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备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22 17:56: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生物必备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生物必备知识

篇1

【关键词】高中生物;问题;对策

当今教育不断改革,不断创新。学生接受到的知识也由过去的简单化变成了多样化,在高中阶段更是如此,每一位高中学生都要上至少七到八门课程。高中生物课在高考理综考试中越来越凸显出其地位,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如何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安排适当的学习方法,如何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创新型找到解决对策,是我们当下刻不容缓的责任和教学任务。本文首先分析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学生学习生物的问题。

一、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的高中教育,还是针对性地分为文科和理科两类不同的教育,许多高中文科生对于高中生物的学习不是非常感兴趣,导致了文科生学习高中生物的过程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对高中理科生而言,尽管理科学生认真学习生物学,但笔者依然发现很多理科的同学往往由于实验分析与总结能力不足,而在生物知识的应用方面显得非常薄弱。综上,本文主要概括为以下四点:

1.课程理念认识模糊

高中生物课教学中很多生物课教师还是停留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于高中学生生物课兴趣点的激发与培养不是非常重视,导致了许多学生在高一还未分文理科时就对生物课丧失了基本的学习兴趣,对于生物现象和生物概念更是模糊不清,这是当下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之一。

2.教学内容难以把握

生物课的有序开展必须建立在教师对生物课所授内容的熟悉度和把握方式上,一旦教师熟知生物知识,良好运用生物教学方式,那么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必然会上升一个高的台阶。目前生物教学中,生物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上略显薄弱,所讲述的生物内容呆板无趣,所运用的方法抽象难懂。

3.教学实验条件有限

生物科学其实与化学和物理等学科一样,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和实验性,生物课上做一些必备的生物实验,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实验结论得出相关的生物结果是生物课常见的学习和授课形式,然而很多时候生物课程的实验条件与实验装备等不能够满足生物课程的教学要求。

4.教学方式难以执行

很大部分教师已经习惯了用传统教学方法和方法来进行教学,甚至有些教师为了应试教育来侧重教授学生高考生物考点,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最初生物科学学习的目的扭曲。

除了教学过程中暴露的一些重要的教学问题外,还有一些学生偏科、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学习方法不足等现象,也严重影响到当下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上述几个实际问题,本文经过分析,提出了一些相对应的政策和解决方案。

二、高中生物教学的对策

1.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科学的美好

如何真正地激发学生对于生物的兴趣,是每一位生物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和学习的一门课程。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介绍生物科学的最新发展趋势以及生物学科的有趣现象,吸引并提升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2.创造和谐而宽松的生物学习环境

生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放下自身是权威者的高姿态,要走入学生群中,与学生一起共同探索新知,共同解决问题。在长久合作的过程中,创设一种民主、和平、轻快而宽松的生物学习环境,给学生自由发挥自身创造性的时间,这也是当下贯彻素质教育方针的一个有效对策。

3.结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生物教学内容以及生物的教科书在短时间内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教学风格可以灵活改变,这需要教师形成生物教研组,定期讨论和评比,选择一些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生物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开展生物教学。

4.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让生物课堂变得与时俱进

在目前知识爆炸的时代,网络化和信息化是我们21世纪最为鲜明的特征,多媒体教学早已经步入中小学教育,高中生物教师在此方面的运用能力急需要提高。一定要善于运用网络的力量,提升生物教学课堂的效率,提高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

5.教授学生合理的生物学习方法

之所以很多学生厌恶生物学习,是由于其未掌握学习生物的方法。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渗透一些必要的生物学习方法给高中生,让他们从最开始就养成严谨、科学、求真的生物学习品质和学习态度,运用合理正确的生物实验总结生物知识,提高生物成绩。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非常庞大而系统的工作,尽管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和根正,但是目前的高中生物教育已经越来越引起了广大家长和社会以及学校的关注,笔者认为,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应当不断加强对生物教材的挖掘和探索,创新新方法和新思路,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促进学生在高中阶段生物学习取得好的收获。希望本文对于高中生物学的相关思考对于促进高中生物教学工作带来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汪忠.《新编生物学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篇2

关键词:高中生物 自主学习能力 提升策略

一、高中学生生物课程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分析

(一)学习过程的被动性

我们高中生在学习生物学科过程中,学科知识接受的被动性是自主学习能力面临的严重阻碍。学习过程被动性主要是指高中生缺乏积极主动的学科探索精神,缺乏学以致用的能力,知识内容的接受过程过度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和灌输。造成这种被动性的原因有诸多方面的因素,我国长期形成以来教学模式和学生缺乏主动探讨钻研精神是最为主要的两方面原因。那么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能够凸显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和能力。提升生物课程学习的有效性,是摆在学生自主学习问题的一大障碍。

(二)生物课程学习兴趣缺乏

生物课程自学能力面临的另外一大现状是高中生学习兴趣的缺乏。生物课程学习兴趣的缺乏主要是由于在学习接受的过程中缺乏“兴趣点”的培养,学生不能够深刻体会到现代制药技术、高精尖的生物基因技术都与基础的生物学科有关,所学内容不能紧密结合日常生活,同时一些必要的生物实验课程不能够有效的进行,学生不能体会动手学习过程带来的新鲜感和知识的实用性。另外,由于现代的影音视频等新媒体教学设施往往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都会使得我们高中生在面临升学和繁重学习压力下失去生物课程学习的兴趣。

