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亚健康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3-11-22 17:56: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与亚健康的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自2007年上半年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治未病”的试点工程,希望通过发挥中医的“整体调理、辨证施治”的养生优势,为广大百姓的健康造福。
近日,沪上首个“治未病中心”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正式亮相。该院主管“治未病”项目的行政管理部主任竺炯和治末病中心副主任艾静就大众比较关心的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中医“治未病”与西医“疾病预防”有何不同?
大众医学:“治未病”这种说法对大众而言似乎是全新的。但若换成西医的表述,即“疾病预防”,大家就都能懂了。中医“治未病”与西医的“疾病预防”有什么区别?
竺炯:中医“治未病”理论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大主题,并不仅仅局限于疾病预防。
中医药素来注重养生防病,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提出了“治未病”的理论。该理论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大主题。它要求人们:在没有患病的时候,要预防疾病的发生;在患病以后,要积极采取措施预防疾病加重;在病愈或病情稳定之后,要注意预防复发,时刻掌握健康的“主动权”。
与西医不同的是,中医的“治未病”并不是简单的体检加治疗建议。中医有系统的养生防病理论体系和独特的传统疗法。对那些“感觉不舒服,但查不出病”的亚健康人群,西医往往束手无策。而中医可以运用其特有的体质辨识、整体调理的方法对这类人群进行具体,细致的健康指导(包括饮食、运动)、中药调理及中医特色治疗,使其恢复到健康状态。对那些已经患病的人,中医药可以对其作整体调理,以减少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预防疾病进展,促进疾病康复。对大病初愈者,中医药更可以发挥其整体调理的优势,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元气。
“治未病”概念的提出将给大众带来什么影响?
大众医学:中医学界近期高调提出“治未病”这个理念,主要原因是什么?会给大众带来什么影响?
竺炯:积极倡导“治未病”,或可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医学的目的被定义为“治已病”,人们也普遍认为“有病才需要去医院”,忽略了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如今,随着大众健康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治疗“已病”是消极的,甚至是得不偿失的。“治已病”不仅会给个人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也使国家的财政支出不堪重负。
有研究显示:一元的预防投入可节省7元的医疗支出,更可节约近百元的重症抢救费用。因此,积极倡导“治未病”这个理念,提高大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可有效阻止或延缓疾病的发生,意义深远。
“治未病”门诊与普通中医门诊有何区别?
大众医学:据悉,国内已有数家中医院开设了治未病门诊。同样用中医理念,中医治疗,治未病门诊与普通的中医门诊有何区别?
竺炯:治未病门诊与普通门诊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着眼点在于预防――预防疾病发生、发展和复发,而不是简单的开药。“治未病门诊”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力推的一个试点项目,已在国内几家实力较强的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浙江省中医院、上海曙光医院)亮相。由于该门诊的设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大家都在尝试和摸索。我院的治未病中心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下,与北京的昆仑保险公司、炎黄健康公司等健康管理机构合作,在原体检中心的基础上,抽调了部分有丰富经验的中医内科医生组建而成,并整合了我院的优势学科(如传统中医科、骨伤科、针灸科,推拿科等)。中心主要以非药物治疗对求诊者进行健康干预,发挥预防疾病、减轻病症的作用。同时,中心还将为就诊者建立个性化的健康档案,进行动态的健康管理。与此同时,我院还希望“治未病”能“走出去”,“走”进社区、敬老院,乃至现代办公楼里去,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中医“治未病”在对付现代人最易遭遇的“未病”――亚健康有什么特色?
大众医学:现代人生活、工作压力大,亚健康现象非常普遍,“治未病”门诊是怎么治疗亚健康的?
艾静:中医辨证论治的法则能在干预亚健康的过程中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人的健康状况可分为健康、亚健康(含高危状态)和疾病这三种状态。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竞争激烈,再加上不良饮食、生活习惯,亚健康人群与日俱增。据统计,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已超过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0%~70%!亚健康人群多表现为疲乏、易怒、失眠、头痛,咳嗽、上火、便秘等,体检时常查不出指标异常或明确的疾病,又感不适,不知道该看哪科的门诊。值得注意的是,亚健康状态的发展是双向的:如果忽视调理,使机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含高危状态),就有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果接受合理调整干预,机体可恢复至健康状态。众所周知,人一旦从亚健康进入疾病状态,尤其是慢性重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医疗费用的投入将是巨大的,而治疗效果却未必理想。
由于亚健康人群尚未达到疾病状态,没有明显的病理变化,西医缺少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只能通过针对性改善睡眠、通便、止痛等方法来缓解症状。而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则能在干预亚健康的过程中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中医认为:亚健康虽然症状繁多,但总体而言是阴阳升降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治未病”门诊通过为亚健康者提供合理的、多方位(饮食宜忌、运动方式、心理疏导,必要时辅以中药或非药物干预)的健康指导,从而实现“不治已病治未病”。
治未病门诊的流程如何?
