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时间:2023-11-22 17:56: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一化学的方法和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一化学的方法和技巧

篇1

关键词:高一新生;化学学习;高考

化学是一门相当重要的学科,不仅仅在于它是高考的重点考试科目,更在于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巨大推动作用。初中化学较为基础,与高中化学的衔接相对较弱,也导致高一化学难以开展。

因此,教师如何抓住高一这个关键时期,提高高一新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效率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如何做好高一新生的化学教学工作,以期能够为有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并促进高中化学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一、巩固复习,做好衔接

从根本上说,导致高一化学教学质量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较差。一方面,初中化学内容相对基础,知识理论并不过于抽象,因此学生的学习难度较低,而高中化学知识相对深奥,导致学生的学习难度直线上升。另一方面,高中化学教师往往对学生能力的估计不足,特别是长期从事高三化学教学的教师,其对于高一新生的能力预估错误,导致化学教学难以取得良好效果。

因此,要做好高一新生的化学教学工作,教师首先应该巩固学生的初中化学知识,不仅要针对初中化学的知识理论,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养成有效的化学思维、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在此基础上,高一化学教师应该做好衔接工作,要充分把握高一新生的知识基础、自身能力。基于此,高一化学教师才能打破教材的束缚,根据学生真实的能力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利用生活情景化教学快速进入新课程

高一化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生活情景化教学快速进入正式的课程,使学生快速适应高一的学习环境和化学课程,快速找到自己的角色,并在主动积极的教学活动中获得真实提高。

例如,以《氧化还原反应》这一节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索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金属生锈、面粉发酵等等。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现实案例感受氧化还原反应,并感受化学学科的真实性。

总的来说,高一化学与初中化学有极大的提升,提高了学习的难度,学生的心理也并不适应。因此,教师需要结合高一新生的实际情况,抓住其特点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篇2

化学实验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大大增强,增强了学生的实验本事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素养,促进了化学教学。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教学工作自我鉴定五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化学教学工作自我鉴定1本学年度,我担任高一化学(3至7班共5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兼106班付班主任,兼高一化学备课组组长,化学科组长。此刻就高一化学备课组和科组建设中,本人的工作作一个小结。高一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团体高一化学备课组成员由詹海东和杨健敏教师、孔毅英教师组成。高一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备课组,各成员间通力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学生的一致好评。现简单鉴定如下:

一、有计划的安排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天,备课组进行了第一次活动。该次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及讨论如何响应学校的号召,开展主体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活动。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必须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高中化学新教材第一册共分七章,第一学期完成前四章资料的教学,中段考到第二章。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一次的关于教学工作情景鉴定的备课组活动,发现情景,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二、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

高一化学备课组,做到了: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案都能在讨论中确定;备课组每周一次大的活动,资料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专人主要负责发言,时间为二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三、进取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进取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团体备课,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一般要求每人轮流制作,一人一节,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每位教师的电教课比例都在90以上。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次的学生实验,要求全体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课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必须的知识覆盖面,有必须的难度和深度,每章由专人负责出题;每章一次的测验题,也由专人负责出题,并要到达必须的预期效果。

四、进取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

本学期学校推行了多种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进取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本学期分别安排了詹海东教师的名师示范公开课、中段考复习公开课,杨健敏教师的新教师上岗公开课。都能进取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高一化学备课组,充分发挥每个备课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和力量,使高一化学的教学任务如期完成,并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和肯定。高一化学备课组,会再接再厉,创造更辉煌的成绩。

五、以老带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杨健敏教师是刚毕业的教师,是学校安排给我的“帮带”对象。她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多听老教师的课,多虚心请教老教师。杨健敏教师在一学期中听课共计有53节以上,既有高一的,也有高二和高三的教师的课。杨健敏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成长,迅速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

六、进取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化学意识

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组由詹海东教师负责,任务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化学意识,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以深化,使学生具备参加奥林匹克竞赛的本事。每周五第8节为上为上课时间,资料包括化学兴趣指引及学法指导、离子反应专项练习、氧化还原反应专项练习、实验专项练习、基本计算专项练习、阿氏定律及其应用专项练习等。杨健敏和陈银珠教师负责高一化学的兴趣组活动,每周三第8节为活动时间,主要进行了:变色温度计、晴雨花、制叶脉书签、化学仪器介绍、暖袋和冰袋的制备等,资料丰富,很受学生欢迎。化学科组是一个团结向上的团体我们科组的教师,在化学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实验教改、教学科研、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团体力量、中青年教师锻炼与培养、优秀生培训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等各个方面坚持改革,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上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深刻体会学校教研处的《认真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精神的基础上,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端正的教学态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共同提高化学科的教学质量。在南海一中首届《科技周》活动中,化学科组全体教师和高二化学班的学生们通力合作,创作了很多有很高水准的节目,表演的效果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

同时,很好地配合学校,完成了《省实验室工作会议现场交流会》的开展。关镜青教师的论文,在《中学化学》中发表;叶月丽等四位教师的论文,参加了南海区优秀论文的评选。卢成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说课比赛》,获一等奖。在高考复习指导中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向中低档题目要升学率,由胡燕华教师负责编定的《单元基础知识训练题》,对中低层次的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高起到了很大的帮忙作用。

化学教学工作自我鉴定2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四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经过一学期来的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教育教学,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习进取性,注重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鉴定如下:

一、重视双基教学,夯实学生基础,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

重视双基教学,夯实学生基础,让学生从基础着手,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事。经过本学期的化学课教学,使学生能掌握本学期化学课本的知识资料,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事。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化学知识靠日积月累,化学素质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要靠不断的渗透与熏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经常地灌输化学的学习方法、分析方法、渗透化学知识、化学技能和技巧。化学教学中,要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联系起来,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职责感和使命感。在不断进行的教育教学中,学生在不知不觉地自觉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学习和分析方法,去理解知识,分析许多实际问题。如有关环保问题、生态问题、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等,同学们都能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

二、激发兴趣,树立信心

九年级化学是启蒙课程,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的培养尤为重要,在第一节课,我首先出示一块手帕,让大家猜想:用火点燃后会是什么样貌同学们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烧坏了,我微笑着没有说话,把一块手帕在酒精灯上点燃,熊熊大火持续了1分钟左右,火灭了,手帕完好无损,同学们惊呆了。紧之后,我又变了几个小魔术:魔棒点灯、藏猫咪、清水变牛奶等,同学们强烈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_,我将他们带入化学的王国。接下来,我就说,同学们我从不打听大家以前的学习成绩,化学是一门新课程,不存在什么基础,在我的化学课堂不存在什么差生。化学是理科,但比数学、物理要好学的多,是理科中的文科,让学生消除恐惧心理,只要想学好化学,从这堂课开始,你就能学好,大家有信心么同学们就举起有力的拳头,高喊有;就在这一声响亮的回答中,我和这些同学的合作就建立起来了,我们的命运就紧紧的联系在了一齐。

三、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强烈的职责心、使命感和敬业精神,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景,精心选题,上课时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使学生能经过化学课的学习,不仅仅能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点,更能运用知识解决学习、生活和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技能、技巧,提高分析、归纳及综合运用本事。这样使教学相长,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并且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法水平和本事。

四、帮忙学生改善学习态度,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

化学课的学习具有与其它学科的不一样之处,在于它虽然是理科学科,在某种程度上却具有文科学科的一些特点,比如,许多的化学知识点需要机械性记忆和理解记忆;同时化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必须要以科学的态度来认真做好化学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本事和实验操作的技能、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帮忙学生改善学习态度,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以提高学习成绩,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重视作业的布置、检查、批改和讲评,注意学生的学情和信息反馈,及时讲评,以增强作业效果。同时,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多耐心、少埋怨,放下教师架子,与学生共同商讨学习化学的好方法、好点子、好主意、好想法,再把它们推荐介绍给学生