(三)没有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高中生物学科有自身的特点,首先基本学习知识点需要我们进行必要的识记,其次需要一定的综合学科运用能力,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学习过程需要一定的化学知识为铺垫,而遗传学部分又需要有数学概率知识背景。再次,需要结合现实生活中去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血糖血脂”内容时,生活中常见的高血压、高血脂都可用来进行参考。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往往不能分析学科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生物学科学习,一味的“记忆”或者在缺乏必备知识记忆的前提下去“探索”,都会造成学习效率不高,学习的目标性低,久而久之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二、提升我国高中生物课程自主学习能力的建议

(一)认清生物课程学习主体

针对学习过程的被动性,我们高中生首先应当认清自身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更多的发挥引导和补充的作用,这是提升自主学习的意识保障。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凸显,需要加强教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以高效完成教学目标为本,提升教学知识点概况提炼能力,强化生物教学中重难点,同时也需要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自主学习探索能力的加强。总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需要高中生认识到“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观。

(二)加强课程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塑造

生物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重要动力。应加强生物学科视野的拓展,适当将前沿的医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以及制药手段中所蕴涵的生物学科知识点进行适当阐释,以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从而使其转变为学习生物的动力和兴趣,如在抗体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的分析时下关注度极高的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制备过程。另外,应努力提升学习能力,生物学科兼具文理科的特点,应当合理分配知识层次,必备的知识点的记忆,应综合运用“关键字词”等学习方法,建立相应的记忆曲线,以此提升识记效果;对于需要理解的部分,运用好各门学科知识来提升生物知识的理解能力,最终做到高效学习。

(三)提升生物实验的有效性

生物实验是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学生探索兴趣提升的重要手段。通过生物实验,我们学生可以将空洞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可以感受到的成果,体验生物探索的乐趣,如通过观察洋葱细胞实验,我们可以清楚的观察到细胞的形状结构;再如通过青蛙神经反射实验可以对于神经反射方面的知识进行有效巩固。动手观察以及积极探索不仅能够激发了学生对于生物的兴趣,还能够锻炼学生生物探索能力,并且体验经过自身努力获得学习成果的乐趣。可见,通过提升生物实验的有效性,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

(四)充分发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科教育有效性

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生物教学提供了更为生动的教学手段,这得益于以新媒体为代表的教学设备的所具备的影音效果。例如,在模拟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利用Flash小动画的方式,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变为我们学生喜闻乐见的动态演示,提升学习兴趣。但是必须注意的是,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意味着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以及学科的掌握理解程度有待进一步的提升。除了课堂,学生课后也可以充分运用好网络等工具,积极探索学科知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慕改枝.高中生物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及培养策略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4.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问题;对策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我们逐渐发现很多从前固有的知识体系和思维常态,都已经跟不上最新的科研进度,教师的很多教学方法也难以使学生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长此积累,阻碍了高中生物的发展。

一、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知识水平需要提高

生物课程的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目前生物领域的科研结果而日新月异的。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抛却头脑中的思维定式,经常查阅最新的生物科研成果,及时学习新的生物知识,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比如,现在教材突出强调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胚胎工程、生物芯片等高精端的知识,知识体系每天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部分教师从学校时期学习的知识已经很难跟上社会知识的整体进步了,这就导致在教授学生知识的时候,很难清晰明确地给学生讲解,甚至难以完成高中生物课程的主体教学工作,更不要说正确引导和培养高中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了。

2.课堂缺少正确互动,教学方式死板

在如今的教学中,很多教师还存在高高在上的教师架子,一味去说教、“填鸭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将课本知识生搬硬套地塞给学生,不能把握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难以重新定位,仍然不能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甚至不听学生的声音,只按照自己多年来的讲课习惯,使很多学生得不到提问的机会,甚至在很多较难的知识点上难以完全掌握。教师单纯讲解很多晦涩的定义,让学生只知其一,不能全面把握,更别说能够正确构建生物知识的框架,长此以往,学生综合素质得不到提升,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充满疑问得不到解决,也不能顺利完成规定的课程知识。

3.不重视实验项目,学生没有机会动手

目前由于高中生物的课时较紧张,教师觉得完成教学内容是首要任务,总是想把教学时间用来布置教学计划和复习考试涉及的知识,从而导致很少开展实验课程,甚至取消实验课程,但是由于有些生物知识单纯讲述很难让学生真正掌握,如关于细胞的课程,花费大量时间教学也不如实践,安排学生自己观察,能够更有效率地使学生获得知识。还有一些情况,比如学校方面的实验设备、仪器较少,损毁较多,不能满足全体学生合理使用,也会导致学生只能通过课本上的描述,死记硬背去理解、接受从未见过的事物,久而久之就难以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更不会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相应的对策

针对出现的问题,结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分析出几点对策,用来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1.开设课程使教师得到继续教育的机会