篇2
关键词: 大学生 亚健康状态 原因 解决和预防措施
健康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没有健康就一事无成,因此健康既属于个人,又属于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水平也不断提高。现代对健康的衡量不仅仅是无病痛、四肢健全,在这基础上还要求精神上有完好状态。然而,由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压力加重,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大部分人的健康状况很难达到健康的标准,主要表现为身心情感方面处于健康与患病之间,即“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可发生于任何人群,但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笔者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大学生健康状态进行了调查,对导致大学生出现亚健康状态的原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和预防措施。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的在校学生发放《药学生亚健康状态调查表》。问卷调查表发放800份,收回741份,有效657份,有效率为82%。其中,男性283人,女性374人,年龄在19至24岁。
1.2调查方法。
我们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对亚健康状态(慢性疲劳综合征――Ch ronicfat iguesyndrome;CFS)的诊断标准,结合药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了亚健康状态问卷调查表,在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19岁至24岁的大学生中发放调查表,并将调查内容输入计算机SAS统计分析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CFS诊断标准:
①持续的或再发的疲劳感和易疲劳性。
A.虽卧床也不能改善。
B.平均日常活动有50%以上受限且程度严重。
②没有其他慢性疾患(包括既往精神疾患)。
B.项条件。
自觉症状或病历上记述:持续的或再发的经过6个有以上。
①微热(口腔温37.5―38.6℃)或恶寒。
②咽痛、头痛。
③颈部或腋下痛性淋巴结肿胀。
④全身肌力低下。
⑤肌肉痛。
⑥从事以前能耐受的工作后持续一天以上的疲劳感。
⑦新发生的头痛。
⑧游走性、非炎症性的关节痛。
⑨神经、精神症状:A.羞明,B.一过性暗点,C.健忘,D.易刺激性,E.昏迷,F.思考力低下,G.精神不集中,H.抑郁
⑩睡眠障碍。
{11}急性或亚急性发病(患者主诉)。
检查所见的标准:至少在一个月的期间内由医师确认出现2次以上的。
①微热(口腔温度37.6―38.6℃或直肠37.8―38.8℃)。
②非渗出性咽炎。
③触得颈部或腋下淋巴结或压痛(直径2cm以上)。
诊断:主要条件2项+自觉症状6项以上+检查所见2项以上,或有主要条件2项+自觉症状8项以上。
2.结果与分析
2.1药学生亚健康状态发生的特点。
此次调查结果,药学生亚健康状态比例(20.40%)与全国亚健康人群比例(60.00%),经x^2检验,x^2=32.6162,在a=0.05水准上,p
2.2性别与亚健康状态发生的关系。
男生亚健康状态比例(18.37%)与女生亚健康状态比例(21.93%)经x^2检验,x^2=1.2509,在a=0.05水准上,p=0.2634>0.05,说明男生亚健康状态与女生亚健康状态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男生亚健康状态与女生亚健康状态无差异。(见表2)
2.3年龄与亚健康状态发生的关系。
19岁至24岁的亚健康状态比例经x^2检验,x^2=2.9196,在a=0.05水准上,p=0.7124
2.4相关因素分析。
调查内容包括生活情况、学习情况和社交情况三方面。本次调查发现吸烟,饮酒,对生活的态度,体育锻炼,学习开心,学习时间,加班学习,对周围事物兴趣,朋友谈心,同学关系等十三个方面与亚健康的发生率都有密切的关系。(见表4)
3.讨论
3.1亚健康状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所学专业因素、个体心理与生理因素、个人的行为生活方式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次调查结果药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为20.40%,低于全国的亚健康状态发生率的所作的调查结果60.00%,也低于教师亚健康状态发生率55.11%。其中,女生的亚健康状态发生率比男生偏高,这可能与女生特殊的生理状态及生殖内分泌功能的紊乱有关系。
药学专业课程较多,而且课程也较特殊,在学习方法和习惯上与一般学科有很大区别。知识点抽象、微观,要求记忆的很多。学生学习压力较重,学期末常挑灯夜战,导致睡眠不足,生物钟紊乱,健康素质明显下降。
药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发生与个体的行为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调查结果表明,吸烟、常喝酒和缺乏体育锻炼等都会导致亚健康状态发生率的增高。这些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可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干扰机体的生物节律,产生头痛、头晕、乏力、失眠等症状,从而进一步导致亚健康的发生。
3.2本次调查中年龄在19岁至22岁的学生亚健康状态发生率高于23岁至24岁的亚健康状态发生率,影响的因素可能是:
3.2.1学习及心理因素影响。由于经过高考统一录取,学生间彼此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都非常接近,在中学时期的优势感和优越感没有了,精神压力巨大,感到过度压抑,而处于亚健康状态。
3.2.2人际关系及家庭的影响。学生刚到一个新的环境,周围一切都是陌生的,加上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多溺爱,心理素质较差,从而导致发生冲突或感到压抑等现象。
3.2.3新区的校区面积较小,可供学生活动的场地和设施较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除了上课外,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容易造成个性孤僻、不合群、无团队精神,这对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培养带来很大局限性。
3.2.4本次调查是在大一至大三学生中进行,大一新生处于适应期,大二学生处于转型期,大三学生已基本适应大学生活,能较成熟地处理发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上的事情,而且大三学生还未面临就业问题,就业压力不明显,所以亚健康发生率较低。
4.建议
4.1开展对大学新生的入学指导工作。
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他们整个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资料表明,学生心理健康对其身体健康、生长发育和学习影响极大,而且直接影响将来的就业和适应社会。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后期,即向成人过渡时期,心理发育未完全成熟,是最易发生心理问题的人群。大学生在校的全过程都存在着心理矛盾冲突,尤其是刚进大学的新生最为激烈,最容易由于心理问题引起其它问题。因此,学校有必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分析这个特殊阶段的心理矛盾冲突及其产生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调适,促进身心健康,使其顺利度过大学生活。
4.2在学校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设立心理咨询中心。
