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历史文化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22 17:56: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长城的历史文化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今天,走进各大商场以女性为消费主体的内衣专售区,各种颜色、款式、品种、价格等不同的内衣产品就会映入人们的眼帘,众多的品牌使得女性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内衣行业在海外已经蓬勃发展了几十年,而它在中国一直是个隐秘、难登大雅之堂的话题。直到1993年3月,首届国家级的内衣展示才破天荒地在北京推出。自此,内衣作为演绎都市时尚的载体一发而不可收。但中国内衣产业真正的发展和内衣市场走向成熟,是从1996年,第一届中国国际内衣展(Dessous China)开始的,这次展览由中国国际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和德国依格多国际时装展览公司创立,在这次展会上,由香港著名演出制作公司Gregg & Bailey导演的内衣秀石破天惊,成为内衣这一产品在中国走向开放和时尚的启蒙点及催化剂。
到今天,女性内衣在国内发展了十年,在市场培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有媒体报道:在未来十年中国内衣市场的年增长率高达20%,并在未来5年内市场容量有5000亿元之巨,成为中国服装业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分支。虽然成绩斐然,但同国际相比,仍然较大的落后于殴美,同台湾日本也很大的差距。固然中国内衣市场起步较晚,有着材料、制造技术、消费者认知的制约,但是本土企业观念落后,产品缺少文化支撑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一大因素。
2002年4月20日,在由中国服饰报主办的“中国内衣论坛”上,北京欧迪芬公司董事长王文宗先生提到:内衣营销不是在占领市场,而是要传播一份美的事业。这是内衣行业首次在国内发出的将其产品销售提高到美学文化经营上的呼声。事实上在此前开幕的第七届(2002年3月13日~15日)中国国际内衣、沙滩装及辅料展览会上,北京爱慕内衣有限公司举办了以"爱慕.敦煌"主题内衣会,以独特的创意、全新的理念、超前的表现方式,全面展示了爱慕的"时尚、文化、人性化"的品牌内涵,这也是国内首次在内衣界将产品上升的文化高度的宣传活动,本次活动赢得了广泛的好评,成为展会中的一个亮点,也给业界带来了新的文化气息。
而事实上产品与文化的结合在很多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最典型的案例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可口可乐。
在上世纪80年代初,可口可乐公司曾经尝试改变可口可乐的口味以扭转业绩下滑的趋势,结果导致如潮的反对和抗议,最后戈伊朱埃塔率领可口可乐公司的高层管理者站在可口可乐标志下向公众 道歉,并宣布立即恢复传统配方的可口可乐的生产。在"新可乐"上市前,可口可乐公司不能不说是格外慎重地 进行了准备工作。它费时两年、耗资400万美元、调查了近20万 名消费者,而且调查结果"既合理又有利,做出上市"新可乐" 的决策似乎合情合理,无懈可击。但结局为什么会与推断截然相反呢?事后在其公关分析中得出结论:拥有99年历史且广为传播的可口可乐产品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商品了,它形成了某种文化,成为了某种象征,这种文化和象征就是美国精神!这也是为什么可口可乐至今不衰的魅力所在。
当然,对尚在襁褓中的中国内衣企业要求达到这么高的水平是不现实的,那是不是就不做这方面的工作了呢?显然不是,否则本土的内衣企业就只能在如此巨大的国内内衣市场中屈居下游,进行低端的产品竞争,而要居身名牌行列,甚至进入国际市场,国内的企业还要在品牌的文化底蕴上多下功夫,使其产品不再是纯粹的产品,成为一种文化的载体。
女性内衣在本土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以及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本身的满足生理需求的功能已经不在是主流,取而代之的是塑造女性优美曲线,体现女性自信、展现自我魅力的现代审美需求。
在国内排名前几位的几个品牌(爱慕、曼尼芬等)在设计上几乎与国际同步流行,然而在市场价格上却是很大的,同样的产品,用我们自己的品牌销售价格只能在100~150元左右,而打上黛安芬、安利芳、华歌尔等德国日本品牌价格却能增加一倍!即使这样,这些国际优秀品牌仍然占据着国内市场较大的份额,仅黛安芬一个品牌就占据了国内高端内衣市场份额的40%,纵然有其品质的因素,但自1886年在德国创建品牌以来,其百年的品牌文化沉积也是吸引消费者的一个重要因素。
法国是现代内衣的发祥地,在巴黎和里昂聚集了众多的世界著名内衣品牌,如Chantelle、Lejaby等等,虽然品牌众多,但每一个品牌都有法国人特有的文化支撑,每一款都散发着法国古典的浪漫气息。各个品牌又以此为基础,附载了各自的文化表现,从而体现出了各自的品牌差异。如Lejaby在起产品设计中就融入了印地安文化特征。在这种对文化的不断挖掘的过程中保持了其品牌经久不衰的魅力,使其消费者都能在所购买的产品中找到各自的文化依附。
而英国的著名品牌欧莉蒂克(ELITECA)则将其品牌的文化支撑点落在了英国的大不列颠风情上;西班牙萨克小凯丝的舒适阳光使人产生对西班牙黄金海岸的向往,而维多利亚的秘密(Victoria's secret)给人美国式的自由奔放和个性张扬的感觉。所有这些无不是在各自的品牌塑造和产品设计中融合了符合自己市场定位的文化因素。
回首国内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就显得尤为不足。虽然在国内市场上已经取得一定知名度的品牌有十几个之多,但观其各家,真正有文化内涵的却并不多,就产品本身而言,仍然局限于女性生理衣物的范畴,还没有跳出这个圈圈,这就给著名品牌的培养设置了障碍。
在中国最大的内衣制造基地广东南海的盐步聚集了上百家内衣制造商,国内15个知名内衣品牌那里就占了7个之多(戴安娜、嘉莉诗、美思、紫兰蒂、依之妮、莎莲妮、奥丽侬、依曼丽),但是就这7个全国知名的内衣品牌也没有在品牌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上做出令人满意的成绩,品牌进入视野不能使消费者产生相关的联想,文化附着很匮乏。
北京爱慕内衣有限公司继2002年3月举办“爱慕·敦煌”主题内衣活动之后,又于2003年4月在北京举办了主题为“在禁锢与释放之间”的内衣文化展,这两次展会的举办揭开了中国内衣行业向文化靠拢的序幕,开始向中国的消费者展示内衣文化,打造文化内衣。而“爱慕·敦煌”主题也是中国内衣界首次尝试以中国传统文化演绎现代内衣时尚,并取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认可。
篇2
【关键词】建筑施工 现场管理 材料管理 安全管理
一、引言
建筑施工是一项多工种、多专业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使施工全过程顺利进行,以期达到预定的目标,就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施工管理。现场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它也是整个企业管理中最活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企业现场管理水平的优劣,最能体现该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要想把企业的管理水平搞上去,优化施工现场管理是一条必由之路。
二、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人的因素难以实现全面有效控制
现场施工的操作型工序产品一般均具有劳动密集的特性,投入劳动力众多,故难以对每个操作人员实现有效控制。在工程实践中,由于个别操作人员违规操作所引起的质量问题是屡见不鲜的。因此,怎样实现对操作人员全面有效控制对于监理单位及承包商均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难题。
2、质量控制过程中产品难以全面检查,部分质量隐患易遗漏
事实上,由于现场施工操作型工序产品面广量大,采取全面检查是难以实现的,但采取抽检的方法,往往又导致了一些质量问题的遗漏。怎样实现对于操作型工序产品成果的全面控制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难点。
3、安全意识不高,责任不明确
安全意识是做好施工现场安全工作的关键,现场施工的安全工作是关系到整个工程进程的工作。但是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工作摆到应有位置,未能真正认识到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对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文件等没有深入学习,而且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施工现场,导致施工人员安全生产知识淡薄。
4、对物料的因素较难实现全面控制
施工工序活动质量控制过程中,投入物料的面广量大,对物料的因素较难实现全面控制。实践工作中,监理工程师经常感到工业化的设备及批量产品质量离散性小,往往通过产品书面检验及试验测试产品质量即可得到评判及控制。但多数操作型工序所用地方材料,如砂、石、砖等的质量离散性较大,加之材料往往随时进场,如何实现对于材料的实时、全面、有效的控制也是一个困难的课题。
5、对于现场施工工序产品检测出现的偏差不可避免
由于工作量巨大,纠偏的难度及损失相当大,纠偏措施的决策也较为困难。在实践中,操作型工序出了偏差若不及时发现往往造成大面积返工。问题虽然得到解决,但对于工期造成的损失已较难弥补,同时承包商也易受到较大的损失。
三、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非常重要,通过分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现场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材料管理
1、材料供应和采购。材料的市场价格变化较快,项目材料管理部门应该及时准确的了解国内外建筑材料的市场价格的变化动态。要根据施工计划做好合理的材料用量统计,对材料市场进行调查,设法从厂家直接进货,降低材料成本,选择质优价廉的建筑材料;根据施工进度合理规划施工现场所需材料,确保施工现场的材料供应,加速材料资金的周转,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2、材料发放。对于施工现场的材料要制定出入库、领用的登记台帐,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材料,对发放材料的使用进行检查,避免材料的浪费,对水泥、钢材的使用进行控制。同时,库管员要及时盘查材料的库存量。
3、材料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材料种类繁多,用量较大,有时还有新材料的出现。因此,施工现场要加强对材料的管理,分类存放,对需要垫板的要加上垫板,同时要合理有效的控制材料用量。
(二)技术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的分部分项工程、单位工程比较多,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比较复杂,这就要求施工企业根据施工现场和投标合同的需要,编制可行的施工进度计划、施工组织计划和施工方案。
1、建立完善的质检制度,运用科学的质检手段,对工程定期质检,要确保每一施工工艺和每一道工序都符合质量验收标准。要按照施工合同的要求,接受各部门的检查,确保工程质量。
2、组织技术人员学习,使他们熟悉技术规范和施工图纸,熟悉图纸设计,对图纸设计进行优化,要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对每一分项工程进行规划,确保在目前环境条件和现有资源下每一分项工程都在受控范围内。
3、对施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施工人员掌握新工艺、新技术,熟悉新材料,规范施工、正确施工,保证施工质量。