针对教师自身知识水平不足,知识体系落后的情况,适当、正确开设继续培养的课程,让更多教师参与进来,可以找在教师中能力更好的教师来讲解,使高中生物教师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紧跟社会最前端;可以定期、广泛对教师的知识量做不同方面的考核,或者开展学区、地区、市区等,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教师横向比拼,使部分教师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得到提升。

2.创新教学方法

现阶段,必须让广大教师群体认识到,传统的讲解授课方式确实在很多方面影响学生的整体进步,更难以高效率完成教学计划。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教师更多要起到引导、解惑的作用,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例如,在“免疫调节”这节课的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自制小卡片,请学生分别扮演T细胞、耙细胞、吞噬细胞、病毒等角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从而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更有针对性地落实差异性的课后作业,这样才能做到区分教育,真正做好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掌握必备知识的同时,真正了解生物科学的本质。

3.重视实验课程,完善实验器材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改善传统应试教育中出现的弊端,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全面素质,就不能只让学生停留在课堂上,课本上,更多鼓励、倡导学生真正动手来操作,让他们明白,生物这门学科在科学中是有无数乐趣的,合理把握实验器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实验切身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也可以引导学生之间在课下进行交流,自主寻找相关的图片、视频互相讨论,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探索的兴趣。

生物课程对于高中学生的素质培养、综合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重要意义,只有通过学校合理安排、教师自身提高、学生的努力,才能完成课程改革的要求,使广大学生更高效率地获得知识,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篇4

1.1自主学习的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启发式教学提倡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而不是由老师一味的灌输知识,只有学生独立自主、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能够真正热爱生物课、习惯生物课,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通过提出问题引入学习内容,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相互交流,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1.2举一反三的原则

教学并不是仅仅教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看清事物的本质。启发式教学方法应该坚持举一反三的原则,教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坚持求真求实的学习态度,并且能够将学习的理论和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学会学以致用,灵活地掌握知识,能够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这也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1.3情感互动的原则

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的友好往来能够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更好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所以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该坚持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2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2.1培养学生的学习生物的兴趣

新时期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启发式教学能够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来提高学生对于生物课的热爱。首先,生物教学中有很多专有名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生动形象的把枯燥的定义转换成容易记忆的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其次,把学生当做一个平等的个体,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能够提高学生对生物的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

2.2开设生物实验课,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如果学习生物而不开设实验课程,那么无异于纸上谈兵没有实践经验。复杂的生命活动和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生动形象的实验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增加学生的印象。学生只有亲自动手到实验室操作实验,感受实验过程才能够真正了解实验课,真正学会生物知识,实验课的开设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探索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催化淀粉水解的实验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设置对照组观察酶的活性,清晰明了的掌握到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自身的实验能力和学习兴趣。

2.3丰富教学方法和形式,活跃课堂气氛

丰富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以及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将枯燥的生物理论知识生动化形象化。提高教学的技巧,更新课堂形式,这样不仅仅能够将枯燥的生物学变得生动有趣,而且能够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方式将名词生动化形象化,此外,可以运用现代多媒体,生动形象展示生物学的知识、定义和名词。

2.4层层递进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新时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学习高中生物的必备技能。尤其是作为一个理科性较强的学科,生物可谓逻辑思维能力非常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一步一步不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按照生物学的理论和特性分解教学,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方式来不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好地学习高中生物。

2.5规范化教学,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习生物学的必须要有严谨的科学精神。科学要求求真求实,学习高中生物也必须坚持求实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认真对待生物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严谨的科学作风,规范化教学,严谨实事求是的传授生物知识,坚持准备无误,精准的教授学生生物知识。例如,在讲课的过程中必须严格区分生物名词的大小写和名词的含义,解题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态度,从学习的开始就养成科学研究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学生对于生物学的理解。

3结语

篇5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改;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127-01

在新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重视发展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师该如何去实践去完成这个全新的教学方式呢?

一、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生物教师的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一个德高望重、业务精湛、学识渊博的老师,学生自然会表露出敬仰之情,学习主观性强,愿意接纳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完成所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目前,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探究已经不再是由我们简单地传授和学生重复地机械记忆了。所以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充电,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掌握各种观察技巧。同时,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一言堂的授课模式,不能把学生当做一个被灌输式的容器,所以教师必须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二、进行层次教学

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师要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高中生来说,由于他们正处于思维发展的时期,教师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时,就应该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高一的学生,教师首先应该运用简单和有趣的动画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可以结合社会上一些热点内容,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生物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以此来促进学生生物知识的形成。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在加强学生的生物基础上,增加一些课外的生物知识,以此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学中再现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的高中学生大都习惯于接受式学习,而老师则习惯于“照本宣科”,很多学习对学习生物学提不起兴趣,因此也就对这门学科比较淡漠。如何行之有效地使学生“有兴致,多关注,乐意学”,作为生物教师,这确实要引起重视。事实上,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选择与实际相联系的话题,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学会去思考,学会去提问,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可行的方法。因为有实际生活的体验,学生的参与性很高,普遍都能融入情境。例如在讲授高二第二章第三节“细胞的癌变”这一内容时,可并不急于介绍课本书面知识,而是创设这样的情境:在你的周围,在你认识的人当中有癌症患者吗?和癌症患者接触过吗?觉得癌症可怕吗?你认识多少癌症知识?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然后再引导学生提问――你最感兴趣的癌症相关问题。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有问“怎么样会患癌症”,“如何预防癌症”,“癌症是否会遗传”,“癌症如何食疗”的,也有问“为何白血病的患病率会呈上升趋势”,“为何广东珠三角是鼻咽癌的高发地区”等等问题的。这样,一方面可使学生感受生物科学对人类生活的作用和意义,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学生养成关心生活、关心实际问题的习惯,善于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创造一定的条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炼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会提问,善于提问。