4.2.1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状态评估,建议在新生入学时即进行科学的心理健康调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对在校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记录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状况,做到对学生心理疾病的积极预防,以及对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学生做到早期发现,及时诊断与治疗,降低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病率。
4.2.2在校内设立心理咨询中心,由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教师或聘请专职心理咨询人员或兼职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方便、及时、有效的疏导渠道。
4.3培养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理念。
大学生应积极改变原有的不良的生活习惯,克服有害身心健康的行为习惯,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学校应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使学生空余时间感到无所事事,无聊空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篇3
养生保健是针对健康人群,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身心俱健的一种活动。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所谓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而康复保健是病者或家属可以操作的一种治疗疾病的辅助手段,是针对性很强的干预性保健方式。康复医学是二十世纪初期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它以消除或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为己任,它与养生保健有着根本的区别。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世界人口的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绝大部分人需要个性化的康复保健指导。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认为,养生最重要的是养护正气,即保证五脏六腑的正常运化,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不断补充被新陈代谢消耗掉的能量,防止过度耗损和意外伤害。人体需要的六大基本营养素是:糖、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其中,糖、蛋白质和脂肪是供给人体能量的物质。六大营养素主要来自九大类食物:谷类、蛋类、奶类、根茎类、肉类、鱼虾和贝类、豆类、干果类、蔬菜和瓜果类。
远离恶劣的生活环境,顺应四时季节变化,保持生理活动与自然变化周期同步,提升适应环境的能力,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调养精神,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保持情绪乐观,胸襟豁达,精神健康,积极快乐地投入生活,这些都属于养生保健,不针对某些功能缺欠人群。
患病者和亚健康人群,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年龄性别、出身教养、职业经历都不同,因此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个性的康复保健方案。事实上也绝对找不到一种适合所有人群、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康复保健方法。但是,目前流行的养生讲座,根本不对养生保健与康复保健进行区分,常常误导了人们,诸如低糖低盐低脂肪饮食、坚持锻炼等等,而那些拉筋养生、撞墙养生、补水养生、推腹养生、跪足养生、爬行养生、时辰养生等等,只适于一部分特殊人群,不适用于那些患有疾病和大部分亚健康人群,甚至会产生负作用。譬如:肝肾病人应严格限制锻炼,因为任何活动都会增加肝脏和肾脏的负担;尿路结石病人应严格限制牛奶、豆制品、巧克力、动物肝脏及香菇、核桃;尿酸结石则应该限制肉类、菠菜、菜花、蛤、蟹及动物内脏;水肿病人应严格限制液体的摄入,低蛋白引起的浮肿不但不能限制蛋白的摄入,反而应该大量补充优质蛋白;贫血病人需要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室性早搏病人不能吃得太饱,禁止喝咖啡浓茶;胃下垂病人饭后尽量不要活动,要平卧一段时间;过敏病人要特别注意鸡蛋、豆腐、鱼虾等易致敏的发性食物;关节疾病患者进行拉筋锻炼是有害的;腹腔肿瘤绝对不能推揉;肾虚病人踩石会加重病情;骨质增生禁止局部按摩等等。因此一定要严格区分养生保健和疾病康复保健。
篇4
那么,到医院(门诊、住院)看病和到体检中心做体检有什么不同吗?我想主要是两方面:1.服务对象不同:医院的服务对象是病人,是已经失去健康的人,而体检中心服务对象主要是健康人和亚健康人群。2.服务方式和服务的侧重点不同:医院是治病救人,力争挽回人们的健康,所以重点落在“治”上,而体检中心是诊察肌体、评价健康,争取早期发现疾病、阻止疾病,所以重点落在“防”上。另外,到医院看病,到某个具体科室接受专科诊治,主要是出自病人的自主选择。而到体检中心体检,首先要排除个人的主观因素,做多学科的全面诊察,所以从服务的范畴和特征上,医院重点落实在“专”上,体检的重点落实在“全”上。
由此可见,体检和看病有区别,体检中心和医院有区别,虽然二者在维系人们健康的目标上是一致的,但各有侧重,各有选择。而健康体检在“防病于未然”方面将充分体现出他的重要和“先行”的作用。
在这方面,体检将会更加体现防病于未然、“上医治未病”的精神。如果问我“健康体检”应该起到什么样的具体作用,我想三句话可以概括,那就是:1.早期发现疾病;2.评价健康;3.指导健康。
所谓早期发现疾病,主要是通过体检“没病找病”,这样找出来的病才有可能称得上早期发现,从而争取早期治疗,早期治愈。体检中我们在每200~300的人群里就可能发现一例肿瘤,尽管所发现的肿瘤多数也是中、晚期,但真正能早期发现肿瘤的还真是靠健康体检做到的。
所谓评价健康,就是通过体检给受检者目前的身体健康状况做出一个科学的、真实的评价,这也是每位受检者最需要和最渴望得到的东西。
他们是健康――基本健康――亚健康――还是患病、他们有病是“新病――还是老病”、“病多――还是病少”、“是轻――还是重”、“病情稳定――还是病情进展”……都要通过健康体检做出科学的评价并清楚地告诉受检者,让受检者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心中有数。
所谓指导健康,就是在完成健康体检这个过程之后,让体检继续发挥对体检者的医疗保健和指导作用,这非常重要。这方面在过去体检医生做的不够,而体检者本人也往往有所忽视,更有一些人由于没有足够的医学常识,常常会选择不恰当的保健、防病、康复等方法,出现偏差、甚至走入误区。
通常情况下,体检都交了钱做了体验发出体检总结报
似乎这个体检过程就算完了,其实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医生有责任指导体检者树立正确的保健预防观念,帮助每一位体检者科学地把健康管起来。只有在体检的基础上,医生能够继续对体检者做出阶段性和长期性的健康指导,使体检不走过场、不摆架子,使体检尽可能地发挥出指导健康的作用,让体检者真正从体检中受益,让体检者真正感受到体检对她有用,这才是真正的、完整的体检。至于怎样做好“健康管理、指导健康”,盛德已经总结出一套成熟的管理、实施办法。
1.常设健康管理部,由高水平的医疗保健团队专门承担这项工作。
2.重点做好检后的医疗保健咨询工作。为此:(1)设立了专门的体检咨询室(A、B区)。(2)每天设高职医生值班咨询服务。(3)设置专线电话,开辟咨询服务热线。
3.加强医疗保健卫生宣教工作,普及医疗保健知识。定期出版医疗保健刊物(杂志);编写常见病防治指导“彩页”免费发放给检后的体检者。并走出去到参检单位作医疗保健知识讲座和现场咨询。
4.利用“体检信息网络系统”,为体检者终生存储体检资料(可供二次体检对比、分析之用),支持“健康管理”。
5.设专人负责VIP客户的“检后指导”,除个人体检总结报告外,由健康管理部负责为每位VIP客户单独制定因地制宜的、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