全面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质量意识的必要性,加强建筑施工单位的思想认识,然后再通过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会议,来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意,强调其质量责任感。毋庸置疑,建筑工程的质量涉及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我们必须从设计到施工整体过程进行把握,抓住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强调施工质量意识,才能把工程质量提升到全新的水平。施工现场管理的核心是人与人、人与物的组合,所以必须优化现场全员的素质。现场专业及工种和岗位复杂众多,造成现场管理复杂,而施工现场的一切施工活动和管理工作都是由现场人员去实现,所以要依靠现场的所有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共同参与管理,激发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建立科学的础上,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品质的一些关键问题,从技术、人事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作为技术管理人员,要善于不断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施工中协调部分的常见问题包括:电气部分与土建的协调,给排水与建筑结构的协调,建筑的外表、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各种预制件、预埋件、装饰与结构的关系、施工的特点、要求;各辅助专业之间的协调等。
(三)施工队伍管理
对于工程施工而言,全面提升施工队伍素质,这个任务必须交给项目经理来执行。首先,必须提升项目经理的素质,通常情况下,项目经理的决策领导会决定整个工程的优劣水平,一项错误的决定会毁掉整个工程,因此,项目经理素质的提高,势在必行。项目负责人素质的提升,具体应该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来入手,加强实践中的技术应用,再形成相关理论体系,然后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其次,全面提升施工队伍素质,工程的施工人员,肩负着实施质量任务以及检查质量问题的责任,其是施工中最为重要的质量管理直接接触人。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质量、安全培训,全面增强施工队伍的质量意识。实践证明,凡是培训过的工程,其质量事故、安全事故发生率远远低于不培训的工程。加强施工队伍的素质建设,不仅能加快施工进程,而且还能在安全的情况下,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有力提高施工单位经济效益。
(四)安全管理
施工安全管理是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方面,它关系着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工程的效益产生巨大的影响。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制定和实施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岗位的职责,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使施工人员都能重视安全,讲安全。
2、加强安全监督检查。要严格落实年检、季检、月检、旬检,使检查有效,同时还要进行不定期突击检查和专项检查。
3、评价施工安全管理系统。通过对危险进行大致的分类,准确提示系统的危险性,并提出相应的措施。评价指标有:人的条件失误率、设备故障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等。
篇3
关键词:悠久历史;文化与和谐;景观设计
由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IFLA)批准、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AIPH)支持的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园区将于2013年5月至10月在锦州龙栖湾举办。作为城市展园之一的葫芦岛园位于北区的城市园中,北临铁岭园,西邻朝阳园,南临大连园,总占地面积5640平方米,东侧临博览会主路,规划区域地势较为平坦。
一 设计理念
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以“城市与海,和谐未来”为主题,体现葫芦岛海滨城市的海洋文化及葫芦岛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本设计通过一系列的象形及象征性设计,例如,海礁石、海浪形的铺装及象征意义的岛屿体现海洋之美,兴城古城的浮雕、九门口水上长城的引入彰显葫芦岛市悠久深厚的历史底蕴,筝台体现葫芦岛市传统的文化底蕴。
二 设计原则
主要遵循主题鲜明性、景观舒适性、生态适应性、经济实用性四个原则。
2.1 主题鲜明性
“葫芦岛园”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是主题鲜明,我们选用了“海洋、历史、文化”为主题。深深的海洋养育了一代代葫芦岛人,他们依傍大海繁衍生息。位于葫芦岛市的近年来备受人们关注的九门口水上长城向世人展示了葫芦岛市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今葫芦岛市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古筝演奏备受青睐,学习演奏古筝的人更是争先恐后,络绎不绝,葫芦岛市更是被人誉为“筝城”。
2.2 景观舒适性
景观序列布置自然有序,从入口的海洋主题景区到收尾的筝文化主题景区,环环相扣,过渡水到渠成,毫无杂乱质感。景观小品造型现代简洁,为烘托主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植物配置采用自然式栽植手法,总体设计风格力求简洁、大方,注意整体性和节奏感,形成良好的、舒适的视觉冲击效果。突出北方特色,在细部处理上,注意植物生长习性,花期、花色以及树形合理搭配,力求设计精致,根据周边的不同规划环境创造出各具特色,而又具有较高园林艺术水平的园林景观。
2.3 生态适应性
在植物选择上,遵循优先考虑乡土树种的适地适树原则,合理使用突显葫芦岛特色的植物品种,使其具有最佳适应性,生长发育良好、病虫害少。其次,水土保持能力强,生物防护性能好。运用植物的季相变化,形成较好的植物景观和长期稳定的生态效果。
2.4 经济实用性
在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经济利益,尽量降低造价和后期绿化管护费用,在选用植物材料时,明确材料来源,易于施工、便于养护。
三 设计内容
本设计分为三个景区。
3.1 入口区(海洋文化主题景区):主入口在大连园对面,刻有兴城古城、九门口长城的浮雕墙,体现葫芦岛悠久的历史文化气息,墙上刻有古城新韵,寓意有悠久历史的葫芦岛人,正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开拓进取,建设魅力葫芦岛。次入口设置在两条主路交叉口的转角处,入口摆放体量较大的海礁石(突出葫芦岛碣石景观),为入口处点题之比,沿海城市的特征呼之欲出。同时流畅的海浪形的铺装曲线寓意大海,黑白两色的卵石铺装色彩对比鲜明,现代简洁,自由的绿地象征海上的岛屿。
3.2 历史主题景区 踱步绕过海礁石,平静水面展现眼前,以现代手法做出护岸,醒目的半开敞式九门口水上长城展馆就显现在眼前,凸显了沿海城市的海洋文化历史魅力。园无水不活,在园区设计上以水景为主景观,同时结合历史主题,让此处成为展示葫芦岛市历史文化魅力的平台。
3.3 筝文化主题景区 穿过九门口水上长城展馆,就来到了展示葫芦岛市人民丰富多彩文化生活的景区—筝文化主题景区,以筝台为景观主体构架,其上设置筝台放置真实古筝,让游人参与其中,同时以景墙衬托表演舞台,展示葫芦岛市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欣欣向荣的美好场景,同时设置具有座凳休息功能的看台,葫芦岛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就在这不经意中展现,不娇柔,不做作。景观发展到此也逐渐形成。
以上三个景区,由入口的海洋主题文化为开端,历史文化为发展,在体味葫芦岛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的部分中,景观逐渐到达,层层递进,极富节奏感。
三 绿化
篇4
历史文化纪录片的价值诉求
历史文化纪录片的价值由认知(真)、审美(美)与伦理(善)构成。首先,“真指人们认知与客观现实符合……它不仅取决于主体认识上的主观性,更取决于主体认识与现实的关系”。②亦即实现于观众求真求实的心理过程中,目之所及皆可信之物,这是基础价值。其次,如苏珊·朗格所言“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来表现人类情感与知觉的形式”,③历史文化纪录片表达的真实与表现的艺术并不矛盾。真实前提下艺术化表现(如造型、画面、剪接)使观众接受的过程充满美的感受,直接构成纪实审美。最后,历史文化纪录片的特殊文化内涵规约了其社会伦理价值。人文关怀和文化传承不可忽视,前者是现代史观视野下的历史评价,审视人的境遇,以前行的眼光回望人类历史;文化传承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议题,历史文化纪录片形象生动地实现其文化传承之价值。
该文化价值传播框架似乎已难满足当下娱乐工业的传播预期,于是“情景再现”(或称搬演、真实再现)创作手法进入。“情景再现”是指纪录片的一种创作技法,是在客观事实基础上,以扮演或搬演的方式,通过声音与画面的设计,表现客观世界已经发生的、或者可能已经发生的事件或人物心理的一种电视创作技法。④《复活的军团》、《敦煌》、《故宫》、《圆明园》、《新丝绸之路》、《玄奘之路》的高收视率,也引发激烈争论,争论的焦点是情景再现的底线为何。虽然论争在继续,但面对高收视率,质疑声愈显微弱。
历史文化纪录片的价值是分析情景再现问题的根本,应从历史传承与接受心理两方面正视情景再现对历史文化纪录片核心价值的消解。
被虚构的历史与传承:真实与创意
进入新世纪以来,历史文化纪录片进入鸿篇巨制时代,情景再现手法频现,画面豪华、制作精良,可谓纪录“大片”。郑和船队乘风破浪,斯坦因等人带驼队迈沙漠寻敦煌,官员匆匆上殿早朝等情节成了纪录片的画面语言。支持者认为“作为纪录片创作新手段、表现新形式,情景再现是值得肯定的”、“对现实创造性处理……改变纪录片直观形象……形式美得到扩张……审美趋大众化”⑤等,归纳为形式活泼易接受。但纪录片的真实底线丧失殆尽,眼前已非二手信息,而是彻底的虚假信息。如此代价换得活泼易接受,但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基础价值已丧失。
外部真实因表演而缺失;本质真实失去画面依托而诉诸解说,退回“给解说配画面”的宣传时代。历史文化是过去,资料缺乏是客观情况,但得不到真画面就以假充真,请演员搭布景塑造人物、表演历史,这是放弃真实的堕落行为。“纪录片”概念明确反映该片种基本性质和方法:纪录。《朗文英文词典》界定其为“通过艺术提供事实”;美国《电影术语汇编》定义为:“一种非虚构影片,有一个有说服力的主题或观点,取材实际生活并用剪辑和音响来增进其观念发展”,⑥可见事实是纪录片的基础。艺术创意除题材外“通过剪辑和音响来增进”。这与格里尔逊“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相承,有效保证记录客体的价值转移给片子,而非“对表演的创造性处理”。
历史传承是继承用文字、图画和影像记载的历史文化,文字虽不便,真实性却可建构。现代手段多元,反用虚构方式消解历史文化价值。纪录片“记录今之事,即为明之史”,⑦情景再现初只示意,而今公然叙事,甚者对白,已与影视剧无异,极大漠视观众,误导少年,迷惑后世。当讨伐“抗日神剧”歪曲历史侮辱观众时,纪录片表演何尝不是如此?《周公传》中周公、武王帅气逼人;《圆明园》建筑依靠有限遗址和“四十景图”实现整体还原;《唐山大地震》大量演员还原天旋地转、屋倒房塌的惨烈;《前清秘史》人物是电视剧《孝庄秘史》、《皇太子秘史》中刘德凯、马景涛的扮相,多处片段如此。这些纪录片的社会历史责任何在?如此戏弄历史,抛弃真实,不深入调研问题,真实完全被创意取代,此类历史文化纪录片能传承什么?