四、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切实的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共同提升,真正做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不断发展给我们高中教育带来的新要求,对高中生物学科教学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只要我们潜心研究、大胆实践,不断完善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我们的课堂必然会充满蓬勃的生机与活力。要落实课改的要求,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中合作式教学模式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全员互动使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教师可以运用模型法组织的“的形成过程”,8个人为一个小组,两两合作,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带着问题来探究减数分裂的过程,学生实验结束时,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所做模型的结果是完全相同的,但第二小组仍对第一小组的汇报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原因是:第一小组在汇报时模型显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第二个小组却说“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并摆出了证据,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针对上面两个小组的分歧,我没有主观评判对与错,而是让事实说话,最后通过大家观察显微照片,证实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就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这样的课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树立起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生物课堂教学创新化。我们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探究、练习、实验,如果能在表象的基础上,适当引发学生开拓思路,进行假设、推测、联想、想象,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基础,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识记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正是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创新型、开拓型人才必备最初思维基础和今后发明创新的最早的“潜意识”,也是生物教学中刻意必行的。

在时代的大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要跟上时展的潮流,不落伍,认真执行新课改的任务,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将学生都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6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生物 问题 对策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生物教学有了新的要求,教学而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高中生物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学生的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纵观目前的生物教学,在新课改的影响下,虽然教师的教学有了改善,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高中生物教学任重而道远,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旨在表明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策略。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是阻碍事物发展的症结所在。要想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能力,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教师就要找出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目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校、教师对高中生物学科的重视度不够

由于我国教育体制和升学机制的影响,导致教师和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的重视度不高,高中生物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是在升学的压力下,学生不能依据自身的学习爱好自由的选择学科,在教师和学生的心中语文、数学、英语才是主课,而生物、物理、化学等等都是附属学科,在课时量以及教学设备的配备上都存在一定的缺失,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便之处。

教师和学校对生物学科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态度,学校在硬件设施上的缺乏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利之处,会导致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丧失,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不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教学目标。

(二)学生的生物学习重结论轻过程

由于生物在高考中占据一定的比重,因此学生不会放弃生物的学习,但是通过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在生物学习上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大部分学生对生物的态度都是因为考试需要所以才学习,但是在学习方法上存在很大的问题。由于教材上对生物基础知识都有明确的讲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讲解时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有些学生甚至不听教师的讲课。学生面对生物考试大部分采用的是“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方式,死记硬背教材上的知识点,没有做到真正领会生物知识。

在上课之前学生更不会主动预习课程,因为高中生面临的压力大,任务重、时间紧,所以大部分学生将时间放在语、数、外的学习上,很少会单独拿出时间来学习生物。这样学生对生物的学习仅限于对生物知识的记忆,并不了解这些结论的来源,这样的学习方式不能起到生物教学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效果,需要引起教师和学校的重视。

(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重知识轻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依靠考试过程中学生的分数,单一的评价方式会抹杀学生的个性发展。生物考试的形式是笔试,这样的考试形式只能够检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情况,而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如果仅仅依靠单纯的笔试成绩来评价学生,不利于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及对生物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四)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新课改的推进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生物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在上课时以说教代替具体的生物实验,既不利于课堂气氛的调节,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了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的机会。因此,在教学方式方面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完善,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不断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交流过少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在目前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较少,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较远的距离,两者没有有效的沟通,使得教师在教学中把握不住教学的重点,使得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脱节,不利于教学的有效进行。因此教师如果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吸引学生对教师所教的课程产生兴趣,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就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学而言,教师要创造与学生交流的机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策略

针对目前高中生物教学现状,生物教师有必要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让学生通过生物学习学到更多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一)对生物教学树立正确的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校和教师对生物教学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态度,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以身作则的作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和学校领导要平等的对待每门学科,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一节课,以认真、努力的精神来带动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风。此外,校方要加强对生物教学的投入,为生物教学提供必备的教学设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对生物的积极性。

(二)传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除了传授具体的生物知识外,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在正确的学习方法下提高学习效率,增强生物能力。诸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课下认真复习、完成相应的练习、遇到问题及时向同学和教师请教,最重要的是要对生物知识理解而不是单纯的背诵知识。

(三)采取多样的评价方式,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能只依靠学生的笔试成绩,要从多方面、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发现每位学生的优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发展学生的特长,在评价中以鼓励为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创新教学模式