篇5
【关键词】 体质学说;疾病预防;亚健康
The Effect of Constitution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 Li Hong,Zheng Xiaowei,Song Hong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Hangzhou(310053)
Abstract:According to Chinese constitutional theory,constitution is relatively stable,and on the other hand,it is changeable.Constitution does not only determine susceptibility and tendency to certain disease,but also the pattern,transmission and prognosis,and therefore it has great effect on the therapeutic principle and method.Thus correct differentiation of constitutional patter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Key words:constitution;prevention of diseases;treatment
中医体质,是指人体的素禀之质,即是指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1]。《内经》“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体质既具有相对稳定性,又具有一定的动态可变性,因而体质是可调的[2],这就使预防和根治疾病成为可能。
1 对疾病预防的影响
《素问·上古天真论》有“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之说。它表明中医十分重视对疾病的预防,即“治未病”,从保护人体内在的正气出发以防御外界致病因素的侵袭。它同时也强调内因是发病与否的决定因素,而这里所说的内因实际上就是人的体质。体质强弱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正气的盛衰,而正气的盛衰则是人体是否发病的决定因素。人的体质可分为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3],除了平和质为正常的生理体质以外,其它八种均为病理体质。而不同病理体质的差异性可导致个体对某些致病因素有着易感性。
1.1 为疾病的预防提供依据 由于体质具有相对稳定性,这就决定了其对某种疾病的易感性是长期存在的。如痰湿质易为湿邪所困和膏粱厚味所伤,气虚质易为外邪及劳倦所伤[4]。研究表明,鼻咽癌高危人群体质以单纯气虚质为特点,初诊鼻咽癌患者体质以热和瘀为特点,放疗1年后鼻咽癌患者体质以气虚质夹热、夹瘀及夹湿为特点[5]。现代临床研究也证实,过敏体质者往往对某些因素,如风寒、花粉、油漆、鱼腥虾蟹等过敏源具有易感性,而且不易治疗。由此可见,如果能改善人的病理体质,就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防止某些易感性或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也就是真正中医意义上的“治未病”。
1.2 为亚健康的治疗和调理提供了依据 《灵枢·百病始生篇》云:“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说明人内在的体质虚弱是外邪入侵的病理基础。在同样外在因素下,体质强不易发病,而体质弱则易发病。由于体质状态决定是否发病,故在未病之时即应注意调理病理体质,这为目前普遍存在的亚健康的治疗和调理提供了依据。就亚健康的实质而言,属于中医病理体质,病理体质是一种将病未病的病前状态,或者说是隐匿状态[6],亚健康状态与体质证候相吻合[7]。而中医在调理病理体质方面有其独到的理论和方法,因而对亚健康的治疗是有效的[8],能从根本上解决其病因,防止其向疾病方向发展。但由于病理体质具有易感性、普遍性、长期性、难调性几大特点[9],因此,针对病理体质或体质证候的调理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1.3 预防其它体质相关性疾病的发生 祛除引起疾病的内因,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体质状态对疾病的抵御能力、患者康复能力和预后有很大关系,这也包括通过干预体质来调节心理适应能力,从而减少七情致病因素。由于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大,情绪因素日益成为当今社会致病的主要原因。所以根据中医治未病的原则,应该在自身无法缓解长期或强烈的情绪刺激的情况下,及早用中药、心理疏导等手段进行干预,以消除情志致病因素。同时也需要患者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和乐观的心态,从多途径来增强和改善体质。
2 调理体质在对疾病治疗中的意义
由于体质状态不仅决定发病与否及发病的倾向性,还影响疾病的性质、传变、转归和预后,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辨别体质类型,并针对体质因素进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治愈疾病,实现治病求本。
2.1 体质因素是诊断疾病性质和判断病机的重要依据 体质影响证的寒热虚实属性、病变部位、轻重程度等。不同的体质类型人群感受同一种病因可以表现出现不同的证候,而不同的病因作用于同一体质类型的人群则可以出现相类似的证候,这就是受到体质因素作用的结果。故在临证治疗时,正确判断病人的体质属性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就容易造成“虚虚实实”之误。
2.2 通过调节体质防止疾病的传变 邪气侵入人体之后,可随人体体质寒热、虚实、阴阳之不同,向不同的方向发生转化,故宜先安未受邪之地,防止疾病的传变。吴又可认为同感温疫之邪而出现种种不同变证的原因与体质差异有关,所谓“传变不常,皆因人而施”。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根据病人的体质,应用五行生克制化理论,通过调节体质来防止疾病的传变。
2.3 根据体质判断疾病的转归和预后 临床实践证明,平素体质强盛者,即使得病也容易康复;而平素体质亏虚者,则不易康复。《温疫论·四损不可正治》提出“素亏者易损,素实者易复”,说明体质差异是导致疾病不同的转归和预后的主要原因,即体质的强弱、正气的盛衰与疾病的转归是密切相关的。
2.4 为“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提供理论依据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均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原则,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的特点。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主要依据就是患者的体质,对于相同的疾病由于患者体质不同,可出现不同证型,故治疗时采取不同的治法;而对于不同的疾病,由于患者的体质相似,往往出现相似的病理变化或证型,故在治疗时采取相同的治法。
2.5 为处方用药提供依据 在临床上,根据患者体质之不同,处方用药应有所侧重。对于体质壮实者,可选用作用较强烈的药物,且药量宜偏重;对体质虚弱者,则宜选用药性温和的药物,且药量不宜过重。区别不同体质进行治疗,正是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具体体现。
3 结语
综上所述,辨别体质对防病治病均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正常体质,要注意饮食起居,调适情志,加强锻炼,保持体质强健,避免病邪侵袭;对于病理体质,除了上述方法之外,还要根据体质类型,采取相应的食疗、药疗或其它方法,使体质恢复正常;已病之后,不仅要祛邪,还要根据体质的偏颇,治病求本,以消除疾病之根源;同时还要利用五行生克制化和阴阳理论,防止疾病的传变;在疾病恢复期,尽管疾病证候已基本消除,但体质证候依然存在,故仍需坚持调理患者的病理体质,以达到彻底治愈,防止或减少疾病复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1.