回顾我的教学工作,我一向以来都能全身心地付出,虽然伴随着很多挫折和无奈,但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悦和满足。从中我深深的体会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学海无涯,艺海无边。今后,我要进一步加强自我的修养,不断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做一个教育事业这块沃土上勤耕不辍的孺子牛。

化学教学工作自我鉴定3本人本学期担任九年级(3)班化学科教学工作以来,能认真做好各项教学常规工作,不断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完成,并取得了必须的成效。现将本人教学工作方面鉴定如下:

一、精讲精练,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中我紧扣课标要求、考试说明,利用教材资料,面向全体学生,创造情境,设疑破难。教学中总是提醒学生学法-----“念”和“练”,这是巩固知识的途径。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研究这些问题,让他们动手练习或口头表达练习以到达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炼铁的原理是还原时,我让学生书写出换一种还原剂氢气或炭粉还原氧化铁、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进而明确异同点,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等。

二、尽力做好单元复习工作

初中化学知识资料繁杂,涉及到几十种元素及化合物和数量众多的化学方程式,所以要抓住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归纳比较,帮忙学生构成知识体系,是提高化学成绩的途径之一。我在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做好每个阶段的复习工作,每一章都帮忙学生进行归纳,打印相应的过关复习作业,让学生学有所依、学有所获;练习题、测试题都精心选择,量质合理。对于学生作业基本上做到全收和及时批改,在作业上针对个人提出要求和意见。

1、激发兴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先让学生喜欢你和你的学科

化学作为起始学科,需要教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先让学生喜欢你和你的学科。教师要在“引路、指导、习惯、兴趣”上与学生搭建和谐的桥梁,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学习。“引路”就是要在大方向多给学生指明方向,多做思想工作,从诸多方面关心学生,引导学生正确的发展方向,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对他的关系和爱护,让学生有内动力。“指导”就是在学生刚开始学习这门学科时,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讲题、只讲道理,学生需要的是“钥匙”。所以,要在原理和方法上解说,多在同类问题上归类,让学生能自觉走上“知识的高速公路”。“习惯”就是教师要严以律己,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要有垂范作用,在课堂上要建立自我的教学风格,不能随意性太强,要建立“紧张有序的课堂”,让学生明白教师走完上步下一步要干什么,同时,要开始要求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每一天干什么要让学生自觉构成。“兴趣”就是经过教师的多方面的引导,让学生有兴趣学、愿意学、想学,尤其是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关心、关爱学生,要用心去投入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你是一名敬业的教师。经过这些前期作用,搭建基础,学生就会喜欢你.就会喜欢你的学科,学生的入门就相对容易。

2、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自觉学习和自主探讨

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建立“战场课堂”和“程序课堂”,培养学生紧张的课堂习惯,把节节课堂演化为战场,让学生始终有紧张感,始终处于主动的思维状态。制造紧张的习惯,经过将“阅读“、“练习”、“讨论”、“抄笔记”等在课堂上都规定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资料。所谓“程序课堂”就是根据课型展现出自我的教学特点,让学生按照程序去思维,一步一步往前走。同时,课堂上,我对学生的学习掌握情景采取三个确定:一是看课堂上举手人数,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回答,也便于教师确定知晓率。二是练的习惯,我在课堂上的练习是根据学生举手情景实行点名制,点名都是分中、上、下来看知晓率,并且练是学生黑板上练和桌上练相结合,对与错用“兵阅兵”的方式解决,以鼓励学生自觉思考的习惯。三是阅读习惯。我在课堂上让学生阅读有两点规定,即规定阅读的资料,规定带

问题阅读的时间,提高时间和学习效率,包括讨论时间、作业时间也规定,课堂上的“点名制”让每位学生有紧张感,要保证课堂上必须认真听讲。在认真听讲的同时,做到多引导和鼓励学生进取、主动的去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并勇于将自我的观点表达出来,以锻炼自我的语言组织本事,从而将本节课的知识很好的消化。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如实准确地记录、进取主动地思考,要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探索。3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

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全新而又陌生的学科。部分同学自学本事较差,没有预习的习惯,不懂得预习的重要性,往往简单认为预习就是念一遍课文,有很大的盲目性。所以,就需要我们教师最好让学生先进行课前预习,做到有目的的去听课。预习时,要把新课资料仔细通读,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带着疑问去学,听课的效率就会提高。科学的预习方法能为学生学好教学资料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首先,教师课前依据本章节知识目标及历年热点考题,设计好预习提纲,然后引导学生写出预习中的收获即本节重难点,最终让学生团体交流预习体会,互相评点,互相促进。这样进行一段时间后,学生养成了习惯,教师就能够稍放开手,只供给给学生章节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自我列出预习提纲,进行自行预习。好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将终生受益。

4、要提高课堂吸收率,必须做到“听、思、问、练”的四个学习环节,力求到达懂、会、透

学生对一堂课所学资料掌握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课的效果,指导学生科学的听课方法很重要。课堂上能不能高度集中,聚精会神听讲,是决定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更重要的是还要会听课,不仅仅听会知识的来龙去脉,对概念、例题要能理解,同时更要学习和感受教师讲的每一知识点的方法与思路。另外课上必须要养成先听后记的习惯,将听到的资料加以思考整理,提纲挈领地记录本节的重点、难点,须掌握的资料和课本上没有的资料、易错、易混或对自我有启发的地方。当时没听懂的,没明白的地方,课下要及时请教教师和同学。及时复习,每一天认真阅读课堂笔记,回忆教师的讲解、板书、演示操作等,同时对知识点要进行梳理归纳,到达对课本资料融会贯通。

化学教学工作自我鉴定4本学期的化学教学按计划顺利完成,以实际出发,注重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向前提高及格率,为了能进一步的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鉴定了几条经验:

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中考最关键的要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把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一样,学生对化学的知识掌握本事不一样,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景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进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经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本事。

2、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本事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本事,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本事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当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我们应当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资料,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构成科学探究本事。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我们学校虽然还没有实验化学新课程标准,但教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所以,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5、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听完课后能与上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到达要好的课堂效果。

6、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探究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教师的高度重视。

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这部分的力度。

7、抓好学有余力,有特长的学生,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为将来培养专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8、从实际出发,鉴定经验,收取教训。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提高与成长。首先扎扎实实抓各学段的合格率,这样才能提高初中毕业合格率,最终取得高的升学率。

化学教学工作自我鉴定5转眼,一个学期又过去了,本学期我担任了化学教学工作。九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程,大部分的学生没有找到学习化学知识的方法,多部分学生基础差,理解本事也比较差,教师布置的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还抄袭作业,上课有时不能专心听课,学校施行的阶段性考试,多学生被归为三类。针对这种问题,我着重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忙工作,这类的学生我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学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我工作的不足。这样,学生对我也就慢慢的喜欢和尊重,也开始喜欢学习化学,养成学习的好习惯。现将本学期的工作鉴定如下

一、上学期工作回顾

1、认真备好每节课。

不但备教法、备教材更应备学生。本届学生,学生没有以前那么整齐,所以我尽量根据教材资料,设计课的类型,备课前尽量做到自我先完成每节课的作业以及课外练习,从中选取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题目。认真写好教案,做到每节课都"有备而来"。每节课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后认真作好鉴定,及时从课堂教法和学生的反映情景鉴定出每节课的得与失,从而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

2、虚心请教其他教师。

在教学上,能和其他教师团结协作,有问题及时向他们请教。在每个章节知识的处理上,经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进取征求其他教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优点以弥补自我教法上存在的不足。

3、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也有针对性。为此,我常常到网上搜资料,对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次作业都能起到的效果。对学生的每次作业都能作到认真批改,经过作业及时发现自我在课堂教学上及讲解时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分析原因并鉴定,进行透彻的评析,俗话说"亡羊补牢,未为晚矣"一学期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构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4、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坚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二、不断学习、更新理念