被漠视的观众与视觉冲击:真实度与真实感
从接受角度审视,情景再现透支了历史文化纪录片“真、善、美”的核心价值,创意消解了“真”,“美、善”流失在观众接受层面。
有论者认为“形式美、可视性强、表达的真实”是其长处,但观众真的需要华而不实的形式?“表达的真实”有了,接受的真实感何来?是尊重还是漠视观众?
2008年央视《夕阳红》节目播出《一定要找到你》,讲述售票员温德军20多年前抢救一位孕妇的故事,多用情景再现的手法。河北电视台“感动省城十大人物之温德军”放弃情景再现,大量走访,采用回忆、老照片、当年村庄、房屋、弯曲小路、已长大孩子的照片对比、已近中年的母亲讲述等一组镜头,收到动人心魄、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⑧可见,认真研究对象,保证客观真实度也能有很好的艺术效果。而凤凰卫视历史纪录片一贯重视采访、物件及古今对比达到的真实感。
真实再现在中国风靡之时,欧洲、日本却保持了纪实手法。BBC历史文化纪录片如《基督教历史》、《艺术创世纪》等都将历史遗迹、文物等与现代人视角结合,由主持人引领探访古迹。NHK也很少用情景再现手法而多用采访及古今对比,如《始皇帝系列》等。
回看威廉姆斯《没有记忆的镜子》中“罗生门式”纪录片(指《蓝色警戒线》、《证词》等),表面似乎放弃客观真实,引入一种更新、更偶然、相对的、后现代的真实。⑨搬演手法是为达到真实的模拟推导手段,如几何推导,而手段非看点,过程和结果真实才是“罗生门”式重要对象。而历史文化纪录片表现任何历史事物、画面皆为观众看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可表演,《建国大业》、《孔子》等“严格遵守历史”的片子是否也属于纪录片?但显然没有真实感。
创作真实度能多大程度上转化为观众真实感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搬演严重抹杀了历史文化纪录片的真实度,面对假象,观众心里要感觉到真实感很难。
结 语
历史文化纪录片是文明延续的火种,对人类文明的思考、总结与展望都是其核心价值,观众对其喜爱以真实为前提。情景再现是历史题材纪录片的无奈之举,并非良方,从长远来看,对历史文化纪录片的价值有消解作用:本体真实被表演,理念真实无依托。反思情景再现,应使纪录片人觉醒。
注释:
①欧阳宏生:《纪录片概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7页
②张:《纪录影像文化论》,新华出版社,2006年版,第20页
③【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75页
④郑德梅:《浅析纪录片创作中情景再现使用》,《电影评介》,2010年第6期
⑤余辉:《纪录片情景再现手法美学意义》,《声屏世界》,2005年第10期
⑥任远:《纪录片的理念与方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版,第40页
⑦【荷】尤里斯·伊文思:《摄影机和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年版,第37页
⑧李彤:《“情景再现”的利与弊》,《学周刊》,2011年第11期
篇5
【关键词】 南阳 历史文化资源 楚文化 文化产业
南阳是一座历史文化资源相当丰富、人文历史极其悠久的名城, 这为其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城市竞争力及城市知名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但是,因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视和开发利用远远不够,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所创造的经济、文化利益以及为南阳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也就相当有限了。如果能够重新规划、充分利用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既可以产生新的经济生产点,为南阳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可以大幅度提升南阳的城市形象及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
一、重整南阳楚文化的必要性
一是南阳地区有着非常丰富的楚文化文献资料及考古资料。首先,在《国语》、《左传》、《史记》等传世文献中,有大量关于南阳楚文化的资料。根据这些记载可知,南阳是楚始都丹阳之所在,为楚国的“旧乡故土”,楚国在这里经营了四百多年,南阳地区对于楚国具有重要意义,种种迹象表明,南阳盆地是楚文化的发源地。
其次,南阳地区发现发掘了上千座楚墓,还发现了大量与楚国、楚文化有关的遗存。如: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它是春秋中晚期楚国显族氏的家族墓地,是目前春秋中、晚期发现等级最高的楚墓,出土的青铜器已经成为断定“楚系”铜器年代的标准器,丹江流域楚文化的重要性是因为下寺墓地的发现才引起重视的;淅川毛坪楚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楚文化在中原文化基础上的发展过程;南阳市“五顷四”地段楚申县贵族古墓群,南阳城区梅溪河、三里河之间的八一路两侧即为南阳市民俗称的“五顷四”,实际面积为1000亩左右,多次发现楚国重要墓葬,出土大批青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西峡楚白羽城遗址,经考证,此城为战国的楚白羽城,亦称析邑,是河南省内最早调查的一座楚城址;方城县大关口古城遗址,即《左传・哀公四年》中所载的“缯关”,也即楚长城的组成部分;桐柏古台寺遗址,楚国附庸国――养国都邑的一部分,可视为楚文化遗存,等等。最后,楚墓中出土了大量青铜器、玉器、漆器、陶器等承载文化信息的文物,其中不乏 “王子午升鼎”、 “云纹铜禁”这样的国宝级青铜重器,为我们研究南阳楚文化提供了最为直接有力的依据。
二是南阳本土或相关地区丰富的文化品牌资源及文化推广平台,可以为推广、开发南阳楚文化、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足够的经验借鉴及帮助。南阳已经有了汉文化、山水文化、四圣文化、独山玉文化等比较成熟的文化品牌,在运作、宣传楚文化品牌方面可以为其提供很好的经验借鉴。另外,还有“两节一会”、“四省楚文化会”等平台可以加以利用。
三是可以使本土人士充分认识到南阳楚文化的重要性,从而在提升南阳城市形象及文化知名度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南阳地区拥有丰富的楚文化资源,是得天独厚的优势,不重视、不开发,是非常可惜的。当前南阳本土对南阳楚文化研究的重视力度不够,取得的成果也有限,这与南阳地区在楚文化研究中的地位是不匹配的,也是制约当前南阳楚文化开发的最重要因素。
四是南阳楚文化遍及南阳各县、市区,充分开发南阳楚文化的相关资源,使之和南阳整体旅游业及各地的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有机、灵活的融合,可以打造出新的特色文化品牌,实现多方效益的最大化。比如:可以在百里奚、范蠡、南水北调文化长廊、渠首文化、丹江口水库风景区、楚长城、“楚风汉韵”等与南阳楚文化有关的文化品牌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并予以整合,打造“南阳楚文化”这个新的区域性文化品牌。加强对南阳境内楚文化遗迹的调查宣传,糅合现有的风景名胜,设立专门的楚文化旅游专线。还可以将南阳楚文化中的各项资源打散处理,分配到南阳现有的古城文化、名人文化、山水文化、四圣文化、汉文化等知名品牌中去,一方面可以使原有知名品牌的历史上限提前,增加其含金量,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南阳楚文化的影响力及知名度。
二、重新整合、全面开发楚文化的途径
一是将南阳楚文化可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从而成为一个对外交流的基点,向外界进行辐射。省内,可以打造“中原楚文化圈”,使其成为整合、开发楚文化的核心中坚力量。省外,可以借鉴其他楚文化大省打造、开发楚文化品牌的经验教训,在合适的时机搭建起能够加强彼此之间经济、文化、学术交流的平台。
二是可以利用南阳楚文化中的一些新发现,来创造新的经济、文化、社会效益。如:南阳楚申县彭氏家族墓被评为2008年“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据文献记载,古徐大彭国被殷商灭亡后,彭人四散流亡,子孙以国为氏,其中的一支进入了南阳地区,并定居于此。南阳楚彭氏家族墓的发现印证了这一点。南阳地区现有大量彭姓人口,淅川县、新野县、镇平县、邓州市以及南阳市卧龙区、宛城区共有七个名为“彭营”的乡村,也可作为佐证。借助这一历史佐证,南阳可以成立南阳彭氏宗亲联谊会,加入世界彭氏宗亲联谊会,与全世界及全国其他的彭氏宗亲联谊会进行各项交流合作,还可以申请世彭会在南阳召开,这为南阳对外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三是可以和已有文化产业结合,创造新的经济生长点。如,楚文化可以为玉雕、烙画提供大量新的素材,还可以制作以楚文化为体裁的纪念品,并将其分发给来南阳参加各种会议、商谈的外界精英人士,或者在一些著名景点出售。
四是可以和已有文化品牌结合,使之底韵更为厚重。2013年11月12日,由南阳、北京市委宣传部联手主办的为期两个月的“楚风汉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水源地南阳文物展”在首都博物馆正式开放。此次文物展重点是展示南阳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中从丹江口库区和沿线发现的楚国和汉代文物精品,引领群众品味“楚风汉韵”的无上魅力,体会古今南阳的繁荣景况。这就是楚文化和汉文化进行结合宣传的一个成功范例,有了楚文化因素的加入,汉文化才显得更为厚重;有了汉文化的承托,楚文化的底蕴才能得到完整的弘扬。
五是设立文化长廊及标志性建筑,增加城市的历史底蕴,提升整个城市的形象气质。可以在市区重要区域设立文化长廊,对以楚文化为代表的相关南阳特色文化进行宣传,并在南阳重要街心公园、广场或重要路段设立一些关于楚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六是南阳楚文化现实遗存的专题性研究与开发。南阳现存的文物、民俗、传统等,都或多或少的带有楚文化的印迹,值得关注。比如、与楚文化相关的漆器、木器、建筑、绘画、歌舞、民俗等;汉画像中与楚文化相关的艺术精神及艺术形象;具有明显楚文化风格的纺织品、玉器等;以及在生活习俗方面还保存有浓厚楚风的地区及村落等。