[2] 王琦.论中医体质研究的3个关键问题(下)[J].中医杂志,2006,47(5):329332.
[3] 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4] 何裕民.次(亚)健康状态——中医学术拓展的新空间[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6):7.
[5] 周小军,田道法.鼻咽癌高危人群体质调查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8):5154.
[6] 匡词元.论辨证与辨体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2):8185.
[7] 周小军,田道法.中医体质证候概念及其意义[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4(5):331333.
篇6
事业的发展也关乎社会民生的安定与和谐。而如何建立更加适应人们需求和社会发展的疗养机构则是本课题探讨的关键所在,通过对疗养院的功能构成、空间组合模式的研究,全方位解析疗养院建筑的内部结构,以期建立高效、实用的医疗系统。综合研究病人心理学、人机工程学、无障碍设计等多学科相结合,旨在运用建筑空间的规划手法,立足于人住化的设计理念,意在打破与创新,有别于传统医疗建筑形式。重点协调医疗建筑设计的功能要求和患者的心理需求相统一,以提供人文关怀和具有疗愈作用的调养和治疗环境。将建筑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强调环境对恢复健康的重要性,从而营造出自然、和谐的住宅式疗养空间氛围。
一、医疗建筑研究概述
(一)医疗建筑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生活节奏加快,超负荷工作、亚健康问题已然成为现代人特有的标签和常态。人们长期处于社会压力、生活压力倍增的精神状态下,身心俱疲、体力透支,各种职业病和心理健康疾病办被大众忽视。由于近几年的食品安全隐患事件和各大疾病肆虐,为人们的健康状况敲响警钟。国民身体素质的普遍下降、过劳死和慢性病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引起了社会大众对于健康问题的深刻沉思。传统的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人们更加崇尚自然绿色、养引呆健的疗养方式。随着我国医疗机制的改革,疗养院的发展和建设迎来了新的契机,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医疗观念的转变。医疗建筑研究关注的不仅是医疗设施设计研究,还包括建筑环境对人们健康影响关系的更广泛研究,其意义在于设计者通过建筑环境影响泞人及全民健康,创造能够促进人类健康的建筑环境。
(二)疗养院建筑研究的目的及要求。医疗建筑是区别于其他建筑形式的,具有特殊功能结构和空间构成的建筑类型。疗养院属于12个医疗机构的第4类,因此疗养院与医院有本质上的区别,它与医院虽不尽相同。但两者都是为患者提供治疗以恢复健康为目的而产生的。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疗养院更加注重“以养为王,以疗为辅”的治疗方法,包含了治疗和调养等综合服务。疗养院充分利用天然疗养因子(日光、温泉、海洋、森林)为基础,强调通过自然环境的熏陶,调节心理状态,改善生活习惯的保健方式来防病治病。疗养院建筑作为一类具有特殊功能的建筑形式,与普通的居住建筑有着很大的区别。不管是建筑形式或者空间布局都有着严格的要求,由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的《JGJ40-87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从1988年1月1日正式实施,规章内容涵盖广泛,从选址到基地,从建筑平面到各疗养用房及后勤保障等都有着系统的规划和精准的数据。以此规章为准则,对疗养院进行全面的设计和安排,整体建筑设计则更具有功能性和可行性。
二、疗养院功能构成及空间组合模式
(一)疗养院的功能构成。疗养院根据其职能有所不同,分类多样,其中包括综合性疗养院,特殊机构疗养院、自然景区疗养院和针对某种专业疾病的疗养院。根据疗养为治疙养护的含义,从而界定了疗养院的两大职能范围。其中包括疗养、理疙医技用房、行政办公附属用房以及文体活动场所等功能空间相互构成,其功能性比较复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疗养院由疗养区和生活区两大分区构成(如图1),疗养区王要承担着治疚医护的王要功能,具体包括医生办公室、护士室、诊疗室、治疗室、复健室等医疗用房。生活区王要承担疗养者的生活起居等职能,包含疗养卧室、餐厅洗衣房、行政后勤等生活用房。《JGJ40-87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对各个功能分区的布局及职能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和制度,应以此为依据,对疗养院的功能进行细化和总结。
(二)疗养院建筑空间组合模式。疗养院设计以营造适应于疗养者康复的环境氛围为重点,通过整体空间的划分和组合,建立起高效、融洽的医疗环境。常见的疗养院总体布局模式有:分散式、连廊式、院落式、集中式、拼联式。根据功能构成的划分,疗养院空间可被划分为疗养居住空间、医疗空间和公共休闲空间三大类。疗养院的空间组合和划分应完全满足疗养员、医疗引乍人员和经营管理者的使用需求。不仅要提供舒适的疗养环境,还有轻松的引乍氛围和精简的管理模式。用直观的空间系统引导、有序的空间单元的排列、明晰的层次空间设计方法,合理划分流线走向,满足州门对不同空间功能的使用需求,创造便捷、宜人的建筑空间。
总结
本课题是对医疗机构中的疗养院建筑设计的研究,从患者的心理、生理、行为模式、情感需求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和整
理,将环境与建筑充分融合,本案设计立足于人文关怀的基础,提出“住宅式”疗养院的建筑模式,探索人性化绿色疗养空
篇7
心理健康对于一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特征如下:①智力正常。这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②情绪稳定与愉快。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协调统一,受意识的支配,思想与行为也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语言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那么他就应该进行心理调整。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与我们传统的理解有明显区别――它包涵了3个基本要素:①躯体健康;②心理健康;③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标准。全面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部分,两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无法分割。这是健康概念的精髓。
不少人曾认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两个没有关系的概念。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心理健康每时每刻都在影响人的生理健康。一个人如果性格孤僻,心理长期处于一种抑郁状态,就会影响内激素分泌,使抵抗力降低,疾病就会乘虚而入。一个原本身体健康的人,如果老是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疾病,就会整天郁郁