此刻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化学的知识日新月异,发展很快。本学期在学校的工作中,我经常去听学校各科组的公开课,虚心向教师们学习更新的教学方法,取别人之长、补自我之短。并注意创新,构成自我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三、成绩与反思

班上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欠进取,在考试中成绩不梦想,虽然也掌握了一些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技能。可是,有个别同学上课不正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有些同学考试不认真,成绩很差也没有羞耻感。由此,导致部分同学学习成绩很差。所以也是我最觉得头痛的地方

四、下学期教学工作打算

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一样,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本事不一样,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景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经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本事。

2、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本事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本事,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本事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当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资料,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当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资料,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构成科学探究本事。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篇3

一 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认识结构的发展

认真研究教材内容的体系,抓准各类知识构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理出一条易于学生理解、掌握的脉络,付诸教学实践。如: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的教学,教材上是从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入手,随后介绍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这是采取从原子结构的本质到元素的性质的顺序剖析,以归纳出规律――元素周期律的方法。在教学中发现不少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于是笔者对教材的顺序进行了调整,即先概括介绍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这些对学生来说易于接受,然后提出问题从化合价追溯到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以及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揭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样不仅降低了教材的难度,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启发性,从而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充分运用实验和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和直观教具启发学生思维,即从感性材料入手,通过观察、分析、推理,提出科学结论。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直观、现象新奇等特点而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容易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化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优越性。化学实验和直观教具提供的是最鲜明生动的形象,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的做法是:提出实验目的――实验――观察――分析现象――推理判断――得出结论。如高一化学关于SO42-检验,可以设计这样一组实验:取三支干净的试管,编上序号A、B、C,在A中加入SO32-、B中加入Ag+、C中加入SO42-,然后分别加入BaCI2和稀HNO3。

直观教学是借助各种教具、图表、模型等视觉教具或通过声像(视听)教材,加深学生对学习对象的感知,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和认识的有效途径。因为直观教具的生动直观,会给学生以有力的启示。

三 充分运用比喻、对比等方法启发学生思维

化学教材中有些章节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学生难以理解,这时恰当地以生活的比喻引起学生的兴趣,运用联想开拓思路,启迪思维,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化学平衡是一动态平衡这一概念学生比较难理解,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可以借助比喻:周末超市,刚开门的一段时间里,进去的人很多(比作正反应速率),出来的人很少(比作逆反应速率),所以超市的人越来越多。如果在同一时间内,进出人数相等,则超市总人数不再增多(比作混合物浓度恒定),这时就达到平衡状态。快停止营业时,进去的人少而出来的人多,超市内总人数逐渐减少,此时就处于不平衡状态。由此学生不难理解这一概念。

学生平时所学的知识是零散不系统的,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整理、归纳,这时对比这一方法能有效地使思维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促进思维的敏捷性。如各主族元素的学习,可从其代表物的原子结构、性质等方面进行对比归纳。

四 注重解题思路、技巧,启发学生思维

题海战术是多数教师的招式,这是一种高耗低效的劳动,如果能在习题教学中精讲,讲思路、讲方法、讲技巧,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习题:用1mol/LNaOH溶液吸收0.8molCO2,求所得溶液中CO32-和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约为多少?

该题用常规解题方法过程复杂,耗时较多。因此在讲完常规解法后,可以启发学生用元素守恒方法(碳元素守恒、钠元素守恒)快速求解。然后再将此题展开,问:如将CO2换成H2S或H3PO4,则溶液中含有什么离子,其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又是多少?

通过这样的习题训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拓宽了解题的思路,还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五 合理设计认识阶梯,理清教材的逻辑关系,启发学生思维

篇4

因此,目前改革化学习题教学,打破盲目、低效、无序,重技巧、轻基础、轻习惯的传统陋习,寻求最优化、合理的习题教学资源组合形式,实现全面、高效的新型习题教学,是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习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对此笔者认为,高中化学习题教学可“淘尽铅华,尝试返璞归真”法。让我们重新审视教材资源,让化学习题回归教材。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从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之根本入手,深入分析他们由来已久的思维方式、学习的兴趣及习惯,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后习题教学,以充分挖掘课后习题的潜在价值。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规范答履行为。

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较差是潜能生的特征,对他们基础知识的补习,我们可以不厌其烦,然而在他们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教师往往提得多,落实得少,这是教学的一个大误区。我认为:学生们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所形成的学习习惯不但会一直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还会长远的左右着他们的终身学习行为。成绩优秀、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大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中学生因不良的解题习惯而导致的解题失误与障碍在考试、练习、作业时不断出现,它需要教师不断指正。而很多课后习题基础性好、针对性强,学生能做却不易做对,会傲却很难做全,仔细看他们的解答。漏洞、问题处处皆是,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素材。

例如:高二化学(必修加选修)教材P27第二题3。

50m10.2mol/LBaCh溶液与15g10%的H2SO2密度为1.07g/cm3)混合,计算生成沉淀的质量?

此题是针对教材过量计算问题而设置的训练习题,出现了这样的答案让人始料不及。可想而知,学生们在一种忽略细节、不注重过程的习惯影响下,已走到了何种境地。此时我们教师应该立足于现状,在课堂将之有针对性的逐一解决。对作业、练习中出现的类似问题,可采取单独或集中面批的方式,不吝时间的一一指正。这种看似平淡的做法,培养的就是学习习惯,规范的是解题过程,体现的是严谨的治学态度,渗透的是重结果更重过程的教育思想。

二、巩固双基、强化思维;完善、补充课本知识内容。

课后习题与教材内容同步,巩固知识的功能明显。教师的关注会让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而对能力型题的考查,是高考的重点,课后习题训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会有很好的促进吗?答案是肯定的,一些课后习题本身就具备这样的功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基础,深层挖掘题目功能。

例:第二册第六章复习题(P183)中,第四题

乳酸是一种重要的体内代谢物,其性质受到化学及生化T作者的关注。乳酸分子中既含有羟基又含有羧基,可发生分子间酯化反应,生成一种酯:

试推断:(1)该环酯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产物是什么?写出其结构简式;

(2)写出此水解产物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此水解产物是否可能与FeCl3溶液发生变色反应?

对于这一道习题,首先可让学生认识到教材编写者编排这一道习题的目的、作用,充分重视课后习题的巩固功能,跳出 题海,回归教材。

①题干信息是酯化反应知识的补充、完善。教材中只讲了不同分子间(一元酸与一元醇)反应形成链状酯的情况,本题介绍的是同一种分子间(羟基酸)反应形成环状酯的情况。可以加深学生对酯化反应概念的理解,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完整化。具有发展功能。

②题目给一个正向思维的信息供学生学习,然后又要求学生逆向思维,用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的方法得出结论。能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具有启迪功能。

③面对一个新情景问题,学生是否能够调动所学知识顺利解答。具有检查功能。

其实课后习题有很强的可再生性,在实际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思考,不断创新,很多课后习题经过纵横向的引申后呈现给学生,不但能培养他们的反思习惯,还能很好的激活学生思维。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延伸,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

1,思维的深刻性在于能透过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揭示事物本质,进而思考问题,解完一道题后再审视题目的特征,抓住本质的东西。加以锤炼、巩固、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课后习题通过纵向延伸,能循序渐进的形成难度,让学生不断拔高,提高解题能力。

例1:高二化学教材(必修加选修)P17第一题1

分别将盛有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的烧杯露置于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大的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质量减小的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此题是让学生简单复习浓盐酸、浓硝酸的挥发性。浓硫酸的吸水性。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延伸,设问如下:

它们各自的浓度变化怎样呢?(均减小)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相同吗?