篇7

一、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合理课时,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新课标中生物学科的内容与之前相比都有了一些新的改变。首先,新课标的知识内容同时体现了基础性、与时俱进、实用性。生物学科的新大纲中必修部分包含几方面内容,必修一阐述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与结构基础;必修二揭示生命的本质;必修三强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这些都是生物学科中揭示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不仅是对生物教材知识的概括、综合和提高,而且是各类现代化人才都必备的基础知识。其次,更加重视科学素质的培养,也就是运用科学的知识、态度、方法、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标里也根据这些而提出了具体而详细的要求。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精心准备教学设计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了有力保障,这就要求教师掌握课程标准对每一个知识点的要求,从旧教材中解放出来,对教材大胆取舍,对知识点的范围和难度必须有效控制,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如高三生物复习的内容我们要严格按照《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高考考试说明》,明确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于两者明确不作要求的内容在复习的过程中加以删除,以免无谓加大学生的复习难度。

(一)知识点的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够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让他们感兴趣,愿意学,那就很容易集中精力,增加课堂的参与度与主动性,学习效率必然能显著提高。因此,兴趣是学生学好生物知识的关键。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了解高中生的心理,了解他们感兴趣的方向,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巧妙地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来激发其对生物知识的渴望。

生物老师可以采取生活常识相关的问题、有意思的图片、大家熟知的俗语等方式将要讲授的知识引出。比如,在进行植物的趋光性知识讲述时,可以先问同学们这样一个问题:向日葵的名字的由来是什么?同学们肯定都会回答,因为它总是向着太阳。这样,其实也就说明了向日葵具有趋光性,然后再由此深入讲解关于趋光性的知识点。如此一来,在同学们的好奇心驱使下,一定会认真听讲,课堂教学效果也会明显提高。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黑板板书结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教学技术给生物教学带来方便,使得书本里面的知识更为形象化、具体化,使得原来一些抽象的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然而,绝不是只依赖多媒体,也要跟传统的板书教学结合起来。毕竟多媒体教学时所用的课件、视频等辅助资料都是课前准备好的,老师在课堂讲授时通常也都会因为听课同学的不同反应和提问等,要临时解答一些知识点和疑问,此时,传统的板书将是最适合也是最快捷的讲授方式。所以要结合多媒体教学和传统黑板板书教学的特点来提高教学效率。

(三)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新教材给高中生物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涉及很多方面,当然也能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加有利于学生通过生活中切身感受去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比如在进行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可以将目前倡导的低碳环保生活与之相联系,讲授一下城市的绿化,然后进而讲授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本质。在对生物链知识的讲述中,可以联系目前由于人类的介入,使很多物种濒临灭绝,从而产生的一系列危机入手,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生物链,生态稳定的重要性,也就更加易于理解其原理。

总之,现代的生物教学应该与实际生活相连,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果,深化生物课程改革,更是为了培养能够适应新世纪发展的全面人才做准备,使学生真正能够学以致用,可以把学得的知识在生活中适当运用。只有以这样的目的为起点,才能真正做好现代生物教育。

(四)运用模型进行教学

我们要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除去实验教学、课堂教学之外,还可把运用以及发展都日渐成熟的生物教学与模型结合起来。目前被广泛运用的有概念、物理、数学模型等。模型是我们为所认识的对象而做的一种概括性的简单的描述,在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广泛用到的是物理模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的一种,创建一种动态物理模型,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直观的认识到整个过程的动态性和连续性,从而便于让学生构建知识。所以,运用模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三、构建知识框架,滚动复习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人们对已学知识是会随着时间逐渐遗忘的。因此,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对重难点知识的复习巩固也是必要的。因此,在每一单元的讲授结束时,老师应该带着同学们一起构建本单元的知识体系,构建的同时也达到了对知识的复习效果。然后还应该帮助学生们理清各单元间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通过知识体系的构建,学生对已学的知识的理解记忆都会加深,并且在脑子里形成知识网络。另外,在以后的知识讲授中,也应该常常将前面学过的与新知识点相关的知识在新课讲授中提出,不断加深学生对知识以及知识点之间联系的认识,从而实现滚动复习的效果。

总之,现代生物教学不仅要从内容上进行设计,也要关注教学方法的设计。 现代生物教学的优化设计,是提高生物教学效率、深化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改革的关键,所以我们生物老师要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寻求最优、最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陆爱香.对高中生物教学大纲的理解[J].科技园地,2010(06).

篇8

关键词:高中 生物 课外探究活动

一、高中生物学课外探究活动的选题原则

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从活动开始。”在生物课外探究活动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灵活安排活动。探究活动的选题直接关系到探究活动的进行。

(一)基于教材适当加深

生物学课外探究活动的开展,须以课本知识为基础,以学生原有知识水平为根本,所选课题不宜偏难,否则学生“蹦起来都够不着”,三蹦两蹦,积极性没了,兴趣丢了,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应使学生蹦起来就够得着,不蹦吃不到,这样方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预期目的。

(二)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

所选活动的课题要有一定知识容量,使学生通过认真、细致、耐心地研究,能掌握相应技术,懂得一定的原理,对学生在知识广度与深度上都有所增强。探究活动的内容关注学生的兴趣,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选择具体的,可操作化问题进行实验探究和观察。鼓励学生探究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学习了植物的向光性,可让学生设计培育一株“S”形茎的牵牛花;学习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让学生利用花盆或小块菜地设计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实验。