XIN LIWEI SHENG心理卫生寡欢,最后导致真地一病不起。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应该注意合理饮食和锻炼身体,另一方面更要陶冶自己的情操,开阔自己的心胸,避免长时间处在紧张的情绪状态中。当感到自己的心情持续不快时,要及时进行心理自我调试,必要时应到心理门诊或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帮助,以确保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健康。
随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所处的社会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社会化、一体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时间越来越宝贵,人们越来越为效益所驱使,自主的、创造性的劳动和高级的智力劳动越来越多;人们的活动范围在不断拓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多。不可避免地要处理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各种各样的竞争的强度也越来越大。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整天愁眉苦脸、心烦意乱、以安眠药助眠,长期在苦闷绝望中挣扎、煎熬,甚至走向自杀的绝路;也有人终日以酒为伴、酗酒成性,打人骂人;有人与人敌对、冲突、犯罪;有人常常感冒,患高血压、关节炎等非器质性疾病,甚至身患绝症、早亡;有人不能和他人正常的交往及融洽相处,整日疑神疑鬼;有的夫妻不和、争吵、打闹、离婚……
篇8
设计原理
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酒、馋石、挢引、按扤、毒熨,一拨见病之应。”说的是俞跗摸脚治病不用汤药、不用药酒、不用砭石、不用摇动筋骨按摩、不用牵动皮肉推拿、不用热灸敷药,只要找到脚上的特效穴,点拨之间就治好了病。
绿之韵公司的百变魔板正是采用这样的原理,通过按摩足底反射区和全息穴位进而达到保健身体的新科技理疗产品。使用时,把百变魔板放入配套的休闲鞋里,通过简单的穿鞋走路对足部区穴进行物理刺激,激发反射区经络的畅通性,进而发挥人体自动调节和自我修复的潜能,调节人体的自然治愈和自主康复能力,保健身体,康复疾病,增强生机,延长寿命。
百变魔板采用的是活版组合,保健理疗的专利技术,设计了120多幅保健康复的组合图谱,根据保健康复的不同需求,对照魔板图谱自主拆装组成各种功能的组合板。广泛适用于健康人、亚健康人和疾病患者。真正做到让老百姓在走路中保健身体,在运动中康复疾病。
功能特点
百变魔板上的全息按摩点和全息穴位点,采用的是足全息活版对症刺激疗法,在保健康复的过程中,循行的路线与传统的中医经络学说有一定的区别:通常我们都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说的是治病要打通经络。经络是由穴位连接的网状系统,一个穴位不通,经络就不通,经络打通了,气血、淋巴、内分泌、神经通道也随之通畅,疾病也就得到了治疗。
但百变魔板采用的全息刺激疗法,不是先打通经络,而是先打通神经通道,大脑神经中枢得到了求助的信号,直接发出指令,同时调动气血、淋巴、内分泌疏通,是一条高速直达的康复通道。
其主要的六大功能特点是:一、精准的反射区对位;二、紧密地吻合足弓曲线;三、有效的足部区穴刺激;四、对症的活版百变组合;五、双向的正逆互补功能;六、高速的直达神经通道。
篇9
【关键词】大学生,亚健康心理,音乐教育,调试功能
一、亚健康心理释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学生数量激增,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进一步凸显,有很多学生都出现了心理偏常状态,但是又没有达到疾患程度,即心理亚健康状态,与常说常见的忧郁症、强迫症、心理障碍、精神疾患等有着很大的区别。据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表明,约有44%的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陷入了亚健康心理状态中,因此亟须探索出有针对性的改善路径和方式,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优化心理素质,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二、大学生亚健康心理表现和成因
从整体上来说,亚健康心理状态主要是指一种长期的、消极的心理状态。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是灰色心理。这是当代大学生一种常见的偏常心理状态,表现为对事情缺乏兴趣、对行为缺少信心、遇到困难时首先选择逃避等,而且周期性情绪起伏较大。第二是学习焦虑。很多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衰退、学习效率低下,甚至会间歇性地头疼,由此也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下降。如果这种不良情绪不能得到及时排解,很容易引发更严重的问题。第三是情爱挫折。这是一种由于爱情遇到挫折后产生的强烈情绪和消极状态。大学生情窦初开,但是心智发育水平有限,且缺少必要的人生经历和社会阅历,很容易在恋爱中遇到挫折,并难以正确对待这种挫折,或消沉和忧虑,或激动和烦躁,有的甚至出现轻生念头。第四是人际交往。多数学生在求学时,经历的都是“学校—家”两点一线的生活,社会经验十分匮乏,更缺少人际交往的经验,所以很多大学生都遇到了人际交往方面的困难,或者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倾听和体谅他人;或者妄自菲薄,认为自己无关紧要,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以上问题的出现,其成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家庭方面的原因。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多数学生都有着较为宽裕的成长环境,且家长的过分保护和关心,造成了学生的依赖性强,难以独立生活,性格上任性、自私和狭隘等。一旦遇到不如意的情况,就会出现悲观、过激的心理。其次是学校方面的原因。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很多学生都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特别是努力后却因环境、方法等因素而未达到预期效果时,很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的情况。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是贫困生,他们因承受着巨大的经历压力和生活压力,也很容易出现自卑、悲观、失落等情绪。再次是社会方面的原因。当代社会是一个多元文化并行发展的社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设备的普及,也让高校早已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很容易进入校园,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如很多学生都长期接触互联网,互联网上各类信息良莠不齐,而学生则缺乏辨别和抵制的能力,很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还有一些学生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达到自己认为的理想状态,便将互联网作为新的寄托,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网络综合征、网络狂躁症等。最后是个人方面的原因。受到综合因素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对人生、社会等都缺乏正确认识,个人的物质、情感、理智心理未能得到良好协调,遇到一些波折后很容易冲动,给美好的校园生活蒙上了不和谐的阴影。