例2:高二化学教材(必修加选修)P15第三题1

氨水呈碱性的原因是什么?溶液中存在的分子、离子有哪些?

延伸如下:

溶液中存在的分子、离子有哪些?将它们按数目由多到少写出?

例3:高一化学教材(必修)P80第二题4

相同物质的量的Mg和Al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所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比为( )

A,8:9

B,1:1

C,3:2 D,2:3

延申1:等质最的Mg和A1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所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比为( )

延申2:一定量的Mg和Al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相同体积的氢气(同温同压),则消耗的Mg、Al物质的量之比为( )

2,思维的广阔性是思维开阔而全面的品质。解完一道题后回头思考,根据题目的基本特征与因素,进行反思与联想,不断横向拓展,将知识归纳、总结,形成系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例1:高二化学教材(必修加选修)P29第一题2

下列溶液中,不需要避光保存的是( )

A,硝酸银溶液 B,浓盐酸

c,浓硝酸

D,氯水

拓展提问如下:需避光保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请同学们列举需避光保存的其它常见化学试剂?

例2:高二化学教材(必修加选修)P14第二题2

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时,与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相同的是( )

A,H2

B,O2

C,Cl2

D,CO2

拓展提问如下:气体发后装置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请同学们归纳、总结制取下列气体时的气体发生装置?

H2 O2 Ch CO2 NH3 H2S HCl SO2等

近几年来一些“改造”过后的课后习题,频频出现在各省各地区的高考试卷中,这一信息不容教师忽视。例如:高二化学教材(必修加选修)P29第一题2

下列溶液中,不需要避光保存的是( )

A,硝酸银溶液B,浓盐酸

c,浓硝酸

D,氯水

而2004年上海高考选择题6:下列物质不会因见光而分解的是( )

A,NaHCO3

B,HNO3

C,AgI

D,HCIO

类似情况,不乏其多。如:

高二化学教材(必修加选修)P29第一题3与2006年全国卷1选择题11

高二化学教材(必修加选修)P75第二题2与2004年理Ⅳ选择题11

高二化学教材(必修加选修)P64第二题l与2004年广东卷选择题3  ……

因此如果在平常的课后习题教学中,引申拓展得当,会有意料不到的收获。

此外,很多课后习题是课本知识重要的、有趣的补充,通过它们可以让知识更贴近生活,可以使学生学得更多的课外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进一步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可以因势利导,鼓励、培养、扶持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例1:高一化学教材(必修)P76第一题3

有些牙膏中添加有少量氟化钠,写出氟化钠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刷牙时氟化钠与牙齿的矿物质――羟基磷灰石{C8a3(PO4)3OH}反应生成氟磷灰石{Ca3(PO4)3F}。氟磷灰石具有良好的抗酸作用,能防止牙缝中食物残渣发酵生成的有机酸腐蚀牙齿,从而达到防治龋齿的目的,写出生成氟磷灰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例2:高一化学教材(必修)P155第3题

水泥被广泛用作建筑材料,但是由于它的颜色单调,暴露在外面不太美观,为此,人们通过研究和试验,研制出了白水泥和彩色水泥。氧化钴在含有不同数目的结晶水分子时呈现不同的颜色。如CoCl2,呈蓝色,CoCl2・2H2O呈紫色,COCl3・6H2O呈粉红色。利用此性质,人们将氯化钴加入水泥中,制成了变色水泥。请说明变色水泥在空气中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而改变颜色,举出几种情况下水泥可能呈现的颜色。

例3:高一化学教材(必修)P63第四题?

自从稀有气体被发现后,人类一直在进行寻找其化合物的尝试。1962年英国化学家巴特利特合成了第一种稀有气体化合物――六氟铂酸氙(XePtF6),在化学界引起了很大震动。同年8月美国化学家也成功合成了氟和氤的另一种化合物。已知这种化合物中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3.3%,氟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7%,试求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篇5

关键词:教材衔接 学生心理 教学方法

1、明确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差异,做到衔接教学心中有数

初中化学新课程是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根本宗旨,具体而言就是要以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全方面发展为基本课程目标;而现行高一、高二的化学必修课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进一步普及加深化学知识,以适应多种社会选择的教学;高三的化学选修课则是根据部分学生的个人特长、兴趣爱好而进行的化学知识的提高教学。

从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诸方面比较中,我们不难发现,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坚持以学生为本,把以掌握“双基”、培养能力为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逐步转向了以培养科学素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化学教学目的和任务。因此,深入开展化学课程标准的研读活动,切实把握化学新课程在教育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化,提前做好应对工作,这是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在课改理念下搞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学,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分析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1.1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共同性

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共同性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在课程理念上均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在课程性质上均体现了化学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性和实践性;在培养目标上均强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即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

1.2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差异性

初中化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注重教学的基础性和启蒙性;高中化学是与初中化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要求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科学体验的过程中认识科学的本质,掌握科研的方法,培养科学的态度,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因此,初、高中化学教学在培养目标的层次上有一定的差异性。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总是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2、搞好衔接教学需要采取的措施

2.1明确新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教学大纲,合理把握教学尺度

初中化学额教学的目的在于普及知识技能而高中的化学则是对学生知识的进一步加深,将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新课程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及科研能力的高等人才,是中学化学教学目的的重大转变,但这一目的实施主要是通过过选修的部分进行的。必修1和必修2的学习仍是以普及化学知识为主,因此,应认真研读教学大纲,控制好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许多内容不宜过分扩展,留到选修时再讲,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2做哈知识的承上启下,设立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

要控制好高中化学新概念的教学进度,不要操之过急,要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逐步地深化,对较难理解的个别概念可分阶段给出定义,最后再达到完善的定义。必修一的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也要注意到初高中知识点的衔接,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已有的资料进行两者的自然过度,同时根据学生的情况再加以适当的铺垫。

2.3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

高中化学有些知识较抽象,增加了教学上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多运用日常生活中化学知识和比较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解释高中化学教学上的一些化学原理。通过例子,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注意力,而且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理解概念的能力。还可以用实验做为引导,先让学生观察,进而做出概括总结,对一些无条件演示的实验,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进行演示,以增强化学知识的直观性。

2.4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篇6

关键词:高中化学 新课改 教学研究

在实际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针对课程目标的立体化,课程内容的繁多,课本内容间的跨度大,紧张有限的课时,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以及全新而充满神秘的全新的高考模式,如何改变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思考新的教学方法,这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新的挑战。下面就人教版化学必修教材在教学中的体会,谈自已几点粗略的认识。

一、重视实验,充分展现实验的教学功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老教材相比,整套教材不再明确区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课本上的实验的呈现方式多样,而且对“科学探究”部分进行了精心的设计。“科学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设计实验,对操作规范要求有所降低,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施展。因此,我们应该努力为学生提供实验条件,尽量让学生参与更多的实验。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量多到实验室进行分组实验,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从而逐渐形成重要的化学思想方法。

“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每当学生学习理解重要的概念、规律及原理,如在讲氯水的成分和氯水的漂白原理等内容时,要尽可能将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概念性问题、规律与原理。同时,要不断精选值得探究的点:如在讲氯气的性质时,氯气与水能否反应,如何证明,就可以很好的扩展成为一个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实验。

二、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高一就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将为以后的学习开一个好头。高一化学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知识面广,知识点多,很多学生反映理解较困难,习题也不容易做,导致学习兴趣降低,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普遍感到不适应。无论是新教材的编排,还是教师的教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习惯等多方面都有原因。

就学生的学习方法而言,如果仍然像初中那样,无论是概念还是现象,甚至是方程式都采用记忆的方法。高中知识的急剧膨胀,以及各种试题的灵活多变,已经不可能再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对待高考了。诚然,死记硬背不能大行其道,但是化学这门学科,不背,也是行不通的。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技巧题的解题方法等等,无不需要学生头脑中要有印像。记忆是必需的,但是也是有技巧的。比如记忆选修三泡利原理,可以浓缩为“一轨两电自旋反”,而相邻的洪特规则则可对应为“优先独占自旋同”。