(三)选题应宜小不宜大

鉴于当前高中学生学习任务十分繁重,专业知识有限,题目的难易要适中。选题既要使学生有“知难而进”的勇气和信心,又要做到“量力而行”。一般以学生用所学知识或收集资料后,既能探索未知的学习内容,又便于实验验证的知识为宜。

(四)园地、因时、因人制宜

生物学课外探究活动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及周围的条件、需要以及学生的情况来安排内容,充分利用学校、社区、家庭中的课程资源。

二、高中生物学课外探究活动的组织

(一)成立课外探究活动小组

课外探究活动小组一般由3至6人组成,学生在这样的小组内独立活动的机会多,教师指导的机会多,学生自己挑选自己想做的题材的自由度也大,且可以互相合作、比较,有利于各种课题的选择和能力的培养。

(二)确定内容,制定计划。

根据生物学课程内容、教学及生产科研的需要,学生的兴趣和基础,以及开展活动的条件等,由全组教师共同确定活动内容,讨论、制订活动计划。计划应明确活动内容及其目的要求,具体拟出活动计划表,包括活动时间、内容、地点、准备工作及负责人等项目。计划应向每个小组成员公布。

(三)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探究

课外探究活动以学生独立活动为主,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感到自己是课外探究活动的主人。教师不要包办代替,但也不要放任自流,教师在活动中仅起指导作用。即协助学生制定活动计划,讲授有关理论知识,解决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检查活动情况和效果,表扬和鼓励学生。

(四)进行归纳总结,写出体会、报告,并进行交流

活动结束,及时指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得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组织学生广泛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锻炼他们的归纳、总结、写作能力。

(五)形成完整的督查机制,保证活动的长期性

生物学课外探究活动,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督查机制,形成合适的评价体系以确保活动的长期发展,教师及时对好的活动小组表扬、奖励,对做的不好的小组指出改进的方面,以求不断完善,充分调动探究的积极性。

三、高中生物学课外探究活动的实施

我们结合教材中的探究活动建议和学校现有资源,组织和实施了“制作真核细胞模型”、“制作泡菜”、“校园植物调查”等课外活动。以下以“制作真核细胞模型”为例来阐述整个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

(一)准备活动

按自愿组合的方式2人或3人一个小组,通过小组讨论确定本小组制作模型的,大小,确定使用的各种材料。讨论设计方案、制作流程和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

(二)活动的实施

按照制定的实施流程,各个小组利用周末时间,动手完成模型的制作。

(三)检查完善

按照设计方案对制作出的细胞模型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后,进一步对模型进行修改和完善。

(四)成果展示与交流

教师组织各小组将制作好的模型在展览室进行展示和交流。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对本小组的作品进行讲解。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将作品对全校师生开放展览,通过投票评选出各类奖项。

(五)进行综合性评价

为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鼓励学生们的创新合作与动手能力,我们在学校报告厅对获奖同学进行隆重表彰,并邀请学校领导给学生们颁奖。收到良好的效果。

篇9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积极思考、探索、完善教学设计的过程。它不但是对教学过程的回顾与思考,而且是教师置身生物教学情境,从学生发展、社会实践、情感态度价值层面督促自己重新认识教学的过程。那么,我们应如何反思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呢?

一、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

教学实践表明,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的教育观大多未经实践的反思,以简单的重复或照搬为多,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因此。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师,应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不断反思教学实践活动,在深层次上迫使自己教学理念的更新与转变,以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譬如,当笔者讲到“人类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这一问题时,笔者告诉同学们,我国不少地方原本是山清水秀、绿草如茵、林木参天、花香鸟语、风景秀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好去处。譬如五千年前的甘肃、陕西的某些地方。可为什么现在哪里不少地方不见林木、不见绿草、不见鲜花呢。笔者怀着沉重的心情告知同学们,那是由于人们滥伐森林、滥垦草原、滥用耕地、滥放废气、废物等造成的严重后果。它使自然环境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使生态平衡遭受严重损害。同学们,我们学习生物这门学科,应自觉对生物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希望你们要有环保意识,要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讲到这里,师生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认识到治理环境的重要。教学效果得到了优化。

生物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必备的生物素养”。这种素养是多方面的,包括生物学知识、实践能力、调研能力、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高尚的情操和道德要求,辨别是非的能力,创新能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等。这些素质的培养,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深入领会大纲精神,深刻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积极渗透,适时教育和引导,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教育和培养学生的目的。

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包括: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技能等。

1.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成败,当然预设和生成的不一致也是常有的事。生物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的方方面面,包括是否与教学实践相适合。教学目标是否与新课标要求与教学内容相符合。教学课件的准备能否激发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反映教学的实际需要,有没有偏离教学目标,是否体现多媒体直观、形象、容量大的特点等。教学方法是否能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通过反思,改进与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譬如,当学习教材“应激性”这一概念时,笔者有意识地在讲台边敲打,其声响立即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分析这一简单的实验现象,可让学生稍经思考即可得出“应激性”概念。声响刺激是前提,抬头观看是反应。那么,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现象即为应激性。这种简单直观的教学方式,学生比较感兴趣。其特点是变抽象的内容为形象化。这种方法比教师唱“独脚戏”的效果要好得多。