七是南有丰富的楚文化资源,建议可以在市区比较重要的楚文化考古原址上建造一个楚文化博物馆。2008年在八一路发现了楚申县彭氏家族墓,当时就有专家学者呼吁在原址建博物馆,可惜的是,提议未被采纳。南阳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与楚文化相关的文物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相当可观,如果南阳市区能够建立起一个全面展示楚文化的专题陈列馆,其意义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八是深入挖掘南阳楚文化精神,打造中原优秀文化传承高地。一座城市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时代精神及口号。深入挖掘楚文化精神,同时糅合中原文化精髓及时代精神,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南阳精神,有助于增强南阳本土人民的凝聚力与自豪感,也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引领、聚集和辐射能力。
三、推广、开发南阳楚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是国家、政府现有的一些政策、项目为推广、宣传南阳楚文化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发展文化产业是河南省大势所趋,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必然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全省各市努力的方向。一方面,南阳地区成立了一些有利于推广楚文化的研究机构。如,2013年7月23日,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在南阳师院成立。2013年8月,南阳大文化研究院成立。这些机构集合了南阳市内外各个领域的顶尖人才及领军人物,称得上是“南阳智库”,可以说,推广、开发南阳楚文化的最好时代已经到来。另一方面,国家或地方制定或推行了一系列有助于推广、开发楚文化的旅游方案或政策方针。如:淅川县制定了以楚文化为历史背景的整体旅游方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期间,南阳将构建南水北调文化长廊,其中的楚文化旅游景区是整个文化长廊的重要内容之一;楚长城素有“长城之父”美称,南阳境内有大量楚长城遗址,南召县不惜代价划定了楚长城保护区,并制定一系列保护措施;南水北调期间,南阳地区抢救性发掘了一大批楚墓葬,出土了许多国宝级文物;等等。
二是推广、开发南阳楚文化也存在着一些需要克服的因素。首先,南阳是楚始都丹阳所在地,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楚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无论是文献资料还是考古资料都非常丰富。但是遗憾的是,许多珍贵的考古资料尚未公开发表,而重要的考古原址或文化遗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为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增加了难度,也不利于南阳楚文化的推广开发。其次,以前未有机构或个人专门就南阳地区文物、民俗、传统中的楚文化遗存进行调研,要得到尽可能完整、丰富、翔实的资料,绝非一人之力可以完成,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文博单位、高校师生、政府主管部门等机构之间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多方协作。最后,当前形势下推广、开发南阳楚文化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问题是,能否引起相关部门及人员足够多的重视和关注,即,如何开发才能使之成为南阳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一个“样板”工程而不是鸡肋项目,如何开发才能够实现最大效益化。
综上,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在现代化建设正火热进行的今天,应该更好地依托本地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全面提升南阳的城市形象和文化地位而努力。南阳楚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但当前南阳本土对其重视度和开发度都远远不够,这是一种极大的经济文化损失与社会资源浪费。当前形势下,推广、开发楚文化很有必要,需要引起各方更多的关注与重视。
(注:本文属南阳师范学院博士专项课题“南阳盆地出土两周时期青铜器铭文研究”,项目编号:ZX2013007。)
【参考文献】
[1] 蒋波:南阳与楚文化[J].文史知识,2008(5).
[2] 张丹:南襄盆地出土两周时期铭文研究[D].武汉大学,2012.
[3] 河南省博物馆、淅川县文管会、南阳地区文管会:河南淅川县下寺一号墓发掘简报[J].考古,1981(2).
[4]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等:淅川下寺春秋楚墓[M].文物出版社,1991.
[5] 黄运甫:淅川毛坪楚墓发掘简报[J].中原文物,1982(1).
[6] 乔保同等:南阳发现楚国贵族墓[J].文物天地,2009(3).
[7] 柴中庆等:南阳市新发现春秋楚国贵族墓[N].中国文物报,2009-05-15.
[8] 乔保同:最新考古发现:南阳楚彭氏家族墓[J].文史知识,2009(6).
[9] 陈昌远:《上府》与国地望考[J].中原文物,1991(4).
[10] 李陈广:南阳地区楚文化的发现和研究[J].中原文物,1992(2).
篇6
一、城市意象五要素及在许昌城市形象营造中的作用
林奇认为,观察者对任何一个城市都有某些共同的意象,它是由许多个别的意象重叠而成。这些意象包含了一些基本要素,林奇将这些基本要素提炼为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5种。在许昌当前城市形象营造中,这5种要素极其组合也具有关键作用。路径(Path)是观察者习惯、偶然或可能顺其行走的通道,是感知城市的依托,林奇认为“路径是许多个体意象的关键”。它可以是大街、步行道、铁路、河流等,这些是大多数印象中占控制地位的因素。如文峰路纵观城区南北,将明清古城、解放后老城、近年来新城区联系起来,既是一条交通干道,也是居民感知城市的重要载体。边界(Edge)是指不作道路或不视为道路的线性要素,通常是两个区域的分界线,或连续中的线状突变,如河岸、路堑、开发区的边界、围墙等。如许昌古城的护城河即是边界的典型例子,古城内外景观迥然有别。区域(District)是城市中较大的区块,是指观察者可以随意进入其间而且具有共同特征的区域,具有一般可识别性,有的区域具有鲜明的主题。城市景观营造中,可以从文化、特色、形态、细节、活动甚至地形等多方面突出区域的主题。如许昌古城区,因其建筑风格、街巷格局而与护城河外的区域明显不同。节点(Nodes)是观察者在运动中能够进入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焦点,或是日常往来必经之点;通常也是城市中能使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关键点。典型的节点包括道路交叉口、广场、车站、城门等,如许昌城区的文峰广场、火车站、各路口转盘等。标志物(Landmarks)是观察者只能位于其外部而无法进入的典型参考点,一般具有唯一特殊性。标志物是人们认识城市、观察城市、形成印象的主要景观要素。观察者通常将具有特色的建筑物、构筑物、标示牌等作为城市的标志物,如文峰塔、丞相府、游客服务中心大楼等是许昌的标志性景观。随着城市意象概念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致力于城市意象理论引导下的城市设计研究。上述5要素是林奇根据在波士顿、泽西城、洛杉矶三个城市认知地图的问卷分析中提出来的,也为城市设计提供了一种方法,有的放矢地塑造特定的城市意象。刘怡等提出“城市意象形态”概念,提供了城市设计构思的物质形态依据,对于延续城市特色具有重要意义。朱育帆提出城市设计“三置论”,从中小尺度对城市环境设计中的文化传承问题进行了剖析和归纳,并从中提炼出延续城市特色的一些细部设计手法。张楠提出“城市故事论”,以城市故事的概念,分析城市意义要素类型和营构特性,建立了一种后现代城市设计思维。城市意象的5要素是构成城市形象的原始材料,它们的组合得以构成特定的城市形象。这些要素对把握市容景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营造城市特色形象方面,对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现状历史文化展示不足的许昌城区来说,利用城市意象理论为指导,展开针对性城市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许昌历史文化展示途径