学生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是十分必要的。这里的动手不是指做实验,而是指多做笔记,多使用改错本。高考题虽说灵活多变,但万变不离其宗,考查的知识点始终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学生如果能将每次的错题一丝不苟的从新做在改错本上,认真反思失误原因,并且将正确解题思路写出来,多看几遍,一个题当成几个题来做,这样日积月累,慢慢找到做题感觉,甚至看到一个新题,就能知晓出题者的意图,洞悉考查的知识点,对症下药,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三、合理使用多媒体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学校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教室配备了功能完善的多媒体设备。多媒体的引入,让枯燥的课堂变的更加丰富多彩,让一节课的容量变的更加充实,也为某些晦涩难懂的章节的高中化学教学带来了一缕曙光。在选修三氢电子云的讲解时,单从课本的彩图看,极易让学生误解有很多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教师一再纠正也仍会不断出错。多媒体用动画一展示,无需多说,学生一下就能记住。而像选修三电子云的重叠,金属导电、导热、延展性等知识点,多媒体的优势也尽显无遗。

而化学实验就更不应该用多媒体视频代替。几近完美的下载视频实验演示速度快,图像也不会很清晰,学生没有参与实验的热情和真实感,也没有时间思考仪器安装的先后顺序、操作的注意事项和实验失败的原因。视频演示完,即便教师补充得再好,看实验也始终代替不了做实验。因此,多媒体不是万能的。实验该做还得继续做,实物模型该展示还得继续展示。合理使用多媒体,而不滥用多媒体,是很值得注意的问题。

四、钻研新教材,抓好基础,循序渐进,逐步到位

新教材的编排,很多较难知识点体现了“螺旋式上升”的特点,我们不必一步到位。比如必修一中物质的量、离子反应等这些重要的化学知识,在前两章有了初步印象后,在后续单元学习中,必须反复出现,反复应用,在必修模块全部结束,才提高到期望的要求。

认真熟悉教材,钻研教材,把握新教材的初次使用机会,多做高考题,把握高考动向,按教材的编排体系,循序渐进,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巩固学习信心,才能让自己教得轻松,让学生学得愉快。

参考文献:

[1]钟万星.新课程化学教学的着力点[J].新课程(综合版), 2009,(12)

[2]金玉花.高中课改中的化学实验教学[J].教育革新,2009,(1).

[3]陈伟.浅议化学教学与学生参与[J].新课程(中学版), 2009,(06)

篇7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B-0036-02

探究教学在一些教育发达地区或新课改已经实施较长时间的地区的研究及实践已经较为成熟,然而,在一些落后的边远山区,学校、教师、家长都普遍有这种观点:学生基础差,基础知识都掌握不了,还谈什么探究。虽然边远山区的部分教师也参加了许多新课程培训,接受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但由于这些观念的存在以及实际条件的约束,教学改革一再被搁浅。本文是笔者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的尝试,现将其过程呈现出来,与同行共同切磋。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成功的教学经验表明,探究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现学科课程的人文教育价值。以下是以探究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高一化学实验――“浓硫酸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的教学改革尝试。

一、学生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分析:学生学习了浓硫酸的有关性质,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但没有完全掌握,学生对难溶盐类物质掌握得不好,学习成绩总体较差(一般120分的试卷,学生的平均分40多分)。

能力基础分析: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较差(从初中到高中基本没有做过实验,也没有进过实验室,有些甚至没见过实验仪器)。

对化学的情感基础分析: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不高,缺乏积极主动性(课堂上大部分学生不认真听课,有趴桌子、东张西望的,作业一两周都没有完成的)。

二、教材分析

“浓硫酸的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是在学习了“浓硫酸”一课后进行的,传统课堂中这应该是一个验证性实验。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将其设计为一节探究课,让学生自主探究浓硫酸的性质,以及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进行初步设计时,浓硫酸性质的验证性实验课本上已经介绍得很详细,改进的空间较小,但硫酸根离子的鉴别可以设计情境,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三、教学实践

尝试一:高一(4)班

【实验过程】浓硫酸性质的验证性实验,笔者要求学生按照课本上的步骤进行,而对于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笔者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鉴别Na2SO4、Na2CO3、NaCl三种溶液。首先是设计实验方案,要求学生详细地写出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步骤、实验具体操作方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实验结论等)。其次,教师与学生进行必要的交流并确定方案的可行性。最后,学生根据实验得出结果,给鉴别出来的溶液贴上标签。

【教学效果】由于前三个实验花的时间太长,学生已经开始感到疲倦,到设计实验方案时,学生已经失去耐心,最终能够设计出可行的实验方案的小组只有两个。至于鉴别实验,一些小组干脆就不做了,最后能够鉴别出来的也是极少数。

教学设计不够合理,对学情分析得不够,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前三个实验花的时间太长,只有少数同学参与到探究中,所以本节是一堂赋予了探究理念,却不成功的课。

尝试二:高一(5)班

【实验过程】为了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思考时间,首先做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然后设计实验方案鉴别Na2SO4、Na2CO3、NaCl溶液――给鉴别的溶液贴上标签,最后才做浓硫酸吸水和脱水性的实验。

【教学效果】在做完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后,学生很快投入到鉴别实验当中,与前一个班的学生相比,他们的热情高涨,很多学生都迫切想把这些溶液鉴别出来,甚至有的小组没有经过实验方案设计就直接拿药品进行实验。但是,实验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小组的桌子上没有Na2CO3溶液,而做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时,需要用Na2CO3溶液。因此,笔者联想到了鉴别实验,是否可以让学生先做鉴别实验,将Na2CO3溶液鉴别出来后,再做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呢?于是有了第三次尝试。

尝试三:高一(2)班

实验分为“物质的鉴别”和“浓硫酸的氧化性”两个部分进行。

【物质的鉴别】

呈现三种未知溶液,分别是Na2SO4、Na2CO3、NaCl溶液,请鉴别出这三种溶液,并为这些溶液贴上相应的标签。

要求在进行实验操作之前,先小组讨论写出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操作,如果实验效果不理想,调整实验方案后,继续进行实验,在不断修改中完善实验方案。

设计目的:通过物质鉴别,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亲身实验探究,获得下一活动需要的物质Na2CO3溶液,使学生体验成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通过物质鉴别,使学生掌握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方法,并巩固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浓硫酸的氧化性】

铜与浓硫酸实验。带着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实验:①在实验过程中你观察到哪些现象?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产生?②滴有品红溶液的滤纸有什么变化?在发生变化后我们稍微加热,又看到了什么,为什么?③为什么要用蘸有Na2CO3溶液的棉花缠放在试管口?