2.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

高中生物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如媒体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实验教学法、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等。你采用什么方法须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学生基础、认知特点等。

从学生参与的角度分析,可采用合作探究法、合作讨论法、学生自主学习法等。从知识运用的角度分析,可采用实验教学法、定点观察分析法、分析比较法等。从知识概念、理论、原理学习的角度分析,可采用讲解法、引导法、读思结合法等。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应注意:

你的教学是面向成绩好的少数学生还是面向全班每一个学生;是对个别学生辅导还是对全班每一个学生辅导。你把精力花在优秀生身上还是花在全班每一个学生身上。全班学生成绩有无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事实上对后进生的辅导,教师更应多花时间和精力,不要让他们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而考不上大学。

另外,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你首先要考虑采用的方法是否能上学生真正参与进来,能否真正能让学生动口、动手与动脑,能否真正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涉及到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无论你教学设计如何完美,教学目标如何科学,教学内容如何精选,教学方法如何恰当,最终的教学效果如何都得在教学过程这个环节中落实。否则,你的教学都是空的。因此,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要反思。你对每节课的反思无须面面俱到,但要抓住关键,深刻反思。如生物新课标强调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采用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等。你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要求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方法做得怎样,做到何种程度,效果如何。你如果能这样去反思,一节课一个反思点,并能深入其中,真正有所收获。这对你的帮助和专业成长是非常有利的。可是,反观我们的教学,有的生物教师并没有这样去做;有的做得很少,有的是得过且过,无动于衷。这样的教师你说能进步吗,能有多少进步。

4.反思教学技能

这里所说的教学技能是指生物教师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通过教学实践的磨炼形成较稳固的教学行为系统。包括初级教学技能和高级教学技能两个层面。当形成高级教学技能时即成为教学技巧。一个教师具备了高级教学技能,对取得生物教学的良好效果,实现教学的突破和创新,至关重要。

教师必须对这些技能进行反思。譬如,你的教学语言是否科学、准确、优美。课堂上,一个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要言不繁的讲解,灵活多样的教法,再加上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既可使学生产生心灵上的愉悦,又可增强教学效果。又譬如,美观大方,简洁清晰的板书,不仅可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深厚的学养,又能给学生以提纲挈领、特出重点的作用。又譬如教学课件的合理运用,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给人以直观形象,化抽象为形象的效果等等。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应学会反思。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是教师匠向名师过渡的桥梁和纽带,让我们的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中发展吧!

参考文献:

[1]陈正芳.高中生物教学反思[J].课程教育研究 新教师教学,2012.12

篇10

由此可见,模型教学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被提到较高的高度,建模能力被认为是将来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必备能力。所以模型方法实施的研究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必需。中学生物学的教学应努力将模型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

一、理论依据

构建模型的思想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并不陌生。在皮亚杰和早期布鲁纳的思想中已经有了建构的思想,但相对而言,他们的认知学习观主要在于解释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交换作用而内化为认知结构。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1946年写了一本书叫《视听教学法》,其中提出了“经验之塔”的理论,对经验是怎样得来的做了描述,认为经验有的是直接方式、有的是间接方式得来的。各种经验,大致可根据抽象程度分为三大类(抽象、观察和做的经验)、十个层次,如图所示:

在十个层次中,设计的经验是指通过模型、标本等学习间接材料获得的经验。模型、标本等是通过人工设计、仿造的事物,都与真实事物的大小和复杂程度有所不同,但在教学上的应用比真实事物更易于领会。从经验之塔可以看出,宝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抽象。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下手,逐步上升到抽象,有效的学习之路就应该先充满具体经验。目前我们教育教学最大的失败在于使学生记住许多普通法则和概念时,没有具体经验作它们的支柱,学生对这些法则和概念的理解只能是抽象的,不具体的。因此,要充分理解概念、定理等,最好从做的经验开始。模型构建是做的经验,通过模型构建,我们再去理解概念、定理等就容易多了。

二、在生物教学中进行模型建构教学研究的原因

从戴尔的经验之塔可以看出,模型建构更加符合中学生的认知实际。通过动手操作,不但可以获得做的经验。而且还可以将之总结运用,上升到抽象的经验,并推广运用,从而使我们的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模型可使研究对象直观化、简约化,使之便于研究;又可以简略地描述研究成果,使之便于理解和传播;还可以用于计算、推导,延伸观察和实验结论等。因此,应充分地利用模型资源,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生物新课程教材中,不少地方运用了模型建构的原理或方法介绍了有关生物学知识,如概念图、概率计算、样方调查、细胞模型、DNA的双螺旋结构等等,甚至在生物新课程教材中有一个专门的知识链接就是模型建构。中学生物学中的基本概念、规律相当多,许多生物学术语概念所反映的原形都是我们用肉眼无法观察到的或实际操作时费时费力或以目前条件根本无法达到的,因此模型建构教学将更有助于学生体验概念的形成和基本规律的探究过程,从而逐步将所学新知识构建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更加高效。

