E-learning学习方式中包含许多新技术,学习者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对这些新技术会产生一段时间的不适应,严重的甚至会影响继续学习的信心[2]。加强网络继续教育和传统继续教育的联系, 保持网络继续教育和传统继续教育的共存和发展[3]。E-learning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继续教育模式的优势,在于教师希望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课堂的综合优势。(见图1)它使教师一方面获得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能接触到最新的前沿学科动态,使学习内容接近领域的发展现状,接近临床的工作实践环境。如在在线学习的讨论中增加互动论坛、在课件中穿插些手术操作视频片段等,以提高视频量,增强学习效果。学习内容适应了教师的需要,就会引发教师的内在学习动机发挥学习内容的价值,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图1 E-learning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继续教育学习模式
2.3多种类E-Learning学习相结合,重视支持服务研究 在促进个性学习、深度学习的在线学习技术方面,在线学习系统能否提供适当的、针对性的、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来真实模拟医疗机构的实际工作环境应作为在线继续教育关注的重要部分。学习一些医疗机构从业者每天所必须使用的现代化的医疗支持系统如医疗信息(HIS)、电子病历(EMRS)、医学影像(PACS)、临床检验(LIS)等系统,有利于在线学习系统的资源推进、移动协作与虚拟学习创设。
3应用建议
3.1继续教育原则 应注重讲求实效、创新提高的原则。根据学习的对象、学习条件、学习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学习模式,保证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如对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可侧重于深化专业知识,有计划地安排E-Learning自学,自学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新知识,积累经验,更新知识,同时定期参加临床实践/实践活动,使其成为本专业的专业技术骨干。
3.2继续教育考核 避免走过场等形式化考核,避免继续教育内容在授课一结束后马上就进行结业过关考试,一则学习项目并不是在短短的3~5d内便能掌握的,二则培训的真正目的是学到的技能技巧只有在教师今后的日常教育教学中得以落实和运用。可采用以提高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考核方向的开放式考核方式,如撰写专业综述,结合E-learning与临床实践学习心得撰写综述,要求至少参考15篇以上中文文献,外文文献和近3年文献不少于2/3。综述评价记入个人技术档案,作为职工聘任、晋升、年度考核和续聘的重要依据之一。
3.3继续教育与职业规划紧密挂钩 专业技术人员的E-learning与临床实践学习融入个人职业规划中。教师晋升时要以平时E-learning与临床实践学习的结果、学习后撰写论文或综述、完成教学改革情况、科研情况等作为重要依据,对教师全面职业发展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由学校教学学术委员会统一打分,确定继续教育学分,合格者予以聘任,优秀者可申请高聘或破格申报。
参考文献:
[1]李群.网络继续医学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9(1):15-16.
[2]祝智庭,孟琦.远程教育中的混和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2003(210):30-33.
[3]田贵平.大力推进我国网络继续教育的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6(4):87-88.
[4]德斯蒙德.基更,丁新等译.远距离教育理论原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