设计目的:此实验属于验证性实验,但是很多学生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掌握得不好,通过设计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教学效果】由于有了比较明确的目的,学生积极主动地讨论,同组学生通过交流写出实验方案,也有通过询问老师、同学以及阅读参考资料获得帮助的,实验室里探究的热情空前高涨。最终,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很多小组都设计出了实验方案,并且实验步骤书写非常有条理。

从开始进行实验到下课,学生的兴致一直未减,学生通过鉴别实验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到前所未有的兴奋,在做浓硫酸性质的实验时,他们都非常认真与投入,这是前两次尝试时所没有的。

四、教学反思

篇8

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在备课组中发现、了解情况,并及时讨论和解决。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高中化学老师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高中化学老师工作计划1本学期,我继续担任高一四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特制定以下计划。希望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学习。

一、弹性调节难度

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要求,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加强方法指导

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学有余味;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由学生自己阅读,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三、课堂、课后有分别

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待点,联系生活,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适当利用课件加强教学直观性。注重课堂的节奏、容量大小,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特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后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培优补差的方式。

四、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使教学工作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我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按时按量的布置了学生作业,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

五、实验教学有待加强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尽量做好每个演示实验。本人教学中,课前准备较周密,演示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师应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甚至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以上是我进行化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想法,我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高中化学老师工作计划2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提高教学工作质量为重点,切实加强教学研究和教改实验工作,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大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二、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高一年级3、4两个班,共有学生138人,班主任分别为李多宽和方跃老师。这两个班的学生全部是学校录取进校的普高新生和部分职高生,基础差、底子薄,想让他们对化学有兴趣并学好化学,以及明年选择理科,任务相当艰巨。因两个班为高一年级新生,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在增进了解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学习对化学的兴趣。对教师的亲近,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2、教学情况分析

对于高一新班,科任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让他们明确知晓化学教师对他们的基本要求,知道他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如规定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特别是没有预习时是不允许进实验室进行学生实验的,没有理由是不能不交作业的,上课有问题只要举手示意就可以提问的等。要求学生准备好听课笔记,准备一本相关教辅书籍等。对化学特别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将会利用周六对其培训。

本学期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必修1内容,既有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内容,也有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识,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的把握,更应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科学态度的形成。

三、本期教学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审美情趣;通过化学绪言中化学史及第一章化学新能源的学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与创新意识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针对高一新生求知欲望强烈的特点,要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祖国化学化工事业的发展作出新贡献。

2、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物质的量等量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辩证思维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通过碱金属、卤素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基本化学实验技能。

3、知识传授目标

本学期通过有关化学基本概念和元素基础知识的学习,首先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这一基本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其次,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知识的学习,要让学生牢固掌握化学用语的使用。要通过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碱金属和卤素性质的实验深化对有关元素化合物及化合物性质的理解。

四、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基本理论的重点是氧化还反应、离子反应及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特别是物质的量),要注重化学用语的应用,化学计算技能的形成和提高。

(2)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点是钠、过氧化钠及氯气的相关性质,氯气的制备,关键是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技能为一定量物质的量浓溶液的配制

2、教学难点

(1)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2)物质的量概念的建立及计算。

3、相互联系

本学期是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的第一学期,学生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教师要协助班主任逐渐让学生从过分关怀的初中阶段改变过来,以培养学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较快解决高中课时容量与难度比初中大,教师的教学节奏比初中会快,作业比初中多的现状,以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坚持按教学计划授课,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不随意拓宽教学内容。

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课堂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突出合作者、帮助者、引导者的角色,要尽量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究活动来寻求问题的解决。

2、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状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多与学生谈话,多了解学生对化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3、加强实验研究,重视实验教学,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把实验作为探究知识、验证知识的重要手段,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建议学校开放实验室,作为科任教师可协助实验员开展对学生进行实验辅导。

4、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以延伸课堂教学空间。

每周安排一次进教室答疑,以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5、加强平时的复习巩固,加强平时考查,通过随堂复习、单元复习和阶段复习及不同层次的练习等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及时巩固和逐步系统化,在能力上得到提高。

不主张以多做练习的方式来提高解题技巧,而是要通过方法与技能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本位,要通过能力培养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利用周六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让对化学有兴趣并学有余力学生进行超前学习,本学期的目标是学完高一第一册教材,并通过辅助练习不断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7、主张学生至少有一本化学教辅书,以弥补教材习题的不足;

主张学生订一份《中学生化学报》这类的报刊,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主张每周检查一次学生课堂笔记,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化学老师工作计划3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进行。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夯实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二、现状分析

1、基本情况:

高一年级共有13个班,本学期初进行了文理分班,1、2、3班为文科班,其中3班为重点班。其他为理科班,其中6班为重点班,7、8为市重点班,其余均为普通班。学生已学习了一个学期的高中化学知识,逐渐适应了高中学习的学习,但学生基础比较普遍较差,这第一学期还需要强化基础教学有目的拓展化学知识学习,大量开展习题训练课,以期望能尽早进入高中学习状态。

2、教材分析:

必修2是主要是学习基本化学理论知识,包括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和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四章内容,第一章元素周期律统领整个高中化学知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查找工具,理解掌握元素周期表对学生学好化学至关重要,它是学习化学的基础。第二章是化学反应与能量,属于高中化学的基本理论,理科学生要特别在这里加大学习力度,打好基础,为高二学习选修4模块做好充分准备。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有机物,学好这里将来学习必修5有机化学基础就得心应手了。第四章是是化学学科与自然资源的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关注人文,关注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激发学生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使命感。

通过学习,要使学生达到如下目标:(1)建立基本的化学知识体系,认识更多的生产生活有机材料;(2)探究物质之间的反应,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3)了解工业生产及化学反应原理,懂得利用化学知识解释化工生产原理;(4)走进化学实验,体会化学实验思想和方法,注重实验操作的训练。

3、学情分析:

理科班大多数学生有学习化学的兴趣,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由于高一课时紧,内容多,部分学生初中化学的知识遗忘较严重,理解掌握上差别较大。有极个别学生基础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具体工作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常规,确保教学有效开展

深入备好每节课,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备课组共同研讨确定学案内容,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共享。部分章节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再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共享。此项工作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认真上好每节课,积极实践新课程理念,把握好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精心设置习题,合理、分层布置学生作业,书面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学生配套教辅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反馈。精选每章的测验题,与备课组共同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对每一次测试要认真分析,总结,为学生确定合理的目标。

2、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积极、认真开展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依据学校现有实验条件,在保证演示实验绝大部分完成的基础上,适当开展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后实践。

3、做好综合实践,践行分层教学

(1)成立化学学习兴趣小组,培养特长生学习、探究化学的兴趣和能力。

(2)利用晚自习做好缺差辅导,确保每一个学生学习不掉队,力争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全面通过。

4、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教学业务能力

(1)学习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利用每周的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时间,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

(2)定时与备课组内的老师进行交流,解决有关问题。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案都能在讨论中确定;与备课组每周进行一次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

(3)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都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高中化学老师工作计划4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建议》,认真学习《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进行。在教学中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课程观。

二、教学要求

1.认真研究当前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注重学生

能力培养,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为重点,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寓思想教育与课堂教学之中,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深化教育改革。

2.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提倡以科研带教学,以教学促科研,使教学工作课题化。教师要努力提高教科研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探讨科学合理、适应性强的实验方案,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积极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开拓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备课活动中,要把课堂教学改革,德育教育放在首位。

在教学目标、方法、内容的确定、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单元的测试与评估、课内外辅导活动中要从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去思考设计。

3.做好调查研究,真正了解高一文、理科学生的实际情况。

要认真研究学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分类指导,正确处理对不同类学校和不同类学生的`教学要求,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中,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提高教学效率。提倡向40分钟要质量,反对加班加点磨学生的低劣教学方法。

4.注重知识的落实,加强双基教学,加强平时的复习巩固,加强平时考查,通过随堂复习、单元复习和阶段复习及不同层次的练习等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及时巩固和逐步系统化,在能力上得到提高。

5.加强实验研究,重视实验教学,注重教师实验基本功培训,倡导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6.要发挥群体优势,发挥教研备课组的作用,依靠集体力量,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高中化学老师工作计划5一、有计划的安排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在开学之初,我高一备课组各成员将充分分析和总结上学期的学生情况,并要求各成员准备制定本学期的具体教学计划和措施。同时,要求成员熟悉教材,并认真做一些习题,达到有所准备和有所储备。新学期开始,我们继续钻研教材和体会新课标的指导精神,并逐步了解、熟悉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备书本、备学生、备实际,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在备课组中发现、了解情况,并及时讨论和解决。