模型建构教学旨在贯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新课程基本理念。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将认知及反思过程还给学生,将参与探究的机会还给学生,将培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的机会还给学生。这种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无论是从落实新课程理念的角度,还是从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模型建构教学都不失为一种值得提倡的教学形式。因此加强模型建构研究,用于指导生物新课程内容的教学就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三、高中生物教材中常见的模型建构的要求

生物模型的形式有很多,高中生物教学中常见的有三种:概念模型、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

1.概念模型

(1)定义:概念模型是对生物学中某个问题或事物进行描述。概念模型包括:中心概念、内涵、外延。在新课程生物教材中,概念模型通常以概念图的形式出现,表达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知识的网络构架。通过概念模型的建构,有利于对概念知识的理解和联系。

(2)建构的一般步骤:①理清概念之间关系;②画出初步关系图并建立连接;③标明概念之间关系;④修改和完善。

(3)新课程教材涉及内容:高中生物新课程教材中涉一及概念的内容非常多,几乎每一章、每一节内容都可以用概念图的形式加以表示,在复习时,还可以将不同章节的相关内容以概念图的形式表现出来,以便同学们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便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复习。

2.数学模型

(1)定义: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或者说是为了某种目的,用字母、数字及其它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等式或不等式。

(2)建构的一般步骤: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②提出模型假设;③根据实验数据,建构模型;④进一步观察,修正模型。

(3)新课程教材涉及内容:蛋白质的合成分子量和脱水量计算,蛋白质或多肽链水解后的某氨基酸数量,DNA的结构中碱基数量及比例计算,DNA分子的复制子代DNA数量、标记DNA比例及所需某种脱氧核苷酸比例,遗传规律的比例计算,遗传病概率计算,减数分裂配子类型计算,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数量计算,基因频率计算,种群密度调查(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血球计数板计数等),种群“J',型增长,能量流动规律等。

3.物理模型

(1)定义:物理模型就是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在教材中出现的也有很多,比如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型,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等。

(2)建构的一般步骤:①了解建构模型的基本构造;②制作模型建构的基本原件(单位);③了解各基本原件之间的关系;④按照相互关系连接各基本原件;⑤检验与修补。

(3)新课程教材涉及内容:生物体结构的模式标本,模拟模型如细胞结构模型、各种组织器官的立体结构模,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生物膜镶嵌模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模型、血糖调节模型等。

四、生物课堂模型建构的合理应用

为了更好地把模型建构与生物新课程教学相结合,我们提倡将模型建构与生物学常规教学有机融合,使之成为生物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使用的内容

由于高中生物新课程教材中关于模型建构的内容比较多(尤其是概念模型),基于课时的限制,应选择比较典型的内容给学生在课堂操作。其他一些内容布置给学生课后操作,某一段内容比较多时,还可以分成不同的组别进行操作,然后安排同学演示交流。

2.注意使用的时机

模型建构内容可以穿插在各节教学内容中,也可以按照一定的专题进行教学操作,后者比较适用于复习时

使用,也可以用于章节回顾。在教学内容中使用时不要显得突兀,要注意与其他教学内容有机组合,保证教学效果。

3.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模型建构是为教学服务的,服务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模型建构要尽可能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操作,从而让他们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4.明确需要制作模型的特点

无论要制作什么模型,首先要了解这个模型的基本特征、组成单位或基本元素、连接方式、需要条件等(含知识储备)。这些条件是一定要在课堂建构之前充分准备好的,否则将无法完成模型建构。只有在对所要建构的模型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建构出模型,保证模型建构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5.对照制作步骤进行有序操作

不能因时间限制而使模型建构急于求成,而是要按照既定程序按部就班有序进行,每一步该做什么,要仔细检查,在保证这一步已经准确到位的基础上再进行下一步骤,这样建构出来的模型准确性才比较高,才更有说服力。

6.注意检验和完善

模型建构完成后,一定要注意通过课堂实际应用进行检验,看其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若有不够完善的地方要逐渐加以完善。

五、生物课堂模型建构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

1.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个人根据当前的知识和经验,加工、处理并有机迁移或整合,创造出新知识或新技术的能力。生物学上的很多问题,有的可以找出答案,有的没有定论,但这些问题却可以让学生在制作模型时,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将来去探寻研究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模型建构的过程,也是学生根据自己所获取的知识进行创新的过程。因此,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模拟实验及建构模型的机会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生物科学发展中的批判性思维是非常关键的,在学习前人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知识财富时,要勇于质疑,并通过研究使其科学化或加以丰富,在模型建构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本中的素材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培养建模思维和建模能力

建模思维,是学生所认识到的关于建立模型及进行模拟实验必需的理论、概念、原则、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而建模能力是在建模思想的指导下,综合建立模型,进行知识或技术创新所必需的知识、理论、技能,最终达到建立模型,完成创新过程的能力。在进行高中生物学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模拟实验和建构模型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和建模能力。

4.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命科学与人类生活、生产联系密切,这类实际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建立模型来理解。因此模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