运用GIS、文献分析、现场调研等方式,全面调查许昌城市景观,识别五要素的现状特点及空间分布,分析历史文化展示现状;在评价的基础上结合自然机理、文化机理,确定基于城市意象五要素的历史文化展示和城市设计方法。通过研究认为:(1)许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值得展示的历史名人、历史故事、文化要素均十分丰富。尤其是作为“汉魏故都”,汉魏三国文化是许昌文化色最突出、认同度最高的要素,因而在城市设计中需要重点展示。通过对文学作品、民俗文化、东汉及三国时期物质文化遗迹等资源的梳理研究,确定了大量的可在城市中予以体现的元素,宜利用城市意象五要素的设计方法,使得汉魏三国文化能够得到合理地体现、传承、延续。(2)许昌现状城市景观中,对历史文化的展示严重缺乏,现状文物的保护利用展示不够。许多城市景观既未能突出许昌悠久的历史,也未能充分展现特色地方文化。历史遗迹在城市空间中被边缘化,其价值及文化内涵被遗忘。研究认为需要寻找各种历史遗迹与现代城市的结合点,利用五要素的设计方法,合理安排其在城市空间景观风貌构建中的植入方式。下文探讨城市意象各要素在许昌城市形象展示规划中的应用途径。1.路径路径包括主次干道、步行道、河道等。各种道路是许昌市民生活的主要公共场所,是进行历史文化展示的重要区域。(1)用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词语进行道路命名。重点突出许昌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目前命名有些能体现历史文化特色,但相当一部分不接地气。由此,建议横向道路采用许昌历史人物命名,如许由路(大道)、华佗路、孔融路、画圣路等,纵向道路采用重要历史事件或地名命名,如许州路(大道)、文峰路、钧瓷路、春秋路等。(2)沿道路设立雕塑(人物雕像、事件雕像、出土文物雕像)、诗墙(三曹、建安、唐宋时期著名文人诗作,集中诗墙与分散诗碑形式结合)、浮雕墙(展示历史故事)、绘画墙(市区各处永久或临时墙体均可绘画,重点绘制三国故事)等,展示历史文化要素。(3)在延安路、许由路、莲城大道等主要景观道路设计中,充分体现历史文化特色。如建安大道上反复展示建安文化、建安文学作品、建安七子形象及事迹。2.区域区域是观察者心理上所能进入的城市中较大面积的单元,并且本身有某些共同的景观特征。对整个许昌城区进行区域划定,依据不同区域现状确定不同主题,采取相应设计和展示策略。(1)古城区,即城墙内的魏都风情区,为许昌历史文化展示的核心区。作为延续历史文脉的重点区域,古城区环境景观的营建首先应符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要求,建筑风格体现老城的传统风貌。(2)旧城区,东到清潩河,北至天宝路,西至延安路,南至许由路。本区是魏都风情区的缓冲区,是民国时期及解放后改革开放前城市扩展的主要区域,是这段时期历史文化的积淀,城市建设主要体现传统的历史风貌。(3)东城区(清潩河以东)。展示许昌城市建设新成就和许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窗口,体现许昌的现代化城市风貌。(4)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位于许由路以南,以展示许昌现代工业成就、工业园区风貌为主。(5)其他区域,主要为城市新城区,以展示城市现代风貌为主。重要交叉路口对许昌的历史文物进行展示。3.边界边界不仅可以划分不同区域,对游人来讲,也能比较方便的识别出不同景观空间,留下深刻印象。边界可分为多种类型,常与道路结合,比如高速路是一种路径,但更是划分不同区域的边界;河流是一种典型的边界,但也可当作一种路径。许昌城区内主要的边界要素包括清潩河、清泥河、运粮河、护城河等主要河流;高铁、高速公路、京广铁路、外环路等道路。许昌可资展示的历史文化要素中,优先考虑布置在边界要素内。边界的景观设计要体现出不同区域间的景观特征差异,如护城河内外景观有所不同,新老城区景观有所区别。4.节点节点是城市中可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点。城市设计中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节点:入口节点、道路广场节点、重要历史遗迹点。(1)在进入许昌的主要对外交通线上,可设置汉阙风格门楼或牌坊,提示进入“汉魏故都”——许昌历史文化名城。(2)城区内主要道路交叉口(环岛)布置雕塑,展示复制的许昌重要出土文物、重要历史人物雕像、出土文物雕塑等。(3)老城区、旧城区的城市广场、沿街公园等处布置景观节点,展示许昌历史文化、历史事件、三国故事、历史人物等。(4)对文保点、具有历史特色的建筑物和构筑物进行保护和展示。5.标志物标志物设置的目的是要突出一种主题、文化或场所感。标志物可以放置于城市出入口处,如位于高铁站和高速出入口附近的许昌旅游服务中心,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标志物也可放置于城市内部重要地段,如火车站、博物馆等。标志物要想成为人们心中景观意象的浓缩,就得有其可标志性。(1)突出展现主要的标志性景点:霸陵桥、春秋楼、文峰塔、西湖公园、丞相府等。(2)对新建的大型公共建筑,设计上应运用传统建筑元素,风格上应体现许昌历史传统。
三、结语
篇7
论文摘要:中国对于历史文化城镇的保护可以说刚刚起步,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保护理念和手段。本文通过介绍什么是历史文化城镇保护,历史文化城镇保护的意义、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以及保护的基本原则和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希望能提供一些关于保护方面的思路,并引起人们对历史文化城镇的保护的关注。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众多承载着中华数千年文化、传统、历史的古城镇,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落在华夏大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国人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文化体验的追求日趋流行,“历史文化城镇”开始为人们所熟悉。
历史文化城镇的保护的含义
所谓历史文化城镇,就是许许多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群体构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城镇街道景观。例如,带门楼的宅第,树木繁茂的庙宇,高耸的城郭、宝塔,以及文明开化以后所产生的西洋建筑、桥梁、濠河……等的姿态。[1]每个建筑物和构筑物,都有其深远的由来和历史,如果能够为来访者提供详细了解的资料,则必然会给人们很大教育;如果能将它们组成一定形体,创造出我们四周的“环境景观”,那么就可以使平常完全生活在异地的人,扩大生活范围,弥补生活体验的不足。我们亲生感受到,在我们生活的国土上,可以创造出多么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来。
但是文化城镇并不只是给外来者赏心悦目。文化城镇犹如地方文化的面孔,在这里反映着人们的实际体验,这是无法代替和置换的,他们将视它为自己的故土故乡。
所以,历史文化城镇的保护就是在保存历史文化城镇物质遗产的同时,如民居、街道、桥梁,保护城镇建筑群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性环境。
历史文化城镇的保护的意义
早在197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第17次全会制定的“文化遗产及自然遗产保护的国际建议”的前言中说:“在生活条件迅速变化的社会中,能保持自然和祖辈留下来的历史遗迹密切接触,才是适合于人类生活的环境,对这种环境的保护,是人类生活均衡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在各个地区的社会中,充分发挥文化及自然遗产的积极作用,同时把具有历史价值和自然景观的现代东西都包括在统一的综合政策之中,才是最合适的。”
科教文组织的第19次全会,提出了“历史性地区的保全及其在现代的作用”的国际建议,其中有:“所谓历史性地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反映了历史的客观存在。为适应多样性的社会生活必须有相应的多样性生活背景,据此,提高历史性地区的价值,将对人们的新生活产生重要意义”。[2]
可见,历史文化城镇的保护对我们了解历史,传承传统文化,丰富现代生活,促进社会多样性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保护历史文化城镇是人类生活均衡发展的一种需要,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历史文化城镇保护的现状
目前,我国对古城镇的保护处于一个越来越重视的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就有关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规定,历史文化城镇自然也在保护之列。而在2007年7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该条例于2008年7月1日起施行。通过单独制定法规对历史文化城镇保护进行规范,国家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各级地方政府也有相应历史文化城镇保护法规的出台。例如,2004年制定的《四川省阆中古城保护条例》、2006年开始施行的《云南省丽江古城保护条例》。中国社会正将更多关注的目光投放到这个我们过去不曾注意的焦点上。
但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城镇保护现状令人堪忧。最主要是对历史文化城镇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对于文化保存造成很大阻碍。
历史文化城镇的保护面临的问题
当前,历史文化城镇的保护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追逐经济利益与保护当地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现代人对传统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捧,使得越来越多的地方认识到历史文化城镇镇潜在的巨大利益,利用古老的资源,发展旅游业,推动地方经济、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一味地旅游开发,使得历史文化城镇不断商业化。许多地方只是关注眼前的经济利益,忽视了古城镇本身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更忽略了对历史文化城镇的持久保护。历史文化城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已经日趋严重,并直接影响着古城镇的“生存”。因为,于历史文化城镇而言,其巨大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城镇建筑,布局结构的合理和艺术,更在于生活在那些土地上的人所形成的历史,文化氛围,民族风俗习惯,。商业化的开发使得历史文化城镇离它的价值越来越远。
以云南丽江为例:十多年前,1997年12月4日,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与雅典、罗马、威尼斯等伟大城市比肩;十多年后,2008年1月中旬,古城被指责过度商业化、原住民流失,联合国派出检查组,丽江面临亮“黄牌”之忧。十年仅是历史的一瞬,然而这十年丽江的变化几乎超过了过去800年的总和。如今,涌入丽江的不是蒙古战车和铁骑,而是源源不断的游客和老板,他们带来丽江的不是马刀与盔甲,而是快速增长的旅游收入和巨额资本。