二、积极作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我高一备课组教师老中青结合,有经验又有热情。按照学校的要求,我们将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每次的学生作业、专题训练,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努力钻研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加强集体备课小组的作用,互相交流教学经验,集体研讨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最佳教学方法。

明确教学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2、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3、做好课后反思工作,及时总结教学心得和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教会学生会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通过以上几项措施,全体高一化学教师,团结合作,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

三、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化学意识

化学课大纲要求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试验,可以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利用适当课时进行化学活动课,内容包括化学兴趣指引及学法指导、物质的量的综合训练、溶液浓度的计算、化学史、元素周期表的应用、酸碱性质的扩大应用、社会化学简述等;鼓励学生除做好课堂分组实验外、积极做好“家庭小实验”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基础现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增加他们的视野。

篇9

一、化学教学工作

1、 听课;听课贯穿了整个教育实习,刚到xx中学的前两个星期,我们的活动以听课为主,我听了科组各位老师的课;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有幽默风趣的,有严谨认真的,有细心执教的,在不同的老师身上,我看到了不同的优点。

刚开始以为听课听不到什么,真正的实践才是最重要的,后来慢慢发现,听课也是一种技术,学会听课也很重要。而且听课要听不同老师的课,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习惯和优点,多听不同老师的课,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刚开始我总是很不愿意去听文科班的化学课,不太愿意听新老师的课,后来在队友的带领之下,我听了其他老师的课,才发现老师们都各有优点,文科班老师讲得非常细致,而新老师则讲得更有趣味性。后来,我慢慢喜欢上了听课,只要有化学课,我都一定会安排时间过去听课,只要有一点点收获,我就满足了,听课就非常值得了。

在实习期间,我还听了高二、高三老师的课,不同的年级,讲课的方式也各有不同。高年级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也更强,在文科班和理科班,对待化学学习的态度差别很大,而相对于高一高二,高三的知识容量则更大,听着老师信手拈来的例子,我忽然觉得,我们实习生在化学教学中是多么地稚嫩。

2、 备课;备课是整个化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细心细致的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一直觉得备课是一个持久战,第一次备物质的分类和分散系及其分类方法,简简单单的两个课时,我从暑假一直备课备到讲课的前一天,不断的修改,不断地完善。有时候甚至觉得这样的备课是不是太不值得了,直到后来用1,2天的时间备一节课就直接上课的效果对比一看,才发现,备课真的很重要。

在前面物质的分类和胶体这节中,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备课,认真研究对比下载的课件,形成了自己认为最好的教学思路,完成了一节连贯通顺的课,并且通过多次试讲,把一节课游刃有余地讲完了。而在后面离子反应那一节,由于备课时间不充分,没有把握好一节课的所有细节,没有多次试讲,导致在上课过程中,总是遗忘连接知识点的关键词关键句子,上完一节课下来,感觉只是把知识点讲完了,却没有讲透,不连贯。所以,要想游刃有余,上好一节精彩的化学课,必须严谨认真地备课,多研究不同的思路,形成自己最好的教案;

在实习期间,考虑到备课的时间长,我们便决定由整个化学科组的实习生统一备课,在学目标的前提下,各位实习生分配任务,完成不同课时的课件。而理想总是非常美好,现实总是非常残忍,由于课件不是自己亲自做的,在之后的试讲和上课中,总是记不住课件接下来的内容,没有办法完全衔接好知识,导致了知识的缺口,自己上课讲得也非常不流畅。这样的一次经验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要踏踏实实地做课件,亲力亲为做课件,才能对课件有个深刻的印象,衔接好自己的教学思路。

3、 讲课;非常感谢xx中学的老师,特别是杨剑老师,在他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化学实习生得到了很多讲课的机会;在国庆放假之前,我们首先讲解了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这一节的习题课,第一次上课,虽然是评讲习题,但还是很紧张,在讲习题的过程中,有些计算自己都还不是很清晰,学生临时问到一些问题,一下子也反应不过来,也凸显出了自己的高中知识不够扎实熟练。

后来,国庆放假之后,我们正式开始讲新课,主要讲了必修一第二章的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和第二节离子反应,两大课题都是高中的基础课题,物质的分类这节是学好高中化学的基本方法,而离子反应则贯穿了整个高中的知识,也是高中知识最重要的一部分原理,因此,讲好这两节对学生学习后面的知识非常重要。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我还是顺利完成了这两节的教学任务。

真正的教学课堂与微格教学确实区别很大,有时候,上完一节课的效果,不是取决于老师上得好不好,更重要的取决于学生有没有跟上老师的教学,因此,由于有学生的参与,才使得教学真正有意义,而要让知识的传递过程真正完成,是需要师生达到共鸣,不断地反馈与负反馈的。

在xx中学,我讲了将近30节课,每一节课都有不同的收获,在实习期间,我也努力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散系及其分类这一课时,我尝试了传统教学方法与探究性教学方法的对比,离子反应的第二课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我尝试了使用多媒体课件与不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方法,离子反应的第三课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我尝试了探究性教学方法与验证性教学方法。每一次尝试都有新的收获,在与学生的不断交流过程中,有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4、 反思;教学反思也是实习教学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有反思才会有进步。在实习期间,老师的要求下,每节课上完之后我都完成了教学反思,在不断的反思,不断地改进的过程中,我逐渐摸清楚了教学的方法,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的雏形。

二、班主任工作

在班主任工作这一块,我做的工作并不多,但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习到了很多班级管理的方法和技巧,懂得了有效管理班级的方法。

1、 公平、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

xx中学是一个全封闭式管理的中学,在这种条件下,宿舍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宿舍有宿舍的规定和要求,否则以扣分来惩示,作为班主任,最怕的就是见到自己班的学生被扣分,而要如何处理这些扣分问题,就是一个难点。不同的老师会根据不同的方法来惩罚学生,在这过程中,我感悟最深的一点就是要公平、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如果奖惩的标准不统一,必然造成同学的不服气,也会认为班主任有私心,会有所偏袒,久而久之,学生就不再听从班主任的工作安排,导致班主任工作无法进行下去。相反,公平、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能够在学生眼中树立大公无私的教师形象,让学生打从心理信服老师,这样,班主任工作也能顺利开展。

2、 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

如今的高中生都很有想法,相比于服从教师的安排,他们更愿意自主管理自己,对于班级管理,学生也都有自己的想法,也希望能够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在管理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作为班主任,更应该培养班委的管理能力,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以自己的已有经验作为借鉴,让学生多点参考。这样,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能让班主任的工作减轻负担,也能培养部分班委的工作能力。

3、 创建班级文化氛围;

一个班的班级文化是班风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南海中中学,今年举办了班级口号、班徽的设计大赛,这些都是以前高中学校所没有的,通过大家一致统一的口号和班徽、班服等标志的建立,能够从表观到内心处影响学生,让学生从不同程度上感受到一种集体荣誉感。另外,班级座位的设置也是一种技巧,通过不同层次、不同性格学生的组合,在班级中形成小小的学习圈,是提高班级学习氛围的一种好方法。

三、实习感受

篇10

关键词: 分层教学 高中化学 实施困难

1.综述

1.1分层教学的国外研究。

分层教学最早兴起于西方,可追溯到英国的导生制,在国外已有一百年左右的历史,大概经历了启蒙阶段、初步发展阶段、衰落阶段、繁荣发展阶段。从“导生制”教学到分层分班教学,关于分层教学的研究越来越缜密,大致有赞同分层教学、反对分层教学两种观点和态度[1]。这两种观点和态度讨论的焦点最终落在低能力学生,支持者认为分层教学有利于低能力学生小步追赶上来,反对者认为分层会使他们丧失积极性和自信。因此,近年来,人们对分层教学的分层标准产生了质疑,将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因素考虑其中。