三、音乐教育对大学生亚健康心理调适的理论依据
通过音乐教育对大学生亚健康心理进行调适和干预,并不是突发奇想,也不是天方夜谭,而是有着深刻可行的理论依据,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音乐本身具有调适情绪的重要作用。由外界客观刺激所引起的情绪,是各类心理现象和活动的最初表现。情绪的好坏程度对心理健康状况有着决定性影响。作为音乐来说,其本身就是情感、情绪的产物,自然也可以有效作用于欣赏者、学习者的情感和情绪。所以通过音乐教育改善大学生亚健康心理、预防心理疾病是完全可行的。具体来说,其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一) 表情达意
任何时期和类型的音乐,都是带有特定内容、思想和情感的。换言之就是音乐作品是创作者情绪的外化。“大学生在学习和欣赏这些作品时,自然会与创作者、作品进行深入的互动,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陶冶、启示和润泽。”[1]如著名的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一开始的四个音符刚劲有力、发人深省,有的人理解为命运在敲门,有的人认为这是贝多芬向命运发起挑战的号角。随后的旋律中,这个主题动机不断丰富和发展,始终充满着勇往直前的气势和动力。每一个学生听罢后,都觉得之前的沉闷和抑郁一扫而光,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正是对贝多芬和作品情意的最佳回应。
( 二) 诱发感染
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正面和负面的情绪。如果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那就表明学生的负面情绪较为严重,压倒了正面情绪。所以心理调适的一个重要方向就在于让正面情绪常伴大学生,充盈于大学生的全身。音乐正是对此最得力的助手和工具,当学生听到不同情感指向的作品时,内心便会产生一系列情感反应,获得多种类型的美感体验。比如在听到《我的未来不是梦》这首著名的流行歌曲时,自然会诱发学生奋进、坚韧、不服输等情绪体现,可以以一种全新的心情来面对学习和生活,不良情绪自然也消弭于无形中。
( 三) 宣泄释放
前文中提到,大学生不良情绪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而关键在于如何面对这些不良情绪,如果置之不理,任由发展,则容易导致严重心理问题的出现。在对待不良情绪的诸多方式中,利用音乐进行宣泄和释放就是最有效的形式之一。比如一些节奏欢快、旋律流畅的音乐,可以使寂寞和低沉的心情得到有效缓解,继而达到开阔心胸、爽朗精神的效果。一些节奏舒缓、旋律清新的轻音乐,则能够给人以安静平和之感,可以让大学生摆脱烦躁,神闲气定、安静平和地接人待物。所以很多时候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都是缓解大学生不良情绪的药方,如果可以对症下药,自然会药到病除。诚如毕达哥拉斯所言,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都可以治疗人们的情绪和脾气,使它们归于和谐,让自己重获新生。所以学校和教师要对音乐的情绪调适功能给予充分重视,将其作为音乐干预大学生亚健康心理的重要方式,改善和消弭大学生的不良情绪,形成健康的心理。
四、音乐教育对大学生亚健康心理调适的实践依据
音乐教育对大学生亚健康心理的调适,不仅要分析可行性,更要看实际的效果。这一点最鲜明的体现就是音乐治疗学科的兴起和发展。“早在20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音乐治疗就率先应用于当时的伤病员,为他们缓解精神压力,调整心情,并因良好的成效而迅速推广。”[2]20世纪80年代,音乐治疗学开始作为一门学科逐渐发展起来,其涉及多个专业,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治疗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包含通过音乐鉴赏引发想象和联想、参与音乐创作和表演活动等。在音乐美的陶冶和润泽下,可以将那些痛苦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转化为一种悲剧式的审美体验,使情感得到了升华。也就是说,音乐治疗不同于普通的医学治疗,直接通过手术或药物作用于病痛,而是重在改变人们的精神和心理状态。不是通过人的理性思考和实践发挥作用,而是通过感性获得人们的情感共鸣。目前,音乐治疗学的作用和价值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并在国内外的高等教育中有着广泛运用。比如美国高校普遍采用的音乐想象治疗法,是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心理辅导教师,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聆听相关的音乐,并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展开想象,然后再与学生就想象内容进行讨论,进而予以有针对性的引导。与一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同,音乐可以在不知不觉中作用于学生的内心,消除学生的焦虑感、紧张感和烦躁感,引导学生释放压力、愉悦心情。所以从医学角度而言,音乐治疗学方兴未艾,正是音乐教育调适大学生亚健康心理重要的实践依据。
综上所述,大学生既是时代新人和民族的希望,也正处于从青少年向成年人转变的关键时期,在社会、时代等综合环境的影响下,难免会出现认知偏差和情绪波动,产生心理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干预和调适,则很容易陷入到亚健康心理状态中。音乐教育可以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大学生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引导,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本文也正是基于此目的,就大学生亚健康心理的表现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音乐教育特有的价值和作用,希望可以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切实可行的路径,让音乐教育成为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篇10
谁动了你的健康?