雕梁画栋、小桥流水的古城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摇摇欲坠,诗人、专家、学者们感叹:在酒吧街的灯红酒绿中,在小贩的叫卖声中,古朴一点点褪去,丽江古城正变成一具没有内容的空壳。
07年6月,在新西兰举行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丽江古城、故宫、长城、圆明园、布达拉宫和云南三江并流6项中国世界遗产被要求在大会上就管理上出现的问题作解释。
丽江古城能申遗成功,既靠有形的建筑群落,更是靠存在于街头巷尾间的纳西市井生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是看中它是“保存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与自然美妙结合的典型”,才授予其桂冠。
但目前古城核心区域都商铺客栈林立,原住民纷纷将房院腾出给外来商人获取一年十几万的租金,并用这笔钱在新城购置洋房,他们搬走家当的同时还搬走了在城中存活了近千年的民俗文化。
更令人担忧的是,有些官员认为古城本就是为商业而建,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甚至有人认为即使联合国真亮“黄牌”也无妨,因为丽江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知名度。这样出自官方的想法给古镇的保护,尤其是非物质文化的保护造成了很大阻碍和不利影响。[3]
当地居民是保护事业的动力
由丽江古镇一例,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我国历史文化城镇的物质遗产,基本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但是,非物质性的历史性环境,仍在遭受着肆意破坏。可以说,这是历史文化城镇保护的核心问题和难点。一旦人们意识到历史性环境保护的重要,并着手进行保护,实际上也就解决了古城镇物质遗产保护的问题。因为历史性环境保护较之物质遗产保护,程度更深,也是历史文化城镇保护的本质。
日本作为我们的邻国,地理位置和文化传统都与我们相似。早在上世纪60、70年代,日本就开始致力于历史文化城镇的保护,尤其是历史性环境的保护,并且获得了较好的成效,对我们极具借鉴价值。比照日本的做法和成功经验,我认为激发当地居民保护的意识和积极性,才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在日本,历史环境的保护也如同公害处理,自然环境保护一样,首先是由当地居民中产生。各地方政府着手采取相应对策,公布具体条例,等到这种条例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制定之后,国家才作为最高行政管理,着手进行法律制度的完善工作。文化城镇文物保护法的修订也经过了这样一个顺序而进行。以“日本全国历史文化风土保护联盟”为中心,由各地居民发动的保护运动,其伟大功绩就在于促进各自治体颁布有关条例,并将其吸收到文物保护法内作为修订的内容之一。
可见,民众的支持和拥护是历史环境保护的基础和动力。而日本民众对历史文化城镇保护的关注,归根结底源于他们“环境观”的变化。日本曾经爆发过严重的公害问题,世无旁例的水俣病和四日市气喘病,使得公害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深受公害之苦的居民们敏锐地感到了生活环境中的种种问题,发现了自然环境破坏剧烈。要求保护自然的群众运动在全国各地兴起,群众环境观不断发展扩大。
最终,人们把历史环境的破坏看作为现代环境问题的主要课题。认识到历史环境是当地居民精神团结的象征,其消灭将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后果。换言之,公害是直接危及人们生命、健康的犯罪行为,而历史环境的破坏,恰是对居民精神生活的挑战。一旦失去历史环境给居民所造成的失落感,对于曾经以此为自豪的当地人来说,简直不可容忍。这样一来,人们在重视环境的物质方面的因素之外,也开始注意到了文化方面的精神价值。[4]
日本的这种“居民——地方政府——国家”的保护模式被事实证明是可行且有效的。那么如何调动我们国人的保护意识,树立“环境观”,这是紧接着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参照日本的做法,朝日新闻社于1972年2月14日出版的早报上,动员了该社所有通讯员,以“必须保存,复原的历史性文化城镇”为题,列举了全日本169处城镇加以介绍。接着又以“充满历史气息的文化城镇”为题,公布了全日本200多处城镇的所在地图及概况一览表。而财团法人环境研究所在它编辑的杂志中,出版了“环境文化”特辑,将与历史文化城镇的有关资料全部收集在一起,以前两次的朝日新闻报载为基础,加上和全国各地方政府讨论的结果,收录和确认了400余处历史文化城镇。这些城镇都是当地居民认为应该保护,由他们进行申报,并最终由国家登记注册的。
日本的历史文化城镇保护始于上世纪60、70年代,主要的宣传工具就是报刊杂志。在大众传媒如此发达的今天,网络、书籍、电视等各种媒介都可以成为我们宣传历史文化城镇的保护的手段。并且我们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居民,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发现、确定、保护历史文化城镇。这样更能调动居民的保护意识和积极性、主动性。
历史文化城镇的保护与居住环境的改善
历史文化城镇的保护固然非常重要,但决不能限制地方居民生活的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和文化城镇的保护,猛一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其实并非如此。新的东西,是真正新的东西,而不是为新而新、虚有其表的拙劣设计的冒牌货,就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而言,它必然是和旧有的优秀传统相调和的。文化城镇的保护,必须与热爱保护地区文物的人们生活和环境的改善、提高结合在一起,这是文化城镇保护的基本理论。
在西欧社会中,保存、创造“理所当然的东西,存在于理所当然的场所中”的思想,使得历史文化城镇保存的相当完美,当地居民以此为豪的现象,随处可见。这正是以居住环境的适宜性思想为指导,由当地人用双手亲自创造出来的。[5]
在我国,也有比较成功了例子。江南古镇绍兴,在旧城改造中将改建和保护相结合,让居民继续居住在历史建筑中,作为延伸历史文脉的手段,这就是绍兴保护古城的高明之处。
老城区以保护、旅游、居住为主,陆续迁出工厂、企业,保证原始街区的完整性;对生活在老街老巷的居民,在不改变外部立面的前提下,允许他们改造内部结构,以更适宜居住;新建房屋采用江南特色的外部装饰,与城市风貌相协调;新建居民楼多用灰墙黑瓦,体现江南民居风格。对这些历史街区,绍兴的做法是除了外观的修缮,直接目的就是改善居民的生活,包括电网整治、排污管道全面接通、管道煤气入户等。修缮后的街区,既让居民生活便利,也使游客接踵而至。
由于历史文化城镇的老建筑大多年代久远,房内的设施老旧,与现代化的城市生活相比,古城镇的居民生活条件差。居民为了改善条件,移居城市的情况也就不可避免。而如同古城丽江,没有了原住民的古城镇,不过是丧失了灵魂的空壳城镇。所以,只有切实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文化城镇保护。“绍兴模式”[6]确实值得其他地区借鉴。
保护事业费用的负担和经费的筹措
历史文化城镇的保护事业的特色在于其多样性。从地区的历史、现在的功能、经济的基础等不同角度来看,有各种各样的保护形态,在同一个历史文化城镇保护事业中,各种事业的保护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居住房屋的保护、自然景观的保护、公共事业便民设施的整顿等。这种事业的多样性就决定了不应该采取统一的经费负担。经费负担、筹措的方式,应该根据各地区不同保护事业的实际情况,决定合理的方式。
例如,作为居民住房的老宅的保护与修缮,如果完全由政府支付费用,那么国家财政的负担就可能过重。因此,可以由居民承担自家的保护、修缮费用,地方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助金。但在一些极度贫困的古城镇,就可以由国家承担民居保护的全部费用。新晨
对于公共设施的保护,则可以政府出资为主,鼓励民间组织、企业、个人出资为辅。而地方博物馆、名人故居等管理整顿费用,可以通过征收入场费的方式负担一部分或全部,不足部分由政府补足。
关于经费的筹措,在日本,历史文化城镇保护事业的经费来源,是以补助费、贷款和公共事业为中心的。公共事业不是直接的财源,但是在编制预算措施时,从补充完善保护事业的观点加以考虑是有益的。贷款是有偿的资金,但在资金数量和使用对象上可有灵活性。
另外,曾有学者提出发行“历史文化城镇保护奖券”[7],利用发行奖券的方法所得的收益费,作为历史文化城镇保护的经费。“历史文化城镇保护奖券”或“文物保护奖券”均是以充当历史文化城镇保护事业的费用为目的的,每年可发行二次(如春、秋适宜旅游的季节),向全国发行,其收益由地方政府、文化厅、历史文化城镇保护团体的协议下,作为历史文化城镇保护事业的财源而灵活运用,这将是非常有效的经费筹措办法。
对于我国,除了大力发展旅游业以获取收益,作为古城镇保护的经费外,发行“历史文化城镇保护奖券”是一条值得我们考虑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西山卯三.历史文化城镇保护.路秉杰.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1.
[2]刘红婴/王建民.世界遗产概论.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240-250.
[3]卢斌.丽江“评遗”十年遭黄牌古城灵魂正在离开./news,2008-01-28.
[4]西山卯三.历史文化城镇保护.路秉杰.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3-5.
[5]西山卯三.历史文化城镇保护.路秉杰.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6-7.
篇8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的枢纽,也是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与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并列为中国六大古都。如今北京已经成功获得第二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权,也就是说2008年奥运会将在我们的首都北京举行。我带着激动的心情和对北京的无限向往整装出发了!