1.2分层教学在国内的发展与研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分层教学进入我国教育领域。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分层教学形成了多种规模:全国范围的分层、地区范围的分层、校内分层、隐性分组教学、显性分组教学、单科分组、多科分组,等等,正经历着实验、推广和发展。研究者、学校和教师较多采用校内分层或班内分层的模式。在我国现有的班内分组教学,但主要以能力分组,有的地方虽然在形式上有所改变,如在能力分组的基础上加入了许多其他的因素。如深圳市华茂实验学校进行的成功教育,其做法是,在教学中目标分层提要求,训练分层搞辅导,检测分层定标准,这些分层都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进行的,而学生分层的标准就是能力的高低。江苏省“九五”重点规划课题“班级授课制条件下的差异教学策略与模式研究”实行的是根据学生的差异和需要进行五个分层: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施教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2]。学生分层是其他分层的基础,依据是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和智力水平。

校内“分层教学”切分的标准有二[3]:一是按学生学业成绩标准切分;二是根据学生的志向特点经学生自主选择,然后进行分类安排。从主动性方面考虑,前者学生的主动性表现不明显,选择权较小,而后者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选择权大。

1.3分层教学的涵义。

分层教学模式是一种在集体形式下的个别化教学策略,“分层教学”即一种将因材施教思想落到实处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其目的是面向整体的学生,正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从而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

分层教学符合我国春秋时期的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展现;分层教学在分组教学的形式下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发展其兴趣爱好,使学习需要得以满足。恰当的分层分组教学使教师考虑每一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合理地实现认知水平的提高,避免了学习上的“消化不良”。当然,分层教学不当会造成负面效应,在下文中可见。

2.学校实施情况

由于广西目前高中教育还没有进入新课程,因此大部分老师没有进行新教学模式尝试的倾向。本次实习的学校高一化学组只有一个老师D。D老师主动尝试探究教学模式。他的主要目的是将学生分层、分组进行教学,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层次的学习资源,并实现其发展,这里的“发展”是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发展,最基本的要求是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分组在于班级人数较多,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采取个别教学,分组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得较高层次的学生可以帮助低层次的学生,可以培养学生适当的竞争意识。出于多方面的思考及前几节课的尝试,D老师主要采用组间分层,组内同质(学生层次相近),并辅以分层的学案,难度低的学案给低层次的小组,难度大的学案给高层次的小组。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是层次相近的学生间才能讨论起来,便于交流;二是用难度不同的教案使教学实施时不至于低层次的学生跟不上。经过D老师和实习生的讨论研究及尝试,他们最终以实习生的公开课完满结束,给实习组和实习学校带来新鲜的教学方式。对此公开课的研讨使我了解到了更多新课改实施将遇到的问题。

3.实施的困难所在

3.1学校教学资源落后。

分层分组教学需要学校投入较多的资金作为学习资源的保障。实验是化学的基础,也是学习化学的主要且重要的方法。分组学习较好的状态就是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需要学校提供足够多的实验室及实验用品,为了即时呈现学生的实验结果就要在实验室安装多媒体设施辅助教师的教学。学校增加实验员的人数以保证十几个班级中可以同时几个班一起上课。此外学校还肩负着学生的升学压力,搞探究式教学容易使教学效率降低,完成教学任务的耗时较长。正如实习学校Z校长所说:“去参观学习的学校人家根本不谈升学来搞探究教学,而我们还要以升学为主要目标,这样升学压力大,实施课改可能就难了。”

3.2教师的积极性不高,教师的教学习惯改变难。

在分层分组公开课结束后,领导和教师们进行了真诚地研讨。领导们的整体看法是: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这样的教学是好的。但是学生实验较教师演示实验危险性增大,安全是最大的问题。教师的看法是作为研究课来说的,这样上没问题,但是每节课都要如此,教师的工作量会大大增多。分层教学就要分层进行备课,作业也要分层;分组教学会出现原来班级授课从未出现的问题,即如何使小组成员有效合作,而不是上课闲谈、胡闹。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分层分组教学在教学实施中很难把握,教师们普遍缺乏技巧。

在实习学校中,化学教师大多是任教五年以上,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习惯,当然大多是传统教学的习惯。每节课几乎都是一个模式:复习―新知―练习―讲解―作业,而且这种模式对于学生学习课程是行之有效的,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在考试中可以顺利取得不错的分数。教师们认为学生要面临的是关系到高中毕业证的会考和关系到一辈子的高考,而这两考看的就是分数,其他方面对此没有直接影响。

3.3班级授课制的障碍――班额太大。

在实习生和任课教师研究教学中往往都恰在如何分组这个问题这里头痛。三个班,每个班都是八十人左右,教室地方有限,又放着八十套桌椅,学生根本没有聚到一起讨论的地方。由于班额过大,造成分组少,5―6组,每个小组人数太多,分工过细,小组沟通不畅,不能有效合作,也无法调动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分组多,10组以上,教室空间小,小组间干扰增多,课堂纪律差,教师在同一巡视时间里,每个小组得到的时间都较少,教师不能及时完整地解决小组合作中遇到的问题。

另外,如果每一学科都采用如此分组,那么不同科目学生的层次是不同的,而教师中学生的座位是固定的,每节课都要换位置是不可能的。这就对整个的学校教室结构带来了挑战。

3.4学生已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传统教育。

结合实习生对其所教学生的问卷调查,就几个问题进行讨论。首先,就学生是否愿意合作学习和遇到问题如何解决两个问题来说。三个班,学生愿意参与合作学习的比例超过半数,而选择独立解决问题的人数也占半数以上,这里似乎出现了矛盾。在我看来,学生对分组学习的态度是好奇,觉得好玩,缺少对分组的真正理解,甚至有的学生不知道要在小组中做什么。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合作的小组只有两三组,其他小组只是较积极的两三个学生讨论交流,有的甚至小组全员沉默(这里有一部分教师的责任)。其次,小组中的角色选择,大多数学生选择一般组员,不做组长、发言人、记录员,那么一般组员,他们到底要做什么?是否角色对应着学习任务,一个小组中除了组长、发言人和记录员外,其他人就无事可做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也说明学生根本不知道在分组学习中做什么。我认为这与他们接受的教育――基本上是传统教育有关。在传统课堂上学生发言机会少,动手的机会少得可怜,学生一味地接受知识、记忆知识,从没有机会思考知识、建构知识。突然将学习的权利交给他们,他们在感到自由的同时却不知道如何学习、思考了。最后,就教师的参与程度来讲,在上课中遇到问题时,近半数或半数以上的学生选择教师来讲解,教师参与小组学习中。可见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相信教师的权威,这也是传统教育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学生的自主意识不够强,而且不自信。最后,分组学习的课堂纪律没有保障,部分学生常常一节课都在聊天。

3.4分层分组教学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

如果分层不恰当,就可能会使学生,尤其内向的学生产生学习的消极心理,加重学生不平等的观念;可能导致学生误解教师的某些行为,经验少的教师易被学生的讨论将课程的重点带偏;在分层分组教学中,一些教师会不自觉地降低对部分学生的要求,甚至减少对不活跃学生的关注。

分层分组教学在国内起步较晚,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研究的成果,在实施中尽量避免一些不良现象,并考虑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其进行探索,最终使全体学生都有所发展,教师的专业有所发展,教育事业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爱军.分层教学发展与研究综述[J].成人教育,2011,(8):65-66.

[2]毛景焕.班内分组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策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4):45-47.

[3]张建忠.谈“分层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教育探索,2004,(5):64-65.

[4]陈建平.面向全体学生的一条有效途径――“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课堂教学模式.基础教育研究,1999,(2):28-30.

[5]陈建平,倪青群.让每个学生都拥有成功的机会――“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实验报告.教育科学,1994,(2):48-51.

[6]邓忠义.实施分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当代教育论坛,2004,(3):122.

[7]陈小华.新课程理念下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教育探索,2003,(11):37-39.