身体功能长期处于失衡状态,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纠正是影响现代人健康的主要因素。
生活方式不当
吸烟吸烟致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
熬夜熬夜使得人体失去了免疫修复的时间。
久坐和憋尿导致肾功能受损,损害肾脏健康。
饮食不节不吃早餐、暴饮暴食、三餐安排不合理。
工作压力大导致免疫机能受损
身体出现不适后没有进行有效地检查与干预
从身体开始出现亚健康信号,如便秘、失眠、血压波动、头晕、心悸、胸闷等到最后发展成为慢性病,一般都经过了较长的时间,即有一定的潜伏期。不同的疾病潜伏期也不同,如高血压、糖尿病,一般都要10~15年的时间,癌症15~20年的时间等。
该采取什么手段来维护健康?
长期以来,我们主流医学都是西医、中医为主的体系。
西医治疗
西医的思维是就事论事的,是二分的。在治疗上采取的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对抗式治疗方式。西医治的是“人生的病”。方向是找到病,打击敌人。因此西医在对抗病毒、病菌方面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尤其是在人类以传染性疾病为主的时期。
西医的不足之处在于,针对现在人的慢性病上,如高血压,一般是终身吃药。这样,长期的药物的副作用会导致身体功能逐步下降以至于恶性病发生,如心梗、中风、心衰等。再如针对肿瘤,西医关注的是肿瘤本身,因此采用的手段是手术、放疗、化疗,对之后的生存质量关注不够。根据WHO的观点,人类长寿健康影响因素中,作为对抗为主的现代医疗能影响的只有8%。
中医治疗
中医思维上注重的整体观。中医采取的辨证施治以整体调和的方式来对待疾病,强调自然和谐,扶正祛邪。中医治疗不是对抗性的,治的是“生病的人”。治疗的目的是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即实现人体的自愈功能,在对待现代慢性病上,不是扮演救火队长的角色,防止了越治病,病越多的现象。
但是中医的不足之处在于,理论复杂,凭经验值,一个中医开出来的方子和另一个中医可能有区别,并且中药的熬制比较繁琐。
卫生部部长陈竺说,中西医,其实代表了人类两种基本的认知方法。东方文化中占主流的认知方法一直是经验和直觉,从整体上来认识疾病和生命等复杂事情和问题,而不先把它们分割成一个个单元来认识;而西方则主要是沿着实证加推理发展其认识方法。陈竺认为,西医看到的是清晰的局部,而中医看到的是模糊的整体。
尚医堂治未病观点
中医理论指导下现代化食疗的治未病模式,维护现代人健康的新尝试。
尚医堂观点之一:现在人的健康维护不是治疗已病,而是维护身体功能平衡,即未病防病,已病防变。注重提高生存质量,生活质量。
尚医堂观点之二:博采中西医之长,即双重诊断,动态调理。
尚医堂治未病的指导思想是中医的整体论,操作方法是西医的解决问题为主的实用化手段。
尚医堂辨体
尚医堂的辨体,即结合了中西医之长,是模糊的整体和清晰的局部的结合。也即采用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身体功能评价、营养素分析、体质评价等。从宏观的体质状况到微观的微量元素和体检指标等,通过对一个人的整体把握(中医的望闻问切),得出个体的整体体质状况,再对身体功能的失衡状况、营养状况等进行深入分析,并前瞻性的把握身体的疾病趋势等,从而为中医食疗调理提供依据。
食疗现代化
尚医堂的食疗是在辨体的基础上,运用信息化、标准化以及形象化的实用化操作,在整个过程中,改变以往中医靠记忆,靠经验的方法,通过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在人体信息采集,人体信息处理,配方开具等方面实现了信息化和标准化。同时,通过运用现代的清晰明了的语言,和客户进行良好沟通以及知道客户进行调理,并以精确定量的食物(多达200余种的食物组方),定期的进行辨体,定期改变调理配方,以实现最佳疗效,从而实现真正的健康。
尚医堂小贴士 误区指导
误区1:发现子宫肌瘤,干脆把子宫附件等全部拿掉,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
食医认为:子宫肌瘤和内分泌失调以及机体免疫功能有密切关系,如果不去除根本的发生原因,可能还会引起身体其他方面的问题,如失眠、高血压或者其他症状。
误区2:一旦便秘就吃泻药。
食医认为:有多种因素会导致便秘。饮食中膳食纤维不足,老年人胃肠蠕动减缓,体内津液不足,体质方面的阴虚、阳虚等都有一定的影响,若便秘靠吃泻药来缓解,可能会引发体质的更加失衡,不能从根本上起到改善便秘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