与我同行的有哥哥和两名好友,首先我们到了八达岭下,仰望那威武的烽火台和一望无尽的长龙,心里感慨万千,长城不愧是世界闻名的奇迹之一,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辽阔的土地上。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并非浪得虚名,到北京不登长城,犹如到上海不游城隍庙一样,是毫无意义的,迄今为止,已有包括尼克松、撒切尔夫人等在内的三百多位世界知名人士曾登上八达岭一览这里的山河秀色。今天的长城,早已失去军事价值,而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外游客,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长城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全世界最重要的文化遗产,我相信它一定会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登完长城我们又坐上汽车直奔故宫,导游向我们介绍道: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不知不觉中我们就到了故宫大门,只见城门高大宏伟,故宫有四个大门,正门名为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进入了午门我看见那些大小宫殿真是金碧辉煌,故宫宫殿的建筑布局有外朝、内廷之分。内廷与外朝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外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内廷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此外还有文华殿、武英殿、御花园等。当我们看到那华丽的龙椅,高贵的家具,和写着正大光明金光闪闪的扁额时,禁不住会称赞它是中国一绝。这次北京之行我们参观了著名的高等学府一清华大学,目睹了中国第一大广场—天安门广场,领略了中国科技馆日新月异的科技成果和畅游了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等等,这些经历和感受无法用言语一一表达,俗话说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这次北京这行让我感受良多。北京的变化和发展让世界也为之侧目,做为中国人,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之骄傲。现在奥运气息已弥漫着整个首都,也激励着每个中国人前进的脚步,我们都翘首以盼着那激动人心的时刻降临。
北京的人文景点与自然景观错落交融,景色美不胜收,历史悠远流长,故宫和长城只是这群星璀璨中的一颗。这趟北京之旅真是开阔了我的眼界,丰富了我的知识,也让我的学习方向清晰起来,快乐的时光总是美好而短暂,转眼就要对北京说再见了,北京请让我们和您一起加油,为中国的繁荣昌盛、国富民强共同努力。
篇9
Abstract: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the region is vast. In the 5000 years of history of China, the formed various styles are very different, unique historical cit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now in the ancient city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existence of the problem, and points out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ity for abide by the four principles. And with wide wu city as an example, and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wide WuCheng protection and planning principles.
中图分类号:D91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古城遍及全国。这些古城镇拥有优美的环境、名胜古迹和各具特色的本土建筑,体现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然而在城市化与全球化进程不断地推进,中国的古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影响,有的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经济建设,“拆古城,建新城”事件屡见不鲜,许多浮躁的规划与设计也缺少文化底蕴,使得古城的原真性与完整性丧失,导致了“千城一面”的状况。
古城的保护与发展,彰显其特点和魅力,是激发古城活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古城所面临的问题
2.1 资源破坏,原真性丧失
历史古城由于年代久远,古城内的许多古迹由于气候,环境的影响而损坏或消失,更多的则是人为的破坏。当今,由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不够重视,在当局者急功近利的思想主导下,有些领导把古城区的保护当作一般的城市地区,把保护历史遗产工作变成商业性运作,这必然造成破坏和损毁,“拆旧城,建新城”的事件更是屡见不鲜。
有些缺乏古迹保护意识以及对古迹价值认识的当局者甚至将一些“真古董”变成了“假古董”。一方面人们不惜重金去修复所谓的仿古旅游景点,让人们在虚假的景观中抒发所谓的怀旧情绪,而另一方面,又有大量货真价实的古城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无知和冷漠中被雨打风吹,渐渐毁去。
2.2 地方风格特色的缺失
中国地域辽阔,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东西南北中各具特色的地方风格。如江南的粉墙黛瓦、福建的土楼、西南的吊脚楼等都是风格迥异的建筑风格。这些建筑以及周边的环境,甚至一棵老树,一口古井都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都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与欣赏。然而随着科学交流和文化的趋同性,以及一些浮躁的规划设计,导致了“千城一面,万屋一貌”,这不仅是地方风格的缺失,也是文化的一种丧失。
2.3 生态环境亟待改善,旅游活力亟待加强
许多古城由于气候和人为原因,造成了本土树种单一、缺乏生态多样性、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河流污染等环境问题。加上古城中的青年壮力都外出寻求发展机会,留在城内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小孩,发展古城的业态与旅游服务业非常困难,来往的客流较少,缺乏旅游活力。
古城发展的原则
3.1 保护与发展统一性原则
在对古城进行改造时,需要坚持以“保护为前提,利用是关键,复兴为目的”的原则。
在保护古城原真性时,阮仪三教授所提出了“修旧如故,以存其真”的态度,就是建筑的维修是为了“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在对古城进行开发时,要合理利用现存的自然条件和原有资源,防止“先拆除,后重建”的错估观点,做到发展符合本土风格,发展利用本土资源,最后古城保护与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复兴古城,传承其历史与文脉。
3.2 遗存保护符合实际原则
我们在处理古城遗迹时,需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进行保护。对于不同实际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冻结保存、修旧如故、重建恢复、改造建筑、新建古建等。古城中的各种遗存众多、复杂多样,资源价值和保留完整性层次不齐,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资源评价,然后采用合理的保护手段。评估后,对没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可以拆除进行新的开发或重建。
3.3 历史与现代相和谐原则
保护古城,不仅是为了保存珍宝遗存,用作展览、观赏、开发旅游、开展文化活动,更重要的是留下城市的历史传统和建筑的精华。我们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需要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历史与现代相结合,我们在进行保护遗存的同时要包容和传承现代化。
3.4 促进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原则
古城的旅游市场也是当前的热点。截至目前,我国共有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共评选公布了11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4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10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而历史城镇开发旅游产业的行为也相当普遍,古城古城已经成为中国旅游的一大热点,形成庞大市场。据统计2010年全国旅游人数21亿人次,同比增长12%,显示出古城古文化旅游的强势增长势头。古城在盘活周边区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广武城保护与规划
4.1 现状条件
广武古城,在山阴县城南40公里的广武汉墓群南侧,是山西省现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是历史上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发生战争的重要地带。对峙的敌楼,相望的烽火台等,构成一条坚固完整的战事防卫体系,至今仍不失当年古战场壁垒森严的战斗气势。
4.2 规划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在对广武城的资源进行评价与分析以后,确定了“观赏雁门关,体验在广武”的核心思想。强调现代旅游趋势中的休闲情景体验概念,广武旅游重在游客参与、多元的休闲游憩体验内容,也能够通过这个途径凸显广武城自身的特色所在。
4.2.1 正确处理开发建设与资源保护协调发展
在对广武的旅游业进行开发的同时也要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遵循“严格保护,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持续利用”的原则,兼顾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2.2 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广武城与周边的资源如长城、汉墓等,构成了广武地区的休闲体验、户外游憩、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区,带动了周边地区的联动发展。
4.2.3 突出地方特色
塑造鲜明特色的景区形象对提升旅游景区知名度和吸引力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广武边塞旅游区整体的规划就是以关隘的历史遗产、浓郁的边塞文化风情、以及精心打造的情景体验为主打,成为中国边塞文化展厅和古代军事体验胜地。
结语
古城保护与发展一直是我们当前讨论最多的话题,中国的古城非常具有特点,在世界上的知名度也很高。然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我们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很难找到保留完整的城市。所庆幸的是随着平遥古城、丽江古城和苏州古典园林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世界、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古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我们期待通过合理的规划以及人们保护与开发的意识不断提高,继续实践和探索,走出一条彰显古城特色的保护与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阮仪三.中国古城保护与西部大开发.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
严国泰.历史城镇旅游规划理论与实务.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篇10
[关键词]大同城墙;品牌塑造;品牌传播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6-0067-02
1 大同城墙简介
大同城墙位于今大同市城区。大同城墙历史悠久,早在作为北魏拓跋氏的都城的时候,就已经修筑有规模宏大的城池。到了明朝初期,成为京畿屏藩,军事位置十分险要,因此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徐达在旧城基础上增筑,形成今天世人所看到的大同城墙。大同城墙的总周长为7270.7米,形制为东西略长的矩形镇城。大同镇城设四门:东和阳门、南永泰门、西清远门、北武定门,每个门又各有瓮城,建筑面积约为17600平方米。瓮城外又筑有月城,将瓮城圈在其中,辟有城门。这样,出入大同城需三道门卡。
大同城墙有其自身的特点:大同城墙的外轮廓并未采用通常的平直做法,而是像齿轮一样,凸凹相间排列有序,凸出的部分为城墙墩子。在南城墙的东部,建有“雁塔”一座,俗称“瞭望塔”。这在我国城墙建设史上也是仅见的。该塔始建于明代天启年间,高度约17米,为八角七级砖构宝塔。其形制端庄稳重、秀丽玲珑,底部每面石碣上还镌刻着全城历朝举子姓名及其功名,以激励后人奋进。塔内设踏垛砖梯,可攀登至顶层瞭望城郊原野,也是战时重要的观察点。大同城墙高约14米,比西安城墙高2米,最宽处16.6米,比南京城墙最宽处还宽6.6米,站在城墙上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可以俯瞰全城。城墙上有62座门搂、角楼、望楼。城门楼四座,其中南门城楼最雄壮,为三层重楼,面宽61米,进深23.35米。城墙四角雄峙着四座角楼,尤以西北角楼最杰,呈八角形,称为乾楼。54座望楼中以洪字楼为望楼之最,为其他古城墙中少有。为了更加有效地防御,在距墙约40米处,修有护城河,宽10米,深5米。
2009年5月大同东城墙开始修复,同年年底主体工程近于完工,较真实地复原了城墙的原貌,2010年5月,大同市开始大规模修复南城墙,迄今为止,东、南、北城墙的保护修复工程先后顺利完成,西城墙正在修复中。
2 大同城墙品牌塑造
品牌塑造,是指给品牌的某种定位,并为此付诸行动的过程和活动。品牌塑造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程。
2.1 大同城墙品牌塑造的必要性
世界各国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发展态势迅猛,我国旅游业也呈现了兴旺发展的景象,在时下旅游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修复后的大同城墙作为新兴的旅游景区如何求得长足发展且立于不败之地呢?笔者认为,修复后的大同城墙旅游景区应致力于塑造其独特的品牌形象。
时下,大众化的旅游市场仍然以观光旅游为主导,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工业旅游、红色旅游、宗教旅游等多种新兴旅游形式出现并逐步走向成熟。其中,随着人们对文化知识需求的提高,文化旅游成为21世纪旅游发展的一个方向和趋势,大同城墙因其悠久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历史地位,将会在我国文化旅游景区中占有一席之地。
旅游市场的多样化必将导致旅游产品形式的多样化,以我国古城墙为例,现今修复成功、可供参观的城墙旅游景区多达30余处。其中,现存的南京城墙、西安城墙、荆州城墙、襄阳城墙、兴城城墙、平遥城墙、北京城墙被并称为“中国七大古城墙”。修复后的大同城墙是否能够榜上有名、是否能够在中国古城墙景区中以及历史文化古迹中脱颖而出,品牌文化的塑造将成为关键;若没有清晰的品牌文化定位,将面临被众多城墙景区品牌淹没的可能。
2.2 大同城墙品牌塑造的基本要素
2.2.1 大同城墙品牌价值
大同作为两汉要塞、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拥有2300余年的悠久历史,1982年大同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由于大同古城的独特属性和历史文化价值,古城墙更是这种价值的重要体现元素。大同城区现存古城墙以历史悠久、承接延续时间长著称,现存地表上的城墙保存较好。大同在修复古城墙时,完全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坚持四保原则(原工艺、原形制、原材料、原风貌)和恪守修旧如旧的宗旨,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进行的。所以,修复后的大同城墙是集历史文化价值、考古价值和审美价值于一身的历史文物景观。
2.2.2 大同城墙品牌文化
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不可复制的稀缺资源,深入城市血脉的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文化遗产决定一个城市的文化高度。天兴元年,即公元398年,北魏王朝定都平城,《魏书》载主屏成外郭,周回三十二里外垣墙。这时的平城都城城垣已初具规模,也就是现在留存大同古城墙的最初形态。辽以大同为西京,在北魏平城城垣的基础上又修复了大同城墙,金灭辽后,仍以大同为西京,大同城墙仍如辽代。大同作为辽、金陪都,历时久达190年。大同城墙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筑是明朝,大同作为明朝军事重镇,大将军徐达因旧土城增筑,周十三里,高四丈二尺,址砌以石,墙瓮以砖。门四,门各有建楼,角楼四,望楼五十四,窝铺九十有六。[ZW(]摘自:吴辅宏.大同府志[M].清代。[ZW)]这2300多年间,因大同古城作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事频繁,大同城墙不断加固修复,虽历经无数次战争重创却日益坚固。所以,大同城墙区别于其他城墙景区的文化特色是其“打不垮、毁不掉、灭不了”的城墙精神。
2.2.3 大同城墙品牌利益
品牌利益是指品牌产品给用户带来的好处和用户在使用中获得的需要的满足。[ZW(]摘自:陈祝平.品牌管理[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ZW)]大同城墙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能够满足旅游者求知求奇的需要,同时,其修复维护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也能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要。
3 大同城墙品牌传播策略
塑造出独具特色的品牌之后,若不能辅以有效的传播手段,则品牌塑造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在品牌塑造的基础上,大同城墙景区还应注重品牌的传播。
3.1 品牌的包装策略
3.1.1 视觉和触觉包装
视触觉信号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几乎所有的旅游景区拍摄的景区形象宣传片都是通过和谐的画面色彩来加深景区在游客心中的印象以达到吸引游客前往的目的,以及当游客真正前来后,所观感到的真实的景区色彩基调和对景区实物的触觉感受,能够极大地增强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所以,视触觉包装是景区品牌传播的必要手段。当然,对城墙景区的视触觉包装并不仅仅限于这些,还要同时从硬件设施、综合环境方面来同步来提升景区形象;通过景区历史文化背景渲染、服务方式细化和服务水平提高等方面来从整体上给游客以美的享受和历史文化的熏陶。
3.1.2 听觉包装
在品牌的传播过程中,好的宣传口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句“晋善晋美”把山西省的旅游品牌传遍四方。宣传口号的提炼通常是围绕品牌主题进行,同时宣传口号的押韵和上口与否也不容忽视。纵观我国现存的古城墙景区,只有长城拥有自己的宣传口号,一句“不到长城非好汉!”吸引了海内外大批游客纷纷前往“争做好汉”。那么,修复后的大同城墙若有一句朗朗上口的宣传口号,在中国古城墙景区中也会更具竞争力。
品牌听觉包装的另一常用手法是通过歌曲的形式表达。如《人说山西好风光》等旅游歌曲在客观上对推广山西旅游助益颇多。但这种形式的运用要注意的是旅游歌曲要与情景交融,把一定的理想、追求,或者思想、情绪结合在旅游景区中,才会通过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感染人而收到好的效果。
所以大同城墙景区也应注重听觉包装,设计出能够反映城墙文化价值的广告语或歌曲、情景剧等形式,与视触觉包装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将品牌推广和宣传出去。
3.1.3 意觉包装
旅游意觉包装是指对景区品牌和旅游产品进行情景化、体验式的包装。通过营造一种环境、设计一种场景、完成一个过程等来实现,强调互动参与性与融入性,为旅游者建立一种个性化、值得记忆的联系,使旅游产品与旅游者之间建立起更加亲密的关系。
在这方面,大同城墙景区可借鉴一些已经成熟运作的景区的做法并根据自我特色进行创新,设计一些与游客互动、增加游客体验机会的活动和情景。例如,通过对景区人员的言行举止的培训使之通过与游客的接触和交流,让游客如临当年城墙驻守的情景中,感受城墙本身所蕴含的历史沧桑和文化意味;设计一些文化意味深厚、参与性较强、与城墙品牌内涵相吻合的现场活动(如苏州园林的评弹设计等)来增加游客对城墙文化的印象等。
3.2 品牌的传播渠道策略
旅游景区品牌传播一是为了增强该旅游目的地人民的认同感,提升当地人民的自豪感和参与感,使他们与政府共同为建设旅游目的地品牌作出贡献;二是通过旅游景区对其品牌形象的大力宣传,激发外地游客产生一种追求感和购买欲望,进而驱动游客前往该旅游目的地。因此,在做好品牌包装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品牌传播的渠道策略。
3.2.1 会展活动
成功运用会展活动对加速品牌传播、塑造景区品牌形象、带动区域旅游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例如,修复后的大同城墙旅游景区近年来先后举办了“国际雕塑双年展”、“国际汽车文化节”、“徐悲鸿画展”、“中国古都,大同灯会”等高级别的节事活动。大同城墙旅游景区只有继续举办更多的、高质量的、高级别的会展活动,并有意识地加入独有的、娱乐化、互动式体验设计的活动要素,才能更好地发挥节事活动对于修复后的大同城墙旅游景区的品牌传播效果。
3.2.2 广告宣传
旅游景区的形象宣传基本上是借助各类媒体进行品牌传播。修复后的大同城墙旅游景区除了应邀请专业的团队拍摄制作大同城墙的宣传片,投放在央视及各大省市卫视上,还应该邀请央视诸如《消费主张》、《走遍中国》栏目组进驻大同,为大同古城及城墙录制相关节目,同时诚邀知名作家前来参观,为大同城墙撰写文章,提升景区历史文化形象和品牌知名度。
网络因其信息更新速度快、浏览不受时空限制、信息量大等特点逐渐成为非常重要的品牌传播平台。因此,在各地的门户网站或专业网站加载大同城墙旅游景区的链接,使潜在游客在出游前的搜集信息阶段就能快捷、全面地了解到旅游目的地的相关情况。同时,微博营销也是当今最新潮的品牌传播方式,大同城墙可以注册微博账号,大同城墙相关旅游信息,宣传推广大同城墙旅游形象,吸引全国各地微博主关注,激发其旅游兴趣,吸引其前来。
口碑传播是游客在完成一项旅游活动后,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综合评价并向他人进行传播的过程。修复后的大同城墙旅游景区当然要通过提供独具特色的娱乐项目以及优质、个性化的服务打动游客,不仅让游客自身的满意度大大提高,还能够驱使他们把这种感受告诉周边的人。
3.2.3 公共关系
当大同城墙旅游景区有了品牌知名度之后,就要在美誉度和忠诚度的方向有所提升,需要进一步让游客增加其对品牌的好感,就要多做公关活动,比如:为大型活动冠名赞助、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等。要善于发现公关机会,充分利用好当地市场的热点新闻和大家关注的事件,为大同城墙品牌加分。
参考文献:
[1]袁伟达.产品多样化,规划长期化,旅游产业助推经济发展[N].环球时报,2013-01-07.
[2]刘纯.旅游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刘海滨.大同古城墙修复中的历史价值回归探索[J].中国文化遗产,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